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要改变自己的思路,首先要改变你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方式无非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综合立体式的思维。换个思维方式,也许思路会有大的不同。思路除了与本人的思维方式有关外,最为重要的还与本人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关。所以,要想让自己的思路更切合实际、更合理有用,你必须在思维方法和知识及实践锻炼三个方面下点功夫。
冲破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美国学者约翰·鲍威尔提出三点:第一,再三修正自己对人生的解释;第二:勇于接受生活的提问;第三:努力寻找宁静与独处的时刻。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工程意识 实践 探索 核心
一、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意义
工程是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技术与手段对客观世界所展开的实践活动。而工程意识,则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对工程事物所表现的感觉、兴趣、态度、认识和思维等的能动反映,是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工程意识,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较强的工程职业能力。
对于工科学校的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尽早地接受工程意识的熏陶、教育、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工程、重视实践,及早地学会从实践的角度、从工程的角度去学习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及早地形成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规范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明确合格的工程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思维方式、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都能够去自主培养、锻炼、提高和积淀自身的职业能力,为未来更好地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做法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置的一门核心课,课程本身有着应用范围广、实践性强、工程性强等特点。该课程通常都开设于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所以它不但是后续《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专业课的基础课和铺垫课,更关键的还在于这门课程是学生大范围深度接触工程实际的入门课、先导课。
近年来,作者结合课程自身特点,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针对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工程意识进行了教学探索和尝试。
1.课程标准的确定
《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课程标准是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等渠道,着眼于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要求,最终确定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双线并重”为培养特色的课程标准。具体落实到课程标准中,则是规定了每一教学项目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在能力目标一项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能做×××”、“会做×××”、“养成×××”的具体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要学会学以致用,逐渐养成良好的工程思维方式。
2.课程内容的重构
教学内容的选择坚持“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三大原则。所谓的“实用性”是指根据学生
未来就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选择实际生产和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即工程实际用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要求学生“能做×××”、“会做×××”、“养成×××”,就紧紧围绕“能”、“会”、“养成”去选择教学内容;所谓的“实践性”,是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本身应具备的实验性强、工程性强的特点,增大实验教学内容的比例,增加建筑材料与检测综合实验实训内容,增加工程案例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热爱实验,重视实验,习惯于用数据说话、实事求是的工程思维方式;所谓的“先进性”是指,密切关注市场、跟踪市场、跟踪行业、跟踪企业的发展,及时补充工程实际中使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建筑材料的发展动态、学会培养和锻炼自己对工程新技术的跟踪能力,从而为自身职业能力发展和工程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3.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考虑到课程内容多但课时少、记忆性的知识点多但实验性强等方面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板书、课件演示、多媒体视频等教学环节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平台,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多角度、多渠道训练和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方式。
①多媒体教学
将大量的教学图片、试验检测视频、现场施工录像等网络教学资源,有机穿插到教学内容中并制作成课件,通过影像教学、情景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及掌握现代的施工工艺的同时,明确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和施工方法,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那些需要准确背和记的知识点简单化、形象化,使学生知道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程实际中是如何使用的,也学着用理论去分析和解释一些工程现象。
②教具和实物结合教学
一是把一些小型的试验仪具,如李氏比重瓶、维卡仪、雷氏夹、雷氏夹膨胀测定仪等带到课堂,对照仪具讲解材料的技术和有关性质的检测方法;二是制做教学用“试件”,如制作水泥安定性结果评价使用的试饼、雷氏试件、水泥胶砂试体、水泥达终凝后的试件等等。实践证明,教具和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向学生灌输原材料的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引导学生一定要重视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学会用事实说话,用检测结果和数据说话,绝不可马马虎虎或弄虚作假。
③演示实验教学
对于水泥砂浆的沉入度、分层度等易含混的知识点,教学中采取先演示后讲解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一看则会,一听就懂。对于类似水泥混凝土和易性方面的知识点的教学,则采取集中演示试验的形式进行。即实验前同时设计出几个配合比方案,针对每一个方案拌制成的混凝土。针对和易性合格的混凝土拌合物,教会学生测定流动性、直观评价黏聚性和保水性的方法;针对和易性不合格的拌合物,则带领学生去分析不合格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混凝土和易性的调整或改善;最终要学生分组概括总结出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间的关系,影响和易性的一些因素和改善和易性的一些措施。这种教学方式通俗易懂,学生不但学会了混凝土和易性的评价方法,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分析和易性不满足要求的原因,锻炼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现场教学
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适时组织现场教学。如在讲解商品混凝土内容时,直接把学生带到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现场堆放、混凝土制作工艺流程、搅拌方式、检测指标、运输等流程等都有较系统的了解。借助于现场教学的方式,还可同时向学生介绍商品混凝土的发展过程和国家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搅拌砂浆等材料的要求。旨在引导学生要形成科学正确的工程思维方式,要知道做工程不能只关注材料、关注工艺、关注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从人们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去考虑工程问题,要关注绿色、关注节能、关注环保、关注安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绿色工程意识、大的工程理念。
⑤综合实验实训
综合实验实训通常设置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及考核结束后的教学周里,实训时间通常为两周。。实训内容主要是进行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包括原材料选择、性能检测;混凝土技术性质测定和配合比的调整等。旨在检验学生将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工程实际的能力,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实验结果处理和评价能力。
实训教学实现了“教、学、做”的统一,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训中只起着指导、引导和实时点拨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必须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工程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解释工程实际现象。既体会到了在做中学的乐趣和自我工作的成就感,又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考核内容与考核手段“工程化”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坚持“强调过程考核,突出技能考核”的考核原则。既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核,更注重对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考核。
综合实验实训考核通常是在实训结束前以学生独立实操的形式统一考核,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和具体操作过程的表现,随机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一一作答,实训成绩单独计算并纳入总学分中。
课程实验部分的考核采取的是抽签操作和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实验过程的熟悉及掌握情况,对影响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控制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和评价能力;考核学生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态度的认真程度和工作作风的严谨程度。
理论课的考核内容,减少了教条式的、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的考核比例,侧重于对工程问题的综合分析及工程现象的解答、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强度评定、材料的储运等工程应用较多的知识点的考核,全面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反馈
进行了几轮教学改革尝试后,笔者分别在大一、大二和顶岗实习的大三年级的学生中,就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学生普遍认为:现行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大家懂得了理论联系工程实际的重要性;训练和锻炼了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形成了主动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方面的意识,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和实践基础。
四、结语
在《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中所进行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强调、重视实验和工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对学生养成“多动手”、“勤思考”的学习习惯,主动锻炼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引导、导向和敦促作用;对引导学生尽早形成科学的工程理念、正确的工程思维方式等均起到了启蒙、引导和铺垫作用;使学生在大学伊始就形成了工程意识的雏形,为他们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施工实习、顶岗实训等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训练、锻炼和自主提高工程职业能力和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工程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编号:2011B13)。
[参考文献]
[1]王贵和,吕建国.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中国地质教育,2006年第4期;
【摘要】古诗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单单的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现实意义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来培养、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问题。文中通过解读抽象思维的含义,来阐述在古诗词知识教学、篇章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培养;抽象思维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通过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学习思维方式。
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本质和意义
1.1抽象思维的含义
抽象思维就是凭借概念进行的思维, 也可称为逻辑思维,包含形式和辩证两种逻辑思维。其中抽象思维的初级形态是形式逻辑思维,高级形态是辩证逻辑思维,初级形态强调反对事物的自相矛盾,高级形态强调反映事物的内在矛盾。抽象思维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决定着抽象思维可以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形成知识的概念、理论、体系必要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系统、演绎和归纳的思维方式。
1.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共同要求,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融入逻辑思维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有效地教学效果。而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可塑性强的阶段,通过具有逻辑思维方式的古诗词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语文教学,对个人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古诗词知识教学中的抽象思维培养
2.1归类技能的培养
知识的识记要靠系统的归纳分类,这样才能记得牢固、准确。对高中古诗词知识的总结归类,是掌握古诗词知识点的基本方法,高中古诗词主要包括时代背景、抒情方式、叙述手段等不同方面的知识,适当引导学生使用归类的方法学习知识,是实现古诗词教学高效性的必要手段。在古诗文学习中,词句的积累是教学中的重点,掌握词句含义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实现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运用归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词句的类别、含义,从而高效的掌握古诗词中的词句知识。高中语文课程中选取的古诗词,都是蕴含着大量历史文化的优秀作品,从内容分析,有忠贞报国的,有忧国忧民的,有写景抒情的,有壮志未酬的,从题材类型分析,有豪放、婉约、边塞之分,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根据内容的不同、题材类型的不同,进行归类学习,这样的归类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把同一类的古诗词进行结合、整理、分析,更方便知识的记忆,古诗词的意境学生也能强化掌握的程度。培养学生的归类技能,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2运用抽象法进行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的教学知识,在历史演变中,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但与当今学生普遍接触的现代诗歌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为了实现古诗词知识的活学活用,应当采取具体和抽象的讲解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突破古诗词简短的限制,结合知识内容、时代背景更好地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意义。通过运用抽象法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很好的为学生讲解更多与诗词有关的意象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
3.古诗词全文教学中的抽象思维培养
3.1古诗词语言的抽象思维
古诗词的语言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与古人思想,与现代的语言环境有着较大的区别,合理的分析、概括古诗词的语言意境,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透过分析来看到更广、更多的语言环境,融入逻辑思维,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更具现实性、拓展性。
3.2古诗词结构的抽象思维
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会随着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进行不同的难度改变,高中阶段选取的古诗词更具有教学难度,这就教师要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运用逻辑思维方式分析古诗词的结构,从而了解句式的变与不变,了解诗词结构的逻辑性。通过具有抽象思维方式的古诗词教学,可以使诗词更有条理性,诗词的意境可以如身临其境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印象,使学生能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与锻炼。
4.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中选取的古诗词,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重要载体,优化古诗词教学,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学生思维进步的要求。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人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拥有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系统、演绎、归纳的思维方式,对以后学习、研究、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利好作用。
参考文献
[1]任皎雪.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思维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常洁.高中古诗词教学之意境挖掘[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48-02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出台了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如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园社团活动、文化活动、知识讲座等。这些措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而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不但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当今社会的时代要求。《经济学》公选课不仅承担着传授经济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肩负培养经济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如何更好地构建《经济学》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对完成培养经济思维能力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为何需要学习经济学和掌握经济思维方式
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是什么”,分析“为什么”,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们“怎么做”。人们生活在经济社会中,人人都要关注经济,人人都需要基本的经济学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比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现象。另外经济学道理能够指导学生的人生,比如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增强成本意识,珍惜资源,减少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经济学思维方式不仅是解释和理解经济现象、探究经济运行规律的方法,也是理解人们行为的一种思维方法。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中,《经济学基础》一般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而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开设经济学公选课的院校数量有限。即便是开设公选课的院校,教学内容也是沿用《经济学》专业课内容,没有创新,更没有突出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教师以经济学传统教材为基础、偏向理论授课,数学公示与图形居多。面对繁杂的公式学生往往失去了兴趣。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效果差强人意。缺少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不能相结合,学生不能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经济现象。学生往往认为知识没用,学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另外教学评价指标单一,仅以期末成绩作为考评标准,无法考察学生能力。在提倡素质教学的今天,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高职院校经济学公选课课程改革的措施与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学生仅仅掌握技术是不够的,一旦社会发生变化就很难找到工作。高职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目前能找到工作,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突出经济学思维方式的重要地位,把《经济学》公选课的课程名字改为《经济思维》。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通过训练,学生开始喜欢思考问题,学会了用原理指导实践,逐步培养了透过事情的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的能力。作为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经济思维》虽然只有20学时,但是意义非凡,能够培养学生利用经济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系统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遇事不偏激、不抱怨,而是利用规律积极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就业后迅速融入社会,取得职业发展。
在《经济学》课本中,有大量的数学公式与复杂的图形,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讲,掌握这些内容难度很大。本课题组成员经过不断的研究、讨论与学习,最终确定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公选课的课程体系与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注重案例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课上选用贴合现实生活的例子,比如学习纳什均衡理论时,先提问学生,“大家喜欢劳动,打扫宿舍卫生吗?如果没有学校检查宿舍卫生的规定,宿舍会不会变得脏乱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每节课都选用学生关心的话题,比如面试应该如何展示?工资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们先是小组讨论,然后教师解答,给出理论。学生再找相关案例,举一反三,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法”、“讨论法”等。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强调课下作业,把热门话题和真实案例作为分析内容,让学生课下查阅有关资料,用经济学道理分析,既考核了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又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引导,及时总结。
其次,实行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片、视频、微课、慕课等形式。课上播放与知识点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比如讲生产函数时,涉及企业家才能这种要素,给学生放映了一段鲁豫采访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3分钟视频,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王健林每天6点起床,这种勤奋努力正是企业家才能的内涵之一,由人及己,给学生带来榜样示范作用。视频授课增强了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
再次,综合考核学习成绩。改变试卷考核方式,多种考核方法并用。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课下进行案例分析,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并撰写小论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经学博大精深,开设经济学公选课对高职学校所有专业意义重大。教师挑选经济学的主要原理作为授课内容,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着力培育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最终必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金项目: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公选课教学实践研究》(编号:15SZJ046),主持人:赵宝田。]
参考文献:
[1]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胡建明.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3] 黄阳平.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经济思维培养[J].集美大学学报,2008(7)
[4] (美)保罗・海恩等.马昕,陈宇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5] 杨志茂.通过对经济学分析加强公选课的重要性[J].经济生活,2013
[6] 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
[7] 郑钻科.浅谈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现状与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8)
[8] 邰玉明.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探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
大家知道:口算又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为发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计算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口算训练,最大限度发挥口算的重要作用呢?我们认为:
1强调“用脑子算”
现行教材中有一部分口算训练内容被编排在笔算训练之后,像小数乘除法口算就是这样编排的。学生学了笔算以后再进行口算。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用笔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如:口算1.8×4,学生会先在脑子里列一个笔算竖式,然后根据笔算方法想四八三十二,向前进三,一四得四,四加三得七,一位小数,结果是7.2。这种口算,学生把脑子当成一张纸,记忆当成一支笔。将1.8×4在脑子里用竖式计算了一遍。由于结果是正确的,过分花时间进行口算教学影响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原因,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也就默许了。其实从口算的意义和价值上讲,这种口算方式有失偏颇,因为这种口算强调是单纯利用计算方法,机械、呆板的计算方式。缺乏思维锻炼价值。我们不妨仍然把它理解为笔算。根据课程标准理念,有思维锻炼价值的口算应强调用脑子算。也就是口算时,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将各种数字合理地拆分、组合,利用运算性质、定律、规律得出计算结果。比如口算1.8×4,学生会利用乘法的分配律“1×4+0.8×4”进行口算。这个口算过程,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发展了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培养了学生瞬间注意力和创造性思维。长期对学生进行这种有思维锻炼价值的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2重视“听题口算”
众所周知,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作为计算教学的组成部分,口算的实用性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得很充分。但目前的口算训练(不管是教材编排还是各类作业)大多是以视题口算的形式出现的,我以为这种过分重视视题口算的训练方式从“用数学”角度考虑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在生活中使用口算,往往是听到数据通过思考后说出答案。看着数字写答案的生活场景毕竟不多。从口算训练角度看,听着数字说答案比看着数字写答案的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听着算时,计算者还要一边记着参与运算的数字,一边口算。至少培养了学生瞬间注意力。2007年春季学期秭归县小学数学调研考试,有一道听题口算.我想,这道题真正体现了口算的“实用性”。
3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训练的题目不复杂,思维过程也比较简单,但是其存在的价值是其它计算所不能替代的,我们要在正确认识口算的基础上,加强口算教学:
3.1理解算理。算理是口算的基础,在进行口算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口算方法的指导,更要加强口算算理的训练。特别是讲授口算新授课,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说出口算思路。举一反三,学生会在明白算理的过程中掌握口算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口算练习和口算实践中“用脑子算”。也只有这样,口算教学才能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理念,达到提高口算能力和锻炼思维的双重目的。
3.2“听题口算”和“视题口算”相结合。有意识地加强听算训练。在口算教学中,一味只加强听算训练也有些枯燥,如利用口算卡视算,利用口算簿听算等。让听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口算训练。
3.3加强口算记忆性训练。口算内容具有全面、广泛的特点。一些常见的运算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如:分母是4、5、8、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类似的口算结果教师应让学生熟记忆于心。
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若自己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冲动。例如:《面具》一课,结合四川特色,先让学生欣赏川剧变脸视频,一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使学生对美术课感到学有所获,心情感到愉悦。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知识于趣味的美术教学之中,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成创造力的发展。
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创造想象,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想象是记性为原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青少年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其创造力的重要方面。
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均有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艺术欣赏在开阔视野方面尤为重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能启发人的思维,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扩大学生欣赏的范围,尤其要增加对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欣赏。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
只有思维上先有创造性,在实践中才能在能力上有创造性。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尤其对思维方式的引导,同时注意思维方式的迁移。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并对创作意图以及艺术风格的演变等进行分析。比如,毕加索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创作了多幅关于牛的艺术作品,每幅作品给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每幅作品又有内在联系,充分展示了毕加索思维方式上和艺术上的超凡创造力。作品从开始具象写实的“牛”到最后只剩下几根线条的抽象的“牛”,用最简练的手法创造了最生动的形象,以致他后来用自行车的坐垫和车把创造出《公牛头》的杰作。正是这些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才能使美术不断向前发展。同样具有创造性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发展。在《纸的立体造型》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用纸的立体表现方法的运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讲解了方法以后我没有做示范,而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寻找更多的方法,这样学生有更广阔的人间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当作业收上来时,着实给我一个惊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得多。造型上减少了束缚,发挥了想象力,学生的作业都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表现出各自的创造性。我们可以看出创造能力首先取决于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核心。在教学中,应少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的思维方式,多给他们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必然
关键词 数学广角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广角”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独具特色。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主题研究,亲历体验学习的全过程。具体内容不多,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新颖独特、活动性与操作性较强,通过师生互动的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强调:“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①但是面对这一新增环节,一线教师该如何把握?使用何种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从“数学广角”的目标定位、内容梳理分析中谈一谈“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1 “数学广角”的目标基准
布鲁纳曾说,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我们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仔细研究教材,不难发现“数学广角”这一新增单元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包括小学常见的集合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等等,所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运用思想方法指导数学实践是“数学广角”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新课标同时也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②数学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广角”从数学熟悉的事物出发,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操作、探究中发展自身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数学广角”要达到的目标。
2 “数学广角”的内容梳理与分析
2.1 内容分布
人教版教材中的“数学广角”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用简单的生活实例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表现出来,每册的具体内容和蕴含思想详见表1:③
2.2 内容分析
2.2.1 取材生活,锻炼思维
从“数学广角”的内容分布表中,我们清晰地发现它的研究主题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简单事物。围绕这些事物,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衣服和鞋帽的搭配、数字组数来渗透排列组合思想,通过客人来了如何沏茶、烙饼来渗透优化运筹思想,通过寻找次品来渗透优化和推理思想等等。它们都取材于现实世界,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不仅体现在例题上,也包含在练习中,如书后提到的早餐的组合搭配、拍照合影的组合等等。“数学广角”真正体现了“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生活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④的理念。
2.2.2 梯形递进,逐渐深入
教材中的“数学广角”真正体现了课标关于教材编写建议“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⑤的编排理念。从第一学段开始安排比较浅显的“找规律”,探索数字和图形的简单排列,同一主题的探索在不(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58页)同的学年阶段也呈现出螺旋上升趋势。如二年级上册的“排列组合”问题研究:1、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初步渗透简单的排列思想方法,二年级下册的则是:3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三位数?其次,“数学广角”在第一学段以“具体操作”为主线,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知识零碎、年龄较小、好动、好奇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现实操作的空间和平台,以更直接的方式来感悟数学思想。“数学广角”在第二学段则以“抽象逻辑”为主线,学生已有了一定经验和体验,在具体操作的同时辅以抽象思维的训练,增强学生建立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数学广角”的有效教学策略
3.1 定位准确目标,尊重全体学生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和教学效果的生成,“数学广角”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便是让学生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逐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因而它出现在教材中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是大众教育,而不能把它当作奥数精英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去体验、探索、交流和互动,用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感悟思想,锻炼思维。
3.2 体验数学活动,感悟数学思想
从身边简单事例出发,围绕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是教材新增单元“数学广角”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运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手段,搭建具象和抽象的桥梁,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交流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努力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3.3 提升自身素养,实现教学价值
“数学广角”给教师们无限的发挥空间,同时又没有任何历史的借鉴,需要老师自己潜心钻研,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而,想要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真正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标,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很关键。认真研读课标、准确定位“数学广角”的目标,对其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和价值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将数学教学的价值真正体现在锻炼学生的思维上。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师生共同和谐发展。
“数学广角”新颖独特,虽然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比重很小,但对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着不容小觑的隐性作用。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它,准确定位目标、紧扣生活实践、认真研读课标、提高自身素养,使“数学广角”的教学绽放风采!
注释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02-02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创造力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综合能力,富有创造力的人更具有社会竞争力。根据研究发现构成创造力分别有知识、智力和人格三大基本要素。小学作文教学也正是从这三方面出发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
1 累积语文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古语有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方也有句谚语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两句话都说明了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逃脱不开知识积累的过程,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需要经历长期坚持的知识累积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为学生培养创造力提供积累知识的条件,也是一个积累知识的重要过程。根据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求,学生需要累积的语文知识包括以下几方面:
1.1通过作文教学累积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学会写作文并且写好作文,首先需要通过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们奠定扎实的语文基础。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会读会写从简单到复杂的汉语言文字,明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会组词和造句,懂得如何遣词造句和修饰文章等。
1.2广泛阅读,提高作文创作素养
除了课堂教学外,广泛的阅读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了解不同情况下语句的运用方式,累积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为提高作文创作水平创造条件。此外,学生阅读量的积累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在创作作文时思维更为顺畅自然。
1.3模仿借鉴,激发产生创造力的“灵感”
在作文教学中对模仿借鉴的理解是为了深化记忆和深入理解以往累积的知识。在模仿和借鉴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以往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这一点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无论是行为、语言和还是写作方式和技巧等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模仿出来。这种超强的模仿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更快的掌握创造力培养所需的各项知识、技能。
1.4加强练习,提高创造熟练程度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小学作文教学中,再多的理论教学和知识积累都需要经过实践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作文写作的精髓。经常进行创造性练习的人在创造力培养上也比一般人更胜一筹。
2 培养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助力
培养创造力首先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而言,最有效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便是作文教学。
2.1在作文教学中注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创造力本身便是一种综合能力,那么在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与之相关的其他各项能也无可厚非。根据学生创造力培养需求,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作文教学锻炼一下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分析、解析作文题目,寻找写作突破点的练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出更为敏锐、独特的观察力。定期进行作文练习,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的构思、写作过程,也是一种为学生培养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的操作能力的好方法。
2.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力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成为创造性思维方式,一方面要求学生进行创新思考逐渐养成创造性思维的思考习惯,常用做法是要求学生打开思维讲“老题材”写出新意的作文,或者结合社会发展发掘新题材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另一方面则需要阻止和降低非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影响力,比如集体环境中最容易出现的“惯性思维”和“头羊效应”等思维方式。
2.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技巧
创造力的培养除了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外,还要有合适的技巧。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某些技巧同样适用于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比如,从作文教学中学习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或者利用当堂写作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推动和引导学生“急中生智”。
3 培养高尚情操,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动力
个人素质对个人的创造力极为重要,也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内容。小学生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出符合创造力构成需求的优良素质对推动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大有帮助。
3.1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创造力的培养还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造素质,比如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恒心。对小学生而言,小学作文教学是最佳的实践机会。学生完全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学得到锻炼和提升,在作文创造活动中养成最符合创造力发挥需求的创造意识。
3.2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学生发挥创造力需要以优良的个性品质做支撑,这种个性品质主要包括了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还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这些精神品质也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也多秉承“作文先做人”的原则,对学生个人品质修养的要求从不放松,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供保证。
3.3为作文教学创设合适的培养环境
环境是现代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良好的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了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小学作文教学中思想自由的状态和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心中奇思妙想,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发学生的惊人创造力。
总之,知识、综合能力和优良个性品质都是创造力的主要构成因素,通过对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能有效的推动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小学作文训练固然可以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是要最大限度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还需要学校、家长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朱云浩.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学习(上),2012(08).
[2]段凤兰.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新学术论丛,2013(04).
数学学科本质一: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小学阶段所涉及的数学概念都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越是简单的往往越是本质的”,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基本数学概念内涵的理解是如何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恰当的数学观、真正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的载体。所谓“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指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现实原型是什么?这一概念特有的数学内涵、数学符号是什么?以这一概念为核心是否能构建一“概念网络图”。小学数学的基本数学概念主要有:十进位值制、单位(份)、用字母表示数、四则运算;位置、变换、平面图形;统计观念。
数学学科本质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基本数学概念背后往往蕴涵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极为丰富,小学阶段主要涉及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呢?这些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在学习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中落实。小学阶段的重要思想方法有:分类思想、转化思想(叫“化归思想”可能更合适)、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类比法、不完全归纳法等。
数学学科本质三: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每一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角度,数学也不例外,尤其数学又享有“锻炼思维的体操、启迪智慧的钥匙”的美誉。小学阶段的主要思维方式有: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猜想――验证,其中“概括”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核心。
数学学科本质四: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否领悟和欣赏数学美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基本成分,能够领悟和欣赏数学美也是进行数学研究和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和方法。能够把握数学美的本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待数学以及数学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成绩。数学的基本原则:求真、求简、求美。数学美的核心是:简洁、对称、奇异,其中“对称”是数学美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