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防火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森林防火;意义;措施
前言
作为人类生活的天然氧气场,森林在人类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措施,是人类的财富,而森林火灾则对人类的这一财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对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相关部门必须加强防范,避免火灾造成损害,影响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防火的必要性
森林除了自身的价值外,其同时也为众多的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生物链的重要一环,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是一把火却可以使之付诸一炬,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势在必行。
1.1 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
近年来,低碳环保概念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对环境的保护成为重要的一部分,森林是人类必须的氧气供给地,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是重要山珍的生产地,众所周知,森林在保护环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一场大火将导致这些功能减弱甚至消失,所以,防止森林火灾时保护环境的必然需求,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造成森林面积锐减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人为的破坏,自然灾害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火灾是自然灾害之首,杜绝火灾的发生,实现保护森林的目的。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面积极其辽阔,但是却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盖率极低,仅为13.92%,与世界平均水平的72%差距甚远。因此,我们必须要确保森林资源,根据需要,有计划,有行动的去开展植树造林,开展绿化工作,这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天然林保护的工程,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赋予了高度的重视,制定了详细的策略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由国家财政增加对林业的投入,保障我国林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森林火灾却将人们长久的努力付诸东流,降低林业发展速度,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和林业事业的进步。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
在森林防火的区域内,森林防火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森林火灾将会使这一物质资本受到破坏,甚至消失,造成林区人们的生活受到威胁,森林火灾对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森林防火必须防止意外因素的发生,同时更要加强一些不法分子对森林的威胁,防止其行为威胁到林区的安全,做好林区社会的安定。
2 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途径
2.1 通过政务信息进行大力宣传
政务信息是为了让领导了解工作中的情况,便于做出决策,这是一种高层次,高需求的宣传手段。这就要求各级森林防火部门对其赋予高度的重视,做好周密的安排,做好林业信息的报送,让领导及时掌握林区情况,及时做出准确的抉择。
2.2 利用党报和广播电视台进行宣传
作为地区性的重要宣传领域,党报和广播电视台是重要的信息阵地,必须要积极的争取,相关部门也要采取配合的政策,支持媒体对记者的宣传。鼓励森林防火职工向各级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投稿。加强当地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利用信息资源的综合性、权威性的优势,宣传森林防火工作,营造有利的舆论发展氛围。
2.3 利用林业部门自身的新闻媒体宣传
做好森林防火内部的宣传和沟通协调工作队整个系统的开展至关重要,必须积极主动的向森林系统的专业期刊投送稿件,做好宣传工作。
2.4 向基层群众和中小学生宣传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其宣传工作,引发标语,通告,宣传资料,树立宣传牌等措施,加强其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加强森林防火宣传。
2.5 加大信息资源的采用力度
充分运用现代的宣传工具,加强宣传,尤其是网络资源,加强对森林防火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利用。条件允许的区域,必须加强信息的宣传和拓展,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实用的信息服务。
3 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举措
3.1 强化防火意识,加强领导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森林火灾的危害性,突发性,破坏性,影响大,其耗费巨大,往往需要兴师动众。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将其作为一个重大的事情来重点防治,加强领导。
3.2 认真落实防火责任
对于森林防火,我们必须做好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将森林防火落到实处。相关单位必须将森林防火工作放在首位,建立详细且具体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制度,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森林防火指挥体系。相关负责人要签订责任状,对本辖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必须落到实处,明确责任和任务,坚强森林防火的责任制。
3.3 增强防火意识
要想加强防火工作,必须从防火意识做起,各级领导要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将其作为一项基础的工作来抓,将森林防火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宣传到每一个领域。充分利用各类中小学校,,把森林防火教育工作融入学生课堂,形成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告知家长,家长教育孩子的良性循环。作为大众监督的重要组成,新闻媒体要发挥其职能,对典型的案例给予曝光,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都必须得到落实,不断地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统一的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森林防火运行机制。
3.5 采取措施排除隐患
要想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我们必须注意野外火源造成的威胁,将其作为重点来抓,坚决禁止造林烧山等行为破坏森林系统,严防小孩在野外玩火引发火灾。面对火灾,必须做出及时的反应,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大排查,,隐患排查要做到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漏洞得到及时堵塞,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3.6 做好依法防火
法律是保障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各级森林公安机关依法查处的森林火灾案件,依法打击各类涉火范围,坚决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对于违规、失职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依法追求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红义,钱双龙,田华民,高伟. 浅析森林防火林带建设问题[J].陕西林业,2010(03).
关键词:森林公园;防火;措施
1 存在问题
1.1 森林火灾隐患增加
1.1.1 可燃物增多:中幼林多地处死角地带,多年来未抚育、林下木密集、林内杂草丛生,枯死木、凝冻木因林权纠纷问题未处理、腐殖层增厚,林下可燃物负荷普遍超标,一旦着火,极易酿成火灾。
1.1.2 火源管理难度增大:林区附近居民农作物多在山林边缘,农事用火几乎不断,生产性用火很难遏制。每年入园的旅游、踏青、野炊、上坟祭祀、焚香烧纸、燃放爆竹等野外活动将大副度增加,野外火源控制难度较大。
1.1.3 突况增多:进出林区人员频繁、整体素质较差、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林区晚间任意用火活动增多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及近年来林区周边的施工单位增多,进一步加大了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难度和危险性。
1.2 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由于公园投入森林防火的专项资金有限,林区防火通道、隔离带、监控等防火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森林防火科技含量不高,应急指挥系统还不健全,有效组织扑救森林火灾面临较大困难。加之公园基本上是松树针叶林,森林资源状况相对较差,主要体现在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林业生产力落后、林木自身防范能力差,给防火工作处置艰险。
2 应对措施
2.1 领导重视、加强人员部署,落实防火责任
全面贯彻落实森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执行、深入领会,认清形势,加强对森林防火检查员、瞭望员、护林员、值班员、通信员等等的教育、管理,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落实部门责任制。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进一步加强防火意识。要切实明确各部门、特别是森防指挥成员单位的责任,根据任务分工,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专项预案,并根据火险情况及时到高火险区域开展现场督查,认真抓好部门责任和包片责任的落实。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全面检查,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在此基础上,要严明奖惩,实行责任督查,层层追究责任,使之形成一种不抓森林防火工作不行,不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更不行的共识。
2.2 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建设,使之真正成为主要林区,扑救森林火灾的骨干力量,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队伍,并实行专业队伍为主,群众义务消防队为辅的结构。各级专业队建设费用应纳入财政预算,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和设备,并定期进行防(扑)火演习和安全避险常识培训,提高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灭火能力。
2.3 强化宣传,全面提高游客和周边村民的防火意识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宣传森林防火政策法规,增强群众的森林防火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森林防火基本常识和应急避险知识。利用走村窜寨粘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开展座谈会、签订联防协议、填写防火宣传牌、开展防火宣传周活动,到学校聘请“绿色小卫士”、开展防火知识竞赛、积极协调新闻媒体等方式、多渠道强化宣传,积极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做到“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积极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
2.4 加强消除火灾隐患管理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火源控制是核心内容。在防火期到来之前,各块要认真组织开展一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要紧盯不放,务必下决心花力气抓好整改。对于野外用火,应采取疏、导、堵相结合的办法,分类指导,严格监控野外用火。对炼山造林用火、野外民俗用火和生活用火要加大检查,从严控制。
2.5 强化防火预案到位,及早扑灭火灾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必须高度戒备,提前防范。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中长期森林火灾预测和每日森林火险预报,及时预警信息,确保火险早知道。充分利用瞭望观测和地面巡护等手段,对森林火灾进行全天候、立体式、全方位监测,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扑灭。
2.6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投入力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巩固退耕还林、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认真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严格森林防火责任制,强化防火宣传、火源管理,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森林防火基础培训和扑火安全知识教育等。对森林防火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领导认识不到位。一些基层领导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布置、轻管理,重扑救、轻预防现象。同时部分农户认为森林防火是政府的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存在发生森林火灾后,便于采伐和利用的想法。群众缺乏无偿参加扑救山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员编制、专业扑火队员偏少绥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现有人员编制2人,全县各乡(镇)林业站人员编制存在较大差异,人员编制最少的乡(镇)只有3人,由于乡(镇)林业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林业站工作人员承担包村、计划生育工作等非林业工作。加之各乡镇森林防火指挥办公室都是兼职人员,由于工作繁琐,投入到森林防火的日常监督和管理的精力明显不足,导致森林防火工作的预见性欠缺、组织不利。另外,全县专业扑火人员不足30人,无力针对多个着火点以及较大火场的有效扑救。
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专业化程度低一是扑火器具缺乏,扑火物资等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森林防火需求,对于基层尤为突出;二是由于边远山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机构往往难以进行及时有效地扑救;三是基层一线扑火人员基本没有通过专门扑火训练,缺乏扑救技巧,极易酿成事故。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近年来,各级森林防火机构利用各种媒介和手段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对于提高城市居民、机关干部等群体森林防火意识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而言,收效不明显,作用不大。加之广大群众有春季上山烧灰积肥,春节、清明节期间有上坟烧纸、放鞭炮等传统习俗,对造成森林火灾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积极应对森林火灾的措施与技巧,极易发生森林火灾。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分析,85%以上的森林火灾往往是由林区群众引起的。
森林防火机构薄弱虽已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办公机构,但乡、村、组三级森林防火机构还相当薄弱。尤其是村、组二级根本没有森林防火机构。针对绥阳县近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特点而言,乡、村、组三级是森林防火工作最基层、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机构,亟待建立健全。地势险峻,扑救难度大绥阳县内山岭纵横,河谷深切,地形起伏较大、坡高山陡,错综复杂,加之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一旦引发山林火灾,特别是夜间组织扑救的难度很大,易出现人员伤亡。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森林火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应从讲政治、顺大局的高度出发,按照《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实,全面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健全森林防火组织体系,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水平。县乡领导干部,特别是林区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增强做好防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把野外火源管理的责任明确到村组、每一块林地、每一家农户、每一个村民,不能有任何死角和盲区。要进一步提升火灾预警能力,完善森林火险预警信息机制,把森林防火工作的关口前移到火灾重灾区、常发区、重点地段等。在春节、清明节以及防火期间一定要制订森林防火预案,认真演练,加强检查督促,主管领导必须集中精力、坐镇指挥、督促落实、解决困难与问题。
建立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1)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资金投入机制和资金使用机制。建立完整的森林防火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有法律保护的资金投入机制和资金使用机制,对于保证森林资源长治久安,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2)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度。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对防火责任不落实、领导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失职渎职、发生火情隐瞒不报,扑救组织不力,造成严重损失或严重影响的,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查处。同时森林公安干警、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要加强火案查处力度,深入山头地块、坟山墓区,引发森林火灾的肇事者,该罚款的罚款,该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定要从严从重从快惩处肇事者。(3)制订预案、落实预案,切实提高应急救灾处置能力。预案必须科学、详实、具体、全面,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必须严格按照相互合作、分工负责的要求,做到人员、场地、经费、管理“四落实”,提前演练,加强重点部位的物资、人员储备,便于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能切实落实预案,提升森林火灾扑救、处置的保障能力。(4)严格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有效。各级森林防火机构在防火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并要有领导带班,严禁缺岗、漏岗。禁止瞒报、谎报、故意拖延报告;五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要认真吸取教训,正确处理好“群防群治”和“专业灭火”的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扑火队伍,切实加强一线灭火指挥员教育培训和扑火队扑火技能培训,采取切实措施,实施防火隔离带建设和防火物资储备建设,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
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1)改变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果。根据林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的特点,强化图片和影响宣传。将森林火灾扑火现场图片、受灾森林现场图片、烧死人的现场图片、扑火人员被烧死的现场图片等采取进乡镇、走村寨、入学校等进行展示;将公安机关对引发火灾者实施抓捕、审问、宣判等影像资料制成影像资料,通过电视播放、光碟发放等形式强化宣传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宣传车、宣传标语、商传栏和印发宣传手册等有效途径和手段开展宣传教育。(2)改变过去只在防火季节才开始进行宣传的模式,采取深入基层、深入村组、深入学校,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层次进行常年宣传、重大集会宣传等形式,时刻提醒,随时警示,努力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3)对森林火灾案件进行审判时,尽量邀请更多的村民参加旁听,或将审判场所前移到火灾区,便于群众参与,开展警示教育。与火灾重灾区、常发区、重点地段等的农户签订护林防火协议,增强村民防火意识和责任感。在中小学加强森林防火知识教育,做到“小手拉大手”,共同防御森林火灾。#p#分页标题#e#
建立高效的森林消防队伍体系随着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的增加,森林可燃物也随之加大,加之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建设一支精干、训练有素的专业、半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伍,是实现“打早、大小、大了”的可靠保证。要增加财政投入,将护林员、林区附近身体较好且积极性高的老百姓纳入森林消防队伍,适当提高待遇,确保重点林区乡(镇)应成立一个30~50人的专业扑火队伍;按照岗位的技术资格和标准,加强森林消防队伍的标准化建设,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增加训练设施,提高技战术水平;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提高防火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管理。根据绥阳县森林火灾发生的实际情况。
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科技建设应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将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应加大森林防火预测预警、扑救指挥等系统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及扑火物资储备建设,加强林火通道、防火通讯指挥系统、护林房及检查站、防火宣传牌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要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整治力度,对防火设施设备储备不足的,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对过期失效机具设备,要立即报废淘汰,确保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能够拿得出、用得上、管得用。应充分利用卫星监控网、电子监控摄像头等科技手段,对火灾重灾区、常发区、重点地段等进行全天候监控。积极开展以营林为基础,森林经营和森林防火相结合的绿色防火工作,大力实施针叶补阔战略,提高林分的抗火性,增强森林综合防护功能,建立路网和生物隔离带,利用山脉和沟壑交错的特点,将有些村级公路、机耕路、人行大路、小路和山瘠山垭防火道改扩宽,形成防护网络体系,在易发火灾区域如坟院、风景区、生态脆弱区域等,大量种植油茶、女贞等树种,进行生物隔离;在山顶和山垭等地方多挖多建蓄水池,必要时用手提抽水机接管扑火。
【关键词】:森林防火;现状;对策
通过对我国实际森林防火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森林火灾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林业资源的安全、森林功能的发挥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此,需要在充分分析森林火灾特点、防火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实现对森林火灾事故的有效控制。
1森林火灾的特点
从整体角度来讲,当前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1小规模火灾可控性特点
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的森林火灾扑救经验可知,规模较小的森林火灾基本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而特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通常无法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这些火灾事故引发了极大的林业资源损失。
1.2东多西少分布性特点
从受害森林面积的分布情况来看,西南林区及东北林区是森林火灾的高发位置。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广西、云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这四个地区的受害森林面积总和约占我国受害森林总面积的72%[1]。
1.3火灾发生次数不均匀特点
从火灾发生次数的角度来讲,我国四川、广西等南方地区发生的森林火灾数量显著高于以辽宁、山东等省份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事实上,南方地区的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已经超出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81%[2]。这种现象与南方地区的高温气候特点有关。
2中国森林防火现状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森林防火现状进行合理分析:
2.1防火状况
大兴安岭“5.6”火灾等重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相关部门对森林火灾管理工作的重视。伴随着相关防火条例的颁布,森林防火队伍、指挥部、防火隔离带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可知,相对于二十一世纪之前,我国近十几年来的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受害森林面积、森林火灾次数等参数得到了有效控制。
2.2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重大火灾及特大火灾处理问题。相对于小型森林火灾而言,重大火灾及特大火灾的处理难度相对较高[3]。第二,观念问题。虽然大多数民众已经逐渐树立起预防森林火灾的意识,但仍然存在部分为获取利益而忽视森林火灾风险的群体。
3森林火灾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了降低森林火灾事故的出现概率,需要将以下几种解决对策应用在实际的森林防火工作中:
3.1综合性预防对策
为了提升森林火灾的预防效果,可以将以下几种预防方式联合在一起,应用到森林火灾的预防控制工作中:第一,营林防火方式。林业资源同时兼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基于上述情况,可以将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与防火工作整合起来,利用营林措施将森林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同时控制可燃物(干枯的树叶、树枝等)积累,实现对森林环境的优化。第二,生物防火方式。这种方式契合了森林的维护生态平衡功能。在实际的森林防火工作中,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增设多功能阻火带的方法降低森林的易燃程度[4],同时利用微生物及时消耗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数量,从根本上杜绝森立火灾的发生。
3.2防火观念优化对策
森林防火并不是少数人或一个群体的任务。事实上,森林防火与每一位民众息息相关。为了帮助普通民众树立起合理的防火观念和意识,相关部门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开展防火观念优化工作:第一,多渠道宣传方式。为了改善部分民众的不合理认识,林业保护部门等机构可以与公交传媒等单位联合起来,制作出于森林火灾引发影响等内容有关的模拟视频。公众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认知会得到合理优化,最终逐步形成积极的防火意识。第二,融入教育方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栋梁,改善其防火观念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将森林火灾预防、森林的功能等知识编制成教材,利用在线授课、课堂教学等多种模式更新学生的防火观念。
3.3工程建设对策
森林防火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提升相关部门预防及扑救重大森林火灾、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需要将工程建设对策应用在实际的森林火灾管理工作中。通过构建森林火灾预测工程、网络森林火灾扑救工程、森林火灾通讯工程等方式,增强对森林实际情况的了解,将森林中的火灾风险及时识别出来,进而降低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诸多进展,但结合实际的森林火灾处理情况可以发现,当前的森林防火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观念不合理、重大及特大火灾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可以将森林火灾通讯工程、火灾预测工程建设对策、民众防火观念优化对策及综合性预防对策等应用在实际的森林火灾预防与管理工作中。在增强民众防火意识的同时,通过控制森林可燃物数量的方式,降低火灾事故对我国林业资源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洪双.简析内蒙古林区森林防火现状、不利因素及其对策[J].森林防火,2016,(02):13-15.
[2]施春明.景东无量山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6,(S1):72-75.
[3]姚树人,韩焕金.中国森林防火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J].森林防火,2002,(04):14-16.
1、对当前主要森林防火措施之一“严禁烧田坎、严禁炼山造林等野外用火”的思考
据统计,造成森林火灾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民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等人为野外用火。那么,除人为活动、雷电等外在因素外,什么是森林火灾在因的内在因素?森林的分布、林分的组成、林木的阴燃能力可以说是森林火灾成因的一个客观内在因素。人为野外用火(主要包括烧田坎、上坟烧纸、弱智人员玩火、炼山造林等)是导致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有这么严厉的处罚措施、有足够的防火宣传力度,为什么烧田坎、上坟烧纸、炼山造林还屡禁不止呢?
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说明农民烧田坎,自有农民烧田坎的理由,有它存在的客观基础。农村普遍生活燃料已不再是柴草为主了,田坎上的草灌不烧不铲,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铲割下来,如果不烧掉,不易腐烂,也会影响种植农作物。所以,农民普遍用烧田坎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成了一部分农民的一项习惯性农事活动。单纯的从森林防火需要的角度禁止烧田坎,部分农民对此不是很理解,仍然抱着伐幸心里去烧田坎。上坟烧纸是我国民俗传统,一刀切的禁止,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
采伐迹地人工造林,如果不炼山造林,确实杂灌太多,整地造林难度太大,而且造林效果差,不利于幼林生长,严重影响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说明炼山造林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简单的一刀切“禁止炼山造林”的做法,实践中难以做到的。单纯从森林防火的角度禁止炼册,有人认为存在林业内部部门的本位主义倾向,不利于林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烧田坎、上坟烧纸又的确引发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有弱智人员玩火注意到,弱智人员玩火,主要是山下路边,人群活动频繁的地方,特地跑到远山林子里面的较少。真正要靠其监护人把这些弱智人员全天候监护起来,客观上难以实现。
如何有效地解决烧田坎、上坟烧纸、炼山造林与森林防火的矛盾,如何大幅度地降低弱智人员野外玩火引起森林火灾的风险,制定可操作强的技术措施?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2、建议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创新方法、创新思路,找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尽可能的规避由此引起的森林火灾。在继续做好原有的森林防火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效果。
2.1提高林分的防火能力。
在易发森林火灾地段(如人为活动频繁处的林分、上坟烧纸周围的林分、农田边缘的林分等),种植一定比例的防火树种,增强森林的自身防火功能。
在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林分,特别是在山下道路边的林子,混交种植一些阻烧性能较强的树种,如:木荷、银木荷、花榈木、油茶、茶树、石笔木、火力楠、马蹄荷、杨梅、桃叶石楠、阿丁枫、乐东拟单性木兰、深山含笑、乳源木莲、苦槠、甜槠、青冈、冬青、米老排、交让木、椤木石楠、女贞、竹柏……等防火性能较好的乡土树种,以增强森林自身的防火功能,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据报道,防火树种达到大约25%~30%的比例,林分自身的防火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
2.2有条件的实施炼山造林。
应该实施有条件的炼山造林。不炼山的确不利于人工造林,不能因为怕发生森林火灾就禁止炼山,况且发生的森林火灾绝大部分都是不炼山造成的,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
为防止炼山造林引发森林火灾,应该研究制定安全炼山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可以达到安全炼山要求的技术条件(标准),如在什么样的气象因子(风力的大小、风向、空气温度等)条件下,需要隔离带的宽度多大、守护人员多少等技术指标,就可以炼山造林;否则,就不能炼山。炼山安全系数达到什么程度,就算是安全,等等,制定了标准,就好操作,让炼山造林者有标准可依。
2.3修建农(农田)林(林分)间的防火带。
实践证明,仅仅靠严禁“烧田坎”的一刀切的做法,效果不甚理想。不能仅仅用堵的方式来解决烧田坎的问题,而应该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要继续宣传不准烧田坎;另一方面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疏导的方法,可以在路边做些防火的技术处理,即在山脚下有农田的地方,沿农田与林分交界处靠林分一侧修建一定宽度的防火带(可以是防火林带,也可以是不种树草的防火带)。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森林防火规章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我们要从讲政治、促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师生负责的高度认识,处理好学校安全工作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二、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学校成立以唐杰为组长,杨惟云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体成员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思想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各施其职,保障全体师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三、工作内容
1、加强教师安全防范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认识到自己是班级、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组织各种活动教育学生提高认识。
2、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对校舍、电器设备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3、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检查。对实验室、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专人专锁。定期检查设备设施,排除隐患。
4、加强森林放火宣传。特别要加强秋季、国庆节期间防火宣传教育,各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老师的安全意识。
5、加强校内学生活动的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不做危险性游戏。学校学校开展升降旗和课间操活动解散要有序,防止由于人多发生踩压事件。
关键词:生物防火林带 功能 问题措施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把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实施绿色防火作为预防林火蔓延,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和危害,促进森林资源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组织制定了生物防火建设规划,专门做出决定明确要求各地把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建设与林业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使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由此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防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生物防火林带由1998年的35.5万公里迅速发展到2001年的46.8万公里,南方福建、广东等部分省区已初步建成了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随着各地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其良好的多种效益正逐步展现出来。
一、生物防火林带主要功能
1、防火效能高。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边缘建立阻隔带,或将大面积集中连片森林的分隔成若干小区,一旦发生火情,可将火源阻隔在林缘之外,即使在林内着火,也可将山火有效控制在隔离带内,起到阻火、隔火和断火作用。拥有防火林带11万多公里,平均每公顷有林地密度高达15米的福建省,近五年来,全省森林火灾发生率平均每10万公顷3.9次,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44‰,都比前五年大幅度下降。森林火灾损失逐年减少,主要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防火意识普遍提高,防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而初具规模的生物防火林带在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功不可没。
2、经济效益好。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树种,不仅易于栽植,生长较快,而且材质优良,是制作家具和地板的上等原料。据调查,18年生木荷林带,平均1公顷活立木蓄积为126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木荷林带年收入可达数千元。另据专家测算,以新造木荷防火、用材两用林带为例,按现价计算,每投入1元,到公益成熟期采伐,可创产值18.58元,投入产出比是1:18。如营造果树型防火林带,将林带建设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3、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营造阔叶防火树种和经济果木林带,一方面可以改变单一林分为混交林,有利于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抑制森林病虫害、保持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在原来开设防火线的山脊上栽植防火林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森林面积,有效减少雨水对防火线的冲涮,对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有明显作用。一些地方在行政区域交界和山林权属界线处建造生物防火林带,使之成为防火屏障和清晰明确的权属界线,稳定了山林权属,减少了火灾和山林纠纷的发生,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
此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同点烧防火线、开设生土带都是防止林火蔓延的主要措施,但与后者相比较,绿色防火具有许多优势。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每开设1公里10米宽的阻隔带需占用1公顷有林地,全国目前38万公里需占用近40万公顷土地。二是节约投资。虽然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初期投入较大,但维护生物防火林带与维修“全光式”防火线相比,节省用工和经费,据了解,在防火线上种植木荷,4年后林带郁闭,每年维护1公顷防火林带需10个工,而维修1公顷防火线需67个工,对比节约57个工,按每个322呒计,每公顷可节约1140元,如果将目前全国的近40万公里机耕隔离带的一半改造成防火林带,每年仅维护经费一项即可减少支出超亿元。三是防止水土流失。防火线大多开设在山脊、山岗,这些地方一般坡度较大,长期去除地表植被,必将变成不毛之地,一遇暴雨,大部分土壤表土成被冲走,有的形成带沟、地槽,个别地段露出风化石。点烧防火线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偶尔还会造成跑火。营造防火林带则可避免上述弊端。
二.我国生物防火林带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防火阻火中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平均每公顷有林地只有2.94米,且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省区甚至还是空白。根据全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到建设期末,将建设林火阻隔带343万公里,其中生物防火林带188万公里,使全国平均每公顷有林地有阻隔带24.2米,其中林带13.2米,相当于666公顷为一网格,不仅可以基本控制重大、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而且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据测算,按规划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30亿元,减少水土流失1亿多万吨。
三,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营造的措施
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长期受益的防火基础性设施,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形成网络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步伐。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生物防火林带特有的防火效能和多种效益,提高广大林区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对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为林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把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防火发展规划,作为造林绿化责任制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对发展缓慢、达不到标准的地区,应进行通报批评;对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或弄虚作假的,应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依靠科技,提高水平。
1)是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纳入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标准,促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2)是加强防火树种的选优、繁育以及防火树种优化配置和提高抗火性能研究,大力推广生物防火林带营造适用技术。
3)是建立优良树种、优良品种的种源基地和苗木培育基地,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培育优质种苗。
4、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是建立完整的林带管理制度,加强林带动态管理。
2)是建立检查验收管护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3)是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5、完善政策,加快发展。
1)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增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投入。
关键词:森林资源; 管理; 保护; 措施
Abstract: in the new background of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tection to forest resources.
Keywords: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当前,林木资源消耗过量,乱砍滥伐林木现象屡见不鲜,林木资源保护管理职能有所削弱,木材流通秩序混乱,违法运输 非法经营木材活动加剧,林业案件呈上升趋势,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队伍不稳,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如何切实解决好法律对保护森林资源所起的作用,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保护森林资源,本文作了详细分析。
1 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保护以局部利益为重
为了换取暂时的经济发展,乱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的歪风屡禁不绝、屡刹不止。
1.2 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设施、政策滞后
1.2.1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和设备落后。森林资源保护一直沿用传统的保护模式。目前尚未建立森林资源保护信息系统。技术支撑体系和推广机制不够完善,森林资源监测效率低、信息反馈不及时,没有形成完备的森林资源预防监测服务网络,与林业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
1.2 .2森林资源保护机构不稳定,执法手段落后。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政策和“ 一刀切” 的做法难以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要求,有的管理指标和规定不切实际,需要切实加以调整、改革。
1.3 森林资源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森林资源涉及面广、生产周期长、动态变化快,致使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林地林权管理、 森林资源利用管理等基本制度还不完善。
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2 .1 制定一套森林资源保护方案
结合电子政务管理,制定森林资源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制定森林资源流转规范化流程、林权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程等,创建出一种融现代森林资源科学管理思想、理念、技术于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
2.2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建立机构,健全体制,坚持依法治林
必须运用《森林法》及其法律、法规保护森林资源。《森林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维护森林资源的合法权益。首先,地方各级政
府应当设立林政稽查、木材检查站、森林植物检疫站、林业派出所,在林业局指导下开展日常执法工作,有力地卡住木材流通违法活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其次,理顺体制,保障执法经费,杜绝执法人员的奖金工资与执法收入挂勾。再次,林业执法组织应做到有法必依,加强林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尤其是林区派出所应及时对林区发生的有关林业案件及时 准确合法地处理。木材检查站应加强木材运输管理,防止偷盗、滥伐木材外运。最后,司法部门应该协助林业执法部门的林业执法工作,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帮助、监督,防止林业执法工作出现偏差。
2.3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3.1提高生态认识,加强管理
(1)从实现新世纪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 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 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3)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 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从发展看,全国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 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 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 发展动态, 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 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为国家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 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 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森林部门应该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 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2.4抓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
形成具有高素质、高水准的监测队伍;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提高森林资源监测效率、质量和水平,预防森林火灾、防治病虫害,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实行标准规范化管理,提升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实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制度,增强清查时效性,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森林资源的管理部门要强化森林资源监督,对林业行政执法部门及林业执法人员进行监督,促使各林业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廉洁而又公正执法。同时要加强林地流转的监督。
2.5 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1)加大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对乡镇场所、偏远村屯和山上作业点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2)加大火源管理,必要的生产用火要严格经防火指挥部批准后,方可进行。
(3)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森林防火关系到森林资源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求真务实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4)建立防火队伍,健全防火预案。健全防火预案,建立配套组织配合乡镇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力争把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2.6 加强稳定林业执法队伍
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学习,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适应新时期加快林业发展形势的要求。加大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通过开办专业讲座、集中轮训、送培等方法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新时期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制管理基础。在工作中,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队伍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找准切入点,建立各项制度措施,约束执法队伍行为;找准结合点,加强执法队伍教育,不断加强和改执法队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找准着力点,针对队伍中个别存在的政治敏锐性差、集体感不强、工作不思进取等政治思想问题,开展执法为民、争创满意单位及开展警示教育等项活动,加强执
法队伍廉洁执法及勤政为民教育,实施执法队伍形象工程,体现执法队伍特有的修养和素质。
2.7 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和超限额采伐林木行为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林木采伐的限额管理,加强分项控制,坚持凭证采伐、按期采伐,落实全额管理。各级林业、公安、司法部门要密切配合,集中力量,深入到乱砍滥伐林木问
题严重的地方进行专项,对已发生的毁林案件要依法严肃查处,狠狠打击乱砍滥伐活动,特别是要加大对超限额、超计划采伐林木以及越权批准采伐林木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超限额
超计划采伐的单位及其领导,必须依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对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
中图分类号 S759.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91-02
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的资源现状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东经119°30′,北纬41°20′。因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规划面积58.95 km2,其中核心区面积8 km2 [1-2]。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坐落在辽西山区一处蔓延10 km以上的多道山梁上,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有规律的分布于其中,并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在方圆有致的积石冢内,墓葬以大墓为中心分为若干等级,玉器是仅有的随葬品。积石冢层层迭起位于山顶,形成后世帝王山陵的壮丽景观。坐落在主梁顶上的女神庙供奉着围绕主神的女神群像。权威人士认为“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1-2]。
整个遗址置于万亩松林丛中,冬夏常青,景色优美,环境幽雅,具有原始风貌的特色。全区主要树种有44种87属197种,森林类型为油松、刺槐、山杏人工林,荆条、山枣灌丛组成的半干旱地区植被群落。1993年建立牛河梁省级森林公园,有效保护了遗址区的森林风景资源。
2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名胜古迹景观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牛河梁遗址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引起了中外考古专家的极大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专家考证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史前圣地,更是世界文明中心之一。牛河梁被称为“中华文明史新曙光”,她的出现,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因此,牛河梁被认为是5000年“古文化、古国、古城”之所在,是中华五千年古国的象征。保护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和任务所在。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就是要保护好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森林风景资源)。虽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难免存在矛盾,名胜古迹景观资源更是如此,但是协调和发展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坚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或难以再生的特殊资源。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景观由亚洲最大面积人工油松林构成的森林景观与分布其中的女神庙、积石冢、大型土台建筑址等红山文化代表性建筑构成,是大自然景观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融合体,具有非常高的旅游价值和研究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旅游热情不断升温,了解历史、增进知识的渴望也愈发强烈。对于景区,尤其是文化遗址区景观,如果只强调保护,不仅是浪费资源,而且还扼杀了大众了解历史和认识自然的热情;但是如果开发利用过度,缺乏有效的保护,资源很可能永远消失,那更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兼顾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使其健康地可持续发展[3-4]。
3 近年来景观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中的误区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对资源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往往是以经济利益为重,对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被忽略。例如,搞开发建设(矿山开采),严重破坏了土地,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地表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名胜古迹景观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在实际操作中,林业部门更加注重的是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旅游部门则更加强调景观利用,旅游创收则是地方政府的主要关注点[3-4]。
3.2 旅游开发中对景观资源生态系统保护不够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对遗址点的保护通常称为对遗址名胜古迹景观资源的保护重点,而往往忽视了整个区域中的生态系统方面的保护。如果自然景观受到了破坏,尤其是当周边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时,重点景区和主景区的品味和吸引力必然会下降。
3.3 遗址景观资源保护中对景观价值多样性的忽略
古文化遗址景观保护既要遵循遗址保护的自身规律,也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进行保护中不能一味强调保护生态,还可以选择森林旅游、森林疗养、林间游憩、森林探险、科普教学等,迎合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趋向。
4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景观资源保护的对策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保护好遗址景观资源的首要任务,只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切实解决好文化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的问题。其次在具体实践中,按“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原则,执行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使遗址景观得到有效保护[3-4]。
4.1 景观资源保护的内容
进行景观资源的有效保护首先要确定保护的内容,它应该包括景观资源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2个方面。
4.1.1 保护生态环境的质量。对景观资源保护,首先体现在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必须对空气、水、土壤质量等生态环境因子的质量加以保护。
(1)空气的保护。首先要避免对空气的污染,在保护区内,要禁止建造会产生大气污染设施,并尽量避免汽车通行,尽量减少保护区农民住户从烟囱排放废气。其次要创造一个空气流通的环境,以保证空气的清新。
(2)水资源保护。暴雨冲刷地面带来杂质和土壤是引起水质的污染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来减少暴雨冲刷引起的水污染。此外,还要控制人为污水排入,截断污染源,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3)土壤的保护。水土流失是土壤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首先要注重水土保持设施设备的建造,禁止乱砍滥伐等破坏植被、增加水土流失的行为;其次还应该建设水土保持林及水土保持工程等修复水土流失的场地,以减缓和消除人为与自然对遗址的表面破坏。
4.1.2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统一的,丰富多彩的植被以及多种多样的动物资源能够进一步丰富自然景观,提升景区旅游价值。保护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代表了文化遗产的大部分。为了保证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必须做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森林景观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处理好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协调二者的发展是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指导原则,因此,要尽可能避免人为干扰,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5-6]。
4.1.3 保护森林景观多样性。森林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林区,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理想的休闲场所。森林景观多样性决定森林旅游综合性。因此,加强各种类型森林景观的保护,如松涛、杏花、红枫、槐香等景观。
4.1.4 保护遗址历史的特征及科学价值。牛河梁文化遗址代表性建筑包括女神庙、积石冢和大型土台建筑址。3个遗址点依山势按南北轴线分布,坛庙冢三位一体,规模宏大壮观,气势雄伟壮大,是红山文化最高层次祭祀中心场所。为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上古时期黄帝等代表人物在北方活动以及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和重要依据,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和科研价值,应予以重点保护,避免盲目开发而造成破坏。
4.2 名胜古迹景观资源保护的措施
根据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景观资源的价值在景观和生态两个方面的体现,划分核心区和保护区的范围,并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
4.2.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核心区保护。核心区是女神庙、积石冢的集中地,是红山文化遗址的精华所在,景观价值极高。四周树立标志牌和界桩,采用刺丝、石料垒墙、开沟挖壕等方法设置机械围栏。核心区内101国道公路向南绕行,村屯住户进行搬迁,禁止农业耕作,营造景观生态林,还原成原始地带性森林群落。要控制人流流入,避免超负荷接待。区内景观不得进行任何人为改变,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按清华大学设计的申遗要求,可建少量必需的小型设施,如自然地弯曲小路,安全护栏,种植地被物。严禁车辆进入,建造构筑物,挖土、填土或平整土地;禁止干扰和破坏具有生态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场地。
4.2.2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核心区保护。可以适当地发展利用核心区,森林茂密、覆盖度高,可以布置游览观光和娱乐活动的内容,但是必须保护好其中的山地、水体、植被等自然景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禁止大型建筑物,禁止挖土、填土或平整土地,砍伐树木或破坏地被物。禁止以商业、工业或制造业为主的设施设备的建造和摆设,以及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农业开发。严禁开山采石,挖土采砂。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可大力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果,这样春可以观花,秋可以看果,既美化环境,又增加经济效益。
4.2.3 森林景观的保护。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森林资源是重要保护对象之一。景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主要是做好护林、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防火等。
(1)护林 。护林的任务是防止乱砍乱伐、滥刨乱挖(包括树木、下木、藤本植物、中草药材等);禁止搂山坡土、刨树根树桩、开山采石、挖土垫圈等。
(2)病虫害防治。牛河梁林木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松毛虫、天幕毛虫、杨干象、天牛等的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在虫口密度大时用药物防治,虫口密度小时用生物防治。加大生物防治和营林的力度,如针对松毛虫,可以做好保护好灰喜鹊,设置人工鸟巢,为其繁殖创造条件。
(3)森林防火。森林防火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的头等大事,健全组织机构,组建扑火队伍,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与保护区内各村组层层签订防火责任状,落实责任到山头、地头、人头。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远程林火监测系统与市防火中心联网。此外,为了更好地预防森林火灾,可以采用营林措施,如营造混交林,在易燃林中通过种植阻燃林带,在针叶林中种植阔叶林带,实行带状混交。既提高了森林的景观效益,在发生火灾时,又能够减慢火灾蔓延的速度。
5 结语
通过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资源景观保护,力求恢复和保持文化遗址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建立和健全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完善展示系统,使保护区文化遗址保存完整、绿化最美、旅游产业最兴。
6 参考文献
[1] 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J].考古,2007(10):52-61.
[2] 董婕.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所在地区古今气候差异程度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87-91.
[3] 韦立华. 试论千山风景区的资源保护[J].辽宁林业科技,2008(1):53-55.
[4] 郭春华,吴烨. 风景资源保护的思考[J].林业科技,2003(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