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家庭教育辅导范文

初中家庭教育辅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家庭教育辅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家庭教育辅导

第1篇:初中家庭教育辅导范文

一、不要溺爱,要关爱

古人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的最好注解,这一现象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尤为突出。过分溺爱的孩子或怕苦,怯懦,经不起挫折;或依赖性强,缺乏独立发展意识;或骄横、霸气;或胸无大志,不思进取。总之,溺爱百害而无一利。不要过分地保护孩子,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及时批评纠正,决不能姑息、纵容和庇护。

二、不要只重智育,要更重能力

近几年,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初中生参加辅导班蔚然成风,特别是城区家长,一到假期或周末,就给孩子报一两个甚至几个辅导班,孩子疲于奔命。家长对发展孩子智力投入的物力和心血可谓是竭尽全力,而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大大忽视,以致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乃至道德水准都出现了下降趋势,以家庭教师代替家庭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错位。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而孩子的能力培养及德育更不能忽视,对此我认为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很重要:(1)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2)注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竞争与协作意识。(3)注意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和感恩社会。

三、不要放任,要关注

放任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偏远的农村家庭中,他们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落后,对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保证穿衣吃饭,其余都是让孩子自生自长,致使孩子不能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作为家长,对于处在青春危险期的孩子,要特别关注。发现异常,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沟通时注意倾听孩子的解释,不主观臆断,不简单粗暴,不乱加干涉;要经常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状态、个性品格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协助学校帮助孩子矫正;要正视孩子生理发育现实,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不简单、随意地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发现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密切时要耐心说服教育,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幼稚、不成熟,心服口服地纠正自己的过失;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认真纠正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听音乐、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孩子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四、不要管制,要情制

一些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经常采用打骂、训斥、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来管制,或者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致使孩子胆小怕事、性情孤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的还会性格粗野暴躁,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情制就是提倡父母用慈爱去感化,用心去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或拿出指导性意见;当孩子和父母发生争执时,要肯于放下“尊严”,孩子对就服从,孩子不对要耐心说服,要和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式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恶语中伤,不用自暴自弃的心态疏远、冷落孩子,而是亲近他、安抚他、鼓励支持他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同时要正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升学与就业问题上不逼孩子挤独木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另外,要支持孩子与同学交往,一旦孩子跟孩子交了朋友,不要简单地横加干涉,而要耐心指点,让孩子学会共处,这也是生存能力之一。

五、不要托管,要亲管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突出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身在远方的父母不要将孩子托管后就万事大吉,要和学校、监护人、孩子经常保持联系。其实,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因此父母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要经常来信、来电询问情况,询问时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威胁,而应注意沟通方式,进行内心的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对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与监护人及学校之间应加强联系,了解各种信息,交流施教方法,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第2篇:初中家庭教育辅导范文

[关键词]孤儿学校;辅导教师;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269-01

孤儿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在这里都是孤儿学生,他们在这里吃、住、学习、生活,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这个环境既是他们的家园也是他们的校园。这里有很多工作人员,有管理学校的行政人员,有传授知识的教师,还有管理生活的辅导教师,同时还有很多后勤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为孤儿孩子服务的,为了孤儿孩子奉献青春与汗水。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兢兢业业,在这里辅导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明确辅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辅导教师就如孤儿孩子的父母,做着家长工作,起着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管理学生的饮食起居

一个孤儿孩子没有父母,没有其他人照顾,国家政府把他们收留,并安置在孤儿学校这个大家庭里,雇用老师来抚养照顾教育他们。辅导教师就是照顾学生衣食起居的教师,每天的三餐,照顾吃饱吃好;天气冷暖,督促添减衣服;伤风感冒,关心病痛;卫生劳动,生活繁杂等。这些都是生存的基础,没有成人的孩子必须要家长照顾才能健康地长大。孤儿学生需要老师的关心照顾才能长大,虽然他们失去了父母,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不会再让学生在肉体上有所缺失,应该吃饱穿暖,避免身体上再有所伤害。辅导教师每天都在竭尽全力地照顾好他们。

(二)塑造心灵

辅导教师不仅仅要照顾学生的日常管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心灵。每个人都是双重的人,一是肉体上的,例如,身体累了,就会去休息,自己很清楚自己的需求;二是心灵即精神上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塑造精神上的人,一个伟大杰出的人在于其精神上的伟大杰出。心灵是精神营养供应者补给者,如果没有心灵的补给,精神的人就会出现问题,精神人就残疾了,会有变态或失常反应。例如在深秋的一个早晨,我带学生跑操,有一个小男孩也就十岁左右,哭着跟我借电话,说是要给奶奶打电话,让奶奶来学校看他。我赶紧俯下身体给他打电话,并哄他不要哭了,并想带他到办公室,给他一些好吃的,看着很可怜。正在这个时候我的学生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以后不要给他打电话了,他每天都借电话,遇到谁他都让人给奶奶打电话,天天如此。这个学生就因为在他的内心里,爸爸妈妈早就去世了,就跟奶奶生活。现在奶奶也把他送到孤儿学校了,奶奶也不要他了,他要找奶奶,所以就做出失常的举动,每天都借电话,给奶奶打电话。他怕奶奶以后再也不要他了。辅导教师的工作就是疏通他心灵里影响成长的不良因素。我国著名的家庭教育学家董进宇博士讲过:“把孩子比作树,树冠是知识才能,树干是孩子身体,树根代表心灵。老师们从事的是树冠的工作,传授知识的。家长从事树根的工作,所以辅导教师从事的是树根的工作,塑造心灵。”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家长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精神人格。”

没有辅导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教师是不容易完成教学任务的。接受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有的孩子根本就接受不到知识,例如一个7岁的小学一年级孩子,老师叫坐好,老师开始讲课。大家都坐好了,但他像动物一样钻到桌子底下,这样他能接受到知识吗?没有办法老师要组织课堂秩序,就会耽误教学时间。所以家庭辅导教师应塑造好学生的心灵,只是单纯地管理是无法把小孩子管理好的。人有了自尊心是站立动物,没有自尊就是爬行动物。有了自尊心是按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活,没有自尊心是按动物方式生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面对陌生事物的态度,就是我能,就是自信心的状态。

二、家庭教育使用的方法

(一)多学习家庭教育家的理论

现在的家庭教育不仅仅凭着经验与习惯,而是要有理论做指导的,要有科学的依据。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必须是要多学习,学习心理学家的心理分析,学习家庭教育学者的最新理论,用以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发潜力,让他们越来越聪明,学习都非常的好。吉林大学的董进宇博士亲自教育理论就很实用,潜能开发训练营也搞得有声有色,帮助了大批的孩子,听完后启发非常大。

(二)多与同事交流学生的情况

从事塑造人心灵的事情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要用经验与理论揣摩,分析,是不容易把握的。所以同事们要经常在一起学习、交流,就某个孩子的性格也可以进行分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心灵塑造。

(三)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第3篇:初中家庭教育辅导范文

【关键词】厌学;学生;案例;教育;心理辅导

【案例介绍】

王辉(化名),男,高一学生。该生自尊心极强,性格古怪,自私,浮躁,自由散漫。该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不好。学习上,没有进取心,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作业很少交,成绩自然很差。生活上,大手大脚,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在500元以上。

该生对自己很放纵,纪律性非常差,经常违反纪律。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总是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有时尽管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一转身又“旧病复发”,把自己的错误忘得一干二净。虽然班主任和老师多次和王辉谈心交流,对其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

【案例分析】

通过家访以及与王辉交流,我们了解到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王辉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从王辉上初中开始,他的父母就外出打工了,一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虽然父母经常给王辉打电话,但每次除了问问他有没有生病、缺不缺钱花之外,其他的就很少关心了。

而爷爷奶奶对王辉生活上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他学习的重视。同时,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如何教育管理孩子没有正确的理念,只知道不让孩子受委屈,所以两位老人对王辉很娇惯,甚至有些放纵。按照王辉的爷爷奶奶的说法,只要孩子饿不着、冻不着就行了,其他方面他们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在初中时,王辉就曾出现过几次重大违纪事件。

进入高中以后,王辉每次双休日回家,爷爷奶奶都要给他做顿大餐,补补孩子在学校“缺乏”的营养。返校时,除了生活费,爷爷奶奶还要多给王辉一二百零花钱。

根据对掌握的材料的分析,我们认为,王辉之所以没有在初中形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没有纪律观念,性格怪异,与他缺乏父母的关爱、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关系。

【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

根据对了解的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王辉,除了班主任和老师做好自己的工作外,更为重要的是先要改变其父母和爷爷奶奶的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为改变王辉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自身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利用学校和年级召开家长会的机会,班主任和老师与王辉的爷爷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方式。首先,让他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其次,让他了解在家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方式。经过沟通,班主任和老师决定让老人首先从生活细节开始加强对王辉的教育管理,如每次过双休回家给他的生活费要定额,规范王辉的生活习惯。同时,老人给王辉的父母打电话,让他们不要再直接给王辉寄钱。王辉的爷爷还在家庭生活方面对王辉进行“控制”,不再专门为王辉做大餐,而是吃家常饭,以培养王辉节俭的习惯。

第二,班主任和老师进行不定期家访,向他的爷爷奶奶送去家庭教育的“真经”,了解王辉在家的情况,并告诉他们王辉在校各方面表现。在向两位老人介绍王辉在校的表现时,我们坚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哪怕是王辉很小的一点点进步和改变,让两位老人对王辉充满希望,增强教育的信心。王辉的爷爷奶奶也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困惑告诉我们,我们就和他们共同商量讨论解决办法,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回到学校后,我们及时就王辉在家里的良好表现对他提出表扬,鼓励其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增强其改变自我的信心。

第三,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加强与王辉的父母的联系,我们把王辉在校的良好表现及时告知他们,让他们为孩子的转变和成长感到高兴,同时也委婉地把王辉身上存在的问题告诉他们,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他们沟通,既提出我们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倾听他们的想法。我们也把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科学方法介绍给他们。基于亲子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建议王辉的父母能够回家创业,让王辉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哪怕他们有一人在家也好。经过多次沟通和他们的慎重考虑,王辉的母亲决定回家照顾孩子,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后来,我们在家访中对王辉的母亲也做了多次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以提高其教育效果,促进王辉转变和成长。

第四,加强对王辉的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班主任通过召开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座谈会,让他认识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辛苦,认识到老师、同学和朋友对自己的帮助,增强王辉的感恩意识。王辉的母亲也根据我们的建议,在双休日让王辉参加家务劳动,到地里干农活,假期带着王辉到父亲打工的地方去和父亲一块干活,以此让王辉更深刻地体验到父母的劳累和付出,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更加关心、感恩父母。

通过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脚踏实地、认真细致的工作,王辉开始慢慢改变自己。他每周花的钱比以前少了许多,心胸打开了很多,开始关心、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心态逐渐稳定、端正,课堂上基本上能坐住认真地听讲,偶尔也有举手发言的表现,纪律观念也有所增强。尽管王辉的不良习惯还不时出现,但他身上的变化让我们老师和家长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案例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溺爱是家长和儿童关系上最可悲不过的东西。用溺爱的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到所谓透顶了的人。”“父母与子女间相互关系中最可怕的东西,就是父母那种轻率的满足物质快乐的‘供养’与孩子精神上、心灵上、生活上的空虚和贫乏。这就是说不善于去爱。”在王辉的家庭教育上,父母和爷爷奶奶给予他的就是溺爱和“轻率的满足物质快乐的‘供养’”,这是造成他性格怪异、习惯较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帮助他们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改变王辉厌学情绪的关键所在。

第4篇:初中家庭教育辅导范文

论文摘要: 当前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父母学历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失当、教育影响不一致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应提高素质、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同时家庭、学校、社会构建起“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家庭教育能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了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却令人担忧。本文拟从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对其行为过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是变得服从、压抑、退缩,或是变得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进行批评和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长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人格平等,关系融洽,对孩子理智施爱,爱严结合。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创设了自由规范的发展空间,孩子往往充满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低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0%。他们是经过人才筛选后剩下的。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正面、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负面、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学历低,家长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闲暇时间自娱自乐,没有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表明,回答“孩子做作业时你家的电视或电脑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问题时,回答“没注意过”的占12.95%,回答“开着,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占35.7%。

(二)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三个层面。在发展观层面上,一些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注重结果。脑子里只有分数,认为分数代表着孩子的一切,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单纯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发展。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如果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所谓。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全面认识。在亲子观层面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养动机往往是养儿防老、光耀门庭;在教养观层面上,一些家长有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变好,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管养,学校管教”。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教育观会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着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是动辄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粗暴地责骂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家长和老师。另外,农村初中生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很难跟孩子和风细雨地交流。当子女不听话或做错事,甚至有时是被误解时,许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狠狠训斥,严厉惩罚。

(四)教育影响不一致

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教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而管孩子的这一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之,对孩子不理不问;也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农忙或逢年过节回来,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诸多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改善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

农村初中生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家长的素质开始。农村初中要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具体辅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应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文化补习和教育专业培训,订购家教报刊,学习教子理论。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方设法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生活内容,从而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必备的教育素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亲子观,要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为国教子”而不是“为己教子”的观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为社会尽义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再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养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要做到教养结合,及时纠正,否则会使孩子形成“恶习”,要认识到树大并非自然直,孩子要成为栋梁之材,家长必须随时关注成长中的问题,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另外,家长还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每一位家长要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责任,并主动与学校配合。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骜不驯。每一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在求知方面,要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在品德修养方面,应要求孩子自觉按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非常重要,单纯地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在这三者中,农村学校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这三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能力。比如,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现代社会,想要让孩子关掉网络,像戒毒那样戒网,是不可行的。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其次,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还要经常性地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应一致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否则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总之,我们要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1]曾天德.当前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对策[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0,(5):11-14.

第5篇:初中家庭教育辅导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长;孩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2-02

家庭教育是对人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教育大词典》对家庭教育解释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辈进行的教育”。针对教育对象而言,家庭教育涵盖在亲子互动过程中,成员间有相互的教育影响,而我们通常多理解为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尤其对未成年子女从进行的教育。中国家庭教育起源较早,有关家庭教育的家训、家书反映了中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客观事实,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女训》、《诫子书》、《颜氏家训》、《家书》等。在学校教育未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中,严格而规范的家庭教育一脉相承,与社会伦理规范相契相合,对个人的修身、立志、品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近现代以来,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也激发着我们对家庭教育进行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思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以来是中国无数家长的心愿。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却困扰着许多家长,也牵动着整个社会。

一、总结来看,当前中国家庭教育有以下几大困境:

(一)错误定位家庭教育

就对新一代孩子的培养而言,学校以及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随之对父母的知识水平要求也有新的提高。学校也越来越认识到,调动家长开展家庭展教育积极性的重要作用。从“家访”“家长会”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等,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化。然而,在社会广为呼吁为孩子减负的现状下,家庭教育的负担可谓越来越沉重。为尽快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许多家长变身成为孩子的“课外辅导员”,一些学校的“家校互动”实际上把学校应该承担的知识教育任务转嫁给家长不少家长深感自身知识不足或时间不够,干脆将放学的孩子直接送往辅导班等课外辅导机构。无疑,在家长尽心竭力满足孩子教育需求,并摩拳擦掌试图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下,我们不难发现家长被拉到学校智育共同战线的这样一种扭曲现象。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界限本来很清晰,学校教育以知识教育为核心,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身心成长,以前学校‘家校互动’说的是互相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但现在把家长变成孩子的课外辅导员,是一种教育的完全异化。”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伴随孩子终身,当因材施教在学校实行困难的时候,家长无疑要在关心孩子个性及人格培养上下更多功夫。近年来,社会上有关初中学生因嫌母亲唠叨,管教研而弑杀母亲的案件;大学生因嫉妒心理而给室友投毒的事件;以及每年都存在的因受不了高考失败而跳楼的事情等,无疑不是在提醒我们社会、学校以及家长,我们在关心分数,要成绩的时候,更要关爱到孩子心灵的呼唤,心理的健康。因此,现代家长在盲目追随学校给学生智力教育助力的时候,还应给自己的家庭教育正位。

(二)家庭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1、父母与孩子的民主平等

社会的变革必然带来观念的更新,尤其冲击着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 。不过,虽说民主平等的思想已深刻地被我们社会所理解和接受,但长幼尊卑的家庭观念仍然在很大范围内践行着。专制型家庭模式下,父母往往高高在上,希望孩子虚心接受自己的绝对领导,以保障其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地位。而在这种不平衡的家庭关系下,最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孩子逆来顺受,二是孩子被逼急而反抗。

另外,有些父母将一切听从孩子视为民主平等,却让孩子走向骄纵,蛮横的另一极端。目前,小规模家庭模式下,孩子往往变成家庭的核心,越来越多的“小公主”“小皇帝”由此诞生。父母与长辈对孩子的尊重越来越偏离理性,走向盲目,这种对“民主与尊重”的标榜,我们也认为是不可取的。

2、物质奖励与精神支持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子女承诺,这次考试进步就给你买什么什么。这些父母坚信,物质奖励最能成为孩子学习进步的动力。其实,精神支持可以有很多种,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下,家长也偏向于将对孩子的精神支持等同于物质奖励。如此做法,不仅会引导孩子对物质消费品越来越高的需求,也容易让孩子形成“学习是给父母学的”想法。

同时,我们必须相信儿童具有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谈到“错误及改正方法”,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我们必须对儿童进行夸奖和惩罚,他已经没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约束的方法必须由老师来提供。假设他们正在进行工作,我们不停的给他们奖赏或惩罚,这种会严重影响儿童精神上的自由”。②因此,过度给予孩子惩罚或物质奖励,不仅容易形成我们常见的儿童思想―学习是给父母或老师学的,而且限制孩子心灵的自由发展与成长。

3、教导与沟通

从伊伊学呀开始,我们就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和教导。我们可以看到,在多数父母与孩子交往过程中,大到做人处事,小到穿衣吃饭,父母往往会珍惜可利用到的机会来教导子女,在孩子有疑惑的时候,一些父母会直接驳斥到:“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你懂什么?”这些父母不是不懂得沟通的作用,而往往是在生活中认为自己的教导就等于沟通,甚至是教导的效果要胜于沟通。但父母等于真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根据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发展报告》显示:“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经常不一致。”这三项是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的最大烦恼,达到了92.3%,认为完全有能力教育孩子的家长只占极少数。③因此,在父母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成熟和科学化的时候,父母不要以自己的经验及意愿来一刀切。有效地沟通往往可以达到双向的理解,而一味单方面的教导总有对孩子不再受用的一天。许多父母对这些道理也是能够理解,不过,一方面,有的家长是习惯了居高临下的方式,一时难以降下自己的身份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更多的家长会困惑于如何找到有效的沟通方法。

(三)家庭教育方式有待落实

近年来,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大量畅销,无数家长希望经过苦读,找出最适用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2013年,一档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受到了热烈追捧,也掀起了社会上对家庭教育方式的大讨论。不少做父母的观众反应:收看节目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如此,足以反应中国广大父母自己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的热情与信心。不过,生活中我们还是常见许多家长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而没有看到他们新的教育方式的落实问题。

一方面,许多家长信誓旦旦,或在他们面前夸夸其谈,但在实际教育中,又阻挡不了自身的粗暴蛮横或是纵容娇惯。处于这种情况的父母,多数并未意识到自己行动与观念的落差,也看不到孩子出现的问题与缺陷,而是单纯地沉浸在自我满足的世界中。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又决定了一个家庭中是多个大人来共同抚育教育一个子女。由此,观念的差异就容易导致教育方式难以达到统一,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方式的落实。

二、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出路

(一)找到家庭教育的合理位置

在孩子正式接受学校教育之前,通常为6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及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顾名思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今大众共认为学校教育占主导,家庭教育做辅助的。而“每一个社会成员几乎都是在家庭中诞生的,从家庭中获得生命,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生命打上烙印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爱好乃至人生观、世界观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回顾历史,我国古人往往以志向教育、待人教育、勤奋好学教育、勤俭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培养子女完美人格,这也是我们常谈到的“教人先行而后文”。许多父母望子成龙,追求成绩,只看分数,却忘了“成才先成人”的道理。由此,在重新审视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家庭教育真正的地位所在。

(二)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一方面,创建民主而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要改掉以往事事插手的习惯,尊重孩子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走弯路的时候,孩子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碰壁,他还能告诉自己:这是我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家长要试图打破长幼有序的古训,与孩子交朋友。成为孩子最忠实的听者,构建和谐的相处关系,才能找到沟通大于教导的最大效用值。最后,合理利用奖惩手段。孩子能自己意识到的错误,要相信其改正的勇气,而不是惩罚的手段强化他犯错的意识。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力,但是频繁的奖励,容易形成疲惫和降低奖励效用,因此,父母在实际状况中,要合理把握好这个度。

(三)共同落实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寻找到一种最为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并达成共识,保证家庭教育的发展性和连续性,以免在实践中造成教育方式错乱的问题。其次,“家庭教育是渗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所以对孩子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也要做到。④最后,在家庭教育方式落实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去反思和检验,改正不合理的地方,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确保教育方式的科学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还需要我们共同的探索与研究,需要家长的学习,更需要社会的关注。现代人讲: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1页

[2] 有吸收力的心灵.意.蒙台梭利著..薛杰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7 P273.

第6篇:初中家庭教育辅导范文

山区教育 初中生 寄宿生 心理健康

一、主要心理表现及其成因

榆中北山地区,山大沟深,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由于十年九旱,家长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过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应是成长过程中关键的一环,然而这里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知行脱节,他们无力也无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认为孩子有学上,有饭吃,还会有什么心理问题,离异父母、父母外出、父母无责任心等直接导致学生心理上出现障碍,同时这些孩子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这种缺失从小学带到初中,现象更为普遍,情况更为严重。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寄宿生的心理有其独特的表现。

(一)忧郁、焦虑、缺乏安全感

1.留守儿童过多,他们自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被寄养在亲戚家,内心深处本身就缺乏爱的滋养,升入初一过寄宿生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经常产生难以应付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怕被同学欺负,怕有病无人照顾,怕尿床,怕从床上掉下来,怕自己学习差,处理能力差被同学耻笑等等。周末回家父母又不在身边,无处倾诉,无处宣泄,久而久之,就会缺乏安全感,导致忧郁,情绪焦虑。

2.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知行脱节。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据学校统计:上学年我校召开三次毕业班家长会及两次全校性家长会。三次毕业班家长会家长出席率分别为:

48.3%、52.56%和63.21%,基础年段家长出席率各班不一,约介于30%~60%之间,即使出席了家长会的家长中一部分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读哪个班级?班主任是谁?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他们态度粗暴,轻则谩骂,重责打、罚,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二)自卑、孤僻、心胸狭窄、报复心强

山区寄宿生的兴趣不够广泛,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家长教师更看重学习成绩。学生一旦学习跟不上,在大集体中便得不到认可,开始对生活失去信心,找不到心理平衡的支点,导致自卑孤僻。在生活中开始多疑,一点点小事就会引发打架斗殴事件。

(三)集体主义观念弱,人际交往能力差

榆中北山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加之经济落后,学校和家长提供给学生了解外界的途径有限。本地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意识弱,对世事冷漠;交往评价能力不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不强,常用“好人”或“坏人”这样的思维来评价他人;交往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受挫折时情感脆弱。

二、对山区初中寄宿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合理安排寄宿制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健身活动内容,尽量使健身活动丰富多彩

研究发现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调节学生情绪,降低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比率,缓解紧张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二)营造关爱氛围,给以更多的情感关怀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可见,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一是从学习、生活方面针对不同心理表现进行分类、分组,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并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二是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创设更多的交流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感受温暖、感受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三)加强自尊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经常犯严重错误的学生,不但缺乏集体荣誉感,而且往往缺乏个人自尊感,因此,他们对舆论和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常常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对这部分学生采取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这就必须点燃他们心中的个人自尊的火种,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为此,教师应更多地采取赞许、表扬和鼓励、给予信任性委托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自尊、自立、自爱、自强,并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落后都关系到集体的荣誉,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就要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奋发图强,从而制止不良行为,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者抵消的作用上。在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五)设立心理辅导室,加强个别心理辅导

心理是复杂、隐蔽、丰富,微妙的,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设立平台,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应用疏导、启发接纳、交流理解等方式,逐步排除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总结

总之,随着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得寄宿生人数急剧增加,尤其是山区复杂的背景环境中,中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身体再健康,学业越优秀,能力越出色,那么对社会的危害就会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乃至我们的社会,全员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为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润勇.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2).

\[2\]张丽锦,沈杰,李志强,盖笑松.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09,(05).

\[3\]张敏杰.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4\]王远伟.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问题与思考――以内蒙古三个旗为例\[J\].新课程研究(教育管理),2007,(03).

第7篇:初中家庭教育辅导范文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人们面前。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对安徽省宿松县五里中学,长铺中学,响堂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的随机调研结果。此次调研的326个样本中,家长102人,学生224人。学生中男女比例为5:4,其中高中阶段的平均年龄为15.4岁,初中阶段为12.2岁,小学阶段为9.3岁,学生样本在个教育阶段即高中、初中、小学的所占比例分别是2:3:3,在访谈的家长样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员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标——跳出农门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农村,在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农村生活太苦,农民太累”,“考大学,赚大钱”,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好的发展机遇成了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调查显示,92.1%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走进城市,“城市最优化”成为不变的主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过早的感受城市的优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学校。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是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首应解决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主题——配合文化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农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他们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有将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无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而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识以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现在农村中的许多父母已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日知识的重要性,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他们的弥补措施,有89.2%的家长确定不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农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辅导班,37.2%的学生曾经有过或现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师,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增加了,孩子课余辅导的质量提高了。但相对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了,学校减负,父母加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们感到了没有知识的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也感到学习的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三)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

根据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英国医学杂志等权威媒体及学术期刊的最新报道推知,母亲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胎教问题。首先,文盲的母亲无从得知胎教的意义和方法。其次,低文化水平的母亲不能给与胎儿良好的语言环境,须知母亲说话的语气和内容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语言教养。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双方对子女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许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母亲对孩子有着全面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十二项主要心理品质能够产生全面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占12%的文盲和半文盲家庭中女性的文盲率为67%,调查的所有母亲样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总人数的80.8%,而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部分比例。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在转移的劳动力中男性占大多数,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女性的身上,照顾家庭、干农活、教育孩子等家庭负担一下子全落到她们的身上。母亲还须面对强大的压力,一方面必然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胎教及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妇女对自身所属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许多女性的重男轻女观念比男性更加强烈,这样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认同的理念必然会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对新事物的认知落差

现代社会报刊、网络铺天盖地,新文化、新知识层出不穷,易于接受外部新鲜事物的孩子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对于外部新鲜事物本身就接受比较慢的农村父母们,他们也难以帮助孩子真确认清它们的本质,不免在家庭成员的之间双向学习过程之中出现子女对长辈们的误导,从而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失误。以网络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有66.1%的父母知道网络但并没有亲自用过,只有19.6%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经接触过网络,对一般的网络知识略有所知,还有13.3%的父母竟对网络一无所知。

(五)攀比——学习方向误导动力

家长相聚,谈话的主题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把分数和在班级或学校之中的排名作为判断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这不仅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会误导孩子的学习方向,扼制孩子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挥。

调查结果显示,有65.1%的家长对孩子考试的成绩非常重视或重视,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有许多的家长用经济手段作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六)农村学校无奈的双重角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学校教育是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个体在接受学校规范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仍时刻伴随着个人的成长,让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必然对个人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许多父母认为学校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负全责,学校一身挑两担,扮演双重的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犯错误后有46.8%的家长选择了立即向老师寻求帮助。帮助父母教育孩子这是老师的职责,许多老师反映有些农村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时好像将孩子的教育权全部移交给了老师,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有利于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对孩子因材施教,但农村家长对老师信任的前提值得深思。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打工浪潮的不断兴起,许多的农村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而对孩子的教育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又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学校就成了他们的求救站。除此之外许多家长还认为“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交了学费学校应该对孩子的全部负责”,“管孩子这是老师的义务”。

农村学校作为遍布城乡基层的公共机构,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任务。向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保证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真正要使孩子学会做人,这仅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家庭教育有着其它教育形态无法弥补的内容,学校如何通过提高家长的文化认识水平来引导孩子的成长,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实质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不应该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应尝试着将两者结合,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二、改进农村家庭教育对策

目前中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岁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些地区许多父母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已亲身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尊重知识,注重德行,试图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德才兼备,但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及主观因素——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以至他们蹊径难寻。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及我国部分地区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文章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1993年全国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476.1元,农村为250.4元,差距为1.9倍。到1999年,两者的差距扩大到3.1倍,绝对金额分1492.2元:476.1元。李岚清曾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关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时指出。从1995年开始到‘十五’期间,仅中央财政就安排了89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共198亿元,实施了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1年至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30亿元,用于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今后还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在4年内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中央财政还拨款3.64亿元,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2年示范试点项目”,2002年以后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二)鼓励农村兴办儿童教育机构

相对延长学校正规化教育的时间,可以暂时缓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贫乏的压力。但现存农村幼儿园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职责不清、管理不顺。先进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建立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办园新体制,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质量,为农村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展开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应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并且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比;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让学生对家长的不良行有正确认识,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家长认清现在的教育及就业现状;对孩子加强“三农”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变不利为动力。

(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当地妇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她们的观念,改变她们对固有的、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文化反哺——“我来教教父母”

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施教与受教育者之间应冲破传统的“家长改造制”模式的局限,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双方的沟通,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有77%的学生表示当自己的父母与他们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时,他们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耐心的解释或与父母商讨,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见。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六)采用“示范性教育”与“规范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学校可邀请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与其他家长分享教育成功的经验;学校不断规范家访制度,改变以往班主任负责制的固定模式,由专业的学校社工人员对学生家长进行帮助,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定期回访,及时评估;开设家庭教育热线,方便家长进行随时咨询。

三、结论

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国正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当前教育永远不变的口号。

参考文献:

1、张健鹏.都是爸爸妈妈的错[M].学苑出版社,2001.

2、赵石屏.家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林国煽.现代社会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4、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刘中华.家庭教育的真空谁来填补[N].中国教育报,2004-04-14.

6、仲原.关于农村家庭教育思想[EB/OL].家庭教育网,2003-06-12.

7、苏欣.教育专家妙谈家庭教育新理念[EB/OL].人民网,2003-11-19.

8、张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EB/OL].新华网,2004-02-05.

9、姚颖.让孩子自己选择——坐圆凳面还是小板凳[N].新民晚报,2003-12-12.

10、王红飞.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国青年报,2004-09-20.

11、毛丽利.农村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J].教研与进修,2003(17-18).

12、Diave.Bittger.EducationinPoorAreas.AnEducationalSystemGrapplingwithPoverty[M].ChinaPerspectives,1995.

13、CountryReportontheChildDevelopmentinChina(2003-2004).

14、镇江句容市农村教育工作调查研究[EB/OL].中国妇女网,2003-03-23.

第8篇:初中家庭教育辅导范文

经总结发现,须把好以下“三关”。

基础关:亲子沟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请家教之前,家长要先读懂孩子,厘清以下二层关系:

第一,请家教补习是否源于孩子的需求。请家教或上补习班已是现在的一种潮流,看着大多数孩子都已参与其中,王妈忧心忡忡,孩子不补能跟得上吗?于是在儿子王训小学一毕业,没有征求儿子的意见,不做任何沟通,就给他请了了“数学家教”。然而,王训对补习数学感到厌烦,经常为上家教补习课而痛苦不堪。上初中以后,王训对数学的兴趣每况愈下。王妈也感慨:悔不当初呀,把孩子对数学的胃口补坏了!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请家教一定得遵循孩子的意愿,否则事与愿违。

第二,厘清孩子的性格类型,防患于未然。源动力家庭自助教育心理管理统合专家吴琨琨老师把孩子分为两大类型:温顺型、倔强型。温顺型的学生,生性乖巧,对父母所安排的补习课程、家庭教师表现出绝对服从,从无二话;倔强型的学生,个性较强,对父母所作的安排,时常逆反而不顺从,除非遇到令自己折服的老师,才会愿意服从并配合。

所以,对于这两个类型的学生,前者要预防厌学情绪,后者要先排除叛逆情绪。家长厘清自家孩子所属类型后,并相应作出深刻的亲子沟通,才能防患于未然。下文中小强的妈妈就做得很成功。

王力强,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对于英语学科始终提不起兴趣。在学校,教王力强英语的教师是个责任心很强的老教师。这位教师希望学生们每天都能复习她所教的学科,于是每天只要有自习课,她都要到班上给学生辅导英语,或让学生背诵英语。王力强对她的做法极其反感,因此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淡了。力强妈对此很焦急,她与儿子反复沟通后,肯定了老教师的工作态度,并向倔强的儿子推荐了一位精通英语和网络游戏的研究生小李作为家庭教师。力强非常崇拜这位既会玩游戏、英语又拔尖的小李老师。从此,与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定好学习计划,努力学习英语,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沟通是双向的,亲子沟通的有效性在于孩子的反应度,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受尊重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权和父母一起探讨自己想请的是哪种类型的家庭教师。同时,对于倔强型的孩子,父母很有必要与其一起商定并签定相关学习协议。

重点关:综合能力强的教师

有了融洽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后,父母则可以全力以赴搜罗好老师了。一名优秀的家庭教师,除了过硬的业务能力,他(她)还要具备良好的亲和力、富有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并具备一定教育心理学知识及经验。也就是说一名称职的家庭老师,他(她)应该融学科教师、学习管理师、心理专家等多种身份于一体。对补课的对象应因材施教,要起到心理辅导、方法点拔、基础巩固等辅导作用。

如,女孩杨朵比较内向,不爱言语,但却爱玩、会玩。她对学英语不但没有自信,还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接受知识较慢。但她态度认真,主动性较强。

对于像杨朵这样的孩子,家庭教师应对他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进行初步测评,根据杨朵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对其进行认知调适,使她摆正英语学习的位置,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她未来发展的意义。其次,从她好玩、会玩的特点入手,选择适当梯度的英语游戏激发她学习英语的兴趣等。

巩固关:与时俱进的父母

在有了优秀的家庭教师教辅后,父母不能完全当“甩手掌柜”,要时常创造机会,定期与老师、孩子多渠道沟通,确保家教全程有序、有效进行。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新时期的家长,应该与时俱进。

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更为关键的是非智力因素,如缺乏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学)、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如磨蹭、粗心、注意力不集中、答不完题等,学习心态不佳——如成绩不稳定、考试焦虑,还有青春期叛逆等……学习问题病在学生,根在家长。若想根治,家长必须得学习,学会如何教育子女。

第9篇:初中家庭教育辅导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2-02

一、毕节地区农村教育现状

1、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学生来说,目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没动力、缺乏恒心。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出了有22%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没有恒心,在课堂上往往不能定位,要么不听老师讲课,要么玩手机、聊QQ等。长期这样以致他们对学习没有积极性,甚至产生了厌学、辍学外出打工的想法。而3.1%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没有恒心,成绩不好、小学基础差、受老师讲课质量的影响是主要原因。

(2)男女比例失调。经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男女学生比例失调比较严重,大部分班级男学生占比约为31%,而女学生占比约为69%。在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农村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偏于重男轻女。而计划生育对外出打工的年轻家长缺乏管制,超生严重。二是由于在外打工的年轻家长重视对男孩子的教育,男孩子就随迁就学。外出打工者的家庭负担大,大部分父母选择将女孩子送回家教育。这也影响了男女占比。

(3)学生成绩偏科严重。在这次的调查问卷中,占90%的学生存在着偏科的问题。学习成绩优等的学生较少,85%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为中下等。这种现象主要与学生对科目的偏喜和对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上课好坏、小学时的基础、家庭教育等有关。在问卷中显示,有父母在家的孩子性格活泼,成绩偏好,而那些父母不在身边或者不在家的孩子,性格孤僻,成绩普遍偏差。

(4)应试教育存在弊端。第一,初中生可以参加的活动和活动类型极少,为在中考中能取得好成绩,体育课被占用或取消。学校很少举行适合初中生娱乐的活动,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生在其它方面无法体现出自己的特长,也发展不了自己的特长,学生容易迷失自我。

(5)农村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只达到了“教书”,并没有达到“育人”。大部分老师在课上只是教授书本知识,导致学生眼界狭窄,思维不开阔,又影响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但我们在不少农村学校看到的是:教育的宗旨、目标不明确,升学成了唯一或者是重要追求;升学率成为社会、公众、家长评价学校教育好坏的标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农村教育缺乏素质教育,从而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2、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学术上对教学环境的定义为“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统合”。按照教学环境诸要素将其分为两大类: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或者称为物质环境与社会心理环境,前者如校舍建筑、教学设备,后者如学校中的社会交往、学习气氛、各种关系乃至生活经验等。

(1)物理环境

农村学校存在学校办公条件差;教师宿舍缺乏等问题。

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学校经费来源单一,主要由政府拨款,学校公用经费缺乏,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只有靠教师或者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不解决。如教育资料缺乏,学生没有配套的辅助资料;学校图书馆简陋,图书种类少;农村英语环境差,专业英语教师缺乏,;学校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学生对计算机只是一知半解。

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中学极其缺少多媒体教室,有的只有一个甚至没有,所以教学只能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课堂气氛不活跃,枯燥乏味。教学的用具简单,传统,基本上没有接触到现代教学工具。以下是农村教学手段的基本情况统计表(如下):

(2)心理环境

1教师和学生不能和谐相处。许多新去的教师都不适应,甚至苦恼,因此在工作上普遍表现得不积极。许多学生调皮、野蛮,在课上还和老师对着干;有的学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课严重。多数情况下教学施展难,学生成绩提不上去,部分教师对教学丧失信心。在访谈中了解到,许多教师态度冷漠,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足,了解不够。

2教师结构分配不合理。此处仍以大河中学为例,首先男女教师比例失调,这个中学男教师有50个,女教师有13个。其次教师分配任课的结构不合理,这个学校的中学生有800多,班级有14个。从数量上看,教师明显少,存在一个教师任几个班级的课,跨专业任课,如数学专业的教师任语文或者英语课程,体育教师任数学、物理课等,上初一课的教师也在上初三学生的课。

3农村中骨干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比较缺乏。在调查问卷中,老、中、轻教师失调,年轻教师占比大,而且教龄偏低,老教师、骨干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占比低,以下是教师年龄和教龄分布图。

3、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毕节农村家庭教育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教育意识欠缺。在调查中显示了高中文化及以上的农民家长占比9%,初中文化的农民家长占比51%,小学文化的占比35%,文盲家长占比5%。这种文化程度的分布,显示出了农村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在走访中,许多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给予不了辅导。由于毕节地区农村人口分布广阔,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这些学生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父母难以了解他们的情况,他们缺少父母的管束,要么沉溺在玩中,要么沉浸在手机游戏中,长期下去,既影响了学习,又形成了孤僻、自卑、不善交流的性格。

(2)家庭教育形成了恶性循环的现象,许多家庭的观念落后,一是不重视女孩子的教育;二是农村家庭人口多而复杂,家庭教育困难。在调查中显示,3口人的占比3%,4-5口人的占比55%,5-8口人的占比35%,8-10口人的占比4%,10口人以上的占比3%。近几年农村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家里劳动力缺乏,家庭负担大,监护人没有精力管理孩子。三是他们普遍认为读书没有用,农村许多十四五岁的孩子外出打工。这导致农村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和改善。

二、农村教育的发展对策

1、各方支持促进学生问题解决

(1)加强教师引导

对于那些成绩偏中下、没有目标,对学校没有依赖感,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倦怠和讨厌的学生,教师应该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加以引导和关心;还应督促其学习,引导学生多看书,让他们增长知识和拓宽视野;尊重学生的爱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情况,对差生进行专项辅导和个别辅导,从基础开始。学校应该严格控制学生在学校里使用电子产品,杜绝学生受电子产品的侵害。在班级里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思想。

(2)提高政府调控

政府应该重视男女学生失调和未成年学生外出打工的问题。完善控制户籍制度,让逃避计划生育无机可乘,也让农村超生现象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更新农村家长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孩子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出台农村教育鼓励制度,对于考上重点高中和能够上高校的学生,应以资金鼓励和发放生活补贴,尤其对于女生,政府更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让农村家长有期望。

(3)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无教育或者是隔代教育,他们缺少爱和管教,很难形成正确的学习观。首先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家长是因为贫穷、农村没有好的发展机会才外出。政府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鼓励农村发展有特色的乡村经济,让农民不用外出也能有收入。其次呼吁社会的关注,调动社会各界、组织和爱心人士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2、改善学校软硬实力

(1)改善硬件条件

引进各方资金投入,改变农村学校资金来源单一的现状。建设图书馆,招聘专人负责图书馆的管理。引进多媒体,在学习中引入互联网。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从网络上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学校也能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资源。

(2)提高软件实力

针对初中学生活动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生疏的问题,学校应该组织举办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写作大赛,创新技能大赛,体育特长竞赛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政府应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同时给农村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实行政策规定,让城市教师轮流下乡下村支教,让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保持联系,加强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交流,形成互相学习的模式。在政策性的招聘中,多招聘女教师,以便调整教师男女失调的状况,招聘专业性教师,如计算机专业教师、英语专业教师、艺术类专业教师等,调整教师结构不合理现状。

3、政府重视提高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

(1)政府要形成长期有效的文化宣传机制,大力鼓励农村家长学习,每个村镇有一个学习小组,专门负责每个村村民的学习,提高农村家长的自学意识。

(2)在村镇上开办报刊亭,让农民家长也能看报、读书、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有了这些文化娱乐活动,农村家长也会改掉一些游玩、打牌、赌博的坏习惯,同时也优化了孩子的生长环境。

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应该明文规定将家长教育纳入其工作的范围。如学校专门给农村家长普及其基础教育素养;教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给农民家长讲一些文化常识、教育常识;教师在进行家访的时候,给孩子父母讲一些成功家庭教育的例子,向农民家长讲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量让农村家长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对那些在教育上成功的家庭进行奖励和宣传,让更多的家长有家庭教育意识。政府部门应大力调动起农村的党员干部,组建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农村代表,以个别带整体,引导和督促更多农民家长改变现状,抛弃落后的观念,走进现代,走进文明,走进科学。

三、结语

教育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要从基础抓起,从农村教育建设抓起,一个国家国民的平均教育水平提上去,社会经济才会持续发展。正如贵州省长陈敏尔说:“教育是治贫的根本,不把孩子的教育特别是贫穷地区孩子的教育搞上去,贵州还要穷很长时间。”所以面临贵州毕节农村教育的各种问题,国家、政府、社会组织、相关部门应该给出措施、策略、方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