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化交通管理范文

智能化交通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交通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化交通管理

第1篇:智能化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 公共交通 管理 应用

2012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了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优先发展城市交通的重要性。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智能交通发展”是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举措。按照智能化、综合化和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同时要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如何让智能化技术在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发挥作用,成为了课题。

1 国内外公共交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对于国外利用智能技术发展城市公交的研究,我们选取了城市规模类似,同样经历了城市高速发展的香港和首尔为参考。

1.1 香港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促进了公共交通的发展。现在香港89%的市民出行依靠公共交通。城市地铁是香港公交的骨干,专营巴士是香港公交的主体,非专营巴士等提供辅助服务,有轨电车是游客浏览香港岛市容的上佳选择。全世界的公交运营都面临亏损,但香港公交系统不仅为市民提供了畅通便捷的服务,而且实现了盈利,特区政府及公交体系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推行电子化、智能化,提供公交资讯服务和自动缴费服务。“八达通”自动收费系统的建立大大提高了香港公交机构的服务效率,减少了成本,也方便管理。乘客上下车的速度快了,客流周转加快,减少了拥堵。随着“八达通”的广泛使用,用硬币付费者大大减少,公交搬运和计算硬币的人力也可节省不少。“八达通”卡还有收集信息的功用。公交机构通过“八达通”卡可以精确地统计出每条线路不同时间的客流量,有助于公司分析和预测趋势,及时调整路线和行车时间表。

1.2 首尔50年城市发展人口增长4倍,私家车作为一种出行方式迅速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使首尔交通越来越拥挤。首尔政府发动了公交改革,重组公交线路,建成由快线、干线、支线以及区间线组成的公交网络,集成使用多种电子自动收费系统和集成交通运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平衡公共交通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公交的运营效率,增加了乘客人数,减少了公交运营企业的亏损,减少了政府的补贴,改善了公交运输的交通条件,产生了一个更好的决策制定过程。

1.3 深圳市为国家公交都市试点示范工程的试点城市,连接了香港和珠三角城市群,深圳市实有人口约1500万,公交分担率已达到53%,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深圳市已经初步建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一体化公交体系。深圳将着力实施公交提速、多元网络、枢纽支撑、智能公交、慢行交通、服务整合、低碳交通、示范引领、需求管理等九大工程。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是以深圳智能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了“智能公交、智能设施、智能物流和智能政务”四大应用平台,实现了“数据管理、运行监测、决策支持、信息、应急协同”五大功能,打造了智能交通案件的信息处置、车辆监管、场站和道路视频联网监控、道路交通实时监测和交通指数、综合交通信息和基础数据挖掘利用。

2 公交智能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公交智能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信息服务,提高行业竞争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智能公交系统准确掌握市民出行需求,以多样方式向百姓提供实时准确的公交信息。②通过智能公交系统掌握区域的OD流向,科学规划线网,分析调整和优化线路车班。③通过智能公交系统安排科学调度,充分调动线路车辆和人力资源,提高公交运力投入。④通过智能公交系统实时掌握场站运转情况,管理好车辆机务计划实施,处理车辆故障的救援和应急,做好机修和仓库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⑤通过智能公交与智能交通等外部系统的协同互联,利用城市交通设施和信息数据,为市民出行提供出行帮助,提高社会综合效益。

3 目前公交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交主要产品是提供优质的公交服务,属于基础性便民服务,具有公共的特性和难点问题。

3.1 公交主要业务是组织好资源,以较快的速度,适宜的成本向公众提供适当的公交服务。要提供相关服务,就必须准确掌握社会公众的出行需求,了解整体性的出行需求和对公交服务的质量要求。通过公众详细了解全面的出行需求较困难,一方面,并不是出行人的所有出行需求都是有规律性的,出行者个人很难表达完整的出行需求。二是公交服务是个普遍,线路和车辆是共用资源,即使出行人个人参与服务需求的表达,不一定就能够得到公交服务;三是表达需求的渠道效率不多,公众提出公交意见,多为投诉和表达不满情绪,可作为整体性需求参考的价值不大。公交公司了解社会公众出行需求的另外一条办法是要掌握市民工作、学习、消费的分布及总体人群数量和出行方式,宏观掌握出行的总体需求并按需求量分配供给能力。但由于这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的共享性弱,一直未能有可靠的OD出行需求数据。

3.2 由于无法得到详细准确的出行需求,线路调整优化周期长,优化的绩效评估较难,通过线网的优化来提高公交出行服务效率的效果不明显,公交出行分担率往往不能与车辆和驾驶员投入成正比关系,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公交车辆和配套的场站资源。公交车辆的增加即使高于已经是快速增长的社会车辆快速增长速率情况下,也无益于直接解决道路日益拥堵所造成的行进速率越来越慢的问题。目前公交公司的线网规划和线路优化多半是被动型的,主要依据公共交通院校专家和规划设计研究院人员的外部智力,对线网规划;规划的质量和实际运行效果难以直接定量评价;线路优化也主要出于大型市政建设和大型活动进行临时性被动的调整。公交公司和行业主管部门期望利用公交载客通行能力远大于社会车辆的特点,通过智能公交系统中的辅助支持系统,帮助规划设计人员根据历史数据、策略模型模拟不同的线网方案,选择较优的方案试运行,并能够对线网实际运维效果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持续改进线网质量。

3.3 公交出行“潮汐”现象是公交运营特点,该时间段的公交出行效率低,公交准点率低,延误多,给乘客和公交企业带来压力。公交多投入资源就容易造成车辆和人员浪费,影响正常的班次执行和驾驶员的正常休息,不安排临时加班车就无法应对需求波动;出行人员如果早上班或者晚下班就影响正常作息和时间和经济损失。通过公交智能化建设缓解公交出行早晚高峰波动导致的波动,吸引更多百姓依靠公交环保出行。

3.4 公交企业特点驾驶员多,管理人员少,应对日常复杂的行车管理与监控已消耗大量人力和普通管理人员精力,靠手工方式来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考核非常困难。在外部因素方面,公交场站、车辆和司机自然增加,而各岗位的管理人员不会同比增加,而且人员分布会越来越分散,管理的压力自然加大;二是面对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来越差,所需要投入运营监控和紧急事件应对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多。在内部因素方面,精细化管理和考核需要内部管理和考核制度,需要有历史统计数据支持,管理与考核制度本身也有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考核指标体系,需要有行业对标和内部合适KPI指数。

3.5 如何提高人员、车辆、油料、维修物资等公交资源利用率,如何提高公交车辆周转率和运营管理的效率、降低调度和监控人员的劳动强度,让管理人员有更多时间投入到业务研究,从日常繁杂的一般性事务工作解脱出来,提高管理有效性和效果。信息化系统能够快速实时采集信息,及时在不同业务流程环节中处理和传输大量信息数据,信息化系统有利于固化常规的业务流程,这也是智能公交对于公交企业形成较好的内部收益的关键点。

4 智能化在公共交通中应用需求建设

4.1 面向出行人的公交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出行信息服务的用户既包括公交出行人,也包括虽然本次未采用公交出行但获取公交出行信息进行决策的其他出行人员。公交出行信息服务的时间和场所不限。涉及公交出行基本信息、公交出行动态信息、综合交通信息和面向特定人群的个性化公交信息。

4.2 面向规划人员的客流信息采集与统计系统。客流统计和分析系统是监控客流时间状态,掌握客流分布和OD需求,预测客流变化趋势,进而做好线网优化的基础系统。

4.3 面向设计人员的线网管理与规划系统。公交线网规划辅助支持系统,面向线路设计人员提供线路规划支持和线网优化调整辅助支持服务,需要运用系统工程、计算机模拟、GIS等方法与工具,采用对比分析和多种规划模型等理论研究方法与手段,在区域功能布局和现有路网和公交线网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结合OD需求,产生并优化公交线网调整方案。

4.4 面向调度人员的智能调度管理系统。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单纯依靠人工的低效率调度模式,实现通过系统自动收发的调度信息。

4.5 公交信号灯优先控制系统。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拥堵的一项实施策略,公交优先策略包括公交优先发展和公交优先通行两个层面,公共交通优先通行就存在道路优先和信号灯优先两个方面。

4.6 面向监控的公交运营监控系统。公交运营监控包括多方面,包括车辆监控、场站监控、收费监控、运营监控等。

4.7 面向高级管理层的运营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公交运营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涉级两个方面,微观指标的数据监测,包括线路客流量统计、日常运营收入和成本统计、运营质量统计。宏观指标的数据监控,包括基础设施总体指标和运营服务总体指标。

4.8 面向场站支持人员的机务后勤管理系统。机务后勤管理系统、燃润料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

4.9 面向全员的安全管理系统。面向全员的安全管理系统,是在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下,对重要场站、车辆、人员及消防设施的安全管理。

5 小结

公交智能化的建设投资所带来的总效益远大于建设投资成本,社会综合效益远远高于公交企业的收益,印证了国家反复强调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广信息化系统促进智能城市运营的政策的科学性,符合社会民众利益,是项利国利民的信息化建设内容。

参考文献:

[1]姚楠,王晓武.电网污区图中智能化技术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

[2]周涛.电弧防护及其智能化技术应用[J].低压电器,2012.07.003.

[3]王超.现代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应用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9.

[4]李培.“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创新的发展方向——由天津市行政许可中心论智能化工程创新[A].//第四届国家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283-289.

[5]张永祥.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应用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106.

第2篇:智能化交通管理范文

1.数据库的选取

开放性:SQLSevrer只能在Wnidows系统上运行,并且他们之间的配合也比较稳定,维护容易;Oarcle、DBZ在所有的主流平台上都可以运行,支持所有的工业标准。伸缩、并行性:SQLServer的并行模型还不成熟,伸缩性也有限,因此比较适用于中小型企业;Oarcle的平行服务器为它提供了较高的伸缩性;DBZ数据库将管理进行了扩充,因此它可以在并行与多节点的环境下很好的运行。安全性方面:SQLServer通过采用身份以及混合身份验证的方式来增强其安全性;Oarcle则可以满足隐私加密、虚拟出专用数据库等要求;DBZ的整体安全性比较好。

2.成本的分析

以上三种数据库,SQLSevrer的价格最低,Oarcle的价格稍高,DBZ的价格是其中最贵的。

二、智能化功能的分析

(1)新闻管理。在教育系统的管理中,相关的教育信息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系统智能化的实现可以帮助教育系统管理人员更简便的或是删除管理系统主页的教育新闻、信息,并且还可以进行修改等。

(2)用户管理。教育系统的管理涉及到很多的保密信息,因此管理员的身份和权限十分的重要。对于离职的教育系统管理员,用户权限应该收回,系统的用户管理可以对管理员添加或者删除,保证了系统信息的安全。

(3)系统的维护。教育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对注册信息进行审核、删除无效信息,还可以进行必要的更新、插入、修改等,使得教育系统的信息得到及时维护。

(4)更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系统中的相关信息可以自动生成图形或表格,最直接的反映出教育质量,同时也能反映教育中的不足。

(5)收集反馈意见。系统的意见模块可以有效地收集社会各层人士对教育问题的意见或是提出的建议,并进行分类。这些意见的提出会让我们更清楚看到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态度和期望。

(6)网上学习。教育系统的开设除了管理相关教育信息外,也为了能提高国家的教育水平。网上学习模块的开发,就是为了实现教育水平的提高。学习模块里可以分享一些好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或是激励学生学习与进步的短片等。

(7)测试系统。在提高教育水平这个目标时,测试系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教育系统可以对各个级别的考试、测试题进行收集,并开放给学生。让学生在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可以对知识水平进行自测,还这种测试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带给学生任何的压力。

三、智能化系统的优势

(1)系统的性能更高。智能化的设计所运用的网络技术拥有着高性能的服务平台,可以同时供很多的用户访问。

(2)扩展性高,开放性好。智能化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将系统的表现层、数据层与逻辑层有效的剥离开来,这使得系统有了更好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系统的扩展也更加容易。

(3)系统的成本更低。智能化系统不需要客户安装任何软件,只要可以上网就行。不仅方便了教育管理人员的办公,而且免去了客户端的维修,节省了运行费用。

(4)更加安全高效。智能化系统有很多的优点,t匕如可以提供各种系统服务如缓存高效、管理事物、安全服务、负载均衡等。所以只需要使用者的业务逻辑清晰,系统就可以高效、安全的提供服务。

四、结语

第3篇:智能化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智能化,信息化

信息智能化酒店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宽带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时代技术,在此技术支持下,酒店将更加强调对客人的“个性化服务”、“信息化服务”,将顾客的需求、人的管理与计算机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的高智能化的信息与网络系统集合。

为时下中高档星级酒店在信息时代重新打造自我形象带来新的亮点,是否装备先进的网络设施已经成为酒店服务水平的标志,同时为信息化建设在酒店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智能化技术还会给酒店带来经营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酒店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其内涵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渗透到酒店领域,渐渐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技术体系,才逐步形成了“信息智能化酒店管理系统”这一集合概念,是一个新型领域,其内涵还处在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阶段。

中国酒店产业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并明显朝着国际化、档次化、网络化、商务化、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与网络、信息结合的越来越紧密,随着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和频繁的商务旅行活动,客人住酒店不再只是解决住宿问题,还要解决娱乐、商务等问题。酒店只有为客人提供更加丰富完善的信息服务,才能提高知名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随着智慧城市的兴起,智慧酒店、智慧教育也应运而生。

智慧酒店基于“信息智能化”的创新思想,满足于客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是专门针对酒店行业的特点而打造的数字多媒体终端解决方案,帮助酒店为客人打造 “第二个家”,使酒店增添服务特色、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形象档次,例如:利用酒店无线覆盖、APP应用、酒店客房数字高清IPTV系统、智能客房中央控制系统的整和。让客人通过移动终端、电视机,及时了解酒店的活动和优惠,提高酒店的营收。让客人通过移动终端、电视遥控器控制客房设备,方便客人操作。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按照年末汇率计算,GDP约合8.26万亿美元,人均GDP6100美元。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已经进入大旅游时代。同时旅游内容也发生着重大变化。

酒店作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客源群体的需求发生改变、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服务产业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旅游新业态不断出现,特别是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旅游业,如网上(网上旅行社)、网上直销(虚拟旅游)、OTA(在线旅行社)、企业官网、手机APP移动终端、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等,以及O2O、P2P商业模式的兴起,正逐步取代和颠覆传统酒店业。

酒店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能让顾客得到一种安全、舒适、私密的真实体验。当客人上INTERNET网或电话订房时开始,酒店就通过远程订房系统完成对该房间的定时预留,并及时的为客人的特殊喜好做好准备,等候客人的到来;当客人到来后,在酒店大堂,只需要出示身份证,就可以立刻入住酒店预定好的客房,或自动入住系统,像ATM机一样完成入住登记;走出电梯,这时房间走廊的廊灯自动亮了,来到客房门前,用门锁卡、手机或会员卡就可以打开电子门锁;打开客房的门,客人把卡插入取电开关,房间根据客人入住的时间,因为是晚间,适时的选择了相应柔和的夜景模式,床头灯亮了,小台灯亮了,电视自动打开了,电视屏幕上显示着“欢迎xx先生/小姐下榻本酒店”,顿时,倍感亲切,背景音乐放着柔和的音乐,客人愉快的享受着沐浴,然后轻触遥控器、手机或IPAD,选择睡眠模式,灯光关闭,走廊的小夜灯亮,窗帘自动拉起、电视机关闭,空调自动调整睡眠模式;离店时,客人来到大堂,刷了一下会员卡,自动在卡中扣除了费用。客人在账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走出了酒店。

酒店客房智能管理系统是一款集灯光控制、空调控制、服务控制和管理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具有智能化、网络化、规范化和节能化的特点;是吸引客源、提高入住率的有效措施,同时为酒店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它丰富的内容,完善的管理,低廉的维护成本,高效的营销应用让您体验酒店数字服务新境界。

职业教育是以行业为背景、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并服务于区域经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也应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与行业同步发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拓展学生就业岗位迁徙途径。

加强信息智能化教学,使学生的技能从传统徒手操作向信息智能化运用转变和提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拓展学生就业岗位迁徙途径,以服务技能、管理技术、经营潜能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从而形成较高的行业就业率、稳定就业率和业内发展率,延伸教育链并反馈教学。使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职教育教学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保持实时无缝链接。提升高职教学的专题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

[2]信息化管理在酒店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周文哲《商场现代化》 201429期

[3]青岛酒店管理学院 穆林;星级酒店餐饮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N];中国旅游报;2013年

[4]高职院校酒店信息化管理课程改革探析 林枫《商业经济》2013年06期

第4篇:智能化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218-01

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不能缺少科学的管理技术,智能化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交通运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引进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途径。以往的交通管理部门重视道路硬件设施,不重视科学智能化系统,重视城市道理交通建设,不重视资源的使用,导致交通智能的管理系统不能物尽其用,浪费了很多交通信息资源,对于这些交通系统上的问题,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很大程度的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

1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是把涵盖多个学科理论技术融合到一起,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精准的数据通讯传输,电子监控技术,传感装置设备等,将实时精准的交通信息传送给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合理运用,解决道路拥挤的路面交通压力,智能交通系统的组建,将有效解决路面交通拥挤压力,减少道路交通堵塞的隐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使用,也对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管理有所成效。

2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显见的成效

2.1 交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智能交通系统对数据整合,把部分可利用的资源作为可共享的资源,利用顶尖的科学技术信息,通讯技术,资源的共享可以实时把路面交通信息传送给每个交通参与者,可以使每个交通参与者在家就能享受的到路面最新的交通信息资源,以最新的交通信息作为参考,减少路面拥堵,尽量使每个交通参与者,达到畅通出行,安全出行。

2.2 交通管理部门智能化管理

ITS及时准确的向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路面交通信息,使交通管理者结合路面状况,作出有效的应对对策,对于突发的交通状况,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对于交通管理部门调动警力,出警速度提高,对于拥挤路段的布警,都能从最大限度的发挥交通管理部门对于实时交通的监控管理,和紧急突发状况解决的处理效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系统间协调与实时的控制的功能。

2.3 紧急救援系统

当路面发生紧急的道路突发状况,事故车辆与人员需要帮助的时候,智能交通系统当中的紧急救援系统就会对事故做出第一时间处理。发出求救信息有利及时救助伤员,对于路面疏导控制,事故车辆的救援,救援车辆优先形式等。

3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与现状

自上世纪中期,智能交通系统的初步形成,不过人们对于智能交通没有充分的了解,当时智能交通系统也不够完善,对于一些设备的使用率低,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交通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管理系统步入智能化,道路监控和路口监控等路面监控及感应设备,综合我国的实际交通情况,有效的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理论,在我国部分重点城市进行试点,在取得了一定成果之后,被全国多数城市采纳,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立,智能交通系统部单单的城市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沿线也建立了通信和监控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和IC卡收费系统,甚至部分高速公路甚至已经实现了不停车,自动收费的便民项目,这些都是我国在ITS系统研究方面所获得的进步的表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进程的同时,也有因为部分原因涉及到的问题。

3.1 智能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智能交通系统已经组建开发多年,但是很多方面的预期目标尚未达到效果,例如当下使用的双向交通信息传递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虽然已经在技术上已经初步成熟,这就违背了对于设计者初想以提供实时路况,提供最短路程,最畅通的路况信息,对车辆进行导航,操控电子信息,智能规划行车者路程,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对于路面车辆疏导的想法。由于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就此阻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作用不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3.2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向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两个方向入手,第一点就加强交通理论的研究,对于实际应用时的动态路径的选择,避免行驶拥挤路线,第二点是强化路面建设和路面基础设施的同时,实时对信息更新,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路网信息及时的路面车流信息,比如在临时修建道路的时候,及时提醒此道路使用者,及时更改行车路线。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首要工作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理论研究部分,利用科学先进的技术,逐渐对于智能运输系统相关理论,可以更好的组建,交通系统电子基础设施网络,避免投入更高的高资金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

4 对于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展望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在不断完善,在当今科技决定发展的时代,科技技术的完善不仅促进城市的前进,也是国家的进步的必备因素,在国际的大舞台之下,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开发与使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对于国家信息智能化的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贡献,借鉴智能信息技术的开发,逐渐会被更多的领域所利用,因此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普及,对于以后的市场需求也是庞大的,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国家经济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应响。

5 结语

多数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已经普及,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是现代化交通系统的趋势,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提高,交通问题也是日益明显,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解决了交通系统上,道路拥挤,不能绿色畅通的行驶等交通方面问题,增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与了解,是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必备条件,智能交通系统不仅仅是理论上,技术上的突破创新,还是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研究[M].广东公安科技,2006.01.

[2]陆化普,李瑞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C].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01).

第5篇:智能化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面向未来;智能社会;智能交通系统

科技的快速发展衍生了一系列的高科技技术,各种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智能化将成为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此,相关的部门就必须要对当下的交通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然后充分地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构建出更加环保、便捷、安全、高效、公平的智能化交通系统。全面地将智能化交通系统运用到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更新。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交通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而且能显著地提升交通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

1 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的重要智能交通技术

1.1 大数据挖掘

社会的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推动交通行业的发展进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种先进的多元化集成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交通行业的管理过程当中,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交通行业的大数据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利用计算机设备和大数据技术,能够在海量的信息当中挖掘出所需的重要信息,并且通过科学的预算和分析,快速地掌握数据变化的规律。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设备了解到这些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和规律,然后能快速地对交通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另外,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能够快速地解决各种交通要道拥堵的问题,而用户通过相关的仪器设备访问这些数据,能够根据实际的出行需求选择最优的路线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出行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地建立跨区域的具有较高的立体性和综合性的智能交通系统,从而实现跨区域的交通管理。例如利用全新的先进科学技术检测驾驶行为、完成交通信息诱导、实时地对事故进行处理和监测等。这样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大数据技术在交通管理过程当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提升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1.2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车辆自动驾驶技术,通过车辆当中配置的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信息融合、组合导航、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配合,从而完成车辆的无人驾驶。无人驾驶中的导航设备可以与全球的导航系统相连,同时能够利用红外线、视觉、激光等多种方法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和交通的情况。这样不仅能够快速地定位车辆的位置,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规避行驶过程当中的障碍物和其他车辆。另外,车辆上的高智能计算机能够完成一系列的运算,用户通过向计算机下达指令能够完成转向、速度、启动等的操作。无人驾驶车辆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车辆行驶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缓解驾驶人员长期进行车辆驾驶产生的疲劳感,进而达到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无人驾驶车辆还能够很好地在极限条件下和恶劣条件的环境当中行驶,车辆的各方面性能远远优于普通车辆。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广泛地使用于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汽车等。无人驾驶设备通过详细的定位,以及利用网络云计算、自动控制、智能规划、自动规避、自动导航、视觉环境感知等技术,能够快速地将车辆信息和周围环境信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智能设备能够在这个整体当中快速地完成各项指令和操作。无人驾驶技术不仅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智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智能交通系统构建的必然。

1.3 车联网

在构建车联网的过程当中,必须全面地遵循数据交互标准和通信协议原则,然后在车载移动互联网、车际网、车内网的基础上,构建汽车与互联网、车与行人、车与路、车与车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无线通信的大网络。在构建车联网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合理地利用大数据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计算,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推出一系列定制服务。可以不断地加强智能城市和助力智能交通的建设,也可以不断地完善政府企业车队、车行行业、4s行业、合力保险行业、云计算平台。在构建的过程当中,充分地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然后有目的性地向用户提供环保监测管理、车管业务、智能交通管理、资讯、增值服务、查询理赔、ubi保费计算等服务。车联网的建设包含了智能化汽车和物联网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交通系统当中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典型案例。相关的管理人员通过车联网,能够实时对车辆智能化控制、智能动态信息服务、智能化交通管理进行一体化的管理操作。另外,车联网还会提供一系列的产品捆绑销售,例如车联网电商、车联网保险、无人驾驶技术、声控互联等。这不仅仅是交通行业对于传统的交通网络系统的优化和创新,同时也是交通行业全面地构建智能交通系统,迈向未来智能社会的重要体现。

2 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应用措施

2.1 全面地提升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水平

现阶段,智能交通发展前沿的技术是车路协同技术。因此,中国在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时,需要全面地加强对车路协同技术的研究,不断地引进先进的车路协同技术来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智能交通和智能交通科技的发展过程当中占据优势,抢占发展的制高点,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根据我国的交通分布情况尽快地进行智能交通车路协同布局。相关人员需要加强交通仿真技术和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科研力度,不断地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优化创新,从而尽快地摆脱智能交通核心技术依靠进口的现状。在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车辆将作为重要的出行工具和移动终端,根据人们的需求汽车甚至还能衍生出比手机更加强大的功能性。因此,相关的部门必须要加强对车联网产业链的研究,不断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车联网当中,全面地提升车联网的整体科技化水平和质量。

例如,智能公交就是通过GIS地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有效地对公交车辆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然后按照实际的运行状况智能化地对公交车进行调度。通过利用车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出行人群的出行方式、出行路线、出行时间进行预测,然后制定最高效的优化路线,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当中的车辆调度问题。通过将导航规划技术和百度地图实时路况监测技术融合之后,能够对驾驶员的出行路线、出行习惯、出行方式等行为进行全面的监测,从而全面地完成驾驶人员的科学评估。

2.2 全面地加强对无人驾驶车辆的研发

在面向未来的智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无人驾驶技术主要运用于特殊环境城市、环境高速、公路环境当中,因此,需要根据驾驶环境综合地研究无人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环境当中驾驶,需要完善无人驾驶技术的车辆识别、路线跟踪、道路标志识别功能的开发和研究。在城市环境当中进行驾驶,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对无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和感知的科研,最大限度地提升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军事环境和其他某些特定环境下进行驾驶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驾驶需求和侧重点来进行无人驾驶车辆该方面性能的研发,全面提升无人驾驶车辆恶劣环境适应性和车辆可靠性等性能。

第6篇:智能化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县域城镇 智能交通 建设与应用 基本流程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225-02

进入21世纪后,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ITS)在世界各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治理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和提升交通管理效率等领域的应用,基本形成了大中城市的ITS体系框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城镇面着大中城市所出现的交通拥堵、出行不便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等问题,而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的发展缺乏系统性研究,其应用建设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建设主体部门和建成后主管部门不明确,制约了我国县域城镇交通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因此,研究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的基本流程有助于明确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思路,对指导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县域城镇ITS建设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域城镇已经将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交通应急指挥和违法行为监测等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中,为县域城镇交通安全、畅通和高效的运行提供了保障。虽然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与应用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域城镇交通出行需求要来越高,交通出行需求与道路供给的矛盾在短时间内尚不能完成解决,这就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化的满足居民交通出行需求。ITS建设应用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如公安交警部门、规划部门、交通部门、建设部门和财政部门等共同协同完成,在调查的423个县中,有93%的县由于缺乏路网规划与ITS发展间的协调机制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造成交通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1.2 县域城镇ITS建设和维护资金得不到保障

经调研,县级公安交警部门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罚没返还和规费收入、燃油税提取和其他收入五个渠道,其中罚款返还和规费收入成为维持交通管理工作正常运转的主要经费来源;同时从ITS的社会效益角度分析,政府应该成为投资主体,但是ITS投资规模很大,政府财力有限。由于我国大多数县级政府尚不重视ITS建设,因此申请财政资金渠道困难,导致导致相关ITS项目建设不能如期完成,影响整个县域城镇ITS的发展。

2 国内外ITS建设应用模式分析

从世界各国ITS的发展历程和建设应用来看,各国对ITS建设应用模式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归纳成3种形式:顺序建设应用模式、整体建设应用模式和需求建设应用模式。

2.1 顺序建设应用模式

顺序建设应用模式又分为推式(自上而下)和拉式(自下而上)两种。推式总结为:顶层规划、市场引导、分布实施,典型代表有美国、广州等。拉式是在ITS的初始阶段系统各自开发的,最后形成一个总体体系,典型代表有日本。推式和拉式比较而言,拉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系统兼容性不足等缺点。

2.2 整体建设应用模式

整体建设应用模式是先整体后局部,点和面兼顾的一种方式,典型代表如欧洲在ITS的后期发展阶段。西方在60年代后期交通状况日益恶化,美、日、德等国即开始研究高新技术在道路交通上的应用,希望运用3C技术来改善交通状况,开发了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路线导航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智能化交通电子设施,使智能交通成为了一个新兴行业。

2.3 需求建设应用模式

需求建设应用模式是以城市需求为主要切入点,典型代表为中国各大中城市。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在各个方面都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再结合中国的不同城市的需求、规划特点建设出符合城市发展的ITS模式。例如:北京市是以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从公众角度出发的交通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为主。

3 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思路

3.1 应用建设原则

(1)遵循国家政策和标准:县域城镇智能交通规划应依据国家相关现行标准和指导意见开展规划工作,使县域城镇智能交通规划与国家政策相衔接。(2)经济实用,因地制宜:以县域城镇道路交通发展对智能化管理的实际需求为牵引,以县域城镇道路交通特点和长远发展为基础,充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控制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投入,节约投资成本。(3)规划先行、应用为先:通过县域城镇智能交通专项规划,明确规划期间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导当地智能交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建设应用工作。(4)分步实施:在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县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各项工作,集中有限的资金做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做到步步见成效、步步见效益。(5)可持续发展原则: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必须与当地的经济、交通发展相适应。既要立足解决当前交通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又要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2 应用建设基本流程

结合上文对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现状及国内外建设模式分析,提出如图1所示的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基本流程。

(1)提出应用建设需求:县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向县政府提出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智能交通应用建设的需求,明确解决交通管理问题的紧迫性和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县政府主导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组织县公安局、规划局、交通局、财政局和县建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智能交通应用建设需求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对项目立项,同时建立管理保障机制,明确建设和维护资金及资金配套部门。

(2)智能交通系统专项规划与设计:从我国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发展现状来看,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的实施并没有以系统的规划为基础,缺乏指导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的专项规划方案。由公安局会同交通局和规划局等部门,组织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科学、合理的县域城镇智能系统规划方案,明确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用建设的内容以及实施计划,保证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健康、有序、规范及协调发展。

(3)项目建设实施:项目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对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等阶段进行管理。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的设计方案执行,不得擅自变更。项目须在完工并试运行三个月以上的基础上进行验收。项目建设单位申请项目验收时,应提交项目所有验收材料;验收工作完成后,验收组写出验收工作报告;项目验收合格后,可以投入正式使用。

(4)管理与维护:设备管理与维护包括业务应用系统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系统设备管理与维护,确保智能交通外场设施和管理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

(5)应用建设保障机制:县域智能交通应用建设保障机制包括组织保障、管理保障、运行保障和安全保障机制,以保障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的建设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组织保障主要是建立项目领导、项目工作和人才建设机制,确保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与应用有序进行;管理保障主要是建立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实施管理和成果管理机制;运行保障主要是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系统设备的运行保障机制;安全保障主要是对智能交通物理平台层、网络平台层、系统平台层、应用平台层以及人员的信息安全运行保障机制。

(6)智能交通建设及应用效果综合评价:运用智能交通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的应用建设进行评价,分析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成果和实际应用效果,使交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智能交通的发展对交通管理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使交通管理者和设计者能够更好地对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系统进行调整、改进和优化,最大化地发挥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4 应用实例

当涂县是安徽省的经济强县,为满足当涂县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一方面需要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出行环境;另一方面需要运用智能交通技术,充分挖掘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潜力,实现交通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模式,提高交通管理工作效率和交通综合服务水平。当涂县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应用建设在综合考虑当涂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需求以及交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经验和研究成果,制定当涂县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应用建设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为当涂县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应用建设思路。

5 结语

本文提出的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应用建设思路方案是基于国内外城市智能交通的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县域城镇的发展情况及交通特点,提出了适合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建设的基本流程和思路方案。从以当涂县智能交通建设实例可看出,建设思路方案对县域城镇智能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第7篇:智能化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VTS系统;规范化交通管理;智能化交通管理

引言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英文简称VTS)由雷达、CCTV、AIS、无线通讯等子系统组成,利用甚高频(VHF)和雷达影像,结合电子海图(ECDIS)和卫星定位对在港湾或进出港口的船舶实施监控、协调,并为其提供咨询服务的系统[1]。VTS的投入与使用,大大提高了港口效益,降低了船舶事故率和环境污染频次,为船舶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巨大帮助。但是,我国VTS管理效能并不是很高,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合理细化我国VTS系统运行过程的不足,精确分析相关制约因素,提出与之相关的合理化的建议和技术,将为我国VTS系统的推进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VTS系统的发展历史

1985年《VTS指南》出台前,世界范围内的VTS系统规模不统一、立法、技术、管理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40年代,世界范围内使用简单的声、光、电信号系统和电报、电话通信系统作为船舶交通管理的主要手段;1948年,Cossor雷达公司在马恩岛建成第一个岸基雷达监控站;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批岸基雷达链在欧洲国家港口相继建成,以港口雷达和无线电话的方式对覆盖水域进行交通管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管理水域从港口延伸到外海或覆盖整个河川航道至入海口,并以雷达加VHF(甚高频)无线电话对船舶进行跟踪并显示所跟踪船舶的有关运动数据;20世纪80年代至今,管理水域由河川、港口扩展到沿海,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运而生,VTS系统逐渐趋于合理化、标准化。目前世界上已建成VTS系统500多处,它们在提高船舶交通安全和效率,保护水域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1958年,我国在大连港进行了岸基雷达导航试验;1970~1977年,向国外专家学习VTS经验,主管部门、院校及科研院进行了相关现场试验,为我国VTS的建设奠定了基础;1978年,我国在宁波兴建了第一个VTS中心;20世纪80年代,按照国家计划,我国先后建成了宁波、秦皇岛、青岛、大连黄白嘴、连云港5个VTS中心;20世纪9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VTS设备,新建了沿海成山头、天津等10个港口和水道VTS及长江下游南京等4个VTS中心,并对大连、秦皇岛、青岛、宁波的VTS系统进行了更新或扩建;截止到2013年,我国共建成VTS中心49个,基本覆盖了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水道和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水域,绝大部分VTS系统已达到中等国家水平,新建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当前VTS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VTS系统能够全天候对覆盖水域内的船舶进行监控和交通组织,较好地实现以下六项功能[4-5]:(1)维护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通航环境;(2)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降低水上交通事故率;(3)打击水上交通肇事逃逸;(4)为事故现场提供现场证据;(5)有效支持定线制的实施;(6)在防台风、雾航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随着海事的不断发展,各VTS覆盖区内的船舶呈现船舶流量加大化,船舶类型多样化、船舶靠离泊频繁化,升级优化VTS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对VTS系统的研究还并未成熟,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四项不足[6-7]:(1)VTS系统立法不够完善;(2)VTS系统运行人员职权不明确;(3)VTS系统中的大部分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所需时间相对滞后;(4)船舶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水平较差。

三、VTS系统研究对策及建议

在分析我国VTS系统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改进VTS系统的管理模式和优化VTS系统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推进我国VTS系统的发展。

(1)加快VTS立法,统一规范VTS系统运行管理

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是我国仅有的一部关于VTS系统的法律,原有的各项规定没有对VTS的各种管辖权进行区分和明确,也没有对VTS中心、VTS值班员、船长、引航员间的法律关系进行明确,再者传统的VTS管理理念已经有所变化,因此我国应根据当前航运实际情况,认真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完善VTS立法,确保我国VTS健康发展。

(2)完善人员培训机制,合理配置VTS系统运行人员

确定VTS系统人员培训、考试、发证标准,严格要求VTS系统运行人员持证上岗。将VTS系统运行人员划分为管理级、主管级和操作级,明确管理级人员对VTS系统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组织协调;明确主管级人员对VTS系统的运行进行日常管理;明确操作级人员负责VTS系统的具体值班工作。这样以来,才能准确划分VTS系统各运行人员间的职责,保证VTS系统高效有序运行。

(3)建立VTS系统信息数据库,实现VTS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交换和共享

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以下简称C/S方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以下简称B/S方式)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VTS系统数据库,其具体表现为:数据查询、统计采用C/S和B/S方式,各种航行管理计划采用C/S方式,远程调用采用B/S的方式,这样建立的VTS系统数据库既便于数据的统计查询,又便于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使用Webservice技术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将VTS系统与多家第三方系统形成一个星型结构,将数据的存取封装成一种服务,各业务系统通过双向的服务请求和调用来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4)建立自定义接口协议,实现异构智能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信息整合,提高VTS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水平

集雷达系统、AIS系统、VTS系统、CCTV监控系统等当下的主流的智能交通服务系统,构建海上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依赖当前开放式数据库协议ODBC、中间件技术CORBA、XML脚本语言、WebService等技术,对多种异构系统的输入数据进行采集、解码、标识、分类、整合与运用,从而实现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共享与。该综合信息平台能够对海上船舶实施视频监控、对海上航行环境实时监测和管理,实现船舶交通智能服务、船舶信息共享服务等功能。

第8篇:智能化交通管理范文

 

 

前言: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出行工具不断更新,所以交通运输业也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来。交通运输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和生活质量的热门产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情况和管理问题,智能交通系统顺势而生。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也正是解决现在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主要是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其次是维护交通安全,紧急有效处理交通事故等。

 

1、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是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卫星导航系统、道路监控系统等方式,建立起来的智能、便捷的交通系统,具有实时、准确、高效的特点,能够把人、车、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控制车流量、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流畅性等目标[1]。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地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卫星电波,确定每个时间点上的汽车位置、交通路况、畅通程度等,将汇集到的交通信息传到交通管理中心进行处理,然后传到信息平台上,出行者可根据提供的信息选择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因而可以有效保持道路畅通;再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讯网络、计算机车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可实现实时跟踪车辆,方便进行交通管理。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实时性等特点,可以实时记录报道车辆的具置和交通状况;交通地理信系统作为一种空间性数据管理系统,具有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空间定向的功能,可以据此建立数据模型,分析动态交通系统情况,为交通管理提供方便服务;无线电通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大量传输,方便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便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高效的管理,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框架,达到交通系统的交通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2]。

 

2、智能交通系统的内容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营运车辆运行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管理系统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迅速传递,信息网络系统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用户可在交通工具上安装接收交通信息的接收器,得到由交通信息中心提供的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以及其他与出行相关的信息。人们可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佳出行方案,选择合适的出行路线。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提高道路的畅通程度,方便人们的出行,同时也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系数,均衡分配交通资源。用户若是在交通工具上安装了自动定位和导航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还会为用户自动选择最佳出行路线,使其出行极为方便。交通管理系统与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它们之间有一环节共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传输系统[3]。交通管理部门实时监控道路交通状况,并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和控制,有效处理交通事故,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城郊铁路、长途客车等,致力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增强公共交通的安全性,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实用的公交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包括车辆辅助安全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极大的保障了驾驶员的安全。车载传感器可测定出所运行的车辆与周围车辆的距离和其它情况,给驾驶员提供各种路况信息和安全警报,提高驾驶员对行车环境的感知能力和预先防范能力。自动驾驶系统可以自动导向,自动回避障碍物,智能的在高速度情况下保持与前后车的安全距离,但是这些智能功能大部分局限在智能公路上使用,在普通的公路上只能发挥其辅助安全功能。营运车辆运行管理系统是一个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综合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及网络技术来有效地管理车辆运输,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4]。电子收费系统是指使用者预交通行费领到通行卡,安装在交通工具上,该卡与车道上的读取设备自动通信,在卡上扣除本次通行费,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车辆收费的效率,提高交通畅通度。紧急救援管理系统通过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把交通监控与救援机构结合起来,为突发交通事故提供现场紧急处置、拖车、救护、排除故障车辆等服务。

 

3、我国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薄弱,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水平较低,产品的精确度和先进性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应用的市场范围较窄。我国缺少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产品的核心技术,缺乏有中国自主研发创造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有特色的产品。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所需的设备、产品、系统大多是由国外引进,具有盲目性,且引进成本比较大,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产品更新较为困难。在已经建立的智能交通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充分的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使得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推广遇到瓶颈。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子系统:信息系统、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之间相互孤立,没有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协调。在研究领域中,有些领域重复研究,有些领域好处于研究的空白领域,研究的领域和资源的分配也不均衡[5]。

 

4、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的建议

 

首先要重视设备、产品的自主研发,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这需要政府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投资力度,并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协商努力,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智能交通系统。第二,在交通部门和运输安全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网络技术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增加研发的资金投资和技术投资。第三,对交通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在社会上积极地宣传智能交通系统知识,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广,增加人们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认识。

 

结束语

 

通过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内容,以及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使读者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涵义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保障道路交通畅通,提高交通安全性和交通运输的效率,改善交通部门的管理,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有效解决现在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另外,交通运输的越来越智能化、系统化、人性化,也大大促进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健康发展。

第9篇:智能化交通管理范文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交通管理;人工智能系统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1-118-01

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因其优越性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人工智能,它与基因工程、纳米科学被列为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它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业的应用创造了条件。现代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空中交通流量的飞速增长。目前,航空业经常出现空中交通堵塞、拥挤等现象,迫切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空中交通技术,改进管理手段,有效提升空域容量与空间利用率。

根据空中交通管理的理论特点,以及空中交通管理技术特点,人工智能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取得较大发展。人工神经网络在空中交通流量预测、飞行间隔控制、飞行冲突智能调配等方面的研究初见成效。但我国空中飞行流量需求的日益增大,迫切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运用到空中交通管理中,建立人工智能空中交通管理辅助系统,真正实现类似专家功能的新型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本文基于这样的认识,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有效提升空中交通的空域容量,使空中交通更加有序,更好地服务于积极社会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 人工智能技术概况阐述

“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层面来理解,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以及人造的智能系统,具备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从而延伸人们智能的一门科学。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始于1956年,“人工智能”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于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随后人们逐渐在问题求解、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博弈、学习以及机器人学等领域展开研究,成功建立了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存储容量不断扩大、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价格低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带来更大的影响。

3 空中交通管理人工智能系统构成简述

人工智能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建立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建立新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但不要忘记采用不同的技术和运作概念也会带来不同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特别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忽略这个方面。”,它能使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高效、有序、安全,有效提升空中交通的空间与时间利用率,对空中飞行冲突进行有效的预测与解决。空中交通管理的核心是科学合理安排空中交通流量。飞行流量的智能化管理、飞行冲突的预测、飞行冲突的解决等方面是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研究的侧重点。空中交通管理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由飞行流量管理模块、冲突探测与解脱模块、辅助决策模块等三个附属系统构成。这几个模块间的关系是在冲突探测与解脱模块与飞行流量管理模块之中渗透辅助决策模块,最终形成智能飞行流量管理、智能冲突探测与解脱模块系统,它们能够为空中管制员提供有效的决策辅助信息,切实减轻空中管制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空中飞行的安全性与管制效率。

4 空中交通管理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的实现方式

4.1 飞行流量管理辅助决策的实现

人工智能系统飞行流量管理模块主要将空域资源“空闲”的概念与A算法与辅助决策进行结合。其具体操作过程是根据飞行流量管理数据库,储存或读取数据,计算流量,预测冲突,依据基本容量模型,建立A算法数学模型,对空中航班进行动态与静态排序,最终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对空中飞行流量的辅助决策作用。

建立准确客观的飞行流量管理数据库非常重要。这些原始数据必须可靠、准确、及时,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辅助决策的有效性;开放数据库间的互连主要依靠ODBC ,它是数据库之间连接的标准,为SQL语言的存取提供标准接口;再依据数据库的信息,运用飞行动力学知识计算出飞机在具体时间应该到达的位置,以及到达具置的准确时间,合理的安排飞行架次;飞行流量冲突预测主要通过将流量与相应的容量比较,列出具体的冲突时间、冲突地点、存在冲突的飞机架次;最后调整航班与起降,对冲突航班及时调整,确保交汇点、航路、机场、管制区等畅通。人工智能中的A 算法可以有效针对基本容量模型对飞机进行排序,对飞行计划的来源、内容及状态转化等进行研究,生动模拟飞行计划实施过程。“空闲”概念可以使冲突航班时刻调整在受限区域内。

4.2 飞行冲突探测与解脱辅助决策的实现

飞行冲突探测与解脱辅助决策系统能够向空管员提供高效的避撞辅助方案,有效弥补管制员决策过程中的不足,对飞行冲突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出积极的解脱方案。

飞行冲突探测与解脱辅助决策系统推理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突中航空器、突中航空器优先等级评估、冲突类别评定、避撞应对方案、建立避撞路线。推理选择最主要的过程是推理机制,为了完成推理过程,该系统中还必须包括一系列的规则:航空器优先级别评定规则、避撞方案确定规则、避撞空管规则、建立避撞路线规则等;还要建立层次型结构及模块化知识库,确保避撞推理的有效运作,保证知识库得到有效维护,并且能够及时的更新。

5 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必将使空中交通管理更高效、更安全、更有序,必将最大程度的提升空域的利用效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是广泛的,相信随着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在更多方面提供智能化辅助管理服务,使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的服务于社会经济,服务于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