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篮球基本步伐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篮球不只是课堂教学内容,它所具备的独特性已和各种休闲运动,友谊联赛融为一体。目前,已有不少专修篮球的学生,高校篮球课程在实际教学方式、内容上配合实际的需要,让学生们可以在投篮、上篮和扣篮这些基本动作上技能、技巧方面有所提高。本文主要是刍议职业院校篮球三步上篮的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体育课程里面关于篮球三步上篮的技术教学方面,本人发现好多学生不能够掌握三步上篮的技巧,原因有下列几种:首先,没有掌握好一大二小三跳、然后是三步的节奏和起跨第一步时双手持球的问题;其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活动前的热身运动有待加强。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快速地掌握三步上篮的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关于三步上篮的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这几个问题。
二、三步上篮的一大二小三跳问题
三步上篮作为最基本、最简单的投篮技术。三步上篮极其讲究手与脚配合的协调性,由于不少菜鸟级的初学者没有较好地掌握动作要领或是理解不透彻,经常造成手法与步法的不一致,使得带球跑步、步法错误、前冲力和投篮的力道过大或者不足、投篮命中率低下等现象的出现,最终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不少学生在学习三步上篮的时候,没有掌握好三步里面的“一大二小三跳”,使得最终没能较好地掌握三步上篮的技巧。为了让“一大二小三跳”这六字更好地被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本人采用以下步骤进行体育篮球课程的教学:首先,是示范讲解,让学生清楚三步实际上只是跨两步,在第三步的时候要跳起;其次,让学生在划有许多标志线(起跨线、第一步落脚线、第二步落脚线,并高高的吊起一个篮球于第二步落脚线的上方)场地上徒手多次进行反复地练习三步上篮的要领“一大二小三跳”;接着让学生在没有画有标志线的场地继续多次反复的进行三步上篮的要领“一大二小三跳”的练习;最后,拿篮球在没有标志线的场地上再进行反复练习三步上篮的要领“一大二小三跳”。
三、三步上篮的起跨双手持球问题
多数学生的运球技巧与双手持球姿势都有不少的问题。因此安排了如下训练:首先,学生在原地运球一到两次,持球的同时跨出第一步做三步上篮动作;然后,用小步子慢跑并向前运球,当运球到所划标志线的时候,在持球的同时继续跨出第一步做三步上篮动作;最后,等在在所划标志线运球并持球三步上篮熟练之后,就可以取掉标志线来继续进行运球三步上篮的练习了。
四、三步上篮的三步节奏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三步上篮的时候,没有掌握好三步里面的一大二小三跳,最终使得三步上篮的技巧没有能够较好地掌握。为了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步的节奏,本人采用了喊口令来指导学生三步上篮步伐的练习,当喊“1”时时候学生跨出第一步,当喊“2”的时候学生跨出第二步,当喊道“3”的时候学生跳起做投篮的动作。喊口令的速度会随着学生三步上篮步伐动作的熟练程度而适当的加快。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围绕由职业院校体育篮球教学三步上篮的一大二小三跳、三步上篮的起跨双手持球、三步上篮的三步节奏这三个问题来刍议三步上篮的技巧性问题。对于职业学院学生掌握篮球三步上篮技巧的掌握有较为有利的影响。对于帮助职业学院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的体育观也具有极其远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小爱.篮球三步上篮教学新法.体育师友,2006,(05).
\[2\]张向东.三步上篮教学新法.体育师友,2002,(05).
关键词:篮球;投篮技术;防守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22701
1引言
中学篮球教学担负着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基数的重任,篮球的教学贯穿于其中,教学的效果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地域差别,但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一致,突出篮球技术特点。本文基于对信阳市部分中学的调查研究,对中学篮球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场地与使用的教学工具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为当前中学的篮球教学提供参考。
2中学篮球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2.1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先天条件好,技战术水平进步较快,而有的学生则受各种原因限制(如:身高、力量等),进步不大,自然造成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群体:一是对篮球有兴趣且有一定基础;二是没兴趣的其中包括大部分的女生;三是有兴趣无基础的。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淡化对学生的技术要求,目的是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并不是放弃技术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女生,我们要求无干扰情况下能独立完成动作,且能判断动作的正确与否。有了不同的标尺来衡量他们的练习效果,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习中出现的消极和懈怠的练习情绪。
2.2教学手段单一
现行篮球教学一般都以教师亲身示范讲解为主,而篮球教学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教学,要求直观形象生动得体,动作表象的建立和动作概念的形成,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动作要领是技术动作的核心部分,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合适的教具与教学媒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分单调枯燥,会影响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因而有必要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考虑练习方法的竞争性、对抗性和趣味性,运用多样化的现代媒介信息能促使学生加速篮球技术的掌握。
2.3教学效果不明显
技术教学设计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原地到行进间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体验篮球基本技术,逐步强化基本技术的规范性。由于学生忽视基本技术的练习,基本功不扎实,技术动作不规范,存在着技术滞后的问题,也就是在战术动态配合中不能随机应变的熟练运用技术,尤其是不能适时的完成基本技术动作的能力。
3篮球技术教学过程分析
3.1进攻技术的教学分析
投篮时准备姿势不正确,造成投篮后身体出现不平衡现象原因: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由于对正确的准备姿势概念不清,往往不是屈膝,就是重心不落在两脚之间,重心前倾太大,造成投篮力量向前,所以投篮以后身体往前冲,使身体重心失去平衡,影响投篮的命中率。
投篮时用力不协调,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收球慢,引球路线不正确,造成投篮时球未出手两腿已经蹬直,全身用力不一致,出现身体脱节现象。另外,初学者大脑皮层抑制、兴奋的转换能力差,主要是不该参加工作的肌肉不能迅速而及时地放松和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自身肌肉快速收缩。在收球时(以右手投篮为例),右前臂不是快速地做旋外动作,而是动作缓慢,引球向前上方划弧,延长了收球的路线,延长了时间。
3.2防守技术的教学分析
滑步时身体重心高,移动时蹬地无力。纠正方法:在练习中应强调基本站立姿势和低重心滑步防守的好处。可采用滑步中连续触地或给以降低重心和蹬地条件的限制,借以帮助降低重心或快速的移动。
移动时手脚配合不协调,动作僵硬,不能合理控制防守范围。纠正方法:可从基本站立姿势开始,先进行两臂的挥摆练习,然后在慢速移动中体会手脚配合动作,最后在快速练习。
移动时低头含胸,不注意观察球和场上的情况。纠正方法:讲解运用脚步动作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积极地防守对手,所以必须注意观察对手的意图和动作。可采用抬头看信号或看指示方向的移动练习。
防守中盲目的抢、打、封堵对方手中的球,而造成防守的错位或犯规。纠正方法:在练习中应强调准确地判断抢、打、封球的时机和运用正确合理的技术。
4改进中学篮球技术教学的对策
4.1转变篮球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地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4.2改变篮球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目前,我们应采取篮球运动特点与技术动作相结合的小组分层教学形式,小组分层教学形式是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运动水平等情况来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教学活动。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学生信心。
4.3加强组合技术,提高运用技术能力
加强在战术训练前期传球的“小技术”训练,尤其是加强组合技术的训练,如:运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急停跳投训练,持球突破技术的训练等。另外,在组织战术配合训练过程中先让学生熟练掌握传切、掩护、策应等等小配合,要求学生积极配合防守,使学生明白如果防守不配合,随时都能出现投篮机会的话,组织战术就失去了意义。其实,任何一个战术配合套路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主要是学生的技术能否达到战术配合的要求,不要安排超出他们水平的战术。所以,在战术教学训练过程中,在给学生进行分解战术配合训练时,不断发现学生的配合习惯和具有特长的攻守方法等。然后,根据学生自身的技术特点组织相适应的战术,提高学生的战术运用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战术成功带来的乐趣和在比赛中战术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好的战术配合是要有良好的篮球技术为基础的,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篮球技术练习的热情。
关键词:少儿;运动员;篮球;基本功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46-02
国内篮球运动改革步伐,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在不断深化。我们从中国篮球CBA与CUBA看到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希望。篮球运动的激烈环节就是近身攻防与对抗拼抢,这一环节需要运动员脚步的动作,奔跑速度要跟上,摆脱与滑步和跳跃动作复杂变化,需要注意如何合理冲撞。追求投、传、运、突的动作的准确性。对于抢打、封、断等,技术水平要求稍高些,运动强度大的动作,由于在能量消耗上稍大,需要运动员在力量与速度和耐力与弹跳的高强度的训练。可见,结合少儿身体发育特征,针对篮球运动员在速度与灵敏度和弹跳能力上的训练很重要,这些要素影响着少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表现,在少儿身体素质训练实践中,科学地安排训练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成效。
一、少儿运动员篮球速度训练
在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的快速运动能力被称为速度。反应速度与短距离的移动速度,是少儿运动员篮球速度素质训练的关键。在训练的过程在,需要加强下肢的步幅和频率训练,同时加上起动与急停的反应训练。在篮球运动中,步伐速度的训练是基础。
1.步法训练。少儿运动员篮球训练,需要控制身体重心变化与平衡。笔者为了提高少儿的小步快跑、高抬腿、后蹬跑等篮球步伐技术时,坚持每一堂课都进行练习,尤其是左右交叉跑、原地快跑、滑步、交叉步等综合篮球技能素质的训练。
2.起动跑法训练。根据比赛变化情况,提高少儿运动员篮球反应速度与动作的灵敏性训练。笔者在训练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原地或移动跑,然后突然给出信号,快速做出说要求的反应的快跑训练。接着给出徒步或运球信号,对学生进行起动变向、转身冲刺、急停等跑法训练。并排两人距球2米待令,笔者给出信号,学生进行抢球练习,并穿插快速过人的切入动作训练,让学生熟悉多种起步跑法。
3.跑中的观察与控制能力训练。在篮球比赛中,选择合理位置很重要,笔者在课堂赛场的教学过程中,对少儿运动员的观察力进行训练,通过在赛场上占据合理的位置来进攻对方。选择适合的位置摆脱防守,切断对方进攻路线与自由。在5米折向跑,30米往返跑,50米绕障快速折线跑、曲线跑、侧身跑等训练。同时培养少儿运动员的篮球意识,绕场地做跑动中球的自抛与自接训练,提高进攻速度和防守质量。笔者对高度与速度提出要求,球不能落地。限制时间,让学生从端线快速传接球,三次后闪速投篮。
二、少儿运动员篮球力量素质训练
篮球比赛是身体、技术与智慧的竞争,更是力量的较量。在赛场上突然变向、跳跃投篮,身体在攻守中的冲撞,运动员没有较好的力量素质是难以应对的。这种力量是指肌肉迅速伸收缩的快速爆发力。学生必须精神集中,在篮球对抗赛中,技术动作要快速灵活。
1.上肢力量训练。手臂控制球、夺球能力,需要手指手腕爆发力的训练。笔者在对少儿运动员上肢力量的训练,是通过课上做指卧撑,快速屈伸手指来实现的,并配以轻杠铃进行卧推抓举练习。
2.腰腹力量训练。协调用力,保护、控制球,需要少儿运动员身体重心保持平衡,提高腰肌与腹肌力量训练。笔者对学生是通过仰卧举腿、体前屈伸、俯卧挺身来实现训练的,同时让学生练习跳起空中传接球训练。
3.下肢力量训练。少儿运动员篮球力量主要其实的下肢的爆发力训练。下肢力量的训练主要依靠动力练习,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在主要安排学生通过跳来实现的,如蛙跳、立定跳、纵跳摸高等来进行少儿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提升。力量素质训练中,笔者在加强少儿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同时,注意他们轻、快、灵敏、弹跳的力量素质的训练,再加上篮球技术的配合,真正实现力量中见活力。
三、少儿运动员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
笔者有目的的对少儿运动员进行较系统的篮球战术意识培养。在训练中,培养少儿认识客观事物在变化中的状态与过程,根据篮球运动项目原理,使得到的初步认识在具体行动中得到升华。加强少儿运动员的篮球战术意识训练,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篮球基础训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组队初,笔者首先对篮球队员注意进行了解,摸清每一位少儿运动员的个性和气质。然后,在尊重少儿运动员个别差异性存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同时,对少儿运动员要进行战术思维的训练。灵活而敏捷的战术思维,是培养篮球战术意识的核心。这就要求少儿运动员用脑灵活,保证战术的配合与应用同时机和方位保持高度一致性。通过模拟训练法与有效的情绪控制训练,帮助少儿运动员消除紧张情绪,同时增强必胜的信心。
总之,篮球比赛其实是一场身体与技术的竞争,篮球队员在思想智慧和各种力量的比拼,比的是全面的技术水平,不仅要有较强控球能力和对篮球的支配能力,更多的是良好的战术意识与机智冷静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的较量。只有对少儿运动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他们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在篮球比赛中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参考文献:
[1]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孙明志.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4]赵豫.试论篮球核心后卫的培养和训练[J].体育学刊,2005,(5).
高校的篮球教学受到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屡屡不被高校重视。在一些高校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仅仅局限于对篮球比赛规则的简单讲解以及简单训练学生投篮。如此不正规的讲课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也阻碍了篮球在高校当中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篮球在高校教学当中受阻的原因,简单给出应对措施,为提高高校篮球的教学质量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二、高校篮球教学受阻的原因
(一)学校对篮球的忽视
在学校看来,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篮球,不如将浪费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可以为应试做好必要准备。如此条件和观念下的高校忽视了篮球教育,加之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应试观念”的影响,忽视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篮球为学生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过程不规范
因为一些教师的不专业,很多高校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是简单地讲解篮球比赛的规则,或者转而训练学生简单运球,更有甚者,直接让学生自己组织打篮球。如此一来,学生不知道篮球教学的重点是什么,该学到的篮球技巧学不到,大大削弱了对篮球的兴趣,一些学生养成了无组织、无纪律的乱打一气的习惯[1]。
三、提高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真了解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篮球知识,并着重对该方面进行教学和讲解,如此,学生更愿意主动接纳篮球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多多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调查来的信息,多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并通过个性化的篮球教学,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教师将教学融入地方文化,经常接受学生的反馈,做到逐步改进教学技巧,如此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交流
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制度和教师队伍,随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进行检查和监督。学校对教学的严格管理可以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并使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教学知识进行教学,避免教学散漫和教学课堂的混乱。学校要制定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以更高的要求去要求教学队伍。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奖罚分明,对于个别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质量好的情况下给予特定的奖励,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对表现好的教师进行嘉奖,还可以鼓舞其他教师,对其进行激励,使其在后期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2]。
学校不仅要在自身教学中完善,还要不时引进其他学校的篮球技术,随时与其他高校进行篮球交流,除了教师方面的交流,定时邀请专家进行讲解,还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不定时地举行友谊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还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篮球兴趣。扩大教学范围可以使高校篮球教学发展更加迅速,提高篮球教学质量自然也不再是难题。
(三)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养其专业素质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高素质的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自身修养高,对学生的教学也就越加负责任,可以教授给学生的篮球知识也就越多。高校通过招聘、培养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另外,高校不仅仅要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更要提升其道德修养。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高,其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就更细心,对教学做的准备也就更加充分。教师通过细心的准备,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安全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教师自身尽心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看待篮球运动,高校篮球的教学质量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提升。
(四)改进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改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高校通过与其他高校的不断交流,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断革新自身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不再将篮球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规则之上,还随时弥补自身的教学空白;跟上网络的大时代,探寻有趣的教学方式,不断革新教学器材,对于篮球等教具进行定期更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以及教师对篮球的重视。如此情况下的学生自然对篮球教学产生尊重的心理,能够随时端正其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关键词:篮球传球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75
无论在平时的常态教学中,还是在一定规模的教学比赛中,笔者总感觉篮球行进间传接球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会出现“走步”违例、球传不到位、接不到球、传球时机把握不准等现象,造成练习不能连续进行,达不到既定目标。为探讨行进间双手传接球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学生中易犯的错误,笔者在备课组开设了一节普通的教学研讨课。
1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的传接球动作技术与步伐的协调配合(跨步接球、迈步传球)。
教学难点:根据同伴的位置,选择跑动的速度、方向、传球时机、传球落点。
2 过程描述
2.1 身心预热
①无球跑动中,学生根据步伐配合1~2呼数,体现脚步节奏。
②球性练习,提高对球的感觉和控制力。
③复习原地传接球,巩固传接球技术。
2.2 教学组织
2.2.1 组织
将学生分成2组,一组持球站立(准备传球),一组徒手站立(准备接球),2列横队散开(左右间距5~7米)相向(迎面垂直间距6~8米)错位站立。
2.2.2 练习方法
①一人跑动中传接球,多人原地传接球,形成一人与多人配合传接球。如图:
②减少两侧固定传球人,要求中间同学加快跑动速度进行练习。
③视学生掌握情况,增加行进间上篮练习,提高练习兴趣。
④尝试全场跑动中传接球(接上篮)。
2.2.3 练习要求
中间练习者在向前直线跑动过程中,不间断地向一侧稍转身跨步接球后再持球迈步稍转向另一侧进行传球;两侧原地练习者,持球一侧同学根据跑动同学的跑速,看准时机进行传球,另一侧同学则随时做好接球准备。
3 教学设想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较为复杂也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是篮球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虽然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是基础,易于掌握,但在运动中处理好传接球并非易事。因为在人体在运动中,力度、方向、落点、时机以及人的位置关系等,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我们总不能动作机械化,不去接球或者造成传接球的失误,这就需要传接球双方要有及时调整的能力。显然,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目的。
之所以行进间传接球练习的难度远远超过原地练习,正是因为“跑动”之缘故。为此,减少跑动因素给学习带来的困难,将跑动变为相对跑动,由2人同时跑动改为1人跑动,选择1人跑动中同时与多名原地站立同学进行传接球的配合,不仅大大降低练习难度,同时也会达到保持技术动作完整性的目的。
4 案例分析
第一,复杂技术简单化。
为降低相互联系的两位同学在同时跑动时给对方在传接球上造成传球时机及控制传球落点上的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传接球技术的熟练情况,自主选择跑动的速度。即便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也不会影响练习的连续性。对于练习双方而言,传球时机的把握显得相对从容,准确的传球落点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即便调整也显得轻松得多。不仅避免了2人同时跑动容易带来“走步”违例、接球脱手情况,也降低了同时跑动带来配合上的难度,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2人或多人跑动中练习,使得行进间传接球易于理解和掌握。
第二,个体的交流,群体的合作。
纵观整节课的安排,可以看作是形式和内容对立的统一,完整与分解的融合。练习中,每一次的传球和接球,都建立了不同对象间的联系。每一对合作者都希望自己的行为给对方带去便利,也希望对方给予自己方便,这种情感的交流就会带来有效的合作。虽然是单人跑动,非但没有破坏原有动作结构,反而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技术,培养学生自我调整的能力。
第三,优选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本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核心作用,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任何教学目标和任务都是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当地选择或者运用教学方法。知识点的明确性、具体性、有效性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呈现。优选合理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从而形成具有良好合作习惯的团队。
论文关键词:中专学校 女生 体育兴趣 培养
中专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习过田径、铅球、篮球等,对中职学校现行教学大纲开设的体育项目没有太大的兴趣.再加上进入青春期.在生理方面,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易出现疲劳,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在心理方面,则表现为含蓄、敏感、畏难: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懒动、怕别人嘲笑、对疲劳的耐受力差.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中专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和鼓励.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1.女生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了解参差不齐
调查显示.在女学生中只有92%的人知道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具体的作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仅有45%的人知道至于体育锻炼对人的社会性健康的影响就只有38%的人了解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中专学校体育的一个失误:受传统苏联体育的影响偏重于竞技方面和对人体生物潜能的挖掘.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2.充分了解女学生喜欢增添的体育项目
有调查分析表明.有76%的学生对现在的体育课课程设置不满意,他们认为从小学开始就学习田径、铅球、篮球等,没有太大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能够适应职业所需的运动项目:健美操、国际交际舞,网球保龄球、台球、桥牌等采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发展自己的情商其中国际交际舞很受女学生的青睐.有96%的学生希望添设国际交际舞。据文献资料分析:一切文化娱乐项目可以塑造人们的灵魂,培养高雅情趣.愉悦身心.给人的创新活动提供精神活力。
3.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今年.我在中专一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了篮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合理的安排跑、跳、投等技巧和力量方面的教学.同时穿插相应的游戏和竞赛.有效地促进了篮球的学习。有学生说:“它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篮球的基本技巧.锻炼了身体。强了体质。”
4.教法组织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在几年的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得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提高.即使是篮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也能激发女生的兴趣。
4.1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创造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练习篮球步伐时.两人一组进行一个防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篮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转贴于
4.2循序渐进.由浅人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通过调查.虽然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篮球,但篮球基础并不好。因此.在给学生教篮球时.就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她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主动学习较难技术。如学生在学会三步篮以后.有些同学就开始学习勾手投篮.而且兴趣更浓。
4.3适当地运用考试巧妙地运用考试.能使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篮球运球时.很多女生怕动.没跑几次就不想动了.这时巧妙地安排篮球运球测验或一分钟运球上篮.有助于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主动加以练习.间接地增强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信息传递有着重要的意义。
5.1多用激励的语言中专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畏难、怕别人嘲笑,因此,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遇到困难时,有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并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表扬:当学生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想办法.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在和学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
5-3在教学和练习中做好师生互动作为一名男教师.要充分了解女同学生理、心理的特点在教学中要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女生更多地加入体育锻炼.增慢了学习效果因此,在和学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的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师生就能默契配合
6.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的因素之一
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6.1分组练习。在分组练习中.技术差的同学.能够边联系边观察好的同学.取长补短;技术好的同学在练习中起到了帮助、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变快,国民体质不断下降,因此,国家开展全民健身计划,旨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一部分,学校体育的发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终身体育的源泉,对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篮球运动具有较高地位,篮球课教学中包括单个技术动作,多变的技战术组合,教学内容丰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在教授篮球运动时,需全面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改善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将康发展。
二、篮球运动特点与体质的关系
篮球运动是一项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对参与者具有较高要求,想要打好篮球需具备较好身体素质,在进行篮球训练过程中,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都将得到发展,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趣味性、对抗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篮球运动是一种跑、跳、投及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的混合型运动,进行篮球训练可以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下肢肌肉爆发力;可改善心肺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可以看出篮球训练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三、篮球运动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学生体质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并通过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力量素质表现出来。学生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能力,提高身体各方面机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长期从事篮球运动,能够提高学生体质,达到锻炼身体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篮球运动对学生速度素质的影响
篮球运动要求参与者移动速度快,在进攻或者防守的时候都需要快速跑动,寻找突破口,以速度取胜。这样才能适应篮球的高强度,高消耗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作为有同场对抗性的运动训练而言,速度可以拉开距离,就意味着更多的得分机会,从而赢得比赛的概率相对提高。在篮球运动中,投篮、传球、运球等进攻方式大多以速度取胜,而真正参与到篮球比赛中,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奔跑为主。
体育教学中的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速度素质训练:第一,进行移动速度练习。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一直处于移动状态,需要长时间、长距离的奔跑,因此,移动速度练习是速度素质训练的重点。适用于移动速度练习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场内按规定位置沿直线变速跑、全场或半场一对一徒手练习,利用速度摆脱、全场或半场一对一运球练习,利用速度摆脱、慢跑或中速跑做跨步、跳步急停、阻力速度练习等。第二,进行反应速度练习。在体育运动中,“快”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速度体现出来,反应速度练习主要是取决于人类的感受器官与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反应训练包括信号刺激训练、移动目标训练、选择性信号反应训练等。第三,动作速度练习,主要表现在运动员的出手、起跳、进攻加速等速度上的运用。当学生的速度素质提高后,在篮球运动中不仅可以避免受伤,也可快速提高技术水平。注重提升学生的速度素质,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良性循环,长期坚持训练。
(二)篮球运动对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
篮球运动是一项激烈的体育运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力量训练要合理。力量训练的安排要根据学生身体实际承受的能力,注意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训练量应当循序渐进,由小到大,针对每个人身体条件制定适当的力量训练计划。第二,力量训练的项目要有针对性。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教师最好选择与篮球运动相关的动作进行力量训练,这样可以减少过度的力量训练造成的疲劳损伤,针对性的力量素质训练,可以提升篮球运动基本技能。第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力量素质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现学生力量素质的不足之处,并作出正确指导,给予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注意以上叙述的三点内容,鼓励学生坚持进行篮球运动,虽然时间相对较长,但是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了力量素质。
(三)篮球运动对学生柔韧素质影响
篮球运动中对参与者的柔韧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在进行篮球运动时,有很多动作的完成需要柔韧性。在传球、运球中的急转急停和转身,需要腰部有良好的柔韧性。在防守移动过程中的滑步、后撤步等技术,对左右两腿的柔韧性也有一定的要求。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会锻炼到人体的多项机能,即在同一个时间点内,几种技术动作需快速完成,为了避免损伤,就需要锻炼身体的协调性能力,而这种身体协调性通常是由一种高柔韧度的形式展现出来。
教师在篮球运动中对学生进行篮球技术动作的讲授并示范时,就要注重柔韧技术动作方面的讲解,合理的进行柔韧度的训练。教师需遵循渐进性的原则,在篮球运动中先让学生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比如步伐移动、传接球、投篮、防守等涉及到的柔韧性技术动作,在学生进行运动过程中相应的指导其不足之处。在篮球运动中与其他身体素质训练相比,身体柔韧素质训练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体现的柔韧度差异性也是不明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柔韧素质没有得到提高,鉴于以上说明教师应注重柔韧度专项练习的作用,密切观察学生的身体柔韧素质是否提高,这样避免了学生在进行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
(四)篮球运动对学生灵敏素质影响
篮球运动中的灵敏度素质训练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在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过程中,体重增加,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影响运动时身体的灵敏性。在篮球运动中对于一些灵敏度要求较高的技术动作,是有特定的训练要领。例如突破时经常会用到的两种突破形式,顺步突破需要迈步脚与运球的手一致,而交叉步则是迈步脚与运球的手相反。无论是哪一种突破形式,其关键的动作要领是“快速启动”,即快速灵敏的做出适宜的反应。篮球运动中运用较多的虚假动作,这些虚假动作若真想迷惑对方,就要做到“以假乱真”。不仅如此,还需运动员在真假动作之间灵敏的进行转换。
学生在学习篮球基本运动技术时,首先要领会基本的技术动作要领,然后对这些基本技术动作进行练习,这就是提高身体灵敏度的一个过程。在篮球运动中对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基本动作有,交叉步、顺步突破,后转身、前转身突破,突破分球等进攻方式。学生要掌握好这些技术动作,必须要进行反复的练习,然后将这些动作应用于实际的篮球运动中,在实战中得到提高,达到学习致用的效果。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不断的应用这些灵敏度较高的技术动作时,整个身体的灵活性必然能得到提高,在篮球对抗过程中快速协调的做出反应,对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篮球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一是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二是教师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身体和心理都快速发育的阶段,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对教师单一的篮球教学方法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本文就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望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的学习和训练中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檠生讲解示范过动作和动作要领后,就让学生进行练习,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文化课学习后,希望能够在体育课堂进行快乐的体育运动训练,缓解长时间文化课学习带来的疲惫。但是教师这种僵硬呆板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篮球学习和训练。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学生篮球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着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基本能力的高低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存在差异,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够明显地看到,身体素质好平时爱运动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而身体素质差平时又很少运动的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新课改也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学生按照兴趣、身体素质、基本技能等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地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学习积极性等进行分组,篮球技术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为a层,有一定的篮球技术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为b层,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都较差的学生为c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再练习“行进间运球”,要求a层次的学生能够快速并规范地运球,并能够运用一些花式的运球技巧;b层次的学生能够保持动作的规范性,保持不丢球即可;c层次的学生大多数为女生,对他们要适当地放低要求,能够保证不丢球就算合格。通过这种全体学生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教师做到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使后进生也能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单一是每个篮球教师难以解决的教学难题,由于受到场地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教师不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丰富,致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单一枯燥,这节课练习运球、下节课练习投篮,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笔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地收集有关的教学案例,找到了运用篮球游戏进行教学的方法,篮球游戏不需要太多的硬件进行支持,对场地也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篮球游戏的趣味性往往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传球捕人”游戏,以20人半场为例,教师可从20人中选出2个人,剩余的18个人在半场中不断地躲避但是不能够超出边线和中场线,选出的2人用一个篮球以传球的方式进行移动,不允许走步,以运球的方式进行移动。
2人传球移动步伐,用球触碰躲避人,被碰触到的学生则被淘汰,直到最后一人。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法,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使学生掌握了良好的传接球技术,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课后能够积极地进行游戏,这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看不到的。
总之,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在篮球课堂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的方法,有利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升全体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得到发展,熟练掌握篮球技巧,对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儿童的体育课不是呆板的教授,而是充满趣味的“娱乐”
【现象】学生普遍爱玩篮球,尤其是男生,然而,“爱篮球不爱篮球课”的现象非常突出。体育老师进行篮球知识教授、篮球技能训练的时候,男生们没精打采,老师一宣布自由组合的篮球对抗赛,他们一下子生龙活虎,沉闷的体育馆里充满了欢笑。
【分析】篮球课上,体育老师一般按传统项目单元设计,按部就班,即以各种运球——各种传球——投篮练习——比赛练习等先后程序。不难发现,教学程序的呆板化,直接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活中,学生欣赏过充满激情和挑战的体育赛事,也曾和小伙伴们较量过;教学中,他们却体验不到项目本身具有的活力和魅力,只是一味地练习——考核——再练习——再考核。
【对策】我们以为,首先要调整教学内容体系,一反以往先教技术、再学实战的教学方法,直接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已知”,组织学生参与篮球比赛。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讲,儿童获得了参与的兴趣,比赛中,学生发现自身技能的不足,就会有目的地指向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有了“获得性”学习的需要。篮球比赛,在今天已经是一个极其受欢迎的“娱乐项目”,娱乐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欢乐,也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主动。这个时候,我们再有意识地教授篮球基本技能,把学生卷入高效、有趣味的学习之中。这样,既贴近生活,贴近儿童,也满足了儿童的正当需要,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启示】“娱乐”并不只是“休闲”,娱乐是人追求快乐、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天性。它是一种通过表现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与受者感受喜悦、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儿童的体育课,“娱乐”地面向全体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个体兴趣,而学生一旦对某种体育活动产生了激情和兴趣,理所当然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必然能够提高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在符合学生综合性发展的前提下,选择有趣味的内容和形式,会更适合儿童。这是儿童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儿童的体育课不是“竞技”的天堂,而是“健康”的绿地
【现象】以跑为例,从一年级出现跑一直到高三,所有年级的教材都是同样的,以快速跑、障碍跑、接力跑、耐久跑四种形式出现,快速跑从30米跑到50米跑再到100米跑的内容,耐久跑是从400米到800米到1000米再到1500米跑的内容,几乎还保留着竞技训练的手段和步骤。
【分析】50多年的体育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竞技运动项目的发展,连跑的距离也是采用竞技运动的标准,没有80米跑,没有150米跑,也没有300米跑,因为竞技运动项目没有,对竞赛不存在意义。诚然,体育课离不开技能教学,然而,体育教学主要的目的和任务,并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运动员,而是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我们没有理由评定一个能跑400米的学生,一定比跑300米的学生体能更健康。
【对策】竞技运动教学体系是针对运动竞技而研制的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水平,而是运动成绩的提高和人的潜能的最大发挥。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毫无扬弃的竞技教学。以“跑”为例,我们要引导、指导学生在“跑”中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步伐节奏,这是必须的。但是,在观念上我们的立足点不是要培养一个能快速“跑”或者耐久“跑”的特长生,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要发展的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运动素养和健康认知,以及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本领。
【启示】体育课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的课程,课程的本质属性是“促进健康”。如果说学习结果能反映出学生的健康水平,那么这个结果就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然而,我们发现,体能测试成绩高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能测试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着健康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体育教学,不应过分强调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应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而应该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儿童的体育不是姓“竞技”,而是姓“健康”。
三、儿童的体育课不是“他比”的气馁,而是“自比”的欣慰
【现象】学生C每次跑步练习都是吊儿郎当的,然而,体育测试中,他总能轻松地获得很好的成绩。另有学生D,练习的时候很努力,很刻苦,然而体育成绩总似乎不如意,时间久了,对体育课只有“羡慕嫉妒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