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智慧校园德育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校园德育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校园德育管理

第1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护理;护理;哮喘发作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难治的一种疾病,其容易反复发生,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每年有18万患者死于哮喘[1],且由于起病急,患者多无预兆,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发生,导致疾病能够迅速恶化,死亡率较高[2]。因此,院前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十分重要。我院在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本次实验。根据就诊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46.85±7.84岁;病程在1-21年之间,平均为12.62±4.51年;有明确诱因患者27例;从发病到抢救时间为0.5-7h,平均为3.96±1.25h。实验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平均为46.96±7.15岁;病程在1-22年之间,平均为12.78±4.63年;有明确诱因患者28例;从发病到抢救时间为0.5-8h,平均为3.74±1.61h。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和就诊时间等差异均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措施,护士在达到现场后立即迅速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简单询问病史后,立即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半坐位或端坐位[3],并给予吸氧,迅速地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实验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干预,护士的主要护理内容是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2.1心理护理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并注意将心理护理贯穿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护士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和安慰患者,告诉患者已经有医护人员在给予其救治,以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惧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使用目的和取得的效果,让患者时刻感受到自己在得到救治,逐渐放松紧张的情绪,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同时,护士还可以使用非语言沟通方法,握住患者的手进行支持,抚摸患者的头部等,使患者精神放松,体会到护士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此外,心理护理中,我们还要求对患者家属给予心理干预,让患者家属认识到医护人员正在抢救,使其情绪放松,与护士协同鼓励和安慰患者[4]。

1.2.2安全转运在院前急救护理中,既往护士多会护士安全转运,导致转运过程中出现混乱。而实验组我们加强了安全转运护理,为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解释,详细讲清楚此时的病情和转运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如何进行配合。使用担架或者靠背保持半坐卧后,固定并搬运到救护车上。注意固定好患者的静脉通路和氧气管道,避免牵拉。在转运中要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以做好院内抢救工作。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项目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焦虑程度使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在50分以上为有焦虑状态。满意度采用选择法,由患者自身对院前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包括满意和不满意两项。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急诊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作突然,病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加重,死亡率较高。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十分重要。

我院在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了综合护理,是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中,加强了心理护理和安全转运两种护理内容。心理护理中,可以更好地安抚患者的情绪,减少其恐惧心理,让患者放松心情,相信医护人员的治疗,积极配合,可以促进护理工作更好地进展,且能够降低支气管的痉挛[5]。安全转运可以避免转运过程中的混乱情况,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并避免了导管牵拉扭曲等现象。

从本次实验结果看,实验组患者采用了院前急救综合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状态降低,满意度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符合现代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何少峰,李萍.4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503-513.

[2]程晖.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9):145-145.

[3]邝俊,彭发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2例的院前急救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6):929-930.

第2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职高专 多元化 教学团队

一、引言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集,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技能”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是以知识、技术增值为核心,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形式。

多元化是指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多元化教学团队是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组织形式。是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将教学队伍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将该群体作为相对独立的团队进行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优秀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身上。基于“校企行会”的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的建设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加快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二、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的成员包括高校的专家学者、本校及同类学校的教学名师及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的工程师等。该多元化教学团队承担着教学资源整合与配置、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建设与发展,课程开发于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科学技术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社会培训与服务等职能。是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提高高职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能力,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的技术技能的积累。

1.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必然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实践者。就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而言,普遍缺乏相应的实践工作经验,不具备专业实践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能力,不能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能很好的落实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机制。虽然有些院校引进了一些具有企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但存在层次低、比例少。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问题,尤其是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只有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才能促使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实施。

2.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在改革中取得突破,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行会”协同创新,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尤其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以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块,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这些任务的完成,必须依靠教师,因此,加强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增强多元化教学团队与企业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才能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是实行开放式教学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自我发展,个性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和资源。开放式教学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MOOC、微课、精品课程资源平台进行网上在线学习等。实施这样的教学改革.需要建设高职院校自己的网络教学资源库,需要将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和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融入教学资源库,需要由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多元化教学团队的合作来完成。

4.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

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能够紧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以,依靠多元化教学团队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职业技能鉴定、科技推广和产业开发等社会服务,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措施

1.加强“校企行会”协同创新。加强多元化教学团队专业技术技能的积累

高职院校必须和地方企业密切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机制。 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培训中心,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真正做到了校企实质性合作。多元化教学团队利用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开发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资源库,以真实的生产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在教学和科研中为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所以,“校企行会”协同创新首先要搞好技术协同创新,促进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行业、企业需要拥有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人才来应对产业升级和竞争的压力。二是搞好服务协同创新,行业专家、企业和学校的技术人员可以相互到对方的工作岗位上兼职,取长补短,使校企双方能在竞争中保持活力。三是搞好发展协同创新,面对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协同发展将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校企行会”在技术、服务、发展协同创新的基础上,以多元化的教学团队为基础,建立“名师工作室”、设立研究所、研发中心,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

2.注重培养和选拔团队带头人,加强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

专业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领军人物,一个团队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才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要加大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注意引进优秀人才,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

通过内培外引措施加强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一是选拔专业理论扎实、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以丰富他们的企业实践经验,掌握企业技术最新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企业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兼职教学,对引进的人才要进行教育教学方面培训,使他们既能站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学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只有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团队能力,才能够提高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创新管理体系,加强教学团队内部管理,构建合理的运行、评价机制

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考核机制是教学团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建立教学团队为主体的研究所、技术研发中心等教研、科研实体,给予一定的自。同时,教学团队建设还应坚持开放、动态发展的理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根据产业技术进步进行课程改革,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从而创造社会效益。在教学团队内部,制订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建立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外,教学团队建设要同学生评教和企业反馈相联系,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效果的优劣,学生和企业最有发言权,通过学生评教和企业反馈发现的问题有利于团队工作的改进,推动团队持续健康发展。再者,要坚持对教学团队进行绩效考核,采取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方式,将团队成员岗位绩效与津贴挂钩。加强对教学团队的管理和激励,促进教学团队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从而让每个团队成员发挥智慧和潜能。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多元化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生力军,有助于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联动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的搭建,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加快先进技术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参考文献

[1]钟耀黎,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2]罗志,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71.

第3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探索建立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机制,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将联合相关部委建立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推动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开展社会实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社会实践,对于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从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社会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重要举措。中央8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明确了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开展社会实践,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对于把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知与行统一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展社会实践,对于引导中小学生把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社会实践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知识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得到,许多能力不可能仅在学校中培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实践体验的途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开展社会实践,对于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实践的情况,存在着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还没有衔接起来的障碍,存在着经费和安全等困扰社会实践开展的实际问题,需要着眼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高度,努力克服这些困难,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联合各方力量,开发社会资源,探索建立开展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

二、努力构建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

大力倡导、创造条件、扎实推进社会实践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社会实践,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在教育教学中统筹安排,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主动联合社会各个方面,因地制宜,构建开展社会实践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使之成为教育常态。

第一,要将开展社会实践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把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摆在义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开展社会实践,就是使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面向所有学校开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公平地享受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把社会实践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就可以使这项工作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伴随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不断深化。

第二,要将开展社会实践作为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的主要途径。时代在发展,要求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专题性教育越来越多,但我们的教材、课程容量有限,而且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能都进入学校课堂和教材,许多专题性教育也不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在实践中体验可以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社会上可供学校开展各类专题性教育的资源十分丰富,通过社会实践开展专题教育,既可以使专题教育的效果更好,也可以使社会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拓展。

第三,要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从事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指导工作,计算工作量,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统筹管理。要重视发挥团队辅导员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尤其要联合有关部门,在社会资源单位中培养一支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发挥在社会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和预案,指定专人负责。要开展必要的自护自救教育,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建立完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身安全保险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协调社会实践基地,切实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配备安全保护人员,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第五,要探索建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保障机制。从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各地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应本着勤俭、实用、简单、方便的原则,将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予以保证。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核定成本,由财政、学校和学生家长合理分担。

第六,要构建并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把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评体系之中。学校要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做好活动小结和鉴定工作,并将考核结果逐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资格认定范畴。

三、分批建立各种类型的全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将和中央相关部委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牵动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分别建立可开展某一类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推动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主要在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建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教育、安全健康教育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通知要求,积极主动地与各有关部门做好各类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配合工作。

教育部将从今年5月开始,陆续与中央相关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中央相关部委所领导和指导的社会资源单位按照要求,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开发申报第一批全国社会实践基地。主要申报基地的基础条件、内容设置、活动形式、时间安排、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特别要开发出适合不同或特定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进行指导的内容。经教育部和中央相关部委审核后命名为全国社会实践基地。

具体申报工作,按照教育部与中央相关部委联合发出通知的要求进行。

第4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撕去“标签”,相信每个生命都是灵动的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影响。德育以“智慧天鹅”队伍为载体,将贴有“优”“偏”标签的学生聚在一起组成分工明确的新团体。带有“优”标签的“天鹅”――“三好学生”“四好少年”等,针对“逢比赛就忙活,忙里忙外就几个”的恶性循环现象,让他们加入“智慧天鹅养成计划”,唤醒更多、更广的深层潜能。对带有“偏”标签的“天鹅”――“特别好动”“特别爱讲悄悄话”“特别内向不说话”等,他们成绩通常很一般,甚至是后进生,小毛病较多,但遇到比赛、展示等活动时,他们却能争得更多荣誉。我们要撕去“智慧天鹅”的原有标签,唤醒生命的灵动,不断丰富其智慧体验,唤醒深层次、多广度的潜能。

加强了解,制订学生专属发展计划

“智慧天鹅”们首先要填写一张“特别调查卷”,学校通过他们的答案,可以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他们制定专属的发展计划。其次,开展“破冰之旅”,通过宣传教育、纪律督导、劳动服务三个组的团队训练,帮助“天鹅们”打破彼此间的陌生感和疏离感,使他们在一个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养成计划。

“智慧天鹅”的“特别训练”包括“走训”和“定训”两种形式。“走训”是指每位哨岗可以按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分散到全校的24个特色社团中进行流动式的技能学习。学校开发的“智慧社团”种类繁多,如陶艺、五子棋、剪纸、茶艺社等,每一个社团就是一门德育课程。这些社团课程以兴趣培养为起点,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调节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走训”两个月后,“智慧天鹅”可以选择一至两个社团作为自己的固定学习方向,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定向训练目标,这就是“定训”。为了确保“智慧社团”的健康运作,我们将活动纳入校本课程,安排每周一升旗仪式和每周五少先队活动课进行考核评比,以学生参演和全校投票考评的方式进行星级评定,收效甚好。如:“智慧天鹅”陈凌俊是大队部第三任组织部部长,在电脑奥赛、棋社、科技、英语等社团的表现均十分优秀,他的特点是课外知识丰富、头脑灵活、擅长布局、常有奇思妙想,发展方向基本定位在各类活动策划、整体布局的组织者。参照《星级智慧天鹅评定方案》,“智慧天鹅”在学期末都有机会获得“五星级智慧天鹅”荣誉称号,而未能获得五星级称号的“天鹅”,可以在学期末的“点醒”讨论会上受到启发,明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取长补短。

营造氛围,提供学生施展才华舞台

要让德育真正“亮”起来,只有“智慧天鹅”的独立个体活跃在校园活动现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泗小的德育以完成“走训”和“定训”后的“智慧天鹅”为出发点,延伸到一至六各个年级分线,通过广泛开展各种特色活动,让德育在校园里发光。

首先,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学校各班都以“**天鹅”命名,同年级同系列,如一年级为始学系列、二年级为个性系列。各班结合自己的“天鹅”班级特色创设方案,选取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一来研究省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班级管理的各个时间段都要有“智慧天鹅”的影子,如省域文化布置评比中,完成绘画“定训”的“智慧天鹅”会帮老师出谋划策,组织其他学生一起完成教室的设计和布置。此外,还有“小天鹅”的心理疏导、作业批阅与辅导、“一帮一”帮扶活动等等。让“智慧天鹅”由“为学而学”转变成“为教而学”,省的是家长和教师的力,亮的是“智慧天鹅”的心。

其次,开展“天鹅”LOGO设计活动。“泗小天鹅”LOGO有着童话般的寓意:如果“小天鹅”没有唤醒,就像是机械化应试教育烙印下的丑小鸭,身体上半部分蒙上了压抑的灰色。而经过了“智慧天鹅养成计划”的洗礼后,孩子们的潜能被唤醒,身体的后半段愈发洁白,蜕变为“智慧的天鹅”,并插上了缤纷的羽翼,最终拥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自我生长的力量。

最后,搭建校园大舞台。一年级小苗苗入学时,常常会享受一次“大手拉小手,智慧启蒙游”的校园活动,宣讲社团的“小天鹅”牵着一年级小弟弟和小妹妹的手游览学校,感受泗小浓浓的智慧校园氛围。当得知有贵宾要来参观时,“宣讲天鹅们”都跃跃欲试,希望将自己最动听的声音和最优雅的引导手势展现给她的聆听者。

第5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域文化;德育工作;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87-02

地域文化内涵丰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尽在文化育人。而地域文化在文化育人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极具特色、优越性和可持续性。

不断地向地域文化“问道”,给学校指明了一条不断前行的路。我校德育体系的建构就是在对地域文化不断溯源、继承和发展中形成的。

一、文化溯源:吸吮地域文化营养,汲取教育智慧

1.千秋文脉――提炼校史文化中的育人元素

校史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透视一所学校的窗口或名片。它是物态化的史料累积,更是人的活动与精神的凝结。一所学校如果注重校史研究,那么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将发挥巨大的功能。

我校地处柯岩街道仁让堰,原名“仁让堰小学”,有着百年的建校历史,浓浓的地方文化资源孕育了柯岩悠久的历史文化。核心文化发源地仁让偃,原名“沉酿堰”,属鉴湖水系中的一座水利工程。据老一辈相传,这一段鉴湖的水质,最适宜于酿造绍兴老酒,当地百姓也以善于酿酒而名闻远近。附近一带的人们,都纷纷到这儿来学酿酒的本领。学成后,就载着这儿的鉴湖水去酿酒,形成了人们之间和谐相处、守望相助、谦让诚信的风气,沉酿堰由此而得名。后来,因为“沉酿堰”与“仁让堰”发音相同,也感叹于淳朴的民风就叫成了“仁让堰”。

追寻历史的脚步,“仁”在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是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对人友善、宽厚等等。“让”,即不争,谦虚地礼让或退让,是一种谦逊、豁达、高雅的表现。学校通过研究,将“仁让”凝结成“孝、助、信、礼、让、慧”六字。“仁让”的人文品质,需要我们继承与发扬。

学校的发展历史,是一笔财富。提炼校史文化中的育人元素,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口,使学校德育有创新、有特色。

2.千年擎天――提炼地域特色中的育人精髓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在德育工作中善于抓住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就能使育人文化独树一帜。

“云骨一柱青天擎。”“云骨”是巍然立于柯岩大地上的一柱擎天,是国家4A级风景区――柯岩风景区的重要标志。学校请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提炼“云骨精神”,发掘了“云骨”的文化内涵:巍巍云骨,容“志气、才气、骨气、秀气”于一身,明确了每个岩小学子努力的方向。

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我学校位于“云骨”之侧,得天独厚,学生每一年都会进入景区瞻仰这自然奇观。学校提炼“云骨”之育人精髓,将“四气”精神融入柯岩教育丛林,也成了顺其自然的事了。

3.千锤百炼――汇成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

德育校本课程如何编写?吸吮地域文化营养,汲取教育智慧,为校本课程开发指明了方向。德育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去建立自己的道德价值观。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发的德育校本课程更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更能体现出学校德育工作的个性。我校研究地域文化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理清了方向。于是乎,校本课程雏形初现。全书分四大篇章:骨气篇,爱国爱家,体魄强健,刚正不阿;志气篇,志存高远,充满抱负;才气篇,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秀气篇,不骄不躁,灵动儒雅。

二、文化浸润:吸纳地域文化精髓,浸润学生心灵

1.校园文化浸润学生的“仁让”品性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学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同时,也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所以,我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创建,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云骨”四气精神“志气、才气、骨气、秀气”,铸就学校精神。学校的横联,班级的争章园地,校园石文化,无不彰显着这一特色。二是取自“云骨精神”之秀气的“仁爱谦让”,它沉酿芬芳,追求品质,构建了人文校园。浓厚的校园文化让仁让精神在校园里显性,使其更直观。

2.德育活动践行学生的“仁让”品性

德育活动是建立在对因果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目的性活动,所以,德育目的在德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德育目的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我们在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时,都紧紧围绕着“仁让”并以此制定目标计划。

我校是“浙江省红十字示范学校”“市红十字示范学校”“市廉洁教育示范学校”“牵手献爱心,结对助成才”活动十周年先进集体。学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红十字会的工作全面融入学校的仁让德育工作中。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开展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尊师爱幼等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活动,培养了大量的具有“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红十字优秀少年。

在环境中熏陶,在活动中成长,地域文化不断浸润学生心灵。

三、文化发展: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德育品牌

1.搭建平台,建立评价机制

德育需要管理与评价,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推动德育文化的不断发展。作为德育管理者的班主任队伍需要建设,作为德育被管理者的学生也需要被评价,在评价中获得信心与动力。

如我校德育体系中的“小导游”品牌,提出了“星级导游”的评价体系,分成“才艺小导游”“智慧小导游”“风尚小导游”“勤快小导游”“体能小导游”五颗星,让教育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大目标得以体现。

管理科学、评价公正又是德育文化维持生命力、不断发展的不二法门,我校采用“星级导游”评价体系进行德育评价,并由之生根发芽,采用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来约束、管理学生的品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2.家校联动,成立家长助力团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家长作为教育孩子的关键人物,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焦点之一。 学校如何利用家长的人力、物力、知识和信息等去为教育服务,成了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我校根据德育文化发展需要成立了家长助力团。

家长助力团在我校德育工作建设中的优势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家长的职业优势。家长职业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能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二是家长的个性优势。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如果将这些家长的个性优势资源整合到德育中,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家长的地域优势。学校德育取自地域文化,而我们的家长往往是最为熟悉地域文化的。

第6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本真的德育:孩子就是孩子

有效德育以儿童为本。

一说起德育,成人总自居为真理的拥有者、价值的评判者,可以操纵与左右儿童,可以对儿童颐指气使,甚至可以体罚儿童。他容易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用成人的感觉代替孩子的感觉,用成人的需要代替孩子的需要。这是违背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一厢情愿、任意拔高、盲目施教的德育。经常看到许多孩子入小学都活蹦乱跳的,但经过学校“教育”后,到了四、五、六年级越来越失去灵气和生气。只抓成绩,培养一批小眼镜、小木偶、小豆芽、小老头。

我们努力做好孩子的文章,珍视童年价值,提出“造一个真善美爱的儿童世界”的办学理念,用童心乐育,设计“以乐为主,多育整合”的校本课程。

比如,每天第二节下课,全校1028名学生就会从教室冲出来跳校园舞。《沙扬娜扬》、《皇帝进行曲》、《七次变》、《摆手歌》、《有你的地方是天堂》、《牧场上的家》……当他们喜爱的音乐响起时,孩子们一定会发出欢呼声。这时,从上俯瞰下去,校园的长廊犹如天然的舞台,煞是动人好看。此时的孩子陶醉在舞蹈中,有款款深情的统一的动作,也有孩子们随着音乐任意而顽皮地表现自己的即兴创作和变化。第一支曲是稍安静的,第二支曲是兴奋、激情的,而最后的总是安静、深情的,以为下一节课作准备。这种奥尔夫校园舞强调即兴创作,是对儿童个性的尊重,打破了过去整齐划一的“模仿―再现”的育人模式。学校从创办到现在,一直在坚持,从模仿到自创,增添风格,逐渐丰富。如今,校园舞成了学校国际交流欢迎仪式的主打环节,马来西亚客人来了,就跳一支马来舞;美国客人来就跳一支美国舞。

同时,学校注重学校课室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富有儿童气息的色彩,位于学校中心区域的垂柳、鱼塘、荷花、蛙鸣、游鱼、小桥,一高一低的洗手盆,画室格局的“罗丹工作室”、车间风格的“鲁班工房”等,以及友好的师生关系,给孩子带来了愉悦感,使其在适宜的土壤中充分成长。

生活的德育:一日活动即德育

有效德育不仅仅是几本教材,而是从走进校门就开始的。

古人说,“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学校的“一日活动即德育”的校本德育观正是基于此提出的。

――进校门时老师和学生们看见的是友爱的微笑,就是忘记带红领巾,也不会受到责骂或扣分,而是一句轻轻的提醒;老师看见女孩子辫子乱的,像对待自己的小妹妹一样,揽过来,重新扎一下,孩子蹦蹦跳跳地说一声“谢谢”走了。

――语文课上,如果天空突降大雨,天色突变,老师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在连廊上观察写作文。孩子已经知道,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作文就是写身边的事,是内心感受的真实流露而不必绞尽脑汁,瞎编乱造。

――若是课间大雨突降,这时总会在校园广播里传出林老师的声音:亲爱的同学们,下雨路滑,请同学们放慢脚步,小心脚下。

――学生们看到地上的垃圾被老师或校长弯腰拾起,他内心就会涌起敬意;看见老师对淘气调皮做了坏事的孩子并没有用责骂和惩罚那种雷霆万钧式的“教育”也能让人进步,就领悟了有时要“智取”而不能“强攻”的智慧。

――学校大堂的几块展板,“从小窗口看到大世界”、“电影海报展板”、“做个小小思想家”,学生自己打理,或把每日重要或有益有趣的事件报出来,或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拿来讨论,如网络安全与自控、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等。小小的展板,成了大大的世界,直抵心灵深处。

――看见客人坐在学校大堂的沙发上,就感受到了对来访客人的尊重和帮助。

德育的功夫在德育之外。这样,一年年,一天天,一次游戏,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犯错,一个海报制作活动,一次电影,一首歌,一句话,点点滴滴,累积成德育的全部,融进学生的生命。

真善美的德育:欢迎你的到来

知识成人还是精神成人?德育的本质是精神成人,有效德育就是真善美的德育。

我们提出的教师信条是:尊重、保护、理解、引导、等待、接纳。

学校曾接收这样一个孩子,因为股骨头的问题在治疗期间要坐轮椅。当时学校三年级是在二楼,但是因为要成全这个坐轮椅的孩子,我们把三(1)班的教室单独安排在一楼,允许他的外公一直在学校和他一起上学,一直到一年半后他的身体痊愈。之后我们才把教室调整回本年级楼层。还有两个孩子,常在学校游走,由于学校人手不足,所以请他们的妈妈在他们状态不好的时候陪读或陪伴。其中一位爱画画,我们把他画的一幅《小鸟妈妈找孩子》的连环画印成学校纸袋,孩子开心极了。孩子的爸爸妈妈对老师和学校充满感谢,而老师们却常说:“感谢你让我们多了一个做好人的机会。”

有人说,一辈子走过来懂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是的,德育最重要的就是教人“善”,“善”就是成全。德育就是引导学生向善向上的教育,好的德育会让学生更美好,更有希望和力量,更加愉快,而不是日益软弱、迷茫和绝望,不是把孩子拒之门外。

德育就是给人生导航,让孩子走对路。我在学校首届毕业生典礼上讲过这样一番话:

“……最后,我还想给同学们三条建议,作为临别赠语。

“第一条建议是,请同学们一会儿离开学校之前去看看校园里三块大石头的话:‘真善美爱’‘快乐’‘创造’。这三句“箴言”是获得幸福和成功的秘密,是生活的正轨和法则。同学们,生活是什么?昨天滨河大道上五车连环相撞;最近海峡两岸关系进入暖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一个当红影星信誓旦旦还音犹在耳,前天报纸上报道说宣布和男朋友正式分手;昨天新闻联播说成都公共汽车爆炸案告破,是有人故意纵火……这就是生活!如果你想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凡俗的生活中有所超越的话,请记住这三句话吧。

“你要想有美好的青春时代,也要记住这三句话。同学们即将告别儿童时代,青春是多么美好,可是如果没有理智和谨慎,青春就会成为不幸和噩梦的开始。不管你们选择一本书、一个团队,判断一个事件或是选择自己未来的爱人或伴侣,都要用这三句话来作个判断和甄别。远离那些使你消极、软弱、堕落、狭隘、丑恶的东西,接近那些使你坚强、开阔、勇敢、向上、向善、美好的人和事。

“第二条建议是记住校训:行知先生的话――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但这里我要提醒你们的是,这里的大事并不只是轰轰烈烈的事,大和小是相对而言的,细节也决定成败。做大事要从小事及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从做一个好学生、好女儿、好妹妹、好哥哥、好爱人、好朋友做起,每个人都尽好自己的本分就天下太平了,就和谐了。就这么简单,不要巴望大事从天而降而苦等一世。《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推己及人、由近及远,量力而行。

“第三条建议就是记住前两条。

“同学们如果说我还对你们有什么愿望的话,就是希望,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再聚,你们都能一个不少、完完整整地、快快乐乐、体体面面地站在这里,让我们以微笑相见!”

行动的德育:大做小学

有效德育是身体力行的德育。

德育和智育的不同在于重身教,因此要求老师和家长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光说不练不是好老师、好家长。口头上的德育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会让孩子觉得这个道理是成人骗人的瞎说。换句话说,你自己没有的,你就无法真正给予。俗话说“大做小学”,也许就是“有效德育”对育人者提出的要求。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老师在分析教材里的“爱”的时候是那样温暖而动人,然而下课铃声响了,“爱”就没有了,甚至笑容也没有了。或者对一个身体不适、面色苍白的孩子视而不见,或者对家境清贫的孩子、容貌平常的学生冷淡疏离。只把爱给了那些成绩好,能给老师和学校添光彩的或对老师更有用的学生。

学校提出为师形象六字要求:“慈和、智慧、优雅”。女老师有女人的温柔、甜美、和善,男老师有男人的刚毅、健壮和幽默,青年人生机勃勃,年长者素雅淡泊,奋斗者孜孜不倦和自我超越,平静者谦虚包容。慈和、智慧,这差不多是所有学校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老师不仅要善良和气,有教育智慧,因此还提出了优雅的要求,是对教师的举止行为、穿着装扮的较高的审美要求。一句话就是,老师不仅要成为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生活中的示范者,带着学生一起向前冲。

提升的德育:

学校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

如何对待学生错误,常使德育效果大相径庭。

教育的核心是爱,我们常讲现代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民主,即对孩子的尊重、包容,但说来容易,做来难。有的老师喜欢教那些聪明的孩子,因为不犯错或犯错少,好教。实际上这是误区,其实能把“坏孩子”变成“好孩子”或把好孩子变成更好的孩子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老师。没有错误就不必来到学校受教育,没有错误也不必学习了。具备这样一种对待孩子错误的态度,把错误当成孩子成长中的信号,引导孩子在改错中进步,把错误当成引导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契机,正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智慧。那种孩子一犯错就惩罚,就气愤、伤心,其实正是教师浅薄的表现。

我们“欢迎问题”、“研究问题”和“纠正问题”,把问题作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和信号。

――取消了传统“看管”“禁止”式的文明班评比,代之以“校园之星”每月评比,如文明之星、智慧之星、健康之星、快乐之星等。

――变繁琐的德育为简单德育。通常学校日常德育管理都是“学生犯错―值日生扣分―文明班评比―扣老师奖金―老师批评学生”,通过这样繁琐层叠的环节后,学生的错误并没有被纠正。为此,我们代之以直接的“问题”相机教育,删繁就简,直奔主题,把德育引入常态。

第7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在地域文化中“问道”,其内涵丰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地域文化,是旁人无法复制的,具有特色性、优越性、可持续性。不断地向地域文化“问道”,给学校指明了一条不断前行的路。学校三大德育体系的建构,就是在对地域文化不断溯源、继承和发展中形成的。

一、文化溯源:吸允地域文化营养,汲取教育智慧

1.千秋文脉――校史文化。

学校地处柯岩街道仁让堰,原名“仁让堰小学”,有着百年的建校历史,而学校所处地域是绍兴文化精华所在――鉴湖。核心文化发源地仁让偃,原名“沉酿堰”,属鉴湖水系中的一座水利工程。追寻历史的脚步,“仁”在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是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对人友善、宽厚等。让,不争,谦虚地礼让或退让,是一种谦逊、豁达、高雅的表现。

学校通过研究,将“仁让”凝结成“孝助信礼让慧”六字,认为“仁让”二字,是学生迫切需要的人文品质,需要继承与发扬。

2.千年擎天――云骨精神。

云骨一柱青天擎。其是巍然立于柯岩大地上的一柱擎天,是国家4A级风景区――柯岩风景区的重要标志。巍巍云骨,集“志气才气骨气秀气”于一身,明确了每个岩小学子努力的方向。

文化溯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理清了方向。于是乎,校本课程雏形初现。全书分四大篇章:骨气篇,爱国爱家,体魄强健,刚正不阿;志气篇,志存高远,充满抱负;才气篇,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秀气篇,不骄不躁,灵动儒雅。

二、文化浸润:吸纳地域文化精髓,浸润学生心灵

学校德育研究团队明锐地将“四气”精神中的秀气与仁让精神融合,认为“仁让”是“秀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认为“仁让”就是地域文化中的精髓,德育工作者应该在这里寻找突破口。

1.校园文化浸润学生的“仁让”品性。

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创建,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云骨四气精神“志气、才气、骨气、秀气”,铸就学校精神。学校的横联,班级的争章园地,校园石文化,无不彰显着这一特色。二是云骨精神之秀气的“仁爱谦让”,它沉酿芬芳,追求品质,构建了一个人文校园。

学校开展了仁让名言的征集活动,一时间收到许多学生撰写的仁让佳句,如“要想有真心朋友,就要有仁爱之心;我是柯岩人,我有仁让心;在你仁让的同时,也得到了人世间最高尚的东西……”,配上英译,悬挂于学校的文化长廊中。每学期评选仁让好少年,将优秀事迹展示在走廊上;每个楼梯都悬挂着仁让故事、二十四孝故事。浓厚的校园文化让仁让精神在校园里显性,使其更直观。

2.“仁让”活动践行学生的“仁让”品性。

德育活动是建立在对因果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目的性活动,所以,德育目的在德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德育目的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我们在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时,都紧紧围绕着“仁让”制定目标和制订计划。

学校是“浙江省红十字示范学校”、“市红十字示范学校”、“市廉洁教育示范学校”、“牵手献爱心,结对助成才”活动十周年先进集体。学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红十字会工作全面融入学校的仁让德育工作中。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开展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尊师爱幼等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活动,培养了大量的具有“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红十字优秀少年。

三、文化发展: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德育品牌

1.搭建平台,建立评价机制。

德育需要管理与评价,才能提高德育实效性,才能推动德育文化不断发展。作为德育管理者的班主任队伍需要建设,作为德育被管理者的学生也需要被评价,在评价中获得信心与动力。

如我校德育体系中的“小导游”品牌,提出“星级导游”的评价体系,分成“才艺小导游”、“智慧小导游”、“风尚小导游”、“勤快小导游”、“体能小导游”五颗星,让教育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大目标得到体现。

对学校各类活动的评比,我们实行了“星级管理”的模式,评选“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将“星级”二字深入每个学生的脑海,这样由“星级导游”所滋生的星级管理就成为我校德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方式。

管理科学、评价公正是德育文化维持生命力、不断发展的不二法门,我校采用“星级导游”评价体系进行德育评价,并由之生根发芽,采用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来约束、管理学生的品德,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2.家校联动,成立家长助力团。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家长作为教育孩子的关键人物,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焦点之一,学校如何利用家长人力、物力、知识和信息等为教育服务,成了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我校根据德育文化发展需要成立了家长助力团。家长助力团在我校德育工作建设中的优势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家长的职业优势。家长职业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能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来配合学校德育活动能产生倍增效应。

二是家长的个性优势。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如果将这些家长个性优势资源整合到德育中,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们很多农村家长,他们有手艺,于是,中队课上这些家长拿着锅碗瓢盆给我们孩子上美食课。课堂上孩子们尝到了自己动手制作的美食,享受到劳动的乐趣,课后将自己做的美食分享给自己的父母,并记录父母的心声,这又是一种孝文化的传递。

三是家长的地域优势。学校德育取自地域文化,而我们的家长往往是最熟悉地域文化的。位于柯岩风景区内的云骨的来历,他们能很详细地讲给我们的孩子听;爱国人士姚长子的故事能娓娓道来;“彪佳路”为何以人名命之,学生听得趣味盎然。

第8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爱 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40-01

一、和谐德育中爱的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内涵

和谐德育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将和谐德育与爱的教育相结合,爱的教育具有激发智慧性、交互承认性和持续发展性的特征。“爱的教育之所以能激发智慧,是因为能以美生智、以情生智、以爱生爱,乃至以爱生智。爱的教育是主体间的灵与肉的智慧交流活动,主体间的相互承认既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又是重要的手段。此外,爱又是教育主体间的主要承认模式,因此,爱的教育具有交互承认性的特征。持续发展性是爱的教育的第三个基本特征,这是因为爱的教育是一种爱的传承的活动,这种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从而保证了教育、自然、社会、人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校园里,构建和谐德育已成为当前校园建设的主命题,在这种背景下,爱的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满足教学的道德教化工具,而是一种自觉的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平台。笔者认为爱的教育有以下三个要素:首先是师爱,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关心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平等的观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和更成熟的心理,要尊重学生。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理解就不可能有爱。尤其要把爱更多地关注于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其学习信心,用爱去感召他们;其次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最后是自爱。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内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教师、爱学校的人,更懂得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类。

二、和谐德育中施行爱的教育的思考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和谐校园成为学校德育的目标。在和谐校园与和谐德育的相互感染层面上,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和谐德育的构建中,施行爱的教育的积极意义和广泛价值,同时社会的发展及校园管理的改革要求我们要创造性地施行爱的教育。

1.施行爱的教育的意义

“爱的教育的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把爱作为手段;二是把爱作为目的。作为手段,爱的教育着重运用爱的情感作用来促进认知教育;作为目的,爱的教育把培养爱心,健全人格作为教育的目的。爱的教育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教育方面的要求和体现。”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就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有无爱心还是衡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因此,爱的教育施行是考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标准,可见,在和谐德育的构建中施行爱的教育的广泛意义。

2.师爱是爱的教育的精髓

教师的爱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是教育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教师的爱可以使学生情绪稳定,心理平静。情绪心理学认为,人在心情舒畅时,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幽默机智;反之,如果情绪低沉、沮丧、忧郁,那就会思维迟钝、记忆衰退、语言呆板,各种能力下降。如果一个学生能经常感到教师对他的爱,他就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和愉快,教师以真诚的爱滋润学生,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为学生情感的升华打下必备的基础,从而使他们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3.多元开展活动,倡行爱的教育。

第9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一、在学校管理中渗透美育的目标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充分感受健康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通过美育的途径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吸引学生、振奋学生并叩击他们的心弦,使学生在欣赏、认识和理解多项活动内容的同时,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起到“以美立德”“以美育德”的作用。

1.美化育人环境

学生的审美趣味的习惯是在优美的环境中形成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重视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美化绿化校园的工作,增强学生创造校园美的意识,培养他们创造美、珍惜美的观念与能力。从而以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又以学生美的行为习惯为校园增添光彩。

2.完善教师形象

要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优化师德风范,要求教师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体现为人师表的美德,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无声的美的楷模。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学生,使学生产生敬爱感、敬佩感、敬重感,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潜移默化地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3.课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学校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制定并健全课外美育活动的管理制度,配备辅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校外教育阵地,组织学生艺术社团或艺术活动小组,定期举办专题艺术讲座,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增强体魄,发展艺术兴趣和个性特长,丰富精神生活,优化教育环境。

二、在德育中贯彻美育的目标

美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丰富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多年来,我校坚持“立美育人”办学理念,把“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创造性开展德育活动,全面提升育人成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完善的组织制度是德育“求美”的基础

“求美”不是华丽的外衣,不是故弄玄虚的口号,它应在学校的文化、物质环境、教育教学过程、师生的言行举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完善的德育组织制度是德育“求美”的基础。

(1)全面的领导组织。我校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设德育处,少先队总辅导员兼德育处副主任,作为学校中层领导参与学校行政会议,负责把德育少先队工作与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同时具体指导开展全镇德育少先队工作。

(2)完善的运作组织。我校的德育少先队组织教育活动,主要依据完备的聘任制度、工作会议制度、评比表彰制度、民主选举和轮换制等,由精干的中队辅导员队伍、大中队委,少年警校、小星星电视台、红领巾小社团具体实施,几支队伍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使学校少先队工作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之美。

2.有审美素质的德育队伍是德育“求美”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去发现一切自然的和人类智慧创造的美,从而使这种美成为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德育工作的成败,我校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班主任用智慧去做好工作,知道应该去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1)建立学习机制。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不断发展进步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学习美育与德育结合的思想、案例,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并建立一帮一的学习机制,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我校还聘请扬州大学、师范学院陈家麟教授,丹阳师范特级教师张受觉、扬州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六S快乐学习法”负责人田贵美老师来校作讲座、课堂教学现场指导,并定期安排有关班主任赴外地参观学习,引导班主任如何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少先队工作,使班主任受益匪浅。

(2)积极实施“科研兴队”工程。教科研是我校的特色,我校坚持每周二下午一小时学习制度,并做好笔记,让教师不断地“充电”,不断地用新理念武装自己。以“案例”研究为切入口,班主任每月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教育案例,每学期举行一次全镇教师“德育少先队案例”研讨会,并请专家点评,使全校班主任的教育、教科研水平不断地上台阶。

3.优化教育途径是德育“求美”的关键

教育家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1)改革国旗下讲话的模式。国旗下讲话由单一的学校领导讲话改成和中队辅导员介绍管理经验、特长生介绍学习经验相结合,丰富了形式,充实了内容。

(2)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访仙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让学生走出校门,按不同年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参观了家庭规模养殖场、花卉苗木基地;中年级学生参观了九曲河风光带、近月轩茶馆、访仙老街;高年级学生参观了镇规模企业、茶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爱祖国、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教育。

(3)发挥晨会、班队活动的教育展示功能。德育处每月确立教育主题,每周确定教育重点,各班结合本班实际扎实有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教育内容落到实处,平时结合重大节日举行各种教育活动,上半年开展了清明踏青,消防演练,六一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下半年开展了“迎国庆”歌咏比赛、“感动校园”系列教育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放大小星星电视台教育功能。小星星电视台是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也是宣传教育的阵地,几年来,小星星电视台这支以学生为主体的“民间组织”,在学校领导的关注下,在相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以“学生自己来编导,学生自己来评说”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一些社会现象、校园中学生的生活,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管理意识,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辨析,组织管理等多方面能力。如今每周一次的小星星电视节目已成为全校师生关心的热点。小星星电视台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介绍也多次刊登于教育报刊。

(5)夯实少年警校的值日、管理功能。警校是我校的学生管理组织,由全校优秀学生组成,负责一天除上课之外所有时段的常规管理工作,我们通过警校队员着装、训练、评比,激发了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更为我校的学生常规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搭建大队委自主管理、创新工作的舞台。大队委员是学生中的先进组织,历年来我校通过竞选制、轮换制产生大队委员,增强了队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意识,明确的大队委员分工考核,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工作的能力,活跃了学校少先队工作氛围。

(7)定期出版面向学生的《求美报》。我校在创办校刊《求美》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面向学生的《求美报》。《求美报》每学期出两期,分头版、多彩生活、小荷尖角及快乐成长四个版面,全面刊载学生的校园生活、新人新事、各类作品,同时学校办学特色、评比表彰、家校结合、各学科小知识等也融合其间,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激励性为一体,搭建了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舞台。

4.突出工作重点是德育“求美”的亮点

(1)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开展了访仙中心校红领巾特色争章活动。争章活动的评定原则是:张扬个性、自由发展。这“特色章”即文明章、智慧章、勤劳章、科技章、写作章、美术章、体育章、书法章、文艺章、影视章。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将争章活动分散在整个学期的活动之中,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以学年为一个评比段落,每月评定一次。评定办法是学生个人申报、班级推荐、学校“学生争章活动指导组(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的组织)”审核决定。开学初全体学生明确本学期争章活动的时间、内容、方法,确定各自的奋斗目标和实施方法与途径。每月最后一周,学生自主申报、班级推荐,并交学校争章活动指导组审核后,于次月第一周张榜公布并发给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