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务教研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
1、认真落实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力争形成浓厚的校本研究氛围。本学期继续将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针对性、相关性、活泼性、思考性、实践性上下功夫。以教师的实践课案例为载体,问题为核心,通过全组教师的评议,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每位教师行动研究的主题,创出校本教研的特色,争创优秀教研组。
2、组织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刊物上有关课改的经验和先进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每位教师继续做好教改信息的摘录工作,青年教师更应高标准、严要求,勤反思,勤小结,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3、开展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青年教师向党员教师学习的活动.我教研组共有10名教师,其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3名,党员教师4名,本学期日常教学中要发挥每人潜能,充分发挥老教师及党员教师的先锋作用,使青年教师无论在业务上还是思想上都能有巨大的飞跃.
4、定时按量进行教研组活动,认真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的各种讨论学习,特别是要进行教材的分析研究,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教学安排等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使教研活动成为每位教师的自发需求.
二、切实转变观念,全面提升课改水平。
1、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与要求。本学期继续加强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做好新课标的“回头看”工作。每位数学教师都应努力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课堂实践的思想基础,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把握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展示课与常态课、热闹活泼的环境与安静沉思的氛围、问题讨论式的师生互动与教师单向的逻辑推理演绎、丰富的多媒体与常规板书、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与学习上的刻苦钻研精神等的关系。
2、科研引领是推进课改的有力手段。继续围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开展研究活动,结合课改,联系实际,将课题研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3、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中动态生成的关系”。努力锻造课改精品课,注重提高常态下课堂教学的水准。
4、关注评价改革,做到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并重,保证教学行为改革和教学效果的统一。特别要关注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提倡学习评价的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勤思索,爱动手,敢说话,善质疑,能静能动,同协作、共分享的学习素养。
三、抓实常规,推进校本教研。
1、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要讲究实效,每位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教案。要善于反思,不断总结课堂实践中的得失,优化自己的教案。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完善,对于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高校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无机化学作为工科院校基础课程之一,想要满足新时期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需要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1]。在创新教育视角下,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教学内容,体现创新教育理念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需要结合四大化学整体内容,重新整合、重组以及优化传统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将和中学阶段重复的内容删除,最大化减少无机化学中的低水平重复教学,节省课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教学中,不但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应该结合专业实际需求,将教学内容分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能力”三个模块,分别适应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另外在有限的课时内,也可以适当引入科学家重要发现以及学科前沿发现知识内容,以能够对学生思维起到激发作用。比如,在化学热力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解现代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等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科研和创新方法。比如在硫酸亚铁铵制备中,首先需要学生了解制备原理,其次需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用到的试剂、仪器以及实验步骤等等。另外也可以结合实验内容适当布置综合性作业任务或者小论文题目,例如可以提出“设计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课题,训练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有效掌握科研创新方法。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科研创新实践训练,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无机化学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无机化学传统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课堂带来的生动性、形象性以及直观性课堂体验,将之前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给予学生一个直观感受,在学生大脑中可以交替应用理论思维区以及形象思维区,实现两者的相互协调[2]。比如在和元素相关的化学矿物讲解中,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简单的介绍矿物俗名、化学名称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在学习中只能死记硬背。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元素讲解过程中,在课件中接入无机天然晶体图片,并将其俗名和化学名称全部标记上,也就能够让学生面对枯燥俗名和化学名称的时候,脑海中呈现出实物感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应用图形、图片以及三维立体教学模具,这些均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效果,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分解结构和整体图形,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及理解深度。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也可以结合网络课程教学应用,能够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一个平台,不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无机化学的创新教育质量。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预习报告 实验成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0102-02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学生的很多实验基本技能都通过这门课学习到的,很多实验习惯也是在这门课程中学习和养成的,良好的实验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不好的实验习惯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接下来的其他实验科目的学习,影响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是个人在从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几个常见问题[1]和几点改进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虽然授课教师一再强调预习的重要,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把预习当作任务完成,只是照抄课本,等着上课时老师讲解,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等,机械地进行实验操作。[2]
归根结底,一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够,二是教师监督的力度不够。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预习效果的目的,还要从提高兴趣和加强监督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提高实验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并不是人人都有的,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刚刚升本的二本院校,生源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基本素质也不能和一些重点院校相比。教师要花时间和精力,想办法积极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无机实验相对于理论课,还是一门比较轻松愉快的课程,很多大一新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上课方式,一方面觉得这种方式新鲜自由,另一方面可能就会在思想上轻视实验课,导致态度不认真,对于实验课本上给出的文字说明一下子感兴趣起来也是很难的。作为教师要针对开设的实验项目,在学生预习之前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预习时带着问题去预习,提出的问题也要精心设计,例如,粗盐提纯实验,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如:(1)在本实验中为什么用Na2CO3除去Ca2+、Mg2+等杂质,而不用别的可溶性碳酸盐?除去CO■■时为什么用盐酸而不用别的强酸?2.除去Ca2+、Mg2+和Ba2+时,为什么先加入BaCl2溶液,然后再加入Na2CO3溶液?(3)粗盐中的KCl又如何除去?再如,五水硫酸铜的制备实验,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制备和提纯五水硫酸铜实验中,加热浓缩溶液时,是否可将溶液蒸干?为什么?(2)如果不用水浴加热,直接加热蒸发,是否能得到纯净的五水硫酸铜?
另外要充分利用网络帮助学生预习[3],特别是网络视频,通过看视频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实验基本操作过程,这样直观的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讲述教学效果要明显得多。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在学校网站的相应位置链接视频,也可以利用个人的微博链接相关视频,或者是根据学校实情自己录制视频,这样实用性更强。
(二)加强监督力度
首先要严格要求实验预习报告的写作形式,为了防止学生照抄实验课本,实验预习报告应要求学生用流程图,或者是图示法表示。无机化学实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制备实验,一种是性质实验,制备实验要求学生将实验步骤用流程图表示,而性质实验通常用图示法表示,并要求学生预习时将实验现象用理论知识分析出来。这样学生必须提前仔细阅读实验课本,然后总结出实验步骤,并分析得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其次是加强预习效果的检查,预习报告的形式仍然可以模仿抄袭,有些学生预习报告格式等都很符合要求,而实验操作时效果很差,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了减少这种应付老师检查而写预习报告的情况,建议教师在实验前的讲解阶段增加一个提问环节,随机提问学生,并记录下学生的回答情况,作为平时分的一个参考依据。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的表达能力
授课教师通常会发现,虽然学生完全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但是数据记录本上记录的现象各种各样,有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时地拿着自己的试管过来问老师,这是什么颜色,这个是什么现象等。这现象说明很多学生不会科学地描述实验现象,很多时候对实验的现象观察也不细致。对于刚接触实验课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系统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科学描述能力,可以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实验过程中一般要注意观察什么现象,常见的颜色变化如何描述,常见的沉淀现象如何描述,有气体产生时如何描述等。每次实验课结束时,在给学生签记录本时看到不科学的现象描述要及时纠正,另外还应该在实验结束后向学生公布科学正确的实验现象。[4]帮助学生及时自我改正,并学习科学的表达方法。
三、合理的实验成绩考核
目前,很多二本院校的化学实验课的考核都是以考查的形式来进行,实验考核通常是平时占70%,期末占30%,平时分占了大部分,平时分评价方式和期末考核方式各种各样,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5],可以说很混乱,这种评分机制下通常会使实验课的成绩平均化,大家的成绩都差不多,认不认真上课,成绩都差别不大,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上实验课的积极性。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授课教师应该在学期开始就公布考核方式,制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平时分70分细化为:预习20分,课堂实验操作30分,实验报告20分,每项都有具体的评分标准,而课堂实验操作的30分,可以打破传统,采取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课的表现自己打分的方法,对学生端正上课态度也是一种激励。
期末考核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卷面考试,一种是操作考试。卷面考试可以和传统的理论考试相同,这里不作讨论。期末实验操作考试是一种很好的检测学生独立操作实验能力的方法。实践考核关键是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以硫酸铜产品水分的测量的考核题目为例,具体的评分标准可如下:
■
以上只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解决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将好的教学方法及时和大家分享,共同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易琼,李玲,王娟.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中学生的问题及能力不足的现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8).
[2] 丁唯嘉,罗志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预习效果的几点体会[J].广东化工,2011,38(7).
[3] 付顽,徐稚琴,李领娇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实践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5(1).
一、实验前准备
(一)教师做预备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现象、结果的验证和思考可以促进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延伸。而许多实验现象由于环境、仪器、试剂、条件的差异会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预备实验。在预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及时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查找原因,属于实验药品的问题更换药品,涉及到仪器的问题调整仪器。只有这样,在学生的正式实验过程中,才能避免实验现象只要与教科书不符,学生就慌乱而不会找原因的现象,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应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将化学理论和实践较好地联系起来。
(二)学生写预习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重点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这样坚持了半个学期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开始实验前就对本次的实验内容、方法、步骤、涉及到的药品、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个别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预习报告中画出相应的实验流程图。这样学生能够对整个实验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得心应手,能够改变以往每做一步实验都要看一下卖验教科书的状况。另外,学生通过预习基本掌握每次实验内容,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可以略讲,减少讲授的时间,这样能够留下更多的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次教师都根据学生书写的预习报告质量进行打分,百分制记录到预习报告成绩单上,作为学生每次预习报告的原始成绩,并及时将成绩公布给学生,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高预习报告的书写质量。
学生们提前写实验预习报告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学生的预习报告书写的质量差,只是简单抄实验书上的内容,给人敷衍的感觉。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把预习报告质量关,最好指定学生预习报告书写的具体内容:如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并严格要求一定不能简单地抄书,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和图示进行书写。另外,在书写预习报告的过程中一定要查阅本次实验药品及仪器的相关使用信息,并做重点记录。
二、实验课堂教学
(一)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以前一直釆用的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做,即教师在实验课上把实验内容、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仪器的演示都给学生讲完,然后学生才开始动手做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因为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及要求进行实验,基本上就能得到书中的现象或结果。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后,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在实验前讲解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另一方面实验的讲解鼓励以学生讨论式或问答式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由于学生实验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所以教师在课上讲解的重点就不必放到实验内容上,节省的时间可以请学生参与讨论或教师提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现象或实验过程中要求注意的具体事项。对于课堂讨论或提问的结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参与及回答情况打分并及时做好记录,作为学生无机化学实验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之一。
(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我院的本科生实验室一般最少能够容纳40人同时进行实验,由两名教师负责巡视指导,学生们动手做实验时如果遇到问题,就请指导教师过去帮忙分析,两位教师前后跑来跑去,这样容易造成某些时候实验室不是井然有序的状态,一些不喜欢做实验的学生极容易浑水摸鱼,不好好做实验,影响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相对混乱的状态,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把巡视教师和学生固定分组,即每名教师在每学期的实验中巡视指导固定的学生(教务处规定学生人数少于20人)。这样改革的好处体现在:第一,教师巡视指导较方便,更容易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以便及时纠正,如:学生在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时会涉及到使用移液管精确地取用液体的操作,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移液管,使用起来不熟练,甚至出现用大拇指堵移液管顶部的错误操作,教师发现后可及时纠正并让学生进行移液练习,直到操作规范为止;第二,对于所巡视指导的固定学生,教师对每次实验操作的考核打分也能够进行对比,分数相对客观公正;第三,教师指导固定的学生,空间范围相对较小,便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的讨论。
实验教学改革后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也得到极大的增强,但是不同巡视指导教师对于实验操作的考核标准没有统一规定,容易存在教师间打分的差异,应该对每一个实验操作进行量化统一标准,每个指导教师均可根据统一标准给学生打分。
三、实验后总结
(一)学生总结及书写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结束时,教师应该带领所指导的学生进行本次实验的总结,要求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及方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仪器、实验注意事项等逐项进行总结,对于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做到每名学生对实验整体内容较熟悉。课下书写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考核打分后及时记录,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又一项内容。
学生对每次实验的总结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且必要的,但由于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心情比较兴奋,加之忙着打扫实验室卫生,因此实验总结环节在改革之初做得不够好,应该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加强。
(二)教师自我总结
无机化学实验每一次实验结束后,教师都应该认真总结实验中的经验或可取之处,并在下次实验的过程中继续发扬。对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方式方法、实验现象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思考,探索改进的措施。要善于总结,加强总结,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必须认真思考,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教学改革才会更有意义。
四、结语
我院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探索的实践对于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后续学习的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的总结和分析,对于促进改革的继续深入是十分必要的。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是高校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性实验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实验涉及的研究和分析对象包括糖、氨基酸、蛋白质、酶、核酸和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研究和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比色、层析、离心和电泳等,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实验课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能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1.多媒体课件总体框架的构建。根据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件的总体规划上突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理论的教学重点,将实验课的10个实验项目,按实验时间、实验技术和研究对象进行组合,划分成5个模块进行实践教学。每个实验项目的主体框架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及仪器、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分析6部分组成。
2.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支撑及风格定位。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包括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5],在制作设计风格上以和谐统一、各具特色为总方针,根据主体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展示风格。所谓和谐统一主要表现在界面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方面,包括模板选择、内容编排、文本格式和色彩的搭配等。课件统一采用白色背景模板,主体内容与框架结构编排一致,统一字体格式及页面布局,色彩搭配上以易于阅读和重点突出为主,使用背景与字体对比鲜明的颜色,如浅色背景配黑色或深红、绿、蓝色字体。而各具特色主要由于实验原理、仪器和实验结果等的不同,在图片、图表、动画或视频的选择上呈现差异。如酶活性实验的结果分析部分,采集学生的实验结果图片,通过实验结果的直观对比,说明不同组间在实验现象上可能出现差异,而不同的实验现象均能用同样的理论来进行解释,通过图片的对比分析,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仪器介绍和实验原理讲解部分,课件主要采用动画或视频进行演示,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多媒体课件的素材采集及编制。根据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教学及网络资源两种方式进行课件所需图片、图表、动画和视频等资料的采集,再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这些素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通过静态文本、动画和视频演示等多种形式制作成适合实验项目的多媒体课件。如仪器介绍部分、移液器、离心机等常规仪器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进行仪器结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讲解,节约了制作成本;而分光光度计由于型号不同、使用方法存在差异,主要通过图片呈现和自行制作的动画来介绍使用流程。实验操作步骤部分,根据操作的难易分别采用图片、图表或视频等方式,如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实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该类实验方法相对陌生,从而选用相关的网络视频进行操作步骤的演示,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全程的了解及细节的掌握。同时,课件还利用制作的动画模拟介绍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如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IgG实验中,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系统电泳产生浓缩效应的原理较难理解,课件制作了相关的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示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分析
本实验室自2008年就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该多媒体课件也历经了5年时间的补充和完善。以2013级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水产养殖专业、蚕学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在229名本科生中随机选择了112名学生进行了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表1给出了本课件教学效果的综合统计结果。从反馈信息的综合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广泛认同多媒体技术适用于实验教学,且比传统板书的教学效果好,有助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同时通过图文并茂以及生动直观地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效果上,约93.75%的学生对现有的课件表示满意,这说明课件在总体上很好地满足了教学要求。
三、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6.43%的学生认为单个实验多媒体讲解的适宜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因此在实验编排及讲解上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该课件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58.04%的学生表达了对增加教学视频的愿望,说明包含听觉和视觉信息的视频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视听的交互作用下强化接收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3.22.32%的学生认为课件在版面设计方面需要调整,通过对课件的总体检阅,笔者发现部分章节存在文字较多的现象,对这些内容将本着内容精简,行间稀疏的原则进行调整,同时丰富课件的色彩及插图,使课件不仅具备技术性和实用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整体美感。
4.19.64%的学生觉得课件框架需要调整,这反映出学生在对所学知识尤其是部分章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课件后期的调整应加大这部分内容素材的收集、完善以及整理,通过动画或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消化和吸收。
关键词: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改革措施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44-03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性实验课,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其他实验性学科和专业的基础和先导课程[1,2]。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的一门实验学科,是扩张充实生物化学实验学者的知识面之一,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的动手操作、思维扩散以及观察讨论团结和实践总结领悟能力[3,4]。许多高校将基础生物化学实验作为单独的课程进行开设,然而在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该文就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改革措施。
1 地方高校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陈旧,综合性实验较少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3]。由于教学大纲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实验项目,教学内容主要以经典的、基础的生物化学实验为主,如:糖类的性质实验-糖类的还原作用、氨基酸的纸层析分离、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及等电点的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兰法、总氮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果胶的制备、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等,一些前沿的、当下常用的实验技术,如:酶联免疫法、Western印迹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学生接触较少。由于综合性实验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仪器、实验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实验老师更多投入,地方高校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开设的比例相对较少。
1.2 经费投入有限,先进仪器设备缺乏
地方高校教学经费有限,对实验课的投入相对较少,使许多实验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开展。特别是一些仪器设备数量较少或缺乏,如:移液器、高速冷冻离心机、电泳仪、分光光度计、超低温保存冰箱、凝胶成像系统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而上课的人数较多,多人共用一台仪器,或只有老师和部分同学能操作仪器,学生不得不在相应时间内几个人一组完成一组实验数据,而分小组进行实验的结果是,总有学生当观众,久而久之,部分同学就不愿意动手操作。
1.3 “傻瓜式”实验,学生自主思考空间有局限
传统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课前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实验药品、材料及仪器,上课时由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并由老师进行示范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学生称之为“傻瓜式”实验,因为学生不用准备药品及材料,不用考虑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不用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只需要按老师说的实验步骤进行就可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有局限。由于做实验的学生比较多,实验中老师和学生一对一进行讨论的机会较少,学生的疑问往往得不到解答,对于实验中有没有更好改进实验的办法,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1.4 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按实验项目进行,每个实验3~6个学时,学校按学时给老师算工作量,许多老师为了在规定学时上完实验课,一是尽量安排简单、容易操作的实验,减少综合性实验;二是对于实验时间较长或处理时间较长的实验,侧提前准备实验,学生只操作实验的部分内容,进而影响实验的效果。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和很多实验课程都单列成单独的课程,实验课的安排经常出现冲突,许多实验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导致很多同学和老师都有厌倦情绪,教学及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这样造成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了较多实验,但综合性的、真正由学生完成的实验却寥寥无几。
1.5 考核方式僵化,不能调动老师及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成绩评定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3个部分,其中实验态度占实验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40%,期末考试占40%。实验态度,主要考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情况,以及实验课学生迟到、早退及旷课情况。实验报告成绩根据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正确性,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处理办法等进行综合评定。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及对仪器操作规范性。考核的主要依据主要是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导致实验课平时多数学生抄袭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考试背背理论和仪器操作步骤就可以过关,这样不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也能得高分,忽略了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完成教学时数、上交相关教学材料,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没有考核和评价。教师认真负责与否、教学效果好与坏,最后算的工作量都是一样,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因为只要有改革,必然要求付出更多。上交的教学材料也较多,如:上一门实验课要上交教学进度计划、实验试做记录、学生预习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室运行记录、实验运行记录、考核方案、试卷审核表、空白试卷、学生考试试卷、成绩册、成绩登记表和试卷分析表等,如此多的材料让老师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搞改革、创新。
2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建议及措施
2.1 结合教师科研,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为前提的,一个不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老师是不可能带领他的学生走上科研和创新之路的[4]。因此,生物化学教师,只有努力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并将科研内容引入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选取时,应多选用实用性强、综合性强的实验,才有可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甚至学校可以规定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不低于多少,对于综合性实验可以加大工作量的折算系数。以综合性实验增加实验的探究性,调动学生的兴趣。
2.2 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是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所以,学校应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这样不仅有利于基础生化实验课程的建设,也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空间。
2.3 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把自己的、他人的、世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融进普通生物化学实验课中,改变过去那种“照葫芦划瓢”的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培养学生做学问做研究为主的新模式,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中培育出学生科研创新的素质[5,6]。如:部分实验项目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药品及材料,并独立完成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2.4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应保证实验室和教师的数量,尽量减少实验组学生的人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操作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自思考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每一个实验在固定时间集中进行的设置,让实验老师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尽量参与实验全部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验课相关活动,如:参与实验相关的讲座、参与教师相关科研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生科研项目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生物化学相关的实验,最后完成科研任务,体会实验带给学生的苦与乐,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含义,让学生从心底里改变对实验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实验浓厚的兴趣,从而由衷地热爱实验[7,8]。
2.5 合理考核,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应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和综合性实验能力的考核。为了使考核更加科学合理,激发学生的积极作用,将考核方式改为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实验总成绩中,实验考勤占10%、预习提问占10%、实验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20%、期末开发性综合实验占30%。其中实验操作成绩在每次实验完成之后马上给予评定,实验报告着重考查学生的结果分析与讨论、心得体会,检查学生能否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实验结果、实验方法和技术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发性综合实验为选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题目,学生自选题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药品及材料,并独立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根据对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平时实验课上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估体系,包括实验人员管理与考核体系、教师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程上采取评比竞争,让教师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3 结语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快速发展的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每时都在不断涌现,要建立能适应时展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生物、化学教师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出新的教学理念,并能够积极与大众分享,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欣,赵玉红,周浩,等.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3):161-165.
[2] 李宁,陈明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5(5):227-228.
[3] 王进波,齐莉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6,36(3):413-416.
[4] 倪志华,周艳芬,张瑞英,等.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30-231.
[5] 吴功庆,易运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5,43(4):231-232.
[6] 刘慧慧,迟长凤,吕振明.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379-380.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40-02
1 引言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随着我国地方高校不断加快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因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降低,创新欲望不强,创新观念缺乏,特别是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创新的兴趣和毅力也表现不足。与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比,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亟待加强。
高等学校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相关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采用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生物的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理论知识较难,课程体系严谨,学科知识发展很快,最前沿的知识与成果层出不穷。本研究基于“三结合”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优势开展,通过建立学生“学术导师”制度和开放实验室,将生物化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实践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与各类创新培养训练立项项目相结合,与各类课外学术竞赛活动相结合,以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学术讲座报告、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专业化的社会实践、实验技能大赛等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2 改革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体系构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生物化学既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本学科与生物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如医药、农业、食品、营养健康以及环保等各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生物化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它的很多理论和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常规和经典,为本领域中的其他学科所借鉴,并与之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和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加强生物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这对于实践教学体系构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课程组将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对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合理设计与科学整合,将生物化学近年来一些新进展,新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充实到实践教学中,将不同层次和各分支章节内容有机交融在一起,突出经典,又及时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帮助学生树立“生命现象与其内部的新陈代谢、基因调控及外环境的辩证统一”“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特别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意义深远。
本考研组教师在开展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对于生物类专业学生,其培养目标中应怎样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课程组统一认识,认为优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教学体系的要求,既突出经典的基础知识,又加强学科发展的动态变化,以帮助学生掌握较完整的生物化学知识,并利用研究型教学方式得以贯彻、实现。以生化内容为背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强化基础、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指导思想,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建立一个既突出专业特点,又能逐步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大模块,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 建立“三结合”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开展以专业为依托,以学术导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性探究实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以及生化课程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生毕业论文为生物化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的主要研究内容,坚持把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与各类创新培养训练项目相结合、与各类课外学术竞赛活动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形成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实施生物化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学分制,使第一、二课堂有机结合,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为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激发学生探索本学科前沿问题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开展实验,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开展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以及读研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述实践性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考研课题组组织学生实施第二课堂创新研究计划,使学生有机会参加独立实验,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有部分学生参加省大学生挑战杯并获得奖励,有的学生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大大激发了学生参加课外科学研究的热情。
4 改革生物化学实践考试评价方式,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评
实验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考核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在更新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在生物化学实践教学考核中,考研课题组教师将生化实验成绩考核分为四部分:综合实验、基础实验、研究性实验以及实验技能竞赛。前三者各占总成绩的30%,后者成绩占10%。而对每次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则细分为4个部分,即:前期预习情况占15%,实验方法与原理掌握运用占30%,实验操作占35%,实验总结讨论占20%。实验操作考核及实验技能竞赛大多安排在后半学期进行,学生竞赛成绩纳入课程整体评价。这种综合考核方式,虽然操作比较烦琐,但能比较公正、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也刺激了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性与创造力的发挥。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注意实验结果的总结与问题讨论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建立开放的实验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学生第二课堂的实验操作需要相应的实验条件平台支撑,通过不断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开放力度,可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学习操作的条件。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第一课堂实验教学时间的不足,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通过扩大开放和强化管理,探索了一条基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学术科研素养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生物化学第二课堂实践需要,由学生提出使用申请,经指导教师签字核准、实验室主任签字批准即可使用。
为保障学生使用实验室的安全性,课程组实验教师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加强使用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和签订安全责任书等,保障了开放实验室的顺利实施,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6 结语
在地方高校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发展的特点,精心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注重生物化学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改革评价体系,搭建开放实验室的创新训练平台,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昌学.生物化学教学之我见: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发言[J].生命的化学,2013,33(3): 101-104.
[2]邓祥宜,李婵娟,张娟,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体会: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J].生命的化学,2014,34(3): 419-422.
[3]张强,周正义,崔峰,等.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8-79.
关键词:ESP;商务英语报关;项目化教学;内地民族高校
商务英语作为外贸业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曾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之时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生机与活力,对推动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根据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下维持“弱增长”格局,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成为世界经济弱势复苏的重要特征。在整体经济环境低迷,外贸业务萧条之时,如何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一专多能型”、“复合应用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学生的就业率成为许多内地民族高校的重点考虑之一。办理海关进出境手续报关是必不可少的一环。2014年得益于“三令优化合一”政策的实施,注册报关企业激增,而2003年-2013年,注册报关员仅有182337人。按照一个自理报关企业配备五个报关员的标准配置,人才供需差距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商务英语增设报关方向既抓住了市场发展的契机,又有利于整合课程的资源优势。
一、内地民族高校商务英语报关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目前,许多内地民族高校商务英语报关使用的教材不外乎以下两种:一种是与“一本”、“二本”相类似的教材。这主要是由于国内针对报关的教材开发力度不够,连本科规划教材也只有有限的几种,适合于高职院校的更是少之又少。这类教材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在教材的编排上忽略了报关工作流程的连贯性,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也不够,与内地民族高校“重应用”、“专技能”的教学方式相去甚远。另外一种便是直接采用报关员考试培训教材。此类教材价格昂贵,篇幅过长,涉及面广,重点不突出,根本不适合内地民族高校正常教学应用。[1]
此外,报关课程带有一定的政治性和时效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重大国际贸易条款会进行增补、修订,这就要求调整相应的报关内容,甚至颠覆以往的专业知识体系。而大多数老师在上课时会以课本为蓝本,无法及时把握相关的政策变化,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往往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错误。
(二)教学难点不易消化
对于报关方向的学生而言,报关课程之难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鉴于进出口货物的各自特性及其不同类别,在通关过程中,海关也会对其采取相应的监管。作为初学者,学生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熟悉各类通关货物的报关流程,理清不同类别货物的监管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瓶颈是识记量大,重点不突出,所学知识全新,这也是一大较难突破的教学难点。二是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报关单的填制特别繁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外贸单证业务知识以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才能较好地根据海关总署制定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以及相关原始单证对应报关单上的40余个项目进行填制。在很大程度上,报关单填制的正确与否与学生的业务水平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由于全部是英文原始单证,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工作不易上手,易产生畏惧心理。三是进出口商品归类的规则和方法。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报关人员必须掌握得技能。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海关征税的基础,归类的正确与否不仅与报关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货物的顺利通关。尽管在商品归类总则中只有6条,但用于海关税则、国际贸易统计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将各种进出口商品分为21类97章。[2]每个章节都有各自的章注、类注、子目、注释,要把握其规律,熟悉商品分类目录,并灵活运用难度非常大。
(三)实训项目训练不够
目前,许多内地民族高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引入一套口岸报关仿真系统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实践教学条件显得相当困窘,而报关课程又属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由于缺乏真实的报关环境,学生很难掌握实际的报关操作。在实训条件跟不上的情况下,大部分内地民族高校开设的理论课时明显偏多。还有一小部分内地民族高校,硬件设施的配置比较到位,有国际商务实验室、电子报关实验室、单证缮制实验室等,但也存在理论与实践无法真正融合在一起,与真正的进出口实务脱节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到报关企业中去见习、实习。但除了实习生稳定性低,经验缺乏容易出错,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外,进出口实务中的每笔贸易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都不尽相同,尤其在细节方面稍不谨慎便会泄露商业机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大部分用人单位并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便有个别企业勉强接受了学生的实习,也大多是做些常规性事务,极少参与报关活动。学生很难通过报关实习、见习这一途径获得报关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
(四)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传统的考核形式侧重试卷的卷面分,通常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除去形式单一,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剽窃、舞弊、投机取巧等因素不谈,考查的重心针对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缺少实操能力的检验,一则难以真实反映学生水平,二则也体现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盲区。实操动手能力是与学生今后的工作息息相关的,他们必须要学会实际运用。考核重心的不当放置会让学生,尤其会使理论知识掌握好的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游刃有余,实际上纸上谈兵是很盲目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知识的考核要结合相应的工作场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考核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更加明确、到位。
二、ESP与报关英语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意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ESP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学习目的明确,教学内容侧重通过对相关专业英语的学习来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提高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像旅游英语、汽车英语、计算机英语等都属于此类。
商务英语报关旨在为报关行业或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急需的一线人才,作为一名合格的报关员不仅要能看懂装箱单、海运提单、商业发票等外贸英语单证,还要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报关单的填写或进行更改。除此之外,海运操作要进行港对港、堆场对堆场,还有国外港口的一些信息沟通,所以对专业英语的要求高。
报关英语将英语作为一项基本技能与报关专业紧密结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ESP教学实践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具体的工作情景,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水平,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能胜任工作所需的相关能力。
三、ESP理论下内地民族高校商务英语报关的项目化教学
(一)项目化教学的概念
项目化教学起源于美国,发展于德国。它主要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为导向为方法,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再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3]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根据具体的工作流程将要解决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各小组完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完成项目任务。项目化教学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不仅加强了学生合作沟通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强化了职业核心能力。
(二)项目化教学的思路
项目化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商务英语报关课程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报关工作流程,突出商务英语报关的行业特性进行项目化教学。具体思路如下:
1.创设仿真工作情景。ESP理念下的项目化教学强调的是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对接,缩短企业人才的培养期,因此,仿真的工作情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需求。项目化教学究其本质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奠,学生协作共同参与的一种创造实践过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问题指向,以理论为支撑,依托于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寻找实践问题的解决,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4]在此过程中,老师只起指导作用,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实施全靠学生自己,因此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2.优化教学素材。目前内地民族高校职院商务英语报关专业使用的教材大多是按照传统的单元形式排列,在ESP理念下进行项目化教学时,就要打破原有教材体系,授课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对与工作流程相关的章节进行增补、扩充,对过时的知识点进行删除、更新。教学素材的选择应该与学生基础相匹配,难度适中、循序渐进,授课教师在不断更新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兼顾语言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只有充分吸收学生参与,实现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5]项目化教学除了以“项目”为中心外,还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这就明确了学生是项目化教学的主体,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他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解决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来。学生知识的习得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母体供给,他们在项目实操过程中通过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增加了知识储备,而且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1.确定项目内容。ESP理论下项目化教学的内容主要由授课教师进行把握,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按单元顺序进行授课的惯例,根据课程的知识体系,设计出合适的项目内容,一要符合商务英语报关的教学要求,二要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英语学习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项目内容既要新颖、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又要紧密结合学生即将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让学生体验到生动、客观、真实的工作流程,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2.分配项目任务。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初,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优良中差的搭配原则,根据项目任务,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再将项目任务分派给各小组完成。比如在进行进出口通关流程这个大项目时,可以细分为对外贸易管制、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核销四个子项目,这样通过一个个子项目的内容和设计,有系统、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达到了总项目设计的要求,实现了学生的团体合作、自主探索。
3.开展项目实施。拿到子项目以后,项目小组成员根据各自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准协商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制定项目执行方案,然后按照已确立的步骤和程序工作。在项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难点,可以通过团队协助和教师指导的形式来解决。在仿真工作情景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可以获得全面、感性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使知识内容与工作情景直接联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职业氛围,体验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实现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转换,从纯粹学习者的角色转向学习者、工作者同一的角色。[6]
4.评定项目成果。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就要准备展示项目成果,回答教师、同学的提问,在项目成果展示之前,教师要面向全班简单的介绍子项目的内容和意义,看项目成果能否应用于实践。教师可以采用综合评判法来给每一个项目小组评分,将“自评、组评、它评、师评”结合起来,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对学生学习效果动态的、持续性的跟踪。
综上所述,ESP理论下的内地民族高校商务报关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职业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高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他们的学术研究与专业成长提供途径。但与此同时,项目化教学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不断成熟,以期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卫红.关于内地民族高校开设报关课程的思考[J].全
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13).
[2] 张克金,瞿莉莉.商务英语报关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经济视角,2011,(10).
[3] 袁建.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河南农业,2011,(6).
[4] 怡.内地民族高校公共英语课程项目教学探究[J].
重庆城市管理职院学报,2012,(3).
[5] 王海波.“商务英语”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J].中国大学教学,2013,(8).
大家好!
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非常荣幸站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教务工作经验,我本着提高自己的想法参加这次苍南县中小学教务科研处主任论坛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今天演讲的主题“规范管理,务实创新”来谈一谈在我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措施,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领导和各位同志们批评指正。
在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学校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必须靠全校教育工作者同心同德、全力以赴。作为教务科研处主任,要主动提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路,确保管理规范。在工作中我主要从一下几点出发,打造出教务教研工作的特色,谋求学校新的发展。
一、转变管理思想
作为我校教务工作者,我们首先认识到了学校的性质是由学生决定的,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学校包含了学生、老师、管理人员,我认为管理人员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而管理人员和教师一起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务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在日常教务工作中中,我校要求教师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因为教育和教学管理的特点在于育人,规范化教学管理才能公平、高效、文明。
二、坚持自我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主动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多了解国内外中小学教务教研管理的发展变化动向。教研处定期组织教务人员到兄弟单位尤其是国内知名中小学,学习先进的教务管理思路及创新举措,从对比和学习中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怀着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积极向各兄弟学校、处室、同事学习交流,努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教务教研处提倡教师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形成思想和思路,为教务工作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我校教研处积极参加各种研究、汇报、竞赛等活动,通过交流学习来切实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三、师资力量创新,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我校始终坚持打造一支教育教学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教研处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的。
(一)加强师风师德宣传,我们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栏等阵地,定期大力表扬教职工中的先进模范,通过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在整个学校营造出一种爱岗敬业、奉献光荣的氛围,形成一股争当模范、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
(二)强化师德教育,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通过学习之后的经验交流、定期检查表彰、优秀代表发言等手段,使我校教师师德师风明显提高,做到了依法执教,教书育人。
(三)组织我校教职工中的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在他们中提出敬业奉献、敢于吃苦的要求,以此来带动身边教师形成优良教风。
(四)培养青年教师,鼓励教师在职继续教育。我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及继续教育,树立教师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同时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力度,每年都组织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适应新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研管理
教学管理应该创新,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管理体系。新课程改革既要注意自身教学管理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也要让教学管理成为整个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谐有序进行,这就需要我们教务工作者在管理内容的各个方面下功夫。我校注重优化教务科研的管理。优化教学研究,抓好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年来我校重视教研工作,把教研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来抓。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科研工作。
(一)加强教研工作,教研教改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要求各科组每学期确定1到2个教研专题,举行教研公开课2次以上,并通过集体备课、听课到集体评课等活动,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再通过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二)召开教研年会,促进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为更好的推动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要求各科组、备课组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进行有关新课程的研讨,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鼓励教师从每天的教学个例入手,加强教学个例的研究,认真撰写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实验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学校也收集了教师的优秀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进行评比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