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第1篇: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

我们明白,错的不是衣服,而是有些人戴上有色眼镜去审视它的眼光。民族落后,让他们自卑自怜。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与祖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沾边的东西,都没了自信:动画片不及日本的生动,名著不及俄国的有内涵,手机不及美国的先进,甚至觉得连文字也没有英语简单。一旦丧失了民族自豪感,一旦蒙上了落后的阴影,人们便陷入“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的误区。

可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走上了国际大舞台,并绽放着最美丽的花朵呢?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呢?

原来,这是中国经济腾飞之后,是中国重振泱泱大国雄风之后,是人们足以骄傲地自称“我是炎黄子孙”之后对民族热爱最直率的呈现。爱祖国,爱唐装,爱这个能让我们扬眉吐气的国家的一切。我们的“海尔”拒绝了多少想要分一杯甜水的外企,我们的陶瓷惊艳了多少黄头发蓝眼睛。

因着民族的爱,撒播对唐装的爱。

人的感情左右着人的判断力。回想那不屑于唐装的年代,真的是因为衣服本身吗?谁能否认当我们一想到它的传统就嗤之以鼻的偏激呢?谁又能否认其实我们根本没心情去看它一眼,就更别提客观评判它的轻率呢?

唐装以上等丝绸制成,其上的刺秀艺术更凝聚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这样的认识,难道不是基于我们发自内心的赞叹吗?这样的改观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心中充满的民族之爱吗?

民族的自立自强拾回了人们久违的判断力,真爱唐装也罢,因爱中华民族而爱唐装也罢,我只想高呼:我爱唐装!

(推荐老师:夏纯德朱志超)

点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个在一定程度上尚属宽泛的话题,写作空间仍相当宽阔。在多数考生泛题泛作,从亲情、友情入手时,本文却独辟蹊径,大题小做,从“唐装”楔入,就避开了一窝蜂的俗滥,以独特的视角,在选材上出了“新”。

这又是个有较大限制的话题:于“感情”包括“亲疏”,于“事物”要谈“认知”,更要顾及关联二者的“和”。本文写国人对“唐装”的“亲”,是后来的“赞叹”和“爱”;而“疏”是先前的“排斥”、“不屑”甚至“嗤之以鼻”:这鲜明的对比都源于“认知”的正误。由于在这些关键字眼上做足了文章,文意与话题之意达到了“切”合。

第2篇: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续写灿烂篇章。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的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

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第3篇: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正是来自于深扎大地的根与干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所以,根死树必枯。?

凌云高楼巍峨壮观,气势撼人,正因为那来自坚实基石构成的三角形无语的支撑。所以,基陷楼必危。?

刚强的柱石支撑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桥,坚韧的钢轨支撑起了呼啸奔驰的列车。因为它们都得益于三角形结构的支撑。?

台下十年功,支撑起台上一分钟;读书十年苦,支撑起一朝天下名。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三角形”的支撑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意志、目标和追求这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谈何成功;失去意志、目标和追求这一“三角形”的支撑,耀眼的光辉怎么不会黯然失色??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后,正是因为有了信念、毅力和追求的支撑,才使他完成了《史记》这一历史巨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尽了屈辱,但是志向、决心和毅力支撑着他,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吴军,名垂千古。?

一位打破了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说:“我撑得起世界纪录,但我举不起平时留下的汗水。”噢,原来那世界纪录也是由意志、信念和汗水来支撑的。?

能支撑起惊人奇迹的,同样也是惊人的平凡与简单,普通做到极至也就不再普通了。把简单坚持到了尽头也就不再简单了。?

科学的理论来自于无可辩驳的无数实验的支撑;正确的主张来自于千百万人真挚拥护的支撑。如果我们漠视可以用来依靠的支撑,就必会在偏见之下误入歧途。

酝酿和培育自己支撑的力量,才能托起明天的梦想,并化作辉煌。?

“三角形定理”教会我们:要立足于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只有把握住我们自己人生中的“三点三线”,才能成功。人生没了信念、梦想、自信的支撑,哪里能换来生命的绚丽?

支撑的力量是伟大的,支撑的过程是困难的,支撑的结果也是沉默的。我们只有把握好人生的“三角形”,才能支撑住我们自己的光彩人生。?

[名师点评]?

开篇精彩,从令人瞩目的金字塔这一“三角形”入题,形象生动,奠定本文“三角形”的独特魅力。大树、高楼、大桥、司马迁、勾践等一系列例证铺陈排比,从自然到社会,结合形象、事例对人生中的“三角形定理”认识深刻,论辩有力。——好一个把握“三点三线”的支撑!?

这种支撑还是由形象到抽象,由外在到内在的。这种支撑是一种结构,更是一种精神,对三角形支撑的拓展,入情入理,内涵丰富。?

语言优美,有散文笔调,用字简洁,用词铿锵,语句流畅。?

立意高远,思想积极,事理结合,论据有力,全篇气势恢弘,催人奋进。?

第4篇: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高考作文的开头尤其要充满吸引力。这样的开头一般有以下几种:

1.他物起兴式 这种形式的开头往往充满诗意,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如2013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的开头是这样的:当暮霭沉沉时,我们被人们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某一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那个阶段不合时宜的任务。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声,渐行渐远。(主旨鲜明,能感染读者。)

2.铺陈排比式 这种开头体现了流畅的文势,又能起到清晰地提挈下文的作用。2013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这样开头: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杂则缭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人生路漫漫,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语句节奏明快,立意新颖,文意指向清晰可见。)

3.名言警句式 这种形式的开头既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也显现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如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叩问心灵》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叩问自己的心灵,轻轻说出那句“我愿意”,并一生无悔。(简洁明了,气势不同凡响。)

4.直奔主题式 如果作者不擅长文采,那就尽量直奔主题。如2013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豆腐要比豆子更高级吗?》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豆腐要比豆子更高级吗?这个真不敢苟同。至少,关于胀气这个事情似乎并没有避免。(不蔓不枝,主旨豁然明朗。)

5.叙事引旨式 这种开头往往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集中蕴涵主旨的故事内容,然后自然引出题旨。如2013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历而知之》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学画了。学素描,总喜欢抢亮面多、直面窗户的位置,以为这样画面上阴影少,美观、漂亮。很快我就发现我自己错了,因为太亮了,很多细节无法处理,画面的立体感很差。于是开始重新找位置,效果出乎意料地好,画面上的亮部却只占了不到2/3。(故事的简叙与主旨的引出衔连自然。)

显然,以上几种开头能鲜明集中地亮出中心,能激起阅读者的兴趣,对阅读全文有着明显的引导功能。要写好这样的开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构思成熟,全文内容已了然于胸;第二,有较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准确、简洁、生动,富有节奏感。

优美的乐章要有好的尾声,或余音袅袅,或震人心魄。文章的结尾特别是议论文的结尾,一个好的结尾就能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深化主旨的作用,并可以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段,使文章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又称豹尾。这样的结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名言归纳式 名言警句由于具有较强的哲理性而思想深刻,因而在文章的结尾如能恰当地引用,会增色不少。如2013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实则出于一份对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责任,出于一份对文化的敬畏,从而使人们寻找到人格坐标的原点,令文化的百花园争奇斗艳,绚烂而不杂乱。【引用名言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2.铺陈排比式 这样的结尾在内容上能照应前文,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深化主旨的作用,更兼语意亲切感人,语句富有节奏韵律,能使阅卷者击节称叹。如2013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在怕的背后》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在怕的背后,是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国家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慵懒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畸形的价值取向。【铺陈排比,说理透彻,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第5篇: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关键词】作文;修辞;文采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在高考中屡次出现,这在审题立意方面给学生增加了难度,但综合2009年全国各省高考试卷,作文试题的难度都有些下降。80%的学生基本不会跑题。那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的更好,更与众不同,就需要我们下大功夫。有鉴于此,语文界许多有识之士和考试中心都强调应该重视议论文的写作训练。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论证思维有所提高,然而从平常阅卷情况来看,学生的议论文水平有待提高。考生应该提高的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说理不深刻,立意不高不新;其二是语言没有特色,干巴巴的。而后者表现最为明显。许多考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不够注意表达方式,缺乏生动语言,文章枯燥、干巴,“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清・李渔语),不能达到“融情入理”、“感人心灵”的目的,缺乏灵气,因而很难使评卷教师“一见钟情”。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 “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运用修辞。修辞能增加作文的文采。

(一)巧用比喻,语言更生动

亚里斯多德说:“善比喻者为天才。”比喻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最常用的手法。比喻,常常能使深奥复杂的道理变得形象具体,使议论显得生动活泼,从而收到良好的论证效果。

比喻运用得恰当,能加大议论文论证力度,有时能使评卷者拍案叫绝,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比如:“生命应当是漫天风雪中的一剪红梅,尽管深山寂寂万木萧萧,也要在枝头燃烧!生命应当是挺立于悬崖一侧的树根,用智慧和力量去熔化山岩,顽强且韧劲十足地去开垦坚硬的土地;生命应当是游鱼,寻找激流,寻找飞浪,寻找银鳞的闪光,笑仰于波涛之上。”总之,运用比喻进行论证,可以使说理生动形象又言简意赅,当然亦应避免滥用现象,是否运用和如何运用,必须从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出发,而且应当力求处处妥贴,得体。

(二)巧用排比,语言更有气势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接起来用,叫排比。它可由词组构成,也可由句子构成,在引论、本论、结论等各部分中,均可以使用。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正反对比句皆可使用。 而在议论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式,往往能增加文采,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并给人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

2009年河北一考生写到“李煜虽有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诗才,却被政治上的无能束缚,终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遗恨;秦观虽有吟风弄月的雅趣,却被仕途的失意所束缚,抑郁地了解了余生;郭沫若虽有‘风兮――归来’的豪情,却被治国之路上的坎坷所束缚,留下遗憾的一笔。 ”充分的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不能发挥特长而难以逃脱弱点的束缚,就会坠入可悲的深渊。又如2009年江苏满分作文《品味时尚》“当人们的血脉中奔流着各色汽水饮料时,似乎再有哦没有一杯香茗高山流水般诗意地流淌的踪迹;当人们恣意地将头发烫染得卷曲蓬松,五彩斑斓时,似乎大家忘记了自己原本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的秀发;当人们开始将衣服穿薄,甚至“衣不蔽体”、奇形怪状时,似乎特立独行成了时代的标签。老祖宗的含蓄之美渐渐让步于时尚装扮。” 这一系列的排比句,使文章内容集中,节奏鲜明,酣畅淋漓,有气吞山河之雄伟,水泻千里之壮观。

(三)巧用名言,语言更大气

名言警句大都是些经典的、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佳句,有的本身就极具文采且富含哲理;巧妙地引用一些诗文,使文章平添了许多人文内涵,使语言更大气。

我国的古代语言,往往凝练隽永,音韵和谐,形象生动;尤其成语言简意赅,古诗文名句典雅而富于文采,适当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2009年湖北一考生在《站在文学的门口》中这样写道:“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再如这样一段文字:清人涨潮在《幽梦影》中曾写道:“卷中有山水。”不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前人的话犹在耳畔。读书是一种感悟的过程。那一本本书就仿佛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跃历史的长河,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于是我看见坡在明月下起舞,高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看见梭罗独自坐在瓦尔登湖垂钓一天星河,脸上是不尽的悠然;我看见千年的帝王将相,看见千年的兴亡成败。是的,书如翅膀,它带我的心灵飞出狭小的窗口,让我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大千世界,开阔眼界,丰富思想。

熟语中的俗语、歇后语等多流传民间,简练通俗,不乏幽默诙谐的佳句,引以入文,或增加生趣、或显露大气,亮点会骤然闪现。

(四)巧用对仗,使语言更有韵味

那些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对仗句。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因为它要求用大至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论点,所以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仗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对证据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学生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应用,也会使文章因之生辉。如2009年湖北一考生写到: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的,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正是运用了对仗,语言才更有韵味,更富诗意。

议论文应讲究文采,多用一些修辞,如此方能文质兼美。让修辞带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拿下“半壁江山”,为高考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6篇: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好风如水,月夜读书,寻得旧书,名曰:《昭君怨》。尘封许久,视之黯然,常以为书即美人,往昔之书,岂非古之美人乎?遥想当年,初出青梓,皓齿明眸,读之心如浴雪,而今黄尘满面,素蟫灰丝,蠹鱼百出。人生百热,终有一冷。好书如玉,兰心蕙质,然亦有生老病死,朱颜零落,纵玉貌绛唇,亦将委骨穷尘,莫不埋魂幽石;千古以来,历尽劫波,不禁喟叹。梦中与之语,对泣不能言:

三更无眠书当枕,一朝醒来梦无痕。旧梦一去生新恨,缣缃黯淡书蒙尘:“蠹鱼昼寝作旧宅,素蟫夜宴到新晨。可堪香销芳骨折,应是情绝累故人。几经寒暑肌色衰,往昔红颜不复存。自叹自怜还自怨,凄凄自语到黄昏:我知歌哭皆百态,自知此生在红尘”。“佳人秋士莫嗟叹,壮怀遂志本无门。黄金台上昭王死,望夷宫前徒逡巡。列侯将相轻千金,满朝朱紫尽王孙。纵然明日有万劫,此恨难消与谁说?”“一误流光悔后迟,半生青春便永诀。而今四月芳菲歇,只余子规空啼血:青春苒苒芳草茵,紫陌纷纷杏花雪。可怜东风唤不回,梦断故国旧山岳。帝城歌舞春色深,君臣欢娱醉日月。今日境遇竟如此,前世红尘何难越。烛影摇红光破碎,孤枕独眠双泪绝。愁肠百转不得结,虫噬鼠啮肝胆裂”。“平生非无沧海志,岂能空被尘埃没。长空白云向天拍,问君岂是容颜改?我今为君歌一曲,麒麟一夜呼天籁:美人黄卷今非在,豪杰埋骨凤凰台。白云苍狗复白云,沧海桑田复沧海。斯既帝秦五刑具,却道天子重英才。宁戚饭牛歌《下里》,不能逐兔至上蔡。貂裘角弓生尘埃,欲骑青牛真可哀。茫茫黄沙秦关道,漠漠白云汉边塞。隐者行处没苍苔,何人高吟归去来?”“古来兴亡皆如此,如今方知伤我怀:秦淮灯影何茫然,汉水归舟只影单。梦沉书远鸿声断,绿浓红稀莺语缓。蓬莱无处觅蓬莱,关山难越越关山。遥夜举杯清酒暖,日暮倚楼翠袖寒。少年鬓发渐渐老,唯有春发今又还;当时年少春衫薄,如今鬓白心已远。看惯世间人悲欢,卷听川上水潺湲。山花烂漫清梦残,回首夕阳望乡关。盛宴归去人尽散,欲往东岳行路难。然则莫道桑榆晚,少年不可等闲看”。

学得古人句,铅华满面,不得要旨。书旧,尤需怜惜。智慧难得。“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青灯易灭,黄卷难销。愿与爱书者共勉。

作者简介:

周海洋,湖北武汉人,就读于三峡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年,他以题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高考满分作文一鸣惊人,以文言文式的写作形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7篇: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一、缘情设境,将读者带进感同身受的体验氛围

一页页翻开,先是拼音,然后便是简单的生字。虽然上面的字迹都随着水迹模糊了,却还是大致辨得清楚。我看见一个女孩,正用又白又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铅笔,一笔一划地写着,写得歪歪斜斜,脸上却满是童稚的欢喜。

“一”字突然映满了眼帘,满页纸上都是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开始的“一”画得像蜈蚣似的,压抑得让人难受。后来的虽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没有一开始的难看了。在书边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体:wǒ huì xiě zì le(我会写字了)。虽然是拼音,但我还是看明白了,那个女孩,在满满的一页纸上画满了“一”字,最后欢天喜地地在角落里写上了一行拼音,明丽的阳光从发丝里穿下来,圆圆的小脸上映满了纯真的微笑,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阳光一样灿烂。

这是2011年湖北卷高考满分作文《旧书》的片段。作者以打开自己的书柜为引子,欣赏自己的旧书,自然地将全文的重点锁定在一年级的课本上。这两段文字,正是其童年美好回忆的呈现。跟随作者的文字,读者的脑海中仿佛出现这样的画面:在明丽的阳光下,小女孩又白又胖的小手紧抓铅笔,认认真真地写着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脸上荡漾着童稚的欢喜与纯真的微笑。这样的画面感,能很快吸引读者的注意,好像自己就站在小女孩的身边,静静地欣赏她的一举一动,感受着那一份洋溢于稚嫩脸庞上的欢欣;而读者自己小时候与此相类似的练字情景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唤醒了。不难发现,这两段文章之所以让人有感同身受的体验,乃是小作者能够缘情设境,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设置了这样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既紧扣了文题,彰显了主题,同时又巧妙地将读者带进了文境,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缘情设境之“情”用李渔的话说是文章的“主脑”。“主脑”既要契合情境的实际,更要能够跟随情境的变化,有所选择,也就是刘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读者营造感同身受的体验氛围。

且看广东一考生《回到原点》中的一段文字: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小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拢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文字中的画面感、情境感无须赘言,读者已然被作者带入了那个幽深的小巷,很有一种“在场”的置身体验。令人感兴趣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希望在这喧嚣的大城市中回到悠闲、宁静、祥和的生命“原点”,文段所“缘”之“情”是很明晰的。而表达这样的“情”,作者在情境的选择与设置上恰是做到了“情以物迁”。温和的阳光下,微风拂过,慵懒的猫,“轻轻拨弄着胡子”,“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何其悠闲!唯有此境方能显现出那样的“情”,倘若“情”与“境”相背离,则方枘圆凿,境界全毁。

二、联想想象,让情境焕发现实生活的本真质感

联想想象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作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刘勰语),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语),拓宽文章的艺术境界,给读者留下情感共鸣的空间。

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作者需要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发挥联想想象以描摹真实的情境,让情境焕发出现实生活的本真质感。情境具有了生活的质感,那荡漾于字里行间的细节之美、人情之魅、场景之真、情感之实,自然能够令人感奋动容,钩沉读者沉淀的记忆,使文章的内蕴变得丰厚而阔大。且看王维的经典之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次次地诵读,想必读者的内心都无法拒绝其美妙情境的再现:秋日傍晚的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幽静。皎洁的月光映照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山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欢声笑语,那是浣沙少女们洗衣归来;莲叶浮动摇曳,那是渔舟顺流而下。这样的情境显然不是对某时某刻具体景象所作的机械式“镜像复制”,而是带有诗人联想想象的再创作成分,是萃取生活感受,服从并服务于所要表达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闲适隐逸情怀的艺术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到,诗人以其绝妙的联想想象之功将生活的真实情境变为艺术的真实情境。而这种艺术的真实情境,又不悖生活本真、本色,无疑是对生活真实情境的精炼与提纯。

下面是2010年江苏一考生《绿色生活》的作文片段:

一年里,一直萦绕我身旁,挥之不去的是那抹绿色的清香。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就早早地开始准备粽叶、糯米、咸肉、红枣,几个妇女,几个老太太围成一团,堵在巷子里,洗粽叶的、拌馅的、生炉子的,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个都是包粽子高手,两手一卷一翻,一个漏斗式的形状即成,舀点米,夹几块大肉往里一塞,再来两片粽叶一裹,三下两下,黄铜针一戳一穿一拉,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就成功了。往锅里一扔,直至满满当当的一锅,便往炉上一放,当锅盖被气流顶得发出“呲呲”声时,一阵阵幽香掺杂着甜甜的糯米味拌着绿色特有的香气就弥漫开来,散发在空中,飘至无穷处。这时刚好经过的路人便会受到老太太们的热情招呼:“来吃粽子哦,刚出锅的!”香甜的粽子,真诚的微笑,总是让我感动于绿色的清香。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以包粽子的生活情境抒发了对绿色生活的欣喜与向往之情。这样的情境想必不少读者都曾亲身体验过。这样的情境从作者笔下呈现出来,自然带有联想想象的成分,但谁也不能否认它真实可信,有生活质感。那弥漫着阵阵绿色清香的小巷,那“忙得不亦乐乎”的妇女,那“一卷一翻”“一戳一穿一拉”“往锅里一扔”的娴熟动作,那“呲呲”的气流声,那热情相邀的话语、真诚的微笑,俨如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现于我们的眼前,激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三、因境明情,让情感拥有真实情境的有效依托

不少同学的作文,目中无人,笔下无物,无病。目中无人也就罢了,读者可以不介意。但读到笔下无物、无病之类的文字,无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究其原因,其“”之“情”缺乏必要的“物”与“境”的支撑,即不能做到因境明情,情感没有真实情境的有效依托。我们常说,记叙类文章应该追求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交相融合,事、景具体实在,情、议有所着落,这样的作文才能赢得读者的喜爱。

暮色四合,我独身步入田野,三五把凉风夹杂些六月的感伤与我擦肩而过。那不曾为谁逗留的,应该叫时间。

天空尚且残留些彩霞不曾藏匿,脚步终于还是没有融入到初夏的交响乐中,我,怀着我的那颗走过五月的心,找寻在行走过的路上。

脚印指引着我走出了词的失乐园,刚想轻吟一首短词,却不料为十来株喃喃细语的小草所静寂。它们,正相谈正欢;它们,正期盼着后半夜与露珠的拥抱。而我呢?我的心,也应该有它自己的栖息地。

田野里,到处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淡淡地,和着些许清凉,令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懒散;抬眼望去,暮色里,那起伏不平的田野里,那养育一方百姓的黑黝黝的泥土里啊,你们,又将孕育多姿的生命。

家,对了,身后肯定还有家的影子,没有回转过身去,却感觉到它在我心里深深的烙印。那盏心灯,哪怕在风雨里,也可以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