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报表风险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内涵
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损失或获益的机会。任何行业面对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宏观、气候和微观经营环境,随时都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银行更以其特殊的经营对象、广泛的联系和强大深远的力成为风险聚散的焦点。因此我们把银行所面临的损失和获益的机会称之为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主体从事货币、资金、信用交易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化解,就会酿成金融危机。不同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形式是不相同的,对其、认定和控制也不相同。
二、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设想
所谓金融风险预警主要是对金融运行过程中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指各种反映辖内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的形式,指标体系和预测方法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以经济金融统计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必须要设置可行的预警指标,而这些指标既能够体现适应性、稳定性、一致性的特点,又能明显反映出预警对象的,并且能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对指标值作出相应的调整,指标内容包括:金融性技术指标和社会性指标;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的预警区间的预警指标。
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一般是以巴塞尔协议和我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设置。指标体系分为7大类,共15个指标。7大类是:经济风险类、信用风险类、流动性风险类、资本风险类、经营风险类、金融犯罪风险类。15个预警指标分别是:1、真实GDP增长率下降。2、资产负债偏高。3、不良贷款率超过15%。4、流动性资产与各项流动性负债的比例小于25%。5、存贷款比例超过75%。6、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与一年期以上存款比例超过120%。7、存款准备金率小于6%。8、资本充足率低于8%。9、总成本与总负债的比例超过7%。10、应收未收利息与利息收入总额的比例超过15%。11、拆入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超过4%。12、拆出资金余额之比超过8%。13、各项资金损失率超过10%。14、金融犯罪发案率上升。15、账外经营额与金融资产的比例上升。除以上15个指标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将储蓄网点的日存款下降率作为识别支付风险的重要指标。
以上16个预警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银行经营状况和地区经济状况以及经济环境状况,对衡量银行经营风险和风险监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央银行非现场监管的重要内容。因此,基层中央银行必须依照以上预警指标,科学设计有关险情预警报表,建立内容详实、完备的预警资料库,在日常非现场监管的基础上,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预测和监督,中央银行通过对银行风险分类、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估价后,对金融风险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数,对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建立金融风险分析方法及识别机制
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衡量和监测金融风险的基础,对金融预警指标的分析和识别是构建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对金融预警指标的分析一般借助以下方法。
1、金融风险的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是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是基层中央银行有效预防、控制和对金融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在现实操作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法。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最直接、最方便的风险识别工具就是本银行的财务报表,对银行自身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风险管理者实行财务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运用以下几项报表分析方法,通过评估商业银行过去的经营绩效,衡量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着重找出可能影响银行未来经营的风险因素。
A、比较法。用本期报表与前几期本银行报表或同期其它可比银行的财务报表,就各个科目绝对数字、绝对数字的增减变动、百分比增减变动、比率增减变动等各方面作详细的比较。
B、趋势分析法。选择某一年为基期,以后每一期中各科目对基期对应科目的趋势百分比,主要目的是探索银行过去、现在、未来业务开展、风险承担、盈利能力的趋势,特别注意这些趋势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C、共同比分析法。分析个别科目占总资产、总负债或者毛利的百分比,判断是否有异常现象,并寻找原因。
D、比率分析法。计算财务报表中某些科目的数值比率,如流动性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负债比率、资金流量比率、平均收款时间(逾期贷款收回时间)、利润率等,识别影响银行营运资金、资金运用效率,获利能力的因素。
E、特定分析。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考察资金流动的充足性,与通畅性,分析银行经营成本,银行业务量和银行利润的关系,寻找变动原因。
(2)、风险环境分析法。除财务报表分析法之外,另外一种常用的风险识别就是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出发,识别有关的不确定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法还是采用风险环境分析法,风险管理者不仅要判断存在哪些风险因素,而且要根据各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筛选,从而排除干扰,有重点地管理风险。关于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要靠风险估价来具体分析确定和比较。
2、风险的识别。在诸多风险因素中,有些一目了然,有些却直到已造成损失以后才容易被管理者认识,所以,风险识别需要管理者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的充分熟悉和了解,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备快捷的信息处理和深刻敏锐的预见力。
风险识别就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宏、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发现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者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没有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根本谈不上有效的管理。可见,风险识别至关重要。对于地方性金融机构来说,支付风险、资产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政策性风险和风险等其它风险是各类风险识别的重要。
[关键词] 审计风险 审计模型 审计准则
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的直接体现,是审计理论与实务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审计准则,2007年执行此准则。这次准则的修订是更好更快地适应了现代审计环境的变化并逐步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本次修订的核心是启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以提高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中大错报的能力。
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要根据此模型来计划和执行会计报表审计工作,以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的前提下,由于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账户、交易类别和整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型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或交易类型产生错误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型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型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在这三个构成要素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产生源于被审计单位,不易改变,所以,注册会计师只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实质性测试上,以便将审计风险的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进而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可计算如下: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曾一度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实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随着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逐渐显露出缺陷,主要表现在:首先,传统审计模型对审计风险及其三要素做了概念性的解释的基础上,对风险模型的评估做了指导性的描述,但是基本上处于定性分析阶段,相对客观的量化方式难以对固有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由于忽略了对固有风险的评估,使检查风险不能很好体现,这对审计风险评估工作造成了偏差。
其次,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要求在评估固有风险时应当从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但在评估控制风险时却并不涉及报表层次,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主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因此,控制风险的评估无法和会计报表层次的固有风险评估相匹配,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整体把握和控制。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新审计准则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在新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八条中明确规定:“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至此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并规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必要审计程序。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并不实简单地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在谢荣,吴建友(会计研究2004)中提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它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可见,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提出是重大的实质性改进,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首先,为注册会计师从整体上把握和控制审计风险提供了基础。在新审计准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二十条中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总体应对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充分体现了审计过程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使得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了更清晰的对象和内容,便于指导实务操作。
其次,强调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重要性。在新审计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专门强调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并强调无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都要对各类交易、重要账户余额和重要披露进行详细审计,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最后,强调注册会计师要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下,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将成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先导、前提和基础,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因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怀疑态度就显得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计,是评估审计风险范围的延伸,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现代审计发展的更为完善,并且使审计过程和结果更具操作性和可靠性,这都标志着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参考文献:
[1]刘爱琴:中国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基础分析.会计之友(上),2006年12期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会计研究,2004年04期
[3]韩晓梅:社会责任观视角下审计风险的演变.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11期
[4]喻小明: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对策.江西审计与财务,2002年06期
广义上来讲,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进行分析,即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绝对数额和相对额出发,通过分析计算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本文以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对该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分析所需的数据易于从一般财务报表中获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为其它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一、筹资风险分析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而产生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低于借款利息率而产生筹资风险。
耀华玻璃筹资风险分析见表1。
从筹资规模分析。耀华玻璃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资金需求增加,因此大量举债。从表1可以看出,耀华玻璃长期负债由2003年的14525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4142.4万元,增幅达66.21%。资产负债率由2002年的0.40上升到2008年的0.91,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规模逐渐扩大,已经超过其资本的承受能力,偿债能力逐年减弱,偿债风险加大,时刻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
从借款利息分析。耀华玻璃的利息费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还款付息的压力逐年增大,该公司2002年利息费用为1442.98万元,到了2008年上升为6216.92 万元,增幅达到了330.84%,说明该公司的债务负担沉重,还款付息的压力很大,如果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将会产生筹资风险。
并且,近年的长期借款利率不等,如果投资收益率不能高于借款利率,则面临不能按时偿还利息的风险。长期负债的浮动利率也增加了该公司的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从广义上说企业的投资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由此得知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 实物、 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 债券方式向选定的对象进行投资,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由于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内部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 使投资产生经济损失, 未能达到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耀华玻璃长期投资及投资收益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耀华玻璃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与并购, 2002年长期投资为11142.2万元,到了2006年增长到27209.2万元,增幅达114.20%。而大规模的投资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耀华玻璃投资收益在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为负数,2006年的投资产生了高达109.2万元的损失。2007年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是由于处置耀华玻璃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股权投资实现收益3957万元。由于投资范围广,规模大,占用资金多,投资项目涉及环节多,而且各个环节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某一环节脱节,都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甚至破产。
三、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这两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需要顺利回收,首先要求产品能够顺利地实现销售,完成由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耀华玻璃2004~2008存货及存货周转率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耀华玻璃2004~2008年存货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企业内部积压有大量的存货,存货周转率在3.5~4.6之间变动,基本保持稳定水平,但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低。说明该公司的存货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存货周转速度较慢,销售能力较差,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较慢。存货占用水平高,流动性差,加大了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成品向结算资金的转化较慢,增加了资金回收风险。
企业资金回收的另一个环节是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销售收入能否顺利收回以及收回的金额和时间,会受到结算方式、信用政策、催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耀华玻璃2004~2008年应收账款及应收账款周转率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耀华玻璃2002~2008年应收账款额有升有降,与销售额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行业同期平均水平要低,说明耀华玻璃的应收账款回收效率较低,销售收入不能顺利收回,或收回的金时间较长,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力度不够、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因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导致的资金回收风险较大。
四、收益分配风险分析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耀华玻璃2002~2005年的收益分配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耀华玻璃2002年和2003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分别为1927.11万元和 1563.38万元,支付普通股股利均为1044.9万元,分别占可供分配利润的54.22%和66.84%。2004年和2005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大幅增长,而支付普通股股利并没有随着可供分配利润的增长而增长,分别只占可供分配利润的18.52%和36.08%。虽然公司利润增加,而股息分配却低于相当水平,可能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引起股价的下跌,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总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是企业和一系列利益相关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财务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有效化解,就会使企业陷于困境,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债权人和银行等造成巨大的损失,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造成恶劣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及早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向德伟:《论财务风险》,《会计研究》1994年第4期。
关键词:风电企业;财务报表;风险
一、引言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迫于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不少国家将开发新能源放到了促进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政策和法规来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企业,特别是风电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型新兴产业。风电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有一个较长的繁荣期,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对于新能源的需求大幅度下降,自2012年年初开始,风电行业进入了调整期,这一趋势在大型风电企业中尤为显著。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静态资产负债表法,它是以风电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结合静态财务数据相关指标的研究分析,探讨我国大型风电企业的财务风险。为反映风电行业特别是大型风电企业的财务状况,在使用静态资产负债表法时,需要进行并表处理。即选取几家大型的风电企业,将其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模拟合并,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三、静态资产负债表设计
本文在静态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风电企业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期限错配风险、营运能力错配风险、盈利能力错配风险。研究不需要用到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项目,在编制静态资产负债表时,应该选取有利于研究的项目。在盈利能力错配分析中,还需要用到少许利润表项目。为反映大型风电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选取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几家大型风电企业,本文在并表处理的过程中,选择的几家大型风电企业包括:东方电气(600875)、华仪电气(600290)、湘电股份(600416)、电气(600112)。这些企业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通过并表处理,可以汇总这些企业2012年到2015年的财务报表可以得到一个模拟合并财务报表。
四、静态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分析。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内部资产与负债的配比情况,当风电企业的资产与负债配比失调时,就会产生资本结构错配风险。该风险又叫财务杠杆风险,一般用资产负债率表示。我国大型风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虽然近年来该水平有所下降,但由于长期负债较高,我国大型风电企业存在非常大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这是由于自金融危机开始,我国风电行业逐步从繁荣期过度到低谷。在繁荣时期,风电行业大量借债进行扩张,而行业的迅速萎靡导致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大降低,这样使得风电行业无法及时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2.期限错配风险分析。期限错配风险是指资产的期限和负债的期限不能匹配时产生的风险。期限错配风险一般用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占比和流动负债占比来表示。
3.营运能力错配风险分析。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的经营效率低,资金链容易断裂,存货大量积压,导致较高的营运能力错配风险。我国大型风电企业的营运能力错配风险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表示。我国大型风电企业的应收账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极低,且应收账款周转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这表明我国大型风电企业的运营效率低下,存在非常大的营运能力错配风险。这一方面是由于“并网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投资者热情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前期我国风电行业的扩张较快,企业规模较大,当大规模生产碰到萧条的市场需求时,企业生产能力出现过剩。
4.盈利能力错配风险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我国风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用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回报率来表示。我国大型风电企业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盈利能力错配风险。这一方面可以从较低的总资产回报率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其净利润增长率逐年降低,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是由于萧条的市场行情所致。五、结语我国大型风电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营运能力错配风险和盈利能力错配风险,由于近年来风电行业的投资相对较少,其面临的期限错配风险较小。作为我国的新兴战略行业,我国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为摆脱我国大型风电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困境。一方面需要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繁荣风电市场。另一方面,风电企业也需要精兵简政、优化生产,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作者:郑呈灯 单位:福建中闽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摘 要 财务分析是有效推断和把握企业的经营前景和发展趋势、避免盲目投资、改善和防范风险的有效方法。正确的财务分析方法需要从财务报表分析入手,综合采用和改进各种类型的财务分析方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有效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关键词 财务分析 杜邦分析 财务预警 风险管理
一、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晴雨表”
从微观企业的损益表来看,企业的收益情况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反映:第一,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第二,经营收益扣除财务费用后的经常收益;第三,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
二、各种类型的财务分析为管理者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
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财务分析体系由资本经营财务分析、资产经营财务分析、商品经营财务分析和产品经营财务分析四部分组成。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关键是经营效率、效果与相应的风险控制,从总体看,各种类型财务分析都可从效率分析、状况分析和风险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为管理者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
1.资本经营财务分析
(1)资本经营效率分析,主要围绕反映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包括行业对比分析、公司间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对比分析及因素分析等。与资本经营相关的效率分析指标还有资本经营贡献率、资本收益率、资本成本率、每股收益及市盈率等。资本经营效率分析是企业进行资本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2)资本经营状况分析,主要对资本结构状况和资本规模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对资本构成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负债报表等的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等。
(3)资本经营风险分析,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由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在资本经营中由于负债规模与结构等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是资本经营风险控制的核心。
2.资产经营财务分析
(1)资产经营效率分析,主要是围绕反映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报酬率和资产经营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涉及的效率指标还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产值率等。资产经营效率是资产经营与管理的目标所在,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是进行资产经营决策包括资产存量经营、资产增量经营和资产配置经营的依据与基础;资产使用效率分析也是进行资产管理控制标准制定、业绩评价等的重要依据。
(2)资产经营状况分析,主要包括资产规模分析、资产结构分析和资产项目分析。资产规模分析通常可采用会计分析方法中的水平分析法。通过对各类资产报表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揭示资产规模变动程度。对资产规模变动的分析,可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收入规模、企业资产价值变动等进行,以保证企业资产规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资产结构分析通常可采用会计分析中的垂直分析法进行了分析。
3.商品经营财务分析
(1)商品经营效率分析。主要指围绕反映商品经营效率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营业成本利润率进行的分析,还包括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营业收入息税前利润率、百元收入成本率等。
(2)商品经营状况分析,主要包括对营业收入规模与结构的分析、产品销售价格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产销平衡分析等等。
(3)商品经营风险分析,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市场风险分析等。
三、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2.用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来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可以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指标分析来加强风险的防范。
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包含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0%左右,资产负债率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干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除了偿债,还要看分红能力纳税能力、付薪能力等支付能力。
盈利能力。营动能力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对于生产性企业最应该引起警觉的是没有销售增长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多。
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该指标是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保障越高。
【关键词】企业集团 会计报表 方法
一、企业集团会计报表分析方法
(一)企业会计报表传统分析方法。
会计报表的分析传统方法主要有两种: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在财务报表上,用比率来反映财务报表所列示的有关项目的相互关系。主要是通过业绩考核与评价的财务指标来反映。第一,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有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第二,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第三,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毛利率、资本金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第四,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有销售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这些都是相对指标,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还应根据各指标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所在。
(二)三大会计主表结构分析。
企业主要是围绕三大会计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分析,会计主表可从三方面进行结构分析,第一,是比重法,同一会计报表的同类项目之间,通过计算同类项目在此整体中的权重或份额以及同类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的结构关系,反映了报表中各项目的纵向关系。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计算各资产占流动资产或总资产的比例,进行对比看是否合理。第二是比率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不同类但具有一定依存关系的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了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横向关系;可从同一张会计报表的不同类项目之间,不同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分别进行对比。第三是因素替换法,是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以及会计报表项目的影响程度,通过这种计算,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
(三)综合财务分析方法——杜邦分析体系。
企业集团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也可结合运用杜邦分析体系中的相关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是净资产收益率,它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它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同时反映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营等活动的效率,它的高低取决于总资产利润率和权益总资产率的水平。杜邦分析法实际上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财务分析,一是内部管理因素分析,二是资本结构和风险分析。在运用此体系进行分析时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再进行层层分解。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影响。负债比率越大,权益乘数越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给企业带来较多地杠杆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多的风险。第二是通过因素分析法,将杜邦分析系统中指标本年数与上年数或本期数与上期数进行差量比较,从而可看出各指标变化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
二、企业集团会计报表分析方法
(一)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分析。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控制是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对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进行分析时,可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采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报表结构分析法、杜邦分析等方法或这些方法结合进行分析。在对合并会计报表具体要求分析时还要考虑以下问题。
1.合并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的存在及所占的比例。在对企业集团进行财务分析时,由于合并报表中少数股权的存在,如简单套用单个企业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分析,则会产生一定偏差,偏差的大小取决于少数股权所占的比例。例如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时,由于净利润未包含少数股东损益,所采用的平均净资产也不能包含少数股东权益;分析合并的主营业务净利率及资产净利率时,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与总资产包括了集团内所有子公司的全部收入和资产,未扣除少数股东所占的份额,其结果不能反映企业集团真实的盈利能力。
2.合并报表难以反映企业集团的行业风险与财务风险。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是由不同地区、行业的个别企业报表组成,地区和行业的差异往往会掩盖一些盈利水平及风险水平。集团中的母公司与各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也是独立的融资主体,由于采用融资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不同,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也不同,各个公司在相互抵销后的合并报表无法体现这些风险的存在。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 风险; 计量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5-0086-02
中国和越南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促使中越两国企业的财务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贸易等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中越两国资产负债表存在的差异,给双方报表信息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只有明确中越两国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差异并理解其运用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才能更好地使用资产负债表进行决策。
一、中国和越南资产负债表的相关理论
在财务报表列报中涉及到两种不同的理论:资产负债表观和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认为,资产负债表是第一报表,应主要关注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收益则被视为企业在某一期间内资源的净增加额,即收益是根据资产、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入费用观认为应首先对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收益计算的关键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和配比,然后再以此计量资产负债的变化。这两种理论其实原本是对收益计量的理论,但不同理论的选择会对资产负债表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资产负债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表的核心,利润表等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说明,而在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是财务报表的核心,资产负债表则成为利润表的补充。由于资产负债表观是通过交易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来确定损益,更能体现交易的实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也更可靠更相关,因而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大部分国家都采纳资产负债表观。我国在2006年以前比较倾向于收入费用观,2006年之后主要采纳资产负债表观,其中典型的体现就是所得税会计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早期的越南也主要采用收入费用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引进,越南财务报告系统逐渐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主要表现是小部分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二、中国和越南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情况
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资产和负债项目按照流动性进行列示,先列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后列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资产项目都是以扣除备抵科目后的金额列示。在计量属性上,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主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但同时对一些项目引入了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2014年准则修订将这两个项目名称分别变更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按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也是按公允价值计量。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上的相关项目计量属性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计量属性的组合。因此所计算出的合计数实际上就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等的合并数。
越南《第21号准则――财务报告列报》要求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包括会计平衡表、经营活动成果表和资金周转报表。其中的会计平衡表实质就是资产负债表。与我国要求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需遵循统一格式和规定不同,越南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只是做指导性的说明,因此企业选择的空间相对大些。实务中常有企业使用报告式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越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列示顺序与中国的大体相同,资产项目是先列示短期资产后列示长期资产,负债项目则先列示短期负债后列示长期负债。资产项目具体包括短期投资、短期应收款、存货、固定资产、不动产投资等,负债项目具体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借款等。对于应收款、固定资产等项目是将原值及备抵项目金额分开列示的。在计量属性上,越南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计量主要以“原价”(即历史成本)为主,2003年越南开始在少部分准则中适当引入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例如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可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企业实际上执行的仍然是单一的“原价”计量模式。
三、中国和越南资产负债表的异同比较与风险分析
(一)中国和越南资产负债表的异同比较
对中国和越南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主要存在以下差异。第一,在报表结构方面,中国企业对外公告的资产负债表要求必须采用账户式结构,而越南没有强制地进行统一规定,实务中企业有的采用账户式结构,有的采用报告式结构。这主要是越南为应对经济业务复杂性和多样性而形成的一种政策安排。第二,在报表内容方面,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包括了金融工具、递延所得税资产等项目,越南资产负债表里则没有这些项目,这可能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此外,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都是以扣除备抵项目后的金额列示,而越南的资产负债表则是将备抵项目金额单独列示。第三,在报表项目计量方面,中国的资产负债表虽然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但同时涉及多种计量属性,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以及类似于余额宝等新型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的运用将会更多。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颁布就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规范。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限制,越南资产负债表计量属性则相对比较单一,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运用比较有限。从以上差异可以看出,中越两国的资产负债表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致。当然,越南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起步比中国稍晚,国际化速度比中国稍慢,这也是造成两国资产负债表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和越南资产负债表的运用风险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和越南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差异是报表内容及其计量,而这也是我们运用资产负债表进行投资等决策时可能产生风险的来源。
1.由报表内容不全面而带来的运用风险。由于越南的会计确认目前还处于核算型会计确认为主的阶段,因此对于市场上可能存在的衍生金融工具等新兴经济体产物并未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因而报表也就无法反映与此有关的经营风险。尽管越南新兴经济体产物还不多见,但如果以资产负债表来对越南企业进行评价进而作出投资或贸易等决策,就必须关注由于报表内容不全面可能带来的运用风险。而我国的会计确认已经进入以经营管理型确认为主的阶段,衍生金融工具等已经纳入资产负债表进行核算,因此我国的资产负债表相对越南资产负债表更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
2.由计量带来的运用风险。由于越南资产负债表项目目前主要还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在价格波动的情况下,按历史成本反映的资产负债表信息预测性较弱,难以有效地预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及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因此当越南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运用资产负债表进行预测就可能会出现偏差甚至会误导投资者决策。此外,两国相同的报表项目可能会存在计量属性不一致的情况,这使得使用者在对报表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时面临口径不一致的问题,降低了两国报表信息的可比性。当然,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以及向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未来越南也会和中国一样,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会更多地运用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然而,混合计量模式的报表又会产生新的使用问题,即拥有金融资产或承担金融负债的企业,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数字不再代表主体的资产和负债总额的真正含义,也就是实际的金额(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和估计的金额(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相混淆。根据这样的报表金额来对企业进行评价和预测,自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不过这一问题无论是中国、越南还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普遍存在。
中国和越南在制定本国会计准则时都采用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策略,但是两国都没有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是根据本国国情对相关报表项目进行了调整;此外,两国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中越两国资产负债表的差异只可能是减少而不会完全消失,上述所提到的由差异而产生的运用风险也会一直存在。
四、建议
鉴于以上所提到的运用风险,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在运用越南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投资和贸易等决策时,首先应明确资产负债表不可能全面反映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特别要关注企业是否存在金融工具交易或者其他未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经济业务,如果存在这些交易或业务,需将这些交易或业务与资产负债表相结合进行风险分析。其次,在越南出现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应结合物价指数变动等信息来对越南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在出现相同报表项目计量属性不一致时,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转换成一致的计量属性再进行比较分析,如果成本较高或不可行则无须转换,但需要谨慎使用比较分析的结果。最后,由于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也就是说未来对资产和负债的混合计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未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越南都必须面对混合计量模式下资产负债表所带来的使用风险,这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 池昭梅,周知.中越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比较评析[J].会计之友,2012(2):126-128.
[2] 蔡明荣,徐泓.资产负债表列报之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3(12):20-21.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整合 风险分析 风险防范
现在,许多企业都越来越热衷并购这个现代化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有一系列的科学指导方法来帮助并购方快速控制目标企业。并购有利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双方企业高度精确合作,提高竞争力。然而由于并购具有信息不对称等缺陷,必须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措施建设。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后要面临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是必然的,唯一可做的就是防范预警。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包括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
(一)并购定价风险
企业并购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购定价是其中一个环节,它涉及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与价格谈判。对于价值评估,是并购方通过对方的财务报表,作为冰山一角,来窥探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宏观状况。某些目标企业会把主要的可能拉低自己整个企业的形象的信息进行隐藏和篡改,影响并购方对其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错误判断。此外,中介公司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一些不光明和不科学的评估方法,使用障眼法,欺骗并购方。关于价格谈判风险,它的概念是指由于并购财务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并购的价格会围绕价值曲线作上下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谈判技巧、经济实力和并购动机等等。在并购双方进行价格谈判,被收购方手中可能掌握大量筹码,导致出现买家市场,要合理提高价格要求。同时,并购方由于信息贫瘠,只能任人宰割,尽量压低价格是唯一的方式。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这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一种基本类型,他出现在并购以后。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资金融合过程,是一个为了保证资金需求的过程,并可能导致资本结构的调整。企业并购也是需要巨额成本来支撑的,比如购买价格、交易成本等等,单靠企业的自有资金似乎很难解决问题,融资将是更好的选择,要规避融资风险,就要充分了解企业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获利并积累所得的资金,而外部融资又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如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权益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企业在选取融资方式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郑重对待。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
这是并购企业为完成目标企业的收购,采用某种对价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混合支付等方法。企业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几种相互搭配,只有经过科学的考量,才能尽最大的可能规避并购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合理配置资源,那么并购成功后,重要的活动就是并购企业主导的整合环节,包括对人力资源、财务状况、企业文化、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整合,整个整合过程中,财务整合是核心。如果并购企业没有在整合前进行合理规划,在整合中没有科学程序,就会诱发潜在的财务风险因子,导致并构成本大规模增加、资金严重短缺。有效的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应该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一)防范并购定价风险
在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过程中,要防止目标企业为了能掩盖实情,修改报表的行为,就要在评估时,充分分析和检查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和评价这些步骤的完成不仅要借助科学规范的审核中介机构的力量,还要利用自己公司内部相关专业的高水平人才。以防被目标企业失真的会计信息干扰决策。此外,还要发挥市场优势,全面调查分析目标企业,防止掉进对方设置的财务陷阱;同时要制定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评估策略,能够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企业内在的隐藏信息。在价格评估方面,就要打造一批具有杀伤力的专业商务谈判人才,方便整个企业能够占据价格方面的成本优势。
(二)防范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融资要求融资方式要合理,把融资风险降到最低,并尽量减小成本。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要充分进行科学规划,选择对自身最有力、合理合法的渠道。并购企业拥有充裕资金时,将会降低融资数额,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要合理确定短长期融资比例、自有资金与负债比例,将负债范围有效地控制在偿债能力之内。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有多种支付方式可以选择,各有其优势和风险。其中可分为现有风险和潜在风险。企业要以自身财务状况及目标企业的意向为前提条件,将多种方式搭配结合,尽量分散或消除风险,降低企业并构成本。在并购前,要编制资金预算表,减少支付压力与资金流动性风险,使企业正常快速运转。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的整合环节是为了提高企业规模效益与协同效应,在这个整合期间,要注意协调并购双方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防止并购企业的损失。同时,加强在并购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控,预防内乱。企业并购的整合过程,也是剥离低效资产、重新优化组合的过程。此外,要不断创新管理资金运营;企业并购后,采取一体化模式,把财务管理制度与全面预算制度两者相统一,以便随时精确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要加强考核目标企业财务人员,创建全新的战略和企业文化。
三、结束语
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倾向于并购发展,然而并购财务还面临着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等诸多风险。只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用科学的防范方法,并借鉴太阳能光热企业的成功并购案例,才能促进并购企业在后期发展中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第5号审计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审计计划
一、《第5号审计准则》制定背景简介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法案,此法案建立了内部控制的新的相关规定。其中的404条款要求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效力进行评估和报告,同时也要求公司的独立审计师向PCAOB进行登记,来证明管理者的关于内部控制的披露。PCAOB建立了《第2号审计准则》来指导新的审计的实施。经过调查研究后,PCAOB的《第5号审计准则》于2007年7月25日得到了美国证监会(SEC)的正式批准。
二、审计计划编制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审计计划时,审计师要首先考虑如下的要素:1.在接受其他审计师审计后,公司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以及改进;2.影响公司经营的行业的主要因素;3.影响公司的业务运营的主要因素;4.公司近期各方面改变的程度;5.审计师进行重要性分析,风险分析,以及其他和缺陷判断相关联的因素的初步判断;6.公司接受审计之前已经被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认知的控制缺陷;7.公司所已经知道和已经遵循的法律和应当调整的事项;8.证明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效力的相关证据的类型和可用性程度;9.内部控制的效力的初步评价;10. 公司关于财务报告虚伪陈述的可能性和内部控制的效力的相关评估的信息公布情况;11.其他相关因素。
三、审计计划编制遵循的主要原则
1.风险评估的地位。风险评估贯穿于整个审计程序。风险在内部控制特殊控制区域中出现的程度与审计过程中需要投入到该部分区域的审计的程度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另外,由欺诈行为所引起的公司的内部控制预防和发现虚伪陈述的失效的风险往往高于预防和发现本身操作失误而导致失效的风险。审计师应该关注风险较高的区域。对于那些即使控制失效,也不会造成财务报告的虚伪陈述的具有合理可能性的控制,审计师没有必要测试。
2.审计范围的大小的确定。公司的大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公司的流程,公司的各事业部,都会影响公司达到它的控制目标的实现方法和途径。公司的大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影响虚伪陈述产生的风险和来制约这些风险的控制。确定审计范围的意义十分重大,就像是基于风险研究方法的自然的衍生部分,而且对所有的公司的审计都是适用的。因此,小型的,结构简单的公司,中型的,结构简单的公司与结构复杂的公司的实现其控制目标的方法大不相同。
3.确认对欺诈风险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当计划和执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时候,审计师应该重点考虑欺诈行为风险的评估结果,应重点考察下列控制:(1)对于重大的和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事务的控制;(2)在财务报告流程期末产生的日记账分录和分录调整的控制;(3)集团内交易的控制;(4)涉及重大经营管理行为评估的控制;(5)用于减轻造成管理者伪造或者不适当的操纵财务成果的动机和压力的控制。(6)如果审计师在内部控制的审计过程中确认了控制缺陷,应该尤其重视考虑这些缺陷。
4.采取相关工作方法。审计师应该评估一下能够采用其他方法来减少必须由审计师来亲自履行的工作的程度。作为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审计师应该使用直接通过内部审计师,公司人员,直接在管理层下工作的第三方以及相关人员或者是审计委员会等可以提供关于能够证明内部控制效力的证据的机构或者人员所提供的证据。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综合审计过程中,为了达到财务报告审计的目的,审计师也要使用这种工作方法来获得相关的证据来支持审计师的关于控制风险的评估。
5.重要性分析。在计划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审计师应该使用同样的重要性原则来考虑应用于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计划过程。重要性分析要求的提出,在审计进行的最初阶段,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中心原则之一统一起来,即为了降低审计的成本提高效率,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时候也要遵循重要性原则。
四、结尾
《第5号审计准则》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思路,尤其体现在审计计划方面,而且比较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目前的现状,所以对我国的目前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计划及其审计过程有很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