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子医嘱;常见问题;防范对策
医嘱是指医生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对患者在饮食、用药、化验等方面的指示[1]。随着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电子医嘱的使用已经成为医院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2]。电子医嘱将患者医嘱信息结构化于数据库中,并记录医嘱的整个生命周期,且电子医嘱系统采用统一的医嘱术语库,规范了医嘱管理,提供各类治疗卡打印,避免手动转抄导致的差错,保证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3]。护士能否认真、准确、及时、有效、完整地执行电子医嘱,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预防护理差错的关键。我院自2008年开始施行电子医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1 电子医嘱下达及执行中常见问题
1.1医生工作站常见问题
1.1.1剂量错误 如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单量只开1 ml,总量开10 ml。海昆肾喜胶囊单量每片0.22 g,开单量0.2 g,tid,导致最终药品总量错误。
1.1.2给药途径错误 口服药开静脉输液,针剂开口服较常见,静脉推注点击为静脉输液。
1.1.3嘱托错误 如长期Q12h抗生素医生嘱托开20点执行,此乃为复制临时医嘱;微量泵注射开微量本注射;如微量血糖测定4 /d,嘱托栏需注明测早餐前及三餐后或三餐前及睡前等,通常医生易忘记下嘱托栏的内容。
1.1.4患者错误 如将张三的医嘱录入到李四头上。可能是点击患者时鼠标偏差,导致错误。
1.1.5浓度错误或过高 如氯化钾注射液加入其他液体时超过0.3%浓度;如根据说明书要求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50mg需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液,而医嘱开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1.1.6超常规用药 如裸花紫珠片2.0 g,3次/d。西地兰普通患者可用到0.4 mg,而肾功能减退患者只能用0.1~0.2 mg。
1.1.7辅助检查附加费错误 如尿常规开静脉采血,血常规开其他采集,内生肌酐清除率开静脉采血,血培养开静脉采血器采血;血气分析开动脉注射器采血等。
1.1.8执行时间错误 医生复制医嘱导致执行时间在前,开嘱时间在后,导致该条医嘱未上帐,无费用产生;胰岛素执行时间与三餐时间不一致,如开11时,13时,17时,导致出现11时打空腹胰岛素等。
1.1.9医嘱开具错误 血液透析2~3次/w为长期医嘱,但不产生费用,需在每次透析时开具临时有费用医嘱,患者已行血液透析但未开临时费用医嘱导致费用漏收;长期口服药如叶酸片已有医嘱,但次日后又再次同样的一条医嘱,护士在校对医嘱时只能显示当日开具的医嘱,如未查看原有医嘱则会出现重复医嘱,而自动包药机自动选择其中一条医嘱包药,导致该药物重复产生2次费用,但患者只服用了其中一次药物。长期口服药加量减量时间在当天11时以后,致自动包药机包药错误,如1/d的药品应包在早上,但医嘱开具时间在当天11时以后,致自动包药机包药错误,将1/d的药品包在了中午或晚上。核对药品护士查对不认真时则患者服药错误。
1.1.10医嘱重复打印 医嘱中皮试、输血医嘱执行者无法打印出来,需要医嘱打印后由两名执行护士手签名,部分患者医技检查单开具后患者拒绝检查时作废医嘱导致医嘱重复打印,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
1.1.11执行科室错误或无执行科室 如胰岛素激发试验开内分泌科,输血医嘱开输血科,动态血压开心内科,床旁血液净化医嘱开其它科,手写医嘱无执行科室,长期胰岛素开成住院药房,未开院外执行自备药,导致每天领回3支胰岛素。
1.1.12腹膜透析医嘱存在问题 CAPD或IPD开一次,长期执行时间与临时IPD执行时间重复,价格管理科视为重复治疗,单量与医生嘱托不一致。
1.2护士工作站常见问题
1.2.1医嘱漏执行 办公班护士医嘱已校对完成,却未打印执行单或未及时停止治疗或护理,如:氧气吸入医嘱已停止,执行单未停或患者处氧气未撤回。次日输液针剂发送后打印次日输液单,但偶尔会出现次日输液单中部分输液针剂未打印出来导致该组针剂漏执行。医嘱执行校对完成后打印执行单时间修改范围应注意精确到秒,如间隔时间较短,打印执行单时只修改至分钟,忽略了修改秒时则该条治疗医嘱无法显示导致漏执行。
1.2.2费用漏收 医嘱停止微量血糖测定时间为9点,但该患者早餐后2 h已测,导致漏收费。部分年轻护士对治疗收费项目不熟悉,录入不成功,导致漏收费用较多。
1.2.3批量处理时常易忽略细节 电子医嘱的内容、格式和纸质医嘱都是一样的,它作为证据所发挥作用,不会因其形式、材料和载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在法律上的意义和作用都主要取决于其证据属性[4]。短时间内处置大批量医嘱时更易发生错误。过去的纸质医嘱是1例患者1份病历,数量相对较少,且单独处理,出错率相对较少。现在电子医嘱是同一时间几位医生同时下达医嘱,而且是十几例甚至几十例患者的不同医嘱,在同一时间要处理大批量的电子医嘱,此时出错率也相对提高了[5]。如果医生开具医嘱时不细心,年轻护士工作经验缺乏,专科知识欠缺,能力有限,对专科医嘱不熟悉,校对医嘱时粗心大意就更增加了出错的C会,也带来了更多安全隐患。目前我院电子病历仅在临床中应用并及时打印,出院后归档病历均为纸质病历。部分纸质病历打印后无法显示电子医嘱中嘱托部分及执行时间,出院时护士核对费用只能逐条查看电子医嘱,避免出现漏收或多收费。
1.3医技工作站常见问题
1.3.1会诊执行不及时 医生开具会诊医嘱,由其他科医生进行会诊,书写会诊记录后需及时点击执行完成,该条会诊费用按照该名医生的职称级别自动上账。但临床中常出现已会诊,未点击执行完成。导致患者出院时该条会诊医嘱处于正在执行状态,会诊费用未及时收取,无法及时出院。电话通知该名医生及时执行完成时而该医生由于手术、休息等原因无法及时完成,其他人员又不知晓该医生账号、密码无法执行完成,导致患者无法出院。由此增加临床工作量,增加了医患纠纷发生的几率。
1.3.2输血医嘱修改时工作繁琐 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时,医生开具输血医嘱,如开具“2U”悬浮红细胞静脉输血,但实际临床工作中,临床用血严重紧张,输血科实际配血为“1U”悬浮红细胞,执行护士输血时未及时提醒医生更改用血量就将输血“1U”悬浮红细胞核对点击执行完成或者核对时不细心点击e误,导致医嘱和实际执行血量不符。这时就需要输血科先撤销输血,护士撤销执行完成,回退该条医嘱,由医生作废,再重新开具医嘱,护士校对,核对完成,输血科确认完成,有时还需要由计算机中心后台处理方可进行修改,增加了临床工作量。
1.3.3部分检查化验回退时工作繁琐 部分检查化验校对发送该条医嘱后即默认为执行完成,一旦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需要修改该医嘱或者该患者拒绝做该项检查时需电话通知对应科室取消完成后方可修改和作废该医嘱,而实际工作中,对应科室回退取消医嘱不及时,需护士反复电话通知,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大大增加了护士工作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来处理回退、销账、作废医嘱。
2 防范对策
2.1严格执行医嘱处理流程 处理医嘱时护士应细心,特别是在处理大批量医嘱时逐条逐项进行阅读、核对无误方可校对完成。抢救患者时口头医嘱要严格执行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再次复核,双方确认无误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及时补全医嘱。因抢救时先执行口头医嘱再补开医嘱易出现执行时间在前医嘱时间在后,应注意提醒医生及时更改开嘱时间为实际执行时间。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核对每台电脑系统时间,避免每台电脑系统时间不一致,出现在校对医嘱时系统提示医嘱时间超过现在时间无法校对医嘱。
2.2加强医护之间沟通 医护之间加强沟通,对有疑问的医嘱及时与医生沟通,确认无误方可校对执行。对已下达医嘱患者不愿接受或客观原因不能完成时应及时提醒医生停止或取消,避免出现漏执行现象。护士不仅是医嘱的处理者,更是问题的发现者和监控者。因此必须坚持原则,端正态度,把待完善的电子医嘱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问题认真负责地、诚恳及时地反馈给医生,并督促其纠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电子病历运行过程中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潜在的隐患,以引起重视[5]。
2.3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医生人员少、工作量大,常会有许多轮转医生、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帮忙。卫生部关于印发《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指出: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记录的病历,应当经过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予电子签名确认[5]。医院也专门规定轮转、进修医生需用统一的账号开具医嘱、书写病例后带教老师进行审签,但临床中执行效果不佳。大部分医生法律意识薄弱,怕麻烦,认为此项工作增加了临床工作量,由此将个人账号和密码交由轮转医生和进修医生,由轮转医生和进修医生开具医嘱。但他们对患者的情况、程序应用、电子医嘱开具的要求不熟悉,导致医嘱不规范,出错的几率明显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好个人账号密码,切勿透露给他人。一旦账号密码泄漏开具错误医嘱和不规范医嘱后导致的后果将由该医生承担责任。
2.4及时完善更新信息系统 信息工程人员需不断及时完善更新电子医嘱处理程序使其在应用中更加方便、合理。及时将程序存在的缺陷向信息工程人员反馈,解决技术问题,完善电子医嘱程序,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2.5定期开展培训 对医院新开展的项目,新业务新技术医嘱开具及时组织培训,对近期在程序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定期组织培训,并将不足之处和可借鉴之处作为重点醒目标示出来。使临床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规范医嘱开具,程序应用。
2.6加强年轻护士培训 对低年资护士、新入科护士,由科内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嘱护士手把手带教,使之尽快熟悉电子医嘱处理流程,内容侧重于本科常用药品的剂量、规格、剂型、用法等。并进行严格考核,所有护士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取得执行电子医嘱的资格[6]。
3 讨论
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管理和医嘱处理软件的不断发展,电子医嘱的应用在全国各级医院应用广泛,提高了执行医嘱的准确性及工作效率。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不足和隐患。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有更强的法律意识和更高的职业素质,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核心制度的学习,加强对医嘱查对的认识,严格执行医嘱制度和医嘱查对制度。管理者需不断细化和完善电子医嘱的执行流程,防范和减少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子医嘱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有效地预防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哲,张秋涛,姜文,等.企业级医疗影像信息集成平台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1):56-60.
[2]季文峰.电子医嘱收费中常见问题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 1(23):109.
[3]张贝贝,肖辉,李成伟.电子化处理条件下医嘱执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10):32.
[4]徐智达.试论电子病历的证据价值[J].上海预防医学,2002,14(12):570-571.
【关键词】老年患者;呼吸内科;住院护理;问题与对策
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机体器官功能逐步退化,当其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时会出现一系列护理问题。尤其呼吸内科的住院老年患者大多数都患有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反复发作,常使得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给临床治疗护理带来困扰。因此,本文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就其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38例住院老年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8-83岁,平均68.2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大叶性肺炎1例,患者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咳痰、咳嗽和咳血等。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例记录总结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相关的护理专家和医生进行审阅、修改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8份调查问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录入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8份,在规定时间内有效收回调查问卷3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依据回顾性分析和调查分析结果可知,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护理中常见问题如下五类,分别是心理护理问题(86.84%)、日常护理问题(71.05%)、皮肤护理问题(55.26%)、饮食护理问题(42.11%)和用药安全问题(42.11%),见表1。
调查项目
例数
比例(%)
心理问题
33
86.84
日常问题
27
71.05
皮肤问题
21
55.26
饮食问题
16
42.11
用药安全问题
16
42.11
3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3.1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长,老年患者长伴有其他的慢性病,住院治疗周期长,起效慢。常导致老年患者常伴有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消极心态,这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心态和环境有关,心理护理问题是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护理的最常见问题。对策:心理护理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要有效的解决患者心理问题,首要是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应提供相关疾病及心理学信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家属应重视对老年患者的关心和心理疏导,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和转移注意力。还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2日常护理
老年患者年龄较大,一般都会存在睡眠质量的问题,另外,身体各项机能也下降严重,行动不便,容易导致意外损伤。对策:对于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患者单独居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鼓励患者在体能允许下多进行适宜的体育活动,改善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3.3皮肤护理
老年患者多长期卧床,室外活动较少,且因为身体和生理问题,老年患者常常很难翻身,严重者将不能翻身。这些情况将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很多的皮肤问题,如压疮等。对策:保持病房的清洁和通风,保证患者病床的干燥和清洁,鼓励患者经常做翻身等运动。除了常规的皮肤护理之外,在清洁患者皮肤的时候要注意水温,并减少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
3.4饮食护理
合理的膳食安排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合理搭配患者的饮食,以便满足患者的身体需求,同时,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3.5用药安个问题
用药安个问题同样是住院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导致每种药物对患者的效果出现明显的差异,用药时对该问题要慎重考虑。同时,老年患者错服和漏服的现象严重。对策:老年患者常忘记吃药、或忘了己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时送服,并且要监督患者,不能将药放置在患者身边。按时叮嘱,避免错服或者漏服的情况。服药后要时刻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并通知值班医生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那丽秋,王菊贤,吴立静,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27-228.
腹腔镜是应用于腹腔内检查、治疗的内窥镜,可用于实施精确手术操作,腹腔镜手术具有操作便利、手术时间短、组织创口小、出血量小等明显优势。本文主要探讨术前、术中、术后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要点。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57-01
腹腔镜手术指在腹部不同部位开若干直径为5-12毫米的切口,通过切口置入摄像镜头和特殊手术器械,将所拍摄腹腔内图像传输至电视屏幕,再由手术医生观察图像进行体外操作完成手术的全过程。目前腹腔镜手术已逐渐取代了过去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被广泛应用在多科系多专业手术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腹腔镜手术需遵循常规手术护理的原则,同时抓好重点、难点护理工作。
1 腹腔镜术前常见问题和对策
腹腔镜手术操作前,由于不少患者缺乏对手术的足够了解,导致出现忧虑、紧张以及恐惧等心理现象,进而焦虑烦躁、失眠多梦。对此,巡回护士要积极采取措施,调查了解患者产生害怕心理的原因,开展针对性宣传和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的操作过程、方法步骤、优点以及注意事项,提醒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医护人员的解决方案,指导放松肌肉并行有效呼吸,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耐心解释回答患者的问题和疑惑,从而增强患者对手术的客观认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另外,护理人员准备不到位、工作不细致、检查不全面也是术前常见的护理问题,诸如器械消毒不当,内镜视野不清晰等[1]。针对这些问题,参加手术人员要采取以下对策:第一,采用2%的戊二醛消毒手术器械约30min,对CO2充气管、电凝导线给予40%的甲醛进行熏蒸约8h;消毒浸泡器械时需有序安放,防止出现套管针损坏其他器械等情况;在使用前进行彻底冲洗,避免戊二醛伤害患者皮肤。第二,内镜视野的清晰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要用擦镜纸细致擦净各镜头、镜片,并置于60。C无菌水中预热,防止低于体温出现雾视现象,还要提前关上窗帘,保证光线适度,防止反光。
2 腹腔镜术中常见问题和对策
术中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会诱发皮下气肿,原因在于二氧化碳从穿刺鞘进入皮下。护理人员要给予高度重视,确定穿刺成功再注入二氧化碳,避免反复多次穿刺。手术操作过程中将鞘卡固定,防止从腹壁脱落。皮下气肿出现后,需及时采用粗针头进行穿刺、排气,同时进行检查,排除隐患,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型手术,具有切口小等特点,但有时难以完整取出标本。针对这种情形,医护人员可通过旋切器分多次取出较大的良性标本,如标本过硬,不能分次取出,可适当扩大切口[2]。
腹腔镜手术中常由于腹腔粘连、解剖困难以及出血等原因停止手术转而进行开腹,影响了手术效率和质量,也造成了一定的手术风险。在护理对策方面,护理人员要在平时加强对腹腔镜手术相关知识和仪器操作的学习和了解,对术中常见问题积累形成科学的处理方法和解决预案,从而提高与医生的配合度。在术前充分准备各种开腹器械、缝线等,仔细清点核查各类用品,在确定实施开腹手术后要反应迅速,在最短时间内与医生衔接好相关工作,缜密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操作。
3 腹腔镜术后常见问题和对策
术后由于患者病情的变化、疾病的特点、患者体质的特殊性,加之护理人员可能出现的疏忽大意或护理水平较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腔内感染、粘肠连等。因此,护理人员需全面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水平和质量。术毕在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后,使患者去枕取平卧位,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给予低流量吸氧,氧流量维持在2-3L/min,保持呼吸道畅通。6小时后变换为半卧位,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预防发生肺部感染;期间注意动作保持轻缓,防止牵拉创口;定期查看是否存在伤口渗血等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卫生和敷料干燥。
由于腹腔镜手术需灌入CO2,使术后患者腹内残留了一部分二氧化碳,加上麻醉、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可能导致肠胃吸收较多气体,这些都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现象。护理人员应建议或要求患者在术后24小时以后再进食,不要勉强进食容易引起恶心、反胃和呕吐的食物,增加蔬菜、高纤维质水果的摄入,避免食用诸如豆类、洋葱、地瓜等产气的食物。多吃鱼、瘦肉等高蛋白质食品,加速创口的愈合速度,同时还要禁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肠胃不适[3]。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技术,这种术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手术部位的疼痛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受到患者的欢迎和认可。文中通过分析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不同阶段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护理人员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增强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徐广涛,王晶荣,赵艳玲.腹腔镜手术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8(24):666-667.
[关键词]初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知识
初产妇由于缺乏生育经验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这些均可能对新生儿的成长产生影响。临床研究指出[1],孕晚期加强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错误的认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及对新生儿的自我护理能力[2]。本组研究中,通过给予初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能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17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8±8.9)岁;产妇文化程度中,大学及以上学历45例,大专67例,中专及高中47例,初中及以下16例。其中农民5例,工人81例,个体工商业人员57例,干部技术人员32例。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28例,2000~3000元64例,3000~5000元72例,5000元以上11例。
1.2方法
对全部孕妇在孕第35周及36周的周末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相关培训,培训参与人员包括产妇、新生儿父亲、新生儿家庭照护者等,每次培训1~2h,培训形式采用集中讲座、小组讨论、示范演练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培训人员由富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在培训中,注意观察孕妇的理解能力,结合其教育水平等情况,给予采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注意给予示范操作及图片讲解,加深产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小组讨论及演练提高产妇的应用能力;每次培训后给予相关问题解答,设立形式多样的咨询方式,如官方QQ群、微信群、微信平台、咨询室、咨询热线等,加强对产妇疑问的解答,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针对产妇的家庭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与意见。培训结束后向参加培训者分发健康知识手册、光盘等,指导产妇进行自我学习,促进知识的掌握。
1.3判定标准
[3]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在产妇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基础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分析,母乳喂养的方法,疫苗接种方法等,每项内容20分,满分100分,对比观察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4]
应用SPSS11.5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71.4%,培训后向产妇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5份,有效问卷167例,有效率为95.4%。通过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分析,本组在进行为期2周,共计4时的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后,产妇相关知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儿时期是婴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出现各种疾病的时期[5],婴儿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婴儿的健康成长,多取决于婴儿母亲及其对婴儿的喂养、护理的认知、态度及行为[6-7]。初产妇由于生育及新生儿相关知识,这对新生儿的生长与发育极为不利。在一组调查中指出[8-9],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缺乏包括以下几点:
(1)多数产妇不清楚新生儿特殊生理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变化;
(2)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多来自父母或网络等途径,没有科学而系统的学习;
(3)产妇对母乳喂养方法仅限于理论知识,甚至有的产妇不认可母乳喂养;而调查指出[10],多数产妇对新生儿出生的护理知识都存在较大的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尤其是近几年育龄女性中,独生女占据绝大多数,其缺乏新生儿家庭护理氛围,自理能力差,对健康教育的渴求更强烈。本研究中,对175例初产妇于孕中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概况、新生儿基础护理及保健、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对策、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操练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经培训后,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护理知识的掌握已不再局限于理论上,更提高了产妇的自作能力,明显提高了认知分析能力。总之,通过给予初产妇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相关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这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解思琦.初产妇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临床实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3(2):150.
[2]辛燕.开展家长育婴指导对提高新生儿早期教育普及率的作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416-417.
[3]李云波,杨彦香.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与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60-1861.
[4]吴雨桐.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374-2375.
[5]王转琴.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8):60-61.
[6]黄秀永,陆柳雪,陆青梅,等.健康教育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影响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2):258-259.
[7]招凤彩.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智力发育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7-98.
[8]陆柳雪,陆小妮,陈立新,等.3S理念健康教育模式对桂西地区农村初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1824-1826.
[9]郑丽阳,郑本端,符丹.危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心理特点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109.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套管;护理
循环内科在临床中对呼吸道不畅的危重患者进行治疗和抢救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气管切开术,此法同时也是对其他某些疾病治疗一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气管切开术之后患者呼吸困难,若此种情况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死亡,因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尤为至关重要,因为护理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程度,所以对患者在气管切开后的术后施行科学恰当的护理,既可以减发生一些并发症,又能达到使患者尽快康复的目的。
1临床资料
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入住我院耳鼻喉科进行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患者37例,年龄在43~75岁之间,平均 576 岁,男32例,女5例。
2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查其原因
21气管内套管阻塞的原因当分泌物增加,诸如吸痰操作不当等多种综合情况发生时,气管内套管就会被粘稠分泌物阻塞,且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很高。因为当痰不能被彻底吸出,就会在气管和支气管中堆积部分痰液,慢慢形成痰痂,最后导致气管阻塞。还有就是气道湿化不够或使用一次性套囊套管都回造成气管内套管阻塞。因此护士对患者观察必须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随时注意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现象,防止出现气管内套管阻塞[1]。
22气管内出血引起气管内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因患者需要进行吸痰,因次数多、负压过大,或者由于在吸痰过程中护士动作不够轻柔以及一次性吸痰管质地较等都会导致气管内出血。同时对于凝血功能差、高血压患者及气管切开后感染的患者也容易引发气管内出血。为此,护士对患者出血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操作中要注意正确进行吸痰,选择适合患者的气管套管,并要有效控制和预防切口感染。
23切口感染致使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一个是由于分泌物对术后伤口的刺激使其易受感染,一个是在吸痰过程中操作不当而污染切口,加之清洁消毒不彻底切口就很容易感染[2]。此外对患者所居住的室内消毒不达标,营养不足,自身免疫系统下降都会引发切口的感染。
24气管套管脱落导致气管套管脱落的原因①当套管过短时患者只要头部稍有转动就易脱出。②在换管时,有时会不小心把外套管一起带出,因此护士一定要经常巡视,每天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调整套管固定带的松紧度。③若患者颈部活动剧烈而套管固定又过松也容易致使气管套管脱落。所以套管固定带的松紧以带子和颈部之间可放入一手指为宜,同时要打外科结。护士要在患者术后对固定带的松紧经常调节,避免带子因太紧使血液循环不好,但也不能太松,否则套管容易脱出[3]。
3护理
31首先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气管切开患者病情都比较严重,加之气管切开无法语言交流,所以患者自身会有恐惧紧张感,家属的心理负担也比较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耐心细心的解答疑问,鼓励患者把想说的话在写字板上写出来,给予肯定与赞美,让患者有乐观的心情,这对早日康复非常有益。
32加强气道湿化,保持室内湿度,患者所居住的病室内,室温在21℃左右,湿度要在55%以上。感觉空气干燥时,可以在地面洒水或使用加湿器,确保室内足够的水汽和空气的清新流通。同时对患者要加强气道湿化,通常临床上使用的一项常规护理是将生理盐水滴入气管内,但实践证明此法效果有负面影响,应用消毒蒸馏水或04%盐水则更符合生理要求[4]。
33正确吸痰常规吸痰是间隔两个小时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在吸痰前后可以给予患者2 min的高浓度吸氧。根据不同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深度应超过内套管的前端,尽量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
34口腔护理感染的一个重要感染源就是口腔中的部分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所以护理期间一定要加强口腔护理。根据患者口腔的pH值选择适合的口腔护理液进行擦洗,从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35预防局部感染为防止局部感染,要每天两到三次将气管内套管取出进行消毒清洁,同时还要每日切口周围消毒清洁,更换2次纱布垫,若分泌物增多则要随时更换。此外对患者还要补充营养,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增加患者抵抗力。另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要避免褥疮。
36定时拍背每隔1~2 h要对患者进行叩背,这样可使痰液松动,改变附着位置,有利于吸引或将痰排除。
4讨论
综上,对气管切开后的患者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的科学护理,既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又能够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惠.92例喉癌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8(1):25572557.
[2]王其花.20例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校医,2011,(6): 467467.
1.1医院方面制度有待完善
骨科护理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护理措施不能良好落实的直接因素。一些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护理操作,往往会擅自处理或隐瞒护理中的一些失误和问题。医院管理不到位:医院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自我约束较为缺乏,法律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如果管理监督力度不够,会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对于护理人员的编配、管理存在不足,影响骨科护理的水平。硬件设施的缺陷:护理硬件设施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护理质量,比如病房中的床栏不稳固、地板未采取有效的防滑处理及明显的防滑标志、电器设备、开关等使用不当、医疗设备老化等。
1.2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是具体护理操作的实施者,所以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水平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护理效果。目前,骨科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在这些问题。护理技能不熟练:一些护理人员走上护理岗位时间较短,往往只有一般性的护理技能和能力,基础性护理操作较好。但是,相对专业、复杂的骨科护理而言,其护理技能存在不足,临床实践经验较少,应变能力和判断力较差。专业知识较缺乏:一些护龄较短的护理人员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工作之余未能及时的强化学习,未能掌握一定的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基础知识,不能及时有效的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不强:骨科护理操作大多数是由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较为繁多,且患者较多,容易造成护理人员不足,使得护理人员出于异常繁忙的状态,导致护理人员身心较为疲乏,情绪变化大,对患者失去耐心,工作责任心不强,易引起护理问题,甚至产生纠纷。另外,大多数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为缺乏,没有重视证据的管理,在出现医疗纠纷时不能及时拿出有效的证据。
1.3患者自身方面
骨科伤具有突发性,患者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和情绪反应,对自身状况过于担忧,往往会产生恐惧、痛苦、焦虑等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另外,患者对骨科伤的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高龄患者,骨折会造成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需长期卧床易产生并发症及高昂的治疗费用,会使得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加重,影响治疗和护理。
2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2.1建立并完善护理制度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因此,对于骨科护理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规范骨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从根本上确保护理质量。骨科科室还应建立系统的护理质量监管机制,明确职责。护士长或组长应每天检查患者的情况,对于护理中常出现的问题,应建立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处理办法;护士长应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问题严重的护理人员进行实质性、有效的沟通。另外,还应完善医疗设施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2.2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措施包括:(1)强化专业技能培训,要成立专门的护理质量监管部门,让临床经验丰富和护理技术高的护理人员或负责人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和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促进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并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辅导,以此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的质量;(2)强化法律意识培养,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质量管理知识,让经验丰富的学者来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提供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加强监管规范操作,强化护理监管,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护理安全与质量的会议,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2.3积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和情绪变化大时,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患者的感受和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做好心理工作。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骨科伤的相关的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积极面对生活。另外,还应多陪护手术后的骨科患者,加强巡视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要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结语
动静脉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临近的静脉相吻合,首选腕部的桡动脉和头静脉,使静脉动脉化,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提高透析患者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现就动静脉瘘术后常见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6例患者,均需要长期血液透析。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8~77岁,平均46.6岁。均采用腕部桡动脉和头静脉相吻合,其中端侧吻合50例,端端吻合36例。针对术后常见问题,采用相应的对策,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2 常见问题及对策
2.1 出血 常为吻合口穿刺点周围渗血或皮下血肿,严重者都会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应避免过早使用内瘘,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提高穿刺技术,力争一次性穿刺成功,根据病情调整肝素用量。禁止在内瘘侧的肢体上测血压、静脉输液或注射、戴手表,避免瘘侧肢体提重物,也不能用力过猛,防止瘘吻合口撕裂。
2.2 感染 瘘管局部红、肿、热、痛,全身表现可见寒战、发热,严重者血培养阳性,发生败血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保持内瘘侧手臂皮肤清洁、干燥。发生感染,立即停止使用内瘘,局部用酒精湿敷,严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患肢给予妥善固定,减少活动,绝对禁止再穿刺感染部位。
2.3 血栓 表现为瘘管处无杂音和震颤,内瘘血管处疼痛。每天检查内瘘口是否通畅,术后24 h内每小时观察1次,动脉化的静脉如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或用血流多普勒监测血流血管有杂音就表示瘘管通畅,否则应怀疑有血栓形成,应立刻与医生联系并及时处理。如患者营养状况差,血管内皮的修复能力低,当透析患者血管内膜发生损伤时,损伤部位不易快速修复,造成血小板和凝血物质在损伤处的聚集,从而易发生阻塞。所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血浆白蛋白无疑也是预防内瘘阻塞的一项有利措施。术后督促患者服用潘生丁或阿司匹林以防血栓形成阻塞瘘管,术后1~2 d可压迫作瘘的前臂,每次3~5 min左右,然后松开,反复多次以促进静脉血管的扩张。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可过紧,衣袖要宽松,避免吻合口及该侧手臂不慎受压。穿刺操作需规范不能在吻合口及静脉瓣附近穿刺,采用绳梯式穿刺法,切勿定点穿刺,防止内膜损伤,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做到一针见血,提高穿刺的成功率,血管壁的瘢痕少,内瘘阻塞的机会亦少,其使用寿命延长。
2.4 假性动脉瘤 内瘘局部扩张明显,局部明显隆起或呈瘤状。应避免过早使用内瘘,内瘘的成熟,取决于自身血管条件及手术情况,若静脉扩张、管壁肥厚、有动脉震颤或搏动则表示内瘘已成熟,一般4~8周可使用,至少应在2~3周方可使用。禁止采用区域式穿刺,穿刺时要有计划,自远心端向近心端,下一次离上次穿刺点2 cm以上。较小的动脉瘤,可用弹性绷带轻压并保护,禁止穿刺动脉瘤部位,若动脉瘤逐渐扩大有破裂的危险时,应给予手术切除。
为了克服电视教材内容展示的线性结构,我们在编制《护理基本技术操作中的常见错误》电视教材时,借鉴多媒体课件具有交互性特点的制作方式,设计了多层呈现,可选择性演示的具有交互功能的制作模式(如图1所示)。教材中选取基础护理技能操作中常见问题的14项操作作为主页一级菜单。当选择某一项操作后,便进入问题菜单。每一项都呈现几个常见问题,选择某一题目后便进入演示界面。每一题目的演示都有正确与错误操作两个窗口,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播放相应的画面。采用这种制作模式编制的电视教材,不仅便于学生个体自主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也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可用于教学演示,也可用于实践技能考试。
2示错操作电视教材的应用
在医学院校教学过程中,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护理学基础技术》课程,学校仅安排25个学时,我们对常用的基本技能进行选择讲授:主要是无菌技术、药疗原则、各种注射、输液、给氧、吸痰、导尿。实践技能中有许多项目需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如清洁伤口换药、戴无菌手套、穿脱手术衣、导尿术等[5]。所以,应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使之能正确地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任何一个操作若违反操作规程就可能造成污染,轻者加重患者痛苦,重者危害患者生命。但有限的课时不足以安排学生对每一项操作都进行操作练习,运用示错操作电视教材辅助练习能不能起到弥补的作用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实验。
2.1教学对象
该教材应用的对象是南方医科大学2008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一班175人,2008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二班212人,均在第四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技术》,25学时。
2.2教学方法
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一班(传统教学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即“理论授课+部分操作实践练习+教师指导”方式。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二班(作为实验组),采用“理论授课+部分操作实践练习+教师指导+示错电视教材练习”方式。学生利用示错电视教材进行学习的同时,辅以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的书面答卷。在每一次课的最后10分钟让学生边观看示错操作电视教材,边将观察判断结果写于答卷上。如果学生对护理操作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没有实际动手操作训练,要从电视教材画面上找出实际操作的错误及正确回答问题是十分困难的。
2.3教学效果
将两个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班期末考试成绩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学生成绩进行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1为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表1显示实验组学生平均分为(86.82±8.14),传统教学组学生平均分为(82.18±9.58),两个班学生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采用“理论授课+部分操作实践练习+教师指导+示错电视教材练习”方法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结果说明:利用示错电视教材练习辅助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护理基本技术的掌握情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3讨论
3.1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
该项目的实践研究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帮助。采用《护理基本技术操作中的常见错误》电视教材辅助技能操作实践,学生能从以前司空见惯的错误操作中发现存在的错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弥补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的不足,保证了教学质量。
3.2提高学习效果及教学效率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护理学基础技术》教学中,因学时少、学生多等客观因素,教师无法做到每一项操作都进行示范,也无法让每个学生都看清规范的操作和细节。采用《护理基本技术操作中的常见错误》电视教材辅助教学,可让多个教学班同时一起学习,每个学生都获得同样的练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尽管临床医学专业的《护理学基础技术》课时少于护理专业,但成绩却能保持良好。
3.3教学适用性强
《护理基本技术操作中的常见错误》电视教材,采用以问题为单元的小片段交互性结构组合,实现了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降低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6],使得该教材既可用于课堂的辅助教学,也可用于学生课余自学,还可用于学生考试;同时还方便与其他媒体组合。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该教材在制作完成后,不仅用于南方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还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教学,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选修课教学和考试,受到师生高度评价。
3.4突出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应用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行业进步也越来越迅速,由此造成的骨科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这一现象更加明显[1]。大多数骨科患者都是由于突发事故导致,外伤较严重,事故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双重打击,严重影响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效果。因此,本文便是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常规护理疗效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1日~2016年12月1日在我院治疗骨科疾病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各23例。实验组男:女=10:13,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6.31±5.79)岁。对照组男:女=14:9,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6.36±5.68)岁。两组骨科疾病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为患者清洁伤口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为他们讲解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纠正他们的认知误区,减少他们对治疗的恐惧感和不确定性。②健康指导。相关医护人员派发知识健康小手册,给患者和家属开展教育宣传工作,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③反馈总结。每周举办护理总结反馈会议,对于本周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了解。观察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是否符合标准,如果没有则要进行调整;此外总结患者护理期间疼痛的控制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1.3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过去24h疼痛以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的疼痛评分。(2)观察两组患者生理领域、社会关系、心理功能3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分。(3)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使用我院自设的关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表,通过问卷调查,测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问卷总分值100,分为十分满意(分值>90)、较满意(分值70~90)、不满意(分值<70)。以十分满意、较满意之和作为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x±s”表示疼痛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使用t检验;用百分数(%)表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在过去24h疼痛、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的疼痛评分中,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3讨论骨科患者大多数都要手术,在术后很长时间都躺在床上无法。
3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临床对护理要求也有所提高,各种新的护理模式不断涌出,而循证护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而来。循证护理产生于循证医学,强调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的改进,以最低的成本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3]。在本次的研究中可看出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后首先提高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的认识,另外以批判性思维查找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寻找资料,确保提出问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对常见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以更好的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在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管道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循证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管道不安全事件有显著的作用。综上所述:在胃肠外科术后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秦中翠,庞海玲,刘迎春,等.循证护理模式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1):129.
[2]王琴,周娟,芮霞洁.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44(19):3014-3016.
[3]徐晓娟,黄潇湘.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6,33(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