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折病人的护理诊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踝关节;骨折;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68―02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CNP)是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最先提出的,是由医护人员对某一种疾病的检测、治疗、康复和护理工作制定的适当、有序和严格执行的计划,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的护理工作模式,该路径有利于满足病人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健康教育需要,可以帮助病人尽早获得康复从而减少住院时间,避免护理资源的浪费,并且使病人可以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1-2]。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缩短病人住院日期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势在必行,而临床护理路径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改善服务质量及控制医疗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构成。在日常生活中踝关节骨折较易发生,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关节为负重关节,压力在关节面上呈较大载负并保证均匀分布、若骨折后对位效果不理想,易造成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会出现伤踝僵硬、行走困难、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2012年7月,我科开始将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踝关节骨折病人,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踝关节骨折病人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17~73岁,平均43岁。按入院先后顺序,上半年病人为对照组,下半年病人为观察组。入选标准: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人。病人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但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排除标准:除外病理性骨折。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即疾病知识的宣教,对肢体活动功能进行指导。观察组则由经过临床护理路径统一培训的护士将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发给患者,并对患者按照表中的内容详细地进行介绍,解释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其次每日每班分管床位护士按照当日临床路径表中的内容进行病情观察,对于每次所完成的饮食、护理、检查、监测等内容需用“√”标识,保证以患者为中心,做好细致、具体的骨科专科护理工作。床位护士按照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在对患者进行评估、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效果评价的过程中发现病情有特殊变化时,则用“×”在路径表内注明,并向床位组长及护士长汇报,并通知医生,同时要在护理记录栏内记录、分析出现的相关问题。然后护士长及床位组长随时对每日工作进行检查,以考核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出现的变异,由医生、护士长、床位组长及负责该患者的床位护士共同参与分析研究,找到解决方案,力求使病情发展回到路径上来。对照组则按照骨科常规护理方法。
1.3 评价指标
1.3.1 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采用科室设计的问卷(共20题,每题1分,计2O分)在患者出院前进行书面测试,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认知水平越高。
1.3.2 患者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3]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评定,评分小于7分为无焦虑,7~13分为轻度焦虑,14~20分为中度焦虑,大于2O分为重度焦虑。
l.3.3 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护理质量满意率=n(很满意+满意)/N×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的焦虑、认知水平、满意度对比
2.2 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情况
2.3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
因两组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其所选用内固定的种类、材质不同,而内固定物在整个住院费用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故两组患者的住院费为 6734.32~19855.24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缩短了住院日,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在对患者实施期间护士把已经完成的用勾打好,这让下一班护士对患者的情况了解更清楚,可及时地解答患者疑问,进行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贯彻于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当中,使患者对疾病治疗、功能锻炼等有正确清晰的认知,从而使焦虑情绪明显得到缓解,同时对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检查都能合理地进行安排[4]。
3.2 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规范了护士行为,护士清楚地知道所有护理内容和具体执行时间,从而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提供个性化、人性化、优质的服务。以人为本,与病人建立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病人参与到自身的护理中来。护理人员更加注重病人的感受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满足了病人的健康需求,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总之,临床路径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缩短住院日,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崔丽华,王凤霞,李丽,等.临床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8):162.
[2] 李新姣.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急诊,2009,18(3):489-490.
运用夹板固定骨折,是中医骨伤科的一大特色。骨折整复、固定后,护理质量的好坏,对病人的治疗及康复至关重要。这类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精神护理:骨折病人多为突发性损伤,由于疼痛等刺激,易恐惧、多虑、消极悲观,特别是以夹板固定后,肢体处于强迫,心理上不适应。因此,护理人员应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某些可能致残的患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及保密性,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保证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患肢的护理:保持患肢于正确的。骨折整复固定后,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协助医生把患肢置放在正确上,告诫患者所允许进行的活动,耐心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合作,严防因变动或不当造成骨折再移位。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作出处理,予以纠正。故对该类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其完成日常生活起居,摄片复查时,应护送前往,保护患肢。
密切观察伤肢端血运及感觉情况。骨折经夹板固定后,患肢局部受夹板及压垫的压迫,可引起患肢的血运及感觉障碍。因此,在固定后的早期,应注意观察伤肢端的动脉搏动及局部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肿胀程度、疼痛、手指及足趾主动活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将夹板扎带放松,如仍未好转,应拆开绷带,更换或取消夹板,重新固定调整,并根据感觉障碍的区域,报告医生,早期获得正确诊断,及时处理。
夹板的位置及扎带松紧度
骨折病人,经夹板外固定后,随着肢体肿胀的程度,应随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及位置。骨折刚整得,肢体肿胀可能加剧,则应适当放松扎带;3~4天后,肢体肿胀逐渐减轻,则应调紧扎带。
4.局部皮肤的护理。在骨突部位,应置少许棉垫以防压疮。已发生压疮者,应予局部换药。对于合并皮肤挫裂伤或开放性骨折,应予夹板开窗换药,减轻压迫,预防感染及骨髓炎,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局部肿胀剧烈,形成张力性水泡者应抽净水泡积液,再以龙胆紫液外搽。
5.患肢功能锻炼。“动静结合”是中医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之一。适宜、正确的功能锻炼推动气血运行,加速瘀去新生的过程,促进骨折愈合,使关节筋络得以濡养,防止筋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以利功能恢复。故功能锻炼应自骨折整复固定后开始,并贯彻于整个治疗过程。
饮食护理,由于骨折及整复,患者气血受损,饮食上应按骨伤科分期辩证施护、施食。早期气滞血瘀,饮食宜清谈;中药瘀未尽去,筋骨未连接,应进食清补之品,促进气血恢复,和营生新;后期则予营养丰富滋补之品,补养气血,补壮筋骨。
重庆市璧山区丁家医院 重庆市 402764
【摘 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出现的各种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获取2013 年4月~ 2014 年3 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的35 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恢复状况,分析四肢骨折病人在进行手术之后发生的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因素及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方式避免该情况的发生。结果:我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对之后,我们发现恢复性锻炼安排过早、手术操作不当和由骨折引起的并发症都是引起造成骨折不愈合或者延缓愈合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造成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例如固定器械时的不稳固、天气炎热造成感染感染等。结论:致使骨折术后延缓愈合及不愈合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必须在临床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共同进行,从而预防该现象的发生,尤其是要注意手术的并发症、以及医生的操作不当、恢复性锻炼的提前进行这三大原因。
关键词 四肢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预防分析
骨骼的结构发生不间断的断裂在医学上被称为骨折,而人体发生骨折几率最高的部位就是四肢。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不愈合临床状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骨折病患的情况
任意抽取了2013 年4 月―2014 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四肢骨折手术之后,发生延缓愈合及不愈合患者35 例,并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比对。35 例骨折患者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龄4―72 岁,平均45 岁。造成四肢骨折的原因整理得出:激烈运动冲撞伤6 例,工作岗位上不幸受伤8 例,车祸造成受伤15 例,重物砸伤2 例,其他4 例。治疗方法:对4 例病情较轻的患者采取了非手术的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救治,包括骨牵引2 例,固定石膏2 例,其余31 例病情较重患者就采取了手术切开固定并复位的方法,其中采用钢板普通固定的11 例,使用钢板加压治疗的为13 例,交锁髓内钉加钢丝3 例,交锁髓内钉加捆绑2 例,克氏针固定1 例,单纯钢丝固定1 例。[2] 在进行骨折延缓愈合及不愈合判断发现:35 例患者发生延缓愈合及不愈合时间为6 ~ 55 个月,平均30.5 个月,延缓愈合和不愈合的临床诊断依据是,在手术后8 个月内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X 线片照射的复诊,其显示骨折手术部位互相分离存在未愈合的现在,骨折线存在明显且骨折线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或者伴有软组织的肿胀等。
1.2 研究方法
将所有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一整理、统计及分析,得出患者四肢骨折术后延缓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我们的整理和调研与分析得出了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固定器械不稳定、受伤处感染、恢复性锻炼太提前、病人的并发症、以及一些其他原因是造成四肢骨折手术之后延缓愈合和不愈合的原因。其中因医生手术时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骨折延缓愈合有12 例,占33.33%;由手术固定器械位置不合理、不稳定等手术方法造成的有8 例,占22.22%;由恢复性锻炼进行较早而造成的有11 例,占30.56%;伤口感染造成的为2 例,占5.56%,其他原因2 例,占5.56%。从数据上我们可看出造成骨折手术后不愈合及延缓愈合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并发症、过早的恢复性训练、手术操作不当。每一个患者在骨折之后对于健康的渴求都是非常强烈的,可是他们却根本不知道骨折部位在刚刚愈合时是非常脆弱的,不应该盲目的将自己的锻炼量加大、而且频率很高,如此进行锻炼不能按时愈合甚至不愈合,更严重的还会引起二次骨折。
3 预防措施
3.1 骨折手术之后的常规护理
医生需要在术后密切的观注患者的神志、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务必要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必要的时候还要予以吸氧。要保证手术固定的骨折部位是功能位,要对于术后伤口进行绷带加压并包扎止血。要严密观察骨折患者的术后的疼痛性质及位置,还要做好护理随时避免绷带以及止血带的掉落。
3.2 伤口感染的护理
皮肤挫伤,伤口较大等问题都会影响到骨折病人,尤其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其伤口出及其周边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一旦在手术后没有处理得当很容易使得伤口处发生感染。护士应该对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的伤口处进行严格而又彻底的清洗。在手术之后,度过了合理的愈合期之后,医生即可鼓励指导病人进行一些少量的肌肉和关节部位的功能性的锻炼。但是锻炼量和锻炼的时间要严格的把控,以避免二次受伤。
4 体会
维持人体的基本运动和所有机能的重要支架便是人们的四肢。但是又因为其自身使用频率和特质,使得它易受到外界对它的冲击,发生骨折,导致其功能的丧失。由于自身的问题和外界的一些因素使得骨质愈合的时间较长,随之而来的一些并发症,更是严重地影响到了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之旅,也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痛苦。所以,四肢骨折术之后我们医生应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合理的对病人进行护理,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术后的延缓愈合及不愈合的情况出现,从来促进骨折的快速愈合。
参考文献
[1] 樊健, 俞光荣. 四肢骨折骨不愈合28例临床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008):760-761 .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压疮;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6-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损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合并症较多,皮肤松弛,加上股骨颈骨折需卧床较长时间,极易发生压疮。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经科学方法预防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51-91岁,平均71岁。住院天数8-59d,平均24d。合并白血病伴脾肿大恶液质者1例,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心脏病5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单纯骨折19例。行骨牵引7例,切开复位十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全髋关节置换23例。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意外受伤,一时难以接受,疼痛、需卧床较长时间和生活不能自理,担心预后及治疗费用,怕连累晚辈等,常会产生自责、焦虑、烦躁、恐惧甚至轻生等心理,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极不配合。对此,护士应理解、关心、安慰鼓励患者,耐心地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和治疗方法及以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取得信任,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支持,亲人的陪伴和关爱是老人康复最好的“良药”。
2.2 正确评估患者 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所有病人入院后24h内均由专人进行皮肤全面检查,查看皮肤是否有破损,应用Braden评估表进行评估,评出压疮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实施重点预防。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得分范围在6-23分,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18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0-12分为高度危险,9分及以下为极高度危险。
2.3 高危压疮风险告知 随着患者、家属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压疮的发生将可能作为未向患者提供标准护理的证据而导致诉讼[2]。因此对于评出的压疮中度、高度、极高度危险病人,护士及时将压疮风险告知病人及家属,告知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3],引起病人、家属的重视与配合,增进护患间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4 制定和落实防护措施,对于评估出的压疮危险人群实施针对性个体化防护措施。
2.4.1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间歇性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措施。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3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方法:健侧下肢屈曲,健足及双肘关节用力支撑抬臀,也可用牵引床架双手上拉抬臀[4],暂时解除骶尾部、臀部压力。
建立翻身卡,实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每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观察受压处皮肤情况详细记录在翻身卡上,并班班交接。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动作。由于股骨颈骨折无论牵引、手术,患肢都需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外固定,一般不主张患侧卧位。但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常由于害怕患肢疼痛,拒绝健侧卧位,所以翻身时常采取平卧位患侧卧位(侧卧30°,腰背部、双膝间垫软枕支撑)平卧位平卧位(患侧肩背部、腰部垫软枕支撑)平卧位如此循环。
避免半坐卧位,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以防产生剪切力和身体下滑产生摩擦力,损害皮肤。
2.4.2 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床中部垫一次性医用中单和柔软浴巾。病人大小便不慎污染床单元只需更换中单和浴巾,避免更换床褥和床单引起患者不适疼痛和减少护士工作量。
2.4.3 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 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每日用温水擦浴两次,汗液和大小便污染皮肤时随时擦拭,腰背部、骶尾部适当拍以爽身粉。进行床上使用便器的指导。当大便失禁时,每次擦拭后涂鞣酸软膏,以防止肛周皮肤糜烂;小便失禁时,女患者用吸水性能良好的“尿不湿”,男患者用接尿器或质量好的保鲜袋以胶布固定在外生殖器上,也可同样使用“尿不湿”,有小便及时更换。
行骨牵引者,在牵引架与大腿根部处垫上棉垫或软毛巾,足根处同样垫上软毛巾,保护皮肤。
发现受压处皮肤发红及时以0.5%碘伏涂擦,每日三至五次。碘伏又名聚维酮碘,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是一种中效广谱的外用消毒剂,可对伤口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从而具有修复、收敛、消除肿胀的作用。对发红无硬结破损的皮肤我们使用碘伏后发现同样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发红处皮肤逐渐变得干燥、坚韧,耐磨性增加。
2.4.4 预防、减压用具的使用,如气垫床、凉液垫等 传统用于预防压疮的橡胶气圈和烤灯现已不主张使用,因为橡胶气圈可产生热气,烤灯使局部皮温升高,而持续压力引起的组织缺血时温度增高会增加压疮易发性。对于不需要行骨牵引患者,卧气垫床可以减轻局部压力,减少压疮的发生。
2.5 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食高蛋白、高钙质、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保持二便通畅。对有糖尿病等并合症患者,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3 结 果
本组病例仅一例合并白血病伴脾肿大恶液质者发生Ⅱ°难免压疮,经以上方法护理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碘伏涂擦一日三至五次1月后创面愈合。
4 护理体会
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5]。正确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保证措施的落实,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支持与配合,可以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 李旭,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6.
[3] 黄淑芳,叶文秋,周书剑,等.流程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A):23-25.
【关键词】 骨折;早期固定;老年;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在社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患者将越来越多,7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科创伤主要原因是跌伤[1],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萎缩疏松,跌倒时更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跌伤占老年骨科疾病的61.8%[2]。作为一名骨科护士应熟悉老年人生理心理变化特点,了解老年人疾病发生发展特征,了解老年人生理生活特殊需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记忆力差、反应慢、辨别力迟缓、灵敏度降低。患病老年人更是有忧虑、恐惧、危机感,怕自身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怕得不到满意的医疗护理,怕由此失去家人的关心或对恢复健康感到厌烦,宁愿默默的死去。表现为:不配合治疗护理。我科2010年3月入院1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由于老年人突然从健康人转变成患者角色,加之对骨折的处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更对自己身体状况缺乏信心,患病后担心拖累子女和被他们遗弃,产生紧张、恐惧和孤独的心理。患者和家属不愿意配合治疗,导致病情的变化。入院第3天自行翻身出现左膝创口大出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大出血的原因。现对该患者大出血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81岁,因左下肢下段外伤疼痛、肿胀伴功能障碍1个月,伴畏寒、发热1周入院。入院时:T 36℃,P 80次/min,R 20次/min,BP 110/87mmHg。表情淡漠、精神差。睑结膜苍白。左下肢外旋畸形,较健侧肢体短缩约3cm。伤处肿胀明显,近腘窝处可见两条约0.5cm长的裂口,深达皮下,压之有大量血凝块及坏死组织由裂口溢出,左膝关节活动障碍。X线:左股骨下段骨折,血常规示:Hb 66g/L。入院诊断为:左股骨下段开放性陈旧性骨折伴创口感染失血性贫血。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伤肢石膏外固定、创口换药、积极输血、补充电解质、抗炎、补充营养等对症处理。
2 结果
治疗中病人极不配合,于入院后第3天自行翻身后出现左膝创口大出血。原因可能为:(1)骨折断端切割到腘血管。(2)坏死组织侵蚀血管壁。(3)可能是血容量补足后血压上升冲破血管壁。
3 讨论
3.1 大出血的原因分析
3.1.1 与骨折早期未正确固定及处理有关 固定的目的是避免增加伤害防止在搬动过程中移动骨折断端而更多的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等,同时可减轻疼痛,有利于防止休克,便于转运。对引起肢体显著畸形的骨折应用手力牵引患肢,使之挺直,然后固定。该病员早期没有正确的固定骨折处,使伤处皮肤很快被骨折断端移位刺破转为开放性骨折并出现了创口感染。由于创口感染、中度贫血、身体虚弱,暂无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指征。只能积极的换药、伤肢予石膏外固定制动、补充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3.1.2 与病员在治疗中极不配合有关 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该病员入院时表情淡漠、其子女对她关心程度不够,家庭经济困难,老人长期独居生存质量不高。股骨骨折后,生活自理能力完全受限。入院后专科护士多次向老人、家属讲解伤肢石膏外固定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也反复教会老人和家属如何翻身,床上大小便时如何正确放置便盆。但患者不相信自己的骨折会好,更担心儿女的嫌弃,不愿意接受治疗。加之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对她关心程度也不够。医护人员虽然反复进行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指导,由于其病员、家属的极不配合,健康教育落实实在困难。该患者在自行翻身时,家属没有妥善托起伤肢,骨折断端切割到腘血管,是引起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3.2 对策
3.2.1 作好健康教育工作,正确教会老人及陪伴正确的翻身方法 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为病人翻身搬动身体时要注意保持两骨折断端的轴线呈一直线,在操作前要了解损伤部位和病情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主要是防止病变部位受压和扭曲以免使局部产生剪切力和旋转应力,四肢骨折的病人患肢局部应妥善支托固定使局部不受压也不悬空,下肢骨折病人行石膏外固定后,如是单侧翻身时应以健肢作轴翻转;如为双侧,则应将病人抬起悬空翻转。本病例老人自行翻身时无他人妥善托起伤肢虽然伤肢已行石膏外固定但还是在翻身后造成了骨折处伤口大出血现象。
3.2.2 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作好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要建立老人生活下去的信心,帮助老人建立不畏老、不怕病的健康自我意识。让老人知道我们的社会为老人、贫困家庭、伤残人士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让老人及其子女知道有医疗保险,生病住院治疗基本花不了多少钱,我们具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取得老人的认可后可为老人争取社会帮助,消除其经济上的顾虑。让老人知道她的健康问题现在医学是可以解决的,让同种疾病恢复期的老人现身说法,多与其沟通交流。告知老人其各器官功能基本正常,消除其生理上的顾虑。其次,要做好老人子女的思想工作,让其子女陪伴,多关心老人,做到让老人感到子女的关心和愿望(希望老人活着)等,从而增强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医务人员要加强与老人及家属的沟通,理解老人的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和不便。第三,适当要求老人完成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其有成就感,认为自己不是废人,她也可以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在建立起老人康复的信心后,再多次向老人讲解她所面临的问题,治疗方案及需她配合的事情,告诉她伤肢石膏外固定制动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3.2.3 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 老年人股骨骨折后,因反应迟钝,对伤后症状不敏感,病情往往发生变化。护士要随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伤肢血液循环情况、肿胀情况、感觉运动。在观察中要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如有胸闷、心慌等不适,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同时该高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应适当补充钙剂。入院时患者已是感染失血性贫血,为了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促进骨折愈合,指导家属适当为患者补充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为保持大小便通畅,指导患者多喝蜂蜜水,以防治便秘。
4 小结
通过本病例的讨论,提示了骨折早期的处理重要性,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骨科患者的不同情况,强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护理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要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理解老人的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和不便。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严谨准确的护理操作取得老人的信赖,增加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他们从不良的心理环境中解脱出来。因为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情绪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支柱,所以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在骨科工作中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86-01
脊柱骨折占全部骨折的5%~6%,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由间接或直接外力引起,如高处跌落、重物压伤、火器伤等病情严重者可致截瘫,甚至危及生命。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60例脊柱骨折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7~72岁,平均41.5岁。受伤原因:车祸受伤38例,高处坠落19例,其他外伤3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32例,爆裂型22例,其他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经精心治疗护理,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 护理
2.1术前康复教育和训练
2.1.1心理护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患者心理活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患者突然致伤,从心理上很难接受,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一定要耐心开导患者,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以往相同手术的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护理
正确的翻身方法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最重要的措施,可以避免加重脊髓损伤,给予卧硬板床,翻身时保证身体纵轴的一致性。护理人员的左、右手分别置于患者的同一侧的肩部和臀部,在确保脊柱不扭转、不屈曲的前提下将患者翻向对侧。当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掌握自己翻身的方法,即患者挺直腰背部,以绷紧腰背肌,使形成天然的内固定夹板后,上身和下身同时翻转。侧卧时,后背垫枕。截瘫患者置肢体于功能位,两膝之间夹一软枕。
2.1.3一般护理
此类损伤患者多为受伤后急诊入院,一般合并多处伤,根据病情及观察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平卧硬板床,给患者一个舒适环境,如有尿失禁常规插入导尿管并保留。胸腰段脊柱骨折一般伤后7~l0天后手术,因长时间卧床,患者肠蠕动减弱,大量进食易引起腹胀,故少量多次进食,多食易消化及粗纤维食物,必要时适当辅助静脉营养。
2.2术后护理
患者术毕回病房,将患者从手术车上移到病床上,通常我们采用两种方法:①平抬法,即3人平抬法;② 滚板法。将手术车与病床并排放置,并调至同样高度,将滚板的一边放到患者的躯干下,一边放在患者床上,然后推动患者,借滚板滚轴滚动的惯性将其平稳地移到床上。搬动患者时保证手术部位处于直线状态及保护各种引流管不脱出。同时加强术后的护理,由于脊柱手术均使用全身麻醉,故术后患者一律平卧,头偏向一侧。一般术后3 h开始翻身,白天每2 h翻身一次,夜间每3 h翻身一次。翻身时,2名护士分别站在患者两侧,同时拽住患者躯体两侧的白布,用力使患者翻向侧卧(或平卧),再用软枕、棉枕等为患者垫好,使其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舒适的。注意翻身时,应轴性翻身。
2.3并发症护理
2.3.1压疮
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压疮后比一般人更难愈合,卧床期间应每2~4小时按摩受压处,并检查皮肤受压情况,注意操作时动作轻稳,以防引起疼痛或加重脊柱损伤。
2.3.2泌尿系统感染
本组有47例患者留置导尿管,每日常规消毒尿道口2~3次,注意引流管位置不高于耻骨水平,并定时,拔除尿管后认真观察排尿情况,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本组无一例发生泌尿系感染。
2.3.3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梗阻和感染是高位截瘫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7例高位截瘫患者,术后因怕伤口疼痛及由于肋间肌和腹肌麻痹,故不敢咳嗽,因此应给予经常翻身变换,并叩击胸背部,以利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经过上述护理后患者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
2.3.4消化道功能紊乱
患者脊髓损伤后,躯体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紊乱症状。本组有28例出现肠鸣音减弱,排便次数减少。并有腹胀。对此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饮食上给予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取腹部按摩,以刺激肠蠕动,同时嘱大量饮水,促进排便。
2.3.5中枢性高热
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患者可出现持续高热,当患者体温超过39℃时,给予冰袋、冰帽降温,必要时输液及药物降温。
2.3.6血栓性静脉炎
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少,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护理上应注意:可将一肢抬高l5~30°,踝关节做背屈运动。从而避免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本组病例均未出现此并发。
2.4功能锻炼
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瘫痪的肌肉和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每日2次,每次30 min;未瘫痪的肌肉、关节进行主动运动。本组患者利用拉簧锻炼上肢及胸背部肌肉,其方法有:挺胸背伸,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练习时护士在旁督促其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通过锻炼,可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小结
通过对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发现压疮、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感染是脊柱骨折后三大常见并发症,准确评估病情,第一时间做好搬动,术后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相应做好各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等,是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关键。
参考文献:
[1] 叶容,刘琪,朱碧玉,等.62例脊柱骨折的护理体会.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0(4):317.
[2] 刘其荣.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体会.中国医疗前沿,2010,5(16):82―83.
[3] 李友芬.5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当代护士,2011,9:51-52.
【关键词】双髌骨骨折 肺栓塞 护理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是 PE 最常见的类型 ,引起 PTE 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由于 PE 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误诊率、漏诊率高 ,抢救成功率低,因此对高危患者应高度重视肺栓塞的发生,必须做到早期发现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2014年9月,我院骨一科病房收入一例髌骨粉碎性骨折伴多发性创伤病人,由于双下肢活动受限卧床超过3天、并发多发性创伤,是肺栓塞发生的高危病人,我们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高度重视,做到了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在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时,由于抢救及时使病人脱离生命危险。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0岁,因“高处坠落伤全身多处疼痛伴活动受限3小时”于2014年9月15日急诊入院,X线显示:双髌骨粉碎性骨折,双膝骨关节炎。CT示:T2椎体骨折,C6椎体附件骨折,胸骨骨折。入院后测BP188/117mmHg,T36.5℃,P75次/分,R18次/分。患者否认高血压病病史,未曾服用降压药物。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积极术前准备,控制血压,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于9月22日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髌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与预防感染、镇痛、对症等治疗,并指导患者加强双下肢肌肉收缩功能锻炼,预防下肢静脉血栓。9月23日14:00,护士巡视病房发现患者突然出现嗜睡,气促,氧饱和度下降至83%,心率增快在100-122次/分,血压122/75mmHg,立即予面罩吸氧,急查血气、血常规、生化及电解质,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至95%,继续严密观察。后患者于15:45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胸部疼痛,血氧饱和度降至75%,心率122次/分,血压119/71mmHg,呼吸32次/分,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加大浓度面罩吸氧,患者血氧饱和度波动于67%-70%,血压测不出,心率波动于140-151次/分,立刻请内科会诊,行床边心电图、心脏彩超、锁骨周围血管彩超、双下肢血管彩超等检查,结合病史,诊断为肺栓塞后立刻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予尿激酶行抗凝溶栓治疗,经积极抢救后患者于17:18血氧饱和度恢复至94%,心率143次/分,血压100/62mmHg,于18:30患者脉搏125次/分,血压122/65mmHg,血氧饱和度98%,转入ICU监护并于继续机械通气、输血、镇静镇痛、抗感染、抗凝等治疗,于9月29日脱离呼吸机返回我科继续康复。
2.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 对于高危患者,早期发现肺栓塞,及时诊治,减少误诊,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2].该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刻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检测血氧饱和度,并观察患肢感觉和血液循环,每小时观察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术后遵医嘱给患者抽血查血常规、凝血象等项目。
2.2抢救及时 护士发现患者嗜睡、气促、发绀,氧饱和度持续维持在 83% 左右后,立即通知值班医师,抬高床头,调高氧流量予储氧面罩吸氧,动态观察血气分析、凝血全套、生化、电解质,请心内科、呼吸内科、ICU会诊。确诊肺栓塞后为改善低氧血症,立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备负压吸引器,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观察口唇和四肢末梢循环有无紫绀,病人胸痛症状程度,根据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参数,及早纠正低氧血症。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患者气促、发绀缓解,氧饱和度逐渐回复到98%左右。
2.3积极抗凝 患者确诊发生肺栓塞后,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和尿激酶静脉注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可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3]。抗凝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肺栓塞症状逐渐好转。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伤口出血及皮肤黏膜、鼻腔、牙龈及消化道出血表现,配合医生监测凝血各项指标。为避免反复穿刺血管,给予患者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注射部位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与力度,防止出血。
2.4心理护理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与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自身的康复,也会影响治疗与护理的顺利进行,有时甚至可能导致医患纠纷。因此,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倾听患者主诉,耐心沟通,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患者术后突发肺栓塞时,护士应安慰患者,及时进行疏导、解释、鼓励,允许家属在旁陪伴,但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不干扰抢救过程,以镇定的态度、娴熟的技术、忙而不乱的专业素质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3讨论
3.1及时发现肺栓塞是本例成功抢救的关键 肺栓塞的漏诊率居高不下,因此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死亡率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肺栓塞,是此例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熟练识别术后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勤于观察,勤于学习,多了解目前最新的诊断治疗指南,在观察病情的过程中,学会敏锐地抓住重点,对高危患者的病情变化敏感准确,提高观察病情的水平以及应急处理能力。
3.2减少肺栓塞发生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 急性肺栓塞发病急且凶险,病死率极高。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术前充分评估能帮助了解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危险性,从而确定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与护理。 根据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的新的急性 PE诊治指南[4]中所列出的静脉血栓栓塞易患因素,对每一位入院患者进行评估,针对可干预因素进行护理,比如加强活动、保护静脉、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等。术后对于高危患者常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皮下注射,下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运动,术后3-5天开始做两腿直腿抬高运动等下肢运动,术后加强上肢和胸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小结
本例患者成功抢救的护理过程成功告诉我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是治疗肺栓塞的关键,作为护理人员 ,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与应急能力;此外,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要重视术前术后的综合性预防,这对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倩云 朱继红 邹红等.手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诊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2.27(4):299-301
[2]黄秀芹 董环 单秀云等.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因素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28(18):38-40.
本组病人387例,均系1992~1998年12月,伤后未经医务人员处理直接送入我科的病例。病人分类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临床资料收集自我科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其中闭合性损伤320例,开放性损伤67例;受伤部位2处伤125例,3处伤179例,4处伤83例。
2急救系列护理
按A、B、C、D、E5步骤初步评估伤情与按V、I、G、C、F实施急救护理。
2.1评估病人伤情:病人入急救室后由护理组长负责,按照A(Airway呼吸道)、B(Breathe呼吸动度、频率)、C(Circulation脉率、血压、末梢循环)、D(Directe神经系统)、E(Extremity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顺序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处理重点,通知有关专科,在我科预先设计好的急救护理计划单上做出明确标志,详细列出具体护理措施。在医师到达后进行第2次评估伤情,做出最后诊断。
2.2保证呼吸道通畅V(Ventilation):严重多发伤病人常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必须吸引或用手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泥土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以很快解除。有舌后坠者常规放置口咽导管108例,有呼吸衰竭者(56例)均由护士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3维持有效循环I(Infusion):本组病人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者达82%。使用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本组有84例血压在8kPa以下者,在第1个30min内输入平衡盐水3000ml,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其中72例休克得以复苏,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了时间。
2.4观察伤情变化G(Guardiaship):观察记录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以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病人,可能提示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的先兆。本组有19例病人首次扫描为脑挫裂伤,在观察6~8h后出现躁动时,经CT扫描证实为颅内血肿,及时入专科手术行治疗。5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病人在观察期间发生气胸、血胸,其中2例在夜间发生张力性气胸病人,均是由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即向患侧胸部行穿刺排气,使呼吸困难症状及时得到了改善,然后由胸外医师行闭式引流而挽救了生命。
2.5控制活动性出血C(Controlbleeding):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本组对四肢开放伤及皮肤撕裂伤等76例有明显外出血的病人,迅速控制伤口出血,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指压法,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包扎伤口,简易夹板固定,并将伤部抬高对减轻出血效果显著。仅有4例加用气压止血带。
2.6密切配合医师进行诊断性操作F(Follow):对有手术指征病人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病人给予监护或一般观察。
3小结
[关键词] 骨盆骨折;并发症;功能锻炼;卧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31-01
骨盆骨折是指骨盆环的一处或多处骨折,致使骨盆稳定性破坏,并容易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脏器损伤,大量出血,休克等死亡率较高,是一种多见的疾病。既往骨盆骨折多采用卧床静养、悬吊复位固定等方法保守治疗,现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亦较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0年2月对56例骨盆骨折病人采用骨盆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和临床护理,既解除了骨盆骨折不稳定,亦同时治疗合并损伤,有利于翻身护理,减少并发症,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后遗症,从而改善患者愈后及生命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病人:男31例,女25例;年龄18-68岁;车祸伤42例、坠落伤8例、挤压伤6例,其中:合并尿道损伤6例,子宫破裂伤2例;平均住院25天。
1.2 术前指导(1)抗休克治疗:接急诊或休克病人,将病人取休克、头部偏向一侧,注意保暖,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留置导尿、观察尿量和颜色变化,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病人意识、面色,生病体征,依据血压和出入量调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维持体内有效的循环;详询病史,必要时做腹腔穿刺、B超、x片、血液血检查,配输同型新鲜血。(2)心理学护理:通过询问病史,分析病情,向患者或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病人消除烦躁不安情绪,正确理解病情,思想放松,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3)术前准备:术前禁食、禁水1-2天,应用抗生素,适时行骨盆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骨盆骨折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所以要教会病人深呼吸及咳嗽的正确方法,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
1.3 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病人出手术室要与手术室相关人士交接清楚病人的生命体征、血压、尿量、创口出血等情况;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平稳后改为2小时测一次,观察病人的面色、口唇及两肺呼吸音情况,给予持续吸氧3升/分;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术后6小时将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要备吸痰器;观察病人意识改变和患侧肢端温度、颜色、肿胀等情况,有无异常感觉和被动牵拉足趾;要预防、及早诊治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等危重并发症;切口早期,用冰袋持续冷敷24小时,以减轻肿胀,疼痛或减少出血;及时观察休克病人的早期症状,若出现烦躁、口渴、出汗、脉搏细速、引流液100ml/h时,及时处理。(2)预防切口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体温、血常规和伤口情况。女病人切口靠近会易被尿便污染,因此术后包扎敷料薄膜封闭,留置导尿管7天,敷料有渗血时及时更换,保持切口干燥。(3)饮食调护:手术后第1天;禁食;第2-3天,饮富营养,易消化,宜清淡低渣食物,如:豆浆,面条,米粥,新鲜蔬菜等;3-5天食含维生素,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豆质品,鸡蛋,排骨汤,鱼类,肉类等;5天后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食物,以增强机体抗抵力。嘱咐病人多饮开水,多饮蜂蜜水,多食水果及含纤维素食物,每日2次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以润肠排便。(4)术后卧位护理:手术后5天内禁止侧卧位,应取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进行,以防引流不畅致伤口内血肿而发生伤口感染。(5)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负压吸引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度,一般第1次24小时引流量较多,为200-400ml,若引流液-偏多,呈鲜红色,应及时处理: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严格无菌操作,更换负压吸引器及手术后48-72小时后拔管时,均应夹住引流管上端,防止引流液倒流污染术腔造成感染。(6)预防其他并发症:手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烦躁,少尿、出血多等症状。病人当日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要指导和鼓励病人行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并定期行扩胸运动,以防肺炎、肺不张的发生。术后6小时要定时翻身,给予骶尾部及骨突处按摩;搬动时应由不少于两名专业人士协同托起整个骨盆;保持床褥的平整、干燥、清洁,从而有效地预防褥疮的发生。(7)术后功能康复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有助于舒筋通络,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静脉血栓的形成。手术后6-12小时,做足趾的伸屈、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旋转等运动,指导家属从足跟开始做压力递增的小腿部等肌肉挤压运动,每日三次,每次10分钟,以促进静脉回流维持肌张力;手术后2-3天可进行全天活动,以最大限度伸屈髋、膝关节。1个月后即可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患侧髋关节的正确活动的保护方法,加强营养,防止并发症发生,嘱咐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2、结果
本组病例中6例经膀胱破裂修补造瘘术,2例子宫全切术病情稳定后,再行骨盆环复位内固定术,无并发症,通过综合临床治疗及护理,以预防并发症为中心,高质量精心护理,56例病人无新发并发症,治愈率100%。经过半年至2年随访,均恢复到正常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