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补习方法范文

小学数学补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补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补习方法

第1篇:小学数学补习方法范文

资料与方法

仪器:Sysmex 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试剂为原厂配套试剂,抗凝管,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2011年3~10月收治患者343例,男189例,女154例,年龄2~12岁。儿童健康体检标本各2份,1份用EDTA-2K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ml混匀;另1份用EDTA-2K干粉式“子弹头”抗凝管采集手指末梢血60μl,混匀静置10分钟,同1人标本静脉血、末梢血标本先后依此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

结果

静脉血、末梢血标本先后依此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P<0.05。

讨论

在排除仪器、试剂、抗凝剂、疾病、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下,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末梢血标本PLT普遍比静脉血PLT偏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时,因末梢血采样量少,抗凝剂为固态干粉状,混匀时需要用较大力度进行,导致血细胞产生裂解破坏,形成白细胞碎片、红细胞碎片、脂类和蛋白的聚集体等和血小板相类似颗粒,血液分析仪计数PLT时将以上颗粒误计为PLT,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偏高[1]。其次,因儿童末梢循环相对较差,可能使采样不顺,采样时间延长和过力挤压,易发生血管内溶血,使红细胞破坏过多,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时,误将红细胞碎片以为是PLT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再者,由于“子弹头”抗凝管采样量少,易出现血样与抗凝剂比例不匹配,抗凝剂颗粒溶解不完全形成与PLT大小相似颗粒而被误计为PLT。同时,若上一例样品计数偏高,可能因冲洗不彻底而影响下例样品的PLT计数的准确性,造成PLT假性升高[2]。此外,仪器液路的定期维护清洗也至关重要,计数管路的不清洁会造成血小板数量明显的升高。

对这些因素了解后,在操作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遇到有问题的标本、有问题的结果,要认真进行分析,要使发出的检验报告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建中,屈晨雪.3种流式细胞术计数血小板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2.

2肖景珠,赵慧斌,李峰,等.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的影响因素分析.临床检验杂志,1998,16(5):309.

表1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

样本PLT均值(×109/L)PLT最大值(×109/L)PLT最小值(×109/L)计数结果超参考范围例数计数结果超参考范围比例数343例静脉抗凝血196.5431912861.75%343例末梢抗凝血241.624761947521.87%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的主要病因,而NGU发病率在我国性传播疾病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且临床盲目用药使其耐药率逐年增高。本组分析3年来解脲支原体的阳性率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接近[3],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对支原体感染敏感抗生素的报道各不相同。有资料显示[4],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司帕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4%、512%和197%。而徐柏等[5]报道,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最敏感的是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而耐药率最高的是罗红霉素和环丙沙星,分别为778%和80%。本组资料中,壮观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3年的耐药率极高;而司帕沙星、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率每年呈下降趋势,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的敏感率每年呈上升趋势,到2010年分别达932%、988%和80%,因此临床治疗解脲支原体应首选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

目前抗菌素的滥用现象很普遍,所以临床医生要尽量避免经验用药,应根据培养鉴定药敏结果用药,减少和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从而提高疗效和治愈率。近年来临床上出现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滥用,已使解脲支原体对其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其敏感率仅为24%和141%。因此临床上要尽量避免使用,以提高疗效。总之,做解脲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运德,楼永良.微生物学检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3.

2戴金华,叶玉琼,王邦勇.荧光定量PCR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289.

3任翊,刘朝晖,朱学骏.妇科门诊人群宫颈解脲支原体检出情况及分群分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3):155.

第2篇:小学数学补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作业有效性 教学策略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建设日益现代化,教学设施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传统的小学教育方法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产生很大的矛盾,很多家长认为在国内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纷纷送小孩出国留学,出国留学低龄化日趋显著,各类小学课外补习班相当火爆。同时,小学教师的学历和基本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不满教育现状,希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必须改进传统教育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新的教育方法和设备,将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独生子女的特殊国情使得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帮孩子报了大量的补习班,使得小学生失去童年的快乐,被书山题海所包围,自然而然对学习产生疲劳感,甚至产生逆反情绪。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呢?我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谈谈看法。

一、与时俱进,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数学教育网站供学生选择,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而数学学科本身是一门抽象思维的学科,这样小学生学习数学就产生困难,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复杂的概念深入浅出,学生理解容易,对学习也感兴趣,课后作业也更有效。

对于位置这个概念,很多小学生一开始很难理解,通过在课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日出到日落太阳一整天的轨迹的演示,明白了太阳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基本掌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概念。针对课堂教学布置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在百度地图中找到一条从学校回到自己家最近的路,把方向标出来,并且自己按照地图尝试一下这条路线。对于这样的作业,每个学生的答案都不一样,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的实践深刻理解位置的概念,深深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二、从生活中去寻找数学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时被掉下的苹果砸到脑袋,于是想出万有引力定律。可见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而科学又可以反作用于生活,数学亦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理解数学问题,从而强化作业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表面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是一个难点,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我们特意设计了“测量游泳池容积”这一课后作业,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游泳课外活动,在享受游泳带来的欢乐后,带领学生一起测量游泳池的长宽深度,从而测算出游泳池的容积。通过这样紧密结合生活的课后作业,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表面积和容积这一概念,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三、让学生在作业中寻找到快乐

当代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对于作业也很难提起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探索,并且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成功和愉快的感觉,所以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小学生主动能力差,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引导,并使他们对数学课产生兴趣,使得他们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数学课的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适合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的数学作业。

例如,在讲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五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时,在上课时教师动手剪上述图形,并演示需要注意点。然后留了课后作业,要求每个同学课后都去剪几个相应的图形。刚布置下这项作业,学生都很有兴趣,而且乐意做。在第二天早晨的数学课上,用学生制作的图形进行图形密铺,通过动手实践,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思维产生碰撞,在学习中感受到喜悦。这比他们精准地口述出原理更能促进他们学习。

四、因地制宜设计分层次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与理解能力有差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提高,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老师从实际出发,设计分层次的课后作业,从而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主动选择,提高整体素质教育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A类为必须掌握的题目;B类为提高题,稍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水平选择;C类为竞赛题,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选择。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人都能从作业里寻找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同时提高灵活运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方法,本文只阐述了其中的几种,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数学补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需要,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传统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贯通了教学结构的各个要素,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教为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则像机器一样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向学生灌输着事先准备好的知识内容,即“讲授—示范—提问”;学生也像机器一样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即使学生能够自我把握和控制相应内容的复习、练习,也很难脱离教师的掌控。尤其是对于相对有些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来说,这样机械、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扼杀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会使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各种测试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辅助教学方式,对这种消极因素的形成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教材的编写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略了内容的实用性。造成的结果就是很难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乏味和困难。再有,长期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也会使教师失去努力研究和探索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动力,使教师失去了在数学教学中深入研究、探索的热情和积极性。

随着时代进步,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矛盾。而且,由于利益的驱动,各种民间办学组织、社会上一些团体和个人办的补习班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认可,以至于不惜代价地把学生送入课后班和补习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我们急需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应对近年来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所做的努力和尝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从中分析、 探索、实践,推出新的、适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所构建的教学模式既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必须适合能让小学生和教师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新课改实施后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实施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转变,传统教学中完全由教师一人“独揽”课堂话语权的现象有了改善,教师能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多大提高,重“教”轻“学”的现象仍然存在,从我们对遵义地区的一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现状调查中不难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数学教师仍然延用着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支粉笔 + 一张嘴 +一本书”来完成如今的数学教学任务,学生的接受方式也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受到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不到训练等等,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本着以人为本以小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改变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以教为主”的现象,构建适合遵义地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考虑到农村小学的条件、环境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实际状况,所构建的教学模式既要方便教师使用,又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构建适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概念教学的“情境—归纳”模式

“情境—归纳”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概括等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某一概念,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界定概念的过程。

“情境—归纳”模式主要运用于数学概念教学中,在运用该模式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以此为前提向学生呈现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步骤,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境—归纳”模式的操作程序由七步完成。第一步:情境导入,明确教学目的;第二步:呈现例子,分类归纳;第三步:学生抽象概括例证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第四步:检验概念的获得;第五步:概括总结,形成概念;第六步:概念的应用和拓展;第七步:反思概念化过程。

(二)计算课教学的“情境—探究—训练”模式

“情境—探究—训练”模式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能渗透教学目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新的计算方法,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种方法,最后达到灵活运用于同一类型综合问题的教学过程。

“情境—探究—训练”模式是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对数学计算课程不感兴趣、计算能力又较差的情况提出的,旨在优化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再经过一定的训练,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目的。在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主要环节,就是教师要注意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情境—探究—训练”模式的操作程序由五步完成。第一步:复习引入,创设情境;第二步:对比迁移,探究算法;第三步:归纳方法,模仿训练;第四步:综合训练,巩固算法;第五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三)应用题教学的“问题—建模—应用”模式

“问题—建模—应用”模式是在解决问题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师生的探究与合作交流,把提出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解决问题,把得到的数学结论解释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过程。

“问题—建模—应用”模式主要运用于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使小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4篇:小学数学补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儿童;小学数学;兴趣

小学生还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其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学习上,经过研究和调查发现学习兴趣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否保持足够的学习动力;也是老师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重要保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往往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在现今的教学环境中,大多数教师仍然一味地沿用“随大流”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然而正是由于这一思想使得教师的教学缺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内容也大多枯燥乏味,最终导致学生完全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数学知识越来越深奥,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深奥,学生往往听不懂、不愿听。长此以往,这就会逐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放眼望去,现在的社会上有许多课外辅导班,学生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因此盲目地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甚至是放学后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这些补习班。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的培养

1、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与研究是矛盾的,怎么采取矛盾的方式来促进老师和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联系,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非常爱学,如果他们对某些老师有好的印象,他们就非常感兴趣地跟着这位老师积极学习数学,上课听讲和课后复习他们都会很积极。否则,由于反叛作用,他们不喜欢某些老师,他们也不愿意学习或不学习这位老师的课。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读懂学生,试着迎合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笑声、愤怒和心情的变动,时时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敬学生。这样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才能和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才能有利开展。

2、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传统小学数学的教育模型和方法,总是老师不停地在课堂上给小学生机械式地输入,小学生总是在消极被动学习的位置,没有什么学习动力,学习起来很枯燥,因而对小学数学也没有兴趣可谈。即使一些学习认真的小学生,也会出现学习疲劳,为了考试成绩必须埋头学习,这样只能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因为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而放弃数学学习,因而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是很好。怎样才能创造一个好的教室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学生兴趣影响是极大的,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容易地、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达到这点,老师必须热情饱满,仪表洒脱,表情轻松,眼神亲切,授课方式也一定是亲切的,教学手段一定是自然的、优雅的,授课语言一定是简洁的、典型的,板书也要漂亮.能够使小学生关注整个教室设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想在小学数学中能够出彩,课前十分钟的气氛创造也是必要的。

3、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仅仅认为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状态,把小学生的脑子填装完知识即可,忽视教学的特征,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看到,小学生具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潜力,他就像一张白纸,它的内部包含主动发展机制,应意识到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开发学生的潜力,开动它的主体发展性,促进它健康成长,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必须采取将小学生作为中心,独立发挥小学生的潜力才是小学老师积极热衷的教学方法。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相互联系是老师和学生保持基本学习交流的前提。传统尊严是学生应主动联系老师,现代教育哲学认为人的自然性格是正面的,向上有成长和进取潜力的,教育目标是开发人的潜力,促进人性格完善的过程。如果老师和学生联系不紧密肯定将扼杀孩子创造性和天分。所以,必须建立新的老师和学生联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的时候老师不应摆架子,不要用训斥、羞辱、抱怨等方式迫使小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这样的小学义务教育非常容易伤害孩子自信、自尊心,甚而造成孩子恐惧面对老师,也容易扼杀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2)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联系师生情感联系的纽带,爱是这个核心的根本因素,需要小学数学老师热情地对待小学生,给予小学生各方面的关注。应该相互依靠彼此之间一起学习。一起分享成功的幸福,和学生分担挫折的忧虑。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促进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强的力量。

第5篇:小学数学补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小学是儿童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儿童正确的思想行为的重要阶段。数学在小学的众多学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诸多学者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下面,笔者就这个话题进行叙述。

1、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小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数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丰富自身的知识,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模式,在遇到问题时能做到多方面的思考。据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成绩往往能够名列前茅,在进入社会之后也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因此,学好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但是根据统计发现,在新课程的实施下,许多小学的数学教学并不能够跟上新课程发展的脚步,达不到新课程教学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了?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观点。

2、教师方面

2.1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学科,相对别的学科而言,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抽象性,因此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大程度地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师生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最常用的方法,师生良好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但是如果互动时课堂氛围过度活跃,就很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如:偏离主题、学生钻牛角尖等,这就对教师的临时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平时也应就这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其外,根据数学教育专家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课堂上,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抗拒心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2.2 将数学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文笔者所叙述的那样,数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抽象性,很多时候,学生还没有真正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了,尤其是思想单纯的小学生。因此,教师要努力将数学趣味化,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果要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例,尽量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举例,努力使数学教学轻松有趣。例如:笔者小学时的数学教师,曾经带笔者和同学一起到学校的花园,让笔者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测量一棵树的某一部分的高度、周长等数据,再让笔者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求出该树的这一部分的半径、横截面积以及体积,这个方法大大地加深了笔者对这部分的数学知识的印象,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数学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对分数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出一道题目:同学甲有一百张卡通卡片,同学乙拥有的卡片数是同学甲的五分之一,然后让学生自己来给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来解答。

2.3 让学生养成写数学学习日记的习惯

现在许多的小学生在与老师交流如果有旁人在时,都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在日记中,小学生就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数学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数学学习日记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日记中写出自己学习数学的难处,或者分享自己学习数学的有趣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写日记,总结学生的情况,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2.4 因材施教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一些学生可能在对数学上感到轻而易举,一些学生却觉得难如登天,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可以对学生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既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与能力。

3、家长方面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行为的学习养成阶段,这个时期其思想受家长影响很大,2016年1月13日,央视网络新闻播出的一条名为“‘低头族’父母别忽略了身边的孩子”的新闻,新闻报道了两个小学生对自己的“低头族”父母说的话,并讲述了由于家长对孩子的不关心,导致孩子心理受伤,进而导致孩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这条新闻充分说明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习成绩等方面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家长应对孩子进行学习数学方面的教导,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数学。例如:在平时与孩子一同外出买东西时,可以假装算不出总共该付的钱,让孩子帮着算,孩子算出之后应该给孩子一定的夸奖;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做老师,将每天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教授给自己;其外,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强调数学有多么重要,或是在孩子的假期时间也将孩子放在补习班或者家里学习,不给孩子放松的时间,造成孩子对学习数学的压力,进而形成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但是,如果孩子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应该有适当的批评教育。总之,家长对孩子应该做到赏罚分明,张弛有度。

4、现代教育技术

近年来很多小学学校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了现代技术手段,比如说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进行了优化。这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一方面,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们在忙碌的学习中获得些许放松。因此,将现代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数学教学方面的进步不容小觑,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学校和数学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家长对现代有效教学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大量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造成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家长方面都应该提起重视,努力找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共同努力,力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激起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成绩,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海波.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5).

[2]康鑫.《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0):70-70.

第6篇:小学数学补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模式;改进方法;高效课堂;提升效率

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进步和教学质效的提升。因此,构建高效优质的高效数学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激励性、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正面思维、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发散思维、提升思维层次。

一、注重方法传授,重抓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注重学法的讲解、传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参与学习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一是指导学生科学预习。预习是学生有效开展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引导学生开展预习的重要性,在教会学生方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预习活动,就可以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使自己能放手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质疑。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摘录下来,形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在课堂与老师、同学一起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养成“大胆质疑、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三是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明确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小组学习,在分组的过程中兼顾各组的学力均衡,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探究、质疑情况,梳理出每一节课的探究要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集群体的力量、大家的智慧解决数学问题,进行学习交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概念、掌握多维的数学知识。

二、注重优化方法,引入电教媒介,提升课堂教学生动程度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学的生动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的语言简练、表述清楚、富有节奏,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一是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教师要将课本中各种概念、定律表述清楚,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言简意赅,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讲解,善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将高深的数学原理进行形象化处理,将乏味的数学知识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将较多教学时间用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听得明白,学得轻松。二是引入电化媒介施教。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具有“快捷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优势。在新课导入中运用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之中,把学生引入到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在教学《认识平均分》教学内容时,为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形象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楚看到学生“平均分”的情景,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三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生经过一定的时间学习后,通过满意肯定的点头,鼓励赞许的目光,得体赞扬的动作,心领神会的笑容,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第7篇:小学数学补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8年级学生;数学课程;家庭作业;目的认识;差异分析

一、前言

不仅是相关研究结果,还有很多的教学实践,均显示合理的家庭作业能够有效巩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数学教师都会认真地布置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希望借此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然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家庭作业的布置数量必须要科学合理,必须要符合学习规律和学生的承受能力,不是作业数量越多、完成作业时间越长,其取得的效果便越好。此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即学生不同,他们在知识掌握所需时间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因此,通过布置家庭作业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际安排也需要体现出这种差异性。题海战术、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使得学生没有时间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尤其是很多家长的报补习班、增加额外作业的方式更加加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让部分学生陷入数学焦虑当中。

二、8年级学生对数学家庭作业目的认识的研究方法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更急客观地了解8年级学生对数学家庭作业目的的认识差异,本文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8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十三个方面:(1)做数学作业主要是为了记住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问题目的是巩同记忆;(2)做数学作业主要是为了理解老师讲的数学概念,问题目的是理解概念;(3)做作业主要是为了熟练掌握老师讲的数学方法,问题目的是教学方法;(4)做数学作业主要是为了学习老师讲的数学思想,问题目的是锻炼思想;(5)做数学作业主要是为了拓展学习数学新知识,问题目的是拓展知识;(6)做数学作业主要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目的是独立学习;(7)做数学作业主要是为了提高数学考试成绩,问题目的是考试成绩;(8)为了不受父母批评,数学作业再多再难也要完成,问题目的是父母惩罚;(9)认真完成数学作业,让父母放心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目的是父母奖励;(10)为了不受老师批评,数学作业再多再难也要做完,问题目的是教师惩罚;(11)认真完成数学作业,获得老师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目的是教师奖励;(12)同学们都能完成数学作业,所以我也应该完成,问题目的是同学竞争;(13)做数学作业是为了能找到数学问题与同学交流,问题目的是同学交流。问题后面补充的“问题目的”主要是帮助我们理解调查学生选择该项的动因,无需在调查问卷当中标明。对于上面的每一个问题均设置五个选择同学生进行选择,即“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好说、同意、非常同意”,每一个选项的对应得分分别是“1、2、3、4、5”。

三、8年级学生对数学家庭作业目的的认识差异分析

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本文对于“学生对数学家庭作业目的的认识差异”这一命题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性别差异。在“巩固记忆”和“同学交流”这个动因当中,男生和女生对于数学家庭作业目的认识具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男生做数学家庭作业更加倾向于“同学交流”,而女生更加倾向于“巩固记忆”。对待这一差异,数学教师可以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尝试让男生分组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根据实际效果再调整实际方案。

第二,熟练方法是学生做数学家庭作业的主要目的。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学生对于“熟练方法”这一认识目的保持着很高的认同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数学教师普遍持有的“熟能生巧”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第三,普通班与学优班差异:普通班与学优班对家庭作业的独立思考、同伴交流、避免教师惩罚、理解概念等四个目的的态度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普通班较学优班更倾向于避免教师的惩罚,而不管作业再多再难也要完成;而学优班较普通班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同伴交流,理解概念。

第四,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认识并不能明确化为实际做家庭作业时的目的,例如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家庭作业应当培养独立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在做数学家庭作业时并没有将其当作做作业的目的。虽然学生有明确的做作业目的,但往往不能感知教师在具体问题上所设置的目的。学生对于做数学家庭作业的目的的认识并不能体现到实际做数学家庭作业中,往往表现出只是完成任务,造成教师认为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作业满足其作业目的。

四、结束语

教师判断学生做数学家庭作业的目的是很重要的,误判学生做数学家庭作业的目的会给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带来消极影响。本文力图全面调查学生对做数学家庭作业的目的认识,但因为笔者水平有限,认识以及研究设计上难免存在不足,文中也指出了一些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最后建议教师与学生全面认识家庭作业的目的,教师需要了解不同性别与不同类型班级对家庭作业目的认识存在的差异,也应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满足学生做作业的不同目的。

参考文献:

[1]谢余才.设计个性化中、小学数学作业——故事型数学作业,让作业充满生机[J].新课程学习(小学),2009,(04)

[2]林振克.以少胜多,以质为上——浅谈小学数学“生本”作业的设计改革[J].新课程(中),2011,(06)

第8篇:小学数学补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积极性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关键。小学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中之重,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改革方向。

一、小学生喜爱数学的原因

小学生的年纪小,喜欢学习的理由也尤为简单,主要包括:数学的成绩好,就爱学数学;喜欢数学老师,想好好学习,不让老师失望;觉得数学是最好学的;爸爸妈妈说数学很重要。小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兴趣广泛且易变,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第一,学习科目多,没有过多的时间花费在一门学科上,现在的小学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而天玩的小学生并不会注重主要学科的学习,反而会把精力花费在音、体、美等生动有趣的课堂上,往往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第二,学习压力大,父母强加给孩子过多的学习负担,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惜占用周末,甚至放学时间,把孩子送到补习班继续上课,会使孩子产生在课上不用学,补课的时候还会再讲的厌学心理;第三,课堂乏味无趣,老师的授课方法单一,小学老师教学水平偏低且思想观念陈旧老套,无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四,学校的数学课程形式单一,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实践性,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三、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引发创意联想

教师选择一系列情景假设,与学生互动,使其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例如:在初步认识分数的课程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假设有两名同学去你的家里做客,但是妈妈说家里只有一个苹果了,如果想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会分到多少呢,学生会说半个,老师可以再次提问:那么半个要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呢?此时,老师就可以成功地把课题引入,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让学生保持轻松的心态

小学,是童心的成熟阶段,学校不应该过早地剥夺孩子的纯真与欢乐,而只是一味地重视成绩。学校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方面可采取如下几种做法:首先,学校老师以及领导积极参与教学情景的模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次,增加实践动手课程的数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感受数学的魅力;再次,增设电子教学设备,用科技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最后,组织学生参加少年宫、水族馆、科技馆等远离课堂的“新型课堂”,使学生感受学校以外的知识存储地。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要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可以因材施教,帮助每位同学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使其真正喜欢数学,并能够主动学习数学。另外,对于成绩稍差的同学和不小心犯错的同学,老师要耐心教育,切勿严厉指责和过度批评,要给予他们进步的时间和改过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进而对学习产生希望,自主地投身于学习。

(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传统的数学授课方法只有老师的知识灌输,题目一旦给出,

老师会立刻完整地写出解题的正确步骤,很少问及学生的观点与看法,使学生感受不到参与感,会认为课堂时间只是老师的,而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所以,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无限遐想和思维发散,培养其探索奥秘的精神,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五)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方式

1.课上鼓励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对积极发言,课上作业完成得好的学生采取奖励措施,可以通过糖果记录,每周获得糖果最多的学生还可得到其他奖励。

2.课后鼓励

在课后作业的批改过程中,要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当然,奖励必不可少,也可以经常和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孩子最近的奖励情况,达到老师和家长共同鼓励的效果。

3.日常鼓励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老师要多多观察学生的行为品德,对每个学生的高尚行为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原有的老师单向传授的教育模式。要想让学生爱上数学就要把数学的趣味性和探究性结合起来,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小学数学的发展方向,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第9篇:小学数学补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特征;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一、前言

《x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性质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①可想而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小学数学,就好比房子的地基。假如小学数学的基础不够牢固就像房子的地基不稳,在质量方面没有保障。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了解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态度、行为以及对数学的认知,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选择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其转化。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一)知识技能

1.计算能力弱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计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年级主要是口算一二位数的加减法(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表内乘除法、笔算两位数加减法。中年级主要是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相应的除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整数加、减、乘、除法和简便计算。高年级主要是口算小数乘除法和分数乘除法,笔算小数乘除法和简便计算。而学困生在特定的学段当中无法达到计算要求,如:二年级学生无法完成10以内的加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

理解知识有三级水平,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处于高级理解水平,是在数量理解、关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具体化的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困生由于各种原因,缺乏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无法使知识得到迁移。

3.思维能力差

数学思维的条理性指为解决数学问题而对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隐藏问题的挖掘和解题思路的集中反映。数学思维的条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是解决数学应用题成败的关键所在。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是思维速度的特殊反映。相比非学困生,学困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差、解题速度比较慢、所得质量不高,如:不能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

(二)学习习惯

1.作业完成情况差

数学作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学生而言是知识的巩固、加强、复习,可以让学生在解题中重新思考;对教师来讲,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学困生的数学作业要么是敷衍了事,抄袭、乱写甚至不做。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学困生的观察能力并不比其他学生的弱,只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水平较差。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就是不能持久地进行一个活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于教师的授课过程。

(三)情感态度

1.数学学习兴趣缺乏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可能出现看书不懂、听课跟不上了、老师步伐、做题不会、成绩不理想,使数学学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产生了对数学的畏难感,怕数学,厌数学的情绪出现,是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厌学。

2.数学学习热情缺乏

这些学生一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不愿对答案及解题过程进行理性思考。久而久之,思维的发展跟不上教材的中所要求达到的思维水平。

3.数学学习毅力缺乏

对比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数学的学习需要高运转的脑力活动,因而学习更需要持久的恒心和毅力。而大部分小学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意志薄弱、不能做到坚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行为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一碰到难题就会想着放弃,缺少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分析可得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组成。

(一)内部因素

1.智力因素

学习受智力因素影响,其与学习有密切关系。智力影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速度、深度、灵活度等。一般来讲,数学学困生智力水平正常,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受限于个人学习能力素质,因而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难理解、难吸收易出错等状况。

(1)小学数学学困学习数学的能力普遍偏低,不少数学学困生的注意力、观察力、阅读力等学习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学好数学的障碍物。

(2)小学数学学困生数学思维品质相对较差,学生数学学习一般经历“模仿记忆”――“应用迁移”――“发展创新”这样一个过程,“模仿记忆”是基础,可使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应用迁移”与“发展创新”要以学生的思维为保障,是建立在“模仿记忆”的基础之上的一些能力。由于智力、习惯、意志等诸多因素,对于大多小学数学学困生来说,连一些简单的概念、原理、法则、方法等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怎么去“应用迁移”,更不要说“发展创新”,没有数学思维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障碍。

(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想象力偏差,他们对思维对象缺乏整体、有机、完整的综合分析,在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过程中,容易以偏概全、片面单一。

(4)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操作速度慢,其表现为:课堂上反应迟缓,不能及时跟着教师授课节奏,对教师所授内容理解和作出相应的反应较慢;或完成作业的时间偏长、考试时间不够。

2.非智力因素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动机、情绪、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学好数学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学科特有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高,而可能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败过一两次,没有能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感,影响对学习数学的看法。而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兴趣,最终失去学习积极性而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2)学法不当,缺乏信心。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该持有灵活多变的思维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困生往往是学法不当,把数学当成语文来学,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或者认为只要认识数字课后看看书也能懂的思想。面对问题不会分析,勉强理解了一道题,又不追加练习加强知识点的巩固。不深究、学习呆板、思维机制僵化肤浅这些不当的学习方法促成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形成学困生的因素。时间一长,学困生会产生自己能力不足,学不好数学的思想,因而信心程度也就随之下降。

(3)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具有保持注意力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自控能力薄弱的特点。而学困生的这些表现相比非学困生而言程度更深,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容易走神或思绪乱飞、在习题时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没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等等,导致欠缺的知识积累日益增多。而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是需要较系统地学习的学科,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跟不上教师节奏。

(4)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学困生多形成思维定势:我就是学不好数学,没有学数学的头脑。他们很少进行学科知识的课外学习,没有有效的进行预习和复习甚至没有预习和复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学困生在预习是多是为完成教师任务,证明已经做了这件事情,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去认识数学内容。

(二)外部因素

1.学校方面

虽然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但是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对学校、教师的测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从学生的成绩、升学率来进行评估的。在此条件下,学校、教师迫于考核、评比的压力,将工作重点房子啊提高平均分数上。

(1)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现在的小学班级人数多超过五十号人,大班化教学。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缺乏优势,难以使教师兼顾到班级每一位学生。在讲课速度、授课方式、作业的布置上很难实现个体差异化教育。课堂上,数学学困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节奏没有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机会,数学学习出现断层,而教师这些无针对性地对待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容易使学生产生被隔离感,不受关注感。

受新课改影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被教师误解为放宽式教学。教师过分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当小老师,其出发点是为了锻炼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小主人的地位,但是在该过程中没有考虑数学学困生的境况。受外界环境的压力,周围同伴的优秀,教师的表扬,无形的压力使学困生想放弃这门学科。

(2)教师过分强调解题技巧,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对某些数学公式,学困生也很快可以植入记忆,但是他们的总体运用能力差,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用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他们就没了思路。如果教师认为学困生学习水平低,对他们只是强调低层次的数学知识和解题几千,而不重视学困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那么就很难提高他们的思维层次。

2.家庭方面

“孩子a生厌学情绪,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专家认,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家长的身上,是由家长教育不当、不合理所造成的”。

(1)学前教育的数学教育缺失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将“关键期”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点进行研究。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前,也就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应该有一定的数学准备技能,如大小、颜色,1-10的数数以及物体的形状等等。如果孩子在这些基础方面准备不足,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相比准备充分的孩子有差距,在学习数学方面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2)家长对数学教育缺乏督促、引导

有些学生家长鉴于工作原因,无法抽出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推给学校、辅导机构。他们对孩子的成绩期待高,但是又没有真正做到督促孩子学习的工作。还有一部分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尽可能地给孩子报班补习、培训,提高孩子的技能,让孩子朝多方面发展。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听课听得多,却没有时间进行梳理,不能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理解和掌握。而学习时间过长,容易引发疲劳,造成逆效应。

(3)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学生的成长和所形成的学习观受家长的教养方式影响。有些家长严苛地对待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求,容易造成孩子心理负担,极易干扰学习的持久性,他们会害怕犯错,容易焦虑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数学是门需要探索的学科,而犯错在学习数学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家长过分要求会使孩子抵触数学。有些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任期发展,实行所谓的“民主教育”,这样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对自身的发展没有要求,不会有自己的学习要求。

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策略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具有多面性、复杂性,但只要寻找到其形成原因,从源头抓起,才能做到“药到病除”。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影响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数学学困生的因素,进行方法策略的选择。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认可学生,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至三年级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四年级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皮革马里翁效应充分地说明了教师对学生成长轨迹的重要性。在学困生的转变化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困生鼓励、表扬。数学学困生之所以为学困生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是激发学生想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

每个学生在智力、认知、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而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能力及家庭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的学习。本杰明・布鲁姆指出同一堂课上,天赋低的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往往会比天赋高的学生少很多。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要求及指导,使大部分学生在适当的要求下进步,有效地完成规定的课程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学困生的实践情况,选择层次的教学方法。

(3)撇除旧观念,实施多元化评价

新课改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多方面。对小学数学学困生来讲,教师对他们的赞扬性评价是对他们的成绩、表现的认可,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而这种认可也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认可,同学的支持,使他们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而这就需要教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第一,教师应该撇开成绩代表学生好坏的标志,需要对学生科学、客观的评价,使学困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习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信心;第二,多与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促进作用,家校合作促进学困生养成良好习惯;第三,建立帮教小组。帮教小组可以解决教师对学困生顾不过来的困难,让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小老师,帮助学困生解决难题。根据班级学生操作速度、思维品质和学习成绩的合理分配为四人一组,形成“优困协调”,将其座位安排在一起。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困生不但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指点可以,同时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课后,分别给三个成绩好的学生落实帮教任务,及时对学困生进行作业辅导、释疑,并督促学困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当天的知识当天掌握,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学习习惯。

(4)加强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幼霾唤鍪俏了学生能学好数学知识,取得优良成绩,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使学生掌握终身有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归纳整理可大致分为: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用于举手发言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反思的习惯、质疑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协作研讨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等。

(5)合理运用教学媒介

教学媒体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各具优缺点,任何一种媒体都是不可能绝对满足一切教学的。我们应该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交互应用,扬长避短,提高和加强教学媒体的整体效应,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避免画蛇添足的现象。

(6)根据学生特点,指导家长共同帮助学生

家庭对学困生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因而为促进学困生的转变,需要家长的加入。数学的学习讲究的是数学思维的培养,家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学困生的思维、记忆等特征进行培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家长起着辅助作用。

(7)建立学困生档案,及时跟踪

关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家长进行循循善诱,循序渐渐地转化。这就需要各老师跟踪调查、家长反馈在家情况,建立转化情况的成长记录册,将学困生转化点滴记录在册,准确及时了解学困生动态,引导学困生扬长避短,努力向上。

(二)指导小学数学学困生进行自我改进

(1)引导小学数学学习困难正确归因

学困生的自我归因多以消极归因为主,因此教师需要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归因。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绩观,也让其了解努力与结果呈正相关,而不是受外界原因影响,以此激励学困生的学习数学。当然,数学的学习不仅与自身的天分、努力水平相关,还与数学准备基础数学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方法等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归因。

(2)锻炼数学思维,熟知应用学习方法

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是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最起码来说是离不开一节节数学课的训练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培养数学思维为出发点,结合数学习题,向学困生多渗透学习数学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理清题意、处理好数学数量关系继而解决数学问题。这方面的工作做到位,学生解题后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因此提高。

(三)学校重视学困生的心理

在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学校也应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为学困生进行集中、系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在课程中加入相应的学困生转化案例,帮助学困生数量学好数学的信心。学校还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要求教师在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有意识地应用心理学的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

(四)家长多关心,营造良好环境

家长应多关心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了解孩子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何种类型的数学学习障碍生,让孩子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同时,加强家庭民主气氛,召开民主生活会,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气氛,为“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