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学实验教学范文

生物学实验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实验教学

第1篇:生物学实验教学范文

1重新编写课程标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本研究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课程标准,新编写的课程标准,突出专业导向,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依据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定,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所需知识和相应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实验教学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实验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学懂学透;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职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本门课程实验课安排24学时,每次课8学时。第一次课是细菌培养技术与消毒灭菌,实验内容跟护理岗位联系密切,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的掌握的实验操作技术;第二次课是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病原生物形态观察,是基本的实验技术,也是学生对理论知识认知的重要辅助手段。第三次课是免疫学试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免疫学理论,同时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应用,使实验教学与护理岗位很好地融合。本次课程标准将原有零散的小实验内容和技术,进行归类整合,整合后的大实验更能突出体现专业导向及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次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专业的需要循序渐进,与理论课相辅相成,满足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普遍应用到课堂教学,并且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例如微课视频,多种辅助教学的录像、动画及学生的实验结果照片、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等,其应用于实验教学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以往的实验教学,枯燥乏味,因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而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地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优化了教学资源[2]。例如,原来是老师示教后,学生即开始实验操作,但示教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学生较多,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仔细观察到老师的操作,并且有些实验操作,不是观察一次就能掌握的,而老师受时间等因素限制,不能重复多次示教,所以学生照猫画虎式的操作在所难免,很难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引入微课小视频示教[3],可以就某些操作详细示教,并且可根据需要重复多次,当然这不能代替教师的实际操作示教,而是要将微课视频恰当地应用于教师示教前后播放,使学生真正掌握本次实验的操作程序,从而完成正确操作,掌握了操作技能。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教学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随意滥用,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特点进行选择,并合理安排应用时间和顺序[2],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内容涉及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因此不仅理论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而且实验课类型也不是单一的,包括形态型、技能型、验证性、设计型等多种类型[2],对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实验教学程序过于机械,教师讲解、教师示教、学生操作、教师总结四位一体,缺乏互动,学生被动地完成实验。本次改革打破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细化教学设计,首先导入新课以护理岗位相关的生物安全事件、与临床工作相关技术等,示教环节改变单一的由老师示教,而是辅以微课视频,示教结束后不是马上开始实验,而是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总结汇报标准操作程序和实验注意事项,教师和同学认为无误,再开始分组实验,实验过程由老师指导,学生互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的实验总结也由学生来完成。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引领、小组协作、讨论式和案例教学法等[4]。经过这样设计的实验教学,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能力,其中每一步都涉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如护理专业学生所必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5]。教师也通过教学设计,在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观念、求真务实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将生物安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始终。通过实验课教学不仅培养了护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实验教学目标。

4考核方式理实结合,客观实效

以往实验考核以出勤、实验报告为主。根据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次改革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加入了实验理论(笔试)和实验操作考核,进行理实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的实验项目包括革兰染色、显微镜油镜使用、细菌分离培养等基本操作,以及临床检验项目的实验设计理论。操作考核分两部分,在实验课中对每个同学每次实验的操作要有评价,同时在期末要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为操作是否正确,结果是否正确,实验过程是否严格无菌操作等[6]。上述考核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无疑对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验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在2015和2016级护理专业开展,课程结束后,随机抽取200名学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学反馈。学生对实验教学效果的总体满意率较高,达到97.6%,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认可率达到96.3%,对实验教学中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满意率也较高,达到95.3%-97.6%,调查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中哪些实验项目感兴趣,发现对于护理岗位技能相关的项目感兴趣率达到90.3%-97.3%。同学们对实验教学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肯定率分别为97.7%和96.3%。通过实验课成绩分析,改革后的成绩也比以往高,各项考核成绩的分布也更合理,可见本次实验教学的改革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6小结

本文探讨了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写新的课程标准,基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筛选与整合,整合后的实验更贴近护理岗位要求,在时间和内容分配上更加合理。并且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始终,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对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苗英慧.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5):17.

[2]杨朝晔.现代教育技术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47.

[3]卢英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11(3):290.

[4]贾淑平.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中的教学效果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99.

[5]周密,李哲,王艳艳.以专业为导向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7):1234.

第2篇:生物学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当代医学科学的基本构成,通过从个体、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等水平对细胞生命现象的规律和本质进行探讨,从而为个体发育、组织功能、疾病发展等生命现象及生物医学问题的认识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平台[1]。而细胞生物学实验是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不可忽略的实践教学部分,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其作为理论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一种无法被替代的教学形式。实验课程在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锻炼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符合现代高等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学改革的主流思路。医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联合开展,作为医学本科生一年级的必修课程,是开启医学生涯的敲门砖。

1本校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最受学生喜爱的实验课程之一。通过实践操作,利用显微系统可以直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增加积极性,帮助快速且充分地理解一些文字难以具体描述的知识难点,并能够实现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补充。学生普遍反映,多边形的蟾蜍上皮细胞、椭圆形的肝细胞、不规则的细胞等、各类细胞的直观呈现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刺激,不仅加深了对细胞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满足了其自我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现阶段,我校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包含了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基本形态观察、细胞生理、细胞化学、细胞融合、细胞分裂、染色体制备和细胞培养等内容,课程设置主要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实验类型单一(表1)。在多媒体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采用安装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是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一大喜事。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利用网络手段,将学生显微镜和教师显微镜连接成一体,突破了传统的“点对点”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点对面”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实时监察,减轻了工作强度,还提高了解决学生问题的效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双向交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但是,由于系统终端连接数量的限制、系统成像清晰度局限、学生数量的壮大、传统教学方式的固化思想、数码互动教学作用发挥受限等因素,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显微镜下的视野无法高质量地投影到大屏幕,使得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特别是进行细胞细微结构定位分析的实验,学生显微视野下可清晰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经中性红-詹那斯绿B染色后,细胞核呈红色,核周围存在较多亮绿色的线粒体颗粒,但由于拍照系统和投影的局限,大屏幕上无法清晰分辨出线粒体。大班教学模式中,1名教师带领40名学生进行实验,即使利用数码互动系统,还是无法兼顾到所有学生,难免出现课堂偷懒、课下抄袭纸质实验报告等不良现象。

2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2.1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封闭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的讲解下,按部就班进行规范化、简单化的实验[3]。该模式下,学生盲目地“依方抓药”,对实验的掌握程度不高,对实验内容、原理缺乏理解,导致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无法精确到位,同时学生能动性降低,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创新教学模式下,开放实验室,安排学生参与教学前准备,进行课前5min准备工作的展示和分享。参与教学前准备与课前展示,一是加强学生对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的掌握。二是调动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思考,形成学生主动查阅文献、分析资料的良好状态。三是锻炼学生演讲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性。翻转课堂是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另一有效手段[4]。经过多次参与教学前准备和课前展示,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前告知学生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进行课前准备和具体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表2)。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加强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调动科研热情,塑造自信心。此外,从教师角度出发,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挑战,它赋予了教师新的身份。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翻转课堂不失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自身素养的一剂良方。

2.2优化考核方式

当前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方式由理论考核和实验课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实验平时成绩占比10%,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表现来评定。而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占比90%,采取闭卷考核形式,卷面试题涵盖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方面,各自占比为90%和10%。这种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无法公正、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的能动性进行评价。不乏学生仍然采取传统的应试考试方式,通过题库刷题和考前突击背诵重点而取得高分成绩,实际上对知识点并未理解到位,未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仅仅形成应付考试的短时记忆。因此,我们可以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开独立考核。理论课程考核由平时课堂的问题回答、期中测试和期末理论考核来综合评定。而实验考核采取动态考核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以及科研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实验课考核不合格,给予一次重考和补修机会。实验考核成绩分3部分:平时成绩、课前展示与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和实验考核。平时成绩占15%,由教师根据平时考勤、实验课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记录情况等综合表现进行评定。课前展示与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占35%,由学生与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和汇报的具体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学生自评和教员打分,最后取平均分。实验考核占50%,考核环节采取抽题回答和具体实验操作来体现,问答题以实验设计、结果讨论分析和实验问题解决方法为主,主要加强对实验原理、基本操作流程、重点操作细节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考查,达到实践、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3完善课程设置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以单一的基础性实验为主,教学内容陈旧,与时展脱节[5]。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去粕取精,将科研工作引入教学,增设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表2)。例如,细胞分裂实验可以从原始简单的马蛔虫子宫和洋葱根尖切片观察改变为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染色质和细胞骨架进行颜色标记,观察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而传统的马蛔虫子宫切片和洋葱根尖切片通过新媒体投影,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示,设计分裂时期判断的问题,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展开。该模式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增加课堂互动,且在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引入了细胞时空动态特性的概念。细胞培养实验由简单的传代培养改变为细胞培养综合性大实验,包含细胞复苏、传代、冻存、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大小测量、细胞计数、活力测定和细胞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活力鉴定等内容,让学生走进当代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和价值。

第3篇:生物学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实验教学 改革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细胞生物学实验是该课程对应的实践课,其目的不仅是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增强学生对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现象进行探讨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的联系日趋密切,理论发展非常迅速,然而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普遍滞后于理论课,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严重影响了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1]。如何根据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对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充实,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更新和完善细胞生物学实验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基础、重实践、重效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细胞生物学实验也逐渐从以直观验证为主的粗放要求,朝着以技术和技能为主,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我们遵循该教学原则,对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比如:普通显微镜的使用、红细胞凝集反应、细胞膜渗透性等这些细胞学科发展最初被验证的实验我们进行了缩减,因为这些实验侧重验证书本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能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的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国内外细胞生物学科学研究新出现的已经成熟的科学实验充实到实验教学中来。这些新实验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时更验证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比如细胞凋亡的诱导和观察。细胞凋亡机制研究作为细胞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进展已经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经过改进后完全可以被用于实验教学,仅仅通过对细胞凋亡的诱导和凋亡现象的观察这一个综合性实验,就可以使学生有机而系统地掌握细胞培养、玻片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电泳等技术。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通过对细胞凋亡试验的有机编排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系统性、严谨性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研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改变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从实验内容的选择、材料的准备到试剂的配制,完全由教师包办,学生无须思考,只要按照教师的讲解一步一步地去做,最后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这种“照方抓药”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为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笔者从2004年开始,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逐步采用开放式教学。①开放实验室,打破以往的实验室封闭,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向教师预约实验时间。②开放实验内容,还学生主动权,学优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在教师指导下修订实验方法,完成实验。③举行开放式实验研讨会,由学生当主角,将自选研究课题写成小论文,用PowerPoint形式演讲。④实验报告以论文形式完成,它涵盖材料与试剂、方法、结果、讨论四个部分。这些探索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考核,完善考评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考核是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是督促学生学习和复习的手段。根据课程特点,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考核应以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运用实验技术的能力为主要内容。一般可以安排或利用一个综合性实验。首先,由教师提出实验目的;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并结合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和分析评分。在考核过程中,对于实验技术,应以学生的直接操作作为考核方式,而对于实验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考核。此外,在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上,除了严格执行上述的考核外,也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实行一定的加分措施。对于能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积极申报、完成开放性实验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加分,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的实践课程,其教学不应仅仅作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手段,而应让实验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思维的窗口与平台[2][3]。教师应通过调整实验内容、开放实验教学、完善考评体系等措施,发挥实验课的实践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为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敬松,黄晨,郑黎明等.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现状与改革设想[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6):527-528.

[2]张俭,刘胜贵.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探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3):71-72.

第4篇:生物学实验教学范文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014-1.5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微生物学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受益面宽、发展迅速,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并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微生物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都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高科技社会的需求。微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是生命科学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和发酵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内容。微生物学实验以其独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创新人才教育的开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逐渐使实验教学由过去单纯验证理论知识的旧模式,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模式转型。在这种情况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验室建设

生物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知识更新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高校生物学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逐步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提高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把技能培养看成人才培养的关键。

实验中心设有一个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实验室配有1台教师机和20台学生机,观察细菌形态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师显微镜和计算机输出系统通过投影大屏幕直接动态讲解每一张细菌涂片,通过语音系统进行双向语音交流,可以针对全体学生,也可以针对某一学生;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呼叫系统呼叫,教师可以选择通话模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分组交流。数码互动系统可针对细菌涂片进行数码拍照,可以把细菌典型形态、染色效果好的涂片保存在电脑里。教师在主控台微机显示屏上可以观察到学生的镜下图像,每个学生的动态观察过程均在教师的监控之下。

二、注重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将实验教学与产学研密切联系在一起,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更新实验项目。在保留原有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及时补充专业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大力倡导和激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开发一些新的实验项目。

三、改革教学方式

(一)重视实验预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要做好一个实验,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预习能力的培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与思考,当然就不会收到理想的实验效果,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了。但预习并不是简单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方法和注意问题,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而是由老师预先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实验内容的前提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出结论。应鼓励学生对实验方法、步骤提出自己的设想,重新编排、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思路活、求创新的特点,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加强实验操作指导

实验操作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实验操作的规范与否成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而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在操作时难免会出现思路不清,操作忙乱等问题。为此,在每一次实验课上,老师都要将实验内容进行总体讲授,理清实验的思路,并对主要实验操作进行示教,强调实验当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并要求学生在正式实验前对有关操作进行练习和熟悉,以此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同时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加强师生交流,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三)规范实验报告书写,重视结果的分析

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情况的汇总和记录。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前,学生对实验报告的书写不够重视,随便找张纸,照实验书一抄就应付了事,还有的学生当实验结果不理想时,调整改动数据,使实验报告失去了其应达到的效果。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将实验报告成绩纳入到课程的总评成绩中,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实验指导老师统一规范了实验报告的格式和纸张,对报告中各项内容的填写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情况,如发现有编造抄袭现象,实验报告发回重写。另外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进行分析讨论,对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去分析可能导致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规定和要求,使学生逐渐端正了实验态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起了实事求是、善于探索的科研精神,真正从实验中得到了收获和提高。

四、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通过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成绩的做法,采用分项记分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验成绩。分项如下:

1.实验预习成绩10%。通过检查预习报告,考核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2.实验操作成绩30%。通过整个实验过程,考核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熟悉程度与操作的规范情况。

3.实验报告成绩20%。通过实验报告,考核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结果处理及回答思考题、分析实验现象和解决实验问题的综合能力。

4.期末笔试成绩30%。实验课单独考试,考试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数据分析等内容的掌握,综合考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5.实验习惯成绩10%。考核学生对常用仪器的熟悉程度,操作的科学性及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多角度主动地去进行探索。

以上是我们在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上做出的一些积极探索与实践,从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情况看,这些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开拓创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第5篇:生物学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86-02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临床实际,充分利用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简便的基本操作,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结合先进、快速的鉴定技术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尽可能快速地提供检验结果给临床科室,指导临床医师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检验专业自1982年设立以来,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服务于医疗检验第一线的合格的中高级检验实用型人才。在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由于生源层次的变化,总课时数的减少,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制定出符合新形势的实验课程目标,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以适应临床的需要,特别是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要突出学院的优势。

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中,强调传授知识与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通过设计研究性实验,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理论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1 设置最佳的实验项目

首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确定实验开设内容,根据临床需要调整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开展连续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合并。从革兰染色开始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到配制培养基,培养细菌,认识细菌的菌落形态,再到生化反应的操作,是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操作训练过程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的过程。在掌握以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再综合起来对细菌进行鉴定,以及设计对临床模拟标本的鉴定,从学生拿到标本开始,让学生自己设计整个实验的程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这样学生就会边做边思考,将理论课上讲的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离开学校前已基本掌握了微生物鉴定的全部过程。微生物学检验的全部实验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教学大纲要求设计的系列性实验。在能力培养、知识积累、素质养成上起到关键作用,为顺利地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感兴趣,首先要将学生吸引进来,从理论课开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录象、临床见习、课堂实训等。微生物学教研室有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有一套培养青年教师的计划和方式,在老教师严格要求和“传、帮、带”中,新教师认真好学,中年教师努力奋进。微生物学教师熟悉本专业的基础和前沿知识,教学备课认真充分,授课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活泼,表达力极强。注意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微生物规律,生动易懂。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改变了以往单纯板书,教师一人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讲课有启发性,有深度,讲课条理性强,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在教学中能深入浅出,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作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学生自己操作为主,教师在实验中进行巡视,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提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实验中学会分析问题,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识。每次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操作,加强学生的无菌知识和无菌操作。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总结,一方面写出实验报告,另一方面写出实验的体会。特别是实验体会,要求写出实验成败的原因,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怎样解决,以后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实验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提高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实验考试的模式

以往的实验考试是以最后课程结束时的一次考试成绩为准。改革后的实践考试是以平时老师课间巡视、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和最后考试相结合。实行操作独立考核,考试成绩单列,成绩合格者方能参加理论考试。这一改革举措,一方面,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促使教师更加认真地备课,不仅准备实验方法,也注意准备有关的理论知识,课堂要求更严,讲解、示教、辅导及答疑也更加耐心细致。另一方面学生也普遍比以往更加重视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积极思考,实验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全面开放实验室

这样能保证知识型、综合型、研究设计型实验的正常开展,使得学生把课余时间大部分精力用在实验室中。该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绝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

通过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设置最佳的实验项目,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利用现有的条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能,同时改革实验考试的方法,实验成绩单列,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使实践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刚,杜季梅,李超,等.浅谈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导论实验教学的实践[J].检验医学教育,2006,13(2):19-20.

[2]李继红.注重能力培养,提高认知水平――微生物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 检验医学教育,2004,11(1):35-36.

[3]李继红,杨敬芳.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及考核方法探讨[J]. 检验医学教育,2006,13(4):32-33.

第6篇:生物学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细胞学 实验 思维 教学方法

近年来,为了顺应学科发展,提高医学生物学细胞实验教学效果,在护理、药学和医学等专业的学生中,我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改革与探讨,发现在实验课中加强侧重开放性及探索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等教学改革,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观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能使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发展,促进学科建设。

1.教学方法革新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其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细胞学的实验教学手段必须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多媒体教学,强调启发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1.PBL模式实验教学。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是在实验教学的相关环节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模式实验教学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资料的查找和自我观点的表达,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现代教育中颇具潜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对学生进行PBL模式结合开放性及探索研究性实验教学或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具体做法为:以每五位同学自由组成小组,作第九章的《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结合细胞的七个章节,通过幻灯片认识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描述方便起见,实验习惯上按先后顺序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间有时还划分出一个前中期。实验在老师布置的范畴内确定实验课题,查找相关文献由其中一个同学以开题的形式在实验课堂上演示实验设计方案,带教老师予以点评及修正。PBL模式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将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其他临床或基础学科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与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是一个自学、讨论、再自学、再讨论的学习过程,学生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主体。将PBL模式融人到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后,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同学们能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细胞生物学的相关实验内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书面材料的整理归纳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实验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光镜下某些细胞器及细胞器的形态结构

实验准备:

1)、切片标本:马蛔虫子宫切片、兔脊神经节切片、洋葱根尖切片。

2)、器械试剂:光学显微镜,牙签、双凹玻片、载玻片,盖玻片、二万分之―詹钠氏绿染液、香柏油。

实验内容:

1)、中心体:马蛔虫子宫切片,在低倍镜下注意观察,可见受精后处于各种不同分裂时期的卵细胞,初步看清各个时期,然后换高倍镜观察,在细胞的中部有染色较深的染色体,两极各有一小球形结构,即为中心体,其中染色极深的小点是中心粒,在中心体的周围可见放射状的星丝。

2)、高尔基复合体:兔脊神经节切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其细胞多为椭圆形,找出细胞轮廓清楚的地方转高倍镜或用油镜观察。可见到细胞的中央有一不着色的圆形区域,即细胞核。高尔基体的位置一般都在细胞核的某一区域。但是神经细胞的高尔基体都围在整个细胞核周围,呈棕黑色的颗粒状或长卷曲的线状或连成网状,在视野中也可能看到没有经过细胞核的切面,该细胞肉的高尔基体似乎散布整个细胞质中。

3)、线粒体。口腔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的显示用一干净的牙签,刮取口腔颊内的粘膜(由于最表面的粘膜上皮细胞大部已衰老,代谢不旺盛,线粒体少,刮时可稍重些,尽量取较深部的粘膜),均匀地涂于干净的盖玻片上,取一块双凹玻片,把浓度二万分之一詹钠氏绿(与线粒体有特异性的亲和作用)染液滴在双凹玻片的凹孔内,再将涂片的涂面朝下平复在凹孔上,注意勿留气泡,在30℃温度下染色15分钟。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核周围均分布呈颗粒状的线粒体。

4)、植留细胞有丝分裂各期观察。取洋葱粮的切片标本,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根尖末端染色特别深的部位,就是根的生长点,该处可见到许多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但也有不分裂状态的细胞,选择分裂细胞最多的部位,转换高倍镜观察,按照下述分裂各其细胞的特点,仔细观察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发现其各个时期的分裂特点:

前期: 核膨胀,核内分散的染色质聚合形成丝状的染色丝;核内染色丝结构变粗,成为长短不一的染色体;核仁核膜消失。

中期: 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而上,形成赤道板,横列在纺锤丝的中部;染色体纵裂为二,数目增加一倍,但尚未完全分离,显微镜下不易看清其形态。

后期: 染色体分离为两群,并移向细胞两端;染色体己集中于细胞两极。

末期: 染色体逐渐消失,形成两个新核;细胞在赤道位置上开始分离,形成细胞板;最后完全分成两个细胞。

再总结出:

(细胞有丝分裂记忆的有效口诀)有丝分裂并不难/间前中后末相连/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动物)/两消两现新壁建(植物)。因为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有些细胞形态处于任何两个时期之间,要求同学们在观察时仔细分辩,多加思考,准确地识别所见细胞所处的分裂期。

2.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细胞学的实验教学目的不仅是训练学生技能,培养动手能力,而且还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细胞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增强学生对细胞生命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接近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准。传统的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为主,授课老师详细讲解实验方法、原理与实验步骤后,学生照方抓药,按照老师的思路顺利完成实验程序并书写出实验报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在保留少数验证性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更侧重开放性及探索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如,末期主要过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细胞体的分裂。曾经有人认为星纺锤体含有三种纺锤丝,即三种微管。一种是星体微管,由星体散射出的微管;二是极微管,是由两极分别向相对一级方向伸展的微管,在赤道区来自两极的极微管互相重叠。现在认为极微管可能是由星体微管伸长形成的。三是着丝点微管,与着丝点联结的微管,亦称着丝点丝或牵引丝。着丝点是在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两侧发育出的结构。有报告说着丝点有使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功能。无星纺锤体只有极微管与着丝点微管。核膜破裂后染色体分散于细胞质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其着丝点分别通过着丝点与两极相连。由于极微管和着丝微管之间的相互作用,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最后各种力达到平衡,染色体乃排列到赤道面上。在这个难点上,尽可能地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的审批与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将从中得到启迪,能更好地理解细胞学的理论知识及生命现象。

3.多媒体实验教学的渗透。细胞学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结合,传统的实验教学是老师通过板书向同学们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但很难在黑板上形象准确地勾画出细胞内部的结构并描述其功能,学生也因其内容抽象、难懂而觉枯燥。所以我将网络完全用于细胞学实验课,学生在实验课课堂上,可根据网络上相关模块的指导来进行实验,在课后或课前学生还可通过其他模块对实验相关知识进行了解。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后,教师用影视、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把每次实验课的内容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进行播放,提高实验效率。另外,细胞学的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等待的时间,如染色、离心等,我们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多媒体讲解往届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或把往届学生实验操作效果好的结果通过扫描后的图片予以示范,加深了同学们印象,提高了实验成功率。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效率明显增高。

4.结论。实验教学的改革,还包括考核方式的改革。实验考核是检测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一般是以优、良、及格、不及格等方式给学生打分,但这种考核方式的最大弊端是教师的主观性较大,缺乏评定的量化标准,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我制订的实验考核标准为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撰写等三个部分(各占总实验考核成绩30%以上)。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实验内容进行系统复习,达到巩固所学实验的目的。实验操作考核是检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既要考虑学生的科学态度、实验内容的掌握,也要考核学生纪律,实验台卫生情况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7篇:生物学实验教学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n innovational reform research and constructed scientific teaching system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ystem of teaching content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security, around the practice skill training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beginning, experimental comprehensiv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etc. Based on some problems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was inflexible and single, which separated from actual working procedure of veterinary clinic and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 talents.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Key words: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yste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construct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58-02

0引言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程又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1]。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广泛渗透其它专业课程,对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控制动物传染性疫病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仍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教学内容完全依附于理论课,教学方法刻板单一,脱离了兽医临床的实际工作程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

本研究拟从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体系等方面入手,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临床应用能力等实践技能的训练,进行创新改革研究,构建科学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1确立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指导思想

基于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特点,确立使学生得到微生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临床应用能力等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技能解决兽医临床出现的问题作为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2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1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与实践

2.1.1 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整合传统的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项目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的,设置的实验项目具有局限性、孤立性和单一性,并且与其他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有重复,这样实验项目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兽医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无疑是无益的,并且可能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系统综合分析思维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及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删去单纯验证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项目,例如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和细胞大小的测定实验项目、消毒和灭菌实验项目等。将一些孤立性的实验项目整合,例如将消毒和灭菌实验项目整合到培养基的制备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等实验项目中,不单独设置实验项目。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平板划线技术)与细菌菌落特征观察实验项目整合为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菌落特征观察,将细菌的简单染色和复染色技术整合为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将细菌的形态学观察与细菌的纯培养技术实验项目整合为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及纯培养技术。要求学生对可疑菌落的细菌形态染色特征进行观察,同时对该菌落进行纯培养,以求获得可疑菌落的纯培养物,纯培养物的成功获得为后续的实验项目顺利开展打下基础。通过对实验内容合理的删减和整合,使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完整和科学。

2.1.2 调整实验顺序,注重实验项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实验教学最总目标是教给学生一种连续的微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以便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遇到的问题。据此,对实验项目开课顺序进行了调整,强调实验过程的整体性、系统性。调整顺序为:①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②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③细菌的分离培养(四种未知病原菌)与细菌菌落特征观察;④细菌的形态学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和纯培养技术;⑤细菌的生化实验;⑥细菌的药敏试验;7)动物实验法。通过调整,把一些孤立分散的实验项目有机整合成连续、系统、完整的组合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尽量符合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及科学研究的实际程序,模拟了现场工作中实验室诊断程序,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工作有程序的良好习惯。

2.2 实验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2.1 以学生为本,构建能力开发型教学模式从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地实施、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及按研究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创造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突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布置实验教学课题方向,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制定详细实验方案,教师启发分析评价,引出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堂教学内容。每个实验小组选出代表组成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同学自行为本小组同学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所需试剂的配制、实验所需材料的消毒和灭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带菌材料的处理等)。课堂教学时,向实验小组内每个同学提供不同实验对象(病原菌种类),确保实验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实验步骤在大体相同前提下略有不同,致使小组内每个同学实验结果各不相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注意与小组内其它同学实验结果相比较,充分讨论分析,严格依据实验结果按照研究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对不规范的操作加以纠正,注重审阅学生实验报告的结果和分析,以便更好了解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情况。发现的问题可通过课前讨论,集中进行点评和指导,为学生创造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突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

2.2.2 采用启发式、渐进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采用环环相扣式 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良好的启发式教学开端对于学生顺利完成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可以从教师提出的对感染动物的某一未知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并要求筛选到有效抗生素对症治疗课题开始,学生讨论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分析评价,引出课堂教学内容。由于设置的实验内容是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遇到的问题,并与学生今后工作应对技能相联系,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顺着教师问题的启发,开展一系列的实验项目,每一实验项目的顺利完成,直接关系到下一个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验项目解决了教师在实践教学前设置的问题,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完整、系统,教给学生一种连续的微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具体操作为:课前教师可将未知病原菌编号,并向学生告知每个编号的未知病原菌引起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要求同学通过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完成病原菌的分离,确定微生物大致的种类和筛选到有效的抗生素对症治疗。由于设置的实验内容是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遇到的问题,并与学生今后工作应对技能相联系,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会顺着教师问题的启发,开展一系列的实验项目来完成课题。首先学生将完成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和灭菌》实验项目,用自己处理并灭菌的玻璃器皿进行下一实验项目《培养基的制备(血平板的制备)和分装》;用自己配置的培养基进行下一实验项目《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菌落特征观察》;对分离培养所见的可疑菌落进行下一个实验项目《细菌的形态学鉴定和纯培养》;获得的病原菌纯培养物可进行下一个实验项目《细菌的生化鉴定实验》,同时可进行《细菌药敏实验》项目,筛选有效的抗生素对症治疗;也可将病原菌纯培养物进行下一个实验项目《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项目中可同时进行接种和采血技术的实验。整个实践教学采取“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讨论―教师启发点评―引出课堂教学内容”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课题相关实验项目函盖《兽医微生物学》重要基本实验,并且实验项目间环环相扣,与兽医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组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加之每个学生待鉴定的病原微生种类不同,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2.3 实验教学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改变传统实验测评体系,建立基本操作技能为考核重点的科学新型实验测评平台。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微生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利用这些技能解决兽医临床出现的问题。传统实验测评体系仅针对单一孤立的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笔试,考核结果不能很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水平。研究尝试将考核内容整合为对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处理技术、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技术、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平板划线分离法)、无菌操作技术、细菌抹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动物接种和采血技术等几个重要技能的测评[3]。采用学生随机抽签方式,现场让学生公开操作并回答教师问题,教师当场打分和点评。教师可根据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验报告书写等方面综合给出学生考试成绩。这种测评方式能使学生将已作过的实验再重复操作或观察一次,加深实验内容的理解,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3.1 修定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涵盖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能较密切地联系临床实际,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实验技术为主线,精选兽医微生物学实验项目。

3.2 建设实验教材实验教材是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的重要工具。教材应在原则上与理论教材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删减和整合,注重实验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尽量符合临床检验实际和科学研究的实际程序,突出对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的训练。

3.3 建设“双师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必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这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为此,一方面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各种类型的生产实践横向课题项目的研究,努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引进“双师型”教师,或外聘具有实验经验的业界行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璇,轩小燕.浅谈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课改进[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6.

第8篇:生物学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实验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综合了临床医学、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院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方案。课程以培养 “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为目标。实验教学在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医学检验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我校微生物教研室围绕着医学检验的培养目标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浅谈一下我们的实践。

1保证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

实践是理论走向应用的唯一途径,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养成都需要实践。实验教学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才能相结合的过程,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因此我校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的教学一直坚持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的比例为1:1。

2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对于实验教学我们采取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严格实验教学环节,制定实验授课计划,坚持课前集体备课、预试验制度,确保教学的顺利完成。带教教师必须经过系统培训。凡从事试验教学的青年教师两年内指定1名高级职称教师为指导老师,制定培养计划,负责全面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的预示。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实验考核,保证教学质量。

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1)基本技能实验: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主要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形态染色、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是微生物鉴定的常规方法。因此我们安排了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生化试验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等基本技能试验,在实验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2)基础训练实验: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程序和鉴定依据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设计了单一病原菌的各种鉴定实验,通过亲自动手试验,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该菌特有的鉴定特征。

(3)综合性实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拿到的是各种病人的标本,通常情况下,标本中会有多种菌,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混杂的菌种找出致病菌,因此我们接合临床将已知的几种菌(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混合在一起,制成模拟标本,让学生从中分离出某种指定的病原菌。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该菌鉴定特征能够完全掌握,对检验的基本步骤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4)设计性实验: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目的是帮助临床大夫找到引起疾病的病原菌,因此我们接收到临床标本后不可能知道是何种病原菌引起病人的感染。因而我们在实验课中安排了设计性实验。采用双盲临床标本(教师和学生均不知道结果),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每次实验前根据上次实验结果确定本次实验的方法及所需实验材料,并列出明细表,根据明细表发放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标本鉴定完毕,组织学生对鉴定方法的选择、设计及实施过程进行讨论分析,寻找最佳实验诊断方案。在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主动求证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对临床常见标本中病原菌的检验程序及鉴定依据能够完全掌握。

4改进教学手段

以往的实验教学多采用教师口头讲解配以板书相结合的模式。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实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以提高演示性、验证性及形态学示教实验内容的教学效益。另外我们还增加了临床见习课,利用附属医院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情景教学,使教学与临床更好地接轨。

5开放科研实验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充分利用教研室现有的科研设施条件,对学生开放。提供2~3个大纲以外的设计性实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促进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广泛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成立大学生科研小组,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使学生受到一系列的科研训练,培养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6建立合理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教学考核不能单纯地从掌握书本知识的程度来衡量学生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的实验考核包括两部分:其一为平时课上表现,如学习态度、课堂纪律、操作技能、检验程序的设计、实验报告书写、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二为实验考试,考试内容为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涉及形态学检验、分离培养技术、生化反应、血清学实验等,每个同学参加全部测试内容,由监考老师当场打分,保证考试的公开和公平。

我校微生物教研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并于2009年被授予省级精品课程。然而,改革没有止境,我们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以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生物学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课程MOOC;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践

1引言

微生物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食品、环境、医学、工业等,并与食品的生产、运输、储存、发酵等息息相关。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目前很多高等学校针对食品类专业结合微生物理论教学开设的一门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验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进行编写,做到尽可能让学生感兴趣并得到实践能力的教材。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以教学质量为前提共设置微生物学实验15个课时,主要有细菌简单染色与显微镜的使用、革兰氏染色法及细菌形态特征观察、菌落形态及特殊结构观察、大肠菌群测定等。课时与课时之间紧密安排,培养学生结合理论课所学内容深入探究,温故知新,联系实际生活独立思考问题并形成创新性思维。

2传统的微生物教学的弊端

在学习微生物学实验这门课程以来,我觉得目前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由教师上课前一个小时讲述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这就使学生缺乏上课兴趣,只是在老师讲述完重复实验操作,无探索过程,具体的劣势有以下几点:(1)学生无法参与完整的实验过程,由于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在教学上的特殊性,课前需要很多时间去准备实验材料,以及长时间的杀菌过程,这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的,比如酵母菌的培养,但是一般会有专业的实验操作员根据授课教师要求提前准备所需要的实验器材、试剂和材料等,这就导致我们不了解实验的整体流程,从而降低对实验结果真实性的探索。(2)实验课在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每次时长三个小时左右,在“观察不同菌落的菌落形态”实验课中,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就耗时近一个小时,然而我们自己在动手操作时,还是一头雾水,只是按照老师讲述的实验过程,机械化的重复操作,在显微镜下没有方向的寻找一些不知名的细胞形态。两个同学一组,共用一台显微镜,这就导致每个人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仔细观察,这种形式的教学和时间安排并不利于我们发展独立思考和探索实验过程的能力,致使教学结果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3)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时,我们只追求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甚至有同学去抄袭别人的数据,对实验结果不加以分析,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思考与反思。

3线上线下同步优化教学

3.1线下,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工具

随着手机功能多样性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在食堂一边吃饭一边追剧、走路时还盯着手机、睡觉前还不忘刷刷抖音等等这些现象,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深深中了手机的“毒”,据报道,以一节课45分钟算起,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20分钟,试问一下,有多少人是用于学习的呢?如果一个星期不让你用手机、没有网络你会怎么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也算是教育界的悲哀吧,那我们何不利用手机线上学习,合理利用手机呢?结合MOOC课鼓动学生自主学习。MOOC也称为“慕课”,具有在线播放和课后缓存等特点,MOOC要求设置具体的课程内容,每节课时间以15min左右视频录制,然后于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MOOC不限制观看人群和上课时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课程。目前福建农林大学已经开设了慕课,其中包括微生物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技术等实验,共8个实验,24个学时。我们可以在慕课平台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反复学习,不受时空、次数的限制,基础弱的同学也能提前学习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这样教师在课上授课的时间就节省一些,留给我们更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实验,完成实验,启迪我们的创新思维,也能促进我们的学习兴趣。

3.2线上,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优化教学体系

我们应该知道,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和时间分配不同于理论教学,以一节课3个小时来讲,如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讲实验占用1个小时左右,那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还剩多少呢,有些实验因为细菌培养时间长,暂时不能得到结果,等再过一两周结果出来以后,很多学生已经忘了自己当时做了什么实验了,也就不在乎实验结果,只是应付性的记录数据完成老师的作业而已,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以让学生操作为主,把时间都留给学生,减少对学生“灌输式”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和反复实践的能力。

3.2.1调整课堂授课模式

在实验操作课程开始前一天左右,教师可以先布置我们在慕课上进行自学,通过了解实验目的、观看操作视频,让我们先有一个大致的实验流程和观看实验时存在的疑惑,带着疑惑做实验会让我们专注实验并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找答案。在实验课前,由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以及分享观看慕课实验操作的心得体会,这样教师就不会占用过多时间去讲实验,而是把课堂时间都交给学生,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及时对个别学生实验操作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参与度。

3.2.2合理分组与合作式教学

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我们学生应该是教学主体,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实验课应该采取分组式教学,每个班以3-4个人为小组,男女比例平衡,并分配小组长,由团队协作进行实验,有问题互相帮助,及时解决,并与每节课下课前半个小时进行小组实验结果总结。这样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参与度,也能获得一种成就感,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给予我们敢于动手的勇气。

4以实验操作为重点,完善考核方式

在我们微生物实验考试中分为理论考试笔试20分、动手操作50分、平时成绩30分,不得进行重考。我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应该赋予学生主动权和自由探讨的空间,单一的考试不能公平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设置平时成绩为70%,期末考试占30%,考核时应考虑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是否善于思考问题,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另外,实验报告也可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从实验报告书写、数据处理、课后思考等不能重复,否则,抄袭者与被抄袭者的实验报告成绩记为0分,并重新补实验报告。这样成绩评定的标准会很大程度的减少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过于依赖搭档、懈怠和抄袭实验报告等情况,提高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