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插花赏析范文

插花赏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插花赏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插花赏析

第1篇:插花赏析范文

[关键词] 广告英汉广告语言文化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才得以世代相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制约,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应用语言,虽已形成了其独特的文体形式,与普通语言存在众多差异,但同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价值观等诸多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英汉广告所折射出的主要文化差异

透过英汉广告,我们不难发现英汉两种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漫长历史的积淀无不结晶在各自的广告语言中,广告语言折射出鲜明的民族心理,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1.差异

中国作为一个多宗教国家,其文化发展一直受到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汉语从佛教和道教中借用了大量词汇,例如:“观音菩萨”、“玉皇大地”、“三头六臂”、“金刚”、“借花献佛”、“回头是岸”、“灵丹妙药”等等。汉语广告中某些商标名称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例如:“佛手”牌味精、“嫦娥”牌护肤露、“龙王”牌锅炉等。

以希腊神话和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英语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基督教的许多字眼都出现在英语广告字里行间,例如:“Enjoy Quaker Oats. Good for your heart and soul”.(美国贵格麦片广告) Quaker是基督教的“贵格教派”。该商标词用“贵格教派”的某些教义,如纯洁、忠诚、坚强、果断等来强调该麦片选料纯净、注重信誉等。

再看一则香水广告:“You don’t have to be an angel to wear it.”

“Angel”原指基督教信仰中上帝的使者或恃者,该广告用以指使用该香水的人都会成为美丽、纯洁、善良的人。

2.历史文化差异

古老而灿烂中英文化,曾孕育出无数个蜚声全球的伟大思想家、艺术家和诗人。他们虽已作古,但其英名及思想仍“流芳”于广告的字里行间。以下是20世纪80年代几乎家喻户晓的电视广告词:

(1)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2)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

(3)曹雪芹酒想你想到梦里头。

这几句广告词都带有浓厚的中国历史文化色彩,它不仅使人联想到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及统治中国思想近2500年的孔子学说和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而且令自己宣传的产品身价百倍。

我们再看一则名为Radken的发廊所作的广告:

(4)BEAUTY IS TRUTH,TRUTH BEAUTY。

-------KEATS

HER BEAUTY MADE THE BRIGHT WORLD DIMS。

------ SHELLY

LATHER.RINSE.REPEAT.

------REDKEN

Sure, there are a lot of theories on beauty out here, but we’ve always preferred to write out down.. With products that are exceptionally healthy for both your hair and the environment ---- and which, of course, are created with no animal testing.

这则发廊广告会使消费者联想起两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Keats和Shelly以及他们的作品《无情的美人》、《秋颂》、《西方颂》、《致云雀》等。

汉英两种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其溯源和发展历程亦不尽相同。细心观察英汉广告,我们会发现一些作为历史沉淀的典故和某些习语引伸、发展的文化轨迹。请看几例汉语广告: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牌汽车广告)

(6)叶公好笼(龙)。(鸟笼商店广告)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星球”收录机给您带来四海知音。(“星球”收录机广告)

以上广告均借用汉语成语典故,其隐含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悉,笔者不再赘述。下面我们再看英文广告:

(8)Ask for More. (More牌香烟广告)

More是美国一种特长型香烟品牌,整句广告词来自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中奥立佛乞讨时的名句,一语双关。

(9)Wearing is believing. (Lovable牌内衣)

该广告来自英语谚语“Seeing is believing”.

(10)Our presence will make your heart grow fonder.

If you’re resident overseas, the best way of keeping in touch with events back home is by reading The Times.

Don’t risk losing touch, place a subscription with The Times and be sure of your daily copy.

The prose without the con. 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

---------- The Times

这则《泰晤士报》征订广告巧妙地把一些成语和文学典故与商品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成语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absence”改为“presence”,反其意而用之。 “The prose without the con”是从成语“the pros and cons”(“赞成与反对的理由”、“是非曲直”)演变而来,意思为“文章不会混淆视听,使人上当受骗”。另外,广告引用英国著名作家奥斯汀家喻户晓的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体现了该报秉承公平、公正的办报宗旨,从而达到奇妙的广告宣传效果,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11)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Mitsubishi 汽车广告)

该广告词仿照《美国独立宣言》中”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名句,使人联想到当时英国殖民地人民要求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主张人人生来平等的文化形象,同时标榜自己的汽车非同一般。

3.思维方式差异

中国人喜欢含蓄,往往以迂回的方式间接地表述自己的主张或情感。汉语广告讲究以言感人,偏重呼唤功能,表现为由表及里,信息重心经常置后,即把关键内容放在后面表达。下面是一则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镇脑宁”的销售广告:

(12)电视剧《渴望》中刘大妈的扮演者:“《渴望》播出这么长时间了,还有不少观众惦记着我,说王沪生气得我经常头疼。这不,又寄来了“镇脑宁”,不过,要真头疼,就用得着了。”

这则广告一开始根本看不出跟宣传“镇脑宁”有什么关系。直到最后,人们才意识到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西方人喜欢直率与外露,开门见山。因此英语广告表达客观具体,文字简洁,便于记忆,并且突出信息功能,信息重心往往前置。请看下面一则“剑”牌香烟的广告:

(13) Kent

Fresh, Calm, Mild

Kent. The taste you’ll feel good about. The mild International Cigarette.

该广告简单明了,先“自报家门”,然后将“剑”牌香烟清新、醇厚、柔和三大特点表达得一清二楚。

4.价值观念差异

汉英两种文化在价值观上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中国文化崇尚权威,而西方文化强调事实。因此在汉语广告中,广告主总是以获得多少产品荣誉证书、多少枚奖牌来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省优”、“部优”、“专家推荐”、“奥运会指定产品”、“消费者协会推荐”等表示权威的字眼充斥在广告中。相反,英文广告倾向于提供一些研发产品的可靠数据,以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深信无疑。下面请对比以下几则广告:

(14)“海燕”飞翔在神州大地!

“海燕”给家庭带来欢乐!

“海燕”荣膺国家第四届电视机质量评比一等奖!

(“海燕”电视机广告)

(15)The road to becoming a Volkswagen is a rough one. The obstacles are many.

Some make it.

Some crack.

Those who make it are scrutinized by 8.397 inspectors (807 of them are finicky women).

They are subjected to 16.000 different inspections.

They are driven the equivalent of 3 miles on a special test stand.

Torsion bars are twisted 100.000 times to make sure the torsion properly.

Keys are turned on 25.000 times to make sure they don’t break off in the keylocks.

And so it goes on.

200 Volkswagens are rejected every day.

It’s a tough league.

(Volkswagen Car)

(16)Trust us .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s.(助听器广告)

ears是 years的谐音,不仅表达该助听器经过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而且还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

由于长期受儒家哲学影响,中国人对集体荣誉和群体观念有很强的归属感,因此汉语广告一般强调群体行为和随众心理,即产品的受益者是大家,大家说好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下面是上世纪80年代几则电视广告:

(17)中意冰箱、人人中意。(“中意”牌冰箱)

(18)万家乐,乐万家。(“万家乐”热水器)

(19)既然人人都穿,那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服装广告)

而在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一大突出特点,人们追求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因此英语广告极少出现上述汉语广告中的那种现象。

另外,英语广告强调顾客至上,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突出You-attitude,形式上多用You -form,而汉语突出企业至上,惯用第三人称表达,以树立企业形象(Corporation Image),博得顾客信赖。例如:

(20)Florida Orange Juice. To your health. (佛罗里达橙汁)

(21)在众多的楼宇中,我为什么选择了红山花园,因为她......

5.礼貌表达形式差异

“贬己尊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尊称词,如您、君等,这些词应用到广告中,会使消费者感到亲切、自然和真诚,会震撼人们的心灵,造成一种无发抵抗的诱惑力和鼓动性,从而实现广告的移情感召功能。例如:

(22)别墅是您的,花园是您的,设施也是您的。(深圳蛇口明泉苑广告)

(23)“金鸡”为您足下生辉。(天津“金鸡”牌鞋油)

(24)“发达”电器,伴君发达。(“发达”牌吸尘器)

与汉语相比,英语虽几乎没有尊称词,但其礼貌表达可通过疑问句型以及语调等来实现。例如:

(25) Could you find the 26 different products from Amway in this photo?

(Ad for Amway)

(26) Wouldn’t you really rather have a Buick?

(Buick Car)

(27)You will buy this special gift to your daring, don’t you?

三、结束语

第2篇:插花赏析范文

办公与饮茶

在“樽轩”的现代办公环境内,无论是与客户商讨方案,还是上司和员工之间的交谈,又或者是午饭后的休息大家总是喜欢先倒上一杯茶。在一些公司吃零食是一种禁忌,不过,喝杯茶,同事、领导是没有异议的,于是办公室中总是会设一处安放茶具的地方。

喜欢中式风格的可以安放一张红木小茶几,摆放上一套功夫茶具。谈生意的时候,心平气和地喝上一杯,心情也淡定了些。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讲究五境之美: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道遵循一定的礼数。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讲究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斗茶,又称为茗战。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茶道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唐宋的古寺都设有"茶堂"、"茶寮",招待施主宾客,啜饮香茗。

中国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 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隐园林山水间,品茶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用最合来客口味的茶叶和最佳茶具待客。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唐代刘贞亮《饮茶十德》:“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周作人先生理解得随意:“……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现代人品茗,洗茶、闻香、赏绿,放松心灵,注重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是懂得享受当下“慢活”的艺术。

人间四月天,在龙井的新绿清芬里,念及茶圣陆羽的品茗试泉,蔡襄的论茶入神,苏轼的戴笠访茶,陆游的晴窗分茶,真是悠悠千载,我思古人!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何为茶道?――道由心悟。

连接:办公室外 饮茶好去处:

杭州云栖竹径――手抄新茶

第3篇:插花赏析范文

对中西方商务谈判差异的渊源的探讨将有助于谈判者更好了解自己,也能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对方,从而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排除文化障碍,共同创造能适应双方经济文化的环境,促进双方贸易往来,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 商务谈判 重要 影响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1. 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通过社会关系相互传递从而被大家都认同的行为特征和价值观,它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等。文化的概念广而且复杂,但它实际上包括了人们生活的每一方面,涉及到人们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各种需要。

2. 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人员来自的地域不同,民族、经济、政治、观念及宗教有极大的差别,而这些方面都是造成世界文化多元性的原因。

(1)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指不同的地理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传统习惯等的差异,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语言、生活方式和爱好,而这些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

(2)民族差异

民族差异是指不同的民族群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语言、风俗、爱好和习惯。他们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方面各有其特点。就拿我国的汉族和美国来说,我们汉族性格温顺,是典型的农耕民族特征。美国人的性格开朗大方,待人热情,从而导致了美国人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与我国汉族都相差甚大。

(3)政治差异

政治差异是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及政治法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统一规范的作用,从而使得各国人民在政治观念方面存在差异。拿中国古代和西方国家来说,中国古代皇帝常常使用疑诏诡使、倒言反是等权术,在监察工作上采用连坐告密、遣史巡行、牵制监督、特别侦缉、密奏传呈、检核薄册、举动案章等方式;而西方社会则是试图通过政治权利内部“分立”、“分工”来达成权力的均衡,以防止权力专制和腐败。

(4)经济差异

经济差异是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高,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安全意识也普遍较强。而中国正处于发展中,更加注重的则是工业上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

(5)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过程,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主要流行在北欧、北美和澳洲,还流行于西欧和南美国家;中东及北非大体上属于伊斯兰教范围;亚洲很多地区的人民则信奉佛教。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6)观念差异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它包括时间观念,财富观念,对待生活的态度。对风险的态度等,同样的事物和问题,不同社会的人会得出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观念差异对人们的影响渗透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诸多差异,最终形成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差异。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不正确认识彼此的文化差别,就可能在谈判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既失礼于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谈判成功的契机,如欲在商务谈判中不辱使命,稳操胜券,就必须了解文化对谈判方面的影响。而在礼仪上、语言与非语言上、时间观念上、谈判风格上以及沟通方式上这些方面对谈判的影响极为明显。

1. 礼仪上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容貌、风度等行为规则和形式。中西方之间的礼俗各不相同。例如,在穿着方面上,我国服饰无礼服、便服的严格划分。一般来讲,在正式场合,男同志着上下同质同色的中山装或上下同质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领带,配穿同服装颜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场合(如参观、游览等),可穿各式便装、民族服装、两用衫,配颜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质鞋。而西方国家如英国人,他们注重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优须注意,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门,就得衣冠楚楚。英国中、上层的人士由于过着舒适的生活,因此也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庄重。如果不了解各方的礼仪就容易失礼于人,对谈判的结果是否成功有着直接的影响。

2. 语言和非语言上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沟通。语言是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但跨国文化交流的一个严重通病是“以己度人”,即主观地认为对方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我们的习惯去理解我们的发言,或从对方发言中我们理解的意思正是对方想表达的意思。最经典的例子就是“Yes”和“No”的使用和理解,中方说的“Yes”表示礼貌的“I hear you”的“Yes”,而不是“I agree with you”的“Yes”。实际上,“Yes”这个词的意思是非常丰富的,除了以上两种以外,还有“I understand the question”的“Yes”和“I’ll consider it”的“Yes”。“No”的表达方式也很复杂。人们一般不直接说“No”,而用一些模糊的词句表示拒绝。例如:巴西人用“some what difficult”代替“impossible”,没有经验的谈判者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就会浪费时间,延缓谈判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尽量了解对方的文化,对方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无误地传递和接受信息。

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中,还表现在非语言沟通上。非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身体语言。一些身体语言在一种文化中是无伤大雅的。而在另一种文化中这个相同的身体语言可能是带有侮辱性质的。如:不要接触马来西亚人的头,因为马来西亚人认为那是灵气所在;在意大利人面前触摸一侧鼻子则意味着不信任;和法国人谈话,则需要专心直视对方等等。

3. 时间观念上

时间的意义也是因文化而异,因此它也直接地影响着中西方之间的谈判。中国人对时间的流逝并不十分敏感,人们喜欢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在商务交往中,信奉欲速则不达,防止拔苗助长、急躁妄为。如果时机不成熟,则按兵不动,也不草率行事。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深入,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正在逐渐加强,工作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西方人非常注重时间观念,他们把时间看做金钱,因此,在谈判中不喜欢拖延谈判,中断谈判,迟到早退,他们倾向于准时展开会谈,按日程安排一步步达成最终的协议。

4. 谈判风格上

文化不仅决定谈判者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影响着谈判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从而使文化背景不同的谈判者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

按照中国文化特点,在谈判时,一般注重“先谈原则,后谈细节”的风格,而西方恰恰相反,他们比较注重“先谈细节,避免讨论原则”,而这种差异常常导致中西交流的困难。中国人喜欢在处理麻烦的细节问题之前先就关系双方的一般原则取得一致意见,把具体问题安排到以后的谈判中去解决。这种思维定势在多数情况下,可使我方在以后的讨价还价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西方人通常认为细节是问题的本质,因而他们比较愿意在细节问题上多动脑筋,而对于原则性问题的讨论则显得比较松懈。

5. 沟通方式上

中国文化追求广泛意义的和谐与平衡,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面子”观念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层次,并直接影响商务谈判。在商务谈判中,中国商人不喜欢直接、强硬的方式,对对方提出的要求常常采取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方法作答,或利用反问把重点转移;而西方,比如德国人,他们则喜欢直截了当的沟通,所以他们希望对方能直接回答的疑问。因此,在谈判前,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才能在谈判内中与对方顺利进行谈判。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在谈判实践中,很多谈判者常常没有领悟、重视或注意到文化对谈判方式的重要影响。对于外国谈判方的文化,有些谈判者也许已经注意到谈判对方的一些“不同的”、或者“费解”的谈判方式的具体表现,但却认为并不重要。有的人盲目的认为涉外谈判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事实和数据是通用的。同样,有些谈判者去异国他乡谈判时,为与对方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会注意到双方文化上的相似之处,而忽视其不同之处。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1992年,来自中国商务谈判代表和其他12名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一个代表团,去美国采购约3000万美元的化工设备和技术。美方自然想方设法令他们满意。其中一项是在第一轮谈判后送给代表团每人一个小纪念品。纪念品的包装很讲究,是一个漂亮的红色盒子,红色代表发达。可当代表团高兴地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当面打开盒子时。每个人的脸色却显得很不自然――里面是一顶高尔夫帽,但颜色却是绿色的。美国商人的原意是:签完合同后,大伙去打高尔夫。但他们哪里知道“戴绿帽子”是中国男人最大的忌讳。最终代表团没签下合同,不是因为美国人“骂”人,而是因为他们对工作太粗心,连中国男人忌讳“戴绿帽子”这点常识都搞不清。怎么能放心地把几千万美元的项目交给他们?由此可见,美国人这次谈判失败,是由于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在商务谈判中,如果不重视对方文化的差异性,就容易导致谈判的失败。

四、如何对待中西方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1. 谈判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一般包含四个阶段:一是寒暄,谈一些与工作不相干的话题;二是交流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三是进行说服;四是作出让步并最终达成协议。进入正式商务谈判之前,人们一般都对商务谈判的进程有一种预期。这种预期往往影响着谈判进展的控制和谈判策略的选择。由于来自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在语言及非语言行为、价值观和思维决策方面存在差异性,使得他们所持有的预期也不尽相同,而不同的预期又会引起这些谈判者在谈判各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上的差异。

(1)寒暄

这里的寒暄意旨为建立关系或者彼此相识而进行的与谈判“正事”无关的所有活动,目的是借此了解客户的背景和兴趣,从而为选择适当的后续沟通方式提供重要线索。就美、中文化差异而言,美国文化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来”,感兴趣的主要为实质性问题。因此,美国商人花在与工作不相干的交谈或了解外国对手上的时间很少,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交流则来得很快。美国人在谈判桌上会讨论一些与生意无关的话题,如天气、家庭、体育、政治等,但他们这样做更多地是出于友好或礼貌而已,通常在五、六分钟以后就会进入下一阶段。相反在看重相互关系的中国文化中,却常常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费用,着力于先建立舒适的私人关系,然后再谈业务。

(2)交流工作信息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信息交流往往呈现种种不完全性特征。

一是语言差异和行为差异所引起的信息理解错误。一般人只能理解相同文化背景的讲话者讲话内容的80―90%――这一事实意味着有10―20%的信息被误解或听错了。可以想象,当一个人讲第二语言时,误解或听错的百分比将会急剧上升。而且当第二语言能力有限时,甚至整个会话可能全部被误解。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往往较为隐蔽,难以被意识到。当外国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

二是非语言交流技巧差异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有时为了从谈判对手那里搜集信息,会采用“单向型”谈判策略――让外国对手提供信息。由于不同文化间客观存在着交流技巧差异,如沉默时段、插话次数和凝视时间差异。特别是当这种差异较为明显时,信息不对称就自然产生了。比较中、法文化,不难发现,中国式的交流技巧中凝视和插话出现的频率较低,但沉默时段较长,而法国谈判者似乎不甘寂寞,往往会在对方沉默时填补这些时段。

三是价值观差异所引起的信息反馈速度及内容不对称。一方面,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时间利用方式或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北美人、瑞士人、德国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具有此类特点。而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如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则具有此类特点。在多种时间利用方式下,人们有宽松的时刻表,淡薄的准时和迟到概念和意料之中的信息反馈的延期。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类型的买方和卖方关系:垂直型和水平型。垂直型买方和卖方关系注重含蓄和面子,而水平型买方和卖方关系依赖于买方的信誉,注重直率和讲心里话。

(3)说服

说服就是处理“反对意见”,去改变他人的主意。说服是谈判的要害所在。但是,人们对说服的认识、说服方式的选用往往因文化而异。在注重垂直型地位关系的文化中,人们往往趋向于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寒暄以及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交流上,说服阶段要“争论”的内容就很少。即便进行说服,出于保全面子的心理,往往会选择含蓄或幕后的方式,而且说服的方式和结果还与地位关系有关。如在日本文化中,因为比较放肆或强硬的谈判战略可能会导致丢面子并破坏重要的个人关系,所以较少被使用。但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会被买方使用。相反,在注重水平型地位关系的文化中,人们信奉坦率、竞争和平等价值观,认为说服是最重要的,谈判的目的就是迅速地暴露不同意见以便加以处理,例如,美国商人喜欢在谈判桌上摊牌,急于从信息交流阶段进入到说服阶段。此外,谈判时也易于改变思想,使用较其他文化相对多的威慑性说服战术,并且常常会流露出一种易激动、在其他文化看来可能是比较幼稚的情绪。

(4)让步和达成协议

基于客观存在的思维差异,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呈现出决策上的差异,形成顺序决策方法和通盘决策方法间的冲突。当面临一项复杂的谈判任务时,采用顺序决策方法的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人常常将大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将价格、交货、担保和服务合同等问题分次解决,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从头至尾都有让步和承诺,最后的协议就是一连串小协议的总和。然而采用通盘决策方法的东方文化则要在谈判的最后,才会在所有的问题上作出让步和承诺,达成一揽子协议。

2. 谈判后:因文化而异搞好后续交流

国际商务谈判后管理涉及到合同管理及后续交流行为。不同文化对合同的内容、合同的作用存在不同的理解。在西方如:美国文化强调客观性,注重平等观念,因此,往往依赖界定严密的合同来保障权利和规定义务。结果,美国企业之间的合同常常长达百页以上,包含有关协议各个方面的措辞严密的条款,其目的是借此来保障公司不受各种争端和意外事故的伤害。此外,不拘礼节的美国文化一般将合同签订仪式视作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的举动,所以合同常常是通过寄发邮件来签订的。

那些注重关系的文化,其争端的解决往往不完全依赖法律体制,常常依赖双方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些文化中,书面合同很短,主要用来描述商业伙伴各自的责任,有时甚至写得不严密,仅仅包含处理相互关系的原则的说明而已。即便是针对复杂的业务关系而制定的详细合同,其目的也与美国人所理解的并不相同。注重关系文化的管理者常常希望举行一个由各自执行总裁参加的正式签字仪式。

就后续交流而言,美国文化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来”,感兴趣的主要为实质性问题,所以往往不太注重后续交流。但是在注重个人关系的文化中,保持与大多数外国客户的后续交流被视作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部分。

以上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角度分析了其商务谈判,从事中西方文化商务活动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人或群体的态度倾向决定着文化差异的作用,它可以夸大文化的差异,也可以将文化差异引起的障碍降低到最低点。人们在进行跨文化商务谈判时,如果能克服文化障碍,知己知彼,入乡随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那就能促进双方的了解,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能适应双方的经济文化环境,以便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刘莉芳.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科技情报,2006年第9期.

[2]刘白玉.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商业视角.

[3]洋洋.日礼仪―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谈判的影响.

[4]Kitty.O.Locker.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ve Communication.

第4篇:插花赏析范文

[关键字] 地质勘查 勘查资金 地质基础 预测基础

[中图分类号]P5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35-1

地质勘查主要包括矿床的普查和勘探,因而也被称之为"矿产勘查"。所谓矿床普查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或发现矿床的工作,主要是由概查和详查两个阶段或两类工作内容组成。可以结合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制图工作开展矿床普查工作,也可以在已知道矿点的情况下进行专门找矿。找矿一般都要整体布局,综合考虑,就是寻找该地区内的可能存在的全部矿产资源并评估它们的特征属性以及以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找到的矿产资源属性特征及分布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将来的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设计。也可以只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矿种进行找矿,到可能存在这种矿的矿点或是已经显示存在这种矿的地点进行找矿。其实找矿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找什么"、 "去哪里找"、"要怎么找"。矿床是一个地区地质演化过程中一个稀有、特定的事件。它必须考虑到形成矿床的特定地质条件及其他因素,因而矿床的发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矿床极不易发现但可因矿床与地质异常有关且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找矿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为了提高找矿效率,首先利用科学准则对可能成矿的地区进行预测,找出有利成矿较大范围,再逐渐缩小范围,从而提高找矿成功机率。

1 商业性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

1.1 矿业权法律意识缺失

相关法律规定投资人必须是要在取得合法探矿业权或采矿业权前提下才能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由于人们对矿业权没有清楚的认知,经常会出现无证勘查和越界勘查现象,造成无证勘查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所拥有的矿业权已经过期或失效;利用或冒用别人的探矿业权进行地质勘查,从而引发矿业权纠纷;地区政府或领导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投资勘查的一些人缺少法律意识。

1.2 勘查工作目标意识盲目

当前很多勘查投资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进行地质勘查,对地质勘查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没有明确的要求,简单地追求办理采矿许可证这一目标掩盖了商业地质勘查背后的重大社会和历史责任。绝大多数勘查投资人忽略了为建设矿山提供矿产资源、储存能量和寻找开采技术条件等必要的地质资源,从而减少开发风险,进而实现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这一主要目的。只有少数勘查投资人对勘查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很好地和勘查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然而大多数投资人却不能做到这点加上并不是所有的勘查单位都能及时详细的向投资人反馈工作进展。因此必然会导致许多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与此同时,投资人也要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勘查资金投入少、周期短

很多家地勘单位之所以参与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投标和竞争是为了谋求一定的经济利益。地勘单位通常会采用"价格战"降低价格以此来获得这个勘查项目,同时作为投资人,他们会优先考虑价格因素,而对地质勘查单位的整体情况、综合实力不予以理会。从而造成商业性地质勘查后期工作资金不足。在当今社会,投资者想要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来获得较大利益,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整个投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价格因素,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一定的勘查投入,假如缺少必要的勘查投入,那么地勘单位必定会对勘查工程不负责、不认真,从而给最终取得的成果带来不利的影响,给投资矿产开发带来更大的经济危险。

1.4 勘查阶段确定缺乏合理性

一些投资人为了降低商业性抵制勘查工作的资金投入,在没有考虑勘查工作的实际情况下及工作进展的情况下,就确定了勘查的进展程度,必然会对勘查成度的评定造成失误,会出现勘查程度偏低,或是勘查程度偏高,出现这两种情况都会对勘查工作严重影响。还有一些勘查投资人为了谋求暴利,不顾他人安危以采代探。一些相关部门对一些地质控制程度较低对资源 / 储量的比例没有具体的要求,因此一些为了以最少的勘查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在不考虑矿床和矿山开采的规模的情况下,一味的降低比例要求,导致最后取得成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2 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开展的基础

2.1 地质基础

矿产勘查工作是在明确了和成矿相关地质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矿"只是构成地质体的一部分。对地层、地质的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一些相关的控矿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是寻找矿和查明矿的不可缺少的工作。为了寻找到矿及查明矿,还要对矿床自身所有的一些特性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矿体特征、物质成分、矿石质量等,在进行这些研究时需要掌握一些矿物、蚀变方面的理论知识。矿产勘查是在地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地质理论基础在寻找大型矿床的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2.2 经济基础

矿产勘查在经济活动的范畴内,其必定受制于"经济"。其在①工业指标及市场价格对矿体的属性特征进行制约;② 进行矿产勘查的最终目的是取得经济效益;③矿产勘查的工作包括经济可行性论证,三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2.3 技术基础

勘查技术的手段及其理论基础都直接影响着矿产勘查的成败。其主要表现在:①勘查程度受到技术水平影响;②勘查信息获取及处理等均受到到技术水平影响;③勘查战略及程序受到技术水平影响;④勘查对象变化受到技术水平的提高程度的影响。

2.4 预测基础

预测是矿产勘查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整个勘查工作的过程中预测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寻找矿床及其相关工作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预测学知识也是勘查理论的基础之一,科学、合理的预测会大大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和找矿的成功率。

第5篇:插花赏析范文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 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商务谈判逐渐成为中国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出口贸易及国际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除了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一些必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外,文化差异也成为商业合作取得成功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全盘考虑。

1.谈判前要了解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谈判准备工作包括:谈判背景;对人和形势的评估谈判过程中需要核实的事实;议事日程;最佳备选方案和让步策略。其中谈判背景又包含:谈判地点;场地布置;谈判单位;参谈人数;听众;交流渠道和谈判时限。所有这些准备必须考虑到可能的文化差异。例如,场地布置方面的文化差异对合作可能会有微妙的影响。在等级观念较重的文化中,如果房间安排不当、较随便,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安甚至恼怒。

2.谈判方式也因文化而异。美国文化倾向于众人一起来“敲定一个协议”;而日本文化喜欢先与每个人单独谈,如果每个人都同意的话,再安排范围更广的会谈;俄罗斯人喜欢累计的方法,和一方先谈,达成一项协议,然后前面的两方再邀请第三方,如此进行下去。

谈判时限的控制也很重要。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如北美文化的时间观念很强,对美国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的时间观念则较弱,在他们看来,时间应当是被享用的。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对时间观差异应有所准备。

3.谈判过程中理智控制谈判进程和选择谈判策略。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一般包含四个阶段:一是寒暄,谈一些与工作不相干的话题;二是交流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三是进行说服;四是作出让步并最终达成协议。进入正式商务谈判之前,人们一般都对商务谈判的进程有一种预期。这种预期往往影响着谈判进展的控制和谈判策略的选择。由于来自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在语言及非语言行为、价值观和思维决策方面存在差异性,使得他们所持有的预期也不尽相同,而不同的预期又会引起这些谈判者在谈判各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上的差异。

二、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所必须注意的文化差异

1.寒暄。这里的寒暄意旨为建立关系或者彼此相识而进行的与谈判“正事”无关的所有活动,目的是借此了解客户的背景和兴趣,从而为选择适当的后续沟通方式提供重要线索。就美、日文化差异而言,美国文化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来”,感兴趣的主要为实质性问题。因此,美国商人花在与工作不相干的交谈或了解外国对手上的时间很少,而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交流则来得很快。美国人在谈判桌上会讨论一些与生意无关的话题,如天气、家庭、体育、政治等,但他们这样做更多地是出于友好或礼貌而已,通常在五、六分钟以后就会进入下一阶段。相反在看重相互关系的日本文化中,却常常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费用,着力于先建立舒适的私人关系,然后再谈业务。

2.交流工作信息。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信息交流往往呈现种种不完全性特征。

(1)语言差异和行为差异所引起的信息理解错误。一般人只能理解相同文化背景的讲话者讲话内容的80%~90%——这一事实意味着有10%~20%的信息被误解或听错了。可以想象,当一个人讲第二语言时,误解或听错的百分比将会急剧上升。而且当第二语言能力有限时,甚至整个会话可能全部被误解。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往往较为隐蔽,难以被意识到。当外国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

(2)非语言交流技巧差异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有时为了从谈判对手那里搜集信息,会采用“单向型”谈判策略——让外国对手提供信息。由于不同文化间客观存在着交流技巧差异,如沉默时段、插话次数和凝视时间差异。特别是当这种差异较为明显时,信息不对称就自然产生了。例如,日本式的交流技巧中凝视和插话出现的频率较低,但沉默时段较长;而法国谈判者似乎不甘寂寞,往往会在对方沉默时填补这些沉默时段。

(3)价值观差异所引起的信息反馈速度及内容不对称。一方面,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时间利用方式或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单一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北美人、瑞士人和德国人具有此特点。而多种时间利用方式强调“一时多用”,如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则具有此特点。在多种时间利用方式下,人们有宽松的时刻表,淡薄的准时和迟到概念和意料之中的信息反馈的延期。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类型的买方和卖方关系:垂直型和水平型。垂直型买方和卖方关系注重含蓄和面子,而水平型买方和卖方关系依赖于买方的信誉,注重直率和讲心里话。例如,报盘中的价格 因文化而异,美国商人希望事情迅速地完结,所以他们的初次报盘往往与他们的实际要价比较接近。但是,在巴西文化中,巴西商人希望谈判时间相对长一些,他们的初次报盘往往会过分大胆。

3.说服就是处理“反对意见”,去改变他人的主意。说服是谈判的要害所在。但是,人们对说服的认识、说服方式的选用往往因文化而异。在注重垂直型地位关系的文化中,人们往往趋向于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寒暄以及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交流上,说服阶段要“争论”的内容就很少。即便进行说服,出于保全面子的心理,往往会选择含蓄或幕后的方式,而且说服的方式和结果还与地位关系有关。

相反,在注重水平型地位关系的文化中,人们信奉坦率、竞争和平等价值观,认为说服是最重要的,谈判的目的就是迅速地暴露不同意见以便加以处理。例如,美国商人喜欢在谈判桌上摊牌,急于从信息交流阶段进入到说服阶段。

4.让步和达成协议。基于客观存在的思维差异,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呈现出决策上的差异,形成顺序决策方法和通盘决策方法间的冲突。当面临一项复杂的谈判任务时,采用顺序决策方法的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人常常将大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将价格、交货、担保和服务合同等问题分次解决,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从头至尾都有让步和承诺,最后的协议就是一连串小协议的总和。然而采用通盘决策方法的东方文化则要在谈判的最后,才会在所有的问题上做出让步和承诺,达成一揽子协议。

第6篇:插花赏析范文

关键词: 中美文化差异 商务谈判 影响

引言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等诸多方面。商务谈判在中美双方经贸往来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中美双方在行动、观点、风俗等方面往往会导致文化冲突。因此,谈判者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显得十分必要。

1.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1.1思维模式的差异。美国人属于直线性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属于曲线性思维,习惯迂回,可见中美文化在逻辑观念上存在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驳斥自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中国人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

1.2价值观的差异。在交际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会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中较重感情,而美国人则偏向于实际。美国人很少考虑感情方面的因素,他们常常是公事公办,不讲情面。他们按法则办事,即使是亲朋好友也要“人”和“事”两清,公私分明。这并不是说西方人一点不讲人情,他们也广交朋友,对人热情周到,但不像中国人这样感情用事,常常把人情当做交易的手段。

1.3行为方式的差异。思维模式不同,中美双方的行为模式有其相应的特色。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独立、做事干净利落,缺乏自信心或进攻性的人是很难被社会接受的。中国人向来推崇的是做事“三思而后行”,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尤其是将有野心视为不良的行为。

2.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1对谈判方式的影响。商务谈判一般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美国人习惯纵向谈判的方式,倾向于以具体条款开局。对美国人来讲,一次交易过程实际上就是针对一系列的具体条款而展开一系列的权衡和让步。中国人喜欢横向谈判方式,倾向于以总条款开局。对中国人来讲,谈判就是先就总条款达成共识,从而指导和决定接下来的谈判过程。

2.2对沟通过程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沟通方式,中美文化也是如此。美国人谈判喜欢“开门见山”,不兜圈子。因此,在与美国人谈判时,表达意见要直截了当,“是”与“否”必须清楚。中国人非常讲面子,不愿对任何事情说“不”字。他们认为直接拒绝会使对方难堪,甚至恼怒,是极大的无礼。在与中国人谈判时,语言表达要尽量委婉。中美谈判双方在形体及动作等非语言的沟通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同样的动作语言传递截然相反的信息。中国人常有沉默表示认可,或者表示对某问题的看法,或者不同意某条款,以此表示礼貌和尊重,这对于沉默持有消极看法的美国人来说,自然很难接受,他们把沉默看做拒绝。

2.3价值观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国际商务谈判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远比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差异隐藏得深,因此更难以克服。价值观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客观性、平等和准时等观念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厌恶。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客观性反映了行为人对“人和事物的区分程度”。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如美国人根据冷酷的、铁一般的事实进行决策。因此,美国人在国际商务谈判时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来”。相反,在中国,“把人和事区分开来”这一观点被看成是不可能的。

2.4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美国社会的基础是以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在这种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社会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遵循公事公办的规则,而人情关系则十分淡漠。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公私分得很清楚。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更注重“人情味”,人际关系网往往在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人们之间主要以利益交换为基础,更重视非经济性资源的人情关系,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

2.5对决策方式的影响。在谈判中知道对方谁具有作出评价的权力,决策是怎样做出来的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是影响决策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美国,采取自上而下作出决策,谈判的主要负责人具有完成任务时决策的所有权力和精力,这样就可以尽快完成谈判。在中国,强调共同参与和群体决策,所有成员协商一致,自下而上集体决策,所以中国人做出一项决策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3.中美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的应对策略

3.1了解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谈判前了解文化差异必不可少。谈判准备工作包括:谈判背景,对人和形势的评估,在谈判过程中需要核实的事实,议事日程,最佳备选方案和让步策略。其中谈判背景包括谈判地点,场地布置,谈判单位,参谈人数,听众,交流渠道和谈判时限。所有这些准备必须考虑可能的文化差异。

3.2树立跨文化交流意识。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双方必须增强跨文化意识,认识到不同文化类型背景的谈判者在需求、动机、信念上的不同,学会了解、接受、尊重对方文化,避免因对文化差异的无知而导致的国际商务谈判障碍。在正确谈判意识指导下,涉外谈判者要灵活多变,使自己的谈判风格和策略适应不同的商务文化影响。

3.3克服沟通障碍。语言是最重要的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工具,也是跨文化之间交流的工具。国际商务谈判一般都使用英语交流,如果双方的母语不都是英语,我们就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成语,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跨国文化交流中不可以主观地认为对方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意愿和习惯理解发言,或从对方的发言中我们所理解的意思正是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3.4消除偏见。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根据自身文化的个性和价值观念解释或判断其他一切群体的行为,从而产生对异文化的偏见,导致文化冲突。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消除偏见,这样才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要尊重对方,维护谈判局面,使谈判和谐进行。谈判者不可以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其他国家的人,也不可以以自己国家的文化衡量对方的文化,更不能崇洋,不坚持原则。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时,要理性地处理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障碍。

结语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中美之间存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在跨国商务谈判中,谈判者除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征,了解有关跨文化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对他国的文化差异要表现出理解和尊重。只有正确地认识并妥善地把握中美文化的差异,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谈判技巧,强化自身优势,推进国际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园.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01.

[2]周忠兴.商务谈判原理与技巧[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01.

[3]周桂英.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J].江苏商论,2007.05.

[4]杨欣欣.中美价值观念差异及其对语言文化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9.01.

第7篇:插花赏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插画;平面设计;多样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广告的时代。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工作日益繁忙和紧张,我们在接受广告信息的同时,更想得到娱乐和艺术享受。当今广告必须在传达信息的同时通过娱乐性、艺术性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审美需要。插画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开放性的内容,千变万化的视觉形式,使之在视觉设计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除了传达信息,插画还作为一种图形形式出现在平面广告的主体中。

对于广告设计来说,创意就是灵魂。正如一位资深的广告公司总裁说:“创意就是用一种新颖而与众不同的方式来传达单个意念的技巧和才能,所谓客观地思索,然后天才地表达。”在品牌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在同类产品众多的品牌中做到鹤立鸡群,使其脱颖而出,独到的创意表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这就需要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选取不寻常的观察视角,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段和技巧,对所描绘的平面广告产品、品牌做出新的发现和诠释。而插画作品多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人物、动物、植物或事物进行夸张处理,具有活泼、可爱、鲜明、充满灵性的特征。它个性活泼、亲和力强,因此作为平面广告的形式之一,它格外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他活化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理性程序也更满足广告中需要具有新颖、独特、奇异、巧妙等的要求。

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视觉的传播是直接的,因此它必定在比语言更深入、更生动的体验层次上与人们的心灵相联结。”据调查,如果平面广告中有插画作品出现,那么阅读插画和说明的人是阅读正文的人的两倍。而且在阅读时,人们总是会被五颜六色的画面所吸引,然后才转向文字。人们对图形和文字的注意度分别为78%和22%。由此可见,各种类型的图画作品对视觉的刺激远远是高于文字对视觉的刺激。插画在瞬间能够抓住受众的视线,生动地图像,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符号都成为吸引眼球的因子。

但长期以来,人们又有一种误解 认为平面广告设计就是画广告画 、做一些喷绘、印刷等等,而把插画设计混同于一般的绘画艺术。在评价一幅插画作品时,也常常照搬对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来参考,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倾向,插画作品与一般的绘画作品都有自己特定的艺术语言,因此为了使插画更好的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确定单纯的插画作品与广告插画的艺术界限 是势在必行的,认识插画独特的美学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上的插画是在书籍中补充作品内容的,是为了帮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作品文字内容,增加文字的视觉感和艺术氛围的图画。其从功能上来讲,能帮助读者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吸引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取得教育和美育的效果。它的颜色较为鲜艳,画面生动有趣。造型或简约,或可爱,或怪异。这种充满奇想与创意的插画,每个人都可以借由自己的彩笔尽情发挥个人独特的想象力。

而现代,随着电脑软件的加入,插画的元素也日益丰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不断大量涌现的“新鲜人”以日记的形式,开始绘制风格另类的故事。例如,现在在网络上火热传播的“东京留学绘图日记”画面诙谐有趣,简单易懂,内容多是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绘画插图多少带有作者主观意识,它具有自由表现的个性,无论是幻想的,夸张的,幽默的,情绪的还是象征化的情绪,都能自由表现处理。

商业插画顾名思义就是有商业价值的插画,它不属于纯艺术范畴。商业插画可定义为企业或产品绘制的数码作品,获得与之相关的报酬,作者放弃对作品的所有权,只保留署名权的商业买卖行为。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主要功能包括吸注功能,看读功能和诱导功能,吸注功能主要是指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快速、有效地传达招贴广告的内容。最好的招贴广告插图应是简洁明了、便于读者抓住重点的插图。插画的诱导功能指抓住消费者心理反应,把视线引至文案。好的插图应能将广告内容与消费者自身的实际联系起来,画面要有足够的力量促使消费者进一步想要得知有关产品的细节内容,诱使消费者的视线从插画转入文案。插画是用视觉艺术语言来传播信息,它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直接化的特性。插画的设计是在整体广告策略的指导下进行,表现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广告主题,突出商品信息的个性,设计创作新颖的、有诉求力的图形语言。

插画的设计是在整体广告策略的指导下进行,表现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广告主题,突出商品信息的个性,设计创作新颖的、有诉求力的图形语言插画可以有几种:黑白画,喷绘插画,绘画插画,摄影作品等,表现形式有写实,象征,卡通,装饰等手法。插画轮廓线是牵引消费者进入主题的导线,它使广告版面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从而抓住观众的视线,轮廓线要求简洁、明快,用曲线、直线或图案描边线。插画的色彩则反映广告的主题,比如,红色,体现的是强有力的色彩,能引起肌肉的兴奋,热烈,冲动;绿色,具中性特点和平色,偏向自然美,宽容色彩,可衬托多种颜色而达到和谐,抓住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也就更贴切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让色彩激起人们购买的欲望。

现在插图也可以被分解成片段,或由众多的、从资料抽取的一些图像组合起来。计算机系统使“拼贴”这种技巧得到发展,只需扫描图像,再天衣无缝地切割和粘贴各片段,处理后再将它们插入到一个整体设计中,其最终的视觉复杂性和整合的高水准是传统媒介所无法企及的。

传统手绘插画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的平面广告,现在已经开始广泛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消费品中来。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被那些琳琅满目的物质所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如何选择也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在同样性价比的商品面前,我们常常更愿意选择那些色彩美丽,包装精美,能一眼抓住我们眼球的商品。

例如, “心相印”――这个品牌,最初的平面设计中以面、线的运用为主,到现在将几米大师的插画,运用到招贴海报,甚至包装上来。在众多市场品牌中,其新颖的设计,使人眼前一亮,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总之,插画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平面广告的设计,它无疑给平面设计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插画与平面设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插画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达“语言”。同时,插画的商业价值也需要平面广告来体现。在以后的设计中,我相信它们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应用越来越广泛。

第8篇:插花赏析范文

关键词:双向无记忆传输;离散对数;安全性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机化回答最先由S.L.Warner在1965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解決进行社会研究时涉及敏感问题才带来的困难。在问卷调查中涉及受访者的犯罪行为,越轨行为或等情況,若使用传统的直接发问方式,例如「请问你有没有试过盗窃?,不难想像得到的结果会是绝大部份受访者回答「沒有,或拒绝回答;因为沒有人愿意直接承认自己曾经盗窃,研究结果的效度大为下降。

随机回答技术(RRT)被华纳在1965年提议。其目标被用来在调查相关的敏感问题,如吸毒,性倾向和偷窃。在Warner(华纳)的提议背后是对调查者来说随机化反应通过一个确定和知道的,可能性分布。Warner提出的解决方法如下。假设总体人口可以分成A和B两类,研究人员若要知道A占人口的比例,可以设计一个划分为两个扇形的圆盘,在扇形上分别写上A和B,圆盘上有一指针,受访者在访问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动指针,按指针自然停下的位置给出“是”或“否”的答案(例如:指针停在A位置,受访者是A类人便答“是”,若是B类人则答“否”)。因为访问员不知道指针停留位置,无论受访者回答“是”或“否”,他都不会知道受访者的真正类别,故此受访者的隐私得到保障。

随机化应答的密码协议

Cryptographic random response Technique based on oblivious Transfer CRRT 综合运用Petersen承诺验证(Commitment Scheme)、Naor-Pinkas的n取1无记忆传输、Schnorr对话式零知识论证、cramer非对话式零知识证明,来实现Warner的随机应答。协议公共参数为Pct = l/n> 1/2,生成子g和h被调查者R(Respondent)的私密答案t{0,1},调查员I的不公开的调查结论rR0协议步骤如下。

准备步骤:Precomputation step

1、被调查者R生成量μ = 。其中μi{0,1}。使得∑ni=1μi=l。

第9篇:插花赏析范文

由于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因而东西方国家的人在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会对商务英语翻译造成影响。为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效果,文章从商务英语的特点出发,论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差异;商务英语;翻译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经济交流更多转向国际市场,商务英语翻译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成为中西交流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也渗透较多。翻译工作中文化差异的正确处理,对于翻译质量和准确率的提升十分必要,也成为中外商务交流更加顺畅、有效的基本保障。本文探究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以提升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效果。

一、商务英语的特点

分析商务英语的特点,主要从词汇、句式结构两个基本语言要素入手。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非常鲜明,即专业性强。商务专业词汇、法律词汇、商务含义下的复合词、缩略词等是商务领域中较常应用的词汇。其中,缩略词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最为频繁。同时,商务英语词汇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其用词强调正式性和规范性。另外,商务英语的句式结构特点也非常鲜明,即语句简洁明快,句式逻辑严密。在商务英语的句型使用中,多见简单句、简短并列句和简短复合句。商务信函中常见这些句型。商务英语的句式逻辑严密,文体正式,这对于清楚地表述招标文件和投资文件及合同非常有利。因此,翻译人员在进行商务活动时,要把握住商务英语的特点,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表现及其影响

语言的交流实质上是文化层面的碰撞,文化的内涵和层次之丰富涉及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客观环境等各个方面,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了文化差异的特质,也成为不同文化进行交流碰撞的重要媒介。商务英语的翻译中渗透着许多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反过来对翻译工作产生着深刻影响。

(一)事物认识方面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对事物的认识差异是中西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和表现之一,这种差异对于个体的认识产生着更加细致的影响,它表现为对某一具体事物的看法、表述和评价中的不同。例如,对“dragon”定位的强烈对比。在中国,龙始终是高贵、吉祥的象征。而在西方价值观中,“dragon”则是邪恶的代表。“亚洲四小龙”这一经济专业术语常常会出现在东西方经济贸易和商务往来事物之中,对这一名词的翻译就需要考虑文化之间的差异,考虑西方文化中可以将龙这一事物代替的词汇,进行灵活的适应性调整。例如,用“tiger”来代替“dragon”,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西方人的传统观念,也与中文中原本想要表达的词意贴近,能够更好地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困难。

(二)颜色认知方面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的影响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尽管客观世界的颜色体系是固定的,但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人们对颜色的感觉和体会却相差甚远。颜色的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涉及,在经济生活中也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对某一产品的设计,若在颜色选取上出现文化上的矛盾,就会对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西方世界中,蓝色多是忧郁、消极的代表色,红色被视为代表流血、残暴的不吉利颜色。在翻译和应用相应文件时要注意到颜色文化中的差异,一方面准确翻译外文,提取其中真正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要针对西方的颜色体系进行对应,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三)文化差异在数字上的表现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数字同样是应用极为广泛的文化元素。传统中国文化中视6、9为吉祥数字。因此,为求吉利,在经济尤其是商业领域,也常有追求6、9等数字的现象出现。而英国《圣经》中将“666”视为魔鬼的象征,故在中英贸易中最好避免“666”数字的出现。数字7在西方文化世界里多有积极的含义,象征着美好。“七喜”将“7-up”翻译为“七喜”不仅是对西方数字7的正确解读,也用“喜”这个中国文化气息浓厚的字表达了品牌含义,更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还有心理特点、地理环境等其他表现形式,对此,在商务英语翻译教中学,教师需要积极寻求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对翻译实践中文化差异的应对能力。一方面,加深对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从而全面分析其文化价值取向,秉持尊重文化差异的原则和态度对待异国文化,奠定足够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加强自我翻译专业能力,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以正确表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容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中西文化的差异客观存在,这些差异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翻译专业学生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翻译专业的学生更要持续关注中西文化差异问题,正确处理其带来的挑战。

作者:黄小辉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友情链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