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今城市发展现状范文

当今城市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今城市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今城市发展现状

第1篇:当今城市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光伏产业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和研究

前言: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我国是光伏产业主要发展国家,是光伏产品制造和出口最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较大影响,在世界光伏产业市场中占据较大发展比例。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调查和分析后,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阻碍光伏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发展形式,需要不断完善光伏产业产业布局,避免产业布局单一性,倡导整合产业链发展模式,提高创新型能力,来满足多元化市场发展需求。

1、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自身发展特点,其利用现状具有如下特点。其一,预计到2015年末期,我国光伏电网容量将高达8.26MW,在2016年初期光伏网络容量将高达30WM。其二,据统计在2015年末期,光伏热积面积将要增加到55万平方米,在2016年将会增加为25万。随着十三五政策出台,我国加以关注光伏产业发展进程,建立全新发展目标。首先要实现光伏产业60MW规划发展目标,实现乡村和城镇规划25万和城市规划目标55万。随着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家不断颁发众多政策,完善当下光伏产业市场。例如:江苏省为了发展自身,就增加对本省光伏产业关注度,增加对企业投资。在发电环节投资了123.7万元,对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50万元,极大的促进江苏省的发展。江苏省这一行为,主要是受到我国发展战略影响,各个不同省市也要 学习国家发展理念,发挥各个城市自身优势[1]。

2、发展局限性分析

2.1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

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代表性企业,其也是我国朝阳产业之一,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据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在将会在近几年不断再加,但是站在短期发展形势来说,发展具有难度,压力较大。详细来说,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弊端,主要就是市场供求和需求弊端。在我国共有一百多家光伏企业,在2011年初期,太阳能能源产量高达37GW,在2012年达到45GW之多。结合世界的光伏产业能源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太阳能能源的高于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一半之多。但是结合本国国内市场和世界性市场来说,都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多,这样就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2]。

2.2实质性操作弊端

实质性操作弊端,主要体现在上网电量结算环节。就一个外资企业来说,其在发展中,结算工作环节,无法利用发票,去电网单位开展结算工作。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和原有就是,企业具有外资性,在开具发票时,无法对经营范围进行更改,无法的搭配发电财务补助。其次,一些家庭居住期间,在上网电量结算时,也具有这一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完善。其次,光伏产业在发展环节,也会受到不同机构和系统影响。例如:光伏产业和农业和林业联系密切,和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密切。但是光伏企业在和不同系统整合发展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在联系时,没有系统文件,不愿意审批等问题。

2.3光伏产业对于补贴政策的依赖。

由于对补贴的依赖,导致的补贴政策变化对产业周期和起落的影响。政策补贴力度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疲弱就容易引致补贴力度的收紧,欧洲是摆在眼前最活生生的实例。

3、解决方法阐述

3.1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增强和市场联系性

为了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完善当下存在问题,解决市场产能过剩问题,确保企业产业投资的合理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政府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形式,优化国内市场,倡导分布形式发电理念,政府做好引领工作,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其次,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给予分布形式发电工作全面支持,把自身企业结合发展,为光伏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解决分布形式发电问题[3]。

3.2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

上网电量结算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网系统不同企业和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上网和下网系统,计量的形式和方法,利用科学性设备和装置,进行计量。建立计量标准,构建合理化量方案,完善和优化光伏项目管理方法和营销策略,为核算工作奠定基础,确保电费计算合理性[4]。其次,企业要增加和不同产业联系,包括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搞好关系,保证审批工作顺利开展。光伏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需要政府和不同机构加以关注,不断完善发展中存在问题,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利用科学方法和举措发展光伏产业[5]。

3.3政府减少补贴,应给光伏企业慢慢断奶,加强分布式光伏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此前联合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展目标在1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电站为45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6000万千瓦。“分布式是全球能源革命的必然趋势。首先,业务形态、市场机遇、融资渠道等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其次,政府在新能源发展中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从政策主导者和资源分配者,转变为市场监督者和配套服务者。此外,分布式的电力交易结构也将进一步推动整个电力交易市场的改革,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竞价上网、直供电等多种形式,实现新能源电站的价值回报。

结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自身发展弊端,包括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实质性操作弊端,上网电量结算难度较大,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面对这一发展现象,需要完善当下光伏市场存在弊端,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其次,也要增强和市场联系性,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增加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性,建立满足市场方案。

参考文献:

[1]辛魁武. 中国光伏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4,12:169-170.

[2]陈晓梅,朱玉卿,贺筱筠. 国内二三线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上)[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9:17-21.

[3]张保民.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6:9-10.

第2篇:当今城市发展现状范文

>> 江苏省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集成供应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I 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II 江苏省高职院校竞技健美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省淮安市引进外资的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 江苏省生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江苏省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海州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沿江港口发展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泰兴市城市防洪现状及对策 江苏省遭遇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宝应县休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整理;土地财政收入:为土地直接税和土地出让金相加而得;地方财政收入:《江苏省统计年鉴2010》;2003-2012年当年江苏省财政草案决算报告整理而得

图1 土地财政收入各组成部分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变化图(2003-2012年)

通过两种统计口径计算可得,从2003-2012年,与土地直接相关的税收增长比较缓慢且占土地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大概在10%左右,而土地出让金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占据主要地位。其中,在2008年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土地出让金收入迅速下滑,但2009年又迅速反弹。根据两种口径统计出,这十年土地财政收入占土地财政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为(47.36%,45.69%),若将土地间接税、相关部门收费和土地借贷收入考虑进去,其占土地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将远不止50%。总之,江苏省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较大,而如此大的依赖程度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2012年江苏省出现多地政府出现强行向职工借钱还债的问题[2],在这些数字背后我们需要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事实?

二、“土地财政”产生的原因

经过对江苏省土地财政基本状况的分析,总结出造成“土地财政”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1.1994年分权分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是产生土地财政的根源:分权分税体制使中央财力趋于强化而地方财力趋于弱化,事权却由中央到地方不断下放,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增大。根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计算可知,从2000年以来其财政缺口一直在扩大,截止2012年已达到1031.24亿元!因此财政收支的不平衡使得地方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土地这块肥肉[3],就看上去十分“合理”。

2.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也是造成土地财政不断扩大的原因:

总理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曾指出:“一手从农民那里廉价得到土地,另一手又高价卖给开发商。而宽马路、大广场又表现出自己所谓的政绩,这又同官员的考核制度有关”。从江苏省统计局数据计算可得,2000年以来,江苏省GDP年均增长水平超过10%,2003-2007年财政收入均增速在20%左右,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水平超过GDP增长水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足见考核制度已成为推动“土地财政”大发展的直接动因。

3.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由于《土地管理法》对于土地出让金的分配和使用没有作明确规定,故使得巨额的土地出让金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被违规使用。根据江苏省审计署调查显示,地方政府存在将应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违规协议出让和向有关拖欠土地出让金的开发商违规发放土地使用证的行为。新浪地产曾报道“江苏仪征:土地出让金涉嫌违规进入企业‘腰包’”。[4]

三、相关政策建议探讨

目前江苏省土地财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失业农民大量增加、土地违法事件频增、耕地资源浪费严重等。为了更加优化江苏省财政收入的构成比例,有效解决由土地财政带来的“余波”,保持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合理分配事权与财权,调节财政收支

在事权上,应明确各级政府职能划分,保证地方政府处于“一级政权”和“一级事权”的地位,以减少地方政府支出负担,如中央政府可加大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支出;在财权上,应处于“一级财权”的地位,明确并合理划分政府税种和分配税收比例,建立地方政府属于自己的主体税种。同时,进一步深化推进财政层级扁平化措施,使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落实到实处。

2.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体制,透明土地出让金收入

通过核算发现江苏省未将土地出让金全额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存在很大一部分基金流失,降低了该部分基金的使用效率,导致这部分收益会被个体占为所有,造成社会分配不公。所以,在编制预算时应做到细致、全面地反映基金收入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应加强对预算的监督能力,使其趋于透明化。

3.完善地方政绩考核制度,经济发展稳中求快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若地方财政一味依赖“土地财政”一定会有终结的一天。故应打破地方政府只以GDP增长为标准的政绩考勤制度,应将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多民生因素考虑进去,如社会保障、失业、生态环境、教育、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等,构建一个趋于完善,更加合理的考核模型,让经济水平不满足于增长,应力求于发展。

4.建立农业专款专项基金,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相关调查显示, 江苏省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土地收益分配中,政府大约得60%-70%,村一级集体经济组织得25%-30%,农民只得5%-10%。[5]故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利益,政府应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对失地农民的补助和相关就业培训等,保证基本生活、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得到切实供应。

5.加强对土地监管力度,保护耕地资源

据江苏省国土资源部统计,2008-2011年土地违法事件总数为8201件。因此,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征用的监管;同时应严格执法,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让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江苏省土地出让金在2007年以前被纳入预算外资金账户,2007年以后被纳入政府性基金账户;从2011年起取消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账户,将预算外资金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忠伟.安徽省土地财政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2:19-20.

[2]新京报.江苏多地政府靠土地财政还贷高息融资年利率15%[EB/OL].,2012-11-27.

[3]孔善广.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事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

第3篇:当今城市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更新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现状

1.背景。当今世界,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国重要会议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凝聚民族精神,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成了最值得关注的话题。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结合城市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精神,达到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的目的,再次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公众视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赵中枢表示,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提高中国文化自信,建立城市精神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足以见得,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民族兴旺有着重要意义。

2.意义。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精神,在新r代条件下显得十分重要。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真正保留住历史遗存,使其具备文化效应,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艺术、人文以及社会价值,才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柳州东门街区以及桂林靖江王城历史街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访谈当地居民、调查有关材料,全面地收集三个历史街区各方面的材料,综合分析、作出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2.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以往的典型历史街区的相关参考资料,制定好总结计划;搜集具体实事,进行分析与归纳;组织论证,总结研究成果。

3.比较研究法。通过将广西历史街区与其他地区历史街区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异同点,探求各个地区间保护历史街区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报刊以及网上资料来搜集有关历史街区保护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查阅广西近年来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对所查找资料进行比较、归因和数据统计来对如何保护广西历史街区进行阐述,为论文寻找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二、广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问题

历史街区与历史街区保护:

第一,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也称作历史地段,一般而言,它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所构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延续的社会结构,且传统风貌相对完整的地段或区域。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概念,因此关于历史街区一直以来也存在许多分歧。

第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一是历史原真性与风貌完整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街区价值的体现在它以一个活载体的形式承载着历史发展演变,在保护与更新历史街区的过程中,不能以破坏街区传统空间格局和传统建筑为代价,破坏街区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本身就是一个冗长的过程,我们应根据历史街区的实际情况,将生态宜居考虑在前头,因地制宜地确立相应的保护策略,使历史街区既保持其原真性,又能适应实际需要,在保护传统特色的同时,能长足的发展下去,在动态的循环当中传承历史遗存。三是民主性原则。历史街区保护的每一项措施都要以满足人的精神以及物质需要为前提的。我们在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公众参与进来,“以人为本”,实现多元化的平衡。历史街区的改造与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让公众真正参与到进来,才能实现多元化的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广西主要历史文化街区背景以及现状分析

(一)柳州东门街区背景与发展现状分析

1.背景。柳州东门城楼位于柳州市城中区曙光东路的文惠大桥北端,坐北朝南,由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广西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城楼。初建时,为护城之用,后来民间作为奉祀所用。

2.现状分析。(1)原始骑楼不再。笔者深入东门街区了解到,东门街区的原始骑楼几乎已经拆除殆尽了。由于原始骑楼大多为木质屋梁,侵蚀严重,容易坍塌,相当部分已经拆除重建了,仅剩几座老式骑楼分散而立。(2)经济活力不够旺盛。自1994年柳州被列入国务院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柳州不断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效果却不显著。尽管对柳州东门街区的改造从未停止过,但经过几番改造后的东门街区却丧失了原本所具有的经济活力,笔者携调研队前往东门街区的时候发现部分骑楼正在休整,大部分店铺处于关闭状态,前来观光的游客也局指可数。2015年底,市规划部门表示将对“东门城楼西侧院落”进行规划梳理,将东门街区打造成一个集历史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二)桂林靖江王城街区背景与发展现状分析

第4篇:当今城市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现状;对策

随着各种民俗体育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民俗体育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的结合,特色鲜明的民俗体育展现巨大魅力,其发展道路越发宽广。但是,民俗体育的功利化倾向和传承渐衰问题日益严重,而且民俗体育尚未受到体育社会科学界和民俗学界的重视。因此,提高民众民俗体育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

1 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在基础理论、民俗个案、民俗应用和发展对策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就,但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人们的传统时空观慢慢为现代时空观所代替,不可逆转的改变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威胁着民俗体育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传统的民俗体育游戏却难登大雅之堂,再加上民俗体育竞技性偏弱,难以纳入正规的比赛,造成其难以推广,而逐渐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民俗体育大部分都属于行为民俗,随着农村年轻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使得乡村民俗体育正面临传承衰落的堪忧境况,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将使许多优秀的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着传承的危机。人为民俗体育商品化,导致一些优秀的民俗体育面临衰退或消亡的局面。

2 民俗体育文化开发价值

民俗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心理及风俗等文化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是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们通过长期体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为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开辟新途径。民俗体育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我国体育文化,也促进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和推广。

民俗体育本来就属于体育的范畴,因此,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民俗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提高,加强人际交往,陶冶情操,是民间健身的重要活动形式。

3 民俗体育文化开发对策

3.1 加强宣传引导和组织开发

借助各种大众传媒手段宣传、介绍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价值特性,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播工具的优势进行宣传,对大众的体育生活方式做出科学的引导,使民俗体育在群众中深人人心.通过宣传引导,人们认识到民俗体育的作用。加强民俗体育的组织与开发,积极拓展民俗体育的发展空间,加强政府政策、组织和经济的大力支持,将民俗体育推广到人们日常的体育生活当中。

3.2 加强队伍建设

民俗体育的开发、组织和推广离不开相关的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工作,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继承、整理和推广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介入,加强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教练员和社会指导员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弘扬民俗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基层的力量,有计划、有规划地进行民俗体育调查、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以树立和巩固学校和社会体育教育中民俗体育的地位。

3.3 提高娱乐审美性,增进现代性发展

民俗体育活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其活动大都适于业余时间进行,且运动者和观赏者都能通过项目运动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只要我们注意发掘其中的娱乐审美价值,增进民俗体育的现代性,对其组织和形式进行不断地改革、拓展,这些体育活动必将显出活力而逐步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所接受、喜爱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李艳茹,汪普健,张黎.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7):88-91.

[2] 田晓岫.中国民俗学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35.

第5篇:当今城市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航空物流;战略研究

一、引言

“十二五”以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让陕西站在了向西开放的前沿。2016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提升哈尔滨、深圳、昆明、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机场国际枢纽功能”,赋予西安等13个枢纽城市新的战略定位。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和转型发展大背景下,陕西要发挥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作用,就必须完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这一重要功能,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核心,将陕西建设成为“新丝绸之路航空物流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的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和自由贸易中心。[1]

二、陕西航空物流业发展现状

随着内陆开放型城市的建设,物流业,尤其是航空物流的作用势必要提升到新的高度。[2]

具体把握陕西航空物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探求该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要求我们了解陕西整个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航空物流业自身以及外部存在的问题。

1、陕西物流业发展现状

陕西整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截止2015年年底,陕西省铁路里程达到4900公里,占全国铁路通车里程的4%。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93公里,排名全国第八。西安咸阳机场国际旅客业务量全国排名第15位,形成通达全球17个国家、30个城市,连接欧、美、澳、东南亚、东北亚主要经济城市和旅游热点城市的36条大扇形航线网络架构。

货运总量与东部南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处在西北部区域领头位置。2014年,全国综合交通运输完成总货运量439亿吨,西北五省完成31.9亿吨(陕西13.3亿吨、新疆7.2亿吨、甘肃5.7亿吨、宁夏4.2亿吨、青海1.5亿吨),占全国的7.3%。其中:陕西货运总量占全国的3%,占西北五省的41.7%;航空货运量占陕西货运总量0.014%,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2014年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131亿元,比2009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11.8%。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占服务业的比重达17.6%。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58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2.48倍,年均增长19.9%。

“十二五”期间,陕西邮政业务总量增长87%,快递业务量增长5倍多,电商及快递类货物占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0%以上。2015年,陕西邮政业完成业务总量62亿元,邮政业务收入GDP占比全国排名第17位。其中:快递业务量突破2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超过650万件。

2、陕西航空物流业发展现状

陕西航空发展历史悠久:1924年,西北地区最早的民用航空飞机在陕西诞生。九十多年来,陕西一直是西北航空运输中心。西安咸阳机场是全国第机场、西部第三大机场、西北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航空运输体系已具国际规模和能力。

据统计,2014年,全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3亿人次、货邮吞吐量1356万吨。其中:陕西完成3087万人次、18.9万吨,占全国的3.7%、1.4%。201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297万人次,位居全国第8位,全球排名第55位;完成货邮吞吐量21万吨,位居全国第15位。

航空物流发展缓慢: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物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航空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近五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从全国第20位跃到第8位,远超西安。乌鲁木齐机场从第19位提高到第16位,西北地区航空货邮量占比从30%提升到36%,对西安的西北航空货运传统枢纽地位形成挑战。截至2015年,西安咸阳机场航空货运竞争力与昆明、成都、郑州等周边城市枢纽机场相比形成明显差距。

三、陕西航空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航空客货运输不协调

相比旅客吞吐量全国排名一直保持在第8~9位次,货邮吞吐量自2001年跌出全国前10名后,15年来一直徘徊在第12~15名,特别是近几年货运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增强和提升陕西航空枢纽的国际国内地位,需要航空客货运输协调发展,而航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成为了陕西航空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2、航空经济产能分散

陕西地理位置和地域功能与美国物流中心孟菲斯极为相似,在提升国际国内航空快件转运功能方面,拥有雄厚的产业支撑体系:

航空运输生产管理方面:国家驻陕大区级民航机构有西北民航管理局、西北空管局、中航油、中航信、中航材等保障单位;全国各大航企把西安作为“西进北上”重要基地,拥有运营航空公司46家,占到全国航空公司的84%,基地公司6家,驻场飞机72架;西部机场集团是全国第二大跨省区机场管理集团,资产规模近300亿元,运营机场数量和业务量占陕甘宁青四省区之和的70%和84%。

航空运输服务保障方面:西安空港新城2015年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综合交通体系具备多式联运的基础;邮政快递业将形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快件集散中心,2020年快递业务量可望突破10亿件,GDP占比接近东部省区水平,实现全国重点城市48小时投递、世界主要城市72小时投递。

航空运输技术支撑方面:陕西是我国航空工业重要的产学研基地,聚集着西工大、一飞院、陕飞集团、西飞集团等上百所(家)著名航空科研生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1/4,年产值占全国1/3;陕西已形成阎良航空产业基地、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宝鸡航空装备产业园、咸阳空港产业园、渭南通用航空产业园,正在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涡桨支线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全国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

但是由于产业壁垒的存在,陕西的航空经济产能分散在不同的社会经济门类中,战略统筹不足,各行业间链接环节较弱。要成为丝绸之路航空物流中心,亟需整合放大本土航空资源,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航空物流业的发展战略及建议

在国家“十三五”布局的10个国际航空枢纽中,西安航空客运实力强、货运能力弱,整体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客货运输亟需战略协同。因此在发展陕西航空物流业时,应该明确基本的发展战略方向:

1、确定丝绸之路航空物流中心战略,将西安发展定位由我国中西部航空物流中心转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

陕西位于中国的几何中心,是西北五省的门户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方便和中亚西亚欧洲进行联系。同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国内第12大机场,而在国际民航权威认证机构Skytrax的“2015年世界前百位主要机场排名”中,西安机场居第74位。

陕西近年来货物贸易发展迅速,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截止2016年3月1日,共有10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设立了193个公司或分支机构,三星、美光等31家企业在西安市增资扩股,引进世界知名跨国公司投资取得新进展,法国安盛、美国伊顿、普利司通、力成半导体等项目先后落户投产,三星配套企业已达92家。[3] 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95万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8%。在全国80.6%的省份负增长的情况下,陕西实现进出口总额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72%由航空运输。

综上,陕西具备成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基础条件,因此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上,将陕西发展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2、确立本土航空产业联盟战略,集成航空货运产能链、放大航空货运价值链,构建集成集约型临空经济

航空联盟战略,是当今世界航空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以枢纽机场为中心,实施关联产业联盟式扩张,可有效形成本土要素的强大吸附器和外向辐射源,从而形成相关产业集群,实现航空物流的集成集约式发展。

陕西应该在规划布局与重点产业链构建的基础上,明确航线开通、口岸提升、联运建设、产业培育等主要任务,同步制定推进措施和配套政策,加速推进陕西省航空物流产业向空港新城航空物流枢纽区集聚,强化航空物流枢纽区的经济载体功能,完善航空经济自主协同体系,推动本土各门类航空关联单位互联互通,实施空地资源跨业态联合,促进集中发展和集约发展。

其中应该重点关注新兴商业形态的发展,比如航空快递、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航空物流新兴依附行业,抓紧时机,创造条件,让这些新兴行业迅速在机场周围聚集,增加竞争力。

同时在确定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定位和本土航空产业联盟的战略基础上,还应该具体关注几个问题:

(1)重视拓展国际物流中转经停业务。构建丝绸之路航空物流中心,应紧密结合西安自贸区接轨全球的需求,把“国内转国际”和“国际转国际”作为重点,协调发力、均衡推进。加快完善国际联运体系和中转服务体系,深度挖掘陕西航空区位优势,打造“陕西快捷中转”全球航空货运品牌。

(2)重视机场物流服务国际化进程。机场服务操作水平的国际化和航空公司运行管理的国际化,是西安枢纽机场向国际更高层级发展的突出要素。特别对联运产品的设计、周转和作业过程,更加注重服务体系具备人性化特点和国际化要求,着力提升信息资源和“互联网+”的高度集成开发利用,优先打通丝绸之路航空物流信息通道,引领西安咸阳机场向国际智慧型机场跃升。

(3)重视国际市场开拓的政策性扶持。随着“一带一路”省份竞相对外开放,货源、航线、时刻等资源性竞争将日趋激烈,加之周边省区持续加大国际航线补贴额度,对新开国际航线、远程航线、宽体机实行大额奖励或补贴,冲击并消减着陕西国际航空市场空间。为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陕西应建立国际航线补贴适应性的动态评估机制,增强陕西航空市场的国际化开拓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睿.陕西航空物流发展刻不容缓――访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N].陕西日报,2015-12-09.

[2] 鲍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背景下宁夏航空物流业发展研究[D]硕士,2014.

第6篇:当今城市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字:智慧交通系统;镇江市;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目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全球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十年,我国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增长量是2005年汽车数量的7.7倍,而城市道路每年仅增长3%~5%,车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造成运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又带来了中国城市大气质量持续恶化。在我国,交通的发展还无法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推进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智慧交通系统概述

智慧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ITS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提出。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指将先进的智能监控技术、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地集成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综合应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慧交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别于传统的交通理念。智慧交通的发展模式更加着重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知的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式决策信息和高效精准的管理信息。智慧交通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是智慧交通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基石,构建全方位的智慧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而造成错误决策。智慧交通系统利用高科技技术分析大量的信息数据,提供各种综合通方案,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改善交通状况,使得交通控制更及时、方便、高效和安全。

二、智慧交通的研究现状

中国智慧交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研究围绕交通流理论、城市路口自动控制数学模型等工作展开;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号采集、车辆动态识别等;到90年代,开始建设交通控制中心或交通指挥中心,并开展城市交通管理的诱导技术等方面研究。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原先的智能交通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交通状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为智慧交通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再加上人们出行理念的变化,使得智慧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建设智慧交通,各方面专家学者积极致力于智慧交通与新兴科技结合的研究中。例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认为,在“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动下,智慧交通系统将会进入全新快速度发展时代,而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车联网的构思可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智慧交通系统,通过行驶路线的优化,让交通更加畅捷。

三、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近几年,镇江市城市人口已达311万,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34万,交通流量以每年9%的幅度逐年增长,城市交通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造成的交通拥堵、运输困难等交通问题亟待解决。

从表1可以看出镇江交通流量年年增长,为缓解交通压力,镇江市政府大力发展智能公交项目。智能公交顾名思义就是将智慧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通过公交车及公交车站的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输到智能运行中心,再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实现车辆位置信息实时化、可视化,出行者也可根据公交车站的站牌信息,准确掌握公交车到站距离。截至目前,市区已完成1000多台公交车GPS设备和车内监控设施安装,完成100多条线路的地理信息采集和车辆、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完成200多座智能公交站台的改建任务,智能公交已覆盖主城区主要道路和公交线路。

由于镇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镇江市智慧水运建设工作尤为重要。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水上ETL系统(不停航缴费系统)免去船员上岸来回奔波,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另外水上应急系统通过智慧海事电子动态监管中心的实时监控,全面提升水上安全应急能力,减少水上交通事故。

虽然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已经初具成效,但根据调查显示镇江市目前建设的智慧交通系统并没有彻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必须对现有的智慧交通系统进行优化,增强交通管理智慧化,合理规划公路、铁路、水路建设。

(二)镇江市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各部门相互独立,互联互通程度低。我市交通部门管理职能不明确、机构设置重叠,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造成相关的交通信息传递不及时,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阻碍了交通信息准确及时的。

2. 基础设施不完善,获取信息不全面。镇江市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足,公交专用道缺乏和站点设施未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快速增长的社会车辆随意停靠、挤占公交站点,扰乱了公交车的安全运行和有序停靠,造成交通控制中心获得的相关交通信息无法全面准确地反应实时的交通形态,交通网络各个节点的接收能力和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信息分析处理的难度。

3. 技术水平较低,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当前,由于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引进时间限制,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累积量少,数据加工处理和应用分析能力较弱。镇江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与信息采集的融合、云计算与信息处理、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突破。

4. 数据源质量不高,信息安全隐患严重。由于数据质量不高,导致交通诱导和信号控制等需要实时准确交通流量数据的系统不能发挥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投资价值。智慧交通具有移动特性和无线通信两方面特点,但当前对于智慧交通的研究只偏重于其功能的实现,忽视了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容忍性等安全问题。

四、对于镇江发展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政府需要从上而下强化顶层设计和规范,成立专门的智慧交通管理部门,建立适应镇江城市发展、“一城两翼”市区空间布局的交通管理体制,对影响交通信息资源的各方面力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实现智慧交通系统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二)大力开发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

保障镇江交通协调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交通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和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成为构建智慧交通的技术支撑推动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比如通过云计算平台数据的融合、挖掘和分析,建立交通动态信息处理和管理控制平台,使海量数据得到高效及时的处理和,帮助交管部门更加宏观调控包括陆路、水路等系统在内的整个交通体系。

1. 公路建设。镇江冬季室外温度较低,高架桥路面易结冰,可以利用智能化自动除冰系统,当桥面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启动加热系统,自动保温,避免结冰,造成交通事故。同时在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安装监控,与公路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数据、语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2. 公交建设。4G网络的发展让智慧交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集调度、视频监控、信息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安装在公交车内,及时记录车辆信息传回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同时便于公众出行信息及时变更。利用车内视频监控,可以实时抓拍、调用历史视频,为智能公交调度和公交车内纷争等案件提供有利的图像信息。

3. 水运建设。镇江位于长江之滨,水路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加快构建船舶与航道运行环境的感知平台,在提高水运效率的同时,积极响应生态城市号召,减少环境污染。

(三)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公众参与系统,作为公众参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的平台,例如“实时路况”、“公交线路查询”、“出行导向”等信息。另一方面,“掌上公交”、“智慧镇江”等相关系统可以与QQ、微信等网络运营商合作,扩大适用范围,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需要加强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包括数据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其次需要加强系统的风险评估、及时感知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最后要加强从业人员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五、结语

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与交通的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推进智慧交通系统进步,城市交通系统日趋完善的必要手段。镇江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也将促进与之相关的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镇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海航,柴琳.浙江省智慧交通建设与发展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13(11).

[2]王维民.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2010(07).

[3]涂晓晖.未来城市交通的智能中枢[DB/OL].义乌新闻网,2014-06-21.

[4]张叶.浅谈我国智能交通及问题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

[5]镇江市交通运输局.镇江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DB/OL]. 镇江市交通运输局网站,2012-10-31.

[6]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交通工程,2013(06).

[7]王谦,代佳欣.成都市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对策――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第7篇:当今城市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奥运会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一、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而且将直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巨大发展。奥运会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机遇与挑战,加速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培育中国体育产品知名品牌,提高科技含量。同时奥运会的举办可以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加速城市建设,拉动内需,带动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城市文化的发展,使城市的品位、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高,并带来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然而就全国总体而言,还存在产业

规模小,发展很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我们应该利用奥运会这一发展平台,面对挑战,抓住机会,采取对策,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的体育产业还未适应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体育产业现在仍处于自发、过渡阶段。在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大型赛事、俱乐部投资等方面还有发展空间;我国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不足0.5%。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2100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占GDP的2%;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达70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烟草业的产值,政府每年从中获得24亿英镑的税收。

2.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规模小、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缺少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

3.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上,地区差异很大,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

4.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本体产业所占比重小于相关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产业。

5.市场体系不健全。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体上仍然是行政集权、高度封闭的部门管理模式,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在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尚未普遍建立行业管理标准。

三、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奥运会成为当今全球体育最大的开发项目,应把握奥运机遇趁势而上,实现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中国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到2010年左右逐步形成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以体育服务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深化我国体育运行机制改革

努力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进程,加强体育社团的行业自律,理顺各种管理关系,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规范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体育标准管理体系。

2.借助资本市场,拓宽体育融资渠道

通过走公司化、股份化的发展道路,落实企业的经营自,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加快实现银行、保险和体育产业的对接,改革双方的管理体制,改变金融和体育产业在一些方面存在着脱节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国商业体育俱乐部应加快实现产权改革,形成多元化的股权制衡结构,科学决策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对盈利的目标把握更清晰,实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彻底改变国内体育界“作坊式”的运作模式。

3.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制化建设

建立健全的体育市场管理的相关法规。根据体育市场发展的现状,应该及早出台全国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能、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界定进入市场的专业技术条件、资格及审批程序,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规范体育市场的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

4.促进体育产业结构调整

要积极利用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体育产业国际化,充分发挥优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整合。从整体上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优先发展体育信息技术和体育高新技术。大力培育本体市场,积极引导体育消费,进一步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的体育市场体系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应该重点加快引导健身娱乐市场的扩张,把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两类市场作为龙头,并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

5.体育企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体上处于行业集中度低、经营方式落后、整体竞争力低的状况。改变这一状态,必须努力培育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体育企业,全面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形成以若干大型体育产业集团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经营项目相对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整体运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智.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7,(8):57.

[2]周映春等.浅析奥运经济与体育产业的互动关系[J].集团经济,2007,(7):280.

[3]张枝梅.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7,(9):17.

第8篇:当今城市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展望

前言

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进入深层次的改革以来,企业养老保险就成为了社会保障以及个人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也是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进步的重要反映,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需要从国家、企业以及员工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将出现在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于养老保险上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在这样的形式背景下,本文选择就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这一侧面,从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我国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发展方向以及我国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发展展望等方面进行一番探究,并提出总结性的建议或意见,为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在养老保险上出现的漏洞和纠纷不胜枚举,究其原因有国家法律制度改革不够及时、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有社会体制的转型,同时也有我国企业制度的转变。综合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的问题有:首先,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和体制结构的改革,我国企业的形式出现了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以及个体户出现了百花齐放,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特别是个体户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这也是社会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出现的情况,同时由于这个阶段的这种现状导致在各个地方,特别是其中的乡镇地方等区域的个体户等从业人员一般都没有参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一部分私人企业中的企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没能按时的缴相应的养老保险费用,从而在失业之后或者在退休之后,生活没有养老保险给予相应的保障;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有着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企业员工在跳槽或者中途离职等原因导致企业养老保险在之后就没有再继续上缴了,从而导致离退后也没有不能获得相应的养老保险金;总而言之,这反映了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在覆盖群体、覆盖范围上不够广泛,还存在着很大的一段路要走;其次,我国的企业养老制度模式大概是从1993年就开始实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模式,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发展模式虽然是企业的首要选择,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是由于社会、制度以及企业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这一企业在推进过程中效果十分的有限,推广的范围也是十分的缓慢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同时,在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国情下,我国的城市养老保险和农村的养老保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相应的产生了许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政策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口结构逐步老化,农村家庭保障日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农村人口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的需要越来越迫切。除此之外,人口老龄化也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与实际支付情况差距较大以及养老保险制度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上的缺乏等问题都是我国企业养老保险改革中面临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发展方向

就我国企业在养老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本文在这一部分从广覆盖、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公平与效率兼顾、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管理服务社会化等原则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进行阐述。

(一)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为广大民众谋福利

在扩大我国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这一改革过程中,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统筹机制。因此,在改革的发展过程中,集体企业使用农村、外来劳动力临时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城镇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等的养老保险问题需要从制度上给予解决,然后以政府职能来进行指导监管,让这些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够在无论是外来务工还是临时务工的过程中,都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养老保险,从而为自己未来的养老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合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监管

造成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制出现“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直接管理过度的结果。政府在企业养老保险扮演的双重角色导致我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在对相应的企业的约束力大打折扣,因此各级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和自身定位,实现角色的转换,同时加强社会监管,从而保障部门应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督,定期考核其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使得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在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影响力。

三、我国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发展展望

我国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发展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是发展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结合上文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现状,我们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秉承着,不断深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制度设计以及不断细化管理服务等原则,同时在企业养老保险改革上,我们需要在考虑居民正常的生活水平、兼顾企业发展的公平与效率,进行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结合我国城市和乡镇发展之间的差异性,建立式非缴费普惠性养老模式、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年金及个人寿险储蓄性养老模式和家庭养老等多层次构成的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从而使得无论是城市的居民还是乡镇中的弱势群体都能够在养老制度中找到自身相应的定位,从而真正的做到权利与义务相对应。那么这样我国企业养老保险改革一直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和转型。

结语

中国当前实行的养老保险体制基本上可谓是符合现实国情的,但改革方案很难却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当前的养老保险体制还存在着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平;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现状与评价[J].社会保障制度,2002(12)

第9篇:当今城市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融合;生态化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建设和生态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生态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更多是关注城市整体的建设条件和区域间的空间配置,是一个空间资源分配和管理的过程,极少考虑环境问题,因此导致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出现了相背离的情况,城市的建设难免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生态环境的恢复又会对城市建设产生一定的阻碍。如何才能促进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巧妙融合呢?如何才能有效提高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水平和质量呢?

1 从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角度谈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融合,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整体方向和发展趋势。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有长久的发展历史,理论建构趋于丰富,带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城市规划理论,不仅包括有关城市建设的构想,还包括城市建设的方向和规划细节,在城市规划理论建构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城市的建设未来,并对城市今后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向有一个大概的说明。现代的城市规划理论建构,是符合现代大众的心理诉求,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仅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旨在促进现代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和谐统一。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必须要与生态规划的理念和运用协调统一,形成统一的发展方向,摆脱传统意义上城市规划高于一切的理念和想法,促进传统城市规划的转型,推动现代城市规划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增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吻合度,并相应地找到二者的区别加以区分,解除误解和分歧,强调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的必要性和必然价值。总之,城市规划与生态规划不仅是传统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更是现代城市发展条件下生态理论的发展要求。总之,从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角度看,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是必然的。

2 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角度谈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融合,是城市规划生态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城市规划生态化,是现代社会对城市建设提出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一重要理论不仅能够进一步地指导城市建设和规划,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规划生态化是现代城市价值观的具化,能够直白地体现出城市规划的生态理念和生态价值,并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够提高对城市生态服务系统的重视与关注,提高生态规划的倡导性和号召力,积极改变社会大众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强化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与此同时,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角度看问题,要想促进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就需要充分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积极为城市规划出谋划策,并有效结合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建设的方向,注意整个社会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提高城市生态规划的综合性和交流性,动态渐进地推动整个城市生态化的进程。总之,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角度看,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是必须的。

3 从生态价值取向的角度谈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融合,是生态价值取向的必然趋势和方针策略。生态价值取向,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普及地越来越广泛,基于生态价值取向的生态规划,带有明显的价值观的思想印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整体走势和发展要求。生态规划,强调生态环境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生态价值取向为依托,坚持生态规划的理念和措施,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态发展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城市建设的整体走向。如果没有生态规划,城市规划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要将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进行强度融合,形成系统性的城市建设理念和思路,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规划的齐头并进,以生态规划的理念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以城市规划的思路提高生态规划的有效性,弥补传统城市规划的不足和缺陷,强化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推动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生态价值取向去衡量现代城市规划,就是要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融入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念,以生态规划为城市规划的关键内容,构建成绿色化、天然化、生态化的城市规划蓝图,提高城市规划的规范性和时代感,满足时展的环境要求和社会大众的心理诉求。总之,从生态价值取向的角度看,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是注定的。

4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现代城市化的进程,重视城市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和必然趋势。但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落实和推进,城市化的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高生态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仍然是我国今后要走的必然道路。因此,将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巧妙融合是当今社会的必经之路,只有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城市化建设的生态化,才能满足城市规划生态化的发展需求,才能够进一步改善环境恶化的现状,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生产能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莉莉.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赤子(上中旬),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