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

护理诊断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诊断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诊断意义

第1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护理干预;胰岛素泵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08-02【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of 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Method select our hospital is high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100 cases were analys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ne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measures for the control group,another group of patients with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to control blood glucose disease to tak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compared the blood sugar control rate and complication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rate and complica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glycemic control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在24-87岁,平均治疗年龄为49.29±4.93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按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控制血糖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糖值、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案(参照Portland方案所制定)首先采取静脉血检验血糖的准确值,确定入选的患者病例,明确临床血糖控制的目标值为6.1-8.3mmol/L[1]。胰岛素的给药治疗方案进行给药:胰岛素液使用的是国产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R50u+生理盐水中稀释至50ml,准确每1mL溶液中含有甘舒霖R1u。测量患者随机血糖值大于或等于11.1mmol/L时,开始使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测量随机血糖值小于或等于6mmol/L时立即停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前均进行静脉血测定血糖准确值,此后均使用中国强生有限公司的稳豪型血糖仪及相匹配的试纸进行床边随机血糖值检测。

1.2.2监测血糖的方法随机血糖值监测开始时在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的2h内每间隔30min测血糖1次,测量血糖值小于11.1mmol/L时,转为每小时测量随机血糖值1次。血糖达到治疗的目标值的高限后,可遵医嘱输注5%葡萄糖,葡萄糖液以每3-6g糖加胰岛素1u中和。测量血糖值连续3次稳定于目标范围内,可改为测量血糖值每2h测量1次。在治疗后的8h内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时,改为每4h测1次血糖值。当测量血糖值连续2次不变或者不增加时,可以在原剂量的使用范围内,调加胰岛素的使用量1-2u/h[2]。

1.3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2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1例数1血糖控制率1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150188.29±4.22134.28±3.12观察组150196.39±3.82110.29±2.12P11

3.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频繁的测量血糖缺乏相关的认识,操作时疼痛可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甚至不配合。因此在测量血糖时,应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认真讲解测量血糖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降低不良心理反应,消除顾虑心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2正确的采血部位因急危重的患者经常是24h持续静脉输注药物。注意禁止在泵入胰岛素的一侧肢体指端进行采血,这样会出现测得的血糖值偏低;而相反在输注葡萄糖的指端采血测量的血糖值偏高[3]。因此在为输液的患者进行血糖测量时采血部位选择应注意选择在未输液的指端进行采血,以确保测得血糖值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3.3采血的正确方法不同的采血方法对测量血糖值有一定的影响,沈友权等人相关研究出以按摩法、自然流出法、挤血法采血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只有自然流出法的血糖值与静脉血实验室测数值相近[4]。为了确保随机血糖测量值的准确性,因此应采取自然流出指端采血法进行测量。避免采血时对患者指端进行过大的压力挤压取血,在挤压出血的过程中会挤出较多的组织液,而导致血液的稀释,所测量的血糖值不准确。

3.4胰岛素配置与保存在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时配置液的频繁更换既会造成胰岛素的浪费,也会增加发生感染的几率。而配置液使用时间超时会出现胰岛素药效下降而影响治疗的效果。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胰岛素配制液最长使用时间为24h,这样既能确保胰岛素的临床疗效,也符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胰岛素开瓶后置于2-8℃的冰箱内保存,注意存放时间少于1个月,一旦出现患者血糖升高解释现象时,应注意检查有无胰岛素失效的可能性。胰岛素使用前注意核对药品的型号、有效期和检查其性状,有无变色和悬浮的颗粒等现象。注意配置胰岛素时确保剂量的准确,抽吸前轻轻摇匀,但注意避免剧烈震荡。

3.5微量泵的使用在微量泵的使用中护理要遵医嘱严格按方案制定的剂量泵入胰岛素。注意选择单独通道注射禁止与其他药物同时注入,以免发生血糖水平的波动。在更换胰岛素溶液时,首先关闭输液泵的通道,将输液通道与泵连接管断开,再将微量泵上的注射器与泵管接好后再连接输液通道,避免在放置时不小心将注射器推入,导致胰岛素快速进入静脉,引起患者发生低血糖。如果发生患者出现药物的作用较差,首先检查药物治疗管道是否连接通畅。

3.6血糖监测注意事项在进行血糖监测时注意及时对更新的试纸条准确的校正及调节血糖仪的参数,正确校对试纸条码;严格无菌操作,适当的采取量,避免因过多或过少采血量而影响监测的结果,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临床操作上的失误;也可以在治疗期间间断的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与随机血糖进行比较,避免发生误差。4讨论

血糖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患者病情越严重,血糖测量值越高。而且当血糖随着应激程度的减轻、疾病逐渐好转而最终降至原有的水平。近年来有关质料表面,胰岛素强化治疗会使血糖得到控制,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患者总体医药费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参考文献

[1]王灵聪.危重病患者抢救中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1(8):80.

[2]王振宝.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变化[J].青海医药杂志,2011,3(2):16.

第2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

在临床护理学教学中,护理诊断的教学一直是临床护理学科教师的难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题。通过几年的临床护理学的教学,下面谈谈临床护理学中护理诊断教学的几个要点:

1、诱导学生提护理诊断

根据护理评估内容,诱导学生从北美护理学会制订的147条护理诊断中找出相关的护理诊断,由于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护理诊断亦不同,如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出血量大小不一样,所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中的某一个表现提出:组织完整性受损、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体液不足、有组织灌注量改变的危险、组织灌注改变、心输出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潜在并发宜:欠血性休克、急性意识障碍等等。让学生充分发拌一己的智慧与才能。

2、要求学生规范化书写护理诊断

书写护理诊断应严格按照PES模式、PE模式、P模式进行,书写现存问题时一定要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出相关因素和临床表现;书写潜在性的问题时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或者不书写相关因素:危俭性的护理诊断要书写相关因素;可能性的护理诊断因相关因素不明确不需写出相关因素,但潜在并发症后面一定要书写相关因素。

3、指导学生正确提出护理诊断

3.1注意护理诊断的合理性有许多护理诊断是属于某一系列的应区别应用,象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低效型呼吸型态这三个护理诊断在教学时应向学生讲清三者的适用范围:清理呼吸道无效适用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适用于换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

个别护理诊断应用范围很广,如排尿异常适用于尿量异常、尿色异常、排尿过程及感觉异常。潜在并发症的应用问题,潜在并发症后面接的是医学诊断,说明的是尚未出现的护理问题,并不是患者目前无临床表现,如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说明患者目前有消化道出血但未出现失血性休克,需对患者作认真细致地病情观察,并执行相应护理措施,以防出现上述并发症。

3.2注意护理诊断的精准性提出护理诊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拟定护理诊断应抓主要矛盾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书写出数十条护理诊断,这样既加大T-r作量又没有必要,象相对缓脉如果提护理诊断应为心输出量减少,拟订许多护理措施根本没有必要。一个住院患者只需提6、7个主要护理诊断就足够了。

3.2.2拟定护理诊断应注意简明扼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是由某一原因引起的系列表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畏寒、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感染中毒症状。根据上述表现可以提出体温过高、疼痛、疲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等护理诊断。只要护理措施得力有效,引起系列表现的原因去除后所有问题均解决了。所以拟定护理诊断时只需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4、书写护理诊断

第3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

关键词:跨断层水准测量 点位迁移 零高差 地震监测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75-02

跨断层水准测量是指定期重复测定地震监测场地布设的测线端点跨越断层主断面的短水准,目的是结合其他测量资料为中短期地震预报提供精度可靠的观测数据,为地壳运动提供精确资料。江苏省地震局为监测苏南茅山地震断裂带的活动,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溧阳市上沛分别发生M5.5和M6.0级两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后,根据中国地震局要求,于1976年在溧阳市布设了4个跨断层地震测量场地,曹山场地是其中之一,地震观测场地和水准点均建有明显保护性标志。由于江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道路、厂矿及其他经济建设遍地开花,测量标志很容易遭受破坏,曹山场地作为跨越苏南地区茅山大断裂的主要观测场地,该场地的CS1和CS2由于地方政府的重点工程建设施工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江苏省地震局的测量人员利用“零高差法”成功对两个监测点进行迁移,新老测点经过对比观测及与其他相关测点绘制的形变曲线变化具有一致性,可以利用积累的30多年的观测资料继续对茅山东侧大断裂进行监测。

1 项目概况

曹山场地位于江苏省溧阳市上兴镇司吾山林场,该场地测线跨茅山东侧大断裂,观测周期为每年观测六期,该场地多年来观测精度较高,资料连续性非常好。2011年3月下旬,江苏省地震局接到溧阳市地震局关于溧阳市人民政府将在曹山地震测量场地附近建设“垃圾示范线项目”、曹山地震测量场地观测点在其规划范围内的报告。由于该场一旦被破坏,积累近40年的资料就要被作废,将直接影响我局监测预报部门对整个苏南地区乃至全省地震趋势的判断,损失将无法估量。

溧阳市政府于2011年4月以溧政函[2011]3号文专门致函我局商请支持垃圾示范线项目的建设。鉴于中材国际环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与溧阳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溧阳市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450 t/d生活垃圾示范线项目”,根据溧阳城市规划,该项目选址在溧阳市上兴镇垃圾填埋场,涉及江苏省地震局所属曹山地震测量场地2个基本测量点(国家地震局水准点标志),该项目属国家工信部重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不可避免地将要影响到正常的地震监测工作。

为保护地震观测环境,2011年4月,局监测预报处会同省地震监测中心、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有关领导和地质专家深入溧阳曹山现场,实地对保护场地进行地质勘察和论证,并提交了茅山跨断层短水准曹山场地CS1、CS2基本点的保护方案草案,交中材国际协商。在溧阳市政府的协调下,江苏省地震局与中材国际经多次协商最终就曹山地震测量场地保护问题达成共识,并于5月12日正式签署保护协议。

在局领导和各有关部门领导大力关心和指导下,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全力配合保护协议的执行,负责制订了“江苏省溧阳市曹山地震测量场地保护方案”,并且负责全程指导、监督点位迁移工程的具体实施。

2 “零高差法”方案制定与实施

为确保现场工程队能够严格按照保护实施方案施工,测量队绘制了详细的施工示意图,同时,多次虚心请教老测量专家有关调节“零高差法”规范和实施等细节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制定了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并一直与施工负责人保持沟通,随时了解和解决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测量队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进入现场,开展相关点位迁移设计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椐中材国际征地建厂的区域和对地震观测影响的范围、大小,进行选定新基点的合理位置,确认将新CS1由老点CS1向WS方向迁移21.78m,新CS2由老点CS2向ES方向迁移11.21m处,绘制和提出了开挖新基坑的各项基本指标和要求,并现场提供挖坑的零高差参考高度,新老点位迁移示意图见图1,具体实施方案见图2。

首先定制了所需基点的618号不锈钢测桩标志4根,过渡点618号不锈钢测桩40根,高精度微调基座2个及标志禁示牌20个。测桩标志牌10个。6月11号开始动工。根据要求每个基坑不小12 m,新建的CS1,CS2号点,挖掘方式均由人工使用小电锤进行挖掘,再用布袋吊出坑外,两个作业组历时5天完成。新CS1开挖为12 m,新CS2开挖为13 m,直径均为1 m。表面土层1 m以下至3m为高分化红砂岩和白粘泥混合,3 m以下均为红砂微分化岩层。钢h笼的制作是由8 mm钢hy扎8根20 mm镙纹钢焊成,钢h笼直径为0.6 m,长6 m。下坑时由2个钢h笼焊接而成落井,然后开始浇灌桩体。按设计要求首先清除洞底杂石和积水,使用挖掘机吊起钢笼居中落入洞里,灌入混凝土,在灌入过程中,始终用震动棒搅拌均匀严实。待混凝土凝固半个月后,开始清理新点周围土层,将高于距点位周围1.5 m的土运走。7月12日按设计要求再次提供两个测点零差高度,并制做上、下标志、测桩顶部的台阶及砖框。7月22日开始进行零高差迁移调节,经来回反复测量调整,新CS1,新CS2号两个新点均小于0.5 mm限差,测桩和微调器基座随即埋入混凝土中,1 h后,再次对新、老点高差对比均达到0.1 mm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3 结语

新、老点对比高差调节使用的仪器为高精度德国产蔡司DIN i 12一等电子水准仪,标尺为德国产蔡司因瓦条型码标尺。江苏省地震局测量队于2011年7月22日经来回反复测量调整,新CS1,新CS2号两个新点均小于0.5 mm限差,测桩和微调器基座埋入混凝土中浇筑完成后,经再次对新、老点高差对比均达到0.1 mm精度,符合中国地震局《跨断层测量规范》《地壳形变观测》等技术规范要求。从近年来的高差变化图可以看出,2012年至今1号点与2号点间变化相对非常稳定,该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地震局.跨断层测量规范[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

[2] 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S].

第4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

【关键词】  直肠肿瘤;磁共振波谱学;护理

近年来mri技术发展迅速,要想提高mri的图像质量,除了对检查方法、造影剂的合理使用外,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获得满意检查效果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1]。结合我院79例直肠癌患者行磁共振扫描,我们对41例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预行mri检查的79例临床明确诊断为中低位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7岁。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1.2 干预方法

(1)2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护理:接受直肠检查前1 d晚6时及检查前2 h各清洁灌肠1次,检查前6 h禁食、禁饮,检查前1 h饮水300~500 ml。检查前让患者取左侧卧位于磁共振检查床上,经插入肛管并注入约500~800 ml温水,然后注入气体约800 ml使直肠扩张,处于良好的充盈状态。并于检查前10 min给予小莨菪碱注射液10 mg肌内注射,以减少胃肠道的蠕动,避免出现运动性伪影[2]。同时告诉患者平扫结束后行增强扫描,根据患者的体重,诊断要求,计算gddtpa注射剂量,一般速度2~4 ml/s,剂量0.2~0.4 ml/kg。(2)对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由护士进行心理疏导:①介绍mri检查是一种对人体无电离辐射、无损伤的安全检查,回答患者疑问,使之消除恐惧、紧张心情,增强信心[3]。②说明检查过程中梯度磁场启动会有噪声,告诉患者不要紧张,保持身体不动,平稳呼吸,如有需要允许一个家属在机房内陪同其完成检查。③训练患者有规律的呼吸,做到正确屏气,使呼吸幅度尽量减小。④告诉患者注射小莨菪碱后可能出现口干、发热现象,以及注射造影剂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均属药物正常反应,使患者心理有所准备,尽可能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3)对照组患者不做查前心理干预,常规准备完善后采用宁波鑫高益公司生产的oper 0.35t c型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直接进行磁共振成像,2组统一医生和护士进行磁共振检查。

1.3 观察指标

分别测量并记录2组检查前血压、心率,观察2组检查中情绪反应及检查中配合不当产生图像伪影影响诊断的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检查前血压、心率比较

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2组检查前血压、心率比较

2.2 2组检查中情绪比较结果

试验组中41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紧张情绪,对照组中38例患者有12例患者出现紧张情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

2.3 2组图像移动性伪影产生情况比较结果

试验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移动性伪影,其中1例影响诊断。对照组中有6例出现移动性伪影,其中5例影响诊断,对照组患者伪影出现及影响诊断情况均多于试验组,但经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直肠癌mri检查准备具有一些特殊性:我们通常采用清洁灌肠,但对于中晚期患者,由于梗阻严重,患者非常痛苦而不能进行灌肠,通常我们劝患者选择其他检查[4],2组实践中尚没有这类患者。此检查扫描时间长,加之增强扫描患者对自己病情过分担心,表现出焦虑、紧张、呼吸不稳、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从上述表1结果显示:血压、心率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查前心理干预,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降低了中枢性兴奋[5]。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检查中情绪平静的高于对照组,情绪紧张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检查前心理干预调整了患者的身心状态,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图像移动性伪影少于对照组,说明护士训练患者规律呼吸,做到正确屏气比较成功,及对患者做保留灌肠时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使患者懂得灌肠后偶有排便感属于正常现象,并且在检查中配合密切,保持身体不动直到检查结束 ,由此获得满意的诊断图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病例资料少有关。以上研究表明:通过交谈改善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患者检查耐受力,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并完成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因此直肠癌mri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徐坚定.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学研究,2006,20:1101.

2 郑桂英,吴丽梅.35 277例磁共振扫描的护理.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 426427.

3 王作和,姜辉,叶芳.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致幽闭恐怖症患者的心理干预 .护理学报,2009,16:7677.

第5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

1.1研究对象

抽取本院2011级专科护理实习生8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45名)和对照组(43名),两组学生年龄、教育背景、实验前成绩及授课学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首先对带教教师进行CBL教学方法培训,同一带教教师根据实纲要求对所带教的实习生随机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和CBL教学法进行带教,两组学生实习周数、实习内容相同,轮转科室相同。1.2.1.1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方式带教。1.2.1.2观察组采用以CBL教学法为主、辅以讲授式教学带教,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选择典型案例。教师根据实习要求选择若干典型临床案例并进行设计,将实习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拟定实习提纲。(2)根据典型案例提出问题。教师以临床案例为线索,精心设置,提出几个核心问题。如:在实习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时,教师可提出该病例为什么诊断为心肌梗死?其临床特点有哪些?怎样为患者做好心电监护?如何识别常见心律失常?该病例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并根据护理诊断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学生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汇报材料。(3)学生汇报病例学习成果。教师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汇报,其他学生可相互点评。(4)带教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指导学生完成护理病历书写。1.2.2评价方法1.2.2.1成绩评价实习结束后统一命题,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2个方面。以两组平均成绩进行分析比较。1.2.2.2带教方法评价实习结束后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带教方法的评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出问卷88份,回收8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经CBL教学法带教,观察组学生理论和技能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各自采用的带教方法的评价比较

观察组95.6%的学生认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88.9%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C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77.8%的学生认为C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BL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以促进学生的自学动机、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5]。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6]。典型案例与问题结合,给学生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通过不断交流、查阅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常常能发现自己在制订、书写护理计划中存在的诊断不规范、目标陈述错误、护理措施含糊、不具体等缺陷,在经过教师指导和查阅资料后对护理计划进行修改、补充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实习中带教教师利用典型案例,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收集患者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与患者、家属、医生、教师沟通,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所在的小组就是一个团体,需要考验每个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7];学生根据教师提出问题查阅资料,通过交流沟通,协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3有利于整体护理观的培养

第6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76

因冠脉粥样硬化使冠脉血管狭窄和闭塞, 导致患者心肌供血不良, 引起患者心肌梗死、心绞痛, 甚至猝死, 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1]。只有及早诊断和治疗才能改善患者病情, 临床多应用冠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造影进行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价[2]。造影成功诊断由原始图像决定, 患者检查中的配合也直接影响造影图像的质量, 而患者配合程度和患者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见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冠脉成像技术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设定为对照组,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均表现出心前区不适及心电图异常等症状。对照组男39例, 女21例;年龄42~80岁, 平均年龄(58.2±7.3)岁;观察组男38例, 女22例;年龄42~80岁, 平均年龄(59.1±7.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时实施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病史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等基本情况, 指导患者检查前禁食, 检查前做好相关准备, 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观察组给予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时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检查前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病程较长, 大多患者都了解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在检查前, 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忧虑, 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都会受患者心率影响, 患者心脏运动幅度大, 心率过快或慢, 都会使图像质量受到影响。CT室家属不能入内, 在陌生环境下, 患者会有陌生感, 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患者呼吸、心率等过快会使检查结果受到影响。所以, 在接受检查前,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 为患者讲解检查时间和检查步骤等内容, 使患者了解检查中可能会发生的不适反应, 例如:患者使用造影剂后可能会有喉部热感与恶心等, 患者要清楚这是正常反应, 消除患者的恐慌。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可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 使患者的神经放松, 可以使其更顺利的配合检查, 保证造影成功[3]。②检查中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把高压注射器调整到备用的状态, 检查患者身上是否有硬币或挂件等异物,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摆放, 指导患者放松, 根据护理人员指令进行屏气配合, 身体要避免移动, 若未按照护理人员要求屏气就会导致检查失败。当启动高压注射器以后, 要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 若有异常要及时上报医生处理。③检查后心理护理:完成检查以后, 护理人员要咨询患者是否有不适感, 指导患者多喝水, 利于造影剂排出, 安慰患者不要着急, 在病房或回家中休息, 等待家属取回检查结果。

1. 3 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冠脉诊断相关标准[4], 将图像质量分成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级。Ⅰ级:患者检查影像清晰, 血管充盈且无伪影;Ⅱ级:患者检查影像质量满意, 在单段血管边缘有轻度的模糊且无阶梯状伪影;Ⅲ级:患者检查影像基本满意, 血管壁模糊且无阶梯状伪影;Ⅳ级:患者检查影像图像质量差, 有多处血管壁模糊且部分血管有错层伪影。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配合60例, 不配合0例, 配合度为100%;对照组配合50例, 不配合10例, 配合度为83.3%;两组配合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1, P=0.0009

2. 2 两组患者造影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造影质量58例Ⅰ级, 2例Ⅳ级; 对照组患者造影质量42例Ⅰ级, 18例Ⅳ级;两组造影剂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00, P=0.000

3 小结

第7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对照组的护理方式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组的护理方式采取有针对性加强泌尿系感染的防御措施和护理对策,具体方法如下。1.1.1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湿度适宜[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春秋季节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10min,冬季每次5min。通风后用消毒液进行空气消毒,每周1次用移动式紫外线照射灯照射消毒30min,每月进行一次室内空气培养。1.1.2术后护理在为妇产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床单位的清洁与干燥。由于妇产科腹部手术的特殊性,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恶露,床单极易被污染,因此在消毒床单上增加了一次性中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恶露导致的污染,并可以随时更换,不仅方便还减少了感染的机会[4]。1.1.3无菌操作责任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操作。所用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高压灭菌。导尿前必须用肥皂水清洗外阴,并用1∶1000苯扎溴铵棉球消毒外阴及尿道口两次。1.1.4缩短尿管留置的时间泌尿系感染与尿管留置时间成正比,应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5]。剖宫产术后传统留置导尿时间为24h,由于许多产妇难以忍受,则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提前至8~10h;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实行了术后8h拔除留置尿管。1.1.5合理饮食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量多饮水、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增加营养的摄入,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如白蛋白、输血等[6]。1.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泌尿系感染率,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由护士在患者出院前1d发放,并收回。本组研究问卷收回有效率为100.0%。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是否有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并比较两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7]。1.3统计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泌尿系统感染率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患者满意度比较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3讨论由于妇产科腹部手术的特殊性,常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妇产科对该类患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留置尿管的基础护理[8]。研究显示,有针对性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比较,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3.56±6.1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22±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率相比较,对照组有79例发生泌尿系感染,感染率15.86%;观察组有9例发生泌尿系感染,感染率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泌尿系统感染采取了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湿度适宜;保持床单被褥的干燥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尿管留置的时间等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总之,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的加强比传统的护理方法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黄李芸 饶红超 罗梅莲 单位: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妇产科

第8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

【关键词】 碘造影剂; CT增强扫描; 护理

CT检查主要包括CT平扫、CT增强扫描以及CT血管造影(CTA) [1]。CT增强扫描是在CT平扫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入有机碘造影剂之后进行扫描,这个时候血管和血管丰富的病变组织或者器官的密度增高,而血管少的组织密度相关比较低,使得两者产生密度差,病变部位得以显示清楚[2]。现阶段,CT增强扫描主要以含碘造影剂扫描为主,通过碘造影剂的使用,能够使得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得以清晰的显示,还可以了解到病变的血供情况,便于发现病灶,在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3]。随着CT扫描速度的提高,静脉注药速度和用量也在提高,更高要求的注射技术成为诊断所必须。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得到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过敏反应、对比剂外渗等也成为研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做好前期的护理工作,提高穿刺技术,及时处理意外状况,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院对600例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3年12月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56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04例,女262例;年龄17~86岁,平均(48.52±5.38)岁;患者采取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增强扫描;检查部位:头部96例,胸部164例,腹部243例,盆腔40例,其余23例。另外选取34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增强扫描;检查部位:头部5例,胸部11例,腹部14例,盆腔2例,其余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及造影剂 CT扫描设备为美国GE公司Brightspeed16排螺旋CT和高压注射泵,所用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浙江海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53)和离子型碘造影剂60%泛影葡胺(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022106),浓度为300 g/mL,按1.5 mL/kg体重及检查部位确定注射用量,注射速度为2.5~4.5 mL/s。

1.2.2 高压注射器操作方法 首先,把本机特制的一次性注射器针筒装好,吸入造影剂75 mL,换上螺纹连接管和螺纹连接针头,排尽空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朝下放置备用。选择血管,扎止血带,进行穿刺,固定针头,使整个系统处于待机状态,通过操作台医技人员发出指令开始注药,此时护理人员必须站在患者身边及时观察注射部位、患者反应以及显示屏上各种指数变化情况,发生故障即按暂停键,重新操作,若一切正常经10~15 s后方可快速离开,并通过监控电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以及注射部位是否外渗,出现问题通过操作台上的对话机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直至扫描结束。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精细护理。具体如下。

1.3.1 心理护理 CT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负担比较重。一般患者都会对过敏等情况产生恐惧心理,还要面对CT检查结果,造成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难以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这样的情绪对于病情的准确诊断是十分不利的[4]。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有着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的性格、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尽量和患者贴心交流,告知患者增强扫描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患者的配合对于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性等[5]。将一些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外渗等情况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不必惊慌害怕。

1.3.2 静脉注药护理 高压注射器压力高、注药快,其注药速度可达5 mL/s,所以在对血管的选择、穿刺方法等方面要做好护理工作,做好穿刺针头的固定工作,以期提高CT增强扫描一次成功的成功率。穿刺血管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取血流量充足、弹性好的粗直、不易渗漏的静脉,尽量避开关节、静脉窦、血管分叉等处的静脉。通常情况下以手背静脉、前臂浅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为主要选择范围。对于老年患者,长期进行化疗,血管损伤比较严重,可选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或颈外静脉穿刺。已有资料显示,大角度静脉穿刺法对穿刺部位的组织损伤小,比常规静脉穿刺更加安全可靠[6]。所以,可以作为穿刺方法的参考。穿刺时告知患者,不需握紧拳头,可以减轻疼痛。尽量避免重复穿刺同一部位。穿刺针头的固定要稳妥牢固,用胶布把针头软管固定在穿刺部位周围,将螺纹连接管夹在患者指缝中,使之能随着床的移动而移动。

1.3.3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在对患者进行造影剂注射之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尤其是药物过敏情况和碘剂过敏情况,掌握造影剂的注意事项[7]。患者家属需签订知情同意书。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监护工作,对于出现的意外状况要做好及时的处理。扫描完成后,要留观患者半小时,确定无不良反应发生后再离开。叮嘱患者多喝水。

1.3.4 造影剂的渗漏预防及处理 高压注射器注药速度快、压力高,容易发生外渗情况,这和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系,包括血管壁状况、注射压力、穿刺技术、穿刺部位固定、机床移动、患者不慎碰撞穿刺部位等。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如长期进行化疗患者,老年动脉硬化患者,糖尿病肥胖患者等,在进行加压注射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外渗情况[8]。造影剂渗漏会伴随多种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生渗漏,需要立刻停止注射,轻度外渗患者经处理后可自行消失,中度外渗患者需做好处理工作:(1)30%~50%硫酸镁开水融化冷却后局部湿敷,24 h后再改用热敷,一般2~3 d可消退。若局部有水泡肿胀明显,则抬高患肢减轻水肿,适当的应用抗过敏药、抗生素,一般3~7 d可治愈;(2)0.05%地塞米松湿敷。

1.4 造影剂不良反应分类 根据Ansell分类法将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为4类[9]。轻度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面部潮红、轻度荨麻疹等;中度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反复呕吐、全身荨麻疹,面颊水肿,喉头轻度水肿,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等;重度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血压骤然下降,喉头重度水肿,神志恍惚、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CT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对应的造影剂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在诊断时,控制静脉期和动脉期,能够更好地达到诊断疗效[10]。诊断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进行CT增强扫描的静脉注药时,良好的护理措施是必要的。高压注射器的正确使用,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着重要意义[11-12]。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对各个易发生不良反应的环节进行严密检查,做好对各种不良反应情况的应激处理工作[13-14]。有研究显示,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15]。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配合必要的护理措施对于诊断的准确率和顺利完成率效果显著。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精细护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CT增强扫描时采取精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利于CT增强扫描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耿旭,刘海霞,孙静华.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90-1391.

[2]谭清华,邓先余.夜间急危重症患者CT增强扫描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60-561.

[3]廖伟华.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4):345.

[4]梁伟.CT增强扫描中应用恒温箱加热造影剂的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338-339.

[5]陈石桂,易冰琰.造影剂过敏反应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6):735-736.

[6]罗小东.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3C):844-845.

[7]段和春,吕红涛,崔凤珍,等.护理配合在腹部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925-1927.

[8]余东鹰.CT增强扫描在肝脏创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78-79.

[9]江杏英.循证护理在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A):22-23.

[10]冯浩,姜萍,陈国平.CT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18-120.

[11]申晓春.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6(17):175-176.

[12]赵卫东,吴文青,李红梅.水溶性碘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副反应[J].山西医药杂志,1996,39(2):138-140.

[13]罗秀芬,董春玲,王建,等.碘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8):66-67.

[14]何晓琴,江南,苟军.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运用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5(18):2313-2314.

第9篇:护理诊断意义范文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初次CT增强扫描; 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4-0069-02

doi:10.14033/ki.cfmr.2015.24.037

CT增强扫描主要是大剂量的造影剂以静脉快速注射的方式来实现,使正常组织于病变组织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的范围和结构,为明确诊断提供可借鉴之处[1]。但在诊断过程中,尤其是初次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常常会因为恐惧、紧张、烦躁情绪而影响图像质量,不利于发现和定性病灶[2]。为提高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本文就心理护理在初次CT增强扫描患者中予以应用,并对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予以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初次CT增强扫描的66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24~72岁,平均(45.76±9.24)岁;行头颈部检查的7例,胸部检查的23例,腹部检查的36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4例,高中以下21例,高中以上25例。整个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获得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才得以实施。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检查部位、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在CT增强扫描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其护理步骤如下:(1)扫描前心理护理:需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基本病情进行了解,因此在检查前对血压、尿量、脉搏进行监测。要求医护人员接待时主动热情,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予以稳定,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让患者了解增强扫描的意义,指导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学会屏气,为避免给患者带来错觉,医护人员在说话过程中应注意表情、语气,尽可能详细回答患者的各种问题,患者及家属也更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有利于CT增强扫描工作的顺利展开。(2)扫描实施阶段:将患者安置好之后,在注射对比剂之前,若患者有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出现时,指导其张口呼吸、放松,用亲切的言语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此过程中为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切忌用粗暴的态度回答问题。熟练操作注射对比剂,在此过程中为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需做到准确、轻柔,予以静脉穿刺之前,由于某些患者惧怕打针,因此医护人员需采取鼓励性方式予以支持。(3)扫面后工作:当注射完成后,为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应及时与其沟通,当发现患者因对比剂而出现过敏反应,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当扫描均完成后,采取称赞的方式向患者致谢,有利于患者再次行CT增强扫面时具有良好的心理前提。结束扫面后,为避免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先将患者安置在候诊室休息,如有不良反应时需立即就诊,增强药物的排泄,督促患者多饮水,进而降低毒副作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参照《90项症状自评量表》[3]予以测定,共包含90个自我测定项目,其中9个因子为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症、精神病性、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躯体化,其中每条项目评分标准如下:严重为0分,比较严重为3分,中度为2分,轻度为1分,无为0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与组成此因子的项目数之比为各因子分,90个项目的总共得分之和为总分。观察两组患者在扫描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心慌、全身热感等过敏性反应,比较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伪影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人际关系、偏执、强迫症、精神病性、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躯体化等方面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总的心理状态评分总分(112.46±13.43)分低于对照组(132.24±15.9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3.03%(1/33)和伪影率3.03%(1/33)低于对照组的21.21%(7/33)、18.18%(6/33),满意度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T增强扫描主要是为了将周围正常组织和病灶区别,便于发现病灶,使得病灶的性质及范围更为清晰,由于初次CT增强扫描患者对此认识不足,常常导致在CT增强扫描中出现各种复杂情绪,如恐惧、紧张心理[4-5]。即使患者对CT增强扫描有一定了解,但在接受检查过程中可能会伴有各类型的推测,致使神经异常紧张。患者可能也会因为某些辅助检查发现有可疑占位时,会因此担心是否为不治之症而处于绝望状态[6]。以上心理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异常升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还可能会诱发植物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失调[7]。此类患者可能会在增强扫描中出现移动,进而导致图像扫描的伪影,不利于诊断的准确率[8]。

对初次CT增强扫描患者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扫描治疗,还能改善患者的安危。在此护理过程中CT室的护理工作人员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前提下,还得持有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9]。对初次CT增强扫描患者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在此护理过程中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进而了解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对此扫描多做介绍,消除患者对初次扫描恐惧的心理,在检查过程中安排家属陪伴在患者身边,便于协助护理及施以相应的精神安慰,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以消除,患者也更能在自然安静的状态下完成扫描,还能实现扫描质量的保证[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初次CT增强扫描患者心理护理 后,其心理状态改善评分降低为(112.46±13.43)分,不良反应率(3.03%)和伪影率(3.03%)均较低,并且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3.94%。

总之,心理护理在初次CT增强扫描患者中应用后,能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诊断中的准确率,增强CT扫描质量,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樊红苓,李玉梅,王蓉,等.CT增强扫描高速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与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52-154.

[2]朱晓红,杨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3):26-28.

[3]耿旭,刘海霞,孙静华,等.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90-1391.

[4]李祚雯,胡兴荣,邱妮妮,等.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效果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2):38-39,47.

[5]文静.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患者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6):36-38.

[6]黄小玲,盘顺乎,王春菊,等.两类对比剂在CT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9):35-36.

[7]包世敏,邝碧娟,陈丽玲,等.护理干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5):21-23,35.

[8]胡群燕.护理干预对CT检查中碘过敏反应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14-15.

[9]徐东慧.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临床实践[J].吉林医学,2014,17(19):4362-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