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教师如何才能熟练的驾驭语文教学课堂,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目前很多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僵化,缺乏灵活性;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模糊;这就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重新拉回到课堂。成为语文老师要深思的问题,我经过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着力提高备课的能力
1、以“文”为本是根本
李海林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语文教学的一切设计都是围绕“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来进行的,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完成这个过程。没有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就没有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就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2、“吃透”教材是关键
吃透教材,表现为“广、准、深、巧”。广,一是将文本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之中去学习,让课有广度──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等都可以信手拈来增加文本底蕴;二是拓展延伸,扩展视野。准,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深,是对教材理解深,教师对文本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深刻的体悟。巧,一巧在设问;二巧在选准突破口;三巧在问题来自于学生。
3、“材料”的选取要合宜
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就很难上成一堂成功的课。合宜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我想最起码有两个要求: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由此,在选择、取舍教材时,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文本制宜,因目标制宜,可以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4、模式,要灵活多变
教师要灵活变换备课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教师要着力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
有些教师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在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只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写、自己想。这看起来是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但让学生自己自由的学习,很容易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很难把握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师生的交往与对话。语文课堂应该处处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唤醒,体现出一种情感的熏陶,一种思想的启蒙,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信念的获得。同时,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亲和力,给学生一种潜在的向心力、感染力。这种力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亲近祥和的课堂气氛。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三、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自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真正主人。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用录音机播放《童年》这首歌,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再现童年美好的生活。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与读者产生共鸣,也有利于教学情景的进行。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一边听录音,把握朗读节奏,一边积极开动脑筋,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教师要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四、教师要着力提高激励质疑,启迪思维的能力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尽量做出正确的解释。
五、提高教师文学素养迫在眉睫
关键词:职业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25-01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现代工业因为各种科学发明而日趋复杂,渴望真正成功的工人,必须要有一种普通教育的良好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的专业技能。”正因如此,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能力。然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得青年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许多专业课教师是毕业于普通工科类大学,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进入职业学校也没接受多少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所以课堂教学容易走入了一个教学误区,虽说不会造成什么重大失误,但对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没什么帮助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作为青年教师,肩负着教育事业的未来,我们的任务尤为艰巨。我们不仅要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得当的教学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都是不断地总结经验和不停地自我反思的过程,都离不开对自我和他人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如何能上好一堂课,结合自身的成长过程、这两年的教学反思,以及这段时间的培训,我认为需要循序渐进地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详细地计划和安排,这需要锻炼教师自身的课堂设计能力,课前的设计是否合理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青年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第一步是要写好教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第二步是要备好学生,注意对教学对象的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求不同的层次和深度;第三是要将教材和学生相结合,合理地使用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个概念和方式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使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第四是要对教案进行预演,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导致自身对课堂的把控力不足,因此最好能够在每次课前自己试讲一下;最后是要备好课后作业以及课后辅导,这是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本次课内容的最好方法,所以必须对这项工作引起足够重视。
二、课堂上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对于青年教师,要真正上好一堂课也并非那么简单,课堂教学能否按计划实现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与教学设计本身的精确程度有关,重点还要看教师自身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实际教学中,任何突况都有可能发生,学生对课堂的反响也会与课程设计有所出入,因此青年教师要着重锻炼自己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设计的执行能力与临场发挥水平,包括语言能力、板书能力、教具使用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注意力的分配与协调能力、教学的组织及应变能力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及方法来进行重点强化以期尽快取得进步:
1、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讲台如舞台,做好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前背熟吃透了剧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还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讲课的方法技巧以及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尽量提高自己以下几方面能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板书能力;最后,青年教师要熟练适应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的辅助设备也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新技术新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操作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的课堂操作能力还有其他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并且需要更多地和学生进行互动,不断引发学生思考。
2、提高自身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首先,作为青年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管理,注意力是影响学生听课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注意力状况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趣味性有关,还与教学速度、难度等教学因素有关,另外还与教师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有关,青年教师不仅要学会引导学生多种注意交替使用,还要针对学生的不良状态采取某些策略,比如课堂提问,或者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这些都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
其次,要学会恰当地进行表扬。教师要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反应进行恰当其份,灵活多变的表扬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维护课堂秩序。
再次,要对不良行为进行控制,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成功,也难免会有爱“开小差”的学生,教师除课下关心帮助,课堂中也要及时提醒制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①不点名批评或用眼神提醒②让开小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做示范③表扬其他同学,提供榜样④表扬开小差学生某个阶段或某些方面的较好表现,增强其荣誉感和自我约束力。
三、课后反思,丰富青年教师自身的知识
关键词 语文教师 素养 教材 反思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040-02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有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特别是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素养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之点,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树知识新素养
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更加丰富和完善。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另外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你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正确”,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均不发生差错。其次是“深入”,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进而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合理”,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再次是“巧妙”,教学突破要选择得巧妙,小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语文课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理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这个“人”的因素,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理解是教育的基础,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教师的心只有与学生的心贴近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打动学生,才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来自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作为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要欣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四、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就要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这样就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五、注重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为人们归纳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以便对自己教育观念进行及时的凋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者相辅相成。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思;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87―01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获得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多样的形式创设合理生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鼓励创新,启迪心智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教师喋喋不休的讲授扼制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同时为了适应考试的需求而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标准答案,这样,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难以体现,学生充当的角色也不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知识拷贝机”。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留足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探索,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科学阅读,积极反思
读与思历来为古人所重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他的读书治学理论中,素来强调学与思不可偏废。而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读而不思,只流于追词逐句,不动脑筋地泛泛而读,照本宣科。事实上,阅读时有两大任务,一是理解把握文章的字词句和修辞,一是通过比较、归纳、思考,以洞悉文章的特别之处。事实上就是要做到科学阅读,积极反思,做到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四、释疑点拨,巩固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1)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要有一套符号系统,画法要简便,意义要明确、固定。(3)圈点勾划,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要根据每次阅读的目的来运用有关的符号。目的不同,标划的重点也应不同。如,学生在预习语文课文时,课文的段落层次、生字词、中心句可作为标划的内容。标划要正确,书面应美观。(4)要结合批注勤记。以期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在学校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如今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过程中,美术教师理所当然应该起到主力军作用,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农村美术课堂教学能力。
1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技能培训
提高美术教师的学习意识。经常组织学校美术教师参加上一级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认识,使他们掌握新的美术教学理念,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通过培训提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一名美术老师更要关注那些蕴藏在美术课堂中只可意会的知识,使美术课堂更加真实、自然。
通过培训共同探究、交流。美术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发现美,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节好的美术课要有美术教师新的理念、巧妙的板书设计。美术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美术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才能上好美术课。
2 美术教师之间多学习、多探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美术教师要向同事学习、多探讨并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美术教育理论,并经常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美术教育教学进行反思。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收获知识。不断学习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 同事间要经常交流,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是美术教师发现自身不足的有效途径。
3 经常观摩美术优质课
经常观摩美术优质课是提高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观摩可以使美术教师切实感到自身与优秀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之间的差距。美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学生及课堂的要求,汲取其他美术教师好的经验和方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美术课堂中去。同时美术教师通过观摩优质课还要改正自身的不足,完善自己的知识业务水平,多读书、多听课、学会如何整合教材、反思、总结,抓住美术的本质,结合课堂教学生活实际,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使得美术课堂更有情趣,促使美术教师有更多的进步。
4 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在美术课上华丽的语言、歌曲、动画、录像成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尚手段。可是美术教师一定要牢记,美术课不能表面看热热闹闹,但内容空洞苍白,给人浮光掠影的感觉。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要真正发挥学生的情感熏陶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修养,铸造学生的人格。美术教师应把握美术教学内在规律,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让理念为实效服务,把美术课堂时间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走进美术课堂,感受美术教学的美。美术课上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中扩大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
5 参加各级比赛,提高自身能力
美术教师经常参加各级比赛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1)经常参加各级优质课评选。(2)经常参加各级美术技能大赛(3)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书画赛。
美术教师如果有好的比赛机会就要牢牢抓住。这样,美术教师才会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参加各级比赛为美术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利用比赛可以展示美术教师的风采,锻炼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每位美术教师都要好好把握难得的比赛机会。
6 征订美术教学期刊杂志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渗透、充斥到社会的每个方方面面、各个角角落落,随之而来的各个层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然学生之间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就对其十分溺爱,有求必应,不少孩子更是惟我独尊,目中无人,甚至夜郎自大,养成了自私、孤僻、高傲的性格。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竞争与合作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觉得有了家长的庇护,一切便无所不能,从而忽视了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这种认识一定要引起教师的注意,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因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的不仅是今后合作学习的最佳途径,更是未来走向社会、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果在孩子最初的学习阶段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那么在未来的学习之路上会省老师不少事情。这就是会教书与不会教书的区别,说到底也就是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或者是事半功倍了。
小学生的心灵清澈如水,积极向上,不甘服输是他们的天性。一朵小红花,能让孩子乐得开了花,即使他们付出很多。假如把孩子们合理地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或者是活动小组进行评比,我想他们同样会为“心中的小红花”而乐此不疲的。并且到时候小组每得的一朵小红花,他们会觉得更加弥足珍贵。的确,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然而,我觉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让学生多讨论,多实践,多操作才能达到目的,老师也只能多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学生就会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得到提高。下面根据我的工作实践,谈几点浅薄的看法,供大家借鉴:
首先,作为教育的组织者――教师,要积极地给孩子们营造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唤醒合作学习的学习意识。尤其作为小学生,上课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能做到全神贯注地听课也只是那么几分钟、十几分钟,他们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当然也就不会产生强烈地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探究学生的心理,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在进行教学时,让小组内成员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会充分认识每个人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为学习成效的大小同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特定任务,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不能偷懒。
其次,分组不能简单、随意,一定要注重合理组合。习惯上,老师总是不自觉地带上有色眼镜或者是简单地把附近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其结果就是优等生与优等生一组,后进生与后进生一组,组与组之间没有可比性,课堂还是那些优等生的舞台,所谓的合作学习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教师应把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分组,使组与组之间有可比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各自的特长学习新知,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争,发挥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青年教师 教学技能 理论课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队伍规模持续扩大,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许多才走出校园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了高校教师的队伍,大大提高了教师年轻化程度。作为一名刚博士毕业就踏入一线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不仅个人在面对陌生的讲台,会有紧张、不自信的表现,而且学生对于年轻教师也会带着怀疑、不信任的心态来听课。内因外因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青年教师早日胜任课堂教学工作的困难。我第一年承担主要有《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等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对于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来说却是个弱项。第二年,随着《环境伦理学》、《环境医学》等新课程的相继开出,对我来说,更是加大了工作量和快速提高教学技能的难度。对于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教学质量关是必须闯过的。通过本身不懈努力,我在2011年的教学测评中获得全系第一名的成绩,也申请到大一新生的班主任一职。在此,我通过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谈谈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如何提高理论课堂教学技能。
一、工科背景青年教师的特点
具有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不仅具有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训练,而且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善于接收新鲜事物。能以较新的知识、较强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由于年龄优势,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告别学生时代不久,具有与大学生相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能较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拥有更多的共同预言,具有较强的学生亲和力。
同时,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于课程背景及应用等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青年教师从角色上进行了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经验,如教学方法欠妥,对教学内容的与重点、难点把握不是很到位。紧张僵硬、表现为不自信,背诵式教学,对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大。临场教学经验不足,致使无法将知识很好地转达出去,无法调动学生主动些。在理论分析上,显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主动性,课堂失去吸引力。
二、工科青年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自我提升
青年教师是现今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理论课堂教学能力又是青年教师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因此研究和探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对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从一名工科背景青年教师的视角,探讨青年教师应如何进行理论教学能力的自我提高。
1.教学自信心的自我培养。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已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在增强。表现为有主见,不盲目服从,不人云亦云。他们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教师在讲台上所有的行为,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眼神,都将是学生作为评判教师的依据。我曾经在授课过程中,做过一个课堂教学的匿名调查。当时有一份答卷我记忆很深,学生提到:老师在课堂上不要害羞。这堂理论课已经是第二次接触了,我自认为很有信心,对课堂内容也把握得很好。但课中的确有过几秒的害羞的表现。一晃而过,本以为学生不会注意到这么短暂的表达,没想到这次调查结果却给我好好上了一堂课。
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进行自信心的自我培养。自信心与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教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又会促进教师自信心的形成。精通专业知识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不能经常抱着商量或询问的语气和学生说话。一个合格的、充满自信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比较精深、坚实的专业知识。如果经常性口误,然后再说对不起,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看不起。要求对自己从事的学科能彻底吃透,并能整体把握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结构与学科体系等。此外,提高教学能力是增强教学自信心的关建。随着教学能力的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理论课堂教学自信心会一天比一强,教学效果也会一天比一天好。
2.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
青年教师主观上出于紧张、不自信,客观上由于对新课程内容陌生、教学技巧缺乏等,在从教的头个学期采取的教学方式会比较保守。在教学内容上,一般采取完全遵循教材,教学方法上普遍是“填鸭式”教学,出现念书、背书的情况,或者人为地增加许多过难、过深的内容,其初衷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结果却事与愿违。我在讲授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环境科学的专业课《环境规划与管理》过程中,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再加上选用的教材是面对理科学生的,因此内容就显得尤为抽象。在第一轮授课后,发现学生上课积极性很低,对此门课程兴趣不高,课堂上睡觉的学生很多,课堂气氛过于死板,学生对教师的学期教学效果评测也很差。归结原因,就是对课堂内容不熟悉,上课时,大多是在读PPT,再讲解前面读过的课程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此外,没有对教学内容事先进行优化整合,对于单个的知识点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前后贯通。
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在第一轮授课时,碰到此类理论性极强的课程,课堂教学中难免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因此,在再次讲授这门课时,考虑在不损害课程必要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的前提下,不追求对理论的全面性介绍,而是尽可能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二轮授课过程中,将“对抗式”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使教师与学生同时从枯燥而单调的纯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能够将部分现实生活和环境规划或环境管理实践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身临其境地面对一系列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事件和问题。改变教学方法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都积极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提高了课堂互动性。课后,学生在我的QQ空间中留言,对我的教学提出了赞扬,也大大鼓励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追求更大的进步,在教学上从容自如,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新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追求完善,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从容地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结合起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此外,青年教师要保证每堂课有充足的教学素材。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广博的知识是教师最大的魅力。有一位优秀的历史老师在一节公开课上,他的精辟讲授连评委也被吸引了。有人问他备这节课用了多长的时间,他说自己一生都在备这节课。我觉得这个老师说得并不夸大,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课堂积累素材,一生都在充实自己。厚积才能薄发,上课才能游刃有余,旁征博引,才能魅力无限。
3.注重教学教态,营造良好气氛。
课余期间,我与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请他们讲讲对教师上课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议。发现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教态看得非常重,认为课程是否吸引人,是否有趣,内容并不占据很重的分量,最重要的是教师本人在授课过程中,其言语、神态、举手投足是否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如果一个教师一堂课下来就只有一种声调,即使课程的内容多么重要,课堂反应也不会很好。我认为,课堂就像一个舞台,教师是主要演员,在镜头面前,一些小小的毛病都会被放大。因此,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需要精神饱满,用渗透情感的语言,用富于激情的动作,将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课程的内涵,表现出本课程的特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认为,在授课过程中,想获得预期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服装
教师的仪态是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从进门一开始,学生就会打量教师,此刻最先熟悉的就是教师的仪容。教师的服装忌讳过于刻板,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特别严肃,课堂气氛会变得凝重,会使学生不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学互动环节将受到严重干扰。因此,教师的服装也应该更加“fashion”,虽然不能过于夸张,但在款型、色泽方面可以选择轻松型,平易近人型的。从开始就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2)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在上课铃声过后,教师可先用眼神跟学生交流,全班看一遍。此时无声胜有声。很多在玩手机的,在吃东西的,在聊天的学生慢慢就会被这无声的指责而正襟就座,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有了些许进步的时候,你用赞许的眼神去看他,则会起到表扬鼓励的作用。当学生因为胆怯慌张而回答不畅甚至语无伦次的时候,你用热切期待的眼神去看他,则会使他气定神闲、滔滔不绝。眼神是教师授课的好助手,教师切勿在授课过程中,埋头苦干,不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
(3)表情
没有人喜欢对着一个面无表情的人一两个钟头。一个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其课堂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表情刻板的教师,自然地拉大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称这些教师为摆师威。现在的学生都是有个性、思想活跃的,想与老师交流沟通,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授课过程中,教师神情凝重,那么课堂气氛会如一潭死水,水波不兴,死气沉沉。而作为青年教师,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与自己年纪相差无几的学生进行顺畅的交流。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增进师生情谊,活跃课堂气氛。在谈笑风生中,教师的讲课内容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接受了。教师教得兴致盎然,学生学得余味未尽。
(4)语调
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音量的轻重都会直接影响语言的感彩。在一次跟学生的交流中,学生提到有位老师从头到尾都是一种语调,觉得不够有激情,乏味。然后我开玩笑地跟他们说:“如果特别有激情的教师,你们也受不了吧。”学生马上表现得很有感触。有位老师就是激情过度,导致学生耳膜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特别累。因此,教师说话的语调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跌宕有致,一咏三叹,引人入胜,那么学生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5)动作
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恰当的动作、手势,必然能增强说话的力度,渲染课堂的气氛,促进学生对课堂的理解。譬如在指出物件大小的时候,用双手来比划,把平面的东西马上变成了立体的,增加了课堂的色彩,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工科青年教师除了备课充分,调整心态外,还应在课堂上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地调动全身各种器官,积极运用诸如眼神、表情、语调、动作等教态语言。那么必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师生互动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这些将是促进工科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牛志成.关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8,(1).
一、高一学生在地理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初中阶段知识遗忘,高一新授知识理解不透,学科知识体系亟待重建
(二)知识迁移运用训练少,知识迁移运用的动机不强
(三)不能熟练掌握各知识点间的横纵联系,难以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四)思维定势遏制了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因而在变式问题和新情境面前学生往往手足无措,或生搬硬套知识点,或东拼西凑、胡乱编造,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效果不理想
二、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举措
为了解决高一学生在地理知识迁移运用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教研组诸位同仁的成功经验,我不断尝试优化课堂教学,最后发现在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方面,以下课堂教学举措的效果喜人。
(一)复习已学,夯实知识基础
地理在本区中考分值中所占比重不大(满分30分),受此影响,初中地理教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通常是初中三年的地理课程压缩在初三一年学完。短时间内靠死记硬背识记的知识点在中考完后基本已经遗忘,这对于重理解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因此在讲解高一地理教材之前,应当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初中地理知识,尤其注重加深学生对经纬网、地球内部结构、天气和气候等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即将展开的新课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二)联系实际,激发和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动机
教育的作用在生活中彰显得愈明显则受教育者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动机愈强烈。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各部分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例证。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并巧妙地将这些例证与具体章节、特定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强化其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的动机。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准确地理解知识要领是学好地理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方法淡化概念的抽象性,使之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结合本区客观条件,可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1.联系实际,进行言语直观教学
言语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生动地讲解、形象地描述,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生动的表象和想象。例如,在讲授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这一部分时,为了方便学生区分理解背斜的概念、判别特征及其在生产建设中的影响,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驼背者的形象,以期识记背斜岩层上拱的判别特征以及其地质稳定适合进行工程建设、是理想的储油构造等特性。
2.打破教材内容结构,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有个人特色的知识,因此在构建新知识体系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打破既有的教材内容结构,综合运用列表比较法、绘图法、编写提纲等方法将存在横向和纵向联系的知识归结在一起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3.甄选测验,促进和检验知识迁移
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提供经过甄选的测验可以促进和检验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呈现的随堂测验应当是学生已经学过、较为熟悉或有丰富相关生活经验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且尽可能综合其他学科或其他章节知识的。
例如,在讲解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时,给出随堂练习:
如右图,本图为某日全球极地俯视光照图的一部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极点为___(N/S)极,乙地的地理位置___。
②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___。
③该日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和太阳高度角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④此时北京时间是___北京的地方时是___。
4.重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是学生获得直观地理知识的源泉,也是进行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教材,甚至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图和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正确认识地图、使用地图和绘制地理简图,使其具备依托地图进行空间推理判定和地图转绘的能力,尤其应该注重向学生传授读图、判析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科学绘图的方法、技巧和程序。
(四)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研究型课程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在内容方面的缺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教学充满探究的美趣,是时代的必然趋势。
研究性课程,重实践、探究,在做中学,在讨论中学;重学习过程,对“研究”过程的体验;重学习多元化、多学科的综合型知识。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倡导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究。比如《语文课程标准》重新明确了语文学习的五大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在学习任务上是有所发展的。另外,对学习方式也有了更清楚的阐述。比如,读书方法,有精读、略读和浏览;课堂读书,有朗读、默读、速读、跳读等,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自然而然地明确了“关注人的发展,即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目标。
因此,在课堂上要把“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及态度、情感和人体观的发展”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全面地加以关注。同时,注重学生潜力的发掘,发展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在课堂上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以语文课堂为例,具体说明如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活动,而不是我要讲什么,我就教给他们什么。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必须体现两个核心问题: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
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进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有时,教师要有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真正使学生感到与老师之间是“零距离”,这样课堂上师生之间才会配合默契,不会有陌生感、距离感。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设计好讨论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讨论。比如,老师一开始就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方案,把班内学生分成几组,团团围坐,并安排分工,每次讨论有人主持,有人汇总,有人记录,有人代表大家交流发言。三是要让学生认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检查,教师指导督促实施。目标过多,会“贪多嚼不烂”。所以,要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必须重点解决的一两个问题,在上课结束前,小结完成情况,这比教师布置一大堆任务而完不成效果要好。四是要立足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细微之处注意积累。语文能力和素质不一定非要通过考试反映出来,还体现在平时写字、读书、回答问题和课堂交流的细节上。比如,学生读书读错了字,要及时纠正;上黑板写错了字,要明确指出;回答问题语句不通,或读白字,要及时提醒。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在这些方面“较劲”,注重学生的本位发展,进而达到一定的知识能力和实践素质。五是要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可以结合时事例子,进行课堂教学。有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国老板制造的罚跪事件中,宁愿被开除也绝不下跪。多数人赞扬这位青年有骨气,然而也有一些人说:“只要有钱,跪一次又有什么了不起!”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高质高效的成功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无论是“深文要浅教”,还是“浅文要深教”,都离不开教师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自由王国。首先营造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但不能仅停留在这一步,课堂教学要向横向和纵向拓宽,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设备和校园文化等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引领学生向未知领域发展。
教师的评价反馈是“启迪课堂”生成的有效手段。课堂中,教师绝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在恰当评价学生发言的同时,适时地点拨,促进新的亮点的生成。
教师个人魅力展示,如果有助于学生理解,则不妨偶尔为之。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诚然不错,但我们要看到,实际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会做主人,也做不像主人,这种课看着热闹,学生开心,老师轻松,但学习效果却不好。因此,“教师自身的功底和魅力的展示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当然不是说老师都要满腹经纶,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完全是“传播器”,而学生只要记笔记听讲,完全没有思考的时间、理解的余地,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接收器”。教师不能“以教代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这个度,教师应该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