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1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紧迫性;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但是,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1]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和显著的成绩。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成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的绊脚石。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社会变革带来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我国经济充满了活力,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我国的综合国力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这一背景和时代要求下如何了解和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新特征,如何增强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如何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等问题是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学生群体的思想和心理都具有特殊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大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只注重对整体进行研究,却很少能够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和计划目标。目前的研究现状虽然有利于从宏观把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但是不能满足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没有科学有效的发展计划和实现手段,不能做到关注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规律,这样的改革与创新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及困境

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可以透视其面临的困境。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的传统模式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必须遵循发展规律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相互的一致,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应该如此。[2]但现实情况是,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缺乏动力,教育手段又缺乏多样化,基本上仍然属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停滞不前导致受教育对象对内容的吸收与传输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样不仅不会有积极的教育作用,还有导致受教育者思想上的混乱。从认识论上来看,这是一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意愿想脱离的现象,其结果就是所教的内容不被广大受教育对象所认可和接受,最终会引起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厌恶心理。

第二,全球环境影响爱国主义教育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这也就导致许多没有经过删选的信息流入大众的视野,有些不良的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此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文化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拥入我们的市场,他们利用电影、广告等多媒体形式传播他们的消费观念、价值理念,使我们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同时潜移默化的使我们“被动”的接受他们的价值理念。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意识变得日益模糊,没有了明确的界限,这极大地削弱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影响我国一民族和国家感情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影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各国文化渗透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许多外来的观念和产品被人们所接受,这不仅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改变,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娱乐方式为例,以前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很简单,在我国只有丰硕或重要节日的时候才会有大型的娱乐活动,平时的娱乐也只有听书、听曲、看戏、看歌舞表演等方式,而现在的娱乐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有卡拉ok、各种综艺娱乐节目,电视电影节目等等,这些都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第四,全球文化的发展影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传播载体。不仅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和效率,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还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因全球化而生的文化霸权主义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以网络中的语言文字为例,网页中的语言大多都是英语,这样的结果可能是某种语言被另一种所削弱甚至取代。就以我国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掀起了一场英语热,这一狂潮直到现在还没有退却,英语成为我们的第二种语言,它的重要程度超过了汉语,因此我们的母语汉语却被推到尴尬的地位。近年来从我国相关的调查就可以发现,汉语是受到了多么大的冷落,这也导致了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强调汉语的重要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依据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思想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蕴含着社会性、开放性、公平性、自由行等特征的市场经济,要求作为市场经济发展重要理论前提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和改进。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市场经济的社会性、开放性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单一、刻板、丧失生气”的状况。[3]随着地域界限的打破,同一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民族、种族、阶层,说着不同的语言,坚持着不同的信仰,产生不同的文化层次,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处事原则,这些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激烈的挑战。这也就意味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多变的历史任务。因此,单一、刻板的教育方式就难以适应多样化的教育主体,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进行改革,不仅不能发挥其优势,反而会削弱其影响和地位。

其次,市场经济的公平自由特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改变“高压、专制,缺乏民主”的现状。[3]市场经济历来要求公平竞争,严禁以次充好,欺行霸市的行为。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信用经济日益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未来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要求“自主选择,自主决定,自主经营,自主负责”的经营模式,反对政府的强加干预。随着“自由主义”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与日俱增,“高压、专制。缺乏民主”的教育方式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自由、民主相悖,旧的教育方式不仅难以保障人们的根本利益还不利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效率性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费事、耗时、成效低下”的状况。[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为目标,人们为了利益,以消耗资源为代价,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来换取现在的享乐,从而导致目前人类面临着“生存危机”。现在这种旧的生产模式已经难以在市场上立足,特别是在一些高科技创新的竞争领域。在当今社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采用新的竞争模式,例如更新、改进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等。在现代这样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费事、耗时、成效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要努力寻找新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体现。[3]

“以人为本“思想是指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必须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基础,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归宿,简而言之就是把握“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相信人,一切尊重人,一切依靠人,从而促使人的自我意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3]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做人的工作,因此思想政治的一切工作都要以解决人的问题为立足点和落脚点,要将人的思想、兴趣、爱好、态度、立场等内容囊括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但是由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家长制”和“重男轻女”等弊端,致使“单一、刻板”、“高压、专制”的旧的教育方式难以打破,使人性潜在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遭到抹杀,将人们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美好愿望泯灭掉。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时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以人为中心。做到尊重、理解、同情、接纳、信任、服务、关心、帮助他人。其二是发展人。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有可能达到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目标,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等性、民主性和创造性。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规定。[3]

“个人全面发展”应当是每个人、全体社会成员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他们都成为各方面有能力的人,既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4]370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在工业社会,人从来都没有受到过真正的重视,人的奴仆性没有摆脱,然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最关注的核心内容和坚持的根本取向。“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发展和利益分配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物质性基础;文化是人类、民族的重要支撑点,对个人全面发展起着精神基础性的作用;“利益是为少数人占有还是为多数人占有成为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总之,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完成其任务而进行的一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根据它的重要地位,面对现实的教学困境,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改革迫在眉睫,不改革就会被历史潮流所湮没。

[参考文献]

[1]李西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D].曲阜师范大学,2004(3).

[2]邓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中北大学,2014(5)

[3]陈茂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6).

[4]马克思恩科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第2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青年人的特.点决定了青年思想政治要注意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参加社会实践是关健;耐心说服、热情硫导是主要方法;教育方式要多样化。

科学研究表明,青年正处于素质优化期和创造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正担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青年中的现实思想又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应当将他们作为重点教育对象。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摇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科学技术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穷国;但又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向现代化进军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不止一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必须进行改革,若不再进行改革,或者放慢改革的速度,就会使中国再次错过使自己富强起来的机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出现了几次经济发展的时期。现在又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如赶不上这次经济振兴的大潮,就会再次与发达国家拉大差距。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头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十年。

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但是无论是科学技术知识的繁衍、传播,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恐怕最现实最快捷的最主要的当从今天的青年中来。他们又怎样才能成为人才呢?只有通过教育,知识教育固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青年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才能,而且更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青年的品德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青年的正确的三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青年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充分发挥,为中国的富强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时代需要青年,中国的发展依靠广大的青年人才,青年人应义不容辞地挑起祖国交给的重担。

二、青年自身发展的摇要

现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青年在身体发展方面能得到较好的环境。青年的心智发展,则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青年在身体发展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科学技术知识,希望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以报效祖国。他们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他们才能大有作为,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施展才能和获取物质精神营养的环境。青年的自身发展,就是要完成素质的优化,完成大量的实践活动。青年自身发展好,那么他们在社会的地位就更高,作用会更大。这也是由他们自身的思想特点决定的。

三、青年的思想特点

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之心强烈

青年人时代感非常强,观察问题敏锐,他们热爱党,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耳闻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他们的经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青年自身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方式灵活

求新求异是青年人思想的重要特征。他们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快,对时代变化的反映更敏捷。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各项建设成就的取得,使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西方文化,再加上政治的逐步民主化,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模式也由静态、单向和直线思维向动态、网络、辩证思维的方向发展。多维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确立,使青年中不少人的思维活跃。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想象,勇于探索和大胆求证。

(三)青年人大胆追求,竞争意识强

青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从有益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使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生活更加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加快了。在短时间内,他们力求吸收更多最新的知识信息。他们不满足书本知识,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杂志,扩大知识面,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大胆追求美的真谛,部分青年由过去只注意形态美、风度美发展到气质美和心灵美,由对美的欣赏发展到参与美的创造。总的说来,青年人的优点是其他年龄段的人难以比拟的。他们生气勃勃,充满青春的活力;思维灵活,反映敏捷;思维活跃,不迷信、不僵化、敢想、敢干、敢说。尤其是他们政治热情高,关心祖国,关心党风、社会风气的好坏,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他们正以自己特有的风采,在各条战线上发挥自己的先锋和突击作用,他们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科技化,走向世界不可能缺了当代青年的努力奋斗。

(四)青年的思想存在不成熟的一面

青年是成长中的青年,他们涉世浅,经历简单,知识不足,能力弱,更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这些不足,决定了青年人看问题简单、理想主义成分重,思想不稳定,遇上困难和挫折易于动摇。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这个群体作为主要对象。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够,急于求成思想重,支持经济基础建设速胜论的观点;二是思考问题易走极端,易盲从、盲动;三是追求民主热情高于理性,梦幻多于现实,或者片面吸取过去搞民主的教训,对政治、民主淡漠,讲求实惠,注重眼前享受,追求金钱;四是对存在的社会腐败现象认识不清,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和抵触情绪。有的青年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受到黄色流毒的侵害,受到“黑客”的侵扰,思想上出现一度的困惑甚至产生犯罪心理。这一系列的青年思想的不足与缺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重视,迎接新的挑战。

四、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青年的优势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的不足,也决定了他们应受到教育,科学的迅猛发展,青年人是科学的带头人,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夯实了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青年的取向将越来越成为社会价值取向的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有特殊作用其他年龄段的人根本无法取代。

首先,青年人是各行各业的接班人。社会发展是一项无限运动,而人只有有限的生命。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要被传承,要被创造,必须有中老年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在青年人中培养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5至10年后,祖国整个建设重担将大部分落到他们的肩上,再过20年左右,整个国家的命运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都将由他们承担。

其次,青年人还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社会责任,青年人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还处于组建家庭、繁衍后代的阶段,必须花大功夫去培养后代,保证后代的健康成长,合理有效地开发后代们的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为后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莫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青年人是社会生产的突击队、生力军。青年人自身的体力、智力处于旺盛期,思想活跃,有条件成为社会生产的突击队。中年人要锻炼培养他们,总会把一些具有挑战性和一定难度的工作交给青年人去干,青年人从中得到锻炼尽快成长,他们也乐于干这些工作。青年人对中老年人的尊重及对他们的依赖性,决定了青年人愿意承担那些耗体力和智力多的突击性工作。青年人成才欲望强,又富有冒险精神的群体,在社会生产中,他们常常在搞技术革新、搞发明创造和攻克科学难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果,甚至是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不少都是青年人取得的。他们的创造活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生机,产生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五、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培养青年的全面发展是目标

这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决定的;青年人未来责任重大,现实只有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他们才能承担起未来和责任。另外,青年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各方面都需要全面教育,全面发展是当前的任务。

(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是关健

因为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是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强化深化所学书本知识也必须进人社会实践,能力的真正发挥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完成。

(三)耐心说服,热情引导是主要方法

青年人是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社会应该热情关心他们,鼓励他们;青年人上进心强,但逆反心重,要想取得好和教育效果,只能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强制手段只能适得其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是非强制性的,这种非强制性主要表现为说服教育憬转变其思想观念。

第3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解决经济困难不是高校贫困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帮助高校贫困生重拾那种昂扬向上的雄心壮志,使高等学府里面的每一位萃萃学子都能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经济上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给予高校贫困生心灵的慰藉和关爱。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切入高校贫困生的内心世界,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帮助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思想困境和心理误区中走出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重拾信心和勇气迎接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挑战。切实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树立人生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提高高校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的根本性措施。切实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是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

二、高校贫困生主体意识提升的需要

所谓主体性就是作为现实活动主体的人为达到为我的目的而在对象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把握、改造、规范、支配客体和表现自身的能动性。针对高校贫困生存在的特殊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恰当调适好自己的负面心态,对其实施自我教育,发挥高校贫困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贫困生的主体意识。按照矛盾论的观点,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决定主客体之间关系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高校贫困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他们自身。高校贫困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强,思想单纯质朴,心理承受力较强的特点,因此存在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教育者如果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激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沟通,即可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之目的。高校通过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困扰,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主、自强的主体意识,学会自主地确定个人成长的发展方向、发展计划和发展行动,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自强不息、坚忍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

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教育是育人,因此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高校贫困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其次要以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最后要注意把握好高校贫困生个体内在价值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时注意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促进人们主体意识的转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高校贫困生顺利社会化的需要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个人凭借其生理特点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可以从家庭、学校的教育谈起,教育是社会化的主要途径。高校贫困生由于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模糊,对自己的存在状态持消极态度。表现出不主动和缺乏独立,贬低自我价值。由此,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能主动去实现自我价值,对社会做出贡献,常常达不到社会对学生的角色要求,甚至遭遇失败。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这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退学,有的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教导高校贫困生遵守社会规范。通过教育的力量使他们掌握并形成信念、习惯和传统,以约束自己的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第二,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目标,确立人生理想。理想是生活的动力,当高校贫困生能够有了明确的生活目的时,他们的人生就会充满阳光;第三,培养他们的社会角色感。社会化的重要功能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教育者需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让他们获得并履行社会角色及相应的行为规范,最终顺利的融入社会。

四、家庭、学校、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因为经济困难的原因,为了交上高昂的学费,很多家庭不得不四处奔波劳作,甚至举债。而一些贫困学生却由于受到校园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校里比吃喝、比玩乐、比穿戴,甚至有的贫困学生拥有电脑、MP4等奢侈品,为了得到这些,他们不惜数次向父母开口,甚至撒谎,也使得原本更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还有的人忙于赚钱,荒废学业,同时受到社会上很多消极负面现象的影响,产生了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悲观主义等等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是当其面对着“富裕”同学时所产生的现实差距感更另其心理受到伤害,认为社会不公正,没天理,对前途和个人都失去了希望,甚至会产生某些偏激的想法或做法,若不对这种情况及时的加以引导,很可能给学校甚至社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解决好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搞好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出发,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结合,才能帮助高校贫困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客观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避免家庭悲剧的发生和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发生,确保社会的和谐发展及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吴新颖,赵雄辉.高校贫困生的非正式支持:现状与拓展.高等教育研究,2005(4).

第4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核心;必要性

[作者简介]万四平,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罗旭,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政教部副教授;贺志明,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教部主任,教授,湖南长沙41013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5-0195-03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和灵魂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职业生涯所作的设计。包括对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和教育计划以及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困难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就有可能在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人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人的职业发展来体现和实现的,社会的发展也主要是通过社会的分工和职业的发展来体现和实现的,而职业的发展终究离不开社会发展需要和趋势的要求,个人的职业发展必须具有与社会发展需要和趋势相适应的素质,否则一切规划都只能是空想和臆测。同时,个人的职业发展也不能简单地纯粹地通过适应社会来实现,不能只将社会作为实现自我利益的手段,而且还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奉献精神,具有高远的社会目标和价值追求。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出符合我国社会性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概括和总结。第一,必须对国外主要从个人角度、从外延角度界定职业生涯规划转到从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角度、从内涵的角度即从内在素质要求的角度来界定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必须从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向深度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的角度来定义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之,思想政治素质应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素质应当而且必须纳入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并且应当确立其关键性的核心和灵魂作用,从而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方向、途径等的有效阐述和准确定位。为此,在借鉴、总结各种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来定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大学生、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既维护三者的利益,又促进三者的改革和协调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认知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个人分析,认识和估计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评价和判断自己的智慧和情绪,找出优势和不足,获取社会发展和各种岗位的信息,通过深入、理性、科学的分析,制定符合大学生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的行动计划。这种对自身全面认知的过程,实质就是对自身了解和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全面系统认知、分析和判断,认清自身值得发挥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不足,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进行认真、系统考量,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行动的自觉性。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机遇,抓住切入点,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努力达到启发、鼓励和鞭策的作用,使大学生经常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导向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由于有全面的认知功能,因此,对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动机、需要、目标和行为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来说,就像一条有了罗盘的船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找到登上成功之岸的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人发展的蓝图和前进的目标,能帮助大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和需要提高的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给他们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推动力,促使大学生把自己的行为都集中到促进既定目标的实现上来,从而起到一种目标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利用这种导向功能,通过价值取向的引导、未来指向和及时纠偏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把大学生引向关注社会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激励功能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一些需要成为个人的主导需要,只有当主导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给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给他们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这种规划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远蓝图。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它是个人努力的依据和方向;二是,它同时对人有着巨大的鞭策力量。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制定和实现规划就像一场比赛,当他们做好规划,接着为一个个目标付诸努力并取得成功时,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和引导他们不断朝自己设定的更长远目标前进。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利于把大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发展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上来,也有利于消除他们的懒惰思想,纠正他们的思想认识偏差,形成一种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四)凝聚功能

教育主客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团结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团结和谐环境的形成,反过来又会强化师生之间理解和信任。继而形成团结进取的强大凝聚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师生互相沟通和协商,教育者可以倾听大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的纠偏工作,学生也可以在民主的气氛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一过程增进了教育主客体间关系融洽和相互信任;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者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和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从而使师生在思想、感情上易于达成一致,创造出一个坦诚相待的氛围和透明畅通的信息“春天”,使每一位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关爱,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职业生涯规

划教育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把学生的思想凝聚到发展上来,从而发挥强大的凝聚功能。

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是长期的、动态的、多层面的。拥有一份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职业,是生活幸福、个人充分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包括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了解社会竞争态势、社会需求导向等。职业生涯设计以职业为桥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具体清晰,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它以共性教育为前提,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主观目标与社会客观目标的有机结合、理想目标与现实目标的高度融合,从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职业生涯探索期向确立期的过渡。把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中间层次的道德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和现代观念等。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忽视了这三个层次之间的渐进性,即先进行基础层次的教育,再到中间层次的教育,最后到达最高层次的教育。我们应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这一系列渐进过程,把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因为从教育的内容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把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统一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和基础层次融为一体。实现了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另外,职业生涯规划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使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贯穿于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第5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工作方法;可行性;必要性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90—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高校学生思想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受到来自学习、就业、生活多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由此引发的学生行为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这给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问题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高校跨世纪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障。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党和国家坚持用思想体系教育为我们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思想的异质性、个性化发展,给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早已形成自己一贯的模式和教育方法,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是偏重于学科教育的一般化,而忽视了学科教育的个性化。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新知识和信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科本身及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当前社会的发展、学科本身的发展以及学生对知识个性化的渴望,都呼唤着学科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二是偏重于教育者的主导性,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总是以教育者为主导,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养成,而这种“不见树木,只见森林”的同化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是偏重于教育的政治性,而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达到人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共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归结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过多注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而忽视了学科目的的社会功能的发挥。

四是偏重于教育的灌输性,而忽视了教育的潜默性。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出现以书本对应书本,理论阐述理论的局面,这种单一的灌输模式,直接将理论强加于学生,但由于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极易使其形成逆反心理,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未得已发挥。

五是偏重于教育的书面性,而忽视了教育的实践性。在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这种理论或的说教、书本式的言传,这种教育方式与我们充满活力的高校学生形成鲜明对比,对于他们而言,这种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力,无法提升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兴趣。

六是偏重于教育的规范性,而忽视了教育的情感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本上是课本统一、大纲统一、教学方式统一。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对受教育者规范的过死,而忽视了对受教育者的情感教育及情感关爱。

二、社会工作方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

社会工作专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它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秉持以“助人自助”为核心、尊重、平等和服务的价值理念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各种服务或援助的活动,解决个人所遇到的困难,整合资源,协助其调整社会关系,努力解决社会问题,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它包括三大工作方法: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一)可行性分析

正如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许多相同之处,具体表现为:

1.二者工作起点对象一致:社会人

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本质上都是做人的工作,具体的、社会的人事二者工作的共同逻辑起点。

2.二者工作过程方式相同:理论联系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其特点是以权力意志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综合采取说教、训诫、示范、激励等方法,将已有的道德规范灌输给国民,帮助人们树立理想信念。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性的实践活动,其特点是以助人自助为中心,以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及专业工作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工作对象选择不同的专业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由此可见,二者工作过程中,均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3.二者工作终极追求契合: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社会和谐作为长期的价值追求,不断增强自身服务和谐、构建和谐、发展和谐的能力。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是伴随着对社会和谐目标的追求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体现出社会工作存在的价值。

(二)必要性分析

社会工作的理念及技巧,可以极大的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个性化发展。社会工作倡导以尊重受教育者为工作前提,坚持教育之与受教育者人格上的平等,通过提供足够资源,以协助个人发挥内在潜能,使受教育者学会自主解决今后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工作技巧,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趋势,极大的丰富和创新了思想政治学科发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社会工作注重案主(受教育者)自决,尊重案主的自主性,可以有效发掘其潜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和运用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时扮演服务者的角色,使受教育者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者变成受益者。在此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对受教育者进行入情入理的对话,采用“引而不决”的原则,由案主(受教育者)权衡利弊关系,做出自己的决策,进而挖掘成员自身的潜能,提高自我评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工作可以有效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加之以动态的全程式评估,克服了思想政治过多关注政治性的缺陷。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统治人的工具,是外在作用于人思想的武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由统治功能想社会功能的转变。社会工作认为,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通过跟踪式评估,更好的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防作用。

社会工作注重利用各方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单一灌输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采用灌输与认知教育方法。往往会使受教育者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未达到预期目的。社会工作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隐性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一种无意识、无反感的情况下,出于好奇,兴趣等心理需要而自愿的接受教育。

社会工作要求体验式参与,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被动接受教育的书面化教学缺陷。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上理论教学为主,解决了“知”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好“行”的问题。社会工作注重对象的体验式参与。将社会实践寓于教育与社会服务之中,寓教育于参与之中,使受教育者达到知行统一。

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对案主坚持尊重、接纳、同理等原则,可以极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情感色彩。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顺应人自身的发展规律,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情感交流为特点,能做到案主的信任,自愿敞开心扉,与教育者进行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地解决受教育者存在的困惑。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借鉴和引入社会工作的科学的价值理念与方法,可使思想政治工作摆脱枯燥乏味的说教模式,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加快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步伐。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第6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践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行业比拼与经济压力,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21世纪国家的面貌。而大学是培养人才、影响人才和塑造人才的地方,如何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还是为国家提供人才支持的需要。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从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看,不容乐观。从教育对象来说,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90后,思想独立、行为前卫,相对自我意识偏重、自理能力较差,伴随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压力,大学生的思想浮动几率也相对提高,加上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学热忱不高,学习起来也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从教育者来说,很多学校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非专业出身的现象,这样,在理论教学中就缺乏理论的奠定,在讲解上就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不利的。同时,教育者的课程教学因缺乏理论的积淀,更新慢,教学方法与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的诉求与学生的需求。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方面原因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急需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发展人才、塑造人才的地方,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身心发展、文化与思想并重的全方位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热情低、教育者理论素质低、教育方法滞后的现状下是践行教育的必要性之一。其二,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如何培养思想活跃、行为独立和能应对角色转换和多变的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以便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三,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日益发展社会需求,大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决定高度,也为大学生在新形势下指明了新的视角。现实的紧迫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是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基本诉求,如何践行教育便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问题。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促使我们思考着实践途径。针对现状,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为基础,有效地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从教育对象来看,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教育者应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他们的意愿和学习欲望,从而进行自我教育。第二,从教育者方面来看,首先要切实加强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有步骤地渗入专业教师,使得思政教育队伍扩大,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其次是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思想的与时俱进必然导致教育方法的更近,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热忱与主观能动性,现代化手段的引进、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改变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面貌,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育人环境。再次是教学内容的扩展,单一的思想政治知识的传递不能够完全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定性,只有在日常教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的灵魂,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从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阵营。第三,总的来说,教育者需要不断培养教育对象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日益复杂与变化的社会,缺乏创新与竞争的大学生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在高校这个人才摇篮库里,大学生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小结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在现实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的新形势下,有针对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坚持不懈,从而更好地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开拓教育的新局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曹顺霞,田杨群.新形势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第7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作为21世纪国家亟待发展的大环境下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对他们自身,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而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所有高校在面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不可回避的话题。

二、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是实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大学是连接社会的纽带,在如此重要的人生发展际遇时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来完善自我的人生价值观,了解国家与社会的现状与未来,坚定自我的社会主义信念毫无疑问的是一条必要途径。

2、是培养四有新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德素质,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们养成一个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年轻的一代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不仅如此,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促进学生们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文明青年。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不是想象中的那般顺利。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时不能传递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对于课程的内容与实际作用可能缺乏理解,这必然导致大学生群体在知识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对于进行自我学习与净化的认识尚且不足,不能理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单纯的将相关的内容作为书本上的知识,只为应试而用,当然,始终抱有这样的目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只会是有害无益。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实践的脱离

十之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问题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始终禁锢于理论层面,付诸实践的难度较大,随之而来的影响必然是造成全社会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2、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的问题

从主观方面来看,课堂是教育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想要在各大高校中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工作就业应该从课堂开始入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在提高教师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能力的同时,对于如何启发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认识才是更为关键的。

3、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匮乏

现如今时事与政策已经进入到各大高校课堂中,但是开课后得到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到现在没有一个判断标准。按照所有的科目一样进行考试,以考试的结果来判定这门学科的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果。这样得来的结果对于这门课程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单纯的应试开始只能是考查学生对时政问题的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索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某一类主体或者某一项措施,素质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我们应当从多个层面进行对策分析。大学课堂的积极改进、高校组织的积极引导甚至良好的社会氛围都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所在,本文着重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方面进行对策探究。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对象,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对于自身的素质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作为施教的教育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起着主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而,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发挥主客体的主动性,从大学生自身和教师的角度来看,有如下对策措施:

1、内化与外化的高度统一

在日常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重视提高自身素养的提高。学会接受失败与挫折,在成功来临之时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它。对于我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全局出发正确辨认社会中发生的热点问题,始终保持一颗爱国之心。

在大学生外化行为过程中,他们实际行为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充当着心理辅导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重在“育”而不是“教”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承受学生的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在其需要帮助的时候提高必要的心理辅导,以保证外化行为有所保证。

2、网络平台的恰当应用

第8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价值 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的研究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导向价值;激励功能、激励价值等之间的机械转化,即人们往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之间划上了等号,这样就给二者各自的研究带来了盲点,以下本文将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过程

我们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首先应该明确功能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将功能解释为“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辞海》中对功能的解释是:功能与“结构”相对,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和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功能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体性活动系统本身对外界产生的作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因此,我们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入手,分析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本文仅从其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过程。

从内部结构看,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四个要素,主体是人和社会,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介体是主体和客体发生作用时的中介或桥梁,环体则是环境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在这个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作为客体具有自身的属性,它在与主体发生作用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得到外化,进而产生一定的功能效果。因而,我们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时,应该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本身,即从客体本身的属性角度分析其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过程

我们同样应该首先明确价值的概念。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的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进行估价,赋予它们以价值或使它们具有‘价值’属性”。价值是事物或现象(包括物质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事物或现象)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是其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价值是一个关系概念,它反映了人与物的联系和关系,而更为关键的是,价值是指向主体需要的,只有满足主体需要的事物才是有价值的。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也就是它对于人的发展的意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问题,有学者认为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作用于主体——社会和人,客体的属性作用于主体,内化为主体的意识和动机,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与品德,从而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客体对主体产生的实际效应,实现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本质。这一说法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属人的,必须在满足主体需要的前提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才能实现,否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身也是不存在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的关系

功能与价值具有密切的联系,功能的实现,如果满足了主体的需要,便产生了价值。但是二者之间有区别。功能反映事物本身的属性,而价值则是指向人的;功能属于实体范畴,价值则是表示主客体关系的概念,属于关系范畴。功能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是基本符合的。

通过以上对功能、价值的概念分析,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实现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属性对外部主体的人或社会发挥的作用或功效。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不是自发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必须满足主体人或社会的需要,只有满足了主体需要的功能才形成价值,也即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结果。

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关系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来看,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在不混淆二者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打下基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来看,人们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功能性的工具,意识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性,也就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而排斥思想政治教育。这实际上也是混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导致的。因此,厘清二者的关系也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有用性,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9.

第9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一、哲学思想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同时它也是建立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只有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工作是大学生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困难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最难研究和理解的原因如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有关工作本质性的知识,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众多现象中发现规律性具有理论规范性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论提升和概括,这就是哲学思想中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发展过程。其次,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又是具有体系性的,其中各个不同的原理之间要有严谨而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困难重重,所以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的建构应用哲学思想是最好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哲学思想的应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得以合理建构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哲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建构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想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个关于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大厦,必须要保证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这些基本的砖石的合理性。这一过程的完成必须要对哲学思想进行恰当的应用,尤其是哲学分析法的应用特别是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和概念语义分析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的分析和形成是很有好处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观点的概括和精炼也需要哲学思想的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观点的得到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是对概念的不断提炼和概括的过程,这一过程哲学思想是必须要用的,因为哲学思想可以透过简单的外表看到内部的复杂性,帮助观点的形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体系的建构和对体系的反思和调整离不开哲学思想。因为哲学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具有统揽全局的整体性眼光和建构体系的严谨的逻辑性。

二、恰当应用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在2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哲学思想的恰当应用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工作和学科的建设中对哲学思想的应用有时候不是特别到位和准确,也就是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对哲学思想应用的不足或者应用过度的情况,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科的建构产生不良的后果和影响。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领域当中有许多的相似和相近的概念,对于这些概念的区分要利用哲学思想较大的辨别能力,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的学理的分析和辨别就做的不够清楚了,就会产生概念混乱的现象。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这些相近概念它们各自的含义都是什么,如果不利用哲学思想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进行研究,就会产生这些住概念的模糊不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的原理进行建构和讨论中也必须要对哲学思想进行恰当的应用,例如哲学思想有一个论断就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论题来源问题,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论题不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当中提取出来进行研究得来的,而是把哲学中有关的原理和体系生搬硬套过来,再戴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名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论题来出现的,这种论题的来源方式没有实践性和先验性。这种论题脱离了实践,是从概念到概念,而不是从实践到概念,这样容易使这些原理在哲学的相关原理中兜圈子,无法发挥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成了纯粹的经院哲学。换句话说就是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不起当应用,除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还会使人们产生对哲学思想的误会,从而也不利于哲学思想的发展。

三、哲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