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科学;幼儿教育;思维方式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可以通过幼儿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爱心等等。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定最初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能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开放的、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 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还可以开展“拼图活动”,老师将一完整图画裁剪出一块图片,然后另外准备几个与裁剪下的图片形状相同但图像略有不同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正确的图片拼入到图画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收敛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等。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2 创建优良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第2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好奇心;创造性;思考

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致认为,幼儿在情绪兴奋、愉快时,其创造力就处于最佳状态。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就能点燃幼儿智慧的火把,创造思维有机地渗透,使幼儿的整体素质也随之提高。所以教师和家长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在大力提倡创造思维教育的今天,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教育应力求做到:有意的创设。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小开始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界限,三岁幼儿的思维是很直接的,整个幼儿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刚刚萌芽。据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幼儿思维的行动性、形象性,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幼儿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后在不知不觉中会表现出来。

二、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创设一个最优化的环境

教师要经常带领幼儿到公园游览、散步、做游戏等来扩大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范围,为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最优化的环境,除了为幼儿准备纸、颜料、画笔、橡皮泥、小石子、沙子、水、玩具等材料外,还要为幼儿创O一个安全的,轻松的,愉快的,没有压迫感、紧张感、惧怕感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实现自己的设想。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特的、新颖的创造,鼓励他们好奇、好问、求知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上、生活中,教师不要设框框、定模式,要让幼儿在自己的周围去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从而寻找信息、获得信息,通过自己的探索去了解周围事物的因果关系,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发现变化、辨认事物,使他们的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首先要重视对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在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幼儿在故事表演中增加和减少的语言,添加的各种动作和情节;在音乐学习中唱歌时的即兴表演动作,美术课中对画中内容的构思和设计等等,都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

四、营造氛围激励幼儿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把合适的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可模拟或真实的情景,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掌握学习的对象。例如,提供可让幼儿操作、观察,进而理解的实物情景,让孩子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包括装有水的大盆子、积木、海绵。当孩子看到这些情景后,就不知不觉地来到水盆边,并用手反复按几次积木,发现积木一次次浮起来。然后,拿起海绵用力按入水中,海绵也浮了起来,几次反复后,手在水中不停地捏,海绵吸入大量的水,慢慢地沉了下去,如此反复动作,时沉时浮,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

在反复地、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活动中,教师问他:“你发现什么了?”他说:“海绵能吸水,变重了就沉下去。”虽然孩子的这一操作活动很简单,但是发现了道理,并且由于整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发进行的,孩子兴趣有着极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动手操作中还强化了思维活动,发挥创造力。

五、多提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我们并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知识是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培养也是离不开知识的。我们的教学里面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对于幼儿的理解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给幼儿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升华,变成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把这种思路和方法反复强化,通过幼儿动脑、动口、动手,使这些方法和思路逐渐内化成为幼儿的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幼儿学习折狐狸时,除了让幼儿掌握折纸的技能外,还启发幼儿联想到狐狸的本性――伤害小动物,从而引导幼儿想出了许多有关狐狸的内容,体现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又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个“例如马路上没有红绿灯”的设想,通过组织幼儿谈话、讨论,使幼儿先知道假如不遵守交通规则,马路上没有红绿灯的后果,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作画,根据他们的现象,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结果,在发挥他们想象力的同时,让幼儿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遵守交通的重要性。

六、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在思考中促进创造性思维

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自己想,刺激幼儿的思考与语言表达。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相互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问题搞清楚立即回答,这种教育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求知和思考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幼儿提出的较容易的问题或经过幼儿努力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作品。对幼儿提问是否由教师立即回答一定要根据幼儿提问的内容和性质决定,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幼儿提出的问题较难,若直接告答案,他们就很难理解,这时,就可由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找出答案。

总之,教师在幼儿的创作活动中应注意他们的创作过程,而不追求创作的结果,给予孩子以创造的自由。要以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发挥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育和训练,我们只有通过方方面面地分析、研究、探索,才能真正“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有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谈汉语言文学教学应如何适应当代幼儿教学 教育界 - 2010(24)

第3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创造性思维 语言能力 反馈 调整 启迪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必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批判精神,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据此,人们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目前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较行之有效呢?笔者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认为应该选择一个与幼儿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作为突破口。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就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一定的可能性。

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幼儿自身是具潜在创造力的,三至六岁的幼儿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使用一种新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另外,据心理学研究测试,四至四岁半是发散能力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这个时期对发展幼儿能力和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二)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不是别的,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之所以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由此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一、实施过程营造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在讲述时小班幼儿往往有些词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会用方言来表达。尽管这样,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极力地鼓励与表扬幼儿,因为他们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有个别孩子把问题答的与教师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了,迅速进展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在幼儿之间形成一个思维定势。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3.减轻孩子语言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不一的孩子。例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4.掌握提问技巧,开阔幼儿思路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提问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因此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始终坚持问题要提得“活”,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

1.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2.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的问题

3.变封闭式提问为开放式提问

4.由教师提问到幼儿提问

5.多让幼儿仿编或创编,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等。

二、讨论与建议

1.上述的语言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防止幼儿的思维在模糊状态中就发散开去,以致思路不清。扩散思维是多向的,但必须符合逻辑,必须立足于一个发散点,而不是随便胡思乱想。

2.通过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一定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脚下出发,有所进步。

第4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1.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过程中加入合理的游戏,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当中,能够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游戏,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技能。音乐本身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若将其应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推动音乐品德教育教学。

2.音乐游戏的应用方法

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相应的策略才能够充分展现音乐游戏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展现出来,尤其要将音乐游戏的应用意义与幼儿教学的内在需求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在应用音乐游戏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一定要将音乐游戏的应用目的与幼儿教学的教育目的进行统一,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来调整各项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展现音乐游戏的作用,才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1.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那么就需要重视音乐游戏的选择,只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来选择最合适的音乐游戏素材,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一个环节之中教师应将游戏情节作为开端,尽量选择与幼儿实际生活相符的音乐和游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捉小鱼游戏,首先可以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进行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扮演,如贝壳、小鱼等,然后贝壳在音乐停止前需要抓住小鱼,而小鱼就需要在音乐停止前避免被贝壳抓住,最后在音乐停止之后小鱼和贝壳都需要蹲下变成石头,直到下一轮新的游戏开始。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不仅考验了幼儿的协调能力,更提高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2.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之中,还可以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方面呈现,教师可以将一些感性的音乐材料和结构图进行加工,或者对其进行适当加工,这样一来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学习和玩耍的双向结合,利用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极高的参与兴趣,让幼儿不仅学会模仿,更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进行创新。

第5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现代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与解读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非常关心幼儿在园里的实际表现,我们也更乐意相信并坚持将自己对幼儿教育的观点建立在对幼儿的行为观察上。以本文所要重点阐述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为例。我们说幼儿的创造能力强是因为我们注意到,从小班到大班的幼儿总能有着一些令我们教师想不到的行为、想不到话语。而这些行为看起来虽然幼稚不合规,但背后却隐藏着孩子们天真的想法与对客观世界好奇的态度。我们认为这其中既有幼儿本身智力飞跃发展的原因,也有现代信息社会有许多媒体如电视电影等,能够对孩子的智力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的原因――笔者常常想,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现代信息手段的影响。根据有关幼儿教育的专家研究,幼儿在四五岁期间有一个明显的智力发展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正是中班左右的时期,以这个时期为中心向两边延伸,分别设计不同种类的幼儿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谈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对现代幼儿语言的分析,人们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的同时,还常常会感叹“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能说”。事实上在有经验的幼儿教师看来,这其实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他们在家庭中,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由于家长有针对性的教育,由于电视中动画片的刺激,由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事物――幼儿自己感兴趣大人却无法感觉得到,因此当幼儿到园里进行学习与生活时,其实是带着大量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入课堂的,因此每每遇到适当的刺激时――如教师的语言、课堂上的情境等,他们的这种创造性就会表现出来。

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寻找相关的理论依据,就成为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

二、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怎样的幼儿教育都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提升,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增强这种培养意识,或者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培养的技能,那幼儿有可能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成长阶段之后,创造性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会因为有意无意的阻碍而停滞不前。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施。

一是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生活环境。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

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在不害怕、不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就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当时上课教师害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就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后来在交流时,有专家指出其实当时可以大胆一点让幼儿表现,因为幼儿在表现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行为或者语言出来,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我们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打断了他的思维,看起来衣服是干净了,是讲了卫生了,但很重要的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这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二是将一些活动进行到底。在幼儿教育中是充满着大量的有趣的活动的,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目的往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而如果我们有时候能够将一些活动坚持下去,则会发现幼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表现呈现出来,而这恰恰就是幼儿性思维能力的体现。这一点看似平凡,其实真正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日常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规划痕迹往往都非常明显,一个活动进行到什么时候,进行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教学环节,往往都设计得比较精确,这种精确固然能够保证活动的整体性和可观赏性,但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却往往不是好事。因为成人是很难触摸到幼儿的思维的,有可能出现我们认为一个活动可以结束时,幼儿的思维才刚刚展开,因此教师对活动的中止往往也就意味着幼儿思维的戛然而止。

注意到这一点,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问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要做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某某某(一般是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有了这些问题,那些隐藏在儿童内心的想法就有可能外显出来,而我们的活动也就有了预设外的生成。这样,幼儿教育的精彩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三、幼儿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活动都是经验性的,我们作出这一判断并不是批评我们自身,因为我们无法拎着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开地面。经验是个好东西但却又常常让人难以走出其中。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的正是我们能够走出经验层面,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多的从科学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有效地达成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6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早期智力开发 美术教育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的脑机能的可塑性极强,发展潜力巨大。五岁幼儿的脑重可达成年人的95%。幼儿期是人类学习最基本、最重要能力的时期,人的感知能力、身体的协调,语言的形成等基本能力的学习,都在这一时期完成。因此,在幼儿阶段,合理、全面地进行智力开发,对人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现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及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幼儿美术教育是三至六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了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体验、思想和情感。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表现幼儿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给幼儿们美的享受,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并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智力发展与美术教育

幼儿期是人的各种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充分发展是这一时期智力发展的主要特点。据罗杰•斯佩里教授关于“左右脑分工理论”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然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日本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因为幼儿美术教育,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去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锻炼幼儿的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这种锻炼,能够刺激右脑的发育,从而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均衡发展。美术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绘制一幅画的整个过程,需要幼儿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合作起来,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细致、敏锐观察,加之丰富的想象力,然后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整地绘制出来,这是一种创造能力的表现。而且,绘制好一幅画需要双手、身体、大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掌握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愉悦的心情和审美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上述这些,对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幼儿的感知能力与美术教育

感觉是人类发展认识的前提。幼儿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感觉能力是其接受环境中的信息的基础。幼儿的感知能力大多依靠形象思维获得。而美术教育活动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来进行,对发展感官,促进智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感知能力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因为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所以没有具体的实物让他们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更谈不上去创造。但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美术表现的丰富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看、多触摸、多听、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知能力、丰富孩子生活和想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例如,让孩子们以《美丽的小鸟》为题作画,要求把幼儿带到动物园,让幼儿们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鸟的外形特征,给幼儿讲解鸟的生活习性,鼓励幼儿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鸟,并画出自己喜爱的鸟。这种直观的教学,让幼儿感受到鸟长的什么样,鸟是如何的漂亮、美丽等,从而促进其感知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的想象力与美术教育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幼儿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时机。而幼儿美术教育无疑是培养这种想象力的最佳手段。

儿童,特别是幼儿,他们的想象力极强,但写实能力缺乏,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凭理性,而是凭想象力去认识世界,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幼稚甚至可笑,但它是孩子们思维的闪光点。因为,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容易诱发孩子的想象力。不论是意愿画还是主题画,幼儿都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表现出来。尽管画得可能与现实事物不一样,但它是物象在幼儿们头脑中的“真实”反映。也正是那所谓的不“像”中,融合了幼儿非凡的想象力。如幼儿在画“秋天”,可以先做“寻找秋天”的游戏,老师启发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或眼睛观察,寻找秋天的踪迹,知道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幼儿一边用笔画自己的所见、所感知的事物,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自己非凡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过程,缺乏想象,科学就不能发展,人生就灰暗。这种创造性的表现、非凡的想象力的培养,是幼儿期一个主要的任务,这对以后的发展意义是深远的。

四、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造型智慧与美术教育

幼儿期是人的学习的最初阶段,是绘画才能开始的表现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会对其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的活动”,这句话点明了形象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性。幼儿美术教育紧密结合对大自然和人的认知,如春天的百花齐放、夏天碧波荡漾、金秋的硕果累累、冬日的白雪皑皑、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公园里的多彩多姿等,以丰富他们的情感经验;同时,对大自然中的花卉、草木、山石等的表现训练,使他们对于各种形体组合的思维得以发挥。这样,促使幼儿在自然中、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造型智慧。

幼儿对美的追求,既反映在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上,也表现在对一切美的事物的热爱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美术教师可以根据绘画活动的要求,积极充分运用感官为原则,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的有利条件,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感受美的活动机会,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的情趣,初步具有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造型智慧,开发幼儿的智力。

五、幼儿的创造意识与美术教育

创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潜能,如同播种在土地里的种子,一旦温度适宜、水分充沛、阳光充足,种子便会生根发芽,进而开花结果。幼儿成长的过程,是知识经验缺乏与日益增长的客观世界的认知、自我表现欲矛盾冲突的过程,这时幼儿采用的解决方法往往是将有限的知识经验超乎常规的组合,以达到表现自己心中世界的目的,于是想象与创造不断产生。幼儿对于世界各种规律认识的浅显,使其创造在不可避免地掺杂着简陋粗糙的同时,也具有超越成人的大胆与神奇。

模仿不是创造。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要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尽量不要给幼儿范例,而应启迪他们的思维;要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要注意在学习中保持愉悦气氛,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运用科学的分析和恰当的指导语言,对幼儿的绘画创造性活动进行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丰富想象、大胆创造、自由表现。让幼儿们画其所想,画其所爱,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抱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让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创作;或对创造意图进行解释演绎,帮助其理清思路,使幼儿有创造的基点,又有无限伸展的广阔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创造意识的作用。

六、幼儿良好的自信心理与美术教育

自信教育存在于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成人和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对幼儿的自信心培养至关重要。大人充分的信任、正确评价、热情的期待与鼓励都能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幼儿如同一张纯洁的白纸,想画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要从小开始培养和教育,因此,父母、老师的责任重大。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起到独特而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它让审美主体用纯真的心灵审视与体验着周围生活,产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关爱与审美意识,从而得出心理与道德上的判断,正是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第二,幼儿美术教育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积极的个性特征。如:幼儿在具有趣味性的美术活动中,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敏感,对绘制的成功抱有更强的信心,会更多地去观察自然和体验生活。在美术绘制的活动中,自然与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亲切而有趣的,这种活动往往会令他们感到兴奋而惊喜。幼儿美术教育,能增强幼儿对生活的热情。

第三,美术教育有助于陶冶情操。一件绘画作品,既能表现出幼儿纯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从幼儿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绘制者大胆、热情,有的则懦弱、呆板、缺乏独立个性。因此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因材施教地去逐步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美术教育有助于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之富有爱心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绘制进步和成功而感到愉乐。这些创造型的心理特征,如爱心、热情、自信和勤奋好学、爱创造等,都是幼儿美术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最佳手段。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与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欣赏表现能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与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动手协调操作能力,初步了解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表现手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它通过感性与理性、动脑与动手、艺术与科技、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杨景芝先生曾经提出,幼儿教育者应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精研教材,利用教育活动,在传授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幼儿智力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者应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努力挖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独特功能,从而充分发展幼儿的智力,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受益无穷,让幼儿在欢快的童年里健康、全面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正确有效的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是融合观察、想象、判断、质疑、反思、验证、预测以及口头语言运用和局部书面语言学习为一体的综合过程,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获得前阅读、前书写和前识字的经验,并为幼儿进入小学后的书面语言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良好思维力、想象力的创新型人才。那如何更好地引领幼儿在快乐阅读中成长起来呢?以下是我结合日常教学活动总结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营造良好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新《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蕴含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营造宽松、有趣味的阅读情境。

教师可从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需要出发,为幼儿提供专门的、光线充足的图书室和阅读区。根据幼儿的喜好,在图书室和阅读区中应合理摆放小桌子、小椅子、地毯和软垫,将这些区域布置成可地上坐、可桌旁坐、可集体阅读、又可单独阅读的温馨舒适的环境。教师还可在活动室的周边开辟宝宝剧场、故事屋、故事长廊等,其展示的“作品”可以是幼儿独自创作的,可以是幼儿相互合作的,也可以是亲子作品。由于画面生动形象,加之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幼儿总是百看不厌、百说不厌。实践表明,幼儿在宽松而温馨的环境中阅读,能自由惬意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很自然地萌发和保持对阅读的兴趣。

二、关注阅读细节,培养良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因此,我平时非常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从以下几个阅读细节着手。

1.文明看书,健康阅读

我提醒孩子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注意正确坐姿:身体要坐直,书放平。我还引导孩子讨论制定规则——安静阅读不影响他人的规则,按标记取放图书,不争抢图书,爱护图书,正确使用借书卡的规则等,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

我在阅读中注意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边讲故事边翻图书。这样幼儿可以在掌握图书大体内容的基础上,逐步了解阅读的有关技能和方法。比如,看书时要懂得看好前一页再看后一页,边看边想,理解每幅画面的含义等,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有序翻看图书的益处,并养成有序翻书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有效提问,促进思维拓展

古人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在幼儿园阅读集体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是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师、幼儿与读本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有效提问才能触发幼儿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1.联想猜测法

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这种问题形式封闭,容量小。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设置悬念,并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

2.深层质疑法

陶行知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孩子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关键页阅读,选取最佳角度,巧妙设问,摒弃过去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传统模式,引发幼儿大胆质疑,主动向教师和同伴发问。同时,教师适时追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发幼儿深层思考,让幼儿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互动中理解故事,提高思维能力。

3.换位思考法

早期阅读中更难把握的是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而体验角色的心情变化,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内在情感,并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发展了孩子的阅读思维能力。

四、加强家园合作,增强阅读能力

目前,家长在早期阅读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如83%的家长简单地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对孩子开展的早期阅读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缺乏家庭亲子读书的培养环境等等,这给开展早期阅读教育带来了重重阻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亲子阅读的指导,通过与家长共同交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方法上提供指导,家园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老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讲座、学校网站、家园共育栏、家校路路通等一切方式,让家长了解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建立科学、正确的早期阅读理论和方法。由于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态度和能力各有差异,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有所发展,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家长作具体的个别辅导。其中,教师可以教给家长观察自己孩子的方法,以便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方法;根据亲子阅读中不同的阅读情况,由教师写留言或评语,并指导家长共做亲子活动材料,如制作不同主题的“我们自己的书”等等。

第8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对人们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在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只有学会说话,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够有效地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品德修养、文化程度、身份地位,还能够体现出这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可见,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幼儿时期重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现:一是由于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看作是对幼儿的基础能力进行的教育,进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二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发展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和特长,促进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三是在幼儿教育中培养有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为幼儿其他领域和其他学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进而体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在幼儿教育中的内含价值。

二、在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

1.创设欢快、自由的教学环境,激发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幼儿教学环境的不仅包括幼儿园内的环境创设,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创设。因此,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环境与外部环境充分结合,充分抓住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好奇心强、好玩、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专业知识能力,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欢快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定期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亲子比赛活动、画画比赛、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等活动),进而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语言交流平台,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2.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和改革,幼儿教育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幼儿教育生活化,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与幼儿进行交流,并选择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教学素材以及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幼儿教学,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中,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有话说,都能够充分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每天都能在下课的前二十分钟内,开展语言交流会,围绕今天你所遇到哪些开心的或者不开心的事?今天得到了什么收获?今天的心情怎么样等等话题来开展,为幼儿提供一个语言交流平台,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丰富词汇量,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词汇量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词汇量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的。因此,在实际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的词汇量,同时还要结合幼儿实际心理特点,使用一些幼儿感兴趣和简单的词汇量,充分结合自己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心,尽可能细心、耐心的对幼儿进行教学,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运用词汇量,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丰富其词汇量。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同时要求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使幼儿在活动中,积累语言词汇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快速稳定发展。

三、结语

第9篇: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游戏 幼儿 成长发展 重要性

皮亚杰曾经说过,游戏的质量和方式对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核心作用。它不但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还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并决定了幼儿今后在社会中质量,也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是什么样,今后在社会工作中也就是什么样。可见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

一、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段,而运动在幼儿身体发育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如果幼罕幌拗屏嗽硕,那么其肢体发育和同龄儿童比较会严重迟缓。幼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身体各器官组织都在快速发展,不过其功能柔弱,免疫能力低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很低,非常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个阶段就需要通过运动来发展幼儿的身体。在游戏过程中,涉及到很多肢体运动,例如攀爬跑跳等。在游戏中,幼儿的全身肌肉及骨骼都在不断的运动中,从而带动脏器发展。另外,游戏过程中幼儿能更加愉悦,积极的心情能够保证身体消化、循环等系统以及心血管功能的提高,新陈代谢加快,神经和感觉系统得到发育。然而游戏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征,如果超过幼儿能力极限,反而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游戏对幼儿智力发育的重要性

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对周围的一切进行观察和了解,获取生活经验,建构知识结构。而这些经验对于今后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并保证幼儿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游戏能让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生活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智力能够得到提升。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幼儿会通过观察、记忆、思考和想象来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智力发展。除此之外,幼儿缺乏生活经验,通过游戏,幼儿能够了解到很多新鲜的食物,这些新型的刺激能够加快幼儿的大脑神经元的分裂,促进神经元的成长,信息往返回路增加,为幼儿的记忆和思维提供了物质条件,记忆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不仅如此,游戏还能带动语言、思维和智力的提高,游戏活动是超过幼儿实际年龄的活动,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另外如果幼儿早期喜欢游戏,还会培养其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三、游戏对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所谓人格,即是态度、气质、需求、动机、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特质。幼儿阶段的各方面发展水平对人类今后的发展效果有着奠基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加以重视。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格。实际上,游戏内容、形式、道具等都是教师或者稍大龄儿童决定的,而幼儿听从教师等的安排进行游戏,这就培养了幼儿服从命令、循规蹈矩、遵纪守法的健康人格。在游戏过程中,涉及到团队竞争的内容,幼儿之间通过相互帮助合作、彼此竞争来获取游戏胜利。在获取胜利的过程中,幼儿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自己的情绪,这样幼儿能够懂得团结、智慧、自控的重要性。部分幼儿受到启发,自己发明游戏,这样能够提升其自信心,并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纯洁无暇,有不良情绪也会当场宣泄,获得健康的心理。另外,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不断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积极尝试,让他们懂得了自立自强的道理。

四、游戏对幼儿发展创造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人通过已知信息应用思维活动产生有着社会和个人价值的品质。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创造力。游戏能够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抒发想象力的自由环境,通过游戏,幼儿的幻想力能够得到自由发展,而且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幼儿常常会把不相关的物品当做动物、汽车以及骏马,能将竹竿作为坐骑或者狙击枪。幼儿经常会在游戏过程中面露微笑,这是想象得到满足的一种表现。幼儿知识程度受限,但是好奇心强烈,通过游戏,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够得到保护。

五、游戏对幼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性

人只有在团队游戏中才能培养出社会化的情感。目前我国独身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幼儿在家庭中处于尊贵地位,从小娇身冠养,不仅自私自利,缺乏合作和仁善的品质,而且过度的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对个人社会化很是不利,幼儿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难以适应。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和同龄小伙伴之间加强交流,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周围的世界,产生社会化的情感。通过团队合作类游戏告诉幼儿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与他人之间的相处让幼儿明白只要互相分享、懂礼貌讲文明有爱心才能得到小伙伴的欢迎。让幼儿明白,要想让别人如何对自己,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他人。家长及教师要鼓励幼儿从事游戏活动,尤其是群体游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社会化的情感。另外通过团队游戏能够让幼儿抵消孤独心理,防止自闭内向心理的发生。

六、游戏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的重要性

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激发幼儿对真理的探索。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因为获得了快乐的体验从而获得美的感受。表演游戏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文艺作品里的艺术形象,体育游戏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运动的美,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音乐感受能力提高。通过表演游戏,幼儿能够了解到很多童话故事,感受到故事角色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等。因此家长要鼓励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塑造幼儿正确审美观点和情操。

七、总结

幼儿游戏不是娱乐活动那么简单,并不是只知道贪玩好耍,而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通过游戏,幼儿是身体、智力、情感、人格、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春梅.浅谈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35):236.

[2]米海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5,(9):13.

[3]王大玲.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教育功能[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1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