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第1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方法;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学上说: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往往只重视教而忽视了学,总是实行“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处于被动状态,忽视了学生的说、写、思考、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课程的内容杂、理论性强、概念多且抽象,知识点、技能又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学生还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针对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提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一般是由提问、讲授、经典提示、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组成。

1.1 提问

提问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巩固知识点,加深理解难点,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理解难点深度情况等多种功能。教师应精心准备提问内容,做到既有复习知识点的问题,又有加深理解难点的问题,而且还要有引入新课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渴望,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

1.2 讲授

讲授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讲授时语言要生动、活泼。对知识点、难点的讲授时要精心诱导,给学生新颖的感觉。讲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注意。如讲结晶时讲讲水,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没有全部变成冰,导出“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的知识点;水是由一点点小冰碴到冰块再到全部变为冰完成水的结晶过程,导出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组成的知识点。如讲弹性、塑性变形时,讲讲生活中用的沙发,油笔上的小弹簧。当载荷过大时,弹性消失,弹簧发生了塑性变形;当讲到金属物理性质中热胀冷缩的性能时,引入生活中铁轨上伸缩缝的用途加以说明;讲讲砌墙时,石子的多少、大小、分布对墙体的影响,总结出混合物的性能取决各组成相的性能的知识点;讲讲打铁为什么看“火候”,引出奥氏体的塑性最好的知识点;讲淬火时,讲讲我国东汉时期的“清水淬其锋”引出水与火合为淬的知识点;讲讲现在我们使用的菜刀属于不锈钢,它的含碳量低,塑性好,刀刃锋利,但强度低,不能砍骨头,斧头能砍,因为它属于高碳钢,强度、硬度高,但是塑性差,磨不锋利,引出含碳量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的知识点。这些实例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课堂,掌握了知识点、理解了难点,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讲授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讲一些专有名词时尽量要直白话,要让学生听得懂、记得牢。讲难点时,要善于用比喻,学会控制情绪,主动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二是讲授知识点、难点时,学会用分解法一点点把问题打开,并且要善于运用教学工具和手段。比如讲金属的晶格类型时用模型;讲铁碳合金相图时用挂图或多媒体;就金属的结晶时用多媒体。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难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提学效果和质量有独到的作用。

1.3 经典提示

一是对教学目的有个提示,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二是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加以澄清,如讲高速钢的高温淬火、高温回火时,告诉学生它不属于调质处理,得到的组织不是回火索氏体;讲合金钢为避免高温回火脆性时用油冷不叫淬火等。

1.4 小结

小结是对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难点的巩固、提高。小结时要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符号反复对比,加以突破。如讲再结晶时,要小结一下结晶、重结晶、再结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如小结一下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的概念及符号。在小结中要教会学生巧妙记忆,注重知识的积累,在小结中还要对下次课的内容埋下伏笔,引起学生对后续知识的渴望。

1.5 布置作业

作业题有两类;一类是就本次课的知识点发问,另一类是写本次课的心得。通过看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也可了解学生对本次课态度及对下次课的要求等。

2 自学、自讲

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中选出一些叙述多、简单、易懂的章节,如选“变形金属与合金在加热时的变化”一节时让学生自学、自讲。在自学、自讲中教师要在上次课中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公布各小组人员名单。

在自学、自讲中,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教材,动脑想问题,整理读书笔记,各小组在一起讨论问题,总结知识点,研究难点。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学生们在自学中了解了知识点,在讨论中完善了知识点。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布置任务后,应及时下班级了解自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知识的能力,及时答疑解惑。

自讲,由各小组派代表讲。通过主讲、补充、更正等环节,使知识一点点清晰,知识点由获知、到理解、再到掌握,一步步突出。教师最后做总结。在自讲中,同学们积极发言,相互补充、争论,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主动学习带来的活力,同学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和胆识,同时也增强了各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铸造了团队精神。同学们在作业中写道,这样的课如孔明出山般光彩夺目、如足球欧洲杯般精彩。

3 现场教学与课堂训练

为了理解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吃透、消化难点,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对于一些实践技能强的内容要现场教学。如讲金属的力学性能时领学生看看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在讲热处理工艺时,领学生去热处理车间看看淬火、正火等实际操作,同学们有了直观印象,教师再讲知识点,同学们易于消化吸收,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同学们的思维产生了质的飞跃。

对于一些模糊的理论要进行课堂训练,如讲钢的淬火温度如何选择时,理论是:亚共析钢:Ac3+30~50℃;共析钢及过共析钢:Ac1+30~50℃,同学们不理解其含义,教师应拿几个具体钢号习作,进行课堂训练。如45号钢的Ac3=780℃;则其淬火温度为840℃.通过训练同学们加深理解了临界温度Ac1及Ac3,掌握了淬火温度的选择,巩固了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一些模糊的知识豁然开朗,打破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神秘感,增加了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职业教育要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应是构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讲课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意素质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具有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能力,才能成为技术性、实用性的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P键词:信息化教学;先进制造技术;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62-02

《先进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当今世界上最新的制造技术原理和方法、了解当前制造领域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拓宽知识视野,为将来所从事制造行业工程技术研究、技术管理和企业经营等工作做好铺垫。该课程包括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及体系结构、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和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等内容[1]。在传统工程教育体制下,教育方向主要致力于培养研究型和理论性工程技术人才,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性、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学生专业知识背景缺乏、自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学方式的单一,使教学质量较低,效果较差[2-3]。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将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应用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有机整合,建设数字化资源库,完善网络课程,并组织实施,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有力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课程信息化教学建设思路与步骤

根据学生学习背景及培养要求,对《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并分为教师授课知识点和自学知识点,明确知识点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编制知识点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积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修整实施方案,确保教学效果。将课程内容分为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制造自动化、先进企业生产模式等四大模块,对每个模块设计多个研究方向,形成了28个课程知识点。在知识点教学目标的描述方式上借用了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4]。该理论认为,教学知识目标的描述应当兼顾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知识点认知领域又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不同等级的目标。对每个知识点采用准确的描述和阐释,改变了以往比较模糊的教学目标描述,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理解清晰,一目了然。然后对每个知识点制定与之相适合的教学方案,分别采用课堂授课、网络学习和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讲授,采用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反应、布置作业、课堂测验、网上答疑、问卷调查等多种考核方式,判断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通过定期总结和测试,让学生学会个人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对课程知识点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二、网络教学平台及其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至关重要,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组开发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动画等,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共享,使学生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在线学习功能,如网上通知、网上批阅作业、BBS、在线测试、调查问卷等。教学资源主要完成了如下栏目: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课程作业等栏目。

三、课程信息化教学

对机械专业40名学生开展试点,采用课堂授课、网络学习和实验等三种教学方式,对每个知识点按照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分别采用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反应,布置作业等方式开展教学,部分知识点如先进制造模式,工业机器人技术等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课堂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学生通过课程网站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开展网上在线实例教学、在线讨论、在线提问等方式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考核过程采取定期测试、课堂测试、在线测试、互评互测等多种方法,掌握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跟踪、调查、修正教学方案,不定期开展学生自我总结和汇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效果很好。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为以后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在期末考试后对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与未实施信息化课程班级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学生成绩分布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实施信息化课程改革后,学生总体成绩提升明显。课程实施过程及课程考试结束后,组织了多次调查问卷,了解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和教学效果,主要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和信息化对课程有无帮助等两方面进行调研,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实施信息化教学持支持态度,同时多数同学认为实施信息化家教学对课程学习帮助很大。

四、结论

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布鲁姆知识目标分类法和描述方式,对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划分成若干知识点,准确描述知识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确定合适的知识点考核方式,在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实践,通过课程网站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进行实例教学、现场教学、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士军.《先进制造技术》教学改革的探察与实践[J].电子世界,2013,(4):284-285.

[2]李国伟,董达善,黄婉娟,等.面向“卓越计划”的“先进制造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31-32.

第3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缺点

1.具有直观性

思维导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化繁为简,即通过简单的图形呈现复杂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不仅涵盖了生物知识内容,还能通过一定的联系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生物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十分直观,能够将知识体系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学生还可以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初中生物的学习质量。思维导图能够简化复杂的知识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

2.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学生需要对初中生物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网络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基础为生物概念,通过一定的归纳总结,以一定的联系将各个概念进行连接便形成了初步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高效学习的主要途径。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灵感。

3.发散学生的思?S

初中生物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连接是思维导图的核心,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对知识进行联系,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开阔的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能使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4.耗费较多的精力

思维导图虽然在初中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的绘制要求较高。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思维导图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如果教师的储备知识不够,思维导图则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也会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内容较多,但受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也存在一定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

1.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与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是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学生不断巩固记忆和课后复习。笔记的质量与学习效率息息相关,整洁、逻辑清楚的笔记往往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而思维导图是一种良好的做笔记的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不仅适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思维导图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所有知识点,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工作、学习、计划、演讲等更加清晰明了,提高效率。

2.思维导图的设计步骤

思维导图虽然能够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思维导图的设计难度较大。思维导图设计具有特定的步骤,师生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绘制,以提高思维导图的质量。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时,首先需要对知识的各个章节内容进行了解,确定中心点,从中间进行知识发散,即先确定主干,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现出来。其次,在主干分支处标明相应核心词,以一个小节的知识为主进行分支内容的确定。最后,通过联想,将主干与分支相连接,并对分支进行补充,从而形成整体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覆盖率应该涉及初中生物教材的重难点知识,以便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

3.思维导图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学生需要对每章节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在每节课后对知识进行整理,防止内容堆积而造成思维导图设计的困难。第二,学生应每周进行一次思维导图绘制,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便于课后复习。一周进行一次思维导图绘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提高大脑对知识的敏感性。第三,在月末,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加强知识的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联系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主要是以生物概念知识点为核心,需要通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生物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旦发生知识遗忘、遗漏的现象,可以通过知识链进行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树状图、金字塔图两种形式,将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刺激学生对知识的再记忆。思维导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进行不断补充与更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创建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思维导图的建立,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初中生物学习技巧,还要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创建流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创建的讲解时,应该突出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使思维导图明确、清晰,只有质量较高的思维导图才能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学习思维导图的创建方法,有利于学生科学地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的创建过程中,通过思考,分清主次关系和重难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思维导图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以直观地将各种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进行系统性复习。在创建思维导图之后,学生需要对思维导图进行反复学习与联想,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总结归纳生物学习的规律,增强记忆能力。

第4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迁移能力;高效课堂

初中化学可谓涉及面很广,它的学科特点是既需要适当的记忆,又需要逻辑推理,因此初中化学是一门文理兼容的学科。随着教育的改革,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能力要求更高,而化学涉及的面更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一、设置学生能形成迁移能力的情景

初中生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学习习惯,慢慢地学生的迁移能力也就会培养起来。比如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我们先讲解水的性质,水在生活中、化学中的地位、应用,简单地介绍水的分子式以及原子结构图,为后续讲微观世界原子内部结构作铺垫,然后让学生自己迁移到上一章节我们周围的空气成分,它们的性质、用途等,并与水做类比,这些化学性质就是学生记忆的东西,只有记熟练了,后面的分析推断才能一看就知道。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迁移,将这些相似的知识在一起记忆,就显得很容易。

迁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有开阔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不要照本宣科,不要局限于参考资料上的讲解过程,应适当给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课件通常是纵观所学的教材的,注重前后铺垫,后面要讲的前面会有铺垫,后面讲的知识也会和前面联系起来,整个教材的设计也是章节与章节都有联系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把它们孤立开来。

目前很多学生总是学完后面的忘记前面的,由于不善于总结,所以造成所学的知识点脱节。这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当涉及前面的知识点时要鼓励学生回忆,然后再给学生简单总结,等习惯养成后,当学到一个知识点就会自然地链接到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点。比如在学习第七主族的元素时,教材的安排不是将第七主族的元素总结起来一起讲解,而是先由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较多的氯元素来讲解,讲解它的生成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学物品的应用,然后再讲解碘,其他的以此类推,因为第七主族的元素有许多共同点,最后讲解一些元素的特殊性质就算学完了。所以教材的合理安排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注重学习过程

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刚开始学习的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问题,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多鼓励学生,善于教导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正确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信后,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就会膨胀,那么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化学高效课堂的梦想也就不再是梦想了。

四、加强练习

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想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课下也得下工夫,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下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以便对所讲的知识点更加熟练。

在课下使学生自觉养成对所学知识点的总结,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比较散乱,但是每个知识点都有联系,学生要试着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这样对教材脉络的掌握会更加清晰。

打造高效课堂是现在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设置情景,这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比较关键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2004(11).

[2]钟启泉.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J].人民教育,2004(08).

第5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科课程;教学设计;微课制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97-03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课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重视和欢迎。[1]自2012年教育部举办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以来,其不仅提升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高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技能,而且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本科教学方法与模式。[2] [3]微课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融合多媒体课件和信息技术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这种以10~15分钟视频为载体的课程,主要特点就是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教师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设备及手段,短时间内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一个知识点。[4]

二、工科类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和制作

(一)微课设计

在微课制作之前,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梳理一下思路和方法,其目的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微课制作之前要多思多想。微课的前期准备分为教学对象的界定、知识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三个部分。

1.教学对象。教学对象的界定对于微课教学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教学对象决定了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速度、讲解的知识点以及讲解的难易程度。高等教育的教学对象主要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等,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当然其教学内容也是不同的。[5]例如,交通系统分析是交通工程本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授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工程理论、线性规划理论、图与网络理论、排队论、预测方法、决策论和工程经济分析。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利用数学方法对交通系统进行描述、分析、优化、评价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点。知识点的选择是录制好一门微课的基础,因为微课要求短小精炼,在10~15分钟内讲解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所以选择的知识点要难易适中,不能太复杂。对于比较繁复的知识点要分解为几个小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微课的制作,也符合微课教学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初衷。[6]例如,微课程“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属于交通系统分析课程中第六章“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排队论及其应用”章节的核心内容之一。“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是该章节中最基本、最本质、最能反映思想方法的部分,因此,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采用精简结合、注重思想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知识掌握更有针对性。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获得预期教学效果的保证,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知识点,教学方法一定要结合知识点进行选择,不能一蹴而就,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以及工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微课程“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以实际交通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教学思想上,精讲分析过程,不注重死记硬背,强调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PPT课件及动画相结合,直观体现排队系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分为两个部分:微课PPT的制作和微课视频的制作,其中前者是获得好的微课教学效果的基础,后者是实现好的微课教学效果的手段。

1.微课PPT的制作

微课幻灯片的制作过程中一直要贯彻精益求精的精神。针对微课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PPT的制作不同于一般上课课程的PPT的制作,如果PPT太长或者太复杂,教师不能在10~15分钟内讲解完或者学生不能充分理解PPT展示的内容。[7]微课PPT的制作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1)精炼。PPT展示的知识点要精炼,一方面,对教材内容作减法,教材上的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教材上学生能自学的不讲,这样有利于微课教学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主要思路一定要清晰,这样有利于老师的讲解并且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专注度的提高。

(2)完整。微课要求短小精悍,但是更要求知识点的完整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完整的理解一个知识点,不用重新复习前期的工作,导致学习效率低,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一般所采用的过程为:①问题引入,通过对实际工程的举例来引入实际问题;②理论讲解,为了求解上述实际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新的理论知识;③回归问题,最后运用理论知识求解实际问题,培养工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是工科教学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3)丰富。微课PPT内容要丰富,有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实际工程问题引入中一般采用动画的方式,适当穿插实际工程现场的照片,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理论讲解时,为了避免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可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总结中运用大纲图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4)清晰。PPT的模板要清晰,并且有利于拍摄时文字清楚明了,动画和图片的颜色要和底图匹配,保证视频拍摄时不能出现花点,不利于与学生的辨识。文字大小要适中,不能太小,看不清楚,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辩词认字上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集中思考。

2.微课视频的制作

微课视频的拍摄过程中一直要贯彻一个“适度”的概念。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着装。微课视频拍摄时着装要正式,但是也不能过于鲜艳,一定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幻灯片上,教师应该站在视频中的三分之一的位置,高度应该和教学幻灯片平行。

(2)节奏。微课视频拍摄时说话要不紧不慢,在保证清楚表达知识点的情形下,保持适当的语速,这样有利于在10~15分钟内能完成视频的拍摄,另外,适当的停顿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回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拍摄时对讲课思路的思考。

(3)激情。微课视频拍摄时讲课要有激情,不能循规蹈矩,枯燥无味,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背离了微课制作的初衷。讲课声音要响亮清晰,方便视频设备对声音的采集,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讲课过程中可以有一定的肢体语言,丰富讲课内容,有利于学生的专注度。特别注意的是在拍摄过程中老师不免紧张,讲课时停顿太多,口头禅太多,这些只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加以改正。

(4)专业。微课视频拍摄要找专业的教师或者公司制作,拍摄过程中专业的拍摄设备和硬件设施是获得好的拍摄效果的保证,专业人士对微课视频的后期处理非常重要,包括视频的剪辑、视频的优化、字幕的添加以及片头片尾的处理等。

三、实例分析

本微课“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属于交通系统分析课程中第六章“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排队论及其应用”章节的核心内容之一,获得了2015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本科组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

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四个运行指标的求解过程。

1.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的提出和描述;

2.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求解思路;

3.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求解过程;

4.实例分析。

(二)教学目的

1.了解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的定义;

2.掌握M / M / 1排队系统状态概率的推导过程;

3.掌握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的求解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掌握思想、思维扩展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的求解过程;

2.运用排队系统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采用启发式及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提出问题、求解问题、回归问题、问题拓展、总结等形式开展问题驱动式教学,提高工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工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8]

本次课的教学过程分为问题提出、问题求解思路、问题求解过程、实例讲解、内容总结五个环节,既实现了课程自身的完整性,又实现了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

1.问题提出

通过实例回顾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什么是M / M / 1排队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该排队系统的运行状况怎么样?进一步分解该问题:M / M / 1排队系统运行指标有哪些,怎么定义?这些运行指标怎么求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一开始就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求解思路

首先定义了四个运行指标:队长、排队长、逗留时间、排队时间。下面主要求解该四个运行指标,分解求解过程为:根据M / M / 1排队系统画出其状态转移图,在状态转移图基础上求解状态概率,根据状态概率求解四个运行指标,这就是整个求解思路,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3.问题求解过程

逐一讲解状态转移图和状态概率的定义和讲解,状态转移图是在M / M / 1排队系统基础上提出的,状态概率是在状态转移图基础上提出的,一环套一环,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实例讲解

回归到课程开始时的实例,采用以上讲解的思路和方法求解该实际问题,注重两个方面的讲解,一方面培养学生求解该问题的思路,不是照搬公式,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把该思路方法推广到其他排队系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兴趣,避免课程的理论性过重,枯燥乏味。

5.课堂内容总结

采用启发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思路,总结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的做法和步骤。

四、总结

交通系统分析是一门系统性较强,但各章节又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专业基础课,它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本次课主要讨论“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是课程中最基本、最本质、最能反映思想方法的部分,因此,坚持“问题驱动兴趣,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精简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在思考中掌握方法、培养思维、解决问题、并反过来积极主动的提出新问题。

首先,课堂设计完整合理。从实例引出问题,定义概念,理论分析,最后回归该问题并求解,体现了较强的教学系统性和独立性。通过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难点突出,精讲和略讲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始终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和求解,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理论推导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再次,结合专业背景,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上,在问题求解中逐步讲解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坤,赵同彬,程国强.工程类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参加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4(2):017.

[2] 韩迎春,肖雪山.微课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2):32-36.

[3] 冯军,康红娜,黄志伟.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资讯,2014(35):159-159.

[4]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5]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6] 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29):17-18.

[7] 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50-51.

第6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案 项目驱动教学 任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教案是教师上课必备的教具,是教师对课堂进行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更是教师钻研教材、整合知识的教学依据,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反映出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因此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教案虽然格式规范,教师使用熟练特别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教案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现今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当中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模块化的教学等教学形式和方法,传统教案就失去了很好的针

对性。

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本宣科。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基于学情分析下的教材处理,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整合、技能的培训、传授过程整体设计上,以及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成果的呈现。

转变教师在撰写教案中不是简单的知识搬家,而应更多地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角度去考虑教案的撰写。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我对传统教案的撰写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其更适合计算机类课程

的教学。

下面以《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这门课程为例,对新教案做一个阐述。《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教案定位为项目驱动类型。项目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一个项目作为载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小任务中,随着项目中各个任务的完成,达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授课教师先按照书中的知识点拟定若干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所用的学时不同。再将每一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以任务带知识点进行教学。项目驱动类型教案分为九个部分:教学目标、理论知识、实践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学成果、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小结、作业和教学效果总结。

教学目标与传统教案相同,也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是学生应该从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目标是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学生在本次课后应具有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与传统教案不同的地方,不是将书中的知识点简单的罗列,而是将它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知识集中讲授,实践知识上机演示,并让学生独立操作,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所讲知识的印象,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和用途以及它所应用的领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与传统教案相同。

教学成果这一栏与教学目标相互呼应,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具有那些能力,培养出什么样的情感,这就是验证本次课的教学成果。教学成果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教师从中得到的信息也是教师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依据。

分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掌握好的同学,增加了知识点,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补充他们在课上吃不饱的情况;另一部分是学习相对较差,掌握不好的学生,加强了知识点,对他们进行习题强化,来帮助他们在课上吃不了的情况。这样既能使吃不饱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能让吃不了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确保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

所得。

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这样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应该怎样去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组织是教师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过程,当然,也包含了一些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法。

小结这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分为三部分:知识方面,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能力方面主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归纳出值得借鉴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时普遍存在的一些欠缺;情感方面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进行总结,那些学生状态较好,那些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目的让学生能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调整。

作业和教学效果总结与传统教案相同。

新型教案不仅延续了传统教案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更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处理教材,整合知识,进行课堂设计。通过一学年的体验,感到新型教案更能让授课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第7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97-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201201256)

作者简介:马宪敏(1979-),女,硕士,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教育 。

0引言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学生和教师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式的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设计符合学生特征的任务,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探索和研究,完成技能与知识、过程与方法、意识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式的教学活动。任务驱动式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建构,体现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块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辅助和促进的作用,整个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协作和交流,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能力[1]。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践与创新。建构理论的主旨就是新知识的建构和原有经验的改造重组,这种教学理论对于计算机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计算机科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学生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远没有他们从实际操作中获得的技能有用,再加上计算机技术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层出不穷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都需要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独立的思考与分析,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趋势[2]。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学活动是通过任务与问题的方式展开的,教师要通过设计任务和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任务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实际,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教师也要参与到任务活动中去,起到辅助和促进的作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任务,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要好好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把任务驱动式教学做好。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一个个难度适中、层层递进的任务链,不仅要把教学内容融汇其中,还要提炼和升华出一些有助于学生自我建构的问题和研究方案,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4]。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主动地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培养团队精神[5]。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流程图如图1所示。

2教学设计

2.1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是任务,教学内容需要任务来体现,教学目标需要任务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要有任务才能展开,所以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设计首先要保证任务的合理性,避免庸俗、肤浅、目标不清晰的任务,要通过具体教学知识点的分析和整合,还要联系实际,真正体现任务驱动的作用。任务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和兴趣,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练习技能、提高素质。下面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系C语言程序设计课为例,介绍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几点原则。

(1)任务设计要讲究层次感。C程序语言是一门基础的程序设计课程,是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了解计算机高级语言打基础的课程。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差异,会影响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的进度,所以课程的任务设计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层次不同的任务,任务的内容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让他们共同发展。同时还要为基础较差和能力超群的学生分别设计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这样通过具有层次感的任务设计,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6]。

(2)任务设计要保证趣味性。兴趣是学习C语言的主要动力,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锻炼学生求知、探索和思考的能力。任务的内容要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在任务中穿插其他课程的内容,比如数学问题、物理问题等。

(3)任务设计要注重实践性。C程序语言的知识点大都需要学生实际操作才能掌握,所以在设计任务时要尽量多增加上机实际操作的环节。任务设计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可以放到课上,而任务的解决和指导都需要进入实验室,让学生实际操作完成,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操作反思,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任务要突出重点。C程序语言的知识点较多,需要渐进式地学习,所以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任务的大小、难度以及前后衔接等问题。一节课的任务不易涵盖过多知识点,一个章节的任务要包括对前面章节的复习和对后续章节的初步介绍。任务要有重点和难点的区分,重点要作为任务的核心问题被提出,难点则要作为任务的问题被分析。概念和模式不能作为任务的重点,要把方法和思想作为主要内容。

笔者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主要知识点任务设计的实例如表1所示。

2.2过程设计

根据笔者多年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经验,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设计上大致分为4个阶段:任务明确阶段、问题解决阶段、教师指导阶段和总结拔高阶段。C语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过程设计示意图如图2所示。

(1)任务明确阶段。任务明确阶段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归纳知识点和设计任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要点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比如在函数阶段要着重介绍函数的设计思路和操作要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介绍一些高级的函数应用,如递归函数。任务的设计要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主要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为主,实践环节要占到整个任务过程的一半以上。

实施C语言项目化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让教学从应用入手。教学要尽量面向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首先确定教学的技能目标和应用目标,然后选择相关的知识点组成有阶梯难度和深度的项目教学内容,再在项目中体现知识目标。这种从应用角度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避免了知识点过多、过难的问题。学生不再面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理论知识,他们要亲自动手练习并总结掌握编程经验,籍以锻炼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2)问题解决。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根据任务安排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上机实践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辅导学生改进和创新。这里教师工作的要点在于梳理而不仅是讲授,不能把具体的思路和代码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鼓励他们自己思考。比如链表的实现,可以使用指针实现,也可以使用结构体实现,并且不同的设计思路效率也不同,这些都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发现和创新。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完全都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这本身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涵。学生在这一阶段成为主体,应该注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根据个人特点设计程序,不要怕错误和异常,要学会使用调试工具和总结经验教训。真正把问题解决之后,就会感觉受益匪浅。

(3)教师指导。教师指导环节是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的,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一个指导性的总结。注意这种总结不应该仅仅面向教学内容,而是应该从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在任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原因和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环节可以是学生通过演示和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思路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指导,主要针对学生的思路和编程习惯,并且在回答学生问题时要采用启发式的方式,激发他们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4)总结拔高。由于学生各自的情况不同,任务完成情况也有差异。这就需要在课程完成之后进行总结和拔高。要为一部分能力差、动手能力偏弱的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和操作要点,为一部分理解好、技术强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任务。同时通过这个总结,教师也可以归纳任务教学的经验,为后续工作做准备。

3结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是建构教育理论,是追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实践。在教育强调创新和面向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摒弃了传统教育的死板陈旧等缺点,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模式。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教师则要通过引导教学活动和把握教学内容来掌控学生的自我建构,给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自我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韩小祥.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如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J].科技信息,2007(26).

[2]刘红敏,赵山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7).

[3]吴雅琴.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

[4]高应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7(2).

第8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中数学复习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很多高中生在对数学内容进行复习中,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并且复习效果不理想。高中数学知识点具有多、难、乱的特点,在有限时间内很难将这些复习内容理清。所以,高中教师从长期教学经验中提炼出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也就是思维导图的复习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习效率,下面就对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知识复习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提出问题

(一)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产生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经常产生这样的普遍现象:一看就会、一听就懂、做题纠错,很多学生表示做题时想不起来使用的方法、性质、定理,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考试结束后教师在讲解试卷时,学生经常表现出很懊悔,一些题本应该不失分的题目,就差一点而失分,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两点问题:第一,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不牢靠,逻辑性不强。对知识结构认知不清;第二,思维性较弱,灵活运用知识性不强。

(二)高中数学复习课的特点和重点。讲课和做题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巩固知识点,是一种微观教学,但是复习不只是简单的加强记忆,更要从本质生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构造、整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反馈回大脑,在记忆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图。在结构图里,数学知识被分门别类,不再复杂凌乱,是一个排列有序、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根据题目所表达的信息,从记忆中的知识网络里提取与题目有关联的知识点,并进行最佳结构组合,使解题过程达到最优化,从而正确的认知机构被形成。

然而,高中数学在复习课教学中存在很大难度:第一,因为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忙于教授新课和习题,所以没有多少时间进行复习课教学;第二,因为复习课通常是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回顾的过程,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沉闷,同时,教师在复习课中对知识点的讲解较快,对于一些对概念模糊不清的同学,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较差,因此掌握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经常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复习效率低下。

(三)提出问题。针对目前数学复习课上的教学现状,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建立知识体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使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在复习数学过程中建立怎样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在复习数学时都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并能得到较大发展,这是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师应马上解决的问题。

二、思维导体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简述思维导图。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提出一种使用图解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整体的方式,这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使用图文并用的方式,用相互隶属关系将各层级主题关系和各相关层级用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将主题中的【关键词】 和颜色、图像等构件记忆连接,充分发挥大脑记忆功能,运用思维、阅读、记忆等规律,帮助人们在逻辑和想象、科学和艺术之间全面发展,进而挖掘大脑潜能。思维导图通过刺激大脑产生一种自然地思维方式。

(二)思维导图在教和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教学工具,在新课中使用思维导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将教师的教课转换成教育学,使用思维导图的板书形式,可以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现出来,有助于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能力。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动态软件,可以将每章知识点用知识网络图形表现出来,同时可以根据需求将一些经典图形使用超链接,能够有效的激活学生记忆。学生集合自己的知识网络,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提炼与回顾。整理知识点,建立知识系统,提炼知识结构,实现灵活使用知识的目标。在很多高考复习中,很多学生在第一轮的复习中还能游刃有余,但在第二轮复习中就支撑不住,尤其是对换了情景的问题更是一脸茫然,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不合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只对学生使用反复做题的工作方式。但是,结果很不理想,学生学过的知识通常是不经思考,被迫记忆的,从而导致知识点零散、概念模糊。所以,学生在使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时,不能做到灵活使用。而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改变了这一点,可以版主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能力提高,因此复习效率自然提高。思维导图用于评价教学的两大优点是:第一,层级结构可以反映学生对已有知识点的掌握、产出新知识的能力;第二,从具体例题中知晓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清晰度与广阔度。思维导图是评教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

三、总结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复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理顺,将凌乱的知识点系统化,并且倘若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遇到了困难,还能激发学生弥补知识点掌握不足的情况。总之,加强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力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裴新宁,焦中明,赖晓云,熊伟,孟沪生,梁春燕,等.思维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08):273-274.

第9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会计学所需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所需的专业人才素质也越来越高。而众所周知,现在的学校对于会计学的教育模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端坐在下面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 ,对于不懂的地方适当地提出来,老师相应的进行解答,虽然可以将课本所列出的知识相对较好地把握,但是长久发展下去,不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主见,对于知识没有自己的见解,批判性的想法更是少之又少,如果对于会计学的教育一直采用这种方式,一定会影响学生自主开拓的能力,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要想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应该适当地将批判性思维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到会计教学中,这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区分需要讨论的问题。

在会计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于同学们所提出的见解和看法逐一解答,对于课程要求的关键点和难点问题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互相讨论,让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能够真正地了解并学会。

2.罗列学习目标。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被动地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习没有充分的明确的认识,对于学习的目的也没有清晰的了解,只有学生将学习目标仔细罗列并了解,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用批判性的思维看问题,主动提出自己渴望了解的问题,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才有针对性,才会知道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应该学习什么,才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耐心记录所学知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会计学的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都是单单地听老师课堂上讲解的问题,课后很少及时复习,对于一些知识也很少发散性地想相关的知识点,在信息时代,这对于知识的掌握是是极为不利的。会计学是一门比较琐碎的学科,很多知识点是比较小比较细的,需要仔细认真地分析,因此耐心记录所学知识,批判性地看待所做的笔记,才能从不断的学习和修正中不断地进步。

4.批判性地总结相关知识点。

很多知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跟随时代,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仅仅死记硬背只能被时代抛弃,我们需要批判性地看待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对于每一个知识点仔细分析,取其可取之处,去其落后的地方,总结其中的利弊,总结这些知识点的优劣,对于老师所总结的内容要批判性地看待,对的要接受,有疑惑的要及时提出来,不懂的要及时提问老师,不明白的一定要坦诚地说出来。这样可以让老师清楚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及时给予解答,也可以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和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5.对案例进行批判性地讨论。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采用案例教学法会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而且可以了解到所学知识的真正用途,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不再对知识的应用产生怀疑和不解,而是对知识的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了解,才会用心地学,细心地学,对案例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可以对案例相关知识了解地更为透彻,可以对案例相关的疑难问题进入深入分析和了解、论证, 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才能更及时地提出来,才能及时把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6.批判性的采用逆向分析思维。

通过教育模式示范,逆向分析思维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逆行分析思维有利于加强学生思维推理能力,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更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7.批判性地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学习交流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充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采取批判性的眼光,才会真正地从讨论中学习到会计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及时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深入案例之中,提出案例解决方法,真正将知识记在脑子中。

结语

将批判性的思维教学法运用到会计专业教学中,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批判地看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一进步的剖析和把握,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给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达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批判思维教学方法在美国学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10).

[2]许镇松.批判性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9(2).

[3]赵新凯.对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J].职教论坛,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