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师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

第1篇: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反思 研究

生物学科可以说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学科领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渗透性。讲课内容要将抽象具体化,变繁为简。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学反思不是对教学活动的一般重复或回顾,而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情感价值、社会实践层面来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课前反思要有"以学定教"的观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课中反思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寻找方法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课后反思是最常见的教学反思,它能让教师有较为空闲的时间,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一、教学观念上的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执行教材或者教参上的观点,只是在简单的重复甚至照抄。学生也只是对教师的授课全盘照收,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自主性,没有对知识进行研究,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反思

现在的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将自己作为一个教学参与的平等的首席。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三、反思教材利用,利用好教材资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应是教材的建设者。鉴于此,教师备课时须反思所授内容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存在的问题。以课标作为重要依据,关注重要插图的解读,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我通过让学生填写概念图,绘制示意图,解读坐标图,描述模式图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使学生真正能在“做”中“学”。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基本依据。我们在教基础知识时,可以采用启发性讲解法或谈话法等;在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可以采用讨论法、辩论法等;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可以采用练习法、操作法、实验法以及技能训练游戏法等。

四、灵活驾驭课堂

第2篇: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摇?摇?摇?摇?摇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42-02

反思教学是美国学者斯冈提出的,他认为能够促使从业者(包括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是外来的研究性理论,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为以及内隐于其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的结果回馈于行动之中,使之得以改善。

一、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性

1.彻底地解决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困惑:中学生物进行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首先能够帮助同学们化解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对于师生双方来说,积极地进行生物教与学的探讨能够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便于老师们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物课堂效率的提高。积极地进行生物的反思性教学,帮助学生彻底地解决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2.推进中学生物的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地进行生物学习的反思性教学是推动生物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中学的教育是依靠老师的教育来做为支撑的,提高教学的反思性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深化对于知识体系的认识。生物的学习依靠的是完整的思维和健全的知识,反思性教学可以说对此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任何学校都要将此教学方法融入到生物的教学中,积极地促使中学生物素质教学的改革。

二、中学生物反思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反思能力不足:在推进中学生反思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学生本身的反思能力不足,没有进行过类似方面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因此在生物学习具体方法的改进上难以顺利地进行。学生反思能力的不足会导致中学生物的反思性教学难以得到深入的开展,学生的反思能力较差,在很大的程度上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较快地提升。

2.师生没有反思性学习的意识:反思性的中学生物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下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它对于中学生物的学习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老师没有教导学生养成不断反思的意识,你们学生本身就很难依靠自觉进行学习中的自我反思,这将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很多的老师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加强实践,才能够推动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的顺利实现。

3.老师没有为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提供可行的指导方法: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生物反思性学习的行动上没有做到位,很多时候老师们只是对学生们进行口头上的教导,只是一味地强调了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在行动上落实,这就会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强而有力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反思性学习的能力不够,实践和练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可考可参的标准。反思是中学生物学习的根本所在,它更加注重的是实践的过程,只有依靠强而有力的方法的指导才能够实现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如何推进中学生物的反思性实验教学

1.不断地改进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改进与生物反思性教学是相互促进的,通过对于反思性教学的认识,不断地分析并发现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课堂的结构设置的改进,不断地实现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高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要不断地反思学生对于生物课堂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适度的教学方法上的调整,进而促进生物反思性实验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生物的学习中尤其需要加强实验的探讨,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时,做过实验之后来进行思考和分析,如何在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考察它的有机物的制造量,它的生命活动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实验的分析,这样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2.提出具体的方法来解决生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生物的反思,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提出明确的方法和措施来进行生物教学的改进,这才是关键的。提出明确的方法,例如加大对于课后实验的整理和认识,积极地对试卷上的错题进行整理和改错,分析教学实验的注意事项,等等,要将这一方法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法,这样就在无形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将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

3.努力地实现师生双方进行互相的反思教学:反思性的生物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其意义是深远的,反思教学要求师生双方都能够进行教与学的反思,不断地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的深入改革。一方面学生要按照老师提出的生物学习的方法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多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另一方面,老师还要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在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给他们一种素质教育上的提升,这将会促进他们的成长。总之,进行中学生物的教学实践是一个依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过程。

反思性的生物教学是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很多的理论和实验都需要实际的验证和探讨,积极地进行反思性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的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学习。不断地发现生物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双方要不断地进行辩证地探讨,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地实现中学生物的反思性教学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第3篇: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物 实验教学 反思

一、 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在观念上,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功利性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生物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差,动手率低;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形成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画实验的现象。

(二)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我国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两大特点,其一,实验教学形式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其二,实验教学模式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偏少,缺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与理解,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其结果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激发,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三)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重结果、轻实验过程

把生物实验仅仅作为一种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科研方法的重要价值,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认为生物实验只是为验证理论而设置的,事实上生物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生物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何况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示演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教师无须为此做更多的解释,学生因而失去了许多进一步了解生物的机会。

(四)生物实验教学评价手段的单一

实验教学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反馈手段,它可以支配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策略,因此实验教学评价成为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笔试是教师的主要实验教学评价方式,这种书面形式的考核方式被多数教师认可,它简单省时,其内容上主要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理论知识,但是,这种笔试考核实验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实验态度等,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实验成绩差不多,形成“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一) 教学观念上,从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转向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生物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实验既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充分赋予学生动脑、动手的权利。同时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是生物实验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唯一功能,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进行专门训练的做法既枯燥,效益又不高。所以应将实验技能的训练,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

(二)教学方法上,从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探究的过程。生物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生物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生物实验而取得的。探究是学生的天性,作为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在实验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留有探究的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轻易包办;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结论,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准备,学生独立探索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脑: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所有潜能和创造性都充分表现出来。

(三) 教学内容上,把“纯”生物实验转变为真实情景下的生物实验,贴近生活

生物知识不再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出发点,而是根据这些知识涉及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关注社会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中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的主题。生物实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条件,使学生学会并习惯从生物的视角关注社会、审视自然,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尤其是开发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物实验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第4篇: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要从固有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要把教师一味的讲解,对学生的满堂灌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平台,老师要从课堂主体走向主导。教师的角色要实现三大转变:

一是由费力的“演员”变成精心 “导演”。

生物实验这台“戏”要由学生去“演”,教师只能充当“导演”。要改变过去的自编自演、费尽口舌亲自登台,营造光彩照人的“演员”形象到走向幕后,精心挑选“脚本”,设计好实验程序和粗线条框架,预计实验的弹性空间的伸缩性,充分提供让学生表演的舞台。此时,可以是全程的“导演”,也可以是部分内容的“导演”。

二是由忙碌的“讲解员”变为热情的“顾问”。

教师要改变实验前反复强调实验步骤,实验中不停的指出操作错误,实验后细致指导归纳结论,由只顾自己讲解的“讲解员”身份,放手让积累了一定探究经验的学生独立实验。教师成为留心观察,善于鼓舞,及时为学生解难释疑的“顾问”,启发学生自己拿主意想办法。

三是由操心“采购员”变为细心的“主管”。

生物实验中,学生可以自己准备东西,教师绝对不要代劳。可以培养学生许多能力,如组织能力、动手能手、社交能力等,正是在准备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教师应当好“主管”,重在指导,引导学生做什么、怎样做。

二、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

第一步是要解决敢说敢想的问题。作为学生,长期以来,学什么和怎样学总是教师说了算,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从而变得僵化。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可以自由发言的环境,允许学生不着边际的加入和“胡思乱想”,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想,并用平和、宽容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说和想,切忌用挖苦和嘲笑来对待学生和说和想。这样,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动下,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去思考,就有话说,想去说。

第二步是解决怎么说怎么想的问题。学生敢说敢想,思维活跃,这显然还不够,因为思维是严密的,更要有深度。所以,教师在学生敢说敢想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帮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让他们说说将这些问题拿来研究的意义,从而做出研究问题的准确的判断,懂得思维的逻辑性.要让学生对自己做出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做出解释,要使他们明白科学的”假设”和”实验设计”并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有科学根据的。

第三步是解决如何答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多作理性的思考,从细化步骤、优化过程方面多作分析和评价,得出最直接的结果。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做出准确推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和比较、演绎和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大都是操作模仿式,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性”大于“主动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观察者”、“验证者”,而不是“探究者”、“发现者”,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去分析、解决问题,最终会扼杀学生的探究欲望,抑制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性理念,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构建“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实验过程,做一名“引导者”,让学生独立设计,分组探讨,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究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一是学生和学生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是实验教学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这样既可有效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课堂活动的密度,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树立学生服从分工,服从管理的纪律观念。因此教师在实验中多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小组自己定方案自己来分工。

二是让学生与老师合作。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既可以让实验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又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同时师生间愉快的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培养学生发现科学规律,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三是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在生物教学实验中,为了减轻生物实验课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做实验的兴趣,把生物实验拓展到课后,把科学探究活动带入家庭、带入大自然,鼓励学生与父母长辈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如“制作甜洒”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要求,再回家征询长辈的意见和经验,请求他们的协作,以更好的保证实验效果。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实验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现代教学工具正逐步进入我们的生物实验课堂。想要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如,借助幻灯机进行实物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教化设备,可把一些教师做不了的实验和不合适做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展示功能播放视频、动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片拖动功能,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流程,更好地熟悉实验步骤;利用白板存储记忆功能收集处理大量实验数据;另外电子白板的截图放大功能、记时功能以及软件中携带的测量、绘图工具在实验课上也经常用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技术引入和呈现数字化信息资源,根据需要随时增减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师生参与和互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革新实验操作评价

第5篇: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遗传学;反思;学情;梯度教学;生物科学素养;假说演绎推理;探究实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91-02

必修2遗传学部分学习完后,本人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针对这部分的主干知识进行命题,意在诊断学生是否理解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能否领悟假说演绎推理、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在遗传的细胞基础部分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的掌握情况;在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主要考查了DNA结构的模型建构、结构特性、复制条件以及DNA分子中四种碱基计算规律等内容,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兼顾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如审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图表曲线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遗传图解书写能力,对探究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及结论的书写能力等。试卷分为两部分,选择题25题,非选择题四题,总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通过集备组流水阅卷,本人所教的6个班级成绩统计如下:

从表格统计的数据中看出,本次诊断考试本人所教的6个班平均分为50.4分,及格总人数为76人,及格率为24.3%,最高分80分,最低分13分,30分以下的人数达24个,在50~59分段的人数最多,近100人,4班和6班成绩最差。为什么在我们老师看来很基础的一份试卷,学生做起来却感觉困难重重呢?看到这样的成绩不得不引起深思,为此本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从学生试卷中反馈出的情况

本人从所教的每个班中随机抽取十份试卷,6个班总计60份,对选择题错误情况进行统计,现用柱形图表示如下:

1.选择题分析。1~8题主要考查两大遗传定律内容,从图中可以看出第3、4、6三题错误率超过40%,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4题是联系生活实际判断玉米甜与非甜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有近一半的同学没办法读懂题目意思,第6题说明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根据后代性状比例来推出双亲的基因型进而推出表现型的能力有待提高。

9~18题主要考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对减数分裂和两大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做了一定的综合,从图中可以发现本部分错误率最高,10道题中有6道题错误率超过了40%。结合非选择题第二题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掌握地很差,另一方面也说明本部分的命题综合太多,偏灵活,不适合起始阶段学生。

19~25题主要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从图中数据分析,第19题错误率达65.5%,说明学生对“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和“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结论还没理清。其他的题目错误率都在20%左右,结合非选择题第一题分析,这部分内容相比前面两部分,掌握最好。

2.非选择题部分。一、二两道题已结合选择题分析了,第三题考查:通过测交结果分析子一代黄色圆粒的基因型,除了第一小题“杂交过程的操作方法以及为什么要选黄色圆粒做父本”回答比较差外,其他都做得比较好,说明学生对杂交过程中所进行的去雄、人工授粉、套袋等一些实际操作方法还没真正理解。第四大题是对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推理发现“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个实验稍作拓展,从答卷中分析,有20%的学生空白,有做的同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不明白实验目的是什么,造成结论答非所问;(2)审题不清,表现在第2小题:“实验二能否说明果蝇眼色是否与性别有关吗?”很多同学答成:“有关”或“无关”;第3小题,选择的亲本的表现型为 ,很多同学写成XWXWΧXWY。

二、从学生反思中反馈得到的情况

由于(2)班生物阶段成绩最好,没有要求写反思,其他五班本人要求每人写一份反思,班级要写,姓名有写没写都可以,总计收到反思207份,本人认真阅读并进行归类,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初中在城里念的学生,生物基础比较扎实,对高中生物适应地较好,对生物感兴趣的主要分布在这个群体里;来自乡下的学生反映对初中生物重视不够,有的学校两年才上过十几节的课,再加上初三没念生物,初中生物知识非常薄弱,学习高中生物心有余而力不足。

2.由于高一所学科目很多(九科),加上对薄弱科时间的倾斜,一周花在生物上的时间偏少,而遗传学部分概念非常多,需要记的内容也很多,上课听懂了下课没复习容易遗忘,久而久之部分同学听不懂课,对生物提不起兴趣,表现出懒散的态度。

3.10%的同学反映由于准备念文科,生物所花时间很少,上课听不懂就慢慢放弃生物。

三、高一阶段教学对策及建议

1.加强学情了解,做好知识衔接。高一学生初来乍到,存在诸多不适应,因此我们应走进学生去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了解他们听课情况,以学定教,这样上课才具有针对性。高一学生来自全县不同学校,生物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这个阶段要特别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2.密切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提高每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己任,去关爱每位学生,认真钻研教材,要学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生物知识与平常学习、生活、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生物,对将来的人生选择和规划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真正体验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6篇: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生本模式 生物教学 误区 反思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国各省市逐渐都进行了新课改,实施了新课标。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生本教育,学校的学习氛围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有教师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困惑,教师的热情似乎也渐渐退潮,教学效果似乎也没有预期的那么好。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在实践中矫枉过正,走入了一些误区。

一、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缺少必要的板书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首先是可以优化教学效果。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但对于很多由于条件不够而无法进行实验的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其次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次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增大课堂容量。

但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针对教材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和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尤其是不能取代演示实验;其次,课件的字体、颜色要利于学生的观看;再次,注意教学课件的科学性、实用性,围绕学习的主题,不能分散学生思维方向和注意力;最后,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优势,如生物简笔画、模型、必要的板书,教师边讲边画图,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过分追求热闹和眼球效应,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

生本教学强调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从而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而在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分追求气氛的效果,片面认为只要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就行,一节课学生参与得多,讨论热烈,就成功了。因此,设计的问题或讨论的题目缺乏针对性,往往没有紧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致使学生讨论和发言偏离了正常的方向。

我认为,课堂设问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设计的问题要依据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二是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太简单了,学生觉得没意思,太难了全班学生都答不出来也不行。三是提问的对象要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既要关注全体学生,又要让每个被问的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四是教师提问语言要准确而精练,尽可能运用生物学科术语,尤其是一些专有名词和核心概念,一定要准确。

三、过分淡化课堂中的知识讲授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讲得再好、再精彩,如果学生不学,或者学不懂,还是等于零。因而有些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每节课只讲5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自己安排。我认为,这种做法有些过了。

首先,传统的讲授法也有优点。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有利于突破重点,构建主干知识网络,加强前后知识点的衔接。其次,并不是每节内容都适用于探究式教学法,因而教师应注意讲授与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第三,教学进度的要求也不允许,生物必修每个模块均采用这种模式,60课时也不一定能学完所有内容。

四、不能合理运用课堂评价,激励性评价用得过滥

在生本的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充分享受教师鼓励所带来的快乐。激励性评价正好能做到这一点。教师一方面应该带着宽容的心去肯定他们,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对学生的回答、观点和认识给予中肯的评价。

在过往的活动中,有些教师却曲解了这一理念,滥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所有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在课堂上的发言中出现的一些语病、错误信息等,甚至是认识观念上的问题都听之任之,都大加赞誉。这样做,首先是无法纠正学生思维中的一些定势错误,让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二是易被学生识破,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更让学生觉得教师很虚伪,影响了教师的形象;三是容易给学生以误导,难以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影响其发展。

怎样进行课堂评价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课堂倾听。教师不仅听懂学生的言语,还要看懂学生的表情,甚至要读懂学生的心灵。其次是以多形式、多角度进行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小组互相评价,同时应注意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再次,要用准确的评价语言进行有效指导,指导的层面应该是宽泛的:可以是针对学习的方向,可以是研究需要的学习策略,或者是合作时的分工等等,这些层面的有效指导可以很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服务。

五、课堂完全变成展示课,学生课前预习负担过重

生本教育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言,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本来是好事。但有些教师在实践中整节课完全变成展示课,都是学生在发言,教师只是简单小结就结束了。我认为,这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高中教学中是不可取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增加了学生课前预习的负担。每节课展示的内容,学生往往需要至少两节课的时间来预习、查阅资料和讨论,而学生有九门文化课要学习,课余时间是有限的,这样做的效果可想而知。最后每个小组一个学生分别准备一个学科,展示课变成了少数学生的表演课,交流几乎就没有了,更无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还造成了更严重的偏科。

以上只是我在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践行生本理念时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此为鉴,希望我们在生本教学这条美丽而多艰的道路上不要流于形式,可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生本教育思想随笔[J].安徽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8(3).

[2]张兰妹.关于生本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2).

第7篇: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食品科学;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31-02

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注重实验教师队伍基础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培养进修的机会,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培养出新一批的实验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以人为本,在提供专业发展空间的同时,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出色地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手段,通过引进、稳定和培养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配置先进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共享实验教学资源,达到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区域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作为实验中心建设指导思想。

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学院拥有食品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为湖南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拥有1个园艺产品采后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点;食品科学与工程、预防医学与卫生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个,拥有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质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心拥有1个有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肉类加工技术研究工程中心、1个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湖南农业大学乃至湖南省相关高校的食品类专业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平台。中心实验用房使用面积4624m2,仪器设备1571台(件),仪器设备总值1123万元。

中心现有教师52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8名,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23名,博士17名,硕士9名,国家农业部高级专家2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湖南省优秀教师1名,学校优秀教师1名,学校教学名师1名;专职实验教学人员22名,正高级职称教师3名,副高级职称教师5名,博士4名,硕士11名。

近5年来,本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共获各类教学成果奖22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2项,省级8项,校级11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3篇,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学校优秀教师1人;农业部部高级专家2人,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3个。近年来,中心人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获得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省级三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持教改项目15项:国家级2项,省级5项,校级8项;发表教改论文28篇,出版教材与专著18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

一、实验教学中心队伍培养培训制度

湖南农业大学以《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为依据,全面贯彻“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制定了师资选拔、引进、培养与使用办法,出台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包括《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湖南农业大学师资培训工作暂行规定》、《湖南农业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湖南农业大学稳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暂行办法》、《湖南农业大学本科专业带头人及首席主讲教师遴选考核办法》、《湖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暂行规定》、《湖南农业大学聘请客座、兼职教授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形成了一套实验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吸纳高素质人才,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高队伍专业素质,提供人才发展机会,加强工作质量考核,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与兼职教师结合,固定与流动岗位结合,专业背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人员互通的实验教学队伍,为实验教学中心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实验教学中心队伍建设具体措施

1.科学设岗、定编,择优选拔人才。通过“三定一聘”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聘任(定岗、定编、定员、竞聘上岗),建立开放的人才选拔机制、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用人模式采取固定与流动编制、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要求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人员必须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在实验教学中实行主讲教师责任制,并由主讲教师负责实验课程安排与实施,保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

2.以政策为导向,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完善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岗位津贴、补贴等方面制度,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实验技术专职人员队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人员参与指导学生实验和实习,鼓励教师将科研方法、内容及成果引入实验教学过程,促进教研相长,以食品科学学科特色与优势带动和保证本中心实验教学特色及优势。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承担和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对实验教学成果与理论教学成果等同对待。

3.加大投入,加强培训,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实验中心三支队伍。设置实验技术队伍培养专项经费,根据岗位特点,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综合素质,达到一专多能。

中心将依据学校人才引进、培养的相关政策,外引内培,加大实验技术人员的引进力度,继续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素质博士和专家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为实验教师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鼓励人员在职进修提高业务水平,鼓励在职攻读学位改善队伍结构,加速知识更新提高学术水平。探索专职管理人员的聘任方式、职称、待遇的自主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实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管理和保障机制,以激励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

4.不断完善学、研、产相结合机制,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技能和创新能力。本中心是湖南省培养高层次食品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明显的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本中心以实验教学工作为核心,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发展校企合作,为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产业和科研支持教学,教学为科研和产业服务的办学特色,提高实验教师的技能、创新能力。①中心和企业联合申报国家和省部科研平台和各级科研项目,或者企业在中心成立研究机构、委托中心技术攻关,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如与湖南长沙坛坛香调料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申报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湖南省肉类加工技术研究工程中心、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②老师带领学生为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中心20余人次先后被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聘为科技特派人员,建立了一大批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其中长沙坛坛香调料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益阳益华水产有限公司、湖南光明派派乳品有限公司3个基地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实习教学基地。中心与浏阳市、新田县、隆回县、衡南县、望城县、祁阳县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县市进行了县校挂钩,为他们规划食品工业发展方案、确定食品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和输送食品科技人才,促进了当地食品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也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

参考文献:

[1]易有金,邓放明.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6):1-2.

[2]朱键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2(10):81-83.

[3]夏兴有,潘信吉.优化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结构[J].实验室科学,2004,(1):90-91.

[4]廖卢艳,吴卫国,易有金,李清明,邓洁红.食品工程机械应用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14,(2):161-162.

第8篇: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师范院校 研究生 生物信息学教学

20世纪80年代末,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正式启动,随着该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物种的基因组被破译,随之而来的还有海量的分子生物学数据。对物种基因组的研究并不是为了单纯的积累数据,而是为了揭示大量数据中所蕴藏的信息。因此,生物信息学应运而生。目前,几乎所有生物医学相关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生物信息学课程,很多农业院校也陆续开设此课程,但是在普通师范院校还存在着开设不足的状况。目前在师范院校中,很多科研工作者也在从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涌现出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成为大多数研究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对生物信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大多数生物信息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期间只接触基本的生物学课程,在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深度上把握不够,而生物信息学专业的研究生一部分直接从来自于生物信息学专业,另外一部分则是从计算机、数学或物理专业转行而来,在生物学背景知识方面更是欠缺。因此,如果能够让非生物信息学专业的研究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将符合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就目前普通师范院校非专业研究生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于改革存在的思考详述如下:

一、师范院校研究生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少

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系统掌握某学科或专业领域内专门知识和基础理论。这就要求研究生既要拥有广泛深厚的专业知识,也应具备一定研究与创造能力。对于非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师范院校研究生,我们要求其既掌握基本的生物信息学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目前本科院校生物信息专业常用的教材讲的比较深入,对于非专业的研究生来说,由于缺乏较好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学习起来稍显吃力。但是普通生物信息学教程大多讲的较宽泛,也不适合研究生教学。如果能够编纂既能普及学生的生物信息学知识,同时又能让其具备基本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的教材将非常有利,但是目前市面上该类教材还比较少。

(二)师资缺乏

目前,国内大部分师范院校将生物信息学作为选修课来开设,使得课程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偏低,造成对该类教师的师资培养不够重视。且大部分师范院校未配备专业的生物信息学教师,多为其他生物专业的教师兼职讲授,该类教师部分通过自学,部分通过进修,缺乏专业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培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

(三)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师范院校研究生来源途径广,除了本科师范院校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农林院校或综合院校,学生本科所学专业不同,生物学基础和对生物信息学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教学中的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够在授课内容上不仅做到完成教学要求,同时要兼顾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使学生更好的对该门课程有很好的把握。

二、教学改革思考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完善教学广度和深度

不同院校不同的教师研究方向不同,但是大致都离不开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这些大类,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要求研究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能够熟练的运用生物信息学的知识为自己的科研服务。作为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求在上课之前先对学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进行初步的调查,选择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科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可以不局限于现有教材的内容,必要时候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二)根据学生基础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基础层次不齐的现状,授课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几章节补充学生的遗传学和基础分子生物学知识,通过两到三次课的时间完善学生该方面的不足,部分学生可能是农林院校的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多为专业方向比较强的生物学知识,那么通过普及基础生物学知识,可以让其对整个生物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样对于师范院校的本科生,通过该段授课,也可以将自己在大学学到的各门专业课有一个整体的脉络和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基础分子生物学及基本的遗传学思想不再陌生,再学习后边的生物信息学知识的时候就不会显得很吃力。同时由于学生研究方向不同,对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需求也不一样。针对此,授课教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列举一些学生科研终于到的一些问题,应用所学的生物信息学知识进行解决,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所举实例。同时对于前沿技术的内容,也必须做及时补充和更新,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生物信息的前沿和技术。

(三)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改进教学方式

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生物信息学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其必须有较强的上机操作能力。且大部分课程知识在讲授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教师操作演示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毕竟观看和临摹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生物信息学教学分成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两部分,有些操作性较强的章节可以直接选择在机房讲授,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自己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以利于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掌握。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在今后的生物学科研中将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重要的且处于快速更新中的学科, 其发展与生物医学发展是协同的。授课教师的授课观念、授课策略既要紧跟国内外发展前沿又立足选课学生实际,切实做好生物信息学教学工作,满足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需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第9篇:生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反思一、怎样让物理教学走进学生生活?

教学是生活的教学,教学起于生活显于课堂又终于生活。许多学生认为学物理难,内容多、杂、乱,也有同学说物理“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在考试中很难得高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物理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学习方法不当;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要将课上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师傅教徒弟盖房子,首先要教会徒弟看图纸、打地基、砌墙、上梁、覆瓦等等。徒弟学会了盖一种房子,就能运用从师傅那里学来的知识和方法,再运用自己的盖房经验建造出另一种房子,甚至能建造出高楼大厦,教师的课堂教学目的也在于此。当然课堂教学和学生真正生活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取材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生活化的题目素材进行归纳总结,使其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获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反思二、怎样让实际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生活是教育的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又是教育的归宿。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远比在教室里学到的更丰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初中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其中包含着许多与科学知识一致的经验,也包含着不少与科学知识不一致的经验。不论这些生活经验是与科学知识一致还是相悖,只要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都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反思三、怎样让学生实践体现出生活?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也曾说过:“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即STS教育,其基本理论认为:科学是通过它的理论,更是通过它的应用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普及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应当力图使其在对实际问题的研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应尽量让学生在创设的实际情境中去理解、认识科学概念和规律。所以适当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有极大帮助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虽然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所以应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例如:在学完《声》这章后,我组织学生到高速公路旁观察和思考。在这里物理知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观察和思考后,我让学生写感想,很多同学都能指出物理知识的应用使我们实现了现代化,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例如尾气造成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又如:在学完《电功率》后我让学生去了解一个月家里支出的电费有多少,要求他们计算出一个月的用电情况,再把计算结果和收据上的数据进行比较,最后写成调查报告。通过这次调查报告,学生都能很好地运用公式W=Pt进行解题,而且对各种家用电器电功率也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潜望镜、望远镜、哨子等;结合本节所学知识撰写科普小论文:如没有了摩擦、没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或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出一期手抄报等等。

反思四、怎样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堂精彩的、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成功的导入。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没有从课间的状态中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必须实施巧妙地导入方法,让学生心情平静下来,把他们奔腾纷乱的思潮引入到本课必须掌握的知识渠道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创造最佳时机。想要达到这一效果,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创设教学情境。在导入新课时,应导入生活的情境,或组织有兴趣的生活小游戏,或讲述生动的生活小故事等等。

例如:在讲授《汽化和液化》这一节时,我先让同学们往手上吹气,问有什么感觉,同学们都会说感觉凉;我在让他们往手上哈气,问又有什么感觉,同学们这回说感觉热。但是,当我再问他们为什么都是嘴里出来的气会感觉不一样时,大部分的同学都一下子愣住了。于是,我提问,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声铿锵有力的回答:想!此时我能感觉到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我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在讲“光的反射”一节时,我利用图钉夹在手中,给学生变魔术“猜扑克牌”;讲“电生磁”时,用“神奇的魔盒”导入新课;还有通过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刻舟求剑”“王冠的秘密”等故事引入,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学生身边的一张纸片、一个杯子、一只铅笔、一块橡皮,甚至自己的手指都可以作为素材,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一般性规律,从原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课堂教学的理性飞跃。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反思五、怎样让家庭作业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作业,使学生及时将物理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