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城市发展潮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发展潮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发展潮流

第1篇: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一、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与此相适应的城市精神支撑。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本质上完全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把人们的精神振奋起来,使创造活力迸发出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更需要有城市精神的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注入旺盛的活力,就要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

二、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动力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不仅要植根于历史,还要体现于现实,推进跨越式发展。其中,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的着重点,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要与城市的性质、城市未来的功能定位、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相适应。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过程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会激发市民的的热情,鼓舞市民战胜困难的斗志,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在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城市精神建设,着力培养和塑造体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新一轮发展的根基。

三、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要与时俱进符合时展要求

我们培育和塑造的城市精神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城市精神面貌的精神内核,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城市精神。时展的潮流推动了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时展潮流既是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的方向,也是拓展城市精神的动力。

为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必须具备和展示其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使城市精神富有时代气息,顺应时展的潮流。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时代的文化构建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后继文化总是毫无例外地包含着前代文化的某些因素,文化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新陈代谢的有机成长过程。因此,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不能断裂传统,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转换,才能培育和塑造新的城市精神。要在继承中发展,接受时代精神的选择。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要运用好各种载体

市民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和自我修养,是衡量城市精神的最高标准,也是城市精神的价值取向,它的外在表现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城市精神的载体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社会化程度、城市活力、凝聚力等软环境建设和市民素质上。:

第2篇: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日本、德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先后走过了一条由区域经济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路。在我国,以深圳、广州城市群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板块和以上海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板块率先发展了起来,其它如温州经济板块、青岛经济板块等小区域的经济板块,也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似乎“区域经济”总是与经济发达地区关联在一起,于是人们对“区域经济”情有独钟。国内许多向往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甚至县乡城镇,都先后提出了打造区域经济圈的口号。可以说,打造区域经济板块,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国人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有人说,“区域经济”开始形成潮流。

更奇怪的是,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似乎越感兴趣。

发展区域经济果真就这么简单?不是!

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的心态把区域经济简单化,甚至把发展区域经济当成了建设大开发区,划定一个框框,包装一个概念,描绘几幅图纸就能成事。区域经济是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之间内在的整合与联系,需要客观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国务院某权威研究专家认为,与其搞这样难见成效的大开发区似的区域经济,不如踏踏实实地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以集群形成规模,以规模创造地方品牌。

从国外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看,经济板块的形成首先都来自市场动力,都经历了一个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政府的一厢情愿。在国内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板块经济是佛山较典型的发展模式,禅城的陶瓷、南海的铝型材、顺德的家电,成千上万的企业集聚在同一地区从事同一产品的分工合作,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又自然地形成了在市场中独一无二的板块经济、区域经济。而这种在产业集群基础上产生的区域经济并不是政府意志的产物,它是无数企业在市场的反复磨炼锤打之后共同的自发的选择。

一些热衷区域经济的地方,往往是当地政府自作主张地先进行定位,以自己的辖区为中心搞区域经济,既没有市场优势,更没有产业支撑,政府就提出建立一个、几个甚至多个产业带。其结果可想而知,政府本身没有资金投资,基础条件缺乏吸引力,招商引资又能力不足,结果是政府自欺欺人地糊弄一番了事。这样建区域经济,无疑是空中楼阁。

区域经济更不应成为诸侯经济。不少地方政府、地方城市总是天天发“龙头老大”梦,往往牵强地联盟周边一些次发达地区城市,以某个虚幻的概念统领在其区域规划之下,而自己位高自居,自封为王,表面是加强区域性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但实质是通过实施排他性的区域封锁,以区域市场淡化统一市场,谋取诸侯局部的利益。

区域经济潮流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苗头,拿区域经济造势、作秀、出政绩。一些地方区域经济蓝图挂出来时,总要在媒体上热热闹闹地炒一番,领导也会振振有辞地来一番表白,但炒作过后就风平浪静了。

当前经济发展趋势需要发展区域经济,但区域经济绝不是一种时尚。发展区域经济要尊重产业基础,要具备客观的发展条件,还要有足够的理性。

第3篇: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2016年已拉下帷幕。结婚行业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大热的婚纱摄影、婚庆等行业正经历大洗牌,结婚人口未来5年将呈下降趋势。即便如此,结婚消费呈上升之态,新人对婚嫁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定制”成2016婚嫁热词。

2016年各细分行业商户分布概况(图一)

2016年全国结婚商户总数约达15.6万,其中婚纱摄影、婚庆、个性写真、结婚小行业占比相较2015年有上升,竞争愈发激烈,而婚宴、婚纱礼服、彩妆造型等行业占比有所下降。

2016年各细分行业新增商户分布(图二)

截止到2016年12月,2016年互联网新增结婚商户约9.4万户。分行业来看,婚庆公司,婚纱摄影,个性写真行业新增商户数量最多。

2016年各细分行业下线商户分布(图三)

截止到2016年12月,2016年互联网结婚下线商户约7.6万户。分行业来看,婚纱摄影,婚庆公司行业下线商户数量最多。

2016年各城市商户增减趋势(图四)

在结婚商户数量Top20的城市中,除了杭州,长沙,济南,其余城市的商户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重庆,成都,广州下降最多。

2016年互联网结婚活跃用户年龄分布(图五)

2016年互联网结婚活跃用户中,53%的用户集中在21~30岁,32%用户集中在31~40岁。核心用户仍主要集中在8590后,有晚婚趋势。

2016年 互联网结婚用户性别占比(图六)

2016年互联网活跃用户中,男女比例约为1:1.78。意味着女性正成为结婚筹备和决策的主力军,店铺陈列可参考女性审美。

2016年各城市结婚用户婚礼花费概况(图七)

结婚用户花费总计价最高地区均为上海,北京、杭州。浙江,江苏省份的城市总价较高。青岛,大连,郑州,西安是较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婚庆行业潮流风向(图八)

户外婚礼、中式婚礼和草坪婚礼流行趋向依然势头强劲。新颖的求婚策划、婚礼定制逐渐出现在消费者视线中,是分享新人爱情故事、表达自我和圆梦的佳机,极大地迎合了8590核心结婚人群的追求新颖、强调自我感觉的需求。

婚纱礼服行业潮流风向(图九)

“蕾丝”、“私人订制”、“鱼尾”等元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越来越多的新娘不仅仅将婚纱作为出席婚礼的战衣,还希望融入自我元素参与设计,婚纱的收藏价值得到升华。受2016年娱乐圈多对明星婚礼影响,明星同款受到关注。

婚戒首饰行业潮流风向(D十)

“定制”依然是婚戒首饰的潮流风向标,小众品牌因其独特的创意、唯美的寓意以及用户参与感的叠加使其脱颖而出,受到消费者喜爱。在明星效应爆棚的2016年,明星同款的婚戒首饰关注度不可小觑。

第4篇: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拿底盘来说,低底盘轿车适应的是城市和高速公路道路,当发达国家普遍摒弃了城市化而转向乡村化后,高底盘的越野车成了流行的时尚。国人当初把低底盘车开到高低不平的乡间道路上,磕磕碰碰后,才感觉到对suv的需求。在中国城市开车,还有不同于世界人民的上马路牙子的特殊需求,逼得一些高档车也不得不加高底盘,改进技术。

以车的长短来说,德国车卖到中国,要凭空加长十公分,看似技术问题,实际与社会发展状况有关。中国处在从温饱向发展转变阶段,汽车除了作代步工具外,还有轿子的功能,用来显示人的发展程度、“发达”程度。而发达国家现代化程度更高,用车来炫耀社会地位,已不再是主流的诉求,因此满大街开小车,没有哪个车主会感到难为情。追求的是内在品质,比如,当捷达车在中国都过时以后,美国还到处可见捷达车的身影。但仔细一问,才发现外观一模一样的捷达,在美国全都采用的是四轮驱动技术,而中国全都是采用两轮驱动技术,内部的配置也有天壤之别。而在发展程度更低的社会,如印度,B级车和C级车比中国少得多,小车还具有对步行的社会优势,尽管新德里大街上许多小车车窗挤碎、撞痕陈旧,也不觉得有碍观瞻,要是放在北京,绝大多数都是不许上长安街的。

我的邻居在美国做过汽车生意,他告诉我,判断美国短期什么车行情好,有一个特别简单的规律。中东一动荡,油价一上涨,车市风向马上从美国车,转向日本车,而美国一旦在中东有了利好消息,车市风向马上从日本车,转向美国车。因为日本车的技术省油,美国车的技术费油。当然,也有逆国情追求时髦的,比如,悍马在美国已经不行了,但中国暴发户中的愣头青还喜欢得不得了,开上悍马俨然已经成了中东战场上的大兵,油跟水似的一拧龙头哗哗即来。

车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从宏观大势上把握,也没有改变这些历史上的规律。表面看,车在眼花缭乱地发展,技术在从不同的方向相互矛盾地涌现,但人仍然是主语,人一方面受技术决定,一方面决定技术的未来。

在车过剩面方向稀缺的今天,如果不知道人的发展,肯定把握不了车的发展。那么,在车的智慧革命中,人向什么方向发展呢?归结起来,主要是三大发展方向:城市化、信息化和生态化。

第一,人的城市化决定车的城市化

按说,人类发展的未来方向是乡村化,发达国家已经度过了城市化阶段,向乡村发展;但是,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很可能将是逆大势而走城市化道路。架不住中国人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因此汽车技术发展,将在中国牵制下,显示出强烈的城市化诉求。汽车技术将不断适应城市化带来的新需求。

未来汽车技术发展将受制于人的发展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方向,一方面,汽车技术的研发优势,仍掌握在德、日、美等发达国家手中,那里的主要问题已不是城市化,而是追求更高的现代化,即乡村化,伴随逆城市主义(anti-urbanism)的发展需求,车的技术也会转向逆城市化。我们如今在车展上看到的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技术,许多都是逆城市主义思潮的产物。在中国,北京这样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也出现了从以轿车为中心的城市车,向多元化的乡村车的发展势头。以奥迪为例,过去只有A6一枝独秀,摘定了城市的权力中心,就把握了车市的主动权。但今年以来,宝马、奔驰以100%到120%间的速度增长,对仅以60%多速度增长的奥迪,就构成了巨大压力,迫使他改变城市中心倾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汽车需求的主导权,日益转向中国。而中国下一步的城市化浪潮,将对汽车技术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中国车市自身,也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过去是北京车市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三四百万的汽车保有量,对任何其它城市的车市来说,都具有说一不二的导向作用。但随着城市化遍地开花,以及超级城市的限行、限购,这种情况将逐步发生变化。超级城市之外的大城市、中城市的需求,将成为汽车技术需求的新增长点。哪种技术适应了这种需求,哪种技术就会大发展。

放眼世界,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强劲增长,将从需求方,对城市车的技术定型和潮流产生不同于对欧美城市车的要求。例如印度车的小型化特点,就带有浓厚的国彩。适应本地化的城市车技术发展,是值得重视的。

第二,人的信息化与车的信息化互动

当然,人类并不只是退回去,补工业化、城市化的课这样一种需求,人类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人的信息化就代表着更高水平现代化这样一种人类发展方向。

在这个方向上,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互动关系,而不是像前一个方向那样,技术只是一种适应关系。

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将在推动车的科技革命过程中,深刻改变人本身。当前,这方面的技术进步十分迅猛。像荣威350,已经将移动互联网、3G,甚至开放源代码等互联网前沿潮流,代入了汽车技术之中。许多高档车的价值构成中,信息化的部分已远远超过了机械化的部门。这使汽车的行业属性已从制造业,转变成信息业。

与此相应,汽车技术将发生重心转移。例如,移动互联网将使汽车将成为大号手机,相当于人坐在手机里到处游逛。这个趋势一旦开了头,将来我们关于什么是汽车的概念将发生变化。再如,汽车信息系统技术,将从一种应用型技术,转变为平台型技术。它已不再仅限于针对发动机、安全系统等的汽车电子技术,而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导航系统、汽车视听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网络等,并且向乘车人开放。再比如,物联网加上芯片,发展到智联网阶段后,车的技术面临道路的智能化改造和交通信息系统升级的重大机遇。

个性化是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发展起来后,人的发展的一个主要诉求变化。过去,一个车型生产很大一个批量,消费者只有很少的选择。将来一方面是消费者参与汽车定制,要求技术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消费者以汽车为平台,在代步之外,派生新的增值型应用,驱动商业模式创新。举例来说,当前最热的桌面SNS如FA CEBOOK被淘汰后,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手机SNS,手机SNS又可能升级到大号手机SNS(即汽车SNS)。原来路上陌不相关的两部车,可能因为车主的共同爱好,而通过SNS产生感应,并基于LBS在200米范围内定位到一家乒乓球俱乐部,临时玩到一起。等等。再比如,由于汽车SNS这种大号移动设备SNS的出现,在途汽车可以派生出web2.0式的视频交通SNS,相互播报眼前200米的路况,相互提示选择最佳路线,在没有指挥中心的条件下,自助避开交通拥堵。

第三,人的环保压力决定车的生态化

相对而言,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的低碳技术等环保技术的发展,是人迫于自然环境压力,而对技术的选择。人是通过被自然决定,而产生了主动的觉悟,进而产生了技术需求。

第5篇: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以文化之名的百店行动

而在此之前的数月,只要走进浙江省内任何一家雅戈尔专卖店,便能见到关于“城市达人”海选的海报和小标贴――“您是雅戈尔的忠实消费者吗?您是龙马俱乐部成员吗?您愿意与雅戈尔共赴一场金秋之约吗?”几乎省市内各主要报纸都刊登了大幅的彩色通栏广告,号召龙马俱乐部会员积极参与“城市达人”海选。

龙马俱乐部是雅戈尔旗下主导品牌“YOUNGOR”的会员俱乐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维护,吸纳了30余万名会员,这些俱乐部成员相伴“YOUNGOR”成长,成为品牌发展的见证者和拥趸者。正是为了回报他们历年来对“YOUNGOR”的支持,雅戈尔特别与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携手共同打造了首届龙马俱乐部“城市达人”海选活动。最终评选出的20位“城市达人”将获得由宁波国际服装节组委会颁发的“城市达人”荣誉证书,并邀获免费畅游本届服装节系列活动。

在北京,9月28日,位于首都最繁华地区的雅戈尔东单旗舰店重装开业,其旗下六大品牌全部进驻。而国庆节后,类似于东单旗舰店这样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型品牌旗舰店还在上海、杭州、西安等城市开业。与此同时,雅戈尔北方公司在10月10日启动了为期三周的“2011年雅戈尔西服文化节”,在以北京为核心的整个华北地区280家雅戈尔专卖店及上百家专柜面向消费者推出“西服文化体验之旅”,深入了解西服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节期间,种种活动将进行频繁互动:如力邀专业设计师到现场,为渴望完美的顾客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专属西服造型;推出经典系列、NEW系列和婚庆系列的组合造型搭配;通过网络普及如何打理、保养西服,穿着西服需要注意的礼仪等西服文化知识;邀请时尚博主亲临专卖店现场体验雅戈尔西服文化的创新和人性化服务,以时尚触角延伸雅戈尔品牌文化的精髓所在。

就在“2011雅戈尔西服文化节”拉开序幕的同时,一个“百年西服文化,百年雅戈尔”的里程碑也为之树立。按照计划,雅戈尔在接下来的每年都会以不同主题持续普及服饰礼仪知识,并逐渐形成全民西服运动,提升全民西服文化认知,从而带动理性消费、品味生活的知性生活理念。

打造创意制造的艺术世界

“雅戈尔不应再是跟随消费潮流,而是引领潮流,创造潮流。”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介绍说,目前雅戈尔正从一家生产营销型企业向品牌型企业转型。公司还在考虑更高层次的产业升级,要从技术密集型向艺术创意型企业转身,把雅戈尔从服装工厂转型打造为“创意创造的文化艺术世界。”

与普通人仅仅把服装看成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观点不同的是,李如成认为,从品牌的角度来看,服装行业还是创意型产业、都市型产业,是永恒的产业。在他看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市民消费已经进入个性化时代,对服装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这就为多品牌发展提供了基础。而雅戈尔的产品品质也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提升,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支持多品牌发展。

在此次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记者看到,雅戈尔六大品牌形成了各自清晰的品牌定位,产品风格突出:主打品牌YOUNGOR突出功能性;GY品牌以时尚风格构筑年轻人的概念世界;高端品牌MAYOR旨在打造中国的量身定制品牌,内涵低调奢华;HANP健康、环保,风格清新淡雅源白天成;CEO代表英伦风情;HartSchaffner Marx则传承美式休闲风。

李如成介绍说,今年雅戈尔加快实施服装的品牌发展战略,旗下YoUNGOR、GY、MAYOR、HANP、CEO和Hart Schaffner Marx六大品牌进一步向纵深化发展,并完成了销售渠道的重新布局。下一步,雅戈尔将逐步减少毛利率低、占用资源多的OEM外销份额,公司品牌服装资产将进一步优化,服装的边际效益将进一步凸显。李如成说:“中国的服装品牌还缺少话语权,创造引导潮流是雅戈尔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中国的服装企业要奋力冲刺,要有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也因为如此,我们应赋予服装产业新的价值、新的定位和新的诠释。”

此前,雅戈尔还专门成立了宁波雅戈尔汉文创意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职能就是根据六大品牌不同的产品定位和目标消费群,来负责现有店铺的装修和未来新开店铺的整体装潢。

第6篇: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环境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环境质量也越来越被公众所重视。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已经确立了重要的地位。环境设计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安全、方便、舒适和经济的原则,满足人仍不同的使用要求。环境的允许限度和各环境因素本身的生态规律,将其妥善组织,有机构成,进而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创造出一个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的多维的环境空间,其核心问题即协调人――建筑――环境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总体环境中,高层建筑特别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层办公综合建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要注重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一,风速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处于风流场中的高层建筑,由于风速、风向和周围气流的变化,各个面都受到不同的压力,使高层建筑产生一定的运动,产生缓慢的偏移和围绕偏移位置的振动。这种振动能使主体结构开裂,围护结构遭到损坏,还使得居住者和工作者感到不适。其二,高层建筑高耸于空中,大多无遮挡,白天日照时间长,辐射热量大,不同高度和不同方位的房间其室内温度各不相同,时刻在敏感地变化着,造成空调负荷变化剧烈,冷暖气的调节比较困难。为了避免过多的阳光进入室内,引起眩光和增加室内温度,除采用室内外的一些遮阳装置外,还用吸热玻、热反射玻璃等作为保温隔热的防护材。其三,高层建筑本身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特有噪声,如电梯、空调机组和冷却塔等工作时发出的 声音。这随着设备的改进,将会有明显改善。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加大,风的呼啸声及碰到建筑上的撞击声也越大。要消除这种噪声和声源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改善幕墙构造,采用多层不共振玻璃,加强窗经密闭性,提高围护结构隔声性能,简化建筑外形等途径来解决。

高层建筑的设计不仅要为人们创造能满足生理与心理需要的良好形象,也要使它能被成为城市总体环境中的重要角色。这种新型建筑在城市中所占地位重要。作为时代的特征,它有着明确的社会意义,反映了一定的城市文化内涵与城市的风土人情、传统特点,人文环境等的关系相当密切。另外,高层建筑以其高大、丰富多彩的挺拔体型不仅成为吸引人们视线的中心,也可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景观,因此它在城市总体环境中的作用及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何处理好高层建筑与其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的关系也就变得相当重要。

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的呈现

高层建筑乘着不可遏止的发展势头不可遏止的发展,任何问题都存在着利弊两面,所谓全面看问题就是针对这样状况而存在。就像科技一样,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来并为人们所发觉。

首先,高层建筑呈现出人工与自然间的矛盾。比如说光照,在地理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现实情况是,高层建筑由于它的高度太高,那么同样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也就相应的应该拉长,但是现在城市建筑物的密集很难使得这样科学计算得以实现。其次,高层建筑作为新时代的雨后春笋同旧建筑形象上的矛盾,尤其是与传统建筑之间的矛盾。另外,据考察,高层建筑由于自重很大,时间长了会导致或加剧地面下沉,研究表明,地面沉降仅仅占到整个沉降原因的30%,但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无足轻重的数字。

对高层建筑影响城市环境所采取的对策

尽管高层建筑对环境有着诸多的负面影响,但山十其优点也是非常显见的,目前,人们已普遍认识到高层建筑发展已成为必然,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加以规范限制,使城市的环境更适合人类生存、生活的需要。高层建筑很多的环境问题都是山十过高的高度和过十密集造成的,所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其高度和密集度,就能减轻相应的矛后。例如在特定的地区禁止建造高层建筑,在郊区中心附近,大片空地周围、河滨、高地或主要公共活动中心,则鼓励修建。限制高层建筑选址,控制高层建筑的体量、高度及密度,积极倡导整体设计的思想,在理性开发的基础上使其走向健康和成熟,努力创造以为“人”而不是为“物”的城市生活环境。

综述

第7篇: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近年来,人类学家们对音乐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范围和方法论定位有了新的拓展与认识,他们已不仅关注“异域文化”、“乡村文化”,同时把目光聚集在了“城市音乐文化”之中。随着城市人类学、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城市音乐人类学已成为音乐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上世纪80年代初,西方音乐人类学家们开始借用城市人类学、音乐社会学及后现论,提出一系列研究模式及概念,力求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音乐人类学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至今,音乐人类学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美国民族音乐家涅特尔的《八城市音乐文化:传统与变化》、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谢勒梅的《声音景观:探索变化中的世界音乐》、中国汤亚汀的《城市音乐景观》、中国洛秦的《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等,音乐人类学家已在城市音乐文化研究方面进行了关注和实践。

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已由原来的单纯城市音乐艺术形态向文化人类学转型,它反映了当今城市化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的需要。在诸多国家,音乐人类学家通过实践认识到,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人类音乐活动的中心。城市化,尤其是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人口、现代技术及大众媒体的迅速膨胀,对20世纪文化和社会结构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稠密的人口和现金交易,大众娱乐新形式从卡拉OK到MP3网络音乐的发展,以流行音乐为主体的商业化的音乐工业,及其无处不在的音乐产品和大众媒介产品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城市居民每天接触到五花八门的意识形态、音乐风格和媒体话语,产生着多元的社会认同、审美意识以及文化融合的体裁。①音乐已成为各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城市音乐文化的研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第三世界城市音乐文化西方化的社会环境中,各民族自身进行急切的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之一。城市音乐人类学积极倡导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主张抛弃本位文化中心主义的音乐价值观,尊重世界上每一民族文化中的传统音乐,反对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音乐价值观。面对城市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各族群日益受到现代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音乐人类学家把城市音乐文化与农村田野作业并同展开,城市音乐人类学应运而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当今非洲的许多部落、部族也在迅速消亡或发展成为现代民族。美国自1790年独立以来,在美居住的欧洲各国人以及黑人等已经逐渐整合成新的美利坚民族。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城市视为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甚至还认为,从一定角度而言,世界历史就是人类的城市历史。所以,城市音乐文化的研究正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人类学研究“人文化”的学科基本特征。②城市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反映了在现代民族的发展与消融的现状下音乐文化研究的时代需要。

当音乐人类学家从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出发,用阐释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城市音乐文化时,他们会用客观、公正的眼光一视同仁地看待城市音乐文化,因为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理解是其主要的理念。在城市音乐文化中,这种理念会帮助我们“从文化上去理解人类的各种音乐行为,并理解在人类生活中音乐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艺术、宗教、技术、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关系,因此,音乐人类学突破了西方传统音乐学理论的局限,将音乐的理论意义扩展到广阔的全球人类生活的视野中。”③城市音乐文化面对人类共同体的文化研究影响,人类学随之深入到城市音乐文化研究领域,它的价值取向强调了应用性、综合性的现代人文学科发展。城市音乐文化的研究与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等诸多人文学科相互关联。21世纪以来,音乐人类学已经分化为城市音乐人类学、历史音乐人类学、应用音乐人类学等不同的分支学科。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许多国家、地区出现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潮流,在这一认同的潮流中,人们发现城市音乐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标识。城市音乐人类学所研究的是:亚非及美洲国家现代城市中传统音乐的命运;在向现代化城市生活变化过程中,传统音乐文化所起的作用;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互相影响;各个社会阶层的音乐以及这些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比较研究,还涉及各种文化中对其多样化音乐的分类;研究分析并以城市音乐民族志记录城市音乐生活、音乐产品及其生产者、消费者和音乐行为;以及一些实用的问题,如面临现代化如何维持传统,城市学校的音乐教育问题等。④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音乐人类学家们曾以“音乐共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西方,传统音乐出现了“文化的”音乐学研究倾向。20世纪90年代,马尔库斯和费彻尔发表了《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文,主张人类学应在保留对异域文化的探求基础上,回归本土文化的批评,当代解释人类学实事上是文化内部或文化之间交流的相对主义模式。彻尔诺夫以解释学方式理解了马尔库斯,他在其著作《非洲的人节奏和非洲人的感受》中谈到:“在我对非洲音乐的学习中,在我个人生活中,我学会了认识他的智慧和意义,而且我希望以一种非洲音乐主题的学术研究将能使读者以他们自己的观点参与到我的体验中来,去证明本书的重点在于发展一种发现非洲的努力”。⑤彻尔诺夫通过对异文化的实地学习和研究,来阐释本土和异文化两者音乐的文化意义,这对后来音乐人类学和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许多国家都出现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潮流中,城市音乐文化的范式是十分有趣的,因为历史音乐学历来就一直在进行城市研究,城市一直是作曲家、表演艺术家活动的中心。“音乐人类学家近来想撤出在孤立的农村‘田野’工作,加之分支学科城市人类学的发展,这一切都激励我们的领域开始全力以赴地研究城市环境。这种新的倾向同接受流行音乐为合法的研究有很大关系,但也离不开对游离于各文化间、各民族间、各社会背景间的移民及其音乐日益增长的兴趣”。⑥城市音乐人类学产生后,人类学家意识到了音乐作为文化标志的重要性,在对上世纪90年代后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中,基本范式发生了变化,它就是:农村民间音乐被带到城市后的命运;亚洲古曲音乐在现代的城市环境中的命运;以及流行音乐体裁从其他现存的音乐风格和体裁结合中的确立。

第8篇: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我们走过国内很多城市,包括省会城市二、三线城市发现,现在很多地方并不比沿海地方落后,例如兰州,它已经和广州的天河区没多大区别了,非常发达,包括陕西的西安,内陆城市已经很发达,楼价都与广州差不多。鉴于这样的市场空间,考虑到单纯一个城市的话,是没有打造“一小时”城市圈这一需求,我们就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来经营。如旅游景点、旅游企业是向外的,衣食住行行业是服务于本地居民,两者结合,为本地居民走出去提供便利,也可以为外地游客带来方便。

在西北,我发现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一个旅游者想知道银川有什么好吃都比较难,用手机打开的信息平台针对三四线城市的资讯比较少,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但其实银川有一个“天下黄河”,又名“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周边都是沙漠,中间是绿洲,整个城市都很不错,商业氛围是微型商,是一个极度发达的商业圈,但普通旅客来到银川若想通过现在的手机平台很难发掘。

我与当地的商家沟通如何做好移动互联网的生意,但是他们提出只需要一个二维码来跟上潮流就行了,但做了二维码,做了微商城之后发觉不知如何增长粉丝,有了粉丝之后,怎么让他们分享传播等这些问题让他们很头痛,这就是现在目前微型商家遇到移动互联网潮流时的最大问题。

然而,目前的市场规则是“不做团购就没有生意可做,做了团购就亏本”。我们目前“城市时光”提出来的“发现一小时城市圈”使用的是SOLOMO模式,用户进来首先会去尝试玩平台提供的服务,偶尔看到比较吸引的活动,或是根据爱好分类人群,把人聚集分类后,不同的人群会去不同场所玩,同商家的用户群体结合起来,“城市时光”就是做这一纽带,通俗来说,我们就是做活动的“媒人”。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很多人都在做手机APP,做O2O模式,天天在讲计划做这些平台,其实他们沿用的是原先互联网的基因去经营O2O,在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概念让用户接受,运用用户思维去考量平台应该怎样去建设,提供什么服务给用户,这一核心是不可偏离的。“城市时光”它的社会定位是让人们生活更精彩,对于企业而言,我们是想让他们活得更好。

第9篇: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一、 地利

上海前琳化妆品商贸有限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时尚繁华的淮海路悄然一拐,便是幽静高雅的思南路,若说到上海这座城市的雅致之处,思南路可算是一处坐标,而缔造了依芙婕、维尔那等韩国全进口化妆品品牌的前琳化妆品公司正坐落于此。韩国时尚的极尽完美精致,一旦遭遇上海的优雅风情,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总经理许英伟先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信心,说到这里,许总以自己过去的从业经历为例,原来他很早就开始和韩国知名的化妆品公司合作开发市场,之前他工作的企业在天津,港口城市的优势为产品的物流、营销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发展的契机。而此翻转战上海,更有其无限的潜力,上海这座国际时尚之都,需要的是高品质、高品位的产品,上海人尤其注重的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影响力,而这座城市对于化妆品品牌所定的“苛刻”标准,前琳的产品恰好悉数符合,于是乎,“地利”这一着妙棋,走在上海这一时尚之都,可谓尽得风流。

二、 天时

所谓“天时”,指的是,恰到好处地把握商机。时代的潮流走向,永远不是个人所能掌握的,唯有正确的理念才能引导正确的潮流,许总说:韩国产品不仅是品质超群,而且,在整个亚洲市场的份额日趋上升,品质好、技术含量高以外,时尚性也是韩国化妆品的一大亮点,目前随着韩国影视业的蓬勃发展,韩国唯美、自然、健康的美容风格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未来几年间中国美容行业尤其是日化线将会持续一股迅猛的韩流,正是高瞻远瞩的眼光使前琳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商机。徐总表示:我们所选择的是韩国的一线全进口产品,只有这样,才经得起消费者苛刻的眼光。

三、 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