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范文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第1篇: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范文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近些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逐渐下降,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及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者,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健康教育导师,就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健康教育方法、手段。在新形势下,辅导员采用哪种方法和手段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应是辅导员重点思考的问题。

目前,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效应已逐步为人们所认知,探析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与健康的关系,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作为教育手段,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维护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1 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健康的实施手段和途径

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又是一种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而且对学生社会适应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健康效应。

研究已经证实,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可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减轻抑郁和焦虑状态。在课外体育文化活动进行中,尤其是集体活动特别利于增强大学生间感情上的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加彼此间的亲密感、安全感,利于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如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项目,这又可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研究提示,参加课外集体项目的体育活动的大学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比参加个人项目的大学生得分低,且存在显著差异,提示经常参加课外集体项目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经常参加个人项目的学生。

2 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作为大学生健康手段的要点

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作为重要的手段,可有效的提高或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在手段的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项目的选择: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辅导员可联合体育老师给出针对性的活动项目。整体以集体项目或混合类项目为主,宜选择那些娱乐功能较强的项目,这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满足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活动的形式:宜以非竞争性的方式开展活动。邱新宇等的研究显示,娱乐、健身等非竞争性活动可双向调节心境;黄志剑等的实验表明,竞技性活动的结果对学生的心境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失败会使活动对改善心境状态的作用受到影响。

(3)活动时间、频率:研究显示,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越激烈、时间越长、次数越多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越理想。叶景山的实验研究表明,每周锻炼时间在3 h以上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每周锻炼时间在3 h以下(平均每天不足0.5 h)的学生。提示每次1 h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改善效果比较好。

3 总结与建议

第2篇: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范文

【关键词】高校;健康管理;学生体检服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49-01

随着我国教育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要求不断提升,而高校医院长期承担着广大高校学生的健康管理任务,健康体检是高校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将健康管理先进模式应用在高校学生体检服务中,促进体检内涵和外延升级,这是高校医院需要关注、践行的课题。

1 健康管理及其实施步骤

1.1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作为一种服务,其具体做法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为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使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在西方,健康管理计划已经成为健康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已证明能有效地降低个人的健康风险,同时降低医疗开支。

1.2 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1.2.1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库

收集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目前健康状况及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情况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和血、尿实验室检查。

1.2.2 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 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进一步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1.2.3 健康干预 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

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周而始的过程,即在实施健康干预措施一定时间后,需要评价效果、调整计划和干预措施。只有周而始、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

2 学生体检在高校健康管理全程中的重要位置

2.1 践行高校学生体检服务升级

以往我们的学生健康体检后的统计分析只局限在疾病发病率的排序及筛查受限学生上;防治措施一般局限于科普知识宣传及查出疾病的治疗及休退学上。这种服务是一次性的、非连续性的,缺乏全面的评估,缺乏检后积极主动的干预等后续服务,实质上不能达到高校大学生健康体检的真实目的,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求,只有将健康体检贯穿健康管理全过程中,才是全程负责的体检方案,才能使高校大学生体检事业充满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健康体检升级,才能达到践行大学生在校期间健康管理目标要求 ,更好的给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2 构建大学生体检健康管理平台

2.2.1 大学生健康管理是指高校医疗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基础健康体检,分析体检结果,评估健康状况,提供健康咨询,指导学生康复治疗、预防保健、体育锻炼以及对体质较弱学生进行重点干预的全过程。高校学生健康管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搭建一个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学生工作部门、高校健康体检中心、高校医院预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家庭和社会共同组成的管理平台,建立集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健康指导服务、阳光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服务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于一体的管理体系[1]。

2.2.2 全程管理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在进行学生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转变“重检查、评价,轻针对性的指导、干预”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通过健康管理的“体检――评价――指导――接受干预――再体检――再评价――再指导――再接受干预……”的循环往复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对有身心健康问题的大学生重点进行全程健康管理是提升大学生群体健康水平的关键。全程管理必须以有身心健康问题大学生的健康需求为关注焦点,学校应调查、识别和理解有身心健康问题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密切跟踪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把他们的需求与学校健康管理日常工作目标相结合,改进工作,落实措施,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2.3 新模式下大学生健康体检的3个环节

2.3.1严抓体检质量,科学设置体检项目,提升服务效率

大学生入学体检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根据普通高校大学生体检标准要求及本校学生身体状况,结合体检中心现有人力、技术、设备为大学生制定体检套餐服务,这一步应该做到科学制定体检项目,体检有规范流程化管理,做到优质高效,并有真对性体检服务。另外,在体检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发现异常情况选择合适的复检体检项目,选择好体检项目后再结合学生自身病情及时间、合理安排体检的复检时间,做到从时间安排上确保体检的质量。

2.3.2健康体检后评估客观全面

在完成了体检及信息的收集后,对各种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现代医学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健康状况的平判,疾病风险的预测,为下一步健康干预做准备,这一环节应做到客观全面,不夸大,不遗漏。这要求体检科室的医生及体检科室主检医师符合国家体检科室规定,业务精湛,经验丰富,高度负责,做好受检者生活方式,病史,健康危险因素,心理状况等个人健康信息的收集。评估不是单纯的体检数据的罗列,一定是建立在每位大学生健康信息基础上的全方位的结论。

2.3.3制定体检后大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健康干预措施,即健康干预

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高校大学生体检后的健康实际情况,制定健康干预的基本内容,着眼点应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的需求,健康教育的开展,特殊疾病治疗及管理等方面计划。首先通过发放健康管理资料、开设健康管理选修课、多种形式健康知识讲座、师生健康座谈会等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其次还可以通过发展健康社团,如:卫生保健协会。也可通过校内网页宣传强化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健康干预是大学生健康管理的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3]

监测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防病治病是《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高等学校保健医疗机构工作规程》赋予高校医院的重要任务,健康管理是高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健康管理应用到高校大学生健康体检服务中,不但将赋予体检更丰富,更规范的内涵,使高校大学生健康体检的效果出现质的飞跃。为广大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以健康体检为载体,实现全面健康管理为目的的全新服务,是高校健康管理中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带动高校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切实为高校教学科研正常开展提供保障,提高高校医院形象。

参考文献

[1] 吴宗喜,蔡晓波.高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1):102-106.业 http

第3篇: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范文

【关键词】身心健康 社会因素 对策 建议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多。因此,对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因素及对策进行研究,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育优秀后备人才有重大意义。

2. 当前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

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具体如下:

(1) 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但仔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为什么学心中没有底。面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也感到内心的危机感,但真正要努力学习,却提不起精神来。

(2)自卑心理。自卑感是因对自己评价过低而产生的压抑、羞愧情绪体验,是自我意识中自我情绪体验形式之一。大学生在某方面的实际状态与个人自我期望不相符合时,自卑感最易出现。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学生可能会因一次考试失利而一蹶不振,自认为漂亮的姑娘可能因为别人议论自己的缺陷而饮泣。

(3)报复心理。所谓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因为报复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开的反击能力,所以只有采取隐蔽的方式来进行报复。

(4)异性恐惧。异性恐惧者一方面在异性面前感到异常的紧张和恐惧,另一方面,他们又有与异性接近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有的是鲜明地存在于意识之中,有的是以内驱力的形式埋藏于潜意识里,由此带来的心理冲突伴有严重的焦虑情绪,有的甚至出现异性关系妄想等心理症状。异性恐惧主要表现为:在异性面前的赤面恐惧(面红耳赤)、视线恐惧(目光紧张、竭力回避目光接触)和面部表情恐惧(面部肌肉紧张、表现不自然)。

(5)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主要是指自杀的意念和行为。自杀是主体自主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它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精神病人和有人格障碍的人,他们在病理性激情、幻觉和妄想状态下都能可出现自杀行为。在自杀过程中,自杀者常常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情绪,估计约有一半以上的自杀者都有明显的抑郁症候群或处在严重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情绪被认为是评定自杀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 对策与建议

鉴于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

(4)发挥体育时间的消耗功能。许多大学经过几年的扩招, 体育活动场所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造成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日益下滑和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之一。因此,要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必须加强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扩大人均活动场所的面积, 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活动条件。

【参考文献】

[1]肖建忠. 梁洪波.刘会深.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因素与体育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12):88-91.

第4篇: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范文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首先在心理上不适应,环境也发生了改变,高校贫困生明显增多,经济困难,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方面及职业选择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常见,当然也包括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变态以及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病等方面的问题。

1 大学生目前的状况

1.1 心理方面的问题 据北京、江苏、江西、山东、广东、上海等省市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 。 只有不足[1]1/5的患者得到了适当的治疗。目前 , 我国高校学生[2]违法犯罪的占高校总人数的1.26% , 而且每年的犯罪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种种数字表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制约我国人才的培养。

1.2 教育的方法有缺陷 中学时代老师手把手地教,教学的方法是灌输式,有监督和管理。而在大学教育是粗放型,没有监督和管理。大学课程内容多,要掌握规律,重在理解。如果仍按中学的方法,很难提高学习效率。

1.3 学习地位的变化 “曾经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过辉煌的过去,而到了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况且在大学人才积聚的地方,竞争激烈,有的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很快从优秀生变成一般生,甚至差生。

1.4 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由于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学习的压力较大,加上父母的过渡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来到大学,远离父母,生活各方面需自己打理, 由于缺乏锻炼,自理能力缺失,变得茫然不知所措。

1.5 语言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又是来自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语言交流非常重要,许多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很低。语言环境的变化,交流的不顺畅,不仅影响与人交流,更重要的是交往不顺畅。

1.6 经济方面的问题 现代大学生对生活费用的管理缺乏经验。条件好的学生大把花钱,挥金如土,上网、超前消费、计划不当、盲目消费等;而有的大学生家境贫寒,贷款学习,贫富的差别造成了心理的不平衡。

1.7 社会方面的问题 就业方面的压力。由于大学就业由过去的统一分配,改成自由择业,许多大学生毕业无法就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以致犯罪等事件的发生。

1.8 学校方面的问题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队伍无论在人才和经费的投入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只重视学习,只有学习好一切都好的观点。在高度发达的今天,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医学教育、教育的体制和方法严重地制约着人才的培养。

2 讨论

(1)加强我国卫生工作队伍在人力经费的投入,大力培养心理医生,特别是增加大学心理师资人员的培养,把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整个大学时代的始终。(2)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出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处方,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解决。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3)重视和加强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仅在于预防疾病、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疲劳、发展智力、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而且对于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4)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如文艺汇演、打球,参加体育活动,对心理承受力的增强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 可以增强参与者的自信心 ,并且可以培养积极向上、不怕艰苦和顽强拼搏坚韧的意志品质。(5)在生活上关照有实际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自我保健能力,强化自我保健意识。摒弃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性,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膳食和作息习惯,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6)要适应新的生活,首先要在心理上适应环境的改变,即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不断加以调整以适应环境;二是改造环境以符合人的要求。这就需要个体不断调整自我去适应环境。这里的调整主要是指调整自己心理行为的不适应部分,即扬长避短,使自我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帆用.营造快乐心情-应对21世纪“人类第二杀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6.

第5篇: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范文

摘 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然后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健康的促进作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发育,还能有助于改善和调节大学生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大学生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前就业形势越严峻,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要全面发展,不仅要保证强健的体魄,还有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岗位。

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及对策

据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目前在校大学生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加之入学后一直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不擅与人交往,欠缺人际关际的处理能力,由此诱发的很多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也为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状况来考虑,学校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另外,针对大学生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的问题来说,学校要积极引进和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塑身美体的运动项目和课程。例如,健美操和游泳等课程。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运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起到塑身美体的效果,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形象和气质。而游泳则一项特别有利于减肥的有氧运动。人在游泳时,全身的肌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身体在水中运动消耗的能量比陆地上多,因此经常进行游泳运动,可以逐渐去掉体内过多的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能够促进身体发育,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弹性,让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男生来说,可能经常进行的运动就是打篮球,在打篮球的过程中,首先打篮球需要充沛的体力,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在平常多多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其次,打篮球还可以训练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训练脑部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及对场上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等;而对于女生来说,可能喜欢的大多是健美操或是羽毛球等运动。对于健美操来说,经常进行健美操训练可以培养女生的审美观,塑身美体,培养良好的形象气质等。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提高消化系统功能,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控制体重和改变体型等。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受着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弥补先天上的不足,并影响着发育的进程及生长所能达到的程度。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发展的机制是符合生物学中“刺激――反应――适应”原理的。因为体育锻炼必然对机体产生运动刺激,机体在承受这一刺激时,最初必然引起各器官的不适应反应,由不适应反应到适应,机体正是在这种不断刺激下,人体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功能不断得到提高。因此,这一时期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要积极、全面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质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其中,暂时忘掉学习和生活中的不愉快,放松身心,还可以让学生适度的宣泄情绪,从而使学生从消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另外,经常参加各项体育项目的比赛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有比赛就会有输赢,学生在进行比赛时,为了赢得比赛就需要发挥出个人的最优水平,团队比赛还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赢得比赛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积极的成就感,输掉比赛也会让学生积极寻找失利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已期待赢取下次比赛的胜利。让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不断的输赢中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锻炼中需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圈子,尤其是针对团队项目来说。共同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走到了一起,共同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另外,学校还要注重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教学与训练的场地、设施和器材,加大学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力度和管理措施,吸引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江民.浅议大学生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4(4).

第6篇: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范文

关键词: 健美操 女大学生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的体育项目。这项运动不仅能愉悦身心、减少脂肪,还能保持良好的身材,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降低学生的发病率,增强抵抗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健美操不受气候、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地练习。随着全民健身的推广,健美操运动全国急剧升温,特别是深受女大学生的喜爱,它具有与瑜伽健美操、爵士健美操、拉丁健美操的不同风格与舞姿,使女大学生更有活力与朝气。这项运动既符合了学生的生理特点,又满足了其心理需要,达到了锻炼目的,有利于提高其身体素质,缓解心理压力,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1.女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女大学生一般处在18~23岁年龄阶段,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来讲,她们都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尤其是促进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重要。健美操对改善女大学生身心状况具有良好的效果。

1.1健美操符合女大学生的生理需求

健美操锻炼有助于增强女大学生的体质。女生进入大学阶段,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呈缓慢增长趋势,骨骼体积小,肌肉重量较轻,速度力量较差,在这一阶段,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基本接近成人指标,但是女大学生的身体可塑性较大,她们的力量、耐力、速度较差,可是她们的体型、肌肉、身体机能在体育锻炼下会发生显著变化,健美操锻炼音乐速度一般为134-154拍/分,能使身体达到一定的负荷量,按照人体结构,有计划地进行健美操锻炼,促使身体匀称、协调、健美发展。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大,减少脂肪,肌肉变得强劲有力,身体微循环得到改善,使有机体的耐力、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素质都明显提高,促进女大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1.2健美操教学符合女大女生的心理需求

健美操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女大学生处在青春发育的重要阶段,兴趣广泛,充满活力,易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加之女生天生爱美,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材,更希望自己身材匀称、线条优美。健美操的奇特之处正体现在一个“美”字上,能够满足女大学生的虚荣心,为她们提供一种比较好的途径。

2.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2.1长期进行健美操锻炼可促进心肺功能的发展

人体在进行健美操锻炼时,会消耗过多的体能,新陈代谢的产物也会增加,即收缩的力量加大,次数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加,从而保证体内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的需要。活动时,心脏功能的变化就成为心脏功能改善的因素,长期坚持科学锻炼,能使心脏结构机得到改善、提高。经常进行健美操运动,可改善心脏的结构机能。

2.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等构成的消化道和唾液腺、肝脏、胰脏等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人们所吃的食物都是经过消化系统加工处理,才会被机体所吸收和利用,新陈代谢会比安静状态增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

2.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在全部系统内神经系统处于首位,它指挥和管理其他系统,在健美操锻炼中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和心脏等器官的指挥加强,而对消化系统管理减少。让消化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保证运动时取得良好的效果。锻炼结束后,这种按摩作用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从而促进了胃肠的活动,对消化系统功能的提高也起到较大的作用。

3.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3.1健身操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在实践中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会被时下流行的教学方式所替代。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适应学生的需求。这样,健美操在女大学生的潜意识里是一个很棒的体育运动。通过健美操锻炼,女大学生可树立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树立健美操成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3.2健美操能起到明显的教育作用

健美操锻炼可改变女大学生的性格和情绪,提高女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她们积极学习和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健美操锻炼持续时间较长,会耗费一定的体力和精力,要求她们有一定的耐力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决心,培养女大学生吃苦耐老的精神、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终身体育、美育教育的思想,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为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论

4.1通过健美操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2健美操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韵律感,充分体现了健、力、美的结合。通过健美操的锻炼,有机体的耐力、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气质修养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3时代在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健美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通过健美操锻炼,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会得到全面发展,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4.4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是一项值得推广、普及的高雅运动,通过健美操锻炼,女大学生可以保持良好的身材和高雅的气质。要让健美操真正走进女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女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建议

5.1创造快乐气氛,减少顾虑,让女大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锻炼。

5.2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差、接受能力较差、心理有障碍的女大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她们树立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和自卑感。

5.3健美操教学场地严重不足,可多建体育馆,为健美操教学专门设计场地,可采用木质地板,这样可以增加弹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5.4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参考文献:

[1]李雪萍.健美操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2006(7).

[2]魏丽香.健美操教学对促进普通高校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2006(6).

第7篇: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范文

关键词:体育活动;大学生;亚健康

一、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健康含义的认识

为了解大学生对健康含义的认识,我们对河南省10余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表1 大学生对健康含义认识地调查统计表

学生 体质好 没有疾病 身心健康 身心和适应社会良好

n % n % n % n %

男生

女生

合计 137

91

228 23.26

27.74

24.86 107

63

170 18.17

19.21

18.54 233

126

359 39.56

38.41

39.15 112

48

160 19.01

14.64

17.45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健康”一词的含义理解不全面,有43.40%的学生认为“体质好,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良好发展这两个因素。有39.15%的学生认为身心良好就是健康,这部分同学没有全面了解健康的内涵和外延,忽视了一个人完美的健康是精神方面、社会方面、体格方面的有机结合,片面的理解了健康。调查显示,理解健康为身心和社会良好的仅为17.45%,不足调查总人数的1/5。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和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为贯彻“全民健身” 、“终身体育”的理念打下基础,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提高。

(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表现形式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长期持续的疲劳、失眠多梦、四肢无力、经常性感冒、精神难以集中、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几个方面[5,6]。据1988年对天津3所高校近4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患神经衰弱的比例为1.05%,其中女生为1.23%,男生为0.81%。1989年教育部对126所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有20.3%的人有心理障碍。北京理工大学调查发现有34.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洪家云对海南省 5 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36.74%的学生有心理问题。

(三)、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因素

1、心理状态失调

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也有学生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的社会现象、情爱方面的挫折等问题使男生易产生焦躁、想打架解闷的情绪,女生易产生莫名其妙的苦恼、消沉、想吵架的情绪,事后又会产生压抑、沉默、后悔等情绪。

2、不良的行为习惯

表2显示,一些大学生不按时吃早餐,有些同学利用课间时间随便吃一点,有些学生因睡觉干脆不吃早餐,从而影响上午的学习,造成营养摄取不足,久而久之,养成饮食无规律,对身体的伤害较大。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期间,学生喜欢聚餐大吃大喝,形成饮食无规律的习惯,对身体健康也造成很大的潜在危害。调查还显示,现在一些大学生吸烟、喝酒、长时间上网的现象也比较多。

表2 河南省大学生不良卫生习惯调查统计表

学生 不吃早餐 吸烟 喝酒 熬夜 饮食无规律 长时间上网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男生

女生 92

31 15.6

9.3 101

0 17.1

0 76

20 12.9

6.1 148

53 25.1

16.2 96

77 16.3

23.5 86

29 14.6

8.9

3、参与体育意识淡薄

调查表明,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体育运动与人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大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例少。由于现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自觉锻炼的意识不强,课余自己安排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这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运动习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起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二、体育活动对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效应

(一)、能增强体质、缓解精神压力,消除身体“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学业任务重、压力大,使心理紧张度增加。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把安静时处于长期关闭状态的生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地激活起来,从而改善体质,使大学生更富有朝气,有效地消除学习的疲劳,快速走出生理的“亚健康”状态。

(二)、能促进大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体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在运动环境中,体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与提高。

(三)、能提高大学生德性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进取精神

体育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并能有效地培养自信、自立、自强、坚毅和拼搏等优良个性心理品质。体育常常意味着竞争,意味着达到某一级运动水平或锻炼标准,而这一过程则要求学生付出努力与汗水。

三、结论

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最有效手段。任何体育运动不仅是运动器官在活动,心血管、呼吸、泌尿、内分泌、感觉系统以至全身各组织、器官都会发生相应的机能变化,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相互配合进行运动。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心理坚强性和自信心,并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而群体的体育活动,则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使社会交往增加,身心愉快,并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满足感的重要途径。总之,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娱悦身心、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防止心理和情绪障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抵御亚健康侵袭的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樊炳有,王春生.析体育与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2,23(3):37-39

第8篇: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亚健康 原因 措施

按照医学界的说法,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指人体虽然没有发病,但身体或器官中已经有危害因子或危害因素的存在,这些危害因子或危害因素,就像是埋伏在人体中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或是潜伏在身体中的毒瘤,缓慢地侵害着肌体,如不及时清除,就可能导致发病。

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就要注意亚健康已向你发出了警报: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这些症状。

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尤其是女性占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面临各种压力,也是亚健康状况高发人员之一。根据一项对我国22个省市青少年健康状况的调查,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心理环境等。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学习质量,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

一、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已相当普遍,亚健康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为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寻求并制定综合预防技术对其进行干预,以求创造和谐氛围,改善学生亚健康状态,为健康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对亚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并为解决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寻求有效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亚健康的状态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些影响健康的因素,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大要素:

1.过度紧张和压力。

这是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来自社会、家庭、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过早地困扰着他们。长期的紧张和压力使他们的健康过早地遭到威胁:胃肠系统功能紊乱,血压升高,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生物钟被破坏,睡眠质量差;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机会增加。

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个别大学生有吸烟、饮酒、长时间上网娱乐等不良习惯,而大多数大学生饮食不规律,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过饥或过饱、过度熬夜、减肥节食等,而且很少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们日常的生活存在很多不科学的习惯,由此导致了亚健康状态。

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

大气、水、噪声等环境污染对校园的周边环境和大学生的健康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的刺激。

大学生正处于性格的多变期,焦虑、冷漠、妒忌、抑郁的偏激个性经常出现,心理健康的调节也成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点。

二、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状态的措施

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不容忽视,已知引起亚健康的不良因素,那么大学生又该如何预防亚健康或者摆脱已有亚健康的困扰,高校又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笔者经过研究总结了一些建议: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

调查发现,超过60%的受访大学生不重视早餐质量,超过7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睡前要吃宵夜才能安睡,这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专家建议,大学生们应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保证良好的饮食质量。

均衡营养,保证食物多样化,避免偏食、暴饮暴食、大量进食营养价值低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选择低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低)的和低胆固醇的饮食,少吃盐、糖;每天至少喝8杯清水;尽量避免饮酒、吸烟……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规律的休息和适量的体育锻炼。

学生沉重的学习、生活压力是隐藏在调查结果之后的深刻原因。应试教育使不少学生从中学开始过关斩将,考研、雅思、择业,许多人面对着强大的社会竞争,没能处理好自身的协调与选择,不能处理好作息安排,更不会关注饮食问题,导致身体每天超负荷运转,身心俱疲。

大学生要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每天的休息时间应包括6至8小时的夜间睡眠和日间的精神放松;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的开始。同时要增强锻炼,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现代大学生热衷于电脑游戏等,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活力,减缓压力。

要预防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首先,应使他们做到“平心”、“减压”、“顺钟”、“增免”、“改良”,也就是让每个大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心态和情绪,尽量调节来自各方的压力,提高处理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增强其主动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规律,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增加抵抗力,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良习惯。

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兴趣爱好广泛,会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大学生应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亚健康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还没有导致疾病时要注意养成良好习惯,以下这些习惯对大学生及整天对着电脑的上班族都尤其有效,可以让他们离亚健康远一些:

1)常常洗手。我们生活的周围布满了各种细菌,就连键盘的缝隙里都有很多脏东西,这些东西在随时危害你的健康,所以一定要记得常常洗手。

2)每三天换一次鞋。经常更换鞋子可以让自己的脚少受委屈。最好每三天换一次,既利于脚的保健,又可避免鞋子变形。

3)补充维生素A。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的人会出现精神不振、视力模糊等电脑综合症,这是因为身体维生素A消耗比较多,造成了营养失衡。因此,最好每天服用一粒维生素A。

4)多喝茶。喝茶可以减少电脑辐射。泡茶最好不要选用保温杯,用保温杯把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的水中,就如同用温水煎煮一样,会使茶叶中的维生素全遭破坏。

5)多吃水果。香蕉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这种物质能刺激神经系统,对促进大脑的功能大有好处。早餐中一个水果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还可促进消化系统的消化。但是吃水果也有讲究,饭前饭后最不应吃的水果是――西瓜。

还有很多生活习惯值得注意,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大学生应在平常生活的点滴中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改善健康状况。

5.高校要重视学生的亚健康情况,采取措施改善其健康状况。

不少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却没有采取措施改善,部分人甚至对此浑然不觉。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不高,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健康教育、健康讲座等经常性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第9篇: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范文

[关键词] 整体 课余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一、研究目的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有其独特的作用。研究证明:大学生参加和不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大和小,都与心理健康有着高度的相关。本文立足普通高校课余体育锻炼开展的现状,通过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和对执教班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与统计分析,探讨课余整体锻炼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为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江西农业大学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A组共56人,是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体育锻炼;对照B组53人,为非整体体育锻炼组。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8-21岁之间。

2、文献分析法:检索、查询和分析有关文献资料。

3、问卷调查法:①采取随机分层抽样问卷调查,对江西农业大学大一学生发放《课余体育锻炼调查表》285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占95.78%。②在我省学术会议上,运用《影响课余体育锻炼因素问卷表》对27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教授和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4、对比分析法:实验A组:有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自愿经常参加者(每周3次)56人(男生);对照B组:为非整体体育锻炼者(每周3次)53人(男生)。运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验和对比分析。

5、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的周期及锻炼次数与时间:实验周期为4个月,即2004年9月-2005年1月。各组学生每周参加3次活动,每次1小时。(2)实验的项目内容:我校现开设的体育课项目。(3)实验条件:实验前各组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差异做t检验,结果均为p>0.05;对各组学生与全国常模的因子均分差异做t检验,结果均为p>0.05。

6、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方法:(1)身体素质的测试:以现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按不同年龄组制定测试项目和评分标准。(2)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法:选用国内外通用的心理卫生调查问卷SCL-90量表,测试研究对象心理健康水平。SCL-90量表含有9个因子和90个项目,问卷及其每个题目均以五级评分制计分,得分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低,反之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SCL-90量表经国内外有关方面使用,被公认反映症状全面、准确,而且容量大。

三、结果与分析

1、《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对比分析。

课题组依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50米、立定跳、铅球、1000米四项测试,结果表明,实验A组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B组。

2、SCL-90量表测验对比分析。

实验A组各项因子平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B组,表明实验A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B组。由此可以得出,高校大学生课余整体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个结果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参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良好作用,而且也证明了不同的锻炼形式和方法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会有很大差异,其中参加整体锻炼的方式是更有效的途径。

3、分析讨论。

在我国,有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虽然有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整体锻炼”的形式虽然认为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效果,但始终没有得到证明。本文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在理论上证明了“整体锻炼”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本文的研究证明:“整体体育锻炼”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课余整体体育锻炼的形式,不仅可以为人际交往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和舒畅的环境,同时一些集体运动项目本身就要求参加者具备人际交往的能力。大量的实践也证明,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群体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通过身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丰收。

四、结论与建议

1、课题组通过对实验A组与对照B组大学生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和SCL-90量表测验与对比分析,实验A组在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上明显优于对照B组。实践证明了课余整体锻炼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

2、从1998年以来,我校就开设了以项目为主的课余体育辅导班。大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选择体育辅导班,在通过老师的指导,都能较快地掌握体育技能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鉴于本文论证了“整体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良好作用,建议在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整体体育锻炼,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敏:《四川大学生新生身体素质的追踪测试与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28卷第6期。

[2]曾吉:《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0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