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

第1篇: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概率统计 知识点 拓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一门学科,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众多有趣的结论。它的理论和方法已应用于工业、农业生产、军事、经济、金融、保险等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新鲜生动的实例引出和讲解知识点,并通过适当的拓展使学生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下面结合两个例子谈一谈知识点的拓展。

一、蒲丰问题的拓展

1777年,法国学者蒲丰提出可以用方法求圆周率π的近似值,是第一个用几何形式表达概率问题的例子,他首次使用随机实验处理确定性数学问题,为概率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一经典问题在很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中都有提及,文献[1]出现在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部分,文献[2]则出现在几何概型部分。用通过概率实验所求的概率来估计我们感兴趣的一个量,这样的方法称为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

在课堂上拓展这一知识点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这是一个高等数学未能解决的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尤其是用这样特的思维方式决熟悉的问题,学生兴趣强,理解快;第二,这个实验的可操作性强,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利用少量的时间现场模拟投点的实验,图文并茂讲解并给出计算结果,学生印象深,记得牢。

二、点估计方法的拓展

在介绍点估计方法的时候通常只介绍最常用的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而由于估计的问题多种多样,需要人们针对各个具体问题确定恰当的估计方法。

上面讲到的问题只是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两个知识点。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拓展的还有很多,比如在讲分布的时候可以简单介绍柯西分布、帕累托分布;在讲解假设检验时可以适当介绍其他检验方法。这样适当的拓宽学生的视野,即增加学习的兴趣,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

扩展知识点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拓展的质。所介绍的内容一定要出自学生所熟悉的,有可能产生疑问的点,难度不能太大,深入浅出的讲解,注重介绍结果和事实,淡化理论推导,否则极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拓展的量。知识点的扩展不能过多,否则喧宾夺主,占据过多的授课时间,冲淡教材的重点。第三,拓展的时机。课堂上很讲究时机的把握,在学生掌握课堂重点后,往往已经到了听课的疲劳期,这个时间再授课,效果不好。如果沿着授课内容的主线,加入新鲜生动的事例,一定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知识点的拓展要基于教材,围绕着教材展开,目的是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使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易于理解,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阔,使学生有始终如一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基础课。

参考文献:

[1]盛聚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2篇: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

目前,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开展教学督导已成为一个普通现象,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成人高等教育中也开展教学督导,行使监督、检查、评估、反馈、指导的职能,以保障、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进一步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使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形式均符合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进而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2成人高等教育中教学督导的职能

(1)监督

在教学过程中,督导人员要对成人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即使用各种方式(如随堂听课、随机抽查等),对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保障等进行监督,以减少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

(2)检查

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讲稿,以及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使用等情况。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了解情况,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评估

教学督导人员要能够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有益的教学经验等等,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

(4)反馈

教学督导人员要能够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反馈给相关教师与管理部门,从而不断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5)指导

教学督导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能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督导

3.1成立专门的督导机构

(1)成立专门的机构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很多高等院校开展的成人教育中,还未开展教学督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根据任课老师的个人经验开展,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专门负责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督导。

(2)配备专职的督导人员

成立专门的督导机构,还需要配备专职的督导工作人员,督导队伍应该按照合理的专业结构、经验水平来组建,一般情况下督导队伍在专业水平、经验水平、年龄、职称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能提出改进意见,以便能够充分发挥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反馈、指导等职能。

3.2督导的工作内容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为成年人,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工作,主要以自学为主,集中课堂学习为辅,并且集中教学也多在业余时间进行,因此,督导工作人员除了日常的听课、评课,还要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中督导的工作内容。

3.2.1对教学的督导

督导人员一方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进行监督和指导,具体的形式则通过听课、评课,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教案、讲稿、教学总结等来开展。另一方面,还要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老师的任务指导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以保证学生在业余时间的学习效果。

3.2.2对考试的督导

(1)考试的形式

对考试的形式进行督导,改变以往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考试形式单一的情况——即无法对学生学习过程、操作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核,更多的是考查成人学生的记忆力,通过督导,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使考试内容、方式更加符合课程标准、成人学生的特点等。

(2)考试的内容

对考试的内容进行督导,改变以往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考试内容片面的情况——即无法对学生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更多的是考察理论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知识性内容偏多,通过督导,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内容的丰富化,如依据不同课程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不同作用、目标不同,有的放矢地选取恰当的考试内容。

3.3制订督导制度

第3篇: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

(1)监督

在教学过程中,督导人员要对成人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即使用各种方式(如随堂听课、随机抽查等),对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保障等进行监督,以减少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

(2)检查

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讲稿,以及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使用等情况。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了解情况,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评估

教学督导人员要能够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有益的教学经验等等,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

(4)反馈

教学督导人员要能够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反馈给相关教师与管理部门,从而不断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5)指导

教学督导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能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督导

1、成立专门的督导机构

(1)成立专门的机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很多高等院校开展的成人教育中,还未开展教学督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根据任课老师的个人经验开展,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专门负责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督导。

(2)配备专职的督导人员成立专门的督导机构,还需要配备专职的督导工作人员,督导队伍应该按照合理的专业结构、经验水平来组建,一般情况下督导队伍在专业水平、经验水平、年龄、职称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能提出改进意见,以便能够充分发挥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反馈、指导等职能。

2、督导的工作内容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数为成年人,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工作,主要以自学为主,集中课堂学习为辅,并且集中教学也多在业余时间进行,因此,督导工作人员除了日常的听课、评课,还要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中督导的工作内容。

(1)对教学的督导

督导人员一方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进行监督和指导,具体的形式则通过听课、评课,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教案、讲稿、教学总结等来开展。另一方面,还要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老师的任务指导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以保证学生在业余时间的学习效果。

(2)对考试的督导

①考试的形式对考试的形式进行督导,改变以往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考试形式单一的情况——即无法对学生学习过程、操作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核,更多的是考查成人学生的记忆力,通过督导,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使考试内容、方式更加符合课程标准、成人学生的特点等。

②考试的内容对考试的内容进行督导,改变以往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中考试内容片面的情况——即无法对学生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更多的是考察理论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知识性内容偏多,通过督导,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内容的丰富化,如依据不同课程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不同作用、目标不同,有的放矢地选取恰当的考试内容。

3、制订督导制度

第4篇: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培养目标;旅游管理;教学模式

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始于改革开放之后。1979年成立的“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也就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旅游高等院校。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不断细化。目前有2500多所院校开设了旅游类专业,专业门类涵盖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管理,形成了涵盖博士、硕士、本科、高职(专科)、中职各层次的旅游教育体系,旅游高等院校在校人数*突破50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15万人,*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的学术力量,为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工作人员。

旅游教育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与两个背景密不可分。第一个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高考录取率来看,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录取率只有5%,2016年这一数字已上涨到的82.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40%,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第二个背景是我国旅游产业高速发展。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44.4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其中。据统计,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为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约为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0.2%。产业需要成为旅游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强劲动力。*

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引起了学术界对“旅游高等教育”本身的反思,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了多个角度的思考。以“旅游高等教育”为索引关键词,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收录研究论文已达768篇,研究方向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课程设置、师资提升、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实践教学、专业属性等各个层面。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张定方和张肖敏在文章*中提出了“高校旅游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构建”这一问题后。旅游高等教育研究中涉及“应用型”转向*的文章逐渐增多,但这些研究成果更多的是针对应用型培养模式*的思考、讨论、初探等“制度”层面*的设计,基于“系统化研究、标准化实践、理论性总结”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应用型旅游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动因

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与学的高度结合,是目标与过程的循环往复。因此,教学改革是一项没有终点的活动。社会的进步对教学目标提出新的要求、科技的进步为教学过程提供新的手段、产业的发展为教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这些变化都集中反映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旅游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和“旅游产业高速增长”这两个时代背景,同时这两个背景也是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动力来源。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培养目标多元化

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很低的时期,高等教育更多地表现为“精英化”的教育,其培养目标会自然定位在研究型、学术型的理论人才上。这种定位既满足了刚刚恢复高考,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期许;也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各个领域百废待兴对高等教育毕业人才的渴望。可以说“高等教育精英化定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的选择。但随着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多,特别是1999年国内高校进行了大范围、大尺度的扩招,高考录取率突破50%,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悄然到来。“精英化”的培养目标不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唯一选择。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体现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精英化向应用型的一种转移。2010年7月教育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第七章高等教育”部分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多元化培养思路跃然纸上。在多元化培养目标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在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面,《纲要》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高等教育的应用型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旅游产业高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产业高速发展了近40年。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新思潮、新观念、新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习惯。在这种充满着变革与创新时代的大潮下,旅游产业也出现了很多新产品和新业态。从旅游产品设计角度看,传统的观光游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旅游者的需要,以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从旅游产品种类上看,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温泉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采摘旅游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旅游选择;从经营方式上看,旅游电子商务突飞猛进,跨区域、跨行业旅游集团出现,旅游与其他产业高度结合;从旅游市场表现上看,自驾车、自由行逐渐流行,旅游消费个性化明显,出境旅游需求强劲。这些变革时时刻刻都在刷新着旅游产业认知,更新着现有的旅游知识,也对旅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专业特点看,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脱离社会需求的培养方式,不仅在新业态下无法生存,还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定位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很多学者经常将“应用型”与“学术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的两个方向。笔者不同意这样的分类方法。“应用型”顾名思义就是学以致用的意思。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培养方向的”。解决实际问题是否需要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呢?当然需要。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本身应该包括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塑造。与“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对应的应该是“基础理论研究型”,可简称“基础型”,这种类型的教育不以具体的实际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而是以探讨事物的发展规律、拓宽人类的知识边界、立足于基础理论突破为教育教学基本目标的高等教育。

“基础型”人才为世界贡献基础理论,“应用型”人才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基础型”人才的研究工作是为了生成知识,“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工作是为了检验知识的适用范围;“基础型”人才的实践工作是为了辨别假设的真伪,“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工作是为了探索更优的路径;“基础型”人才更需要对未知事务的渴望,“应用型”人才更需要投身实践的热情。因此,对“基础型”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形而上之道”,以及获得“道”的方法;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应注意“形而下之器”,以及使用“器”的规范。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再来重新定义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具体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投身旅游事业的热情。旅游产业是以文化体验为内涵、以跨区消费为表现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的本质是“旅游者内心对外在的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一种心灵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产业是连接人类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一个桥梁,通过旅游开阔审美视野、提升内心境界、体会不同文化、感受生活幸福。所有旅游产业发展的技术类知识,都应该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有投身旅游事业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各种学科知识应用到一个个具体的旅游实践当中来,而不是简单地把旅游业当作一个谋生的手段。

第二,研究旅游问题的能力。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动态的:从需求角度看,旅游者的审美标准是不断变化的,旅游消费心理也会受到各种社会流行因素的影响;旅游供给也是充满变化的,产品类型、服务标准、游览线路、景区主题等,都处于不断革新的过程中;旅游经营手段也是不断变化的,营销手段、规划方案、组织形式、支付方式等最前沿的方法手段都会不断地被引入到旅游企业经营中。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业态,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有一定的研究问题的学术能力,提供自己的理解和方案,而不是完全依赖教科书的“标准答案”。

第三,提供旅游服务的技术。从产业结构上看,旅游也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旅游综合收入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旅游服务的劳动力补偿。旅游服务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特点,同时又具有体现地域特色的个性化特点。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提供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寻求旅游服务的优质化。

三、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的特征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教学环节来实现,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从“精英教育”发展而来的,因此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多有“范精英化”的倾向。但高校扩招,使大多数高校的生源是“大众化”的。用“范精英化”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大众化”的生源,使高校办学资源极度紧张,培养质量下滑,这一问题值得注意。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属于一个新兴专业,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以参考。*在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初期,一方面从传统学科办学方案中学习相关经验,另一方面从中职旅游服务专业办学中吸收相应的成果。而传统的其他专业教学模式多是沿用“基础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旅游服务教育比较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这就导致旅游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容易产生“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和“过分强调实操技能”两种倾向,这都无法满足社会对旅游高教人才的需求。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改革教学模式的前提。从应用型视角出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具有发展性、系统性、针对性等三个特征。

发展性是指教学模式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应该从三个方面体现其发展性特征:一是教学内容的发展性,教学内容应该反映最新的产业特征和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二是教学形式的发展性,应该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三是教学考评标准的发展性,不能用僵化的知识点记忆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唯一标准。

系统性是指教学模式的执行环节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是孤立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教学活动又是复杂的,是由不同的环节构成,这就需要教学环节间要相互支撑、相互磨合成一个系统。此外,评价人才的标准是复杂的,单一的教学环节很难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所以说坚持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针对性是指教学模式应该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定性。“应用型”教学不同于“基础型”教学,面对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又要具有清晰的产业针对性,必须是围绕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展开。通过教学模式的聚焦,带动培养能力的深化,最后达到专业的热爱。

四、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是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模式的选择与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决定了应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总结与探索。长春师范大学从2002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一直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宗旨。为完成这一培养目标,笔者在主讲的“旅游经济学”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综合起来可以将这些教学活动抽象为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一)问题解决模式

在学习具体知识之前,先以问题形式入手,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分析问题提出要讲授的理论,最后启发学生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理论-方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基本循环,这一循环结束后,应该再产生一个新的问题,作为下一个知识点的导入。此种教学模式有三个优点:一是问题引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讲解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二是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将“学以致用”的应用型教学思维贯彻到教学全过程中;三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在使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问题”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生活又要有深刻的理论延伸性,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虚假的案例还会让学生产生对教学目标本身的怀疑。其次,提出问题的方法很重要,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热点新闻等学生们比较关心的内容出发,然后上升为一个理论问题。再次,分析问题环节需要注意分析问题的普遍性,分析问题的核心是要从具体的生活问题上升为一个抽象的学术问题,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论价值进行充分把握后,提出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可以是一个定理、一种方法、一个原理,总之是要用这个原理对前面介绍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的思维很重要,根据前面讲的原理知识,对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到这一原理如何解决与之相关的类似问题,并鼓励学生试着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在解决问题环节还要向学生讲解原理的使用范围和定理的实现条件,世界上没有普遍真理,不了解定理的范围而时时刻刻地套用定理就会犯本本主义的错误。

问题解决模式比较适用于一个单一知识点的讲解,适合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环节,通过问题引入到最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容讲解与使用。但是问题解决模式不太适合复杂、系统知识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特别复杂的知识学习,可以采用项目研究模式。

(二)项目研究模式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需要对知识进行复合运用或叠加运用。这时候学生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旅游经济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单一原理无法清晰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为现实无法给出原理实现过程的理想前提条件和均衡稳定的外部条件。这就要求引入项目研究模式,用“多问题、多前提、多变量”的项目分析,代替“单问题、单前提、均变量”的问题分析。项目研究需要把学生分组,每组共同面对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学术配合能力,又可以检验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项目研究模式在使用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项目研究的使用范围,应该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解决的问题,才可以考虑使用项目研究模式,也就是说项目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有“系统性难度”。二是项目研究多是小组合作研究,不能是一个人,组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为完成研究目标努力,彼此研究内容要相互关照、相互配合;要让学生明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运用的能力,还需要有相互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项目研究一定要形成相关的学术成果,成果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咨询报告、对策建议等,成果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够反映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知识运用过程就可以;使学生养成用“文字表达过程、表达思想”的能力,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四是项目研究一定要限定完成时间,最后进行专题汇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研究过程主要是学生自主组织完成,研究结论老师不要进行过多干涉;项目研究教学可以作为对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一次评价,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项目研究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是应用型教学中段比较适合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项目选择、过程指导、总结反馈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否则容易使这种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是在项目教学模式之后采用的一种难度更大的教学方式,形式上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与项目教学本质上是不同的。情景教学模式是利用参观、考察、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来发现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再分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项目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设计并主导的,包括题目的选定、时间的控制、结论的评价等;而情景教学模式是学生主导的,教师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当学生们在研究过程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其他时间都应该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的。

情景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学生最后提出的结论或措施是稚嫩的、不合理的,但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能否发现一个“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情景教学模式对学生有很强的要求: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在前两种教学模式中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其次,需要学生到真实的旅游产业中去实践,只有深入产业运行之中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去做基层的服务员可能心理上有些不平衡,但这也是情景教学的必要环节,没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就不会发现真正的研究问题。最后,需要学生将分析的结论与措施再反馈给调研的企业部门,其实用性与应用价值需要在真实的情景中检验,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内容。

情景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有很强的要求:首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控能力,学生深入一线实践,难免在心理、身体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用经验帮助学生度过最初的不适期,鼓励学生完成教学活动。其次是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在学生熟悉工作任务、进入舒适阶段后,要鼓励学生发现理论问题,在学生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专业指导;对于一些现实中的课题,可能教师也没有涉猎过,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一同探索解决的办法。最后是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价,将合理的方案反馈给企事业部门,对于企业没有采纳的不合理方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在总结中不断得到提高。

问题解决模式、项目研究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是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他们的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教学目标、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不相同,但都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具体教学模式的选择。

五、结语

无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还是中国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加强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管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仅需要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还需要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活动。

第5篇: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数学 考核评价模式 改进对策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随着高职教育目标及改革战略的推进,对于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明确,迫切需要从学科发展上来重新审视与调整。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类高职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满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上,也需要从课程考核上来转变思路,提升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为此,在常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的讲解中,一方面要从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养成上来为学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从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上,强化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能够从理论与实践融合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提升学生运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核模式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教育大多还沿袭高等教育的考核方式,在课程教学评价及考核上依然围绕传统理论教学来展开,一方面在考核内容及方式上显得单一,另一方面多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检测,难以从高等数学教学整体性及学生应用能力上进行考核。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考核方式显得落后,对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试多以闭卷考试为主,在内容上以平时的授课知识为主,考察方式以教师的出题为主,显得考核随意性较大。学生的成绩以学期总成绩为主,即便引入平时30%的成绩,对于不同学生的出勤及作业情况来说,显得形式化,也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对于考核内容过于单一,往往将高数中的基础知识点作为对象,教材化现象较为严重,如对函数、极限、导数、不定积分等概念的考查,简单的公式既缺乏应用性也缺乏针对性。三是考核评估形式化,对于学生成绩往往以试卷分数为主,对于评估的描述及鉴定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发挥评估的反馈作用,也使得评估失去了考核的真正意义。

二、改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及考核方式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等数学考核原则分析

高等数学作为基础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考核上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要从考核目标上转变思想,过去的成绩考试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种促进手段。从学生的学习、考核及再学习上来提升高职学生的应用技能,能够从高等数学概念、理论及计算方法的学习上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从而转换成学生的应用高等数学的能力。二是在考核上应该与学科特色相一致,尤其是在高职教育阶段,将高等数学与行业发展进行关联,能够从具体的现实问题中来运用高等数学的抽象性,来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将高等数学考核与专业考核相结合,从而体现高等数学的基础作用,发挥高等数学理论及实践的联系作用。三是在考核方式上应该多样化,特别是能够结合高职教育发展需要,从教学质量上真正促进师生共同提升,能够从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上,增进知识的渗透与关联,促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的统一。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职阶段的高等数学教学及评估工作,面临更多的选择及困境,而深入研究当前高等数学教学适用性,更应该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自主学习上下功夫,结合学科专业发展需要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高等数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实际来看,考核方式的转变主要从对考核内容进行改革,针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性,应从学生实践教学上拓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能动性。如对于高等数学中的导数、极限等应用,一方面要从知识点的学习上增进理解,从授课方式上重新进行组合与分配,如在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的学习上加大授课时间,对学生分组学习和知识点探讨加大课时,对于学生的数学建模及解决实际问题加大课时。可见,对于理工类院校的高等数学基本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也是教师在课时安排及课程讲解中需要着重强调的部分。特别是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的转变,要让更多的学生从自身对学科的理解上,增强参与动手积极性,自觉从资料的查阅及应用上,利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研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间的探讨与自由交流。

对于高等数学实践环节的应用,重在从学生兴趣的激发上,融入创造性,特别是结合理工类院校的学科特点,从实例的引入上让学生增进学习兴趣。如结合高等数学中的理论概念,利用微分方程来解决专业上的数学问题。并从实例讲解中,分析数学理论和数学实验步骤,让学生能够从分组讨论中提出问题,参阅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在函数及极限的连续性上,通过对高等数学知识概念的分析与对比,来探讨函数的连续性,以及其在专业应用中的实际价值。利用导数与微分知识,从导数的概念与函数的微分上,探讨两者的关系及现实意义。再如对于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学习,从换元法、分部积分法等方法中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从空间解析几何中来探讨直线与平面,曲面与曲线之间的关系,应用二元函数微积分方程来解决曲面积分几何曲线积分等专业应用。

(三)注重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考核方法的改革

高等数学在课程教学上以知识点的应用为主,对于高职教育重在从能力和技能上获得相应的水平。如对形成性评价及期末总结性鉴定的统一,融入多种考核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全面实现对学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评价与考核。为此,在发挥考试的督导作用中,要从学生的自主性及教学目标的明确上,全面检测学生的知识体系,结合当前授课方式,从具体的考核机制上来优化。如对于常规高等数学中的函数及其性质的讲解上,以函数、极限的连续性来作为考点,并从函数关系建立与极限的运算法则上来探讨其特点,总结其规律。在学习导数与微分理论时,要能够从求导法则及基本公式的应用上来考核;对于导数的应用,特别是单调性及极值的判定上,函数的最值等问题都是考核的重点。另外,对于实践模块的教学,重在从数学实验的讲解、探讨、资料查阅等方面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高等数学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能够从高等数学实验中进行知识点评讲和完成实验小论文等。

(四)注重平时课程学习以及考勤等工作的协同

作为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平时考勤工作的监督也是考核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出勤率问题,更是学生学习态度的表现。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教学需要,从数学精神及素养上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高等数学,全面掌握相应技能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重在对基本知识及方法的掌握,对作业也是学生强化知识点复习及预习的基础,应该成为学生日常成绩及表现的重要内容。期末考试作为对整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评价,更是判定学生基本素养的依据,从学生平时作业情况,以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上来实现对学生必要的考核,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还能从考核中发现学生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另外对于小论文部分的考核虽然是专业教学的需要,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小论文来帮助学生理解高等数学的有用性,改善对高等数学的学科态度。

三、结语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及考核方式的研究,重在从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上来转变学生的学科态度,提升对高等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专业学科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为此,在当前高职院校,从教学上、考核上强化其目的性,而非手段性,重在从考核的激励上引导学生学好高等数学,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适应未来岗位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希峰.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探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第6篇: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

【论文摘 要】2009年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省级成人教育品牌专业,我们按要求编写成人教育《市场营销学》一书,因此,针对目前成人教育的要求和结合编写此书的特点,分析成人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缺少适合成人使用的配套教材、特色不突出的特点,根据成人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提出了编写成人教育教材的特色。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体现者,也是教与学的依据。教材建设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才能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材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加强品牌专业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教材建设。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成人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但是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而编写的教材较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少适合成人使用的配套教材

我国成人教育多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不符合成人高等教育 “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在校学习时间较短等方面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教材内容陈旧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现用教材中有不少内容陈旧,严重滞后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教学员多是为了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而进行深造学习的。例如《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与当前社会密切相联系的实践性课程,知识更新快,企业新营销策略层出不穷,教材如果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就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降低学习者的兴趣,将极大地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3.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应用,缺乏成教特色

成教学员绝大多数来自生产、工作一线,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以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当前《市场营销学》的成人教育教材主要以高等职业教育或统招本科的教材为主,没有或较少针对已有一定工作实践的教材,而相当多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只注重一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这样,不利于成教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本科和专科教材的区别不大

同一门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本科和专科上的区别不大,衔接不当,而且现有的成人教育的教材多是专科和专升本用同一本教材,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很好地区分层次。

5.许多教材的编写者缺乏成人教学经验

对于成人学习需求和特点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对编写成人高等教育教材还很陌生。一些已经出版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用教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还是编排的体例,都与传统普通高校所用教材没有太大差异,缺乏具有“成人、业余、自学特色”,很难适应成人学习。教材编写队伍结构单一,几乎全部来自于教师。而真正了解企业,掌握生产技术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没有渗入到教材编写的队伍之中,从而使得企业间的技术封锁,使新技术、新知识难以编入教材,对旧知识的淘汰不及时。

因此,要管理和提高成人学习的积极性,认真选择和编写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材十分必要。

二、编写成人教育教材的原则

根据国家中长期“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人教育是以满足成人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为中心内容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求我们在教材编写时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特点,教材编写方面选派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下原则:

1.可读性

在教材内容的确定上,坚持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叙述上以够用为度,不苛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言文字的表述简练精确,避免晦涩深奥的理论表述,避免很强的理论术语,或者难懂的文字词句,教材的语言文字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2.实用性

教材的编写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外,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重视知识的应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与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相联系,解决学生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专业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应当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同时必须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既“必需、够用”的理论内容,又融入足够的实践内容。

3.自学性

成教学生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的,平时工作繁忙,在校学习期间面授时间短,因此,针对成人教育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特点,明确每章的教学要求、学习重点和难点,增加关键概念、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双效的学习效果。

4.时代性

成教学生大多来自生产一线或直接从事某专业工作,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能接触到行业的新技术、方法和一些管理策略,他们了解一些社会的最新事物,但有些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编写应紧跟时展的步伐,重点突出现代新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5.综合性

建立综合化的、整体的和整合的课程,是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现代学科发展的根本特点是趋向综合和学科交叉,很多知识打破了学科界限。例如《市场营销学》课程既有心理学的知识又有社会、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应该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汇、融合。

三、突出编写成人教育教材的特色

根据编写成人教育教材的原则,我们在编写相关成人教育教材中应体现以下的特色。

1.教学要求明确,突出重点

根据对专科与本科成教学生学习的特点,保证教材内容适合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在教材中突出对专、本科分别不同的要求,体现人性化的教学要求。

2.体系特色突出

例如我们编写成人教育品牌专业《市场营销学》一书,就具有一定的特色。《市场营销学》是一名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问题。是一门实用性的管理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不同的学生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各种营销方面的问题,因此,统一规划,按《市场营销学》课程的中心思想、理论和框架,精心布局章节,要求每章内容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学习目标、开篇案例、主要内容、本章小结、课后练习等。其中, “基本内容”是书的核心,包括一般概念、理论、方法等等,但在中间根据新形势要求编写一些小案例、最新知识点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和前沿动态。“本章小结”是高度概括本章的主要内容,以便学生迅速找到知识点,课后练习包括“关键概念”和“思考题”突出每章节的中心内容,便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3.语言简练,图表得当

为了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我们明确提出教材内容要简练精确,避免晦涩深奥的理论表述,同时尽量用图表解答一些概括性问题,图表要详略得当。

4.案例的实用性

《市场营销学》课程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实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而成教学员来自各个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本书突出案例的实用价值,有开篇案例、章节中的小案例、资料等。因此,在编写案例时力求选择和编写符合章节特点又具有时代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与方法。不能直接用大部分教材中的老案例,开篇案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加强学习的兴趣性,主要内容中的知识与小案例,可以拓宽知识面,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总之,编写成人教育教材应认真对待,总结前人的经验,力争编写出符合成人教育特色和需求的,又具有时代感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李文清.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程维,邓诚.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策略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3]李学颖.成人院校教材改革方向及方法探讨[J].天津市财贸蕾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4]张天安.论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第7篇: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大学数学相对于高中数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概念和相关理论较多,而大学有限的课程时间中决定了无法通过中学阶段的“题海战术”对之前学习的理论进行复习,这就要求了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好需要的概念,了解概念的应用原理。因此,在学学数学之前一定要读好教材,清楚地了解教材当中的概念和精髓,然后通过更多的学习实践,为理论实践提供更多机会。尽量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进行尽可能多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解题思路和原理的应用,将数学学习思路放在相关概念和应用领域上,而不是中学数学阶段重视数学计算技术等方面。

因为大学数学的课时是九十分钟的长课时学习,使学生无法在整堂课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整体注意力集中的时段进行合理把握,将整堂课的重点放在大部分学生都保持较高注意力的时间段,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要想提高高数学习的学习效率,就要在学习之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这样就能减少课堂开始的过渡阶段,清楚地了解到课堂的重点,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分配,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数学学习作为一个体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每次学习新的知识点时都要提前将之前相关的数学原理进行温习,从而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数学框架,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巩固之前的学习效果,更能通过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体系构建,锻炼“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知识和对整个数学学习内容体系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在阶段性学习结束时要将书本的内容进行连续性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系统全面地掌握全书内容。

综上所述,大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再像高中阶段重视练习和理论知识的教育,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进行理论实践,在实际应用中掌握高等数学基本原理,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从中学到大学数学的顺利跨越,实现从数学内容学习到数学学习方法学习的跨越。

第8篇: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据挖掘;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高等数学;考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719-05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性和终身性趋势来讲,高等数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一个重要载体,更是学生终身接受学习的基础,数学已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数学学科, 更是成为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思想[1]。高等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适应知识经济时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是文理并蓄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数学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数学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2],正因数如此,各高校中不管是理式工科专业还是文科专业,都广泛地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扩大招生,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大量涌入大学,使得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越来越多,这门课的补考率在各个高校中更是名列前茅[3],以致于很多学生提到高等数学就害怕。学生普遍反应高等教学内容太抽象,难以理,因为听不懂、不会做题,从而对高等数学不感兴趣,这种现象迟迟没有改善,高等数学已经教学成为了各高校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和管理人员希望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质量,进而改进教学方法,考试主要的作用就是对考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但是由于考生的人数多,试卷中的题目繁杂,就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大量的数据对教师进行数据分析造成了很多麻烦,他们很难以从中获得隐藏的信息,教师们基本上是通过直观的判断,同时使用一些简单的数理统计知识进行决策,但这样做一方面缺少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得取的结论也不尽人如意,因此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高等数学考试中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其内含的、未知的却又实际存在的数据关系,才能了解学生的对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 关联规则及Apriori算法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与数据挖掘相近的同义词有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这个定义包括好几层含义: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其次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4]。

数据挖掘的分类方式很多,根据数据挖掘的任务分为如下几种:分类或预测模型数据挖掘、数据总结、数据频繁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序列模式发现、依赖关系或依赖模型发现、异常趋势发现等;根据数据挖掘的对象有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时态数据库、文本数据源、多媒体数据、异质数据库、遗产数据库、以及Web数据源等。关联规则分析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知识点与题号之间的关联关系,我们得到了教师感兴趣的关联规则,例如:最小支持度min_sup=40%,最小置信度min_conf=90%,表示在全部考生事务中,有40%的考生第13道计算题和选择题做对;如果第13道计算题做对,那么选择题做对的可能性有90%,更进一步,第13道计算题的知识点或相关内容掌握好,那么选择题的所对应的知识点或相关内容掌握情况就会比较理想,可以得出这几道题之间在知识点上具有较强的关联关系。

4 结论

在本次高等数学考试中,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是对微分、积分、极限基础知识的检测,计算题第13,14,15,16题是为了检测学生对微分知识的运用能力,计算题第17,18,19题是为了检测学生对积分知识的运用能力,计算题第20题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极限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从单项统计表中,得知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得分率比较高,从中可以说明考生对这阶段所学到的知识点基础比较扎实。在计算题中第18,19,20题得分率很低,小于百分之20%,也就是说150名考生中做对的不超过30人。第17题的得分率也只有29%。由于第17,18,19题是有关于积分知识的运用,第20题是有关于极限知识的运用,从表中结论得出考生对积分知识和极限知识只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深度的运用。

从多项统计表可以看出,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与计算题第13题的关联度最强,由此可以表明考生对微分知识掌握的最好。

数据中最小支持度min_sup=40%,最小置信度min_conf=80%时,计算题第13题和第15题最对的可能性有40%;当考生第15题做对的同时第13题也最对的可能性有80%。从单项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第18、19、20题考生得分率很低,说明这些试题对于学生较难,教师可适当调整难度,从而降低学生补考率。

从多项统计表与强关联规则表可以看出,第13,15题考生得分率较高,而且关联度在90%以上,又因为13,15题都是关于微分知识的题目,由此可以得出题目内容可能重复的现象,教师可适当进行删减,这梓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田家伦.浅议文科专业中的高等数学教育[J].曲靖师专学报,2000(11):62-63.

[2] 赵乃虎,高书敏.对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思考[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62-63.

[3] 黄永平,王健.Web数据挖掘在高校教务考试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9(6):68-69.

[4] 刘美玲,李熹,李永胜.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83-84.

第9篇:高等教育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材建设 项目贯穿 任务分解

[作者简介]徐红勤(1970— ),女,浙江绍兴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和成人高等教育;冯志新(1975— ),男,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电技术和成人高等教育。(北京 100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社科类重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成人学历教育职教化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ZR20110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21—01

一、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政府、教育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都参与到了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改革成效显著。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深入人心,得到了广泛应用。与课程开发相比,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各大出版社都成立了专门的高职教材部,但纵观近年来出版的高职教材,大多是打着“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一体化设计”“项目教学”等改革口号,内容却不能跳脱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课程改革的成效。教材是课程改革的直接体现,职业院校教师应借鉴课程开发的思路,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应用到教材建设中去。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特点

作为现代职教课程的基础,“工作过程”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但大家对其理解却多种多样。但不管如何理解,一个工作过程至少应涉及三方面内容,即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应该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亲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掌握操作技能,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要打破学科逻辑界限,摒弃呈现完整学科体系的思想。教材不是操作手册,也不是知识手册,更不是字典,而是学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依据和支撑,不必面面俱到,不用呈现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前提和依托。教材是课程建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体现课程改革的一个成果,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因此,应先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然后才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建设。脱离课程开发的教材必定是空洞的,没有使用价值的。

3.要以综合性项目为载体,以具体工作任务为支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中的项目将依据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分解,内容顺序的安排应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前后逻辑来决定,实施过程贯穿于教材始终。项目应涵盖课程主要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并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加以体现。

4.要进行知识体系的解构和重构。将工作过程相关知识,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首先将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分散到完成任务的各个环节中,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体系。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建设

1.结构设计。教材的结构设计应依据“项目贯穿,任务分解”的基本原则,整体结构应以课程设计的教学项目进行贯穿,并围绕项目展开。那种一章一个项目,甚至几个小项目的教材,既不能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更不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教学项目需要根据课程的性质进行选择与优化,其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一般来说,选择的教学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是一个由总到分的过程,即要将该教学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可以通过一个或者若干个任务来完成,每个任务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来表现。子任务分解的原则一是通过子任务可以展示一定的工作成果,二是包含工作过程知识。教材的编写则是一个从分到总的过程,即一个单元对应一个子任务,由子任务组合成任务,任务组合成子项目,子项目最终组合完成一个大型综合项目。

2.内容组织。教材内容的组织涉及两个方面:内容的先后顺序和内容的组织模式。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应按项目的递进、按实际工作过程来确定,而不是按照知识逻辑的先后顺序确定。应以学习任务为依据展开,同时兼顾学生学习、认知的一般规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材内容的组织模式应直接体现课程教学的组织模式。可以通过“知识准备”“任务准备”“任务实现”“要点提示”“知识提炼”“任务延伸”“知识拓展”“归纳总结”八个环节组织教材内容,既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较好地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改革思路。

3.知识点处理。知识点的处理是教材编写的一个难点,处理不好,极易落入学科知识体系的俗套。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不是越多、越全越好,但也绝对不能避而不提。教材应比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的理论、知识点多一些、广一些、深一些,这样才能给学生在课下的拓展延伸提供基本的支持和支撑。首先,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和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可以将知识点分成定向和概括性的知识、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具体和原理性知识、学科系统化知识四类。这些知识点应该根据学习、认知的规律,分散在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对于定向和概括性的知识,一般停留在了解的、浅层的认知层面,可以放在“知识准备”环节中展示;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是在工作经验与理论反思间的特定关系中产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自我获得,任务实现后的“要点提示”环节中展示;具体和原理性知识是工作过程相关知识的提升,可以在“知识提炼”环节中展示;学科系统化知识属于职业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的知识,可以在任务延伸之后的“知识拓展”环节中展示。将知识点解构后,分散在不同环节中展示,难免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因此在最后的“归纳总结”环节中,要将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重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获取不同性质的专业知识,从点到面,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4.技能点处理。技能点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社会交往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在教材中,技能点应在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中加以体现。首先,在每个学习单元的开始,设计一个“学习情境描述”环节,给学生营造一个工作、学习的仿真环境,让学生尽快“入境”。第二,在“任务准备”和“任务实现”阶段,将任务的要求、前期准备工作、实现过程和成果描述详尽,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通过“要点提示”和“知识提炼”环节,获得工作过程相关知识。第三,“任务延伸”和“课后实训”是留给学生拓展的环节,与此相呼应的是“知识拓展”。可见,技能点和知识点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理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教材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应用到教材建设中,确立高职教材的编写模式,形成有别于学科体系教材的独特风格,真正开发出实用、适用的高职教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