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质量制造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我区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利好,进一步提升了x的发展定位、战略地位,为x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力支持。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这张任务书、路线图,我认为我们x区优势明显。
一是发展势头足,战略地位不断提高。
x区作为x的经济强区,市委主要领导连续四年为x把脉络、指方向、教方法,从X年“突出理念引领,强化体系支撑,打造最创新发展之区”,X年“四个持续发力务求实效,推动首善之区建设取得新成绩”,X年“做好五项重点工作,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x浓墨重彩中作出更大贡献”,到X年“提升五个品质,打造高质量的首善之区”,经过X年多的淬炼提升,x已经成为x最为耀眼的高质量发展版块。
二是创新思维足,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x区除旧立新、改革破冰,党政机构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城管、环卫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基层减负成效明显,我区迎来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荣誉和试点,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三是担当意识足,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全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运行总体趋稳向好。x的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创新驱动取得新突破,城市形象展现新面貌,生态环境取得新好转。x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规范;做了许多解难题、破瓶颈的工作,在化解政府债务、解决非法集资、处置问题楼盘等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我有以下建议:一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人工智能、XG网络、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单位、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优势,规划建设新材料和智能装备制造科技小镇,集聚更多人才、技术优势、企业资源,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实现由“跟跑”向“领跑”,由“争先”到“领先”。
关键词:环杭州湾区域 产业集群 企业竞争力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先后都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力求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促进本地区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力量。且呈方兴未艾之势。在浙江省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环杭州湾区域。块状经济是由市场选择、当地特定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在一定地域空间集聚而形成具有比较优势、能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组织形式,其实质即为产业集群。正在不断成长中日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近年来,各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机理、集群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及集群内的网络关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研究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尤其针对某一区域集群内企业间行为或机制对竞争力形成的影响等研究。无疑将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相关理论与研究假设
(一)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
生产要素特别是高等生产要素的优势及其提高是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部分,尤其是产业的地理集聚能带来广泛的集聚经济效益,如共同利用各种基础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等。对国内外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和对优势能力、知识资源的扩散能力也是一个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集中表现。波特(Porter,1990)提出。产业集群的产生过程有市场自发作用(如竞争)的参与。又强调地区禀赋(如距离成本)的作用和非市场因素(如政府政策)的影响。因而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波特认为。高质量人力资源、技术知识资源、基础建设与资本资源等4项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因素。我国学者对此也有中肯的论述,王缉慈(2001)认为产业集群一般主要由市场自发形成,但政府可以通过各项措施来调控、影响和促进其发展。魏后凯(2003)也强调在引导产业集群合理有序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政府政策的作用很重要。从现实经济来看。这些观点更符合实际情况,能准确描述产业集群的各个方面。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提出:假设la:基础设施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有正向影响;假设lb: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有正向影响:假设lc:技术知识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有正向影响;假设1d:资本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有正向影响:假设le:政府支持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有正向影响。
(二)产业集聚程度与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指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或者输出劳务的能力,即其产品与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与性能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对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评价的测度体系分为:1 创新、研发能力;2 柔性生产能力;3 产品质量;4 顾客服务能力;5 财务能力。
许多学者提出产业集群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波特指出相关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聚,会形成高质量的信息环境,相关产业间通过信息流通和技术交换可以促进各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升级。集群企业通过共同利用各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共同利用某些辅助企业。从而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减少信息搜寻和交易成本。加快知识扩散。促进技术创新等。在发展良好的集群中,集群企业竞争一合作行为的共存是一个普遍现象(Sehmitz,1999)。集群产业内形成的网络生产组织,包括以产业价值链形成上下互动的供应商一生产商的垂直生产网络和以相关企业、互补企业等联结形成竞争一互补的水平生产网络,两者共同构筑了集群网络生产组织进步的内生动力。张世勋(2002)认为产业集群使企业有更多机会接近质量优异、成本低、专业化的组件。如零配件、企业服务与人力资源,且邻近的供应和技术的连结以及人际关系的往来巩固了集群内部可靠、快速的信息流通。包括研发技术、生产制造、市场消息等。由于集群内企业在地理上的邻近为企业间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分享技术和知识提供了可能,使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在集群中发挥特别作用,从而提高集群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内部创新协同(Freeman,1991)。
综合上述理论。并结合文献中关于产业集聚程度的5个维度:地理集聚、资源共享、水平合作、垂直合作、水平竞争,本文提出:假设2a:地理集聚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假设2b:资源共享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假设2c:水平合作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假设2d:垂直合作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假设2e:水平竞争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影响环杭州湾区域制造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制造业集聚程度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测量方法获取数据资料,调查对象主要是以杭州、宁波、嘉兴和绍兴为核心向环杭州湾区域的其他地区辐射,因为考虑到环杭州湾区域集群尤其上述4个地区是制造业及其企业集群发展相对较为发达和成熟的地区。被调查的对象主要以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企业中高层人士为主。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14份,收回179份。回收比例83.6%,其中有效问卷162份,有效比例75.7%。问卷采用李克特的5点量表形式设计,对收回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定量分析。
(二)效度和信度
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在本文的研究中,以理论为基础构建模型及测量指标,通过理论、实证和文献探讨等,尽量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使用过的量表,确保各变量的重要性和完整性,再根据本文的目的加以修改作为搜集实证资料的工具。在问卷正式定稿与调查前也通过问卷预调查以评估问卷设计及用词上的适当性,再根据预试者提供的意见修订问卷。最后定稿。因此符合效度原则。
本研究检验量表的内在信度,采用的是Cronbach-致性系数α值来验证信度。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产业集聚程度、企业竞争力的α值分别为0.84、0.81和0.89,可见本研究所依赖的数据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三)统计分析及研究结果
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设,我们分别对影响制造业集群产生的5个主要因素与制造业集聚程度变量之间、制造业集聚程度的5个维度与企业竞争力变量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各变量的值来源于各因素的均值。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
从表中的统计结果可知:
1 基础设施、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技术知识资源、资本资源、政府支持政策5个影响因素中除了基础设施因素与制造业集聚程度在统计上没有显著相关性(p=0.102>0.05)。其他4个因素与制造业集聚程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即假设la未获得支持,假设lb、lc、ld、le都获得了支持。其中以技术知识资源与制造业集聚程度的相关系数最大且最显著,说明技术知识资源对制造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影响,其次显著的因素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政府支持政策。
2 制造业集聚程度的5个维度与企业竞争力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即假设2a、2b、2c、2d、2e均获得了支持。其中,垂直合作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且其相关性最显著,然后依次是水平合作、水平竞争和资源共享,而地理集聚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且其相关的显著性最不明显。
未来5年内,我国将培养30万高质量的制造业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教育部部长周济今天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二次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经验交流会上透露,教育部将启动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国高职高专在校学生有817万人。据教育部最近在全国171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抽样调查显示,截至11月底,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达84.6%。但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社会急需的制造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紧缺。
针对这种状况,周济强调,教育部将实施“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和“制造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在全国遴选建设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40个左右高水平区域共享的高等职业教育制造业人才培养实训中心,力争在5年内,为国家培养30万制造业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和20万软件蓝领人才。鼓励并指导近百所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补,联合培养高职学生。国家将采取贴息和后补贴的方式对部分教学质量高、实训条件好的中心提供扶持。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去,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深层次的产学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集成各方优势推动教学基本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人才支
但模具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已成为我国模具行业的致命短板。其中,国产模具钢产品无法满足模具行业的需求成为我国模具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模具钢产品大量依赖进口,2012年对外依存度高达50%左右,需要从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进口大量的优质模具钢,其中高档模具和出口模具的材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主要是因为国外优质模具钢能够大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虽然国产的模具钢有着国外钢厂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交货时间优势;二是成本优势,对于同样规格的产品,国产模具钢价格只有国外的1/5到1/3。近年来,我国的模具钢生产工艺和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国内的模具钢产品将逐渐替代了一些进口产品。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模具钢提高产品质量的路还很长!
为了早日实现我国模具钢的进口替代,国内各大钢企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首先,增加设备及技术投入。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及冶金工艺,生产纯净度的优质钢材;增加生产高均匀性、高等向性的模块、扁钢、方钢、板材等;通过机加工、调质处理等方法提供制品化、精品化的模具钢产品。此外,要加强表面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其次,研制、推广应用新型模具钢。随着模具标准件应用的日益广泛,模具规范化、商品化程度的前进,对模具钢商品质量、品种规范和交货周期将提出更高的需求。国内新型模具钢种类繁多,但研制新型模具钢的空间仍然很大。钢铁企业要根据国内模具制造业的新趋势和模具商场的新需求,研发高精度、高韧性、耐腐蚀、高质量的模具钢新品种,使国产的模具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很多西方制造商面对价格的急剧上涨、劳动力成本的结构性居高不下、国内市场份额和全球产量份额的大幅度收缩等种种压力,似乎无法找到一条实现利润增长的途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依靠增值服务、工程专利、优势定价和非核心活动的离岸外包,西方制造商能够保卫其盈利的地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成本国家采购”(high-cost country sourcing, HCCS)。
美国波士顿物流第五次供应链研究年度评论的核心结论就是“高成本国家采购”。对全世界近100个制造商和业务管理专家的深入调查,才使得这项研究得以完成。后续的访谈是在30名反馈者中进行的。研究结果来自北美、德国、瑞士、瑞典和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巴西、俄罗斯、立陶宛、沙特阿拉伯等正在崛起的经济体的企业决策者的观点。
离岸外包的标准规程化
将生产或服务活动由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的离岸外包已经成为国际企业的标准形式。超过87%的受调查企业称他们将部分业务外包,其中大多数都是离岸外包。超过85%的受调查者称他们将某些活动离岸外包,46%受调者称超过五分之一的公司产品是离岸外包的。甚至食品加工业也外包给低成本国家,例如好时和雀巢。
离岸外包并非一个新的现象,它的出现已有若干年。我国就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我国的出口额在1990年以前都稳定地保持在很低的水平,直到1991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从1990年至2005年我国出口额加速增长,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久出口额达到了巅峰状态(见图1)。
先行的企业家从我国采购并将整体经营模式建立在国外采购的基础上。他们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的分拨。这种方式运用在多种行业中,从玩具、零售到重化工业,囊括一切同其国内生产相比可以从我国低成本竞争优势获利的行业。
美国的离岸外包额一直在稳步增长。尽管在过去的两年,新外包项目显著减少,但累计外购合同额由2002年不足50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超过2250亿美元。从1950年到2005年,美国制造环境的改变使得数百万贸易转移到国外,这也使美国GDP下滑了近一半。其中大多数外迁贸易都是离岸外包合同。
“按库存生产”转向“按订单生产”
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压缩成本盈余,西方制造商得以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竞争压力导致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提高则是运用低成本的资金替代高成本的劳动力实现的。据美国制造商协会调查,从1995年以来,非农生产力每年增长2.9%,而在过去的十多年,制造业生产力增长超过了50%。
面对空前的竞争压力,以不变价格计算,美国制造业产品的价格在下跌。据美国制造商协会称,从1995年以来,制造业产品价格下降了9%,而非制造业产品价格却提高了22%。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医疗、教育和建筑业,这些行业产出高且相对稳定,但价格的竞争也同样激烈。
大多数采取低成本国家采购战略的西方制造业都是按库存生产。此类产品大多数处于产品周期的“成熟”期;生产方式重复且易复制;技术含量有限。虽然目前近一半的制造商是按库存生产,但是其中35%将会转而采取更灵活的按订单生产。以在目前到2035年的周期内取得更高的价值项目。巴布森学院一名参与这项研究的运营管理教授称:“按库存制造模式将一去不复返,美国将不会再制造鞋了。” 图2中展示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增值产品制造业的持续下滑。
离岸外包优势依然强劲
虽然对制鞋业的预言很可能被证实为真,但西方制造商“低成本国家采购”战略的优势正在削减却同样是事实,特别是总部设在美国的企业。一些“不确定因素”会缩减我国作为低成本采购地的优势,这些因素有: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美元的贬值;航运成本的上涨;越来越多双源采购的计划;环境保护法规的逐渐强势。
然而,目前西方制造商与我国的成本差距太大,因而上述因素仍不能消除离岸外包的优势。即使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年劳动力成本会膨胀19%,但仍比美国劳动成本低90%。此外,从2000年起人民币相对欧元贬值了38%,这使得离岸外包相比八年前对欧洲更具有吸引力。
因而,即使在大幅结构调整后,西方制造商仍然发现要保持比亚洲进口品更廉价的趋势很是困难。这一趋势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制造商,且挥之不去。回忆日本从制造电视机到低端汽车,再创立高品质奢华品牌,如果会有什么奇迹发生的话那就是发展中国家在制造高质量产品会更具优势。
西方制造商的生存策略
即使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西方制造商在目前外购和外包的水平下仍有被排挤的危险。那么这些国家是否就要承认制造业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和外包优势呢?或者说保持住国内市场还有希望吗?西方制造商认为机会存在于发展高成本国家采购(HCCS)。他们认识到需要停止在低成本上的竞争,转而以其他方式树立优势。简而言之,发展高成本国家采购(HCCS)能力的五项关键性的生存策略是:
选择合适的人才。公司董事会必须确保公平竞争的管理结构,以使来自全球的优秀人才获得相应的领导职位。在选聘CEO和其他企业领导者时,董事会成员须考察个人的财务和谈判能力、在国际团队中影响目标实现的语言能力、去项目实施地工作的态度。主管也需确保企业领导职位向工程学、市场营销、金融和会计方面的人才长久开放。主管从制造业中脱离,他们就能推销产品到全球。
发展更多的增值服务。制造商可以通过服务――技术――优质的循环实现业绩的增长,这一循环结合了增值服务、技术和产品高质量。增值服务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了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把技术植入到产品设计中,会使得产品的仿冒或者逆向工程难以实施;优异的质量将市场上的产品区分开来并能比低成本产品先发制人。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组成了高利润和高增长率的有效循环。
波士顿物流运用蒙特卡罗分析法,显示产品和服务的最佳比例是85%的产品,15%的服务。换句话说,制造企业向股东提供的收益中应该有15%来自于服务,其余85%来自于市场销售。
以用户反馈为基础开发新技术。增值服务商获得的用户反馈可以被用来开发新技术,或者改善目前的技术水平。甚至产品升级和对产品加入新特性都可以因此得到实现。波士顿物流追踪考察了36类产品创新的指标。这些指标包括:研究与开发(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科技突破和加强创新;顾客所感知的供应商的创新;密切关注产业集中化,来自竞争力的供应商创新。从长远来看,低成本并非维持经营的方法;制造需要有更高一筹的生产技术。
强调高端,市场定位和定价策略。成本的选择总是有高成本和低成本两种策略。因此,相对放弃生产,西方制造商更需学会怎样有效执行高成本策略。对这些企业来说,高质量是一种可持续的经营模式。经济总是要求制造商要以产品的质量或独特性而不是以价格去竞争。
[关键词]高品质产品 市场 创新 质量要求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074-01
一、高品质产品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水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现在正向多元化刚想发展,而高品质产品市场,正是这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所谓高品质产品,即产品的高质量要求。而在我国,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在许多行业与企业中甚至排在了利润、设计、营销之后。以尽可能高的频率将产品(试用品)投入市场,再根据用户的反馈情况在后续升级版本的产品中予以改进,已经成为很多成功企业的熟练操作模式。一些企业会认为说,极低的价格出售,极新的创意设计,怎么可能有很高的质量。这就必然使一些用户会问,谁还关心质量?这就是高质量产品市场所面临的困境。
质量究竟对一个产品来说意味着什么?美国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詹姆斯L.亚当斯说过,无论是近年来致力于重整制造业的美国,还是致力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中国,都必须审视质量的重要性,改变更快,更大,更便宜的消费品等商品从制造到销售再到消费的链条,让产品更具品质,唯有此才能保证不降低美国消费者生活质量、继续满足和提高中国消费者的体验需要的前提下,避免世界能源和环境崩溃。
二、高品质产品的市场调查以及分析
市场调查是调查研究数据支持的重要方法,对于高质量产品的调查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市场调查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按选择调查对象来划分,有全面普查、重点调查、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等;第二类是根据调查对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来划分,有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在这众多调查方法中,根据现有能力和实际情况,同时为了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随机抽样法和访问法。
针对被调查人群的作息时间不同,我们选择了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地方的人进行了随机调查与访问。分别是晨练时间的公园,早高峰时间的车站,晚间的市场,及周末的商场。根据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将被调查人群分为四组。分别是30岁以下年龄段;30―45岁年龄段;45―60年龄段;及60岁以上年龄段。根据调查结果统计,30岁以下年龄段,有29%的人在选购商品时会优先选择高质量产品;有54%的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高质量产品与低价位产品的性价比;也有17%的人会选择价位低的产品。在30―45岁年龄段,有41%的人会优先考虑购买高质量产品,33%的人会在二者之间徘徊,而26%的人会选择购买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在45―60年龄段,有22%的人会选择购买高质量产品,53%的人会在对比之后再做选择,而25%的人会选择价位低廉的商品;在60岁以上年龄段,有18%的人选择购买高质量产品,39%的人会犹豫购买哪种,43%的人则表示会选择价位最低的。
由此可见,在我国高品质商品不是没有市场,要想扩大高品质商品的市场,产品需要在性能、成本和价格等要素之间作出平衡。要让产品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便利,追求尽可能高的适合度,要追求工艺的精良化。高品质产品应在满足消费者使用要求基础上带给其情绪上的愉悦,更要确定产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出类拔萃的高品质产品,才能让高品质产品彻底走入社会生活,才能进一步扩大高品质产品的市场。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从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到了产品质量的竞争,大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各种有代表性的实验室、产品检测中心相继成立,为提高中国产品的高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品质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现代化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给工业化和信息化提供了同步推进的机会,并且我国已经跨越了经济起飞的基础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竞争格局仍是将品牌,品质和渠道,我国的高品质产品必须要加速品牌的成长与壮大。
目前,我国高品质产品将有五大发展趋势。一、对用户体验和产品人性化的关注。二、注重高品质产品的创新以及专利的申请,提升核心竞争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规范。三、是强调对产品细节的关注,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从细节反应消费品味,反应对产品内涵的理解。四、企业更注重品质与品牌,而不是利润。真正好品牌的内涵便是品质、耐用、持续性发展的结晶;品质才是企业的生命。
四、是环保节能与安全。
从目前趋势看,高品质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企业要不断增强自主创造力、高端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生产高质量产品,成为深受世人尊敬的国际化企业和品牌,提高中国高质量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转变。
罗洪辉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相关产业的质量和竞争力的高低,而且成为传统产业借以实现产业升级的基础和根本手段。本文就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对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4、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应是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二、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现状与形势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达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中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中国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例如钢铁年产量超过2亿吨,我们大量出口低价钢材而进口高附加值的合金钢。机床也是出口价的简单机床,而进口昂贵的数控和精密机床。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是美国的1/25,日本的1/26。中国很多机械产品价虽,而质量也低,突出的例子,如钻头,价格是国外的1/10,而寿命也是国外的1/10。在世界企业的500强中,中国的制造业仅有两家。中国不仅不是一个制造强国,而且是一个制造水平很低的国家。只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工资很低,因而在中国大量生产的只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高水平高质量的产品,如精密和数控机床,飞机,精密仪器,精密微电子设备,还都需要大量进口,一些重要精密尖端产品还自己不能生产,受制于外国。
中国制造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机械工业产品落后,国外已是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且产品不断更新,而我国生产的往往是老的产品,产品更新很慢;不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引进的机电产品很多使用外国的专利,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机床装备数量虽多,但设备总体构成十分落后;制造技术落后,制造技术工艺落后,加工度低,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新产品试制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多;管理落后,非生产人员比例大;研究费用及人力投入少,技术创新少。
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随着宇航、电子、激光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加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将步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具体来说,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有:
1、精密制造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细加工和超微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等。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主要方法是精密切削和精密磨削技术等,其加工精度已由微米级(μm)向纳米级(nm)发展。目前,已研制成功纳米管、极小的微电机系统、微型机器人等。在精密制造技术中,纳米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它对于21世纪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基础。微细加工和超微细加工是一种特殊的精密加工,不仅精度高,而且尺寸十分微小,其主要工艺方法是光刻(蚀)、沉淀、扩散、离子注入等。微型机械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在纳米级水平上相融合的产物,它将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
2、制造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使高质量和高效率成为可能。现代制造系统的发展是:NC(数控)FMS(柔性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IMS(智能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一个工厂全盘集成制造系统,它借助计算机将经营决策、产品设计、生产准备、零件加工、产品装配、检查和销售等各个自动化子系统有机地综合集成起来,成为高效益、高柔韧性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先进工业国的柔性制造系统已相当广泛。我国起步晚,但数控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也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开始在全国进行试点、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效益。
3、特种加工技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机械设备都有高温、高压、高速和高精度的要求,因而不断产用了一些新材料来制造零件,如淬火钢、耐热合金、硬质合金、硅、锗、宝石和金刚石等难加工材料。同时很多零件的形状也越来越复杂,如小孔、深孔、型孔、窄缝、弯孔和型腔等。用通常的金属切削加工方法来加工这些零件已十分困难,有的就无法加工。这就需要探索新的加工工艺方法;特种加工技术是一种直接利用电能、热能、光能、化学能、声能、电化学能来进行加工的方法。它可以加工高强度、高硬度、高脆性、耐高温等难切削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和复杂形状的零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紧紧把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潮流,积极鼓励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产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稳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西洋 《现代制造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工程机械;研究探析
中图分类号: TQ1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在当今社会中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工程机械当中加以有效的运用,为工程机械技术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使得其各项性能都有了质的提升,而且在机械工程当中存在的功能和构成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导致其全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基于此在下出全面论述。
一、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社会当中取得的长足发展,生产能力与过去相比较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规模上也随之不断的进一步扩大。但是,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技术水平在整体方面还是显得较低,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中低档产品当中普遍是机械制造产品,针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拥有量相当少,由此在技术方面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依赖国外技术。虽然,在我国有海尔以及TCL等品牌,全都已经有力的实现了国产化,可是在他们所生产的产品当中,在核心技术方面依旧需要依靠从国外进口。机械制造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想要更加有效的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的加以全面提高,那么针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才是最为根本的解决途径。
目前,现代机械制造业早已从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成为自动化、机械化的现代制造业,依靠机械进行高精度、高危险度、高速度的复杂加工,通过操作主控制器来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机械自动化不仅能够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还可以避免人工操作的危险,提高加工效率,使机械制造业得以大批量、高质量的规模化生产,弥补了传统制造业的缺陷,尤其是生产多品种、高质量、小批量、低成本产品时,必须依靠机械制造自动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数控技术涉及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测量、现代机械制造、微电子、信息处理等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能够满足现代机械制造对加工精度、速度、安全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要求,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以及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重要基础,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在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二、数控技术的应用
首先,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工业生产线上数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危复杂的劳动环境当中的运用。数控技术不仅有效的将工业劳动条件进行了改善,为广大生产人员提供了全面有力的安全保障,而且在工业生产线上也全面实现了机械化,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的给予了降低,有力的将日常工作当中的工作量进一步减少,全面提升和加强了工作效率以及有力的减少了制造成本,并且对于社会企业生产加工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在我们日常实际生活当中,数控技术有效的通过计算机系统,针对生产加工有效的进行控制,由此,系统在运行过程当中能够有效的受到保障,使得运行系统正常工作。
其次,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在矿产采煤行业的实际工作当中,针对所使用的采煤机的具体要求比较高,在当今社会当中采煤机的品种也有着多种多样,通常采煤机都是进行小批量的生产,在机壳和毛坯反面的制作普遍都是使用焊件。在实践工作当中,如果所使用的依旧是过去传统观的机械制造技术,那么对于单件下料问题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解决,然而有效的使用数控技术则就能够利用龙骨板程序下料,这样就有力的将套料选用方案进一步的给予全面优化处理。在采矿机械当中有效的利用数控技术,其所起到的有力应用不仅能够进一步的将采煤机所发挥出来的效率,进一步的加以全面加强和提升,而且在生产过程当中还能够有效的做到精确控制,由此对于机械加工所体现出来的效果就有着全面的保证,这样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采煤企业所制定的任务完成效果,就能够更好更快的加以完成,而且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人工操作失误方面的危险,也有着更好的避免且提高了安全系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进行提高。
然后,在机床设备中的应用。机床设备在现代社会的机械制造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当中,应用数控技术的机床设备是其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机床设备中有效的利用数控技术,可以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控制装置,使得机床设备在实践使用过程当中具有更好的控制能力,这样就能够保证数控机床快速以及精准的控制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互位置等工序方面的操作内容。由此,将机床设备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提升,与此同时对于加工精度也有着全面的保障和提高,这样就能够全面满足机床在加工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的日益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要求。
最后,在宇航工业中的应用。在宇航工业当中,有很多的零部件在前期制造过程都需要进行特殊加工,面对钢度方面比较差的材质只有进行小切削力的高速加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力的满足宇航工业对于机械加工的全面要求。然而,如果我们使用过去传统的制造技术,那么对于宇航工业在加工过程当中的精度以及柔性方面的要求,就很难得到有力的满足,然而在整个过程当中运用数控技术则就可以将铝和铝合金等材料顺利的进行切割,这样过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资源以及能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当中的实际运用,在后期的发展中将会越来越广泛,且不发展空间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应当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在实践当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以及地位也江湖愈来愈重要,工程机械的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兴强,邢传鼎,周锦培,陈彦俊,刘朝智,潘逢春. 纺织机械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实例[J]. 装备机械. 2005(02)
[2] 张彬. 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05)
[3] 岳著玲,纪海燕.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潜在发展趋势[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4)
《再燃激情——苏州“三大法宝”读本》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等苏州“三大法宝”相互激荡、相得益彰,点燃干事创业、争相奋进的“熊熊烈火”,成就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最浓墨重彩的华章,成为苏州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写照。
根据党支部学习要求,我阅读了《“再燃激情”—“苏州三大法宝”读本》,其中,我生活工作的城市,苏州工业园区的孕育产生和其发展历程,让人赞叹不已,感触很深,也深刻感到党员干部要有志在必得的决心和信心争项目、抓发展、抓机遇。园区的发展经历了制造业产业主体地位的成型阶段、制造业的全面发展阶段、到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系列发展进程中,我作为计量检测行业的一员,也见证了园区的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初期,我们就参与到了服务园区的建设中,当时企业不多,主要是园区辖区5个乡镇的小企业和4个乡镇粮管所的计量检定,还有先期落户为数不多的中外企业,随着招商引资全面展开,九十年代中期园区开始大量筑路建桥,我们也跟随着路桥建设者们一起开展公路桥梁计量仪器的检测。在园区制造业成型和全面发展阶段,我们见证了园区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创业者高效的工作,此刻大量工厂引入建成并投产,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逐步落户投产,我们在园区计量检测上投入更多的力量,此前很少有加班检测的情形,也在逐步适应企业生产要求,加班加点检测。进入新时代,园区的发展也进入了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的转型升级,生物医药产业、纳米技术作为园区新兴战略产业等高科技支柱产业的落户,大大提高了苏州工业园区产业能级,这些企业的实验室和生产线上的称量仪器精度高、对仪器检测要求更高,并且部分客户有特殊的检测要求,也对我们检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在园区相关产业计量检测上投入了更多人力物力,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同时我们在提高检测技术上下功夫,更好的服务企业,更好地顺应时展要求。回顾这些年,我们与园区一起成长,在26年前,这片国际化开放型园区的脚下还只是一片广袤的泥塘,昔日城东农田湿地变为现代化的国际一流的城区,成片万丈高楼,产城融合、创新创优,彰显了成功的园区经验。
通过学习 “再燃激情”—“苏州三大法宝”读本,还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党员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敢于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要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思想,无论是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为内核的“张家港精神”,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标志的昆山之路,以“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特质的园区经验。无一不是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干出来的、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