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第1篇: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目前世界范围内企业国际化经营理念及经营管理生的较大改变与创新,加速了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由简单的业务处理向决策支持及战略规划的过渡的进程,其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其财务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综合文献发现,目前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集中在以专家调查法和“四阶段症状”为主的定性分析、以单变量模型和多元线性函数模型等为主的定量分析、以及以A记分法和模糊综合评价为主的综合分析上。本文将以我国房地产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 探讨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有效实现全面及系统地防范财务风险,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期对实现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目前国有企业(房地产)财务风险识别分析

通常来讲,财务风险识别是国有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目前,外部的金融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税务环境,内部的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和稳定性等都将加剧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根据调研发现,国有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表现主要包括:1)财务指标异常,比如营业利润值和负债比率等指标出现异常变化。对于房地产国有企业来说,由于一般处于高负债的基本情况,所以可以通过营业利润、资产负债比及每股收益等来具体考量企业的财务状况水平。2)筹资困难。因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收期较长,预期利润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如果缺乏有效地预警并控制财务风险,那么很容易导致无力支付到期债务的困境。具体表现为短期偿债风险(比如由于企业理财不当,在总资产报酬率较低的情况下进行了利率较高的债务事件);财务杠杆风险(比如负债融资规模过度,远远高于60%的警戒线,盲目地、不合规范地进行一些借债行为,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风险等);利率波动风险及政策风险等。3)资金周转不灵问题。通常表现为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清偿到期的债务问题。

(二)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具体识别。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作环节来讲,其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两类,即投资风险管理和筹资风险管理。

其一:投资风险识别。投资决策阶段:1)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具体评价投资项目的市场供需情况、项目的规模、开发成本、类型,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条件等,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2)建设阶段的风险识别:贯穿获取土地、筹措资金到组织施工等全过程,重视对贷款期限、开发商的资信程度及贷款利率的变化等方面。3)经营管理阶段的风险识别:比如房地产投资者与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最终用户之间的沟通,还有政策、法规和法律等问题,这些都是风险性决策范畴。

具体的识别方法有:1)用于识别宏观风险的泡沫测度法,具体指标包括国民经济因素(经济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房地产投资增长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房地产市场因素(房地产投资收益率、商品房销售增长率、商品房空置率、房价增长率、地价增长率、房价收入比);政策因素(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2)用于识别微观风险的专家调查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概率分析法、盈亏平衡法、故障树分析法、模糊分析法及CIM模型法等。

其二:筹资风险识别。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活动一般开发资金需求庞大,外源性融资依赖性强,因此在在追求快速项目扩张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安排资金,有效避免资金断链的风险。其融资风险定量识别方法有:1)评估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根据利率、汇率和股票指数等市场价格参数的具体变化,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估值和计价。2)通过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识别融资风险,即通过企业负债和资本的加权综合成本费用来具体度量风险。

二、国有企业(房地产)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的建议

基于上文对目前我国房地产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描述,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和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一)不断加强投资风险的防范。因为投资决策阶段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较多,所以需要国有企业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避免盲目投资;加强投资环境预测,建立和完善市场监控信息体系,从而掌握第一手市场资料,选择最佳投资区位;对项目各开发方案进行经济评价时,可以采用风险回避的方式来规避和消除风险。

(二)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探索多元化的组合式融资方式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增资扩股方式,优点是无还本付息压力,缺点是股利没有抵税效应,资金成本相对较高,操作成本较高;经营性欠款几乎没有筹资成本,但是所获资金有限,法律政策限制条件较多;关联方交易具有节税效应、筹资成本低,但是审计风险加大。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求企业通过建立以企业相关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和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随时掌握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最大可能地减少外部环境因素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

三、结束语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得一席之地,房地产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重视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制定科学的计划、拓宽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健全存货制度等)防控财务风险,使得企业最大程度降低因财务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防范的各项措施,房地产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莉.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3(12).

[2]郭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3(04).

第2篇: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可以为企业的管理经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财务风险的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而负债经营也正是保险公司经营最大的特性。相对于寿险公司,财险公司经营具有周期短、波动大等显著特点,其负债结构主要属于流动负债,投资策略多为短期投资,因此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近年来,自然灾害和财险事故的频发,高风险和高额度的承保,资金运用的不完善以及经营管理的缺陷使得财险公司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因此,准确的预测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状况,及时发现相关财务指标及财务状况的异常,对于财险公司稳健运作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财险公司各项财务指标还未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保险业监管指标》只规定了部分指标的控制范围值,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和财务风险度量体系,缺乏对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量化研究。近年来,不少经济学者提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系统以保障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目前,实务中仍采用传统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如柳媛(2007)提出使用EVA业绩评价法,对财险公司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吴贤(2008)将动态财务分析模型用于非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分析。刘洪渭、何建敏、丁德臣(2009)针对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不足,从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个方面,尝试提出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风险预警初始指标体系。从国内研究状况看,我国对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度量分析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从国外的研究状况来看,一些方法和模型在评估财务风险上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方法和模型多立足于对财务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分析,没有将综合财务风险数量化。

    二、理论模型

    目前,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估度量研究中,几乎没有考虑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突变性。本文将根据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以突变理论为基础,引入突变模型,对财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度量奠定理论基础。为确定基于突变理论的财险公司财务风险度量模型中的控制变量a、b、c、d,本文采用可拓学方法计算各指标对上层所属指标的隶属度,从而选取模型所需的指标体系,并利用隶属度的大小对指标进行排序,根据其顺序确定控制变量a、b、c、d。

    (一)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数理模型

    突变理论这一用语最初由英国学者齐曼(Zeeman)提出,之后在1972年被法国数学家雷力·托姆(Thom R)应用于其著作《结构稳定性与形态发生学》,用以解决社会现象中所存在的不连续变化过程。所谓突变就是指系统对平滑变化的外部条件的突如其来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产生的突发变化。突变理论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包括初等突变理论和非初等突变理论,通常提到的突变理论是指初等突变理论。初等突变理论中,造成突变产生的连续变化因素被称为控制变量,可能出现突变的量被称为状态变量。

    托姆在其突变理论中的分类定理中指出,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大量不连续现象可以用某些特定的几何图形来描绘。其中控制变量个数不超过5个的一共有11种突变类型,而发生在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在四个因子控制下的初等突变,概括起来只有7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折叠突变模型、尖点突变模型、燕尾突变模型、蝴蝶突变模型、双曲脐点突变模型、椭圆脐点突变模型和抛物脐点突变模型。各类型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数目如表1所示。

    每一种类型的突变模型都由一个特定的势能函数决定,突变过程的全貌则可由对应的平衡曲面加以描述,对应的势能函数如下:

    

    

    

    

    通过归一公式可将系统内各控制变量不同的质态转化为同一质态,即转化为状态变量x所表示的质态,然后根据所得到的状态变量的值进行评价。状态变量的取值需要根据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若同一层次的控制变量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可以相互弥补不足,那么状态变量取各控制变量对应的状态变量的平均值;若同一层次的控制变量为“非互补”关系,即它们之间即不可以互相弥补不足,也不可以相互替代,那么控制变量对应状态变量中的最小值为“瓶颈”,应选择最小值作为状态变量的值。

    三、模型的构建与财务风险的度量

    本文选取了我国保险行业中52家财险公司(包含外资财险公司)作为评价分析的样本,剔除异常值以及没有连续五年数据的公司样本后,最后选取22家公司作为建模样本。所有数据来源于2006-2010年的《中国保险年鉴》。由于篇幅受限,模型构建只对其中一家财险公司进行详细的过程描述,本文对所有样本财险公司排序按字母表顺序,因此选取安联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后文中简称安联保险公司)为模型构建的演示样本公司。

    (一)模型构建的思路

    基于突变理论的财险公司财务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是将由可拓识别出的财务指标,通过突变级数法来实现风险评价。具体思路如下:

    1.建立财险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库。构建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财务指标库,原始数据仅需第三层指标的数据。这一包含三层指标的指标库将成为各公司指标选取的来源以及用以实现突变级数法的支架。

    2.确定各层次的突变类型,并用可拓识别方法从指标库选取各公司相应的指标体系。为了符合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要先确定各组指标所属的突变类型,由于初等突变模型中状态变量下的控制变量少于或等于4个,因此,各层指标不应超过四个。在确定所需指标数量之后,采用可拓识别方法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根据隶属程度确定每一个公司被选取的相应的指标体系,并按大小进行排序,以对应突变级数中所需的控制变量a、b、c、d(a>b>c>d)。

    3.修正原始财务指标数据。根据突变级数法的需要,控制变量需要介于0到1之间,因此在确定第三层评价指标的控制变量时,需要对待评价年份原始财务数据进行修正,

    

    

    4.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各财险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根据突变级数法中的归一公式,对修正后的数值进行类推计算,先计算第三层指标控制变量的突变级数,得出的级数作为上一层指标的控制变量,以层层递进的取级数方法得到各财险公司最终的财务风险度量值。

    5.选取阈值对样本中所有的财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等级划分。根据最终的财务风险度量值 ,用聚类分析对所有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将财务风险分为Ⅰ级(偏大)、Ⅱ级(适中)和Ⅲ级(偏小)三个等级,进而判断样本中各财险公司财务风险所属的等级。

    (二)财险公司财务风险指标的物元识别

    为了提高财务数据处理效率,本文综合至今为止学者们对财险公司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时所用到的指标体系里的所有财务指标,形成了一个有效性高、完整性高、科学性强的指标库,本文将从这个指标库筛选所需的财务指标。详细的财险公司财务指标库见表2。

    根据可拓学中的物元识别方法可以计算得出各下层指标对上层所属指标的关联度,由于篇幅受限,文中只列出对演示样本公司财务指标进行可拓识别的结果,详见表3。

    

    (三)基于突变理论的财险公司财务风险度量模型

    根据安联保险公司所有财务指标的关联值,即隶属度,可以确定本文财务风险度量模型所需的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进一步根据第三层指标的隶属度大小对指标进行排序,可得确定控制变量位置后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本文对2009年22家财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度量,因此选取2009年各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再根据线性比例变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正,以使得财务指标可以符合控制变量介于0~1之间的要求。以安联保险公司为例,对原始财务数据进行修正,使其范围控制在0~1之间。再根据图1中安联保险公司基于突变理论的财务风险度量指标体系,将修正后的财务指标数值对应到控制变量a、b、c、d中,进而利用突变级数法的归一公式,计算第三层指标控制变量的突变级数,突变级数为所属同一上层指标的各控制变量归一化数值的平均值,得出的级数作为上一层指标的控制变量,以层层递进的取级数方法得到各财险公司最终的财务风险度量值。表4~表5为对安联保险公司财务指标进行取级数运算的结果。最终得到安联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度量值为0.952 769。

    

    用同样于对安联保险公司财务指标层层取级数的方法,可以得到选取的22家样本财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度量值。再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各公司所属的风险等级,详见表7。

    

    四、结论

    从以上22家样本财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度量结果来看,利宝互助和中华联合2家公司的财务风险属于Ⅰ级偏大,东京海上等6家公司的财务风险属于Ⅱ级适中,安联等14家公司的财务风险属于Ⅲ级偏小。值得注意的是,各公司的财务风险等级是相对的。其中在财务风险等级属于Ⅰ级偏大的2家财险公司中,利宝互助由于其盈利能力五个指标中的净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四个指标均为2009年22家财险公司中相对应指标的最小值,使得其盈利性指标值总体处于最低位置,盈利能力的不足造成其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于其他公司较大;而中华联合由于其偿付能力指标中的资本充足率、自由资本率和流动比率以及资产结构指标中的速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比、股东权益比率均为2009年22家财险公司中相对应指标的最小值,且偿付能力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为2009年22家财险公司中相对应指标的最大值,使其偿付能力相对来说较弱,资产结构的合理性较差,这些均是造成其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于其他公司较大的主要原因。财务风险属于Ⅱ级适中的6家财险公司各指标相对属于Ⅲ级财务风险偏小的公司,各类指标没有极大的差距,但是参照《保险业监管指标》中对财险公司某些财务指标的规定,可以看出部分指标尚未达标,影响了其财务风险的评估。综上,结合本文的度量结果与2009年各公司的整体财务指标情况来看,度量结果与实际情况很大程度是相符的,说明本文构建的财务风险度量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第3篇: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一、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概述

(一)内涵

具体来讲,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即为财务管理风险,指的是财务管理活动可能会偏离预期结果,带来不利影响。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日趋迅速,企业财务各个方面都容易出现风险,需要科学识别与管理。

(二)主要类型

首先为资金回收风险,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销售之后,方可以收回对内投资成本;在对外投资中,则需要将更加复杂的因素给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对外投资回收风险就比较的复杂。其次为分配风险,现代企业在企业保留盈余与分配盈余之间具有互相制约的联系,如果企业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高额回报给投资者,影响到企业的保留盈余。而企业为了促使外部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对投资者的分配进行减少,投资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然后为筹资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风险会直接受到负债资金比例的影响,同时,外部金融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进而改变银行利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筹资风险。最后为投资风险,现代企业向某一领域投资之后,因为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降低资金实际使用效果,导致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进而造成投资风险的产生。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识别

因为在企业财务各个方面广泛分布着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就需要对财务风险识别能力科学掌握。其中,经常运用到的财务管理风险识别方法有这些:

(一)财务报表识别法

本种方法是依据财务报表,将企业变现能力比率、负债比率等指标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准确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要紧密依据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来对企业财务指标科学评定,以便合理评估风险评估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等,将潜在风险给及时发现和解决掉。现阶段,企业在财务风险识别中,已经开始广泛运用财务报表识别法,除了开展比率分析、比例分析等工作之外,还需要开展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动态分析工作。此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财务风险分析中还需要加入客户财务报表的内容。总之,企业需要将财务报表分析法给综合利用起来,对企业经营风险科学评估,对存在的风险及潜在的风险及时了解,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受影响。

(二)经验总结识别法

通常情况下,在对企业每一项财务风险进行评定时,需要对比企业以往财务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风险。企业需要与员工定期经常的沟通,对其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积极征求,集中整理征集到的各种意见,依据不同的类别,如影响、特征等,将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等经验给总结起来,帮助企业对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更加科学的识别。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研究发现,现代企业客观存在着财务管理风险,不能够将财务风险完全消除掉,但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企业财务风险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大力健全和完善

财务会计制度、人事行政制度、内审制度等都属于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企业的性质与规模等会影响到这些制度的制定。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对企业内控制度大力完善与健全,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针对性的防范,对资本结构科学确定,合理管理企业内部资金,促使企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此外,还需要对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例合理制定,优化资本结构;将相对保守的财务战略实施下去,促使企业将长短期负债比例给维持下去;借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强化,还能够对企业各项费用使用状况及时获取,进而向个人及部门头上落实责任。

(二)科学管理投资活动

为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深入研究各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在长期投资方面,可以组合多种类型的投资,以便互相抵消掉存在的收益不确定因素,促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同时,企业将重大投资决策审议决定责任制度给实施下去,严格控制投资项目的各个环节,包括立项、评估、决策等。在短期投资方面,则需要科学分析存货项目,对信用政策科学制定,保证存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现金,进而实现资产流动性提高的目的。此外,为了对财务风险有效防范,还可以有机结合长短期投资,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部分风险是企业无法规避的,可以采取风险转移措施;如部分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可以与其他企业联合参与,共享收益,共同分担风险。结合某一类风险,也可以投保于保险公司,从而获得相应收益,促使风险得到显著降低。

第4篇: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来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所以如何减小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财务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一)风险

理论认为,在两权分离的体制下,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人经营他们的财产,形成委托-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人目标是不一致的,而这种目标不一致加上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信息迟缓等使得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可能利用权限恶意、无责任,造成风险,或者说道德风险。而两权分离使得委托人对人监控比较困难,从而加大了风险管理的成本。

(二)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到用户、从生产至成品交货的各种工作。这种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管理能带来诸多单个企业所不能提供的经济效应。但由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目标并不一致,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由此带来了合作风险。同时由于信息在不同企业与部门传递过程中发生扭曲,并沿着供应链流程逐级放大,导致了信息获得、理解和处置的风险。

资金运动风险的根本来源是企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财务关系。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应当在正确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的前提下进行。

二、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规模扩张

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二)内部控制不力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针对上述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规避措施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从董事长、各级职能部门及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等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三)利用信息系统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

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都需要靠技术手段来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能预先发出风险警告,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财务风险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是用来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潜在事件,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建立一个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态度、选择最优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方案的执行、风险管理的反馈与控制等内容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汤谷良.试论企业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平衡战略管理[J].会计研究,2004(11).

2、王展.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交通财会,2006(6).

第5篇: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通过监控预测和诊断功能,判断出农垦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可以找到影响其正常经营的根本因素,找出病根后,对症下药,提出正确方案和措施来改进企业的经营,修复相关指标,使企业的经营和各项指标回到正轨上来。

免疫功能

也叫预防功能,通过该系统农垦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化解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反馈得到的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参考借鉴。也有效避免了在日后的经营活动中类似不利影响因素的再度发生,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使其得以健康成长。

农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信息采集子系统、风险识别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风险警示子系统和预警报告子系统构成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也决定着其效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制定预警系统的规则,直接影响着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而又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实际成效。

1.信息采集子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就是风险信号捕获和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机制。一个良好的信息采集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抓住每一环节的财务风险征兆,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构建需注意以下两点:(1)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结合信息采集应关注各种风险的早期信号。由于财务风险可能发生在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研究开发、投资等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因此采集信息时不能要考虑财务活动和财务数据,如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少而现金流出量增加、财务结构不合理、过度负债、投资比例失当等信息,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各部门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信用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产品积压、人才流失、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等。(2)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结合信息采集应包括企业内部数据,如存货金额、不良资产、应收账款账龄明细情况、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情况、生产销售情况和会计报表、财务预算报表、经营计划等;还应包括外部数据,如国家宏观政策、市场数据、行业数据等。内外部数据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信息库,并且要不断更新与升级,以确保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风险识别子系统

风险识别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确认的一个动态化、连续不断的过程,也可看作是识别诱发风险产生原因的过程。通过该系统,不仅是要识别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更重要的是确定主要的风险因素,并将其与业务流程相联系,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对重要风险加大控制和管理力度。通常风险的识别方法有定性法和定量法。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组织结构图示法用于描述企业的活动及结构的不同组成部分,旨在描述风险发生的领域,并通过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图以及管理结构图来识别风险范围;事故树法,是以树状图形方式分析风险事件因果关系的方法;流程图分析法是指将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建立一系列的流程图,并针对每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财务风险。

3.风险评估子系统

财务风险评估子系统的分析方法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是以财务风险信息识别系统的结果为基础,建立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然后根据预警模型计算出来的数据与有关目标或标准对比,做出是否发出财务风险警报和财务风险警报的级别,并通告财务风险警报系统的决策过程。各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为合适的风险度量的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如图2所示。在定量评估法中,单变量分析法是运用单一变量、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而多变量分析法是通过应用多种财务比率进行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定性评估法中,标准化调查法是通过对专业人员、咨询公司、协会等进行调查,就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予以详细分析,形成报告文件,供企业管理者参考的方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企业财务风险周期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等4个阶段。管理评分法是通过对企业的管理特征以及破产企业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查和对比打分,并根据对破产过程产生影响的程度对它们作出加权处理的方法。

4.风险警示子系统

风险评估子系统运行的结果将通过一个标准来确定该结果所表达的企业经营状况是否安全,或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否存在以及是否需要向企业管理层报告,这个标准就是预警标准。一般根据事先设定的一系列指标临界点进行量化综合评价后进行预警决策。当然,预警标准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对风险的可容忍程度以及企业对风险的可承受程度,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预警标准是不同的。具体的如表1:

5.预警报告子系统

风险预警报告,是财务风险预警的最后环节,是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结果的报告。一旦风险预警结果显示企业存在财务风险,风险预警主管应草拟一份财务风险预警实时报告,递交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审批。审批后,根据系统警示的风险的重要程度上报上级领导审阅,具体如图3。报告系统应当确定风险预警报告的周期、内容、格式以及 流程。关于预警报告的周期,应至少每年一次综合报告各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运行效果及维护管理的情况。报告内容、格式不做固定要求,应简单、实用,突出重点,最好能够表格化、指标化。预警报告的流程也因企业组织框架结构的不同而不同,但应有从基层到高层的渐进过程。预警报告还应制定定期公布制度,对于风险的责任部门或责任岗位,要使其明确目前面临的风险状况。无论预警报告采取何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长效机制,并且保证报告的信息真实可靠、没有隐瞒。

农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改进策略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有其缺陷和不足。定性方法一般都是根据当事人的经验确定,缺乏理论依据。而定量方法给出的指标体系以及指标标准值固定,用固定数值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达到切实有效的目的。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为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相应完善,具体措施包括:在控制环境方面,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并在各项规章中对公司各层级、各子公司与各部门的权限与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管理控制方面,合理调整财务预警权与经营管理权之间的关系,对财务预警权进行适度集中,加大信息的监控力度,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财务预警信息的及时性。

3.对重大风险建立应对预案

对于重大风险应建立相应的应对预案,相应的预案应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重大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财务风险的再度降临。

4.结合现金流量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第6篇: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原因;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

一、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规模扩张

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二)投资失误

巨人集团曾一度涉足电脑业、保健业和房地产业等,德隆也在短短的几年内进入到几十个行业,他们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在新进入的领域中短时间内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得有限的资金被套死。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弹性,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降低费用。但是,过度的多元化经营,一方面易造成企业难以协调和控制,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主营业务能力和竞争优势,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建立在专业化经营基础上,即“相关多元化”。

(三)内部控制不力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四)资本结构不合理。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

(五)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针对上述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加强财务预算,并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回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控制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从董事长各级职能部门及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 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四)利用信息系统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

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都需要靠技术手段来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能预先发出风险警告,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中心,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将其控制在企业风险容量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六)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重要。

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企业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加强对现金收支的控制,可以增强优化现金流量的意识,增强企业防范与化解风险的意识,强化财务监督,从而确保经营有序地进行,确保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第7篇: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策略

一、引言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因为疏于财务风险管理,一些企业往往出现危机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近些年来,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现今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及房地产行业调控严厉,建筑施工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而所有的风险中财务风险则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因为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财务安全问题涉及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而如何规避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受到内外部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之间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个财务活动有可能遭受一定的损失。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过度举债而导致其丧失一定的偿债能力的可能性。

建筑施工企业对资金的依赖程度非常之高,其财务风险的危害不容小觑。轻则造成财务危机,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破产。因此企业通过使用一定的评估方法来识别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评估方法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法、专家会议预测法以及业务流程分析法。具体说来,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对企业是否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

1.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日常支付能力被一定程度地削弱。

2.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够合理,采用过激的财务政策,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负债经营。

3.企业的施工秩序比较混乱,从而导致具体的施工计划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

4. 企业的规模扩张过度,一方面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相对下降,另一方面企业的迅速扩大往往伴随着银行借贷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偿债风险。

5.企业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投资信心下降,因为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市场地位在动摇,同时预示着企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以上几种情况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识别自身的财务状况,及时判别自身是否存在财务风险,要尽量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防范于未然。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

(一) 合同风险

在合同方面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包括:

第一,合同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失公平。目前,由于建筑行业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谋求利润不得不签订一些不平等的施工合同,甚至于愿意接受合同中自行垫付资金或预交大额现金履约保证金一定预付款等明显不平等的合同条款,这些条款的不公平将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第二,工程发包人的资信程度情况不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发包人的资信情况并不能有完整全面的了解,不少工程发包人在签订完合同后,经营情况恶化、导致无法按时履约,无力支付工程结算款,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不能按时履行合同。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发包人没能及时派遣工程监督管理人员或工地代表,这会让施工单位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影响施工的进度。

(二)筹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流动资金容易短缺,因而往往需要通过筹资活动来解决资金问题。一般而言银行贷款较为普遍,但是有限的筹资额度及各种限制条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规模和灵活度,带来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此外,如果通过其他筹资方式,也必将带来偿债风险和压力。

(三)垫资及资金回收风险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这种竞争压力之下,企业可能会为了承包工程项目而接受发包方的一系列不利于自身的条款,在这种背景下垫资现象越来越普遍。垫资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量资金被占用,并引发财务费用增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且一旦垫资,将来不继续垫资便会发生亏损,这把企业带入了两难境地。

“收款难”已成为建筑施工行业的普遍难题。建筑工程往往需要一定的时期才能完工,企业之间一般商议按月办理结算,建筑施工企业必然会在工程先期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而有很大一部分变更索赔项目则要等到工程全部竣工之后业主才给说法,这样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居高不。变更索赔项目能否及时得到确认计量加之垫资资金的回收能否顺畅,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一旦项目投入得不到业主计量确认或者资金不能及时回收,将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恶化。

(四)投资风险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投资风险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企业由于经营需要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变为长期的投资性资产,但是这种投资可能会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而达不到预期收益,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另一种则为建筑施工工程中为了项目需要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这种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而等到项目结束后此前购买的固定资产很容易因型号不对不能在其他项目使用而导致大量闲置,这也将带来财务风险。

(五)成本风险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否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是否能够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是否能够对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机械等施工现场工程直接费用进行区分,从而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能否对项目部间接费的核算和控制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且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这些都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必要环节,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酿成财务风险的可能。

四、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风险处理方法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主要有分配法、回避法、转移法三种处理方法。

1.分配法:是指通过企业之间联合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在各企业之间分配财务风险,当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时,企业可以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财务风险的目的。

2.回避法:是指企业在选择投资理财方案时,应当对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预期与评价,在保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一些策略将部分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比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这一方式从而将财务风险转移一部分给保险公司承担;又比如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从而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其他参与投资的企业等。

(二)风险控制措施

1.建立财务预警体制,及时揭示财务风险

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财务风险预警,这种预警要求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并警示有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对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监督,从而捕捉和监视财务活动中各种细微的变动迹象;可以帮助企业对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进行更为全面、科学、准确的分析,从而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和财务监控,并且及时发现财务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管理失误、重大风险和隐患,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而一旦发现某种异兆或财务风险信号,应当迅速采取应变措施,准确及时传至相关人员,以控制事态,防止其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

2.完善施工合同管理机制,避免合同风险

建筑施工合同是工程承包单位与工程发包单位明确各自权利义务的具有法律约束能力的文件,合同中的每一环节、每一条款都充分体现了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原则和愿望。

合同的签订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首先,在投标阶段就对招标文件的相关条款进行研究,组织相关部门对风险进行评估。其次,中标后签约时要对施工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逐一审查核对,合同的签订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再次,积极同发包方谈判,以合理定价的方式承包,按照施工图预算结算,对于业主的不合理要求要据理力争,坚决不签低于成本价及有失公平的合同。最后,合同签订以后双方要切实履行合同条款,出现任何突发问题都应按照事先的合同规定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双方的权利,降低财务风险。

3.建立资金集中管理机制,避免资金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资金的集中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这种资金集中管理机制之下,财务部门根据公司总体情况可以提前筹集和分配资金,以降低资金成本。此外还可以利用项目的进度对正在建设的几个项目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平衡公司可使用的资金,这样既可以避免项目的资金闲置,也可以避免项目的资金没有到位而影响项目进度。

可以说,资金集中管理机制从管理架构上解决了资金分散、资金监控和资金筹划的管理难题。

4.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部控制

成本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施工项目成本费用控制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首先要求企业在投标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情况,合理编制标书,准确计算标价,此外也要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工程款的各方面内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成本计划,对材料、人工及机械费用等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再次要积极收集施工中因外界因素导致发生变更索赔的资料,及时向业主申报计量。最后竣工结算要及时,降低欠款风险带来的一系列损失。

五、结论

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存在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而最关键的是根据财务风险的类别,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各类财务风险加以防范。只有正确认识企业财务风险,找出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隐患,收集相关数据,进一步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的价值大小,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倩,苏延明.关于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内部审计与管理效益,2006(2).

第8篇: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一、风险管理内涵

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盈利水平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但是,企业通过不断对外投资、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无数案例说明,对外投资的成败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对外投资风险管理是企业在风险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6号――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指出“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决定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了解,审查并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更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将内部审计的资源和成果与企业风险控制相结合。参与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分析

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风险从风险来源上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从企业控制能力方面分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从资金要素分可分为“技术风险与财务风险”;从市场因素上可分为“资金市场风险与商品市场风险”等。

(一)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企业对外投资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其主要来源于以下因素: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资源及市场变化;自然灾害及意外损失等。内部风险是指内部环境中对企业对外投资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其主要来源于以下因素:组织治理结构的缺陷;组织经营活动的特点;组织资产的性质以及资产管理的局限性;组织信息系统的故障或中断;组织人员的道德品质、业务素质未达到要求等。

(二)技术风险与财务风险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动更新,各种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对外投资的技术风险就是企业投资技术更新的风险。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当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效益达不到预计要求、现金流动性差,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使企业面临财务上的风险。

(三)资金市场风险与商品市场风险

资金市场风险包括汇率、利率变化的影响。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有消费者与用户消费嗜好或使用形式的变化、市场容量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新产品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对原产品市场的影响等。

三、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

(一)对外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审查与评价

企业的对外投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的基础,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因此,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需要审查以下方面,以确定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

1.审查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性。企业必须根据规模大小、管理水平、风险程度以及生产经营的性质等方面的特点,在全体员工参与合作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风险管理负责人、一般专业管理人、非专业风险管理人和外部风险管理服务等规范化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该体系应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阶段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并通过健全的制度来明确相互之间的责、权、利,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审查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程序的合理性。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应当采用适当的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程序,以确保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审查对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存在及有效性。企业进行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对外投资风险、减少对外投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对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即通过对对外投资项目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密切注意与对外投资项目相关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发展趋势,从对各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对外投资发生的风险,进行对外投资风险预警。

(二)对外投资风险识别的适当性及有效性的审查

对外投资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对外投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对外投资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组织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笔者认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审查对外投资风险识别原则的合理性。企业进行对外投资风险评估乃至风险控制的前提是进行对外投资风险识别和分析,对外投资风险识别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2.审查对外投资风险识别方法的适当性。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人员应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并总结出对外投资项目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识别方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分析对外投资风险因素、风险的性质以及潜在后果。

(三)对外投资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及有效性的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对外投资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并重点关注对外投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对对外投资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两个要素。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风险评估的方法,并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并重点考虑以下因素:已识别的对外投资风险的特征;相关历史数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管理层进行对外投资风险评估的技术能力;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等。

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对外投资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定性方法的采用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意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数据难以获取时,一般应采用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一般情况下会比定性方法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四)对外投资风险应对措施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审查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对外投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审查。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经营、管理特点;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等。

四、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实务

(一)审阅企业有关文件资料,判断企业是否成立对外投资相关的风险管理机构,是否制订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审阅有关对外投资的会议记录和相关的会计资料,判断风险管理机构运行效果和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制度落实执行情况。

(二)对对外投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的审计

通过审阅对外投资相关的规章制度、会计资料、现场询问有关人员、实地观察等,调查、了解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详细情况,并作出初步评价。

1.审查企业是否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对外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对外投资项目的分析与评价、对外投资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等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

2.审查企业对外投资授权批准的适当性。审批人是否按照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办理对外投资业务,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对外投资业务。

3.审查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控制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合规性审查,重点审查对外投资预算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单位发展战略要求和社会需要,对外投资建议书有无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研究人员的构成是否满足需要,重大对外投资项目决策是否实行集体审议联签等;合理性审查,重点审查可研报告内容和深度是否满足对外投资建议书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项目审批机关投资决策及编制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明确回答对外投资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确定的对外投资项目所需资金、预期现金流量、投资效益、投资的安全性是否达到合理的精确度。

4.审查企业资产投出控制的有效性。重点审查:是否与合作单位签订合同,合同谈判我方是否两人以上参加;是否严格按照投资计划确定的项目进度、时间、金额和方式投出资产;提前或延迟投出资产、变更投资额、改变投资方式、中止投资等是否经决策机构审批。

第9篇: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

【关键词】 财务分析 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已占据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河山,其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对加工贸易的监管风险管理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虽然成绩卓著,但是对加工贸易企业的风险识别方法依旧单一,指标选取依旧存在不科学之处,即使是对加工企业所作出的中长期核查也只是基于企业生产规模以及个别报税货物在库状态的统计,而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统计分析比如对会计账目及凭证的检查则认识依然不够。

而多年的经验和事实多次说明,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导致海关监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监管风险存在必然的联系。这里所说的风险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规现象。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海关对加工贸易实施有效监管的一个必要也是从源头化解风险的措施。因此合理、全面的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有利于我们系统性的管理和处置风险。对加工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监管可以有效的节约监管资源,减低监管成本,有效避免出现平均用力,监管成本过大的现象出现。

1. 财务分析基本情况及其与海关加工贸易监管

财务分析是基于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通过对相关报表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 科学、系统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和经营以及盈利能力的一种方法。通常,财务分析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 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附表的信息。海关作为国家政府的部门,是关税的征收者,相对于企业而言,海关在企业在进口保税料件方面涉及的暂免税款方面则是企业或有负债的债权人。这也就为海关实施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缴纳税款能力提供了合理且合法的身份,同时也具备了这种权利和义务。财务分析依据的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重要财务风险。对它们进行分析, 可以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等相关情况, 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为监管者对于企业实施重点、有效监管,降低监管风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海关加工贸易监管风险管理中财务指标的选取

之前我们也提到,降低监管风险主要方式是对加工企业财务风险及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和评估。通过相关财务分析我们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状况,缴纳税款能力,及时对存在风险的企业实施措施,重点监管财务风险过高的企业,从而为政府这个“负债人”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对已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也包括了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其中短期偿债能力则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和短期负债项目的变动情况,而长期偿债能力则反映了企业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能力。对二者进行分析有助于监管部门全面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鉴于在会计中我们一般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在此我们选取这两个指标来检测企业的财务风险。

2.1短期财务风险指标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其有效的衡量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越大, 则说明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经营状况良好,营运资金充足度越高。然而各个不同的行业流动比率的临界值则是不同的,因此监管部门应在实际应用中对企业流动比率的分析和研究需要结合不同的行业特点、企业自身的流动资产结构以及部分资产实际变现能力等各种因素来进行分析和考量。对于那些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以及企业,降低其流动比率的监控临界值,相反,对于那些变现能力强,资产结构良好的企业提高其监控的临界指标点。总之, 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存货的变现能力, 因此, 加大对企业流动比率的监管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为了对企业自身存货的变现能力的衡量。

速动比率反映了企业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比率的变化,其主要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能快速变现的资产变动状况,相对于流动比率而言,其更能准确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相反,其值越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低。一般而言,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同样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也要根据企业性质和其他因素情况分析。针对不同的企业,适当调整企业速动比率的监管临界值。

2.2长期财务风险指标

相对于短期财务风险指标而言,企业的长期风险能力则全面且准确反映了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在会计中我们一般采用资产负债率衡量了企业的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反映企业全部资产中有多大比重资产是通过借贷获取的, 其也衡量债权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其中资产负债比率值越高, 则说明企业负债过多,形成坏账可能性较大,偿还债务能力较弱; 反之, 企业负债过少,形成坏账可能性较小,偿还债务能力较强。然而,对于海关这个“债权人”而言,什么比值的资产负债率是适当的,我们也无法有一个准确的定量,只有结合企业的环境,经营状况,经济环境加以综合考虑和分析。

之上这些会计指标衡量了企业偿债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逃离监管的意愿程度。因此,作为海关这样一个政府部门,我们应该在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监管中财务分析时,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运用企业历年的各种财务比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 考查其经营发展状况,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变化的趋势,考查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存在异常。但是,应用财务分析评价企业风险时, 注意结合企业所处不同行业的特点、规模以及相关财务指标联动的性质。在内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 有效的加强监管,及时化解海关税款流失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晓群主编. 风险管理[Ml.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 解进勇.现代海关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的思考[J]. 海关政研参考, 2003(30).

[3] 王志明.完善加工贸易监管的对策思考[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0(05 ).

[4] 周揽月.论我国加工贸易的管理与发展[C].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