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

第1篇: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自理理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居家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98-02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救治率也有了显著提高,但致残率却高达80%。如何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已经成为目前居家康复护理关注的问题[1]。美国护理学家D.E.Orem提出当人的自理能力不能满足其自理需要时,就产生了自理缺陷,也就确定其需要护理[2]。为了满足社区老龄化的需求,发展以社区或家庭照顾患者的慢性护理干预,降低诊疗费用[3]。目前,居家护理已经成为上海地区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Orem自理理论对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居家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通过华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找出所以近12个月内因脑卒中发作引发偏瘫现已出院居家的患者,并对其进一步调查,选择其中缺乏康复知识、行为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1-65岁,平均58.7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16例,高中17例,大学12例;现生活在社区中,处于疾病稳定时。排除语言能力障碍、理解能力障碍及其它影响生存质量疾病的患者。经基线调查,再将其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并对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1.2方法

1.2.1居家康复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社区常规随访。干预组: 由2名社区医生,2名康复医师,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名社区护士,5名红十字志愿者(在社区中具备康复指导技能的退休人员)组成居家康复护理干预小组,对干预组实施维持6个月的康复护理干预。定期服务: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时每天2次,每次30分钟。不定期服务: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需求随时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床组联系。内容:①由社区医生联系,康复医师评估,护士制度康复护理计划和措施,并指导家属、患者积极配合完成。②床上功能锻炼:教会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适度的被动运动(要求各个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充分活动,如举臂,抬脚,握拳,屈肘等),并根据患者的偏瘫病情状况和耐受能力确定肢体活动的幅度和程度,手法应适中、由慢渐快,由轻及重,由弱至强。③下肢功能锻炼:根据现病情稳定状况,尽早适度下床活动,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④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提供相应心理护理干预。⑤志愿者为患者及家属传授经验,并结对相互鼓励。方式:讲解、讨论、示教、训练。为全程追踪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每位社区护士负责做好各项记录。[4]-[10]

1.2.2评价方法

6个月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end指数评定标准分别对使用Orem自理理论居家康复护理前后进行评分。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

2 Orem自理理论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1 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由于脑卒中发作引发偏瘫的发生,全部或部分生活能力需要他人协助完成,使其自尊心大受打击,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急躁、失落、颓废等,甚至有自杀倾向。这些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了居家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因此,首先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评定[11],给予合理心理疏导,允许患者情感的适度发泄,指导其重拾信心,取得家属及朋友的积极配合,了解患者兴趣爱好,针对性的制定健康心理机能的恢复。

2.2 肢体功能锻炼: 居家康复护理干预小组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康复分6步程序:床上各式-床上主动被动运动-坐位训练-坐位平稳训练-站立平稳训练-步行训练。

2.3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肢体功能锻炼中适当穿插ADL的训练。包括穿衣服、如厕、进餐、刷牙、拧毛巾等。尽量让患者独立完成这些既基本又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再循序渐进的增加ADL的强度训练。整个训练过程要给予充裕的时间完成,耐心指导,细心协作,循环练习。

2.4 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合理利用社区中辅助锻炼器材的使用,向患者家属解释居家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说明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偏瘫康复的不可或缺,同时指导家属如何帮助患者训练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4 讨论

4.1 Orem自理理论在居家康复护理中强调辅助教育的作用,强调护士的任务是增进患者自我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观能动性[12]。Orem自理理论为居家康复护理提供了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一种概念结构,体现护士在治疗、护理、康复中的作用,丰富护士的职业内涵,在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稳定期康复指导Orem自理理论提供专业的辅助训练理念,并随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相应的护理需求也会随之减少,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13]。

4.2 由于社区居家康复护理是目前老龄化社会中的一项新兴护理工作,迈进社区走进家庭的一种全新的康复护理工作在摸索和探讨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家庭提供康复功能训练指导,争取在康复干预下恢复患者最大可能性的自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经居家康复小组干预后,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end指数评定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 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347.

[2] 丁亚芬,黄丹丹,张超文,等.Orem自理理论在内科脑出血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03-104.

[3] 刘腊梅 周兰姝.我国台湾地区居家护理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7.21(3):651-652.

[4] 周健 周军 李建华.循序功能训练康复期脑卒中患者[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606.

[5] 张新勤.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37-4838.

[6] 骆京京.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1例整体护理的体会[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97-98.

[7] 毛秋云 孙爱芹 宁波,等.Orem自理理论在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6-97.

[8] 张玲 郭红.老年人的居家护理[J].中华全科护理,2006.9(15):1290-1292.

[9] 孙菲 徐燕.我国家庭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护理杂志,2006.23(1):42-43.

[10] 梁茹 吴丽芬.出院患者家庭访视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06.5(4):79-80.

[11] 高玲 钱开林 孙延文,等.心理康复治疗对年轻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69.

[12] 李春梅.自理理论在神经外科偏瘫康复护理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91-2592.

[13] 蒋凤菊 赵庆华.自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7.21(8):2072-2073.

第2篇: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

慢阻肺又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诊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且久治不愈[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皆较高,近些年来,该病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55岁以上年龄群体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已经上升至8%~12%[2-3]。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性分析辖区社区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辖区社区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72.62±5.67)岁。其中,2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上述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治标准,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患者,已经剔除沟通交流障碍者。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②观察组提供常规康复护理服务,同时进行康复教育指导。主要内容包含:①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引发因素,普及疾病的治疗知识,建立互信关系;②劝诫患者戒烟,防止病情恶化;③嘱咐患者多进食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食用,多补充蛋白质和糖类,日常多食水果;④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操练习,2次/d;⑤合理用药指导,每日进行长达8h的家庭氧疗。

1.3疗效判定 ①心理状况: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②生活能力:0级为无气短临床症状,身体机能正常。1级指患者劳动易出现气短症状;2级指患者在运动量稍大易出现气短。3级为日常散步便有气短;4级为日常穿衣、讲话等都会出现气短,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5级为患者稳坐不动时也会出现气短,已经难以平卧休眠。以0-1级为治疗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以P

3 讨论

社区康复护理是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迁移不愈,易复发的慢性疾病,临床诊疗中,发现患者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患者病情一般难以根治,治疗也较为困难[4]。现阶段,医学界还没有发现一种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且改变其病情发展趋势的药物[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已经上升第6位,而于10年之后,其致死率可能会跃至第3位[6]。随着当前我国该类病症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老龄人群体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堪忧。

本次研究过程中,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应用康复教育指导办法,对患者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以修正,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辅助用药,以此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病情继续发展。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不一,对比差异,P

综上所述,常规康复护理加康复教育指导方式有助于延缓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复发时间,减轻老年患者心理压力,增强其生活能力,保障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病情控制方式,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启芬.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85.

[2]赵凤玲.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区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44-245.

[3]刘畅君,盛芳,刘漫时,等.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115-116.

[4]王艳.慢阻肺的护理新进展[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11):54-55.

第3篇: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康复护理课程 现状 存在问题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65-01

1我校康复护理课程开展现状

1.1准备工作

1.1.1教学目标

通过康复护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康复护理知识,掌握与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功能训练及康复治疗技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功能的早期恢复;能够运用康复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并运用康复护理理念,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1.1.2课程设置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石凤英主编的《康复护理学》一书为教材。第四学期开课,总学时为30 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试验课10 学时、考试2学时。内容包括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的一般评定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常用康复护理技术;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等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

1.1.3实验室建设

设置三个实验室,分成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 PT) 、作业治疗(OT) 、言语治疗(ST)等四大块内容。实验项目包括:康复评定;物理因子治疗、言语治疗;运动疗法2学时;作业疗法;良肢位摆放、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体疗手法。实验设备包括:多功能关节活动测量表、角度尺;上肢运动治疗器械(墙拉力器、手支撑器、关节练习器等);下肢运动治疗器械(悬吊牵引架、平衡杠、坐式踏步器等);沙磨板及附件(可调式)、可调式OT桌、木插板等作业用具;PT训练床、PT椅等体疗用具。操作示教课均在多媒体示教室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操作在实验室进行。

1.2教学方法

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示范教学、回示范、操作练习等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理论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康复护理基本知识,示教演示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康复护理操作的基本要领,实验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康复护理操作技能。

1.3考核办法

学生评价方法多元化:(1)考核方式为考查。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2)结合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出勤情况等方面的考察,综合评定成绩占30%。(3)理论考核:占总成绩70%。

1.4教学成果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康复医学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基本树立了康复的观念,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康复护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

康复护理学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虽有很多护理院校将康复护理设为选修课程,但学生多认为对以后的护理工作没有多大帮助,在学习过程中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2教师

我院康复课程授课老师为护理专业毕业教师,上岗前自学康复护理理论内容,在康复护理中心接受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在上课过程中,对部分康复专业知识的讲授感觉力不从心。

2.3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能够满足教学一般需求,但与学生互动较少,教学方法灵活性待加强。实验课均为实验室练习,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场所收到限制。

2.4实验课

我院康复护理的实验室面积较小,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实验无法系统展开。实验课程设计单调,无法联系临床病例,见习基地还未建立,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动手机会。

3对康复护理教学的建议

3.1 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

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医学模式转变及全球老龄化的挑战, 康复医学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与保健、预防、临床并列的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康复护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

3.2师资队伍建设

选送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康复护理相关课程,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及学术会议,定期下临床进修康复护理临床技术。制定教师考评方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监督、促进,并制定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学习新理论技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3教学方法

康复护理课程实践性强,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如采用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病例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等。

3.4加强康复护理实训,建立康复护理社区见习基地

加强康复护理技能实训,为护生提供见习场地,有利于护生今后的康复护理工作。基本的康复技能应由教师在课堂示教后,让护生在实验室练习,并及时在医院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巩固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社区有很多康复护理对象人群,建立社区见习基地,增加护生实训机会。

参考文献:

第4篇: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社区康复护理;护理体会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非常严重,并且这种趋势在逐渐增加,高血压病以及一些慢性疾病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为康复治疗,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血压处于正常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成功对患者体内的诸多脏器进行有效保护。在我国针对高血压病患者,主要选择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对此将患者的服药率进行提高以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最终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296例高血压病患者,男166例,女130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3岁,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6±11.2)岁。所有患者所从事的职业都以脑力劳动为主,几乎占所有患者的三分之二。患者体重最轻为49千克,患者体重最重为90千克,患者的平均体重为(64.5±14.6)千克。患者病程最短为2年,病程最长为13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8±4.3)年。所有患者的文化程度:学历为大专及其以上的患者68例,学历为中专的患者82例,学历为高中的患者80例,学历为初中以及以下的患者66例。全部患者都满足高血压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因为药物导致出现的高血压病患者全部进行排除,并且全部患者均没有相关性精神疾病以及患有恶性肿瘤的情况。

1.2方法

1.2.1对患者创建电子档案详细统计患者的家庭情况、环境、结构、对自身家庭的依赖程度、患者当前的身体情况以及生活的习惯等相关资料,并全部纳入计算机中;有效创建患者个人档案以及患者家庭健康档案;与此同时对患者创建电子病历,将患者所有资料录入到管理系统中,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1.2.2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社区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详细地评估,并且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对其实施有效的分级管理,要求应该在每个季度针对患者至少完成1次随访,如果患者的病情发生了变化,应该将随访的次数增加。在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需要密切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

1.2.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了能够有效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要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疗人员以及护理人员对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健康方面的讲座。具体演讲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情况,此外对患者的饮食以及患者的运动情况都要详细进行讲解,使患者能够意识到此种疾病的危害性以及进行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详细制定个人健康教育的有关计划,对患者发放常规的生活手册等。

1.2.4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其心理普遍处于紧张状态,尽管患者的病情状况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内心仍然感觉到恐惧。对此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通过有效途径能够完全进行宣泄,有效将患者的精神压力减轻,使患者能够始终处于愉悦的心情。针对不同的患者,都要对其加以理解与安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为患者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

1.2.5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高血压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并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患者必须按照要求来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针对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是该病治疗的基础,要求患者应该根据当前的身体状况正确使用降压药物。

1.3统计学方法针对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资料,全部有效录入到应用EPIDATA进行创建的数据库中,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所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利用卡方检验表示对患者实施护理后患者的依从性以及知识的改善程度,利用t检验表示患者血压的当前状态,а=0.05。

2结果

2.1对比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患者依从性的改善情况见表1。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前,患者依从性普遍不高,对患者完成180d的社区康复护理后,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改善,护理前与护理后差异显著(P

3讨论

总而言之,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完成社区康复护理后,患者的依从性获得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针对疾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关知识的了解率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对患者进行随访后,有效融洽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患者能够按照医嘱积极配合医疗人员与护理人员的治疗与护理,保证血压能够恢复正常,显著将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旋.高血压病患者社会支持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6,4(01):95-105.

第5篇: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恢复期;社区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58-01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主要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还有增加趋势[1]。社区康复护理是将现代整体护理融入社区康复,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在社区层次上,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全过程,社区护士依靠社区内各种力量,即残疾者家属,义务工作者和所在社区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服务等部门合作,对社区伤残者进行护理[2],脑血管意外致残后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同时社会和家庭负担明显加重,因此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在家庭和社区阶段的康复治疗护理是极为重要的,本人就此谈谈看法:

1 重视心理康复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往往有孤独感,自卑感,敏感抑郁等情绪反应,他们迫切希望和要求自己缺损的机体功能在短时间完全恢复,不满足现状的康复而产生疑病,焦虑和抑郁,针对残疾人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工作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引导他们接受现实,认识现有的肢体功能,尽量发挥残余能力,鼓励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使其具备回归社会的能力,最大程度适应现在的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

2 观察与沟通

注意观察病人的残疾情况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有关人员报告,,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理疗,针灸,运动按摩等,康复护士要与病人及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倡协作精神,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有序进行。

3 纠正残疾人的姿势并进行有关功能训练

根据病人的不同性质和需求,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康复技术人员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训练。

3.1 良姿位摆放:软瘫期取良姿位能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患侧上肢取伸展位,患侧下肢取屈曲位以对抗痉挛模式,可以取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平卧位,一般每天2小时更换一次,如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患者头部垫枕,胸前放一枕头,患肩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上,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另一枕上,健侧肢体自然放置。

3.2 抗痉挛训练:大部分患者患侧上肢以屈肌痉挛占优势,下肢以伸肌痉孪占优势,因此训练时上肢训练伸肌如以Bobath式握手用健手带动患手上举,伸直和加压患臂。下肢训练屈肌,进行髋。膝屈曲训练和踝背屈训练等。

3.3 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首先进行坐位耐力训练,先从半坐位(约30°)开始,逐渐增大角度(45°,60°,90°)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如患者能在90°坐位坐30min,则可进行从床边坐起训练

3.4 肢体的功能训练顺序:功能训练一般按照运动发育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其顺序按照: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膝直立平衡单膝直立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走进行。

3.5 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设置适宜的语言环境,用听、说、读、写等方法训练,先易后难,先练习发声后练习说话[3],经常让病人听广播,练习发音,进行语言训练,除语言治疗训练外,护理人员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与病人交谈,使语言训练得以持续进行。

3.6 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进食方法,个人卫生,穿脱衣裤鞋袜, 床椅转移,洗澡等。训练病人进行“自我康复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训练病人进行自理。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患者自身的配合息息相关,这就需要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使患者自愿参与康复治疗,并能主动配合[4]。首先将日常某些活动动作分解成简单的运动方式,从易到难,结合护理,进行床旁训练,要按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训练,如拿筷子,端碗,如病人有肌力不足或缺乏协调时,可先做一些准备训练,如加强手指肌力的训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应用自助具做辅助。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伤残者在家庭和社会中,尽量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而完成各项功能活动。

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 压疮的康复护理:让患者躺在气垫床上,同时保持床单干燥无皱折,避免擦伤皮肤。保护骨头凸起部,脚跟、臀部等易生压疮的部位避免受压。经常更换,对身体不能活动的老人,每2小时要变换,搬动时要把其身体完全抬起来,早期进行下肢、足踝部被动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2 肺部感染

4.2.1 保持口腔清洁,嘱病人早晚清洁口腔,饭后漱口,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进行。对吞咽功能有障碍者,喂饭时应均匀、慢速、抬高床头约30°-90°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5]。

4.2.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勿使病人受凉,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防感冒。

4.2.3 每次翻身时轻叩背部,鼓励病人经常变换,以利痰液排出和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对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及时给予处理。

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门诊,由康复专家坐诊指导,在总体康复医疗计划下,以家庭为单位,围绕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减轻残障的全面康复目标,以家庭为单位,通过门诊康复治疗和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相结合,通过功能训练,采取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运动作业、语言康复治疗方法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患者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 石风英.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

[2]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9

[3] 张雯,任正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3(6):194

第6篇: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开展短期的康复护理培训十分必要。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等临床专科的需求,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应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每周2学时,分18次完成,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岗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接替老教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接班人。学校在经费使用上要做到科学合理,对不同的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对学科梯队建设由学校全部承担培养经费。对既符合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又属教师个人提高学历或业务水平的学习、进修,培养费可由学校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第一,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开展各种专业学习班、研讨班及技术培训班等,安排相关专业知识讲座及校外进修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学讨论,重点讨论康复护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在全面领会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好教案和备课笔记,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二,制定各项支持政策;在教学岗位上设置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岗位,增加教学课时酬金;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中对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和论文同等对待等等,积极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教学设施上改变以往以板书为主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通过幻灯片、投影仪将大量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内容播放给学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多媒体课件具有大容量、快节奏,形象生动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接受信息和教学双方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电教媒体的作用点,选择和设计练习,为学生提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多层次的形式不同的康复护理实践操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讲练结合。第四,做好教学评估;校领导及教务科教学督导员定期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向学生发放教学评价表,不定期上课堂听课,进行评教评学;教研室负责人到每位任课老师课堂上听课,从教案准备、教学态度、教学技术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教学水平;安排同学科老师之间定期进行教案诊断和课堂听课。从教法的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清晰具体、内容是否得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找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与学生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评估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的情况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6]。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是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第7篇: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150/10万,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脑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康复护理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恢复,重返社会。现结合文献,对其早期康复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1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2],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3]。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选择

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有学者认为[4],从发病至24h内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梁光霞[5]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h)。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72h。

3 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

3.1 心理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6]。良好的情绪,使神经肌肉的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被解除,神经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复的疗效[7]。脑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见并发的情感障碍,发病率为20%~50%[8]。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直接影响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拖延康复时间,甚至丧失神经功能康复时机,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早期康复的目的、意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现在医学上对康复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步,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就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那些配合治疗获得成功的患者例子,使病人和家属看到希望,解除病人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机体调整到最佳生理状态,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康复治疗阶段,病人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而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康复。

3.2 护理

3.2.1 卧位护理 ①仰卧位,患侧肩胛下用薄枕垫高,肘、腕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置于枕头上,使患侧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大腿外侧置一大号枕,髋关节、膝关节各垫一个小号枕,防止髋关节外旋,使膝关节稍屈曲(20~30°),足底垫中号枕,取中立位,脚背翘起与床面垂直90°,防止足下垂、足内翻[9,10]。②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90°,肘腕指关节伸展放至枕上(勿垂腕),患腿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呈90°,置于一大号枕上,再用一中号枕使踝关节稍背屈,防止足下垂及内外翻[9,10]。③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腕关节伸展,手指拉开,掌心向上,患侧髋关节保持伸展位,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保持轻度背屈位,健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放于一中号枕上,并将一大号枕置于背部支撑后背,保持[9,10]。

3.2.2 坐位护理 在病人胸前置一桌子,将患侧上肢放于桌面,肘关节微屈,手掌心向下,手指伸直,身体前倾,脊柱伸展,可以抑制躯干短缩,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在病人背部放一软枕,使病人坐位的重心在臀部,而不在骶尾骨上,以减轻骶尾骨受压的程度。患侧膝关节屈曲成90°,使足与小腿保持垂直位。坐位时应注意座椅不能太高,应保持双腿整个腿掌着地[11]。

3.2.3 站位护理 康复护士帮助病人进行站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应站在病人的患侧,减轻病人恐惧的心理。引导病人重心向患侧转移,用健侧手指紧扣住患侧手指,并抱于胸前,双足分开10cm左右[11]。

3.3 患肢功能康复护理

3.3.1 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min,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柔的按摩[12]。

3.3.2 翻身动作训练 患者双手交叉握住伸直,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患侧或健侧转向,护士站在患侧协助。每2h翻身变动卧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要超过1h[9]。

3.3.3 床上训练 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上肢做Bobath握手,肘屈伸,肩上举;下肢做双桥和(或)单桥,床上轨迹,屈踝[13]。

3.3.4 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患者首先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在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于床边,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摆动双腿[14]。

3.3.5 站起及站位平衡训练 患者Bobath握手,双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立起;患者站立平行杠边,健侧上肢紧抓杠木,重心放于健侧下肢,逐渐增加站立时间至大于30min[14]。

3.3.6 步行训练 患者坐位能保持平衡即可开始。先于平衡杠内步行,注意上肢的摆动及骨盆的旋转,接着平地步行,实地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15]。

3.3.7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 训练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沐浴、拧毛巾等。积极训练患者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在ADL训练项目中尤以移动能力的训练最为重要,在康复护理中还要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到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和方法[16]。

3.4 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病程长、恢复慢、经济负担重,所以很少能够达到完全康复后才出院,患者出院后如不能继续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往往前功尽弃,出现各种功能减退。因此在住院期间,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懂得继续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康复锻炼的方法,并制定出院后家庭随访康复指导计划。出院后康复训练主要为平衡、协调和速度训练,并可借助步行器或拐杖到室外活动,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的精细动作训练[17],争取做到生活自理。开展家庭护理,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又有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3.5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以护理、肌肉按摩及床上训练为主;恢复期则以对患者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生活训练为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坠床;避免训练过度或不足;避免着凉感冒,防止关节脱位;病情变化时,如原有病症状加重,感冒发热,气促等应停止训练。

4 结语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施予良肢位的摆放可以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畸形;缩短患侧卧位时间,可避免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按摩、被动运动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刺激肢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功能,从而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应尽早介入,并取得患者、家属的紧密配合。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区继续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非常必要的,而家庭或社区康复工作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应尽快逐步建立完善家庭护理或社区康复护理服务体系,支持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 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

[3] 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7(5):22.

[4] 胡荣东,肖爱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

[5]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68-69.

[6] 毛芙敏.110例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0,14(4):171.

[7] 李韵.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4):241-242.

[8] 李付云,候桂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5):48-49.

[9] 张玉爱,孟素萍.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8-19.

[10] 梁定杰.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24-25.

[11] 陈莉红.浅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1):17.

[12] 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616.

[13] 冯秀艳,马艳辉,崔静宜,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92.

[14] 陈冬青.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1):45-46.

[15] 李亚东,张春晶,唐艳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3):292-293.

[16] 林宗霞.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内容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36.

第8篇: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社区康复干预;干预组;对照组;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63-01

1、引言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颅脑损伤患者的数量多,但限于收入水平和社区护理水平的因素,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在医院的手术质量或传统保守治疗之后,对患者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及时病情趋于稳定,但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和残留神经损伤给后期的康复工作带来了消极作用,尤其是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在经历了手术治疗后,往往选择回家等待式的自然康复,但由于缺乏心理辅导和必要的康复常识,往往会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造成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阴影,特别是对于患者的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和生活理解力方面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降低了患者的康复质量和水平。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将对在2011-2013年之间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进行剖析,对比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和非干预手段在其中的具体作用,以为我国的相关研究贡献微薄之力,论文观点仅作业内研究人士探讨参考之用,不足之处,有待指正。

2、研究对象

针对笔者在2011-2013年间研究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分析,将全部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各25例,一组施加社区康复干预措施,另一组作为对照组,患者的资料主要有颅脑损伤的原因、类型、部位,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并在干预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问询调查,记录在案,并在疗程内对患者的康复度进行统计评估,主要评估的指标是颅脑患者的理解能力、生活认知能力与生活能力。

3、方法

3.1研究方法

将5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干预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出院后继续施加药物治疗和社区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则在家中等待自然康复,定时定期的对两组患者进行同等的问询调查工作,研究时间分别以2个月和4个月为统计评估的基准,进行评分对比。干预组的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1)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治疗师向患者和家属事先进行沟通说明,向家属说明护理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并对家属的护理工作进行引导,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患者和家属都积极参与到康复护理的工作当中来,配合治疗师的工作。康复治疗师和患者、患者家属拟定康复训练的时间表、地点、工作规划等内容。并且康复治疗师要具体的根据患者颅脑损伤的成因,患者外在的功能障碍表现方面,如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理解障碍、心理障碍等具体情况,针对性的拟定康复干预的计划。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摸底,适当的调整康复计划,并组织社区护理人员、家属、患者的分析讨论工作,进行评估论证,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2)社区康复中心定期组织康复训练培训,成员包括专家、患者、患者家属和社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培训,主要是针对性的训练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专家则可以进行训练的指导工作,提升护理的常识,并现场答疑,解决家属和护理人员工作当中遇到的疑难点。此间,可以将护理工作当中卓有成效的护理案例进行宣讲推广,相互借鉴操作中的优点。

(3)社区康复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定期的对患者和家属的康复工作进行摸底,康复干预的疗程为4个月,每个月3次进行情况摸底工作,没10天为一次。摸底工作主要是针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开展的,其一,训练康复的指导工作,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问询谈话,针对日常工作的训练情况详细了解,如药物的服用情况、运动训练和操作规范方面,及时指正其中不正确的康复动作;其二,是心理康复指导,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失语、偏瘫等严重的疾病会给家属带来困扰,处于对病情的担忧,家属工作当中会有消极情绪,社区护理人员要进行及时的疏导、安慰,消除患者家属的忧虑和烦躁情绪,另外,患者是病症承受的直接方,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作用更加明显,烦躁、紧张、性格多变、行为异常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康复工作人员对患者的心态进行了解,必要的要引入心理咨询师,开导患者,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康复工作的进行,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微小进步也要表扬鼓励,营造健康、乐观的环境,提升其自身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3.2评估方法

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2个月和4个月后的测评比较,将日常生活能力指标(ADL)和功能独立性指标(FIM)指标进行打分评估,主要针对患者的理解能力和生活认知能力比较。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软件对调查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统计,认为P

4、结果

2个月和4个月之后的统计显示,干预组的成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时间越长,效果差异越大,其中4个月之后的患者康复程度表现最好,说明社区康复干预措施能够明显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进程,自然等待式的康复不仅速度慢,而且效果并不十分良好。

5、讨论

传统的颅脑损伤康复停留在病情问询阶段,实质性的训练指导和心理干预工作有限,通过上述研究分析证明,患者出院后,社区康复干预作用的效果非常明显。主要做到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治疗师组织社区护理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其二,各参与人员要有信心和耐心,坚持生理康复与心理康复同步进行的原则,并做好长期康复护理的准备;其三,社区组织人员定时定期的问询调查,进行训练和心理开导工作。限于我国的人均生活水平,颅脑损伤患者长期住院治疗并不现实,因而提高社区康复干预的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和帮助无疑符合当今的生活水平和环境。

参考文献:

[1] 石坚,李华,刘利辉,等. 脑外伤后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处理.[J]. 现代康复,2001,5( 10 下) : 13~14

[2] 燕铁斌.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 第1版.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90~314

第9篇: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庭康复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年发病率高达217/10万[1],生活不能自理者达43.2%[2],其致残率为70%~80%[3]。在我国,很多脑卒中患者带着残疾回家康复,许多家庭缺乏康复护理,致使社区大部分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而处于后遗症期,因此,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1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存在问题

通过对本院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随访调查,目前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绝大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康复训练患者遗留有多种功能障碍和后遗症;②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较高;③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④部分患者有负面情绪;⑤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较差;⑥家庭康复环境未行相应改造。

2 护理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近年来本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治疗后出院的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情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1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家庭护理不像医院工作有一定分工,有各自的专业,而是综合性强、内容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是业务素质高、身体素质好、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敏捷、果断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意外,使患者感到轻松、信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护理方法

2.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正常人突然成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心理压力很大,要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调整心理平衡,端正对疾病的态度,从而促进健康的恢复,这是心理护理的基本内容。

2.2.2 基础护理 家属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家庭修养环境。室内温度20℃~25℃,湿度50%~60%,注意室内的空气新鲜,开窗通风,但应避免直接风吹患者。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要保持患者大小便通畅,因患者行动不便,大小便后要及时帮助其用温水清洗,保持衣物及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为预防并发症,要定时翻身拍背更换卧位。每2 h一次,每次约5 min,以促进痰液排出,并做好口腔护理。翻身时切忌在床上拖、拉,以防止擦伤皮肤,并对褥疮易发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肩肘部、外踝、足跟、枕部等部位进行检查,骨突出处可用棉圈垫上,使突出部位悬空,减少受压。还要选择合适的床垫,一般用海绵垫或气垫床。定期用温水给患者擦澡、擦背,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擦洗后在背部、骶尾部扑上爽身粉。

2.2.3 饮食护理 饮食应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素,要有规律,可采取侧卧45°进食。另外,疲劳会增加误吸的危险,进食前应注意休息,静卧1~2 h,进食后为避免食管反流,应保持坐立位半小时。同时要调整食物性状,一般采用半流食软食、糊状食物,这样在通过咽部时不易残留且容易变形。要注意每次摄入的量,即一口量,一口量过多会滞留于咽部而导致误吸或从口中溢出,一口量过少又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从5 ml开始酌情增加。

2.2.4 功能恢复训练护理 可分为四部分①完全偏瘫阶段:采用按摩和被动活动,按摩动作要轻柔缓慢,6~8次/d,每次30 min;②部分功能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在出现划圈动作者,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动作;③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是实现生活自理的重要环节;可按下列顺序进行:进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解便动作、读书写字等,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④对失语的患者可采取看、听、说、读、写等方式训练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细致观察患者的表情,正确判断患者的要求,从“1、2、3”开始训练患者的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鼓励患者要大声说话,通过张口动作和声门开闭,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要多与患者交流最感兴趣的事情,并反复强化,启发记忆。

3 总结

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又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让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家庭康复非常重要,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 有效提高生存质量,从而使患者能够早日达到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 考 文 献

[1] 赵琦.我国脑血管意外护理新进展.上海护理,2001,6(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