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小学法制教育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法制教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法制教育知识

第1篇:小学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法制教育 路径依赖 教育模式 教师教育

一 理论工具和分析视角

路径依赖原指技术变迁过程中自我强化、自我积累的性质。也就是说,新技术的采用往往会由于某些先占优势而具有收益递增、不断强化的趋势。反之,一种较其他技术更优良的技术很可能由于晚人一步而步步皆晚。路径依赖描述了过去对现在和将来产生强大影响,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个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近年来,关于学校法制教育的文章很多,大家都认识到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纷纷提出一些意见、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要制定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划,明确法制教育的目标。设置法制副校长,专职或兼职法律顾问,聘请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建立学校法制教育的骨干队伍。第二,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形式,如模拟法庭、案例分析、法制讲座、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到监狱或看守所参观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学校要规范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第四,要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的法制教育规模。一直以来,我们的学校法制教育基本都是沿用这一模式,但是,不断涌现的学生权益受侵害事件甚至戮师案的发生,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学校法制教育在这一惯用模式下的效果。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 打破学校法制教育的路径依赖的途径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法制教育都是学校应国家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从1985年“一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已实施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这种自上而下的学校法制教育模式下,对我国学校的法制教育提供了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但是由于办学经费、学生素质、人力物力等原因,学校在法制教育上的效用函数和政府的效用函数不同,使得法制教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数据报表,满足于开几次大会,搞几次活动,违法犯罪率的多少的统计,对法制教育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出现明知这样的法制教育模式不好但还是年年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现象出现,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不明显。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让学校、家庭和学生在法制教育中得到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提高法制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效用。

1.理性看待现行的法制教育模式

目前,一些学校聘请司法人员当“法制副校长”或集中为学生做法制讲座(报告),这已成为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而这些法制报告或讲座大多是介绍一些本地区发生的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受聘担任“法制副校长”或讲授法制课的人员无疑是精通法律业务的骨干,但他们缺少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因为职业的原因,他们接触到的都是“青少年犯罪”或“未成年人犯罪”这类案件,以至于把法制教育的目的定位于预防青少年犯罪,这是职业惯性使然。但我们应认识到,学校法制教育的对象不是潜在的犯罪的人,而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青少年学生。当前,在学校里,真正发生凶案、命案的毕竟属于少数,而同学之间拉帮结派、倚强凌弱等校园事件较普遍存在,这些案件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大。法制教育不是“预防学生违法犯罪”。有的学校还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们亲自担任罪犯、法官、检察官等角色,借助直观的表演形式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威严。这样的法制教育被认为是紧贴实际而被普遍采用。然而许多学校的老师并不熟悉真正的法庭运作,让他们来组织一场模拟法庭不现实。所以,模拟法庭这种形式实际使用得很少,常常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做。有人提议要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这种方法看似可行,但是,组织学生出去要考虑学生的安全、经费、课时安排以及法庭的联系,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花费如此多的成本是否值得?据笔者了解,绝大多数的学校根本不愿意或没能力带学生外出旁听。大家所推崇的法制教育形式难以发挥其作用。

诚然,法制教育对预防学生违法犯罪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就如现代社会所崇尚的全民健身运动并非仅仅为预防恶瘟重疾,而更多的是为了强健体魄、振奋精神,并享受健康向上的生活一样,预防学生违法犯罪不应是学校法制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法制教育还应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化国家是一个法治国家,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将来要做一个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塑造并享受其中的法治文化,就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制素质,包括法治认知水平和相关行为素质两个方面。

而这样一种法制素质是指向全体社会成员——并非只有违法犯罪行为或有这种倾向的成员的。法制“教育”中的“教”侧重于传授,侧重于说教、教诲,解决的是否明白的问题;而“育”侧重于实践,侧重于具体的训练、行为的培养、矫正以及品质的养成。学校法制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法律的相关规定,更要让学生把“知道”的内容落实到行动中,注重“育”应更胜于“教”。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伴随他(她)所进行的学校活动过程的始终。学校应在学科教育、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教育。

2.正确处理违纪与违法的关系,注重学校的组织纪律教育

一个人的违法行为可能是在瞬间发生的,但违法动机、违法心理的形成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量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违纪或违规。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往往是从违反学校纪律开始的。探究未成年罪犯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他们在学校就是“问题学生”,迟到、早退、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违反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法制教育的基石还是纪律教育和规范教育。

在组织纪律教育方面,国外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在瑞士,小学低年级时,瑞士的老师就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保护环境教育,但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具体教他们怎么过马路;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处理;如何帮助家长进行垃圾分类;在公共场所如何保持文明举止等。这种易学又有实用性的教育模式很受学生欢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性地抓住时机进行实例和情景教育,尤其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青少年学生了解纪律、规则的重要性,进行一定的规则意识教育和守规则行为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班会和法制课上的常态组织纪律教育和平日里对具体学生的即时性、针对性指导,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全面的社会行为教育、引导,形成点、线、网、面全方位的规则教育、培养体系。在班会上,通过对班规班纪的集体民主制定、完善、施行情况的总结等,对学生适当加以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确各自在这个班级小社会中的权利义务,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后果,并把这些班内规则主动内化为自身的纪律理念。在班规班纪执行过程中培养出遵规守纪的良好班风,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意识和对别人权益的尊重意识,并养成按规则对待事情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观念、习惯和技能。在平时,注意发现学生有违班规校纪的(尤其是习惯性的和有意识的)不良行为,及时调查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启发,并给予行为指导和矫正。

3.重视在职教师的法制教育

当前,不少学校把法制教育仅限定于学生的法制教育,忽略了对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法律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尚不能完全适应对学生法制教育的需要。贵阳六中的孟超案、“杨不管”现象到教师直接侵害学生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大家都明白是一些教师的不懂法或知法犯法,教师也需要加强法制教育。现实中每年教师也确实有学法任务,但都是自学形式,试卷和答案一起发,认真点的老师自己抄,不认真的让学生代抄,抄过之后都不知学的是什么法,反正分数是学校给的,都能过关,学好学差一个样,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变成了摆设。大家都知道法制教育重在渗透,要把法制教育常态化。法制教育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科任教师都有法制教育的任务,班主任也可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法制教育,但是一个经常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的教师,如何能给学生树立一个“知法、守法、敬法”的形象呢?

对于学生来讲,法制教育重在“积”和“防”上。“积”就是积累美德,古人云:“积善成德”,人的美德和良好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炼,达到能够自律程度才能逐渐形成。“防”就是防微杜渐,在积累美德的同时还要预防和消除腐朽思想和不良习惯的侵蚀和污染,俗话说:“蠹众木折”。对于一个人来说,接受不良思想和行为多了,人就要变坏。教师的法律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

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教师的学法实效,健全对教师学法效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在将学法效果的评定(分)权下放给学校的同时,可采用抽查、面试等方式,检查教师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对于考核不合格,或在教育教学工作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教师,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在学法用法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要依法给予奖励。只有赏罚分明,才能激励教师主动学法用法,做好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表率。教师也只有在知法、守法中得到实惠,也才愿意守法、护法。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守法、护法的意识,将教育转化成自觉行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的提高。要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效用,必须打破传统法制教育的路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其对学校组织纪律的教育着手,注重学生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苗琰.法制教育的功能探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

第2篇:小学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其实所有课堂教学都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场所,数学课堂也不例外。数学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高效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健全的法治素质也是其中的内容之一。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渗透法制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让学生在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的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法律息息相关,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数学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在教学六年级“储蓄”一节内容时,教师要与“纳税,利息,利率,国库券”等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指出“纳税”即税收中的纳税人的执行过程,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法律文件中规定,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依法诚信纳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税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依法诚信纳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经济是税收的根本,税收反作用于经济。依法诚信纳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互为统一,相互促进。

二、在电视节目中融入法制教育

喜欢看电视是学生共性,为了能有时间看电视,同学们绞尽脑汁挤时间、找机会。不过他们大都看的是动画片,武功类。我推荐大家去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天网》《大家看法》等栏目。我告诉他们,这些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从课本中无法学到的法律知识,在我的激励下,很多同学去尝试着看了,觉得很有价值。久而久之,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同时也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引入法制教育

第3篇:小学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 法制教育 建议

要搞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那么教师的法律常识和法制观念现状又是什么样子呢?我曾对本市两县20所中小学的80名教师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一、调查情况

1.对教师应依法治教和依法执教的态度:赞成者64人,无所谓者16人。

2.对与教育关系密切的法律名称全面了解、掌握的58人,了解得很少的有22人。

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内容掌握程度:比较全面的4人,部分了解的20人,不知道、不了解的56人。

4.当教师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所采取的态度:依法寻求帮助的有57人,找人帮忙的有10人,容忍的有13人。

5.对教师进行普法教育的态度:认为有必要的70人,抱无所渭态度的有10人。

6.学校法律常识学习是否经常:经常学习的有2所学校,不经常学习的有18所学校。

7.对教师自学些相关法律常识的态度:认为有必要的加人,认为有时问可以学一点的32人,无所谓者8人。

从以上数据来看。教师法律常识和法制观念状是令人堪忧的。

二、原因探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农村相对城市来说,经济、文化环境比较闭塞和落后,人们的法律观念比较淡薄,尤其是农村人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我们农村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人不敢、不会、不习惯学法用法。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12所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学法用法方面存在以下误区:(1)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工作主要是教学,学不学法律无所谓,只要把课讲好,学生考出好成绩就行;有时间宁可多学点教学理论或去休息娱乐。也不去自学有关的法律条文。(2)当教师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宁可忍让或找人帮忙解决,也不愿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以看出,一些教师还不能把自我法制教育和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上升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

2.普法的基础差,普法的措施不力。农村法制观念基础差是阻碍中小学教师学法用法的重要原因。调查表明,大部分中老年教师和民办教师都没有受过专门的普法训练,课后家务负担重,没有时间学习法律;青年教师大多数从师范院校毕业,在校虽然有过一些法律知识的学习,但参加工作后由于种种原因。学到的本来就有限的知识也都忘记了。

3.由于学法、用法与学生升学和学校升级达标及教师晋级的关系不大,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和各类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普法工作。只局限于一般号召而没有采取必要措施,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普法制度,没有必要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机制,没有把普法工作作为衡量和评价学校或教师的一项标准,这是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法制观念淡薄的关键之所在。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学校及广大教师对普法教育的认识。要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使每位教师了解普法的极其重要的意义。(1)教师工作的需要―――个守法敬业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批守法敬业的学生。(2)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急需用法律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而法制观念的现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只有扎扎实实地搞好普法工作,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所在。

第4篇:小学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一、“整合式”与“独立式”教学理念的对比分析(见表1)

二、“整合式”与“独立式”教学行为的对比分析

以我区的小学英语词汇、语法课教学比赛为例。(见表2)

三、“整合式”教学的显著特点——创设语境

案例1:一位参赛教师在教授在有关寻找失主的句型“Is this your…?”时,创设了“失物招领处”的语境,教师从箱子中拿出物品,逐一询问失主,引出生词和句型,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的书面和口头表达形式,而且还能准确地理解其使用目的——询问功能。

案例2:一位参赛教师在教授四年级Unit 11 “I’m a doctor” 时,将要学习的7个生词及2个句型全部融入到自编故事语境中,以Gogo作为人物主线,以孙文公园、博爱医院等学生熟悉的地点为串联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边讲故事边教学生词,教师一次次让学生听和模仿故事,适时进行示范性板书,并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若干次。学生掌握了“What do you do? What do you want to be?”以后,教师巧妙地将语法难点第三人称单数的句型“What does he do? What does he want to be?”转换了过来。通过这样的语境进行一问一答,学生很自然就过渡到了第三人称单数句型的学习,自然习得语法知识。

案例3:另一位参赛教师在教学三年级Unit 11 “Do you have plates?”一课时,准备了好几套西餐餐具,力图把学生带入一个模拟西餐厅的情景。她一边摆放餐具,一边用英语描述:“The fork is on the left. 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 The spoon is beside the knife. The plate is in the middle.”该教师一边让学生触摸餐具,一边即时进行餐具词汇的板书。接着进行集体的口语操练,将语法知识点名词单数变为复数。“The forks are on the left. The knives are on the right. The spoons are beside the knife. The plates are in the middle. Are you right? Please check them in pairs.”学生一下子明白了中西方用餐时使用餐具的不同,对异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学习起来更加投入,名词复数句子脱口而出。

四、“整合式”与“独立式”教学效果的分析

第5篇:小学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学校教育;法制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是国家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要经常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在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一再强调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小学教育阶段所学的或所理解的思想大多将直接引导未来价值观方向的养成,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渗透和培养法制教育是可行的,必要的。

一、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构建适合小学生能接受的关于“法”的内容进行渗透

在学校这个育人载体上,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依托校园文化核心内容开展“法治文化”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开辟年级化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关于消防、交通、模拟法庭、自我防范等多种锻炼、接触和参与社会法治实践的机会;利用校园广播对遵德守纪、孝老爱亲等形式进行宣传;设置法治文化内容版块,让学生从中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在文化建设的视觉层面上,学校充分利用展示栏、校报等公共平台对学生进行视觉上的直观教育,结合法制宣传日举办案例讲解活动、制作手抄报、手绘漫画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法律信息,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知法、用法。

二、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蕴含的法制知识进行渗透

课堂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法制教育主体地位得以展现的平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挖掘,开发涉及的法制教育点,在方法、时机上进行法制渗透,做到知、法相融,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数学课“小数除以整数”一节的创设情境环节的设计:老师在健步行活动的4天里跑了22.8千米,你能帮老师算算每天跑多少路吗?抛出情景后顺势点出问题:想想它与我国的哪部法律有关?自然引出《全民健身条例》第21条学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再如,在教学语文课《去年的树》一课时,教师提问: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对于砍树人你想说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话语未落,学生便争先回答:“你让小鸟找不到朋友了,这些都是你乱砍伐树木造成的,我希望你不要再乱砍伐树木了。” “你砍伐树木,破坏了动物生存环境。” “树木也是人类的朋友,你要好好地爱护它、保护它。”以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渗透了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在班队课德育活动中,设计适合小学生能接受的关于“法”的活动,塑造学生品德,激发学生正能量

充分利用班队会课,引领学生学习规范、法治教育故事、视频,使广大小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懂得处处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只有把日常行为小事坚持做好,才是正道。一旦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判断,他们的未来将会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形成积极、正确、健康的人生观。

另外,学校充分发挥诸多宣传工具的作用,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如以“校园拒绝”“少年远离”“珍爱生命 遵守交规”等知识宣传为主题,在橱窗、画廊中进行宣传教育;班级中开展相应主题的学习园地、主题班会;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每日晨会、每周的校(班)会时间,结合常规检查情况,抓住相关“法”的教育切入点面向全体进行问题点拨、行为纠正、典型表扬,大大凸显教育的效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还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和图片展览;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邀请干警、法官来校做法制讲座,发挥校外治安辅导员的作用。通过多彩、生动、深刻的诸多法制教育活动,提高自觉纪律性,使学生的良好品德得以塑造,正能量得以激发,法制之花在校园处处绽放。

四、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身体力行地影响孩子做知法、懂法的人

法制教育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树榜样,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如学校开展的“家长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亲子共学 做智慧家L”等交流会、法制知识讲座,对家长、学生的法制教育渗透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样,对所开展的法律教育活动积极做好宣传,让社会公民在阅读中懂法,在守法中影响更多人。

总之,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德育活动和课堂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要教好下一代,就需要教师把教书、育人的思想放在工作的最高点,教师在今后的德育工作、学科教学中,积极挖掘、设计、渗透“法”的内容,增强少年儿童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6篇:小学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中职院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学 实效性

当今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其具备合格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我国中职院校基本都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然而,实际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没有很好地起到培育学生职业道德及法律素养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实效性,不能让其流于形式。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以生为本”的德育观

当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必须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利用国旗下讲话、学校橱窗展示、校园广播、板报宣传等途径,不断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此同时,中职院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德育观,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如可以开展感恩系列教育、犯罪案例警示教育、法律知识竞赛和讲座、职业道德征文和演讲比赛、文艺会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为此,我们有必要想方设法地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联系起来,以案例为载体,让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要针对案例进行精彩的讲授和讨论,课前可以先收集和整理一些行业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要求的案例信息,再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认真备好教案。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围绕本专业职业道德与法律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反思和讨论,改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道德守法纪的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模拟招聘会、模拟企业员工等方式来开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在此以情景式教学为例,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专业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任务情景教学,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由学生扮演某一个角色,完成各项虚拟任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加逼真的教学情景,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必须贴近实践、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好铺垫。为此,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必须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在教学中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政策制度传输给学生,应该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涉及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要求,而不是盲目地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同时,要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将社会热点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如在讲到违法犯罪时,教师可以引用“3・15晚会”、“今日说法”、“焦点访谈”,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实践中处处有“雷区”,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与守法遵纪意识,提高学生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性。

四、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量。在以往教学中,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考核“走过场”的痕迹过于明显,完全没有发挥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为此,我们有必要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开展一系列日常行为评价、学习成果鉴定、测试及学期评语等考核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中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及实训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这样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总之,中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认识,结合时展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社会培养出道德高尚、遵纪守法、技能过硬、素质够格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上的焦虑情感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英语教学的特性表明,凡是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比较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颖和刺激的艺术效果,都会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进行 PEP 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A 部分 Let's talk 教学中,有“It's so big.”的教学。教师拿出一条巨大的长裤,让几个学生穿一穿,由于裤子太大,学生被淹没在长裤中,全班学生会由于处在如此有趣的情景中而笑声连连。“It's so big.”教师抓住时机,用贴切的语气带领学生说该句子。此例,教师在教具上采用了夸张手法,学生与裤子,本身没有多大吸引力的两种物体,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所产生出的情趣,带给小学生一种新奇感。这样的一种情景,会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类似“大”与“小”悬殊的情景出现,学生就会脱口而出:It's so big / small! 夸张手法在此表现出来的诙谐、幽默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肌肉自然放松,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感和身心上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排除心理障碍,使学习处在一种愉快和安全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英语,学生在心理上的许多积极因素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在感官上出现了好奇和兴奋,学习的兴趣也由此产生。

夸张手法是文艺创作中为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而采用的一种手法,其原本意思是:夸大,过甚其辞,指为了启发听者、读者、观众们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表达的力度,用夸大的言辞、动作、情景等来形容事物。夸张手法的特点是诙谐、幽默、直观易懂,引人入胜。心理学家认为:某些刺激偏离它们的周围环境或偏离人的预期效果,会使人产生新颖感、独特感和惊奇感,这种能引起差异的刺激会很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眼光会追寻不同寻常的事物。如把大的东西变小,把小的东西变大,用部分代替整体,把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把有生命的东西无生命化,凡此种种夸张手法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为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自身那些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所以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心理学家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We love animals》第一课时学习几种可爱的动物Monkey、Duck、Panda、Cat、Rabbit的名称,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各种小动物吹着不同乐器参加音乐会的有趣场景,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观看模仿学习。资源达到了化远为近,弥补感知不足,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充分发挥资源中老师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模仿、对比,可以更快学到正确发音。“空中课堂”资源中的教师,凭借其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上的优势,将“教什么”和“怎么教”具体化为生动的、高质量的电视课堂。从而弥补了山区语言环境、师资能力和教学条件的不足,降低了授课老师的工作难度。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农村教师节约了教学时间和精力,更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效果。在农村教学资源短缺,教师搜集教学资料和学具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在常规备课后只能用书、收录机、磁带、挂图、卡片或自制教具去上课,至于能不能有效营造语言氛围、调动学习兴趣那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工作量大,经常是沙哑着嗓子去上课,自己很累但教学效果不好。有了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操作界面直观、好学易懂的空中课堂资源,教师能够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听觉教材”或“视听教材”,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从而缩短教学时间,增强教学密度,极大地拓宽了课堂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资源教学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培训和提高的机会。用资源上课的教师能够从中汲取、借鉴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提炼出适合农村、适合自己班级情况的课堂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太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英语教师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英语教师不应总板着面孔上课,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学语言要新鲜,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语言要优美。爱美是人的天性。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心灵,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

第8篇:小学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强调教育的素质化、全面化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不再只停留在简单地传授数学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上,开始更多地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而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能力,积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回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对学生的考查不能只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尤其是科学的严谨求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更应该成为小学数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素质教育的职业敏感和意识,才能给数学的素质教育开一个好头。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概述

1.明确什么是素质

从狭义上理解,“素质”是指先天素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而素质广义的含义是指以先天禀赋为基础的,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综合狭义和广义的含义我们可以得出,素质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训练加以提升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未被开发的潜能,只要训练得当,有适宜的环境,人的素质都会有提高。这种认识也就给素质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2.明确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词,也是受到我国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在我国,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目前也仍然处在改革研究之中。素质教育在学术界也存在很多的观点和争议,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为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通过分析理解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我们可以发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心理品质都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培养对象,处在非常基础的地位,也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所应该重点塑造的重要素质。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坚强健康的心理品质,小学生就具备了健康成长的基本精神条件,在未来的成长发展中能够更强地抵御一些歪风邪气的侵袭,也为孩子们的智力素质的提升提供了精神上的保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教育失败的个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心理健康素质、价值观、意志品质等进行训练和提高,从教学准备到教学实施都要围绕这些目标进行工作。

二、小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建议

1.从生活实践入手

数学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还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应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其他多方面的素质教育。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科学用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或者用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的方式去启发学生,从而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逐渐培养他们成熟的数学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很难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数学元素来,也就意味着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自觉使用数学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数学从生活中提炼而来,而小学生又该如何做到这一点,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总结数学,升华数学呢?这还是需要教师正确的教学设计和引导。一般来说,我们从体验入手可以收到更有效的结果。通过让小朋友们亲自动手操作,从中去发现数学的发生过程,从而锻炼数学思维品质。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会学到测量和度量单位的知识,这些属于生活中的常识问题,最好是让孩子们亲自从生活中去体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提高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尺子量量课本、书桌、黑板、电视机等的尺寸,再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量一量操场的长度和宽度,启发孩子们从中找到测量的一些技巧和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大小估计经验。

另外,我们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多多运用数学,比如跟妈妈买菜的时候帮着算算买的几样菜一共花多少钱,给了菜贩十块钱够不够啊,需不需要找钱啊,等等,可以用家庭作业的形式鼓励孩子亲自去运用数学,体会正确运用数学所带来的成就感。在学习认识时间的时候,就要联合家长让孩子们自己去看时间了,甚至家长可以假装自己不会认,从而鼓励孩子们多认读,熟练掌握时间认读方法,也从中增强自身的价值感。

2.加强素质教育改革创新实践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活力源泉。我国的相关教育改革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地进行组织和引导,并且提出数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的自身特点,还要遵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则,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认知程度出发,让学生明晰抽象数据的数学模型转化步骤,在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的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情感态度。

所以,改革是一种必然,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满足于现状,应多争取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多听一些同行的课,开阔自己的思路和视野,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从而爆发出原本就有的学习潜能。

3.借助游戏教学法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心理学对于小学生认知心理和学习兴趣进行了深入剖析。小学生进行听说练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思维构建的过程。不断地听与说,可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增加应用数学的实际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让小学生沉浸到数学活动当中,在大量的听说练习中丰富数学经验呢?我们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可以分为传统游戏法和新型游戏法。

传统游戏数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动员全体或部分学生参与。例如,口算速度闯关游戏,让每一列学生成为一组,以口算接力的形式在各组之间比拼口算的速度,哪一组最快、错误率最低为优胜组。这种传统的游戏方式无疑会锻炼学生们的多方面素质,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等是绝佳的机会。当然,教师也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因为毕竟有赢就有输,现在孩子们往往都比较要强,赢得起输不起,为了避免因为输掉比赛而形成互相埋怨或怀疑自己能力情况的发生,在比赛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做好思想工作,让大家以豁达的心态面对比赛,不管输赢,只要尽力就好,总结教训,以后再战。

新型的数学游戏,主要指的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一些互动数学游戏,这些游戏需要在智能终端上运行,让小学生们即使离开课堂也能丰富数学知识。再借助一些信息交流软件,让孩子们课下的时候同样能够去学习数学交流数学,形成一种互动互助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新型数学游戏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日常娱乐习惯,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给师生之间增设了情感和信息沟通的桥梁。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9篇:小学法制教育知识范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识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兴趣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极为密切。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地去学习,调动自己的内在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学生对某一件事和某一项活动的兴趣越浓,与之相关的能力发展得就越快,因此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问题。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学生深入地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是否有趣,对于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还有很多,如巧设学习障碍、设置小组学习、巧用板书,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倡导个性化学习,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是人的社会素质的综合表现。它与个体的先天禀赋有关,但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教学中经常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进行朗诵、讲故事、演讲、猜谜语等比赛活动。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非常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展示学生个人内在的潜,便于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明确训练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要把“教师为主导,这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原则,按照小语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再具体化为“以语言训练为主,以学生实践为主,以指导读书为主”。

教师应当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要始终以语言训练为主。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从整体看包含思想素质的培养、语文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三个部分;从它自身的基本任务来看,则主要是语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小语教育要始终把握住语言文字训练这条主线,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渗透思想教育。可以说,语言训练是语文的生命所在。

四、优化训练过程

小学语文训练过程要始终以学生实践为主,要变教师的单项活动为师生的双项活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语文的教,最终是为了转化为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能思考、自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