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

第1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思维能力 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历史教学活动中能力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思维能力会直接影响其他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能力形成和提升的基础。因此,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历史思维能力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分为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针对这四种能力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一、识记能力的培养

在思维能力中,识记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也被认为是最简单的能力,然而,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识记是一个非常难过的关卡。历史学科中包含的知识点不但量大,而且十分零散繁杂,要把一个个史实清楚地记在头脑中,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即使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识记活动,也要讲求一定的技巧。在历史学习中,一旦运用好记忆的策略,不但可以有效减轻记忆的负担,还可以大大增强记忆效果。例如,历史学习中常用到的五要点记忆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评价,按照这个方法记忆孙子兵法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这样进行记忆,时间:春秋时期,地点:吴国,人物:军事家孙武,内容:一本总结了前人和自己在作战过程中累积的经验的兵书,评价:是一本对后世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的兵书名作。采用这种五点记忆法记忆某些历史事物,不仅可以提高记忆效率,还可以保证记忆内容的全面。除此以外,历史学习中还有很多的记忆小技巧,如浓缩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等,只要善加利用这些记忆策略,就可以有效提升识记能力,轻松突破记忆难关。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经过识记,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史实,而接下来就是对这些史实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只有对知识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的培养,一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君主制、民主制、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基本历史概念;二是对一些基本的史学理论的理解,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等;三是通过前后贯通加深理解。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时间和事物连贯性的学科,很多历史现象和事件如果孤立地进行理解往往很难掌握其精髓,而如果把一系列具有相关性的知识进行贯通理解,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相关内容。

三、分析能力的培养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准确地分析好问题,接下来的思维活动才能进行。就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于我国的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个问题来说,要想找出答案,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专制主义,主要指的是皇权的集权、专权,二是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权力的集中,主要体现的是政治体制的问题。这样透彻分析概念,学生就能得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精确内涵,然后把它放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其产生的影响力自然就能轻松地得出,这就是分析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引导学生就一些历史问题、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其次要指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历史事物;最后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这样由浅入深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让学生从表层渗透到内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的内涵。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中最高层次的能力,也是很多学生最为缺乏的一种能力,因为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表自己独立看法的能力、在不同的观点中做出判断的能力。围绕这些能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第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创新能力来源于积极的交流和互动,而平等则是交流和互动的前提。在历史课堂上,如果师生地位不平等,学生没有独立发声的机会,这样根本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敢于突破历史教材。历史教材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历史观念,然而,统一化的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观念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要敢于突破教材,引进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和观念,用不同的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进而在碰撞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第三,创新历史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对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具有突出优势,但这种强调教师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也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限制。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大胆创新历史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还可以引入一些主题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让学生的思维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中自由发散,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玉秋.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A,2011(1).

第2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开放性思维;重要性;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38-01

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的要求使得初中的历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背书式教学,而应该在传输知识的基础上更注意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一 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历史教育主要是对历史知识的传授、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和思想认识教育,教材被等同于教科书。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教科书被视为金科玉律,教师向学生讲述的历史实际上是历史教科书的历史;教师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要求,主要也是历史教科书的要求;历史考试的答案,其实也是历史教科书的字句。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只是简单的单向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则很难体现,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丧失。

新型的教学观要求打破学科学习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观念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且还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和视野,他们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多样。新型的教学观要求打破学科学习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二 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并不是像教科书中为了教学方便而一课课的分节分章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历史课的内容在看似不同的章节中有着属于历史的内在的关系,历史课程本来就应该是开放的。在历史的教学中,要培养开放性思维应注重以下策略。

1.于意义理解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是人们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对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是人们成功地完成具有史学意义的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层次的,即低级到高级的程序,它包含了诸多能力,包括识记鉴别能力、领会注释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同时,历史思维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它包含有顺时思维和逆时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等。显然,思维的不同特征和多种表现形式,说明了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作如下的理解: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导致历史思维对象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人类历史是纵贯古今,横跨全球,造成历史思维的条件、时间、空间是极为广阔和严格的。而且历史学科涉及到社会的各种内容又极为精致,历史发展既有同一性,又有多样化,致使历史的思维方式中既有逻辑性又有辩证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要使学生有序而非杂乱的,系统的而非零碎的,有规律的而非盲目的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仅凭中学历史教材提供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向学生转授这些有限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用日渐增进的思维能力去探求无限的知识与智慧。

2.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历史知识的分析,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枯燥的历史史实,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的。在教学中,知识还是要传授的,但是却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重要的是对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不同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参与,避免他们只在“听故事”,而忘记了去思考。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等,以激励他们去思考。此外,还可以提出一些更具广泛意识、更具穿透力和挑战性的问题。

3.开展启发式教学,提高思维含量

第3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98-01

一、历史思维的含义及初中阶段学生历史思维的特点

思维俗称思考,是借助于语言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是人们理解知识、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和艺术创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学习与创造的重要条件。具体到历史学科,思维就是以历史材料为依据,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的思维活动。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常是指历史的形象思维和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包括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表明,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占主要地位,已能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概括能力也有明显提高。这就决定了这一阶段历史思维的特点:由形象思维逐步趋向逻辑思维,且逻辑思维逐渐占主要地位;在运用再生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同时,创造性思维日益发展,且越来越多地用于学习中。因此,初中阶段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应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美国在新制订的历史科国家标准中,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确定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

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总结归纳,深化教材 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讲述和板书应力求体现知识结构。问题与问题之间过渡宜自然,并尽可能揭示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教师的总结归纳应使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现出对教材的深化。

2、巧用比较 运用比较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显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差异及事物的特点和个性,同时还可以把新研究的个别事物纳入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使比较零散的概念完整化,为深入探讨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更好创造条件。

3、关键处设疑 关键处有的是看似无疑处(如唐代乐舞,为何是风格多样?),有疑惑处(洋务派为什么要办民间工业呢?为什么没有得到广大人民支持?)在关键处设疑后,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各种方式找出答案。

4、启发式提问 思维的问题性决定思维与问题紧密相联。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在课堂上,一方面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式提问。如在讲到伟大的诗人屈原时,就应提出为什么千百年来屈原仍然受到人们的热爱和怀念?讲到拉美独立革命,就要启发学生总结,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现行教材的编写,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每个教学内容都设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思考,适时解决。另一方面,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启发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5、激发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最旺盛。因此,激发兴趣也是历史课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所完成的活动(如识图、综合、概括、分析、比较等)需要有一定难度,但学生经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是能够完成的。倘若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成功的希望很小,就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6、创设历史动态情境 再现历史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史实,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电影、幻灯、电视、录音、投影仪这些电化教具,作为直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用来创设动态的历史情境。另外,活动式挂图也可再现动态的历史情境,使枯燥的知识变得主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

三、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能力的培养是有层次的 初中三年,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总体说来,随着年龄增长,知识水平提高,是逐步提高的。如在初二要求“在听课和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初步综合、归纳所学重要问题的史实,找出因果关系。”到初三则提出“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编出提纲。”因此,培养思维能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教材内容,围绕确定的能力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

2、重视传授思维方法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介绍具体的历史现象,并由历史现象分析本质、内在联系的同时,要把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之举一反三

第4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4-01

学生能否学好高中历史,思维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思维能力,本篇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历史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掌握历史知识,在教学中能够达到一定深度。由此,才能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将概念知识熟练的应用进教学中,并有效准确传达给自己的学生。

通常我们所指的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一种抽象表现,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历史教学思维能力,主要就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始,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特点与规律形成相对合理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再就是,教师传授历史知识时,还要重视将知识与能力结合。课堂中,老师有计划的将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知识是思维能力的基础,思维能力为获取知识提供了条件。由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独立存在,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二)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深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若要达到一定的深度,首先需要老师从整体上把我课本教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并且能够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逐一做到将历史现象及历史概念的关系弄清楚,这也是提高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

二、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格外重要。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主要是指学生的自信心、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还是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历史,那么也才能够在学习中发挥一种积极持久的热情,最终提高和培养起自己的思维能力。

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让学生意识到历史教学重要性,对历史的社会性和实用性有所认识,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最终活跃他们的思维。历史作为前人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能给现代人以参考,作为古为今用,这也恰是对历史的社会功能的体现。第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所学的历史思维方法,与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并对此站在不同的角度、高度来分析,鼓励学生讨论发言,得出新的不同结论,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就能提高学生们对历史的分析能力。第三,在历史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老师还要善于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中穿插趣味性大、带动学生积极性的历史故事。

三、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需从以下几方面:

首先,帮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培养和提高历史教学思维能力主要还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关于阅读历史课本的方法,具体包括做出阅读提纲,找出课本中的阅读重点句和重点词,并且设计出一些能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将课本阅读内容的重点与规律,提前告诉学生,然后在课堂中辅助他们学理解。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其次,保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碰到问题时,要多动脑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就是,如若学生不能马上发现问题,得不到结论时,老师要及时诱导学生,将学生带到自行设计的分为中,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于历史教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借助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课堂讨论,对历史材料的充分利用, 以及课后练习三个途径。

(一)如何更好的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中,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因此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讨论情景,鼓励学生讨论。不过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点拨学生,解决讨论中的问题。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个各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按照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历史原始材料,并且对此又设置了相应的思考题,保证学生能够对有效信息的充分利用,将所学的历史知识综合利用其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论证。综上所介绍的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最佳方式,因此要求历史教师充分的利用课本资料,以典型的习题作为范例,对问题不断的讲解,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此,还有一个基本的步骤,首先,历史教育者要读懂历史材料,能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来具体的分析历史事件;其次,具体问题的解决,要与课本的内容相结合;最后,清楚问题的要求,借助历史材料就可以找到答案。此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布置解析题外,还要丰富学生们的课堂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例如投影仪和电视机的使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们的阅历,最终间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历史教学思维能力还需要不断的练习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要不断反复练习,不仅有助于扎实历史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准确性。不过,在高中历史教学的练习中,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训练题。

此外,除了经常复习之外,还要不断的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不断的归纳和总结,提炼历史内容的要点,找出规律性,让学生对所学的只是形成完整和系统的认识。

五、结论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培养和提高教育者们的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学生不如社会之后,也将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这也是除了历史教学社会功能外,其他学科所不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特别是当前,我们历史教育者更有责任来帮助学生,让他们在获得相应的知识点时,也能提高和发扬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霞.试论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法研究

[2]高丽红.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1年3期

[3]张耀.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功・教育.2013年3期

第5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以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为前提

新课标的颁布及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文明史观正在不断地渗透并为人们接受。文明史观的本质即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史,是人类文明在时间上的延续。历史教学首先需要我们指导学生形成文明史观,从人类文明的演进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在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和遵循历史规律的前提下,摆脱旧史观形成的思维定式,从而获得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新认识、新评价。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以学生准确理解、掌握历史主干知识为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学生只有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人物、事件、现象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整理之后,才能形成自己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形成运用历史知识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思维方法是关键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常是由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敢不敢质疑等体现出来。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发现、培养学生的这些思维能力,鼓励支持学生别出心裁,大胆质疑,大胆臆想,大胆挑剔,大胆提出己见,才能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如,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一方面,这是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屈辱,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促使中国人民觉醒,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正视自己的不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要以学生的思维会发散、能迁移为条件

第6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初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叙述和评价,又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然而,对这样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若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就只能被动地学习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学到的只是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这样,既影响了历史学科的完整性,又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因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便成了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而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根本和关键。学生只有学会思维,才能创新,才能发展,才能提高,所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成了重中之重。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讲解描述,直观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法是最常用的。这种方法能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具体思维逐渐上升到抽象思维,形成印象。例如:在学习“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一课时,教材最后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欧洲资产阶级在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我用了讲解法,讲述英国奴隶贩子到达非洲后,让当地的酋长猎捕其他部落的黑人,来交换他们带来的枪支或其他手工制品,然后奴隶贩子用船把黑人奴隶集中运往美洲。航途中,大部分奴隶因病死去,便被丢入大海,所以运奴船后常有鲨鱼尾随,等着吞食从船上抛下的人,即使这样,殖民主义者们也获得了高额利润。讲完后,请学生思考:西欧殖民主义者是靠什么发财的呢?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他们是把千百万黑奴的累累白骨变成了自己的灿灿黄金。这样,学生对知识就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堂提问,适时点拨,促使学生动脑思考

对于每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重点讲解,因此,对学生提出画龙点睛的问题,能起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的作用。例如讲“”一课时,讲到“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中国一半是殖民地,另一半是封建社会吗?为什么?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中国政治上是封建社会,经济上是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吗?为什么?针对这两个问题,先让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逐一剖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分辨两种错误认识,正确理解知识。

三、启发思维,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完《巴黎公社》后,我让学生观察课本的彩图“巴黎公社社员英勇牺牲”和“巴黎公社社员墙”,再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并描绘出当时催人泪下的场面,最后我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补充:“巴黎公社充分体现了无产阶段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彻底的革命精神。中国,尤其是以后,山河破碎,灾难深重,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祖国今天的繁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献身明天。”通过启发,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如,我在讲《秦末农民战争》时,一个学生问:“陈胜、吴广在去渔阳的路上,如果不遇上大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对学生的这种联想,应该给予鼓励。学生能够在别人看来不是问题之处提出问题,这便是创新。

四、分析比较,联系思考,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

历史课的名词概念,相似事件很多,比如中国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学生很难区别,从而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对类似的历史名词、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例如对“不平等条约”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备一张表格,每学完一个不平等条约后,就在表格后加上一个。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认识到:清政府每和外国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就预示着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更严重了一步。再如讲完“日本明治维新”一课后,我让学生课下查找: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中国康有为等人发起,最终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然后我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与学生共同分析,仔细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成功而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及斗争方法不同等。分析比较,不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将历史和政治有机结合,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更深的层次。

五、教会学习方法,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

第7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思维能力;多媒体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模式,为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多媒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再现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自己处于一个讲述者和观察者的位置去教学,客观地讲述教材内容,然后去总结结论。师生都没有对历史的体验,对于结论也只是机械地接受,没有认同感,因此,无论是课堂效果还是学生的记忆效果都不甚理想。

古人早就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无法通过实践去加深理解和印象,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通过画面、声音、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展示知识。这样,通过直观、形象的表现手段创建的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帮助师生创设特定的历史情景的最有效工具,从而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通常教师按教材把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各项措施一一列举出来加以叙述,包括“采取了哪些措施,每项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起到哪些作用,有何历史意义等”。然而,学生的记忆、理解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让学生参与教学,亲眼目睹秦始皇颁布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过程,然后据此理解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课前教师设计一个历史剧,让学生扮演秦朝的官员到全国去考察,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放映,根据官员的经历让学生说出当时秦朝面临哪些问题。①一个官员想游历一下秦国的广阔河山,他首先出了原来秦国的边界来到前赵国的地界,车在路上行驶得很慢,而且有些地方还得下来步行,原来秦国的车比赵国大,赵国的路太窄,车很难通过。②官员好不容易到了前韩国的都城郢,城市很繁华,这个官员看到一个卖栗子的,想买2斤,结果用秤一称,只有一点,还以为少给了他,旁人解释,他才明白是韩、秦的度量衡不一样。③付钱的时候,买者不收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只收原来韩国的钱币。④不久,他来到楚国看到了一张官文,上前一看,一个字也不认识,这名官员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地人解释,结果一句话也听不懂,只好扫兴而归。然后,教师设疑:通过这段课本剧你看出秦朝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秦始皇应采取哪些办法?看秦始皇采取的办法是否与你的办法相同呢?他的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观看多媒体剧,让学生如同亲历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过程,这种体验式学习不仅激活了学生情感上的认知,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尤其是发散性思维。没有发散性思维,就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创造性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质疑问难,异想天开,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逆向推理和猜想,看是否能得出新的结论。高中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课堂中设计开放性的题型,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来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活跃历史课堂。如在《》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讲解了的有关内容。学生兴趣高涨,我借机就的评价,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人说只是一场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你如何来评价?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发言过程中,课堂气氛轻松自如,发言的内容体现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独特的价值判断,同时闪现了智慧的火花,我及时捕捉这些火花,只要言之有理,都加以肯定和鼓励,这如同一剂催化剂,学生的灵感在我的引导下如泉水般涌现,发表了深刻的见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开放性试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历史课所展示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远离现在,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变得更美观丰富,但另一方面课文容量也更大,而学生对课文中大量的历史信息是比较陌生的。历史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就必须创设历史情境,优化历史环境,而现代化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历史环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让学生直接地感观历史的魅力,使历史学习简单化。比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二战的战况。在看完短片之后,当学生处于思维的兴奋点的时候,我提问:如果你是当年的战地记者,你将怎样报道这场战争?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

第8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学科;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53-02

如何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一课题一直都受到专家学者和历史教师们的关注。尤其是为了加强素质教育而实行的新课程改革和高考中对历史问题分析运用能力考查的加强对教学的震动最大。它已经引起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但也无庸讳言,一方面是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还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年来形成的“应试”教学和知识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这一课题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就成为促进历史教学改革及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步骤。

1、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现实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明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和必须性,防止“和平演变”;尤其在我们这样的边疆地区,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宗教观,有效地抵制达赖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的图谋。为了使历史教育在社会政治中显露效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认真思考如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正确分辨对一些基本历史问题的认识错误与否,就需要加强对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像传统的历史教学那样,只注重掌握知识,而不要求掌握形成这些结论的思维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教育,将教材中科学的认识结论变成教条来背诵,而没有经过个人的思维过程。没有经过个人独立思考而获得的思想观念,不会成为坚定的信念。对历史教学中的这种现象,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通常所进行的历史能力训练,仅仅是狭义上的运用知识,其目的还不能说是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和未来的需要。在思想教育方面,往往使之同化于知识教育中,忽略了学生思想认识的自我发展,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世界观的科学培养。”其结果是“学生不会运用已学过的东西去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当他走向社会时,会感到茫然无措,甚至怀疑以前学过的那些知识、理论”。

历史事实表面上既不带有思想,又不具有意义。只有经过人们的解释说明,历史事实才获得思想和意义。而人们又总是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某些理论前提和概念出发来理解一件事实。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头脑中的理论和概念也在形成过程中。因此,历史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当完成讲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而且应当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认识历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变成学生思维的定式,使经过历史教育的对象在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相对稳定的独立性和一定程度的批判性。这是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

2、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多特殊性,最突出的特点是历史学本身所表现的阶级性和社会功能。培养思维能力也是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决定的。充分认识本学科的特殊性,对于深入研究教学问题至关重要。

历史学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释历史事实,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研究历史是没有绝对客观主义的。有人曾撰文特别强调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即“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理性和爱国主义觉悟”,以及“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有助于他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两点在教学中的落实,都围绕着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间题。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接受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但是,掌握基础知识并不能保证达到提高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和爱国主义觉悟的目的。要使历史教育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培养。只让学生多次机械地重复现成结论,或者重复教材所划定的思维模式是达不到这一目的的。从学习历史中升华出社会理性、思想觉悟以及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除了情感成分外,主要来源于对历史事实的独立思考。而这种思考的认识工具则应当是历史认识论的基本原则。的历史认识论是无产阶级历史学的基础,如果忽视了对这一基础的培养,不仅会抽掉无产阶级历史学的精髓,而且会使科学的历史结论教条化、公式化。所以说,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不可能全面完成国家给中学历史学科制定的教育任务。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表现于发展人类的思维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开发我们整个社会智能的前提。历史学科对形成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辩证思维的普遍规则都应用于历史学科之中,全面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更是在本学科得到体现。专门研究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期)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初中二年级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开始,也是逐步了解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的开始”。历史教材的知识内容已经向学生提供了发展历史抽象思维的材料基础。中学历史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还表现在认识历史的目的在于认识现实。历史思维是人们认识过去、现在并予见未来的智力活动。很显然,如果对中国的过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中国今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会形成坚定的信念。有人经过专门研究后指出:整个中学时期内,青少年对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的兴趣随着年级升高而不断增加,尤其是重点学校的学生,主动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对重大问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人数比一般学校要多。这说明,越是喜欢学习、聪明的学生,越关心社会现实问题。这无疑给教育部门一个警示:随着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的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同时,这也向我们说明了重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即:学生只有逐渐掌握了历史事实及其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才有可能独立、灵活地驾驭知识,以正确的思维去理解、分析和思考过去和当代的具体事实和现象。

第9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英国“记忆力之父”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特征:①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②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③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高层次的形式上;④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

二、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实例运用

本文着重探索思维导图在历史学科中的运用,是因为历史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首先,历史知识是以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为基础的,具有逻辑性和发散性;其次,历史知识具有时间先后的顺序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历史关联体系很重要;再次,中学历史教学又特别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总体掌握与联系,知识具有综合性。上述特点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帮助他们通过历史学习能够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本质,从全面的和辩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具体的和综合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问题以及从的立场出发,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历史进行认知活动,并做到“以史鉴今”。

下面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2课《》一课为例,说明思维导图在历史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1.收集信息,梳理脉络。

本课以为中心主题,主要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战胜(败)的原因为切入点,从而对照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如补充战争前夕的时代背景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查找动态的形势图理清战争经过,这些知识储存都为接下来学生的思维发散奠定了基础。

2.知识延展,拓宽思维。

通过上述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已经对《》一课有了系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此为切入点,联想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拓展、以及《》《》的签订等相关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由此绘制一幅新的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作为知识延展和思维拓展训练。

三、思维导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1.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

中学生在绘制历史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已有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由此联想到其他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一思维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严格遵循了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2.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师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