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教育反思范文

法治教育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教育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治教育反思

第1篇:法治教育反思范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获得生活幸福的重要力量。借助与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使教学工作摆脱机械化、单一化,从而走上教学研究和创新之路,进而逐步体验到教师日常生活的创造性。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教学反思最早源于杜威所以出的“实践反思”,杜威把人类的行为分为常规行为和反思行为。常规行为受传统、习惯、权威以及群体规则和期望等因素的支配,相对静止,对重心和环境的改变缺乏反应。而反思行为隐含有不断地自我鉴定和提高的意愿,意味着灵活性、认真分析和社会意识。由此看来,反思可以使教师解除日常经验的束缚,能够在细节中关注“所以然”,而非盲从。这样,就能使得主体走出个人经历和认识的局限,充满自由地行动和思考。

反思性实践为反思性教学的提出奠定了理性基础。尽管目前,反思性教学的界定不一: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①贝克莱则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把理论或以人士为基础的经验同实践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和以实现改革为目的学校情景;从多种角度审视情景;把机动方案当做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基础。”②这两种观点特别强调了反思的认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但对反思的方法强调不足。在实践中看来,教师扮演两个角色:实践角色和思考角色,这两种角色很难同时完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要统一,必须借助有力的方法――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熊传武教授对反思性教学的界定正好强调了反思的方法、目的及教师成长的方向,是结合我国教师实践和发展程度的认识――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和解释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③综上,我认为反思性教学的内涵有:一是教师善于创设并体验教学过程本身,并在教学中具备一定的思考、判断和驾驭能力,这是反思性教学的前提。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通过一定的方法(叙事、观察、比较等方法)来为反思提供最有价值的材料,这是反思性教学的保障。三是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一定的理论水平来从多角度对自身行为做出深刻的探讨,这是反思性教学的核心。

(二)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K.F.Ostermanhe R.B.Kottamp以经验性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④这一过程与杜威所提出的“五阶段”教学过程是相近的:具体经经验阶段也即暗示―问题过程,通过经验和暗示情景的的提供来产生有价值的问题,成为思考的起点,确立反思意识,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关注和思考:观察分析也即假设―推理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和翔实分析查找问题的的关键原因,追寻形成某一教学行为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寻找新思想和假设来指导行为的改变;验证阶段是在提出假设之后,教师要进行具体的行为检验,从而在比较中选择最佳的策略。从这五个阶段可以看到反思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反思者的素质要求。

1.反思是一个循环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把遇到的新问题作为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反思过程”:⑤

2.反思需要开放的思想品质,要善于接受新思想。

3.反思过程中充满价值判断,个人在选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着自己的人格。

4.反思过程是长期不断思考―行动―再思考―再行动的过程,需要教师为之而形成一种教学生活方式。

5.教学反思需要教师的理性精神,同时也在使教师具有更谦逊的理性情怀―承认理性的有限性,使教师拥有更全面的理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交往理性、实践理性。

二、反思性教学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反思性教学通过对教师理性精神的培养,是教师获得了新的专业生活方式。石中英教授提到,理性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认识能力,而且也是人类的一种存在特性;作为人类的一种存在特性,理性与人类的存在方式是密不可分的。⑥教师凭借理性的审视而使自身的经验转化成为个人成长的积极力量,而非桎梏。教师凭借理性的力量可以更自如地行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教学的目的即教学的意向性而言,教师可以用价值理性对教学做出适当的价值判断;就教学方式而言,教师靠工具理性来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就教学交往的双方而言,教师用交往理性来创造师生间真诚、友好的美好关系;同时,教师恪守一定的伦理要求――实践理性来完成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⑦

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教师从一个新手教师不断成长为一个教育家型的教师,包括专业理想的确立、专业知识的完善、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自我的形成。这四个方面正是在教学中得以充分的展现,同时,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又不断理解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坚定教育信仰,这样循环往复而使自己更快地获得专业发展。

怀特海说,研究室智力的探险,反思性教学究其根本是教师对自身的行为所开展的研究,教师依据理性精神开展的无声无息的探险,这种理性的探险伴随着教师成长的各个环节,⑧这种充满挑战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地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反思性教学成就教师完整的专业生活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较高的教学能力,更是一种富有自由精神的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通过自身思考的努力来激发起深厚的教学情感和智慧的教学行为,从而彰显出教师整体的人格特质。已有研究认为,开展反思性教学可以使教师具备以下基本特征:追求教育哲学理念,不断完善人格特征,积极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具有较好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和意志特征。⑨由此看来,走在反思教学之路上的教师,人格品质将不断得以提升,将使自己在知情意及个性、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获得一种完整而和谐的专业生活。

教师在完整的专业生活中才能锤炼出现代社会教师所需要的重要生活品质: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执着精神。敢于探险才会努力寻求更合理的解释,善于批判才能获得更有效的解释和行动,而宽容的品质则可以使自己具备“兼容并包”的胸怀,在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信息化社会,具备国际视野,执着则是走出一条成功的反思性教学之路(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之路)的必备品质。

反思性教学之路没有停止,是一个终身教学、终身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险求索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不断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过程,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师会克服任何困难,幸福地踏上这样一条充满挑战之路。

参考文献:

[1]L.M.Villar,Teaching,from T.Husen et al.,The Inter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1944,P.6215.

[2]L.Valli,Refletive Teacher Education:cases and Critique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22,P.100.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3页.

[4]陈晓娟.教师教学反思的价值探讨,教育探索[J],2004(10).

[5]Stephen D.Brookfied.批判反思性教师ABC[M],张伟.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

[6]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185页.

[7]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204页.

[8]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页.

第2篇:法治教育反思范文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 传统方法 反思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242-01

一、价值观、价值观教育及其方法

研究价值观教育,必须清楚的剖析价值观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体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本章按照“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方法”的逻辑,对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方法等概念和范畴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一)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和社会行为的认识与评价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价值观世界观的核心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真假美丑的价值准则。价值观虽然很抽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实实在在地作用于整个社会,它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他们评价是非曲直,决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采取相应行动的一套价值系统。它既影响和规定着大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指向,更是大学生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尺度和标准。因此,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价值观教育方法

中国古代对“方法”的理解是多义的。最初的“方法”概念出自墨子:“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甚故何?则方法明也。”这里的“方法”,更加接近“法则”的涵义。真正接近现代涵义的方法概念出自韩愈:“而又为之奔走经营,相原隐之宜,指授方法。”这里指的“方法”涵义就是“办法”。现代意义的“方法”,一般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取的方式、程序、手段以至技巧的总和。

二、传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反思

(一)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的反思

就一般意义而言,所谓灌输是与教育相随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也是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它既是教育的原则性问题,也是方法性问题。而作为方法层面的灌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的灌输,而另一种是教条的灌输。

作为方法层面另一种灌输也就是教条的灌输,这是一种与教条化教育、填鸭式教育相提并论的灌输,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这种灌输教育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不仅没有紧随时代,更是滞后于时代。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灌输的强硬化。只有这样,灌输教育的内容才能被学生所吸收,轻而易举地被学生理解,从而才能达到较好的灌输效果。第二,灌输的呆板化。以往的“灌输”,教育者一向是一幅毫无情感、生硬的姿态。第三,灌输的空洞化。如果能够真正搞清楚被教育者的所急所需的问题,并且要尽心竭力地对这些问题给予支持和帮助,从而解开被教育者的心结。

(二)对传统专项教育方法的反思

对于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来说,价值观的教育仅仅是单独的一门学科而已,这就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应该建立在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之上,而是更应该与各学科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各个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有一个大体的思路,逐步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老师能够和同学一起参与到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活动中来。第一,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单单是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而是要在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大学生逐步形成与学历相配的修养素质、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第二,心理的健康教育是价值观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谓价值观教育形式的专项化,就是在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中,把学校教育的比重扩大化,认为教育只能依靠学校,从而把社会和家庭等外界因素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给忽视了。要想达到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的目的,必须通过各种条件的共同作用,而这些条件不仅仅是学校、家庭,还包括社会的因素,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和载体与之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生活方式在这个重要的场所表达自己存在的价值观,从而以道德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

(三)对传统一元教育方法的反思

首先,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式来相应地调整大学生价值观的评价标准。我国当前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取代了评价标准的单一化,这与我国的总体社会结构的改变是分不开的。当然,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并不是说彼此相互对立的价值观都是没有错误的价值观,也不是说事情的起点和终点就都是多样和多元,把大学生的评价主体的特殊需求作为一项必须重视的需求。综上,我们只有对传统的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地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我们不仅要对价值观进行书本的教育,还要在公共生活的领域、责任意识等方面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对价值多元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更为赞同在承认价值观多元化的基础上凸显主流价值观的做法,只有通过比较,使主流价值观的指导意义通过自身魅力展现,以确立其主导地位,才是价值观教育的可行之法。

【参考文献】

[1]石海兵.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7).

第3篇:法治教育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方法 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存在凭经验的问题

一些教师在做出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会存在教学“凭经验”的问题,当然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疼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不得不说的是经验本身的局限性,就小学英语教学方式而言,只做出表面的改变而实际只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将教学至作为一个教学操作的过程,每当教师靠着经验教学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着一件事情,让教学整个变成机械自动化,当教师遇到一个问题时会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亦或是直觉进行判断,对于问题的其他解答方式或是答案通常都会被判定为错误的或是不可靠的,就此情况我们应当做出反思。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仅是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还应当将学生的情况例如;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考虑到其中。否者用同样一种教学方法教导出来的学生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让学生在学习的天枰上失去重心。

二、教育出发点、视角过于单一,思考问题不全面

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当然是为学生好,都想要自己的学生能学好英语,在今后的学习中打下基础并且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但是现在部分教师存在视角过于单一的情况,这一情况会导致教师在思考问题时不够全面,最终结果就是真正能学懂英语的很少很少,更不要说运用自如了,作为英语教师,所考虑的问题应当多面化,教育所涉及的并不只是学生、书本这么简单。教师应当学会从自身角度出发、学生角度出发、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

1.从“自我”角度出发;一些刚踏入教育工作行业的教师会习惯性的去效仿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将这些教学方式方法视作模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也很难轻做出更改,而将自己原本想要运用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怕之脑后,时间长了久了,也难得去做出任何改变,但现今所需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就要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就应当在教学起初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在课堂上怎样教学,要运用怎样的方法去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而不是一味的习惯性模仿。从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自我”角度出发也是对自我的启迪。

2.学生的角度;教学的根本是什么?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受益,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懂。但是在很多时候教师在黑板上写上大堆英语习题,或是一些单词或英语句子对其进行讲解时,讲台之下的学生看着黑板看着教师,表面上学生是听懂了,但是当学生真正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却又一片茫然,时间长了这些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就像金字塔一样越堆越高,到最后学生会放弃学习英语。

所以作为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要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觉得英语是挡在学习道路上的障碍,应当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教师入手改变视角,让教师和学生重新站回到起跑线上去思考问题,去理解当天的教学知识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3. 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只是扮演了一个传授知识的输送器,只要自己每天将书本上的内容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就行了,也就完成了当天的教学工作,从未想过学生回到家中,当家长询问具体教学时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又会有怎样的状况出现。现当今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尤其重视,但很多时候因为家长工作或者是其他原因能给学生做课外辅导工作,家长对于学生的辅导更多的是依赖教师,所以在教导 学生时作为教师应当还要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将学生都当做是自己的孩子,自己作为家长会去关注孩子哪一些学习情况,是单词记忆、口语、还是其他方面。只有考虑全面了,在课堂上教学时才会更加全面。

三、过于关注“值”而不关注“质”

过度关注“分数”而不关注学习“质量”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为何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呢?很多是在于教师本身的问题,就算运用了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是教学重点仍旧放在“分数”上,也是“老毛病”一直存在的根本。太多教师在判断学习质量的好坏是时一般都只通过学生考试卷上的成绩作为最有效的体现,往往正是因为这样也才有太多学生学习的是“哑巴英语”,学生只会对着问题写出答案,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不会开口说,亦或是很多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只知道一种答案,而不会去思考是否有其他的解答方式,学了很久的英语才发现根本是在做无用功,学到知识得不到合理的运用,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只会提供模版式的答案,让学习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学生学习英语也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等到初中时所学的内容有当做是全部作废,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原本小学是为了让学生打好今后英语想学习的基础反而却成为了今后英语学习道路中的绊脚石。

四、英语教学过程中缺乏新鲜感,犹如鸡肋“食之乏味弃之可惜”

新鲜感,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影响因素,如果一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也就没有了吸引力,学生自然会觉得学与不学对自己都不会有太多影响,然而很多教师却不重视这一点,觉得都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学进去”的多,“学不进去”的少,“学不进去”的学生也只占较少的比例值,也会觉得是自然现象,将这样的现象归于学生对学科的“不感兴趣”。但从未想过为何这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学不进去”,其实是因为教学模式的老化,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没有“新鲜感”,达不到学生主动学习的“刺激点”自然学生也就放弃了学习,作为教师不能对这一小部分学生放任不管,应当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学习英语动画教学中的对话、学习简单的英语儿歌等方式刺激学生学习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乐而好学。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只有通过总结教学经验,以及各方面的反思才能实达到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目标,而教师也能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会晤教学的实际含义,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的开拓创新自己的思路,让学生达到实现学而有效,学以致用的目标。

第4篇:法治教育反思范文

尝试教学法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行以来很受学生喜欢和欢迎,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尝试教学法也不例外,既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本人通过对尝试教学法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得出以下心得:

1中职解剖学尝试教学操作实践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1推行多种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平时努力,期末一次失利,导致一仗定英雄,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不符合现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尝试多种评价方式与尝试教学综合使用,看其在教学效率提高方面的作用。

1.2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教学,学生成绩有显著提高,但也存在问题,例如对教学兴趣的激发并没有使全部学生受益,仍有部分学生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可以从成绩上看到,4个实验班中,每个班都有4名左右学生成绩在30分一下,通过谈话也知道他们对学习根本就无所谓,想来就来,不想来几天见不到人,使得尝试教学法在他们身上根本就没有一点成效,为了平衡学生的两极分化,可以确保其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原则。

1.3看清眼前的,关注背后的:解剖学属于文理综合性学科,既需要理解又需要及时复习记忆背诵,虽然通过尝试教学当时理解了,过一段放着不复习又模糊了,还有的当时照着课本能把答案写对,可是根本就不理解,像有些概念(举几个名词解释的例子),尝试练习时只是照着课本原话答得,并没有理解,记忆不深,时间长了忘得就更快了。因此在学生做尝试题时不能仅看学生回答的正确率,还要看看背后存在的问题。

1.4受课时设置的限制:中专不同于中学,中专是大课教学,每次两个课时连着上,这样上课时间长,知识点多,如果第一节课就把所有的包袱抖给学生,学生一旦丧失了新鲜感,学生对所学知识一下透亮,不利于第二节课的教学,并且知识点多,往往,设置情境、出示尝试题、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就把第一节课沾满了,第二节课还是个教师满堂灌的情境,不利于尝试教学法的推行。

2寻找一种适合中职教师操作的基本模式

根据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解剖学推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尝试在实践中进行改进,例如:我们自创了“拆分式”,将课堂时间拆分为几小段,每一小段讲一个或两个知识点,每一小段都使用尝试教学,步骤立足于基本式,使用基本式和变式的一步或几步,最后再加以总结,那么每一小段对学生来说就都是新鲜的了,也适合中职解剖学知识点碎、杂、多的学科特点。这样解决了大课教学的麻烦。但是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仍需同仁相互探讨,再接再厉。

2.1改进遵循的必要原则:使用尝试教学法,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先练为主”的核心思想,即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使其智力得到开发,综合能力得到培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2改进模式与尝试理论的一致性:在试验时,不论是使用基本式的变式还是自创的拆分式,都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形式以学生先学,先练,先试为主,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

转贴于

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为原则,操作时也是从学生尝试入手,从学生练习开始,中间进行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教师精讲总结,最后再给学生第二次尝试机会。这与尝试教学法的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1]”和“合作互补的原则”是一致的。

3几点建议

3.1尝试题要新颖,具有趣味性,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应该合理设置尝试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相关联,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适应学生年龄,并且深度以课本为准。这就要求教师深度备课,这也是教师水平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尝试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尝试教学的效果优劣。

第5篇:法治教育反思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职院校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颠倒教室)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 Jon Bergmann 和 Aaron Sam 这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 PPT 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2011年,“由于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里程碑式推动作用”,翻转课堂被视为未来希望教育的曙光,现在越来越多地区和国家的教师都在开始翻转课堂的实践。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逆转传统教学模式,以把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解决问题为核心,使学生学习合作,充分利用上课时间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翻转课堂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作用

1.翻转课堂可以满足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式和探索性,不适合使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相反,研讨式教学能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这一理念。

目前的教学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任课教师不能满足学生所有问题的需求。学生迫切需要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有效整合资源的前提下,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可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调整学习进度和节奏。学生在观看视频时遇到困难时,可以在上课前通过网络寻求教师的帮助。

2.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资源,是翻转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录制一个特定主题或视频短片,时长保持在10分钟左右。高职院校学生都有丰富的课余时间,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拥有电脑,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时间。

学生需在线观看教学视频,有时需要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反馈给教师。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可以体验到一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的一般步骤

翻转课堂的实施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教师讲解难点,主要针对学生观看视频时遇到的问题来讲解。这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问题,因此课前教师和学生的沟通非常重要。第二步,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学生分组合作是开展课堂活动的有效形式,也是翻转课堂的优点。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因此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效果也会有显著的提高。第三步,教师沟通和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提供个别指导。第四步,学生和教师总结学习经验。每个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现学习效果,如讲座、竞赛、表演等。

三、翻转课堂面临的挑战

1.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翻转课堂,教师角色已经发生巨大的转变,需要从知识的发射器转变为教学资源的制造商和供应商。首先,教师要学会操作设备的相关技术,还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其次,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该知道如何为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也是问题的解决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回答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学生面临的挑战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需要从知识的接收器变成自我的构造器。首先,教师给学生同样的学习材料,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其次,学生在预览知识的过程中,应学会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理解中的模糊点,力图在教师课堂讲解的环节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法治教育反思范文

摘要:大量研究显示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解决知识的僵化问题上,较之传统教学法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这一教学法

>>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作业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调整策略 高职护用药理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和反思 关于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项目式教学法在《微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现代工程制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 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全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问题与困难地反思 实施新课标过程中的教学反思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探究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讨 高职计算机类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PBL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4.2007-08-08.

[7] 杨文明,等,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10-215.

[8] Thom Marknam.Project-based learning:a bridge just far enough[J].Teacher Librarian, 2011, (39): 3?-42.

[9] Wegerif, Mercer&Dawes.From social interaction to individualreasonin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possible socio-culturalmodel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1999,(9):493-516

第7篇:法治教育反思范文

为加强公安交通民警执法为民思想教育,打牢民警执法思想,进一步规范执勤执法行为,扎实推进公安交警队伍“三基”工程建设。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全国交警系统开展“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严格规范执勤执法行为”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规范交警队、车辆管理所和事故处理岗位执法行为为重点,以查找队伍管理中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集中开展“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严格规范执勤执法行为”专项教育培训活动,为全省公安交警系统“三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梳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落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大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交警队、车辆管理所、事故处理岗位的正规化建设,使民警执法为民思想进一步增强,执勤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方法及步骤

专项教育培训活动要紧紧围绕打牢思想基础,苦练基本功这两个重点,把教育与培训相结合,把教育与培训的效果与执法和管理实践相结合,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共分理论学习、查摆剖析、集中培训、总结考核四个阶段,从3月30日开始至6月20日结束。

(一)理论学习阶段。(3月30日—4月10日)

组织广大民警认真学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阐述;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遵守,贯彻,维护”活动,再次开展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开展“从警为什么,在岗干什么”讨论;组织开展换位体验、思考等活动。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从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查摆剖析阶段。(4月11日—4月30日)

排查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

一是开展一次执法大检查。以路面执勤执法、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事故处理为重点,采取自查与交叉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深入排查民警执法形象不佳、执法态度不好的问题;深入排查事故处理程序不合法、办案不规范的问题;深入排查车辆和驾驶人收费不规范、考试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深入排查执法违法、索贿受贿的职务违法违纪行为。

二是开展一次民警思想调查分析。通过多种形式,掌握民警队伍的思想状况;深入了解民警工作、生活上存在的实际困难。在民警中广泛开展算经济账、算违法违纪代价账活动,剖析近期公安队伍特别是交警系统发生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学法,使民警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尤其要在车管民警中开展一次“以案为鉴”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体车管民警学习部交通管理局最近下发的《交警违法违纪典型案例》。

(三)集中培训阶段。(5月1日—6月10日)

对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中排查出来的问题,各级公安交警部门首先要自查自纠,实施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以“一队一所一岗位”为重点,采取“以集中培训为主,岗位练兵为辅”的方式,安排民警参加15天的岗位培训。文秘站版权所有

一是在交警队方面,要抓好一线执勤民警和领导干部两个层面的业务培训。总队将举行大队长培训班,对大队长进行轮训,使大队领导的指挥管理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得到增强;各支队可通过建立和完善小教官队伍,编写经验材料,制作示范片,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案例评析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培训形式,对现任中队长和一线执勤民警进行一次交通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疏导交通、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处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等技能的集中培训活动,使民警的执法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二是在车辆管理所方面,要结合业务岗位特点,分类开展业务培训。总队将对地市车辆管理所领导进行一次全员教育和培训,由总队领导进行授课,各支队也要由支队领导对县级车辆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授课。同时,结合车管所等级评定工作,评选出一批先进车辆管理所,树立标杆,以点带面。

三是在事故处理岗位方面,要结合落实事故处理资格等级管理规定,按要求组织岗位业务培训。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剖析一起案件”、“开展一次家访”、“树立一批标兵”,进一步强化公正、公平、公开处理事故。“剖析一起典型案例”:要选择一起典型交通事故或事故案件,或组织事故处理民警到法院旁听一次交通事故案例的审理过程,深刻剖析现场勘察、证据收集、调查访问、处理程序、责任认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事故处理民警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展一次家访”:要组织事故处理民警深入到交通事故当事人家中,听取当事人对事故处理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和改进工作。“树立一批标兵”: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公正、公平、文明处理交通事故,群众反映良好的事故处理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标兵的传帮带作用,提高事故处理民警的整体执法办案水平。培训结束后,各地要根据实际,以注重实效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岗位轮换、重点岗位业务规程、业务监督、警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向社会公布咨询、投诉电话,在程序上、制度上、管理上形成对职务权力的监督制约。

(四)总结考核阶段。(6月11日—6月20日)

教育培训活动期间,要按照 公安部《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和《车辆管理所等级评定办法》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各个岗位的具体考核标准,组织开展岗位技能考试,对于不合格的民警要重新培训后进行复考。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将专项教育培训活动作为实施“三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教育培训方案,迅速部署。

第8篇:法治教育反思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示范校建设 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个人或集团)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过程。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以下简称国示范建设)工程是一个事关全局、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融入更多的战略思维元素来推动其发展。

一、拓展视野

(一)认清现代职教大趋势。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必须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提升的新要求;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推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使重点建设专业与当地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与国家总体产业布局相协调,培养更多能够适应产业升级需要、能够提高产品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示范建设学校只有顺应大趋势,才能有大作为。

(二)研究区域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学校在研究国家深化改革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着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发展综合部门的互动,开展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调研与课题研究,把握区域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大格局中谋求专业大发展。

(三)明晰学校发展大方向。学校以国示范建设工程为平台,整体谋划学校发展战略与路径,系统规划学校的文化建设、重点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评价模式等系列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力求“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二、文化引领

前通用CEO杰克・韦尔奇认为: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以“三个示范”为目标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更需要通过文化提升统领全局,适应并引领学校的高位发展。

(一)建立共同愿景。建设学校通过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建立创建网站、出版创建特刊等举措,使全体教职工了解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目的、意义与要求,将自我超越与学校跨越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将学校建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

(二)明晰价值取向。任何战略思考的出发点和目标归宿都需要价值取向作为支撑,否则战略思维就失去了灵魂。

立足改革创新。无论是国示范建设总目标中的“三个示范”,还是八项重点任务(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改革”“创新”几乎贯穿其中。突出改革、创新主线,浓厚改革、创新氛围,明确改革发展目标,建立改革创新文化,是国示范建设的必然选择。

追求师生共赢。关注教师的发展,打造积极向上的教师发展文化,通过建立激励性培养、培训、奖励、考核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源;关注学生发展,给每位学生广泛选择的机会,为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形成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力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学有所长,长有所用。

体现融合、多元。融合大职教文化,使中职教育服务涵盖职业预备、职业就业、职业转换教育以及技能提高和再就业培训等,使中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中职和高职并存,全日制和业余并进,学龄者和成年人并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行,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并用的大职教体系;建立多元合作文化,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合作,密切中职教育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的关系;加强与高职的合作,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主动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积极拓展成人教育市场,努力成为成人教育市场的主角。

崇尚追求卓越。入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学校是该地区相对优秀的学校,如何从优秀到卓越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核心命题。吉姆・柯林斯指出: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对于卓越的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一旦你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卓越,那滑向平庸的过程也就开始了。从这一意义上说,追求卓越应当成为国示范建设的起点。

(三)彰显特色发展。朱永新教授有句名言: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学校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全面提升重点专业建设水平,打造专业品牌,并以重点专业为纽带,围绕产业链发展专业链,努力形成优势特色专业群;学校以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专业协作组为平台,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学校利用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形成产教结合的品牌优势。

三、科学思维

(一)重视信息处理。在国示范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大量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以情报部门和统计部门的工作为基础,充分注意各类相关信息资源的收集、比较、管理、开发与使用;重视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与建设,确保信息处理的科学、规范、集约、高效。

第9篇:法治教育反思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137-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要把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媒介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将课堂中心转向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机会促进对知识的理解,重视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为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笔者以高职《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具体阐述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课程基本情况

高职《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公共基础课(必修),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要求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早已无孔不入,利用好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以实践活动为依托,通过任务―话题讨论―教师反馈―课内实践―效果反馈―课外延伸六个设计环节具体阐述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在高职《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具体运用,详见图1。

1.课程通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前准备任务,并在线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热点事件回顾,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探究教材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并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

2.话题讨论。学生按照课前学习的内容结合自身体会在课程讨论区话题,并参与多个话题的讨论,启发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超越已有知识的局限,进而衍生出新的更加成熟的观点。

3.教师反馈。教师利用在线答疑,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并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逐步引出本堂课内容。

4.课内实践。按照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利用教材内容进行任务设计,可以运用辩论、演讲、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主题参观等多种形式深化课程内容,解决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5.效果反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有针对性的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讨论,由教师讨论话题,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相关资料,参与讨论,搭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通过网上作业和在线评价的形式,快速、准确、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现了知识的有效传播和课堂的延伸。

6.课外延伸。利用易班等具有一站式服务功能的网站,近日热点新闻,通过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信息传播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探究,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实施效果反思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使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能够将个性化学习理念应用在翻转课堂中,有利于学生按个人的学习风格和爱好完成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因材施教。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有挑战和需要反思的地方。(1)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支撑。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智能化的学习平台作为支撑。以高职《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为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行平台相对单一。该课程主要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依托,通过既有的课程模块和菜单,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资源,而对于学习行为跟踪和内容推荐等个性化的学习功能却很薄弱。因此,构建智能化、多方位、多功能的学习平台对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2)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而翻转课堂教学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主要由学生课前通过学习资源等完成;知识内化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指导完成。当老师走下讲台,从内容的讲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时,课堂就会变成一个以学生为焦点的学习中心。(3)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量。众所周知,个性化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能根据学习者的兴趣、认知能力、学习风格等要素,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策略、内容等,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这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方式的掌握、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如课前自主学习、话题讨论的主动性、项目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角色扮演的主动性、信息再加工的辨别性、知识内化的系统性等,都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效进行翻转学习的关键。(4)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虽是辅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但在教学模式的推动中却是重要的推动者。较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一般的课件制作上。201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应有能力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特征等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设计,如制作微课程资源、专题教学资源、学习卡等使学生更好地获取学习资源。同时,适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深化知识点,并做出个性化的评价,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5)密切的师生关系。由翻转课堂到翻转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时间。当进入学习情境时,学生和教师能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建立密切的关系。通过互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激发,学生意识到他们希望从老师那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6)翻转课堂的深入和延续。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撰写的《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一书中指出,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能够更强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引导他们更深入、更广泛地学习,是提高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结语

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是推动教育教学和学习根本性变革的主要推动力。翻转课堂不是只有一种方式,必须不断地改进实践,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自己的翻转策略,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不光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还应该循序渐进地建立资源合作机制,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从真正意义上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进行疏通和分析,因地制宜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地探索、总结、升华,使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06).

[2]李建苹,吴南中.基于翻转理念的高职课程学习变革:现实诉求与推进策略[J].继续教育,2015,(10).

[3]刘海韬,喻姣.高校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思考[J].软件导刊,2010.

[4]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徐进.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