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与环境污染范文

化学与环境污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与环境污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与环境污染

第1篇:化学与环境污染范文

一、蔬菜的农药污染

(2007年湖北武汉)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尝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使用前最好浸泡一段时间,浸泡时可加入适量:()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分析:蔬菜上有残留农药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为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把学生不熟悉的用碱水浸泡可出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与他们熟悉的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结合起来,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使所学知识得到应用。

二、酸雨

(2006年湖南长沙)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定PH,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1.所降雨水(填“是”或“不是”)酸雨,再测定的时间内雨水的酸性 (填增强或减弱)。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另外,此地的生活燃料也是煤,还有液化石油气。试分析造成此地酸雨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分析: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中大量燃烧含硫煤和石油等燃料,生成大量二氧化硫。因此,减少酸雨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三、空气污染

(2007年湖北武汉)某学生通过查资料,发现机动车尾气是由汽油等燃料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固体颗粒等物质。由此,该同学推测:汽油中含有碳及少量硫、氮等物质,汽油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2C+O2=2CO C+O2=CO2 S+O2=SO2 1.该同学的推测______“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2.提出一条用化学手段治理汽车尾气的合理化意见。

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在给予一定空气污染信息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着重考查对空气污染进行治理的有关知识,也考查同学们作为一个新世纪公民对你生存的环境的关注程度和责任意识;并且考查同学们的审题能力。

四、水污染

(2007广东)某校内有一条小河,校环保小组为了鉴定河水污染的原因,特做了以下实验:取四只烧杯,分别倒入50毫升蒸馏水,然后在烧杯中依次加入等质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牛奶,一周后一只烧杯内出现了黑臭现象,该烧杯内加入的物质是:()

A.盐酸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牛奶

分析:本题要运用一些食品常识,如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的盐溶液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质,即出现黑臭现象;另外这三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只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不会产生臭味气体。

五、绿色能源

(2006年上海)氢气是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利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表示为:2H2O=2H2+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钛在反应中做氧化剂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二氧化钛在反应中做催化剂

D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分析:这是一道信息迁移题,首先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考查点还涉及到催化剂、氧化剂的概念,氢能源及污染问题,涉及面较广。

六、综合考查

(2006年青海)下列有关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机动车尾气的不会污染空气

B.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植树造林会遏止沙尘暴的产生

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分析:本题是对学生掌握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总体考查。牵扯到汽车尾气、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沙尘暴等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2篇:化学与环境污染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污染治理;治理途径

绿色化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利用化学科学知识,实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展现的效能是非常理想的。因此绿色化学也成为很多学者和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1绿色化学的内涵和种类

绿色化学是指以不具备环境副作用或者具备小环境副作用为契机,实现对应化学品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从当前技术发展现状来看,其种类可以划分为:其一,生物技术;其二,催化技术;其三,膜技术;其四,高级氧化技术;其五,微波技术;其六,超声波降解技术等。当前在很多领域和行业都应用到上述的技术,由此展现出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因此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采用绿色化学技术来应对。

2绿色化学视角下环境污染治理路径选择

当前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不同环节,不同领域,其治理的目标不同,由此达到的对应的治理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确定绿色化学视角下环境污染治理路径的时候,我们需要首先对于当前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探究。具体来讲,其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内容:

2.1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也有一段历史,其应用环节不同,应用效益的呈现也展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其一,在大气污染控制环节的运用。为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二氧化硫污染问题,可以以煤炭生物脱硫技术应用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可以使用生物浸出法,也可以使用表面处理浮选法,还可以使用微生物絮凝法,甚至可以以非生物乳化技术和煤炭生物技术融合的方式,实现煤炭的高效脱硫。其二,在水污染控制中的运用。对于城市生产生活中工业废水而言,在处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循环冷却零排放技术或者热水锅炉零排污技术,使得再生废盐水,煮炉水等可以得到循环利用,以达到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效果。其三,在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中的运用。此处我们援引城市垃圾处理的案例,可以使用热分选煤气化技术,也可以使用固体废弃物电力气化技术,还可以使用固体废弃物电离气化技术,不仅无二次污染,还可以处于较低的运行成本。

2.2绿色化学视角下环境污染治理路径选择

当然我们需要看到当前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人们对于绿色化学技术的认识还存在偏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还不是很深厚,在确定环境污染治理方案的时候,看不到绿色化学技术的效能,也就没有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当前绿色化学技术环境污染治理的人力资源比较缺乏,实际的市场宣传工作也没有做到位,这也是影响其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如果这样的问题得不到改善和调整,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此,绿色化学视角下环境污染治理路径选择的问题,其实就是要求高度重视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的运用。在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还需要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高度重视绿色化学技术的研究,结合实际不同污染源的性质,找到其化学属性和运行规律,由此切实找到技术研究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实现绿色化学技术体系的构建,保证为实际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夯实的理论基础;其二,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的同时,将环境污染治理绿色化学实现途径作为重要内容,保证能够在绿色化学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切实的做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保证在此方面具备优惠政策,使得更多的治理方案倾向于选择绿色化学技术来进行实际工作;其三,高度重视绿色化学环境污染治理专业团队的构建,强化高校绿色化学专家,国家科研机构,环境污染治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绿色化学技术在执行的时候,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源,进而更好的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进行;其四,注重绿色化学污染治理的产业化发展,从绿色化学产品到绿色化学环境污染治理方案,鼓励国内成立以绿色化学为主导的环境污染治理服务企业,使得其成为专业的绿色化学环境污染治理推广者;其五,严格依照国家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实现绿色化学技术方案的合理调整和安排,保证实验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综合考量实际应用领域的不确定因素,由此更加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实际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以发挥绿色化学治理方案的生态效能;其六,注重绿色化学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标准和规范的建立,针对于不同领域不同治理方案,实现对应步骤的科学界定,保证实际绿色化学技术环境污染治理行为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3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视角下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关乎到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关系到绿色化学科学的生态效益发挥。我们对此应该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积极学习绿色化学技术,并且尝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以保证绿色化学技术方案生态效益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蒋达华,任如山.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01:36-38.

[2]郑明.浅议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J].甘肃高师学报,2009,05:42-44.

[3]刘斌.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09,08:185-187.

第3篇:化学与环境污染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污染事故;危害影响;处理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迅速不断发展时期,随着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其处理处置措施,是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与特征

1.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

1.1.1 剧毒农药和有毒化学品的泄漏、扩散

一般指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因贮运不当或翻车、翻船造成泄漏及保管不当引起的泄漏,这些物质一旦泄漏扩散不仅会引起空气、水体、土壤等严重污染,甚至还会致人畜死亡。

1.1.2 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爆炸

由煤气、石油液化气、苯、甲苯等挥化性有机溶剂泄漏而引起的这类环境污染事故不仅污染空气、地表水和土壤,而且这些气体浓度一旦达到极限后会发生爆炸。

1.1.3 溢油环境污染

指在油田开采与运输过程中由于井喷泄漏及其它意外造成的原油环境污染事故。此外,炼油厂、油库、油罐车漏油引起的油污染也时有发生。

1.1.4 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造成的污染

指含大量耗氧物质的城市污水或尾矿废水因垮坝突然泻入水体, 致使某一区域或流域水体质量急剧恶化给居民饮用水、工业用水、渔业用水造成困难的环境污染事故。

1.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1.2.1 事故形式多样性

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多种类型,所含的污染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另外,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和处置的各个环节均有发生污染事故的可能。

1.2.2 事故发生的突然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是一种常量的排污,有其固定的排污方式和排污途径,并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排放污染物质。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则不同,它没有固定的排污方式,往往突然发生,始料不及,有着

很大的偶然性和瞬时性。

1.2.3 事故危害的严重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多产生于生产过程之中,排污量少,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一般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瞬时内一次性大量泄漏, 在很短的时间内往往

难以控制,因此其破坏性强,污染损害严重。

1.2.4 事故处理处置的艰巨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涉及的污染因素较多,一次排放量也较大,发生又比较突然,危害强度大。处理处置这类事故必须快速及时, 措施得当有效。因此,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监测,处理处置比较一般的

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更为艰巨与复杂,难度更大。

2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措施

2.1 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的突发性、持续性和累积性决定了环境监测任务的困难程度。当发生污染事故时,有毒化学品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具有很强的时空性,所以对污染物的监测必须从静态到动态。

应急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试纸法;

(2)水质速测管法;

(3)气体速测管法;

(4)便携式分析仪器测定法。

对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采取的处理处置措施是首先使吸入有毒空气的中毒者马上离开污染区,严重者就医诊治。现场工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将污染物扫起至空旷地方深埋或收集后送回生产厂处理。若发生火灾,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2.2 爆炸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多是物质的化学爆炸。化学爆炸过程有极快的变化速度、可产生大量的热和形成气体产物等3 个基本特征。

2.2.1 应急监测方法

现场监测的目的是迅速判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范围。这对判断事故性质、事故能否再次发生或对人体的毒害程度等至关重要。检测事故现场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检测管分析技术已受到各方面的极大重视。它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于现场测定,而且采样和测定一步完成,简化了分析步骤。

2.2.2 处理处置措施

发生有毒气体爆炸,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人员迅速撤离现场,有伤者和中毒者及时抢救;若伴有火灾发生,应急处理人员扑救时要戴好防毒面具,穿好化学防护服。

2.3 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石油工业中的原油、燃料油、成品油在勘探开发及产品运输过程中, 对周围环境均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一发生溢油事故就对陆地或水面造成严重污染。

2.3.1 应急监测方法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与土样。现场采用红外分光测油仪对样品进行测定,现场测定与化验室测定相结合。

2.3.2 处理处置措施

采取措施降低溢油量,包括关闭产生溢油的各种阀门,修补管线。使溢出的油品局限在某一区域内,利用低洼地形汇集或进行堵截,防止外流、外溢。在条件合适情况下,就地燃烧。该措施除油效率高,

无须转运储蓄,适用性强,环境影响小。

2.4 农药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

农药属于有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农药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目的就是应用相应的分析测试技术快速确认污染物类型及组成, 为事故

应急处理处置提供依据。

2.4.1 应急监测方法

(1)比色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2)紫外光谱法。利用有机化合物吸收紫外光的特征,对有机农药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

(3)气相色谱法。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广、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分离测定可一次完成。

2.4.2 处理处置措施

现场人员应配戴防毒面具及防护服, 尽快完成现场采样分析,以便迅速制定污染清除处理方案。及时组织疏散污染区域中将遭受污染的人员, 并根据污染程度设置警戒区域。对于事故现场清除的大量

污染物及处理物,应采用焚烧、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后再采用陆上抛弃处理法集中处理。

3 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危害及其影响

3.1 生命威胁与健康影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重要危害之一是对事故现场人员的生命威胁, 一些重大污染事故都有人员伤亡。事故不仅对在事故现场的人员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有可能对未直接暴露在事故现场的人们的身

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2 经济损失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污染后的长期整治和恢复仍需要花费可观的费用,其间接经济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3.3 易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后,会对污染区附近的居民造成心理影响与压力, 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秩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可能引起污染纠纷,造成某种混乱,危害社会治安。对引起大量人口被迫迁移的重大事故, 可能会带来相关的社会问题;某些污染还可能会引发国际间的污染纠纷。

3.4 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

重大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强度很大,往往会使某一区域的生态失衡,有的甚至造成长期的危害,致使生态环境难以恢复。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

4.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首先强化预防措施, 尽可能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污染事故力争减少并消除污染事故的危害。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急、事后监测并作出安全评价。

4.2 就近应急,建立应急监测网络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来势迅猛, 去得也快的特点,因此应贯彻就近应急的原则。即以各地环境监测站为基础就近应急,同时建立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级站为支援、支持系统的应急环境监测网络。

4.3 加强应急监测的能力建设

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储备。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快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组建专业应急监测队伍;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实战演习,强化应急反应能力。

4.4 提高应急监测水平

重点解决环境应急监测中检测手段、仪器、设备等硬件技术。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污染因子的特性, 建立环境污染事故数据库及事故处理处置的查询系统,为实施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提供依据。

5结论:

总之,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要解决应急监测及处理、处置,还要实行紧急救援与做好善后工作,把污染事故的危害减至最小。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处理处置、紧急救援与善后处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在各级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协调各方面人员密切配合行动,建立起由部队、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部门参加的通讯、指挥、监测、救援的整体应急系统。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一旦发生污染事故,保证该系统能快速有效运行,全方位开展救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望钧.常见有毒化学品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与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 吴鹏.环境监测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4篇:化学与环境污染范文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二)编制依据

(三)指导思想

(四)适用范围

(五)审批及修订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及其职责

(二)应急现场指挥组

(三)应急信息保障组

(四)应急技术组

三、事件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三)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四)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四、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

(二)坚持以人为本

(三)坚持统一领导

(四)坚持平战结合

五、应急响应

(一)先期处置

(二)信息报送和处理

(三)协调和指挥

(四)污染处置

(五)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

(六)污染跟踪

(七)调查取证

(八)结案归档

六、附图

(一)环境污染事故报告程序图

(二)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流程图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规范和强化全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综合应对能力建设,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我县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将突发危机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浙江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本预案。

(三)指导思想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规范和强化本县环境保护机构应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以环境污染事故侦检、善后工作为重点,形成本县环境保护机构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

(四)适用范围

凡属xx县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具体包括:

1.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

2.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他严重污染事故;

4.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5.其他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

(五)审批与修订

本应急预案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根据实施具体情况需修订的应报县政府批准,本预案由xx县环保局负责解释。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及其职责

1.成员

组 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环保局长、县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县安监局局长

成员:县环保局、县经贸委、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 国土资源局、县电信局、县供电局、县机关事务局、县气象局、县旅游局、县供销社等部门分管领导及有关乡镇主要领导。

2.职责

提供和解决处置应急事故所需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统一协调,做好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和技术准备;建立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技术组,提供科学决策意见;减少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建立健全我县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技术档案,组织监察和监测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负责与上下级的报告、指示和协调工作,统一对外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环境污染的信息。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县应急现场指挥组、应急信息保障组、应急技术组。

3.成员单位职责

(1)县环保局:履行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调;负责组织协调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负责组织协调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和实时报告;对事故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的处置提出建议,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防止污染扩大。

(2)县经贸委: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物资保障和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具体参照《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物资能源应急保障行动方案》实施。

(3)县安监局:负责组织协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贮运中发生泄漏等造成的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按照危化品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负责组织本县的危化品专业技术人员或邀请省级安全生产专家到场,对本预案提出适用范围内的事故应急处置和抢救救援实施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派员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置。

(4)县公安局:负责组织协调剧毒危化品生产、经营和贮运中发生泄漏等造成的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负责事故现场警戒、治安维护和交通管制以及警戒区内群众疏散等工作,保障现场治安秩序稳定,协调县消防大队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和抢救救援。

(5)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6)县财政局:为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提供经费保障。

(7)县建设局:负责组织协调城市供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燃气等领域造成环境污染,致使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重大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8)县交通局:负责组织协调通航河道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相关工作;负责协调组织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的交通运输工具。

(9)县水利局:负责事故发生时的水源供给保障和协调工作,帮助、指导事发地保障水利设施安全,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0)县农业局:负责组织专家对本预案适用范围内的事故造成的农业损失提出处置意见,并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1)县林业局:负责组织专家对本预案适用范围内的事故造成的林业损失处理提出建议,并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2)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专家对本预案适用范围内的事故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提出处置意见。

(13)县旅游局:在旅游景区景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负责采取措施,疏散和撤出旅游团体和个人,禁止旅游团体和个人进入。

(14)县气象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测,并提供气象要素变化预测意见。

(15)县电信局:负责保障应急处置的通讯畅通。

(16)县机关事务局:负责应急处置的后勤保障。

(17)县供电局:负责保障应急处置过程中电力安全和电力供应。

(18)县供销社:负责组织协调化肥、农药品运输、经营、储存中发生泄漏等造成的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并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二)应急现场指挥组

1.人员组成

现场指挥: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

副指挥:县环保局分管副局长、县安监局分管副局长

成 员:县经贸委、县卫生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供销社、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旅游局分管领导以及县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

2.职责

调度人员、设备、物资等,组织应急小组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小组展开行动;通知监测站按照“应急监测预案”进行监测分析,确定污染程度;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并参考技术组意见,确定事故处置的技术措施;指挥各小组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工作;指挥污染区域的警戒工作,指挥污染物的处置工作;负责现场调查、事故处置、调查取证、形成报告;负责对外协调沟通、事故分析、信息上报等工作。

(三)应急信息保障组

1.成员

组长: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

成员:县环保局、县机关事务局、县交通局、县电信局、县供电局、县气象局分管领导

2.职责

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置,负责提供和解决处置应急事故所需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以及确保应急处置现场供电、通讯畅通,提供 处置事故需要的气象数据资料;负责与上下级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报告、指示和协调工作,统一对外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环境污染的信息。

(四)应急技术组

1.成员

组 长:县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

副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县环境监测站站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及安监局、农、林、水利等有关部门专家、危化品处理专家及技术人员。

2.职责:制定现场监测方案,及时提供污染监测数据,负责确定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术方案,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决策意见。

三、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的环境污染事故;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环境污染事故;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破坏。

2.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3.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4.高致病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造成的特大泄露污染事故。

5.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或造成高度侵袭性、传染性、转移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灾害。

6.盗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5000立方米(幼树25万株)以上的事件,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1500亩以上,属其他林地3000亩以上的事件。

(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环境污染事故;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破坏;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环境污染事故。

2.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因环境污染造成3000亩以上农田污染、农业生产直接损失在500万元以上,或对种养业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影响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

3.盗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1000-5000立方米(幼树5万-25万株)的事件,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500-1500亩,属其他林地1000-3000亩的事件。

4.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环境污染事故;因资源开发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主要保护对象或其栖息地遭受毁灭性破坏,或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游客安全的事故。

5.由于自然、生物、人为因素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或可能造成物种灭绝事件。

6.进口再生原料严重环保超标或进口货物含有爆炸物品的事件。

7.非法倾倒、埋藏剧毒危险废物事件。

(三)较大突发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的环境污染事故。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市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四)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发生3人以下死亡的环境污染事故。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的群体性影响。

四、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

(二)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首要任务。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前,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首先开展疏散、救援工作和控制事件扩大的应急行动;加强抢险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坚持统一领导。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充分发挥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作用,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

(四)坚持平战结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发挥各类专家作用。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发挥经过专门培训的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自救互救能力、有序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响应

(一)先期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事发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并将事件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按规定迅速、准确上报县应急领导小组,并提供给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县领导小组接到信息后,应做好启动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信息报送和处理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单位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行政主管部门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先期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初报从发现事件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置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及时上报。报告应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利影响。

初报可采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的事件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传真),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传真),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主要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三)协调和指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况,通知各应急小组,各应急小组接到指令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应急指挥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和处置规程,迅速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态,各应急小组必须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处置行动。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的发生。

应急状态时,应急技术组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需要取得上一级业务技术支援的,应及时向省、市环保技术部门汇报,取得技术支持,包括人员、装备、技术等。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为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应急处置行动;指导对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价。

(四)污染处置

应急现场指挥组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技术组意见,向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责令、监督、指导有关责任单位、人员或专业处置单位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环境污染。涉及大气污染事故的,现场调查或查取事故发生地有关空气动力学数据(气温、气压、风向、风力等);涉及水污染事故的,现场监察人员要测量水流速度,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保护区、水流域、地形)做初步调查。

(五)污染警戒区域划定和消息

根据污染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应急现场指挥组向应急领导小组建议建立污染警戒区域(划定禁止取水区域或居住区域)。应急现场指挥组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后可受县政府委托警报决定。

应急现场指挥组要组织各应急小组召开事故处理分析会,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情况,由应急信息保障组负责对新闻媒体污染事故信息。

(六)污染跟踪

应急现场指挥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污染清除、警报解除。

(七)调查取证

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收集相关证据,确定事故责任人,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八)结案归档

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形成总结报告,按时上报并存档。

附件1:

xx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

注:领导小组成员变动须报组长审批。

附件2:

xx县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为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管理,及时掌握污染事故情况,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造成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县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除核污染事故、电磁辐射污染事故外)的应急监测管理,具体可分如下5类:

(一)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大面积泄漏等事故;

(二)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污染事故;

(三)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他严重污染事故;

(四)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五)其他突发性的污染事故。

二、应急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通过媒体宣传和环境管理途径,强化预防措施,积极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力争减轻或消除其危害,做到事前预防,事后监测并作出安全评价。

(二)就近应急,建立网络。

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来势猛的特点,按照就近应急的原则,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应急监测网络。

(三)有备无患,反应迅速。

成立机构、落实人员、配置装备、储备技术、明确程序。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监测处置系统,快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造成危害,妥善处理污染事故。

(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根据xx县产业结构、污染事故的类型,突出重点,有区别、有针对性地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逐步形成完整的应急监测系统。

(五)技术支撑,信息联网。

建立和完善xx县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危险品档案库。危险品档案库包括其理化特性、监测方法,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置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各种不同类型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一)领导小组

应急监测小组设组长1名,由县环境监测站站长担任,副组长2名,由副站长和副总工担任,小组成员由科室主要业务骨干组成(见附表),应急监测小组主要承担:

1.负责组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应急小组接到监测指令后,启动应急监测程序,快速组织各工作小组成员或应急监测网络成员,赶赴现场,进行应急监测。

2.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污染事故的信息和应急监测状况,评估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提出污染事故处置建议。

3.负责应急监测人员专业技能、防护措施的培训、快速测报方法的研究及相应的软件、硬件设施(应急监测仪器、通讯、防护设备和工具等)的建设。

(二)工作小组

应急监测小组下设现场监测组、分析测定组。

现场监测组:主要承担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采样监测任务。具体人员如下:

杨飞、陈亮

分析测定组:主要负责实验室内的分析测定。具体人员:

王水琴、林淑君

(三)应急监测网络

纵向监测网络: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横向监测网络:联合本县专业测试机构,组织横向应急监测网络。

在本站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或暂时没有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的项目时,可向技术网络成员寻求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援助。应急监测网络的构架如下图所示。

(二)应急监测速度及注意事项

应急监测小组接到监测指令后,应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以应急小组成员为主的现场监测组和分析测定组。现场监测组应尽快赶赴现场采样监测,分析测定组在30分钟内赶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准备工作,并在样品送达实验室后,立即进行分析。现场监测组和分析测定组成员在布点采样和分析测试时,应遵守有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按数据审核规定进行审核后,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本着尽快报出的原则,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现场监测中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采样。

附表:

xx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小组成员名单

……

附件3:

常见环境污染事故一般处置方法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应急处理处置的艰难与复杂,通过了解 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基本性质、掌握一些基本的应急处置技术,对我们处置危险化学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当涉及到某一特定的危险化学品时,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参照相关处置技术进行处置。以下一些步骤或原则可供参照。

一、确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性质和危害情况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应尽快确定引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或种类)、数量、形式等基本情况,为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提供第一手资料,这对减少和降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至关重要。

(一)对固定源(如生产、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单位等),可通过对生产、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单位有关人员(如管理、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的调查询问,以及对引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位置、所用设备、原辅材料、生产的产品等的判断,一般可较快地确定引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险化学品的名称、种类、数量等信息;也可通过污染事故现场的一些特征,如气味、挥发性、遇水的反应特性等,有时也可作出初步判断;通过采样分析,确定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污染范围等。

(二)对运输危险化学品所引发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可通过对运输车辆驾驶员、押运员的询问以及危险化学品的外包装、准运证、上岗证、驾驶证、车号等信息,确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数量、来源、生产或使用单位;也可通过污染事故现场的一些特征,如气味、挥发性、遇水的反应特性等,有时也可作出初步判断;通过采样分析,确定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污染范围等。

二、常见几种(类)危险化学品的一般处置方法

处置危险化学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将剧毒、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尽可能处理成无毒、无害或毒性较低、危害较小的物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尽可能减少和降低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通过物理的(如回收、收集、吸附)、化学的(如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置。在可能的情况下,用于处置的物质应易得、价廉、低毒、不造成二次污染,或易于消除。同时,应确保处置人员及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毒呼吸器等),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一)溶于水的剧毒物氰化钠、氰化钾的泄漏处置

若固体物质泄入路面,可用铲子小心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尽可能地全收集;再在泄入路面喷洒过量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溶液,清除残留的泄漏物。

若氰化物溶液泄入路面,可在泄入路面喷洒过量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溶液,消除泄漏物。注意对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监控。

若泄入水体、对少量泄漏,可在泄入水体中喷洒过量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溶液,清除泄漏物;对大量泄漏,必要时,应在江河下游一定距离构筑堤坝,控制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在泄入水体中喷洒过量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清除泄漏物,直至监测达标。

(二)微溶于水的剧毒物三氧化二砷(砒霜)的泄漏处置

若泄入路面,可用铲子小心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尽可能地全收集;

若泄入水体,可对水体进行喷洒硫化钠溶液,使溶于水中的三氧化二砷与硫化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化砷沉淀,经监测水体达标后,还应对沉积于河床的三氧化二砷和硫化砷沉淀进行彻底清除,以消除隐患。过后,在水体后喷洒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溶液,以消除喷洒硫化钠溶液时过量的硫化物对水体的影响,并测定水体中的硫化物至达标。

(三)无机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氟酸、氯磺酸、高氯酸)的泄漏处置

若泄入路面,对少量泄漏,用干燥沙、土等惰性材料洒入泄入路面,吸附泄漏物,收集吸附泄漏物的沙、土;再用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洒入泄入路面,中和可能残留的酸。对大量泄漏,一开始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洗,可在泄入路面周围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酸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中,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再用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洒入泄入路面,中和可能残留的酸。

若泄入水体中,在泄入水体中洒入大量石灰(对江、河应逆流喷洒),进行中和,至水体监测达标。同时应注意对氟离子的监测。

(四)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的泄漏处置

若固体泄入路面,可用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尽可能地全部收集。若液碱泄入路面,对少量泄漏,先用干燥沙、土等惰性材料洒入泄入路面,吸附泄漏物,收集吸附泄漏物的沙、土;再用稀醋酸溶液喷洒路面,中和残留的碱液;对大量泄漏,可在泄入路面周围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中,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再用稀醋酸溶液喷洒路面,中和残留的碱液。

若泄入水体,可在泄入水体中喷洒稀酸(如盐酸),中和碱液,至水体监测达标。

(五)相对密度(水=1)小于1、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液体)(如苯、甲苯等)的泄漏处置。

若泄入路面,对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或就地取材用如木屑、干燥稻草等吸附;对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中,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若进入水体中,应立即用隔栅将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小心收集浮于水面上的泄漏物,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六)相对密度(水=1)大于1、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液体)(如氯仿等)的泄漏处置

若泄入路面,对少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或就地取材用如木屑、干燥稻草等吸附;对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中,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注意因向下渗透而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若进入水体中,由于比水重,沉入水底,尽可能用防爆泵将水下的泄漏物进行收集,消除污染及安全隐患。

(七)有毒、有害气体及易挥发性有毒、有害液体(如液氯、液溴)的泄漏处置

根据事故现场的风向,迅速划定安全区域范围,转移下风向人员至安全处。

如对液氯的泄漏,由于泄漏后即成气态,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同时,向泄漏源及上空喷含2%~3%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的雾状水进行稀释、反应。

对液溴的泄漏,若泄入路面,少量泄漏,向泄入路面及上空喷含2%~3%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的雾状水进行稀释、反应;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中,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尔后对泄入路面喷含2%~3%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的雾状水进行稀释、反应,清除残留泄漏物。

甲醛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第5篇:化学与环境污染范文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环境问题呈现出了可怕的形势,环境污染问题已慢慢的浸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而化学工业中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十分突出,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具有长远的影响,不仅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改善,更对化学工业健康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绿色化工技术阐述

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充当的角色十分突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化学工业生产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期望通过对化学工业生产方法的革新和改良,来控制化学技术中化学原料和废弃物给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和潜在的危害,因此,一定要减少排放有毒的废弃物,将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做好,使资源利用率得到充分高效的提高,对污染物的排放实行有效的限制,把绿色化学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为前进的方向。

2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拓

(1)化学原料选取化学原料作为绿色化工技术开拓中的基础,能从根源上使污染源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绿色无污染化工原料并不是最佳的原料选取,其依然存在着缺陷,在生产的过程中依旧会产生污染物,给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生产中最好选用无毒的或是毒害相对少的原材料,不添加化学药剂的,比如,天然植物、天然农作物都是较好的材料选择。随着化学工业的兴盛,应该舍弃有毒害的材料,而选用无污染、无毒害的原材料,这样,才能在达到环境保护标准的条件下,使原材料成本减少,材料来源得到充分扩展。(2)化学催化剂选取化学工业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习惯性地运用化学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对化学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同时也会有大量的有毒废弃物排放出来,给周围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在面对具体的绿色化工技术开发时,应将焦点聚集在无毒无害化学催化剂研发上,以此为核心,使有毒废弃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另外,需要重视化学催化剂的选取要点,把无毒害或是毒害甚小的化学催化剂作为首选,从而接近工业绿色发展。在现阶段的化学工业中,众多研究人员在对无毒害催化剂研发方面的成绩令人们醒目,对烷基化固相催化剂倾向关注,它是一种无毒害,甚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学催化剂,非常适合大力扩展应用。在此,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关于无毒害化学催化剂的研发,必须控制废弃物排放量严格符合规定要求,重视排放的废弃物循环使用这一点,使资源利用率有良好的改观。(3)化学反应选择性深化绿色化工技术具体钻研过程中,需要偏重深化化学反应选择性,进而达到加倍有效地实现化学生成物的提取,在确保符合减少环境污染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化学工业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更进一步改进资源利用效率。比如,在石油化学工业中,通常会运用烃类选择性氧化物,因为其化学反应极其易于发生氧化,在生成物产生方面存在着严峻的损坏与浸染。对此,针对化学反应选择性深化这一点,必须把防止产生损坏生成物的反应作为重点关注,进而使化学工业沿着绿色生产发展,消除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危害。

3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1)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的优点非常独到,不仅在冶金、海水淡化、废弃物处理等范畴被普遍的应用,而且也不会出现任何毒害反应,更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物。比如,在海水淡化中,通过清洁生产技术针对海水实行淡化处理,把海水里面的盐分和其他物质提炼出来,转化为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的水资源,所有环节中应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不会存在潜在的危害。(2)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通常在生物化工中比较充分的展示其优势,在实际操作应用中膜化学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其效果最佳。通过生物技术把很多可再生资源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学品,比如,酶成分,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与环境中的化学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快反应速度,而且不会出现污染废弃物,其反应特点相对温和,在化学行业中使用意义相当深远。而在以前的化学生产过程中,通常是把动植物内部的有机原料作为原料,以后改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石油和煤炭。(3)环境友好型产品应用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拥有良好的环境十分的重要,因此,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环境的注重程度也越来越高,而环境友好型产品是针对控制环境污染问题而研发的一种摒除以往污染严重的产品。传统汽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传统汽油燃烧,不仅给大气带来严重的污染,更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此,需要开发新型产品取代这种情况,环保型汽油和新型燃料和能源等迅速出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的增强。比如,酒精的生产,其原料以天然甘蔗为主,以新型乙醇汽油代替原来的汽油,在实际中应用非常普遍。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对减缓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给环境造成了危害,导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社会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发展绿色化工,将绿色化工技术恰到好处的应用到化学工程工艺中,不仅能高效控制环境污染,更能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关键作用,进而促使化工行业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作者:赖锦杰 单位: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6篇:化学与环境污染范文

关键词:内河;船舶;污染责任保险;危险化学品

目前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为12.628万公里,位居世界首位。2015年我国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34.59亿吨、货物周转量13312.41亿吨公里。同时我国内河流大多承载着生产生活用水、发电、蓄洪、灌溉等功能;城市发展中水资源的作用更为突出,城市生活、工业、服务业、公共事业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和发展都与水资源密不可分。航运是高风险行业,内河船舶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经常导致大额损害赔偿。污染损害强制保险是内河船舶污染风险的良好缓冲。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建设相当重视。相关部门尝试用“责任险”的方式,引进市场力量加强对企业环境行为监管,同时分担和降低企业风险,保障污染受害人的合法权益。2013年环境保护部就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文件《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13]10号)。2015年1月的新实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015年12月交通运输部颁布《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修订)》,并于2016年5月1日起实施。该《管理规定》第二章、第十一条:“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投保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或者取得财务担保”,从制度上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的责任保险进行了强制要求。

1设立内河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污染事故对第三方造成的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其中事故单位作为投保人,保险公司承担对事故损失方的赔偿责任。环保责任险可以分为强制性保险和任意性保险。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内河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须参加强制保险。可以看出,目前参加强制性保险是解决内河船舶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必选选项。而王康(2006)认为,就环境责任保险而言,持续性环境侵权的责任保险应属于强制性保险,突发性环境侵权行为的责任保险应属于任意性保险。实际上,面对目前航运业经营环境的实际困难,企业难有动力投保这一新兴险种。例如江苏省曾于2007年率先推行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目的是通过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规避和转移船舶污染赔偿风险。但由于保险公司和船舶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相关配套激励措施难以发挥作用,政策并没有能够得到持续有效推行。内河航运企业部分规模较小、事故风险承担能力较弱。污染责任险的投保会降低一部分利润、增加航运业的营业负担。但从长远看有利于整体航运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首先,内河船舶运输公司中有许多属于中小型企业,甚至有很多的单船公司和夫妻船。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正规、相关安全防污染措施执行不到位、风险较大的特点。强制保险可以增加这些企业的安全投入成本,降低其从事危险品运输等高危行业的意愿,提高危险品运输行业的门槛。其次,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保险公司出于减少自身经营风险的目的,会积极加强对投保企业的监督,这是对行政监管的重要补充,并将会为监管部门等方面提供更为全面翔实的信息。

2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的国际公约建设情况

针对船舶污染环境的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设方面,国际公约一直将强制责任保险作为重要手段。如国际海事组织(以下简称IMO)在处理船舶污染风险方面就多采取了多种责任保险措施,形成不同层次的风险防控。其手法成熟,有很多经验可以为内河船舶污染责任保险所借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CLC)是一部针对散装货油船舶事故污染损害责任的公约。该公约1992年11月通过了《1992年议定书》,于1996年5月30日生效,目前已有96个国家加入。我国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CLC公约规定,载运2千吨以上散装货油船舶的船舶所有人必须进行保险或取得其财务保证,有关当局向符合要求的船舶颁发证书。《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LLMC)于2009年3月9日对我国生效。该公约要求1000总吨以上的外国籍船舶,必须持有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1000总吨以上的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和1000总吨以上的沿海运输船舶必须持有直属海事局签发的《证书》,证明进行了保险或取得其他财务保证。《国际海上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损害责任及赔偿公约》(HNS)。HNS公约强制运输有害有毒物质的船舶的所有人按照责任限额确定的金额进行保险或取得其它经济担保。由此可见,为了提高经营人抵御风险的水平,并保障事故受害方的权益,为重大事故风险损害进行强制保险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做法,并已有较多采用。针对船舶污染损害赔偿问题,IMO的做法更加完善和系统——是从持久性油类到有毒有害物质,从保险(或财务担保)到基金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全面的强制补偿制度建设。

3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的国内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3.1《环境保护法》

新《环境保护法》第52条规定针对船舶污染环境赔偿强制保险领域进行了规定,针对海上船舶污染赔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2007年环保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推动环境污染保险的试点,并与2013年推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在环保法的修改过程中,根据控制环境风险高发、频发的实际需要,环保法增加了环境保险的规定:新《环保法》第52条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一新增条文表明新环保法注重依靠经济政策和市场手段进行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表示:环保部将继续会同中国保监会推进环境责任保险;今后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一是要鉴别、筛选高风险的企业,拿出相应名单;二是逐步完善风险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的规范、方法、指标;三是推动地方环保部门、保监机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携手推进。从中可以看到,新环保法推行环境保险制度目的在于通过这项制度的建立控制我国环境污染风险水平、合理分散环境风险,并通过保险机制满足环境风险损害的补偿或部分补偿,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3.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经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针对我国境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做出了规定。其中关于保险的方面有:第五十七条“……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证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证书或者财务担保证明的副本应当随船携带。”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的定义以及《危险化学品名录(2010版)》,包括持久性油类(原油、燃料油等)和化学品并进行内河运输的船舶应进行强制保险。为了达到该条例的要求,所有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需要参加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或者进行财务担保,参保人为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该条例虽已施行,但目前内河船舶污染保险工作还刚刚起步,与条例要求的危化品船舶全部取得强制性保险尚存一定的距离。依据我们对目前内河运输危险品船舶的投保情况的调研,基本上海事管理部门对内河船舶污染责任险没有强制性要求,各大船公司的投保意愿不高,只有少数重点航段的运输危险品船舶投保(且均为附加险)。此项业务在相应保险公司的业务中占比很小。

3.3《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2013年底,《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于2015年12月15日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1)老版《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中没有对赔偿的制度建设进行说明,只是从财务担保上提出了要求。

(2)《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的第七章“船舶污染责任保险”对内河散运危险品船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第四十八条:“通过内河运输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其所有人应当取得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或者财务保证证书”;第四十九条:规定了船舶所有人投保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的财务担保的额度标准;第五十条:船舶所有人应“向船籍港的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或者财务保证证书”。

(3)新《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第二章、第十一条:“通过内河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投保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或者取得财务担保”。但没有明确相关管理内容,“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4)《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危险品的内河散装液体运输船舶提出了保险要求,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所有内河危险品运输船舶的强制保险要求相比,范围要小。而新的《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相一致。

4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的分析,强调了目前内河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建立的法理基础。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国内外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还是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来看,内河船舶污染损害环境强制保险在我国的推行是必然的。为了应对船舶环境污染强制保险实施发面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我们应加强内河危险品船舶运输风险、保险激励制度和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并实施新的方式方法,推动内河船舶污染保险工作的深入快速发展。由于内河和海上的上位法不同,内河保险机制与沿海船舶污染赔偿制度目前应是两套机制。内河保险机制应单独设置,不具备完全照搬沿海制度的可能,但可互为借鉴。目前法律法规与现阶段内河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之间尚存在几个缺乏衔接的环节。建议在《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配套的保险管理规定中能够明确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管理方法的内容,为管理和执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交通年鉴(2015版),交通运输部;

[2]王康,论环境责任保险的功能与价值[J],特区经济,2006,(12):303-304;

[3]蒋丽英,保险之手如何“治理”环境污染,苏州日报[N],2014,12,17(A06版);

[4]IMO,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1992年议定书,2005;

[5]危敬添,《HNS公约》及其2010年议定书[J],中国远洋航务,2010,(6):66-67;

第7篇:化学与环境污染范文

关键词:化学 教学 环境保护

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面临着人口的压力、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难题,其中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因此,让学生在化学课中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改造和优化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环保教育的意义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恶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历史上的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这些污染事件让人们目睹了一幕幕悲剧,饱受其苦。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现在还有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故屡有发生。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韶关冶炼厂水污染事件、辽宁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等等。面对严峻的形势,若不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很多,无知也是一种污染的来源,许许多多的污染事件是出自人们对此的不了解,如果人们懂得污染的来源,对生态尤其对人类自身的危害的一些常识或是知识,或许今天的污染趋势会减缓一些[1]。因此,为了彻底解决环境的污染问题,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也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最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教育,能使人们懂得污染的来源,污染物对人类自身生产、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知晓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维护环境。

对于学生这个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群体,由于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增强对自然、对人类的责任感,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

二、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关系

1.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是环保教育的载体。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任意地向自然界排放废物,对大气、水质、土壤和动植物造成影响,使生物界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即造成了环境污染。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因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为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课程教育也要求教师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意义重大。

2.实施环保教育有利于化学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让学生了解历史及近期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亲身体验身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产生兴趣,并适时引导学生探究产生各种污染产生的原因,使其产生治理环境污染,预防环境污染的愿望。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去解释和防治,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全民性等特点,其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化学学科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化学教材中,就有不少内容与环保知识有关,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卤素、磷酸盐、金属的冶炼、醛、苯等内容,对此,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时、适当地进行环保教育,必要时还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在有机物卤代烃中,可介绍氟利昂类致冷剂造成的危害,它与飞机、火箭等飞行器排放的大量氮氧化物,间接或直接地与臭氧反应,使其分解为氧气,破坏了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造成农作物减产,海洋生物死亡,使人类免疫力下降,引发多种疾病,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又如讲到金属铅时,可补充现今城市中的机动车辆的快速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加大,使得空气中的铅含量越来越高,大大影响了空气质量,极易使人们产生铅中毒。总之,化学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优势,创设情景、氛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环保意识逐步提高。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一方面,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控制药品的用量,尽可能减小污染。还可结合实验内容,启发、指导学生改进实验设计,比如:在SO2制备及性质实验中,分析SO2对人体及大自然的危害性,面对SO2泄漏外逸,与学生一起讨论防止污染的措施和方法,最后得出可利用烧碱溶液进行尾气的吸收、净化处理。此外,还可选择微型化实验来减少实验过程中环境的污染,微型化实验是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和极少量的试剂做的化学实验,它减少了药品试剂的用量和实验中三废,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室污染[2]。另一方面,应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往往含有酸、碱、重金属化合物以及氰化物、含砷化合物等,如果把废液全都排入下水道,这样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可根据废弃物的性质进行妥善处理,使其达到无害化。如用中和法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利用萃取法将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类和重金属等。这样既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可使学生学习到实用的环保技术,还可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具有可控性,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3.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环保教育。

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及错误作法,进行环保教育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让学生接受。如针对冬天里燃煤取暖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硫化物对生态环境破坏作用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硫化氢、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酸雨会破坏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还会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取暖的方式。又如所经常用的塑料制品、快餐盒、保鲜膜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聚乙烯,都是很难降解的,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尽量少用塑料制品,不用难降解的快餐盒的意义。另外,也可利用社会生活中一些特殊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在浓厚的社会气氛中进行环保教育。

4.采用其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如开设环境科学类的公共选修课,增加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机会。我校自2003年来已成功开办选修课《环境污染与控制》6个班,参加选修的人数达到三百多人。也可通过开展环保相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定期的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搞绿色家园征文活动,出专栏,办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也可带领学生参观附近一些工厂及其周围环境,从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亲自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我们都希望能生活在蓝天白云下,与绿地森林为伴,与清澈的江河为邻。为了我们的现在和明天,化学教师要把环保教育作为自己的职责,尽一切努力把环保知识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环保教育,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化学与环境污染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环保知识 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32――01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目前化学科学已经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切技术领域,它在为人类提供丰美的食品、丰富的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治疗疾病的医药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化学老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环保意识,并用行动来保护环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呢?

1 结合化学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课堂是化学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的好场所。在课堂中逐点渗透环保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涉及环保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探讨教材中环保教育的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保教育。比如选择环保投影片、录像片,以图文并茂的画面,生动形象的语言配合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环保内容,把知识性、趣味性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入课堂教学,创设环境,使学生在积极、轻松、自然的气氛中接受环保教育。如:在对“空气和氧”教学时,用投影方式向学生介绍“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以及“空气污染指数”等内容,让学生们了解污染清洁空气的原因。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具体数据来将化学知识与环保知识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在讲“水”的时候,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1/4。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据多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污水排放约400多亿吨,500条河流已经有400多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

2 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强化环保教育

实验教学与环境保护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因而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环保思想就更为重要。化学实验的结果总是伴随着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直接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只要将尾气直接燃烧掉,就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有毒气体的泄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此外,一些难度较大、毒性较强、时间较长的一些演示实验,可采用实验录像替代,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环境污染。我们还可以将一些污染比较大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不仅适应了化学实验改革形势的发展,也减少了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3 结合身边实际进行环保教育

仅依靠在化学课堂上的理论传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环保概念从理论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因此,在环保教育中,要用一些实例来教育学生。如我市中心城区人口约3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多吨。其中,废塑料、废纸及纺织品达13%。这些垃圾若都采用掩埋的办式来处理的话,势必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因为其中的废塑料有的可在土壤中可长达100年而不分解。通过这些直观的数字,让学生去深刻地认识妥善处理生活垃圾,避免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多个角度去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让学生报告自己的“发现”:工厂愈来愈多,排放的烟尘让人窒息;汽车尾气的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未加尾气吸收装置的柴油车,一开起来就黑烟滚滚。由于这些烟尘及尾气的影响,冬日的早晨,浓雾团团,公路的能见度非常低,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那么,怎么去改变这种情况呢?通过学生的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从而提高他们为改善环境做贡献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4 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

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外活动教育,也是很好的环保途径。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巩固环保意识,进一步确立环保观念。一是可以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借“纪念日”主题内容开展活动,如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扩大环境纪念日的效应。二是结合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三是可以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测定附近河水、湖水的酸碱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到附近的如造纸厂、水泥厂等进行参观考察,调查污水排放及污水处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保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环保教育可以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去组织实施。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环保教育,只有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地球。我们广大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参考文献

第9篇:化学与环境污染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实验改革;化学污染

地球只有一个,宇宙只有一个,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宇宙中。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如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的突飞发展,环境与化学的密切关系,越来越突显。中学化学教育是普及化学知识的开始阶段,如何把环境保护融合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使环境保护成为21世纪化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那么,我们这些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呢?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为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我们主要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化学实验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增强化学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理念

化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主要是普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观念更新,具备了环境保护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我国化学教育中存在着思维僵化的问题,许多教师从毕业开始教学,虽然教学方法和化学知识在不断的增长,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使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相违背。因此,现在化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日益显得重要,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才有可能使化学教育更加服务社会,提高民族实力。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就应该努力作到:首先,化学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保护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化学教育必须体现环境保护的新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环境保护的理念,使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始终。教师在课堂教学、化学实验等方面,要始终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环境保护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2把环境保护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当中

要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从小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学生最早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是在中等基础教育阶段,这就需要将环境保护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把环境保护融合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使环境保护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崭新课题。要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化学教育之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中学化学中许多物质的制取反应、化学工艺等都是值得讨论和重新考虑的。这给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联系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的措施。让学生认识到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污染危害重大,治理水污染势在必行。从而增强节水意识,防止水污染的意识。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让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性,认识到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从而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可形成酸雨。酸雨危害极大,可以使植物茎叶严重侵蚀,甚至死亡。使土壤酸化失去养分,使湖泊水质酸化变坏,鱼类绝迹,此外还会腐蚀水泥,大理石,使钢铁生锈。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有毒,吸入后会使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使人体直接中毒。因此,让学生意识到环保、减排的重要性,认识到环保减排人人有责,意义重大。

从以上中学化学涉及到的有关众多环保知识的实例中,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还会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环境保护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环境保护、接受环境保护、为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渗透环境保护的思想

在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中很多知识是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的。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验设计的时候却很少关注到环境污染问题,仅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涉及到了尾气处理问题。在绝大多数实验涉及中,只重视操作方法,装置简单,现象明显却很少有人顾及到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利用微型化学实验,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源。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于携带等优点。它不只是仪器微型化了,而且减少了试剂在器皿上的附着量,有时还应尽可能减少中间产物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它在环境保护思想的作用下,预防化学污染的新实验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是改革和发展实验减少化学污染的得力方法之一。

创新改进实验,减少环境污染。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没有指明药品浓度。我对许多涉及药品浓度的实验探索和改进,既节约了药品、保证了实验效果,又减少了环境污染。(1)指示剂浓度的减少,指示剂酚酞、石蕊等原浓度为0.5%~1.0%,经改进可减少到0.1%~0.25%。(2)对检验氯离子用的硝酸银溶液浓度进行改进,由1%降到0.1%。这些改进实验药品的浓度的方法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药品还增强了实验效果。降低实验药品浓度的例子还很多,作为化学实验工作者,应具有环境保护的思想,并指导日常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实验药品浓度,减少药品的损耗,预防环境污染。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对部分实验从实验技术、方法、仪器等进行重新设计,把分散的实验综合起来,这样,可防止有毒气体进入空气,而且,还可以节约药品和缩短实验时间。如,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综合起来实验,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物质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并且防止了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再如,把制取一氧化碳和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整合起来,并将产生的尾气进行点燃处理。又如,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用一个干燥管吸收,在实验中用环境保护思想来指导学生更能有效的防止污染。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给出限量。以至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若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接受、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限定用量,把好的经验传播给学生,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回收、无害化处理),加上正确引导,既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人类生产、生活中都应贯穿环境保护的思想,每位公民都应养成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在生活中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采取积极态度,明确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思想, 将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按照污染物的产生、变迁和归宿的各个环节。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措施,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用最经济的方法获取最佳的防治效果,以实现资源、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作为化学教师更应做环境保护的先锋,并教育好自己的学生,要具有环境保护思想,积极从身边的生活做起。让全社会的人都来保护环境,不制造污染。那么,我们的地球将是清洁的,天空将是明亮的,人类和大自然将是和谐的。

参考文献

[1]杨斌.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对初中生的环保教育.中学化学教学.1999, 11

[2]吴晓静.探索神秘的地球,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