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矿产业投资范文

能矿产业投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矿产业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矿产业投资

第1篇:能矿产业投资范文

(一)矿业经济发达

为我市矿产资源大县,矿业经济发达,尤其是钨产业具有资源储量大、采选技术成熟及精深加工产业链较长等三大优势,其中“章源钨业”鹤立“钨都”,已在深圳正式上市,耀升钨业也正在酝酿上市。

(二)受交通制约,非金属矿产开发一度滞后

但由于地处山区,原来一直交通不便,致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严重滞后,特别是非金属类矿产资源,由于其矿产品运销所占生产成本比例大,受交通运输条件影响,县的非金属类矿产开发利用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初级开发或未开发状态,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进行规模化开发利用。

(三)交通逐步完善,非金属矿产开发条件成熟

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境内县-乡公路网健全,且基本完成村村通水泥路,路况极大改善。赣丰线、崇康线均已改造完成,贯穿境内的“厦蓉高速”即将建成通车,乡际、出县交通的日趋便捷,非金属类矿产开发及深加工条件逐步成熟、优化。目前,已有广东东莞客商投资兴建了“聂都丰宝源矿业有限公司”开发细坑硅石矿资源,进行硅粉加工,产能已达硅粉1万吨/年,并正在物色新的场地扩大生产规模。更有广东东源鸿安矿业计划投资开发龙归硅石矿。

二、硅石矿产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远景

硅石(quartzstone)是脉石英、石英岩、石英砂岩的总称。主要用于冶金工业用的酸性耐火砖。硅石矿广泛用于玻璃、耐火材料、陶瓷、铸造、石油、化工、环保、研磨、建筑材料等行业。质纯者广泛用于无线电工业、超声波技术及现代国防和尖端技术,纯的石英岩具有旋光性和透过紫外线性能,可制造各种光学仪器和医疗用的石英灯等,也是制造金刚砂(碳化硅)的基本原料。近年来,由于硅产品应用更加广泛,硅产品市场规模逐步增长,带动了硅材料需求的增长。作为地球上含量仅次于氧的最丰富的元素之一,硅对我们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考虑到成本问题,目前技术条件下真正能被我们开发利用的高质量硅矿依然稀缺。因此,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深加工水平,促进硅矿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将成为硅矿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县硅石资源储量情况

我县硅石矿分布较广,查明的硅矿区有6处,主要分布在聂都乡(3个矿点)、丰州乡(2处)、乡(1处);查明资源储量较多,约2532.8千吨,并且远景储量大(约5亿吨),因现有硅石矿区勘查程度较低,特别是聂都细坑硅石矿区和龙归硅石矿区,所计算储量的面积和深度仅占其小部分,我县硅石远景储量应该超过5亿吨;且矿物有用组分高,SiO2品位均在98%以上,但高品质硅石相对较少,大多需经脱铁工艺处理。

(二)开发利用现状

我县目前已设置硅石采矿权3个:聂都丰宝源矿业有限公司细坑硅石矿、聂都下洞孜硅石矿、聂都内茶坑硅石矿。另有拟待挂牌出让采矿权3个:龙归石英矿区、丰州2个灭失采矿权。

截止目前只有聂都细坑硅石矿正常生产,年产硅粉约7~8万吨。聂都内茶坑硅石矿和聂都下洞孜硅石矿,由于开发加工技术薄弱、前些年市场行情不佳及业主资金困难,已多年未生产。

(三)加工企业现状

工业硅的加工厂有2个,其中丰州加工厂生产能力为工业硅1400吨/年,思顺加工厂为1000吨/年。

(四)发展远景

我县硅石资源储量丰富,并具有二氧化硅(SiO2)品位高,易开采的特点。目前虽有3家硅矿山,但由于企业小,资金、技术薄弱,开发利用率尚低。仅有聂都丰宝源矿业细坑硅石矿1家在生产,还因遭遇2009年“7.3”洪灾,加工厂房设备及采矿场受到严重破坏,2010年底才逐步恢复生产,产量一直较低,也只是生产微硅粉。

针对目前我国市场硅石矿市场前景良好,供小于求的现状,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硅矿产业化发展。建议:一是加大勘探资金投入,提高硅矿资源储备。加大对硅矿资源地质勘查力度,尽快实现硅矿后备资源储量持续增长,提高可供程度。二是建设硅矿产业园区,筑巢引凤发展硅产业。以丰州,文英、、聂都等乡镇硅矿资源为基础,在交通相对便捷的赣崇高速公路文英或关田出口附近建设工业园区,引进有实力的硅矿采选加工、冶炼一体化企业,建设年生产能力50~100万吨的光伏产业上游产品—超白石英砂、硅微粉等硅原料,石英板材和普通玻璃原料基地。三是大力发展硅矿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扶优扶大的激励机制,将我县硅矿资源配置给有资金技术实力、并在就地开发硅矿深加工的企业,鼓励其加大技术研发、精深加工设备投入力度,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硅矿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推动我县硅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

(五)近期发展目标

在进一步查明我县硅石矿产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硅石品质适于开发产品方向,再做我县硅工业发展规划。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制定全县硅矿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聘请有资质单位和权威机构与我县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工作组,到硅石资源开发利用成功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对我县硅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的调研规划。全面掌握产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优势与不足,提出培育我县硅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主攻方向、总体目标和产业规划。

(二)加大硅石矿产资源勘查力度。针对我县硅石等非金属资源勘查程度低,目前已组织实施了对龙归硅石矿区开展硅矿资源详查工作,建议丰宝源矿业有限公司对聂都细坑硅石矿区开展详查扩储工作,以提高我县硅矿资源储量,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储量依据与资源保障。

(三)加大硅矿资源开发的招商引资力度。要充分利用我县硅石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宣传硅矿产业前景,提高社会对硅矿开发利用产业的认识,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硅矿产业中来;包装一批硅矿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加强对外宣传推介,“筑巢引凤”,借助外资和民资做大做强非金属矿产业。

(四)加强项目引导,扶持提升非金属优势产业循环发展。我县硅石等非金属矿产还处于初加工阶段,深加工、科技含量高和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几乎没有,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在招商引资准入、财政税收方面加强引导,集中财力扶持硅矿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支持强化硅矿产业结构,提高硅矿深加工水平,促使硅矿产业循环发展,由“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转为“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从而在节约、集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

(五)提高硅矿精深加工水平,向规模化和产品精细化发展。目前我县非金属矿行业大多以初加工为主,甚至直接出售原矿,对矿石的功能、价值几乎完全没有进行开发,仍然处在“一流的资源,二流的产品”发展阶段,仍然“捧着金碗要饭吃”。因此,我县非金属矿行业亟需提高产品精加工能力。要提高我县非金属矿行业精加工能力,首先应改善选矿技术、加工工艺,鼓励和支持企业提升精深加工技术和应用水平,从而提高非金属矿的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应该扶持具有技术、资源和市场优势的大企业,让他们借助自身的优势,应对市场需求,作细腻的前瞻性的部署和投入,不断地向市场提供使客户放心、可心的产品,并且以先进带动后进,改变行业内缺乏自主创新手段和机制的现状。

四、广东东源鸿安矿业相关投资意向简介

(一)公司简介

县政府拟引进广东东源县鸿安矿业有限公司落户进行硅石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加工,该公司目前在广东省东源县柳城镇拥有石英矿采矿权,从事石英矿开采和石英砂加工,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玻璃、人造石英板材、陶瓷原料、日用化工、电子硅微粉等。

(二)投资意向

该公司计划先期对县龙归石英岩矿区开展资源详查工作,如查明该处可利用资源量达到200万吨,挂牌竞取得龙归石英岩矿采矿权后,拟在投资3.5亿元,建成占地300~400亩,年生产能力40万吨硅矿加工企业。

(三)产品开发意向

1、超白石英砂和石英玻璃砂:采用负压式球磨机自磨、布袋除尘、颗粒分级方式加工超白石英砂。年产超白石英砂20万吨,产值1.3亿元,创税收1690万元;年产硅微粉10万吨,产值6500万元,创税收840万元;年产石英玻璃砂6万吨,产值1800万元,创税收230万元。为更好利用矿产资源,将加工后可弃的尾矿,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加工成副产品,年产尾砂4万吨,产值400万元,创税收50万元。整条生产流程均采用污水循环使用,做到无污染零排放。

2、人造石英板材:利用石英砂、石英粉、树脂、固化剂进行冲压、抛光等工艺,年产石英板材50万平方,产值2亿元,创税收3000万元。

预计年产总值可达4.17亿元,创税5810万元。

该公司将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充分利用自身的客户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国内、韩国、美国等地有实力的客商前来投资发展,延伸硅矿(石英)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四)工作进展情况

1、2012年11月19日我局已向市矿管局申报了《关于重新启动挂牌出让县乡龙归石英岩采矿权项目的请示》。

2、2012年11月23日东源鸿安矿业有限公司与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分公司签订县乡龙归矿区石英岩详查协议书。

3、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于2012年12月3日已将勘查设备运至矿区,工程预计打两个300米的钻孔,预计矿体长度700米,宽70米。

4、2012年12月22日,钻孔设备已架设安装完毕,第一钻孔开钻打孔,钻孔沿山体向内倾斜打孔,预计300米可打穿矿脉,按目前每天可钻7米的速度,预计43天完成第一个钻孔。

第2篇:能矿产业投资范文

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矿产资源的制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取得了持续、高速增长。在进入21世纪后的几年内,中国经济取得了年均增长10%以上的成就,逐渐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分析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制约因素,笔者认为最为迫切、最为严峻的制约因素是矿产资源供给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的问题,这种不适应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深层次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矛盾。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第一大有色金属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在石油方面中国自1993年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石油进口量逐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2004年原油进口达1.227亿吨,比上年增长34.8%,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7年共进口石油1.85亿吨,比2006年增加进口1648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净进口量/总消费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32.8%增长到2007年的50.5%,石油对外依存度早就超过了30%的国际公认警戒线。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对铁矿石的需求旺盛。2007年铁矿石进口量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4.47倍。与进口量相对应的是矿石的对外依赖问题,2000年中国铁矿石自给率为66%,到2004年降到47%,目前中国的国产矿自给率基本保持在48%左右,仍有52%的铁矿石要依赖进口。中国自2004年参与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从2005—2008年,世界铁矿石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71.5%、19%、9.5%、65%。由于进口价格与进口量双双增长,中国铁矿石进口额出现连续的高速增长,2004年进口额增幅达到了161.77%,2001—2007年7年间平均增幅达到了62.5%。上述数据分析显示,中国铁矿石无论是从净进口量、进口额还是从对外依存度角度分析,国内铁矿石产能供给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呈现出严重短缺的态势。

在有色金属方面,中国每年要大量进口铜、铅、锌等矿产资源,表1显示了2005—2008年中国精炼铜、精炼铅、精锌的各年缺口情况,三种有色金属中除锌缺口逐年减少外,其他两种有色金属缺口都在逐年扩大,2008年精炼铜缺口达到144.1万吨,占当年消费量的28%。而同年的精铜矿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1%,位居世界第二,精炼铅的缺口达到203万吨,占当年消费量的64%。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判断:中国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国内供需缺口逐年加大,进口量和进口额不断上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呈现出短缺态势,巨大的资源需求与日益紧张的资源供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峻挑战。

二、中国矿产资源短缺的阶段性成因

矿产资源问题应从历史的宏观角度分析,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当前中国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本文采用国际上衡量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类通用指标来分析,即:钱纳里的人均GDP标准、产业结构标准和就业人口比例标准。按照钱纳里人均GDP标准,中国自1997年人均GDP达到562美元(1970年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起点是人均GDP标准为560美元)。依据产业结构标准,中国农业产值比重在1993年降到19.7%,依据该标准,中国于此时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标准为农业比重由20%降到10%)。依据就业结构标准,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的三次产业比例标准为43.6∶23.4∶33;与此标准最接近的是中国2007年的三次产业就业比例,该比例为40.8∶26.8∶32.4,考虑到中国二元化社会结构和农业人口比例基数偏大的因素,中国工业化依据三次产业就业比例标准分析,中国工业化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完成,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正在进行之中。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判断: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现在仍旧处于“工业化中期”。

回顾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路径不难发现,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英国、德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完成了工业化。这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消耗了全球已探明能源的70%和其他矿产资源的60%。总结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经济高增长以矿产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以日本为例,利用人均GDP指标可以判断,中国目前工业化进程相当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末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后,矿产资源需求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规律,需要借助经济学上的弹性的概念。在此,引入矿产资源需求弹性的概念,即经济增长1%所必须的矿产资源消费增加的百分比。下面分别测算中国的能源需求弹性、有色金属需求弹性和铁矿石需求弹性。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外生变量,以能源需求量为内生变量,建立能源弹性系数模型,E=C1G?詛1或者lnE=lnC1+e1lnG。E表示能源需求量(万吨标准煤),C1表示常数,G表示国内生产总值,el表示需求增长弹性。从《中国统计年鉴》上获取自1990—2007年的能源需求与GDP数据,对GDP数据利用价格指数调整为不变价值,然后取对数代入模型,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lnE=6.577+0.536lnG。该模型的R2=0.926,说明可以通过模型整体检验,参数t值为17.41,系数t值为14.12,说明参数均可通过检验。模型显示,1990—2007年17年间,中国平均能源需求弹性为0.536,即经济增长10%需要能源消费增加5.36%。

采用同样的思路,分析有色金属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敏感程度,引入金属需求弹性的概念,即经济增长1%所需的有色金属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可以得到能够通过检验的模型:lnK=-6.867+1.347lnG。说明中国1990—2007年17年间有色金属的平均需求弹性为1.347,即经济增长10%需要有色金属消费增加13.47%。

对铁矿石需求弹性的分析采用列表方法,如表2所示,铁矿石需求弹性自2001年起逐年上升,上升到2005年的峰值1.92后迅速下降,到2008年,铁矿石的需求弹性降为0.25,计算8年间铁矿石需求弹性的平均值为1.14,即经济增长10%,需要铁矿石消费增加11.4%。说明中国经济在此阶段对铁矿石的依赖程度由极强逐渐变弱,但是总体依赖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工业化中期后,经济的高速增长产生了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这一经济规律曾经被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所证实,同时,中国经济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规律的存在,进而揭示出当前矿产资源短缺的深层次原因。

三、中国矿产资源短缺的结构性成因

根据研究的需要,需要从产业结构角度界定高消耗产业,顾名思义,高消耗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矿产资源消耗比较高的(产业)行业,可以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进行界定。

宏观层面上,以2007年能耗为例,工业能耗为190167万吨标准煤,占全年总能耗的71.6%,界定为高耗能产业无可非议。由于建筑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占GDP的比重在5.5%左右),故把建筑业放到中观层面进行分析。中观层面上,石化行业能耗占2007年总能耗的16.6%,黑色金属行业能耗占总能耗的18.48%。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占全年总能耗的7.1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能耗占全年能耗的7.77%,建筑行业消耗大量的钢筋、水泥等矿产资源,上述行业可以从中观角度划归为高消耗产业。

(一)工业平稳增长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起基础性支撑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措施。对经济结构进行系统调整,放慢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加快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从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下降态势,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基本也呈下降态势,但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稳定,自1990—2007年,工业贡献率基本维持在45%到6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从工业贡献率与GDP增长率对比关系中(见图1)可以发现,工业贡献率曲线与经济增长率曲线走势几乎完全一致,当工业贡献率比较大时,经济增长迅速;当工业贡献率比较小时,经济增长缓慢;工业贡献率呈现较大波动时,经济增长也呈现较大波动。通过计算,工业贡献率和经济增长率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39,说明两者整体上具有正相关关系,工业贡献率与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一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对经济增长起基础性支撑作用。因此,尽管工业消耗矿产资源巨大,但我们想要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须保持工业增长的稳定性。

(二)中观层面上:经济对高消耗产业具有结构性依赖

从中观层面考虑,高消耗产业包括石化行业、黑色金属采矿与冶炼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建筑业和交通仓储邮政业。为了分析这些行业对经济的影响情况,从《中国统计年鉴》上搜集2007年数据。石化行业、黑色金属采矿与冶炼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全行业增加值数据不易得到,行业数据使用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数据。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数据为全行业2007年增加值,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57305.6亿元。利用上述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后显示(见表3)这些行业增加值在当年GDP中所占份额平均在5%左右,合计份额为25.4%。说明高消耗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力在1/4以上;同时,这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其他行业和人民生活直接、间接影响力强。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判断:我国经济对高消耗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

四、矿产资源短缺的制度性成因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使得中国经济对矿产资源具有结构性依赖

建国初期,中国确立了“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一战略对当时构建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能够满足国内需要的工业产品,解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所需要的物资非常必要。但是,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和体制方面的原因,中国工业发展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在重工业内部又片面强调“以钢为纲”,轻、重工业比例出现了严重失衡。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比重达到43.1%和56.9%。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工业结构严重重型化的倾向进行了调整,到1995年,轻、重工业比例调整到了47.3∶52.7。但是,随着产业升级改造,开始由消费品加工主导型结构逐步向重化工业主导型结构转变。到2008年,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28.9%和71.1%。因此,在中国,重工业的发展一直都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更是中国资源高消耗增长模式的深层次原因。

(二)国内矿产品价格偏低造成对矿产资源的过度需求

中国很多重要矿产资源的价格由国家控制,通过国家定价和垄断经营,矿产品价格被压低,造成上下游产品价格的剪刀差,降低了下游产业主要是制造业的生产成本,这一过程造成了矿产资源价格的长期扭曲。这是一种不完全的资源价格体系,既没有反映矿产资源的供求和稀缺状况,也没有把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核算。资源价格低廉必然导致下游企业对矿产资源的过度需求,从而使得本来已经短缺的矿产资源供给日益紧张。

(三)以GDP为核心的干部考核体制促使地方政府短视开发

地方政府在以GDP为核心的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下,极力谋求地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不需要站在国家宏观和长远的角度来审视投资决策;也不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使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企业化,单纯追求短期局部利益,而且可以控制辖区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使之更加有利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最大化或地方政府任期内“政绩”的最大化。对于矿产资源为主要经济命脉的省(区)而言,很多地、市、县、乡甚至省一级政府,普遍存在过度开发矿产资源的情况。

(四)矿产资源法规滞后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自1986年,中国颁布《矿产资源法》后,相继出台了《矿产资源税暂行条例》和《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1993年)、《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订)、《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1998年)、《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1998年)、《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1998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2年)。由此逐步形成中国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解决了矿产资源管理有法可依的问题。

当前,中国在矿产资源立法和执法特别是在矿业权市场、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矿产资源能源管理实践中,矿业投资者的利益、矿山企业的利益与国家代表的公众利益的界限往往并不清楚。另外,《矿产资源法》第六条却明确规定“禁止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这一带有传统计划经济色彩的规定将矿业权的二级市场划入,限制了市场机制在探矿权和采矿权流转过程中的作用,显然不利于矿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再有,矿产资源能源税费制度存有缺陷。现行资源税被界定为既体现资源有偿使用,又调节资源级差的税收,要发挥税收与收益分配两种功能。这不仅与税收的基本原理相悖,而且混淆了税收与资源资产收益的界限,容易造成资源税费制度的混乱与重复,影响税费各自功能的发挥。从计税依据方面看,资源税以销售量为课税依据,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这种计税方式使得资源税应税额的征收与矿产资源销售价格脱钩、征收税额多少与矿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及矿山企业的盈利也没有关系,直接造成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资源的无序开采、采富弃贫,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资源短缺是相对需求而言的,造成矿产资源供需不均衡状态的根本原因是需求增长速度过快。诚如前文分析,矿产资源需求增长的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因素有——阶段性成因、结构性成因和制度性成因。要从根本上缓解矿产资源的短缺问题,也要重点从需求角度分析。笔者认为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矿产资源的关注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矿产资源既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又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中东石油问题引发的战争硝烟至今未息,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国家储备制度日臻完善,资源能源类跨国公司全球扩张,都显示出发达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控制与争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具有刚性需求,未来必然会在矿产资源方面与发达国家进行艰苦博弈,因此,对矿产资源的认知与关注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第二,要下大力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决摒弃“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但是,本文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对高消耗产业的依赖程度不但没有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高消耗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在增强,甚至消耗很高的电解铝、炼钢和水泥等产业的投资还在增长。由此可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要理顺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扭转矿产品价格过低的局面。尽管矿产品实行低价格可以降低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但价格过低会引起对矿产品的过度需求,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把握时机,对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配矿产资源,并在价格中体现出资源使用的社会成本。

第3篇:能矿产业投资范文

一、提高对矿业、电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矿业是全州工业体系中最大的产业,是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州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年,全州限额以上矿业限价工业产值为7.9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6%,实现税收9383万元,占全州财政总收入的12.4%。电力现价工业产值为3.78亿元,实现税收3674.5万元。矿业和电力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州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种齐全,金属种类繁多,经济价值高,与全国、全省相比,综合优势明显。已探明和发现的有黑色、有色、稀贵、废金属、煤等11类70余个品种。锑、锡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锰储量居全国第八位;铝、镓、铟、水晶、沸石储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州矿业潜在价值在2000亿元左右,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品只有26种,潜在价值尚未得到完全释放。此外,还有低成本利用矿产资源的独特区位优势。同时水能资源也很丰富,开发条件好。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23万千瓦,可开发量200万千瓦。目前,已开发的水能资源只占可开发的11%,可开发潜力还相当大。丰富的水能资源,对矿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而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为水电开发提供了市场。矿电结合发展,既可开拓电力市场,又能降低矿产品成本,提高矿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两大行业可以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二、电力装机和用电预测

(一)电力装机预测

年末,全州已建成电站57座,总装机容量22.14万千瓦,总发电量为11.7亿千瓦时。现已开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电源点有10处,装机31.28万千瓦。至年,所有在建电源点建成发电,全州装机容量达53.42万千瓦,发电量27亿千瓦时。按电力发展规划预测,至2015年,全州装机容量达186万千瓦,发电量90—100亿千瓦时,届时全州水能可开发量全部开发完毕。今后,还可以在各流域兴建大型龙头水库,将发电装机提高到200万千瓦以上。

(二)用电负荷预测

按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电力适当超前韵原则,电力弹性系数取1.5,基数以年为基准年计算:全州年需电量30亿千瓦时,需配套装机60万千瓦;年需电量60亿千瓦时,需配套装机120万千瓦。按电力发展规划,近期和远期电力发展速度为14%,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为12%,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为20%,电力发展速度要进一步加快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如果铝土矿开发、林浆纸一体化等大的工业项目能尽早完成前期工作和提前建设,对电力的发展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年至年,全州重点生产性建设项目计划21个,总用电量72.5亿千瓦时。近期已开工和准备开工建设的都矿年产5万吨锌冶炼项目、5000吨锡冶炼项目、电解铅厂、脱硫焙烧技改、云南壮山公司日产1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60万吨水泥熟料基地等项目需电量10亿千瓦时;远期建设的铝土矿开发项目需电量48亿千瓦时;林纸结合60—120万吨纸浆、50万吨造纸生产线需电量19亿千瓦时。

三、矿电资源结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矿业和电力的开发步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规划和布局,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矿业的综合效益。通过矿电资源的有机结合,联动发展,把矿业和电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矿业和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发展目标

1、矿业:从年开始,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适时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到年,矿业产值力争达20亿元,利税5亿元;到年,矿业生产值达60亿元,利税15亿元;到2020年,铝土矿项目建设完成,矿业产值达180亿元,利税60亿元。

2、电力:到年,全州装机53.42万千瓦,发电量27亿千瓦时,力争达到装机容量55万千瓦,发电量28亿千瓦时,产值8亿元,利税2.5亿元;到年,装机110万千瓦,发电量55亿千瓦时,力争达到装机120万千瓦,发电量60亿千瓦时,产值16亿元,利税5亿元;到2015年,全州水能可开发量全部开发完毕,装机186万千瓦,力争通过兴建龙头水库,提高装机容量,使全州装机达200万千瓦,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产值30亿元,利税10亿元。

(三)发展思路

l、走电力先行的路子。矿电结合的关键在于电力的发展。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十五”期间10个在建电站(31.28万千瓦)的建设步伐,尽快建成发电。同时做好“十一五”期间新增装机50万千瓦电源点的项目前期工作,选择条件好的项目提早开工建设。

2、走矿业精深加工的路子。精深加工是提高矿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关键。要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开发高附加值的矿产品,延伸产业链,改变目前出售初级原料的局面。

3、走全方位矿电结合的路子。积极推进“电矿联营”,引导矿业企业与电力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建立利益共同体;逐步推行电站与矿业企业“点对点”的直供电量方式,促进电力需求大的矿业的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将电能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资开发矿业,以矿业建设项目的大建快上,促进电力建设;引导矿业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参与电力建设,合资、合股参与电源点开发;电力企业也可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矿业的开发,实现矿电双赢,共同促进,联动发展。

四、加快矿电资源结合发展的措施

(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整合电力资源

打破条块、地域分割的界线,按照国有企业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及要求,以云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全州电力资源,形成全州性的电力输配电公司,提高电力行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州人民政府成立电力行业整合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整合中的问题,力争在2004年基本完成整合工作。云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各县要从全局的高度,积极支持电力资源的整合。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电源点建设

1、加快在建电源点建设步伐。各县委、县人民政府要协调处理好电站建设中征地、林地补偿等问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电力部门要克服一切困难,加快在建电源点建设步伐。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确保10个在建电站31.28万千瓦装机保质按期完成,尽快投产。

2、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整个流域电力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一五”电源点建设的前期工作。对盘龙河、西洋江、普汀河、南汀河等河流水能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切实做好“十一五”电源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确保“十一五”新增装机60万千瓦。

3、采取“四不论”的原则,走市场化运作模式,多形式开发。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调动一切资金力量建设电源点,特别是要鼓励和引导矿电结合企业投资开发电源点。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四不论”(不论身份、不论性质、不论资金来源、不论规模大小)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引资,尽快实施一批“短、平、快”的电源点建设,使全州电源上网装机到年达到110万千瓦以上,发电量超过50亿千瓦时。

4、抓紧普阳坑口电站建设。采取引资、合资等形式,加快普阳坑口电站(2×2.5万千瓦)火力发电厂建设,尽快缓解电力丰枯期矛盾。

(三)加快电网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电源点建设和负荷特性,同步加快电网建设,切实解决好新建电源点的接入和变电站的布局。抓住中央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机遇,加快全州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完成八县11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提高电网等级。架设落水洞至都龙110千伏输电线路。积极支持省电220千伏输电线路进入,进一步协调好与省网的关系,取得省网的支持。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外向型经济

1、做好矿业、电力项目的对外招商工作。一是要利用各种交易会、博览会、招商会等予以推介,吸引国内外资金。二是要利用各专业知名网站建立矿业、电力招商专页,我州矿业、电力招商项目录。

三是要引进国内外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州矿业、电力的开发,让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2、积极鼓励和支持矿业企业利用高新、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升传统产业。在州内投资建设矿业精深加工的项目,在不低于电力企业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实行电价优惠。

3、为企业搞好服务,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五)加强资源勘探,增强发展后劲

1、加强对锡、锌、金、锑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特别是要对现有矿山的深部和周围加大勘探力度,增加后备资源。

2、抓住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机遇,积极开展境内的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建立规模大、质量好、开发条件优的资源基地。

3、鼓励风险探矿。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具备一定规模和能力的矿山企业、社会力量,自筹资金进行地质和矿产资源勘查,勘查投资者优先取得采矿权。

(六)加强协调和管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l、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着力提高外资质量,防止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特别是要严禁引进已淘汰和禁止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2、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清理整顿全州矿业已建和在建的重复项目,对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厂、小矿点,实施关、停、并、转。

(七)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矿业、电力的发展

l、鼓励矿电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矿业、电力的开发。

2、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的矿产品开发、加工企业和电力项目,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

3、鼓励和引导其它产业向矿业、电力的渗透,从整体上增强矿业、电力的综合竞争力。

第4篇:能矿产业投资范文

关键词:资源约束;经济发展;对策

一、云南省资源优势与资源约束现状

(一)云南资源优势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云南矿产储量大、矿种全,号称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已发现矿产142种,有92种探明了储量,矿产地1274处,有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色金属是云南最大的矿产优势,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铜、镍金属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在贵金属、稀有元素矿产中,铟、铊、镉保有金属储量居全国第1位,银、锗、铂族金属储量居全国第2位;其他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在能源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化工原料矿产中,磷、盐、芒硝、砷、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灭岩、化肥用蛇纹岩等8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云南已形成了一批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采、选、冶工业,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磷肥生产基地。云南的能源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前景最为广阔。全省地跨6大水系,有600多条大小河流,正常年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9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度。云南江河水能资源在开发上具有许多优越条件:可开发的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的比例高;水能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开发目标单一,开发选择性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工程量相对较小,水库淹没损失小,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对云南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正有计划地展开。位于澜沧江上、装机125万千瓦的漫湾电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此外,云南的光能、热能、风能、地热的利用前景都十分可观。云南的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全省煤炭资源总储量达679.04亿吨。

(二)云南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瓶颈

近年来,云南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一些能源消耗行业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使能源总体需求明显扩大、价格不断上升,局部地区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今后几年,云南省基础能源产品能否支撑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云南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是用牺牲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为代价换来的,由此带来全省生态社会的不和谐性,必将花费更多的人、财、物来换取生态环境的和谐建设。云南省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不和谐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不好、基础差、底子薄、对外开放起步晚,新的经济增长点弱,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等,但主要还是产业结构趋同化日渐严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在许多地区已经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由于有的地区“穷怕了”,急于求成,争项目、争投资,将各种资源投入到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去。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以行政区划割裂了经济的合理联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产业趋同化,使得许多经济区和企业无法以低投入形成高产出。地方保护主义的市场封锁政策、保护落后,使该关的企业关闭不了,该淘汰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淘汰不掉,割裂区域市场,破坏公平竞争,使生产要素上不能向回报率高的地区流动,产业不能选择区位成本最低的地区就位。

二、缓解云南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对策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经济合作

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如果不改革以上自成体系、孤立发展、自我封闭、相互排斥的格局,其经济增长就始终突破不了原有的框架,其经济运行就只能是在低效、低速中循环。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经济合作,破除地区封锁和行政限制的樊篱,促进区域开放、区域交换和区域分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组织地区间商品、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并统筹规划和开发建设可以共享的能源、交通、通信、市场、水利等基础设施,云南省的经济才能有效地聚众家之长,集协作之力,把分散、局部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整体、综合的现实优势。通过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和要素流动,争取最大的比较效益,推动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从系统理论的功能来看,解放思想,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可以使各类生产要素实现“二元互换”,如市场、资源与资金、技术互换,实行优势互补,变经济潜能为现实优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看,解放思想,加强国内外合作可以使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在市场经济调节下,向有利于云南经济发展的方向流动,不断地使云南的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合理和产品结构更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从而促进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充分利用云南和周边国家资源优势,走“请进来,走出去”的新路子

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合作,吸引国内资金和技术到云南省勘查、开发矿产资源。鼓励省外有实力的企业与云南矿业企业相互参股、合作开发云南资源,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壮大云南矿业实力。云南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勘探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在地理位置方面,云南与周边3个国家接壤,是中国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省份,东南亚各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为中国近期或长远所缺,“走出去”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此外,云南还可以借助区位优势和通道之便,与周边国家合作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共同开发和利用云南省紧缺而周边国家丰富的钾、铜、铝、铬、锰、石油等矿产资源。

(三)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云南省的跨国公司

从云南经济对外开放20多年的情况来看,云南对外开放的基本策略主要为:引进外国或者国内发达省区的先进技术,吸引外国跨国公司或国内有实力的集团公司的直接投资,出口本省有竞争力的商品。这样的开放策略在过去无疑对云南经济的高速增长做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继续实施这样的策略将面临巨大的困难。针对云南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区位优势,并且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相邻国家(越南、缅甸、老挝),云南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外向开放策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量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如何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来促进自己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中国西部较落后原省区的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些实例说明,云南经济发展要在继续对内开放,吸引国内和国际资本的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把一些资本和技术投到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邻国。云南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不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云南省的跨国公司,其未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为此,一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具有实力和优势的集团公司尽快打入东盟,在东盟范围发展跨国公司。

(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云南省再生资源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人们的共识,其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也成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朝阳产业。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以云南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云南铜业集团为例,据该集团对外披露,到2010年,云铜集团将实现资源储量、产能、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指标的全面翻番。这就要求云铜集团“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4年,云铜集团成立再生资源公司,开发、回收再生铜资源。目前,铜资源产业循环圈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生产能力已达到8万吨/年。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等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是当代中国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五)加强矿产品市场管理,实现矿业开发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加大对稀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投入力度。依托区位优势,加大矿业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开放型大矿业格局,提高矿产资源对矿业的保障程度。

抓住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矿业市场萧条的时机,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控制总量,优化配置,促进规模化经营,提高科技含量,科学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云海.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看云南的经济发展[EB/OL].新浪网,2006-06-13.

第5篇:能矿产业投资范文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国有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县的矿产资源与周边兄弟市县相比较为丰富,可以说是品种多、品质好、储量大。随着南方许多发达地区资源储量的急剧减少,我县的矿产资源更显珍贵。因此说,如何作好矿产资源开发这篇文章,是当前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必须将其上升为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从矿业角度来讲,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工业时期到后工业时期,都是人类使用矿产资源的过程。考证发达城市的发展历程,因矿产起家、缘矿发家的例证不胜枚举。我县要加快发展,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就必须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我认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应为现实选择之一。其一,有资源优势。**目前已发现矿产22种182处,其中既有金、铜等金属矿产,又有煤、页岩、石材、泥炭等非金属矿产,还有放射性稀缺资源——铀。据初步勘查,我县的页岩矿以黑色泥岩为主,矿层累计厚度达16.9米,估算储量在500万立方米左右,是目前发现页岩矿中最好的品种。石材总储量约2.2亿立方米,其中*山玄武岩荒料储量达170万立方米,矿石以灰黑色、灰绿色为基本色调,具有间粒结构,呈块状构造,质地纯正,可用于生产饰面石材、墓碑石、碎石道渣、建筑石等,可综合利用,无尾矿;**玉冰花花岗岩荒料储量达120万立方米,显大白花、大红花,是国内罕见的独特品种,属高档饰面石材;建兴花岗岩储量达150万立方米,属中档饰面石材,特别适合生产石质工艺品。有泥炭地近百处,总储量1190.61万吨,主要用于绿色食品专用肥料、饲料增加剂生产。其二,有开发经验。(**是开发利用矿产较早的县份之一。1993年石材公司的成立,是**矿业从无序向有序、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变的标志。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山玄武岩矿区已有碎石加工生产线4条,年加工能力40万立方米左右,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350万元,特别是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2002年对页岩矿进行半工业试验获得成功。2003年,先后有3个地勘单位对铀矿进行地质勘查,其中省区调所还成功地进行了地浸法开采试验。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奠定了基础。其三,有市场前景。目前,**的石材生产已有一定规模,现已开发生产建筑石、装饰板材、号石、石桌、石凳、茶几、牌匾、标牌、墓碑、骨灰盒、石板工艺画、灶台板等13个品种的产品,特别是通过与省路桥公司合作,生产高等级公路碎石道碴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吸引了四川、山东、福建、辽宁、大庆、北安、哈尔滨、北京等地客商前来投资开发。随着国家从2005年开始逐步禁止粘土实心砖的生产,陶粒砼制品以其重量轻、保温性能好、抗渗性好、耐火性好等优势,将成为实心砖理想的替代产品,极具开发价值。再加之铀、玄武岩、泥炭、透辉石、建筑砂等优势矿产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摸清资源底数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基础性环节,必须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搞好地质勘查工作。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摸清县域内矿产资源的底数,对矿产资源进行详查显得尤为重要,亟需对全县各类资源的分布、储量、品位、价值等方面进行勘查,准确掌握被开发资源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合理地进行深度开发,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先后有多家专业地质勘查队伍对我县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查。但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能进行详查,没有真正掌握我县优势矿产资源的详细情况。对此,要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把详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程,坚持开发与勘查并重,一手抓开发、一手抓勘查,形成两手齐抓共进的工作局面。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泥炭、瓷石、铀等优势矿产资源进行详查,为其早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要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全面做好矿产资源详查工作。要把我县的优势矿产资源进行归类整理,聘请专家对其进行论证。指定专人负责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勘查立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勘探资金及政策支持,特别是争取国家和省、市加大对勘查金属矿产资源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依托地矿、冶金等部门的勘探力量加快地勘工作。要建立县级地勘投入机制,探索用财政补贴加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的办法,加大地勘工作力度。要大力拓宽融资渠道,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企业、银行、社会联手,本地与外来资金相结合的多层次投资探查渠道。要采取转让探矿权的办法,吸引有资金实力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矿产资源详查,确保我县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顺利进行。

招商引资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有效途径,必须以大招商、招大商来推动大开发、大发展。开发矿产投资虽不是很大,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小县、财政穷县而言,政府投资办矿难度都相当大,况且经实践证明政府投资办矿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采取招商引资民营办矿应是我县矿业发展的首选途径。近期内,应把相对投资较少、见效快、换汇率高的非金属矿作为我县开发的重点,依托有实力的大集团,实施规模开发,力争每一种优势资源都形成一户骨干企业。一要加速页岩矿开发进程。紧紧抓住取消粘土空心砖的政策契机,建设陶粒及其砼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具体要运作好已正式签约的投资4270万元的开发项目,加快4座陶粒回转窑、两条陶粒砌块及两条轻体板材生产线的建设速度,确保2005年投产,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县的陶粒砼制品占领周边市场,辐射大庆、哈尔滨等地,成为全省新墙体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二要加速石材矿开发进程。目前,石材开发较早地区的资源已近枯竭,加之环境保护、城建规划的需要,石材加工企业纷纷外迁,而在其周边又很难找到既有石材资源、又有闲置场地的地方。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做大做强做精石材产业。发展方向是,近期以装饰板材、墓碑石为主,远景以石制工艺品、装饰石、石板画为主,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取效益的最大化。要运作好投资3000万元的八一玉冰花花岗岩、建兴虎皮红花岗岩等4个矿山的探矿和试采项目。待试采成功后再建设年开采荒料5000立方米的石材加工生产企业。对阁山矿区采取保护性开采措施,碎石开采应以深挖为主,对地上业已形成的掌子面进行保护。招商建设地质公园,既利用石材资源,又不破坏生态,还可促进旅游业发展。三要加速焦煤矿勘探进程。紧紧抓住与**中草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机遇,依托省地勘四院的技术优势,切实搞准我县的焦煤储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资料,为焦煤开采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要强力推进瓷石、矿泉水等资源的开发进程,力争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科学制定规划是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在制定规划时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有水快流”与“持续发展”的关系。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其本身就是财富,浪费资源就是浪费财富,就是破坏经济。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域内矿产按其富集程度、开采条件、市场预测等各方面情况,分门别类制定开采或保护规划,对于凭目前的资金、技术等条件无法实现资源应有价值的,宁可不采,也不乱采;要突出科技的作用,注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延长资源的服务年限,为今后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划和设计依法采矿,坚决制止乱发证、乱开口、越层越界开采和私挖滥采;特别是对急剧减少的泥碳资源,要加大保护力度,杜绝新的垦荒破坏。二要处理好“企业数量”与“产业质量”的关系。企业纷纷上马形成“集群效应”,固然可以加速矿产资源开发进程,营造出有利于招商的浓厚氛围,但实践证明,一哄而起,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办矿是对矿产资源的极大破坏和浪费,而且小而杂的企业往往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管理。因此,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瞄准大集团,盯住大客户,实施集约化开采、规模化开发、精细化加工,努力提高产业质量,增加对财政的贡献份额。三要处理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矿产开发必须优先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那种先开发、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被否定。要解决好粉尘污染的问题,峒室凿岩必须有通风设施,粉碎机生产必须有吸尘设备,否则不能开工生产;要解决好地震波污染问题,精确计算石材矿峒室爆破用药量,避免对附近建筑物产生危害;要解决好尾矿排放问题,最佳方式就是研究开发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变废为宝;要解决好加工企业“三废”问题,对不能避免破坏环境的项目坚决不上马。特别是要将矿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统筹考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第6篇:能矿产业投资范文

1、经济运行情况。2011年,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19.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9亿元,同比增长26.3%(增速列全市第二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54.2%;实现利税0.56亿元,同比增长106.7%。年内新增5户规模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17家。2011年,全县签约项目29个,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21.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同比增长222%。2012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同比增长14.9%;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21%。

2、信息化建设情况。全县手机移动网络信号覆盖100%行政村,每百人中51人持有;宽带网覆盖全县100%行政村,每百户仅18户入网;全县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3.9万门,实占容量1.6万门,每百户仅23户入网;全县光缆长度1700公里。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中,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65%以上,26户企业有自己的门户网站,30%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业务。依托光纤技术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政务网络系统,有111家政府部门接入政务网络。开通政务视频双向会议系统,16家单位依托政务信息网开通了18个省、市、县三级办公应用系统。

3、支柱产业情况。目前,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到200余户,其中规模企业17户,主要涉及矿山机械、矿产品、水电、建材、化工、食品、电子、纸业、服装轻纺等9个行业,初步形成以矿产品精深加工、新型矿山机械制造、现代轻纺电子、生态食品加工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格局。

一是新型矿山机械制造业。矿山机械是的传统优势产业,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历经40多年的发展,在重选类矿山机械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已成为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共有矿山机械制造企业88户,其中规模企业9户。2011年,矿山机械产业实现产值超3亿元,实现税收近2000万元。近年来,我县发展新型矿山机械制造产业进一步加大,与理工大学共同组建“华东地区矿山机械研发中心”、“县矿山机械研发中心”。加强了我县矿山机械产业与理工大学的校县、校企合作,开发出微细粒离心选矿机、移动式选矿机等拳头产品,实现了该产业的稳步增长。赣东机械通过产品升级和开拓国外市场,实现出口创汇近2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0%。

二是现代轻纺电子业。我县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并重点培育扶持服装轻纺企业发展,服装轻纺行业蓬勃兴起,发展势头强劲。服装轻纺企业已发展到40余家,以毛织、针织、鞋、休闲服等为主。重点企业为著赫电子、荣城鞋业、海威运动服饰。荣城鞋业、海威运动用品、华欣体育用品、欣隆服饰等企业产销两旺,产值、税收增长较快。

三是矿产品精深加工业。2011年,我县已全面启动沔坊矿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成200亩矿产品加工园区控制性规划。矿产品加工产业现有企业5家,以萤石、钾长石开发及加工为主。

四是生态食品加工业。我县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20余家,主要涉及藕粉、保鲜白莲等白莲系列产品加工,豆制品加工、酒类制造、饮用水制造等行业。主要产品有白莲、茵陈、翻秋花生、手工粉干、矿泉水、酒娘等,以白莲、茵陈、酒娘为主。

4、上级支持项目和资金情况。我县工业发展得到省、市工信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我县获得2个工业重大项目和多项专项资金。

一是获得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改专项资金。我县申报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年产3000套废旧家电综合处理成套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市工信委对该项目申报工作进行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核准备案、节能评估、资金申报报告编制等各个环节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多次帮助修改。省工信委对项目申报材料悉心研究认真审核,为我们提出修改意见,确保了该项目申报工作规范性和申报材料的质量和完善。经国家有关专家评估、工信部等部门审核后,该项目获得2012年产业振兴和技改专项资金730余万元。

二是获得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指标180亩。杜氏环宇硅伏新材料有限公司光伏材料生产项目。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省市工信委在这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把该项目列入省协调推进会议,并协调省国土厅给予项目用地指标180亩。目前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石英砂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深加工项目正在筹备中,我们正大力协调推进该项目建设。

三是获得关闭中小企业补助资金150万元。我县申报关闭省县桐江造纸厂、省县化工厂,在市工信委的积极协调帮助下,今年获得省工信委批复,给予关闭中小企业补助资金150万元。目前,已妥善安置省县桐江造纸厂、省县化工厂两企业职工,有效化解因关闭企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隐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工业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目前尚属投入阶段,经济总量很小,企业缺大少优。我县整个工业结构表现为小而散,集中度低,缺乏重工业。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层次较低,未形成支柱产业。资源较贫乏,一部分停留在资源开采和产品初级加工,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深加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部分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不齐,缺乏重大项目的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不强,规模较小。地处偏僻,中心城市辐射力小。

2、工业平台建设缓慢。是全市3个没有省级工业园的县份之一,加之财力有限,导致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可供企业入驻的用地减少。由于不能享受省级工业园的优惠政策,因此用地指标申请难度大,物流成本较大,电力、供水、资金、用地等诸多方面瓶颈制约,严重影响我县招商引资竞争力。工业园区平台建设成本高,平均约20万元/亩。电力保障较弱,无220千伏电源。

3、工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我县电话普及率仅57%,互联网宽带普及率23%。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缺乏中高级人才,缺乏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企业信息化以单项应用为主,全流程或是集成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较弱。信息化技术与有色金属、机械装备制造、电子电器、轻化纺织等产业互动发展效应不够显著,信息化技术对促进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以及产业链整合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1、发展目标。至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8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

2、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按照“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全力做大做强矿产品深加工、新型矿山机械制造、现代轻纺电子、生态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效益突出、支撑有力的产业集群。

矿产品深加工业:重点推进生产要素向矿产品精深加工业集中,以氟化工、瓷土、石英石、钽铌、建材为重点,努力培植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税收超3000万元的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充分提高产业集聚度、专业度、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将矿产品加工业打造成税源型“拳头”产业。加大风险探矿力度,加强县域矿产资源勘查,鼓励、支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开展萤石、铌钽、锡、金、银、钾长石等我县优势或短缺矿产的勘查。至2015年,力争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亿元,利税8000万元。

新型矿山机械制造业:大力实施“十亿元产业、亿元企业、千万元纳税大户”培育计划,做强机械制造业。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努力打造配套领域宽、品种齐全、企业密集的新型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以环保设备、矿山机械、齿轮、轴瓦为重点,努力培植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依托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至2015年,力争新型矿山机械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

现代轻纺电子业:抓住闽东南相关产业加速内迁的大好机遇,加快服装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步伐,重点引进大中型企业及其配套企业,使企业聚人气、产品上档次,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设备装备水平。以新型服装面料、品牌服装、服饰配件加工为重点,努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自主品牌,把打造成全省著名的服装轻纺产业基地。至2015年,力争现代轻纺电子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利税7000万元。

生态食品加工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以白莲、油菜系列加工为主攻方向,努力培植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税收超千万元的食品加工企业。至2015年,力争生态食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利税3000万元。

3、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措施。积极争取市、省、国家有关优惠政策、资金和土地支持,加强创业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围绕重点产品、重点产业,大力引进工业重大项目、名牌企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对接,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是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强化产业承接能力。积极申报设立省级工业园区,加强项目用地指标申报工作。按照“运作大手笔、资源大整合、基础大投入、建设大平台”的要求,积极拓宽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努力构建以古樟工业园为主、屏山和小松创业园为辅的工业平台体系。完善功能配套,强化科学规划。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方针,充分利用好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台商创业园、矿山采选机械产业基地和省级绿色食品(白莲)产业基地四块牌子,不断拓宽工业园区建设的投融资渠道。用足用活国家土地政策,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破解工业平台建设的用地难题。遵循“政策向平台倾斜、资源向平台集中、力量向平台配备、资金向平台捆绑”的原则,把园区打造成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依托我县丰富的萤石、石英石、钽铌等矿产资源和丰富的白莲、烟叶、油茶等农副产品原料资源,加大项目开发和引进力度,发展硅产业综合项目、白莲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大型矿山机械设备生产项目等中大型项目,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立足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加强项目储备,形成开工一批、策划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和方向,及时了解国家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动态信息,全力以赴争取工业项目、引进工业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发展循环经济,提升我县工业发展的后劲。

三是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手段和方式。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以闽东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为重点区域,着力引进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利税贡献大、产业带动强的项目,提高招商引资对产业发展、财政增长的贡献率。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对引进的项目责任到人,跟踪服务,跟踪督办。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利用外资的载体作用。

四是以服务企业为抓手,创优工业发展环境。一要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建立企业检查备案、收费项目公示制度;二要营造重商氛围,加强政企沟通,着力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树立企业家良好形象,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影响;三要对来我县投资的企业,严格兑现有关优惠政策。

四、需要上级扶持的项目与政策

1、加大工业平台建设扶持力度。县工业非常落后,工业企业上缴税收仅占财政总收入的13%。古樟工业园虽经省有关部门批准为“省级矿山采选基地”、“台商创业园”,但无法享受省级工业园政策,导致许多项目受用地指标、用电等政策限制难以落户,严重制约工业发展。为此,拟请省市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工业园,并一次性核准用地指标;支持调整城市工业用地规划,新增城市工业用地10000亩。同时,在低丘缓坡等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政策上对给予重点倾斜。

2、加大电力能源设施扶持力度。电网仅依靠2条110KV线路与主网相连,且均来自同一电源点,电源点单一,缺少其它电源点支撑,供电可靠性低,为此,拟请上级支持加快建设220KV输变电工程,全面改造城乡电网,增强电力的安全保障能力,全面享受西部延伸县有关政策,提高农网建设资金返还比例。发挥风能、太阳能潜力,支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3、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硅石、钽铌、萤石矿等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鼓励央企对口支持钽铌综合开发,设立省级硅综合产业基地;矿山机械是县传统优势产业,但产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拟请省、市政府优先将矿山机械产业列入产业发展规划给予扶持,特别是加大对矿山机械骨干企业技改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国家级矿山机械产业基地。

4、加大工业企业用工扶持力度。轻纺电子、矿山机械企业已超过90多家,本地招工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引进外来用工,迫切需要在省、市媒体进行免费广告宣传,招工信息,扩宽招工渠道,解决企业用工需求;鼓励企业自主招工用工,企业用工超过300人,上级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助;加强就业培训力度,促成企业与市重点院校的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企业需求。

5、加大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由于我县企业规模小,缺乏资产抵押,较难从金融机构贷款,从而选择民间借贷,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拟请求省、市政府支持在县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和赣南苏区开发银行,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建立扶持性税收返还架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帮助我县矿山机械等四大产业得到金融机构更大的资金支持。

第7篇:能矿产业投资范文

土耳其驻华大使穆拉特・埃尔森在此前举行的“土耳其投资项目推介会”上表示,“土耳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优良的投资环境,以及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稳定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两国未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前景。土耳其欢迎中国企业扩大在土投资。”

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土经贸关系

中国贸促会联络部副部长王俐在致辞中说,土耳其作为西亚地区重要国家,连接亚欧两大洲,人口超过8000万,与我国政治关系牢固,也是我国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前沿。近年来土耳其经济发展较快,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强,土工商界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愿望也十分强烈。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随着两国高层往来密切,政治互信日益增强,中土经贸合作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尤其是近十年来双边贸易迅猛增长。据中方统计,从2001年到2011年,中土双边贸易额由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187亿美元,增长近18倍。土方统计的双边贸易额更高达241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土耳其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在土耳其签订各类工程承包合同额超过1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0亿美元。2010年,中土两国宣布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各领域友好合作水平。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土耳其的投资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华为、中钢集团、蒙牛乳业、中国电工设备集团、中国五矿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落户土耳其。按照规划,两国力争到2015年把双边贸易额提高到500亿美元,到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未来中土经贸关系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横跨欧亚两洲的土耳其

在谈到土耳其的投资优势时,土耳其经济部副司长麦赫特・萨因说,作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唯一国家和欧洲年轻人口最多的国家,土耳其是欧洲重要的能源枢纽和连接东西欧的重要纽带,也是亚欧非三大洲重要的中转地和交通枢纽,其有利的地缘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已成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目前土耳其是欧洲第6和全球第16大经济体,过去近十年里经济保持了年均5.2%的增长率,未来五年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7%。同时,土耳其矿产资源丰富,天然石、大理石、硼矿、铬、钍和煤等,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天然石和大理石储量占世界40%,品种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三氧化二硼储量7000万吨,价值3560亿美元;钍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22%;铬矿储量1亿吨,居世界前列。此外,黄金、白银、煤储量分别为450吨、1100吨和85亿吨。此外,土耳其还拥有独特的投资和贸易条件。土耳其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欧盟签有关税同盟协议。2009年入盟谈判再次启动,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土耳其已经成为进入欧洲大陆的桥头堡。土耳其还与十五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是五个区域合作与贸易优惠安排的成员,这为在土境内生产的产品进入周边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过去九年,土耳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00亿美元。2012年科尔尼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排名中,土耳其在最具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中名列第13位。

麦赫特・萨因指出,目前,土耳其政府正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速私有化进程,为外资注入土支柱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尤其是为更好地吸引外国投资,2012年4月,土耳其政府专门推出了“新投资鼓励计划”,拓宽了外国投资的区域与领域,加大了投资鼓励力度。他希望中国企业能关注土“新投资鼓励计划”带来的投资机遇,加大对土耳其的投资,共同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吸引外国投资的新鼓励计划

据麦赫特・萨因介绍,为更好地减少中间产品进口、降低贸易逆差、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地区发展、吸引外商投资,去年4月5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首都安卡拉公布了新的投资鼓励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全国分为6大类地区。包括东部和东南部15个省(分别与古鲁吉亚、亚美尼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相邻)在内的最不发达的第6类地区享受最为优惠的政策,即10年内就业人员社保将全部由国家负担。对教育、精炼石油产品、化工产品、港口和港口服务汽车贴牌生产、汽车供应业、铁路和轨道机车和/或铁路和轨道车辆的生产、传输管线的输送服务、电子业、医学、光学和高精度设备的制造、制药、飞机、航天器和/或相关部件的制造、机械制造(包括电力机械设备)、采矿(包括金属生产)等领域的战略投资将免征增值税和进口关税并减征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和保险,但投资规模须达到5000万里拉、本地增值须在40%以上。对机械、钢铁、汽车、食品、农业、化工、纺织等国家鼓励的传统优势产业投资将允许投资者申请税收抵免,即将一定比例投资计入成本并从收益中扣除。对在土耳其境内开展的研发投资项目允许从计税基数中100%抵扣研发开支;除了100%抵扣外,如果运营年度的研发开支较前一年增加,则增加的开支中的一半也会被抵扣;雇员免交预扣所得税;五年内减免50%应由雇主承担的社会保险费;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启动资金,最高金额为10万土耳其里拉。对人数少于250人,且每年的收入或营业额少于2500万土耳其里拉的中小型企业免征关税;免征进口和国内购买的机械和设备的增值税;提供信贷担保支持等。

关注矿产、汽车等领域的投资机遇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中土双边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对土耳其投资的意愿明显增强,包括中国华为等在内的近400家中国企业已经在土耳其投资经营,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开发及轻纺制造、交通、航运、能源、通讯、贸易、旅游等方面。尤其是华为公司投资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建立了其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近期,华为公司明确表示,2013年将在土耳其投资1亿美元用于收购活动,同时还将追加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其在土耳其的研发工作。

专家指出,按照中土两国政府的设想,未来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在矿产开发及轻纺制造、交通、航运、能源、通讯等传统领域的投资合作外,还将积极扩大在金融、可再生能源、高新科技、矿业、节能减排、绿色经济、新材料等的领域合作。未来中国企业可重点关注土耳其在矿产开发、交通设施建设、电力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的投资机遇。

―矿产开发。据《土耳其探明矿产储量》的报告显示,土耳其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矿产总储量达500亿吨。在138个国家和地区中,土耳其的矿产资源生产能力位居第28位,矿产资源多样性名列第10位。全世界可交易的90种矿产资源中,土耳其就有77种。其中,土耳其的白云石储量全世界第一,约有158亿吨;大理石储量为139亿吨;褐煤为83亿吨;矿盐57亿吨。

―交通。土耳其经济部长恰拉扬此前透露,土耳其在未来10年内将向交通领域投资1100亿美元,用以新建10000公里高速铁路。

第8篇:能矿产业投资范文

目前,全球锆矿资源储量主要被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所掌控,二者所占全球锆储量的比重分别达到40%和27%,而我国锆矿的探明储量仅50万吨,占全球锆矿资源的比重不足1%。

锆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陶瓷、玻璃、石化、建材、医药、纺织以及日用品等领域。由于具有惊人的抗腐蚀性能、极高的熔点、超高的硬度和强度等特性,锆在航空航天、军工、核反应、原子能领域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

目前,全球锆矿资源储量主要被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所掌控,二者所占全球锆储量的比重分别达到40%和27%,而截至目前,我国锆矿的探明储量仅50万吨,占全球锆矿资源的比重不足1%。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锆矿产量增长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2005-2007年间,全球锆矿产量增长迅速,锆矿开采的复合增长率达21.87%,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全球锆矿产量出现连续下滑。2010-2011年,锆矿产量随着宏观环境的逐渐趋好而恢复增长,但仍未达到2007年的水平。2011年全球锆矿产量为149.2万吨,其中我国产量仅为10万吨。

鄂黔五省调控磷矿开采总量 准入门槛提高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近日正式下发《关于印发鄂湘川黔滇磷矿资源开发联创齐争“五项创新制度”的通知》,正式此前鄂湘川黔滇五省共同通过的关于磷矿的五项新制度。新制度将对磷矿实行开采总量调控,提高磷矿资源开发准入门槛,规范矿权投放管理等。

这将对鄂湘川黔滇五省大型磷矿企业形成利好。澄星股份、湖北宜化等磷概念公司或受益。

五项创新制度分别为《鄂湘川黔滇磷矿资源开发准入管理办法》、《鄂湘川黔滇磷矿矿业权规范投放管理办法》、《鄂湘川黔滇磷矿年度开采总量调控管理办法》、《鄂湘川黔滇磷矿监管联查联控办法》、《磷矿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制度》。

根据通知,五省将实施磷矿年度开采总量调控管理,以磷矿年度开采总量与市场需求总量相适应,促进磷矿资源有序开发及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资源禀赋条件、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等,对开采总量进行限定和调整。

同时,五省也提高了磷矿开发的准入门槛。对磷矿矿业权人主体要求为:企业注册资本应不少于经审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测算的矿山建设投资总额的30%,外商投资企业申请磷矿矿业权的,应出具有关部门的项目核准文件。大、中、小型磷矿山年生产规模分别在50万吨、30万吨和15万吨以上。

据了解,我国磷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北、贵州、湖南、四川五省,储量占全国的78.3%,产量占全国的92%。文/孟斯硕

国土部降低页岩气招标开发门槛

民资可参与开发

国土资源部近日公布第二轮页岩气招标方案,开放总面积为2万平方千米20个区块。与首轮招标相比,国土部降低了“准入”门槛,民间资本也可参与进来。

所谓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在美国近些年“页岩气”革命使得其国内的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

此次公布的区块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八个省市。

此次方案规定,凡在中国境内注册,注册资本金在人民币3亿元以上,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或与已具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内资企业和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均可投标。

国土资源部10日公告,面向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公开招标出让页岩气探矿权。本次招标共推出20个区块,总面积为20002.16平方公里,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个省(市)。这是国土部首次面向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就页岩气探矿权举行公开招标。文/钟晶晶

■ 相关链接

页岩气

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据业内人士判断,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可能超过美国。

第9篇:能矿产业投资范文

一、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资源管理方面,推进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形势紧迫。2007年以来,有不少地方继续通过减免税收、低价提供土地等方式对高耗能行业招商引资。一季度,钢铁、有色等六个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三分之一,而能耗却占工业能耗的七成。利益驱动是企业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导因素:盲目强调GDP的增长是地方政府支持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发展的直接诱因;技术落后是导致企业能耗较高、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

对此笔者建议:一是要两个轮子一齐转。既要制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的强制性政策,也要制定低耗能、低污染企业的鼓励性政策。二是推行项目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在土地审批、采矿权证的发放上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三是增加监管环节。利用年检制度,对于不符合节能标准和污染物排放要求的企业,年检不予通过。四是采用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相挂钩的浮动矿产资源补偿费率制度,调整税费、价款收入的支出结构和使用方向,支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发展。五是运用关税和计划配额手段调节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二、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

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我国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本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较大。可以说,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形势严峻,责任重大。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认为循环经济是后续产业管理的范畴。此外,对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得也不够深入。

所以,国土资源系统应把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当作矿政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一是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尾矿、废石等的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制定导向性政策。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则税政策和技术政策。三是适时启动循环经济试点。选择典型矿山企业,创建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重点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三、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

资源开发秩序问题,经过多方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新体制、新机制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与矿业景气周期形成“共振”,强制手段下的“秩序好转”更多地异化为一种政治口号。

四、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瓶颈制约作用显现。从一定程度讲,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与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密切。笔者以为,在新一轮经济扩张周期中,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防止国民经济大起大落,保障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关键。因此,我建议一是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进行调控。既要确保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对土地的合理需求,保障国家既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又要对不合理的需求进行严格限制;既要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更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安排各区域用地。二是把握重点问题进行调控。这些问题包括:部分地区投资过热与少数地区投资不足并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粗放型增长仍然突出,能耗高、用地多、效率低的项目继续上马,重复建设,以及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拉动地区和城市经济增长的冲动等。三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多种调控手段。在行政手段上,“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方式,可资借鉴。

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从目前情况看,生态补偿面临不少问题。生态补偿缺乏公共政策和法律保障,制定各区域生态保护标准比较困难,生态建设资金渠道单一,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如何评估,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如何制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怎样进行等,都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对此,首先应当加强制度建设。从政策法律层面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和各生态主体的义务,为生态补偿规范化运作提供法律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完善生态补偿异地收费制度,实施矿山环境投资的税前扣除,鼓励矿山企业消化环境成本。其次,是建立评估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价值和环境资源评估体制,依靠制度、规范和程序,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及比例,减少人为干扰因素。

六、加强地质工作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