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专业训练范文

语言专业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专业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专业训练

第1篇:语言专业训练范文

【关键词】大学 体育运动训练 课程 改革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经济不断变革,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摇篮,其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变化。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各个高校逐年扩招,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方法、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也要随之改变。而体育运动事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和关键。如何革新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已经成为当前各个高校体育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背景

体育运动训练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和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及人们体育锻炼理念的加强,这门课程的地位日益提高。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基础理论在课程内容中要达到10%的比例,同时,还指出,体育教学的内容要依据文化性和健身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因此,若要不断提升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水准,就必须全面研究和分析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当前,我国体育运动训练教育已经取得喜人成绩,但不可否认,其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阻碍了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二、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特色鲜明的实践性专业内容。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条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因此,部分院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学习内容和训练形式与体育教育专业颇为相似,多安排在第七学期,且以教育实习为主,实习内容则缺乏鲜明的专业特征。我国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能力和丰富的训练经验,还要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能够胜任健身娱乐训练和业余训练竞赛指导。因此,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不仅要进行教育实习,还应当进行运动训练实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实践性训练不够重视,致使实践内容不专业,且形式单一僵化。

(2)课程设置专业性较低。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时培养高素质运动训练人才的基础和前提,从性质上看,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以专业基础课与公共基础课为主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根据教育部与学校要求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这导致运动训练专业缺乏自主选择权。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由一些应用性体育学科组成,即运动人体科学进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显然,这种专业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两者都包括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体育统计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等,这种专业课程体系的雷同性,显然不利于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与文化学习协调不当。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训练专业的学生难以协调专业知识学习和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许多体育运行训练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未形成科学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因此,在体育理论课程学习中较为吃力,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进而造成挫败感,对体育运动训练文化课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1)完善专业教育体制。完善的专业教育体制是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体育专业教育体制的残缺已经成为大学体育训练专业发展的重要阻碍。专业体制首先是指体育专业教育体系,其次是专业教育制度。高校应当明确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专业拓展目标与本位目标,加强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专门性。除此之外,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还需要制定培养专项运动员与优秀教练员的预期目标与本位目标。运动员与教练员服务于各个体育实践领域。比如学校、社会体育运动竞赛和训练。此外,在专业教育制度方面,要结合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背景,创造有利条件,并紧密联系专业竞技实践领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平台。

(2)协调与文化课的关系。目前,我国许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文化课,又要进行运动训练,且其中许多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校的办学特点,帮助学生正确协调文化课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社会运动人才的需求和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具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运动训练水平。

(3)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培养体育训练人才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需求,所以,高校要在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就业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形势,及时调整体育运动训练目标和计划,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进而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伟.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J].神州教育,2012.

[2]鲁长芬.运动训练专业改革的问题、原因及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

第2篇:语言专业训练范文

关键词:体态语言;站姿;微笑;目光;手势

导游工作是一项传播文化、促进友谊的服务性工作。导游人员是国家和地区的“民间大使”和“窗口”。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导游人员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报考导游资格证的人也越来越多。导游专业的学生要想从事导游职业,自然也要参加导游资格证的考试。导游资格证考试分笔试和口试(现场考试),因此,要想留给考官更好的印象,取得较好的分数,特别注意一些必要的体态动作还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场考试评分项目由语言与仪态、导游讲解、综合能力三部分组成,若考生的“语言与仪态”一项得分在10分以下,不论其他两部分得分高低,总评为不合格。那么,在现场考试中应注意哪些体态语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站姿

考生敲门进入考场,首先给考官的是视觉形象:仪表、姿态、神情、动作。考官势必也会打量考生,未闻其声,先见其人。因此,考生进入考场后要做到“站有站相”,直立挺拔,端正大方,不能含胸驼背,身形不正。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平时缺少锻炼,上讲台后,不是弓腰驼背,就是站在那里不时地踮脚跟或脚在地上乱蹭。有的把手插在口袋里,有的由于过度紧张而两腿直打哆嗦。正确的站姿应当是:男生站立时,双脚微微张开,但不得超过肩宽,两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中指压裤缝或两手交叉放于背后。女生站立时,双脚应呈“V”形或“丁”字步,双手交叉放于腹部。优美而典雅的站姿,是不同质感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对一个人礼仪修养的最基本要求。

二、微笑

在服务性行业中使用最突出的表情动作就是微笑。微笑是服务业中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服务人员的第一张名片。笑容可掬的人总能给人以亲切、友好、热情的印象,使人得到如沐春风的享受。自然,考官也希望看到的是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微笑应该是略带笑容,不出声地笑。不是勉强敷衍,也不能机械呆板。正确的笑姿应是嘴角部位向两侧牵动且往上颊面提高,但不露齿,要笑得甜美、真诚。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上讲台后很腼腆,所以笑容很羞涩,缺乏自信。有的学生是“传经布道式”的木然表情;有的学生则是刚开始讲解时有笑容,讲了几分钟后笑容就没了。学生平时自己要多加练习,养成微笑讲解、服务的习惯。今后从事导游工作了才会把对每一位游客的发自内心的热情欢迎流露在脸上,体现在服务中,从而使游客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目光

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普通的社交谈话中,目光要注视对方。别人讲话时,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玩东西或不停地看手表。当然,导游讲解时更不能如此。导游专业学生平时上口语课练习时,就要多加注意。因为很多学生上台后由于紧张或者害羞不敢看台下的同学,有的低头看自己的脚,有的看左手或右手边的窗户,好一点则是看后面的那块黑板,目光不敢与同学交流。今后从事导游工作了,很多时候要用我们的眼睛观察游客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从而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导游现场考试过程中,虽然是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没有那么多的游客,而只有2~3位考官,但在讲解的过程中仍不能忘记与这几位“游客”进行眼神的交流。我们要把这个房间想象成汽车或教室,将这几位考官想象成游客、同学,特别是当考官看你的时候,我们更要“正视”考官,让考官感到你是自信的、坦诚的、认真的,是善于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使用目光语的。

四、手势

手势是指表达思想时用手(有时连同身体别的部位)所做的姿势,它是人际交往中使用最多的身体动作,是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口语表情达意的情感色彩。导游工作中会用到很多的手势语,如,点人数,拿导游旗或者与游客握手,等等。比如,现场考试时,通过幻灯片会放一些相关景点的图片,这时就可以将我们的手指向幻灯片,此时我们的站姿、目光方向也会改变。这样不仅能体现考生对景点知识的熟悉,也能反映出考生对考试现场的掌控,就不会给人一种“树桩”的感觉了。也就是说,我们在现场考试时的体态动作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有机结合。

实践表明,在讲解水平不相上下时,能灵活运用体态语的学生的口语分数往往高于不运用或体态动作使用不当的学生。导游灵活自由、优美娴熟的体态动作能很好地辅助口语,弥补有声语言表达的不足,使有声语表达的内容更准确、更生动、更完整。导游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能正确使用这些基本的体态语,让自己轻松通过导游资格证的口语考试,还要不断去了解更多丰富的体态语,增强导游服务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乐中.导游实用礼仪[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06:69-88.

第3篇:语言专业训练范文

9月10日,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企业重组揭牌大会举行,由此奠定的云南烟草四强鼎立局面使红塔意识到加快对外扩张的紧迫性。

依照国家烟草总局对全国烟草市场的改革规划,全国将建立十多个省级烟草工业集团,并进行大规模的跨省重组,最终形成华东、西南、华中-华南三大烟业中心。

红塔集团把建构“跨区域的烟草集团”定为2004年目标,川渝6家主要烟草企业早就被红塔视为囊中之物了。但,与上海烟糖集团兼并北京、天津烟草的业绩相比,烟王红塔的扩张却并不顺利,它在西南遭遇了来自昔日盟友与邻居的悄然抵抗。

红塔忧心

9月10日,被视为云南烟草企业重大战略重组的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企业重组揭牌大会在昆明举行。

红塔集团的掌门人集团董事长柳万东此时以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党组书记的身份主持这个隆重的重组揭牌大会。

官方调解下的云南烟业大重组使作为国家烟草专卖局钦定的西南烟业盟主红塔集团理顺了与早就收入囊中的楚雄、大理卷烟厂两厂的关系,取消后两厂的法人资格,列入红塔集团一体化管理,实现红塔集团产供销、人财物的紧密型管理。

但是红塔集团在云南最强劲的对手红河卷烟厂也顺利地吞并了云南昭通卷烟厂,并重组为红河卷烟总厂。此外,昆明、春城卷烟厂合并为昆明卷烟厂,会泽卷烟厂则整合到曲靖卷烟厂。

云南中烟重组之后,云南烟草业原有的9家烟厂就演化成了红塔、昆明、红河、曲靖4强鼎立的局面。

让红塔集团高层人士更为担忧的是,被视为红塔一统西南大业方略的《三省五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迟迟未获得实质进展。

据悉,早在2004年7月,云南红塔集团掌门人柳万东向重庆烟草业人士抛出了一个名为《三省五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西南烟草业整合的方案,业界人士称之为“红塔方案”。

所谓西南三省五方即指川、渝、滇三省的烟草商业公司和中国烟草工业总公司在西南的两大下属烟草企业川渝中烟公司、云南中烟公司。

红塔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三省五方组建一个紧密的大集团,整合三省五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组合成一个优势框架组织,形成一个竞争优势合作体。在这个框架下,红塔集团首先对川渝烟草企业进行品牌输出,同时四川、重庆两地的烟叶进入红塔配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资产的整合。

对此方案,据透露,重庆烟草界的人士基本还是认同的,但对具体的方略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据透露,重庆市烟草业人士提出的意见,一是采取以川渝专销协作的模式为基础,扩大与红塔的合作范围;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而不是几个企业简单的整合。

据悉,红塔集团对重庆烟草业的意见当时也并无异议。

随后,红塔集团的人士正式向重庆、四川各方协商,希望派出代表洽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内容,并希望能尽早正式签署有关文件。

但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这个《三省五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还迟迟未见下文。

川渝巨头各打算盘

红塔方案的搁浅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力量的变化导致川渝烟草巨头开始有了各自的谋略。

红塔拿下四川烟草巨头成都卷烟厂的最佳时机是在2003年上半年,当时红塔集团曾与成都卷烟厂签订了全面合作的战略协议。

但是,到了去年8月,国家烟草总局开始对川渝烟草企业进行重组,川渝中烟工业公司是去年8月成立的烟草行业首家跨省重组的联合工业公司,四川、重庆两地6家烟草企业悉数归其旗下。其中,重点企业是成都卷烟厂、重庆烟草公司、什邡卷烟厂。

如此,川渝烟业联盟之后的年产量就达到了217万箱,与红塔集团的280万箱已经相差不大了。

知情人士说,在表面的大一统下,三大烟草企业其实也都各有自己的算盘。

成都卷烟厂是四川烟草的巨头。

1998年12月,成都卷烟厂兼并了四川卷烟厂,成为四川最大的卷烟工业企业,企业总资产25亿元。重点产品有“娇子”系列、“五牛”系列等,在国内24个省、市销售。

成都卷烟厂厂长程佳华说,通过对西昌卷烟厂的重组,成都卷烟厂的规模将达到90万箱,计划规模将有望进入全国烟草工业前10强,税后销售额将达到50亿元,2005年上缴利税有望超过30亿元。

这是否意味着,四川烟草业的老大更愿意自己做大而不是甘于归属红塔旗下?

重庆市的情况则要复杂一些。

去年,全国烟草生产与销售管理两大系统分离,重庆市的两大制烟企业重庆市烟草工业公司和黔江卷烟厂也划归中央管理,隶属中国烟草工业总公司川渝公司旗下。

消掉历史亏损问题是重庆烟草企业面临的最大任务。1997年,重庆市计划种植110万担烤烟和白肋烟,但实际当年产量却高达280万担,当时却又遭遇全国烤烟产量过度过剩的市场,因此,当年重庆全市烟草系统亏损高达14亿元。

如今卷烟销售区域封锁不复存在,重庆烟草公司就必须扩大市场的覆盖面。而在9月,重庆市烟草工业公司将完成与重庆黔江卷烟厂的资产组合。重庆烟草业人士说,这样,原来单打独斗的重庆、涪陵、黔江,就将结为烟草联盟,完成重庆烟草的合纵之举,年产卷烟达到74万箱,竞争力明显得到提升。

重庆烟草公司还需要外力的支持,因此乐意与云南红塔集团建立战略关系。

但它的目标很多。今年8月底。重庆烟草公司又与云南的另一烟草巨头红河卷烟厂联姻,合作包括产品的互动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网络建设。具体就是云南红河卷烟厂在渝建加工基地,让渝产“红河牌”卷烟年产3万箱。此外,重庆烟草公司还在与贵州烟厂密谈合资之事。

一体化进程与川渝联盟破局

尽管西南烟草局势复杂,但红塔一统西南是必须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自2002年红塔换帅之后,红塔的经营一直为外界所关注。

去年,红塔集团的生产经营业绩实现止跌回升,但与年创税利190多亿元、“红塔山”单牌号年产销量达90多万箱的历史最高纪录相比,仍然相差很大。

红塔集团总裁姚庆艳的判断是,当前中国烟草已进入以外向扩张为主的募集式发展阶段,不断加快对其他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整合步伐,这将是优势企业保持领先地位最为重要的战略性抉择。

而要顺利实现红塔对外的大规模扩张,红塔集团高层开出的药方是:一体化进程。

目前,红塔集团拥有玉溪卷烟厂、海南红塔公司、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卷烟厂以及云南大理卷烟厂、楚雄卷烟厂6个成员企业。

但红塔面临的难题是,由于地方利益、财税体制等影响,红塔集团产供销、人财物一直不能有效实施一体化管理。且红塔集团在一体化过程中,部分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制约了集团与成员企业关系的进一步理顺。

其中,红河、曲靖两大烟草企业与红塔的合而再分便是这个难题带来的结果。

1995年9月,当时的玉溪卷烟厂按市场规则进行重组,以资产为纽带成功吸纳了本省的大理、曲靖、红河、楚雄四家卷烟厂,成立了红塔集团。

但是,其后,红河、曲靖烟草企业在未明确投资关系情况下,将原来红塔集团投入资金以借款方式逐步返还,从而成功地从红塔集团退出并日渐做大。

与此相似的还有一度被夸耀的红塔重组长春模式。

6年前,挂账3亿元、负债9亿元的长春卷烟厂被并入红塔集团,成为全国烟草行业首例被跨省兼并的企业。当时,兼并的方法是采取承担债务兼并的模式,即长春卷烟厂加入红塔集团后,作为红塔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然后进行生产调配,即长春卷烟厂同意拿5万箱生产计划给红塔集团。而红塔集团没有将自己的优势品牌拿到长春去生产和销售,而是辅助长春的地方品牌发展,使地方品牌不断地扩充,最终挤占了红塔等名优品牌的市场。

红塔集团总裁姚庆艳说,这不是双赢,而是双输。

于是,诞生了红塔集团认为符合一体化战略的海南模式。两年前,海口烟厂以合资模式并入红塔集团,但效果依然不佳。到2003年7月,红塔集团对海南红塔进行了股权转换,由49%转为51%控股,红塔对海南红塔有了决策权,当年12月22日,红塔集团与辽宁烟草合作,在合作之初就是以一体化运作的模式来运行,比如对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以51%控股,同时,沈阳和营口两个烟厂也取消了法人资格,成为生产点。

红塔集团总裁姚庆艳说,条件成熟时,红塔集团将逐步取消成员企业的法人资格,实施集团化战略,逐步形成四个强有力的中心:战略决策中心、研发创新中心、资本运作中心、监督制约中心。

有了这样的方略,红塔集团面对川渝烟业联盟就有了破解之策。红塔集团人士说,事实上,川渝烟业重组后两地企业之间的合作磨合使得重组后的工业集团仍难以形成一致对外的聚合力量,红塔集团一体化的重组模式使红塔集团可以对川渝烟业联盟进行各个击破并进而一统西南。

于是,业界就可以明白,今年7月,红塔集团与四川什邡卷烟厂的代工合同正式生效,此举就意味着,这是红塔集团蚕食川渝烟业联盟的第一步——红塔将旗下“阿诗玛”和“红梅”两香烟品牌交给什邡卷烟厂生产。但代工只是兼并的开始,按照红塔一体化的谋略,品牌输出是产权并购的第一步。

四川什邡卷烟厂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目前红塔集团正在与他们洽谈双方合资的事,具体的方案将采取海南模式,即红塔集团取得四川什邡卷烟厂51%的控股权,四川什邡卷烟厂进入红塔集团的一体化领域。

第4篇:语言专业训练范文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第二课堂 创新设计

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理论教学主要是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知识,以课堂讲授为主;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重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环节,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提高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增长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创新性实践训练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课堂的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讲授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则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学生的创作实践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性实践训练的开展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在教学中开设与社会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的实用性,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践、创作实践和项目实践,与此同时,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过程贯穿其中。另外,学生的课余时间也需要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制定具体的培养和训练计划。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就业起到推动作用。

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笔者认为,开展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和申报专利,能够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更好地与社会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创作活动,指导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并解决设计中的难题,让学生的设计作品能真正具有可行性,获得实际效应。

第二,聘请在社会实践一线的设计师进行讲座和指导,把企业和公司中的设计经验传授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进入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认知。

第三,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把抽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并学会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第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社会设计项目的实践,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参与兴趣得到较大提高。

第五,组织学生参观展览、进行学术交流,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这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走出去接受新的观念、新的事物,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为设计创新服务。

三、黑龙江东方学院的实践教学创新训练

近年来,黑龙江东方学院逐步深化教学改革,着力突出学生的创新、实践、就业和创业等能力的培养,构建并实施创新活动课程总体方案,以促进人才质量的提高。学院充分鼓励开展各种实践教学创新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践教学的设置。在设置学生实践研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时,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第一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第二课堂的实践性教学。

东方学院“星元素”视觉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由两位指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参加设计比赛、承接社会实践项目的创新活动。这种课余实践教学已经贯穿到本专业的整个教学及课外实践体系之中。通过几年来的创新实践训练,“星元素”工作室成员无论是在设计水平方面还是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通过参加国家以及省级、市级的各类设计比赛,丰富了设计视野,实践经验得到提高。“星元素”视觉工作室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和申报专利,指导学生进行设计项目的实践,更好地与社会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实现在干中学、学中干,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能明显感受到“星元素”工作室成员对设计的热情有较大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设计想法,动手实践能力超越其他学生。

笔者指导学生从构思命题入手,每位学生都展现出积极思考后的创作成果,用创新思维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图1-9)。“星元素”工作室成员主要完成了黑白装饰画、插画设计、材料装饰画等设计创作。

2012年10月,“星元素”视觉工作室申报了黑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课题――“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创新性实践与研究”。这项创新训练计划鼓舞了工作室成员的学习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室的实践创新训练。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他们的创作潜能。笔者认为,工作室模式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的最佳模式,这种产学结合的工作室模式能够结出累累硕果。通过对“星元素”视觉工作室实践训练的开展和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笔者认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结合创新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观念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语言专业训练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训练;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50-02

一、引言

在国家积极开展“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高校本科教育如何积极改革创新工程教育模式,设计创造高端工程训练体系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建设放向。有专家指出,面向实际工程开展工程教育,可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成果检验,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最终促进专业发展中产学研的结合,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基本途径[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积极探索工程教育改革思路,夯实工程教育基础,于2014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工程教育的目标规划以工程训练中心为依托,完成具有新产业技术背景的智能工厂实验中心规划布局建设,融经管人文艺术,含未来工业产品生产工艺和结构精华,机电管控一体化真情实景训练,综合训练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以全面工程教育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目标,秉承我校“电子信息和经营管理”的办学特色,以现代制造业的“信息、智能”为特征,以机电管控等多学科综合训练为特色、以工业4.0技术为纽带,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系统和校外实践基地,在实验教学系统和校外实践基地基础上打造“工业化、信息化”(简称“两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高地。

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中心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的全面工程教育理念,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加强学生对学科专业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学习,围绕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能力和素质为先。实施“3+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心的建设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注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两化融合特色的能驾驭未来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卓越工程师。

图1为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简图。可以看出,中心教学模式[2]构建了以机械设计制造综合知识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包括了认知训练、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突出学生“三创”训练,形成了一套具有现代制造背景和特色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体系。

三、综合实训教学体系

中心的实验平台分为专业实验平台和综合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平台主要满足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平台是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技术实验系统,如图2所示。

实训体系强调结合“机电一体化”和“管控一体化”复合型学科,突出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在学生培养中融合了基于工业4.0的教学理念。中心除了常规教学手段外,还采用项目与竞赛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由中心、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杭州市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全体学生参与的机械学科竞赛,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四、综合实训“卓越计划”的实践与应用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必需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3]:系统地掌握数学、工程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社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专业精神以及企业家的敏锐性;能够在越来越依赖于复杂技术系统的环境中保持高效、创新和卓越工程师所必需的素质。

2.培养模式与实践。我工程训练中心的“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训采用校企合作实行“3+1”教育教学模式,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良性循环。目前,与工程训练中心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达20余家,图3展示了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这些高新技术企业输送了很多高端人才。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科院校工程训练“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并进行了“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致谢:本文得到了浙江省本科院校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资助,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冯治诏,刘龙龙,陈卓,黄启珍,竺雅莉.基于CDIO的工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65-170.

第6篇:语言专业训练范文

关键词:学位论文;研究生;选题;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4―0519―03

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是其在校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环节。论文的选题是研究的起点,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的深度和水平,对于是否具有应用性,能否指导实践具有重大意义。自1960年我国开始自己培养研究生起发展到现在,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人数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宽。但由于各高校对研究生论文题目没有统一的分析,致使研究生在选题时重复选题不断增多。本文对1982―2003年我国部分体育校、院系硕士研究生的996篇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试图从整体上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情况、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水平进行分析,从而较客观地反映和总结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学位论文选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和选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全国体育校、院(系)1982―2003年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996篇。

1.2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分类、归纳、演绎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年代分布 从统计的历年学位论文的数量可以看出,自1982年到2003年我国所培养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分布和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变化(表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各方向的论文数量不均衡,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大项,在我国开展的较为普及,其研究生论文数量居各专项的首位;篮球作为普及性、娱乐性较强的集体项目,学生论文研究也较多,数量居第二位;体操专业论文数量位居第三,其涵盖了健美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等研究方向,大众健身运动的发展对于体操运动的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对来说,我国的水上与冰雪运动的科研论文数量较少,研究生论文中涉及冰雪运动中的更是不多见。在近20年中,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研究生论文选题仅有16篇,可能是由于该运动具有地域特点,对场地、气候等有特殊的要求,在我国开展尚不普遍的原因。

从柱状图(图2)显示出,以每四年作为一个时间阶段,其中以2001―2003年这一阶段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数量为最多,其次为1986―1989年时间段,以1998―2000年时间段为最少,2000―2003年三年时间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超过了1998―2000年时间段,显示出我国研究生培养力度的不断增大。

近20年来,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不同研究方向学位论文的数量均呈现波浪式变化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看都呈上升趋势(图3)。说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各个方向的研究数量均呈现上升势态。

2.2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生论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可信程度和可推广程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大部分着眼于竞技体育,对运动员开展的研究题目数量远远高于普通人。所统计的近20年来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位论文,多以体育院校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而以运动水平相对较高、具有更高应用价值的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研究较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生的实验条件有限,经费较少,很少有机会能直接接触国内外的优秀运动员进行直接研究。相信随着更多国际赛事在我国的举行和我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大赛,研究生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将会逐渐具有更强的代表性。

在所统计分析的这些研究生论文中,针对普通人开展的研究较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人群也会愈加重视体育锻炼的效果,群众体育也将成为体育事业中的一大发展领域。如何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针对广大群众,大力推广体育运动,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应纳入具体的日程之中。

2.3 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统计发现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论文中大部分研究中能够做到选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如上表所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为调查访问、文献资料等,多属定性研究。

测量评价法在进行训练、恢复和技术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做到客观、定量分析,但由于测试仪器的配备限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难度,故在学生论文研究中采用定量研究相对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研究采用了数理统计法,这表明研究者在综合研究中力图更科学定量地描述研究成果,揭示各变量之间地数量关系,也反映了我国体育科研在方法学上的一大进步。一些专业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可以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学的支持。

增加实验法等实证性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科研成果的质量以及可靠性和准确性。虽然目前测量评价及高新技术的科研方法被利用的仍然比较少,但已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

2.4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务研究方向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及其特点 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生论文选题领域逐步扩大,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等特点。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分布来看,各专业的研究方向科研选题格局已趋于稳定。选取教学理论与方法、训练与比赛及运动心理方面的课题占50%以上(表3)。表明大多数研究者在选题时会选取和自己专业特长贴近、接触相对较多,相对具有较好研究条件,符合自身知识结构的课题。

在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经研究发现,与运动心理相结合的论文呈现增加趋势。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承受巨大的训练量,承受疲劳、艰苦、单调、枯燥等方面的心理负担,又要克服学习某种技术或动作时产生的恐惧、紧张情绪,还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不利因素,为比赛提供可靠的心理保证,更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地表现出其动作的高、新、难、和其流畅性和完整性,所有这些只有通过心理训练才能实现。所以,在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论文选题中对心理学的研究保持在10%左右。对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上,因为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此外,对运动员智能、认知和反应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研究。

在体操和田径运动中,与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相结合的研究数量较多,且主要集中于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其百分

比达到40%左右。完成高质量的动作,必须对其动作技术进行深刻、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在现代竞技体操动作技术分析中,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定律,运用多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对动作作出有价值、精确的分析,能使运动员更快的掌握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动作的创新。此外,对于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及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表明对运动技术的分析诊断,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等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已成为研究的一中普遍趋势。

在与冰雪运动相关的14篇研究生论文中,关于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有9篇,约占64.28%。这在体现了动作技术重要性的同时,也提示我们冰雪运动研究不仅数量较少,其研究涉及的领域也过于狭小,一些对于训练监控至关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研究较少,涉及到运动损伤的研究也显不足,关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各项运动技术中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社会学问题、体育产业、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高科技探讨运动规律的课题较少,这些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选题方向 从总体上讲,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选题格局,基本上能与教学和训练时间紧密结合。但在研究的内容上、方法学的运用上、研究的视角等方面仍缺乏创新,对于一些急需的前瞻性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同时,选题中还存在题目过于宽泛,研究内容的内涵过大、研究重点不突出的现象。

2.5.2 研究水平 1)论文的研究水平不均衡。研究成果总体水平不高,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部分论文的研究结果实用性不强,研究结果难以转化。

2)重复性研究较多。这一状况,一方面反映出目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研究生知识面狭窄,掌握某些新学科知识不够,难以深入去探索某些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研究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脱离实际。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不敢涉足体育运动的训练和比赛的前沿性问题研究。这一状况也反映出我们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的不足。

3)一些论文在探究内容、方法上、观点上没有突破,“小题大做”者有之,“无病”者有之,对很简单的问题“故弄玄虚”者也有之,缺乏创新性思维是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关键所在。

2.5.3 论文的研究方法 从学位论文所采用的科研方法分析中不难看出,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集中于文献资料法,调查统计法等,一些前沿的科研方法应用较少。

1)以调查访问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比重过大。运用这种方法的论文大都以对专家调查的意见作为科学依据。而在使用中往往忽略对专家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与特长的了解,仅以对专家意见的统计分析作为科学论据,必然带有许多主观片面性。

2)采用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课题,由于疏于对问卷信、效度的质量控制及填写问卷调查对象的认真程度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材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3)研究问题采用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研究较为深入的选题较少;定量研究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选题较少;教学和训练的实验性研究少;方法学上有所创新的研究选题较少。

4)统计方法的应用有误,在很多论文中,较普遍地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但有不少论文却忽略了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简单套用,从而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在对统计结果解释时,往往又脱离专业知识经验,使结论绝对化,甚至得出错误结论。

3 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较广泛,以体育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居多,结合体育实践,教学和训练的实验性研究较少。

2)从研究领域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选题格局,基本上集中在对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各种现象与矛盾的研究上,对国外的训练、比赛、教学中的问题也有涉及。

3)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普遍选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但采用前沿科学技术、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尚需进一步创新。

第7篇:语言专业训练范文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酒店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69-02

一、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发展现状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办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培养了千余名酒店管理毕业生,为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地区酒店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近年来,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针对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转变教学育人方式,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上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并取得丰硕成果。“五维课堂”即是近年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进行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培育模式的创新。所谓五维课堂,即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依托订单教育的职业素质培育模式。其中第一课堂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第二课堂为素质拓展课程;第三课堂为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拓展活动与项目。通过以上三大课堂来实现学生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创新创业能力五个维度的提成。“五维”中的每一维度都要通过校企合作的相应课程体系实施和第一、二、三课堂的活动来实现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三年三阶段,层层递进。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三大课堂中的一部分,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工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素质拓展对于学生专业的认知和职业规划。素质拓展训练贯穿于酒店管理专业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专业认知不清,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除对学生进行第一课堂的计划课程外,还积极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使本专业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有了清晰的认知。而二年级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虽然进行了一定的专业学习,但对于将来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竞争意识模糊,而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有个更清晰的职业规划。

2.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解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我们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2013级的32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321名学生在诚信品质方面表现较佳,在吃苦耐劳和抗疲劳能力方面表现一般,但是在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竞争能力、抗挫能力和交际能力方面表现欠佳。这说明,现阶段,至少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表现为适应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够等特点。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用人企业和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数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近四分之三的用人单位选择了责任心,同时用人单位亦认为团队精神、道德诚信和沟通能力是企业用人的着重考虑的几大因素,同时46.39%的用人单位认为团队精神是本单位聘用毕业生亟需提高的能力(素质),另外43.3%的企业选择沟通能力,41.24%的企业选择了责任心,41.2%的企业选择了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本单位聘用毕业生亟需提高的能力(素质)。据调查,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竞争能力、抗挫能力和交际能力方面表现欠佳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共同特点,这种情况甚至普遍存在于本科院校。这些素质和缺陷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继而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固然,上述情况的出现与我国应试教育有关,但在现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多数高校采取了开设相应心理课程,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但这种方式与应试教育如出一辙,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但却不能用于实战。针对上述情况,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每学期开展相应的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礼仪风采大赛的举办,茶艺技能演示、鸡尾酒调制大赛等,通过这些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竞争能力、抗挫能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进步,在实战中成长。

三、基于素质拓展五维课堂的完善和提升

虽然在五维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培养下,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客观来说,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还有一定的潜力和空间。因此,如何继续提升素质拓展质量,完善五维课堂成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1.构建专业技能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除在课堂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训外,可根据不同年级的技能水平,利用校内实训设备,构建专业技能平台,使学生参加相应的技能比赛,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通过技能比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以后的专业学习方向,再者通过校内技能比赛,又能在学生中行成“比、学、赶、超”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中西餐宴会设计的素质拓展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2.素质拓展活动“由内到外”。根据麦可思数据公司的研究报告,根据酒店企业的用人特点和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可适当向外拓展。如开展社区服务、环境保护、“三下乡”活动等,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社会,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

3.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素质拓展活动。酒店管理专业应根据自身合作企业的优势,引进校外企业参与到素质拓展活动的设计和评价之中,倾听企业声音,吸取企业宝贵经验,争取为酒店行业提供更多的管理精英。

中国酒店业迅猛发展,加之酒店行业自身特点,酒店行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酒店行业对雇员的综合素质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所以,酒店管理专业,应该以五维课堂为基础,不断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丰富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发挥不同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不断强化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取为酒店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海莲,李涛.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1)

[2]罗永全,周艳华,周娜.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思路与方法――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4)

[3]陈洁,顾丽萍.素质拓展训练:高职院校主题教育新模式[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第8篇:语言专业训练范文

【关键词】社会需求;健美操专项课程;优化研究

随着健美操运动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健美操、滑雪、游泳等项目被正式列为体育行业特有工种,并开设了北京、沈阳等职业鉴定站,这标志着健美操人才培养纳入了标准化教育轨道。由于各大企事业单位、健身俱乐部等行业对健美操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提高健美操专业人才的社会竞争力,我们必须针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健美操专项课程,切实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以社会对健美操专业人才的需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关于健美操教学、训练及课程内容的论文,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专业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掌握与本研究的相关资料。

1.2.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对资料进行缜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健美操专项人才社会需求现状

国家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0-2015)》纲要,纲要强调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培育全民健身骨干等内容,本纲要对培养健美操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2. 1. 1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人才社会需求趋势

通过调查、走访专家和就业单位,运动训练专业的就业主要有4个方向。

(1)从事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2007年国家颁布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意见指出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人民体质的重任放到从娃娃抓起。健美操以其特有的功能被各级院校列为体育课程内容之一,随着课程的发展,学校需要大量健美操专业人才,以保证顺利运行。

(2)从事教育、体育等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工作。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体育等企事业单位需要大批健美操专业人才,以保障全民健身运动科学、健康的发展。

(3)从事各类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的训练工作。随着健美操项目的发展壮大,国家每年要举办许多健美操比赛,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需要大量专业能力突出的健美操专项人才,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保障。

(4)从事社区和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指导工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社区体育场所与健身俱乐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首选去处,这需要社区和俱乐部除了提供专业的健身场所、健身器械之外,还能够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人员,以满足科学健身的需求。

2.2 契合社会需求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优化研究

随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健美操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之一也要不断创新与完善。课程发展要契合社会需求,遵循时代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原则,优化健美操专项课程体系。

2.2.1遵循原则

2.2.1.1时代性原则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时代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健美操与舞蹈一样,种类多、变化快。契合社会需求,优化健美操专项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能够及时更新与调整,让学生学到健美操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

2.2.1.2系统性原则

优化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体系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考虑学生情况,重视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科发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健美操知识和技能。

2.2.1.3实践性原则

不断完善健美操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相教学环节,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优化教学实践体系,优选教学实践内容,改进教学实践方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掌握社会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与技术水平。

2.2.2优化健美操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课程本着遵循原则,充分结合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社会需求,从专业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着手,,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使培养过程具有弹性、个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2.3优化健美操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本,建立“契合需求,分层实施,加强实践,突显能力”为框架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 “打牢基础,拓展专业、加强实践、突显能力、契合应用、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2.2.4优化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

健美操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广度与深度、就业方向起到关键性影响,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健美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较全面,但缺乏社会需求。因此,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前提。

2.3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优化内容

2.3.1契合社会需求

随着健美操运动的迅速发展,各类学校和健身俱乐部需要大批健美操教师、教练员和健身指导人员,因此,健美操专业人才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2.3.2分级实施

在社会需求指引下,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综合技能的运用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采取“分级实施”的方法,培养出不同社会需求健美操专业人才。

2.3.3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专项技术指导他人从事训练,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2.3.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意识、创新与观察能力等,学习的目的就是实践与创新。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创编能力。

2.3.5组织协调能力

第9篇:语言专业训练范文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高考美术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走向专业美术教育的阶梯,它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是绘画的基础组成,它直接影响考生的专业成绩。所以,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辅导值得我们实践与研究。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课程学习

对于初学者,总要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专业课程是什么?专业课程包括哪些内容?但往往绝大多数学生不知专业课程为何物。这就是学习专业课程的盲点。针对这一“盲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专业课程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从绘画基础训练的角度讲,它是培养造型能力发挥自我能力的基础。其实,画形体应该在把握所画对象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大小比例以及捕捉其形体特征的基础上,重视体积的塑造,表现物体的深度、空间、色彩关系,这样才能客观地表现对象。

学生在表现对象时的理解能力,决定了作品的内在。如:在画人像时,对五官的基本形体、构成方式和解剖结构不了解,则不能表现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要求学生在作画前,应先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充分领会写生对象的基本形体组成,如何构成,特征怎样,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表现,这样才能抓住关键,做到水到渠成、胸有成竹。

二、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近年来,专业课程教学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艺术图书市场上的教材五花八门。这种状况使初学者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他们难以从较高的层次认识不同方法间的联系,往往容易被“法”所困。作为专任教师应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接受的是基础教学,以基础课程为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生能力。学生目标明确,学习就更有针对性。专业课程着重研究、表现物体结构中各个部分的组合原理、规律,除去一些非本质的绘画因素,强调本身固有的转折、起伏和结构关系。在研究、表现物象的外形、体积、结构、空间的同时,也研究、表现物象的光感、质量感、色彩感及主次、强弱、虚实的节奏变化等,既有本质因素,又有非本质因素。学生对造型方法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具体的作画步骤都能熟练掌握,考试时,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形体准确,整体关系协调,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就考试而言,相对于一个学习时间不长、绘画基础薄弱的考生来说,对艺术表现的诸种因素都顾及、重视的话,难度较大,如果掌握不妥往往容易酿成舍本求末。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侧重于对整体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尽量使学生在考试中不会因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考试成绩。

三、结合实际,循序渐进

高中的专业课程教学,要遵循从由基础到深入的一般程序,又要根据考生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有所侧重、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要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色彩静物、速写人物的训练是在有了一定造型基础后开始进行。马克思曾说:“色彩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色彩语言比起其他绘画语言更有语言化的优势。由此可见,色彩表现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速写对培养初学者的造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速写不仅是检验作画者艺术感受与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能反映出画者的个性、爱好及绘画天赋等多种素质,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三者间在专业比例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

总之,教师应以正确的方法、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来辅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要明确专业提升没有任何投机取巧或侥幸的机会,学习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成果!

四、加强学生专业能力,注重专业能力培养

1.专业训练要冷静观察。考虑对象大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透视变化、虚实关系以及光线与大的明暗变化,色彩方面要考虑:画面总体色调、色块组成以及色调、色块之间的主次、前后、冷暖、纯度的关系。

2.专业训练要推敲构图。要考虑物体在画面上的大小、位置,力求画面均衡、匀称、舒适,确定一个理想的构图。

3.专业训练正式起稿。作画起稿要注意按照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方法。先安排好物体的大形位置,然后确定各局部形体的位置、大小,要注意透视变化。

4.铺大色调。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基础上,要把握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素描要将基本的明暗关系,把物体的黑、白、灰关系分析清楚,避免局部地去涂抹,从整体上去处理。色彩方面要抓住大的色块,调准颜色,主要物体的刻画应留有余地,其余部分按先暗部色、后中间色、最后亮色的次序,衬布、台面尽量一遍画好。

5.深入刻画、调整统一。考试过程要将时间用于主体的刻画上,不要平均对待。要做到认真观察,把握整体,将画面反复推敲,整体调整。

总之,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正确方法的指引,还要有大量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课程的技能技巧。所以,对考生的专业课程辅导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1.

[2]朱万芳.专业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