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教育课程介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活动组织领导:
为扎实搞好我校的展评活动,成立金水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活动目的
通过对课改实施八年来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所取得成果进行集中总结、交流评价和展示,推出一批有效教学的新模式、课程新秀、课改先进单位和个人,打造省市县校相街接、覆盖所有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完善教学成果评审、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创建和评审制度,促进各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原则
全面动员,全员参与,以校为主,
集中展评,研究提升,推进教学。
四、参加展评的作品类型
(一)教育教学成果
1.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教研负责)
(1)课题(题目)(2)研究报告科研论文
(3)教育研究专著(4)学科教学设计和课例
(5)教学经验总结(6)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
(7)调查报告(8)学校课改特色活动
2.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
(1)多媒体教学课件(CD-ROM)(2)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材
(3)专题学习网站、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软件
(4)电视教学节目(5)教育电视栏目
(6)教育电视专题片
3.自制教具类成果
(1)自制教具(2)自制学具
4.校本课程开发类成果
(1)校本课程规划或方案(2)校本课程教材(含多媒体形式)
(二)优质课展评:由语文组、数学组和英语组各推荐一名成员设计一节优质课的展评。
(三)新课程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成果展评(由学校校委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进行整理并上报)
(四)课改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展评
(1)学科带头人、课改名师和课改新秀事迹展评
(2)科研兴校明星学校事迹展评
(3)课改先进工作者事迹展评(包括优秀校长、优秀教研员)
(4)课改工作先进单位事迹展评
五、参展条件、要求
(一)参展人员及学科
各个学科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学科包括义务教育初中段15个学科大类,即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等。推荐学科不限。
(二)参展要求
1.各人推荐的教学成果应是2001年以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符合教学成果评审办法要求的成果。已在2006、2007、2008我县组织的有关评奖中获得省级奖励的,可参加省上的展示,不再参加评奖;如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的,也可推荐参评。
2.各教研组拟推荐一名参加优质课参评的教师,其教学设计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点,理论上有探索,实践中有创新,并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特色。
3.教学成果展评采取展板、实物和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进行,并与2009年度教学成果评审工作合并进行。
4.坚决制止网络下载、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违者将向全县通报,并三年内不得参加各类成果申报,不得参与评优晋级。
(三)课改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师德,注重教书育人。
(2)、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行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课堂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课改精神,教学方法先进,课堂教学效益高,教学成绩优秀的一线教师。
(4)、课程改革以来,在县级或县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将;在县级或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课改文章;在县级以上的有关会议上进行过典型经验介绍;在县级或县级以上的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活动中获得过奖励。
五、展评的程序:
第一阶段:动员培训(5月底)。召开教师会,进行校级骨干教师培训。
第二阶段:成果征集(5月底至6月10日)。
1、各教师整理自己八年来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料,填写《金水初中课改成果登记表》交各教研组长进行统计,并将自己的资料按照参展类别分类发送给教研组长集中保存。
在中学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程,可能存在于综合高中、职业技术高中(vocational-technical high schools)以及区域职业技术中心(area vocational-technical center)或区域职业技术学校(area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综合高中,也就是普通高中。职业技术高中提供普通课程教学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在毕业后能在一个特定职业岗位或行业工作。区域职业技术中心和学校提供学生半天的技职教育课程,通常位于市郊;给那些无法到综合高中就学的人提供进修的机会,传授基础的学科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
后二类中学统称为职业中学,但是进入21世纪,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明显的互相融合之势;而且后二类的在校学生,只占公立中学在校生的10%。
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分为七大领域:农业(agriculture)、商业(business)、家庭与消费科学(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营销(marketing)、健康(health)、贸易与工业(T & I)、以及科技/通讯(technical/communication)。事实上,初中阶段(middle school or junior high school)也有职业教育先修课程(pre-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这些课程向学生介绍世界上的各种工作,使他们了解有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并给他们机会尝试各种领域的各种工作。技职教育七大领域都有这样的先修学程,并能和中学以及后中学的学程连成一贯,使学生有机会将学校学的技能具体应用在职场情境。
由于美国各州有各自的州法律,所以各州对于高中毕业生所需修的学分数规定不一,2000年高中毕业生平均学分数为25.分,其中18.8学分为学术学分,4.2学分为技职学分,其他为2.分。每一学分相当于每天一节课、持续一年。
1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与高校、高职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有所不同的是,初中、小学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针对就业,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情感和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职业倾向、职业意识及初步职业技能的教育。从促进中小学生成长角度,在基础教育中推进职业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强调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倡导学生的过早分流,也不是刻意地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职业技能,通过感受行业文化、进行职业体验、开展校本培训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哪些职业以及这些职业的相关要求是什么,并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为未来的专业或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建构起新的桥梁。而各职业学校则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名师工作室、特色校园文化等优质教学资源,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开展各类专题讲座、体验活动、在线课程等,提高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同深入推进职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现阶段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瓶颈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并不能说完全没有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根据国家规定,我国劳动教育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涵盖了职业训练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但是家长及学生对于课程并不重视。学生对职业内容的了解往往来源于身边直系亲属所从事的职业,并且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及初中阶段后,不论是学生家庭还是学生本人都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缺少关注职业教育的兴趣,缺少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对职业情感的培育,使得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对自身的兴趣和特长不明确,对不同职业的理解也较为片面,没有一个端正负责的职业态度。如何合理引导学生、家长对职业启蒙教育产生兴趣并引起重视,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切实开展好职业启蒙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初步认识,是体现义务教育全面发展观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将从课本中习得的间接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掌握、使用先进的技能,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中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挑战来自课程设计和师资。现阶段的基础教育,主要还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学校也没有专门从事研究职业启蒙教育的老师以及系统性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重视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纲要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做了归纳,主要有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制作设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但是,《纲要》对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推荐主题的说明相对还是较为笼统,对于不同年级学生职业启蒙教育的不同侧重点和要求并没有清晰、详尽的阐述,不利于形成系统性的课程设计。同时,目前小学、初中的老师大多毕业于师范学校,自身教育学背景过硬,但是缺乏对相关行业、职业、企事业单位的深度了解,自身对于不同职业的了解的不全面造成了他们在课程设计、开发上的瓶颈,而鼓励老师们积极下企业下临床,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以及讲授,急需更加合适的人选一起协作开发。
3五年制高职校参与义务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小学要真正落实和推进职业启蒙教育,必须依靠社会和各行各业的支持。要扎实推进职业启蒙教育,首先要有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设立相应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其次是需要一批了解行业发展方向、熟悉相关职业特点和内涵、有教学能力的职业启蒙教育师资;第三,需要有适合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场地和场所。综上所述,五年制高职校参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原因分析如下:
3.1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有所不同,我们对职业启蒙教育对应的培养目标也有所不同。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主要是让他们了解这些职业是做什么的,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其兴趣爱好,通过简单的劳动培养其初步的职业态度与习惯;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及初中则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促使他们将兴趣爱好与社会职业相联系,初步设计自己未来理想的职业类型和岗位类别,并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五年制高职专业课教师与初中、小学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根据职业启蒙教育所处的阶段及其所培养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设计和完善相对应的课程设计。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的理论,进行系统性的"螺旋式课程"设计,即把某些相关、专业群的职业特点、要求,转化或编写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去教给那些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例如,关于药学相关职业,高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屠呦呦和青蒿素》的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初中阶段我们可以做一些基础实验,如叶绿素的提取;小学高年级可以带领学生辨析中草药,制作植物标本,根据不同年龄层学生特点开设难度螺旋上升式的课程,从而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系统性职业启蒙教育。
3.2授课师资的可行性分析
五年制高职一贯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所谓双师型教师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在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称,具有一定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五年制高职的双师型教师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共同开发课程,不断提高职业启蒙教育的专业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是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的,通过共同开发课程,有助于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课教师了解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习现状与知识储备程度,同时也能动态了解现阶段义务教育中相关课程的重点、难点,有助于进行高职课程与初中课程的合理衔接,使得专业课不会因为出现知识储备的空缺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3.3教学场地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对于职业启蒙教育有《找个岗位去体验》、《职业调查与体验》、《走进社会实践基地》等项目,但目前相当多的岗位因为安全、保密、距离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不适合学生进行参观体验,例如医院的手术室、制药企业的生产车间等,影响了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效果。而五年制高职的实训基地(中心)、展示体验中心等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甚至效果更优。五年制高职的实验实训室本就是为教学、实操所设,更适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此进行一些简单、安全性高的职业体验,同时仿真设备、软件等也更适合示教,使学生们对相关的职业和岗位产生直观、清晰的体验。通过全国职业教育周等活动,向社会开放校园,邀请小学、初中学生及其家长进校园,不仅有利于提高五年制高职的知名度,同时也能让中小学学生和家长对于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和家长在升学填报志愿时更加理性、全面的进行分析和衡量。
4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探索
关键词:澳大利亚 学校教育 质量保证 政府职责 成绩考核
一、教育的质量
澳大利亚的州和领地政府对于所有教育部门的质量保证起着重要作用,其机构负责学校教育提供机构的资格审核与注册。
澳大利亚政府以及州和领地政府在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制定了全国统一目标,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的国家目标。澳大利亚政府部门、教育、就业、培训与青少年事务局,州政府部长理事会以及澳大利亚政府联合发行一个全国学校教育报告,在上面刊登学生成绩的管理办法。澳大利亚的课程评估和签证组织制定了中学教育的质量和公平评估方针。
1、学校教育的政策与管理
州和领地对学校教育政策和管理负主要责任。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对学校没有日常的责任,但是给学校教育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基金支持和协调。澳大利亚国家、州、地方政府以及非政府性质的学校当局分担教育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确认受教育的国家优先权、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地位及品质、提高全澳大利亚教育稳固性和一致性并制定相应政策以实现这些目标等。
2、州和领地政府的职责
各州和领地主要负责组织、基金支持以及学校教育传递,各自都有其教育部门和机构来负责公共基金支持的小学和中学教育。他们也对私立学校负有部分责任。学前教育一般由教育部门或者政府其他部门负责。
每个州或地方对学校教育组织、开设课程、进度安排以及学生的评估与证明有都制定有明确的政策和准则。课程开设和评估以21世纪国家学校教育目标为基础,集中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并提供有关学生成绩的国家报告框架。对于高中教育水平的评估职责通常是由一个机构来履行,该机构是从教育部门分离出来的。
这些州和领地也协调和管理学校资源分配,并负责州和领地的区域性教育程序和方案。也包括远程教育程序、特殊教育和海外学生;并确定就业安排和教师的职业要求。
州和领地对私立学校的责任包括注册、审核以及辅助基金支持。
3、澳大利亚政府的职责
澳大利亚政府给州和领地教育以及私立学校提供了很大的辅基金支持,并通过重点、目标项目、政策发展、全国性重大教育问题研究与分析来提供支持。澳大利亚政府也给学校内部的基层组织或者一些项目提供一些额外的基金支持来加速全澳大利亚原居民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澳洲政府还提供基金支持澳大利亚技术学院的设施。
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个关键优先权是提供一个全国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并在统一入学年龄、一些关键科目领域的国家统考、课程成绩的统一和州际间学生资料传送的公共信息系统等方面达成一致。澳大利亚政府还致力于给家长提供信息以便于他们在学习方面帮助学生。这个责任的关键包括给家长发送语言叙述的学生成绩报告卡,成绩卡会清楚地展示学生实际成绩与目标成绩以及班内其他学生成绩的联系情况。学校也被要求要汇报一系列的指标,比如:通过学校教育和学习成绩反映出的学生职业倾向,学生主要课程成绩,家长、老师以及学生的满意程度。
澳大利亚政府优先提高师资质量,确立其专业地位和身份。一项重要计划已经确立,澳大利亚教育学院的教学和学校领导为国家教育职业主体。它将发展教师和校长的全国统一标准,为教师训练课程确立一个合格认证体系,开展关于教育质量的调查和促进教学的职业化。
二、教育的过程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小学一年级前的非义务两年教育。幼儿园教育由各州和领地自行负责。
学前教育课程规定无论公立或者私人幼儿园都应对3岁到5岁之间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课程包括了几个半天课程或学时等同前者的几个整天课程。学前教育要反映出孩子们的兴趣和有关交往、智力以及体制方面的需要。该阶段的学习一般结合一下四方面:①学生的发展需要; ②用灵活的学习经验来识别不同孩子的学习个性;③学前体验; ④不同的发展速度。学前教育课程一般同时体现系统性和创造性个体活动。
2、预备教育和小学教育
预备年龄
学校教育开始于预备阶段,也就是小学一年级之前的一年。学前班、幼儿园、托儿所等由各州和领地自行负责。
预备期教育持续一年,虽然属于非义务性的教育,但是全国普遍实行。
预备期的核心是关于孩子的整体发展问题,这个期间的课程与小学课程着紧密联系。在预备阶段的学习是以学生自身技能为基础,围绕着识字、数学、物理以及个人与社会相处技能等方面。
小学
州和领地的小学教育持续6到7年时间。
小学前几年,重点发展孩子们的基础英语、识别能力、简单计算能力、交往能力、健康以及创造性行为。
小学后面的几年里,学生会更进一步发展其早年学习的技能,并接受英语、数学、社会学科、健康、科学、技术以及体育等方面的教育。
一些学校还提供乐器和外语教育。在大多数公立小学宗教课程为选修课。学习不取决于单独记忆,还包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反应判断能力。学生通过教室学习、实际操作和实际生活经验来发展简单调查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期间,孩子们根据年龄分组,并由一个老师教所有的科目,但是特殊的科目如音乐除外。政府小学通常是男女合校的,但是许多私立小学是男女分校的。
对于小学教育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考核要求,并且不授予正式的证书。小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的基础上与父母磋商以及老师推荐进入初中。所有的学生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考试就直接升入初中。然而,一些特殊中学或私立学校有一个专门的入学考试。
3、初中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持续到10年级的初中教育。看其后的有关第11年到第12年的高中教育信息。
每学期学生通常要学习五门到六门课程。在初中的第一或第二年学生主要完成必修课程。在后来的几年,除过一些核心课程,学生还可以选修一些课程。核心课程通常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环境、外语、科技应用研究、创造艺术、个人发展、健康和体育教育等。有些科目依据难度和深度分层次开设。
选修课程包括商业贸易、经济学、计算机、音乐、国家经济学、人文科学、演讲与口才以及消费等方面教育。
初中的全部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调查、实验、评估等完成,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学生通常要求完成学习并接受评估。然而,进入公立高年级通常是根据年龄,而不是通过考试。
初中老师通常只教授一到两个科目,学生根据他们的课程时间表在流动教室上课。每天有若干个40到50分钟的课时。
初中大多数都是综合性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初中。这类学校提供课程倾向于学术方面或者一些特殊的领域如技术、语言、表演艺术、农业、运动、创造艺术等。
大多数初中学校都是男女合学校教育,但也有一些公立初中和大约三分之一的私立学校是单一性别教育。
中学分别提供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转贴于
4、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包括第11年和第12年的教育。在澳大利亚完成12年的教育就相当于完成13年的教育。顺利完成12年教育的学生会获得有关州和领地的高中教育资格证书,每个州或地方的资格证书的名称不同。
下面是一个对12年教育程序的大体描述。
高中教育提供了几种有助于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教育模式。这些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前期的初中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并提供了适合学生能力和需要的更广阔的学习经历。这些模式及其科目在每个州和领地有不同的名字。
5、国际高中毕业证书
许多澳大利亚学校提供了国际中学毕业证书(IB),或单独提供或与地方12年教育课程联合提供。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采用两种模式在每年的不同时间通过最后考试;但是在首都地区学生要求两种模式。虽然国际中学水平要求有一些高等学科,比如数学和语文很可能高于大多数州和领地的水平要求,国际中学毕业证书被认为是澳大利亚认可的12年教育资格证书。
6、大学录取考试
学生通过高考在大学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科目通常涉及对较高水平科目深入透彻的学习。学习课程包括一个详细理论知识的发展和科目内容的理解。发展在解决问题、研究、调查、评价和鉴定或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发展适用于学科领域的应用技能。
在一些科目领域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实行分层次教学。但是在所有的州和领地大学入学科目成绩结果表达通常相似,但是其范围、名称和和分类不同。
课程及其考核由州和领地的高级中学管理当局监督管理。课程要么由当局统一开设,要么由当局认可的私立学校开设。考核通过两种方式:综合各州统考和学校评估;校本评估。学生通常在所学科目领域中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因为高等计划教育领域决定了其学习研究被限定在少数几个学科领域。
7、其他的高级中学教育程序
在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或职业学习的学生会接受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些学科的理论水平达到高中水平,但不会作为大学入学参考成绩。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获得了基本知识和对科目内容的大概理解,同时也获得了交流、解决问题、调查、研究、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技能。这些学科要么由高级中学教育当局开设,要么由一些权威机构认可或批准的私立学校开设,实行校本考核。这些科目与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或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的入学考试吻合。
学生也学习一些特殊课程如音乐、舞蹈、艺术等。在有些情况下,这些特殊的课程被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或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机构所接受。
大多数州和领地也提供了学本课程来发展个人文艺方面或者其它个人技能。这些课程可能符合完成中学教育的要求,但不会成为进入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学院的参考条件。
8、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
高级中学实行的职业技术教育通常被认为是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在大学入学科目以外提供更多途径来扩大学生的选择。
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包括学校基础上新学徒制模式和中学正规课程,以便于学生获得州和领地的高级中学教育证书,同时授予学生由全国统一认可的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下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格。
大多数课程是处于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一级和二级证书水平,一般多数大众欢迎的招待行业、信息技术和商业服务。
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澳大利亚教育科学培训部((DEST)来支持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支持体现在对各州和领地和私立教育机构的学校和职业教育提供雄厚的资金。一些其它的基金提供给特殊的计划,比如在贸易课程中附加职业前培训的地方、附加的学校基础上新学徒模式、澳大利亚工业职业顾问网络以及澳大利亚技术学院的建设。
这些课程在校本完成或通过地方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AFE)或其他注册的训练组织,以及地方的就业和商业服务机构完成。课程设置来源于澳洲培训包项目或一些认可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各州和领地在安排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在高中毕业证书和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中的比重上存在很大差异。
三、学生成绩的评估
在澳大利亚,学校学生成绩评估主要由州、地方以及私立学校负责。另外,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启动全国统一的学生成绩评估。因此,现在每年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基于各州和领地测试的,有关学生3年、5年、7年在识字和计算能力方面的成绩比较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重要的新计划已经开始筹备,这个计划是关于发展第3年、第5年、第7年和第9年的学生在读写和计算能力方面的全国统一测试。读写和计算能力测试结果公布在有关学校教育的国家报告上,可以在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委员会(MCEETYA)的网站可以看到。
在科技能力素质、公民责任与权力教育以及资讯科技沟通能力(ICT)素质方面还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抽样评估程序。测试一般在第6年和第10年(如科技素养测试就是在第6年)。这些评估一般三年一个循环,即第一次科技素养评估在2003年,第一次公民权利责任教育评估在2004年以及第一次资讯科技沟通能力(ICT)评估在2005年。抽样评估的结果公布在有关专著上,并把重要结果的总结公布在学校教育的国家报告上。
1、初中教育的评估
除了上面提到的国家评估外,各州和私立的学校也有他们自己的评估。这些评估依据学校教育层次、评估的科目以及每个州与领地实施的政策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第10年以前的教育,评估主要由每个私立学校的老师运用各种各样的评估方法进行,这些评估方法包括基于学生个体或群体调查研究的计划与分配、口头语言表达、课堂测试以及课堂参与练习等。评估也可能包括全校性的考试。也可能实行全州或全地区性的统考。
2、高中教育评估
每个州和领地通过它的高中教育机构来制定其评估政策并监督11-12年级教育的评估。通常高中教育评估会确定大范围的成绩水平,涉及到知识以及对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践分析技能等方面。
所有的州和政府应用多种评估方法,这些评估方法包括校外统考、校本评估、非校本评估以及校外定比测试等。
校外统考要求各州或者领地所有学习同样课程的学生在一学年内或学年末参加同样的考试。主要的目的是把州内所有学习同样科目的学生成绩排队从而形成对比成绩。校外统考由高中教育机构负责。
参考文献: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辍学率,澳大利亚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普通高中实行职业教育培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在澳大利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全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总人数的30%。本文介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所启示。
一、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最新概况
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包括为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及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自从1997年以来,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有211885名11、12年级的高中学生参加了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占所有高中学生人数的50%左右,是1996年参加此培训人数的4倍。
1.政府支持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澳大利亚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高中职业教育培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高中职业教育培训
(1)法律上支持除《职业教育法》和《培训保障法》之外,2003年澳大利亚政府同意修改1996年制订的《工作场所关系法》,以减少企业与高中制订职业教育培训标准时产生冲突与矛盾,《工作场所关系法》的修改也将会为更多高中学生提供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机会。
(2)建立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让更多的高中学生有机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澳大利亚政府2003年决定未来5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4所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7200名11、12年级的学生提供参加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的机会。新建立的第一所技术学院将在2006年开始招生,2008年时24所学院全部投入使用。
(3)建立国家机构2005年6月3日,澳大利亚政府咨询委员会同意建立一个国家机构,通过职业教育体系以关注高中职业教育培训,解决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时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4)实行奖学金制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澳大利亚政府2005年首次决定为450名参加高中职业教育课程及50名参加以高中为本位新学徒制的学生每人每年提供2000澳元的奖学金。
从1997年起,澳大利亚开始加大对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2005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从2006年6月到2008年9月期间投资大约101亿澳元用来支持和扩大学校职业教育培训,包括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另外,政府将与培训机构合作,自2005年6月起每年为7000个提供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的学校提供2590万澳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高中职业教育的支持。随着对教育系统以及对学校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投入的增加,澳大利亚政府对提供职业教育培训的学校以及学校的技术中心也提供了专门的经费,每年分别提供2130万澳元和400万澳元,用来改善学校职业教育培训的设备。除此之外,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每年也将提供2000万澳元用来支持和扩大高中职业教育培训,2006年时这个资金数目将会增加到4000万澳元。
2.课程设置
截至2005年,几乎所有的澳大利亚公立高中都开设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7070以上的高中学生参加了职业教育培训。在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课程的开设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行业、企业需要此类人才;二是此专业是学生感兴趣的。根据以上要求学校主要开设如下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商业、文秘、计算机、艺术、娱乐、体育、工程与矿业、建筑、纺织服装、制鞋、社区服务、健康教育、销售、第一产业、汽车、通讯、科学技术、制造业、设备、食物加工、金融保险等等。最受欢迎的职业领域有旅游与招待、商业与办公、计算机等,占2004年培训总人数的48%。
3.严格师资标准
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师资标准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师资既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教育教师的标准(取得一定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又要符合普通教育教师资格的要求。因此,各个高中在招聘职业教育教师时(包括兼职教师)都有一定的严格标准,例如:有3-5年的相关实践工作经历;至少获得4级职业资格证书;受过高等教育并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等等。在澳大利亚,大部分教师是从企业中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者工程师,以兼职教师为主,只有少部分的专职教师。
4.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
澳大利亚2003年在《21世纪国家教育目标》中规定,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年级都要体验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后的高中阶段必须参加学校的职业教育培训,并且把学校职业教育培训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才能获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也做出了相关规定,职业教育培训应该包括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并且作为学生获得高中普通教育证书的一个必要条件,学生通过学校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后,可以在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之内获得国家认可的VET(职业教育培训)资格证书。根据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字显示,2004年共有211885名11、12年级的学生参加了高中的职业教育课程,其中9%的学生获得了职业教育培训的三级资格证书(相当于熟练工人),65%的学生获得了二级证书(高级操作员),18%的学生获得了一级证书(半熟练工人)。
二、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特点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澳大利亚的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取得很大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课程实用性强,内容多样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是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的。
学校所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是企业和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共同制定的,因此学生在高中所接受到的职业教育培训与具体的企业有关,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具体企业的工作经验,所学到的技术实用性强,毕业后有优先获得工作的机会。另外,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门类很多,例如计算机、商业与文秘、旅游与招待、机械制造、建筑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选择。
2.学分灵活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别灵活,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职业教育课程所修的学分不仅在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继续学习时得到承认,而且在普通大学学习时也会得到认可,高中学习职业教育并不否认以后在学术性大学学习的可能性。在澳大利亚,30%左右的高中学生毕业后升入大学,70%左右的学生进入TAFE继续学习职业教育或者就业。澳大利亚培训局规定学生在高中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所修的学分到TAFE继续学习时也会得到承认,学生进入TAFE后可以按照原来的培训模块继续学习职业教育培训,一般学生进入TAFE学习职业教育培训要3-4年的时间,而在高中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学生只需要2年时间就可以毕业,这样就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培训时间,为他们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这是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受到越来越多学生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3.培训时间灵活
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实行教育分权制,各州要求学生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同,塔斯马尼亚岛培训时间最长,为387个小时,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培训时间最短,为112个小时。11、12年级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参加以学校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或者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参加新学徒制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企业里,每星期工作8-15个小时。假期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适当延长工作时间。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启示
1.在普通高中阶段开设职业教育选修课,逐渐改变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现象
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具有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高中教育不仅要为大学输送人才,还要为社会培养具有高中学历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而我国现在高中偏重学术教育,高中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输送人才。因此,在高中开设职业教育选修课,加强高中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逐渐改变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的现象,开设实用性职业课程,适合学生的需要。高中阶段教育既要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也要为一部分就业的学生提供职业教育课程。
2.实行高中职业教育与高职院校学分互换制
目前,我国相当一大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如果学生在高中听修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能够在大学或者高职院校得到认可,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职业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
3.实行全国统一资格证书
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对技能要求的各行各业必须持有职业教育培训证书才能就业,即使是研究生毕业,也要在TAFE培训半年,获得职业教育培训证书后才能就业,我国至今仍无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劳动部门,就业部门提供的证书不一样,学生参加资格证书考试时也很迷茫。因此,借鉴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提供全国统一职业教育培训资格证书,是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一项好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切实发挥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推进和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现就我省200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及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把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与落实,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2007年,我省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90个县区的初中毕业生将面临毕业和升学。对进入课改的初中毕业生,根据精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依据各科课程标准单独命题;普通高中招生按照单列计划、单独招生的办法进行。高中招生工作要按照学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进行录取,切实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招生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进一步推进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
对未进入课改学生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依据各科教学大纲命题,高中招生工作原则上按照2006年的有关办法实施。
二、考试科目设置、考试方式及时间安排
1.2007年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与化学、思想品德与历史(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与历史),共7科5卷。
西安市莲湖区、宝鸡市陈仓区开设“历史与社会”课,该科目与思想品德合卷,设“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省上将为其单独命题并编写考试说明。
各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分别为:语文120分,时间为150分钟:数学120分,时间为120分钟:英语120分(其中听力25分),时间为120分钟;物理与化学12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时间为120分钟:思想品德与历史100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60分,历史或历史与社会40分),时间为100分钟。
思想品德与历史(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与历史)实行开卷笔试,其他科目为闭卷笔试。
语文为一卷制,其他科目为两卷制。
除省考科目外,其他科目的考试、考查,原则上随教学进度安排进行。要尽量避免学生毕业时考试考查科目过于集中的现象,减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考查结果原则上不计入升学总成绩,只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毕业的依据。
对非省考科目的教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各校的督查力度。
2.全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时间为2007年6月23日至24日。各科目考试时间(北京时间)点击查看:
英语听力试题播放采用以广播为主,磁带为辅的办法进行。在规定时间内,由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卫星广播AM693千赫、FM106.6兆赫同时向全省播放英语听力试题。
各地要在拟设考点的学校提前试收上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两个频率的节目。若收听效果不好,请改用磁带播放。磁带播放试题的时间应与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同步,即于6月24日上午8:20播出提示语,8:30正式播出试题,听力试题播放和考生作答时间为20分钟。
各县(区)务必在考前与当地广播电台、广播站联系,做好转播工作,并调试好接收、播放设备。
3.对进入课改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分数阅卷、以等级方式呈现。学业考试成绩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必要时,各等级下可设若干个二级等级,以便于高中招生时的实际操作(二级等级数不宜过多)。学业考试的C等级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其他各等级的划分标准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高中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业成绩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为毕业要求。
4.体育考试采用体质健康测试方式,按照教育部评分(实施办法另文下发)。对未进入课改的初中毕业生,按40分计入升学总成绩:对进入课改的初中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具体办法见附件1)。
5.继续开展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加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对没有进入课改的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核成绩计入升学总成绩:对进入课改的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核结果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之一(具体办法见陕教基[2005]81号文件)。
6.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计算器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陕教基[2006]50号)精神,允许考生携带规定型号的科学计算器进入数学、理化考场。
三、考试范围及命题原则
考试范围和要求以各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
命题的原则是: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科学规范。
试题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体现科学态度与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科学素养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要重视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稳定整卷难度的前提下,调整试卷结构,保持适当的区分度。控制试卷长度,保证考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四、综合素质评价
对进入课改的初中毕业生在进行学业考试的同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办法见附件1。
五、高中招生录取
普通高中、职业中学等学校的录取工作由各市(区)教育局负责。普通中专招生录取工作由省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安排。具体录取批次和办法仍按2006年录取办法执行。
各地在制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和组织招生时,应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按10%以上比例向薄弱初中分配的办法,以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六、分工和职责
1.命题、制卷。省教科所根据以上原则和要求负责编制《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供进入课改的初中毕业生使用)》和《陕西省200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供未进入课改的初中毕业生使用)》,并组织人员命题,负责全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的印制和分发等工作。各市(区)应在考生报名结束后,及时将各类考生人数等情况报省教科所,按
规定的时间、地点,派员持市(区)教育局介绍信领取试题、答案和评分参考,并按每生5元的标;在交纳命题费和试卷费。
2.阅卷与考试情况分析。阅卷工作由各市(区)组织实施。各市(区)应按照要求组织阅卷骨干人员参加省级培训,同时做好对阅卷组全体成员的二级培训。阅卷入员应以初中骨干教师为主。教研部门应参与阅卷,负责阅卷质量监测和试卷分析及总结工作,并按要求分别向省教育厅基教处和省教科所报送有关数据和材料。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加强对我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工作的研究,不断提高试题质量和考务管理水平。要高度重视安全保密工作,切实保证我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七、加强对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工作的领导
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做好考试管理、教研等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要结合本市(区)实际制定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实施方案和考务工作细则。要严肃考试纪律,认真做好考生报名、考试、阅卷、录取、试卷分析与评价等工作,切实落实安全保密措施,确保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各项工作顺利实施。考试结束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根据学业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或公布名次;不得向社会、单位和个人公布、提供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原始分值。
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各课程改革实验区必须从七年级开始实施。未进入课程改革的县(区)也可参照执行。这一工作,一是要坚持实施,扎实推进;二是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2.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切实杜绝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时将分数作为唯一依据的做法。
3.为保证阅卷工作切实按照新课程要求准确把握评分标准,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考试的信度、效度,应注意吸收市、县教研员和初中骨干教师参与阅卷。各阅卷单位要对考试情况作出分析评价。
4.英语听力考试是考查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对促进各学校完善教学设施,提高英语教学工作水平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应将英语听力考试成绩记入英语学科考试总成绩。
各市(区)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应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备案。考务工作细则及在考试、录取、评价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报告省教育厅。
【关键词】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1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农村初中学校没有上规模的图书馆、阅览室,图书种类少之又少。很多还是受捐赠的旧书,时代感不强,实用价值不高,亲和力不够,这无形中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面。
(2)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首先,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村学生家长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敌对态度,他们视课外书为闲书,不许子女浪费时间在课外阅读上。其次,教材内容缺乏“保鲜”力度,没能适时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没心机看书”,便是正常事。
(3)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入选教材的文章大都是“名家”之作,容易给学生带来“非名作不读”的错误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左右着整个阅读教学,把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圈定在学校“围墙”之内;教师的阅读教学往往是单打独斗,缺乏合作交流,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处于放任自流和自生自灭状态,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2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初中语文阅读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注重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媒体等,注重收藏佳作美文等图书资料,向学生推荐好书,选择合适自己阅读的好书,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要求学生阅读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把精彩优美的片段和语句摘录下来,博采读物的长处,及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阅读的经验和感受,让学生尽情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教师还要规定阅读的数量。初中阶段阅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应达到50篇以上。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附录一的要求,每册书需要阅读的名著有3篇,整个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名著就有18篇。这样一来,再加上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图书报刊,阅读数量就有了保证。阅读面广了,积累多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也就丰厚了。
(2)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习能力、健全人格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可是,读书习惯的养成,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我们家长和教师共同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作为家长,应尽可能为子女购买一些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督促子女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作为教师,更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首先,把学生课外阅读纳入语文阅读教学计划,并给予一定的课时,以确保学生能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从而达到培养其阅读兴趣的目的。其次,成立班级读书角,让学生捐书,由班干登记造册,管理借阅,为学生读书创造有利条件。再次,精心设计校园文化,让校园里每一处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都充满书香。再次,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不断引入“源头活水”,让学生更多更好的受到课外读物的激趣。最后,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辟美文欣赏小专栏,举办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板报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近年来,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华经典诗文、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掀起了一股股读书热潮,这为学生的有效阅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加大阅读指导力度,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克服“非名作不读”的错误思想。在现成的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名家之作”,由于在有限的阅读教学时间里,学生只局限于课本里的作品,不可能涉猎更多的读物。为克服学生“非名作不读”的错误思想,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向他们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他们挑选浅显易懂、饶有情趣的故事、诗歌、小说、散文等,是学生喜爱的东西,自然有兴趣阅读,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树立新课改理念,提升阅读课堂教学品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教师要紧扣新课程要求,树立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研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之共性的同时,重视对学生个性阅读差异的研究。在语文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再是照本宣科、“填鸭式”和“满堂灌”,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念和理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用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读自己想要读的东西,即在彰显学生其主人地位中培养其阅读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欣赏品味能力。
对文章语言材料的整体感知,不仅要“入其内”,分析材料,点评内容,概括主题,品味语言,还要“出其外”,联系写作背景,综合有关内容等等。只有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和阅读训练,才能使学生有较高的立足点与广阔的视野,才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才能准确地掌握文章主旨,并深刻体会作家的情感世界和语言风格。以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为例,前期作品多写闺怨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她的《如梦令》(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妙语天成,凄婉而又含蓄,被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从一般性叙述开始,转入到一问一答,问得寻常而有情,答得自然而极巧,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深入拓展。该词采用的是寓情于景,借物抒情,表达作者对青春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怀。李清照的另一首词《渔家傲》(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写的是梦境。上阕一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下阕借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路长”、“日暮”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词人最后表示,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奔向神山,寻求幸福,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能够这样深入浅出的感知和品味文章,那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的工作。只有对学生不断地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面,加大阅读指导,才能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语文阅读能力才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关键词]历史;激趣;放手;阅读;激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8401
历史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学科。但是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这一作用往往被忽视,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历史只是一门读读背背的学科,没有能够发挥历史学科应有的作用。由于历史知识内容繁多,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课本上“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题目,更多的是以直接告知所谓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学习同样也反映出功利主义思想,一味要求教师给出标准答案,然后去读去背,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根本不想去了解。这样学生考试时虽然能够回答出标准答案,但往往不是自己思维的结果,不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真正反映,一旦考试过后,他们就会把这些答案抛诸脑后。这也正是学生不能从历史中学有所得的真正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历史课程的作用,让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笔者就自己的教改实践提出一些看法。
一、激趣,课堂“活”之源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历史教材的文字表述一般偏重于叙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就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能在教学中插入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则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笔者的做法一般是:以故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或在教学中插入相关故事,如在介绍林肯、罗斯福等人时介绍与他们有关的故事,使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学习这些伟人身上优秀的品质。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于古代的一些科技发明,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通过三维动画或借助PPT等形式,让这些发明更加直观可感,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乏味。
二、放手,课堂“活”之魂
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参与教学,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舍不得放手,亦或不敢放手,担心放手之后会影响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把时间都浪费了。教师之所以有此担心,根源还是不相信学生,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不知道,讲过的知识学生还不会,并不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而是没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所以效率不高。如果教师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角,那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而且经过自己主动体验得到的知识,印象和感触都会更加深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一定不会沉闷,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以拓展。因此,我们历史教师都要学会放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是历史课堂“活”起来之根本所在。
三、读,课堂“活”之路
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往往被当作是语文学科的事。其实,学习历史也需要课外阅读。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而初中历史教材却只有薄薄的六本,很多内容没有介绍,知识衔接得不好,跳跃幅度太大,有时学生确实很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被动学习。这种情况下,让课堂“活”起来只能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地理;教学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将逐渐成为教改的主阵地,而具备良好操作性的多元智能理论,则成为了支撑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在促进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笔者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初中地理教学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将地理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建立起个性化的地理课堂教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
所谓智能是指文化环境或社会环境下判断和评价个体解决难题能力、生产创产品能力的标准。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与逻辑相关的数理智能,具体指个体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第二,与言语相关的语言智能,特指个体理解语言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身体运动智能,主要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能力的运用,具体表现是个体对身体的良好控制、根据具体事件做出准确身体反应和合理运用身体进行情感表达;第四,与音乐相关的节奏智能,指人体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第五,与视觉相关的空间智能,指个体记忆能力、空间关系辨别能力;第六,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是指个体体现出的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根据别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做出有关反映。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相关性分析
1.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由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具有多种多样的课程标准,为此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对每一条目标进行详细分解,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教学目标,从而发现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的相关性。为了深入探析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教学目标相关性,笔者以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的《中国的疆域》为例,按照《中国的疆域》一节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对中国疆域图进行学习和辨别,将我国主要岛屿、海峡、邻国等标注在我国疆域空白图上。根据此教学目标,可将课程标准分解为熟练运用中国疆域图和通过疆域图辨别相应位置,此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
2.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笔者针对“可以利用地图对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进行讲解”的教学目标,从培养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等方面,根据湘教版地理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针对地理教材提供的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活动题和相关文字说明等内容,学生应以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作为学习重点,通过对此图的学习,掌握中国位置,并总结中国位置特点。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地理教学启示
1.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和知识对其以后的生活和生存具有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能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而重视相应学科学习。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地理知识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学生个体智力情况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得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2.教师应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此阶段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但在其认知过程中仍以具体思维为主的现状。比如通过借助多媒体演示麦哲伦环球航,或通过小知识竞赛形式,向学生询问麦哲伦航海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以及拓展其他实例来证明地球是球体。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知识,初中地理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实现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其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教师可以制作我国行政区模板,开展我国行政区拼图游戏;通过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籍贯、家乡特征、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介绍个行政区名称来历、划分依据的课堂作业,实现学生语言智能的提升。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以其全新评价观、智力观和良好操作性的独特优势,成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对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在促进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注重对学生空间智能的开发,将学生空间智能发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
参考文献:
[1]侯晓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201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