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我县小微企业融资现况
今年以来,在人行、银监部门指导推动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截至6月份,全县各项存款余额是36.8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是32.49亿元,放贷比去年同期减少0.96亿元,从数据看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较快,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总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有赖于资金流的支持和资本市场的活跃。要通过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不断加大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基本满足小微企业资金的需求,县域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二、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
(一)融资门槛高。从风险与效益角度考量,银行更愿意与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开展合作。银行放贷需按其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操作,而我县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不仅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上还是典型的家族模式,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账目不清,信息缺失严重,难以进入银行信用贷款门槛。
(二)对应服务少。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千差万别,融资需求呈现多样化。而银行贷款一般以不动产抵押为主,以担保机构的担保为辅,过分强调风险与盈利,缺乏既能控制风险又能较好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个性化信贷产品。我县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土地、厂房,小微企业的设备等固定资产又被排除在抵押物之外。没有抵押物,银行不贷款,小额贷款公司也不敢贸然放贷,民营担保公司更是不敢担保,以致不少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
(三)审批时间长。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多、时间长,最少在一个月以上,无法满足企业及时融资需求,尤其难以满足价格波动频繁的加工企业融资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和考核奖励引导力度。建议人行、银监部门在年底前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等文件精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其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实行合理利率、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办理时间等方面政策的落实情况。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成绩突出的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财政资金存款倾斜,对新增注册资本金和业务增长较快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适当奖励,对金融机构不仅要考核其信贷投放量的多少,还要考核放贷利率的高低。
(二)做大金融资产、完善金融体系。一是加大金融招商力度,争取尽快引进1—2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是在计划控制、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充分激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三)完善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民营担保公司规范经营,做大做强,全力争取上级的补助资金,及时兑现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建立担保行业风险分担和激励机制。大力开展针对农村地区(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居民拥有的土地、房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激活农村地区存量资产,做大可抵押优质资产,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抵押不足问题。
利率市场化对小微企业银行贷款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对小微企业银行贷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的信贷逐渐引起了重视,在目前的小微企业银行贷款中还存在较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
一、利率市场化对小微企业银行贷款的有利影响
商业银行的主要目的是盈利,银行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盈利开展,大客户的业务可以为银行带来很大的利润,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形成以前,银行非常重视大客户和大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率出现市场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端定价能力逐渐凸显出其重要地位,小微型企业的金融业务逐渐占到银行盈利的重要部分,银行也逐渐开始重视小微企业银行贷款业务。银行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银行兼顾考虑信用风险和银行收益。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放贷存在着较大风险,但可以从利息中得到补偿。对小微企业而言,利率市场化使企业的融资更加容易,对于银行而言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也有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下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
1.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受到限制。银行进行的考核以及评价的依据是利润,银行这种以利润为导向的考核方式也对微小企业的贷款形成了限制。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在获存款的同时也会付出较高的成本,微小企业由于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企业无法为银行带来大量的存款以及其他可以为银行带来效益的业务。银行在对小微惬意进行业务办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存贷比、风险等各种因素,对小微企业的资源倾斜进行了限制。站在小微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在发展阶段,无法获得很高的收益,在对银行还款后,获得的利润非常少,无法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资本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银行小微贷款担保条件较高。企业贷款需要进行抵押,大部分小微企业贷款都是以房产抵押作为担保,以房产作为抵押的的情况下,还会对房产抵押有一定的要求,抵押的房产不能是抵押人的唯一房产,因为如果抵押人把自己唯一的房产作为抵押来换取贷款,一旦抵押人没有能力如期还款,银行需要处理抵押人的房产,而法律方面,需要保障抵押人的基本生活权利,不能对抵押人的唯一房产进行处置。鉴于这种情况,抵押人需要满足拥有多套房产的的条件,才能完成银行贷款,而这一条件对小微企业和抵押人来说条件较高。通常小微型企业都借助担保公司进行贷款,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民营担保公司倒闭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银行带来较大损失,很多商业银行逐渐退出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要进行贷款必须要国有担保公司的担保,而要获取担保公司的担保同样需要提供一定的抵押资产,并要求企业具有比较良好资信。而这些条件对小微企业来说也是相对较高的。针对很多小微型企业缺乏担保资产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银行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例如进行了信用、保证类贷款的产品创新。但是开展这类业务,银行会承担较大的风险,为了补偿风险,银行会对调好贷款的利率。就目前而言,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保证类贷款的年利率保持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之间。而小微企业的年利润也基本在这一水平,银行的利率对一部分的小微企业来说较高,以至于在进行还款后没有能力维持企业自身的运营。
3.小微型企业中长期贷款受到限制。由于风险过大,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是主要以短期贷款为主,避免承担较大的风险。而小微企业在发展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收益周期较长,资金周转困难,因此比较依赖长期贷款。从其他融资方式中小微型企业也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在长期带款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只有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方式来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这就使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利率市场化下小微企业银行贷款的发展对策
1.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体系。如今银行比较重视利润回报,重视股东的利益,以最大化股东利益为主要经营目标,利润考核也被作为银行考核的主要内容。这种以利润为导向的考核导致银行比较重视优质客户,银行的业务也主要针对大型企业,资源被大量分配给大型企业,这一现象导致小微企业的贷款变得非常困难。针对这一情况,银行需要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改善企业贷款中的差异化管理。针对小微企业,在风险权重、存贷比等条件上给予优惠政策。银行在与小型企业进行合作时,要增加利润之外条件的考核权重,降低其他的一些考核要求。
2.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小微小企业受企业规模的限制,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如果使用通用的信用评价体系是不合理的,因此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需要构建专门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对于提升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微企业融资中时常出现破坏信用的行为,这就为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损失。对于这些企业的信用信息,虽然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查询,但是信息并不完整。小微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受经营者的主导,目前对企业的这些行为还没有效途径进行查询,银行也无法对小微企业的和经营者的信用作出正确的评价。针对小微企业的在信用方面的问题,需要建立专门的信用评价机构,开展信用调查与信用评估工作。对小微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以及融资行为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并要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完整、具体。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信息对企业和经营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机构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服务,节省信息使用者的收集信息的成本。银行通过信用评估机构可以查询到企业和其经营者的真实信息和信用评价,根据其信用度来决定对企业的贷款额度和期限。信用评价机构的建立多改善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由于信息不符所导致的贷款中出现担保条件以及利率过高等问题,降低信用风险和交易成本。
3.完善担保机构的相关法规和监督。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有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担保机构发展很快,特别是民营担保机构的数量增加很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微企业对于贷款的需求,但是担保机构的实力强弱不同,一部分担保机构存在担保能力较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很多担保机构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倒闭,引起金融系统的动荡。对于这种情况,要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完善担保及机构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力度,保证担保机构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担保工作。另一方面要增加政府出资的永久性贷款的担保机构的数量,为微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险服务,充分发挥在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中介作用。担保机构只有在遵守法律且规范经营的情况下,才能为小微企业提供保障,减小银行的风险,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4.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知识宣传。商业银行以及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机构,在开展工作时需要经常与小微企业接触,了解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在小微企业中的宣传,提高企业的员工和经营者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关注自身风险问题。对小微企业普及金融风险知识,在目前利率市场化逐渐推进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在利率市场化下,小微企业在银行贷款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银行小微贷款担保条件较高,长期贷款受到限制等,利率市场化下小微企业银行贷款的发展对策主要有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担保机构的相关法规和监督等。只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覃冬琪.利率市场化对小微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消费导刊.2015,(2):144-145.
[2]杨辛.浅谈利率市场化对小微企业业务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5,(9):1-3.
[摘要]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各地文化创意产业迸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十分兴盛,整合了创意设计、内容生产、文化传播与营销推广等多个环节,还具有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特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基于阐述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发展现状,针对陶瓷文创企业“轻资产、重创意、规模小”的特征,从政府融资平台、直接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创新等方面分析了投融资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启动中小企业信用培养计划、发挥文创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创新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拓宽新三板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完善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际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在中国发展的政策环境日益成熟。景德镇瓷器、潍坊风筝、苏州刺绣等集地方特色文化、科技与创新于一体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呈现出“高产出、低污染、低消耗”的动态竞争优势,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预示着“匠心质造”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正在全面复兴。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拥有历史悠久的手工制瓷传统、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规模庞大、价值不菲的海外藏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性符号。陶瓷文创产业内生于这种传统文化,以陶瓷为载体、内容创意为基础,整合创意设计、内容生产、文化传播与营销推广等多个环节,不仅拓宽了“互联网+陶瓷”的盈利模式,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还有助于推动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发掘与保护性开发,对提升区域文化建设品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一、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设内容
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不仅是狭义地拓宽投融资渠道,还包括广义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如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确保投资安全的法制环境等。政府规划出台扶持、鼓励陶瓷文创企业融资发展的系列政策,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含金融要素)的集聚;联合金融、投资、担保机构,以及工商、税务、规划等部门协同工作,建立文创产业征信系统与文创企业信用等级制度,优化陶瓷文创产业信用环境,及早防治文创企业相互模仿、恶性竞争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创新、宽容冒险,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建立陶瓷文创企业与金融界、科技界的沟通渠道,引导风险投资进入陶瓷文创产业。
(二)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常见的投融资方式
从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一直以银行贷款间接融资为主,而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具有“轻资产、重创意、规模小”等特征,缺少抵押贷款的标的物,加之金融体系发展不够健全,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创意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因而中小文创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发展瓶颈。作为景德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陶瓷文创产业没有长期的、充裕的金融支持无法实现繁荣发展。一是由政府出资成立不以营利为目的陶瓷文创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相关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及社会资本参与支持中小型陶瓷文创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以股权或债券的形式投资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引导创业风投机构扩大对中小型文创企业的投资总量。一般而言,创业投资企业更加“青睐”投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及重建企业,而处于种子期、孵化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阶段的企业则难以获取创投资本的支持。单纯依靠市场配置创业投资资本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失灵现象,产业引导基金鼓励创业风投资本投资于创业早期阶段的企业,引导社会闲置资金有序进入陶瓷文创产业,从而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有效供给,克服市场失灵。二是成立景德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缺少有效抵押物的中小型陶瓷文创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融资而陷入困境,融资担保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中介服务,由担保机构对资金需求方进行信用评估,并向资金供给方提供自身资信证明,取得银行对担保机构信用保证资格、履约能力的认可后,以第三方信用促成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的信用交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景德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共为453家中小微型陶瓷文创企业提供1766笔贷款担保,累计担保金额13亿元。三是财政补贴。为了促进小微型陶瓷文化企业发展,改善就业环境,景德镇市对大学生创业、下岗人员创业实施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支持中小型陶瓷文创企业朝“特、精、新”的方向发展,对优秀企业实施奖励与补贴,鼓励陶瓷文创产业走出去。目前,景德镇拥有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基地,8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类陶瓷文创企业5000余家,以实力构筑一座与世界对话的陶瓷艺术之城,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陶艺爱好者来此创业、投资,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来此开办创意工作室,这些被称为“景漂”的陶瓷文创产业从业者多达两万余人,已然与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忽略的文化新景观。
二、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融资平台无法满足陶瓷文创产业的快速扩张
当前,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融资体系建设属于政府主导型,而非市场主导型。政府融资平台同时面对数千家中小微型陶瓷文创企业,只能提供数额有限的信用担保服务,无法满足陶瓷文创企业快速增长的融资需求。因而在融资项目申请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等待时间长、评估成本高、落选几率大等现象。政府融资平台功能单一,难以对融资项目的运营状况进行有效监督,风险控制的难度较大。此外,融资平台的增信措施、还本付息支持与地方财政收入及支付能力密切相关,第三方信用的连带责任引发了不小的财政隐形债务风险。基于上述原因,政府融资平台缺乏扩大信用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积极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陶瓷文创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
(二)未能充分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满足
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融资需求9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渠道,一旦银根收紧,后续资金便难以保证,很多短期融资项目因此而搁浅。从总体上看,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融资过于依赖民间信贷与政府担保银行贷款,没有充分有效利用国内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事实上,文创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尤其是新三板市场)中的表现十分抢眼。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发生文化类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3835起,其中3494起涉及资金3415.05亿元;全国共发生文化类并购事件935起,其中624起涉及资金4812.37亿元。作为主板市场的有效补充,新三板市场的投资人主要为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定位侧重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型企业。自2013年国务院批准扩容以来,全国共有1192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累计发生投资事件1438起,涉及资金243.30亿元;累计发生645起融资事件,涉及资金314.65亿元。较低的进入门槛,使新三板市场日益成为中小型文创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相比之下,景德镇文创企业上市融资意识薄弱,政府也缺乏引导中小型文创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融资的鼓励措施。
(三)在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创新方面停滞不前
众筹(Crowdfunding)即大众筹资,最初是艰难奋斗的艺术家们为创作筹措资金的手段,现已演变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为项目争取资金的新渠道,通过互联网社交网络、P2P或P2B平台的协议机制使“多数人资助少数人”的募资方式成为可能。众筹融资一般由筹资人(项目发起人)、出资人(公众)和众筹平台(中介机构)三方构成,资金来源不再局限于银行、企业或风险投资人,还可以是对筹资项目感兴趣且有支持能力的普通大众。相对传统融资方式而言,大众筹资更为开放,凡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具有进入门槛低、筹资目的多元化等特征,极大地弱化了资产抵押物的作用,为创业募资、自由软件、艺术创作、设计发明、科学研究、公共专案等活动提供了无限可能。美国众筹平台第一巨头Kickstarter,以音乐、电影、漫画等文化创意项目为主,参与投资支持的公众人数超过300万人。2011年7月,中国首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上线,筹资项目涉及设计、科技、音乐、影视、漫画、出版、游戏、摄影等类别,拉开了众筹融资的序幕。随后追梦网、天使汇、大家投等众筹平台纷纷上线,发展十分迅猛。《2016中国众筹行业发展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上线的众筹平台共计752家,正常运营532家,2016年共众筹项目58605个,筹资成功48437个,实际融资额高达217.43亿元。2015—2016年中国经济遭遇资本寒冬,互联网众筹模式为中小型文创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渠道,只是景德镇陶瓷文创企业利用众筹平台融资的现象比较少见。
三、完善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启动中小企业信用培养计划
信用是企业的黄金资产,是完善陶瓷文创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对于创业初期信用基础薄弱、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资困难的陶瓷文创企业而言,政府应及时启动中小企业信用培养计划。参加该计划的中小企业以自愿组合的方式,或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推荐组合的方式,每4—8家中小型文创企业拼成一组,组团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贷款审批通过后,每家企业交纳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形成互助的风险保证金池,保证金总额大于单个企业的最大授信金额。满足这些条件后,企业无需提供其它贷款抵押物,银行向企业发放数倍于保证金金额的贷款。对贷款机构而言,风险保证金模式的贷款风险较大,普遍高于第三方信用担保贷款,通过实施初创型文创企业孵化工程、成长型文创企业培育工程,遴选一批优质的陶瓷文创企业,降低参与中小企业信用培养计划的商业银行风险,缓解部分陶瓷文创企业“贷款难”问题。
(二)充分发挥文创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
充分发挥文创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支持处于初创期的陶瓷文创企业创业、创新活动。针对陶瓷文创产业投资总量不足的问题,建议以引导基金参股风投机构的方式,设立新的创业风投机构,从而扩大对中小型文创企业的投资量;或者采取引导基金与风投机构联合投资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提高风投机构的投资意愿;或者对投资陶瓷文创企业的风投机构予以补助,增强投资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对具有投资价值,但风险较大的文创企业,可由引导基金先期对其进行一定的资助,再由风投机构对其进行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给予第二次资助,解决风投机构因担心风险大、想投而不敢投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文创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才能克服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配置风投资本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
(三)积极利用互联网众筹平台融资
互联网众筹平台采用虚拟运作的方式,将项目发起人的创意和融资需求信息在虚拟空间里,确保融资项目内容完整、具有投资价值与可行性,维护出资人利益。除了实现筹资目标以外,众筹模式还具备市场调研、产品预售和宣传推广等延伸功能,企业可凭借项目发起人的身份号召公众(潜在用户)介入产品研发、试制与推广,以获得更好的市场响应。对众筹平台而言,数量庞大的互联网用户都是潜在的“天使投资人”,利用在线支付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创意项目进行小额投资,投资回报通常为一件产品样品,不再是传统的股权、债券、分红、利息等形式。实际上,出资人资助创意者的过程就是“预付款、后消费”的过程,不仅能够满足出资人作为用户的小众化、个性化需求,推出传统投融资模式下无法推出的新产品,还能大大提高生产、销售环节的效率。当然,在融资项目无法执行时,众筹平台有责任和义务督促项目发起人退款给出资人。
(四)在政府引导下积极拓宽新三板融资渠道
新三板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采取备案制,没有复杂的审批程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门槛低,公司存续期满两年,主营业务突出,具有持续经营记录,对资产要求无限制,对盈利无具体财务指标要求。公司挂牌新三板后可实施定向增发股份,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公司股本结构,提高股份流动性。为了推进陶瓷文创企业合理利用资本市场,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联合金融办展开调研,遴选一批具有成长性的优质陶瓷文创企业作为新三板上市培育对象,以集中培训辅导、帮助协调问题等方式,协助拟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整体变更为股份制公司。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企业改制上市自主资金管理办法》,景德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可申请改制资助,每家企业支持20万元,企业进入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挂牌的可获得50万元资金支持,主办券商推荐的园区企业获得《中国证券业协会挂牌报价文件备案确认函》后,每家券商可获得2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扶持优质陶瓷文创企业积极对接新三板市场,以便扩大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方世建,蔡荫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创业投融资体系研究———以安徽省创业孵化基地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8-94.
[2]胡晓鹏.基于资本属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5-12.
[3]陈莎莉,蔡付斌.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互动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5):130-132.
[4]吴声.场景革命: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升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现就当前我市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扩大企业融资总量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把握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倾斜,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总量。市人民银行要积极争取支农再贷款指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内要安排专项规模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争全年融资规模超过上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超过全部贷款增速,年末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例达到85%。
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成本和收益相对称的利率定价机制。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充分考虑企业的可承受能力和生产经营状况,规范利率定价行为,主动让利企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求、发展前景和信用较好但暂时有困难的企业,贷款利率尽量少上浮或不上浮;对中小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50%;自发文日起至明年2月底前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25%。
三、减轻企业财务成本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做到“六个不得”,减轻企业财务成本:不得在发放贷款时违规搭售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不得变相收取不合理的费用;不得收取不合理的贷款咨询、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收费;不得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不得为增加存款而要求贷款企业完成不合理的回报,或将吸存费用转嫁给贷款企业;不得采取压票、限制客户转账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开展业务。
四、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提高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积极推广“信贷工厂”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本行审批权限内的转贷业务应在3天内完成。除国家规定淘汰的落后产能以外,对符合信贷条件、但因外部原因导致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要通过多种贷款方式及时满足其合理资金需求,坚决做到“不压贷”、“不抽贷”。要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帮扶中小企业破解经营困境、破解融资难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五、加强金融业务创新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特点,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综合运用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抵质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林权、股权、动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排污权等抵质押贷款覆盖面。加大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推介和承销力度。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人民币保函等产品为中小企业涉外经济活动提供便利,拓宽融资渠道。
六、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和风控制度建设,严格信贷审批和贷后管理,强化信贷资金流向及用途的合规性管理,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严格防止部分中小企业将信贷资金移用于虚拟经济投资,或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民间借贷。要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健全风险监测和防控机制。积极配合政府妥善化解企业风险,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行为,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七、推进企业信用建设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更新,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模式和评级方法,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发挥信用担保、信用评级等信用中介的作用,增进中小企业信用,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机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环境。
八、强化内部自律管理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健全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和投诉管理制度,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风险意识教育,规范从业行为,严禁银行工作人员充当资金“掮客”、参与非法集资及违规民间借贷等活动。
当初很多人觉得他过于狂傲,可马云践行信念,阿里金融赫然诞生,令世人瞩目。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马云的“阿里金融”正在金融领域掀起风浪,它以一个破坏者的姿态,让传统银行感受到越来越大,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如今这个移动时代、社交时代、数据时代,传统金融真的需要去体悟和改变了。
让我们来看看阿里金融的两大法宝有多大的威力。
一、“支付宝”正挑战银行传统支付结算功能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使得商品交易电子化、金融服务电子化、社会关系网络化,电子商务浪潮已经不可阻挡,“2012年电商服务商年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商服务业整体成交约2000亿元,同比增长83%,支撑起大约1.2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8.4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到2015年,中国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领先的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制造商也开始逐步习惯在网上销售商品,而消费者的消费支付习惯也从传统的银行柜台转向网络电子支付。
从阿里巴巴平台看,阿里巴巴研究中心介绍,淘宝网络零售服务市场2012年产生交易额约15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截至2012年11月30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的交易总额已经达到1万亿元。这个数字占了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5%,相当于2011年全国GDP的2%。而这些其中绝大部分交易是通过阿里旗下的支付结算工具“支付宝”完成,2012年在“11.11购物狂欢节”中,支付宝交易量高达1.0580亿笔,当天交易额为191亿元。
支付宝利用先天的交易中介的优势,正在逐步成为电子商务的首选支付工具,银行传统的基于柜面服务的结算服务正面临严重的挑战。未来,电子化的结算方式将进一步普及,传统的支票、汇票、本票等等都将被电子票据取代,对于物理网点的依赖将越来越小。
二、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网络贷款模式出现,冲击银行传统贷款模式
阿里金融宣布,今年阿里信用贷款将继续面向环渤海、中西部等区域的小微企业进行开放,加上此前已经开放的长三角和现在开放的珠三角,年内或可完成对国内小微企业密集区域的覆盖。目前,阿里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客户基础,支付宝的会员数突破2亿元,阿里巴巴会员数超过6000万,阿里金融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金融已累计为超过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超过260亿元。目前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72%,已经接近一家小型银行的水平。
阿里金融旗下的信贷产品目前已经对普通会员全面放开,不用提交任何担保、抵押,只需要凭借企业的信用资质即可。用户24小时随用随借、随借随还。客户网络申请贷款后,最快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够完成贷款审批,申请贷款的会员最快一天之内就能够拿到贷款。
阿里小贷主要推出信用贷款产品,与银行业侧重抵押、担保的小微贷款进行差异化竞争,敢于发放信用贷款,底气在于阿里有一个庞大的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
发放信贷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成本和风险和平衡,阿里金融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和整合,正好解决了这两大难题。
目前在中国,公民个人和企业的征信体系不健全,各个部门和地区都在建设征信数据体系,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这些数据都不相互开放,使得银行贷款在信用评价方面困难重重,从而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
而阿里巴巴通过“诚信通”服务,要求企业在交易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并展示给买家。之后,又进一步衍生出“诚信通指数”,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评估。经过多年建设,阿里巴巴网站有着一个涵盖了30多万家企业的信用数据库,阿里巴巴的信用数据库中,只要是通过网络交易的客户,都在阿里的数据库中留下最真实的记录,阿里巴巴将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年限、交易状况、商业纠纷、投诉状况等,统统纳入了“诚信通指数”统计系统。这些商户的信用记录可保存长达6年,通过登录这套信用评估系统,企业的商业信用状况一目了然。这给甄选贷款企业带来极大便利,能够大大降低贷款风险,同时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挑战,传统商业银行应该认真研究阿里金融的商业模式,扬长避短,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首先,为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大力开拓电子结算渠道,重视和加强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的建设,增加网络获客渠道和能力,并在网络服务中提高客户体验满意度。
其次,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阿里小贷就是依靠详细的交易数据系统建立了独特的信用分析、评价系统。我们也应该利用我们的先发优势,利用我们已有的庞大客户资源和客户信息,深入挖掘客户交易信息,个人客户的消费信息等,通过数据分析加工,发现业务机会,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
再次,阿里金融独特的风险评估体系也值得我们借鉴,小微企业虽然抗风险能力弱,但通过客户真实的交易信息、交易流水的掌握、上下游客户对其评价、资金用途真实性的核实,结算账户流水的控制,我们也可以突破看重抵、质押物的传统思维,回归信贷的本质,凭借信用贷款,给予一些客户信用贷款。
最后,做小微企业贷款应该注意成本、收益和风险的平衡,使用传统的信贷调查的方法,成本过高,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网络渠道,降低获客成本,设计针对性的调查模式,建立批量获客、批量审批的模式,降低客户维护成本。
总之,阿里金融确实建立了“平台+数据+金融”的独特竞争优势,但也存在规模较小,受区域限制,与政府关系以及对地域经济的深入了解尚远不如银行,小贷公司受政策限制仅能放贷不能吸收存款,限制了规模的扩张。只要我们重视对手,研究对手,奋力革新,就一定能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勇立潮头。
三、阿里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启示
(一)中小外贸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中小外贸企业经营能力不强。当前河北省绝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以家族式管理模式为多,缺乏现代化管理模式。所有权和经营权划分不清,财务管理不规范,产权概念模糊,经营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开拓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弱。尽管经营灵活,但是对于针对信贷评级提供贷款的银行,这些特点导致省内商业银行较少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服务,这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外部融资。2、中小外贸企业可以抵押的资产较少。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一般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专用设备10%。由于河北省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决定了企业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少。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大多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商誉,而这些是企业主要的无形资产。造成了无论是通过以银行为主要形式的间接融资还是以发行债券或股票为主要形式的直接融资都难以进行。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限制
1、商业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惜贷”现象严重。当今,河北省商业银行贷款片面的向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倾斜,同时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严格限制,这无疑会造成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在全部信贷资产中,河北省中小企业所获得的比率尚不到30%,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总量的70%都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只有不到30%流向了占经济总量70%以上的中小企业,流向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就更少。2、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准入门槛过高。银行要求贷款企业必须提供实物作为抵押,由于银行可以接受的抵押物十分有限,一般仅包括房产、存单等。但是,中小外贸企业通常处在发展初期,固定资产有限,即使运营良好也难以提供抵押,可以提供的担保物又往往不符合银行的要求。不仅如此,银行还要审视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良好的财务状况、企业所属的行业是否具有成长性和稳定性以及发展前景。因此,河北省许多中小外贸企业被挡在了银行贷款的门外。3、省内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品种单一。随着河北省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外贸企业投入国际市场,它们迫切的需要灵活、快捷的融资业务来实现资本的流动性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省内银行开展的贸易融资仍然是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传统方式为主,如: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贷款等,或者是几种简单融资方式的组合,较为负责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延业务则开展有限。
(三)宏观环境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制约。
国家在实施产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政治和经济双重因素,政策层面上以重点大企业为主,而对于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省内商业银行至今无法通过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掌握企业的实际信息或动态信息,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也无法对其信用额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客观评估,造成了信用歧视。
二、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解决对策建议
(一)中小外贸企业自身水平的提高
1、完善中小外贸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必须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要杜绝经营上的短期行为,壮大经营的实力,促进企业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根据市场情况实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其自身潜力,提高其营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2、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注意吸纳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在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产品情况下,增加扩大融资渠道。另外,从业人员需要对客户进行分类,增加对信用的管理监控,建立本企业主要客户的数据信息库。通过掌握的客户信息状况对客户进行管理,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的改进措施
1、提高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贷款额度。银行贷款的条件应该以还款能力为出发点,不应把企业规模大小和所有制作为首要条件,对于那些有市场、有效益、内部管理严格的中小外贸企业,应当适当放宽对抵押担保的要求,对于合作记录良好的中小外贸企业,还应该考虑适当信用担保方式,以减轻中小企业担保压力,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快速发展。2、适当放宽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门槛。河北省商业银行应适当下调个人经营性贷款的利率上调幅度。例如,当中小外贸企业主用自己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如果自身资信条件好,贷款利率下浮。但享受这些优惠措施的前提是企业本身的财务很规范,能让人感觉到企业的经营水平很好,企业订单和市场前景都不错。而且,企业主本人的资信条件也很优秀,对企业有明确的规划,不会贸然的出击不熟悉的领域。3、扩展省内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品种。省内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中小外贸企业推荐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满足中小贸易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需求。此外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下,要逐步扩展到脱手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形式,满足中小外贸企业的多方面融资需求,促进河北省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
(三)从宏观环境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关键词: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1-0051-04
一、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的朔州实践
(一)信贷政策有效执行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近三年,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地方产业振兴政策过程中,信贷政策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金融安全、健康发展。2008年朔州全市人民币贷款当年新增39.36亿元,增长34.15%;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完成420.4亿元、102亿元,同比增长11.53%和27.47%。2009年人民币贷款当年新增35.23亿元,增长24.51%;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1.3亿元,增长10.6%;财政收入完成110亿元,危机之年仍增长7.84%。2010年9月末实际新增贷款25.01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5亿元,分别增长15.2和22.15个百分点。
(二)信贷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协调一致
一是落实国家经济刺激计划,适时增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信贷增量、增速与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协同发展。2008年朔州全市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3.99亿元,2009年在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拉动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当年新增10.88亿元,增长272%,2010年经济发展趋稳,形势逐步好转,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降幅明显,8月末贷款余额达到17.65亿元,只增长18.62%。
二是信贷投入有效支持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和支柱产业转型发展,煤电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得到提高。2008年末,煤炭等传统行业贷款余额达36.94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22.3%;当年煤、电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20.32亿元,以煤电为主的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0亿元,拉动经济增长7.23个百分点。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煤炭、电力行业贷款余额53.77亿元,煤电行业合计新增贷款11.22亿元,推动煤炭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8.7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个百分点。
三是绿色信贷政策得到有效执行。人民银行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加强信贷政策导向力度,对风险较高的行业采取谨慎态度,限制支持力度,停止对被确定为落后产能企业的信贷支持;对政府扶持发展的朝阳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采取积极态度,加大支持力度。2008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没有发放一笔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项目的贷款,据不完全统计共拒绝了54家不符合环保政策企业的贷款申请,涉及金额4.8亿元。2009年,为了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各金融机构共为16家企业发放贷款1.7亿元,有效支持了环保企业发展。
四是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回流,组建运营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人民银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建小额贷款公司9家,注册资金5.71亿元,其中煤炭行业提前转型撤出资金出资比例在70%以上。2009年末,小额贷款公司达到38家,注册资金21.04亿元;2010年9月末,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进一步扩张到43家,注册资金24.04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6亿元。
五是房地产贷款得到有效控制,合理增长。2008年末,朔州全市房地产贷款余额1.92亿元,较年初减少1.48亿元。2009年末,房地产贷款较年初增加6074.35万元,增长31.57%,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年初减少3582.62亿元,个人购房贷款较年初增加9656.97万元。2010年9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4.13亿元,较年初增加1.6亿元,增长63.13%,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2064.3万元,个人购房贷款增加13616.92万元。房地产贷款的增减与国家刺激消费,适时控制房价的宏观政策基本一致。
(三)中小企业信贷支持逐步加强
近三年,朔州市通过重点项目推荐会、融资洽谈会的形式,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逐步加强。2009年召开的非公有制经济首届银企合作洽谈会,银企双方签订贷款意向13570万元,当年落实贷款12453万元,满足率达到91.7%。2010年1月份,在规模以上企业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上,银企双方签定贷款合作意向12.0968亿元,目前落实贷款23350万元。9月末,当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39405万元,支持了36家小微企业发展,朔州市各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已经为213户中小企业提供了5.79亿元贷款担保。
(四)农村信用社倾斜支持“三农”发展
按照信贷政策导向,2009年末,朔州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类贷款50.93亿元,信贷支持农户225366户;2010年9月末,信贷支持蔬菜种植设施农户1247户,发放设施农业贷款8291万元,较年初增加6447万元;累计支持农村创业青年1942人,贷款余额9700万元;发放大学生创业贷款15笔,金额170万元。
二、朔州市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制度执行的软约束问题突出
目前,基层央行能够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窗口指导、再贷款和再贴现。窗口指导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缺少惩罚机制,客观上只是一种“道义劝说”,不具有强制性,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再贷款和再贴现工具又缺乏主动性和可操作性,在当前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资金头寸富裕、市场利率偏低状况下,也难以有效发挥信贷政策调控作用。
(二)评估制度执行缺乏行政手段
从信贷政策评估运行实际分析,目前,朔州市信贷政策评估仍然停留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层面,从未提到政府工作日程进行安排。2009年,朔州市政府提出并制定了朔州市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但也只是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从政府层面考虑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未能与信贷政策执行评估相结合进行考核。年底进行考评后,也未真正付诸实施,奖励金融机构,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
(三)评估执行深度不够,力度不强
在信贷政策执行评估运行中,人民银行只是在每年初根据当地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增加充实评估内容,完善相关指标,再发文要求金融机构执行。年终,人民银行也只能采取信贷形势分析会,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通知上报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式进行,信贷政策执行评估的深度不够,力度不强。
(四)评估制度与金融机构实际信贷行为脱节
近年来,商业银行上收了基层行信贷审批权,信贷策略更多地倾向于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对弱势群体信贷扶持政策落实积极性不高。而且由于受金融机构管理制度安排方面的限制和效益至上的理念支配,基层金融机构更多关注的是贷款的风险程度和赢利性,执行信贷政策的内在动力不足,执行缺乏应有的坚定性,影响信贷政策执行的效果、效力。
(五)受资源型经济影响,煤电产业信贷集中较高
朔州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电是支柱产业,经济发展对煤电产业依存度较高,信贷明显向煤电产业集中,虽然政府大力倡导产业发展多元化,但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煤炭、电力行业贷款余额占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的27.64%;煤电行业合计新增贷款是全市新增贷款的38.69%,一定时期内信贷结构调整压力仍然存在。
(六)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对接不畅
近年来,朔州全市通过政府引导、央行牵线,部门联合举办了各类融资项目洽谈会,对加强银企合作,推进银企共生共赢,缓解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会议规模、频度、参与主体范围等情况限制,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存在。金融机构不能主动跟进项目,及时对企业进行信贷投放,而企业则反映不了解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条件,信贷满足率仍然偏低。
三、影响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的制约因素
(一)信贷政策的制定实施缺乏法律支持
目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实际工作大部分涉及信贷政策,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没有明确各自的“信贷政策”管理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十三项职责、可以运用的六项货币政策工具中都没有明确提到信贷政策或信贷政策“窗口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一章、第三章中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目标、业务范围和职责界定中也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包含信贷政策管理的内容。虽然,国务院2008年确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正式明确赋予了人民银行制定和实施宏观信贷政策的重要职能;但信贷政策一直只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可供选择的一种方式,导致信贷政策制定、管理和组织实施职责不清,信贷政策管理责任模糊,信贷政策权威性不够。
(二)信贷政策执行评估缺少硬性约束手段
一方面,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执行监管职能交由银监部门承担后,人民银行作为政策制定者对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和政策执行效果缺少管理手段,而银监部门作为业务监管者在信贷政策产品设计中被赋予的职能和责任有限,特别是对助学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扶弱类信贷政策的监管上,银监部门由于制度设计原因未能扮演主要监管和推动者的角色,与人民银行管理脱节。另一方面,人民银行的信贷政策具有市场指导性和行政指令性双重特征,目前,在金融机构经营行为市场化程度趋高情况下,信贷政策设计一般是在不干涉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经营决策的前提下进行,信贷政策的影响力和执行力大小只能取决于金融机构的配合程度,基层人民银行在监管手段较少的情况下缺乏对金融机构执行信贷政策的硬约束,导致信贷政策窗口指导效果不佳。
(三)信贷政策执行评估参与主体认识不到位
目前,朔州市信贷政策执行评估各参与主体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积极性,对经济金融形势研究不深,对政策层面上的效果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结合实际进行有效指导;而且参与主体对信贷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开展常规性宣传的深度、广度、频度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社会各界对信贷政策缺乏全面深入了解,信贷政策的社会影响力较弱,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工作的人为滞后效应明显。
(四)信贷政策传导主体受短期目标影响积极性不高
首先在限劣、民生和扶弱类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在短期经济目标的压力下,对信贷政策既希望“扶优”,又不愿“限劣”,而且受财力限制,缺乏制定扶弱信贷政策的系统配套措施的积极性;企业因为低水平生产仍有市场和利润,对“限劣”抱有怨言;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考核指标影响下,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执行弹性较大、自觉性不强、执行过程中表现出较多的困难和障碍。其次在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环境保护等多部门联合发文的信贷政策方面,政府部门间合作不够,只发文提出指导意见,没有实际硬性限制措施。
(五)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信贷政策实施缺乏外部条件
目前,朔州全市信用等级为A级的企业仅有3户、B级企业136户,分别占企业总数的0.007%和0.32%,其中信用等级为3A级的企业为零,信用等级为3C的企业16家,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既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更未建立起有效的失信违约惩处机制,使得银行对一些行业和企业不敢放贷,放不出贷,影响了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
四、建立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评估框架和周密的评估体系
建议人民银行总行统一下发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的基本框架。在统一的框架内,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周密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设计可以从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两方面进行:一是根据信贷政策设计对象的差异性,着重针对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中小企业、农户、本市大中专院校师生、下岗失业人员定期开展定期、定量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量化赋值,获取信贷政策在不同人群中的现实影响力,为外部评估提供依据。二是详细设计内部评估体系。具体应从贯彻落实信贷政策措施指标体系、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增长指标体系、信贷结构导向调整指标体系、金融运行质量效益指标体系、金融创新指标体系五个方面进行设置,并根据实际对各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加权评估银行机构执行信贷政策效果。
(二)设计详细的评估指标
在预定设计的指标体系中,进一步细化、量化设置评估指标,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变化情况、年度信贷政策变化情况、经济金融实际运行情况充实各项评估指标,达到科学、合理评估,政策导向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金融高效运行的目标。在贯彻落实信贷政策措施指标体系中进一步设置落实信贷政策措施指标和落实成效指标;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增长指标体系着重针对银行机构信贷增量、投放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等进行指标设置;信贷结构导向调整指标体系主要从当年新增信贷指标出发进行设置;金融运行质量指标体系主要针对资本充足、资产质量变化情况、贷款满足程度进行设置;金融创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票据业务开展情况、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设置。
(三)制定完善的评估方法
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应按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银行业机构自评与外部评估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人民银行评估与政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对各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进行赋值,根据各机构自评报告和评估指标考核分值、其他辅助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评价。评估应采取百分制,在确定各项综合指标考核权重后,汇总得分。
(四)建立全面的评估保障机制
一是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将信贷政策特别是扶弱类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法律框架之下。建议借鉴美国CRA的做法,遵循单独逐一立法原则,加强对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助学贷款等信贷政策集中领域的立法。对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于农业、中小企业、县域经济和中低收入者等规定一定的比例,并给予政策优惠,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将所涉部门纳入法律框架内进行考虑。政府要为金融机构办理的小企业贷款、弱势群体信贷等特定信贷业务建立补偿机制,如贷款利差补贴、风险补偿金或履约保险等。
二是硬性法律约束替代软性窗口指导。在立法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各司其责,通力配合,实现对信贷政策的监管效应最大化。对扶弱类信贷的监管要转向对银行类金融机构扶弱类信贷绩效的考核,诸如是否满足本地区弱势主体的信贷需求、扶弱贷款发放的金额、笔数、贷款分布和贷款比例、弱势地区服务网点设置和服务范围以及贷款回收情况等都应纳入监管范围,并实现奖罚分明。只有理顺了信贷政策执行的监管机制,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制度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是赋予人民银行有效手段特别是要以法律形式赋予人民银行各级行对辖区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具有审查权、否决权,改变目前银监部门一家独审为两家联审。人民银行通过开展信贷政策法律执行效果评估,对评估考核不合格的,人民银行对其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可以行使否决权。在农村金融领域,对执行法律、政策不力者,由当地人民银行采取特种存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进行干预。或建议银监部门勒令其限期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将原占有的金融资源转让给执行法律、政策优良的机构,从更广泛的层面保障扶弱类信贷政策执行评估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是政策整合联动替代政策分散实施。要加强信贷政策制度设计和政策系统性设计,把信贷政策的实施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及财税政策、政策性金融的定位、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对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就业、助学政策等,要总结实践经验,建立评估体系,加强深层次分析研究,改进、完善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信贷政策。
五是积极协调,采取行政手段推进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的保证,信贷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只有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有效运行,必须将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与政府各项奖励措施和办法结合起来进行,才能取得实效。建议成立包括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领导组,成立日常考评办事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力度。
六是建立评估信息披露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和评级的力度。在客观公正评价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的评价结果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通报和披露,可以借助新闻媒体,也可以借助金融联席会议,还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通报的形式,给金融机构一定的警示,提高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李志全,《银行机构执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的评估体系设计与实践》。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调查显示,30%的民营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调查了100家民营企业,其中25家企业在中国银行有贷款,30家分别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有贷款,45家在三家或更多家有贷款,数据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在银行都有贷款,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民间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表现较为活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均有过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的经历,融资利率在上44%左右,是典型的高利贷。有项数据表明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15%的民营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还算顺利,35%的民营企业表示较难,50%的民营企业表示十分艰难。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2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2.1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
2.1.1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常常不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准备一套账本,专门应付税务部门检查。实则,账目不清,有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也存在缺陷,管理者只考虑是不是自己家人而不考虑业务水平,财务人员身兼会计、出纳、稽核等多个岗位,无法有效地实现财务的管理监督作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资金管理混乱,经营决策不靠财务分析而是经营者自身的经验,没有科学化的依据。
2.1.2资金链存在风险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民间借贷数额较小,自有资金周转频率有限,压资本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扶持惠及民营企业的机会较少。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随时存在崩溃的可能
2.1.3抵押、担保困难缺乏可以抵押担保的优秀资源,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有局限性,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少,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少、设备老化、厂房建筑物少之又少、无形资产更是罕见,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也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民营企业贷款常常因为找不到担保人、抵押物而不能实现。自然而然形成融资能力低下的情况。
2.2金融机构的存在原因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机构的缺位和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的缺乏,使民营企业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2.2.1融资费用高,地区差异明显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环节,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费用的支出,民营企业一般融资金额较少,筹集资金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情专区)调查统计,2013年度终了,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是8.98万亿元、2.76万亿元、2.3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额的52%、18%、16%,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
2.2.2从金融机构的设置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中国民生银行等他们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还远远不够,不足以提供融资支持。
2.2.3限制条款多,数额有限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相比存在资本成本高、股利一般会在税后支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的费用。降低净利润。并且都有比较严密的制度限制,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来源狭窄。
2.2.4银行体系制约民营企业融资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业,银行事先会对融资单位进行调查其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抵押担保能力、贷款管理成本等才签订合同。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无论从其哪一方面都存在缺陷和漏洞。银行就会区别对待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典型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规模大、管理健全、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融资需求。
3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路径研究
3.1从银行方面解决融资困境
3.1.1深化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①增加融资服务窗口,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改善审批环节复杂、繁琐的弊病,提高服务质量,开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品种。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营造上市环境,使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尝试债券与股权融资,同时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采取兼并、联合等手段积极吸收资本,扩充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3.1.2建立和发展直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①针对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②发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面向民营企业,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且多发放小额贷款。③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金融租赁、典当行的作用。④建立民间信贷融资平台。利用民间资金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引导民间融资成为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纽带。⑤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并放宽政策,提供优惠,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自由、平等、广阔的融资平台。
3.1.3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是融资活动中担保机构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各项法律措施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担保机构为债务人融资所做的保证。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扶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难的关键性问题,许多地方财政局决定对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费补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1.4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经济,从投资浮动、投资结构、基本建设贷款等方面入手优化投资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3.1.5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制度。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极具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因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交易链条,信用出现问题双方的交易成本自然偏高,建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改变以往评估机构技术落后、管理单一、可操作性差、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不足的缺陷。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加强评估人才培养。
3.2民营企业从自身解决融资难困境
3.2.1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热情,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能够改善民营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账目不清,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3.2.2发展行业协会各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协会当中,经常与会员交流、探讨,许多会员熟悉行业内部事务,协会一般与政府还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维护各方利益的同时,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
3.2.3有效利用P2P贷款模式P2P—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人贷”有资金、有理财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无需抵押,通过了解身份信息、银行信用记录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双方签订借款协议。P2P模式能够直观、透明地感受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风险分散、门槛低、渠道成本低、每个人都有可能是P2P信用的受益人和传播者,使闲散资金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3.3政府层面解决融资难困境为了贯彻十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3.3.1为民营企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政府制定中央财政预算时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专项资金,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技术,发挥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
3.3.2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建立办法,实施服务品质奖励等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担保公司,制定合理的担保金比例,理清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信用担保机构发挥最大作用。
3.3.3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实现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争取能够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专业、便捷的服务体系。例如:组织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管理、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技术升级和改造、创业指导、法律顾问、风险评估、质量标准等,进行一对一的公共服务。
3.3.4促进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挥中央财政在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统筹和协调作用,鼓励加快引进先进技术,避免盲目引进和恶意竞争,鼓励民营企业从国外合作单位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资本市场;影子银行;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2-0040-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仍存在太多的不足,如市场规模不够大、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投机性问题严重、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每一层次的内容、制度、边界、互联互通问题等等。资本市场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其配置资源的效率,低资源配置效率的资本市场必然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当投资者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投机行为的发生就不可避免,资本市场的投机必然影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专家学者给出了众多有效可行的建议,如健全退市机制、完善退市制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明确影子银行的监管规则、改善资本市场软环境,把实现金融的互联互通,使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保证资源配置与运用机制的有效性,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结构设计的关键等等。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按照上述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如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运行。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事实,商业银行的竞争问题,互联网金融和民营机构的快速发展形成的金融风险问题以及如何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等还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借鉴欧美金融市场运行经验,在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提出中国资本市场体系设计的思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的制度约束
欧美资本市场发生的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事实,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约束下的资本市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相反,它加剧了危机的深度与广度,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欧洲在驾驭企业及资本市场方面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并蕴含于欧洲资本市场运行过程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规则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制度环境。例如尊重不成文的社会规范;重视个人股东;不单单以股价来评价公司;尊重上市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警惕企业间并购;强调企业集团控股股东的支配责任;坚持最低注册资本制;原则上禁止公司回购股份;原则上禁止公司向法人定向增发;原则上禁止发行不同种类的股份;尊重自律规则等等。这些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虽然体现了欧洲资本市了日常场的成熟体制,为欧洲市场资源配置提供的运行基础,但却使得欧洲资本市场的作用趋于保守、缺少创新,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上落后于美国。
同样,美国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成功的典范,纳斯达克成就了苹果、思科、英特尔,OCTBB造就了微软,SharesPost和SecondMarket创造了Facebook、Twitter、Groupon、Zynga,正因如此,发展中国家在规划本国资本市场时更多借鉴和关注的是美国资本市场。这些成功的资本市场案例,证明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多样化的异质的资本提供了更好的配置,体现了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创新企业资本支持的有效性。但是,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同样证明了美国资本市场体系仍然存在着投机过大的弊端。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即影子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要风险来源,旧金融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不能应对新条件下金融监管疏失、金融产品定价、信息缺失和扭曲等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常被认为:一是倒金字塔结构的资本市场体系;二是资本市场规模与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极不相称。造成中国资本市场这一事实的原因在于:中国对美国资本市场的顶层借鉴,忽视了美国资本市场体系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美国公民的动机及其对环境的辨识,也忽略了美国过分的自由与其资本市场运行之间的契合。也就是说,中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运行经验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忽视了两种制度之间的本质差别,试图以模仿和部分调整来运用西方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的成功经验改善中国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造成了现在的结果。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未能获得美国资本市场创新的动力,也未能如欧洲资本市场那样“稳健的运行”,但却仍然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自身的经验,创建了需要不断改变的中国特有的资本市场环境,为中国经济资源配置向更有效的方式过渡提供了现实基础。虽然中国资本市场未能反映中国真实的经济增长,也未能反映中国真实的投资现状,但它确确实实在改变着中国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为民间资本的流动与集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形成了今天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据中国社科院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3》显示,运用两种统计口径得出的影子银行的规模分别占GDP的29%和40%;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1%和16%,这表明了中国资源配置方式的更加灵活与多样化。
银行与非银行机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的确可以促进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体现虚拟资本自身的运行规律。同时,也提醒人们,未来资本市场的改革以及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必须从现实经济制度出发,考虑制度约束,在特定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交互作用中,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目标做出决策,改变现有的资本市场运行规则与程序,通过创新来形成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仅要从效率上解决长期资金融通问题,也要从公平的角度出发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中的差别与歧视问题。
二、中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目标。这一思想缘于对发达国家尤其是对美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借鉴美国资本市场经验,形成现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主板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要为成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上市服务;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搭建的上市平台,隶属于深交所,除主要接收流通盘在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以外,其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一样;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则主要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然而,这些标准化的市场仍未能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问题,也未能为民间资本的有效运用提供更大的空间。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国的资本市场体系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体系其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不能为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发展提供借鉴。因此,在数量上占有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和更为分散的民间资本不得不依赖于影子银行来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与竞争的残酷现实。
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金融财税政策措施、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都表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样是2011年10月,温州的借贷危机引起社会关注,虽然规模较小,但仍反映出民间资本的投资取向与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与市场实际需求的矛盾。以上这两种情况并非刚刚出现,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民间信用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亦是中国很早就存在的问题。这表明,实体经济条件下,资源很难配置到中小企业的现实以及民间借贷这种影子银行的最初形式的风险并未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得到缓解,却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更为严重。一方面,中国经济进程由从国外引进技术到模仿、再到自主创新阶段过程,在前两个阶段,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利用了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优势,而在自主创新条件下,小企业因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意识需要资源配置的重新转向,对资源的更大渴求造成了这种结果;另一方面,也表明原有的资源配置机制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即资本市场需要包容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保证经济稳定的同时,保证更具活力的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影子银行的最初发展,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温州,虽然温州的民间借贷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缺少代表性。但时,温州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仍能反映中国民间资本的共性。中国的民营资本与温州的民营资本有着相同的资本市场外部环境,在相同的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从而在资源配置的实施特点与影子银行在中国的演进中形成了趋同的“可选机会集合”。2011年温州的借贷危机与温州产业空心化,2012年下半年温州房价的下跌和2013年温州的“弃房”现象都表明,对房地产行业的投机性投资是中国很多民营资本的选择。然而,在此之前,温州民间借贷在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却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如此,才形成了2011年温州资本的困境,即固有的影子银行机制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存在矛盾,或者说,私人资本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矛盾在需要改变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开始显现。这是因为民间私人资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对国内房地产的投资行为中形成的投机偏好,是资本市场未能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合适的投资渠道所引发的,即由市场的盲目性所造成的。我们并不否认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康发展也是形成房地产投机重要的原因,但资本市场未能发挥作用引导投资者投向未来更有价值的产业或行业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由“制度适应”向“市场博弈”的过渡期间,通过市场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小企业,是解决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所在。
随着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民间借贷也以更为规范的形式开始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自由化条件下的运营经验。因此,影子银行体系随着中国社会融资结构与制度环境的变化,开始在社会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灵活、不断创新以适应经济变化的影子银行作为银行信贷关系的补充,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影子银行不断发展,在中国尚未能有完善的金融监管机制来约束的情况下,通过银行类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委托贷款、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托贷款、与银行合作的理财产品、非银行委托贷款等以及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个人借贷、地下钱庄、私募基金、业内集资、企业间贷款等形式将私人资本运用于投资和投机以获取收益。这些形式通过将委托链不断拉长,一方面将其中的风险隐藏起来,另一方面又把这些隐藏的风险无限放大,表面上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事实上却是风险的重新分配。因此,2012年10月IMF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将影子银行问题列为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中央也提出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表明影子银行和地方融资平台高杠杆下的债务风险成为金融系统和区域经济最主要的风险源头。
影子银行因其高杠杆率、期限错配、高度关联性、信息不透明、监管缺失等特点,将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大量释放,为长期投资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其风险表现为,一旦相应的长期投资出现质量问题,为获取高利将社会资本用于过剩产业的投资,实体经济因过度投资而相对过剩,利用流动性和信息不对称形成的过度交易和高杠杆操作的风险将以系统性风险的方式表现出来,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的破坏。影子银行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一方面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流动性,保证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创新突破了现有的银行监管制度与监管体系,充当了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并通过信用扩张来使自身取得快速的发展与繁荣。影子银行通过不断以新的金融产品实现信用创造,促使信用扩张的过程形成了不断增长的金融资产需求,推动资产价格的不断上升,形成资产泡沫。因此,如何判断影子银行创造的信用规模及其对资产价格的推动作用,科学测度资产价格繁荣及其破灭对流动性水平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仅是货币政策面临的现实挑战,也是当前如何利用影子银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自主创新并避免信用过度膨胀面临的挑战。
三、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设计
中国资本市场一方面明显不适合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融资交易;另一方面过分注重融资的指导思想,限制了金融创新,未能设计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满足投融资者的当前需求。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资本市场体系的设计必须细化顶层规则与程序,保证实施特征的有效,以引导下层资本市场交易的合规性,保证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新的资本市场体系需要解决金融机构的责任边界问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以及诸如:如何处理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关系,如何使金融制度促进生态发展等等。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改变物质生产落后面貌的同时,也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相对丰厚的经济基础,这些都引发了生产与生活的变化,也引发人们对绿色生产、生态环境、大气质量的关注,对科技、教育的重新思考,这些都提醒我们在设计资本市场时要重新判断未来的投融资需求,注意现有经济结构以及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第二,要简化与放松下层资本市场体系的规则与程序,以有活力的“影子银行”保证创新的不断产生,同时不断将创新纳入到有效的资本市场规则之中。比如,通过有效制度规范解决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问题、理财业务的关系问题;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为影子银行、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中小企业信息,解决其融资服务过程中对中小企业信用调查的困难,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成本等等。从欧美的经验看,虽然欧美国家在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大萧条到1995年之后的金融自由化,再到2008年之后的金融稳定方案的长期金融制度变迁中,表现出的有效监管情况下创新不足,放松监管情况下投机过度的事实,是私人资本过度逐利行为造成经济波动的结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欧美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调整,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差别却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在不同条件下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资本市场体系设计应该以用来满足特定社会分工条件下,社会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为原则,对此,不仅仅是建立长期资金高效融通的现实机制,更是需要将流动的资本配给到更能有效运用其创造价值的企业,即要保证影子银行的功能的实现。
第三,建立科学透明的财务体系,从最底层完善财务信息的披露与管理。透明和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金融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清晰的历史记录,是将金融创新的成果纳入的资本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事实依据。对此,需要建立更为广泛和健全的会计信息监督管理体系;需要政府把职能从控制风险转移到向市场揭示风险上来;需要对提供信息和公证服务的中介机构加强管理和推介,以满足资本市场对信息有效性的需求。在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体系设计中,要考虑财务信息的采集与使用问题,减少政府对影子银行的限制,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基于放松限制与加强监管的矛盾解决需要,必须不断优化金融结构,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通过资本市场提供有效、全面的财务信息是最根本的途径。它也是解决在宏观经济框架下对影子银行业务监管的综合考量以及监管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科学监测评估体系的建立、混业经营的审慎推进、金融立法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崛起之关键[J].资本市场,2010,(1).
[2]曹凤岐.解决问题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J].资本市场,2010,(1).
[3]戴文华.关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问题[J].证券市场导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