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儿童想象力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想象力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想象力的特点

第1篇:儿童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想象;儿童画;作用

在儿童画创作的过程中,儿童画在造型、构图上带有很大的变形因素和主观随意性。儿童在作画时,并不像大人一样缜密构思、经营布局,也不考虑透视、明暗等艺术效果,往往是信手落笔随意为之,可以看出其独具的想象力。他们喜欢幻想,喜欢把不可知的东西变成现实。常见到儿童画中有的物体夸张变形而使之妙趣横生,这些儿童的天性、天真、天趣是自然年龄所特有的,在画中,现实的、独具的稚拙也是自然的,并非是刻意追求。想象是儿童画创作的一大特点。儿童画中的想象力是全方位的。一幅画中的想象内容可以想象,物体形象也可以想象,包括色彩都可以想象。

一、丰富和积累儿童的表象

表象(表象即意象)是想象的材料,“想象是指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绘画是十岁以前的儿童们共有的潜能,人一般在幼儿的时候都喜欢画画,但为什么有的孩子画的画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孩子就显得差一些呢?重要的是产生想象的重要因素——表象在头脑中的积淀。儿童的知识有限,生活和活动范围狭窄局限了他们眼界的开阔。所以,我们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有意识地带领他们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多参加活动,多交往,以丰富的经验为目的引导孩子多观察也是儿童画教育的基本要求。让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陶冶儿童的性情和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活儿童静态的想象思维,为儿童进行丰富的想象搭好宽泛的平台。

二、扩展情境因素

要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想象是情节的演绎活动,之中的活动是由形象的情景因素产生的。生活在当今时代的儿童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认知能力强。在儿童画创作的过程中,想象的过程也是在调动情境因素。要营造儿童想象的氛围,儿童在最初的想象中,情境因素往往是不明确的,需要不断地增补、确定才能得以肯定。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画画、说说、做做、玩玩等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业。

三、启发多种思维

想象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丰富的想象也能调动儿童的多种思维形式。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的情感、思想也是反复多样的。因此,儿童画“眼中的真实”是主要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生活内容,有不同的喜爱和所关心的事物。这就给儿童选择绘画的题材,有了极为宽广的余地。在儿童的想象中常常夹杂着幻想,特别是学前儿童。富于幻想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接近现实而又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因此,儿童把自己幻想中的神奇世界变成图画,这几乎是每个儿童都乐意做的事。而儿童的幻想一般是通过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表现出来的。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听到或者看到在我们看来非常幼稚或荒诞的愿望和图画时,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标准进行简单的评判,要用一颗童心解读童画。想象力是发自孩子心灵的闪光,切不可因为他的天真幼稚、不合常理而责怪。要引导孩子们自由联想,不能拘泥于一种思维方式,使儿童想象的天空更丰富、更多元化。

第2篇:儿童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埃莉萨·迪肯佩的想象旅行实施的对象是3-6岁的学前儿童,由于学前期儿童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简单地按照埃莉萨·迪肯佩的某些做法来组织儿童进行想象旅行,使儿童真正能进入到老师所期望的心理状态是颇具难度的。又由于学前儿童缺少生活体验和表象积累,直接影响了想象的发挥。使得埃莉萨·迪肯佩的想象旅行在德国受到不少教育界人士的质疑。笔者提出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想象旅行新模式,是在肯定德国埃莉萨·迪肯佩“想象旅行”模式的基础上,以全脑发展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打破时空界限,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形象逼真的媒体资源丰富儿童的表象积累,同时创设心静环境,为“想象旅行”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幼儿教育应是整体的教育,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中的各种资源的协调、有机整合,共同发挥作用。作为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所在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与老师多沟通、多联系,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发展状况、发展方向,并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性使得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的协调一致,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有效的影响。想象旅行能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也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

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幼儿想象旅行,家长应该做什么?”为题,向家长提出了希望家长配合老师做到的五个方面:1.你陪孩子玩游戏了吗?2.你帮孩子做心静训练了吗?3.你用电脑为孩子发展想象力做了些什么?4.你和幼儿园沟通了吗?5.你是孩子的好榜样吗?并就家长最为关注的幼儿能不能玩电脑游戏、家长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孩子为“想象旅行”做准备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引导孩子多玩有助于提高心静能力的电脑小游戏,电脑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项目之一,并且幼儿在玩电脑游戏时常常表现得非常专注。有研究指出:电脑游戏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为优秀的电脑游戏往往是综合心理学、教育学、电脑这三门基础学科的特点设计的,通过玩电脑游戏,幼儿的辩识力、判断力、变通力、组合力、观察力、思考力、推理力、注意力都能得到提高。许多幼儿电脑游戏,不仅要求孩子手脑并用,而且要求孩子聚精会神、平心静气。家长引导幼儿多玩这样的游戏,在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同时,还增加了孩子的耐心和信心,培养了孩子的心静能力。例如,《趣吧贝贝》等专业儿童Flas网站提供了大量的填颜色游戏。

很多孩子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模拟闯关游戏,这些游戏中部分带有暴力倾向,游戏的设计完全通过过于刺激的画面、声音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是不适宜于学前儿童使用的,这种兴趣是消极的,也是我们不倡导的。

从用眼卫生来看,幼儿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如果让幼儿长时间对着电脑,电脑屏幕会严重伤害幼儿的眼睛。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孩子表象为“想象旅行”提供素材想象虽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换句话说,想象的内容是否丰富和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的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因此通过观察、游览、散步、观察、访问等活动,扩大幼儿眼界,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对幼儿想象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帮助孩子积累表象,也是孩子喜闻乐见的。

一、听故事、编故事

充分利用文学等艺术,激发幼儿想象力讲故事、猜谜语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主要途径。故事,能引领幼儿走进想象的空间;故事,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儿童故事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听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知识,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儿童的思维更加细微准确,想象更加斑斓、开阔。儿童网站无一不为儿童提供了及其丰富的故事内容。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讲到中途停下来,剩余的故事情景留给孩子去想象。为了把未完的故事补足,孩子可能会有多种设想。家长可以教会孩子使用电脑中的“录音机”软件,让孩子录下他所想象的内容,这时孩子会乐此不疲。而家长听完孩子录下的续编故事后,孩子也会十分高兴,日久天长,孩子的想象力将有充分发展。

二、补画面、填颜色

让孩子画意愿画、主题画、填充画、涂物画,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画,大胆想象,大胆去试,别出心裁。

孩子喜欢画画,家长最好不要代拟主题和内容,要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才能令孩子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此外,家长可以在电脑的“画图”软件中画一幅未完成的画,让孩子想象并补画其余内容。秋天的果子,春天的青草,冬天的白雪,夏天的太阳,还有绿青蛙、小白兔、七星瓢虫等等,自然界处处表现出色彩的节奏、色彩的和谐,家长应创设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室内的环境布置、玩具的摆设,带他们参观、郊游,让幼儿感受色彩的魅力,感受色彩的美,然后把自己的感想、理解、构思在填色游戏中展示出现。

三、听音乐、辨音响

音乐是发展孩子想象力的有效途径,用媒体播放器播放一些能展开丰富想象有益于表现的音乐,让孩子想象乐曲表达的情景,根据音乐编动作,通过语言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也可以下载一些音效文件,让孩子区分出刮风、下雨、流水等的不同音响,或分辨各种动物的叫声等。

四、看图片、做比较

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例如,父母说:“这是一个下雪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孩子根据他的想象进行描述,然后通过网上搜索一些下雪的图片观赏。反过来,孩子也可以问父母:“这是一个下雨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此时父母应尽量认真细致地描述一番,从中给孩子一些启发。同样,从网上搜索到一些下雨的图片,与孩子一起分析交流一下想象的经验和体会。诸如此类的问题有许多,在想象时孩子的水平会有差别,父母要引导他们讲述更加丰富的内容。

五、上论坛、找答案

第3篇:儿童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前儿童;想象旅行;静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11-04

一、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前儿童“想象旅行”新模式的提出

想象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想象力的培养要从幼儿开始。近几年来,开发学前儿童想象力一直是中外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进一步探究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开发显得更为重要。

“想象旅行”这一模式是由德国的埃莉萨·迪肯佩2002年提出来的,并撰写了《儿童的幻想和创造力——关于想象旅行》一书。“想象旅行”是内心进行的旅行,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开发学前儿童想象力的一种新尝试。通过想象旅行,儿童可以处于松驰的状态,并“看到”和感觉到幻象。想象旅行的一个基本效应是:激发、增强和促进想象力的形成,让孩子在无限广阔的幻象世界里自由行动。

埃莉萨·迪肯佩的想象旅行实施的对象是3-6岁的学前儿童,由于学前期儿童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简单地按照埃莉萨·迪肯佩的某些做法来组织儿童进行想象旅行,使儿童真正能进入到老师所期望的心理状态是颇具难度的。又由于学前儿童缺少生活体验和表象积累,直接影响了想象的发挥。使得埃莉萨·迪肯佩的想象旅行在德国受到不少教育界人士的质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想象旅行新模式,是在肯定德国埃莉萨·迪肯佩“想象旅行”模式的基础上,以全脑发展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打破时空界限,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形象逼真的媒体资源丰富儿童的表象积累,同时创设心静环境,为“想象旅行”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表象形成的特点分析

表象也称意象,是对当前不存在的物体的一种心理表征。表象代表着一定的事物,具有鲜明的感性特征。表象按照刺激的性质以及刺激所作用的感觉通道的不同,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触觉表象、味觉表象等。其中,视觉表象在人类认识活动中作用巨大,人的表象总量中,大部分外界形象信息是通过视觉输入大脑的。

表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表象的形象性是指: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出现在头脑中,就像直接看到、听到、尝到某个具体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一样;表象的概括性是指:表象反映的事物多次被感知结果,它表现出事物的一般形象,带有概括的性质,如头脑中关于书的表象,并不是指具体的某本书,而是书的一般形象;表象的可操作性是指人可以在头脑中操控表象;对它进行认知加工,就像人通过外部动作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有效地采集、传输、存储各种信息,从而为思维加工提供丰富的表象材料。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对知觉形象进行有效加工与表达,使得表象材料具有选择性,即不是对可见物的忠实、完整和逼真的复制,而是去除一些复杂、干扰性的成分。

1.学前儿童想象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年龄小,小班幼儿年龄一般为 3-4 岁,想象很简单或是零碎、想象水平较低。中班幼儿的年龄为 4-5 岁,已经有了创造想象的萌芽,此时创造想象多依赖于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或听过的故事,或由成人语言的描述而产生创造想象。大班幼儿的年龄为 5-6 岁,想象以不受意志控制的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2.信息技术在表象形成中的作用

人体所有行为和思想的最高统治者是自身的大脑,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右脑则做一些难以换成词语的工作,通过表象来进行思维。传统教学由于多呈现的是语词,因而思维加工多依赖于左脑,缺乏表象加工,信息的提取速度较慢。而信息技术可以合理呈现语词和表象材料,并使之有效匹配,从而为获得正确思维提供了条件。

(1)创设情境,形成表象

由于时间或空间的限制,一些真实的情境儿童不能亲身体验,因而缺乏表象积累。此时,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有关真实情境的图片、视频等,创设出一种情境、一种气氛,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从而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相关表象的形成。

(2)动态模拟,清晰表象

很多现象是儿童无法感知或不易观察到的,获得感性材料就存在着困难。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整体构成的事物分解,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具体化,帮助儿童建立清晰的视觉表象。

(3)声图并茂,深化表象

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图像的形式形成了记忆表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图像和语词有效的整合,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大大扩展了人们用视觉模式呈现材料的具体途径,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这种引人入胜的动态图画,伴随着深情的朗诵与动人的音乐,声图并茂,使得思维的加工材料大大拓展,加工方法也更加科学,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多种感官,促进儿童的理解,有利于表象的稳定,从而更有效地开发了人的大脑。

第4篇:儿童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一、通过绘画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

绘画应该是孩子距离客观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种活动。美术课堂上,孩子用画笔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描绘,提高了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儿童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每天也在参与社会活动,教师经常看到孩子画的内容是他们生活中经历的事情,通过孩子绘画的内容,教师和家长就能有所启示。例如:我的一个学生画的内容是在公共汽车上,有个年青人为老爷爷让座的情景,一位年长的老爷爷蹒跚地上了公共汽车,站都站不稳,年青人赶快站起身,扶住老爷爷坐下。通过孩子的绘画我教授了他尊老爱幼的道理。还有一名学生画的是他和妈妈排队买东西,可是前面突然来一个高大的男士。孩子把插队的人画的非常凶恶,面部表情很扭曲,他告诉我,他不喜欢那个叔叔,所以通过孩子的绘画可以看出,这是他们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通过学习和观察,孩子们能够区分善恶,学会做人的道理,成为一个健康、健全的社会人。

二、幼儿学画,有利于开发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且奇特的。同样一个题目,大人和孩子创作出的画作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往往成人的画被理性的思维模式束缚着,反映的都是客观的现实世界,但是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画作常常类似大师的绘画作品,让我们佩服他们的创造力,这也是童心的保持和升华。美术课程活动的设置为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定了自由式的教法,让孩子画出头脑中的场景,或是现实的,或是梦幻的。这些可以锻炼儿童的记忆能力,把记忆的内容通过画笔描述出来,就是儿童讲述故事的过程。

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在绘画中,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个性创造力,儿童由于自身个性的差异性,使每个人对事物产生的看法各不相同,表现在画面上则是体现出迥异的画风。例如我在讲线描画的课程时,我只是重点讲一下线描画的绘画特点,然后我给出一个花卉的命题,让孩子利用想象力在头脑中构思然后描绘。作品画出来后,有的孩子注重表现花的色彩,有的孩子着迷于花卉图案的刻画,有的则对枝干产生了兴趣,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人惊奇,这是孩子典型的性格多样性的体现。在辅导评价儿童作品时要尊重儿童自身的天性,有利于开发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推动儿童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学习美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

实践证明,在美术课上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都让孩子充分的锻炼了动手能力,他们会用自己的双手接触到不同的笔、颜色、纸等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并在绘画与制作练习中熟练掌握这些材料各自的特点与不同的用法,也许只有在美术课堂中,孩子才能真的利用他们的双手独立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第5篇:儿童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一、儿童游戏的特点

(1)儿童游戏要涉及一定的游戏情景,安排一定的游戏道具,并分配不同的角色,是儿童主动、自愿参加的游戏。

(2)儿童游戏是一种纯属虚构的游戏,是儿童的想象与现实的创造性结合,它使儿童感到轻松、自由和愉快。

打地鼠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它锻炼了儿童的运动技能,给儿童带来心理的刺激、竞争的乐趣,但不涉及教学内容。本项目组在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的指导下,把现实中的打地鼠游戏转移到计算机上,设计开发了一款依托数学学科的打地鼠游戏。该游戏被赋予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了特定的游戏情景,安排了一定的游戏关卡,提供了适当的激励机制,并添加了轻松、欢快的音乐。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以学习为主的小学虽有别于游戏式教学的幼儿园,但游戏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游戏既是儿童玩乐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肌肉、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手部运动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还不够强,一些细微的动作或持久性的工作还不能胜任;自律性较弱,还不能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控制自己的感知活动,他们的感知通常是整体的、笼统的、不精确的,但却拥有生动鲜明丰富的想象力。

本款打地鼠游戏主要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儿童已具备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基本克服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但其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虽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其思维的抽象程度还很低,在面对某些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时,仍显得无能为力。

三、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许多家长认为游戏尤其电脑游戏是在浪费时间,便给他们报各类训练班,这是很不科学和理智的行为,其实游戏不但不会浪费儿童的时间,反而会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对人类的健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1)游戏对儿童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儿童游戏都有身体运动的参与,这样。游戏便促进了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活动了各部分的身体器官,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骨骼和肌肉的成长、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如本款打地鼠游戏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点击鼠标、手脑并用来完成。玩家想得高分,获得高的等级和奖励,就必须眼疾手快、思维敏捷,在有限的时间内答对足够多的题。这锻炼了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2)游戏实现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儿童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儿童的感知觉、记忆、表象、想象以及思维等。儿童在本款打地鼠游戏中也可全面发展其认知能力,特别是感知觉、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①游戏促进儿童的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感知觉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书籍、听家长和老师的讲解来深刻认知某事物对儿童来说非常困难。但是儿童游戏这种实践性的探索活动却可以促进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如打地鼠此类小游戏给儿童提供了直接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掌握点击鼠标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让儿童感知了计算机功能的强大。

②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提高。游戏具有象征性,以假象和想象为条件。给儿童营造了一个属于儿童本身的梦想世界。儿童的想象力不受常理的约束,不受现实的限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打地鼠这款游戏让儿童想象着身处风景如画的野外草地上。强有力地敲打着地鼠,想象着答对题获得更高奖励的喜悦,游戏促进了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想象力也提高了儿童学习的内驱力。

③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游戏通过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来发展儿童的思维。在智力游戏中,儿童的积极性尤其突出,计算游戏、迷宫、下棋等游戏明显的有利于儿童的思维发展。本款打地鼠游戏是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来击打可爱的地鼠。锻炼儿童眼手协调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了儿童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儿童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与成人或同伴交往的机会。游戏中儿童必须去理解他人讲述的游戏规则等,且要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学会理解别人,体会不同的角色,与他人合作共同达到目标。本款游戏也可作为网络游戏,使更多的儿童在游戏中交流、学习,无形中促进的儿童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第6篇:儿童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音乐;儿童智力;开发

一.听音乐、学唱歌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一)听音乐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美化与净化。生活中的音乐犹如春日的鲜花芬芳而美丽、夏日里的清风清新宜人、秋日里的果实硕果累累、又如同冬日里的阳光灿烂温暖,而作为儿童一旦养成听音乐的好习惯就会使他的生活更加丰富。当人在幼年时,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发展水平。近期美国的试验证明,听音乐会让人聪明。通过听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听力的发展,使儿童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引起联想。儿童在听音乐的同时,家长或老师可以用音乐的美进行审美教育。音乐以动听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曲调等得到了儿童的喜爱。音乐作为跳动的灵感,处处体现缜密的逻辑。让儿童听一首完整的乐曲,在乐曲中不同的乐章之间都无形的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特点,因此儿童在听完一首完整的乐曲时就能把音乐的这种理性,无形的传递给他们,有助于儿童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学唱歌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如果说听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听力的发展,那通过学习唱歌就可以有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当音乐教师引导儿童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启发儿童创编符合音乐特点的舞蹈动作和表演动作。就如儿童在学习儿歌“小白兔”的时候,他们边唱边跳,既锻炼他们对音乐接受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器乐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如果说通过听音乐、学唱歌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那么通过学习乐器,进行有节奏的演奏,则可以锻炼儿童双手的精细动作,使儿童的听觉、触觉以及视觉等协调地配合,使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发展,促进儿童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均衡发展。

(一)器乐学习对注意力的影响

器乐的演奏常常与身体的器官特别是手指的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在练习时都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这就有利于培养注意力的稳定性。儿童在练习时眼睛要看谱、双手要动作、耳朵要听辩、口里还要唱,这正是在锻炼儿童注意力分配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儿童就会适应这种能力,使注意力达到高度的集中。

(二)器乐学习对观察力的影响

人的观察力并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要想有意识的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就要使儿童由被动的观察到主动的观察。体现在乐器的学习上就是儿童在学习乐器时对乐谱的观察能力,首先是由老师告诉儿童乐谱之间的某种联系,慢慢地由于儿童自身能力的提高,他能自己观察到乐谱的变化,从而达到锻炼儿童观察力的作用。

(三)器乐学习对记忆力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家阿斯基洛斯说:“记忆是智慧之母”儿童处于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音乐学习中儿童通过对乐谱的记忆,达到锻炼记忆力的目的。这种方式使儿童在快乐的环境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在某音乐学校任教的外语老师、语文老师都发现这里的学生比一般中学的同年级学生在记忆英语与语文知识的能力上要强。这样就更进一步的证明了音乐对记忆力的提高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器乐学习对想象力的影响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人想象力的发展趋势:由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由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音乐做为一种听觉艺术是最富有想象力,并需要想象力的一种艺术。音乐的无形性为想象力的发挥打开了大门。同样的儿童在学习乐器时同样需要想象力,因为乐器是无词的,这就为儿童想象力的建立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某音乐学院学琵琶的一位同学,能用学过的乐曲素材即兴发挥,描绘各种情景。从小学钢琴的小丽同学,想象力很强,能即兴演奏,她写的作文。

(五)器乐学习对思维力的影响

儿童对乐器的演奏可以促进右脑的发展,调节大脑两半的功能。而右半脑主要控制的是人的思维能力,它是主管音乐、情感等方面的“音乐脑”。以前人们多注重左脑而忽视右脑在创作思维中的作用。鉴于这种现象,儿童从小就应该进行器乐的学习,无论是西洋乐器的钢琴、弦乐、还是民族乐器的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左手的作用都很突出,这对左手的灵敏度的训练极有好处,而左手的经常运用及灵敏程度又可以大大促进大脑右半部的发展以及唤起其潜力的发挥。

三.律动对儿童智力的开发

第7篇:儿童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学 培养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许多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如在上《彩色的圆形》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认识各种颜色的圆形,并用各种绘画形式来表现接近圆形的物体。如路边的松柏树,纸风车,金鱼。为了使学生理解并记准各种接近圆形的图案,我利用金鱼进行导引,激发儿童的兴趣。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到学校工友那里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有好多种金鱼的身子、尾的外形是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或近似的圆形组成的。儿童认识了圆形之后,如再进一步仔细观察金鱼身上的花纹,这样更进一步加深了儿童的观察记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巧设问题,引导想象

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巧”就是题材要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我们知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必须把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健全的思维。如《雄伟的长城》是一节绘画课,要求学生凭自己的想象描绘在群山中蜿蜒起伏的长城。为了引发学生的想象,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你登过万里长城吗?万里长城东起我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全长12000华里,大家看(出示幻灯片)长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你能画出它雄伟壮丽的景色吗?”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画出了长城那蜿蜒曲折,犹如巨龙逶迤,腾跃于崇山峻岭的磅礴气势,画出了他们心中的长城。

三、用音乐形象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的积累,只不过是给想象提供了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激趣展开想象。由于儿童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因此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如《春天在哪里》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春天的欢快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欢快的叫声的录音带,同时放幻灯,出示春天的各种花草、树木、动物,让学生逐个认识,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花草树木及动物的名字、颜色、形状等。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动物是幻灯片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形状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以上的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春天的图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并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四、通过手工制作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手工制作课主要是通过具体设计、制作,锻炼学生手的灵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玩是儿童的天性,《风凉的扇子》一课是工艺制作课,充分利用孩子们玩玩做做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制作,通过制作扇子,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本课中是这样安排的,每个同学都当一名设计师,给老师设计一个漂亮的扇子,看谁设计的样式最好看,扇出的风比较大,颜色搭配最漂亮。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扇子,其中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创作。

五、通过挂图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生动、形象的挂图进行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美丽的图画。教学《我想象的未来世界》一课,教师出示挂图是紫背景的画,画的是未来的太空,一个白色的机械大鸟在空中展翅飞翔,鸟背上座落着未来的人类村庄,有绿树、有房子、有停车场,大鸟的前边还有一些漂浮着的房子,人们可以通过空中的道路到那里去游玩。这些挂图颜色鲜艳,童趣浓厚,形式多样,充满儿童天真烂漫的气息,使学生产生了特殊的亲切感,从而激起学生产生“我也能画一幅”的欲望和“我的想象画”会更好的自信心。

六、用讲故事的方法创设情景,启发想象

第8篇:儿童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儿童画题 设计 想象 探索

想象人人都有,它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术正是培训孩子们想象力的最佳资料,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营造成如梦如幻般的童话世界。想象是孩子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那种自由自在,天真稚趣的童话世界要好好地加以保护与开发。

生活中美术物象观察的想象内容很多,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生活。儿童绘画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特殊视觉语言。由于儿童单纯,幼稚,天真无邪,他们拿起笔来未毫无顾忌,随性挥毫,俨然一位艺术大师,而充满创造性,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往往开成椎拙,梦幻甚至荒诞的特色,正因为如此,在儿童想象画画教学中,画题设计更是至关重要。

当孩子会如何观察,如想时,“观物思形”“睹物思理”就很自然地实现了,在《一个黄果》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从学生开始只知道苹果是圆形的,很可口到老师创设一个情境“今天的苹果妈妈开家庭舞会想想看苹果家族都有谁?”在舞会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打开了,教师继续对苹果进行分析引导,切开苹果,分析其内部的结构特征,至此,使孩子们从一种无意识想象延伸到有意想象,再创新形象的过程得以实现。

情感是指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儿童心理学生诉我们,小学低年级情感仍然带有冲动性和易变性特点,转悲为喜,破涕为笑的情况在他们身上是常见的,因此,教师设计的想象画画题必须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理反应,能激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

亲情包括母与子、父与子、兄与妹、姐与弟、长辈与晚辈……学生对这类画题的情感表现往往比较强烈且非常喜欢。如画题《我的生日》,有个同学在画后写到:“我画的是一个美丽的生日派对,有爸爸、妈妈、爷爷、姥姥、姐姐和我,画中的妈妈在听我为他歌唱,爸爸在看我表演,我知道自已的生日应该是妈妈的节目,因为她生我的辛苦,我的生日也就是妈妈的苦难日,所以,我应该更疼爱我的妈妈。”

心情指一个人的情感状态。俗话说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这里的情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感情状态。喜、怒、哀、乐的情绪,每一个小学生都有经历过。这类画题的教学,能引导学生了解家园毁损情况,传其树立生存的忧患意识,思索现代生活方式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如:画题《悲伤的树林》有个同学在画后告诉同学,他仿佛听到树在说:“你们不要再砍了,没了我们,你们就呼吸不上新鲜的空气了”“你们人类真残忍啊!”“救救我们!”甚至我们有时做梦都能梦到大树在哭泣。

音乐和美术就像一对兄弟,相互交融,渗透。因此,可导孩子通过欣赏音乐来培养绘画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通过听音乐感受到充满诗情画意的幻想玉国,体会音乐的意境美,在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一课中,乐曲中的暴雨,小溪,鸟鸣,野草和鲜花处处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令他们心旷神怡,充满了支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构建着自我的精神世界。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画反映的是儿童心中的世界,这种“反映”是一种再创造,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这类画题往往能勾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如画题《农民与牛》有个同学画后这样写道:“农夫拉着老牛身上的绳子”大汗淋漓,衣服都是湿淋淋的,好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似的,老黄牛喘着粗气,使劲地耕田,它好像在说:“多干完活就可以轻松轻松了,又可以舒服地呼吸了”。还可以运用通感,多方触发,有时放一些富有形象性的音乐,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再让他们画出自己的感觉,有时让他们闭上眼睛,触摸一些形体和道具,然后凭直觉画出来,还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声情并茂地阅读儿歌,童谣,触发儿童形象思维的灵感。

由于儿童认识能力的局限,他们还不理解也不能表达出空间和透视的现象,他们不能注意到形练的结构和比例关系,不会有主次,有联系地表现事物。所以在他们的画里的,常常突出地表现他们所喜爱的,引起注意的东西,常常把画头大身子小,头发一根一根竖起来,并没有体积感,反映了儿童稚拙可爱,天真烂漫的形象特点。儿童想象画画题设计要根据儿童认识能力的特点体现出屋次性,即循离渐进,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完整,由形的创作到情节的创作,由现实到幻想。

局部指一部分,外整体,也就是在“局部”类画题设计的时候要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这类画题往往能使学生抓住重点,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如:画题《漂亮的辫子》有个同学画《五彩辫》,她说“我是学跳舞的”,每个小女孩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希望自己很美丽,我梦想自己拥有一条五彩辫,当我跳舞儿、鸟儿、蝶儿、围绕我飞舞着,欢笑着。

完整是指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部分,没有损坏和残缺。“完整”类画题可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知识,所创作的作品主题鲜明,有整体感。

形指状况,而情节是指事物的变化和经过,儿童想象画画题即要有时对“形”的联想,又要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节”联想。

现实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符合客观情况的,幻想指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感情原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儿童最大的乐趣在于幻想,每个孩子的心都是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这时的幻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的幻想,反映学生美好的童心及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

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念,做新的成绩或东西,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学者有创造的才能与潜质,而要使每个学都能“人尽其才”,就必须要给潜在的创造力提供“闪烁”的机会和条件,同样,儿童想象画画题设计一定要符合创造性。

填空是考试常用的一种题性,而将它运用到想象画画是设计中,填空题式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之想象,更受学生欢迎,如:“美丽的……”后面的内定由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来创设,并完成画面。

这里的自由是指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艺术的本质特征便是“自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都是为了“不教”,通过一系列围绕主题展开联想,进行创作练习,学生已经不满足教师出题,学生创作的被动学习状态。他们需要更为自由的想象空间,从而要求根据自己的相法、愿望任意想象,模拟,虚构的方法进行创作,色彩的冷暖变化,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觉,当孩子们看到红色会感到宁静,会想到太阳;看到蓝色会感到宁静,会想到大脑……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进行色彩表现,已纪超越了写实的色彩范畴,很具装饰味道,是富于创造性的色彩。

第9篇:儿童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民间美术 实验性绘本

作家松居直说:“绘本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从民间美术中,我们可以借鉴很多东西,例如在绘本创作上从内容到视觉效果,从文字图画互动到装帧设计,都可以带给儿童新颖的阅读感受,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

一、向民间美术学习的实验性创作的意义

(一)中国民间美术与儿童插画及绘本的艺术关系

从文化心理上看,首先,儿童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与民间美术思维方式非常相似。中国民间美术是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群体性艺术,其创作动机不是为艺术创作而创作,而是发自人类天性的一种艺术,不受绘画法则的限制,是最本真的生活与审美的结合,这与儿童观察周围事物的方式十分相似。儿童保留着原始的知觉,其审美活动没有现代绘画法则的制约,往往反映了生命最原始的情感追求。其次,儿童在审美时存在一定的“审美偏爱”。所谓“审美偏爱”即为个体对某类审美客体或某种形态、题材的艺术品优先注意或优先审视的审美心理倾向,这样的“审美偏爱”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对审美活动的主观选择;另一方面影响了儿童审美的过程和结果。儿童的审美偏爱表现为对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夸张可爱、内容有故事情节的作品更加青睐。

从艺术特点上看,中国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到远古的洪荒年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以民间美术为载体抒发生活劳作的苦乐、对吉祥喜乐的执著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散发出人类最本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民间美术语言有独特的魅力――用朴实的技法描绘出充实而丰富的内心状态,用夸张的造型表达自己的愿望,用明艳的色彩抒发生命的热烈,用不拘一格的观察方式打破自然和现实的束缚,用浪漫的情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渗透着原始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流露出率真、单纯的心理。

综上所述,从儿童绘本和民间美术的审美观念方面看,创作者的“主观性”和“本真性”都十分突出。对于客观对象的审美态度均是源自人类直观的审美天性和知觉方式。在风格上,艳丽的色彩、概括夸张的造型、别致的构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些都不谋而合。

(二)绘本创作目标

为什么要学习和借鉴民间美术?从西方美术史可得知:在印象派之前的艺术家关心的主要是画什么,而印象派之后的艺术家则主要关心怎样画。西方美术的发展自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一直追求着科学的理性精神,印象派之前的西方艺术严格按照透视学法则塑造物体的体积、光影。许多绘本一直遵循着西方写实绘画的法则小心翼翼地塑造、理性地作画。当民间美术闯入笔者的视野,笔者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艺术表现方式所震惊,于是阅读了大量民间美术的资料,不断搜集心仪的绘本作品,并且发现自己并不是仅仅迷恋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因为民间即生活,民间艺术有的不仅是朴素深厚,而且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学习民间艺术,便是学习童真的憨拙、出世的淡雅、激情的恣肆、天籁的感动,这是触及笔者灵魂、影响笔者艺术观念的根本。

二、对中国民间美术特定样式的认识与理解

(一)民间美术的造型及在绘本中的应用――以库淑兰剪纸为例

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说:“美的本质是永久不变的,但美的形式是有变化的。”民间美术造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其不仅呈现出神秘、质朴、夸张、简约的特点,而且也表现出了成熟、细腻、写实与繁复。而文中主要讨论的是造型的稚拙与成熟。《说文》中有:“拙,不巧也。”幼稚质朴为拙,老练从容为成熟。民间美术中的“成熟”是指基于传承及特殊媒材的表现技巧的成熟,而稚拙则表现于整体的艺术观念和感觉。成熟与稚拙的相交相融造就了其独特的韵味。简与繁的统一也是其重要特征,简是形式语言的统一,繁是内容的无限重复与叠加;简是语言的单纯化、个性化,繁是基于单纯化的内容的丰富。在民间美术造型中,成熟与稚拙、繁与简两个对立的审美状态会时常出现,虽然互相矛盾,但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形成美的统一体。

以库淑兰创作的《剪花娘子》(图1)为例。作品充分反映了当地人朴素的审美观――面部是杏仁般大大的眼睛,鼻子若桃,嘴巴如弯月,五官紧凑,面部圆润饱满,身材呈宝葫芦形状,丰满稳重。这一形象在库淑兰的剪纸中多次出现,俨然成为库淑兰的标志性代表。《剪花娘子》造型稚拙与成熟并存,其“剪贴画”工艺极其复杂,用多色纸拼贴成画,画面围绕主题展开,以一个大色块为基础,再装饰许多独立的小纹样,不同的动物、植物和装饰纹样组成有序的点、线、面,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象征感,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花、鸟、鱼、虫的装饰纹样,还是剪花娘子,都是极为简练、单纯、稳定的造型,并不追求动态和情节,也不追求情节和故事,而是突出了恒定的造型符号,在每一幅作品中反复使用,无穷无尽,形成了强烈的风格。我国画论有“含巧于拙,宁拙毋巧”的说法,细观库淑兰的剪纸造型,虽然画面满满当当,但并不是故弄玄虚,边缘轮廓清晰简练,整体之下细节丰富。

儿童对于世界的观察方式是直观的,其没有能力对对象做分析,而只能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知和接受,因此,儿童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他们更偏爱不拘泥的、夸张变形的造型。库淑兰剪纸中蕴藏着大量值得儿童插画借鉴的元素,如不求真实的抽象和简化、夸张简练的造型,非常符合儿童对图画那种稚拙、童趣的审美特点。在儿童绘本创作中,造型是重中之重,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绘本的风格。在创作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基于客观事实的真实形态,在突出形象特征上下功夫。熊氏兄弟在2007年出了一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绘本中国”,其中《灶王爷》(图2)的形象就十分考究,夸张了灶王爷圆溜溜的大眼睛和鸡肚子一般的面颊,几根细碎的小胡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头饰精简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结合体,两个三角形尖角朝上,与下面圆圆的脸型和身子相互映衬,让人看了过目不忘。

(二)民间美术的色彩及在绘本中的应用――以凤翔泥塑为例

胡深是凤翔泥塑的杰出代表人物,这件作品在其众多作品中是上上之作,以下通过这件作品(图3)来分析凤翔泥塑的色彩运用。

凤翔泥塑在色彩的选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五行色为主体

一般以饱和度较高的青、白、赤、黑、黄等民间传统的五行色为主体,色彩强烈明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2.对比强烈的互补色运用

凤翔泥塑一般以饱和度较高的红、绿、黄为主,红与绿、黄与紫互相映衬,以简练的笔法涂染,色彩明快鲜艳,讲究冷暖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视觉张力强烈。

3.素色勾勒衬托

鲜艳的互补色往往以黑线勾勒,衬素白色底。线描的黑色通过点染勾勒,形成灰色的中间调子,对明亮艳丽的色彩进行补充和调和,整合色彩,统一了各种元素,而素白衬底则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给人以素雅醒目之感。凤翔泥塑也有仅以黑白两色配合点、绘、勾、描多种笔法而完成的作品,有大俗大雅的意味,别具一格。

4.颜色的呼应

凤翔泥塑的色彩分布看似没有规律,其实在泥塑表面的色块分布和堆叠上都十分讲究,一般以赤色或玫色为主色,搭配分散的青色、黄色,讲究色彩面积上的搭配,和谐呼应,保持视觉上的平衡。

以凤翔泥塑为代表的民间美术设色瑰丽明艳,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而是强调颜色的厚重饱和,色彩明快艳丽,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传达出愉悦欢乐的主题,例如“红和黄,喜煞娘”“红配绿,看不够”“粉配黄,盛增光”等设色诀窍。儿童喜欢比较明快鲜亮的色彩,民间美术五彩缤纷的颜色不仅符合儿童天真的心理,更传达出喜乐吉祥的主题,洋溢着希望。所以儿童绘本在设色上应当对比明显,例如蔡皋所绘的作品《宝儿》(图4),主人公宝儿的上衣为红底缀绿花,内衬白色小衫,裤子是红绿相间的条纹,再搭配一双红鞋,着实简单明快,吸引观者的眼球。

(三)民间美术的构图及在绘本中的应用――以安塞农民画为例

1.平面化取物

平面化取物的构图方法即在画面中,所有的形象都存在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范围内。在农民画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脑中并没有现代的透视原理和时空观念,在创作时也不讲空间、体积、透视和比例,凭着经验大胆挥洒创造。为了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空间限制,将不同空间的物体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将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简化为二维的画面,只通过思维的转换和变化连续描绘心中的天地。

这种构图方式反映了民间美术作品“求全”的心理。平面化的构图容量大,为了构图饱满且场景中的人物形象饱满、完整,都用上下表示前后,以此来保证画面元素的完整性。如安塞农民画(图5),画面上天地、河流及远处的村落、树木都在一个二维空间内有序排列,画面满满当当,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儿童绘本中,很多时候要展示大场景,这种构图方法很值得借鉴,可以完整再现出画面的各种元素,且颇有细细品读的趣味。如蔡皋所绘《宝儿》(图6),宝儿行走在大街上,长街仿佛是正俯视的角度呈现在画面上,不讲空间和体积,如完整的色块有强烈的二维平面感。宝儿和前面的老者则改变了一个视角,不是正俯视的角度,两个人物形象得到完整的表现,画面也没有考虑到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宝儿本是小孩,个子应当比较矮,可其形象仍比老者更突出,在处理画面时,作者主观性很强,重点突出,不拘一格,趣意盎然。

2.散点式构图

散点式构图即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这不同的素材又可以合理安排在每一个画面里。农民画的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和内容题材的限制,将若干形象创造性地组合起来,互相衬托、点缀、对比、呼应。古时有话:“高瞻远瞩,既可以向无限宽度延展,万里长江尽收眼底;又可以向无限高度伸长,万重高山一览无余。” 常振芳的《山头上》(图7)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人物、动物组合起来,画面疏密有序、主次分明、细节丰富,表现出祥和的劳动场景。在儿童绘本的创作中,主观、大胆的表达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儿童的知觉能力还很不成熟,缺乏最基本的空间、透视、重叠的概念,而民间美术散点式、平面化的构图较之三维强烈的体积感和纵深感,二维水平垂直式的构图更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在谭军所绘的《家树》(图8)绘本中,有很多大场景采用了平面化构图和散点式构图,构图摒弃了西方透视学的绘画概念,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强调了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重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时空的变幻。

(四)民间美术的观念、想象力及其在绘本中的应用

1.想象力与艺术创造的关系

艺术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即是想象力,优秀艺术作品之所以历久而弥新,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不可或缺。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想象力的基本含义是形成形象的能力,其定义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人所特有的具有生命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功能,是在审美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幻想,将各种相关形象、记忆表象加以整合,用以认识对象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陆机曾经在《文赋》中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生动地形容了艺术想象力打破时空、时间的限制,肆意驰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玉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中,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想象力可以超然物外、溢出心灵,突破客观形态的限制,驰骋于无形中。

2.民间美术的想象力与儿童绘本所要求的想象力的比较

《山海经》(图9)想象奇特,“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故事想象天马行空,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世界。又如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图10),描绘了老鼠热热闹闹嫁娶的场景,情节和人类并无任何区别。民间美术传承了母体文化,在认识世界的方式上有着广泛的生命意识,“对进入他们视野的全部宇宙以及其他各个部分,他们都赋予生命,使之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实体存在”,这样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便格外丰富,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他们的伙伴,花鸟鱼虫都有灵有性,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渗。

绘本同样需要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如周翔绘制的《一园青菜成了精》(图11)便充分发挥想象力,巧妙地蕴藏了青菜的特性,充满了智慧的幽默。“小葱青秆绿叶儿长得直,正像一根银杆枪;韭菜的叶片狭长而扁平,如同两刃锋。大蒜成熟后的裂瓣,辣椒的浑身红通通,茄子的紫胀圆滚”,让人读出意料之外却又不得不信服的荒诞。写到莲藕时,不是说它天性生长于湿泥里,而是成了逃跑不及的败军之将,糊里糊涂、慌不择路地钻进了烂泥坑――孩子们怎能不笑出声儿来呢?

结语

在绘本创作中,民间美术从造型、色彩、构图、想象力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民间美术和儿童绘本将世间万物拟人化,用朴素、天真、自由的思维方式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表达了创作者的感情。在儿童绘本的创作中,我们应进入孩子的世界,用直观的感受观察世界,赋予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以生命和性格,这样的故事内容更能同孩子的思维方式相契合,引起共鸣。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霍兰,查尔德等.艺术的心理世界[J].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松居直.松居直关于“图画书”的语录[J].人物,2010(6).

[3]德拉克洛瓦.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载(法)德拉克洛瓦著.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徐书城.美的符合――论绘画的形式问题[J].文艺研究,1991(1).

[5]乔十光.试谈装饰绘画的构图[J].美术,1983(6).

[6]宋耀良.艺术家生命向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8]库淑兰.剪花娘子(上下册)[M].上海:上海文章出版社,2009.

[9]文为群.库淑兰剪花娘子传奇[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10]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马丁・萨利斯伯瑞.英国儿童读物插画完全教程[M].谢冬梅,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1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