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产资源行业范文

矿产资源行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行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矿产资源行业

第1篇:矿产资源行业范文

经调查,湘西很多矿产资源型企业未进行科学的职位分析,没有按照企业自身的情况和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设置考核的标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绩效经营和员工表现的真实情况。且各考核的指标相关性大,结构化不强,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指标也缺乏内在的关联与支持逻辑。各指标之间相互交叉,相关性比较大,且指标权重的设置很主观。同时湘西大部分矿产资源型企业在指标设计上仍然以财务指标为主,而忽视了其他非财务指标的考核,这不利于矿产资源企业以及产业的长足发展。《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二十二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八个管理绩效定性指标组成,定性指标中包含社会贡献,社会贡献中反映了对环境和资源的考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矿产资源企业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环境和资源方面的修正指标,有些根本就没有把环境影响、资源效率纳入到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去,因此不能够客观反映企业在这两个方面的绩效。

湘西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确定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合并扩大企业规模获得规模效应,通过产品纵向一体化可以获得范围效益效应,可以实现企业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的同时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产业经营多样化。长期看来,采用低成本领先战略有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高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并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客户、资源与环境、内部流程、员工五个层面确定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成功关键因素,然后确定这个五层面的目标。比如财务目标是增加企业的利润;客户目标是提高金旭集团的市场份额与市场占有率;资源与环境目标是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来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加大环境治理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学习与成长目标是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提高员工待遇来提升员工满意度,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中的财务方面指标主要参考2006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指标将主要参考国土资源部的指标体系。作为矿产资源型企业,客户会比较关注交货时间、运输成本、信用等,因此矿产资源型企业应该在此方面下功夫,尽量使顾客达到满意,我们一般用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或者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取率来评价。对于矿产资源型企业内部流程层面的指标主要是指涉及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出售过程的一些指标,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我们一般用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效率、员工流动率、员工生产率等指标来从员工这个层面来考核企业经营的绩效水平。资源与环境维度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增强环境改善能力两个方面来设置指标。

(三)权重分析

第2篇:矿产资源行业范文

关键词:会计准则;采掘业会计;会计

自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钢铁、石油、铁矿石及其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采企业亏损面达到了80%,整个矿产资源开采业产业利润大幅下降,产能严重过剩。截至2016年10月,矿产资源采掘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PPI下降比例占我国工业企业的78%左右,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行业。与此同时,国际矿产资源资本市场一体化态势正在逐步形成,我国已有一批采掘企业集团正在或即将准备“走出去”。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前提都是采掘业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虽然我国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石油天然气开采》(CAS27),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会计核算进行了统一规范。但CAS27规范和协调的范围只针对油气行业,并不涉及煤炭及有色金属等固体矿产资源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当前国内由于各类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业会计主体核算没有统一的规范,同业不同公司间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严重影响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趋同就更无从谈起,严重影响我国采矿企业集团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可见完善和规范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准则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1.1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生产经营较其他行业具有特殊性

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主要产品是自然资源中的矿石,属于耗竭性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开采性不强。其次,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经济效益受矿藏地理位置、矿藏品位、开采难度等非经济因素影响较大。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作业流程不断增多,生产成本相应增加,而产量却呈下降趋势,经济效益呈递减趋势。再者,与普通工业企业相比,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在开采过程中很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如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为此采掘企业要产生更多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支出。正因为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投资回收期等鲜明特点,致使该行业的会计核算从内容到模式都不能等同于其他行业。

1.2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处理具有特殊性

1.2.1矿产储量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具有特殊性

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拥有与控制的资产,主要是通过外购或自建取得,资产价值的构成明确且可验证。但采掘企业最主要的资产是矿产储量,发现储量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可矿产储量价值的构成与发现该储量的支出间并不存在配比关系,储量资产的价值计量模式及减值确认等问题目前仍是当今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其次,工业企业可按年限、工作量等方式进行资产折旧获得价值补偿,而储量资产价值的递耗与地下储量密切相关。当储量价值与矿藏数量的计量仍处于探索阶段的时候,储量资产的价值补偿也就有必要进入更深的研究。

1.2.2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殊性

矿产资源开采属于地下作业,风险很大,所以采掘企业在生产阶段需要提取多项风险储备资金,如安全储备资金、环境储备资金等。储备资金的提取标准、方式、方法和会计处理等问题目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尚存在较大争议。其次,当矿产资源开采完矿区被放弃时,井及相关设施的报废也不能直接按普通固定资产清理处理,需要涉及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环境会计问题。

1.2.3计信息披露的特殊性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供决策的会计信息”毋庸置疑这是采掘企业的会计目标,但因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较普通企业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安全责任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因此,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还应增加反映大量的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1.2.4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较之油气开采具有特殊性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CAS27)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的会计核算进行了统一规范。但CAS27规范和协调的范围只针对油气行业,并不涉及煤炭、铁、铜等固体矿产资源的开采。尽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明确指出油气以外的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参照油气准则进行核算与披露,但固体矿在资产特征、开采方法、生态环境维护及安全信息披露等方面均与石油天然气开采有着较大区别,故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会计核算与披露较之油气行业具有特殊性,完全按照CAS27执行并不合理。

2.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核算现状

2.1缺乏全面系统的指导

目前,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业一般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与其他企业相同的部分参照《企业会计准则》执行;采掘企业的特殊业务,则根据计划经济时代相应主管部门的《规定》或《办法》来处理。原有《办法》没有规范的业务,如安全成本、矿业权成本、探矿权使用费等则参照财政部出台的单独规定。这些各自独立的准则、规定、办法由于过于零散,口径不一,增加了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实务的执行难度,最终导致行业间会计信息不可比。

2.2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

2.2.1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与其他行业相比需要承担更多的安全风险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在会计核算上理应体现出风险储备资金和生态环境修复资金的专项核算。但当前我国很多采矿企业并未设立风险储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会计科目,使得会计核算对象不全面,安全风险及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缺少会计核算基础。

2.2.2会计核算方法不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在一些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特殊业务的处理上,不同企业间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如对弃置费的核算,有的企业采用摊销的方式,有的采用预提方式,有的则直接采用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的方式。不一样的会计核算方式将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直接导致企业间会计信息不可比。

2.3计量模式亟待突破

当前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普遍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矿产储量价值,可矿产储量的历史发现成本与所发现的矿产储量价值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性。故在历史成本计量法下提供的采掘企业会计信息有可能既不相关又不可靠,进而达不到财务报告的目的。所以说这种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在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资产计量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2.4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当前的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业财务报告对企业经营风险和非经营性信息披露较少,即便有所涉及也以笼统概括为主,信息可用性差,如在储量价值的披露中并不涉及储量分布、为探寻储量所产生的支出、储量变化等信息。其次在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特有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基本不予披露。

2.5与国际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核算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矿产资源会计研究起步较晚,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理论与实务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国际同业间会计信息不可比。如2009年,我国在香港上市的两家煤炭公司按国内现有会计准则算出的利润比按国际会计核算办法算出的利润要小很多,产生这种差异是因为两次计算依据的会计准则间存在差异。按我国核算办法,煤炭企业的股票定价不仅要比国外同类企业低而且还要在国际市场中折价发行,严重制约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

3.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几点建议

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生产经营分为上游和下游活动两部分,其中下游活动属于加工业,与其他行业没有明显区别,本文不做研究。而上游活动的生产特征则跟普通行业有着很大差异,跟同属采掘业的油气开采也有较大区别,本文将从如下方面提出建议:

3.1界定采掘业专有概念

由于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业的会计核算内容与其他行业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增加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会计准则制定时需要明确界定以下一些行业专有概念:明确勘探、开发和生产三个阶段分别从哪开始到哪结束;矿业权、勘探、评价、开发及开采的含义。

3.2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3.2.1增设会计科目

首先,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要能体现出该行业的社会责任。对采掘企业应承担的安全风险和环境修复支出应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明确核算内容,将其纳入采矿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其次,会计科目设置要遵循兼容并重原则。如设置‘‘矿产资源”科目代替现有的“油气资产”科目用于核算包含油气资产在内的矿产资源资产,再在“矿产资源”总分类科目的基础上增设二、三级科目,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分类核算。最后,补充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科目,如增加矿业权取得应计入的会计科目;矿业权减值、勘探资产减值、开发资产减值的人账科目等。

3.2.2明确规范会计核算

对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中的矿区权益、勘探、开发、开采、弃置、资产折耗等环节的核算、折耗、减值等内容提供操作性更强的指引和规范。

3.3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矿产储量是采掘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但矿产资源的储量价值与其勘探耗费无关,将矿产探明储量认为是“企业自制的存货”并不合适,因为采掘企业支付的并不是制造成本而是发现成本。这种矿产储量发现成本与储量价值相脱离的现象,使得矿产储量的公允价值c其账面价值的巨大差异给采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CAS27已对油气资产储量和减值在报表附注中提出了现值披露的要求,CAS8也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在矿产资源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的同时,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也日渐成熟,采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复式计量模式将在矿产储量资产的计量中被逐步采用。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公允价值在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计量中的具体应用,提高会计信息报告质量。

3.4正确区分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

重点规范矿业权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弃置成本中哪些支出应该资本化,哪些支出应该费用化,以及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的账务处理方式和途径。其次,对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企业上游活动中产生的各项管理支出和使用的设备与仪器折旧是否需要资本化,如果资本化将形成哪些资产,日后该如何计提折旧等问题也需要明确规范。

3.5完善会计信息披露

规范矿区权益资产、勘查与评价资产、开发资产等一些特殊项目在财务报告中的列示方式和披露途径;矿产储量价值信息、数量变动及原因,安全投入及成效、环境投入及成效等信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方式。尤其是要加强采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考虑在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财务报表中增设社会责任项目,并在附注里阐明该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方式,以提高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财务信息报告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6充分考虑油气业和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差异

第3篇:矿产资源行业范文

关键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发

随着地质矿产资源的长期开发和应用,国内现有的矿产资源已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不断勘查及开发新的矿产资源,而在已经勘测的矿产资源中要做好对其的合理开发应用。就国内的现实情况来说,尽管有着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不过平均下来的人均水平就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国。此外,国内还出口了许多的稀有矿产资源,不过却没有依据合理的价格,也就导致了国家资源的重大浪费,所以为了满足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做好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及合理开发应用工作[1]。

1怎样做好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

国内当前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国家组织开展,并不许可私营企业性质的矿产勘察,不过部分企业能够委托地质部门实现找矿及开发工作,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源保护工作,对部分开采难度较大而储量又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实施不开采的保护,确保在将来的发展中国内的企业能够有充足的发展资源。还要增强对各类地质的勘查工作,确保各地区矿产资源的储量丰富。

1.1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要优选作业单位

当前,国内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在生产能力上表现着较为明显的供过于求的情况,也就是说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测是一类买方市场。在这一形势下,有效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开展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较为有利。(1)只要可以招标的勘测项目都要进行招标,它代表了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避免了情况的发生。因此,要制订招标、投标的方法或实施规范,实现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和运作。(2)按照地质工作所具有的特性,采取定向委托承包的方法也是较为有效的,它能够利用长时间的合约相对的稳定住发包单位以及承包单位的联系,方便于创建一支勘测人员素养高、勘测设备优良的稳定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团队。(3)不管是招标、投标或者委托承包,都能够对承包机构给出相应的限制条件,有效的审核承包机构的相关资质,严格审查加入到投标以及接受委托单位的基本情况,在这一前提下选择承包机构[2]。

1.2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要公平定价

一般来讲,政府部门对相关工程招标及投标报价的核价,都是采取预算定额为根据的,这一情况也已变成合同双方的相关共识。公益性质的、基础性质的、战略性质的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尽管有其自身的特殊之处,不过通过有效分解,也能够通过采取预算定额来实现定价[3]。

1.3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要抓好项目施工

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要抓好项目施工,而监理是当前工程施工中通用的监察措施,可以有效确保勘查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工程周期,最终提升整体效益,地质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的开展,也需要采用这种措施。

1.4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要严把验收关

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之前的工作范例、验收程序,都是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来制订的,很多方面都已很难符合当前工程的需要,必须要通过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修订。制订新的验收规范,要考虑到当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所面对的新形势、新要求,要表现市场经济的各方面要求,要表现相关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反应出新理论、新技术的运用。

1.5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要与开发实现一体化

以矿产收入为主并有着相应经济实力的地质勘查机构,构建矿产勘查、矿产开发一体化的矿产公司,以勘查为基础推动矿产资源开发,以矿产资源开发收益为目标加强勘查工作。地质勘查行业尽管在推动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不过困难仍然非常之多。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不管是组织部门、体制以及机制都还是开始发起阶段。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工作则属于有价无市的情况,许多的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结果不能进入到市场。部分矿产质量不佳,可开发性较差,不但自己开发不了,就算强行开发了也难以获益,对相关投资者完全没有吸引力;有的矿产是能够汇集少量投资投入后提高其商业性,通过市场机制,转变为可经营性、可盈利性的矿产资源。

2加强地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的对策

2.1要提高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准入标准

在国内确保矿产资源长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要增强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进入标准,如此做能够严格把关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质量,确保矿产资源开采的企业规模要大,技术水平要高。大型矿产企业大多都有着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施工程序,对矿产资源开采的技术水准高,可以降低对矿产资源的浪费情况。一般来讲,企业相关技术可推动矿产资源的深加工,有效提升单位矿产资源的最终收益。增强行业进入标准必然会排除部分规模较小,技术较不完善的小企业,因此,也就促使小型企业必须增强技术水平以确保自身不被排除在外。如此就提高了矿产资源行业的竞争性,有益于推动企业的技术竞争,助推了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向上发展。

2.2要完善有关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

当前,国内现有的相关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文件中有着许多的不完善之处,而且执法力度也不够,间接促使了相关企业的各类不正当行为,因此要迅速完善有关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在进行执法的时候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从而严格规范企业的运营。国内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制订的许多法律文件由于没能较为严格的执行,导致了国家大量矿产资源的浪费现象,部分稀有矿产资源被偷偷出售,导致许多稀有资源流向不明,因此要加紧控制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对违规情况严厉处罚,在进出口的管理上也要严格把关,施行矿产资源开采的有效监管,有计划有效率的开发矿产资源。

3结语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它支撑起了国内的建筑、车辆等产业。为了确保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要做到对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工作。同时,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勘查,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好资源储备工作,而且要限制相关矿产开发的数量,特别是对稀有矿产的保护,从矿产开发企业着手,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并且实现向深加工方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瑞玲,李耀辉.试论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河南科技,2014,31(15):48-48.

[2]张明珠,刘新胜.浅谈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与资源开发的若干建议[J].地球,2015(10).

[3]赵泽龙,丛明磊.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5(2):320-320.

第4篇:矿产资源行业范文

[关键词]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现状;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66-01

引言

矿产资源作为工业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内容,更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支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众所周知,矿产资源评估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战略性与前瞻性,广受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其中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矿产资源储量主要是采用地质勘查来完成的,资源储量也是衡量矿产经济价值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我们在开展矿产资源储量评估中,必须要保障评估的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从而推动我国矿产行业能够平稳发展。

一、我国矿产资源存储量评估中的主要问题

(一)评估机制滞后,缺乏法律的支持

现如今,针对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名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行业法律,部分相关法律通常都出现在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制度中。可见,由于缺乏法律支持,从而导致行业职业制约手段无法实施,监督管理机制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价值,严重影响了矿产资源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再者,由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机制不够合理,其中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通过买方出资评估u方资源,势必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理性,这也不符合市场交换原则的基本内容。如果通过卖方出资委托,又有可能形成卖与评之间的利益链关系,再加上的当今评估机构缺乏相应的评估效果争议判断与有效推出机制等,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阻碍我国矿产行业健康发展。

(二)评估主体不够规范

现如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并不完善,评估机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部分机构并没有专职的矿业评估师,并且内部控制混乱,存在着高额的回扣关系,从而造成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还有部分评估机构在工作中不负责任,评估结果也是根据拼凑、套现等形式进行。在市场经济下,我国市场环境变化的非常频发,很多评估机构没有对评估师进行系统培训与教育,对于一些新的知识也不够了解,这不适合当今市场发展需求。此外,对于评估工作来说,很多评估机构为了能够获得短期利益,呆滞评估道德建设落后,社会信息形象差等问题,从而导致评估机构收到严重的信任危机,甚至会影响整个评估行业的发展。

二、加强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有效性的措施

(一)以法律为依托,构建完善的评估机制

对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来说,必须要有法律作为指导依据,并通过相关的评估机制规范评估环节与工作。对于法律层面来说,制定完善的法律我们无法干涉,但通过构建完善的评估机制,能够有效提高矿产资源储量评估质量,从而提高评估标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的积极作用。根据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储量评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人才优势,也就是通过人才推动改革进程,积极参与行业法律与规范体系内容建设工作,并提出更加严谨的评估师与评估机构的准入门槛、人员退出机制、评估准则等。

(二)构建责任追究体制,完善员工的培训体系

对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行业来说,评估质量的好坏与评估师的专业素养有着直接关联。因此,评估行业协会需要构建评估机构执业自律、评估师执业自律、责任追究、违规惩罚、诚信记录等内容,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与市场推出机制等。任何机制改革都需要在原制度基础上进行创新,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机制同样如此。根据现阶段的评估方法、评估理论、评估管理,找出其中有待完善支出,不断对新的知识进行更新。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提高评估师的专业素养,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评估师的培训工作,包括:专业培训、基础培训、道德培训、岗位培训等,从而提高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后续教育模式,形成一套完善的教育系统,通过灵活培训形式,实现因材施教,最终保障的评估师的专业要求能够满足岗位要求,提高矿产资源储量评估质量。

二、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分析

(一)断面法

该种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矿床进行评测,该种评估方法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对开采条件、研究程度、矿产质量都有涉及。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其分为若干小块段,通过估算能够得出不同类型的资源储量。该方法主要通过勘探线剖面,将矿体分为不同的块段,除了矿体边缘部分之外,每一块段两侧都要设置一个勘探线控制面,同行对块段截面积、剖面垂直距离、工程资源分别计算出块段体积,从而分析出资源储量,同时该方法还能够适用于矿床,特别是矿体厚度较大、结构复杂的情况下,由于断层分割会产生重叠问题,矿体会呈现出褶皱状态,通过该方法能够综合不同地矿情况,最终得出储量评估。

(二)地质统计评估方法

地质统计评估方法主要是将变量理论作为基础,采用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不仅能够对结构中的变量进行统计研究。同时也能够作为较多样本的个体为基础,通过充分考虑品味空间变异性和矿化强度在空间中的分布特征,从而保障估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其可信度更高。近些年来,国际各国与我国技术人员联系相对比较密切,并且一些研究学者的矿产资源评价软件也获得了相关部门许可,在我国应用也愈加广泛。

(三)SD评价法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的现状与方法研究

韩军魁 石少坚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河北 石家庄 050056)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矿业投资与开采资本市场日见繁盛。同时,近些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间,社会各个阶层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要求矿产相关企业必须要保障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工作。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平谷市场发展还存在漏洞,包括评估机制不够完善、评估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市场混乱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矿产资源体系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

[关键词]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现状;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66-01

SD评价法主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该方法主要采用了SD动态分维度几何学理念为基础,从而实现一种几何储量评估方法。该方法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且通过提出精准的概念,让相关勘探人员根据矿床实际需求,从而控制工程的稀疏密度。SD评价法能够针对不同的矿种和矿产勘查开发的各个阶段,通过对几何理论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估算,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表明,SD评价法非常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评估中,通过对勘查地区进行储量计算,将所有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矿产资源储量勘查成本,从而提高了评估工作效率。从实际应用情况分析,SD评价法能够根据定量划分形式评价地质可靠性顶级,并且根据新分类标准自动确定矿产类型。并且SD评价法在几十年的创新发展中,能够动态测量矿产资源储量精度,能够计算绝大部分的矿种储量。此外,由于SD评价法能够勘测地质等级,因此该方法还能够评估资源储量探采风险,并且计算出不同段块的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矿产资源储量评估的可靠性与精准性对矿产开发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基于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分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不断完善评估制度、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强化评估人员专业素质等,为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工作奠定基础。此外,由于不同的勘探区有着不同的地址特征,需要选择合理的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方法,从而保障评估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矿产资源行业范文

关键词:固体矿产;矿产勘查;质量管理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但是对于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在不断突破新的数据,其中自然也包括矿产资源的消耗。所以对于加强矿产资源,尤其是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查管理,优化我国资源开发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1几个重要概念的明确

1.1固体矿产资源和矿产地质勘查

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自然固体富集物,主要是特指固体形态的矿产资源,一般只要排除气体和液体形态出现的资源的总称。例如水和石油是液体资源,天然气是气体资源,而铁矿石和煤炭都是固体矿产资源。矿产地质勘查主要是指地质技术人员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划定区域内岩石、地层、矿产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可以进行大量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机器设备制造、科学实验研究的需要而采取的收集和勘查活动。

1.2矿产地质勘查的特点

矿产地质勘查主要寻找矿产资源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前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查和研究,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前提,确定某一地区的矿产是否具有开发性。首先,矿产地质勘查受到的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由于进行矿产勘查的工作大都在野外开展,需要对当地的各种自然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判断是否具有开发潜力的固体矿产资源,所以这项工作极容易受到野外的气候和其他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技术要求高。由于在产生矿产资源地区的地质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干扰,仅仅依靠勘查人员所携带的有限技术设备是不可能取得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所以需要技术人员经过周密安排,携带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勘查,才有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再次矿产资源的勘查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由于勘查地区复杂的地貌特征,再加上周围的磁场等因素对于仪器的干扰,使得技术人员很难准确判断矿产资源的准确分布和储量,这就导致勘查工作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2我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投入的资金和人才不足

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前期需要投入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资金,所以一般的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觉得效益不明显,投资周期太漫长,而且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故而,他们不愿意在这一行业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入门非常困难,而且野外工作又是相当艰苦,所以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导致勘查队伍后继乏人,明显的人才资源不足。

2.2勘查技术的落后

在勘查过程中,如果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会比别人付出很多的艰辛,也不一定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集中开发的都是露天矿区或是浅层矿区,对于深层矿区一直缺少有效的勘查技术,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多技术的欠缺。

2.3国内没有建立统一的质量评价体系

在我国的勘查工作中,全国各地的技术研究人员一直都是分布在各地,缺少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对于这个行业也没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地质勘查质量评价体系,使得很多研究成果得不到极好的应用,阻碍了成果的转化。

3提升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质量管理水平

3.1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的过程中,首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确定每套技术和操作的标准以及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在勘查过程中,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其次,建立坚强的领导核心。在野外勘查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所以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进行领导,确保大家在遇到危险情况下,可以从容应对。同时,在进行日常的工作中,有人组织领导,各项工作才会分工明确,循序渐进开展。

3.2逐步扩大勘查工作的管理范围

领导一支勘查队伍,不仅要对人员进行管理,分配各自的工作任务,安排设备仪器的使用,而且还需要对工作计划、信息采集、信息研究等多方面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所以在勘查的管理过程,也是一个要逐步扩大勘查工作范围的过程,就是要满足当时情况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好勘查工作。

3.3逐步扩大地质勘查队伍

在勘查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做好勘查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工作人员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进入野外工作。同时,要定期对勘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并且还要树立敬业模范的作用,调动队员工作的积极性。

3.4引进先进的勘查技术

为了更好地推动勘查质量管理的水平,利用手里的资金,应该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确保勘查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扩展勘查的氛围和领域;另一方面,降低勘查人员不必要的辛劳,保障他们的人生安全。例如,无人机技术的引入,就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不需要翻山越岭进行绘图、勘测,节省了许多的人力和物力,也降低了工作的危险。

3.5建立统一规范勘查质量体系,加深理论研究

由于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极强的操作性,研究人员容易忽略理论的深入研究,同时在这个行业也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的勘查质量体系,用同样的一个标准来规范大家的工作。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鼓励研究人员,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建立规范的勘查质量体系,使得这个行业更加科学、规范的发展。

4结束语

由于矿产资源的总体数量是有限的,并且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进一步加大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了解每种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具有的储量,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于矿产地质勘查的投入,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人才,鼓励科技研究人员深入对于勘查理论的研究,建立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这个行业的进一步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富研科.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质量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6:51.

[2]李昂.固体矿产勘查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西部资源,2015,6:149-150.

第6篇:矿产资源行业范文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地球科学大辞典》中给出了广义概念,指将共生、伴生的矿产资源与开采利用的主要矿种同时采出,再通过选矿和其他手段,将综合开采出的主、副矿产中的有用组分,尽可能地分离出来,产出多种价值的商品矿,即通过一物多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消除“三废”污染的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方式。其内涵不仅包括共生、伴生、尾矿等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还包括主矿的开发利用。狭义的概念仅指对共伴生矿、尾矿及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的水平和程度可由综合利用系数、综合利用率(狭义)等多个指标反映。综合利用系数指矿石中实际回收的有用组分个数与全部有用组分个数之比,综合利用系数只反映了综合利用的广度,并不反映利用的深度。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指采选利用的共伴生矿产量(矿物量)占开采动用的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矿物量)的百分比。单一指标均只能反映综合利用的一个侧面,并不能反映矿山整体的综合利用情况。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影响因素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突出表现在科技水平、思想观念、地质工作程度、资源供需形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

1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决定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在新型资源观的指导下,矿山企业的管理者充分意识到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将企业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就会以科技为引领,主动同科研院所联合,积极探寻最为科学合理的矿山开采方案和选矿工艺流程,加大技术工艺的研发投入和装备的升级换代力度,努力提高其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自觉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在旧的资源观指导下,矿山企业一味追求最大利润,存在采富弃贫、采主弃富、大矿小开各种问题,甚至采用淘汰落后工艺私采滥挖、越界开采,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还破坏了环境,总体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比较低,造成储量的快速消耗,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不仅违背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还限制了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消弱资源的保障能力。

2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主要通过对矿山采矿方法、技术、装备,选矿工艺、流程、设备、药剂等的作用影响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总体科技水平提高,促进矿山企业采矿方法、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装备的升级换代,相同储量消耗采出更多资源,提高采矿回采率。同样,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选矿工艺的改造,流程的优化和药剂的优选,相同入选矿石量选出的矿产品(精矿)更多,提高选矿回收率。除此以外,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可以使难采资源变为可采资源,难选矿变为可选矿,增加可利用资源的数量。

3综合勘查与评价程度

综合勘查与评价程度决定了对一个矿体的了解程度,勘查程度越高,对矿体形态及资源赋存情况掌握得越清楚,进而依据其布置的采准工程和巷道也就越科学合理,丢矿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从而采矿回采率也就越高;对矿山共伴生资源评价得越全面,选矿工艺流程设计也就越为合理,尾矿所含的有用组分也就越少,选矿回收率也就越高。因此,综合勘查和评价是实现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必要条件。

4矿产品供需形势

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体现的是市场对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影响。当某一矿产品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局面,矿产品价格高涨,矿山企业为获取更多利润,会自觉加强管理、更新设备,提高开采回采率,加大低品位矿的利用;在选矿环节,矿山企业会通过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和改进洗选设备、药剂,降低入选品位,提高选矿回收率。反之,当市场上矿产品供过于求时,矿产品价格走低,矿山企业为降低采选成本,确保利润空间,往往会采富弃贫、采主弃副,造成资源浪费。

5矿山企业管理水平

矿山企业管理水平对节约与综合利用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矿山管理机构健全,设置有专门的地质、采矿、选矿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建立起矿山储量动态监测机制,各类资源储量资料齐全,动用、采出、损失量和“三率”管理资料台账清楚、规范,在开采过程中,适时进行补充勘探,对资源赋存和开采状况掌握清楚,将有利于及时调整开采计划,提高开采回采率。反之,如果矿山缺乏地质、采矿、选矿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未建立其储量动态监测机制、台账不清,则开采的随意性较大,易导致丢矿,降低开采回采率。

6政策环境

低品位矿、难选矿、尾矿同一般意义的矿产相比,有用成分少,选矿成本高,其利用与否与矿产品市场价格直接相关,存在较大的风险,国家对开展综合利用的各种优惠政策则能极大降低其风险。主要包括财政补助、税收优惠、贷款贴息以及用地和资源配置倾斜等相关政策。在较优惠的政策环境下,矿山企业开展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有利于提高“三率”水平。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在《矿产资源法》、《民法》、《循环经济促进法》都有相关条款,但大多数法条都是原则性、政策性的规定,缺乏下位法的具体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如《矿产资源法》中第3、7、29和30条均涉及节约与综合利用,但都是原则性的要求,具体内容、程序、权利、义务规范及法律效力都没有具体规定。另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同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差别,其内涵不断扩大,不仅包含共伴生矿、尾矿的综合利用,还包含低品位矿、难选矿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律关系处于法律调整的盲区。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矿山企业开展综合利用无法可依,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积极性,同时也给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带来一定困难。

2矿产资源节约意识不强,尚未树立新型资源观

当前我国矿山企业经营者的节约意识整体还不强,采富弃贫、采主弃副、随意丢矿等现象时有发生,小型矿山企业尤为突出。企业经营者未能深刻意识到我国严峻的矿产资源形势,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长期延续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掠夺式的开采。节约观念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3缺乏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标准体系

综合利用工作虽然已倡导多年,但并未形成规范的标准体系,更未能对矿山设计建设形成重要约束,致使矿山企业综合利用实施和考核过程中标准不一,制约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有序推进。

4基础工作薄弱,缺乏数据支撑

在我国经济发展统计体系中没有关于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基础数据统计,国家层面尚未开展过全面的综合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当前使用的数据资料不仅分类比较粗,而且数据质量不高,很多是早期的数据或者是估算的数据,不利于提出科学的政策措施,更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措施做出实时调整。

5矿产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方向不明,投入不足

由于尚未开展过全国层面的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对全国矿山企业整体的科技水平也未进行过深入分析,只是矿山企业同部分科研院所进行的个别项目合作,未能在全国层面统筹矿业科技发展,导致国家科研资金在矿业科技领域的支持方向不明,进而投入相对较低。同时,由于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矿山企业缺少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的动力和积极性,在综合利用的前瞻性技术开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大多数资源综合利用只停留在简单易行的技术上,缺乏能够使资源整体高效综合利用和大宗高值利用的原创性技术研发。

对策建议

针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影响因素和我国当前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尝试从政府层面、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

1.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明确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明确废石、尾矿等矿山废弃物的所有权,以及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资源开发的界定和要求。

1.2广泛开展矿情宣传,促进矿山企业树立节矿观念

矿山企业是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主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区域内矿山企业经常性地开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组织中小企业到节约与综合利用较好的企业学习经验等。

1.3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加强监督考核

尽快形成出台一批规范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完善“三率”标准考核体系,强化政府引导和推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准入门槛。将“三率”标准作为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矿产资源开采年度检查、矿山督察等的重要依据,强制新建矿山采用高于规定标准的先进技术和工艺。

1.4定期开展矿产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评价,实现多库衔接

当前,我国正在组织开展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并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数据库。随着工作的深入,应逐步建立综合利用年度评估和信息机制,实现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并实现同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的衔接,建立包涵储量、开发、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完整数据系统,为矿政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持。

1.5加大矿产综合利用科技投入,解决关键共性难题

在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评价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对矿业科技水平进行总结分析,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科技部门统筹矿业科技发展,准确把握制约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共性关键问题,并应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方面力量,尤其发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机构的技术人才优势,围绕开发低品位、难处理矿产和尾矿资源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设立专项课题开展研究。矿山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委托相关科研院所对矿山采选技术工艺进行评估,提出适应资源禀赋特点的最优采选方法和工艺。

1.6设立矿山企业技改专项资金,加快先进技术推广转化

2010年起国家设立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奖励了技术设备先进、节约与综合利用较好的矿山企业,树立了一批示范工程,总结形成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工艺,大大提高了优秀矿山企业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实施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巩固扩大专项成果,鼓励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低下的矿山企业改进技术工艺,升级采选设备,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建议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设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改专项资金”,以资金扶持或贴息方式对进行技改的矿山企业进行支持,加快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转化。

2行业协会层面

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一种民间组织,具有了解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是联结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须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内先进适用技术的总结,并通过组织现场会、推介会、行业年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引导和帮助矿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第7篇:矿产资源行业范文

一、加快海外拓展步伐对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型企业以自然资源的开发为主,辅以初加工和一些后续工序,尽可能利用区域内的自然条件来实现经济增长(王林清,2007)。这类企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非常强,企业拥有矿产资源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一向高度重视对全球矿产资源的控制,近百年来,他们不断通过经济、外交甚至战争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占领。

就我国而言,在本世纪头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资源短缺是重大的瓶颈。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贫乏,探明铁、铜、铝、镍、铬、钾矿石基础储量居世界第4与第12位之间,人均拥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2%、13%、10%、9%、0.3%和4.5%。不仅如此,我国的资源禀赋普遍不佳,矿产资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很小,富矿稀少,贫矿、难选矿和共生矿多,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康义,2005)。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将加速升级,对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也持续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一些重要矿产品短缺加剧,铁矿、铜矿、氧化铝和镍矿的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分别由1993年的22.3%、16%、34.8%和7.9%提高到2004年64%、72%、46%和47%,钾矿和铬矿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85%和90%(朱训,2005)。我们如果不突破资源瓶颈,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GDP再翻两番的目标就有可能落空。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客观上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必须从全球资源配置中寻求保障资源供给的有效途径。因此,利用好境外重要矿产资源不单是提高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举措。

二、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海外拓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行业政治敏感性高,面临的政治风险大

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海外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府或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和政策的不连续性而导致的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影响,并致使其经营管理绩效和其他目标遭受不确定性(杨德新,2000)。当前的政治风险已由战争、征收、国有化等传统型风险向更为复杂而隐蔽的风险演变,主要表现为东道国政策的变化、区域保护、经济和政治报复、区域内部协调、第三国的干预、民族主义和宗教矛盾、各国内部的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等(童生、成金华,2006)。由于矿产资源企业投资对象都是战略性物资,与国家利益、民族主义、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紧密相连,因此受政治影响极大、面临的政治风险极高。我国资源企业在外投资就经常受到多方面的阻碍和干扰,使我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受到很大限制。

2、缺乏国际化人才,对国际规则不熟悉

在实际的对外经营过程中,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碰到的最棘手问题,主要是来自对矿业国际惯例和运行模式不甚了解或缺乏研究。由于信息不对称、不熟悉国际惯例,不了解国外政治经济和社会风俗、法律制度等,我国企业有过很多失败的教训。因此,他们开始认识到对外合作中涉外资源评估、商务信息、法律咨询、仲裁调解的重要性,必须在标准、规范、矿业权评估、资源评价、独立勘查、矿业经纪、劳务合同等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缺乏了解国际社会经济环境、精通国际市场规则、熟悉国际法与投资地法律的综合型人才,以致在与外商的商谈过程中,会出现提出严重背离国际惯例和矿业运行模式的要求和条款的情况,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全球拓展的步伐。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当务之急。

3、企业规模小,国际综合竞争力弱

西方矿产资源企业一般都是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而由于矿产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国家扶持力度日益加大,使得矿产资源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张。根据瑞典RMG统计,目前参与世界矿业经营活动的公司约有8000家左右,但矿山产量的大部分仅由少数几家公司控制。在世界矿业公司排行榜上,32家矿业公司的矿产产值总额占全球矿产总产值份额的50.38%;最大的25家公司中,美、加、澳、英和南非的发达国家的矿业公司占19家,其控制产量占25家公司总产量的78%(周进生、鲍荣华,2004)。我国的矿业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和国际大型矿业集团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据2001年底的统计,我国有15万多个矿山企业,其中大型企业500个,中型企业1254个。大、中型矿山企业只占全国矿山企业的1.15%,而小型矿山企业却占98.85%(朱训,2003)。矿产行业的规模效应十分明显,大规模、长期合同式的交易始终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规模偏小使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定价权,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容易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抗风险能力差;二是造成企业银行资信低,融资能力低,难以快速扩张;三是市场开拓能力弱,难以突破国际市场壁垒;四是容易受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承担不必要的发展成本。三、我国矿产资源企业海外拓展的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国家外交优势,支持矿产资源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由于矿产资源的战略重要性和分布不均衡性,对其争夺已经突破了企业层面间的争夺,导致国家层面参与资源争夺。为了获得支持经济发展的有限资源,无论从企业利益还是国家利益来说,企业和政府间的结合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控制海外的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他们制定和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综合运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优势,支持本国企业进行跨国资源开发,加紧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并控制了大部分优质资源。

尽管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控制,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大量的机遇存在。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企业与亚非拉国家合作资源开发项目不断取得成功,这固然与这些国家资源丰富但缺乏开发能力有关系,更与我国在这些国家发展良好外交关系密不可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一直以来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因为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属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长期友好的双边关系,所以我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具备了独特的战略优势。为此,我国的矿产资源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外交渠道积极拓展海外资源,获取资源开发的主动优先权。一些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但与我国政治关系密切的新兴国家应成为我国企业拓展资源储备的重点目标。在资源扩张的进程中,我们应注意尊重当地的政治、宗教、文化习惯,少说多做,在争取资源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长期的合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矿产资源企业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拓展海外资源

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应紧紧围绕国内短缺的重要矿产品种,综合运用贸易、投资、对外援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发利用海外资源。

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参、控股境外企业是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在获取国际矿产资源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在生产技术、营销渠道、品牌经营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有助于我国企业学习国外公司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水平。这种方式风险小、效益高,适宜针对发达国家和国际矿产行业领先企业进行。在资源丰富、与我国关系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则应尽量争取独立投资或以我方为主建设及管理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这些发展中国家受制于资金和技术限制,多希望国际企业能以直接投资方式参与到他们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上,并为之提供了各种优惠的政策。我们应充分利用自己在资本、技术、国家关系上的比较优势取得资源开发的主动权。这种方式投资大、风险高,需要国家政治、外交层面的配合。除直接投资外,我国企业还可通过长期合同买断海外矿山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权或租赁经营海外矿山,这种方式节省投资、风险小但时效短,对于企业长期的资源保障作用有限。

3、扩大企业规模,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当前,国外大公司为了应付世界资源开采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普遍实行强强联合、机构重组,矿产资源企业并购风起云涌,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进入海外矿产资源市场面临多种风险,而我国矿产资源企业海外开拓市场更多的是在单打独斗,显得势单力薄。从目前世界各地资源开况看,跨国公司在资源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垄断。因此,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强强联合,不仅可以凭借组合的实力减少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还可以增强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的逐步完善,并购重组的经济环境也日益改善。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并购重组集合各企业优势的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作为海外拓展的主体。在生产要素的重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进一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实现企业规模快速扩张。随着我国国内资本市场本身的逐步完善、发展,矿产资源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取大量的融资已成为可能。随着我国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宽,企业通过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大企业的有利条件。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第8篇:矿产资源行业范文

一、加快海外拓展步伐对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型企业以自然资源的开发为主,辅以初加工和一些后续工序,尽可能利用区域内的自然条件来实现经济增长(王林清,2007)。这类企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非常强,企业拥有矿产资源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一向高度重视对全球矿产资源的控制,近百年来,他们不断通过经济、外交甚至战争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占领。

就我国而言,在本世纪头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资源短缺是重大的瓶颈。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贫乏,探明铁、铜、铝、镍、铬、钾矿石基础储量居世界第4与第12位之间,人均拥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2%、13%、10%、9%、0.3%和4.5%。不仅如此,我国的资源禀赋普遍不佳,矿产资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很小,富矿稀少,贫矿、难选矿和共生矿多,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康义,2005)。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将加速升级,对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也持续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一些重要矿产品短缺加剧,铁矿、铜矿、氧化铝和镍矿的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分别由1993年的22.3%、16%、34.8%和7.9%提高到2004年64%、72%、46%和47%,钾矿和铬矿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85%和90%(朱训,2005)。我们如果不突破资源瓶颈,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人均GDP再翻两番的目标就有可能落空。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客观上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必须从全球资源配置中寻求保障资源供给的有效途径。因此,利用好境外重要矿产资源不单是提高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举措。

二、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海外拓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行业政治敏感性高,面临的政治风险大

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海外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府或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和政策的不连续性而导致的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影响,并致使其经营管理绩效和其他目标遭受不确定性(杨德新,2000)。当前的政治风险已由战争、征收、国有化等传统型风险向更为复杂而隐蔽的风险演变,主要表现为东道国政策的变化、区域保护、经济和政治报复、区域内部协调、第三国的干预、民族主义和宗教矛盾、各国内部的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等(童生、成金华,2006)。由于矿产资源企业投资对象都是战略性物资,与国家利益、民族主义、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紧密相连,因此受政治影响极大、面临的政治风险极高。我国资源企业在外投资就经常受到多方面的阻碍和干扰,使我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受到很大限制。

2、缺乏国际化人才,对国际规则不熟悉

在实际的对外经营过程中,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碰到的最棘手问题,主要是来自对矿业国际惯例和运行模式不甚了解或缺乏研究。由于信息不对称、不熟悉国际惯例,不了解国外政治经济和社会风俗、法律制度等,我国企业有过很多失败的教训。因此,他们开始认识到对外合作中涉外资源评估、商务信息、法律咨询、仲裁调解的重要性,必须在标准、规范、矿业权评估、资源评价、独立勘查、矿业经纪、劳务合同等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缺乏了解国际社会经济环境、精通国际市场规则、熟悉国际法与投资地法律的综合型人才,以致在与外商的商谈过程中,会出现提出严重背离国际惯例和矿业运行模式的要求和条款的情况,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全球拓展的步伐。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当务之急。

3、企业规模小,国际综合竞争力弱

西方矿产资源企业一般都是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而由于矿产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国家扶持力度日益加大,使得矿产资源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张。根据瑞典RMG统计,目前参与世界矿业经营活动的公司约有8000家左右,但矿山产量的大部分仅由少数几家公司控制。在世界矿业公司排行榜上,32家矿业公司的矿产产值总额占全球矿产总产值份额的50.38%;最大的25家公司中,美、加、澳、英和南非的发达国家的矿业公司占19家,其控制产量占25家公司总产量的78%(周进生、鲍荣华,2004)。我国的矿业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和国际大型矿业集团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据2001年底的统计,我国有15万多个矿山企业,其中大型企业500个,中型企业1254个。大、中型矿山企业只占全国矿山企业的1.15%,而小型矿山企业却占98.85%(朱训,2003)。矿产行业的规模效应十分明显,大规模、长期合同式的交易始终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规模偏小使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定价权,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容易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抗风险能力差;二是造成企业银行资信低,融资能力低,难以快速扩张;三是市场开拓能力弱,难以突破国际市场壁垒;四是容易受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承担不必要的发展成本三、我国矿产资源企业海外拓展的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国家外交优势,支持矿产资源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由于矿产资源的战略重要性和分布不均衡性,对其争夺已经突破了企业层面间的争夺,导致国家层面参与资源争夺。为了获得支持经济发展的有限资源,无论从企业利益还是国家利益来说,企业和政府间的结合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控制海外的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他们制定和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综合运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优势,支持本国企业进行跨国资源开发,加紧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并控制了大部分优质资源。

尽管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控制,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大量的机遇存在。近年来中国矿产资源企业与亚非拉国家合作资源开发项目不断取得成功,这固然与这些国家资源丰富但缺乏开发能力有关系,更与我国在这些国家发展良好外交关系密不可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一直以来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因为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属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长期友好的双边关系,所以我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具备了独特的战略优势。为此,我国的矿产资源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外交渠道积极拓展海外资源,获取资源开发的主动优先权。一些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但与我国政治关系密切的新兴国家应成为我国企业拓展资源储备的重点目标。在资源扩张的进程中,我们应注意尊重当地的政治、宗教、文化习惯,少说多做,在争取资源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长期的合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矿产资源企业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拓展海外资源

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应紧紧围绕国内短缺的重要矿产品种,综合运用贸易、投资、对外援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发利用海外资源。

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参、控股境外企业是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在获取国际矿产资源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在生产技术、营销渠道、品牌经营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有助于我国企业学习国外公司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水平。这种方式风险小、效益高,适宜针对发达国家和国际矿产行业领先企业进行。在资源丰富、与我国关系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则应尽量争取独立投资或以我方为主建设及管理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这些发展中国家受制于资金和技术限制,多希望国际企业能以直接投资方式参与到他们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上,并为之提供了各种优惠的政策。我们应充分利用自己在资本、技术、国家关系上的比较优势取得资源开发的主动权。这种方式投资大、风险高,需要国家政治、外交层面的配合。除直接投资外,我国企业还可通过长期合同买断海外矿山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权或租赁经营海外矿山,这种方式节省投资、风险小但时效短,对于企业长期的资源保障作用有限。

3、扩大企业规模,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当前,国外大公司为了应付世界资源开采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普遍实行强强联合、机构重组,矿产资源企业并购风起云涌,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进入海外矿产资源市场面临多种风险,而我国矿产资源企业海外开拓市场更多的是在单打独斗,显得势单力薄。从目前世界各地资源开况看,跨国公司在资源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垄断。因此,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强强联合,不仅可以凭借组合的实力减少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还可以增强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的逐步完善,并购重组的经济环境也日益改善。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并购重组集合各企业优势的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作为海外拓展的主体。在生产要素的重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进一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实现企业规模快速扩张。随着我国国内资本市场本身的逐步完善、发展,矿产资源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取大量的融资已成为可能。随着我国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宽,企业通过海外资本市场融资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大企业的有利条件。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第9篇:矿产资源行业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压力;可持续发展

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中国,近20年来,战略性矿产资源支撑了占我国GDP 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保障了300多个矿业城市的发展,形成了10 300个大型国有矿山企业,解决了2 100万人口就业。但是,根据相关机构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分析和预测,对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中到2020年将有9种出现严重短缺。

如何缓解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面临的诸多压力,从而保障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用以支持我国的经济高速有效地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战略性矿产资源供需压力分析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每个国家都在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矿业经济,并通过国家间的交换,更好地促进矿产资源全球配置。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快了矿产资源的消耗,近年来,我国的石油、铁、锰、铜、钾盐等大宗支柱型矿产已经出现国内供给不足,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较低,矿产品消费依赖大量进口的现象。

1. 战略性能源矿产供需形势。我国的人均能源量呈现出生产与消费齐头并进的增长态势,1978年人均能源资源生产量约为0.65吨标准煤、消费量约为0.59吨标准煤,略有富余,自1992年起出现缺口,2008年人均能源资源生产量约为1.96吨标准煤、消费量约为2.14吨标准煤(为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2.4吨标准煤的89.17%),缺口日益扩大。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石油消费量会进一步增长,对外依存度也会随着提高,石油的消费趋势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持续增大,但是产量增速相对滞后,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将很快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

我国的煤炭供需状况较为稳定,生产与消费基本保持平衡。我国自从1986年起成为世界最大煤炭消费国、1990年起成为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2009年,我国煤炭生产、消费量占世界煤炭生产及消费总量比例分别涨至43.9%与46.9%,为美国同期生产和消费量的296%及289%。中国煤炭的消费量在持续攀升,尽管我国的煤炭储量较为丰富,但是长期无节制的粗放式开采必将导致我国煤炭资源的紧缺,且我国煤炭清洁使用技术仍然不高,导致了煤炭使用过程中浪费量较大。

综上,我国的原油、煤炭消费总量正在快速攀升,而这两种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速高于其生产增速,供需缺口日益扩大。

2. 战略性金属矿产供需形势。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战略性金属产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的战略性金属矿产的资源保障程度比较低,消费量却持续攀升,使得部分战略金属产量的增长不得不依靠原料进口,使得这些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8年,我国精炼铜的产量达到378万吨,但是国内矿产铜产量为93万吨,国内回收供精炼铜生产用其他铜材也估计在50万吨左右,2008年我国精炼铜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约为62%。2008年,我国进口铝土矿达到2 500万吨以上,同时进口氧化铝在450万吨以上,铝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当年的电解铝产量是1 138万吨,但当年国内铝土矿产量仅能够满足650万吨电解铝生产的需要。同年,我国精铅产量是321万吨,国内矿产铅产量仅为140万吨,国内回收供精铅生产用的废杂铅估计也只在50万吨左右,因此,2008年我国进口矿产铅原料超过85万吨,铅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超过30%;2008年我国锌产量是391万吨,国内的矿产锌产量约在315万吨左右,进口矿产锌约为120万吨,锌原料的对外依存度也超过了30%。2008年,我国镍产量是12.9万吨,而矿产镍产量仅占了7万吨,国内镍产品消费量高达34万吨左右,国内镍需求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80%。

二、 战略性矿产资源国际贸易及进出口压力分析

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衡,40个主要矿种中,13种矿产全球储量的3/4以上集中在3个国家,有23种矿产3/4以上的储量集中在5个国家,在40种主要矿产中,储量排在前3位的国家,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最低的为30.7%,最高是99.5%,前5个国家的储量所占比例最低为45.8%,最高约为100%。这一资源特征决定了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是能够自给自足的。并且,世界资源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垄断趋势加剧;供需重心相分离,境外资源供应缺乏安全保障;中国成为资源高成本的最大受害者,资源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全球矿业领域围绕大宗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对全球矿产资源的争夺。全球矿业资本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被世界前八家跨国矿业公司所拥有。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三个国家铁矿石占世界产量的60%,占世界贸易量的90%。智利、秘鲁、印尼占世界铜产量52%,贸易量90%,同时,世界重要战略矿产资源市场总体上出现了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的局面。以铁矿石为例,铁矿石的市场以高度垄断为特征,在价格决定问题上生产者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目前,世界铁矿石的贸易主要决定者是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业的力拓公司和必和必拓公司,2003年~2010年8年间,这三家公司铁矿石产能一直占全球产能的70%以上(图3),虽然从2006年起,所占比例有小幅下降,但是对于三家公司在全球铁矿石交易问题上的决定权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除了上述国家和企业外,印度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和澳大利亚的第三铁矿石出口国,印度也一直是我国的主要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额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

中国是矿产品消费大国,其上升的消费趋势将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供给一直受制于人,很可能会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以铁矿石资源来看,中国和铁矿资源寡头的博弈已经成为左右全球铁矿市场的主要力量,但中国在这一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可以说,全球矿产资源和矿产品市场的垄断格局已经形成,而如何有利的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是目前我国矿业应思考的问题。

我国的境外重要矿产资源高度集中,2002年~2008年七年间,煤炭、原油、铁矿砂、铜矿砂、铝矿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进口集中度都约在50%以上,排在前五位的进口来源国较为固定。针对高集中度的进口趋势,我国矿业企业也开始了向海外发展的计划。对外开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中央提出的“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相关企业开始勘查开发利用国外的矿产资源,但是,我国矿业“走出去”面临许多问题,国家缺乏法律、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相关人才和技术力量不足,对外资源开发常常具有盲目性;矿产品进口贸易方式单一,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国内企业没有形成合力,对外谈判常处于被动,矿产品进口价格受制于人;在矿产品出口中,也存在着相互压价、利益受损的现象。

三、 优势矿产资源保护利用形势压力分析

我国的优势矿土长期在国际市场中处于被贱卖的境地,其中稀土资源的保护利用尤为重要。近年来无保护开采,使我国稀土等优势矿产资源储备大幅下滑,也对主产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而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一直对稀土采取限制性开采。目前世界90%的稀土资源都来自于中国,从1990年~2009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储量从十几年前的占世界88%,降到了2008年的52%,廉价出口使得中国稀土企业从中获得的利润仅在1%~5%之间。“无序竞争、产能过剩”被视为中国稀土被长期贱卖的“病根”,在过去,相关政策法律的缺失,加之监管不力,导致了小矿主的私采滥挖现象比比皆是,使得这种优势矿土通过非法途径大量流失。2002年,相关部门曾筹划组建北方和南方的两大稀土集团,以包头和江西为中心整合我国的稀土资源,在稀土整合过程中,如何分配利益、控制生产、是需要重点筹划的问题,但是,稀土产业呼吁了多年的统筹整合始终未能实现。

同时为挽救稀土国际话语权,2010年5月,国土资源部已经正试选定包头作为首批稀土储备试点地,这只是夺回中国话语权的一个开始。在我国对稀土严控资源、收紧配额的背景下,外资在中国稀土行业的行动都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外资之所以进入中国稀土行业,目的就是绕开配额,获得原料。

实际上,自2010年5月20日国土资源部开展稀土矿区整顿活动后,国际舆论认为中国会进一步收紧稀土资源。国际社会之所以紧张我国的稀土资源,是因为随着科技发展,稀土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工业味精”的地位。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稀土资源战略看出,一方面,各国都在加强稀土储备,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开发国内外稀土资源,以保证本国的供应,相比之下,我国的稀土资源的保护与行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四、 结语

本文对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压力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1. 从供需形势上分析,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速高于其生产增速,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同时,国内的战略性金属矿产的资源保障程度比较低,消费量却持续攀升,使得部分战略金属产量的增长不得不依靠进口原料,这些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未来,我国除煤炭和锌矿之外,主要战略矿产性矿产资源都将告急。2020年~2050年前,煤炭尚能够自给自足,石油供需缺口持续扩大,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恶化,石油安全处于高危态势;铜矿与铝矿基本能够自足,铁矿供应安全将成为中国矿产供需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铁矿供需安全呈现高危态势。

2. 我国境外重要矿产资源高度集中,一旦出现问题,涉及经济安全的资源安全供应面临严峻挑战。其中,主要的矿产进口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2002年~2008年七年间,煤炭、原油、铁矿砂、铜矿砂、铝矿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进口集中度都约在50%以上,排在前五位的进口来源国较为固定,境外重要矿产来源地高度集中,并不利于风险的分散。

3. 稀土作为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近年来“无序竞争、产能过剩”被视为中国稀土被长期贱卖的“病根”。优势矿土通过非法途径大量的流失,这不仅仅造成了稀土矿产资源以低价舶入其他国家,还造成了国内稀土矿区环境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从1988年至今,中国始终在低价进行稀土原料出口,而在稀土应用技术方面,则长期被限制在西方国家设置的专利壁垒之外。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压力状态,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来确保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利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储备及综合利用,只有多方入手。加强管理和调控,才能够最终实现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 2006,(6):75-85.

2. 孟庆瑜.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检视与反思.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56-60.

3. 李泽红,薛梅,郭文杰.论新的安全观.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4-107.

4. 中国稀土贱卖海外.资源博弈空前激烈.资源再生2009,(7).

5. 王安建,王高尚.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6. 谷树忠,姚予龙,沈镭等.资源安全及其基本属性与研究框架.自然资源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