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海外总承包 财务风险 防控 措施
海外施工单位在运营中,面临法律法规、政令政策、文化差异等多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项目施工中多个因素的相互影响容易导致项目施工延期,项目亏损。目前大部分海外工程采用EPC模式运作,工程中标后整体或者切块转包其他没有海外经营权的有实力的集团内公司或者集团外公司进行施工,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总包单位的资质对外运作,由此带来在利益不同分割下如何维护企业品牌的问题,由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财务风险防控。
一、充分调研进入国别的法律法规
鉴于不同国家对注册公司的要求不一致,集团公司应该提前规划,在进入市场前期,针对进入所在国企业注册的要求,从税收体系、财政体系进行全面了解,确定公司注册模式是否合理有效。
目前中方企业外出经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税收征收模式考虑设立公司模式。目前大部分国别存在的公司结构模式有:股份制、独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模式。出于对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很多国家对设立公司时要求有一定当地企业参股比例,但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条件;对设立独资企业时审批手续比较复杂,但便于公司管理,目前大型集团企业采用的海外注册公司模式几乎都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模式,但在税收体系上很少享受到优惠条件。
(2)经营范围的选择。笔者了解了国字头几家大型的国有施工企业,在海外注册的时候,往往先入为主地按照国内细化的行业模式仅仅注册和自己主业相关的经营范围。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经营范围的限制导致公司无法向多元化发展,没有真正地整合好企业资源,发挥集团公司海外触角的功能。笔者认为海外公司注册时需要从集团整体出发,把目前集团涵盖的经营业务全部纳入当地子公司注册范围。
(3)注册资本金的选择。每个国家对注册资本金要求不尽相同。但是对于计划长期运作的施工企业,必须了解工程投标过程中对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同时彰显公司实力的体现做出一个合理的投资选择。
二、实施前财税管理模式打造
目前,大型集团海外施工大部分采用EPC模式运作,工程中标后整体或者切块转包其他没有海外经营权的有实力的集团内公司或者集团外公司。从工程技术角度看,施工组织、物资采购等都是整体分包。从对外关系角度看,所有单位使用的是同一个品牌,需要共同维护这个品牌,所有对外申报资料均需按照这个品牌统一申报。从财务角度看,工程的整体分包而财务不能整体分包,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账务体系和税收申报尤为关键,目前90%的企业都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建立的一套核算体系满足财务信息的披露。随着海外公司经营时间的延续,公司在海外设立后没有按照当地会计准则建立一套核算体系导致的税务问题、对外信息披露问题逐渐呈现出来。
目前中方企业在海外经营机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去完善财税管控。
(1)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由于国际货币美元的结算机制的原因,目前大部分海外分支机构沿用援建模式设立账务核算体系,大部分采用美元为本位币、实际使用货币为辅币建立的一套的财务核算体系。随着人民币的国际结算的推行,我们在进入国别时应该充分考虑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采用当地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作为辅币建立一套符合当地会计准则的核算体系,根据不同财务信息的要求不同,按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对财务信息进行调整。涉及集团内部多家单位同时共建,可以设置多个会计核算主体,需要按照统一记账本位币记账处理。
(2)税务整体筹划。各单位使用同一个品牌公司对外统一申报,由于国别税收体系之间的差异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总承包单位应该在项目运营前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牵头做好整体税务筹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了解当地税收体系和集团公司所在国之间的税收差异,做出合理的税务筹划。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制定税筹策略:第一,投标前,总包单位应介入潜在市场的税务信息的收集。分析中国和所在运营国度之间的所得税和各项税赋的差异,结合合同条款和税收优惠条件,做出低价清关或者高价清关的税收策略判断,制订整体税收筹划方案;第二,根据不同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合同报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利责共担的原则签订施工合作协议;第三,深入组织研究经营所在国是否与我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涉及是否可以抵扣等多方面因素做出税收筹划,必要时可以申请国家税务总局提供国际税务援助,比如华兴水泥集团海外投资。
三、实施过程中资金风险管理
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结构不同,项目受国家财政和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较大,如何规避外部环境中对总分包单位的资金风险,是项目施工是否盈利的关键点。
案例:某集团公司在进入安哥拉市场后,所承接项目具有中国优贷政府资金,同时也有当地财政资金。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和欧元贬值的双重压力,当地财政资金紧缩造成项目资金紧张,驻外公司利用集团公司区域资金调配优势和优贷资金的组合方式,通过资金整体筹划,风险共担原则,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成功占领了当地市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由于工程项目前期投入较大,项目资金需求前紧后松,整体筹划好项目资金尤为重要,特别是保证前期现场项目资金使用尤为关键。企业需要收支两条线入手做好收入和支出管理,在收支方面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资金管理工作。
在收款方面,应该合理分析工程项目情况,制定合理的收款策略和方法。第一,保函保证金的管理。针对保函银行要求不同,我们必须要力求降低保函保证金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在金融机构的综合授权,办理各种保函。第二,及时收取预付款。境外承包工程一般工程预付款的比率在15%-20%区间。承包商在开立预付保函后,根据合同应及时完善手续,获取预付款。这样就可以解决项目前期费用和设备、物资采购的资金需求。第三,及时收取工程款进度款。工程开工后,承包商应按照合同规定格式和内容定期填报项目实际工程量完成情况申报表,向业主申请工程进度款。第四,及时收回保留金。目前,部分国家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开具质保金保函作为抵押,提前收取工程质保金,节约公司整体资金使用成本。
在支出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资金管理工作:第一,集中结算、统一资金调度、全面监控资金支付。根据目前大部分集团企业境外资金管理主要资金实行二级资金管理模式,先审批后使用。总包单位应对现场资金使用进行专项审定,采用季度筹划,月度申报的模式,对资金进行整体把控,对项目现金流全过程跟踪,保证现场资金使用;第二,严控合同、实现风险共担。承包工程的资金结构不同,支付方式也不一致。在签订合作单位协议的时候,明确工程款专款专用约束条款,确保资金紧张的协作单位在项目运营过程中资金充裕;第三,全面预算、建立资金预警体系。
四、打造财务团队建设,加强信息沟通
面临整体分包的工程建设,财务团队主要组成人员为由总包单位、协作单位共同组成,然而由于各企业文化氛围不同,行政管理角度不同,各国对财税的要求不同,各单位财务管理方式不同制约财务整体工作的开展,如何建立一个各方认同的财务管控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财务团队的建设。
(1)建立财务枢纽。总包方应该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纽带,兼顾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保证财务管控模式的开展,同时对不同企业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共同认知的财务管理团队,建立以总包单位主导的财务管理沟通机制。
(2)建立学习型财务团队。对运营国家和中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学习,形成财务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当地员工和外派员工相互融合,老财务人员传授新财务人员的机制。
(3)完善人员流动机制。海外机构工作中,由于个人家庭生活等多方面原因,人员的流动相对比较频繁,如何保证在人员流动过程中财务工作顺利开展,也是制约财务管控的一个因素,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财务委派机制,建立一个懂管理、懂业务,作风严谨的财务团队,合理安排财务资源,保证财务团队战斗力。
一、医院财务风险
医院财务风险一般分为投资、筹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四方面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都将会出现财务风险,将会导致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最终破产。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医院正处于转型阶段,医院的管理正逐渐向企业管理方向转变,医院财务管理内容以及管理目标也都向复杂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管理难度。由此可见,在医院中采用合理的财务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 一) 外部环境
医院的运营发展会受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宏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环境变化在医院运营过程中是无法预知的。如果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医院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时,医院就会面临较多风险。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 我国医疗市场逐步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境医疗机构,在我国建设医院。2. 由于经济的波动较大,市场不景气,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的发生,致使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迫使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成本核算,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可见,医院在运营中面临许多困难,这也就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 二) 内部因素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产生受内部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无法追上我国医疗卫体制改革的步伐,管理模式落后,缺少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医院在财务管理上经常会出现混乱,大量的数据与实际会计数据存在差异,监控财务部门工作无法得到落实。
2. 预算存在偏差情况比较严重。医院的部门科室未结合实际,过分注重自然利益,虚加预算,导致医院财务支出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致使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局面变得混乱。同时,商业公司和药品销售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会存在一些违规操作,导致医院的预算支出增大。
3. 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虽然医院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财务管理措施,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对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衡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完善和利用。财务预警机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应用,可以完成对医院在运营过程中获取的利润、偿还债务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项问题的预测与分析,从而实现对医院运营中的财务风险的合理控制。目前,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只实现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相关活动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并没有监理相应的预警机制,规避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三、解决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 一) 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
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关注程度,时刻观察宏观环境的变化情况,通过横向比较,纵向缝隙,搜集与医疗行业相关的各项信息,掌握变化规律及变换趋势,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种不同的应变措施。此外,依据具体情况对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动态调整,适当的对财务管理措施进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甚至规避因为外部化境的改变而导致企业在财务上出现的各种风险。
( 二) 做好库存处理,收回应收款项
在物资采购上,医院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采购,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医院的库存进行科学管理。第一,要确定医院库存医疗机械和药品的最大容量,对路村物资内的卫生材料、药品等各项存货的数量进行科学制定,从而提高医院对价格出现过大幅度的抵抗能力。同时,对医院因为管理库存而出现的不善情况而形成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为某医院2014 年药品采购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A 类药品102 种,占总金额的68%;B 类药品135 种,占总金额的24%;C 类药品153 种,占总金额的10%。A、B 两种药品使用的变动情况反映了医院每年药品消耗金额的集中药物品种,因此应当对其重点控制,而对C 类药品则应当进行适当控制。
( 三) 提高风险意识,提升内控水平
1. 在医院内部监理完善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是进行财务管理的根本。合理的制度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主要依据。目前,医院在各项财务工作中都缺少一套完善的财务制度,这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风险的规避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学习与培训等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和业务素质,使全体财务人员能够了解其在医院财务体系中的地位,使团队防范效应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对岗位上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与培训,并且各项内容都与员工的薪资挂钩,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对医院财务上的岗位人员进行法律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并加强对医院财务中存在的风险的有效控制。
商业连锁企业虽然经营活动复杂频繁,但是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投资活动较为自由、自主空间较大。并且,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成熟、扩张速度的不断加快,投资管理也是其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商业连锁企业来说,源自于同一地区的竞争、新型业态的竞争(如超市、百货店、折扣店、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仓储式大卖场)、内外资企业的竞争等都给其投资带来了一系列的投资风险。以内外资企业的竞争为例,据统计目前一些城市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占到了23%,少数发达地区已经占到了50%。在这种情况下,以投资方式划分的实业投资以及资本投资风险成为了商业连锁企业的主要投资风险。前者主要体现在相关联产品的多元化经营中,后者则主要体现在股权投资等虚拟交易中。
2日常经营财务管理
日常经营财务管理是商业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主要内容。如果说筹资、投资管理是保障商业连锁企业得以成立、扩张的财务管理活动,那么日常经营财务管理则是从细节上来决定商业连锁企业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活动。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税金的核算与管理、商品的折价折让管理等都是日常经营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该管理内容复杂繁多,其财务风险也主要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对于商业连锁企业来说,存货的比例有可能高达80%,由于存货等流动资产的分配、利用不合理,导致存货大量积压;成本控制指标设置的不适当,导致物流配送中心运营资金过于紧张或者过于宽松;固定资产使用、处置管理的不科学,导致整个运营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流失等。
3统筹财务管理,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3.1勾勒财务风险事项图,实现风险识别的全面性
商业连锁企业的规模性与地域性决定了其所要考虑的财务风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这些因素可控,就必须首先识别这些因素,并且尽可能地做到全面。商业连锁企业可以按照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所可能存在的各项财务风险进行列举,并将其组合在一张图表中。同时,由于每个地域的行业发展状况、经济状况、消费者喜好等都存在差别,财务风险事项图可以按照不同的地域来勾勒。
3.2在财务风险事项图的基础上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在识别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商业连锁企业要考虑这些事项发生的可能性,要考虑这些事项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等,得出评估结果,为后期的风险控制活动提供基础。一方面,要不断创新风险评估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组合与派生,更好地运用模型、数据等进行各项风险的评估。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相似连锁企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结合自身情况,建立科学化的风险评估指标。即某一风险超过某一阀值,就要启动相应的应对措施,进入紧急状态。以麦当劳为例,在2002年以前,麦当劳在世界上新建分店的速度最快达到每3小时一家,但是由于其忽视了各项财务指标风险阀值的控制,导致2002年第四季度净亏损达到了三亿四千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风险阀值需要进行定期检查或者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3.3建立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措施应当是具体层面上的,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此处所要强调的是事前和事中的风险具体应对措施,这往往是商业连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忽视的,尤其小型商业连锁企业。将风险应对措施提到事前和事中,可以有效地将识别的风险发生率降低到企业的可控范围内。比如,在商业连锁企业中,总店或者区域总是发挥着重要的管理和领导作用,那么可以设置以下风险应对措施:筹资方案由总店管理层进行决策;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将一切投资权限集中于总店管理层,其他任何分店没有决定是否投资的权限;根据可行性研究、授权审批、后续评价、投资过程记录以及投资资金收回这几个阶段对投资活动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可以根据资金预算控制系统模块、资金结算控制系统模块、资金分析决策控制系统模块、资金全程预警系统模块四个板块来进行资金管理等。
3.4完善配套信息化软件的应用
从生产商或者供货商供货到区域物流中心进行货物配送,再到终端消费者购买产品,整个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财务信息。由于商业连锁企业的规模效应,各项财务风险指标的控制需要通过信息化软件予以支撑。实际上,ERP系统的应用对于商业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其投入成本较高,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商业连锁企业。实务中,商业连锁企业可以利用POS机等微机显示的数据来统计商品的销售量、分析区域性商品销售比例、区域性消费者消费偏好等信息,根据该信息来统计销售利润、开展商品折扣活动、合理安排物流配送,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事前和事中。
4按照财务管理内容建立针对性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从商业连锁企业的宏观角度来阐述如何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它贯穿于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在此基础上,商业连锁企业还要针对各项不同的财务管理内容建立针对性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实现全方位的、精细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
4.1筹资风险的控制活动
我国商业连锁企业筹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是上文所述的收支性筹资风险和现金性筹资风险,反映到实务当中则主要表现为债务结构安排不合理、资金来源不当、筹资方式不当等问题。以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债务结构安排为例,对比国外零售商的债务比例和债务结构,中国零售企业的债务主要集中于流动负债,而流动负债中主要以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以及短期借款为主;国外的零售商债务结构则较为均衡,长期借款的比重稍高。在商业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扩张情况调整筹资结构,平衡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开发多元化的筹资方式,切忌一味地扩张而忽视了财务风险问题。实践证明,大多数连锁企业在经过最初的快速发展后,会将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管理之上。以国美为例,在“壳王”取得控股权、国美接手控制权、运作地产物业、运作电器零售四个阶段的资本运作过程中,通过大规模的股权筹资与并购等筹资方式成功地实现了连锁经营。
4.2投资风险的控制活动
商业连锁企业的投资活动既具有一般企业投资的管理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把握明确的投资方向、严格控制投资项目、规划投资规模。考虑到连锁企业的规模效益,连锁企业在发展的稳定期要首先考虑关联性业务的投资,切忌跨度过大。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在连锁企业的整个运作模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往往会对其物流配送中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企业可以利用物流配送中心的资源为其他企业提供相关物流业务。在控制投资项目方面,商业连锁企业可以借鉴一般企业的管理实践与理论。但是,在投资规模的控制上,商业连锁企业要控制好发展战略。因为其本身就是靠不断投资新的分店来谋得市场份额,如果多元化的投资规模过大、速度过快,会给自身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因素。
4.3经营财务风险的控制活动
在经营财务风险的控制活动中,连锁经营的标准化以及流程化相当重要。因为诸如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税金的核算与管理、商品的折价折让管理等这些管理活动所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均外在的表现于日常经营管理制度当中。管理层的一个决策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或者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开店选址为例,国美王府井上商城败走“麦城”就是典型的案例。营业面积达3000平米的国美电器王府井商城开业,黄金地段、精美装修,仅开业前的广告费就达100万元。但开业后却发现诸如紧邻夜市而致交通堵塞货运车无法进入、房租过高、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交通不便等问题,迫使国美提前终止合同,撤出王府井。这次失误让国美管理层意识到连锁经营的标准化以及流程化对于规避经营过程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5结语
(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供电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有电价风险、筹资风险、税收风险等。电价风险具体是指电输出或输入的价值也许会发展改变,从而使公司的利润不是非常稳定。输出价格风险是指售电单价变动的风险,输入价格风险是指购电价格变动的风险。电价风险属于政策风险,也是电力行业所独有的风险类型,它具有客观性和不可避免性。筹资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秦皇岛供电公司需要重点关注的税收风险主要来自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抵扣、企业所得税,只有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再加上争取到最大限度的可抵扣范围,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节约税金。
(二)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随着电网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电网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逐渐多样化。现阶段,大部分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都比较弱,预警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财务风险绝大部分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而导致的。内部环境因素包括筹资决策不当、投资决策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和资产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控问题。供电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和管理能力较差、内部控制有待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不成体系、财务风险预警能力不强等。秦皇岛供电公司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风险预警还不成体系,风险管控系统性、完整性较差,不能及时、完整地反馈对完成公司各项经营目标有影响的风险因素,未能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二、秦皇岛供电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供电公司的财务监测指标有公司经营效益、资产效率、发展能力、成本水平、现金流量、贡献程度等。针对当前秦皇岛供电公司风险意识不强的现状,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该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走出对财务风险管控的误区。强化管理层防范风险的理念,是公司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的基础,是保证公司风险防范的必要条件。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供电公司在建立内控制度时,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控制要以预防为主,检查要将常规审计和定期或者不定期审计相结合。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充分意识到,要想公司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就要重视对内部风险的控制。提升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提高了执行力度,才能规范管理公司的内部日常事务。变革内部控制理念,加强公司内部的沟通协调,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建立科学的信息处理机制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将直接影响该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效果。在集中核算模式下系统应关注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财务信息的规范化。财务部门与业务端口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充分重视风险预警结果,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检测到的结果,重点关注出现黄、红两种颜色亮灯状态的指标,认真分析背后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就从源头上避免了公司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沟通汇报,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和整体经营风险可控、在控。同时,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开展公司系统内供电单位主要经营指标对标工作,可以先在一个地区内进行对标,取得成效后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省范围。通过找差距、找问题、找目标,促使下属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确保整个集团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四)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从财务的角度来讲,供电公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风险。而全面预算管控恰好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所以应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秦皇岛供电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复杂而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电量增速大幅下滑。二是折旧、财务费用等成本总额不断增加。三是购电成本持续攀升,购水电比重虽同比有所提高,但增量部分主要为上网电价较高的大水电电量,公司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对风险进行研究分析,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进行处理,只有合理平衡电量、成本、投资和效益的联动关系,才能有效应对更加严格的内外部管控要求,从而保障全年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定期进行风险控制情况跟踪,确保风险可控、在控。为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提高风险管控刚性,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应建立财务风险分析、跟踪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分析总结前一阶段财务风险管控情况,结合当前经营形势,合理准确评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动态跟踪与事前预估相结合,做好公司经营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跟踪。加强电力市场跟踪,密切关注量、价、费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跟踪分析揭示出的风险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改进,并做好总结工作,严防风险的再次发生。财务部门跟踪成本预算执行情况,需要市场部、计划部、基建部、设备部等相关业务部门的密切协作,及时处置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才能使公司的目标得以落实。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秦皇岛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的防控现状,提出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得出以下结论:(1)电网公司如果要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就应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强化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急预案。(2)定期进行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引导和管控作用,确保生产经营的可控、在控;定期跟踪风险控制关键节点及指标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3)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推动公司由外延式发展向外延与内涵并重发展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造资产经营新绩效。
作者:赵欣 邓伟妍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高培明,侯新华.智能化发展给电网带来的风险与防控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07).
[2]梁国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商业会计,2013,(9).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本文通过对煤炭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提出财务风险应对措施,如何防范财务风险,使煤炭施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开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开滦集团公司下属的控股子公司,属于煤炭施工企业,随着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面临着空前的财务风险压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开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深入研究应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提出有效应对财务风险的方法对策,以达到控制煤炭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一、煤炭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煤炭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客观表现
开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开滦集团公司下属的煤炭施工企业,2004年的财务风险从客观表现来看:从流动资产营运能力比率分析,首先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开滦建设集团2004 年销售收入净额为877 万元,期末应收账款为2304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为1236万元,由此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仅为0.50 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720 天。说明开滦建设集团应收账款每周转一次需要720 天,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较慢,反映了开滦建设集团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很低,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很弱,从而开滦建设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就很低,由于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很长,不但加大了施工企业的收账费用,而且也加大了施工企业产生坏账的风险,使企业势必计提大量的坏账损失,这就大大的增加了煤炭施工企业的成本,利润减小了。通过对开滦建设集团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我们看到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很低。其次分析存货周转率,2004年开滦建设集团施工成本为6512万元,期初存货为869 万元,期末存货为2093 万元,2004 年开滦建设集团存货的周转次数为4.40次,存货的周转天数为81.82 天,通过计算分析我们看到开滦建设集团存货的周转速度比较慢,平均81.82天周转一次,反映了施工企业存货占用水平较高,存货的流动性比较弱,存货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相应的也就减慢了。这就直接影响了煤炭施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通过对开滦建设集团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分析,我们看到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偏低,说明煤炭施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应收账款收账速度慢,平均收账期较长,存货占用水平较高,流动性弱;另外煤炭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都较低,这就造成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目前从整个煤炭行业形势来看,整个煤炭行业都不景气,处于低迷状态,应收账款回收困难,账龄较长,这就使得煤炭施工企业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造成企业资金压力变大,使企业偿债能力减弱。
2.煤炭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定量指标分析
我们还以开滦建设集团为例进行定量指标分析,首先从财务风险定量指标分析,2004 年开滦建设集团年末资产总计为92586 万元,年末负债总计81276 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7.78%,这就表明该企业资产来源主要依靠的是负债,这就使企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说明施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弱,资产负债率低于风险标准参考值。2004年开滦建设集团期末流动资产为81353万元,期末速动资产为63197 万元,期末流动负债为71994万元,计算出流动比率为1.13,速动比率为0.88,一般认为,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企业的流动比率只有大于2,速动比率至少是1,才能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通过以上分析说明煤炭施工企业的负债比率一般都非常高,短期偿债能力较弱,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远低于风险标准参考值,资产周转状况和盈利能力都与风险标准参考值有很大差距。
二、煤炭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1.加强资金管控力度,确保煤炭施工企业资金的安全煤炭施工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结算管理办法和业务操作流程,以保障企业资金链的安全。为降低资金使用风险,煤炭施工企业必须要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审批制度、资金支付授权批签控制和资金使用日调度制度。制定施工企业的资金分类使用管制方案,资金使用按照“专款专用,限制调剂”原则合理进行调配,在合理使用资金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煤炭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效防范了资金的支付风险。
2.加强应收款项的回收力度,提高煤炭施工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针对应收款项的回收,煤炭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回现、抵账、诉讼、提交仲裁申请等多种回收方式,并责成专人负责对所有结转项目进行统一梳理,分析项目存在的问题,使项目所有遗留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理,达到项目验收目标。最大限度降低项目不应有的损失,实现收入确认的最大化。针对已经处理完成的工程项目,核实项目回款条件、项目回款状态,确定项目应回款数额,落实责任单位,确保回款的清收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应收款项回款的风险,尽量避免坏账的发生。
3.定期评估财务风险,应对风险防范责任
开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开滦集团公司所属的煤炭施工企业,从2006 年开始开滦集团公司就开展了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并组织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按季度分析财务风险,及时向领导汇报财务风险情况,存在的风险问题,便于领导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煤炭施工企业应该定期开展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工作,以应对财务风险的发生。
4.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煤炭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损失
煤炭施工企业要积极深入的推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的工作。结合煤炭施工企业自身经济运行实际,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工艺的改进工作,力求通过施工、经营等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对施工技术方面的革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施工企业成本,从而有效提高煤炭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5.发挥财务管控作用,提高煤炭施工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防范财务风险
现金流管理是煤炭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课题,煤炭施工企业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就要把应收款项回收作为头等大事,加大回款力度。这主要是防止煤炭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只有好的现金流,才能为实现煤炭施工企业产值、利润提供保证。煤炭施工企业强化现金流管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预算管控体系,坚持量入为出的预算管理原则,积极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模式,煤炭施工企业应加大对应收和应付账款的管理,按照“防范风险,统一计划,先急后缓,重点优先”原则,严格审批程序,合理使用资金,最大限度的防止煤炭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风险识别
(一)内容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就是要详细分析自身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财务风险,具体是指:找出可能存在的所有财务风险;应该对哪些进行后续处理;导致风险出现的原因;财务风险可能对运营造成的负面影响或者损害程度。集团企业由于自身组织非常庞大复杂,因此其财务风险也比一般企业更加多样、更加难以控制,基于此,集团企业只有全面掌握上述情况,才能准确判断自身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二)层级与信息传输途径 具体如下:
(1)集团总部与下设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根据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应对不同层级进行针对性的财务风险识别。具体来讲,集团可以聘请专业机构分析总部以及各下设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并提交专业的评估报告,之后在年报中对这些信息进行披露;另外,管理人员应凭借对集团内部运营状况的了解,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找出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向上级管理层汇报。
(2)业务层的财务风险识别。根据集团企业的业务流程,应对各业务的具体操作进行风险识别。这样集团总部以及下设企业都可以根据识别结果进行相应的风险防控处理,从而保障各项业务操作的财务安全性与稳健性,保障公司业务能够在安全的财务环境中开展。
(三)方法 具体有两种:一是列举法。按照当前集团的实际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分析各个经济业务流程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二是现场调研法。借助和业务人员交流操作情况,掌握财务风险可能出现的环节,并分析过往风险控制的收效,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二、风险评估
(一)定义 进行了财务风险识别之后,集团企业还需要评估这些风险,从而确定它们对集团运营可能造成的影响。集团企业虽然结构复杂、规模庞大,但是也并不代表其就会存在财务风险盲区,也就是说不管其规模多大,每个业务环节中同样都存在财务风险。实际工作中,无法将财务风险完全消除。导致其产生的原因中有些是系统性的,集团只要开展业务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能做的就只是将它们控制在安全水平范围内而已。因此,集团企业的高管层需要制定出合理的风险安全水平范围,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安全水平之内,从而保证运营的安全性。
(二)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集团外部与集团内部。集团企业在评估的是应该考虑时间的影响,除了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程度之外,也关注风险存在的时序性,从而能够在评估之后进行更加高效的应对。具体来讲,集团企业首先设置一个时间段,之后把识别出的财务风险根据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程度建立坐标系左上方是发生可能性极高的财务风险,不过这类风险对集团的运营影响程度很低;右上方也是发生可能性极高的财务风险,而且这类风险会对集团的运营带来沉重打击。因此,这类财务风险就是集团企业要重点防控的风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防控;左下方是发生可能性很低的财务风险,而且这类风险对集团的运营影响程度很低,因此,只要进行动态监控随时掌握其变化就可以;右下方也是发生可能性极低的财务风险因素,虽然这类风险会对集团的运营带来沉重打击,但是也不是重点防控的对象,只要做好动态监控就可以。
(三)评估方法 具体如下:
(1)定量法。通常来讲,企业集团进行风险评估都会选择相应的财务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建立预警体系,具体见表1。
偿债能力方面有以下指标:流动比率的值越高就代表企业的财务状况越稳定,学术界一般认为流动比率的值是200%比较理想,这时企业拥有良好的短期债务偿还能力;速动比率的值越高就代表企业拥有越强的变现能力,学术界一般认为速动比率的值是100%比较理想;资产负债率的值越小就代表企业拥有越好的长期偿债能力,学术界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比较理想;已获利息倍数的数值越高就代表企业拥有越好的长期偿债能力。学术界一般认为利息保障倍数是3比较理想;
盈利能力方面有以下指标:成本费用率越高就代表企业拥有越好的盈利能力,为获得利润支出的代价越小;净资产收益率的值越高就代表企业拥有越好的盈利能力,运营效率越理想,投资人与债权人的利益会受到越好的保护;销售毛利率越高就代表企业拥有越好的盈利能力,运营效率越理想;销售净利率越高就代表企业销售收入具有越好的收益能力。学术界一般认为该指标至少要超过10%。
营运能力方面有以下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值越高就代表企业收回账款的速度越高、效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进行得很有成效;存货周转率的值越高就代表企业的变现能力越强,说明企业运营占用的资本越少,资本利用效率越高。
发展能力方面有以下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正值的话,代表企业本年取得了营业收入增长;数值越大就代表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越快,发展前景越明朗;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负值的话,代表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出现了下滑;数值越大就代表企业的营业收入下滑得越快,发展前景不乐观;资本保值增值率的值越高就代表企业的资本状况越好,拥有越好的资本增值能力,学术界一般认为该指标超过100%比较理想;资产增长率越高就代表企业拥有越快的资产增长速度;相反的,如果该指标太低,就代表企业发展非常缓慢,很容易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现金流量方面有以下指标:销售现金比率体现的是企业实现1元的销售收入可以产生多少现金流量,该指标的数值越大就代表企业拥有越高的收入质量,资金利用效率也越高;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数值越大就代表企业拥有越多的现金净流量,相应的偿债能力也就越强。学术界一般认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的数值超过1比较理想,不过也不是数值越大就越好,如果太大就证明企业有太多闲置资金,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2)定性法。定性法,顾名思义就是评估人员根据风险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具体的过程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过因为更好的结合了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效率往往更高。定量法虽然客观准确,但是其无法有效覆盖集团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部分数据太难取得,或者数据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定性法则能够补足定量法的不足,对各类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与定量法相辅相成,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全面准确的评估。对集团企业来说,定性法可以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国家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假设集团一直都通过非常单一的途径筹资,那么就可能要面对很高的筹资风险;政府出台了新的行业限制政策,集团企业的发展策略与规划可能受到巨大影响,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联手进行了并购运作,导致市场结构出现了明显改变,可能造成集团的现金流动速度减缓,形成财务风险;集团发展过于盲目、扩张太快,导致很高的财务风险。
通常使用的定性法有三种:一是标准法。集团企业委托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对内部财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并给出发展趋势的报告,同时预测集团未来可能面对的各类财务风险;二是四阶段法。财务风险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有自身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潜伏阶段、发展阶段、恶化阶段、失控阶段,根据风险的情况推断其所处的阶段,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三是评分法。这种是介乎于定量与定性之间的方法,通过对风险评分确定风险的实际程度与影响,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应对。一般来讲,将集团企业的所有财务环境因素进行归纳集团企业就能按照自身的运营实际,分析每项因素的综合情况并进行评分,然后按照具体的评分结果将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排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风险防控。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不论是定性方法还是定量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是如果可以将这两种方法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每种方法的优势的话,就能实现对集团风险科学全面的评估。虽然这两种方法各有侧重点,各有自己遵循的原则,可只要利用得当同样能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而实现对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全面评估。
三、风险控制
(一)方式与方法 结合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与经营规划,再综合考虑集团的财务风险情况,才可以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换句话说,在识别以及评估了财务风险之后,进行的风险应对不能随意而为,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方法,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笔者通过图3简单介绍了集团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不同的风险。
笔者将上面坐标系的风险划分为4大块,其中:A是高风险区,是集团企业应该尽量回避的风险。对于这类风险要采取一切措施回避,从而降低集团产生损失的可能性;B、D是中级风险区,是集团企业应该积极应对的风险。对于这类风险应尽量转移或者分散,从而保证集团财务业务的安全性;C是低级风险区,是集团企业能够控制的财务风险。对于这类风险不需要特意采取应对措施,只要做好实时监控,防止其出现变化即可。下面,笔者介绍一下基本的财务风险处理方式:
(1)回避。所有企业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回避风险。因为回避成功的话,企业就可以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损失。如果风险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了项目本身的利润时,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实施项目,也就是从源头上避免风险出现的可能。比如:拒绝与信誉不好的经销商合作;投资之前进行科学全面的调研与论证等。
(2)降低风险。降低风险是需要正面应对风险的措施,也就是集团企业的业务进展情况已经无法停止、只能继续下去的情况下,进行的风险应对。降低风险主要有两种方式:首先,把有可能会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作为重点控制对象,从而在源头上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次,抑制风险发生的重复性以及降低风险造成的实际损失程度。在风险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只能想办法不让它出现得那么频繁,同时降低其对集团带来的损失程度。具体来讲,集团企业需要做好对各类风险因素的控制;及时了解行业以及市场情况;评估债务人的资信情况;预测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市场调研;拓展筹资途径等。
(3)转移风险。集团企业也可以通过合法的操作将部分财务风险转移出去,从而避免其对集团造成过大的经济影响。具体来讲,购买保险或者在金融市场上购买一些保值但是又有升值空间的产品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集团企业也可以通过联合经营等方式将部分财务风险转移出去。
(4)接受风险。如果集团企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应对那些强度以及影响都不大的风险时,考虑到风险应对成本与实际损失之间的关系,如果应对成本高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那么集团可以采取不进行任何应对的措施接受风险。这时,集团可以将风险形成的损失计入费用,在利润中抵减,只要这部分费用低于应对风险需要投入的成本,那么这种选择就是更加经济的做法。
(二)风险控制措施 了解了风险控制的方式与方法之后,就要探讨集团企业的风险控制措施了。综合考虑了集团企业的运营实际之后,笔者认为其可以采取如表4所示的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林范强:《对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探讨》,《财经界(学术)》2010年第12期。
[2]黄爱斌:《浅述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3期。
[3]李伯权:《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方法》,《知识经济》2011年第16期。
[4]张天兴:《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对策探析》,《管理观察》2009年第10期。
企业在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造成了企业财务状况不确定性,进而造成了企业财务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财务风险。虽然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相对固定的原因和相对稳定的规律,积极探索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并了解其产生规律,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财务风险的规避策略,对于避免企业因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和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宏观环境不确定性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经济、法律、市场、政策、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因素均有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和财务状况造成影响,若现代企业不重视对宏观环境的关注和适应,势必会因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遭受相应的财务风险。
2.资本结构不合理
我国多数企业的资本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这主要体现在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不协调上。目前,许多企业的负债融资偏高,导致利息支付增多,加大了企业的偿还压力,也使得融资成本偏高,长此以往将对企业造成较重的财务风险。
3.经济决策不科学
新项的生产项目、投资项目的决策,决定着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状况和经济效益,甚至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但纵观我国诸多现代企业,由于缺乏对行业发展走向的全面了解,和科学的项目决策体系,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发展时机,且经济决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和财务风险较为常见。
4.道德风险
现代企业经营中,常常要面对欺诈、违约、投机等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产生多与信用度有关,债务关系的扭曲常常会催生道德风险。例如,一些企业允许大量赊销,若对方的信用度偏低、偿债能力不详,就极容易引发财务危机;此外,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遵守与合作企业所签订的合同,对自身义务和责任的履行不到位,导致合作企业蒙受相应的财务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的出现与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风险发生之前就对其采取严密的观测措施,对于争取应对时间和减少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现代企业应建立并不断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预警系统的建立要遵循前瞻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同时积极学习财务预警理论和方法,不断增强财务预警体系的前瞻性,争取最及时、最准确的识别财务风险,并获取相关信息,以便财务科学的应对策略。
2.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要使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就要使企业筹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四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现代企业应结合行业背景和自身实际条件,科学利用财务杠杆,在争取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应进一步提升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并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从本质上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
3.树立风险意识,提升人员素质
首先,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潜在的风险,提升企业全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于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应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培训活动,对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准确地识别采取风险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摒弃经验决策,降低财务风险。
4.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强化对宏观环境的关注和分析,并及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对于规避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现代企业应对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市场环境、法律和政策环境、资源环境等进行动态追踪和评价,一旦发现对企业自身有害的因素,要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如营改增、个人所得税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免征等均与企业的财务状况息息相关,对此现代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5.强化企业资产流动管理
企业在借入资金时,首先要慎重考虑资金成本、信息传递、财务风险等各种因素,而且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偏低,导致偿还能力下降,到期无法足额偿还,进而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造成企业破产。对一些资金周转较快,经营水平较高的企业,可适当提高负债比例,反之这应降低负债比例。另外,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应与企业的资金周转周期和资金占用情况对等。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由于受到众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风险也贯穿于企业财务活的各个环节,并且这些风险通常不可避免。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防患于未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减少损失也成为每个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安全稳定生产,保障盈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一般来说,提到财务风险管理,人们往往最先想到它的识别和预测功能,然而事实上,风险管理涉及到各个层面。除财务风险预测外,其职能还包括财务风险决策职能、财务风险控制职能、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财务风险损益处理职能等。风险预测职能主要针对于客观存在但尚未暴露的风险问题,主要从企业财务角度科学、系统、全面地预测风险可能发生在哪些方面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而风险决策职能主要针对风险所需要承担的后果和其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制定出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案。财务风险控制职能主要是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于各个管理层面做出相应举措,发现并减少由于内部环境问题造成的风险。财务风险损益处理职能则主要针对企业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或获得的收益,对其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主要对于企业风险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举措,及时弥补因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五种基本类型,其中对我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为投资风险。根据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警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过度依赖投资活动的趋势,2016年上半年,我国直接投资(ODI)项下资产净流出同比增71%,近年来我国ODI存量、流量增速也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必然联系,但是,ODI快速增长和对于投资的依赖过高,使得中国信贷增持数额超过收入增长,也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多对外投资的风险。此为我国整体财务风险的主要方面。而具体而言,我国的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外部原因
国家经济或金融政策变化,会对某些根基不稳的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改变其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可能会使其资金流转受阻。利率的上升会加大企业的付息压力,并且增加其财务风险。汇率的变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未知的风险。
(二)内部原因
1、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
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模式,认为只要妥善经营,保障收支平衡就不会产生较大的问题,认识不到其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预测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2、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价值构成及比例,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内部治理、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和合理配置资源。判断一个企业内部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即要根据其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两方面分析。一般来说,在保障企业价值最大的同时将成本降到最低反映一个企业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水平高、融资来源不合理和企业本身缺乏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考虑。企业为扩大其经营规模,拓宽经营渠道,往往不得不依靠银行各类金融产品的支持,这使得企业负债率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成为资本结构合理化中一大重要问题。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过程中缺乏财务预测的环节或是确定的决策目标过于宏大缺乏现实性,不适合企业本身科学发展。另外企业缺乏科学的决策方法与程序也使财务风险加大。
四、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建设优质财务管理队伍
只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才能在面对财务风险问题时处于主动的地位。对此企业管理阶层应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于降低企业内部风险的积极作用,切实完善内控制度。主要加强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从管理层内部切实施相关策略,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主要是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知识技能,提高对于风险的判断力,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专门针对风险管理的研究组,专门针对企业风险问题。
(二)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
企业应制定适合自身内部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长效应对可能发生的企业风险。此风险预警系统应贯穿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层面,监督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比起风险的转移更加重视风险的防范问题。如针对投资方面的风险,企业可以采用逐步分阶段进行资金投入的方式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的防范不等于回避机制。
风险回避机制是企业在面对风险时采取的最为消极的一种办法,此种办法虽然能有效规避风险,却也放弃了与高风险相对应的高收益,只有对投资把握过小时才考虑采取此种方案,与之相比建立健全风险预测和控制机制以及采取风险转移和承担方案显得更为切实可行。以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规范各级公司财务行为、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和合理配置财务资源并保障公司科学发展,在2016年8月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财务管理规定。该规定较为完善,从多方面规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办法。如第一章第三条第五点中提到,财务管理要注重内控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预警措施,严格防范财务风险。
(三)加强对于投资决策的优化
投资决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除影响其工作成效外,更对其经济效益的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强投资决策的优化,要求企业时刻关注市场的供求变化,国家对于投资方面的政策变化以及汇率变化趋势等问题。需要企业引进或请教相关部门的人才,科学准确分析投资形势,以减少因决策失误引起的财务风险。对于投资回收期、投资所能获得的报酬率等相关指标,选择最为优化的方案。还可采取投资多样化的措施,分散投资以分散所产生的投资风险。
五、结束语
关键词:审计风险;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06—02
近十多年来,企业经营失败或者因管理层舞弊造成破产倒闭的事件剧增,投资者和贷款人蒙受重大损失,注册会计师因而被指控未能及时揭示或报告这些问题,并被要求赔偿有关损失。探讨审计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关系意义重大。
一、审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
(一)审计风险的表现
我们认为,将审计风险概括地表示为察觉出重大错报的风险,只是最狭义的审计风险,而审计风险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说明:
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受到企业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如何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财务报表项目,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
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下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同样受到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即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
3、报告(评价)风险。审计评价是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管理责任情况发表的综合评价,涉及被审计者的切身利益,任何不实或不当的评价,都可能会引起审计行政诉讼。一是对非评价审计事项不应评价而评价。二是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不应评价而评价。因为虽在审计范围之内,但未获取相关证据。三是对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不应评价而评价。四是用词不妥的审计评价。但更多的是囿于各种原因,报告定性模糊、问题含混,语言似是而非、欲说还休;结论模棱两可,不知所云。“诉讼爆炸”就是注册会计师责任加重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
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及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1、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进一点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定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更可能出错;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高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2、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汎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对企业管理人员来说,风险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特别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金融环境的变化显著地影响企业的控制环境。以前的理论是对国外的本地市场提供供给或利用国外的自然资源。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联系起来,每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都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大了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表现
1、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风险是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的较为重要的一种风险,其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外部法律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又有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中存在先天不足所导致的。并且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多样性。财务风险的多样性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受企业经营环境多样化的影响,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不仅要面对传统产品市场的竞争,而且要面对高科技产品市场竞争,这种多样化的经营环境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多样性的财务风险影响,其次受企业经营过程多样化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不是简单的一个环节,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一个过程中的失误都可能形成财务风险,再次财务行为多样化的影响,企业财务行为方式包括筹资、投资、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利润分配等,在这些环节,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形成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的全面性。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企业承包从筹资到投资、平时的现金流量运作、企业的对外担保、企业跨国经营这些日常的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管理,而这些由于企业经营不当或客观原因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中。
4、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自动化程序和控制可能降低了发生无意错误的风险,但是并没有消除个人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如某些高级管理人员可能篡改自动过入总分账和财务报告的数据金额。当被审计单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传递时,发生篡改可能不会留下痕迹或证据。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1、经营目标。目标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针。企业管理层或治理层一般会根据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各种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经营目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对目标和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企业当前的目标是在某一特定期间内进入某一新的海外市场,企业选择的战略是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但是,成立合资公司可能会带来很多的经营风险,例如,企业如何与当地合资方在经营活动、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如何在合资公司中获得控制权或共同控制权,当地市场情况是否会发生变化,当地对合资公司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方面的政策是否稳定等问题,而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风险。
2、经营风险。不同的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经营风险,不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固然可能产生经营风险。但是,调整的过程也可能导致经营风险。例如,为应对消者需求的变化,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但是,开发的新产品可能会产生开发失败的风险;即使开发成功,市场需求可能没有充分开发,从而产生产品营销风险;产品的缺陷还可能导致企业遭受声誉风险和承担产品赔偿责任的风险。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例如,企业合并导致银行客户群减少,使银行信贷风险集中,由此产生的经营风险可能增加与贷款计价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同样的风险,在经济紧缩时,可能具有更为长期的后果,进而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
3、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缺乏科学性。企业在不同成长与发展阶段所采用的股利政策不同。其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例如,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说明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此时企业经营风险高,有投资需求且融资能力差。另外,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如果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财务风险来源包括:因短期内不能履行财务义务(比如向供货商、办公场所的出租人或雇员付款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因未获得货款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对消费者的可分配收入产生影响,并导致与诸如零售商、房地产开发商或制造商的交易恶化的利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在项目期内的现金流和折现率的通货膨胀风险。此外还包括汇率风险,即海外投资的预期现金流受到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以及借款人的融资风险。还包括因在市场上投机或套期产生的衍生工具风险。例如,为了用低于当时的通行价格的价格购买某商品而购买期货。
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最显而易见的财务风险就是市场风险。主要的市场风险是由金融市场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但主要财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其他相关的重要财务风险如上所说,包括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三、审计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一)审计风险与财务风险的联系
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例如,在经济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资产的流动性出现问题、重要客户流失、融资能力受到限制等,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地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又如,管理层缺乏诚信或承受异常的压力可能引发舞弊风险,这些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
(二)审计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区别
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直接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错报,侵占资产通常伴随着虚假或误导性的文件记录。因此,对能够导致财务报告产生生大错报的舞弊,无论是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还是侵占资产,注册会计师均应当合理保证能够予以发现,这是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报表审计的价值所在。但另一方面,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即使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恰当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特别是,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精心策划和掩盖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尽管完全按照审计准则执业,有时还是不能发现某项重大舞弊行为。
(三)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应对措施
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例如,如果认为管理层面临实现盈利指标的压力而可能提前确认收入,注册会计师在设计询证函时不仅应当考虑函证应收账款的账户余额,还应当考虑询证销售协议的细节条款(如交费、结算及退货条款);注册会计师还可考虑在实施函证的基础上针对销售协议及其变动情况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人员。如果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程序仅为实质性程序,这些程序应当包括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经营目标。为了从被审计单位高层次的经营目标中识别出经营风险和审计,审计项目组通常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和经营风险。例如,被审计单位制定了一个通过增加毛利来改善盈利善的总目标。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与提高售价和降低成本相关的上体目标和行动措施,如通过从国外新供应商购货的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
2、特别风险。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和经营风险作初步评估之后,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特别风险,例如,被审计的产能严重过剩并连续数年亏损,管理层按照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现值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由于涉及较多的假设和人为判断因素,注册会计师认为这是一个影响固定资产计价认定的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还需要考虑与之相对应的经营风险及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以决定是否需要报告给被审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