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意班级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意班级文化建设

第1篇: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艺术设计;应用价值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艺术门类,其价值的体现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载体。高校校园是一个知识、文化集中体现的地方,用艺术设计特有的语言去诠释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辅助校园文化建设,既能使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在高校校园这个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载体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又能通过其自身的魅力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实效。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来说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建设是硬件建设,包括校园环境景观、场所设施等建设,是有形有质的可视化对象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即意识形态的建设,其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如学校总体形象、价值观念导向、道德品质培养、校园文明建设、综合素质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处世能力培养等等都属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年代,在这个时代中,人们对于道德、价值、时尚、品味、审美、文化等的理解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观念和感识。高校校园是一个多种思想、观念交汇融合、碰撞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任务艰巨、内容广泛。要寻找一种合适的语言与载体,使观念不同、理解各异的师生们能够普遍接受,利用艺术设计的魅力不失为一种良策。

一、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魅力

艺术设计是在一定的创意构想基础之上,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版式等一定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在一定的载体上得到展现的具备艺术质感的创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艺术设计无论是创意构想还是表现形式、方法上都能够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影响力。

1.艺术设计创意构想的魅力

创意构想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创意独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缺乏创意的设计方案必然是没有感召力和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是通过一定的活动、行为、情景等来实现的。而这一切活动,必然是创意为先。每项建设活动从策划到执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艺术设计的创意过程的思维方式,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去构想、组织,艺术设计的魅力必然会使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更多的动人之处。

2.艺术设计多样化设计及表现形式的魅力

艺术设计是作为实用设计艺术,包括很多设计门类。例如平面类的广告设计、POP设计、标识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网页设计等;环艺类的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陈设设计等等。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大的载体上,每一种设计门类都能以其自身特有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在不同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与魅力。如校园公益广告设计、活动组织宣传广告语设计、漫画设计、活动海报、布景设计、校园景观设计、学生作品展布展设计、主题手抄报、板报设计等等。

二、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总的来说是对可视化的具体实物建设,如校园建筑、景观、雕塑设计、教室、寝室、食堂、各种教学、生活设施等等。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校园中的这些可视化实物建设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协调,即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艺术设计是实用性设计,实用性是其生存的基础。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实物建设首先要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图书馆要方便读者借阅,环境要相对安静;食堂要满足学生方便实现选看、购买、就餐、清洗等就餐流程;教室的灯光处理既要能够满足读书的照明需求,同时还应兼顾到其他的功能需求(如使用多媒体设备时室内的灯光控制)……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艺术的、良好的氛围的营造就更离不开艺术的设计了。例如,通过教室内墙及走廊的适当装饰可让人缓解学习的压力与疲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能让师生们在课外学习和课间休闲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校园景观雕塑设计能让人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品味和宣传导向;校园各种指示系统的设计(如路牌、门牌、铭牌等)能让人领略到学校的文化气质和人性化关怀;学校整体形象设计(VI系统)能统一、强化学校的形象,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

艺术设计是感性与理性的优雅结合,是激情与冷静的矛盾统一,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更是离不开艺术设计的参与。精神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的建设,而观念的引导、素质的提升、文化的传播、文明的养成、学校的社会形象等又往往需要一定的载体来实现。对于当代校园而言,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主要有各种活动、视觉形象传达、网络等信息平台等等。

在各种活动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宣传海报的设计。高校校园是一个各类海报争相竞放的地方,学术讲座、各类竞赛、文艺演出、作品展览、各种信息……不胜枚举。海报的目的就是要引人注意、获得认同,进而参与进来。此时如能运用广告招贴设计的各种表现手法去设计海报,效果自然比未加雕琢的文图信息堆叠要好得多。另外,如今的校园,大多数海报会以电脑制作、喷绘打印的方式进行,其实,如能发挥POP手绘广告的魅力,既可节约成本,又可以其文图的趣味性获得更多的青睐。再说活动宣传横幅,这也是校园里天天可见的一种宣传形式。设计一句琅琅上口、易读易记且又引人思考的宣传标语,势必会令活动引来更多的关注。再来看看校园文明建设。对于校园而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些为校园文明建设组织的活动常常只能起到短时的作用,如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活动月就曾被初戏称为“三月来了四月走”。而如果能够通过艺术设计的形式传播校园文明的理念,使文明生活的信念深入人心,才是治本的良方。比如说,在寝室、教室、食堂里合适的地方张贴公益广告、漫画,引导生活其中的人群养成良好习惯、爱护环境、文明生活,就显然比反复的、严肃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再比如说,设计垃圾桶的外观,让更多的人留意它的存在,愿意主动将垃圾投放进去;美化教室里的照明开关,使更多的人能意识到要自觉关闭不需要的照明;设计班级标识,以强化、塑造班级的整体形象,提升班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设计符合当代年轻人口味宣传口号、QQ表情,再通过QQ等载体传播,倡导健康向上的语言环境和文明素养,等等。

再说高校的形象设计。对于学生遍布大江南北的高校而言,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能重视VI,通过标识、标准字、标准色等基础系统的设计、通过基础系统的具体应用,在公众心中树立起学校良好的形象,对于高校品质建设,文化推广与倡导、知名度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2篇: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主导着班级的发展,直接、具体、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那么作为班主任怎样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呢?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美化教育环境

中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及其对教育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这个外部文化环境是人为设置的,它从一方面体现着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和教学的主旨。首先、教室内桌椅,书本及其他用具的摆放必须整齐。其次、教室内的地面,墙壁及窗户等应保持洁净。而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它要求作为文化主体活动的主体---班里的师生必须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规范行为和社会公德心,必须要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必须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的不明行为作斗争。这一过程的实施不仅是一个爱护环境的过程,而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行应分步推进,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要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师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意义,富有教育作用。比如贴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时刻提醒学生有高度的时间观念,这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创建班级文化制度,强调制度建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管理规划,才会使得班主任在整体把握班级方向的前提下,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开展好班级各项工作,保障班级工作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主要内容是根据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对中学生的德育要求,具体制定班的班规,以 便具体实施对本班学生的常规管理和德育考核,同时建立一套制衡和监督的机制。

在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制定和实施操行评优的八条标准。这八条标准是:(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尊重国旗、严肃认真地参加升旗仪式;(2)没有缺交作业的记录;(3)上课和自习课没有违犯纪律的记录;(4)早读迟到只限于2次、上课没有迟到旷课的记录;(5)包干区以及课室的清洁卫生,平时的劳动无迟到无缺席记录;(6)每天按规定穿着校服,违规只限于一次;(7)坚持两操,没有无故缺席的记录;(8)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没有乱丢、乱扔、乱吐的记录。这些要求是高标准的,是在常规管理中,体现高标准,这八条只要有一条达不到,操行就不能评优。这八条标准,把学生的操行评比与班级的常规管理密切联系了起来,而且易记、易操作便于施行。操行评比这些本来很抽象的东西,通过与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以及在校应该做到的常规要求联系起来,就使之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了。作为班级的制度文化,制定这八条标准是容易的,谁都可以制定,但如果以为制定这八条标准就是班级制度文化的全部内容,那就错了。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这是一项难度颇大的工程但是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不能不具备这种素质。为了同现代社会轨,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培养这种意识,造就这种素质。

3.心理文化建设,设计文化情境,创建文化氛围

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即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要达到班级和谐心里文化建设的目标,应渗透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

第3篇: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1.班级文化的涵义。所谓班级文化,是由班级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物质表现形式。它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的教室环境布置、班级卫生状况、学生学习习惯、言行举止等。

2.明确班级文化主题,指明文化建设方向。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尽管笔者所在校地处农村,但是教室教学设施基本条件还可以,学校配有各种规章制度、名人画像等,教室中“黑板报”、“学习园地”、“图书角”等教育宣传阵地比较齐全,能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教室的净化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在教室净化最原始阶段,笔者向全班学生提出要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随着良好习惯的慢慢形成,笔者又根据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提出了“三要”目标:即行为语言要规范、学习用品摆放要定位、卫生打扫用具要整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笔者利用班名、班号的设计、征集,调动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集中体现了一个班的精神风貌。当这些凝聚了学生创意和心血的标志出现在黑板报、学习园地、手抄报时,学生怎能不为此而自豪呢?而这份自豪感也正是作为班级小主人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动力。

3.完善班级文化制度,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依据《学校管理细则》,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制定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人,比人管人少了一些随意性,也给学生多一些预警意识,多一点自笔者管理,给每一位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促进每一位同学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二、建设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作好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

1.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到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都看作是教育学生的契机。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笔者首先抓住了教室的布置作为突破口。农村学生身边的文化环境相对城镇学生是有差距的,学校图书室的规模有限;逛书店书市不便,家中少有藏书。所以班级中更应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名人挂像”、“图书角”等来补充学生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渲染一种文化氛围。它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使学生易于接受,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终身受益。

2.在内容上,墙报的设计更是注意了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墙报的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与单调的卡通图画及呆板的卡通文字说明相比,优势顿时一览无余。这样,学生时时处于文化与知识的熏陶之中,教育效果自然提高。当然,这并没有结束,在以后的一次班会上,笔者又组织了一次关于美的讨论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主动谈什么是美?使学生认识到,美有很多,形式美,文学语言美,结构美,和谐美,行为美,交际语言美,心灵美等。机械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的亲身体会比别人强加给的更有说服力。

第4篇: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多数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级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发的过程,但没有引导与建设,这样的班级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级文化,从而滋生投机钻营、荣辱颠倒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

学生进入班级这个组织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要遵守各种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那些与集体规范相违背的言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扮演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正面的积极的社会角色,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性、民主性和开拓性的人格,从而也推动了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为此,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班级文化建设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初一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初二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初三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是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气愤的文化环境。“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是看走进这个班的教室看看卫生怎么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我很重视我们的班级卫生。做到这一点,要求班级全体成员,必须坚持每天的轮流卫生扫除,同时要求全体成员要有公德心和文明行为,禁止乱丢乱放,要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护教室的整洁;这是一个环保意识的培育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过程。(2)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宣传材料,如:《中学生守则》、名人名言、每日絮语、班规等,特别是班级宣传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精选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特点,体现学生热点,体现教育功能,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必要的指导。良好的育人环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相应的岗位都有专门的值日生负责。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①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②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林国《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9期。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靳世荣,郑咏梅《关于德育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第5篇: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中全体成员个体意识、认知观念、价值导向、审美情趣等精神风貌的体现。初中班级的精神文化对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创建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参与文化;班级精神;情感文化;任务意识

一、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培育班级精神

1.构建一个“家”的班级环境

班级是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大量的学习、社交都在此进行。因此,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去建设自己的“共同的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中,定期围绕不同的主},可采用“文明的我”“时空旅行家”“讲卫生的我”等,让学生自己提出创意、自己设计、自己更新。既锻炼了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还引导他们勇于探索未知知识。

2.利用晚唱时间鉴赏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长期的熏陶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取向有着重大的影响,当然,好的音乐还有德育的作用。如通过聆听亨德尔的弥赛亚、贝多芬的钢琴曲、莫扎特的歌剧等,我会问学生听到了什么,让学生讲述自己所听到的情节。同时又给他们介绍不同作曲家的故事,使学生更立体地理解这些音乐家的伟大心灵。

3.利用午诵时间诵读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中有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智慧、审美情趣、价值判断、思维特质。班级中通过与同龄人诵读相关经典篇章,再加上教师的简短品析,能够引导学生热爱国学,进而认同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德。

4.利用小组竞争活动,引导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改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赛;通过小组间成员的协作、配合,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形成集体商议的班级参与文化

制度是班级文化的有效保障。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己制订班级管理制度

让学生自己通过协商、制订班级管理制度,这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权利,进而促进参与意识。学生在班级既是制度的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这有利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行动能力。

2.健全激励机制

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应健全激励机制,鼓励自我发展。初中生还处于人格的建立期,适当的激励,会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如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照片、人生格言制成教室多媒体展示屏,向全班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也会提醒自己努力的方向;再如设立表彰栏,对一周中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进行表彰,以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树立时刻警惕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对于学生的自我保护非常关键,但安全意识的形成不会短期就见效,需要时时警醒,时时防范。为达到上述目的,需不断通过各类活动,如开展“安全校园”活动、“家庭安全大检查”等,让学生形成安全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牢固的安全意识。此外,还要让学生通过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学会自护自救的方法。

三、通过朗诵誓词培养任务意识

任务意识是指学生在意识上所具有的按时、保质完成他人交办的某种任务的意识或习惯。良好的任务意识会促进学生专心学习、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小学时期的学习,更多是出于兴趣的培养。但到初中阶段,已有了升学的相关压力,激烈的学习竞争开始了。鉴于此,可以通过各年级的誓词、每天的朗诵,让学生知道各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每天怎样要求自己,以后要达成阶段性任务会有什么回报。

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情感文化

班级情感文化包括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两部分,其对于学生的情商发展不可忽视。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需班主任和任科教师持续对学生进行“情感唤醒”,关注每一位个体,保持平等关系,建立朋友信任关系,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有信任感和安全感,让学生身心处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学生融洽关系的建立,也需要持续培养。每个学生在家是全家的关注中心,而在班级中,又是诸多个体中平等的一员,难免会出现心理的落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如班级有人过生日,大家就通过QQ群送花来表达祝福;每逢过节,发一些小红包来抢一抢等举措,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从而建立班级情感。

实践证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因此,班主任要针对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班风正、学风浓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吴水清.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南方论刊,2007(3).

第6篇: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品味,满足家庭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培育、提炼、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制定学校特色建设指导方案。

二、特色建设目标

今后的五年,挖掘学校发展潜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在名师队伍、教科研、班级文化建设及课程开发商有新突破,并彰显出学校特色。

三、具体目标及主要举措

第一,名师队伍要进一步扩大到各个学科,各个部门,形成精业务、善研究、有特色的骨干教师群体。

1.加强师德建设。全方位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坚持师德考核和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将以“每人一绝”、“教材解读”为突破口,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对“一绝”训练力求找准优势,加大训练力度,力争每人保证一绝。继续采取“多点联动、研培一体、骨干辐射、全面推进”的校本研修模式,以课堂实践为基本点、专业习练为着眼点、系列培训为积淀点、教科研为提升点、骨干教师为引领点,多渠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3.做好名师培养工作。建立名优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完善名师培养制度,通过定机制、定任务、定目标、给机会、给平台、给空间,充分培训骨干教师,尤其是抓好第二、第三梯队建设,发挥骨干作用,带动和引领一大批教师快速成长。

第二,构建有特色的教研文化,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学科论坛、同课异构、案例交流、分层教学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使教师都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有效教学的深入研究。在主题教研、集体备课、教研模式上进行有益探讨,形成优势,形成特色。让教学研究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与工作的一种习惯。

第三,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打造为学校的精品工程,使每个班级都形成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

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给全体班主任一个展示创新能力与个人才华的“舞台”,给全体学生一个“我们的天地我们做主”的广阔空间,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方法,拓宽育人渠道,在全校班级推广、升级班级博客这一新型的网络育人平台,建立师生互动、家校联动新通道,拓宽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辐射面,逐渐形成“一班一品”的班级文化格局。

第四,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体系。在选修活动课和语文素养提高工程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

1.发挥学校优势和教师专长,将开设电脑机器人创意、电脑绘画、拼贴艺术、剪纸、版画及各类声乐器乐、语言艺术等选修课,并通过科学设置内容,精心组织活动,实时展示成果,实现创造潜能向现实能力的转换,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在大阅读特色课程基础上,营造书香氛围,启动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通过早读、课前三分钟、写字课、语文素养课等形式,将语文知识积累贯穿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达到“字写得好,话说得好,文作得好”。

第7篇: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绝知此事要躬行

——xx人是改革路上坚定践行者

xx市xx中学创建于1968年8月,是xx西郊的一所农村初中,原址为xxx湖,1988年9月搬迁至现址xx街1号。学校设有22个班级、在校学生738人,全校教职工为84人。xx中学是xx区课改实验学校,学校自XX年起开始实施课改,短短两年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袁浦中学的课改,不仅仅是课堂模式的改变,更是课堂文化的改变。袁浦中学进一步把小组建设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并形成极具特色的校园氛围。乘课改东风,应时代潮流,构新型文化,xx中学——又一颗冉冉升起的“课改之星”。

廖校长介绍说:“三年前xx中学是典型的xx区落后学校,地处农村,环境偏僻,大批学生流向城区,根本留不住好教师,我们也是‘穷则思变’。当初,学校投入25万元用于改革起步,从参观学习到专家报告,从顶层设计到改革尝试,从诊断评估到制度完善,从践行课改到深入探究,花费了相当大的财力和精力,经历过阵痛,尝到过滋味,走过一段艰辛曲折的道路,但学校对于课改的决心和信心始终未有丝毫动摇。”xx中学改革两年来面貌变化之大得益于与杭十五中建立起来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和以这种“捆绑式”的结对为依托的教育改革。

“我们的改革不应该叫‘课改’而应该叫‘教改’。”这是孔校长讲座的开场白。实事求是的说,袁浦的课改就模式而言大体跟我们差不多,即“昆铜模式”、“导学案课堂”,但就“改革”而言,我们会发现xx中学的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上,更多的体现在教育管理、评价模式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在教师队伍层面,完善各项制度,实施竞聘上岗和双向选聘改革,突出教师团队建设,调动教师积极性;在学生层面,实施导学案课堂和“一三一”评价机制,创设各种锻炼平台,让学生有展示露脸的机会;极具特色的“五行”校园文化和极富魅力的班级小组文化更是让改革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正是这种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造就今天的袁浦中学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浓郁的文化,教师团结和谐、学生阳光自信,极具特色的校园氛围。

袁浦中学是改革路上坚定的践行者,现阶段课改课题《合作导学课堂学习范式的实践研究》再一次推动全校教师课改路上追梦前行。

为有源头活水来

——xx人是评价机制大胆创新者

第8篇: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高校 学生 公寓 文化 建设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回应了多年来困扰高校为什么建设公寓文化的问题

1.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公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沿阵地,是建设一个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文明高雅的和谐公寓时代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出的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动员令。也就是说,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大学这种社会功能也决定了建设学生公寓文化必须围绕以“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建设和谐为主题,以育人为主要价值判断取向,建设学生公寓文化。

2.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意见中也指出:“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一方面,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普遍实施,班级实体的动态化,传统以班级为载体衍生的各种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方法和手段日益受到挑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成为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基本载体与切入点。因此,针对大学生公寓这一独特的空间,加强公寓和谐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

3.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客观需要。稳定压倒一切。综观我国高校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高校通常是各种思潮与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一些社会思潮往往是首先在高校中敏感地表现出来。大学生思想活跃、社会责任感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然而他们社会经验少,对事物的认识和自身的情绪容易受到相互的影响和感染,好多“集体创意”都直接或间接的出之于学生公寓。因此建设好大学生公寓文化对是维护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安定秩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营造了大学生健康发展、成长的人文环境。建设公寓文化就要培育积极健康和谐公寓文化:筑起政治理论学习与交流平台,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优化行为习惯,完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育人文环境,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完善文化制度,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逐步形成“精神、行为、环境、制度”浑然一体的公寓文化,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当前高校学生公寓现状分析

公寓社会化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校学生公寓是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树立公共道德情操、造就全面发展“四有”新人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的卫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法制安全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也越来越显示其独特的功能。当前公寓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其表现为:一是领导认识缺位,公寓文化渲染缺失。二是制度文化滞后,公寓管理缺乏预见性。三是公寓管理部门工作缺乏创新,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公寓管理工作或缺乏研究或研究滞后,甚至是对公寓管理工作的敷衍应付式研究,管理的手段还陈旧落后,管理方法因循守旧:(1)公寓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2)社会不良思想给公寓文化带来负面影响。

三、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高校公寓文化,实现公寓文化建设主客体之间的精神变换

高校公寓文化是以公寓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文明为特征,以育人为宗旨的文化。主要组成部分是借助物质基础载体的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高校公寓育人是指在公寓特定区域内,在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特别是积极健康的文化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1.领导重视公寓文化建设,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公寓专职管理队伍是建设好公寓文化育人工作的前提。

学生公寓文化、育人工作能否做好、除了硬件条件外,还要建立一支政治责任感强、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精,实现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文化型,从善于管“物”到善于做人的工作转变,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文化需求,引导其健康成长。

2.完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创新学生公寓管理文化育人工作的内容与手段。

(1)完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管为基础,引为主导”的“以人为本”的公寓管理服务体系,制定公寓文化的活动准则,明确各项工作的步骤、任务、目标,实现公寓工作的稳定、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党团组织进公寓、班主任下寝室、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服务制度等等,建立起各种激励机制,实现以惩罚为主向以激励为主的制度转变,激发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热情。

(2)创新公寓文化建设育人工作的内容与手段,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与手段“抓典型、创特色、做品牌”,开展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贝静红.高校学生公寓和谐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当代青年研究,2008,(02).

[2]陈先达,杨耕.哲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9篇:创意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一、 明确班级文化主题

班级文化主题是班级生活的核心理念,凝聚集体智慧,符合教师、学生个性特点。它定位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是集体活动的指南,能促进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的形成。班级环境要凸现文化主题,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并以此产生陶冶和教育作用,避免随意性,否则一切行动都只是盲目的。

如一年级应根据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开始学习生活、自律能力较差的特点,确定“养成习惯、快乐生活”的文化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把对学生的行为教育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 为工作的重点。在墙壁上开辟 “明星闪亮”栏目,定时评选“守时小明星”“守纪小明星” “讲卫生小明星”等,发现、引导、激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的班级设立“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示平台,将学生优秀的书法、绘画、手工艺作品等张贴、悬挂于墙壁,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收获成长、进步的快乐,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喜欢学习。

二、凸现人文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读书养性的地方,所以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温馨的艺术文化氛围。

1.掀好图书角建设 。

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图书角建设,不断丰富图书资源。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发挥图书角的应有作用。如开设“荐书栏”、“图书角漂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植阅读兴趣。

2.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主张:“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利用教室内墙壁资源,适度开发,及时更换,从而对学生产生持久的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中来。

如设立 “才艺展示”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展现个人的才华,可以是优秀的文章、精美的画作,也可以是创意发明制作等等。学生的闪光点得到放大,会逐渐生成一种自信、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还可以开辟“名人驿站”专栏,张贴古今名人的励志名言、成长故事。如宣传学生喜欢的姚明刻苦训练的故事,使之从偶像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墙壁文化的设计,只有让学生喜欢并接受,学生才会有参与的热情,才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丰富班级文化氛围,墙壁才会“说话”。

3.办好黑板报。黑板报每个班都有 ,由于缺乏对黑板报的足够重视,导致黑板报形同虚设,落人俗套。应当认识到,黑板报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 “一方宝地”。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资源,编设多个板块,内容要丰富彰显班级特色。无论文字编辑、版面设计 ,师生应共同参与创作,为学生的创造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创造舞台。

4.环境主要简洁、关观,具有审芙特质。比如,墙壁的设计,在形式、色彩上要与教室整体格调相配,互为映衬,不可过于绚丽。要既简洁又美观,时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给学习和生活增添乐趣,让教室环境建设成为学生一种文化享受。

三、调动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