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肿瘤;康复知识;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22-02
化疗就是以化学药物注入体内杀死癌细胞,经过化疗50%以上的病人可得到治愈与长期生存的机会。癌细胞容易转移,手术以后进行化疗则可以进一步杀灭残留的肉眼看不见的癌细胞以及远处的微小转移病灶,减少日后肿瘤复发的危险与机会。这说明化疗在肿瘤的治疗中起到了无足轻重的作用。病人能掌握肿瘤化疗常识、康复和自我护理知识,可以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因化疗而引起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化疗引起的副反应,正确对待化疗引起的副反应,顺利地完成化疗。我科从2011年7月――2012年7月对904例行化疗的病人进行了化疗康复知识掌握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904例病人中,男350例,女554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54岁;淋巴瘤144例,食管癌168例,乳腺癌132例,肺癌250例,宫颈癌72例,直肠癌60例,胃癌50例,鼻咽癌28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60例,高中120例,初中180例,小学300例,文盲144例。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及内容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肿瘤化疗病人康复知识掌握情况。该问卷的设计是参考肿瘤化疗相关知识文献基础上,在肿瘤科护理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的。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肿瘤病人的一般情况;第2部分:患者对肿瘤化疗的定义、途径、化疗准备、配合、康复护理、化疗与心理、饮食、运动的关系、化疗副作用的护理等条目的了解度,采用闭合式方式回答。此次问卷由1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10分,共100分。共发放问卷904份,回收有效问卷904份,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比数据分析进行统计。
2结果
2.1病人对化疗康复知识的掌握对比情况见表1。
3讨论
3.1掌握化疗康复知识重点,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3.1.1指导病人掌握各项检查化验指标大多数病人虽然知道化验指标对化疗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因数字复杂且难记,绝大多数病人感到茫然。在宣教中,健康教育护士应反复多次向病人讲解化验值的正常值及数字增高或降低的含义,以便病人在化疗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治疗。凡是进行化疗的病人应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如白细胞低于3.0x109L,必须停止化疗,进行升白细胞治疗。
3.1.2指导病人合理搭配膳食科学的膳食有利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如果能使病人掌握常用的饮食营养知识,对于病人化疗后尽早恢复有重大意义[1]。化疗期间应根据患者口味,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事物,少量多餐,以提高其免疫力。
3.1.3指导病人加强化疗常见副作用的护理
3.1.3.1恶心、呕吐的护理多数化疗药物可以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故应在化疗前30min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并严格掌握化疗药物的滴速,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3.1.3.2骨髓抑制的护理用药前查血象,化疗后1周白细胞降低,多数经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后血象可恢复正常。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出血征象,嘱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排便时勿用力等。
3.1.3.3泌尿系统毒性护理化疗前必须进行有关肾功能的检查。比如输注环磷酰胺的副作用是出血性膀胱炎,所以要求患者化疗前和化疗期间必须多饮水,使尿量保持在2000-3000ml日以上,必要时记出入量。
3.2提高病人掌握康复知识的技巧与方法老年病人存在理解力差,记忆力差,听力减退等原因,专职护士必须对其重复讲解,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图片让其理解。同时发放化疗相关书面资料给病人家属,让家属帮助病人理解,使病人能正确理解化疗的副反应,顺利完成化疗。
化疗次数越多的病人,康复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好些,能正确对待化疗引起的副反应,可积极地完成化疗。肿瘤分期早的病人,自身对战胜疾病的信心比肿瘤分期晚的病人有更高的信心。所以会主动进行治疗,能正确对待治疗引起的副反应,积极地配合治疗。而肿瘤分期晚的病人,对战胜疾病失去信心,缺乏了解康复知识的主动性。这一点让更应加强肿瘤分期晚病人的健康教育。
4小结
对904例肿瘤病人进行化疗的健康教育,病人能了解到肿瘤并不等于死亡,也理解了疾病的周期。
在临床上,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1],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除了药物,还有相关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介入了康复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就会提高、家庭负担就会大大地减少。本人自接触康复病人以来对脑卒中患者影响肢体功能康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相关因素
1.1病人因素
1.1.1知识的缺乏大多数的康复病人对康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对新生事物不能完全接受,甚至有些病人患病后记忆力较以前下降,反应迟钝,影响相关康复知识的接受,造成知识的缺乏。
1.1.2依赖心理过强脑卒中的病人普遍是中老年人,受传统思想影响觉得养老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又加上自我保健意识淡漠,在住院期间,一切事情依靠医护人员或家属,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1.1.3角色的不适应病人在发病前是家里的顶梁柱,病后留下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一下子成为了“无用之人”,这种角色转变,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表现出自卑、自弃、固执、喜怒无常等,因此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康复治疗师的有效治疗。
1.1.4训练不能持之以恒当病人同意介入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后,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一是对康复治疗的意义认识不足,二是近期效果不显著,感觉康复治疗的过程过长、单调,总觉得训练的项目过于儿童化,甚至不能专心致志,影响训练效果。
1.2护理方面因素
1.2.1观念陈旧护士本身角色认识不足,相当多的临床护士只注重各种临床治疗,不重视康复,对早期康复意义认识不够,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强,不能正确认识角色多元化,医院开展康复指导范围小,造成出院后病人得不到继续康复指导。
1.2.2开展康复指导动机不明确由于临床上护理人员少,工作繁忙,对病人缺乏耐心、细心的照顾及健康教育,不能对病人早期康复(如良肢位的摆放等)进行有效指导。
1.2.3缺乏有效沟通近年来我国护理学虽然采取了人文护理教育,但大多数的护士在校只重视专业学习,忽视了人文科学培养,心理和沟通知识学到的更少,而且不能实践于临床,又由于脑卒中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语言、理解、记忆障碍,更不能使用有效的信息跟患者进行交流。
1.2.4康复训练的时机掌握康复护理是否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非常重要,由于早期康复没有被足够重视,例如床上良肢位的摆放及病情稳定后的被动活动肢体、关节活动度的打开、避免肌肉萎缩等直接影响康复的效果。
1.3其他因素
1.3.1家庭支持不到位家属缺乏责任感或知识,现在大多数家属以为向医院交了钱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切交予医院,常常忙于工作,不能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1.3.2家属对病人过度呵护家属觉得照顾病人是自己的义务,于是对病人百依百顺,什么事情都由自己帮病人完成,从而造成病人缺少机会去锻炼自己。
1.3.3社会支持不到位一是病人的康复时间长,费用多,医保不能到位。二是社区服务意识不强,不能深入到家庭,造成康复指导中断。
2对策
2.1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脑卒中后半年内约有50%以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例如抑郁、焦虑等等。住院科室的护理人员要及时正确引导、安慰、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告诉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完全可以减轻残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其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心理治疗发挥作用,协助病人转变角色,鼓励患病较轻的病人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指导患者重新建立病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容。鼓励患者用正常的运动模式来进行日常活动,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开始时的活动是主动辅助的,随着个人运动功能的改善转变为主动随意活动,但重要的是康复计划的进展必须保持在患者的能力范围内,避免失败而使患者受挫,并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解除家属的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情绪,以免刺激患者。
2.2对护理人员进行多元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采用科室学习、外出进修等形式,树立以“病人康复为中心”的观念,从主观上让他们了解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增加护理人力资源,并对这项工作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定期开展病人、家属座谈会,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能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在急性期进行有效的康复指导。
2.3扩大康复指导人群住院期间,我们不仅对患者进行具体的康复评估、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而且还要对家属进行相关指导,形成康复治疗师-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锻炼模式,全面实施康复计划,不至于病人出院后中断康复训练。
2.4定期随访对出院后的病人定期(半个月、1个月、2个月)进行随访,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指导,并留电话为患者随时提供帮助。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影响康复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了康复率,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霍焱,张莉琴,张永文.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3,18(12):944-946.
【关键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生活质量; 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27-02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起病急,恢复慢,且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特征[1].偏瘫是其最常见的残疾,据统计高达60%~80[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护理病人负担,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全社会的责任,为此我们对脑卒中偏瘫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男40例,女4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7岁;其中脑出血39例,脑梗死47例;右侧偏瘫42例,左侧偏瘫44例,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表示愿意接受此项护理活动。
1.2 分组: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对照组46例中,男2l例,女25例,年龄47~69岁。康复护理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50一70岁。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增加康复护理内容,在人院后立即接受康复护理,由责任护士认真评估后和医师共同商量制订康复护理计划,护士按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3.1 心理干预 首先要认真详细收集患者病史资料,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诉说,交谈要态度和蔼,有亲和力,避免简单生硬的语言。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等情感障碍,要准确真实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1.3.2 认知干预 通过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到有依靠感,乐于与医生护士说知心话,此时护士要正确的引导患者,帮助患者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能够给自己定好位,对治疗和生活有信心。要多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的恢复过程,避免期望值过高或过低。
1.3.3 自尊干预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的帮助,社交也发生困难,尤其是女性患者不能化妆做美容等,面对亲朋好友时常感到不好意思,没有面子,因此要加强患者自尊的培养,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到疾病的暂时性,积极配合治疗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3.4 幸福感的培养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积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家属和亲友的关爱,每一次探视,每一句问候都是家人的爱护,虽然在住院但是要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另外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医疗条件感到幸福,优于以前太多;对医生护士的亲切照顾感到幸福,疾病治疗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要感到满足和幸福,这样非常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1.3.5 肢体功能锻炼包括床上翻身、变换、坐位的训练以及站立训练等。入院后早期和非稳定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要注意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保持患肢功能位,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被动的或主动的全方位肢体功能运动,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等,减少和减轻异常行走模式,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协助患者活动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操作要点及运动幅度和运动量,要教会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方法,让家属积极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要适当让患者自己动手,鼓励患者学会忽略症状,带症状生活、训练和学习,重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使患者逐渐的适应疾病恢复的慢性过程。
1.3.6 提高依从性教育加强病人的遵医行为,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接受医生护士的生活方式指导,合理饮食,限制盐的摄入等。在病人住院后,由护士对病人进行第1次干预,发给病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指导手册》,并对手册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直至病人和家属理解为此。手册内容包括: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康复训练内容、饮食、用药等,以后随时进行指导。
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建立随访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和通讯联络方法,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修改护理干预措施,及时与患者沟通联系,做好随访工作。
2 效果评价方法
2.1 知识掌握评价:分别在入院时与康复护理干预1周后由专职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包括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康复训练内容、饮食、用药等,设有20个问题,每题5分,满分为100分,分数大于60为基本掌握。正式应用前选取10个病人进行预实验,测定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4,并请5位护理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估,认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注意询问和观察病人的行为改善情况,以评价效果。将得分情况录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分析用X2检验。
2.2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QOL量表评定[4]。评定包括5个方面:工作及经济状况、家务、家庭关系、户外及休闲活动、心理状态,共计25项,每项1―6分,总分为150分,分数越高,说明QOL越高。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l和2个月进行QOL测定。QOL测定采用会谈式问卷调查,就表中每个项目按6级水平进行评分,最差者记1分,最优者记6分。将得分情况录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分析用t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入院时及康复护理后1周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2.2 2 组患者QOL改善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QOL值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2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得到很大提高,QOL值与对照组比较提高的更快、更显著。说明康复护理能使患者熟悉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得到提高,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
4 讨论
4.1 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依从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病人知识的培养和康复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要遵守康复锻炼计划,不要自己想当然的去创造计划,要尊重科学,改变不正确的想法和理念,并落实在实际训练中。使其能够理解和明白如何去面对疾病,怎样服药,怎样锻炼等,从而提高病人对医嘱和护嘱的依从性,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4.2 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发病突然,不能面对疾病造成的不便,加上心理、精神和经济等方面的严重负担,引起QOL的下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从患者的心理干预入手,培养患者的自尊和幸福感,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进行运动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QOL。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的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提高QOL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QOL。
参考文献
[1] 赵利芬,李付云.影响脑卒中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084
[2] 司惠芳,郑建琴,吴海燕.实施康复“三阶段训练法”预防脑卒中后“二次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2―13
【关键词】 脑出血;基础病;手术治疗;心理护理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了50例脑出血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手术指征。由于长期的基础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怖、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个别有悲观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40例 ,脑外伤10例,出血破入脑室的2例,均伴有严重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1.2 结果 除3例出血量大和术后并发症严重死亡外,其余手术治愈,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28例完全治愈,19例不同程度的偏瘫。
2 心理反应表现
2.1 恐惧 由于患者为突然受伤或神志、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等病情加重而入院,而且需要手术治疗,对疾病认识不足,神志清醒者表现出高度紧张、极度敏感,实际上是对自己病情的恐惧。
2.2 焦虑、抑郁 经过2~3天后,患者心理慢慢接受了患病的事实,但常有担心病情恶化、复发,疾病缺乏信心,经济负担加重,家庭和社会支持程度等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拒绝与医务人员沟通。
2.3 悲观 由于长期基础病的折磨,使其失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部分患者认为手术治疗并不能根除,产生悲观绝望负性情绪而拒绝手术治疗。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1)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主管医生、护士、住院环境及制度。(2)仔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患基础病病史及治疗情况,并逐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性格类型,为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作准备。(3)刚入院时患者处入高度紧张及敏感时期,护士要详细耐心做好术前解释工作,用体贴、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并给予安慰同情,同时介绍同室病友治愈情况,对不同个体运用理解、帮助、鼓励、支持等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4)做好术后的心理疏导,由于长期患有基础病经济困难,手术治疗更加重负担,患者常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心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与病人交谈时做到耐心倾听、适时点头、微笑、轻声应答等,表示对患者的尊重、安慰、同情和鼓励,取得患者的信任。(5)做好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在生活上照顾、感情上关心。安慰患者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使他们感到亲切,增加信任和安全感,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6)及时了解掌握家属的心理反应,由于家属成员间相互依赖,家属的情绪尤其是患者照顾者的情绪,会随着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家属的情绪对患者的心理及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因此,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关系,主动详细介绍疾病的知识发展及转归,讲解注意事项,做任何操作前耐心仔细解释,减少家属的不安情绪,使其理解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告诉家属不要在床边讲费用之事,护士也不要直接向患者催款,以免引起患者的担心。
3.2 做好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有许多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都留有不同程度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后遗症,只有坚持不懈地锻炼才能康复,护士应进一步加强知识宣教做好康复指导。解除心理障碍,使患者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树立康复信心,在乐观积极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走上良性循环,提高生存质量。糖尿病患者要督促和指导其严格遵医嘱治疗,包括饮食、服药、控制血糖、定期复查等,健康宣教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2]。综合性知识教育效果更显著。绝大多数患者均接受过专科护士的健康教育。因此,我们则需督促其在轻松、乐观情绪中遵医嘱完成治疗、按时服药、注射、监测血糖、控制饮食等。4 讨论目前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中,很多都是伴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因长期的基础病,经历太多的身心痛苦,经济负担重,家庭、社会支持程度不同,患者对疾病缺乏信心,病情恶化、复发等而产生恐怖、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影响病情及治疗效果。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依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深入浅出的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地解除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负性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对提高完全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3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力求恢复病人的功能。康复(Rehabilitation)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整体功能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发展,给广大残疾人回归社会带来了希望,也标志着国家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1]。这一学科的发展顺应了人类医学发展的趋势,因而社会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康复医学的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各基层医院的康复科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笔者在县级综合性医院工作20年,从事康复医学科建设4年余,有以下几点工作体会与同仁交流。
1 统一认识,确立康复医学服务理念
康复医学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目前,在基层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康复医学仍缺乏深入了解,对现代康复认识模糊,有的认为康复就是推拿按摩,或与其相差不大。而大部分患者对康复更不了解。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注重于临床治疗早期同步介入,注重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注重功能的重建,强调整体康复,注重团队工作方式,是新医学模式向旧模式模式的挑战[2]。为统一认识,确立康复医学理念,由院长组织,邀请青大医疗集团的康复专家来院,给全体医护人员授课,进行康复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并由分管业务院长带领神经科、骨科、康复医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参观学习和现场观摩,以加强对康复的深入理解。
2 康复医学科人才建设
现在,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疗市场的竞争就是医疗技术的竞争,也就是医疗人才的竞争。莒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于2007年就开始组织康复医学人才建设,选派科室成员到上级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系统学习现代康复医学理念,进行康复人才储备。康复医学科所有医生均以参加康复医学会议、进修、短期培训等方式,轮流派出到北京、青岛、南京等地学习康复知识,并邀请上级医院的康复医学专家来康复医学科坐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康复医学科队伍的建设。目前整个康复医学团队有康复医师15人,康复治疗师11人,推拿理疗师13人,护理人员15位。整个康复医学科按专业侧重的不同,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运行团队:神经康复病区,骨科康复病区,康复治疗区。三者分工合作,密切协调,为以后康复专业的细化、术有专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康复医学科场地、设备建设
莒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临床兄弟科室的协调帮助下,科室得到迅速发展,于2010年5月随着康复楼的启用,进入第二建设阶段。目前,康复治疗区域面积大约2500m2,设有物理治疗(PT)室、作业治疗(OT)室、言语治疗(ST)及吞咽障碍治疗室、心理辅导与治疗、针灸室、推拿室、文体康复治疗室、功能评定等多个治疗区域。按国际专业康复机构的先进标准,投资300余万元配置上肢连续被动运动CPM机、下肢膝关节CPM治疗仪、智能下肢训练系统、多功能神经功能重建仪等先进的康复设备。病房建设面积约2600m2,按专业分为神经康复、骨科康复两个病区,共设有60张床位。所有康复治疗区及康复病房均采用无障碍设计,方便病人转移及活动。
4 康复医学科运作流程
莒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定位为临床一级科室,按专业设立神经康复、骨科康复2个病区,病源组织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康复医学科门诊收住入院;二是神经内、外科和骨科经住院病人病情稳定后,经过康复会诊,转入康复医学科。为了支持康复医学科建设,莒县人民医院成立了康复医学治疗组,由医院院长主持,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各相关临床科主任为小组成员,业务副院长每周带领康复医学科主任到神经科、骨科检查病人的康复会诊情况。病人经过康复医学科会诊后,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可以转入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根据专业不同分别转到神经康复病区、骨科康复病区进行康复治疗;不适合转到康复医学科治疗,需要床边康复的,定出康复治疗方案,由康复医学科派康复治疗师到病房做床边康复治疗。这样,全院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与康复医学科分工合作,密切协调,从病人的治疗早期就介入康复治疗,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5 康复医学科经济效益评估
莒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以来,取得的经济效益见表1、表2。
表1 2007~2011年康复医学科年门诊人次、
出院病人数一览表
年份门诊人次增长(%)出院病人数增长(%)
20071498124
2008202935.414214.5
2009269933.015912
2010313416.1351120.8
2011382122.053251.6
表2 2007~2009年康复医学科经济效益分析(单位:万元)
年份门诊住院总收入增长率(%)
20074.119.123.2
20085.121.826.915.9
20096.528.134.628.6
20107.6139.2146.8322.8
20118.9239.6248.569.3
从以上表中可见,康复医学科门诊与病房的经济效益成上升趋势,说明康复医学科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随着科室业务水平的提高,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康复医学科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提高。经过这几年的运行,我们发现康复医学的介入加快了病人的功能恢复速度,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病人满意度大大提高,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日渐体现。
在县级综合性医院建设规范化、现代化的康复医学科往往很难一步到位,康复医学科建设的开展离不开宣传,加强医院内部的宣传教育,使康复医学痛两次了医学一样受到各级医务人员的重视非常重要[3]。在莒县人民医院由于院领导对康复医学的认识非常具有前瞻性,所以对这一学科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从建科初始就按照规范化、健康化的路子发展,所以使莒县人民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建设得以健康、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鹿均先,陈伟.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4):188-189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骨科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病人的机能,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1]。康复训练是创伤与疾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病人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2]。
2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2.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是起效缓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由于这些思想上的原因,导致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师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师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病人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如医师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师指导方式的不理解,导致了骨科病人在恢复阶段得不到最好的治疗。
2.3在技能培训方面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对护理业务的评价,另一层是对宣教质量的评价。目前,医院的护理业务培训质量较高,而宣教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很突出,这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
2.4在进修提高素质方面
医院的护理进修机会少,名额有限,而且多倾向心、脑、器官移植等科室,所以骨科护理的进修机会是少之又少,对于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护理技巧以及护理科学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骨科护理的护理活动质量发展不快。
3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医院及科室都要对骨科康复护理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要建立良好教育机制,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要建立学习响应机制,对医护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时的进行剖析,让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并不断促进骨科康复锻炼质量的提高[3]。
3.2医护配合,共助康复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时,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具备这些能力,就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也利于取得医师的信任。
3.3严密组织,系统培训
骨科护理的专业性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功底,因此,医院应开办各种有关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等教育项目,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康复知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改善护理人员的康复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促进在康复训练中的实践行为,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活动,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对照组对病人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对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了解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和最想要知道的内容:疾病知识、疾病的预后、治疗方法、康复常识、营养知识等。
(1)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康复患者由于病程长,生活自理能力低或丧失,给家属在精神、生理、经济上造成了很大负担。同时,由于对疾病知识认识缺乏,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未能对家属进行心理评估和掌握家属的心理状态,在健康教育时,家属的接受能力受影响,易导致健康教育无效。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迎接,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环境,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沟通,倾听述说,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家属心中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2)了解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满足家属需求。正确评估不同时期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家属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不同;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以家属能够接受为前提,采用不同教育方式、先急后缓、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属的需求。
2.方法
(1)人员配备。4名责任护士(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负责3名患者。负责护士均接受过康复健康教育培训。
(2)根据病情、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制订教育计划。组织、实施教育计划。
(3)采用分发健康教育宣传册,做到每室一册;建立健康宣传栏,图文并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讨论、个别指导等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病人及家属展开健康教育。
(4)及时教育,维持教育的连贯性,提高教育效果。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能力不同,常规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及时教育,即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病程进展,动态掌握病情信息,及时、不断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将治疗、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面对面与家属交流,将教育随时贯穿于每一项操作,始终以真诚的态度配以操作示范,使病人及家属从视觉上直接领会、掌握教育内容,减少不足因素,维持教育的连贯性,提高教育效果。
二、结果
两周后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精神障碍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后,精神症状基本消除,自知力逐步恢复,在出院后返回家庭和社会时,虽然这些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控制,但社会生活与工作能力尚未恢复,加之长期住院处于封闭的状态,很难融入社会角色。据研究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有心理因素占40%~80%[1],因此,想要解决心理因素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2]。为此,本文针对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状态,如何进行心理干预方面予以论述,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经系统治疗后,通过筛选、观察和病情评估,共50例受试者选入此项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采取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传统的知识宣教,饮食教育,指导日常生活及确保患者的安全等,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护理、生活关怀、情感支持、文化护理,分别在入组时及12 w后采用NOISE量表及BPRS评定[3],利用心理干预措施对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分析。
1.2.1健康教育 邀请患者与家属共同参加,2次/w,30 min/次,责任护士可以通过读报纸、黑板报、口头讲解以及发放宣传手册,给患者宣传疾病知识,包括疾病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治疗依从和预防复发重要性、药物相关知识、自我情绪调节、如何预防复发等,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
1.2.2心理护理 每2 w进行一次支持性心理护理,彼此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正确的指导,引导患者和家属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认识治疗带来的好处,强化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继续治疗,帮助患者认识自身心理状态,修正不合理的思维和信念,重新建立和培养对患者有利的行为模式。
1.2.3强化生活技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及精神障碍的程度和生活能力,给每位患者制定出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给予1 h/次,1次/w的生活能力训练,督促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要做到实际场面训练,应用实际用具、工具,逐步提高,示范动作,要用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说明,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借助,反复训练。
1.3评价疗效 工作人员在12 w后经过追踪记录,分别对入组时,治疗12 w后进行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NOISE)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调查评定。
NOISE包含30个项目,每项作4级评分。内容为7个因子,分别为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与总积极分和总消极分,根据出现症状或者具体表现的频度进行评分,总分为0~4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s)表示,P
2 结果
两组干预12 w后NOISE评分比较:经干预12 w后研究组NOISE量表中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积极分高于总消极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实施心理干预的意义 康复的目的在于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能否康复,能否重新被社会接纳,不仅是个医疗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患者早日进入社会的必要措施[4]。单纯的药物治疗仅能改善部分症状,对其受损的社会功能作用非常有限,而且患者擅自停药、减药,致使复发率增加。因此,如何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成为精神科的研究热点[5]。
3.2心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情绪功能 患者由于认知障碍,不能生活自理,而产生焦虑、抑郁,表现为易激惹、哭泣、执拗、猜疑等行为,早期心理干预应首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稳定其情绪。
3.3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加快其社会康复 由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长期性,以及康复治疗进展的缓慢性,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信念不断被削弱,即将回归社会和家庭会产生抑郁、怀疑等情绪,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交流会,组织进行康复成功经验的交流,为患者树立榜样,让患者充满希望,积极性得以调动。通过12 w的心理干预,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NOISE各因子分、总积极分,总消极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论
在精神障碍康复期的干预中,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后措施,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社会功能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NOISE量表主要评定的是患者的行为障碍,BPRS评估的是患者的临床症状,若要全面的判定心理干预对患者康复的作用,还需配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量表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作为一名精神科医护人员,除了具备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友爱精神外,还要掌握心理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5],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3.
[2]张金美,谢素芳,魏霏霏,等.心理干预对精神科康复期患者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24(3):1157.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专辑[J].上海精神医学,1990:38-40,44.
【关键词】 脑瘫; 心理发育; 康复治疗
Introduc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hunhua liu
Jilin Disabled Persons’ Rehabilitation
【Abstract】 Cerebral Palsy is mainly for movement disorders and abnormal posture.It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current disabled children,and life exists, there
is no single good treatment, patients, families and society bring great mental and economic burden.Therefore,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difficulty.At present, although the economy condition, the degree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local knowledge of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of investment, but is the same throughout the domestic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method of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is still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drugs, surgery, medic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ique.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 is irreplaceable, but more should be standardized, reasonable use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ildren and parents into,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s inevitable.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92-02
脑瘫是(Cerebral Palsy,CP)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随着围产科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脑瘫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1997年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幼保健中心对江苏等7个省市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儿童中脑瘫的患病率为1.2‰~2.7‰,平均为1.92‰,约有31万人,并以每年4.6万人比例递增。因此小儿脑瘫康复事业也在迅猛发展,康复治疗的项目也在陆续开展。康复事业发展是迅速的,但在迅速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治疗手法,迄今未曾改变,观念和一些治疗动作守旧化;一部分康复机构或个人自我研制在临床运行、观察,未被系统的规范化;机构管理和基础设施不完全;治疗项目过多;治疗师单纯注重生理变化,未注重孩子的心理改变;一味的强调医院的康复,未重视家庭康复的重要性等等。所以完善和规范脑瘫的康复治疗行业标准是势在必行的。
1 注重患儿的整体发育,不容忽视的心理
患儿心理认知发育往往是治疗师所忽视的问题,一味的追求生理层面的进步,忽视孩子内心对外界的渴望,得不偿失。我们为患儿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重者尽量回归家庭,中度回归社区,轻度回归学校、回归社会。首先,我们康复的是孩子,其次才是病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天性,有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和向往。在家长和传统医疗康复的施压下,孩子丧失了好多接触孩子世界的机会,使得很多孩子回归社区,回归学校后不能很好地于他人交流,不知道共享,不会游戏等等问题的存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是孩子认知发育最佳年龄段,有效的心理疏导与认知训练是患儿康复中必不可少的康复项目。
2 注重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我们不只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即使在条件允许的一些家庭中患者每天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最多3小时,剩余面对家长的时间远远超过此3小时。患儿家长有一定的康复知识的掌握:第一有助于我们与之沟通,方便了解患儿在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对于康复现状和将来预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第二充当家庭康复治疗师的角色,做一些简单康复动作的实行,对平时患儿易出现的异常姿势有一个矫正和监督作用,有利于患儿更快的康复,减轻患儿家庭精神及经济压力。
3 综合性康复、个别化训练、不盲目
综合性康复是国内外公认的比较好的康复手段,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理疗、中医针灸按摩等有机的结合是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要系统评估,综合分析,制定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目前治疗种类繁多,单单一个理疗就将近30多种疗法,要最符合患儿生理特点的为其选择康复项目,不要为了达到经济利益而忽略患儿的实际需要。
4 被动多于主动,动作单一
运动疗法是多数医院为孩子必选的康复项目,也是公认的较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无论里面的Bobarth疗法,Rood疗法还是上田法、PNF疗法大部分都是患儿的被动运动,动作单一进行,患儿体会不到训练的乐趣,产生了对训练的强烈排斥。训练要增加孩子的趣味性又要达到康复目,有待于各训练师的诱导技巧、对患儿的心理掌握、扎实的康复医疗基础。例如牵拉内收肌,不仅仅仰卧位牵拉,坐位侧踢球,侧移动,盘腿位等。只要遵循医疗基础,达到治疗目的不要拘泥于一种康复动作。
5 辅助器具应用
辅助器具种类繁多,有矫形鞋类、助行器具类、助爬类、辅助生活器具类,合理的应用辅助器具有利于患儿正确姿势的获取,预防及矫正肢体变型,并可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但是目前辅助器具的制作与装配。有很少的康复机构配置,有一些机构配置的也是从外行转掉的,所以规范辅助器具的操作和与康复小组的配合也是目前急于解决的工作。
6 药物治疗
目前医疗体系中关于脑瘫患儿手术的说法众说纷纭,目前得到一定认可的是选择神经根切断术(SPR)和跟腱延长术等。但并不是每一例手术效果都十分明显,有一些家长比较盲目,医疗机构未准确告知手术的禁忌症与适应症,盲目手术,把所有希望寄托于手术,术后未达到一定效果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规范化的医疗手术道德标准和人们对手术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对药物治疗发面有了比较规范的准入,对脑瘫小年龄段儿童有一定效果的营养脑细胞药物的应用,当价格较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7 学前教育的融入
对于脑瘫孩子适学儿童前期的学前教育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大困境。有很多脑瘫患儿肢体有一定障碍,但智力正常又到了学龄期,没有学校愿意接收此类儿童,以不能生活自理怕担责任为由将这些孩子拒之门外,剥夺了他们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
就目前脑瘫康复治疗现状,以上七项康复治疗综合运用是最有有效地康复手段,从患儿的生理,心理到未来发展多方面考虑患儿的需求,得到全面的康复。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减轻社会的负担。国家政策的发展、医疗康复机构的规范、治疗团队的提高、家长的正确理解与坚持不懈、患儿的阳光成长是我们大家共同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瘫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J],2007,29(5)309.
[2] 刘伟,陈刚, 迟广明,等.脑瘫治疗的现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年12期.
[3] Sundrum R;Logan S;Wallace A Cerebral pals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外文期刊] 2005(1)doi:10.1136/adc.2002.018937
[4] 林庆,李松,刘建蒙,等. 我国六省(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临床类型的调查分析 [期刊论文] -中华儿科杂志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