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学习范文

会计学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学习

第1篇:会计学习范文

会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近代会计的形成及发展密不可分的。在欧洲,早在12~13世纪,意大利的商品货币经济已比较发达,借贷复式簿记已出现于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1211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银行已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记账,当时人们称这种记账法为“威尼斯簿记法”。意大利学者帕西奥里在其1494年出版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中的第1部第9篇第11节,以“计算与记录详论”为题,系统介绍了当时流行的“威尼斯簿记法”,并结合数学原理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为会计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由于帕西奥里著作的问世,使科学的复式记账法得以广泛传播,并推动了会计的发展。因而,一般认为,1494年是近代会计的开始。从15世纪到产业革命,德国、英国和荷兰出版了不少会计著作,展开对会计的介绍和研究,但都没有脱离帕西奥里“簿记论”的窠臼,只是在记账技术上有所改进。当时的会计理论主要是由“拟人学说”统一借贷的含义,建立帐户体系。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兴起。它要求会计定期向股东提供会计报表,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此,会计就在簿记的基础上,向资产、负债与资本的计量,收益的确定,报表的编制、审查、分析和解释等新的内容发展。

20世纪初,在产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先后出版了狄克西的《高等会计学》、里斯尔的《会计学全书》等书。这几本会计著作的出版,说明会计理论研究已从局限于记账、算帐的簿记向包括记账、算帐、报帐、查帐的会计转变,初步建立了现代会计学。20世纪以来,会计表分析和成本会计学等新的会计学分科相继出现。到了50年代,由于生产规模的日益社会化和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迅速现代化,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一方面,电子计算机引进会计领域,促进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的研究;另一方面,传统的企业会计学分化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通过对会计学的学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有一些体会,现归纳如下:

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反映与控制的方法技术。会计学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会计实践服务,成为人们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的指南。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会计的所有方面,如会计的性质、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程序、组织,制度、技术等。会计学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论,概括和总结它的研究对象。

二、会计学分支广阔。在中国对会计的解释有“管理活动论”、“工具方法论”和“经济信息系统论”等三种主要不同观点。按照“管理活动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学就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按照“工具方法论”,会计是一个反映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方法和工具,会计学应当视为一门为经济管理服务的方法学或方法论的科学;按照“经济信息系统沦”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学应当既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又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会计学主要是由会计学原理、专业会计学和会计发展史组成。专业会计。学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会计学按照服务领域不同,可以分为服务于盈利组织的企业会计和服务于政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会计学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财务会计(也有称为对外会计)和主要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会计(也有称为对内会计)。府与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也有称为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或预算会计)两类。会计学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可以分主要为单位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的财务会计(也有称为对外会计)和主要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会计(也有称为对内会计)。会计学按照教育课程知识体系的设置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基础会计学(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中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高级会计学和会计理论学等。。

三、会计学培养目标高远。会计学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丁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一是会计学学科是管理学理论与会计与财务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学科培养具有较高的会计和财务分析能力和管理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独立从事研究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二是具有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管理知识,并能正确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三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广泛了解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或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四是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要求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并撰写学术论文;具有较好的听说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所需的水平;五是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要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勇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道德。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六是能够熟练地利用数据库检索学术、专业文献;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专业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七是能适应各类企业、经济管理、政府决策部门需要的高层次、务实型综合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部门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四、会计学的本质是面向管理与决策的经济信息处理,而实际上是面向领导和审计的数字堆砌,这个局面要改变。公司会计在经营工作中的行为方式。会计工作给外界的印象就是5件事:报销、出纳、出报表、报税、应付审查。以现金为主线,打理证帐表,会计循环,也就是工作循环。要一个业务数据,你得等下周再说。管理与经营决策关心的是收入、费用和利润,如何提高收入,降低费用是业务经营决策者面临的问题。至少3年来,公司和事业部一直都不清楚每条业务线的经营情况,不知道每个业务单元分摊的市场、销售和服务的费用,不知道单个业务和每个员工的具体的收入贡献度,大家能够了解到的就是项目、财务科目如差旅、补助等,做一次业务分析至少还需要事业部负责人2天的工作量去对数。有序的信息是有价值的,公司的财务信息离有序还需要很多年很多人的努力。

第2篇:会计学习范文

1.“结转”的含义及种类

基础会计阶段,编制分录题中常出现“结转”二字,其含义是指结束本阶段(过程)业务转入下一个业务阶段(过程)。“结”有结束、总结之意,“转”为转入下一阶段或过程。如“结转采购成本”指的是结束采购过程转入贮存过程。考试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结”的过程常伴有加总和分配行为。“结转采购成本”就需要对采购阶段的成本费用进行加总、对采购阶段由于运输二种以上材料发生的共同费用进行分配。在会计上,结束采购过程意指“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减少,转入贮存过程意指“原材料”或“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增加,在不考虑增值税的情况下,也就是:借:原材料或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 贷: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

常见的“结转”有:(1)结转采购成本;(2)结转制造费用;(3)结转生产成本;(4)结转已销产品成本;(5)结转本年利润或结转本期损益;(6)结转所得税;(7)结转末分配利润;(8)结转已分配利润。

(1)结转采购成本指结束采购过程转入贮存过程,前已述及。

(2)结转制造费用指将本月份发生的制造费用加总并按一定的标准(工资数或工时数)分配转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借:生产成本-某产品;贷:制造费用

(3)结转生产成本为生产过程的结束产品贮存过程的开始,生产成本减少库存商品增加。会计分录为: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

(4)结转已销产品成本为产品贮存过程结束,销售结算过程开始。库存商品减少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会计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5)结转本年利润或结转本期损益是会计上一个计算本年经营成果(总结一年是赚钱还是亏本)的过程,借助“本年利润”科目对一年中所有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对比。具体会计分录见“二、结转中应注意的问题”收入、费用部分。

(6)结转所得税是将应交给国家的所得税视为一种费用,从“所得税”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因为给国家上交所得税将导致企业利润减少,实质上结转所得税仍是计算本年经营成果过程中的一个步骤,由于它的特殊性将它独立出来。会计分录为: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

(7)结转末分配利润(含亏损)是将利润计算过程产生的经营成果即经营过程产生的净利润转入利润贮存过程。会计上,“利润分配-末分配利润” 好比是一个仓库,用“利润分配-末分配利润”这个仓库来贮存经营过程产生的成果(净利润)。所以应从利润的计算过程转入利润的贮存过程。会计分录为: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末分配利润 如果经营成果是亏损,则会计分录为:借:利润分配-末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

(8)结转已分配利润是将经营成果进行分配。其业务过程的实质是将贮存在成果仓库(利润分配-末分配利润)中的净利润转入成果的使用阶段。会计分录为:借:利润分配-末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2.编制各种结转分录应注意的问题

2.1结转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

结转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容易与固定资产混淆,固定资产应按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帐的价值,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税费、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前一切所必要的支出。物资采购的成本包括买价、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等相关费用,但不包括增值税。这里需区别的关键点主要是增值税问题。

2.2分配与结转制造费用

首先要明确制造费用结转的去向,有些同学往往搞不清楚,经常出错,制造费用结转到生产成本里面去。第二,怎样结转。涉及到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一般是按照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进行分配。公式如下:

某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总额∕总的生产工时×该产品生产工时

某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总额/总的生产工人工资×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具体做法是:先将前面发生过的制造费用加总,即将制造费用借方加总,得出总的制造费用,再分配。现举一例说明:某公司本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500元,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12000元,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10000元,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结转制造费用。做法如下:

A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5500/(12000+10000)*12000=3000元

B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5500/(12000+10000)*10000=2500元

编制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A产品 3000

—B产品 2500

贷:制造费用 5500

2.3将收入、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帐户

将收入、费用结转本年利润帐户,大家往往搞不清楚借方记什么,贷方记什么。那么如何区分呢?大家想想,本年利润帐户是属于什么帐户,所有者权益类,根据所有者权益类帐户特点我们知道,本年利润帐户应该是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收入是使得本年利润增加的,本年利润科目应记在贷方,自然借方记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即

借:主营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同理,费用结转应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另一个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有些同学在贷方还结转了制造费用,大家看看前面,制造费用已经结转到生产成本里面了,所以制造费用不能出现在这里面。

将所得税结转本年利润帐户也一样,所得税使得本年利润减少,本年利润记借方,所得税记贷方,即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2.4利润分配的核算

先要算出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其中,利润总额=本年利润帐户贷方—本年利润帐户借方

然后按题目要求分配利润,有提取盈余公积及给投资者分配利润,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第3篇:会计学习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习兴趣;方法策略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相应的课改理念,学生才能够从枯燥乏味的概念和理论中找到乐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学观念当中,学生只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之间往往不是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对于老师有畏惧感,这样将会影响到知识的获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师生之间逐渐朝着平等和谐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推动学生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研究表明,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老师更为理解并尊重他们,能够热情的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因此说,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关系,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于老师产生好感的时候,就会对该教师多教授的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对于老师产生了害怕及讨厌的情绪,就会同样对该学科产生厌恶的心理,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十分必要。

2、精心备课,并选择恰当的教学工具

任何一门课程,学生的第一印象十分关键,由于《会计基础》课程的概念较多,理论知识相对枯燥,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更需要认真备课,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好的印象,这样对于激发起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初学者来说,基础会计是全新的课程,第一堂课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情况,所以老师在准备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中找到贴切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该门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热情。同时,老师还需要在第一堂课中对该门课程进行整体性的描述,让学生对基础会计有大概的了解,形成知识框架和学习体系,并介绍几本的学习方法,讲述教学的经验和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少走弯路。基础会计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因此老师要科学选择教学工具,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为具体化。如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实物账表进行直观性的教学,通过向学生展示收款凭证、转账凭证、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借款单、入库出库单等现实生活当中实际应用的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基础会计学习的具体内容,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形象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

会计基础课程理论多,概念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学到一半的时候就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时老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这种心理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并从这种成功中激发起自身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多多考虑中下层学生的水平,要适当的注意其他们的心理变化,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自信。对于上层水平的学生来讲,需要给与更多的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够有所提升。开始不能够提难度太大的问题,给学生挫败感,而是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培养起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提问学生,学生回答正确要给与肯定和赞扬,回答错误不能够批评,要鼓励其继续努力,不让学生产生畏惧害怕的心理,这样才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

4、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依靠一种教学方法是不行的,要让学生体会到新鲜感,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在讲授相关会计基础理论的时候,可以采用理论讲授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这种方法可以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是不能够一味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其中穿插仿真模拟法、小组讨论法等。仿真模拟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知识的应用情况,老师可以以一个企业一个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报表以及账簿,并按照会计工作的过程完成一整套核算资料,通过这一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这样通过仿真模拟,将枯燥的学习变为实际的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升。小组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成员之间就一个问题各抒己见,能够让他们更好的去思考问题,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学生还能够更为全面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可以适当的给与引导,或进行一些提问,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找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提升学习的兴趣。会计基础的实践性很强,老师还可以通过实习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理论知识讲解时经常会降到账、证、表的问题,如果不通过实际的操作很容易搞混,通过实习训练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清不同项目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5、结束语

会计基础的学习枯燥乏味,老师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目前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总结出当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于今后基础会计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肖艾芳.浅谈《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学习兴趣的培养[J].管理学家,2010(12):45.

[2]张爱瑞.浅谈学生能够基础会计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206.

[3]张琳.浅谈基础会计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旬刊,2009(6):83-84.

第4篇:会计学习范文

由于《电算化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除学生自学外,教师的讲授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提高讲课的效率及效果,负责教学答疑。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习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往往忽视理论,片面认为电算化就是上机,就是实践,其实这是不对的,或者是只学理论,而忽视实践,认为自己已经懂了,一旦上机就又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因此,学习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

当然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上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区别其它会计专业课程的标志,安排好上机时数,辅导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是学好本课程的根本。为此,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合理调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举一反三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领会和掌握学科内容,使学生的业余自学置于更为主动和完善的教学环境之中,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工作和以后的继续学习确实有用。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两方面问题。

(1)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2)注重构建适合师生、生生之间交互、讨论的教学环境。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进行课程设计,要讲求经济,注重教学效果和效益。根据这一思想,在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时,应力求“少而精”,而避免“大而全”。

电算化会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管理、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处理子系统、工资管理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采购与应付子系统、销售与应收子系统、存货管理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

(1)会计信息系统

a.计算机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b.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c.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工作的特点

d.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2)系统管理

a.系统管理作用

b.操作员及操作员权限管理

c.建立账套、确定账套参数与权限设置

d.年度账管理

(3)账务处理子系统

a.账务处理子系统的初始设置

b.账务处理子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

c.辅助核算业务处理

d.期末业务处理

e.出纳管理

(4)报表处理子系统

a.报表处理子系统的处理流程

b.报表处理子系统的功能结构

c.报表处理子系统的初始设置

d.报表处理子系统的日常工作的处理

(5)工资管理子系统

a.工资管理子系统的业务流程

b.工资管理子系统的数据流程

c.工资子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6)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

a.固定资产子系统的业务流程

b.固定资产子系统的数据流程

c.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7)采购与应付子系统

a.采购与应付业务的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

b.采购与应付系统的基本设置、输入及输出

c.采购与应付系统的业务处理与凭证处理

(8)销售与应收子系统

a.销售与应收业务处理和核算的基本业务流程

b.销售与应收业务处理和核算的数据流程

c.销售与应收子系统的数据处理

第5篇:会计学习范文

关键字: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习 会计案例教学

非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在中职教育中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专门开设了会计课程学习。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基础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做好会计教学的关键。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会计教学中的难点。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看,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学习过程中的趣味和学生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充分发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 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掌握了一定的财务知识和财务基础将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管理。因此,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非会计人员加入到会计课程的学习。中职教育的管理专业是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为适应社会需要。现在越来越重视管理专业学生会计课程的学习。从中职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看:缺乏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对会计学习目的不明确,潜意识中认为会计难以理解而心生畏惧等等都是存在非会计专业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中职管理专业的会计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看懂财务报表,能制作简单的财务报表等等,掌握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以此为企业经营和投资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

2、会计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会计人员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分工也越来越细,例如从会计的职业分工来说:出纳会计,财务会计,生产成本控制类会计,全面预算管理的会计管理类,投资收益分析类会计等等。会计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非会计专业学习的目的也不一样。但从国内目前的非会计专业的学习内容来看,主要还是以财务报表的制作学习内容为主。枯燥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前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走入一些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会计课堂,不仅感觉到课堂氛围死沉,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采用死记死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非常低。

二、 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兴趣培养的策略

做好中职教育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性人才,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1、细分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首先,从各中职学校的学科设置方面来看,现在很多学科都开设了会计学习课程,例如:会计学基础、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物流管理等等。尽管都是上的《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但各个学科的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与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更不一样。因此,针对这部分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必须重新定义,而不能一味参考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细分教学目标,是做好教学的关键。例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时,要侧重对财务报表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其次,从中职管理类专业学生未来的从业要求来说,这部分人选择学习会计的根本原因是要适应工作的需要。对这部分人员讲授的太专业不仅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对企业管理中的会计应用实践应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会计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会计基础理论;二是会计业务核算;三是会计报表介绍。会计基础主要解决会计记账,报表制作和处理;会计业务核算主要解决资金的管理问题;在会计报表主要解决会计报表的分析及应用问题。针对非会计学生,针对各自的培养目标有选择性的侧重,做到有的放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方面重视案例教学。会计专业基础的薄弱是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问题,针对这部分学生,将抽象的会计知识转化成生动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明显有很大的提升。实践也证明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先由教师设计案例,再由学生分析、评价进而有效掌握会计知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会计基础的教学方面,先以一家知名上市公司的财务基础资料为案例背景,将枯燥的会计理论融入到该企业现状形成案例,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该企业的财务现状并进行评价。学生听起来不仅生动,而且紧扣会计应用实践,很多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就能很好理解。

3、优化中职教育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效的会计教学师资队伍大队集中在会计专业学科教学领域,被安排给非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一些教学新手或助理。这样的师资队伍严重阻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顺利开展。重视中职教育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实践紧,内容精,只有业务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有效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变通。通过远程网络教学等工具,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非会计专业学生享受专业教师的指导。考虑到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实现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

三、 结束语

会计又被称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未来会计将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视中职教育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的学习兴趣对实现未来企业的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切实做好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标细分工作,有针对性培养、有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是实现非会计专业会计有效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莹,许小建,曹峥.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需求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0).

[2]权英淑.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J].广西会计

第6篇:会计学习范文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社会各个阶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金融、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类行业的影响相当之大,会计作为这些专业的基础课程,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思考

目前,会计学教育在我国已呈百花齐放的态势,且大多都采取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采用简化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方法,但这种传统的方法并不能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需要,因此,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不应简单地照搬《初级会计学》,也不应是对《初级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的简单组合形成的《会计学》,而应是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同时会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众多学科的交集,因此,会计学知识需要依赖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存在,同时它也是其他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内容应该兼顾专业特色。为此,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调整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之间的知识体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会计学和非会计专业的课程,如企业管理、金融学等是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会计学中有很大一部分与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与控制的问题相关。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停留在传统阶段,反映在教学上也相对落后。因此,应将审计与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知识融入会计学基础的内容之中。这种改革可以提高教师知识的全面性。任课教师在上讲台前必须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3门课程进行助教实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自身的知识系统化、全面化。这样教师在教授会计学基础课程时可以将3门课程的内容更好地融合传授。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从事会计这项工作,对会计学的学习始终很被动。这种改革是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饱满,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从目前会计课程设计现状来看,应在非会计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上进一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并统筹考虑课程训练、技能实践和专业实习,做到外在与内在结合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首先,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讲授的过程中,要更注重知识的广度。广度就是将会计相关的知识尽可能的给大家灌输。让同学们对会计相关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不停的接触到,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熟悉这些相关的法规及其影响,同时也能避免课程讲解枯燥,吸引同学的兴趣。会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会计和其他经济活动都需要依法进行。关于会计实践活动的规范,除了会计领域范围内的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外,其他诸如税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合同法及其他经济法规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会计活动。用案例来介绍直接影响会计活动的相关法规,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同时,要求学生预习。加大课堂的讨论性,积极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收集资料信息、案例分析推导、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要与时俱进”。教学过程中及时将新的准则、条例介绍给学生。例如,2009年1月1日实施的新增值税条例,在购进和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教材中还来不及更新,教师在讲解时应该详细介绍。另外,在教学手段上,要做到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有些知识通过PPT讲解,形象生动;有些必须通过板书一步一步地演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实验课程的思考

会计是一门操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程必不可少。但现实中,大多认为这样会带来很多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麻烦,非会计专业开设实验课程的并不多见。其实,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革:

(一)提高会计实验室使用效率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有会计实验室,但使用效率大多不高。会计实验室应该面对全校师生全天开放,安排专职教师值班,充分提高使用效率。

(二)会计实验课程内容设计

近年来,会计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地针对学生进行会计手工实验模拟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及分析系统进行会计电算化实验,已经成为会计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思考

由于实验课程的内容与企业实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尝试将不断出现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经典案例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将过去以业务单元为主线的专业知识融会于一个案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能力,拓宽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案例中不断出现的新业务也引导学生将考虑问题的思路不拘泥于课本和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而是独立思考解决方案。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其处理实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永清.论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导刊(下半月.理论),2009(1).

第7篇:会计学习范文

【关键词】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语言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渗透到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为了适应经济社会新的需求,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长期以来,会计教育界关注的会计教育问题往往仅针对会计专业,而忽视了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的研究。本文仅比这所在学校的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初步地探讨,试图提出改革的思路与想法。

1.目前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和方向,并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应对日后的管理工作,这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有区别的。而目前从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是来自会计专业教研室,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沿用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忽视了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及需求,大大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太好;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学生通过会计证,这与在非会计专业设置会计学课程的目标是相冲突的。

1.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落实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会计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其内容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会计学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构成了会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对非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照搬会计专业的所有课程。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最主要是分析应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影响。可目前各高校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基本相同,或者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缩略版,无法体现出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上的不同要求,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

1.3 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授课课时相对较少,而教学内容又要求体系的完整性。所以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会计学教学方法依然是课堂讲授、布置作业、考试评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会计基本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们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后没有多余的课时开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社会调研等教学方式。

1.4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任何一门课程的考核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考核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根据平时成绩、考勤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考评,以分数论英雄,依次决定学生是否通过本门课程。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很难考核,无法体现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2.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2.1 明确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始终贯彻这一目标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是为了“懂会计”,而不是“如何做会计”。因此,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实施会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专门的会计人才,而是使其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而是要让学生树立会计思想和思维方式,了解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生成的、读懂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并能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2.2 改革教学内容,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是教育的基本要求。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突出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成,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应侧重案例分析以增强学生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比如旅游管理专业,除了掌握基本的会计概念之外,还应区分旅行社主营业务收入方式、成本核算;饭店经营业务的核算,客房价格如何定价,客房营业税金、费用等;餐饮部门营业收入的核算等。而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应重点介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特点及工程成本的项目及核算内容;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涵盖票据的填写与审核,特别是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问题,如何填制报销单;在赊销过程中合理确定应收账款的额度及讨债的方法,特别要掌握纳税及纳税筹划的知识等等。针对不同专业的背景应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以满足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

2.3 加强案例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事实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案例的选取上要保证案例的全面性、多样性和适合学生本专业的特点性;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尽可能反映会计课程的基本问题,同时案例应该使用真实的资料,既体现企业经营的特点,又体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

2.4 改进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并存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学这门课程主要是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开放视野,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做好准备,所以在期末考核阶段,不能单纯以卷面成绩,以分数来定输赢,而应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应加大实践环节的考评比率。比如,平时授课可采用课堂提问、分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设立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指标。而期末的考试内容应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真正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基本理论对会计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莹,曹峥.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06(11).

[2]沈星元,屈瑜君.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方案设计[J].企业导报,2009(7):156.

[3]黎明梅.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

第8篇:会计学习范文

关键词:会计学课程;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一、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对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更加激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必须能充分运用、分析会计数据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引导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促进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很多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相当的会计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习会计学知识有助于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二、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作为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学的目的应当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准确理解会计报表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运用。所以,他们的学习目标和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成为会计信息制造者的目标是截然不同的。但在当前的教学中,一方面,很多任课老师并未对这两者加以正确的区分,只是把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当成了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缩减版,这无疑会加大学习、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认识不到位,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会计学课程不是专业课,因此,相对缺乏学习的动力、兴趣。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在上述教学目标不明确,师生不重视会计学课程的情况下,教材的选择具有随意性。(2)当前市面上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种类很少。而采用通用的教材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存在着以下缺点:(1)理论性太强,专业术语多。(2)章节内容安排不合理。因此,通用的会计学教材不适用于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的教学。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在会计学教学过程中,虽普遍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扩充了课堂信息容量,但在教学方式上多数教师仍采用“老师教、学生练”的传统模式。该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思考并巩固所学知识,但由于练习题的枯燥,使得这种单调的方式只能促使部分学生被动的完成任务式的练习。从主要运用该教学模式的教师所获得来自学生的教学评价看,学生认为此种方式导致课堂平淡无味。可见,该模式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教学效果考核方式不合理。当前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考核主要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而考试的提醒内容基本和会计学专业的试卷一致,难度稍有降低。考试题型多以单选、多选、判断、简答、会计分录题为主,这其中尤其以会计分录题为不合理,其主要检查学生加工会计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显然背离了非会计专业的学习目的,也对教学产生错误的引导作用。

三、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定位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根源,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教师教学的方向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是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根本。

(二)组织编写专门适用于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简化专业术语,多运用实例。(2)调整章节内容。一是在会计学专业教材基础上删除不合理的部分;二是加入与使用会计信息的技巧相关的内容;三是加入道德、诚信教育的内容。

(三)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鉴于当前多媒体教学的普遍运用,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另外,当前逐步发展的实物投影仪可以运用到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对于展示会计相关的实物也提供了方便,能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四)改进教学考核方式。笔者认为教学考核方式应该更加灵活,应体现对使用会计信息技巧的考核,因此,应以案例分析、论述题等灵活的题型测试学生的使用、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取消主要考核学生整理加工会计信息技巧的会计分录题,以及考核理论知识的简答题,使教学考核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形成良性循环,引导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逐步改进。

参考文献:

第9篇:会计学习范文

我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专业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是《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但是,大一学生对其中涉及的一些会计专业名词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如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有趣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爱学、想学、喜欢学,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教学现状分析

1.1 考核方法不合理

目前,我校基础会计学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的30%中,作业、考勤及课堂表现各占10%,虽然将平时成绩纳入最终考核要优于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学生的作业大多数是课下完成的,这就造成一些同学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课堂表现的评判主观性较强,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期末考试依然沿用了纸质试卷的考试形式,选择、判断等题型占据一般的分值,学生只要把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即可获得较高成绩,而忽视了对应用实际能力的考察,所以,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1.2 道德教育缺失

随着经济日益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增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会计人员身处财政大权的关键位置,其道德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时代呼吁诚信,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基础会计学是整个财经类专业课程的基础,但是在基础会计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及考核过程中,往往着重强调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1.3 课程安排有失合理

首先,理论教学依然在会计教学过程当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大部分院校基础会计学的实践课并不多,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升。其次,我校虽然安排有会计实训和手工帐课程,但是也不尽合理:会计实训课程安排在教学周的最后一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这就导致不能及时与理论传授相衔接,导致了学用脱节,无法发挥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手工帐安排在大二上学期,也就是基础会计学课程学习完的下个星期,经过一个假期,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的知识淡忘,同样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学生虽然在课堂和实训课上学会了如何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但是模拟训练跟实际工作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大多数院校包括我校并未将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起来,仅限于实训室的模拟操作,这种封闭的实训环境导致学生不能获得会计部门跟其他部门相互联系的直观感受。

1.4 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实践性比较强,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将枯燥的会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讲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但是,现在的三本院校聘用的大多数是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虽然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课程授课经验,同时缺乏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基础会计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

关于考核方式,虽然将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最终成绩的方式有一些弊端,但是依然优于单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所以,应该继续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而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⑴平时布置作业时,应该讲求灵活多样,重点考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所查找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这样既可以达到既定的目的,又能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作业。

⑵制定详细的课堂表现评判标准,比如如何根据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纪律情况等计算平时成绩,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

⑶提高试题难度,加强卷面考核的综合性、全面性。考试之所以使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仍能顺利过关,是因为试题相对简单,考题方式单一或不科学。因此,考题题型要多样,重点要突出,涉及范围要广泛,要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会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长此以往,也会影响会计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经得起诱惑,始终坚持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甚至对整个会计业都是有益的。

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基础会计学课程授课之初,教师应该花费一到两个课时为学生专门讲解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结合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危害。在授课过程中,要不间断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时分享有关职业道德的正面以及反面案例。

2.3 改革教学方式

首先,我校基础会计学课程已经全面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大多数采用PPT辅助课堂讲授,所以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可以增加与教学相关的视频,使得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上可以有一个更直接的认识。比如,在讲解各类明细账的登记方法时,可以向学生播放相关处理过程的视频,使得学生在深入学习之前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使得学生获得更快的学习效果。

其次,在基础会计学的课时安排上,可以在前半学期偏重理论教学,后半学期偏重实训教学。这样将理论学习跟实训学习放在一个学期进行,可以避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知识遗忘,并且边学边练的课时安排使得学生更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我校于去年购买了基础会计实训软件,为了更大程度的发挥软件的作用,我建议将最后一周的实训课取消,而在每次授课结束后,由任课老师利用软件布置相关作业,学生课下完成,这样既节省了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也能使学生将课余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

2.4 注重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

我校新进教师大多数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缺乏教学和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讲述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程,应该组织新进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和企业实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对新进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网络培训,既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组织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可以通过和企业联合的方式,使教师体验真实的做账环境,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