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第1篇: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一、抓好显性环境建设,即班级环境布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当然,布置的原则是坚持教育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有视觉美感,如班级文化走廊的布置。我把班级右边的那面墙拿来当文化走廊,营造一种文化氛围,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星的典故来感染学生积极向上。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奖状区、健康角。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健康角通过相关的生理心理保健宣传,增强学生健康意识。“小荷才露尖尖角”地区展示学生近期的作品。另外,在教室的前方的角落养殖金鱼,既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及观察能力。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布置,达到与时俱进的教育效果。

二、加强隐性文化建设,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1.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应热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2)教师应倾听学生

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与养分。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我平时注意和学生进行双向式的交谈,并专心倾听,从学生的言谈中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特别是对一些性格孤僻的学生,我更是经常接触,平时有意识地拍拍他们的肩,课余跟他们玩一玩、聊一聊,甚至还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QQ群上网与学生进行“心灵之约”。多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使他们感到教师是和蔼可亲的。从交谈、交往中,我发现了他们的真实心理,有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协调学生与家长之间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受到的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教育。

(1)家访

新生报到后我就对全班学生进行家访,然后建立相关的家长档案其中包括家长职业、性格及家庭情况并把它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这样就能更透彻地了解学生,为后续教育做更充分准备。

(2)介绍信

每一学期开始,教师写给家长一封介绍信,主要是告诉家长有关学生每一阶段的教育情况及如何参与等方面的信息。让家长明确他们对孩子成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学校和家庭的和谐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3)报喜电话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在学校有突出表现时,及时给学生家长打个私人电话,加强了对学校和班级的认可,从而为和谐的家庭与学校关系做了良好铺垫。

(4)家长角

在教室内的设立一个家长角,角内可放置一些书刊、杂志及其他资料,供学生浏览或借阅回家给家长看,让学生与家长共同了解一些科学有效的亲子交流方法,构建更和谐的亲子关系,从而为和谐的家庭与学校关系做了良好铺垫。

3.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班集体凝聚力的力量源泉。而生生之间和谐关系,除了在日常学习中得到培养外,往往会通过集体活动得到加强。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往往目标一致,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努力拼搏。我非常珍惜每次集体活动带来的机遇。例如,校运动会后,我把运动会上我们班同学在运动会上的各种照片制作成一本集子,让学生不仅在运动会上体会友情,感受尊重。我还每周开展“快乐周末”等栏目让展现学生的各种文艺才能以及口才、文采。既能为艺术节发现人才、选拔人才,而且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充分闪现,让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在愉悦中得到和谐发展。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做到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

第2篇: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个性发展

班级作为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组织,是学生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最初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社会交往的初体验,是学校中对学生成长影响最为持久的关键场域,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共同磨合、彼此适应,积极建构形成的集体认同并遵循的班级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体系。班级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根植于学生内心,能对班级成员起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引导凝聚的作用。班级文化一方面传承学校文化,使其内含于心,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班级群体个性化的价值选择与判断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生活质量和个性发展。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安全的归属感、集体生活的自我存在感,树立社会交往、个性形成的自我认同感。可以说,为学生创建一种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实质就是帮助学生建构一种班级生活方式,其过程就是探索建构学生生命成长的支持系统的过程。

构建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

1.厘顺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是对学校育人价值和标准进行凝聚和融合的过程,是学校育人目标班本化的落实过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生命成长的过程。班级文化置于学校文化价值立场,积极主动适应学校文化发展。我们应认同学校文化并把其内化为班级文化建构的动力之源,进行学校文化育人价值融合与统一,促进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创生发展。班级文化建构还要整合学校、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等多群体价值诉求,形成同一性的班级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疑,学校育人目标是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建构的共同价值标准与共同遵循的价值逻辑,从育人目标出发,建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逻辑基础。

2.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观

在班级文化发展中,班主任要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发展观,这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实践的重要价值依据。

当前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班主任一般是将学生事务管理、班级事务管理的工作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事务性导向的班级管理观无法凸显班级文化对学校育人价值规范与行为体系的落实,难以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建构班级文化时,由于对学校文化体系的关注不够,班主任认为学校文化发展顶层设计是校长与行政管理的事情,与自己管理班级、开展教育实践关系不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班级育人质量的提升。因此,学校要重视加强班主任群体对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提高班主任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度与内化创新发展的能力,引导班主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尊重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经验基础,重建班级文化发展框架,坚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建构学生成长支持系统。

3.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良好品行

班级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场,是学生习得社会化交往行为、促进品格养成、建构社会生活经验、养成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场域。育人目标作为学校育人价值规范,是班级文化中培育学生核心品格与行为品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首先细化学校育人目标,可遵循学生年级段、认知水平和行为发展特征,分年级将学校育人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班级学生品格和行为标准细则,制定班级学生成长的行为公约。

学生的道德品格养成与行为品质培育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生成的。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尽可能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主题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学生道德和行为品质的育人资源和有效策略,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立足学生立场和儿童视角,探索主题教育活动的育人实效性;重视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开放资源,重视家长参与,协同育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并养成品格和行为。班级活动设计要讲究系列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发展学生兴趣社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机会。另外,还需建立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科学评价与指导体系。

4.系统建构班级文化行动框架,实现学生生命成长

系统建构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需要理解构成班级文化的主要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出发,班级理念文化主要包含班级发展价值观、班级发展愿景或班级发展目标、班级行为公约。班级实践文化体系主要包含班级环境文化、班级组织生活、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等。班级发展价值观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凝练成班级发展目标或者班级愿景,塑造着班级学生群体的精神气质。

当前,北京市中小学班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班级文化育人实践成果丰硕,但也应看到,班级文化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架构,即班级文化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未呈现发展阶段性、互动性、动态生成性等特质。班级文化发展中始终要关注“学生在场”,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与成长愿望,尊重班级学生生活经验现实基础,以学生成长的价值定位与发展目标,系统进行班级场域日常生活的重建,形成班级文化整体育人实践体系。班级文化育人效能的发挥取决于班级文化顶层设计中育人目标是否明确、班级发展愿景是否清晰、班级实践框架是否完善。

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通州区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特色

在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过程中,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通州区教委深入推进学校文化系统建设,以行政力量主导,启动“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专项文化行动研究。通州区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围绕着学校育人目标,建构适宜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支持系统。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涌现出一批班级文化建设优质特色校。通州区贡院小学将班级文化视为学校育人课程资源,开展了“班本品质特色课程”建设,形成了“一班一品一课程”的育人实践特色。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将班级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阵地,以班级文化培育孝亲、励志的进步少年。北京教科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在“发现”教育理念引领下,以年级为团队,将班本课程与学科实践活动相整合,进行“学思维”班本课程建设。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建构个性化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评价体系,开展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家校共建班级文化,发挥家长协会和教师团队力量,探索家校协同育人。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小学以“品位书香,优雅成长”为主题,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角色,以“情、理、法”管理班级。“情”乃善良之心,“理”是学生心中的价值判断,“法”为班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学生自立、自理、自律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州区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质的优秀经验。

1.区域统筹,系统建构

通州区教委面向校长、班主任群体开展文化建设专题分层培训,树立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立足学校发展特色,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区教委面向全区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组织召开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优秀案例交流研讨会,形成了区县教委、学校、班级三个层面共同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局面。

2.资源整合,文化育人

通州区整合地域特有资源,将运河文化、经典阅读、传统美德、传统文化项目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与资源,以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主题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创新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文化育人。

3.社区、家长、学生共建班级文化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重视家校沟通,为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学生成长指导培训,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为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学生成长提供机会。一切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使班级成为学生喜爱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4.班级文化建设为学校育人品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通州区将班级文化视为直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重要策略,密切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逻辑连接,使班级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校本层面整体推进,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班一品质”的个性特色发展。重视班级文化育人的实效性,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班级文化,特别关注实践生成的班级文化,重视班级文化自主发展。

第3篇: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内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后开展了“三化一上墙”、“五个一”、“社团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系列活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期间,我市中小学校异彩纷呈、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受到了一致好评。当前,全市教育发展正在步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文化育人、特色立校”是当前学校内涵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年,市教育局把校园文化提质上档和总结凝练作为工作重点。各中小学校要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迅速制定学校文化建设行动计划,细化工作目标,每一所学校都要凝练形成本校的核心文化。现就强力推进学校“核心文化”建设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高“三化一上墙”工作质量与水准

自我市年开展“三化一上墙”工作以来,各中小学校校园环境脏、乱、差情况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但仍有部分学校存在绿化不统一、净化不彻底、美化不上档的现象。年,要求各中小学校全面提高“三化一上墙”工作水准,100%达到净化、绿化、美化。师生的作业、美术作品、手工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要进一步提高品味、档次,要在学校适当位置以主题分类进行多种形式的展览,每学期至少更换一次。同时,要注重学校精美雕塑、草坪和花木栽植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校园布局审美与教育的和谐统一。

二、拓展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

所有学校要按照每个学生参加一个社团的要求,扎实开展“社团建设”,切实消除各种社团活动存在于汇报中、停留在展览中的现象。社团类型上应涵盖学术类、实践类、文化类、艺术类、服务类、专业类、技能类等,层次上应包括学校社团、年级社团、班级社团、学科社团等。学校要保证社团活动的场地、师资、活动时间,要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以课表形式呈现),充分利用各个功能教室,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弘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学校要不断总结,大力表彰支持优秀社团组织。

三、做好班级文化的构建与评价

以构建班级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学习文化、活动文化为着力点,推进班级文化常态化建设。避免同质化、走过场、应付检查等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于班级文化要从内容、形式上进行指导,建立班级文化管理考核机制,确保每个班级形成团结、互助、民主、和谐的班风,挖掘学生内在的特色潜质,形成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价值观念,营造新时期的特色班级环境和民主班级氛围。

第4篇: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 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 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

班级文化, 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 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 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引导, 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 共同的奋斗目标, 为班集体增光, 大家一起努力, 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 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 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 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 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 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 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1)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2)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3)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4)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 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 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 形成一种循环动力, 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 养成良好习惯,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 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 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 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 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 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 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 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 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 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 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 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 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 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 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 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 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 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 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 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 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 孩子们互相竞争, 共同努力, 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 在这个过程中, 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 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 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 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 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 品行优, 思维活, 能力强, 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 [1]这是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 作为班主任, 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 不断创新, 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第5篇: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关 键 词】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学生成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G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50-02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阵地之一——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一、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方略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班级文化使人身居其中,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爱生尊师,这种氛围使人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共同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意义的班级活动等措施来实现。

(二)建设“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实验班级把这些班级精神文化内容通过物质的形式体现了出来: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班风;教室后黑板上方悬挂班训、上方正中悬挂着班徽;教室右边,是学生书画作品展示;教室后边的墙壁上是同学们出的墙报,其中有一块固定版面是班歌。通过精神文化的物质化,能让同学们随时警醒自己,自己应该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另外,我们也在班内尽量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气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鼓励。

(三)建立“自由、民主、科学”的制度文化

制度是一种行为准则。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自由、民主、科学”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还会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特质

(一)持久性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持久的,并不只是短暂的。一种良好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在最初的阶段会直接给予学生以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生活阅读的丰富,以及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种起初的影响会持久的影响学生,可能是几个学期、几年,甚至变为学生的终生兴趣与爱好,乃至发展成自己的毕生事业。这主要是因为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持久的,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渗透于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当中。当文化变成人生活的一部分时,变成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中的素养时,这种特色文化自然会对人产生持久影响,这种持久性会以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同时存在。

(二)渐进性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渐进的,并不只是即刻的。虽然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即刻的效果,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更是渐进的。这种渐进性主要表现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也许开始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建设的班级特色文化会逐渐地影响学生,在学生身上的这种影响会逐渐地显现。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缓慢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经历时间与个人认知上的发展后,这种影响才能逐渐影响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

(三)启发性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具有启发性。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具有启发性。主要是指,建设的一定班级特色文化可能会对某些学生的认知、情感或行为产生某种启发,开启他们的心智,带给他们一些点悟,进而可能会使某些学生生成深度爱好与认知,使对这些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变成他们的持久兴趣与特长。这是因为在学生最初幼小的心灵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发展成熟,他们需要一定的合理、健康的文化思想引领,否则他们可能会误入歧途。建设一定的良好班级特色文化,是教师精心准备的,是符合学生发展身心需求的。当学生接触到这样的特色文化后,这些特色文化中的某些因素会影响学生,使某些学生对这些文化产生兴趣与引导,进而萌发为他们的欲望与动机,产生启发性。

三、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表征

(一)塑成学生“追求理想”的价值取向

学生具有个人和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之一。中小学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定群体,其价值观念己经有所萌芽或可能初步形成,但还具有可变和不确定性因素。“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体验是指人对情绪或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2]优良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形成学生的体验,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追求理想”的价值取向,也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一定合理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塑成学生个体和班级群体的“追求理想”的价值取向。

(二)建立“健康”班级人际关系

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是学生个体和班集体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在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中,学生个体才能和谐相处,健康成长,由此班集体也才能合作共同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文化活动,能够培育健康向上、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班级人际关系,有利于发挥班级舆论功能的导向作用和班级文化的团结凝聚力。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健康人际关系,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和外在诉求。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与特长化

一方面,班级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是有差异的。古人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3]但学生的这些个性与差异是他们的财富,是他们发展的基点。“正是在分享别人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自己的观点被相对化、重新审视并获得新的发展契机。”[4]另一方面,班级特色文化可以发展并生成学生的特长。“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生成就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更新,这是一个秉承自持的重要过程”[5]当学生生活、学习于班级特色文化环境中,他们会与这些特色文化产生种种互动与碰撞,久而久之,这些特色文化中的某些因素会生成他们的特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彭耽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36-437.

[3]《国语·郑语》.

第6篇: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及现状

1、学校状况。我校广西物资学校是文本直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学校,学校办学基础实力雄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有学校特色的个性教育,学生以自己是学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学校班级学生状况。学生的构成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占大部分,主要有①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读高中后升大学的可能性不大便选择读中职学校的学生;②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虽好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负担不了读高中的费用,希望早日掌握一门技术尽快实现就业,以分担家庭经济负担的学生;③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表现都难以令人满意的学生,家长希望找一间学校,使学生可以学一门技能,老师帮着管教,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由于来源不同,学生的状况也不一样,①一部分学生报着求知的渴望来读中职学校,求知欲强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他们已经意识到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在学校就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加学校健康向上的活动,自主意识在增强。②一部分学生尽管初中基础不太好,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够强,但喜欢动手操作,有决心入读中职后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以便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③另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会学习,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不思进取、纪律松懈、懒惰厌学、缺乏自制力等习惯。

3、学校的师资状况。学校资师力量雄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源。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

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中职学校的办学要求,本人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如下:

(一)明确班级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把“建设一个班风正、学风浓,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感恩社会的班级”的思想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

班风是班级的灵魂,班风是班级建设的核心,班风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而班级管理制度则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障。

1、入学初期,根据学校纪律教育安排,依据《广西物资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强化学校纪律教育,并完成纪律考试,考试试卷及成绩册等资料上交学校学工处存档。

2、根据《广西物资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精神和宗旨,与学生共同制订《班级公约》,以企业的管理方式来建设班级。

3、成立一个务实能干的班委会,明确各个班委职责

组建班委,凝聚挖掘班级各方力量,提高班级整体综合素养水平,展现富有青春活力的班级面貌。开展班团干管理主题培训,增强其管理技术。

(1)组建班委会

(2)注重培养和提升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

(3)班主任永远做学生干部的坚强后盾

4、班主任注重加强日常工作管理

(1)绝对做到上传下达,及时把学校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学生,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每周一总结,针对学生的实际行为强调文明礼貌,发现思想问题或者其他违纪现象及时纠正。

(3)积极到班级、到宿舍检查,常找学生谈话,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明确职业目标, 加强学风建设,培养浓厚求实的学风,以学风导班风

1、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指导思想

入学之初,就给同学们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指导思想,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通过开展《认清会计职业目标 努力学习专业技术》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了会计职业发展方向,发展程序及其取得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让学生意识到在他们目前的状况下通过怎样的学习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正确估计自己的职业未来;而且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凭着他们的努力要达这个目标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职业目标成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学风的培养、树立良好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并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形成了“勤学,好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浓厚学风,使得每位同学都为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而努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本人利用上课时间和自习课的时间,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传达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和探讨出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详细见《学习方法共享介绍》)。

(2)同学们团结互助、热心助人的现象在学习中时常可见。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学习竞赛,并努力争取优秀的成绩。

(4)在本班举行知识竞赛,奖励先进,鼓舞后进,通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创建温馨二室,创造家庭式美好生活

1、通过新生入学的主题班《你我有缘来相识》,把“共同建设我们共同的家----2011财一班,让我们的家团结和睦、优秀而幸福……”作为建班思想提出来,让学生对班级不要陌生而充满期待。

2、开展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教室,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3、净化、绿化、美化宿舍,构筑温暖的家。

4、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培养学生。我与家长联系绝对不是因为学生的违纪,而且我是跟家长反映的是学生的优点及表现好的方面,在肯定学生的成绩时委婉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家长易于接受。

5、招开学生座谈会:利用自习课时间与全班学生举行座谈会,谈学生、谈生活、谈将来。

6、与学生一起聚餐:新学期开始,与全体班干部聚餐,感谢他们上学期的辛勤工作,畅谈本学期计划。让班干与老师的距离更近。

7、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乐于助人,学会担当:通过主题班会《学会感恩》,教育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

8、通过观看视频《夜幕下的黑手》、《变形记》、《职来职往》等,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现象,学会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收获思想上的进步。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成绩和思考

在校领导、班主任的带领下,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团结勤奋、和谐发展”良好班风的指导下,2011财一班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成长为一个充满朝气、奋进向上、团结互助的优秀班集体,并取得累累硕果:

(一)荣获广西物资学校“先进班集体”称号;

(二)本班成立至今每月均荣获“文明班级”称号,而且名列前茅,成绩优异;

(三)多次荣获先进团支部奖;

(四)多次荣获墙报比赛奖项:班级文化建设墙报获二等奖,感恩资助墙报获二等奖,学雷锋墙报获三等奖等;

(五)“温馨教室”评比一等奖、“温馨宿舍”一等奖、教室环境文化评比二等奖;

第7篇: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1)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主阵地,是我们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的学习基础。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教育熏陶学生的心灵,活力和青春的班级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因此,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至关重要。

(2)农村小学学生生活条件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物质文化环境单调。接触的事物较少,见识度较狭隘,自由散漫现象普遍存在,文化氛围缺乏不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却很少涉及。

(2)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也很多:如魏书生老师利用班级文化对班级实行自动化管理的实践证明了: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有助于促进孩子走向成功。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在我们这种有山区孩子的农村小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本课题将在这一方面作必要的探索。

二、课题的界定

杜威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魏书生老师也在《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指出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功能。从而,证明一个健全的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目的

能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打造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那么就会营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育人氛围,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具体来说要达到以下目标: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目标:营造氛围,凸显理念。板报墙面的提醒与鼓励,窗台角落的生机与勃发。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潜移默化,浸润升华。通过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班歌、班训等培育良好的班风。主题班会的影响与促进,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优秀群体的榜样和引领,升华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目标:规范行为,确立保障。实行班干部负责制,抓好课堂管理;同时开展每日监督机制,关注重点生的动态,有效遏制不良风气的扩散,落实班级自主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意义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探索一套能引领学生蓬勃发展的的班级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师生成为这种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文化的受益者,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使我们山区学生在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充分感染、自由创造、自求上进、团结友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潜能得到挖掘,智慧之光得到闪烁创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各种情感得到升华。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让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让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魏书生老师在《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指出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功能。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班级文化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践,并在实施计划中不断改进研究工作。

2.调查法。通过调查班级文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实施的再调查,又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材料,便于评估研究成果,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摸索新课程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并恰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对经验进行思维加工,以探讨其普通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和申报

1.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现状进行调查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

(2)了解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3)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心理需求。

2.调查班级的现有文化设施

3.班级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

(1)分析班级文化现状。

(2)了解对班级文化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3)调查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4.归纳总结特色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的策略

(1)创设鲜明的班级特色物质文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2)制定严明的班级文化制度指导学生,规范学生。其运作程式可以是组织学生民主制定班级一日常规,师生共同拟定考评细则等,另外,要改变班干部的任选制度,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生动活泼的组织情境,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民主化、人文化。

(3)树立鲜明的班级特色文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榜样示范首先要求塑造理想的榜样角色,既要树立全面的楷模,也要树立可供学生学习的代表,确保典型的先进性和可摹仿性,从而在班风养成、班级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榜样。

第8篇: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当前,挖掘学校丰富的资源,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成为景泰每所学校的追求,走进每所学校,整洁的校园环境、醒目的标语和师生文明的行为,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无不展示着校园文化建设带给学校的活力。

校园文化建设 引领内涵发展

每年9月份,在草窝滩镇龚家湾小学,都会举办学生书画作品展、教师书画作品评比、学生作业管理论坛、等活动。这是该校一年一度的“书画节”。

而在上沙窝小学,学校的艺术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腰鼓、绘画、军乐、舞蹈等活动让全校所有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在学校“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理念引导下,每个班级都组建了“口风琴、剪纸、巴乌、葫芦丝、电子琴等兴趣小组。

校长王小平说:“学校在快乐星期五的基础上,每天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军乐队和腰鼓队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每天下午,校园内一片乐鼓声。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兴趣,也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和支持。”

龚家湾小学校长茍正源说,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围绕“立于礼,兴于学,成于乐”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建设布局,建成尚礼园、励志园、快乐园三园,深入开展3611文化工程,即重视礼仪教育的“三礼”活动、覆盖各项主题活动的“六节”、深受师生欢迎的“快乐星期三”活动及“新三好”评选活动。书画节就是这六节当中的一个。“英语节”、“读书节”、“科技节”等活动异彩纷呈,已经成为了龚家湾小学的一大特色。

龚家湾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是景泰县在全县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一个缩影。从2012年起,景泰县为了丰富学校内涵、改善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县域内教育内涵发展,在全县推开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景泰县教育局副局长宋希才说:“我们确立了‘文化立校,突出特色,内涵发展 ’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开展“三年三步走”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用三年时间,分三个步骤,使全县规模以上学校初步形成‘办学理念明晰、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郁、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崭新局面,逐步构建具有景泰特色的学校文化品牌,推动全县教育内涵发展。”

据宋希才介绍,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结合学校的历史、现有资源和发展愿景,精心凝炼具有学校特色、引领学校教育方向的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理念、教育目标、校训、校风、学风等,将其与学校的硬件建设和环境美化结合并外显出来。第二步,大力推进与精神文化相适应的制度文化建设,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行为文化,凸显文化特色。第三步,通过外显文化的积极影响、制度文化的有效制约、行为文化的反复促进,最终将精神文化内化为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将学校建设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在喜泉镇兴泉小学,一个独具特色的绿色文化园林格外引人注目。兴泉小学校长苗辅珍介绍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来,我们将泉水所蕴育的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百溪成河的凝聚精神等,融入办学的全过程,建设‘三园两廊’校园文化体系,打造了‘德育园’、‘育才园’、‘趣味园’、‘行为规范长廊’、‘国学诗词经典长廊’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建设富有韵味的德育、文化教育的隐形课堂。同时,大力实施3431工程,将学校图书馆全天候向教师、学生、家长开放,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创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使得校园的读书氛围日益浓厚,进一步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内涵。”

“为了减少实施过程中的曲折与失误,我们主要通过着力抓好典型,搞好试验来以推动区域整体创建工作的开展。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求学校强化自主意识和特色意识,从本校实际出发,选择和提炼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与策略,科学设计和规划学校的发展蓝图与目标,充分挖掘、利用并优化组合本校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追求精致发展,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意识,兴泉小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宋希才说。

在实践中,景泰县已经初步探索出了理念引领——特色提炼——物化呈现——行为内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步骤。以草窝滩学校、龚家湾小学、兴泉小学等一批学校充分结合“丝路文化”、“景电文化”、“沿黄文化”、“寿鹿文化”、“红色文化”、“ 黄河石林文化”、“ 农垦文化”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背景,精心提炼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并通过校本课程、校园文化墙、展板、标语、学生活动等进行展示,积极建设全体师生认同和参与的校园文化。

高效课堂建设 助力内涵发展

高效课堂建设是景泰县推进全县教育内涵发展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景泰四中校长王子峰向记者介绍了学校进行课改的背景。他说,景泰四中是一所由企业移交过来的学校,一段时间内,发展存在诸多困难,靠办重点班争取生源。

“2010年底,我们面对传统课堂的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和教师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思考如何彻底改变学校的生存状态,让学生愉快的学习,让老师舒心的工作。但是作为学校,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生源状况,无法改变教材,也不可能改变考试制度,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课堂。于是我们果断的决定进行课改。”

“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全新的模式,老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学,家长不理解,有的家长甚至说‘四中在拿孩子做实验’。一句话,课改困难重重,课改的旗帜究竟能打多久,学校又一次面临抉择。我们更深刻的感觉到,思想决定行动,如果不改变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让他们行动是很困难的。于是我们再次大规模派教师到山东等地进行学习观摩交流,向家长介绍宣传课改的内容,让每个人都深切的体会到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才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景泰四中的李柱春主任感慨地说。

2012年春,市县教育局下发了《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方案的下发,就如一缕春风,给景泰四中的教学改革带了新的动力。学校抓住这个机会坚定地确立了“一个目的”、“两点理论”、“三项统一”、“四种状态”、“五个环节”、“六个标准”的“123456”教学理念,开始全方位整体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推进高效课堂,景泰四中联系实际,从三个方面主抓高效课堂建设。首先,进行小组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个性和谐发展。二是变教案为导学案。科学界定课堂的内涵,强力要求教师转变课堂观念。三是狠抓三课。要求教师扎实上好日常课,苦练教学本领;用心上好研讨课,磋商提高技艺;精心上好展示课,全力培植名师。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学校教师自觉参与听课探讨,把学习和改变当做工作的主要任务;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发言展示,且自信心不断增强;学校教研氛围浓厚,学生竞争意识强烈,人际关系和谐,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可以说,就是高效课堂使我校师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现在我们全校的师生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高效课堂的目的不是确定模式,也不是字面上的高效益,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是一种课堂的境界,即让学生超越原有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王子峰说。

如今,高效课堂在景泰县已经成为很多校长的共识。从2012年全面启动全县中小学创建高效课堂活动之初,景泰县明确提出了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目标、三年规划及行动计划,并推动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在全县中小学迈入了全面实践阶段。

在具体实施中,景泰县制定了“培植骨干,在实践中建设;优化模式,在反思中推进;细化评估,在完善中深化”的三步发展规划,努力构建以“学、导、练、测”为核心的具有景泰地方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还根据各个学段以及学校规模、办学水平等具体得情况,分层设置了三大努力方向:普通高中学段,努力在“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特色备考”三个方面下功夫;义务教育规模校,着重在“有效自学——合理引导——变式训练——及时检测”等四个点上求实效;小班额校,切实在“个体谈话——作业面批——当堂检测——家校一体”的教学策略上寻突破。

目前,景泰县各个学区及学校都进行了校本教研的创新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草窝滩学区组织各小学开展的“校际联袂同课异构,合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使以卡森希望小学为代表的“先导后学,当堂检测”模式逐步成熟;景泰三中在充分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三案六环节三督促”的课堂教学流程,特别是在“三案”(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编写中,充分针对班级内不同层次学生特点,极富实用性;县实验小学倡导“突出一个中心、把握一个重点、强化两项工作、落实三种思想”的工作思路,确定了“适合教育,高效课堂”为学校创建了高效课堂活动的平台。

“实践证明,只有各个学校自发行动,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自主构建解决问题的高效课堂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深入推进全县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景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王锡荣说。

精细化管理 保障内涵发展

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学校的发展。为此,景泰县联系当地教育实际,提出了要着力构建以适应推进县域教育内涵发展的学校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教育管理为特征,以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现代管理制度。

景泰县九支中学位于寿鹿山脚下,走进九支中学的大门,花团锦簇、绿草茵茵,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典雅大方的校园布局,优美的育人环境和深厚的文化氛围让人很难想象到这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

校园周围墙上的醒目位置书写的富有人文色彩的标语。“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用知识点燃青春,用拼搏书写人生”……异彩纷呈的黑板报、手抄报都是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都得益于学校近年来在各方面推进的精细化管理。据了解,九支中学在内部管理中实施校长负责、中层领导参与、教师监督的民主治校管理体制。凡学校重大事情,均要通过校委会讨论,教师会通过,确保了决策的准确性。

校长赵仁威告诉记者:“我们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实行参与领导,分工协作,责任到岗,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校长为中层服务,中层为老师服务,老师为学生服务,一切工作为学校发展服务的主动服务意识。我们在继续实施教师工作考核方案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细化了对教研组、年级组的管理、监控和考评,并与学校常规管理、考核相整合,用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夯实了本校常规教育教学的基础,营造了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

长期以来,九支中学把德育工作放在五育之首,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狠抓师德建设,建立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坚持开展常规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保证养成教育经常化,并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坚持进行“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并要求值周领导、教师提前到校,值周班级学生在校门口检查,把行为规范班级的荣誉和班主任的津贴挂钩,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与此同时,学校还着力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教育模式,由政教处主管、楼管具体负责,班主任教师指导,摄像探头监督,值周人员督促,学生会、楼层长检查评分。另外,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化全天候无缝覆盖式管理,对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包括校外实践活动、节假日等)全程进行教育管理,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第9篇: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一、内化于心,用精神文化铸造班级之魂

魂,即班级精神。班级精神不是靠简单说教得来的,而是要根据班级本身的班情、学情,通过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让班级成员从中体验和感悟,并将之内化于每个学生的心灵。班级精神文化包括舆论文化、人际文化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实践班级精神的直接体现。经积淀形成的班级精神文化,再加以升华并铸造为班级之魂,统领班级各个成员。

1.打造特色的学校文化活动。为了在学校层面对班级文化施以影响,并引导其最终形成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借助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载体,如依托“文学校园”“科学校园”“合唱校园”“体育节”“缤纷节”等特色文化建设情境,来展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特色文化,丰富班级的精神文化。

2.开发特色课程。除了常规课程外,还可开发学校或班级特色课程来拓展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如有的学校精心打造“国旗下课程”。每周由校长亲自在国旗下讲述后,将讲话的内容延伸到班会课,鼓励学生将在国旗下课程获得的道德认知内化于行动中,为班级精神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

3.开展自主的班级主题活动。班级文化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自由,来激发学生生长的驱动力和主体意识。这意味着,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只有真正符合学生生长发展需要的班级文化,才能被学生接受,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因此,班级的主题活动应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活动的小主人,在自主活动中沉淀与凝聚班级精神,使其成为班级特色文化成长的土壤。

4.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班集体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强化班风和学风建设。班风和学风是班集体发展的产物,是一个班级历史的积淀,对班级的进一步发展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以优良的班风影响班集体的每位成员,促使学生确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展开适度高效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其变化和发展取决于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只有双方在交往中都获得了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产生并保持亲近的心理关系和友好的情感。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受生活阅历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适应方面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班级人际关系应秉承“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理念,开展如“亲子活动”“六一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构建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凝聚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力量。

二、外化于形,用环境文化塑造班级之象

象,即班级形象。班级形象需要环境文化来塑造。要使班级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要注重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1.营造富有内涵的校园环境。学校环境是展现学校文化和体现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通过具体的符号和环境文化来塑造。班级环境是学校环境的一个部分,而学校环境决定了班级环境的格调和方向。因此,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会成为班级文化的能量输出源。如,文化墙、花卉墙、诗歌墙、读书走廊、功能室、升旗台等等都影响着班级文化。

2.设计充满个性的班级环境。优美的班级环境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班级可通过展示班级口号、标志、每日名言、读书栏,唱班歌,再辅以班级图书角、墙报等展现个性化班级的精彩。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优化人的心境,充分发挥教室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和健康成长的“加速器”。

三、意化于规,用制度文化打造班级之道

道,即班级经营之道。道是班级管理的原则、规律、法则、方法、经验,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其对班级发展起约束、维护和激励的作用。班级经营治理要谋道,用适合的“道”开展班级管理,才能让全体学生自觉认同、理解、热爱、实践并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为之奋斗,这是作为一个把握班级发展方向的班主任所要掌控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发挥着规范与约束的教育功能,是班级正常秩序得以维系的保障机制。班级制度文化中既包含有形的规章制度,也包含无形的、不成文的、体现和反映班级传统习惯的非正式的制度文化。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具体的意念化成规范,量身制定出适合班级发展的制度,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班级之道。

1.制定动态生成的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基于学生特点,以班情、学情、师情为本,由师生共同研究决定的,有针对性并且约定俗成的班级规范。它有别于《小学生守则》的和“班主任寄语”,前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后者是班主任单方向“寄”给学生的。班级公约则是经全体成员签名后张贴于教室里,可以达到自我警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此外,班级公约是动态生成的,它随着班情与时俱进。如在学生不团结的班级里,当制定获得全班同学认同与支持的“相聚是缘,见面点头笑一笑;同班是福,团结友爱聊一聊”的班级公约,不团结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创建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理念的传播,要落实到每个教育细节中,更要依托于制度建设,包括班级中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等。为了保障学生走上健康、自觉发展的道路,在制订个性化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尽可能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实践证明,创建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对提高教育实效、解决教育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3.完善班级评价体系。过去的班级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评优、奖励相结合,但单一的量化评价存在过于简单、脱离真实的教育情境等局限。其实,量化考核结合学生自评,强化过程性评价,更能保证评价的公平有效。有的班级把评价内容细分为学生健康、诚信、责任等方面,实现学生成长过程的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