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力教学效果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观察力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的要求
根据《数学指导纲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掌握数学基本的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观察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力,是时学生根据所遇到问题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概括,研究和确定数学问题或现象下的性质和关系。因此,观察力的培养,是学生具备完善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基本素养的保证,只有保证学生逐渐具备这些能力,才能保证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求
随着我国的教育制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学科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数学的教学中,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分析能力。而观察力对于数学的学习而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数学分析能力。只有依靠认真严谨的观察,才能把握数学学习中数学基本规律的意义,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等。同时,观察力不仅仅是指对于数学问题的直观考察,更多的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在抽象的表面下发现问题的实质,因此,观察能力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中和能力的组成部分。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要求
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数学学习中,面临着数学授课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中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缺乏基本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很难从表面不同而本质相同的问题中发现联系,所学到的知识刻板不灵活,严重制约着学习的质量。因此,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的要点。在这一方面,教师应当运用不同的手段,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同时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观察兴趣
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观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应当深入准备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这门课程的精髓和魅力。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数学的应用性为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应用中体会到培养数学观察力的重要性。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正确观察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要在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对观察内容的详细指导,对观察顺序进行引导,使学生进行观察力的训练时,能够正确的把握观察的合理顺序训练学生的观察方法,以及创造良好的观察气氛。在学生的观察方法训练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观察,在观察和对比中,找出问题和已学过知识的联系和不同,使学生在观察中把握观察渐进性。在进行学生的数学观察力的培养中,教师应当设计好课程,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图片、模型以及实物等进行直观的教学,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对观察保持兴趣,从而提高观察力训练的效果。
第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观察的目的性。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时,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锻炼学生带着目的和问题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
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关键要加强培养学生严谨的观察态度。数学是一门严谨有逻辑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将数学的学科特点融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力训练的过程中。严谨的观察态度,决定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形成了严谨的观察态度,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这们学科的关键所在。
(三)培养学生养成数学观察品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重要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可见,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以及思维和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能有效的将化学理论知识转化成趣味性强的学习活动,因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主要从以下几点探究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一、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当代初中生主要为95后和00后的青少年,这些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较强,且极易对其产生兴趣。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使其在千变万化的化学实验中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最终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有关铁锈和盐酸等知识教学之前,笔者首先准备一杯盐酸溶液,再将生锈的铁片放入盐酸溶液之中,最后盐酸溶液从最初的无色变成了黄色,且冒出了很多气泡。这一实验做完之后,学生对产生的这一化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在教师的提问下,将新知识的学习引入,从而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进而在学习过程中致力于答案的解决,因此,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
二、化学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部分,因而在初中化学中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化学实验,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因而作为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通过化学实验演示物质变化的规律,并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思维的扩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能证明蜡烛中包含碳氢元素的实验,再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发一套实验所需的材料。而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就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引导,随后笔者将剩余时间交给学生做实验,最后在学生的努力下,得出以下方案进行了实验:首先点燃蜡烛,再将干燥和干净的烧杯盖到火焰的上面,最后在烧杯的内壁生成了水珠,由此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接下来,再将蘸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使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整个过程是由学生设计完成的,而这就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完这个实验之后再提问,如果将两根蜡烛放在阶梯架上,并将其放入烧杯之内再点燃,顺着烧杯壁把含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打开,最后出现了两根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问学生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在这一实验的演示下,掌握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的特性以及比空气密度大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是教师的演示,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伸和拓展,进而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实验的原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例如在利用高锰酸钾粉末制作氧气的实验之前,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含有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口的朝向是怎么样的?二是应如何将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之中?三是当生成氧气时应该如何收集?四是如何确保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这些问题的提出,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加大注意力,使其更有目的性的动手做实验,从而认真的观察并记录整个实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思维也进一步活跃起来,长此以往,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观察习惯,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开展化学教学的本质实际就是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因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合理的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从而更好地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致力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而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的内容,致力于实验设计的趣味性提升。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教学的灵活性,还应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例如,在开学第一课,为了吸引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魔棒点灯”的实验。在上课伊始,笔者拿着一盏酒精灯和一根玻璃棒,对学生说:“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魔法了,老师不用火柴,用这根玻璃棒就能将酒精灯点燃,你们信吗?”在同学们的怀疑声中,笔者先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然后在高锰酸钾上滴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真得被玻璃棒点燃了,学生顿时安静下来,深深地被神奇的化学现象所吸引,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总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化学实验的开展,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气氛,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林治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初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2年05期
【关键词】 护理实验教学; 体验式教学
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是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作为研究基础,探究如何有效地提高人类身心健康的一门综合性教学。护理实验教学也是从基础性的知识和操作等进行实施,重点提高护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其专业素质。其中,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教学中的一种新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让其真正地参与其中,从而增强其亲身感受和操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具有较好的效果[1]。笔者对本校2010级本科护理学生60名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并与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10级本科护理学生,共120名学生,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60名,男6名,女54名,年龄19~26岁,平均(23.3±2.1)岁;观察组60名,男4名,女56名,年龄19~21岁,平均(23.4±2.0)岁。两组的学生均采取护理试验教学中的相同操作项目,两组的学生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模拟体验 模拟体验是实践体验的一个重要基础,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模拟体验的一般过程为:情景设计,教师进行真人演示,学生模拟操作,学生感受交流,教师总结,学生自行设计情景,学生模拟体验,体验交流心得[2]。
1.2.2 实践体验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实践体验。首先,将本组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2名学生进行循环扮演,而其余的学生进行观摩,并对其效果进行点评,并且在每次体验之后进行信息的反馈,从而加强小组的印象。一般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说明自己的感受。而且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全局掌控,时刻的对学生的操作问题和言行举止进行全面的观察,并进行点评[3]。具体的体验过程主要为:情景的设计,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教师对学生体验中的不正确操作方法进行纠正,学生交流感受与心得,教师对学生整个实践的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应一视同仁,绝不对学生产生偏见和偏爱[4]。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两组学生在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后的基本情况,观察的指标主要有学生对患者角色认识度,学生对护士角色认识度,团队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患者角色认识 对照组的多数学生对患者的认识不清,不能体会到患者的痛苦,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上的情况认识不足。而观察组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作为患者的痛苦,从心理和身体上以及治疗过程中深入地了解其痛苦,而且明白在患者救治的过程中应做到“快、准、稳”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其中,对照组有41名学生能够深入认识患者,而观察组有54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护士角色认识 观察组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有效地认识做护士的重要性,以及在整个护理中准确的操作将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痛苦,从而使其明白过硬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水平在整个护理的重要性。而对照组对这一认识明显的不及观察组,观察组有59名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护士的角色,而对照组有46名学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团队合作意识 观察组的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白有些操作是需要团队的力量,只有积极的配合和交流,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进一步的明白在团队的合作中相互信任是很重要的。而对照组学生在教学中对团队合作的意识不是很强烈,只有49名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观察组有60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学生认识到实际操作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对照组的学生对这一认识不及观察组。观察组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有58名,而对照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有38名,观察组的动手能力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在护理试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6],提高学生对患者和护士角色的认识,使其能够有效的明白作为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操作机能和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角色换演,明白患者的痛苦,进一步的反应出现作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注意的事项,减少患者的痛苦[7-9]。另外,通过在护理试验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得能够更好的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进行实际操作[10]。这种教学方法实践性强,教学效果好,值得护理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舟军,龚戬芳,张丽平,等.体验式教学法在舒适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09,31(6):711-712.
[2]刘明霞,刘少蓉.将体验式教学法运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体会[J].成功(教育),2010,32(12):733-734.
[3]钟志晖.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中的运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28):846-847.
[4] Zuo Z X.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in basic nursing teaching with the effect analysis[J]. Journal of Health Nutrition,2012,12(1):675-676.
[5]穆国霞,白彩锋,李玉香,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17(3):812-814.
[6]姚桂英,李树雯,薛松梅,等.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3(14):673-674.
[7]高静,杨翔宇,胡忠华,等.体验式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3(29):776-777.
[8]张永春,江智霞,袁晓丽,等.角色体验型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34(11):341-343.
[9] Ceng H, Jiang Z X, Luo Y G, et al.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to cultivate specialized nurses comprehensive 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nursing research[J]. J, 2011,23(14):704-705.
一、调查结果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问卷主要收集问卷填写人的听课情况、对同行相互听课行为的评价及今后自己听课的意向三方面相关信息, 访谈主要是对听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笔者首先就所在学校的30余名特岗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征求了部分教师的意见,后又对兄弟学校50多名特岗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本调查中接受访谈和问卷调查者来自不同学校的80多名特岗教师。笔者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收集相关信息。因此,笔者认为本调查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特岗教师听课状况, 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该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调查结论及建议对特岗教师也应该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听课现状。调查显示超过1/3的被调查者从没有主动听过课,每学期听1到5次的仅超过半数,听6到10次的不到2/5,超过15次的不足10人。同行之间相互听课进行课堂观察,从事教学研究的寥寥无几,说明这种状况在特岗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观察目标。调查发现听课人首先关注的是讲课者的能力,如语调是否自然、表达是否流利、知识是否准确等。其次关注的是教学技能,如内容呈现、提问能力、应对问题能力、纠错技巧及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等。再次关注的是教学互动、教学环节、教学气氛、教学效果等,且关注讲课者的仪表、教室环境等。
( 三)观察方法。问卷和访谈均显示记笔记是绝大多数听课人采用的方法。记录讲课内容要点、教学环节、讲课人的优缺点等, 但整体上很少有人用更科学的方法做比较精确的记录。记下的多是泛泛的模糊的感性认识,既谈不上客观全面,又不具体准确,如对教师话语数量和说话时间、提问次数和有效性、纠错方式等的观察记录等。
(四)对听课的认识和评价。2/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听评课活动主要是一种评估行为, 但认为听课的目的应该是相互学习和教学信息交流,只有约1/5的人认为同行听课是为了评估他人。超过3/4的被调查者愿意听课,近3/4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同行听课值得提倡。
二、原因探析
绝大多数受访者承认特岗教师之间很少自发自愿相互听课,而且对听课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一)对教师间相互听课认识不足导致听课滞后。访谈发现对教师间相互听课认识不足是影响听课充分发挥教研作用的首要因素。访谈时很多受访人认为听课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督导检查行为, 没有或很少把听课和个人的教学研究联系起来。很少把听课上升为一种科研方法,课堂观察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观察,自然就不重视听课观察。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堵塞了听课渠道的畅通。一方面,由于普遍视听课为评估行为,听课对讲课人来说有相当的压力,往往不太愿意接受他人听课,另一方面,教师一般不敢主动听,免得被认为不怀好意、干涉内政或侵犯人权。教学经验欠缺又想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年轻人很想听经验丰富、教学优秀的教师的课,往往一说听课似乎就是评估他人,而且手中拿的也是打分、评估用表。给别人打分评估,作为他人任务式的存档记录,特岗教师感到为难和力不从心,因为让一个新手、低手评判一个高手,实在不敢当,也太妄为。因此,特岗教师感到很为难,就往往畏缩不前,造成听评课教学交流不畅通。
(三)缺乏必要准备和科学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听课效果。很多人认为听课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走进教室去听就是。没准备的听课使得听课目标很泛,仅凭眼观手写,很难做到客观准确,听课泛泛而过,看到的问题可能比较浅显,难以做更深层次的探究。受访人还反映没有适合量化的观察用表或其他参照依据。这样的听课自然难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也就达不到良好的听课效果。
三、对策建议
教师间、特岗教师间相互听课现状不理想,对听课认识不足,且欠缺科学的听课方法和手段,达不到理想的听课效果。但特岗教师认为听课是一种积极行为,并肯定它在教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值得提倡。针对当前听课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视听评课的重要作用。听评课活动是交流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渠道之一,是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教学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课堂观察能力是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之一, 是了解课堂教与学的具体行为、搜集分析课堂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和提倡听评课活动, 充分认识听评课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重视课堂观察研究在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参与以听促教。特岗教师不仅要认识听评课活动的重要性,还要充分发挥听评课活动在教学研究、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规律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间相互听课活动,加强教学信息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做到以听促教、以听督教、以观提教、以观长教。
一、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的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没学化学以前,学生对化学不甚了解,随着对化学了解的逐步深入,学生就会发现,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教师就要给学生贯穿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如介绍爱迪生发现钨丝的过程,若没有上千次的实验做基础,就没有钨丝的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做化学实验,加强锻炼,让学生为今后搞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上课前要预习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对将学的内容进行预先学习的一种自学活动。它可以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与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求欲望,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听讲并且有重难点之分;可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当前,有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要我们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求性,那么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就能够主动地去预习新课程,并且会长期地坚持下去,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质的提高。
三、听好每节课
听课是学生掌握新内容的重要过程。上课时,教师首先要能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认真听讲,才能较快掌握新知识。而兴趣的激发要靠新课的导入,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内容。其次,要让学生都听好每节课,就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只有有课堂纪律作保障,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记录,也才能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做好笔记
学习化学,做好笔记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记是给自己做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而不是照抄老师黑板所写的内容。做笔记能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也能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对以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更便于查找,因此,笔记一定要做到层次分明。教师要给学生强调做笔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这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五、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化学书中有许多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使学生学会教师做演示实验的操作方法,如酒精灯如何熄灭、常见仪器的连接方法等,目的是使学生以后能较好地独立地完成学生实验。实验课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完成的、比较完整的实验教学。实验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观察能力的基本途径。
首先,课堂上要认真听课,仔细观察教师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直观的,实验中的变化现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的记忆,但学生不能只盲目地看,而是一边看一边要认真思考,并强化记忆,这样才能明白实验原理并掌握相关的内容。所以,观察实验时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观察时还要做到仔细、全面。如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有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和产物的颜色、状态,找出变化点,掌握反应的条件等,同时实验完成后,学生就会知道硫酸亚铁溶液是黄色的。
其次,必须让学生在上实验课前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在做实验时,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要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精力要高度集中,不能分心,也不能马虎大意,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并按照所做实验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做实验时要勤于思考,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要准确如实地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六、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的过程,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前所记的东西会慢慢地遗忘,因此,为了加强记忆,教师应让学生经常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复习也要强调方法,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和同学进行交流,但一定不能往后推,这样,就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七、按时完成作业
课后习题作业是对新内容的基础概念的总结和练习,若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后练习,就证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刚学的新内容。因此,教师要强调做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学生做作业时一定要自己做,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要做到多思多问,不能留下任何疑点。
八、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关键词:绘画活动 教学方法 重要性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和评价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
一、绘画活动中导入的重要性
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导入”部分。
1.故事导入
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用故事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幼儿粘贴《小鸡》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鸡妈妈带一群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可是有一只小鸡走着走着不见了,鸡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我们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好不好?”这样,调动了幼儿的兴趣,粘贴小鸡时就特别用心和仔细。
2.儿歌导入
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例如:在教幼儿绘画《吹泡泡》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学习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大串,五颜六色真好看,小朋友们拍手笑。从而引发幼儿想画泡泡的兴趣。
3.歌曲导入
大多幼儿都爱唱歌,它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幼儿手指点画:《草地上的花儿》,可先让幼儿演唱《春天》,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激发幼儿想把春天画下来的愿望。
二、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的重要性
“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绘画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运用不同方法对两组幼儿进行绘画引导,请一组幼儿直接画画,要他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画”偏不看……10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然后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桃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10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的重要性。
三、绘画活动过程中指导的重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也很不理想,孩子们也未必能真正学懂。相反,如果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幼儿会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他们的表现会很投入。
2.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画《蝴蝶》,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背景幼儿自由添画,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3.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
如中班绘画活动《太阳》,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通过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
四、绘画活动中结尾的重要性
如果说,充满情趣的引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耐人寻味的结尾必将使一堂美术课得到美的升华,所以恰当地运用结尾,能使幼儿百学不厌,寓学于乐。
1.鼓励式结尾
在辅导幼儿学画过程中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2.游戏式结尾
教师采用做游戏的形式作为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例如:画《小熊过桥》,教师引导幼儿画出小熊过桥的动态形象后,最后进行“独木桥”的游戏,从而教育幼儿勇敢坚强。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幼儿受到了教育。
3.故事式结尾
这是采用故事的形式结尾的一种快乐教学方法。例如:幼儿创作画《秋天的水果》,在启发幼儿画出各种秋天的水果后,还可以让他们讲讲自己画的是什么水果,讲一段关于水果的小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幼儿对水果的了解,也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4.展览式结尾
教师在完成美术活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让幼儿互相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例如:手指点画《梅花》,在活动最后,可组织幼儿开一个梅花展,让幼儿既能欣赏到别人的作品,又激起了幼儿对绘画的热爱之情。
五、绘画活动中评价的重要性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
1.充分认识和利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赞赏幼儿的点滴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
2.尊重幼儿
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
六、绘画活动中注重幼儿绘画水平的差异性
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
1.将集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如果经常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那么基础差的一部分幼儿就达不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集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原则进行指导。
2.关爱能力较弱的幼儿
关键词:学生;观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43-01
初中生物教育应以实验,观察为主线,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变“结论式”为“探索式”,让实验、观察、思维、获得新知识几方面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并具创新精神。
一、对学生进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
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观察—直觉思维—想象—抽象思维—本质揭示”。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初中生物教材有许多分组实验(动手,观察),每章节都有观察,讨论,阅读,思考,实践的内容,突出了观察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科学家都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二、影响学生进行生物学观察的因素
1.观察目的不明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有的学生在观察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把鱼的所有鳍全部剪去,这样就很难得到有鱼鳍与鱼在水中运动关系的结论。在观察幼苗的根毛时,把镊子夹住了根毛,结果根毛全被破坏了。
2.观察的精确性较差。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观察自制装片或永久装片时只停留在表面,对看到的生物的结构缺乏研究。在观察“花的结构”时,只看花的形态,颜色,大致结构,对雄蕊,雌蕊的解剖观察做的比较马虎。
3.没有随时随地勤观察的习惯。初中学生对自身或周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和生命现象观察甚少。如有的同学家里种了许多杜鹃花,当我讲到花的结构时,问他花瓣有几瓣,花萼是什么颜色,回答“不知道”。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途径
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获得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现象,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特征,进一步揭示其生命本质的重要途径。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作为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辨认动、植物等。进行生态调查时,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观察方法。特别是野外观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多指导学生的家庭观察实验,培养有意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身或周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和生命现象。
2.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重点观察—在观察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观察对象上,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对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作一般观察,而对种子的内部结构应作重点观察,弄清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及其功能,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顺序观察—进行观察时,要根据观察的目的,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仔细看一看观察对象具有的特征和特点。例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先让同学们观察各种形态的叶,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临时装片,从上到下观察叶片的结构: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下表皮,气孔,再重点观察各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
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例如,通过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让同学们找出它们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和不同点(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肥厚,营养储存在子叶里,没有胚乳。玉米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营养储存在胚乳里)从而确定了这两类种子的共性和个性,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它要求人们能从纷乱的事物中,迅速、正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观察活动的这种特点告诉了我们:观察目的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完整、清晰;反之,被观察的对象就模糊不清,一无所得。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看到这种情况,即学生都喜欢观察生物,但观察时往往单凭兴趣出发,只愿意观察他们喜欢观察的对象,而将观察目的弃置一边。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指导他们按观察目的、计划仔细的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对细胞核的染色也要重视。使学生按照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通过绘制细胞结构图达到观察的目的。
一、从内容入手指导作文
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经过实践所得到的科学总结,同时,它也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小学生作文发展规律,这也正是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因此,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走近生活,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初步解决在作文中无话可说的局面。丰富学生生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根据课程需要,利用课外时间,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相关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比如,在植树节,可以围绕保护环境为主题,开展植树活动,并使学生更深刻地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不但能从心理上知道要保护环境,还能从行动上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了解知识,然后可以布置有趣有益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去深入了解保护环境的各种方法及环境污染的害处等。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为学生写作文打下素材基础。
2.勤观察,勤记录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善于观察,为写作打基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作文的细节。因此,教师一定让学生在观察方面多下工夫,指导学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在观察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比如,对比法、顺序法等。此外,要让学生养成记录观察笔记的好习惯,为写作积累第一手的素材。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学生一定要及时整理、分析,把观察笔记越做越好,在积累素材的同时也起到练笔的作用。
只有学生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写出新奇而有意味的作文。
3.多阅读,多积累
课堂中的阅读量显然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拓展眼界。当然,有很多阅读材料可以直接来自于生活,比如,报纸、广播、影视等等。另外,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推荐有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阅读材料,如各类学习报、杂志等,既要有趣有益,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这样,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也为学生写作打下素材基础,使学生多多积累,提高学生能力。
二、指导学生多交流、多练习
解决了作文内容的问题,就可以开始让学生进行练习,练习分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
在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时,共同交流是非常不错的手段,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在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次序、有条理、分层次地进行讲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便可以更加理性、有逻辑地回忆自己所要表述的事件,从而在进行加工、分析时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练笔则是学生进行写作前必不可少的步骤,练笔可以分为命题和自由发挥两方面。命题作文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着其相对应的缺点,如果长期只写命题作文,会束缚学生思维,限制学生表达能力,使学生思维僵化、手法僵化,写不出具有自己特点的文章。因此,除了命题,教师更要多让学生进行多体裁的写作练习、使学生的表达手法丰富多样,用多样的训练方法,使学生保持灵活的思维、活跃的灵感,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练笔贴合学生生活,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放飞自己的思想,去想,去写,去表达。
教师还可以用一些补充式命题、范围式命题、示意式命题、图像式命题、即兴式命题等来训练学生,还可以通过给教师写信谈心、写读书笔记、观后感、写日记、周记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训练学生,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指导学生多修改、多反思
俗话说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虽然学生习作不会有这样夸张,但没人否认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事实,每位语文教师都深知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技巧。作文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不能指望学生一口吃个胖子,对于刚完成的作文,小学生根本无法再次进行更好的修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教会学生几种简单的修改方法。
1.冷却
在作文写完后,搁置一段时间,再让学生进行修改。这一段时间内,学生的思维会有所变化,而且,学生还有可能会知道更多有关此作文的新东西,所以,再次修改的时候,会有新的发现,从而就会作出一些修改和补充。
2.互批
我们都知道批评与自我批评,作文也一样可以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在与同学进行互相修改的时候,由于视角的不同,及心理特点,学生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而且会比较认真,而且同学的想法往往会给自己启发,其实在互批的过程也是无声的交流。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实验教学 方法指导
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增加了观察、实验、演示、实习的内容。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已成为当前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初中生物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观察材料,学生可通过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行为和生理现象等去认识生物界。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避免只重视观察结果而忽视观察过程的现象,首先应明确观察目的;其次要掌握观察的顺序即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上到下;最后要学会观察的科学方法,常用的有对比观察法、解剖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和显微观察法等。教学中,我们注重通过教材中的各种观察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捕捉生物学现象,提高他们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明确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观察前就要让学生弄清楚“怎么看”“看什么”。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七年级新生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订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让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生物学课本为观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观察条件,如标本、模型、挂图等,特别是活生生的实物,以此来加强直观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观察能力。
总之,学生只有对所观察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物,才能成功地观察出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结构,进而掌握它们的生理功能。
二、加强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实验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固化、活化、深化。按传统的实验课程序,即“学生预习—教师简要讲解或示范—学生操作—教师讲评”进行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由于很多学生对实验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预习,教师讲解、示范时不认真听和观察,因而不知如何操作,当然也就达不到实验目的,实验效果差。久而久之,实验室就成了部分学生休息、玩耍的场所。实验课教学中,在教师讲解之前,播放该实验的视频,这样不仅起到了督促预习的作用,还明确了哪些是正确的操作,哪些是错误的操作,从而在操作中减少了错误,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别外由于中学实验室设备的限制,对于操作细微难以清晰向学生展示的实验,可用动画或视频示范基本操作要领,分析实验原理和演示实验步骤,尽量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效率,有时即使学生没有实际操作,也可以通过演示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三、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实验教学
1.阅读实验内容:在实验前让学生通读实验内容和大致步骤,初步了解实验操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实际操作时手忙脚乱。
2.动动手:鼓励学生动动手,通过动手去体会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而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
3.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最突出地一个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直观教具,如标本、模型、挂图、幻灯等,而多媒体所演示的内容可以将学生的视听感官同时调动起来获得信息,从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起到调动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如在学习《血液循环》时,血液循环地途径是教学中的难点,光凭语言讲述,学生不易理解,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血液循环的FLASH动画,介绍血液循环过程,说明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概念。再展示动画,反映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再次引导学生观看动画,体会动脉血和静脉血在哪里发生并且如何进行转换的。
四、在实验教学注重激励性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各自的特点,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包括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课堂表现、团结协作、讨论交流、语言表达、情感价值观等多元评价。这种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具有激励性,更能提高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学习的热情。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想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构思设想和设计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充分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虽然有的实验设计有不合理甚至不可行的地方,但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和肯定,让学生自己对各种实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择优去劣及评价。
在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生物教学最大的成功。因为兴趣对学生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激发兴趣贯穿于生物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加以表扬,及时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和学习上的上进心。生物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对学生的爱同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专心听讲,踊跃发言,细心观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总之,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继续深入地进行研究。只有充分认识生物学实验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才能更加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成为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课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