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科技创新总结范文

个人科技创新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科技创新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科技创新总结

第1篇:个人科技创新总结范文

1、科技发展政策不配套

科技政策的不匹配及缺乏科技政策实施监督机制和执行反馈机制,导致政策实施效率不高、政策无法及时修缮和完善等现象。科技发展政策制定和信息公布的渠道不通畅,许多政策是少数人掌握,一方面政府有文件规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无法得知相关的政策,很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政策的有效指导。

2、公共服务系统不健全

技术市场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既是技术成果的交换场所,也是技术成果交换关系的综合。缺乏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和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应该给企业提供技术需求、成果、企业合作等信息,为科技成果转移提供信息支持。政府技术市场服务中心的信息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无法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这三大研发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不利于企业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公共服务系统的缺位导致中小企业获得外部信息的不及时和滞后,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融资支持的程度较低

科技创新资金来源结构简单,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目前科技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政府补贴、金融机构贷款三个方面。大多数的企业资金来源的主体是自筹资金。科技创新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金融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缺乏风险投资,企业无法获取科技创新充足的资金,也无法分散科技创新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依赖研发人员,相较于传统的制造企业,其生产经营的有形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金额相对较低,资产总体流动性高,可用于抵押、质押的资产较少,无法满足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对于融资安全性的要求,无法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质押贷款。

4、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根本要素和主要依托。创新人才短缺一直是阻碍企业创新的普遍问题,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创新人才不足问题尤为严重。这些企业由于受到企业性质、科研条件、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前景等方面方面的影响,缺少吸引优秀技术人才的条件,又缺乏技术入股、收益分享等有效激励乎段,使这些企业吸收不到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1、结合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及法规,让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方面的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和完善包括技术转移、技术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全方面的法律保护体系,鼓励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加大创新力度,同时推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并建立良好的政企沟通渠道,让政府的政策制度能够传递到企业。

2、强化和完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政府建立汇集各类专业机构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提供网络支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和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等。涉及科技创新指导性政策、科技投入、科技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

3、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同时设立专门的科技金融机构,协调好银企关系,加大银行的贷款投放力度,组织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利用集合性债权融资方式,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另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用,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另外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4、人才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根本,政府结合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情况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政策,针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信息咨询、专业培训等服务。弥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缺口,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还应该出台更有力、更务实的实施办法。设置一些激励政策比如成果转化、奖金提成等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加快对企业管理者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管理素质。

三、总结

第2篇:个人科技创新总结范文

建筑创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修正以往传统的建筑模式,利用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想法,创造新颖的建筑空间,来增强人的体验。这里要强调一下,建筑的创意不是创造出一些人们没有见到过,很新奇的建筑,不是创造奇奇怪怪的建筑,而已用创新的精神给人更多建筑使用上美好的体验。建筑师的定义是创新的建筑师,不是先锋建筑师,所以建筑创意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广泛的应用。笔者认为建筑创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形与形状的研究;(2)物与材质的研究;(3)现象与状态的研究;(4)功能与场所的研究;(5)环境与自然的研究;(6)概念、思潮、意识的产物研究。

二、科技创新的发展以及思维

现在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如果一个国家的建筑和科技创新性思维和能力较强的话,那么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产业的链条之中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就能得到更加有益的发展,也能够使世界经济成分更加的有活力,当然也能使得更多的企业不断的提高自己,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总而言之,建筑以及科技的创新性思维与能力已经毫无疑问的变成了这个时代经济活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重点。从而也说明了建筑创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经济上一活带动百活主要力量。

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环境就是一个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人在不同的环境里面会成长出不一样的性格与人格也会在以后的生活里表现出不一样的能力。人即是如此,更何况于科技创新的能力呢。如果是在一个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里,那么势必也将会使得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当今的世界环境里,就是在一个不断发展科技的创新的大环境里。我们更自觉的去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式。那么世界各国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1)拥有一个好的文化环境。一个好的文化环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就如中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因为有了一个很好的文化环境,所以那个时期中国各方面的技术都开始有所发展了。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文化环境,科技创新的能力是非常难培养的。(2)政府在制度方面大力的支持。如果想要将科技创新很好的发展起来的话,只是依靠个人或者是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个人和企业努力的同时,一定要有政府的支持,要有一些积极向上,有利于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发展的制度来做后盾。

思维:我们研究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一个良好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具有那些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起我们的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哪?首先是要拥有类比式的思维能力。类比式就是将一个熟悉的事物和不熟悉的事物相互比较,从而了解到这个不熟悉的事物的方法。类比式的思维能力扩展额我们的思维,提升了我们的认知能力,为我们发展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其次我们要拥有良好的联想式思维能力。联想式思维就是通过一件事物的表面看到更深层的事物,甚至可以想到其他的事物。比如:从鲸鱼想到潜艇、从蝙蝠想到雷达、从变色龙想到伪装服等等。所以说联想式的思维能力是对类比式的一种发展,对我们的建筑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具有很重要的能力。

三、结语

第3篇:个人科技创新总结范文

今天我非常高兴参加市医院科技创新表彰大会,会议对2007—2008年度医院科技创新项目和晋升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隆重表彰,充分体现了市医院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受到表彰的先进科室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刚才,玉增院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近两年医院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了今后医院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对于加快医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市医院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加大科研投入,出台一系列政策,激励医务人员科研创新,在科研、申报科研成果、应用新技术、新疗法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今天会议共表彰了63个科研项目,充分说明了医院科技创新的成果令人瞩目,为市医院进一步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科技创新,要夯实基础,强化管理

科技创新,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对于医院和医疗工作来说,基础就是临床基本功和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简便、安全、有效的保证,弥足珍贵。从临床医生的职业角度看,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即望诊、触诊、叩诊、听诊,使用听诊器、心电图、胸片等无创、基本的检查方法就是基础,如果在此基础上还不能明确诊断,再利用超声、CT、核磁等先进的诊断技术。从医疗护理制度上看,各项诊疗规范以及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和“三查七对”等制度就是最基本的。只有这些最基本的诊疗方法和规章制度得到严格落实,才能为科技创新建立安全有效的平台。这就要求市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苦练内功,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科技创新扎实有序开展。同时,在当前新技术、新疗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医院不仅要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展,更要重视新技术的“软着陆”,即要强化医院管理,优化服务模式。因为,新技术很重要,但如果新技术不能被先进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所承载,那么技术的价值不一定能实现。比如,对于心梗病人,时间就是生命,需要早识别、早发现、早除颤、早转送、早开通、早出院,这几个“早”如果实现不了,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病人缺乏相应知识,没有意识到心梗危险的程度,可能没到医院就死了;如果医院的服务模式拖拉,交钱、办住院手续、到监护室、写病历等,那么即使病人到的很早,也不能马上得到救治。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纵有再好的技术,也会变得很苍白。希望市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进一步总结经验,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加强管理,优化服务,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科技创新,要提高质量,注重安全

医疗服务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对于市医院这样基础差、底子薄的医疗机构,只有贴近现实,开展科研,创新技术,才能体现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加强科技创新,必须持之以恒地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绝不能把科技创新建立在加重病人经济负担、损害病人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当前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广大医务人员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文明用语,热情服务,尊重病人,转变服务理念,提供人文关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高医精、诚信守法、群众满意”作风,赢得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尊重。二是规范执业行为,避免过度医疗。西方国家已经证实,过度医疗和滥用现代技术造成的经济损失,比战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空难的总和还多,更严重的是,过度医疗会直接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这是值得每位临床医师深思的问题。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认为,“如果看一种病,医生给患者开10种以上的药物,只有三种可能,一是患者得了不治之症,有病乱投医;二是医生根本就不会治病,拿患者试药;三是这名医生是个卖药的。”可见医疗行为的规范至关重要。医学不仅是一门技术,而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科学,是一种关爱。目前“有学位没文化、有技术没思想”的医生不在少数。事实上,人体是个系统,但几乎没有几个医生懂得系统论、控制论,由于医生与患者沟通不畅,增加了很多医源性疾病。对患者同情、关爱、关注,加上规范地使用现代技术,才是医生治病的根本,才能更好地防控疾病。我们医生不仅要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给予同情,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三是高度重视医疗安全。最近,南京儿童医院发生了“患儿死亡事件”,湖北省通城县中医院发生了“右腿骨折、左腿动刀”的荒唐手术事件,被网络暴光炒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我们医疗机构的信任危机。这两起事件虽然不发生在我市,但市医院全体医务人员都要高度警觉,认真思考,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对工作高度敬业,对病人高度负责,严谨细致、规范有序地做好各项医疗护理工作,杜绝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希望市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健全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对重大医疗纠纷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防止“医闹”和恶意炒作,避免事态扩大。要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大医疗安全事件的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医疗工作的宣传,增进社会群众对医学和医疗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科技创新,要培养人才,做强学科

科技兴院、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当前,高层次、高职称人才严重缺乏,学科优势不强是制约市医院发展的瓶颈,务必要把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综合新院项目建设的需求,进一步畅通人才渠道,通过公开考试、择优聘用的方式,引进一批综合素质好、专业性强的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充实到医护队伍当中来。要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培养高层次医疗技术人才。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强化人才培养,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学习、多实践;坚持科技创新总结评比表彰的办法,对在医院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以及获得重大成果的人员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搭建好工作平台,让有为之人充分施展才华。要加大人才管理力度,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德、能、勤、绩等综合素质的考核,使人才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使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二是要强化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立院之本,市医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创“三甲”医院的标准,按照“做好专业学科,做优重点学科,做精特色学科,做强医技学科”的发展思路,制定中长期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确定近期目标,明确发展方向。要加大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各专业学科根据本地区疾病谱的特点,积极开展适宜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努力拓宽业务范围,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创新,要关注前沿,着眼长远

第4篇:个人科技创新总结范文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理论和实证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化,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不可缺少的信息技术支持工具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评价管理系统的直接功能是数据计算、信息检索以及评价结果信息,能够提供网络化智能信息服务的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看到,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管理与服务的社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数据搜集、加工、分析、处理和信息服务的过程,因此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十分必要。本文基于“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082400451560)”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支持智能信息服务的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检验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智能服务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而且拓展了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的信息服务领域。

 

1.系统目标

 

系统的目标是以网络环境为平台,以高校科技创新诊断、评价为背景,以智能服务模型、用户建模和信息资源组织与数据挖掘为重点,将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信息资源组织、数据转换、数据计算、数据库管理方法、数据挖掘与维护、信息集成、智能服务可视化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智能服务系统。

 

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智能信息服务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图形化的用户接口,包括数据导入、数据计算、系统维护、信息检索、数据导出和网络智能服务等等。其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实现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有利于相关的应用领域拓展。

 

2.系统功能需求

 

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应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功能:

 

(1)流程化管理

 

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将各种类型的与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相关的信息源通过信息集成手段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信息的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导入、数据计算、信息和智能服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流程。

 

(2)数据批量处理

 

系统数据导入功能可对各类原始数据源提供快速、简捷有效的导入处理。数据导入过程通过数据校验和进度条即时判断和显示进程,使得在数据导入之前和导入过程中,判别数据和防止出错。真正做到数据管理如影随形,只要按照符合系统的格式,就可以对数据进行批量处理,从而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3)网络信息

 

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信息服务系统是基于Web应用程序的系统。它将应用软件和网络紧密结合,信息服务工作既可以在独立系统上进行操作,也可以在网络系统上进行操作,可以直接进行统计、汇总数据,为信息处理、咨询决策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数据支持。

 

(4)信息集成服务

 

充分挖掘和利用广泛信息资源的同时保障用户信息检索与利用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个人信息系统服务或平台设施,并与其他相关资源建立有机链接。根据对个人或课题特殊需要和特定应用要求构建虚拟信息资源。

 

3.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智能信息服务系统是一个可扩展的三层体系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层和服务器三个层次。

 

表示层分为用户接口与系统管理两大功能。系统操作者可以通过系统管理接口在本地局域网内的任意位置对系统进行管理;远程客户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系统提供的用户接口访问本系统的主页,然后进入具有特定功能的页面享受系统的信息咨询和智能信息服务功能。无论是高校科技创新评价系统管理员和是网络用户,所提交的各种操作都由表示层接收并转换成相应的操作命令发向系统的业务层,并接受由业务层返回的结果返回给使用者。

 

3.2业务层

 

该系统的业务层相当于系统的应用服务器,系统业务层的任务是负责接收表示层传递过来的请求,通过对操作请求的分析(包括语法分析、语义检查、文本解析、查询分解、指令发送方向等等)将请求转变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交给系统的服务器层执行并负责协调系统服务器层各个进程的工作。

 

系统的业务层通过对用户提问文本和查询语句的解析,将用户的请求转变成可并发执行和顺序执行子查询,生成查询计划树。系统业务层包含数据协调机用来协调和调度服务器的工作。

 

3.3服务器层

 

该系统的服务器由信息服务处理机和数据采集机构成。系统的服务器层包含多个信息服务处理机,各服务处理机在业务层协调机制的协调下协同工作完成用户服务请求的信息查询和智能服务信息工作。

 

服务器层的数据采集机用来采集原始数据,业务层的协调机自动生成数据分布方案,由数据采集机和服务处理机按分配的数据服务方案处理和传送数据。

 

服务器端的信息服务处理机又称数据服务器或查询处理机,主要任务是存储数据和完成数据的查询与信息服务工作。服务处理机存储的数据应当包括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源、索引文档、用户数据和元数据。

 

(1)信息服务处理机功能

 

由不同的服务模块组成,各模块按照一定的算法,对客户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并向用户回显相应处理结果和执行状态。

 

信息服务处理机除了具有数据存储和查询检索功能以外,还具有推荐服务、数据维护和外部数据处理等智能信息服务功能。

 

①信息存储功能

 

服务器端的信息服务处理机所存储的数据包括两种数据类型,一种是关系数据库设计类型,用来存放结构化的数据如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各种索引数据、计算的中间数据和最终评价结果数据以及包括自然情况、信息需求偏好等信息的用户数据库;另一种是各种类型的文件格式,如文本文件、网页文件、字处理文件、音频视频文件等。

 

②信息检索功能

 

信息服务处理机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咨询和智能信息服务。信息处理机不但能够执行传统的各种信息查询请求,如简单查询、复杂查询、分类查询和基于结构与内容的查询等等,还应对用户的偏好集确定信息检索的数据范围,实行智能信息检索和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③推荐服务

 

信息服务处理机的推荐服务功能根据用户访问日志和相关信息文档,通过用户偏好模型进行协作用户建模并完成推荐服务任务。

 

④元数据维护

 

元数据的维护功能主要包括元数据及对应关键字索引文件的修改。系统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维护可包括对信息分类树和分类模式表的管理工作,并对分类树中数据的更新和分布作动态操作。

 

(2)数据采集机的功能

 

数据采集机的主要功能是信息转换和信息集成管理,包括格式转换、自动著录与标引、自动文本分类和数据加载等功能。

 

4.总结

第5篇:个人科技创新总结范文

什么是课外导师制呢?课外导师制泛指有意愿、有能力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引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体制,把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这里的关键词是自愿,这就要求课外导师具有甘愿奉献、不计报酬的精神[7]。课外导师由我院包装工程系的一批坚持在教学一线并在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中具有较丰富经验的教师自愿组织起来的,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全程跟踪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导师制,我院共搭建了功能性包装材料设计、包装结构创新设计、食品与药品包装技术、包装装潢及视觉传达平面设计以及工业设计等5个创新平台,该平台以开放式资询、定期召开导师学术探讨会及就某一个专题召开包装技术研讨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包装学科科学研究及新技术发展现状,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实践创新活动。经过3年多的发展,在课外导师的指导下,包装工程系的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6项、校级创新训练项目9项以及院级创新项目12项。4科技创新与包装实验室开放相结合实验室开放是指各类实验室在完成计划内教学及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设施等实验条件,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促进实验室和教师队伍发展及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8-12]。我院实验教学中心推出2种实验室开放模式。(1)适应“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与设备”、“运输包装”、“食品包装”和“包装结构设计”等主干课程的计划内开放模式。(2)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计划外开放模式,该模式是一种“自助式”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的制定和步骤的设计完全由学生来自主进行,教师会针对实验设计中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交给学生具体实施。事实上,学生科技创新是一种“超纲”的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开展项目制作,同时,也对对实验室开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科技创新与团队建设相结合

团队成员通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研究解决科学问题,共同形成学习和科研成果,为实现团队目标而相互负责、彼此依赖。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一般是课外研究团队,具有合理专业结构和年级结构,研究方向是带有创新性的应用性研究。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就是要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进行系统培养[14-15]。团队是一个定义宽泛的概念,泛指为完成某一科技创新任务而形成的具有技术攻关型的学生组合[4],例如,为备战包装结构设计大赛的团队、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的团队、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和挑战杯团队等,不同的团队成员通常为3-5个人,不同的团队需要队友之间分工协作以实现团队结构的优化,比如说,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中的5个成员中,有人擅长软件、有人擅长硬件、有人擅长科技写作,这样队员就可以合理分工,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针对不同团队的特点,有时需要不同专业知识的交叉,因此,跨院系、跨专业组建团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结语

第6篇:个人科技创新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 问题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159-01

引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各种活动来鼓励大学生利用自己的所学所得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动力不足,而且很多高校流于形式并且有“重理轻文”的偏见。可以说,科技创新的横向涉及面已经得到了保证,但是由于一些问题使其在纵向深度的发展上遭受到了瓶颈。

一.什么是创新,什么是科技创新

想要进行科技创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创新。所谓创新,大体上可以分为应用创新和理论创新。应用创新应当是有需求、现实的、能真正成为产品的创意,理论(方法)创新应当是有理论依据、合理、可重现、有实际意义的、能被学界认可的新理论新方法。因此,大学生群体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对自己的项目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明确自己的项目是哪种类型的创新,从而根据类型的要求一步步计划之后的项目进程。因此,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针对文科性质的学科,理论创新是必不可少、不可小觑的。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思想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科技创新则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理念。科技创新项目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天马行空,而是理论与实践碰撞的火花,是知识与实践的合力,是一个团队与一个团队的碰撞。因此,科技创新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来说对于大学生的学术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以及问题

自1989年第一届“挑战杯”的成功举办到现在,很多大学生从中获益。他们通过参加诸如此类的科技创新项目,有的成为了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为了青年创客。然而,在“挑战杯”如此成功的条件下,很多大学只把这项活动当做鼓励学生参与的口号,绝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积极行动起来,可以说科技创新在校园里的宣传程度很大,但是学生参与度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具体来说,造成科技创新活动雷声大雨点小的主要原因如下。

2.1 学生创新动力不足

根据一项校园调查显示,95%以上的大学生都听说或了解过科技创新活动,但是仅有10%的学生会主动参与。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要怎么办”。这种不知所措的大致可以总结为:不知道如何选题,不知道如何破题。选题难,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报名参加竞赛之后才想创新。

第一次竞赛,尤其是开放型竞赛,选题困难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之后的学习生活里,要学会注意生活中的没有被发现的创意,注意行业的动态,行业的发展趋势一般会成为竞赛的来源,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也很可能成为参赛题目。另外,如果能有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帮助,无论是提供行业真实状况,还是提供创意思路,还是提供技术支持,都是非常难得的,无论对竞赛对专业发展都有好处。

2.2 创新项目申请流于形式

这一问题在文科类项目中尤为明显,因为学科的特殊性,文科专业相较于理科专业而言应用创新相对较弱,因此很多文科学生在进行创新项目申请时会着重注意理论创新。这本来是一个鼓励学生进行专业思考的好时机,但是很多学生注重短期利益,研究浮于表面,把创新当做了文献综述,以应付竞赛为中心,单纯的追求形式,无法深入开展。比如一些学生申请了创新项目研究, 竞赛一结束便不再接触相关工作。这对专业素质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2.3 项目申请后执行乏力

科技创新活动一个深受诟病的严重问题就是其后期跟进不足。这种不足体现在物质的缺乏和监管的无效。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物质支持,也没有严格的后期监管机制,很多创新项目最后不了了之。虽然,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训诫,但是很多申请者只完成了第一步,提交了一份策划案便以为完成了全部。学生的这种毅力不足的问题不仅是自身态度的问题,也有客观条件的不便。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需要相应的财力投入,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然而很多大学在审核完学生的项目后便没了下文,学生陷入两难境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就算学生再想进行活动但是缺少了物质条件也是无法进行。还有一种情况是,申请通过,经费批准,但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很多开始很好的项目最后成了“烂尾楼”不得已而草草结束。

三.结语及对策

科技创新不同于大学必修课,或许很多学生都停留在仰望的状态。此时学校就应该联合辅导员和各任课老师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大学生多和别人交流,注意生活细节。这里的别人,可以是有经验的同学,可以是老师,可以是行业从业者,任何你可以交流思想的人都可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其次,学校应积极帮助有意参加创新项目的同学找准定位,不仅要看到项目的短期收益更要注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让参加项目的同学了解专业要求更要让参加创新的学生明白,创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应用于实际;不是罗列文献,而是升华思想。

第三,一个完整项目不仅包括前期的调研准备更重要的是后期的执行与评估。学校应该建立一系列完整的制度来监督每一个申请成功的科技项目的进展状况。并且可以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在项目中间出现问题时即使做出指导纠正偏差,从而使项目完整的运转。

最后还需要申请学生注意的是,科技创新很多时候不但是一个人的奋斗而是需要整个团队的协作。因此团队建设和沟通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基本上很难把一个系统化的作品完成,每个人的分工应该较为清晰,分工上有关联性的成员应多进行沟通。负责整合系统的人除了要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外,也要常去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完成进度和程序大概的运行机理。学校应该向学生强调,如果确定要做的话就坚持下去,做到一半觉得难又搁置在一边,这样很难成事,有问题就该想办法去解决,轻言放弃不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应有的专业素养。

随着创新型国家总目标的设立,教育部门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使得很多创新项目迎来了春天,大学生应该牢牢的把握历史机遇将创新转化为动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敏坚.从“挑战杯”看高职院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J].职教论坛,2006,(10).

[2] 朱冠华.从“挑战杯”论大学生科研选题[J].茂名学院学,2005,15(5).

[3] 姜一飞.从第八届“挑战杯”看大学科技创新动力新机制[J].科学与管理,2005,(4).

第7篇:个人科技创新总结范文

近年来,长炼科协致力于打造凝聚科技人员智慧、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与活力的“科技之家”,努力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打造科技创新的特色活动平台,致力于为科技人才的成长、为企业自主创新与科学发展服务,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长炼特色的科协创新文化。

构建科技“思想库”

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共享、开发和运用,是企业实现知识增值、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长炼科协从2006年开始,利用企业局域网,创建知识管理系统。2010年初,长炼科协进一步升级完善了该系统,在“知识库”上新建了“论坛精华库”,新增了“专家黄页”、“个性化主页”,收纳了长炼石化科技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13个知识库,建立了“长炼科技论坛”论文库等,逐步实现了企业科技知识的采集、检索、共享等功能。

长炼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知识论坛,作为一个学术技术、经验交流和沟通的互动平台,科技人员既可以进行专业探讨,也可以跨专业交流,以发帖、回帖方式,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并探讨有关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这种与优化生产、攻坚破难紧密相关的讨论,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论坛组织开展各类技术讨论418项,提出建议近100条,其中35条经专家讨论评审认为具有可行性,12项已经采用并实施完成。长炼科协还设立奖励制度,以评选“论坛之星”等方式鼓励员工参与。截至到目前,“长炼知识论坛”已有论坛学组24个,论坛版块9个,论坛会员2891人,累计主题24632个,累计参与59813人次。知识论坛已成为长炼科技人员共享资源、交流学习、创新创造、成长进步的重要平台,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智囊。

搭建产学研平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学研特色平台,是长炼科协近年来积极探索学术交流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是发挥科技论坛的主阵地作用。“长炼科技论坛”首创于2005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成功举办四届。论坛创造性地与“院士专家企业行”结合起来,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需求,邀请国内知名的院士、专家现场诊断、作适用性的前沿学术报告,为长岭地区的技术进步献计献策,先后有6800多人次参加论坛活动,收集论文近1100多篇,其中经专家评审,具有重大价值122篇。二是组织专业学组开展技术学术交流。与中科院开展了环氧丙烷项目研讨,与美国S-zorb技术创始人进行S-zorb装置优质高效平稳开工的探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协同企业有关部门,支持各学组组织、参加一系列内外技术学术交流、技术研讨、技术攻关等活动,每年达200多场次。三是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科技论文交流。每年组织科技人员总结科技创新成果、撰写论文,将实践经验提炼总结为理论成果,进行交流。仅2011年就组织撰写论文469篇,其中有106篇论文在全国、全省论文交流中获奖。四是通过学术交流,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挥产学研平台作用。建立了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设计单位长期合作的产学研联盟,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石油大学、湖南大学、洛阳工程公司等二十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从实验室研究、工程设计、工业应用开发全过程的科技创新链,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讲、比”激发活力

长炼科协坚持把“讲、比”活动作为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有效途径,作为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培养科技人才、推进自主创新、促进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执行的《“讲、比”活动实施办法》、《“讲、比”活动组织及奖励办法》,使得“讲”有依据,“比”有标准,“创”有收获。截至目前,长炼科协“讲、比”活动已连续举办24届,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讲、比”成为企业科技创新项目产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长炼科协以“讲、比”为平台,特别针对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组织项目申报,推动技术攻关。如2011年,“讲、比”滚动立项418项,内容涵盖了生产优化、节能减排、管理创新等内容。公司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项目“RSDS-Ⅱ汽油选择性加氢”和“RSH液相循环加氢”,就是通过“讲、比”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实现了技术突破。二是成就了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长炼科协的“讲、比”活动符合科技工作者投身企业生产建设、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在活动中锻炼了人才,涌现出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华,全国科技标兵刘建平,湖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胡先念、沈刚,岳阳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罗世贤、朱铁光、龙伟灿、刘郁东等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们的模范行为成为激励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贡献的精神动力。三是对企业节能创效作出贡献。近两年来,通过“讲、比”活动,集体立项成果600余项,收集科技工作者建议7000余条,“金点子”10多个。企业科技人员参与“讲、比”活动的比例达95%以上,累计创效10多亿元。

普及科学素质

第8篇:个人科技创新总结范文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要基本实现基础服务支撑、管理服务支撑和应用服务支撑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点任务是构建覆盖面广泛的科技服务机构,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提升服务机构的业务能力和质量,以此为基础实现技术的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2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想

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除了要有充分的理论支撑和制度保证,还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以网络信息传播、创新驿站、资源中心、服务大厅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创建科技创新基础服务子平台、管理服务子平台和产业创新应用服务平台子平台,为科技的创造、研发、市场、引用构建通畅的渠道。

2.1创建科技创新基础服务子平台

2.1.1科技信息中心

运用信息加工方式和海量的网络资源,将各种形式的科技信息整合到平台建设中,通过收集、整理、储存、管理等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共享。通过建设良好的检索界面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使用服务。

2.1.2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是按照“统筹采集、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分布服务”的原则,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整合集成科研机构、高校、大型企业等单位现有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

2.1.3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

做好大型科研仪器的共享管理工作是实现科技创新服务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建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为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用户实现大型仪器共享提供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科技创新提供辅助支持。

2.2管理服务子平台

2.2.1科技项目管理系统

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对科研项目的设立、审批、验收、评价等进行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管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为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优良环境;利用信息化的操作方式全面提升科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提高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2.2.2科技成果鉴定及报奖平台

通过一站式管理对已完成的科技项目进行成果鉴定及报奖,评选出高质量、转化率高的项目,入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将科技成果信息化网络化,方便科技成果信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3产业创新应用服务平台

2.3.1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专利交易和技术转移提供了快捷的市场新通道,大大降低转化成本,并为无形资产的交易提供了全链条的服务支撑。平台中的信息、专利竞价、项目推介、企业路演、在线展会、无形资产评估等多元完善的在线服务功能,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将进一步激活技术交易市场。

2.3.2产学研合作平台

平台为“产学研、政资介”各方提供丰富的产学研合作资源信息、线上合作研讨等各项服务,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社区;为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单位提学研项目合作对接服务,简化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全过程,节约转化成本。

2.3.3特色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平台建设立足于地方区域特色产业建立针对平台,如我市锰产业、茶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通过吸纳本地和全国各地及海外相关企业加入平台,并为其提供有关产品及技术信息交流互动的渠道和包括融合信息流、物流的技术和商品交易服务:设立行业动态、加工技术、产业政策、行业标准、行业论坛、应用展示、市场分析、技术专家平台等功能栏目。平台具有供应链管理及客户关系、广告、权限、安全管理等功能。

3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保障机制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因此加强建设保障措施是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工作效力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水平,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意义,将相关组织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其次还要加大对平台建设的经费投入,对于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地区和部门要给予重点扶持,安排专项经费进行配套设施的购置。此外还要加强对项目资金审批的管理水平,保证每一笔经费落实到位,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最后要进行认真的总结推广,及时有效地对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并对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强有力的宣传和推广,形成极富活力的科技创新服务发展氛围。

4结语

第9篇:个人科技创新总结范文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已经无处不在,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科技路线,进行科技创新。不断的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必要工具。不同类型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方法是不同的,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方法。本文以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输电施工分公司为例,介绍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方法和成果。

目前,天津电力基建市场的输电线路工程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输电专业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去,到外阜去抢市场。面对现状,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输电施工分公司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管理,通过两年的实践证明,输电施工分公司通过完善人员结构搭配,建立分级创新体系,制定创新管理制度,采取适当的奖励机制,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创新工作问题诊断

近几年来,输电施工分公司在科技管理工作上一直没有成效。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及党团员创新创效项目也没有取得成果,更没有获得专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缺少管理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工作中缺少统筹管理,分工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到人。科技创新工作工作计划不细致,过程管理不严格,忽略了最后且最重要的验收和总结。

2、创新工作缺少完整的组织结构,科技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人员搭配不合理,导致老职工往往有了好的创新思路,却无法利用理论知识准确地列举出创新前后的差异和具体数据的比较。青年职工自身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创新热情,但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对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没有系统的掌握,无法立即付诸实践。体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

3、日常生产工作中不注重提升和总结。工作中的实际状况,我分公司的老职工的学历偏低,老职工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的创新方法,只在自己所在的岗位使用,由于缺少理论文化知识,不能论证创新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也没有及时的总结提升,无法转换成创新成果加以推广。

二、创新工作管理方法

根据问题原因的分析,分公司召开研讨会,结合分公司的实际状况,决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成立创新工作组织

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团队的力量。分公司首先成立了创新工作组,由主管技术的副经理担任创新工作组组长,组员由分公司的班组长、技术员、质量员和生产骨干构成,保证创新工作组班组覆各个班组。

在创新工作组的基础上,下设创新项目小组。小组长由项目的提出人担任,组员根据创新项目的实际需要从创新工作组中选拔,满足项目策划、实施及总结的需要,新老职工的比例要适当。创新项目小组是在项目立项时组建,结项后取消小组机构,以便后续项目的开展实施。

2、制定创新工作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没有制度是干不好事情的。为此,创新工作组制定了《创新工作组章程》、《创新工作规划》、《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创新工作会议制度》、《创新项目验收制度》等相关制度。所有创新项目要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验收,达到“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目的,促进创新工作的开展。

3、广泛征求创新意见(多维度寻求创新点)

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为施工型企业,创新点主要来源于生产一线。一线职工对施工方法、施工工器具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效果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了解什么工序费时,什么工器具费力,有无创新改进的必要。因此,创新项目组以班组为基本单位,以一线职工为基本点,广泛征求一线职工的意见。每次例会前,班组长负责总结所在班组职工提出的创新需求、建议及创新成果应用效果反馈。在例会上将各班组收集的需求、建议进行归纳和筛选,针对有价值的需求和建议进行研讨,最终确定创新项目。

4、以重难点工程为依托,开展创新

针对重点、难点工程,要本着“提前介入、超前谋划”的原则开展创新工作。在工程投标阶段认真挖掘施工阶段将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创新工作组针对问题拟制定解决方案,该方案即有利于技术标的编制,也为中标后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工程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重点、难点工程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成立创新项目小组开展工作,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并在重、难点工序实施前拿出成果。这样即验证了成果,又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后续成果改进提供了实践依据。

5、合理搭配人员,充分调动积极性

创新项目小组人员的结构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结合分公司创新工作组人员的结构和项目的实际人员需求,合理搭配每个创新项目小组的人员。近几年输电施工分公司补充了许多新鲜血液,都是具有高学历的大学生,经过锻炼都已经成为了骨干力量,这些大学生都加入到了创新工作组。在组建创新项目小组时,保证每个小组至少有2名大学生和2名老职工,以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为领头羊,以积极热情的大学生为主力,共同完成项目创新。这使大学生在工作中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也为老职工提供一个新的舞台。

分公司为充分调动职工创新积极性,制定了激励措施。根据项目成果等级、产生效益的大小及个人贡献的大小在绩效考核时给予适当的加分,同时作为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

三、创新工作成效

分公司采取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后,2012年有效解决了两项工程技术难题,并申请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钢管杆连接式抱箍和碳纤维导线架设专用工具)。在新疆750kV二通道工程建设中,省报了一项QC成果“提高输电线路斜柱板式基础施工质量”,获得天津市电力行业协会二等奖;另有两项QC成果获得天津送变电工程公司二、三等奖。在《电世界》、《天津电力技术》等期刊8篇。

2013年创新工作组提出的“输电线路基础冬施养护装置的研制”项目被评为天津市电力公司党团员“创新创效重点项目”,并申请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输电线路工程水域施工栈桥的研制”列为市公司基建创新项目,在陈塘庄电厂煤改气迁移220kV并网工程陈迎线#33塔位施工应用,节省施工成本83万元。“钢管杆用多功能万向滑车的研制”也列为市公司基建创新项目,投入使用后达到了成品保护的效果,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准备撰写成典型经验。输电线路多回路钢管杆组立及架线施工难度大、工艺标准较高,创效工作组编写了“输电线路多回路钢管杆组立”典型施工方法,向国网公司进行了申报。同时,配合市公司基建部开展“绝缘折臂桥式对接跨越车”和“沿海地区输电线路建设方案优化研究”科技项目。

2013年输电施工分公司独立开展科技项目5项,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展科技项目4项。已经通过受理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预计2013年底获得6项专利授权。

两年来,输电施工分公司的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公司内部起到了带动作用,为公司的创新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为公司培养了部分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