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

第1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星期二下午,学校的阳春厅内暖意浓浓,四年级的家长们汇聚在一起,认真地聆听区家长学校校长、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李映本老师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注意孩子的创新启蒙》,家长们无不觉得受益匪浅,仿佛收获到一本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秘籍".

创新,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李老师说:"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创新能力的". 创新能力,是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所稀缺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成才、成功必不可少的才能。创新精神,惟有从小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李老师生动详细地讲述了三点:

讲座3.jpg

1、启迪孩子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孩子的独特个性和各种才华

3、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1

启迪孩子的创新意识

父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第一要素,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以家长自身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我们要充分地相信孩子,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我们应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发现孩子智慧的火花,采用"助燃"方式,鼓励孩子提问,并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像,去创造,去寻求答案。李老师也语重心长地指出,家长们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呵护好孩子的童心,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观察、多动手,鼓励孩子的创新意识。

讲座9.jpg

记下来回家再消化

讲座10.jpg

讲得有道理,赶紧做好笔记

2

培养孩子的独特个性

李老师针对孩子的各种特点,将孩子分成7种智能型,即:语言智能型;数学逻辑智能型;音乐智能型;空间思维智能型;肢体动作智能型;交际智能型;自理智能型。这就要求身为家长的我们,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的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学习,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孩子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因此,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父母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时刻注意对孩子进行创新兴趣培养,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讲座11.jpg

会场专心听讲的家长们

— 2015 —

12.15

3

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李老师说:"家长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同时,他也将联想能力归为四类,即:归类联想;快速联想;多义联想;类别联想。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推理、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刘勰说:"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就是强调联想的重要性。丰富的联想,可以提高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对于孩子来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对孩子一生创造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身为家长的我们,应尽量发掘孩子进行活动的想象功能,促发想象。对于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图画,凭自己想象拼搭的东西、自编的故事等等,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孩子的创作。我们还可以采用一字多义、一词多义、一题多解的方法启发孩子思考,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孩子,则是父母生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让身为父母的我们一起,唤起创造的力量,心怀关爱、赏识、尊重、耐心,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吧!

第2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仅是偶尔的一两次活动,一两次集体参观学习,缺乏教育的可持续性,难以拉近学生与博物馆的距离。由于中西方对博物馆的概念理解不同,在西方的museum以muse为词干,强调的是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2]。在中国,人人常常认为博物馆是以物为中心的,重在说教,大家看过了就忘记了,教育效果不佳。

儿童教育是博物馆社会化功能中的重要部分,我国博物馆在儿童教育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大部分博物馆没有把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分开,混在一起,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也没有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博物馆教育业停留在说教、施教方面,难以让孩子接受。很多博物馆在进行大胆尝试,也有做得成功的例子,比如说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辟的“南越玩国”,上海的儿童博物馆,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尝试。西方很多国家,关于博物馆的儿童教育这块起步比较早。美国的博物馆把儿童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19世纪后期,北美地区就兴建了一批儿童博物馆,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安全、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旨在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孩子独立解决事物的能力。相对来说,国外的一些儿童教育更加成熟,有了一套儿童培养教育的体系。在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方面,有很多值得国内博物馆学习、借鉴之处。

一、建立儿童乐园,先让孩子踏进博物馆大门,为持续化的教育提供场所。

国外有儿童博物馆,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互动教室――workshop,或者是没有专门的儿童室,专门为儿童设计好一个参观线路,国外很多博物馆儿童教育比较成功。在我国,儿童教育处在探索阶段,国内民众对博物馆教育缺乏重视,把孩子的教育一股脑地放在学校教育上,这使得国内博物馆的儿童教育事业一直缺乏前进的动力。我认为,在国内,做好儿童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在博物馆内建设一个儿童乐园,先让孩子主动踏进博物馆的大门,再搞儿童教育,为儿童的可持续化教育提供一个场地。

需要这样一个儿童乐园,让孩子自由穿梭其中,学习喜欢的东西,在玩乐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启发式教育。这样的启发式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孩子接受的启发式教育内容也有所不同,这种教育需要具备可持续性。实现可持续化教育,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玩乐场所,能够为孩子记住,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博物馆的匆匆过客。博物馆需要一个儿童乐园,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育。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的需求,馆舍造型比较生动,色彩亮丽,陈列展览内容多具有趣味性,打造出一个属于孩子的玩乐、学习的天地,实现孩子与博物馆的互动,寓教于乐,为孩子的持续化教育提供场所,提供机会,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广州南越王博物馆开创全国首个馆内儿童乐园――南越玩国,主要针对4~8岁的小朋友。在南越玩国内,可以模拟考古过程,孩子跳进沙池,用工具挖掘宝藏。再把挖出来的宝藏放置于指定的识别区,电子屏会自动读出宝藏的身份和用途,增强了互动性,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此外,孩子们可以穿上汉服,攀爬干栏式建筑玩乐……这样的儿童乐园无疑是成功的,考虑到了孩子的年龄与接受能力,也不是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易于为孩子所接受。这样的儿童乐园,孩子去过一次还想去第二次。上海儿童博物馆也是国内首个专为儿童设计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无论是项目的趣味性、真实性还是语言解读方面的生动性,都考虑到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与接受能力设计。

一个孩子学习乐园的建成,不是为了孩子一次两次的参观,而是吸引孩子一到周末、节假日都会主动想到到博物馆的儿童乐园玩,让孩子主动踏进博物馆是展开儿童教育的第一步,最终目的是实现儿童的可持续化教育。

二、家庭宣传是专为家庭参观者设计的。

儿童来博物馆参观游玩,肯定需要有成人的陪同。一种是由学校组织参观,一种是由家庭成员的陪同。更多的情况下,儿童一般由家长陪同。在服务和宣传理念上都要考虑到家庭参观者方面。无论是儿童博物馆还是博物馆内设置的儿童乐园,或者是在做儿童教育这块的博物馆,都要以儿童为主的家庭单位为观众对象,在服务理念上要为家庭观众、儿童观众,提供服务,并以儿童作为服务的中心对象,开展亲情教育、儿童教育的专属博物馆[3]。

大英博物馆专门为家庭参观者设计的参观路线与介绍,Family map family guide,就比较受家庭参观的欢迎。在family guide中考虑比较细致,如果家庭观众时间比较紧,预计要在1小时内参观完,博物馆就会根据1小时的行程推荐观众博物馆必看的藏品;如果观众预计有3小时时间,博物馆就会做出相关推荐。每个周末都有特地为家庭参观者举办的免费活动,把适合儿童参观的一些有趣的藏品挑出来推荐给儿童,还为儿童准备了蜡笔、铅笔、便笺本等美术用品,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发挥。新南威尔士州艺术馆经常举办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活动,也是以孩子感兴趣的为主题,比如说学习中国的剪纸艺术,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也让孩子在玩乐中达到了一次受教育的目的。华盛顿首都博物馆会为孩子制订一个年度学习计划,专为3~6岁孩子设计的游玩路线图,每个项目都是按照俄勒冈州地区孩子的教学水平设计的。这个游玩计划,能够让孩子们在华盛顿博物馆玩个够。当然也考虑到了一个家庭游玩的所有需求,包括出行计划、坐车、费用等,真正达到了以孩子教育为中心为家庭观众服务。

三、应用多种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重要,我们要摒弃传统的说教,更多的思考怎样鼓励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教孩子如何使用,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比告诉孩子怎样做更有意义。

1.区分孩子的年龄层次,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使得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目的,让孩子乐在其中。

新南威尔士州艺术馆主要把孩子分为三个阶段,6岁之前,注重从色彩、动物造型、人物和地点等角度展开教育活动;7~12岁,采取自我导向型学习,前提是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存在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老师提前布置好这次参观展览的任务,学生在博物馆实地学习参观,分组讨论这些艺术品,提出见解与想法。青年阶段,有专门的学习室,并且可以参加馆内定期组织的学术讨论会。

2.以提问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6岁之前的孩子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条条框框束缚,处于想象力最丰富的年龄段,好奇心重,要抓住他们的兴趣开展活动。首先,从孩子感兴趣的动物形象入手,挑选出博物馆中含动物形象的藏品作为对象,介绍藏品上的动物是什么,是用什么材质制成的,动物的姿势是什么。进行诱导式提问和启发式思考,让孩子们在参观的同时思考。比如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一件藏品名叫a girl with her doves,先整体介绍了这座浮雕上雕的一个少女和手中的一只鸽子、穿着,等等。在了解完这座浮雕的大概后,提出几个问题:对这只鸽子,女孩有怎样的感受?在这个艺术馆中,你能找出另一个与鸟有关的例子吗?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紧扣艺术品本身,而且在诱导孩子发挥想象力。在亚洲,也有一些国家的博物馆在儿童教育上比较成熟,像日本的京都国立博物馆有一个workshop,孩子们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在workshop可以动手绘画,在陶瓷盘上做装饰,这些手绘艺术品主要是日本的和东亚地区的艺术品和工艺品。这是在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6~12岁的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正规教育,开始形成知识结构,有自己的想法,有动手操作能力,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互动平台,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去创作,用自己的理解解决问题。6岁之前是学习的过程,那么6~12岁应该是做的过程,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深化理解:华盛顿博物馆,在馆内设置卡通制作室,不仅使孩子可以看到荧幕上卡通形象是如何制作的,而且可以动手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形象。沙可乐美术馆为儿童免费安排想象亚洲的活动,使儿童依靠导游图自行参观,制作一件艺术品带回家。迪杨纪念馆配合学校教学计划,展开活动[4]。鼓励和诱导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重要的,给孩子想象与创作的空间,把孩子完成的优秀作品,放在博物馆的儿童乐园区或者在博物馆的官网上展示,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

第3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幼儿园教育,是盲目灌输知识的填鸭式教育。这种方式不仅会抑制大多数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众所周知,学龄前儿童因为年龄的关系,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太长时间,并且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这些特性,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和喜好,将更多的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进而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1.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常说“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就是提倡执教者要在乐趣中传授知识,学生们要在乐趣中学习。“寓教于乐”对于学龄前儿童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的仅仅是知识的单方面传输,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这种方法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使他们养成一些不正确的学习方法,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将游戏融入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是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做出的重大课程调整。一方面,能够让孩子们从小培养学习兴趣,更快适应学习环境,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孩子们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在课堂学习上,让他们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吸收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习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它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重心有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学生的“学”。在课堂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充分表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设计

1.拼图游戏

在游戏化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拼图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在完成拼图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设计拼图时,可以选择孩子们平时喜欢的卡通人物作为拼图模板,再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将拼图设计成不同的块数以区分难度。这样一来,孩子们对拼图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能在不断练习中得到提升。

2.手工作业

小孩子的认知能力比不上成年人,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比成年人丰富得多。幼儿园的教育更多的是要去激发孩子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因此,在课堂上插入一些手工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老师们在组织手工活动时,可以为孩子们准备好相关的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分组或独立去完成他们的手工制作。活动结束后,老师要鼓励孩子们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手工作业,使他们能够更加投入参与到活动中去。

3.小组竞赛

小组活动是一种培养孩子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好方法,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在平时的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老师们要多融入一些小组活动,如小组知识竞赛。老师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针对近期学习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参与答题。一方面,孩子们通过组内讨论,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另一方面,竞赛的方式也能够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4.故事演绎

老师们也可以考虑在课堂上融入一些寓言小故事或生活中的小故事,组织孩子们分角色来演绎。孩子们也需要接触社会,也需要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些东西往往无法从课本中学习到。通过对小故事的演绎和重现,能够帮助孩子们深入浅出地理解做人的道理,建立孩子们的是非观。这种方式的教育效果往往比直接说明道理更有用,同时也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5.讲故事练习

真正地理解知识,需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到的知识转述出来。盲目的让孩子多读书或许并不能够有效地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反而让他们对读书产生抵触心理。老师们可以考虑在课堂上增加讲故事环节,每天鼓励不同的小朋友将近期读到的故事讲述给其他小朋友听,最后再由老师对这些小故事做出总结和评价。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做到将读到的知识与心中所想结合起来,最终用自己的语言呈现给别人。同时,鼓励小朋友们给他人讲故事也能够鼓励他们多阅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结论

第4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Interest Development and Activities Guidance

in Children Manual Teaching

HU Yua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00)

Abstract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rt class curriculum manual is very important but much neglected part. Teachers often simply impart knowledge, professor making skills so that children imitate, ignore the student cultur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lack of practice and reality.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needs and solutions in teaching manual for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manual teaching; interest cultivation

0 引言

改革开放是百业待兴的大好机遇,幼儿教育也在此次潮流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家针对幼儿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积极倡导并一再强调重视幼儿素质教育,这也对幼师们提出了更高的培育要求。因而学前教育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各项幼教所需技能,包括手工教学能力,技能的掌握熟练与否对将来的教师之路意义重大。手工教学独有的实用性与创新性二合一特性决定其成为幼师们需要着重学习的重要课程,也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内容带来了思考、改革。

1 幼儿手工教学的目的

手工教学基于帮助学生发现和体悟美的前提,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要求更高。认知美的事物可以刺激并发掘幼儿的巨大潜力,而手工教学更是对培养孩子们的理解、动手、创造等综合能力意义重大。手工教育不同于绘画等其他美术类教育科目,更强调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后的动手创作表达能力。这种跳脱出思维和平面的展示途径,让孩子们的表达方式不再受拘泥,提升了他们对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深层认知和自我表达,实现美育、德育的最终目标,帮助孩子们全面健康成长。

2 幼儿手工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家长和学校重视对幼儿的绘画、乐器的学习培养,但是却严重忽视了美术手工教学。手工教学的环境、师资需求都远远达不到有效教学的要求,尤其是课程的设置很不合理。传统美术手工的教学重点错误地放到了对美术基础知识的灌输,不够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教学的趣味性。学生无法积极投入,无法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除了教学重点偏差问题,手工教学还因为材料搜集不便、师资力量不足或课程设计缺乏等问题无法正常施行甚至取消设立。手工教学的随意性较强,如果缺少合理的课程规划将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教学实例素材的缺乏使得大多数老师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做简单模仿,例如折纸、剪纸、搭建模型等等。这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只会更加远离美术类学前教育的目的,丧失课程设立教授的意义。

3 幼儿手工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措施

3.1 创造良好的幼儿手工活动氛围

幼儿园时期正是孩子们培育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的重点时期。此时孩子们的思维高度活跃想象力不受约束。老师们应该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性格特征和情况实情,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手工课程学习环境。

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走廊、墙教室的墙壁和窗户,甚至操场和餐厅的每个意想不到的角落,让幼儿园尽可能成为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作的平台。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作品展示空间激励孩子们的创意手工制作,老师们也要尽可能地发散思维、打破局限引导孩子们努力发挥想象力共同创作。比如用废报纸、塑料袋、旧衣服制作的各种改造服装举行的变装服饰秀,既实现了创意手工制作,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认知到服装制作过程的不易;也可以用废旧纸箱、泡沫板、废弃的木板利用胶水、胶带组合粘贴再加上装饰,做成小汽车、小船、机器人等新的玩具,培养孩子们循环利用的节约意识;孩子们还利用废旧的光盘、一次性泡沫碗碟等上色后做成漂亮多彩的墙面装饰贴,用易拉罐、饮料瓶和彩纸、彩带构成水底世界里游动鱼和漂浮摆动的水草;甚至还有用自己穿不下的小时候的衣服配上绒线、窗帘布、塑料薄膜巧手改造而成的布娃娃。虽然都是随手可见的材料,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材料做到了很好的旧物改造和废物利用。做工可能不是十分细致,但这无穷的创意和动手能力难能可贵,美术手工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正在于此。

3.2 提供多样化的手工材料

手工创造最基本的前提在于有足够的适合的创作材料。正如上文所说的那些旧物改造、废物利用的成功实例,老师们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需要告诉孩子们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作为材料继续使用的,鼓励孩子们自主收集喜欢的创作材料。比如家里的废旧纸箱纸盒、饮料酱料瓶子、衣服的包装袋,或者报纸杂志、旧衣服、捡到的漂亮可爱的石头或贝壳等。老师在孩子们搜集来这些材料后统一消毒安置。这样搜集材料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是孩子们自己收集的,他们创作的时候会更认真,甚至在动手前自己已经有了相应的制作想法和改造计划,更利于刺激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一举多得。

比如上面提及的制作娃娃的活动,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材料,除了常规的旧衣服、窗帘布甚至还有标语横幅、皱纹纸、彩色塑料薄膜。配合老师们准备的绒线、塑料绳、橡皮泥、碎布条,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娃娃的衣服和头发。不尽相同的布娃娃体现了孩子们千差万别的想象和创新。由此可见,足够丰富的创造材料是十分必要的。收集材料时,不同材料的刺激反馈带来的直观感受可以刺激孩子们的创作思维,通过自己的探索想象和制作规划,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也不断提升,最终经由自身累积经验的反应和动手制作,实现了经验到材料到成品再到经验的良性循环累积。丰富多变的材料是孩子们手工创作的灵感来源。

针对每个孩子独特的能力和需求,老师们可以多尝试给他们不同的材料,时常举办一些手工制作活动,鼓励孩子们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自由制作,满足孩子个性化的发现、探索、制作需要。当别的班的小朋友或者家长看到孩子们新的作品不由自主的夸奖赞叹时,孩子们满足的笑容和自信的介绍,真正实现了学前教育提出的“以幼儿为主体主导”要求目标和深刻内涵。

3.3 采取有效的活动开展方式

创意手工教学的主体是幼儿,但幼儿尚处于不能完全自控的特殊年龄,手工制作中必然会用到相关的工具,老师们要选择性地引导孩子们了解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儿童安全剪刀和美工刀虽然都是裁剪需要的工具,但是两者对安全操作要求有很大区别。老师应当避免孩子们用到自己不能掌控的工具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孩子们必须在了解掌握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技能后,发挥自己的手工能力进行创作。制作工程中,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和思考问题,然后讲解相关的步骤,使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制作技巧。老师们在不断矫正、筛选的过程中形成了正规的手工创造内容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的课程开发实践。比较成功的有主题竞赛、节假日特色手工、亲子互动等特色教学课程。

特色活动可以更高地聚集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积极投入参与手工创作活动。幼儿手工制作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教会孩子们如何做手工,更是以创作手工作品为切入点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健全个人能力。

4 开展幼儿手工活动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

4.1 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美术教学课程主要有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教学和练习创作。基础知识包括赏析作品和基础美术知识。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认知美术作品,老师需要讲解的除了美术作品本身信息,还包括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练习创作部分则包括在基础知识储备后的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实践训练。开篇曾说过,传统美术教学错误地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基础教学部分,即灌输基础学识。但这种单向传输太过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反而容易僵化孩子们的思维,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因此,知识学习和实际练习的比重需要重新界定,增加实践的比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和印象,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实际的手工创作磨练了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工具使用熟练度。对不同材料的不同使用和整合,经个人的想象力、创作力的打磨,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最终形成独特且优秀的作品。这种手工品凝聚了认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力,整个过程都在不断地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素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能被持续地调动起来。

4.2 加强趣味性教学

美术课程的基础部分包括技能学习和作品赏析。而手工制作课程主要就是以手工制作进行相关教学和自发创作。美术手工教学有平面创作即绘画等和立体创作如雕刻、手工制作等。美术的特殊性决定了美术的教学必须是知识和实例交互渗透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多用实例进行讲解,通过丰富的举例分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比如把小朋友们经常看到的简笔画可以和线描做对比类比,再比如将连环画和儿童彩色画相结合进行教学等等。通过相似相近的事物做对比类比的教学方式不仅扩大了学生可以接触的美术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也让孩子们在学会相关技巧技能的同时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名作的构图布局等精妙之处。

4.3 兴建手工活动基地

幼儿手工制作的成品范围不应局限于普通的折纸、搭建模型等,应当将剪切、组装、雕刻、等技能和纸、木、金属等材料都囊括在内。以绘画为例,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画种,然后尽力去模仿练习。普通的教室或画室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所以还要有方便学生的美术专用教室。同绘画一样,平面手工都需要比较大的操作平台和洗涤整理区域。而立体手工的制作必然会用到特殊工具,要方便拿取并且合理安全地排布电路。再比如陶土、泥这类的特殊材料,可能还要用到搅拌、碾压的工具。安全是必须着重关心的问题,工具的使用、清理、安置都必须有相应的培训和管理。

第5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过程;体验;情感;创造

儿童在最初的画里,所描绘的都是自己感兴趣和自认为有意义的东西,并用自己所理解的秩序和条理组织起来。孩子们进行美术活动不单是一个通过对事实组织的研究训练其技法的问题,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思考和智慧。这种有机组织的持续性的行为始于感觉,用情绪的语言表达于整个过程之中,用简洁的话来说,就是“情感漫步。”

一、走近自然,在视觉漫步中丰富情感

皮亚杰说:“一个儿童越是看和听,他就越想看和听。”从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到产生感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孩子们是很有兴趣的。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培养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和发展,让孩子们的情感逐渐丰富起来。

1.植物随处可见,是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美化心灵的媒介

在生活的环境里,许多植物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在接触中,要让孩子们了解到它们的不同和变化。夏天,树木郁郁葱葱,厚厚密密的叶子几乎遮住了所有的枝干。秋天,树林变得飒飒有声,片片枯黄的叶子从萧瑟的枝干飘落到灰褐色的土地上。让孩子们想象和体会一下,叶子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树干和树枝的情感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对于这些季节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孩子们的理解肯定孕育着丰富的情感,带着这些感受去描绘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孩子们的画面和美术过程将充满抒情的色彩。

2.动物是孩子们的朋友,是培养孩子爱心的良好途径

动物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们逐渐懂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们如何友善地对待动物,关心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动物,这就需要老师鼓励孩子们多去动物园,让他们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它们,如:老虎那么凶猛,但为什么数量那么少?小蚂蚁那么弱小,但数量为什么那么多?……所有的这些,在孩子们表现在画面上是不尽相同的。生活的经历不一样、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孩子们体现的情感也就不同。猫妈妈把小猫温柔地搂在怀里喂奶或是像老虎一样瞪着两只大眼睛追大老鼠,张牙舞爪的老虎正到处找食吃或是温顺的老虎正和孩子的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用餐……当这些东西出现在孩子们的画面上,将是多么有趣,因为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孩子们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二、感受生活,在美术活动中宣泄情感

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极度夸张的色彩,背离客观实际的比例,随心所欲的构图和造型――人物描绘时大大的头部,甚至是能同时清楚地看到骑着车子的人的两条腿,人很大但房门小的无法让人通过……这一切说明儿童在美术过程中不受客观规律的限制,他们表达的只是自己对生活的感觉和体验。

当孩子激动不已、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美术活动能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通畅自己的心情。梵・高执迷于画向日葵,马蒂斯却对地位低下的女佣兴致盎然,可以看出,大师们对身边琐事充满着情感。没有情感的作品只能是死纸一张!所以,教师就应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善于捕捉,敢于描述,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尽情地享受自己的体验,宣泄自己的情感。

三、漫步情感,在尽情想象中自主创造

想象和幻想是儿童天性的表现,在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造精神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孩子们在作品里显示出的想象力和个性品质应被高度的赞扬。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想象和幻想在孩子们的美术过程中自由漫步。

有个一年级男生,平时不善言谈,爱好只是画画,但他妈妈很伤心、很迷惘,因为孩子无法表达她所规定的形状、思想和内容,于是她认为孩子的模仿力太差了。她拿了孩子的画给老师看,画面不太复杂:挺拔的几根线条,构成了楼房,楼房上是一排环绕的曲线。听了孩子的解释,任何人都会震惊:这张画画于美国导弹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第二天,楼上画的是弹簧,可以让侵犯者的导弹弹回去!……老师明确地告诉这位具有创造力和丰富情感的孩子的母亲,老师对他充满希望!他让人更坚信想象和创造在儿童美术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6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学习兴趣是幼儿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社会和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从幼儿本性的角度探讨了保护儿童好奇心、想象力的重要性,并研究如何在日常教育和教学中运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好奇心;想象力

幼儿时代是认知发展和想象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然而,与国外的幼儿教育模式相比,我们在保护和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方面做得还不够。本人认识到现阶段教育模式的不足,在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过程总结了一些经验,通过研究和分析来指导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对世界充满热情,总是想发现世界的奥秘,去探索各地。一些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的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发展直接相关,而有强烈好奇心的儿童一般更有创造力。想象力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想象力丰富,他们就可以多创新,科技可以发展,社会可以进步。

一、幼儿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孩子们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会感到新事物,接触新问题,但也可以处理和改变保留事物的形象,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了解世界,认知世界,会自动创造一个真实的形象。好奇心和想象力是不可分割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想象力“最能促进人类伟大人才的发展”。人类在创造过程中的动机几乎都来自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没有创新,没有社会进步。

因此,儿童的想象力应该得到适当的保护。孩子们也有想象力参与到学习和生活中,如玩游戏、绘画和听故事。例如,孩子们最常见最爱玩的游戏是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在“娃娃家”中孩子们扮演角色,把自己当作游戏室里的父亲或母亲,并把他们的玩具“娃娃”当作孩子。他们会用常人的方式来想象玩具的感觉,感觉玩具会饿,渴,会生病,他们会喂它们吃饭,喝水,吃药。让孩子接触生活,积累经验,让孩子的心灵充满富足。

二、如何激发孩子好奇心、想象力

(一)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好奇心指的是喜欢探索周围事物的心理状态。由于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仍处于懵懂状态,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总是充满好奇心,积极思考,喜欢提问。重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使孩子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自觉探索知识宝库是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面对的问题。面对孩子们的意外问题,如果老师盲目回避,甚至冷讽或嘲笑,只会打击孩子们的认知本质,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和拓展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是指人类思维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新图像的能力。人的想象力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是儿童掌握和使用知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些人生动地将想象力比作翅膀,马克思称想象力是“人类发展的伟大礼物”。想象力赋予了人类改变自然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知识有限,想象力包括整个世界,促进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呢?

1、在提问中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

提问是教师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方法。如何激发和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在提问中?首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改善幼儿思维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和保护幼儿的新观点和问题。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真正独立学习。教师的问题应该引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超过孩子的实际水平或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不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问题应该很有趣,问题的形式应该很多样化。你需要结合问题和讨论利用,让他们讨论,这不仅可以扩展幼儿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相互挑战的精神。他们大胆的想象力,大胆的表达,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对自主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的观点和一些新的和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不仅应该得到肯定和赞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和成就感。幼儿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敢于说出大胆,大胆的想象力,大胆的创新。

2、引导幼儿在接触大自然中发挥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书籍和自然。大自然孕育了无穷无尽的知识。为什么天空是天蓝色的?白云是什么样子的?这只鸟的家在哪里?。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能唤起孩子们无尽的遐想。此时,老师需要引导幼儿想象,让他们从自己的认知世界中找到答案,让他们插入想象力的翅膀,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漫游。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扩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3、在讲故事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讲故事和谜语是训练孩子们扩展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中大班的幼儿喜欢听奇妙而奇怪的童话故事,神话,喜欢用他们的大脑来猜谜语,在这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快乐地奔跑。在这一点上,老师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时间,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我们应该从孩子们的角度感受到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理解他们心中的世界,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保护和发展这些特征,并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紧密联系起来。调动他们的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大师。

(三)给儿童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常说一些看似无关的孩子话,如果老师和父母忽视或嘲笑打击,它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跳摘苹果”是一种著名的教育方法,也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们一眼都能看到底部,那就没有想象力的空间了,更不用说好奇心了。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跳起来摘苹果”,这样就会留下孩子们想象力的空间,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的天马行空创作过程是好奇心和思维过程有机结合的表达。好奇心是创作过程的基础,好奇心越强烈,生活就越有创造力。历史已经证明,即使是肤浅的好奇心也可以发展成创意。因此,教学过程适时留空白对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

(四)善待儿童的提问,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发展,但由于儿童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他们不懂的事情,所以孩子们会问越来越多的问题。欢迎并鼓励孩子们提问。教师对儿童的问题反应积极,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并继续发展。如果老师忽视或均匀地打断了孩子们的问题,孩子们就不敢再问了,并逐渐失去了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热情。

(五)正视儿童的“破坏行为”,呵护儿童的好奇心

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容易激发,加上身体动作积极主动,对这个世界充满探索的欲望。但是又因为孩子年龄还小,不知道轻重,经常会导致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比如把玩具飞机拆开,把小金鱼捞出水等等。通常,这些“破坏性行为”反映了孩子想要探索世界的愿望。把玩具飞机拆开,因为他想知道飞机里面有什么,飞机为什么会飞行?把小金鱼捞出水面,是观察小金鱼离开水后还能生存吗?

因此,儿童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儿童的这些“破坏性行为”视为坏行为。他们应该从儿童好奇心的角度来看待,并理解儿童这些“破坏性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成年人应该理解并鼓励儿童的这种探索性的“破坏性行为”。老师可以建议父母正确地处理它,不能只是粗暴地殴打和责骂,应该向孩子解释物体的结构、原则和正确使用,然后和孩子一起修理玩具。这不仅鼓励了幼儿,发展了幼儿对知识和探索精神的渴望,而且培养他们珍惜玩具和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六)“善待”淘气的孩子,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我们经常称听话的孩子为好学生,好孩子,这些孩子经常受到赞扬,淘气的孩子经常变成坏学生,坏孩子,这些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俗话说,“淘气的男孩是活跃的,淘气的女孩很聪明。”儿童的恶作剧往往包含创造,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原始力量。虽然不是说“淘气的”的孩子必须聪明,但淘气的孩子接触广泛的脑刺激,能激活孩子的智力。淘气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有强烈的意志力、独立和好奇心。因此,孩子不能简单地视为孩子的缺点,老师和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淘气、不服从,是孩子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发展的结果。儿童教师和家长不能把孩子的服从当作好学生和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好奇心和质疑是孩子们理解世界和实现社会化的起点;孩子们的好奇心需要被培养和引导,当他们把好奇心变成真正的知识欲望时,探索的精神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儿童好奇心的培养也被提倡和强调,即“教师应认真照顾和分配孩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知识的好奇心、兴趣和渴望,让孩子能够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认为,我们要始终注重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始终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为孩子们创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玥. 激发好奇心 拓展想象力——以低年级孩子天性为依托培养学习兴趣[J]. 安徽教育科研,2020(10):56-57.

[2]黄全愈. 没有了好奇心,何谈创新人才培养[J].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8(11):5-7.

[3]周静波. 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想象力培养分析[J]. 科普童话,2019(36):196.

[4]康萍. 论如何有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9):31-32.

[5]田田. 保护孩子的想象力[J]. 家长,2015(02):14-15.

第7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启示性范画 幼儿 创作力

幼儿美术教育是儿童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运用美术启示性教学方法,让孩子从感性和理性方面认识和学习内容,有效调动孩子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最终实现创造力开发的教育目标。创造力是灵魂,美术需要想象和创造。这些特性决定儿童创作应该从儿童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体验出发,才能使儿童始终怀着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造福社会,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但是,现实生活中多数孩子从入学到参加工作后,普遍存在严重缺乏创造力的问题。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自身长期实际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主要是教育中缺乏创造力开发导致的。

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法。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1]。很显然,当下孩子所受的教育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国内学校教育现状是重点强调“规范”而不是“个性”。以教师为主导,按照成年人的概念程序,把技术作为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必然步入单纯临摹教学的歧途[2]。这种做法与艺术创造性宗旨是相悖的。这种教育方式的特点是“一临到低”,完全束缚孩子的手脚;或者“彻底放手”,在老师仅仅三言两语就袖手旁观,不进行有效引导的情况下,让孩子创作。孩子如被突然抛入天空的雏鸟,是飞?是爬?茫然失措,何谈飒爽地飞翔?

当然,笔者深知,学校教育方法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教育途径更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呢?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笔者认为,学龄前儿童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可以充分弥补当前学校教育开发孩子创造力欠缺的不足,而这种教育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幼儿美术启示性范画教育。

1.启示性范画教学符合当前幼儿绘画教学要求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提出,“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现状,展开学前儿童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注重对幼儿兴趣的激发,使幼儿主动地感受美、表现美,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2.启示性范画在幼儿年龄阶段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时机,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脑机能的可塑性极强,发展潜力巨大。五岁幼儿的脑重可达成年人的95%左右[3]。著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曾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启示性范画无疑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佳手段。因为孩子们认识世界不是通过理性,而是通过想象力,虽然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十分幼稚,却是成年人无可比拟的闪光点。因为在幼儿接受启示性美术教育过程中容易诱发其想象力,无论是意愿画还是主题画,幼儿都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表现出来。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正值4~6岁,是幼儿试图期阶段,是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量进行启示性范画教学,可以培养孩子的独创能力,这种能力是孩子将来进行创造性工作时源泉,让孩子受益终身。

3.启示性范画在幼儿范画教学中的应用

启示性范画是启发和引导孩子思路,有效进行创作(命题画、想象画、设计创作)的途径。根据这一教学思路,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一些启示性范画方法进行教学。

(1)动画片导入法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导的重要性,通过欣赏动画,感知绘画对象的基本特性。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等都是夸张的、具体的,有助于幼儿发现事物的显著特点,使幼儿感知事物的动态特征。教师应结合作品,将创作体验、构思方法、制作过程及技法详细讲授给幼儿,引导孩子触类旁通,扩展成新的思维,让孩子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方法。完全可以用来开拓孩子思维,而且是引导孩子发挥创造性才智的有效方式。

(2)主题活动结合法

采用主题活动,与班中主题活动相结合,教师鼓励幼儿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资料,引导幼儿欣赏同一事物不同形象、姿态的图片、资料,刺激幼儿视觉感受力,帮助幼儿体会同一类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初步感知同一类事物不同姿态的画法,提高幼儿绘画表现力,为幼儿自由绘画奠定基础。

(3)自然、人文艺术欣赏

教孩子用心感受美,自然景观、人文艺术实物其实是最好的启示性范画教材。经常带幼儿接触这些,往往会引发孩子更大的创作热情。老师们平时可以拿一些名画册或优秀绘本插图让孩子欣赏,还可以带他们参观画展、花展等。直观整体地欣赏作品。老师的作用并非“教”幼儿画,而是激发幼儿对事物的真实体验,引导幼儿在强烈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真实表达[4]。以渗透方式给予他们“美”的启迪,才是孩子们学会观察和启发幼儿绘画最有效的途径。

4.启示性范画在具体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初期对幼儿进行启示引导时,有许多具体元素如天气、周围气氛、情绪,甚至绘画工具等影响着引导效果,需要不断从实践中摸索解决。如绘画色彩:有资料表明,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进行启示性绘画时不要一次给予他们太多颜色选择,这样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过于单一的颜色极容易让幼儿失去创作兴趣。根据笔者经验,可以先让孩子用单一的颜色作画,再慢慢过渡到多种颜色,教师们应经常引导孩子比较不同颜色的明暗、冷暖,增加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诸如此类。因此,如何更科学有效地运用启示性范画,需要广大教育学者和幼儿教师们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美]黄全愈.美式校园:素质教育在美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孙永惠.美术教学不宜从临摹入手.美苑,1985(3).

第8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教工作;智力开发;教学方式;兴趣爱好

一、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幼儿学会观察大自然,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通过认真地观察来拓宽孩子的视野,通过接触社会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奠定培养学生观察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孩子在参加课外实践时,对于一些外界的新鲜事物会产生强烈的爱好,勾起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对外界的环境、事物和人物等认真观察满足内心的渴望。孩子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幼儿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描述,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奠定基础,长此以往能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发展幼儿口语能力

我们不能否定的是,想要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就要将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作为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可以让孩子多看、多听,同时经常朗读和演讲以及多多练习口头描述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口语能力,使幼儿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谓的多看就是让孩子经常看看图画、报刊、电视、动画等等,将观察到的事物告诉教师,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多听就是教师采取一些措施让孩子学会倾听,为今后的听课奠定基础。除此以外,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开展一些小活动,例如模仿、演讲等,使孩子从模仿中锻炼听觉和视觉能力,在演讲中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口语练习来灵活运用每个词语的发音、清晰吐字,为国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现今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社会,是人类适应社会的关键。而对于幼儿来说,沟通交往不但关系到孩子未来的社会生活质量,它与幼儿智力的开发程度更是息息相关。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谨慎认真地观察,了解每位孩子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行为特点,按照幼儿的各种特性来为幼儿选择一起的小伙伴,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相处时间和空间。如果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让学生给自己选择伙伴来沟通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培养交往能力过程中,通过游戏来完成是比较适合的方式。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幼儿正处在对游戏十分热衷的状态,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游戏环境,通过游戏来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孩子都比较争强好胜,为了赢得比赛,小组内的伙伴会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并会与其他小伙伴友好相处,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到人与人交往和沟通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性,从而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扶持幼儿的交往能力提供驱动力。

四、开发幼儿想象思维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富有丰富的想象潜能,也是开发和发展孩子想象思维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为孩子提供具有趣味性的童话、故事、儿歌等书籍让孩子阅读。教师为学生选择的读物都具有童话性,内容篇幅较短,语言生动、内容简单易懂,很容易让孩子对阅读内容进行丰富的遐想,能够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接受理解程度,非常适合儿童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讲过的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内容与趣味性相互融合,以儿歌或者是童话故事的形式为幼儿展现出来,让学生对此产生了联想,对这些知识增强记忆,使单元的内容成为一个整体,不容易对知识内容打乱或者遗漏,为幼儿想象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加强幼儿自主探索能力

根据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调查发现,1~3岁的孩童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渴望自由和独立。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这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与孩子多多接触和交流,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才能将教师作为朋友,鼓励孩子。这样对不会的问题孩子才能有勇气询问,使孩子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摆脱不求甚解的习惯。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的曙光,而幼儿时期恰恰又是智力发展的最关键的时期,幼儿的启蒙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严格把握幼儿学习的黄金阶段,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9篇: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 审美特点 审美能力 培养 重要性

一、幼儿期审美的特点

1. 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形美,对那些鲜艳、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幼儿喜欢美丽的色彩,喜欢有趣的,特别是以小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和节奏感强烈的儿歌。幼儿对作为审美媒介的文艺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

2. 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情感是构成审美心理的要素。幼儿在审美过程中,情感活动十分强烈。孩子来到野外,看见花呀、草呀、小动物呀,会高兴得又蹦又跳,甚至在草地上打滚,表现出极大的审美愉悦。

3. 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想象是大胆而又奇特的。儿童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小鸟、云朵却画在地上。同时,幼儿的审美想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们把自己强烈的感情直接注入审美对象,审美想象则随着自己的感情而变化。

4.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急于对各种事物做出审美评价的强烈愿望。

二、幼儿美育的特点

根据幼儿期审美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审美兴趣、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点:

(一)情感表现性

幼儿对美的兴趣、情绪、情感和态度总是毫不掩饰的。在幼儿审美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充分表现其情感和体验。例如:早上一入园,幼儿就告诉老师:“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个好漂亮的大蝴蝶(风筝)!”这时教师应当与幼儿一道描述风筝的美,表达自己对风筝的喜爱之情,让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充分地宣泄。

(二)情节虚构性

幼儿审美情节往往不因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才发生,而是他想象中的。尤其体现在编故事及绘画活动中。例如:幼儿在画小白兔时,突然说:“小白兔迷了路,到处找妈妈。”画熊猫时,不按老师的要求而添画了床、吊针,还解释说:“熊猫生病了,在打吊针。”这时教师绝不能批评幼儿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因批评只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美好情感。而是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尽量保护幼儿的这种超现实的审美情趣。

(三)手段表现性

在幼儿审美活动中,手段总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审美内容及形式的。例如:幼儿在砂堆里插上树叶,表示“绿在沙漠”。又如,教师请幼儿自己想办法表现冬天的寒冷,有的幼儿画出了小朋友穿着厚厚的棉袄,有的则用白色手工纸剪出美丽的雪花,有的用白色橡皮泥捏雪人,甚至有的小朋友直接用泡沫和纸屑抛上天空制造下雪的景象。

(四)主体自主性

审美活动不是由教师强迫幼儿进行的,它是作为活动主体——幼儿的自主活动。在审美活动中,幼儿获得的是对美的自我体验。对幼儿的审美活动,教师可以引导,但不能代替。有的教师在玩色活动中害怕幼儿将颜料弄脏了衣服桌椅,常会代替幼儿完成点色的过程,不让幼儿自己动手。这样的活动幼儿完全是旁观者,根本谈不上对美的自我体验。

三、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及创美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他们从事审美活动时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的发展。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儿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幼儿,他们上学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识结构的学习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

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幼儿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使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二)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的教育功能。语言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语调等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意向。相同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配上不同的表情、动作即可表达两个截然相反的意思。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语言本身的作用——表意和传情(声情并茂),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要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由此看来,在文学欣赏中教师的语言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作品。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该与教育相结合 ,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布置教室,让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从中得到美的情趣。例如,我带幼儿欣赏诗歌《云彩和风》时,在给幼儿展现系列画面后,幼儿体验到了云彩的美是由风带来的。于是,我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片云朵,会变成什么样呢?伴随着优美的钢琴曲,幼儿凝神听之,细细体会,并运用想象和联想,他们感知出的表象分外丰富。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我变成小白兔,小白兔在草地蹦蹦跳跳,我变成了小鸟,在自由的地飞翔。”

2.生活中我常见到孩子看电视非常喜欢模仿电视中的角色及语言动作。例如:“老师,我这个动作像不像奥特曼呀?这样的我很厉害吧,还可以打死很多的怪兽,我是英雄,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是天真的,让他们自由去寻找美,发挥美。因此,在审美教育中,要多采用图片、实物、电视等生动有趣、好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并使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审美活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