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科技的重要性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创新科技在工民建施工中的重要性
(一)创新科技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科技是第一生产要素,作为企业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工民建工程施工需要在技术上及时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本质是运用新技术、新科学知识,依靠新的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二)创新科技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
创新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相关的技术数据的精确性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准确的数据为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有利于对整个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实现降低工民建筑投入成本的目标。
(三)创新科技能提高行业的技术应用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工民建筑工程无论结构还是质量要求都日新月异,其施工过程阶段的技术作为整个建筑行业整体技术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即有的施工技术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因而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停滞不前。而创新施工技术,包括相关的理念都更加的科学、合理和更加的灵活,有利于整个施工过程的进行,从而对整个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工民建施工中的创新科技种类
(一)低碳环保技术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自然生态坏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严重。工民建工程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一部分,实施低碳技术的创新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低碳环保就是降低生活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对大气的污染,从而减缓生态恶化的速度。环保低碳技术在创新施工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完善资源评估和技术评价体系基础上,开发低碳乃至零碳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建筑领域,转变当前的电力消耗结构,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低碳建筑的发展是创新建筑技术的要求,也是现代工民建的发展趋势。
(二)监理技术创新
监理技术是工民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监理技术创新,就是对整个工民建设工程的成本核算进行规范性监督,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并要认真遵守建筑法规的相关规定,确保工程的合法化进行。创新技术在建筑施工的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在技术的组织形式与发展模式上做到一定的创新,而且还要注意科学监理在施工技术方面的应用,才能切实保证创新技术落到实处、得到有效的应用。建筑工程的监理技术创新,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管理手段。
(三)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传统的工民建筑技术已经难以涵盖新技术的具体特征,工民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各施工步骤都要建立在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要具备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三、创新科技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一)节能技术
在工民建筑工程中,节能是指建筑材料生产、工民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有效地利用能源,以便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以达到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省能源的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1、墙体节能技术
墙体节能技术是指采用空心砖,利用空气的弱热传递性,使得工民建筑冬暖夏凉。在施工技术上,承重墙采用整砖平砌,孔洞垂直方向且长圆孔顺墙长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砍凿,针对实际情况适当选用实心砖补充。 墙体节能施工必须对外墙体进行保温处理,这个环节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保温材料、施工工艺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
2、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节能是建筑保温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缝隙是节能施工的一个重点。门窗的框架缝隙采用泡沫胶填充然后再用水泥或涂料进行密封找平。对于窗口玻璃,多采用中空的又层玻璃,使得玻璃内的空气静止,有利于保温节能。
3、屋面地面节能技术
屋面地面节能施工技术主要通过加保温层隔热传递,将室内外的热量交换控制到最低程度。屋顶采用质量轻吸水率低的高反射保温材料,屋面保温层采用低吸水率的保温材料,外墙采用遮阳材料降低对屋面对热量的吸收。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采用普通原材料、常规施工工艺,通过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成的具有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耐久性的综合性能优良的混凝土,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除了满足和易性、强度、耐久性与经济性之外,还要满足塌落度的经时损失、可泵性指标以及抗裂性指标等。其配制过程对所用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比普通混凝土要严格得多,对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以及各种添加剂的质量和性质都有特别的限定。
1、拌和与运输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使用拌和性能好的、配有自动计量装置的强制搅拌机进行拌和,、混凝土必须在搅拌站集中拌和,使用前需要对塌落度、水胶比、温度、泌水率和含气量等指标进行试验和检测,如果各项指标不满足标准要求不得用于施工。混凝土的运输要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求,确保浇筑施工不间断并使混凝土在浇筑时仍保持标准规定的坍落度和均匀性。
2、浇筑
高性能混凝土采用分段、分层地进行浇筑作业。通在泵送前必须用水泥浆输送管的内壁,泵送工作应连续进行。泵送时应使料斗内始终保持三分之二左右的混凝土,以防止管路进入空气导致堵塞。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振动器振实。
(三)防水技术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施工技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时,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对于外墙防水,若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为防止抹灰层开裂空鼓,抹灰前应先在外墙面满挂钢丝网,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
(四)信息管理技术
1、施工资料管理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施工资料,尤其是过程资料众多繁杂,而所有的资料又与时间和编号紧密相关,仅依靠传统的资料整理已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的高度。因此采用施工资料信息化管理模块来进行,该模块实现了资料的电子化的综合管理,实现快捷的录入、规整的存档、方便的查询、简洁的报表输出。
2、原材料管理
根据网络计划图编制采购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根据网络计划图的资源生成:工程用设备清单、表格形式的主要材料采购计划、表格形式的工程用设备采购计划。
3、质量管理
包括质量检测标准、工程项目划分、工序检测管理、质量缺陷及事故的登记和处理、质量验收与评估等功能模块。按照ISO9001标准进行按模块划分的质量管理,帮助管理者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创造优质工程。
总结: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严格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还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同时,工民建筑施工创新技术也是现代工程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与创新对于现代工程技术的理论探索、研究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崔玉生、胡浩民《如何促进建筑工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与进步》[J].吉林建筑2008(7).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传播;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24-02
人类进入21世纪,就意味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兴邦、创新立国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构建与完善科技传播服务体系,不仅能为各级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而且有助于全面推动与提升国家科技传播能力,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本文将以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目的,探讨现代科技传播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 科技传播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结构
科学社会学家J.D.贝尔纳(J.D.Bernard)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指出了科技传播的重要性,他认为,“按照过去关于科学的概念,交流是科学家之间惟一的桥梁”,但是,“在今天我们已经明白科学情报数量之多已使其传播成为巨大问题”,“除非采取某种措施,我们就将面临知识一经获得就立即无用的局面”,因此“需要极为认真地考虑解决科学交流的全盘问题,不仅包括科学家之间交流的问题,而且包括向公众交流的问题”[1]。因而在信息社会中,加强科技传播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已经刻不容缓。科技传播大概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科学界之间的交流、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科学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等。科技传播涉及到如何收集、制作、提炼、组织、传递科技信息等问题,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一个信息的采集、组织、提炼和提供的过程”[2]。
科技传播工作应该由一定的科技传播服务体系来承载并完成科技信息(知识)的传递。科技传播服务体系“是由承担知识传播和技术推广等科技传播任务的相关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体部分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大众媒体机构、科技社会团体等” [3]当然,更广义的科技传播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一般而言,传播系统主要由传播者(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等组成。科技传播服务体系同样涉及到这些传播要素。
科技传播服务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其中的各个要素必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其结构也是有层次性和条理性的:科学家个人的科学认
作者简介:籍慧波,编辑,工作单位:山西省科技传播中心,职务:企划部主任
知过程(科学研究)是一种人内科技传播,这属于第一层次的科技传播结构;科学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人际科技传播,这属于第二层次的科技传播结构;科技共同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群体传播,这属于第三层次的科技传播结构;科技共同体中的信息向全社会传播即科学普及,这是第四层次的科技传播结构。[4]这种多层次性和联系广泛性的结构模式,表明了科技传播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动态体系。
2 科技传播服务体系对企业创新的意义
美国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教授于1934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实际上,广义的企业创新包括经营创新、产品创新、销售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企业创新必须获取足够的信息资源,特别是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科技信息。面对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状况,如果因循守旧,闭关自守,没有开放的眼光和广取博收的胸怀,企业的发展必将面临困境,更不要谈创新发展了。当前企业的创新不能离开科技信息的获得,因而科技传播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企业创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产品的创新需要科技传播服务体系提供最新的科技创新信息。有了最新科技成果信息,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以及企业的远景规划,把相应的科技新成果转化并附着在企业产品之上,或对产品进行革新,或者是科技新成果转化成一种新产品。
其次,科技传播服务体系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销售方式的创新。科技发展的方向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企业借助于科技传播服务体系这个平台,一方面可以获取科技新信息,在了解科技发展动向的基础上,决定企业产品经策略和市场开发思路,另一方面借助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可以对企业创新产品进行推介。
再次,作为网络化的科技传播服务体系,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中整合并有效地利用资源。科技传播服务体系的主体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大众媒体机构、科技社会团体以及政府等,这些构成要素在现代传播理念的规整与重构中,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起来,使传播主体之间的信息融汇并及时第传递给企业,企业根据自身需要与实际,进行信息的筛选,从而有效地利用科技成果(信息)为企业创新服务。当然企业作为科技传播服务体系中的一端,其反馈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等同样能促进这些构成主体的改进传播方法,提升传播效率。
3完善与创新科技传播服务体系
科技传播担负着知识交流、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同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科技传播服务体系的建设更显出其重要意义。科技知识信息的创新、加工、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资源,而经济的增长与企业的创新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只有科技传播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才能够很好地整合知识的创新、加工、传播和应用的各个方面。因而完善与创新科技传播服务体系,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需要,更是加快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
首先,构建与完善统一协调的科技传播服务平台。科技传播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体系,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环境要素、各个主体要素和组织结构的影响。作为科技传播的内容仍然以一种信息的形式存在,信息的传播必须与当代媒介融合的实际相结合,不能因循守旧地走固有的传播路径。作为科技传播服务体系的主体在科技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应该承担起重要的职责,无论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大众媒体机构、科技社会团体,还是政府部门和企业,作为科技传播服务平台,都应该强化各自的主体能动性,加强各主体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完善内部合作机制,既把自己当成传播的主体,同时也把自己作为传播系统中的媒介,这种新型的科技传播服务体系把媒介与主体融为一体,能够在科技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提高传播效率,更好为企业创新服务。
其次,提升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在科技进步与创新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人也是建设科技传播服务体系的关键,人才是传播服务体系中的真正的主体。因而,必须提高科技传播服务体系中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科学素养一词源自英文 “scientific literacy”,指的是对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科学价值观所具备的基本了解。[5]从事科技传播服务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术语和基本科学观点,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社会影响和作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以不可阻挡之势遍及全球,无论是对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介,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其传播规律,掌握其传播技术和路径,特别是当前的网络媒介,因为互联网技术可能改变科学合作结构,从而提高合作生产力[6]。研究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吸收各自的优点,才能更好地搭建科技传播服务平台,从而为科技创新、企业创新服务。
再次,必须构建畅通无阻的科技传播服务渠道。在科技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无论是作为主体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大众媒体机构、科技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和企业,还是作为受体的大众,其间要进行信息的交流,必须有一个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否则,科技信息即使能够进行一定的传递,也会因为交流障碍而影响传播效果,同时影响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因为信息渠道不畅通必然带来科技信息的滞后,这就会“面临知识一经获得就立即无用的局面”。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的出现,科技传播服务体系内部的各主体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协调,建立完备的传播运行机制,更好地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服务。
另外,必须建立企业创新与科技传播服务平台之间的合作机制。当前“即使历史学家也不怀疑,科学已经是形成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决定我们未来的主要因素之一”[7],科技意识与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科技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更是不可缺少,因而,科技信息如何有效第传播给企业是目前企业和传播服务平台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且,如果仅仅构建和完善了科技传播服务体系,而企业缺少科技创新意识,或者没有与科技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相互间的运行机制,企业的创新力的提升也必将大打折扣。所以,在完善科技传播服务体系和提升从业人员的科技素养媒介素养的同时,还应该从企业与服务平台两方面同时入手,构建二者之间的合作机制,完善科技信息传播渠道,不仅使企业能更快更有效地获取新的科技信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让企业能向科技传播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反馈,以便科技服务平台能更好地确定服务方向,提高科技信息传播服务效率。
当然,科技传播服务体系作为提升企业创新力的服务平台,不能固步自封,应该不断扩大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全面推动与提升国家科技传播能力,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贝尔纳JD.《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商务印书馆,1982: 398-418.
[2]JamesH.CollierDavidM.Toomey(ed).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munieation:Theory, Praetiee.and Policy[M].SagePublieation.ine.1997.
[3]魏娟.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南京农业大学论文.
[4]江昀.科技传播系统的结构和传播模式分析.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6.
[5]李大光.对“科学素养”理解的异同和促进方案仁.见刘华杰.科学传播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美学问题中的审美体验与互动感知及其艺术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美在展示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展示设计中,运用大量的互动体验和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本文就是通过分析美学问题当中的一些艺术美及身体体验与感知,结合现代的多媒体展示设计具体阐述美学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互动体验 审美感知 多媒体技术 展示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64-02
1 美学的概念
美感是什么,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一种体验。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所主张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被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奉为经典。贝尔所说的就是一种人在自然环境中所产生的主观状态和感受,这是一种直接而纯粹的状态,然而在当代社会,人们已经很难进入“纯粹”的状态,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人们接触到的是关于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图像、声音、影像等内容,现在的艺术作品也由传统的图像变为影像互动展示等形式美来表现,观众在观看中获得美感,达到作品与人之间的交流,一种审美体验在身心与艺术作品交融中产生。
2 展示设计中的美学问题
2.1 身体体验的意象美
现代展示设计一般以观众的直接审美体验来观赏一定的陈列展示作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些美感乃至美学问题的产生。信息技术在现在更多地就是交流传递方式的改变,所以造成了,人们交流方式的变革。当今许多艺术家把交流作为自己工作的目的,声称自己是交流艺术家,然而“交流美学”这种美学的媒体其实是“非物质”的,它大多来源于无法触摸的信息技术资料。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种信息的电子信号也自然留下了无形无迹的轨迹。一些交流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实践、思想,创造出建立在信息交流基础上的艺术。所以,展示设计就是结合一些当下最新的多媒体技术运用空间和审美互动达到作品和观众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
20世纪以后,人们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自己的身体,人作为主体在如今的社会是一种身体至上的时代。美国社会学家布莱思,特纳对身体问题进行一定研究,明确指出在如今当代社会中的身体已经成为了社会中的最首要领域。在现代艺术领域中,身体既是主题也是媒介,通过身体的一种呈现与表达更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在展示设计的场域中,身体体验也越来越成为考虑的重要性因素。
现代的展示设计,特别是多媒体展示设计在展示方式上尤其重视观众的身体体验。在传统的展示设计中,绘画和雕塑作品作为装饰陈设成为收集和展示,收藏者通常是拥有一定权力的皇室、贵族等,身体体验的新奇方式没有出现在艺术的展示空间中,但在现代展示设计中,展品根据一定的分类形式等展示权力机制进行重新布置,观众在一定展示空间的“规导”下进行参观。展品大多以静态的陈列方式为主,具有身体体验式的方式在现代展示设计中没有太多呈现,而在现当代艺术的艺术展馆中,以身体作为交互媒介,通过更多利用观众的感官作用已然成为一种流行,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神经大脑都与作品直接对话,产生一定的交流与互动。如图1,一些展馆中的影像展现运用一些互动技术,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而成了点评作品思考作品的关键因素,无形之中已直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打破了传统的静态展现方式的形态。这种让展品与观众产生互动的展出形式如今已成为展示设计发展的新趋势,推动了艺术展馆的发展。这样也产生了观众对于作品的一种审美体验,人这时变成了主体,由人来理解并界定作品的含义及其所传达出来的思想,这就产生了一种直接的经验,一种瞬间的直觉,在瞬间的直觉中这种互动的身体体验展示设计方式就产生出了一个意向世界,一个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美感是与人这个主体及其所散发出来的思想紧密相联的,脱离了这种互动感就达不到一种美感的意境表达。这种体验的意象世界就是一种美,而以往传统的单纯性认识则追求一种抽象的概念体系,那是没有色彩的。
2.2 艺术美
艺术美学中还有一个特征是来自于作品所散发出来的艺术美。说到艺术美,还应该谈到一个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的问题,有材料层,形式层和意蕴层,这三层关系不可或缺。
设计形态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表现形式,通过图片、色彩、影像等形式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材料所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或者触摸到艺术作品的材料表现,这是许多设计领域所共同关注的一个表现形式,尤其是展示设计活动方面。
不同的材料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不一定贵的材料能带给人们最好最直接的感知,理解挖掘并创新材料中所散发的特质并很好地运用这个材料才是最关键的。材料现在正在从物质向精神转变,在表现一定艺术作品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材料在作品中内涵的表现。展示设计中每个部分的完成和制作,从软件设计到布置陈列,无一离不开材料的考量,既要符合人类的审美需要,又要达到艺术美和环境的融合。在作品中,任何一种材料所要表达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对于意象世界的生成又是有影响的。例如大理石给人一种坚硬而又沉重粗糙的质料感,这种质料感带着朦胧的情感色彩,使意象充满一种“韵味”,相比之下,木质的感觉会更加具有亲切感,木头的触感和气味使人沉浸在作品带给人的一种气韵当中,就是这样的材料质感,一种氛围才能融入美感中带给我们享受。
2.3 新技术的互动表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设计师已经不能满足于陈旧的艺术表现材料,他们运用他们的创造力头脑,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新技术结合新材料的使用已经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产生,时代已经阻止不了新科技的应用,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产生于展品上,更体现在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更好地变现为艺术作品,抓住观众的视线,增强他们的用户体验感。展示设计中所表现的主题场景运用新科技的创新可以给主题表达带来意外的收获。观众在这些新科技的体验中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所以不能忽视新科技手段在展示设计的重要地位。
然后,我们还要通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加上些环保设计,新材料结合新技术的表现手段在最近的展览包括上海世博会中都有所体现,这些表现方式的创新可以带给人们一定的新奇感和趣味性。通过这种新技术的表现结合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激发艺术作品美感形式的表达,韵律、色调、质感、线条以及具有立体感的效果可以完美展现。在艺术作品的展示中,正是这些结构、平衡、秩序等表现形式的美感感染了我们。
对于展示活动的发展起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观众、参展商等等。以一种“互动”的关系可以将他们有效地连接在一起。通过良好的沟通、互动能够促进入与展品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保证展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多种“互动”表现形式下,很多相关的、相互影响关系网随之产生。
以人的需求为基点,设计出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物品,这才是真正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表现。人性化的展示设计是将人体尺度以及习惯作为设计要考虑的重要指标,像互动展品的设计就必须要为与这个展品产生互动的群体考虑,如人的生理到心理的种种因素,特别是人体的尺寸、行为习惯、思维能力等,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达方式。
良好的空间艺术形态,更加注重人性化,展品在一定程度上从情感等角度更能和观众产生共鸣,令观众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观看艺术作品。例如:在展示空间以及展品的形式表现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体尺寸情况,避免设计的不合理所带来的不舒适感,另外展品的摆放高度也要考虑到观众的平均身高以及视觉习惯,当然展示空间中的视觉标识系统也要做到一定的合理体现,其安装高度和安装方式要杜绝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隐患,休息空间中设计的座椅设施和互动娱乐设备要结合使用群体的各方面考虑因素,这就要求其形态设计要考虑到受众的身高、背部曲线等生理因素,通过关注这些人性化的细节表现,展示设计在各方面变得更为合理,设计的展品以及构建的空间氛围环境更能满足观众们的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
观众在观看展示空间的同时,对展示环境、展品的陈列、展品的相关色彩信息感受与生活中的认识过程是一样的,情感是联系展示设计中人与展品情感的纽带。在如此信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的需求已经逐渐提高,他们更多的会关心能否得到情感上的呵护与重视,在展示设计中空间的设计过程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把观众作为设计的基点重点。通过互动参与的展示形式,特别像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样,如图2,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最具特色的动态卷轴影像清明上河图,通过互动的科技技术结合传统的元素设计,展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与观众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碰撞,一种感情上的交流,这样可以调动观众更高的观展热情,也能高效并最大程度上完成展示信息的传达,使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更有特色,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呈现才能达到美学的一种感受,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且回味绵长的体验印象。
这种人和作品之间的互动,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情感表达,经过人对于作品的直接观看和理解思考,不断地体验和阐释油然而生,作品的意蕴和内涵,它的形式美、艺术美、材料美、体验美等审美思维也就不断地被新的层次所揭示和照亮,这种种美学美感的体验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美的不断生成过程。并且,每个观众的感知和对作品的理解又是不同的,观众进入到作品所带给人的意境中去,这样的一种作品和人本身的情感交流,所产生的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又会给作品带来不一样的意义,不同的认识起点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一种美的无限延续性由此产生。
1.以电视节目为表现形式――以湖南卫视《成人礼盛典》为例
电视节目是电视传播内容的基本单位和信息载体。第一,电视节目是有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构成的一种内容传播,一种现代视听传播。作为电视节目来表现成人礼仪式,湖南卫视的《成人礼盛典》就开创了先河。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说,《成人礼盛典》运用了大量的舞美灯光的效果,使得舞台丰富又生动。为了电视节目的效果应用了大量的创新科技的产品,如:灯光的使用,舞台的变换,以及混音的处理,声话同步等等,这些创新科技的运用本身就能更好的达到想要的效果。对于电视节目来表达传统的仪式,这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使得大众更能身临其境的融入到仪式中。第二,电视节目又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精神产品。因此,这种视听传播含有文化的符号意义。电视节目是最贴近大众,也是最深入大众生活的的娱乐活动之一。中国人喜欢在重要的节日或者重要的时间聚集在一起庆祝,释放自己的情绪,表达对节日的重视,于是电视节目就成了纪念这种节目或重大时刻的载体。作为最广泛传播的媒介,传播正能量或者正确思想的晚会就尤为重要。湖南卫视的《成人礼盛典》就是借助电视节目这种媒介传播传统仪式的重要,让大众把摒弃的传统仪式在拉回大众的生活中。大众也是第一次通过新颖的电视节目的形式,了解了传统的成人礼文化,让年轻人更好的通过电视节目知道了成人礼文化的存在,对于大众去了解去学习成人礼文化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成人礼不但是我们不能去摒弃不能不重视的传统礼仪,还是我们现在应该倡导年轻人以正面的积极地重视的角度参与其中。
《成人礼盛典》的成功,除了湖南卫视强大的品牌效应外,节目本身的策划也独具匠心,思想深刻、形式新颖,尤其是各类嘉宾的现身说法让在场的青年观众们在震撼中受到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十八岁的青年正处于憧憬、迷茫、困惑的人生阶段,需要得到恰当的鼓励和指导。通过“成人礼仪式”的传承,可以使孩子从中能够理解父母的辛苦,可以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得到灵魂上的洗礼。一个人从孩童到青年,再到成年,不同时期的责任也是不同的。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及时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没有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等到成人了却没有成人的基本素养。实行“成人礼仪式”后,可以让孩子在即将迈入成年社会时初期就能明白这些道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认知,比纯粹的理论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
2. 以学校举行成人礼仪式为表现形式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举办着形式各异的成人礼,但是最多举行最多的地方还是在学校。但是经过笔者的调查,许多学校的成人礼仪式都是非常形式化,只是如蜻蜓点水般,轻轻带过。趋于形式化而无内涵,并不能让青年人深刻感受到成人礼的意义。
中学举行的成人礼仪式,首先是奏国歌,校长讲话,学校也是以传统冠礼的形式给学生们加冠,这里的加冠竟然是给学生带了博士帽。学校也并没有很系统的考究过加冠到底应该是带什么样的帽子。紧接着就宣读成人的誓言。这些简短的仪式就是给学生们进行了成人礼仪式,没有在父母的见证下,学生们自己内心也没有深刻的感受,所以这样的仪式只是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很多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大多都是这些,学校都没有深层次的研究过传统成人礼仪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就算参加了这样的成人礼也没有感受。学校并没有像孩子们指出,当你参加了成人礼仪式之后意味着什么?成长的意义和代价又是什么?他们也根本不会发自内心的感受出对父母的感恩,对社会的回报。
3.现代汉族成人礼表现形式的优劣势分析
电视节目作为表现形式来表现传统成人礼仪式的优势在于,电视首先是大众最为广泛使用的媒介工具,也是被大众最为认可最为接受的媒介。电视节目具有声画同步的效果,这种效果使得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产生极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现场栩栩如生的画面所产生的传播效果要比只听描述而进行想象的传播要好的多。电视独特的声画和文字立体信息传播优势,经过精心的策划运用字幕,音乐,特技,动画等模式,更能增强节目的可看性。采用多机位的拍摄捕捉细节,体现现场感和传播效果。相比蒙太奇式的编辑剪接,长镜头的使用也会让受众产生信任感。从内容上来说,成人礼仪式通过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可以更丰富更多元的展现。比如:可以请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参与节目,那些具有个性,鲜明形象或突出特点的人物能够紧紧抓住大众的心。还可以挑选一些年龄合适的普通学生参与,他们往往没有在镜头面前表现自我的经验,所以让大众更能有真事感,就如自己身边的同学参与了一样,更能激发青年人的热情,这些都是电视节目能带来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零部件设计;传统零部件设计;创新设计
1.传统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自身局限性
传统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在运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机械零部件传统的设计局限性所产生的。传统设计在长期运用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有效的设计方法,但是它有很多局限:在方案设计时凭借设计者有限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通过计算、类比分析等,以收敛思维方式,过早地确定方案。这种方案设计既不充分又不系统,不强调创新,因此很难得到最优方案;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仅对重要的零部件根据简化的力学模型或经验公式进行静态的或近似的设计计算,其他零部件只作类比设计,与实际工况有时相差较远,难免造成失误;传统设计偏重于考虑产品自身的功能的实现,忽略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传统设计采用手工计算、绘图,设计的准确性差、工作周期长、效率低。
2.机械零部件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和革新。现代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强调创新设计,要求在设计中更充分地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设计出更具有生命力的产品。
2.1运用创造思维
设计者的创造力是多种能力、个性和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能力、文化修养、理想信念、意志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其中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将观察、记忆所得信息有控制地进行加工变换,创造表达出新成果的整个创造活动的中心。创造力的开发可以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素质、加强创新实践等方面着手。设计者不是把设计工作当成例行公事,而是时刻保持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冲动,掌握必要创新方法,加强学习和锻炼,自觉开发创造力,成为一个符合现代设计需要的创新人才。
2.2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等。它是以欲解决的问题为中心,思维者打破常规,从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求出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例如,若提出“将两零部件联结在一起”的问题,常规的办法有螺纹联结、焊接、胶接、铆接等,但运用发散思维思考,可以得到利用电磁力、摩擦力、压差或真空、绑缚、冷冻等方法。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技术创新和方案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3运用创新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是建立在各类常规思维基础上的。人脑在外界信息激励下,将各种信息重新综合集成,产生新的结果的思维活动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机械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设计者应打破常规思维的惯例,追求新的功能原理、新方案、新结构、新造型、新材料、新工艺等,在求异和突破中体现创新。
3.设计机械零部件的过程
3.1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械零部件设计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运动方案中的机构和构件只有通过零部件设计才能得到用于加工的零部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同时它也是机械总体设计的基础。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运动方案设计和总体设计的要求,明确零部件的工作要求、性能、参数等,选择零部件的结构构形、材料、精度等,进行失效分析和工作能力计算,画出零部件图和部件装配图。机械产品整机应满足的要求是由零部件设计所决定的,机械零部件设计应满足的要求为:在工作能力上要求具体有强度、刚度、寿命、耐磨性、耐热性、振动稳定性及精度等;在工艺性上要求加工、装配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及维修方便;在经济性上的要求主要指生产成本要低。
3.2准确把握机械零部件的失效形式
机械零部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而失效,其失效形式很多,主要有断裂、表面压碎、表面点蚀、塑性变形、过度弹性变形、共振、过热及过度磨损等。为了保证零部件能正常工作,在设计零部件时应首先进行零部件的失效分析,预估失效的可能性,采取相应措施,其中包括理论计算,计算所依据的条件称为计算准则,常用的计算准则有:一是强度准则。强度是机械零部件抵抗断裂、表面疲劳破坏或过大塑性变形等失效的能力。强度要求是保证机械零部件能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是刚度准则。刚度是指零部件在载荷的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准则要求零部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在许用的极限值之内。三是振动稳定性准则。对于高速运动或刚度较小的机械,在工作时应避免发生共振。振动稳定性准则要求所设计的零部件的固有频率与其工作时所受激振源的频率错开。四是耐热性准则。机械零部件在高温工作条件下,由于过度受热,会引起油失效、氧化、胶合、热变形、硬度降低等问题,使零部件失效或机械精度降低。
3.3选择合理的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部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检验零部件表面质量的主要依据;它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方法有3种,即计算法、试验法和类比法。在机械零部件设计工作中,应用最普通的是类比法,此法简便、迅速、有效。应用类比法需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现有的各种机械设计手册中都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和文献。最常用的是与公差等级相适应的表面粗糙度。在通常情况下,机械零部件尺寸公差要求越小,机械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小,但是它们之间又不存在固定的函数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部件在相同尺寸公差的条件下,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有差别的。这就是配合的稳定性问题。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部件的配合稳定性和互换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设计工作中,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衡量零部件的表面功能和工艺经济性,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3.4整体优化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法
要充分运用机械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摩擦学、机械结构强度学、传动机械学等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不断发展,对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能作出很好的处理,一系列新型的设计准则和方法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隋明阳.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 新常态;科技馆;展品;展示更新。
中图分类号N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35-02
Introductions to Problems of the Update of Displa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Zou Xinwei
Guangdong Science Center,Guangzhou,510006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quantity,frequency,effct of exhibits update of domes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Under the “new norma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ttra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scale of the exhibition renovation in time and a large number of creative, interesting exhibits must be adopted.
Key words the New Nor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exhibits; update of display.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例如,以单纯追求GDP增长速度,到更重视环境保护、民生问题;经济由生产要素驱动为主,改变为创新驱动为主;老百姓的消费以吃穿住等物质为主,到对科学文化、体育娱乐和健康消费比重越来越高等。
“新常态”下,老百姓对科普工作和科技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科技馆进行展品的更新改造,以适应“新常态”带来的变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1 国内科技馆更新改造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1)现状分析。国内科技馆部分科技馆在展项的更新改造工作做得比较好,根据调研和资料收集,做如下分析。
(1)上海科技馆2001年底开放,2005年二期开放,2009年开始更新改造,共进行“儿童科技园”、“视听乐园”等2个展馆的全部更新。通过更新改造工作,上海科技馆的观众量从第三年的大幅减少,到近几年观众人数维持在相对高位。
(2)山东省科技馆2004年开馆,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基本完成了全部展区的更新改造,保持了科技馆基本上每年都有新的展览呈现给观众。
(3)其他如合肥科技馆、天津科技馆等,通过更新改造工作稳定和部分提升了观众参观人流量。
2)存在问题。国内科技馆,在展示的更新改造方面,从更新改造的数量、频率、效果等方面,与国际上科技馆的惯例和平均水平,差距比较大,无法适应我国“新常态”对科技馆的要求,急需加强科技馆的更新改造改造。主要问题如下。
(1)展项更新改造资金来源不通畅,往往使科技馆开馆后五到十年内,都无法启动较大规模。国内大多数省市存在科技馆“重建设呢轻更新”的问题,改造资金没有正常的渠道来源。许多科技馆开馆五年,部分科技馆开馆十年左右,展览基本没有明显更新,与国际惯例平均每年更新10%从数量和频率上,差距是巨大的。
(2)展项更新的质量和效果不理想。由于资金、人力和时间等原因,更新改造后的展品,属于创新性和有创意的比较少见,相互模仿的展品占绝大部分,没有体现自身特色,对观众的吸引力有限。
2 科技馆更新改造的必要性
1)是遵循科技馆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更新改造,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所在。国外科技馆的一个规律是,为保持其对观众的持续吸引力,科技馆需平均每年更新约10%的展示内容。如法国的拉维莱特、英国国家科学博物馆等均是如此。
2)是展示日新月异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新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著。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素养的培育是实现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作用的必由之路。因此,发展高新科学技术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注重高新科技的传播和普及工作。这也同时要求科技馆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内容。
3)是更新展馆形象,增强公众吸引力的需要。公众参观科技馆不仅需要得到科学的教育,也需要得到科学的体验和更多的科普展示形式。随着公众对展品互动性和参与性需求的提高,科技馆多年一成不变的展览形式,以及日益老化、破损的展品都会影响科技馆对公众的吸引力。
4)是满足“新常态”下日益增长的公众科学文化生活的需要。科普工作是实施科技兴粤战略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馆作为一项全民公益性工程,是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服务的重要场所,对于满足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展品展项是科技馆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保持常开常新,确保展馆展示水平和展示效果是科技馆保持高质量运行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改造,将无法保证科技馆的可持续
发展。
3 如何进行科技馆的更新改造
1)更新改造要有规划目标,分步实施。科技馆的更新改造的规划应从开馆第二年开始,可以做好三年至五年的规划,根据更新展示规划,寻求财政等资金的支持,才能保证科技馆开馆三年到四年左右,就有更新的部分展览呈现给观众。制定规划的一个原则是,根据科技馆现有展区的展品运行情况,一般优先改造展品损坏率高、展示内容过时和布展陈旧的展区;另一原则,是根据可使用资金情况来制定分批改造顺序。
2)更新改造的内容策划需适应“新常态”,可以是策划一个全新的展区,也可以在原来展示框架上进行发展。展区改造规划的内容策划十分重要。假如是在原有展区主题框架的基础上发展,就要根据“新常态”的要求,增加新的展示内容,创新展示教育形式,提升科普教育功能。内容选择上要把握社会热点和当前科技馆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展示主题和内容。展示基础学科,与学校教育结合紧密、富有启发性;而展示高新技术,则富含现代科技气息、形式新颖。根据国家经济生活的“新常态”,应该多选择新能源、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发明创造等内容进行展示,以更好地服务于普通老百姓,同时为创新驱动为主的经济建设贡献科普的力量。
3)改造成功的关键是选择的展品需有好的创意,多选择能激发观众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互动体验。“新常态”下,特别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科技馆更新改造需要采用更多创新性展品,同时,展品的体验活动需鼓励观众思考和创新。要着重采用参与性强、有创意的展品,减少单纯按扭式展品,对展品表达方式进行深入挖掘,以能更好地展示其所表达的科学知识为目的,引导公众从简单的观看到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以开发创新思维。在选择展品的时候,既要注重传统的经典展品,也要增加一些新颖的体验性项目。创新性展品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选择展品生产厂家新展品方案,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展品公司能提出的创新展品比较少。主要靠另一种方式,是科技馆内部人员自己创意策划新展品。策划创新性展品,可以从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出发,采用新的展示形式;也可以展示新的科学技术和领域,进行展示内容的创新;也可以将最新的展示技术集成运用到体验项目中,如增强虚拟现实、裸眼3D技术等,增加观众的体验效果。
4)更新改造,应有耳目一新的效果。对受欢迎的、性能良好的展品展项可以保留。展品更新率应达到一定的水平,一般应在50%~75%,才能给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观众的参观热忱。由于也可能存在布展陈旧破损、公众审美疲劳等问题,所以要体现出改造的效果,如有可能也需要对展区的布展进行重整。
5)尽可能降低更新改造对日常开放的影响。首先,展品应在生产车间反复调试,效果完全达到要求才能进科技馆,同时,尽可能采取节假日或夜间现场施工,另外,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围屏,将对展馆日常开放的干扰和影响降到最低,保障观众能够正常参观。
4 结论
科技馆的展示更新改造,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新常态”下,只有及时进行规模化的展区改造,大量采用有创意的、趣味性强的展品,才能持续提高对公众的吸引力,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科技文化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保证科技馆跟上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筑工程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建设费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一定要创新现场施工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以此来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
1.加强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管理的重要性
如今,我国社会已步入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行业内各建筑企业的竞争也日益剧增。如何在这种竞争和压力下生存和取得更大的发展是每一个建筑行业不懈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其内部管理上入手,要不断的完善其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其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生产力,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现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管理技术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施工。
目前,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的施工技术层出不穷,而工程管理领域的技术仍然滞后。大型现代化工程项目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项目之间、同一项目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对纷杂的信息处理束手无策,尤其是面对紧迫的工期或者国外客户时,更是捉襟见肘,这势必会延长工期,造成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还没有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
2.2.环保理念较为薄弱,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
传统的工程管理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工程期间和完成后对环境的影响,这日益引起工程界和环保界的关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人员只是强调施工进度和成本,而忽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施工工地往往造成较大的噪声污染和粉尘污染等,引起周围居民的不满,使群众和施工方关系紧张,反过来也会影响工程的高效进行。
2.3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其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方在国际竞争力上还和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大部分的设计单位业务过于综合,其组织也过于繁杂,有的监理方也满足不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监督力度不够,只是简单的着眼于工程的质量监督,却忽略其他的有关市场因素,出现国内不少大工程项目都是由国外公司承担的现象。此外,缺少完备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造成建筑工程项目无章可循。建筑企业须有具体管理单位和机构,配有建筑专业管理人才,明确各部门职责,按照项目的具体要求分配任务。但是,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并没有一套完善管理体制,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还处在初级阶段,人才缺口大,不少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往往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
2.4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作为一项建筑工程管理的灵魂性内容,管理理念的先进抑或落后都会成为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内容。落后的理念往往会造成落后的管理方法、模式及制度。我国在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工程管理无法出现科学、规范的标准,造成不少工程项目管理达不到预期目的。在工程进度管理中,不合理的管理方法造成管理部门在进行工程进度的制定时,没有详细研究和考察将实施工程,仅仅是凭借经验,造成工程无法顺利进行,对于突发状况无法应对,保证不了工程进度。
3.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措施
3.1创新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首先是体现在其管理技术上。最典型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建筑企业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时,如今的工程管理不仅仅再简单局限于一门科学,而是综合了众多领域的学科知识。因此,建筑企业在创新管理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才的管理。要聘用既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经验,又具有很强综合素质的人担任管理人员,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潜力,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
3.2创新建筑企业管理理念,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各项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建筑企业应审时度势,使自身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并处理好企业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在工程施工期间,建筑企业必须要树立精品观念,将精品工程作为工程建设的目标。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施工单位的管理,提高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意识,加强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并充分结合以往的优秀的施工案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通过综合各个方面来提高管理水平,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创新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理念,通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最终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3.2创新建筑企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管理体制。
制度是建筑企业实施管理措施中的有效保障。有些企业在其管理体系上实行“制度一百年不变”的政策,其管理体制中很多条例是根据多年前的社会形态和市场经济条件而制定的,有些早已过时或者不符合如今的市场情况。而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些建筑企业并未对其管理体制进行更新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能够为建筑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陈旧过时的管理条例只会阻碍其管理和发展。因此,在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中,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工程管理的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办法以及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的工作监督与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位。第二要改变以往重进度、轻质量、主要以工期衡量政绩的片面思想,减少行政干预,任何事关工程质量的行政决定均应多采纳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的专业意见,切忌以外行指挥内行。
3.4.加强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高效化。由于项目之间和项目内部的高关联性,工程管理人员面对海量的信息,对信息的及时有效处理成为巨大的挑战,而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沿用旧有的处理技术和处理模式,这难以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的需要。在工程管理中主动引进信息技术,增强员工专业素质提高驾驭高科技的能力。管理人员要运用管理科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提出相应对对策,从而实现施工企业保障质量,加快速度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3.5.引入绿色管理理念,施工现场更加友好。
倡导绿色管理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工程管理活动中既要重视效益和效率,又要管对环境友好性。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必须主动强化环保意识,在施工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将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减少噪声污染、粉尘污染、渣土污染和光污染等。工程管理人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避免短视行为,注重工程的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工程的过程控制,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业主、施工方和社会的双赢。
4.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双重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从业者面临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首先要认清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养,通关创新思维,利用管理新理念新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我们要从观念和程序两方面改进施工管理模式,理顺关系、增效降耗、集约经营确保企业的竞争实力。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对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高效管理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要积极推进现场工程管理的改革转型,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使企业面向国际,走向世界,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2010 CIO领导力论坛10月20日在武夷山召开。论坛就CIO如何在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更好的利用新技术和新的业务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会上,基于IBM《2010年全球CEO调研报告》以及2009年全球CIO调研了《驾驭复杂环境―对CIO的启示》报告。该报告指出:当前,CEO普遍表示目前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转型和变革正在成为新时代的特征和焦点。而针对日益增加的特殊复杂性问题,CEO正在通过展现创新的领导力、重塑客户关系和构建灵活的运营三大策略来积极应对。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管理、创新等各个领域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CIO已经在CEO实现企业变革战略,推动企业创新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启示可帮助CIO成为推进企业转型的变革推进者,并更有效地充当首席级高管间的策划者、推动者和协作者。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易博纳(Bernard Elharrar)先生表示:“为了协助CEO成功驾驭复杂环境,CIO需要承担全新的责任,为CEO减少不确定性的影响,成功掌握未来的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性增长提供全面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希望这些观点能对中国在建立和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中带来启示,更好的帮助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预见未来市场的变化,在复杂的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监鞠立表示:“CIO一定要了解自己企业的业务模式,而且应该努力在管理层争取一席之地,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创新的领导力。CIO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任务繁重,所以需要外部的力量来协助。IBM已经做好准备,GTS将凭借全球多年的行业服务经验,愿意与中国的CIO携手一道成为中国企业创新的合作伙伴。”
爱克发DR亮相
CMEF沈阳医博会
第6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沈阳召开,爱克发医疗为此届盛会带来了全新的DR产品 DX-D300。10月12日上午10点,爱克发医疗影像部亚太区总裁刘思扬宣布DX-D300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是爱克发公司继CR、打印机和医用胶片等拳头产品之后又一重要里程碑。该款DR应用的是迄今为止业界最前沿的139微米平板技术,配合爱克发首创的智能图像后处理技术MUSICA充分发挥其卓越的成像能力。同时,通过最先进的新一代NX工作站,它完美地结合了X光机操作与图像后处理的操控流程,更能无缝整合爱克发CR系列产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台工作站同时处理DR和CR图像。
凭借其百年传统医疗影像经验,加上二十多年来领先的数字化医疗影像技术,爱克发崭新的DR(DX-D300)系统在为医院提供最优质医疗图像的同时,协助医院提供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并为广大患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IBM 2010年大中华区研发中心开放日在京举行
关键词:科技情报;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市场链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171-02
在今天,新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信息和科学技术一样,作为一种生产力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必须靠情报信息创新、靠情报信息创业、靠情报信息致富,这一点现已被多数国家政府所认识。今后将成为信息世界、科技世界,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世界。因此,就科技情报工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加以浅论,以便引起各级领导、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
一、科技创新和科技情报工作的关系
所谓创新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优秀的科普文献,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点燃理想的明灯和希望的火花,引导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开阔眼界,启发他们的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励他们向科学技术进军。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情报。科技创新可以用三个“破解”来诠释其重大战略意义,科技创新是破解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难题的必然战略选择,是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难题的战略安排,是破解提升国家竞争力难题的重大部署。创新是一种新探索,这就决定了它的不可预测性和风险性,降低创新风险性概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及时获得全面、准确的相关信息、情报以及创新的构思,创新立题的酝酿,因此,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知识、信息、情报,科技信息情报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今天的信息环境对创新活动不仅是被动支撑,而且是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助推剂和催化剂。在当今这个信息过载而情报稀缺的时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使信息变为有价值的情报的能力,已成为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出现,导致了人们面对的信息量剧增,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科学研究人员一一阅读原始文献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图书情报部门将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图书馆文献种类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文献科技情报资源提供了新的形式,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能生产出各种载体的信息产品,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而图书馆文献科技情报资源发挥其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主战场的作用,更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重要的一环。
图书馆文献科技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学科更趋复杂化、多元化。因此,文献信息服务功能更显迫切性。从辩证法观点来看,自然是无限的,人的认识亦是无限的,探索未来科学世界的任务永远不会完结。况且当今科学还不能称之为成熟,现代人虽然能上天入地,轰击慧星,但就其自身来说,人类感冒目前主要是靠自我抵抗力才能痊愈,何况还有人类自身各种“癌症”堡垒须待攻克。因此,在今后科学、科技工作发展的进程中,图书馆文献科技情报工作依然可以成为科技工作发展的支柱之一。
二、科技情报工作对科技创新的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情报信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信息作为经济资源、战略资源、管理资源的新观念正在逐步形成。这种认识和观念,促使人们去提高信息活动的效率和功能。
(一)科技情报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文献科技情报工作,在传播最新科技信息,促进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借鉴、创新、推广和运用方面,更将起到积极和及时作用。它能进一步起到拓展、传播的服务功能,从而推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工作质量,增强发展后劲,甚至有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的巨大作用。世界上很多重大发明和创新,是在文献信息的启迪下完成的,就科技工作者本身而言,他们锲而不舍地在文献中学习并从中汲取营养,世界上许多科学的成熟,不是靠某个人几年或几十年的努力便唾手可成的,而是要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奋斗才可能成功,圣贤已逝,而他留给后代的遗产就是文献信息资料,因此,文献信息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推广和普及科学技术
1997年,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全国科技情报人员,要利用其精神财富,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普及科学知识,报道科技动态,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交流经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动员全国人民群众自觉地投入新技术革命的行列,增强科技意识,掌握科技知识,参与科技实践,我们的科技事业才能蓬勃向前推进,它必将保证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并将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科技情报使科研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具有新颖性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活动,无论是理论上的突破还是技术上的发明,均以创新为特点。选择科研课题要有独创性,要对社会有实用价值。因此,科学工作者提出的科研课题,应首先进行国内外科技情报的查询,尽可能地掌握科技领域中的发展情况。然而,当代科学技术包括应用科学,技术科学近二千多种,浩如烟海的情报资料是任何人也无法全部浏览的,即使是本专业的人也难以了如指掌。在选择立项方面,科研人员常常面临几个课题,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必须作出选择,科技情报部门可以依靠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手段,围绕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课题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扫描,在全面准确的进行搜集的基础上作出筛选、提炼,以高浓缩的信息为科研工作者服务。
(四)科技情报是科技创新产品与市场链接的纽带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微观上讲,信息是企业经营的中枢,离开了外部的供求信息,企业将寸步难行。从宏观上讲,信息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中枢和原动力。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状况不容乐观。据统计,中国大中型企业中只有9%的企业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管理。仅有4.7%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共享,还有46%的企业正在通过相对落后的拨号方式接入互联网。中国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的现状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影响了生产经营效率、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科技情报部门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作壁上观,应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设备,例如:互联网、信息库等广开信息源,包括需求预测信息、消费者与用户动向的信息、有关竞争的信息、有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引起市场变化的情况等,为企业提供信息,做企业与市场链接的桥梁。
(五)科技情报是科技进步的决定因素
据统计,我国现在总共有两干多个专门学科。这些学科共同组成了统一的科学体系。而且,技术进步的需要,又向科学提出了新的译题,为科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二十世纪以来,正是物理学领域内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导致了电子器体、半导体、液晶袖珍收录机、激光、原子能等一系列崭新技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正是充分运用数理逻辑、控制论、信息论、固体物理、电子学等多学科的科学理论的结果。无论是科学的繁荣,还是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对科技情报的充分开展和广泛利用。当前,欧、美、苏、日等地区和国家的工业技术基础日益雄厚,经济能力不断增长,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水平不相上下,彼此竞争十分激烈。而竞争的焦点是获取科技情报的多少与快慢,可以说,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谁善于利用科技情报,特别是善于从对方手里搞到有关的最新科技情报,谁就可以迅速赶上和超过对方,谁就能在国防贸易市场上稳操胜券。所以,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科技情报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已把科技情报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予以高度重视。
(六)科技情报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科技情报工作必须为科学研究服务,同时科学研究又要充分依靠和利用科技情报工作。只有在科研活动中,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情报,才可以在科研工作中避免重复劳动和少走弯路,避免出现重大的浪费和经济损失。在我国,由于科技情报掌握不灵,造成重复劳动的损失更大。据一些专家估计,我国一些科研项目约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和国外同行重复,是别人已经取得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成果。只有搞好科技情报工作,才有利于使科研人员从繁重的查阅文献资料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缩短科研周期,达到早出成果的目的。如,我国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情报科,为确定葛洲坝工程二江电站外线方案,及时搜集和分析了大量国外资料,提出采用高压架空线路方案的建议,被采纳后,仅节约投资一项就达四百万元。有效的科技情报服务工作,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劳动,节省人力和时间,节约经费和投资,而且有助于提高科研质量与效率。所以,科技情报工作是科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结语
未来的世纪将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纪,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为了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科技情报研究也要像其他行业一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提高本领域的技术水平,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和研究科技情报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把我所的情报研究工作推向新的。
参考文献
[1]徐仕敏.科研机构创新的信息需求及其满足[J].图书情报工作,2001,(8).
[2]肖勇.21世纪的情报学研究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2,(2).
[3]胡小君.情报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原理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