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第1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69-02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在如何加强中学语文课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实践,我深深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都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实施创造性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发展能力的条件。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关键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动情,学生才会动心,才能达到以情激趣,以趣促学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越好,就越爱听他的课,就越对他所教学科感兴趣;反之,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之感,就对他所教学科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方,综合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发现各种教法的基本构成因素(如听、说、读、写等)一般都是相同的。依照现代教学论,将这些基本因素进行排列组合,研究对比,不难发现由于基本因素的不同排列,不同组合,产生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效果也就大不相同。如果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刻板,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实验显示,在基本情况、基本条件差不多的甲乙两个班实施同一教材内容,在甲班里采用传统的四平八稳的单一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而在乙班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设疑辨析,将教法的各种基本构成因素,根据课的内容不同、课的要求不同,进行有意识地选择使用。实验结果证明,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就能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心理学原理,即充分刺激人的多种感官,既营造了一种教学氛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目的的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得以融洽体现。

3.合理使用多媒体

根据学习的需要,把音乐、影视、投影等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以生动、鲜明的视觉和听觉形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可有效地激发兴趣,强化认识。比如学习《窦娥冤》、《雷雨》等剧本,可播放戏剧片段,以营造气氛,深化理解;学习《荷塘月色》等优美散文时,利用配乐进行朗读,把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叶、月光、树木是那么诱人、那么细腻、那么含情、那么俊俏……梦幻般的意境,田园诗般的诗情深深打动学生。另外,介绍作者时,可以把作者的有关生活图片提供给学生,以增强亲近感。

二、开拓

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所涵盖的知识面、生活面最开阔,见多识广是提高语文水平的特殊要求之一,我们常说教学要“举一反三”,但如果学生的知识面,生活领域非常狭窄,根本不存在“三”的条件,即使“举一”也反不了“三”。因此,我从高一开始就有意识、有计划地要求学生多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多读名著,每节课让一个学生介绍一首唐诗和讲一个成语小故事,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办手抄报。实践证明,这样做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学生,凡是语文学得好的都是阅读面广、生活面宽的,而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人是不能学好语文的。

适时扩充信息,结合课文内容及文章的社会价值,见缝插针、适时适量扩充社会信息、知识信息和语文信息。比如科学发展与人文精神,时代特征与文学动态,文化冲击与词汇发展等,这些时代信息的介入,可增强语文课堂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使其更具活力和感染力。

三、求异

求异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独立钻研、大胆质疑,不断地发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并以开拓精神不断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1.鼓励学生质疑

反对照抄照搬,不求甚解,因循守旧,唯唯诺诺。鼓励学生根据事实,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不迷信、不轻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答案和方法,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求学生不满足于数量上的多少,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对社会上的各种思潮、行为要有分析辨别能力,决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使学生敢于大胆想、大胆问,对学生“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思维要扶持和鼓励,这样学生才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才能使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活起来。

2.逆向思维的训练

思维可分为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以前语文教学囿于教材和传统教法,学生主要采用顺向思维形式,如问法的单一、答案的统一等,逆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这样就造成学生思维呆板、单向的定势。心理学告诉我们,逆向思维的反向性与异常性对学生作出新的发现将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并善于发现语文知识的可逆关系,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经常采用逆向设问法或辩论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提出不同风格的新观念,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如“班门弄斧”这一成语,我就用辩论的方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甲方的观点是传统的观点,他们认为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简直是不自量力,没有自知之明,而乙方则用逆向思维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在“班门”前“弄斧”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因为这种敢于在行家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气,正是我们当代青年所需要的,只有不迷信行家,敢于比较,才能不断进步;如果做事瞻前顾后,那将会错失良机。双方经过激烈的辩论,既活跃,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3.想象力的训练

想象是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歌德说:“假设是科学的天梯。”科学上的假设和预测,其实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不仅科学,文学也如此。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形成的感知过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的形象,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和幻想的能力。作文在这方面可起积极作用,比如利用想象写《二十年后我们再相会》、《未来校园的网络风暴》这类的作文,就可以通过假设一定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这些假设条件包括假设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情节等等。这种作文题目打破了传统作文的模式,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出现了不少真正属于自己的新颖而有个性的文章。

第2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激发;培养;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立足体育教材与课程本身,通过有意识的活动与训练,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学生创造性思维采用的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教师创造性地“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1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提供民主的教学气氛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绷着脸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愤必然会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就无从发生。因此,教师教学的态度必须和蔼可亲,保持幽默,保持笑容,则学生上体育课就会感觉很轻松自然,勇于表达,敢于发言,就会在这种语言的接触中会产生创造的火花。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情况在中学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

在体育教学中有部分体育教师在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时,经常会用自己的想法来约束学生,或用语言一带而过,或者给予学生的带有伤害自尊心理的批评,从而造成学生不敢提出和教师不同的意见或者看法,因此学生的想法和动作都变成一致的,缺乏变通和创造性。只有教师能够具有接受学生不同的意见的气度,才能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1.3 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体育活动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开火车”游戏中,首先让学生想象自己脚下的路为火车铁轨,前面的终点就是火车站,然后想象一下火车开动时,行驶中的情景,最后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在边上放火车开动时和行驶中的录音,增强游戏的气氛渲染,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会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4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主动思考的基本前提是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指定的学习内容产生学习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导入本课的课题,并把这种需求贯穿于课堂中,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从而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独立的学习和练习的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在形成技能的练习中让学生敢于自我表现,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1 注重右脑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左脑化现象较为严重的现象,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上,都重言语思维而轻非言语思维;重抽象思维而轻形象思维。这些被轻视或忽视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在继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注重右脑潜能的开发。如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以左侧肢体练习为主的方法――相对于其他学科,左侧肢体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优势。再如在上篮球体育教学中的“跑步上篮”一课中,可以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学从左面左手上篮,等练熟练后在学从右面右手上篮;在足球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用左脚进行运球、传球等动作,从而使人的右脑得到开发的余地增大,右脑的潜能更能进一步得到开发。这种从生理基础着手的体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2.2 运用小组合作教学

利用恰当的学生分组,并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不仅可以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技能形成,体能培养上让同学之间相互团结互助,而且对每名学生来说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大量交往,情感的协调接触,对学生的情商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都很大的帮助。如开一些“小组自学课,小组比赛课,小组游戏课,小组自我选择活动课”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到思维启迪中,从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又如:在上中学“跳高”的教学课的一节课中,我先示范一遍并详细讲解,然后提出问题,最后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商讨――跳高时应注意什么,起跑时的步点应该要量准确,腾空时的起跳脚和摆动腿应怎样结合等一系列的问题,充分利用分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其实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奖项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每月选出“优秀小组”,每周选出“优秀个人奖”,“创意奖”,“课堂表现奖”等有新意的奖项。专门鼓励表现特色,有创意的学生,并折合一定的分数记入小组考评。这样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实际上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肯定,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2.3 加强体育学习中“问题提出”的意识

学生的思维总是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既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从而加强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活跃性和深刻性的体现,没有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运动实践与体会中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再而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这种问题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中把握,加以培养,这样才会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作概念的掌握,是以丰富的运动经验为基础,尤其是技术动作的直接经验更为重要。体育教师应当利用已有的体育知识,通过比较,辨析上升为科学概念。如通过跳高的起跳与跳远的踏跳的起跳的比较,从中找出异同。因此,如何在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基础上导入新的动作概念,揭示动作概念的基本属性,也存在着如何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关键处提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创性思维的培养。

3 培养创造性思维采用的学习方法

3.1 换位学习方法

即学生担当5分钟老师。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课前探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可以把课内外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发挥表达、培养独立钻研和探索问题的精神。

3.2 独立练习方法

例如,中学投掷练习中,在教师教完投掷的技术后,学生能较好的完成投掷技术后,可以采取以下的步骤:①教师发投掷练习的图解;②教师示范完整动作;③个人练习;④小组交流;⑤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分析找出最好的辅助练习方法,鼓励争辩;⑥根据反馈,总结讲评,在学生主动练习、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情况下提出要求。[2]

3.3 表演法

例如,在韵律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完一段舞蹈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创编,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表演,或自由结合表演。

【参考文献】

[1]陈文龙.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第3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民族教育;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汉语阅读教学中展开创造性思维训练,不仅有利于汉语阅读教学的展开,更有利于学生汉语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双语教学中直觉思维的培养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认知积极性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贴近学生生活,引发他们的兴趣。(2)摸清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想象、创造。如,在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则童话故事吧,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无联系?学生都积极地思考着并表述。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性,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引导其积极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注重在“读”字上下功夫

双语教师应重视朗读,首先教师要善于朗读,利用绘声绘色的范读,领略文学作品的意味,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并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二、双语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思考问题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者先要会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动力。创造欲望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想象、联想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指导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汉语言文字与生活的联系、作品中的前后内容或人物间的联系。读者想象丰富,能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意境,完成对作品的鉴赏。

双语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从而打开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门扉,把他们引入积极思考的王国。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第4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指出培养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注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运用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迫切需求。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培养创造性思维 联想思维 逆向思维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中国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51-02

现代艺术设计日益关注“创造性”,毋庸置疑,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没有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作品是匮乏无味的,而创造性的结果则来源于创造性思维。掌握与创新设计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是培养优秀的创造能力的基础。所以说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活动应伴随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部过程。下面,笔者将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艺术设计教育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几个方面,对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略作探讨。

一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通过直觉、灵感、推理、实践而形成的高级思维过程,是智能的升华,是智力、想象力的高级表现形态,也是思维本身的创新。就创造性思维本身来说,它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由多种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在综合性思维中,可能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形象思维,既有发散性思维,又有收敛性思维,既有逻辑思维,又有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设计创造力的源泉与核心,也是设计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二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艺术设计也已扩展到我们生存的许多领域,需要大批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设计师,而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在已经步入了空前发展的时代,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目前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远远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尤其在对学生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有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那就是教学方法上的“由技入道”,过于强调技能的训练,不重视个性化的创造。而学生对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没有正确认识,在设计创作过程中,不注重思维过程,盲目依赖计算机,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追求最终的表现效果,结果最后完成的作品经常是东拼西凑、抄袭而来的。创作设计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不能代替人脑进行创造性思维。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宗旨不是培养“合格”的操作者,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不仅仅是某一艺术设计课程的要求,而是要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教育的始终,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应用设计训练。有效的方法加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脱离僵化单一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教育中掌握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创造的道路上能够找到突破口。这正如教育学家佩斯塔洛希指出的,“教育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倒不如说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

三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法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在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要灵活运用,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呢7创造性思维方法主要有联想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收敛思维法等,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联想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联想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联想能力的前提取决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思维过程中会闪现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信息从而产生联想。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联想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联想思维要遵守三条法则:一是有接近才能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与联系,能在时间或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例如看到鱼马上会想到大海,提到祖国首都立刻联想到北京;二是有相似才能联想,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能很快做出反应,去想起与同一刺激或环境相似之经验。三是有对比才能联想,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量子理论创始人马克斯,普朗亦亦说:“一种对于新观念的鲜明直觉想象力,它不是依靠推论,而是靠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而产生的。”这些话都说明了联想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没有思维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思维。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设计者要面对的创作对象是干差万别的。此时合理地运用联想思维,充分展开想象,就能够把一个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无限延伸、发展这些点,由此产生新的设想,并创造出新的形象。

(二)逆向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逆反思维,是指从反面(对立面)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以悖逆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逆向思维可以突破定势,避免常规思维的趋众化和惯势,从而获得独到的见地。

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按照常规思路,有时我们的作品会缺乏创造性,现代众多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作品,往往是设计师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以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为例,在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以“和平”为主题的招贴设计中,将一颗脱离弹筒的炮弹,在视觉流程上作了反向处理,倒飞回炮口。这种反视觉常规的图形设计使观者感悟到其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向人们传播一个历史的真理,并向侵略者提出警告:“谁发动战争,谁将自食其果,自取灭亡!”倒飞回炮口的炮弹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体现了逆向思维的在设计中的运用。我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法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多问些为什么,就会多一些创作思路,有时就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独特艺术效果。

(三)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也称多向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求得多种不同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它是一种不受常规束缚,寻求变异,寻找多种不同解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核心。它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具有思路广阔性、流畅性、新颖性等特点,对同一问题的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发散,有效地弥补了单一思维方式的局限,打破了思维的定势,将不可能的观念转变为可能,其结果有可能由己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信息,开拓新领域,这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头脑风暴法”训练正是一种创造性设计思维互动的组织形式。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该方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头脑风暴法通过多人集体讨论,相互启发,激发创意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研究表明,通过“头脑风暴法”的训练,学生在创造性测验中,其创造性分数确实有所提高。

(四)收敛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整合性

收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汇集思维、聚向思维等。与发散思维相反,收敛思维是从已知的前提条件(如方案、设想、思路、知识、经验等)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将思维集聚到这个中心点,通过分析、比较后,寻求出一个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或逐步推导出唯一的结果。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重组,收敛思维法是对发散思维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总结与概括,最终提出有价值的因素并形成完美的新方案,提高收敛思维能力也就是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该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收敛思维的训练,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四结束语

艺术设计人才是极富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所谓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同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须以创造性思维作为基础。

第5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业分析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面对经济新常态,培养高适应性的学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要挑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战场。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一般认为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的结论、规律,这种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工业分析》教学中主要通过调整教法、设计教案、恰当设疑和优化实验的指导思想方面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工业分析分析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如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往往起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而运用暗示法、启研法、实验探索法、演示教学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选取并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2.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必须依靠教者课前的创造性劳动―备课及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课程,切实吃透教材内容。在吃透教材内容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从纷繁的矛盾中抓住本质,寻其精髓,去其枝末,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科学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再认真地推敲每一个细节,确定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使教材的静态内容变为生动、有趣并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导学生去探索,使学生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在研究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以疑促思,以难激思,培养创造性思维

从思维科学角度看,教学过程贯穿一条求索链:生疑―质疑―释疑―再生疑……。运用好这根链条,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巧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例如:“薄层色谱法”一节新课的导入教学,教者根据前次课内容提出纸色谱法分离样品的缺点,针对这些弊端,有没有更好的分离方法呢?此疑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じ髦挚赡艿慕饩龇椒ㄓ胪揪叮创造的灵感很可能由此产生。好的高质量的设疑,不仅在导入新课开始有如此的突出作用,而在下课前或学习完一个单元设疑,能象古典章回小说那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使学生欲罢不能,越学越想学。

疑能促思,但教师设的“疑”必须得当,才能击中问题要害,引发思维。所提问题应围绕教学中知识的重点、难点、衔接点、相近知识的易混点,研究问题的关键点,且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学习犹如摘果子,如若“不用跳,即摘到”,或者顺手就可拾到落地果吃,印象都不会深刻。当然,“拼命跳,摘不到”,也会挫伤学习积极性。要形成一种可望而经过努力又可及的状态,诱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自行设计实验,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聪明才智,尝试到科学实验探索的方法,增强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而且学生学过的知识可以在实验设计中得到综合运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不仅教师有,学生也有,只要我们好好培养,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创造能力,都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开发学生潜能,让创造的思维成为一种习惯,这既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新时期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

[2] 凡禹.《创造性思维36计》[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3] 楚希杰. 浅谈实验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的实践 [J]. 《轻工科技》, 2010, 26(02):108-109.

[4] 刘鲜伟. 谈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6):42-43.

[5] 张丽钦. 中等职业学校高分子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思考 [J]. 《福建轻纺》, 2003(5):18-21.

[6] 王颖. 谈高职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现代企业教育》,2012(14):72-73.

第6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职高美术 创造性思维 步骤

0.引言

近些年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有着很大的进步,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度有着加强,在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美术知识能良好学习,还要能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有着要求,在具体教学中就要能充分重视,通过从理论上对学生创造性思S的培养研究,就能从理论上为实际教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步骤

1.1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职高美术教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得以贯穿,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品质的提高,增加学生的艺术潜能以及审美能力提高。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这是和其它的教学课程有着区别的,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以及艺术个性有着积极作用,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同,在创造能力上也会不同,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让学生在艺术创造能力上不断加强[1]。

职高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对高素质以及对市场需求人才的满足比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扎实的掌握,还要充分重视艺术价值观的系统化形成,以及审美观的发展。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就能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只有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1.2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步骤

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注重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对学生的灵感培养过程中,就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让学生对生活能细致的观察,从生活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在这些主观以及客观和视觉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有着积极作用。在对创造素材的搜集以及整理过程中,也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这对对灵感实施修改的重要过程,将生活中的形象进行描绘。在对素材的搜集中,可能是对简单线条的记录,有的是有着强调性的素描写真,这些都比较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2]。

2.职高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措施

职高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就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措施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措施的实施下,就能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提高。

第一,深化美术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下的职高美术教学,要注重在教学的改革上进一步深化,对教学方法能进行大胆的创新。美术鉴赏课程中可通过和音乐以及故事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应用,保障学生能及时的进入到课堂氛围中去,加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3]。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演讲辩证法的教学活动开展,促进学生对自己的美术学习情况加以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能积极有效的激发,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不断进步,对学生的个性能充分体现,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有着积极作用,

第二,加强教学观念的转变。职高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深化,让学生向着会学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能不断加强,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让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并要勇于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能力要加强,通对大师的一些名作欣赏,让学生在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上充分绽放。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美术教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掌握到学习的技巧。这些层面的方法应用,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凸显,以及对教学的质量提高就比较有利。

第三,注重自我美术素养的提高。在对学生的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老师就要重视自我美术素养的提高,老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在对美术上的学习层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以及美术技巧的创新应用,将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打下基础[4]。老师在美术教学方方面,在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上要注重,以及在教学模式创新上能充分重视,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对学生的美术教学。

第四,对美术教学的环境优化。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就要能充分重视教学环境的整体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能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有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以及创造思维的培养就比较有利。美术教学课程中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全面性的学习,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打下基础。

第五,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措施实施。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5]。教学评价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评价实施中,要充分重视多元化,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不足之处,然后针对性的进行补充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以及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也有着积极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职高的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方法创新实施,还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层面能不断加强,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在通过对职高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能有助于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有着积极作用,希望能借助此次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全新.探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02)

[2]颜晓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4)

[3]张小萍.职高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2)

第7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物理知识大多是从观察生活与生产实例、自然现象、物理实验等总结概括出来的。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运用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索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取运用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精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跟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质量有关。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而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教师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应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要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必然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究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步骤如下:

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

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

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

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

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

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1.巧妙设疑,激发思考问题的兴趣。

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创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轮轴”一节新课导入的教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的平面图,井里画有一系着绳子的水桶,井上画有一短杠杆,然后提问:“利用这个短杠杆能否将井中的水桶提上来,为什么?猜想如何改进才能发挥杠杆应有的作用?”这样图文并茂的物理情境,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学生通过想象直觉思维、联想逻辑推理,通过猜想、议论,互相启示,思维将向连续旋转的杠杆逼进,进而“创造出新的机械”──轮轴。

2.注意难度,提高问题的艺术性。

教师应注意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不宜太过简单,而且提问题的方法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及逻辑性,问题要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若以地球上的人竖直跳起后落地点与起跳点位置关系为例来研究惯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但若以人站在高速水平行驶的火车车尾边沿处或大海中匀速航行的船尾上竖直起跳后的下落情况来研究,其教学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进实验方法,探寻新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一般都不局限一种方法。如测圆柱体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测导体电阻的实验等,除书中的实验方法外,还有多种其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其它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独创性得到培养和提高,定能使学生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增强。

2.提炼由实验现象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数据后,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综合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思维加工活动,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获得结论。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若把握不当,就不能达到目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关键在于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地假设推理创造性思维过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获得用实验方法无法直接验证的重要规律。但对于这一关键环节,有些教师不能很好把握,急于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思维,使一个难得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机丧失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之处,突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强习题的变式训练,创设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动手实验能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综合教法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8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创造性思维,即独立、创造性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即是能自觉运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探索、发展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表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满足于一般的结论,而是广泛地、深刻地进行思维,提出心得过程中,必须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探索精神,奠定创造基础

要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化,首先必须使学生具有各种转化的心理品质,而这些心理品质的核心则是探究心里。实践证明,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深厚的知识的基础上。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它需要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等特征将已知的知识、方法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内在本质特征系统的系统思维结构,随学生的“系统思维结构”的扩充,其创造性思维的领域也就更宽广,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成功率也就越大。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强发现的因素,特别是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通过观察、计算、思考、讨论发现的重要公式、定理,应力求巧妙地让学生发现而得出结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体现着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指出:“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善于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现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结构体现着创造性思维过程,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感知、体会和借鉴。为了激励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问题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再逐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境是围绕个体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同时改造自己。因此一个良好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教材的创造性因素,以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另一方面,教学中要激励学生进行创造,对已知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系统思维结构,从而产生灵感,使之表现为新发现,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三、设置创新情境,增强创新能力

在培养指导精神,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必须相应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经常如此,学生才能进入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创造性思维有三大特点:即事端性、伸缩性和新颖性。创造性思维的三大特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渗透又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创新问题情景时要从这三个特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训练思维的伸缩性。训练思维的伸缩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变换题型,训练思维的多端性和新颖性。思维的多端性是指通过一种思维方式可产生大量的新假设;新颖性是指通过这种思维可以找到途径,仅依靠一种证明方法来培养思维的多端性和新颖性是不够的,还需引导学生发掘所有学知识来求得结果的方法。

第9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流畅;灵活;独特

一、创造性思维的提出

对于什么是创造,著名教育家吴全愈认为:“创”与“造”两方面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独特意义的东西,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是提高本科美术学专业基础美术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课题。但从基础美术教学现状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老师讲绘画的基础知识,学生听绘画的基础知识;老师板书绘画的技能要点,学生抄写绘画的技能要点;老师示范作画步骤,学生观看作画步骤;老师示范画结束,静物一摆,学生便开始操作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极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又是最需要学生主动发挥其创造性的,现代美术教学应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从以传统的讲授知识为重点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教学莫过于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流互动和提高,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在视觉中感受,而且全身心的融入教学的创新思维活动中。这需要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快速进人全新创新思维活动中,教学也就进入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就是一条达到这种教学境界的有效途径。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从事创作活动的根本动力。创造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造史。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透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因此,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美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艺术活动主体,把学生对艺术本身的语言和造型的感受力、创造力挖掘出来,让学生置身于创造的时代潮流和艺术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从而增强其创造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一)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将创造力分解为边界推移、边界突破、发明与美学组织。边界推移就是扩充材料与工具的固有特性,创造性的运用造型因素。边界突破就是在传统观念与传统技法中发现缺陷,提出新观点、创立新技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美术教育开始有意识的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学观念,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在思维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选择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法,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开拓。为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创造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二)以特色课程为创造平台,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拓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拘一格,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从而产生超常的构思,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

德国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教学体制创始者格罗皮乌斯是创新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基础美术教学的训练,只给学生题目,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不少有创造意识的课题设计。如图形创意中形象的发散思维造型、借形想象、借迹造型以及创作中的反常规思维、逆向思维等,这样的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在每块教学领域上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和建立与之配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三)打造良好的创造环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思维的独特性

创造性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它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国的基础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将技能技巧的掌握看成是创造的理念,而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

技能是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的。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在文化教育上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创造力是不能教的。但创造力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良好的创造环境,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这是创造性思维最高层次的境界。为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鼓励他们对已有的知识作出新颖、独特的转换和组织,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