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质疏松治疗的正确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医药辨证治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1 辨证施治
治疗骨质疏松症应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运用西医的检查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近年来,在肯定补肾法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健脾法作为中医药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另一重要手段。骨质疏松模型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中医的肾虚相吻合,宜补肾为主,健脾为辅,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衰老为根本原因,临床脾虚症状相对突出,并有研究表明,衰老过程脾虚先于肾虚,提示脾虚在衰老过程中居重要地位,健脾法应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病、证均相吻合,应以补脾为主,辅以补肾。以补肾健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应该在正确的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灵活运用,随证加减药物的搭配以及用量,不应生搬硬套,如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所以在辨证后发现患者有气虚血瘀的情况要在方中加活血益气的药物,或者以活血化瘀为主方,如桃红四物汤、活络丹等。
2 辨证分型
2.1 肾阳虚 腰背和四肢痛,脊柱畸形,易发生骨折,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治疗肾阳虚常用以下中药: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杜仲、鹿角胶、肉苁蓉、黄芪等。常用的方药有:二仙汤(仙灵脾30g,仙茅30g,巴戟天15g,知母10g,黄柏10g,当归10g),在二仙汤的运用中,如果骨密度过低加煅龙骨和煅牡蛎各30g,女性绝经期者加熟地20g。补肾壮骨汤(杜仲15g,熟地15g,骨碎补12g,枸杞10g,羊藿12g,党参12g,甘草6g,三七粉3g,山茱萸20g,文火水煎)。
2.2 肾阴虚 多见腰背和四肢痛,脊柱畸形,易发生骨折,头目眩晕,腰酸腿软,滑精,自汗盗汗,失眠,健忘,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尤其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体“生物钟”产生紊乱,极易产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症状。典型常为腰酸痛,时发骨痛,喜揉喜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形体消瘦。方药有知柏地黄丸(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和左归丸(熟地24g,山药12g,山茱萸9g,枸杞子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杜仲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方中以熟地滋肾阴,山茱萸涩精敛汗,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胶偏补阳,龟胶偏于滋阴,故两胶合力沟通任督二脉,益精填髓,强筋壮骨[2]。据国内学者的研究,龟地散(含龟板、熟地黄)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2.3 脾虚 形体消瘦,四肢酸痛无力,浮肿不适,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舌淡苔白,脉细缓等。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为法,方常用四君子汤(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参苓白术散(莲子肉9g,薏苡仁6g,缩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白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15g,山药15g),饮食不佳,胃脘不适者加山楂、厚朴、麦芽等。
3 预防
3.1 预防骨质疏松症 注意均衡营养,获得足够的钙剂,保证骨量;注意锻炼身体,改善骨代谢,保障良好的骨结构。
3.2 治疗骨质疏松症 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1)药物治疗(钙制剂、活性VitD、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中药等)。(2)含钙食品(奶制品、豆类、蔬菜、虾皮等海产品)。(3)充足的日照,适量运动(散步、慢跑、体操等)。
3.3 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 (1)日常活动注意安全,避免摔倒。(2)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免受伤。(3)营造良好的居室环境和照明设施。(4)改善着装,使行动方便。(5)调整药物,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6)高龄老年外出要有人照顾。
4 小结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始于《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气热,侧腰脊微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瘘,于中医“骨痹”、“骨瘘”等病症范畴,临床上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导致骨髓和气血生化不足,骨失髓血的充养而脆弱无力是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肾虚者有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使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进一步证实了中医理论关于肾藏精、又主骨以及人体的生、长、壮、老与肾紧密关联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肾虚是本,可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并骨折则有血瘀,老年人脾胃虚弱,脾失运化而湿邪内生加之风寒袭络而为痹,故治疗时应辨证用药[3]。根据辨证分型是合理可行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劲涛.骨质疏松症治疗进展.柳州医学杂志,2005,19(3):8-11.
【关键词】老年人colles骨折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骨折发病率逐步上升,colles骨折是老年较为常见的骨折。老年骨折病人中,大多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为了深入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笔者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235例老年colles骨折病人进行健侧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以期分析并发现其中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235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其中男44例,女191例,年龄48岁~87岁,平均年龄60岁,均有典型外伤史,排除肿瘤等疾患。为了方便检测,本组均选单侧colles骨折病人进行健侧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
1.2 检测仪器
韩国产Osteosys EXA—3000型X线骨密度仪。
1.3 检测方法
准确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并输入微机,记录患者饮食、生活习惯,拍患侧桡骨远端X光片,健侧采用韩国产Osteosys EXA—3000型X线骨密度仪行桡骨远端测定患者骨质疏松程度,了解骨质状态。
2 检测结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疏松程度的分类,笔者把检测结果分为四种:①正常;②骨量减少;即BMD值低于健康人峰值的1SDs;③骨质疏松:即BMD值低于健康人峰值的2SDs;④重骨质疏松:即BMD值低于健康人峰值的3.5SDs。
本组病人检测结果如下:235人中,骨质正常者24例,骨量减少者41例,骨质疏松者170例,其中42例为严重骨质疏松.其结果见表1
表1 235例老年人colles骨折病人骨密度测量结果
注:括号内为女性男性比。
3 结论
⑴ 骨质疏松与年龄程正相关性。
⑵ 女性患者在70岁前较男性易发生colles骨折,70岁后男女相当。
4 讨论
colles骨折是老年常见骨折[1],受伤机理多为跌倒所致,老年人跌倒后,手掌或手背首先着地,重力的反作用力沿手掌向上传导至桡骨远端。此处骨质以松质骨为主,是骨质疏松较早发生且程度最为严重的部位,易发生骨折。
对于colles骨折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最多采用的仍然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方法[2]。但并非所有患者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疗效欠佳的原因主要在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尤其是当骨折累及关节面而整复未达到满意复位或发生骨折再移位时,往往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并使腕部及手的功能受限[3]。因此,应当强调根据骨折的类型及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骨折的复位质量,由此可能使疗效得到改善。然而,尚有一部分患者虽然骨折获得满意复位并如期愈合但依然遗留不同程度临床症状,功能恢复也不尽如人意。根据临床观察结果,骨质疏松不仅对于colles骨折具有病因学意义,而目可能对于预后产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在本研究中,老年人colles骨折病例中,骨质疏松患者约占总数的72.34%,另有11.45%的患者为骨量减少,说明骨质疏松可明显增加colles骨折的发生率。这个结论与Dias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骨质疏松的程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性别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4]。男、女性的骨量在35~4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年龄呈线性相关。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60岁,骨疏松发生率较高,增加了外伤后colles骨折的生率。在骨量下降初期,男、女性骨量丢失比例大致相当,每年约0.3%,但女性停经之后,每年增至2%~3.0%。女性在绝经期后20年间,总骨量丢达20%~30%。从研究中发现随绝经后时间加长,骨量丢失度逐渐减慢,到70岁前后,恢复到与男性相同的度。因此,女性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发生率远远高于男性,其外伤后colles骨折发生率也显著增加。
根据本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基本与其它同类研究中相同。骨质疏松与年龄呈相关性。在70岁左右尤为严重,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早期的预防、治疗非常关键,尤其注意防止骨折的发生及其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1-71.
[2]郭世绂,罗先正,邱贵兴.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关键词】 老年人;腰背疼痛的病因;骨质疏松;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of aged patients’ back pain and its therapy.Methods The clinial data of 51 cas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from Feb.2005 to Feb.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Most back pain of aged patients was not caused by traumatic factors but by osteoporosis.Conclusion The back pain of aged patients was mostly caused by osteoporosis.Vertebral compression was usually conplicated with osteoporosis.So effective therapy for vertebral compression should include anti-osteoporosis measures.
[Key words] aged;etiology of back pain;osteoporosis;therapy
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原因是由于骨质疏松所造成。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影响骨骼导致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异常的代谢性疾病。其骨量下降、骨组织微结构异常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或桡骨远端等部位骨折。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骨质疏松被认为是骨量和骨强度下降,不能适应机体运动负荷的要求,在正常活动时可出现自发性骨折和骨痛,主要发生于椎骨[1]。过去传统的对症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们早期采用抗骨质疏松等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门诊治疗腰背部疼痛老年人51例,男15例,女36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50岁。无外伤史患者29例,男8例,女21例,其中无椎体压缩性骨折者8例,男2例,女6例,合并有椎体压缩性骨折者21例,男5例,女16例,其中胸椎8例,腰椎6例,多个椎体7例。有外伤史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合并有椎体压缩性骨折者8例,男3例,女5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2例,多个椎体2例。其余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其中腰椎转移瘤2例,输尿管结石肾绞痛2例,尿路感染3例,腰椎滑脱症2例。本组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者13例,糖尿病7例,慢支肺气肿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例。病史最长20年,最短1周。本组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疗效果良好。
1.2 腰背部疼痛的原因 腰背部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外伤引起的腰背痛患者有外伤史,腰背部疼痛与外伤有关。老年人往往合并有老年病,肌力减退,平衡功能衰退和视力障碍及对事物的反应调节本能差均会容易造成老年人易跌倒[2]。甚至有的是自身肌肉活动或轻微牵拉动作造成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而出现腰痛。根据本组病例分析,更多的老年人腰背痛是没有外伤史,超过半数患者存在椎体压缩性骨折(72.6%),X线片显示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减少,骨皮质变薄。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由于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出现骨量减少而发生骨质疏松。临床上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X线摄片检查不难作出诊断。但骨质疏松早期X线较难发现,一般认为骨量减少达30%X线平片方可显示[3],如有椎体骨折存在时骨量减少已超过30%以上。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易出现在劳累时、坐位或立位 姿势时,而卧床休息常使疼痛症状减轻或缓解。疼痛严重时患者夜间不能入睡,转身及起坐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及日常生活。值得提出的是患者出现明显的腰背痛时,应想到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能,应及时拍片明确诊断。当患者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时,相应椎体棘突及椎旁有明显压痛,胸椎及腰椎X线拍片检查均见椎体骨小梁有不同程度稀疏外,椎体有不同程度的楔形改变。严重者疼痛可沿肋间神经放射至胸壁而致侧胸部疼痛,或疼痛沿腰背部脊神经放射致腹壁而致侧腹部疼痛。本组有5例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其中3例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出现胸背部及侧胸部疼痛,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出现腰背部及侧腹部疼痛。诊断时需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以做出正确鉴别诊断。
1.3 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治疗 对于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治疗,应结合对因施治才能收到较好治疗效果。在有外伤史患者应适当休息及对症治疗,以利腰背部损伤软组织及早恢复。而无外伤史出现腰背部疼痛患者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所引起,采用对症治疗效果往往欠佳。应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才能收到满意效果。本组有外伤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及无外伤史腰背部疼痛患者采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结合阿仑膦酸盐抗骨质疏松治疗。服用固帮者,每天早上服1片,服用福善美者每周1粒(75 mg/粒),均为早上空腹服用,同时服用钙剂,如钙尔奇D每天1~2片(600 mg/片),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每天1片(0.25 μg/粒)或阿法迪三(阿法骨化醇)每天1次,每次2粒。治疗早期因腰背痛明显需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如西乐葆、莫比可或扶他林缓释片,根据身体情况不同而选用其中一种。疼痛减轻或缓解时停服。本组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3个月8例,3~6个月15例,6~12个月9例,1年~1年半者5例。用药3~6个月抽血检查监测血钙浓度,6个月拍摄X线片观察椎体骨密度改善情况。
2 结果
在有外伤史5例患者中,经过2~3周对症治疗腰背痛逐渐恢复。2例腰椎转移瘤患者及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输尿管结石肾绞痛及3例尿路感染患者经过抗感染、解痉及排石利尿治疗症状缓解。其余37例患者经过抗骨质疏松治疗后,13例在治疗2周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开始减轻,11例在治疗3个月后腰背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8例在治疗6个月后腰背痛逐渐缓解。5例腰背部疼痛严重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者来诊时需坐轮椅或在家人扶持下就诊,经抗骨质疏松治疗6个月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可以放弃轮椅慢行,经抗骨质疏松治疗12~18个月能正常行走,生活自理,随访2~3年腰背疼痛症状无复发。有4例在服药3个月停药6个月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复发,再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4个月后症状逐渐缓解。另有5例在劳累后易出现腰部及四肢肌肉酸痛,后经对症治疗及物理治疗症状随之缓解。所有病例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再骨折现象,抗骨质疏松治疗期间抽血检查监测血钙浓度均在正常范围。6个月拍摄X线片检查胸椎及腰椎正侧位片观察显示椎体骨小梁增多变粗,骨小梁分支增加,椎体压缩性骨折者显示椎体骨小梁增多,椎体骨皮质增厚。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疗效果良好。
3 讨论
腰背部疼痛是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本组51例患者中29例无外伤史(占56.9%),其中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者21例(占72.4%)。有外伤史13例(占25.5%),其中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8例(占61.5%),其余9例(占17.7%),超过半数患者腰背痛的原因与外伤无关。而在本组患者中,椎体压缩性骨折率占患者总数的72.6%,由于日常自身肌肉活动或轻微牵拉动作而出现腰背痛,在骨质疏松严重的情况下,行轻微的运动或提物时,可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以致腰背痛加重,这显然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关,防治骨质疏松应引起高度重视。骨质疏松的病因是复杂的,现在普遍认为绝经后雌激素的丧失,钙调节激素的失衡和种种危险因子为骨质疏松的病因。骨质疏松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老年妇女发病率高,这可能与随着增龄、性腺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形成减少和骨量丢失有关。亦与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衰退,营养要素摄入量减少,尤其是户外运动减少,易造成吸收钙和维生素D减少,使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有关。国内有报道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率高达40%以上[4],结果与本文相符。结合近年来人口普查结果,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人数约占总人口的6.97%,认为60岁以上的女性将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75岁以上的男性将患老年性骨质疏松[5]。本组在51例患者中,女36例(占70.6%),男15例(占29.4%)。合并椎体骨折者24例,占该组患者64.9%,支持妇女绝经后易患骨质疏松及易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见老年人特别是女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除了无外伤史患者腰背痛由于骨质疏松造成外,本组有1/4患者腰背痛是由于外伤引起(占25.5%)。可见外伤是造成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肌力减退,平衡能力差,视力模糊或由于合并老年疾病、老年人应变能力差,易造成腰部损伤或易跌倒,跌倒时易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6]或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7,8],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老年人防止跌倒,亦是防止骨折的有效措施。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治疗应结合病因的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外伤史引起者应多休息有助身体损伤恢复,有效对症治疗能进一步缓解疼痛。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有明显骨质疏松及腰椎压缩性骨折者应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才能标本兼治的目的。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的治疗,单纯应用止痛药及物理治疗效果欠佳。应及早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早期我们常同时采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和阿仑膦酸盐类药物,并同时服用钙剂,待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缓解后再逐渐停服镇痛药物。阿仑膦酸盐有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临床应用证实可增加骨量,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防止再骨折有明显作用,目前是用于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药物。一般主张服用时间最短应为3个月,根据患者骨质疏松情况而延长服用时间。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提倡服药6~12个月,甚至1年以上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疼痛症状缓解及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后停药。停药后建议最好再间歇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临床疗效。总之,对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及有椎体压缩性骨折存在时,应及早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Frost HM.Defining osteopenias and osteoporoses:another view (with insight from a new paradigm).Bone,1997,20(2):385-391.
2 韦正超,蔡道章,戎利民,等.老年髋部骨折的病因与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的关系:243例回顾性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10-7111.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72-1086.
4 李军民,汤逊.腰椎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1):66-67.
5 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病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1-4.
6 韦正超,蔡道章,戎利民,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治疗分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24(增刊):130-132.
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分为哪几类呢?
骨质疏松是一种退行性疾病,被称为“静悄悄的非传染性流行病”。虽然早在1885年欧洲病理学家Pommer就提出了骨质疏松的概念,但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才给骨质疏松一个明确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骨骼退行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有三种类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就是常言所说的“人老骨脆”。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如内分泌改变、糖尿病,长期应用强的松、地塞米松、考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等导致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属于特发性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和运动的杠杆,由外层皮质(骨密质)和内层松质(骨松质)组成。骨松质就是骨小梁,如同海绵,内有骨髓,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即老骨不断被吸收,新骨不断生成。正常人大约35岁之前,骨生成多而骨吸收少,骨皮质不断增厚,骨小梁变致密,骨骼发育到最强壮时期,达到一生中最高骨量。之后,由于破骨细胞的吸收增加,成骨细胞功能的衰减,骨吸收渐渐多于骨生成,也就是骨丢失和骨重建处于负平衡,骨皮质渐渐变薄,骨小梁渐渐变细甚至断裂(实际上是一种“微骨折”),骨髓腔逐渐增大,逐渐就形成了骨质疏松。
3、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呢?
骨质疏松虽然是人体老化的自然现象之一,难道我们对就它束手无策了吗?不是的。让我们看看引起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中,哪些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哪些是人力能够改变的,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能动性去预防它,阻止它的快速发展,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无力改变的因素是:
(1)、性别:骨质疏松钟爱女性。一是因为女性天生骨骼较小较轻,二是因为雌激素对骨代谢有保护作用,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少,可以加速骨吸收,因此就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2)、年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3)、家族史: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遗传性。
(4)、种族:身材高大的女性及亚洲女性有较高的患病率。
能够改变的因素有:
(1)、吸烟和大量饮酒:烟酒可以导致性腺功能衰退影响钙的吸收。
(2)、营养因素:俗话说:“铮铮铁骨钙当家”。长期低钙饮食、挑食、节食、素食、对奶类制品不能耐受、长期饮用咖啡或浓茶的人,较易发生骨质疏松。
(3)、运动:骨骼需要抗衡地球引力而承受一定的压力,使其变得强壮。例如制动卧床9个月,等于骨骼老化近10年。相反,过度运动也对骨骼有损害。
(4)、接受光照:光照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钙剂吸收。
4、骨质疏松有哪些临床表现?
(1)疼痛。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
(2)身高变矮、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的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它又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是脊柱的中段――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更容易压缩变形。我们常看到,人老了就变矮了,甚至“弯腰驼背”了,这都是骨质疏松造成的结果。
(3)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本来老年人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脊椎压缩性骨折造成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换气量明显减少,致使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小组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即可判断。其中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骨量测定就显得格外重要,再结合生物化学检验,就可以确诊了。
6、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理念和建议有哪些呢?
(1)预防骨质疏松最正确的态度是“未雨绸缪”
骨质疏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明智之举是从幼年时就要注意强壮骨骼,35岁以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去预防。女性尤其应该注意,不少中青年女性对时装、化妆品、减肥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可能会发生的骨质疏松的关注,宁愿花时间去研究时装和化妆品,却不舍得拿出时间到大自然中活动活动,晒晒太阳,或者在家中搭配一些对补钙壮骨有益处的饮食,以为骨质蔬松是老年人的事儿,离自己还远着呢。事实并非如此。35岁以后,骨代谢开始呈现负平衡,骨吸收大于骨生成,4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测量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质情况,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2)治疗骨质疏松的态度应该是“亡羊”急需“补牢”
如果已经发生了骨质疏松,不能听之任之,不能让“窟窿”继续增大,尽力阻止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患者需要终身服药:钙剂、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合成鲑鱼降钙素,或使用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女性患者可适量补充雌激素。用药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饮食和运动永远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良药
实践证明,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补充许多钙和维生素D,但他们的骨质疏松照样发展;宇航员的饮食中并不缺钙,但他们在失重状态下大量丢失钙而造成的骨密度下降,需在返回地面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因为户外运动一方面可以接受光造、增加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营养,另一方面适量的负重和运动可以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利用和吸收,保持骨骼健康。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疼痛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往往疗效不佳,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最重要的症状之一,疼痛缓解也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1]。研究主要使用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正常脊柱压缩型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以往的保守治疗比较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支的存在有脊柱压缩性骨折且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1~84岁,平均76.8岁,体重41~83 kg,平均63.5 kg,病程1~7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0~85岁,平均76.5岁,体重42~85 kg,平均65.1 kg,病程1~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主要使用保守治疗如绝对卧床、维持水电解释酸碱平衡、镇痛以及脱水等处理,观察组则在介入中心行PVP治疗,术中患者取俯卧位,选择骨折部位椎体表面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后,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通过10号穿刺针注入不可降解骨水泥,并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情况,直至注入骨水泥时遇到较大阻力为止。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疼痛评分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VAS皮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各个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
组别
治疗后第1天
治疗后第7天
治疗后第30天
治疗后第90天
观察组
3.5±0.9
2.1±0.5
1.1±0.1
0.8±0.1
对照组
6.8±1.6
5.3±1.4
4.3±1.2
2.1±0.5
t值
9.652
10.365
14.235
7.96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3
3 讨论
皮椎体成形术(PVP)主要通过骨水泥填充使得骨质疏松椎体内微骨折得以固定,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对椎体内痛觉神经末梢的刺激,而且在骨水泥聚合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所致高温,使椎体痛觉神经末梢坏死,有利于缓解疼痛[2]。PVP最明显的优势即缓解疼痛的立刻性及术后下地活动的早期性,一般PVP术后即会疼痛明显缓解,术后第1天即可下地活动,避免了疼痛及长期卧床及由此引出的并发症所带来的痛苦,缺点就是这一技术目前缺乏强有力的理论论证,其远期疗效不甚明确[3]。
本研究通过将PVP术与保守治疗比较,发现虽然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VP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其也不是万能的,其相对禁忌证为椎体高度受压超过75%者;骨折累及椎体后壁、骨折片压迫椎管内结构者;凝血机制障碍者;临终期患者;严重心肺疾患者[4]。总结我院经验,我们认为,在行PVP术时,为了避免骨水泥渗入椎管,首先在穿刺过程中要反复C型臂或X线透视,在正侧位上确保穿刺路径正确,防止椎弓根穿破,其次,穿刺针应位于椎体的前中部,不至因为压力过大造成椎体后壁的骨折,最后在注入骨水泥的整个过程应在很好的透视监控下进行,一旦发现骨水泥靠近椎体后壁应立即停止骨水泥注入,不应强求注入骨水泥的量。对于手术入路选择上,颈椎手术常采用前外侧入路,胸腰椎可采用经椎弓根入路或后外侧入路,因为经椎弓根入路减少了节段神经损伤、椎旁渗漏的危险,较为安全,同时准确的穿刺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所以通过本组研究,我们发现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4 参考文献
[1] 武仁华,贾 丹,门宇春.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1,10(33):1518.
[2] 崔建胜.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J].临床医学,2011,31(7):43.
[3] 杨永兵,杨傲飞,邹 季.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13.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相关因素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41
慢性肝病患者,极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全身性骨痛,伴疲乏、失眠、极易发生骨折。由于血生化指标正常及原发肝病的原因,常忽略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从而加重了病情的复杂性。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防护指导。现将收治的75例慢性肝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防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75例,其中男51例,女24例,年龄21~69岁,病情好转67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合并其他并发症)。
相关因素分析
维生素D缺乏:慢性肝病患者特别是长期有黄疸的慢肝和肝硬化患者,以下原因使维生素D摄入不足:①黄疸及脂肪泻时,胆盐缺乏,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②饮食中缺乏含维生素D的食物;③维生素D从尿中排出增加,其排泄量与血清胆红素量成正相关系;④维生素D羟化作用减低;⑤日光照射减少和皮肤有黄疸,合成胆红素减少。
钙与磷酸盐的吸收不良:慢性肝病、胆道阻塞和胆汁性肝硬化等,钙的吸收障碍,组织学上骨质疏松症的程度和肠内钙的吸收障碍成正相关。
激素代谢异常:糖皮质激素、强的松、酒精等。
饮食钙的补充:摄入含钙高的饮食(如动物肝脏、牛奶、蛋类等),1天钙摄入量不应低于1000mg,如有钙吸收不良者,可增加钙的摄入量。通过饮食治疗可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对骨质疏松患者起到治疗作用。
护 理
合理的休息:根据患者的乏力程度、活动耐力为患者制定活动计划;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意义,能使全身及肝脏代谢降低,减少肝脏负荷,休息时肝脏血流量增加,有利于促进肝脏恢复。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及时满足患者所需。
疼痛护理;对患者主诉疼痛立即给予反应,如表示关心,采取相应的措施。告知患者疼痛的诱因,适当的预防措施和缓解疼痛的方法。指导患者疼痛发作时及时报告,遵医嘱给止痛药,评价止痛效果并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使用以下技术,如分散注意力技术、放松技术、按摩疼痛部位,以降低肌肉张力,增加舒适。
失眠护理:为患者提供有助于睡眠休息的环境,如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室内温湿度适宜,关闭门窗,关闭床头灯。和患者商讨活动的休息时间表,尽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减少睡前活动量,睡前喝一杯热牛奶,热水泡脚,听轻音乐,指导使用放松技术。
饮食护理:营养饮食是改善肝功能的基本措施之一,正确的进食和合理的营养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反之加重病情。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宜,适当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不食增加肝脏解毒负担的食物和药物。为防止便秘,可给含纤维素多的食物。饮食宜增加钙剂的补充。
张振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推拿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学会按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硕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从医20余年来,一直从事推拿临床工作,主要采用独特的痛点理筋手法和整复手法为主,配合针灸、中药等方法治疗骨伤科、内、外、妇、儿等科疾病约30余种。治疗病种主要为骨伤科疾病(如各种急、慢性脊柱及四肢关节软组织损伤、脊柱相关疾病、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等部分内、妇科杂病(胃脘痛、便秘、失眠、眩晕、头痛、痛经等)、部分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肌性斜颈、遗尿等)。
关节的畅通无阻对身体的健康而言非常重要,以下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了解了这些问题,知道了应对方法,就能及时防止我们的关节“横生枝节”,预防骨质增生症。
骨质增生都是病吗?
骨质增生不一定都是病。这里我们给大家一个明确地结论,骨质增生和骨质增生症是两个概念。如果你出现腰腿酸痛,且时轻时重,尤以久坐、劳累后或晨起时疼痛更加明显,而适当活动或休息后又可减轻的话,那你就要怀疑自己是否患了“腰椎骨质增生症”了,可以到医院拍X线片,请专业的医生为你作出诊断。腰椎骨质增生是关节软骨发生退变,继之关节边缘、软骨下骨质和增殖性新骨形成的一种关节病变,多见于中老年。
但单纯的骨质增生只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即是人体的自卫、代偿、再生、修复和重建的正常功能,通常不属于疾病范畴。只有在具有骨质增生的同时,又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才能被称作骨质增生症或骨性关节病。有人对腰椎的骨质增生做过统计,发现20岁以下者无增生,21~30岁者增生发生率12.5%,31~40岁者为42.8%,41~50岁者为57.5%,51~60岁者为88.2%,而60岁以上者为92.4%。以上数据说明腰椎的骨质增生十岁年龄而增加的,使人体必然的生理反应。所以,骨质增生不一定都是病。
骨质增生主要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有关。腰椎的骨质增生是因为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老化,退化的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椎间隙变窄,纤维环松弛向周边膨出,椎体不稳,纤维环在椎体边缘发生撕裂,导致髓核突出将后纵韧带的骨膜顶起,在其下面产生新骨,形成骨刺或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有没有特效药?
骨刺通过药物治疗能不能被消除或溶化掉?在临床不断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其中也包括很多的医务人员,那么到底骨刺发生以后能不能被消除呢?不能。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延缓骨刺发生、发展,甚至停止生长。现在有很多的保健品和家用医疗器械广告,不断的给人一种错误信息,用了我们的药或器械几个疗程后骨刺就会被溶化掉,事实上不然,试想,我们如果有一种药物能把骨刺消除,那么这个药物在发挥溶解作用时怎么区分正常骨组织还是骨刺呢?能溶解骨刺难道不能把骨组织一起溶解掉吗?
对于骨质增生按摩治疗安全吗?
骨质增生的形成与椎体所受的压力有密切的关系。骨刺亦可作为一种病理因素刺激和压迫脊柱邻近组织和神经,才构成对机体的威胁和损害,引起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推拿手法治疗对放松肌肉,增加关节的活动,改善脊柱的受压状况,防止骨刺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但忌强刺激的按压及扳动手法,以免骨赘脱落,对于增生较重者,不要做手法治疗。以此,只要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采用适当的手法,推拿治疗脊柱骨质增生是安全有效的。
骨刺可以通过推拿治疗根除吗?
退行性脊柱炎以骨赘增生为特点,增生物是不可逆的,推拿治疗能使其症状改善或消失,特别是早期见效明显。后期损伤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功能活动明显障碍者,可考虑手术切除。但在腰椎,这类的损害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得了骨刺,虽不能根除,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没有正确的预防和积极治疗的意识。
防治骨质疏松单纯靠补钙可以吗?
有人曾把骨质疏松症形象地称为“无影的窃贼”,因为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降低、骨质变得脆弱,很容易引起骨质增生和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和随之而来的骨刺以及骨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防治骨质疏松的保健品、钙制剂,由于商家的大力宣传,于是许多人误认为防治骨质疏松症就是补钙。当我们热衷于通过保健品进行补钙的同时,应该清楚地认识这样一个事实:钙的摄入减少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之一,但骨质疏松的发生还与钙的吸收、利用降低,钙的异常流失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有密切关系。
医学科学研究证明,补充钙剂往往只作为骨质疏松防治的基本的辅助措施之一,单纯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注意日常中的综合调养。
合理膳食促进钙质的有效吸收利用是保证骨骼健康的前提
要注重摄入一些含钙量较多的食物,如奶类、虾、鱼、贝壳类水产品、豆制品、绿色蔬菜等;饮食中应含有足够量的维生素D,它是保证摄入的钙被有效吸收利用的必备因素;适当的日照是促进体内无活性的维生素D转换为有活性维生素D3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钙吸收的必要条件。
适量运动以保持骨骼质量
骨质疏松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周身疼痛,多在活动时或负重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但一定不要因此而拒绝运动。如果长期卧床,会加速骨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和丢失。运动能改善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代谢;运动可提高机体的性激素水平;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可延缓骨量丢失,增加骨强度。总之,坚持锻炼无论对于骨量的积累还是减少骨量的丢失均有积极作用。因此,骨质疏松者应积极参加锻炼,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适当的运动可以强壮你的骨骼和肌肉。
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
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导致骨质疏松,这是因为这类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磷酸,当大量磷酸进入体内后,会使体内磷元素含量增加过多,导致血液中钙元素相对缺乏,为了维持血液中钙、磷元素的平衡关系(血液中的钙元素与磷元素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比例才能发挥作用),骨骼、牙齿中的钙元素便会溶解到血液。骨骼中的钙质经常发生这样的流失便会导致骨质疏松。
戒除不良嗜好
要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浓茶,做到低盐饮食。绝大多数吸烟者是从青少年开始,那时正是骨量获得的关键时期,吸烟可能影响最佳骨峰值的获得,增加了老年后的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率。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长期酗酒是引起男性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学者认为过量饮用咖啡、高盐饮食都是骨质疏松症的膳食危险因素。
【关键词】 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 疗效; 安全性
doi:10.14033/ki.cfmr.2016.34.0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128-03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段压缩性脊柱骨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患者腰背部位活动受限、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开放性手术风险高,很多患者往往难以耐受。保守疗法效果欠佳,死亡率、致残率较高。近年来,临床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为主要灌注材料,并通过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OVCF,能明显缓解疼痛,避免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恢复椎体的硬度和高度[1-2],有利于恢复受损脊柱及早期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广泛的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随着PKP技术的发展,现已不仅仅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VCF),而且可用于很多常见疾病,如,(1)骨质疏松症;(2)转移性肿瘤;(3)骨髓瘤;(4)侵袭性血管瘤等。目前主要用于新鲜OVCF的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采用PKP手术疗法治疗的83例老年椎体压缩性患者的近期疗效,以评价其缓解疼痛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3月-2015年3月采用PKP治疗新rOVCF患者83例,其中男48例,女35例,年龄63~88岁,经查体及X线片、CT及MRI等相关检查,诊断为新鲜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部位T10~L3,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
1.2 方法
在全部术前检查做完后,无明显手术禁忌,且患者能耐受手术。手术时患者俯卧位,垫高前胸及髂脊部以悬空腹部,予克氏针、C臂机辅助进行体外定位。定位准确后均予局部麻醉。在C臂机引导下向两侧椎弓根影的外上缘旋入带芯的穿刺针,从患者病变区域的椎弓根部位穿刺。穿刺成功后利用专用外科锤对穿刺针进行敲击,约推进 1/3 即可直至椎弓根影的一半处[3],透视正位看针前端是否到达椎弓根影的内侧缘以判断进针路线是否满意。判断进针正确后,继续钻入2 mm 左右停止,用导针替换穿刺针,利用精细钻将骨水泥管置入,利用骨水泥推入管的旋转清除骨碎片[4-5]。把注入显影剂的球囊置于患椎前中部,在C臂机监视下注入显影剂扩张球囊,恢复伤椎高度,但是球囊内压力不宜超过2 06~8.4 kPa。同时把准备好的骨水泥严格控制量匀速推进椎体空腔里,不可一次性注满,需多次控制量注入,尽量不外漏。术闭C臂机透视观察伤椎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量是否合适及有无渗漏。返回病房后观察和记录患者情况并随访,术后第2天可佩带腰围带下床适当活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行术后1年随访,详细记录影像学检查、疼痛、功能障碍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所有患者均记录术前、术后48 h、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VAS疼痛评分标准(0~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去除性生活选项)。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所有8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KP,术后48 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为(1.28±0.631)分、ODI评分为(11.92±1.946)分,较术前的(7.95±1.058)分、(37.8±4.072)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83个椎体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均为椎旁软组织渗漏,未见神经损害、肺栓塞等并发症。未见新鲜椎体骨折。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多在无明显外伤或轻微外伤下即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目前全世界大约有 2 亿人患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己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疾病的第7位[6]。保守治疗无法彻底解决主要病症,椎体高度不能完全恢复,往往会有后突畸形,引起腰背疼痛,影响生活质量,晚期会促使患处椎体进一步压缩,后突畸形加重,胸、腹腔容积减小,进一步引起心肺功能障碍,且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往往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压疮、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OVCF患者多数合并一系列内科疾病,长期卧床往往会加重原有内科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患者因疼痛往往会减少锻炼,导致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形成骨质疏松-骨折-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易发生再次骨折,因此治疗效果较为不理想,死亡率、致残率较高。而PKP属于微创治疗方式之一,局部麻醉下即可进行手术,出血少,降低了手术风险;PKP后骨水泥可增强椎体稳定性、强度,让椎体高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同时骨水泥在病变部位短时间内便可凝固成团块,对因钙缺失或溶骨性破坏造成的支撑力下降产生了阻抗作用,同时对微小骨折也起到了固定作用,使其在活动时不再碰触或刺激神经末梢圈而引起疼痛[7-8];另外,在聚合反应时其产生52℃~93℃的热能峰值,骨水泥周围的组织因此坏死,组织内的神经末梢同时遭到破坏,患者疼痛感消失或缓解[9]。手术创伤小,风险低,术后恢复时间快,卧床时间短,可较早负重行走或锻炼腰背肌,可很好地避免因长时间卧床所致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国于21世纪初即引进该技术,并迅速得到了广泛开展,不仅仅用于治疗OVCF,在治疗椎体的血管瘤、转移性肿瘤等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PKP手术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骨水泥反应、骨水泥渗漏、肺栓塞、相邻椎体骨折等,严重者可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甚至失去生命。为了尽可能预防并发症,要求临床医师掌握PKP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熟练掌握手术技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另外,PKP手术本身对骨质疏松并无治疗作用,术后因骨质疏松可导致相邻椎体的骨折,建议对于OVCF患者行骨质疏松的进行针对性治疗。
综上所述,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明显,各指标可得到更好改善,手术创伤小,风险低,住院时间短,临床应用意义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晖,张旭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自拟补肾强腰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3例[J].中医药导报,2012,10(10):102-103.
[2]陶文武.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97-98.
[3]陈勇,应文魁,王锡宇,等.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30-131.
[4]毛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47-249.
[5]付斌t,罗林,李荣金,等.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0例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6):57-58.
[6]王惠礼,杨晓玉.骨康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9-30.
[7] Hsieh J Y,Wu C D,Wang T M,et al.Reduction of the domino effectin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through short-segmentfixation with intravertebral expandable pillars compared topercutaneous kyphoplasty:a case control study[J].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3,14(1):75.
[8] Niu J J,Shen M J, Meng B,et al.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neurological deficit:radicular pain can mimic disc herni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r,2014,7(7):2360-2364.
传统观点认为,服用钙片及维生素D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医生们也一直用这种方法指导病人。然而,美国2006年2月16日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却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
这项研究对36828名50岁以上的健康妇女进行了历时七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在减少坐骨骨折方面,是否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效果没什么差别。服药与不服药的两组女性坐骨骨折率均降低了29%,分别为1‰和1.4‰。其中,60岁以上受调查者坐骨骨折率降低了21%,降至1.9‰和2.4‰。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的妇女患肾结石几率却比不服用者高0.5‰,至于直肠癌,服与不服未见任何区别。研究人员认为,不服药也可降低骨折发生率,说明心理暗示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与其说钙片和维生素D发挥效用,不如说心理暗示发挥效用。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服用钙片及维生素D对治疗骨质疏松作用甚微,还会提高肾结石患病率。另有研究报道,高钙补充还会导致异位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专家认为,中老年人补钙不如防止“骨丢失”。因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光补钙是无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在人的一生中,35岁以前,骨骼中的“骨形成”多于“骨丢失”;而到了45岁以后,“骨形成”却少于“骨丢失”,骨量大量流失,导致形成骨质疏松症。研究已证明,雌激素不仅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还可明显地抑制破骨细胞。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将伴有成骨细胞的向下调节,胶原合成减少,这种连锁式的下降导致骨形成过程减慢甚至停止;破骨细胞增殖活跃,使骨质大量丢失。女性绝经后每年骨密度约下降2%,每天丢失钙约25mg,照此计算,15年后总共丢失约137g钙,占其骨钙的11%―12%。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有关钙制剂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法,经过上万次临床研究,无法证实钙能有效地预防骨量减少。妇女绝经早期即使高钙补充也无法减缓骨量的丢失。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志民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光照、活动量、负重情况、钙的摄入量、饮食习惯、有无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但主要还取决于年轻时的骨量峰值及此后的骨量丢失率。单纯补充钙剂只有轻微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正确的方法是:提高骨骼对钙元素摄取率,降低骨丢失,否则任何补钙都是徒劳。
雌激素替代疗法是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中应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补充雌激素来抑制骨吸收,尤其在妇女绝经后骨质快速丢失期疗效最为明显。研究发现,雌激素加钙比单纯使用雌激素的效果更好,提供足量的钙可减少雌激素用量。如果用大豆异黄酮来提高女性雌激素水平,更安全。
运动疗法对防止“骨丢失”也有明显效果。负重使椎体骨矿物质含量增加,成骨细胞合成胶原数量增加。人体骨骼在受到压力时会制造出新的骨细胞来进行自我强化,因此适度的锻炼或体力劳动有助于减轻骨质疏松症,提高骨骼对钙元素摄取率。专家建议,老年人应常到户外走走,除可活动筋骨外,还可接触阳光,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改善肠道对钙的吸收,进而减少骨质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