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范文

城镇排水管理条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镇排水管理条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镇排水管理条例

第1篇: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排水管道 施工 安全管理

排水管道工程作为市政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城市地面水及时排除、防治城市水污染等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在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的现状令人担忧,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排水管道工程因大多项目是在市区施工,环境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因此对其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排水管道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

1.1施工环境的复杂性

排水管道工程多为露天作业,因此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大,同时对天气情况要求较高。对于城市中心等人口密集地区,因为不能对施工现场进行完全封锁,因此要求施工机械严控作业范围,立有明显的警示牌和围护措施,避免与来往车辆发生碰撞或碰伤行人。对于较为空旷的施工场地,一方面其场地平整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机械和人员的调度与管理难度加大。

1.2流动性和密集性

在较为复杂的施工环境下,排水管道工程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同一工地不同施工段之间,以及同一施工段不同工序之间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等的调度与管理。此外,同一个施工队伍,同一组施工机械,还要不断实现从一个已完成工程到另外一个新工程中的流动。

对于任何一项建设工程而言,人是施工的主体,也是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当前,建筑行业劳动力密集度普遍较大,施工人员多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这样的缺乏专业培训的劳动密集式的施工方式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1.3安全管理与工程成本和进度的冲突性

市政工程较一般工程而言,往往对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更高。为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有些企业和单位可能会通过降低安全管理资金、减少安全保护工具和防护措施的方法以求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会为了追赶工期而要求施工人员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施工人员在迫切希望早日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作业,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2.安全事故类型及分析

2.1 土体坍塌

土体坍塌是管道施工过程中比较典型的事故类型。工程中排水管道基坑开挖深度依据土质和设计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为2.8m~7.3m。施工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土质和开挖深度,确定是否采取基坑防护措施,以及采用何种防护措施,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土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某市政工程,雨水主管道埋设深度3.80m~6.97m,由于雨水排水管道埋设较深,为了减少挖方量和尽量保持原地基的土力学性质,施工现场采用打钢板桩的技术措施进行围护。

2.2 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很大的加快了施工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人流量较大,机械数量较多,机械伤害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

例如,由于施工现场经常是边开挖边防护,边回填边夯实,故在挖掘机施工的过程中,其附近一般都会有其他分部工程的人员同时施工。如果施工现场混乱,或者操作人员疏忽,就很容易出现挖掘机撞伤人员等事故。

2.3 坠落物砸伤

市政排水工程用的管道,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管。由于通常所用的排雨管直径不小于1000mm,故钢筋混凝土管的质量和体积较大,其运送和安装需要使用起重机来实现。一旦在吊装过程中起重机吊钩滑落或钢筋断裂砸到在场施工人员,其后果不堪设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检查和修理机械,保证其正常工作,另外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在起重机作业面下不要有人员走动或滞留。

2.4 毒气中毒

2002年7月1日,在新疆阿克苏市某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因管道内涌出大量硫化氢气体,导致作业人员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该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未作调查、未作准备,拆除原有管道堵口后漏出大量毒害气体使作业人员晕倒,地面人员既不懂救援知识也无救援器材盲目下井救人,导致事故扩大。

毒气中毒事故在管道施工过程中较为少见,但是其影响却非常严重,一旦发生,将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导致施工单位无法挽回的损失。由此可见,施工之前对于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与分析,组织人员素质与技巧的培训,既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也是减少安全隐患的必要条件。

3.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安全规章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法律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明确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技术规范,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建立起层层负责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3.2 强化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另一方面明确其安全生产责任,能够正确且熟练地操作施工机械,避免人为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应该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不得进行施工和操作。

3.3 做好环境勘查和图纸审批工作

在进行图纸设计之前,业主和设计单位都应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向有关部门申请取得相关工程的设计交底。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应对与已有管线和光缆交叉的地方做好明确标示,对任何一个影响到施工的因素都要进行记录。为减少图纸的差错,将图纸中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杜绝在施工前,设计监理工程师应在收到正式施工图纸后,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阅审,并提出书面意见。施工单位在收到施工图纸后,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阅审图纸,提出问题清单,并及时进行解决,直至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的程序结束。

3.4 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检查

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的资质,对能否实现安全管理具有直接影响。主管部门要加强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的检查工作,审查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技术的设备和手段,同时要确保施工企业队伍中有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其次,要加强对施工机械和材料的检查,确保其各项安全手段检验合格,只有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的机械和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3.5 做好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的检查

重视施工中的安全检查与整改安全检查是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作用手段,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定期检查安全生产投入是否有效实施,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装备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等。如果检查中发现了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且将检查和处理情况作记录,作为数据存档备案。

4.结语

安全施工是建筑工程的灵魂和生命,对于任何一个项目其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施工管理全局出发,作为市政工程重要部分的排水管道工程也不例外。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强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将安全管理的每一步工作认真落实。在进行排水管道工程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断总结适合企业和具体工程的安全管理办法,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施工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钱玉荣.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实践[J].价值工程,2011(3):94.

[2] 缪正祥.安全管理的条件控制模式—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为例[J].建筑经济,2011(s1):19-21.

[3] 郭振强.浅谈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J].科技传播,2011(2):130-131

[4] 蔡卫东.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在中原地区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2(1):21-24.

第2篇: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范文

20**年,建设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城市化战略为主线,以“1122”工程为重点,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各项建设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县城品位全面提升

20**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意见,重点实施了"1122"工程,即对城区“两街两路一场一区”进行改造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文化广场建设。该工程以景州塔为中心,规划建设了一个集游览、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广场,占地面积为60亩。**年实施的一期工程北起大殿南至景安大街,东起第一小学,西至景州镇联小,南北长260米,东西平均宽100米,占地40亩。完成了广场的硬化10300平方米、防古围墙618米、排水和大殿的建设。

2、“景安小区”建设。6月底各项工程已经完成。共铺设油面2915平方米、排水管道581米、给水管道492米,铺设彩色水泥便道砖2904平方米,安砌石质路沿石750米,安装路灯6盏。

3、“两街”改造。一是景新街改造工程。西起亚夫路、东至仲舒路,全长2034米。绿化带由路中移植到两侧便道,重新铺设油面,路面型式由三块板改为一块板,油面宽28米,为双向六车道,两侧便道设3米绿化带,绿化带外铺设3米彩色便道砖,路面两侧架设高杆路灯、安砌石质路沿石。目前,该工程除绿化工程外全部完工,共铺设油面56592平方米,铺装彩色水泥便道砖19041平方米,更换石质路沿石8000米,铺设给水管道1540米。二是景泰大街建设工程,整个工程东起仲舒路,西至亚夫路,全长2100米,道路红线宽30米,油面16米,两侧便道宽各7米,路面型式为一块板。两侧铺设直径为1200mm的砼排水管,单侧铺设150mm的铸铁给水管道,栽种国槐680棵。已完成了油面的铺设,排水管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3月底竣工。

4、“两路”改造。一是完成了欧亚路由景新大街至景安街段拓宽改造。共铺设油面2万多平方米,油面宽22米,两侧便道宽各9米,铺设直径800mm排水管道1850米,安装石质路沿石1850米。该工程已于10月底全部竣工,绿化工程明年实施。二是景王路北延工程。该工程南起景新街,北至景泰大街,全长1700米,控制建筑红线宽50米,铺设7米宽油面11900平方米,已于10月底竣工。

二、规划指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把规划审批关。在规划审批上,严格按照《规划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办理程序,严格把关,杜绝违规建设。二是搞好县城及建制镇的规划编制,加强建设指导工作。20**年我们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县城20**年—2020年总体规划》,已经四套班子领导审阅,待下一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在搞好县城规划的同时,指导广川镇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三是加大规划管理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打击违法建筑。20**年共查处各类违法建筑案件5件,建设面积8000平方米。

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1、新水厂建设步伐加快。**年我们克服了资金不足等困难,新水厂建设已基本完成,现正在进行配套工程建设。在**年夏季用水紧张的情况下,完成了水厂至南大街的管道铺装任务,启用一眼深井供水,保障了县城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对县城区部分供水管道进行了改造维修。今年完成了建行家属院、县一中家属院等400多户居民的管道改造任务,共铺设主干管道2000多米,维修管道300多米。

2、做好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对县城各街道损坏和丢失的排水井箅、盖板、井框进行了维修更换,共更换井箅25套、井框盖板120套,同时对县城排水管网进行了清淤和疏通。保证了县城安全渡汛。

3、做好绿化苗木的维护管理。为搞好县城的绿化美化,完成了景新街自亚夫路至景王公路段的绿化任务,绿化面积8500平方米,种植行道树450棵,同时对县城所有道路绿化带内的苗木进行了浇水施肥,并进行了2次修剪。

4、做好环境卫生管理。随着县城清扫任务的增大,我们扩大了环卫队伍,使环卫工人达到了125人,并投资12000元,购置了两辆垃圾清运车,同时,狠抓了环卫工人的上岗率,进一步加强环卫队伍的责任心教育,组织管理人员定段包片,对部分街道由原来的两次清扫改为全日清扫,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留死角,实行天天检查、月月评比、奖优罚劣。今年以来,我们还组织了干部职工对县城内的垃圾死角进行了20多次清理,动用机械100多台次,进一步改善了县城容貌环境。

四、建设工程和建筑市场监管得到加强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在全县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加大了建筑市场的规范管理。

1、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重新修订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加强招投标管理的规定》,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对广厦住宅小区二期工程、一中住宅楼、修配厂住宅楼、农业局住宅楼、药监局办公楼等工程全部进行了公开招投标,面积达4.8万平方米,有力地防止了工程建设领域不正之风现象的发生。

2、加强工程质量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工程开工审批、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并加大了建筑市场稽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确保了全县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加强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帮助凯锐铁塔安装公司、图腾铁塔安装公司办理了资质证书,帮助世纪、正兴、衡通等3家铁塔安装公司进行了资质升级,同时,严格市场准入和清除机制,认真搞好建筑安装企业的资质审查,从根本上杜绝了无证施工和越级施工等不良现象。

4、施工现场管理进一步加强。通过对县城区17个在建工程进行监督和指导,提高了围挡和作业管理标准,清理建筑垃圾,新增建筑景观墙,更换密目网,建筑工地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围场作业率达到100%。

五、清理建设领域“两个拖欠”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照上级部署,对全县拖欠工程款情况进行了摸底,并制定了清欠计划,逐步进行清欠。会同人劳局制定了《关于落实<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并下发到各施工企业。截止到十月底,全县共有拖欠款392.89万元,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已全部清理完毕,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六、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得到保障

按照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的部署,对全县城镇人均住房8平方米以下、10平方米以下、12平方米以下、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和住房保障金预算,印发实施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施办法》,对我县13户人均住房10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进行了补贴,共补贴20993元。

20**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城市化建设为主线,以实施“三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提升县城管理水平,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推动全县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年建设工作指导方针是“调整、提高、完善、创新”。主要任务是在搞好县城框架建设的同时,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主要完成县城基础设施投资1430.8万元,县城总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达到7万人。

各建制镇建设的重点是继续搞好“六个一”工程建设,即一张规划图;一条样板路;一个适用经济的住宅小区;一个卫生美观的集贸市场和商贸小区;一个功能齐全的工业小区;一支管理队伍。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三大”工程,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三大”工程即绿化美化、建设改造、环境治理三项工程。绿化美化工程,即完成景新大街、文化广场、欧亚路中段、景泰大街的绿化任务,同时,充分利用城区闲散土地进行绿化,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建设改造工程,即完成景华大街西延与欧亚路北延相交建设工程,完成仲舒路南延至南环大街建设工程,完成景华大街、仲舒路罩面。环境治理工程,即完成景新大街、景安大街、亚夫路地下垃圾池安装工程和西市场游乐园改造工程,完成惠民渠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增加清扫街道面积,消灭县城区卫生死角死面等。

1、绿化美化工程

(1)景新街绿化工程

景新街两侧便道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需投资31万元。

(2)欧亚路中段行道树种植

欧亚路中段南北长950米,需种植国槐行道树340棵,投资4.4万元。

(3)景泰大街行道树种植

景泰大街东西长2100米,需种植行道树350棵,投资4.5万元。

(4)文化广场绿化工程

文化广场一期工程绿化面积为4500平方米,需投资27万元。

2、建设改造工程

(1)景华大街西延工程

景华大街西延工程,东起亚夫路西至欧亚路北延段。道路全长600米,道路红线40米,路面型式为一块板,主路面宽度为20米,两侧便道宽各为10米,道路中心线为原景华大街向西顺延。道路北侧铺设直径1500mm钢筋混凝土管,道路南侧铺设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管,绿化带宽度为3米,分别在主路两侧布置。路灯、行道树、电力线在两侧布置。预计投资252.8万元。

(2)欧亚路北延

南起景安大街北至景泰大街(宁武路城内段),全长775米,道路红线宽40米,路面型式为一块板,主路面为22米,两侧便道宽9米,道路中心线为现欧亚路向北顺延,道路两侧铺设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管,绿化带宽3米,分别在道路两侧便道上布置,其它设施分别在道路两侧布置,总计投资387.5万元

(3)仲舒路南延工程

仲舒路南延工程北起景新大街南至规划中的南环大街,主长820米,路面型式为三块板,与原仲舒路路面型式相同,道路红线50米,两侧便道宽各10米,总投资227.9万元。

(4)景华大街、仲舒路罩面工程

景华大街罩面工程西起亚夫路东至仲舒路,全长2150米,面层厚度为4cm,罩面面积6.1万平方米。仲舒路罩面工程南起景新街北至景泰大街,全长1700米,面积4.25万平方米,总投资258.75万平方米。

3、环境治理工程

(1)西市场游乐园改造工程

为丰富广大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给广大居民提供锻炼的场所,将西市场游乐园进行局部改造,增设体育器材,改造成开放式休闲锻炼场所。预计投资150万元。

(2)设置地下垃圾池

为改变景新大街、亚夫路和景安大街卫生脏乱差现象,**年在这三条主要街道设置地下垃圾池,按单侧每50米设置一个计算,需安装120个,每个投资6000元,需投资72万元,另需购买一辆自卸车15万元,共需投资87万元。

(3)惠民渠城内段环境综合治理

惠民渠穿越**县城,原为排沥河道,随着县城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县城自排工业、生活污水和上游来水,将惠民渠变为污水渠,严重影响县城居民的生产生活,急需对惠民渠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规划治理范围6平方公里,南起南环大街,北止景泰大街。明年完成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案编制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争取2007年开工建设。

(4)搞好新修街道的清扫保洁工作。

目前县城的清扫保洁范围仍是2000年以前县政府规定的,近几年来,随着县城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新修街道尚未清扫保洁。这些街道的保洁主要依靠建设局定期雇人清扫或临时突击,每年突击清扫费用均在3万元以上。主要包括景新大街邮局至景王路、景安大街、亚夫路电力局至老景阜路口、西城墙南段、南城墙西延段、老景龙路、西苑路、欧亚路,共计35万平方米,按每个环卫工人负责5000平方米计算,需新增环卫工人70人。

(二)搞好城镇总体规划编修,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首先,要加快总体规划的编修。20**年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修编,在全县开展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建制镇要到年底全部完成。同时,各建制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把“十一五”重点项目落实到规划中,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和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保护耕地、保障发展“双赢”的目标。其次,要强化规划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协调和指导力度,严把审批关,对县城及镇区实行重点控制,规范管理,杜绝随意性,健全规划听证、公示、公布制度,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

(三)加强管理,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继续加强县城综合治理,彻底解决乱倒垃圾、乱设摊点、破坏公共基础设施、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同时,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县城居民素质,激励和动员全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和参与县城管理。二是管好县城的窗口。县城出入口、文化广场、会堂广场、亚夫陵园、西市场游乐园等是县城对外的窗口和门面,代表着县城的形象,在搞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管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使这些窗口真正亮起来。三是抓好县城环境卫生。坚持“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主攻城区,消灭死角,优化城区整体环境,做到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四是切实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认真贯彻《物业管理条例》,努力推进物业管理。明年首先抓好百盛花园物业管理公司、广厦怡景花园物业管理公司、景安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等,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大力培育我县物业管理市场,提高房地产管理水平。

第3篇: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解决;工程质量投诉;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12+.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7359(2015)06-0212-02

1常见质量问题投诉的类型

1.1渗水、漏水

主要表现在外墙(窗)、卫生间(厨房)、屋面、给排水管穿楼板处、给排水管接头处及堵塞、烟道四周等,渗、漏水质量投诉问题成为较多的质量投诉。

1.2楼板、墙体开裂

楼板裂缝常出现在房间墙角、沿墙跟和沿梁方向出现裂缝,墙体裂缝常出现在梁下水平方向、柱边垂直方向、预埋管线位置及剪力墙与填充墙交接处。

1.3室内几何尺寸偏差较大

主要表现在房间开间、进深尺寸、层高及天棚顶标高误差等。

1.4空鼓、脱落

空鼓主要表现在墙面和地面,脱落一般表现在天棚和墙面,常伴随空鼓存在。

1.5建筑节能

主要表现在开发商私自将节能门窗改为普通型门窗、未通过设计同意私自改变外墙保温层厚度,致使外墙(含外窗)保温施工达不到设计要求等。

2产生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施工单位不注重过程和关键部位质量控制

如外墙渗水问题,外墙蒸压砌块施工时,砌块从出厂到现场,龄期是否有28d;砌块横、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是否达标;粉刷前所有穿墙眼、预留洞口、缝等堵塞是否严密;凸出墙面的空调机板、腰线、雨棚等混凝土是否振捣密实等,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外墙渗水。再比如卫生间的渗水问题,首先是施工单位不重视混凝土翻边的浇筑质量,未与楼板同时浇筑施工,不重视管道四周的堵塞质量,其次是卫生间的防水施工质量不达标等,最后是未认真开展每间卫生间的盛水试验工作。

2.2施工、监理单位均不重视后浇构件施工质量

住宅工程中,如果窗台梁、屋面女儿墙及厨房烟道四周混凝土后浇构件的浇筑不密实,可直接造成外窗、屋面及厨房渗水,并且维修难度大。

2.3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

比如高层建筑大部分都有空调外机搁板,有的搁板设计为凹型,一旦泄水孔堵塞,造成积水,由于空调机板的长期盛水,如果板的标高与圈梁标高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极易造成住户室内映潮或渗水;再比如不少住宅工程外墙保温层与基层之间未考虑设计水泥砂浆找平层,这不利于外墙的防水、防裂、防空鼓脱落要求。

2.4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不规范

“十二五”规划期间,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大力推广,但是也有不少单位未按照新材料的规范规定进行生产和提供,如商品混凝土的掺合料掺量超标,使用的混凝土塌落度超规范规定,施工过程不严格执行工艺标准要求,极易造成楼板开裂渗水。再如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的使用,市场价格的恶性竞争,厂家提供的砌块产品质量不稳定,现场施工、监理的把关不严,可能发生不合格产品用到工程中,加上施工单位不严格执行设计文件、规范标准和施工工艺要求,由此造成墙体开裂。

2.5施工、监理单位均不重视梁下、柱(剪力墙)边不同材料交接处的处理

与混凝土梁、柱交接处是两种不同材料,由于材料变异系数不同,存在变形差异。导致梁下、柱边裂缝的原因:一是未给已砌砌体留有充足的变形时间;二是梁下混凝土的填塞不密实;三是未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安徽省住宅技术规程要求施工。

2.6住户私自改动装修造成

一些住户在装修过程中,随意在承重墙上开洞,扩大窗洞口面积,拆除承重墙,在楼板上砌墙等,致使楼板、墙体开裂,造成安全隐患。

3处理质量投诉的几个难点

3.1项目建成后无后续管理

在本市,一些外地开发、施工企业及项目开发公司在项目建成后,开发、施工企业临时组建的项目班子已解散,建成后的小区无后续管理,遇到质量投诉,找不到责任主体,处理质量投诉难度加大。

3.2部分质量投诉,常伴随住户无理要求

有些质量投诉,本可以通过维修解决的,住户就是不同意,非要提出超出责任单位承受能力的经济赔偿、装修要求、退房等,如不满足,就通过媒体曝光、集体上访等方式,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给质量投诉处理带来了难度,也超出了处理质量投诉工作的权限。

3.3私自装修引起的质量投诉

毛坯房交付后,住户装修完入住后发生了质量投诉,建设、施工、住户均不愿承担责任,出现扯皮、推诿现象,也很难界定责任,给自己或其他住户造成一定的损失,处理这一类质量投诉难度较大。

3.4新建项目不规范施工引起的质量投诉

因相邻工程施工造成已建成房屋的墙体、楼板开裂,经观察、维修、加固等措施处理后,质量问题已解决,经有资质的鉴定机构鉴定为安全,有的住户不同意,要求拆迁安置、经济赔偿等,甚至有的住户不同意处理,想借机会得到拆迁、赔偿等,如不满足,就集体上访,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给投诉处理工作带来困难和无奈,超出了处理者的权限范围。

3.5永久性质量缺陷的投诉

有些质量问题,通过维修处理可能留下永久性质量缺陷,但不影响使用,如室内几何尺寸偏差问题;有些质量问题,经加固处理后也可能留下永久性质量缺陷,如裂缝、构件加固增加尺寸等,遇到这一类问题,住户就是不同意维修和加固处理,总要提出责任单位难以承受的经济赔偿问题,如不满足,就上媒体曝光、集体上访等,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给处理质量投诉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4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住宅工程质量

采取有效措施,参建各方认真履行质量责任,不断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满足百姓对住宅工程质量的需求,是当前减少质量投诉的根本途径。

4.1强化监管措施,督促参建各方履行质量责任

建设单位应对其开发的住宅工程质量全面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得随意降低中标工期,不得暗示施工、监理单位使用劣质不合格材料,要规范设计变更程序,重大变更必须送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提供给施工单位的施工图应该是盖有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专用章的施工图。设计单位在设计住宅工程时,在做好设计文件交底和现场服务的同时,对容易产生常见质量问题的部位和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应有常见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专篇。施工图审查机构应重视审查容易产生常见质量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并将其列入审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有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和方案,还应有关键工序实物样板,或者通过制作APP将施工工艺要求传授给施工班组,要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实行操作人员和验收人员签字上墙,加强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工作,全面推行施工质量样板引路制度,逐步推广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建筑节能、防水施工、门窗和外墙等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监理,应制定常见质量问题监理措施,并按照措施要求进行旁站、巡查和平行检验,确保关键部位和工序施工质量。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每年应对本地区质量投诉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梳理常见质量问题,针对问题适时出台有关常见质量问题的施工质量管理规定,减少本地区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推动本地区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4.2试行和推广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当前为解决异地开发、异地施工及项目开发引起的质量投诉事件处理工作,又好又快地解决质量投诉事件,更好地维护百姓利益和社会稳定,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企业,项目建设开工前,建设单位均应按照工程造价的5%打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待工程竣工后过了保修期再返还。此项制度不妨在我省省城先行试点,制度执行的好处:一能方便解决异地开发、异地施工引起的质量投诉事件,改变百姓投诉找不到责任单位现象;二能提高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三能促进参建各方履行各自的质量责任;四能减少工程质量投诉,势必促进建设单位重视工程质量。

4.3完善和修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已有十多年了,《条例》中涉及到的质量投诉方面的具体内容缺失,缺乏对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赔偿方面的解释,遇到一些投诉人到政府部门投诉是为了获得本不属于他们利益的事件时,处理投诉工作者无任何裁量依据和标准,只能通过调解和化解矛盾的方式来解决,或者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但是群众的事情无大小,政府部门又不能不管,使得政府部门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条例》经修订后,有对常见质量的处理和赔偿方面的内容解释,处理上述质量投诉事件时就有法可依,给处理质量投诉工作带来方便。

4.4充分利用建筑管理信用平台,实行质量投诉网上督办制度

第4篇: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范文

1.1目的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科学指导和引导村庄整治,切实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标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和《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导则。

1.2规划任务

村庄整治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村庄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村庄整治的建设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具体安排村庄住宅和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排水等以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3规划依据

1.3.1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2县或(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3.3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3.4村庄总体规划;

1.3.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编制原则:

1.4.1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等,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的各项建设。

1.4.2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方便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4.3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推进节能省地型村庄建设,避免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电线路穿越,避免沿公路展开布局。

1.4.4处理好近期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突出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城镇居住就业,推进城镇化进程。

1.4.5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或海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

1.4.6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1.5规划范围和村庄规模

规划范围指行政村或自然村范围。整治村庄的人口规模大于200人(或50户以上)的大、中型基层村和中心村;新规划建设的村庄规模应尽可能超过200人以上。

1.6规划的制定

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由具有规划编制资格的单位具体承担。

1.7规划审批实施

村庄整治规划应当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的主要内容

2.1村庄整治规划的分类

2.1.1村庄整治规划分为改建扩建型和新建型村庄规划。

2.1.2改建扩建型村庄:现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可能形成较好的对外交通条件,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或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并可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

2.1.3新建型村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规划建设的村庄,如移民建村、迁村并点及其他有利于村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而新建的村庄。

2.2村庄整治规划的要求

2.2.1改建扩建型村庄:应妥善处理新旧村的建设关系,积极推进旧村的改造和整治,合理延续原有的空间格局,有序建设新村,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旧村改造要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其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确定保护、整饰、拆除的建筑,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村庄扩建要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空间形态、道路系统等方面保持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在原有基础上沿1—2个方向集中建设,避免无序蔓延,尽量形成团块状紧凑布局的形态;统筹安排新旧村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2.2新建型村庄:应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清新优美,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情和时代特征。

2.3用地标准

2.3.1新建型村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控制在80~100平方米之间;

2.3.2改建扩建型村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的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

2.3.3村庄规划中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绿化及其它用地(生产建筑、仓储、公用工程用地)所占比例:居住建筑用地占55~70%、公共建筑用地占6~12%、道路广场用地占9~16%、公共绿地2~4%、其它用地占5~10%。

2.4公共设施规划

2.4.1公共设施包括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公益型公共设施和日用百货、集市贸易、食品店、粮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理发店、娱乐场所、物业管理公司、农副产品加工点等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

2.4.2布置原则:配套水平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并应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公益型公共设施宜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应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或村口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满足村庄交往活动的需求;小学应按人口和服务半径及其它要求进行布点。

2.4.3配套指标:按每千人1000~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

2.5住宅规划

2.5.1原则: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积极引导公寓式住宅建设。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推广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应避免单一、呆板的布局方式;人畜分离。

2.5.2标准: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130平方米。

2.5.3住宅日照间距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尽可能南北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布置。房屋间距旧村改造不得小于南侧建房高度的0.7倍,新村建房不得小于1.0倍。山墙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2米(属消防通道的还应满足消防要求)。

2.6基础设施规划

2.6.1道路交通规划

主要道路:红线宽度10~14米,建筑控制线16~20米;

次要道路:红线宽度6~8米,建筑控制线10~12米;

宅间道路:红线宽度2~5米;

主、次道路间距宜为120~300米;

注意配置公共停车场。

2.6.2给水工程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包括用水量预测、水质标准、供水水源、输配水管网布置等;用水量应包括生活、消防、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2.6.3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确定排水体制、排水量预测、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等。

村庄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合流制,有条件地区可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量应包括污水量和雨水量。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计算;雨水量参考邻近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2.6.4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点的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

2.6.5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预留邮政服务网点和建设移动基站的位置。

2.6.6广电工程规划:有线电视、广播网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有线广播电视管线原则上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村庄道路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广电通道位置。

2.6.7能源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型能源。

2.6.8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积极鼓励农户利用产生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结合农村改水改厕,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推广水冲式卫生公厕。

2.6.9消防规划:村庄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

2.6.10防洪规划:按二十年一遇以上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

2.7竖向规划

村庄竖向规划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标高等。

原则: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满足排水管沟的设置要求;符合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设计;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选用台地式;建筑场地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

2.8景观环境规划

2.8.1原则:重点加强村口与公共中心的景观环境建设,营造标志性景观效果;合理利用特殊地形地貌,形成地方特色;结合民俗民风,展示地方文化,体现乡土气息。

2.8.2建筑风貌规划: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式;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并能体现地方特色;住宅应以坡屋顶为主,尽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形成较鲜明的地方特色;各类公共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和方便人的活动外,必须与村庄环境相协调,注重特色空间的营造;新建建筑应强调与原有建筑风貌的协调。

2.8.3绿化系统规划: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基础,尽量在劣地、坡地、洼地布置绿化,植物配置宜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品种。

2.8.4河道景观规划:尽量保留现有河道水系,并加以整治和沟通,保持岸线自然走向,采用斜坡形式,并与绿化相结合。河道设计应满足防洪和排水要求。

2.8.5环境小品设计:包括场地铺装、围栏、花坛、园灯、座椅、雕塑、宣传栏、废物箱等。场地铺装,形式应简洁,用材应乡土化,利于排水;围栏设计要美观大方,宜采用通透式;路灯、指示牌、废物箱等风格应统一协调;各类小品主要布置于道路两侧或公共空间,尺度适宜,结合环境场所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法和风格,营造丰富的村庄环境。

第三章村庄整治的技术文件要求

3.1专项规划编制要求

以上各专项规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并和取舍。

3.2技术文件要求

3.2.1进行村庄整治的规划,基本成果要求是“三图三表一说明”(现状图、规划图、设施图、村庄用地汇总表、主要指标表、行动计划表、说明书)。

3.2.2现状图。比例尺1:500~1:1000,现状图应标明自然地形地貌、河湖水面、道路、工程管线等,各类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

3.2.3规划图。比例尺1:500~1:1000,规划图纸要标明硬化道路、宅前小路、排水沟渠、公用水塘、集中供水、公共活动场所、公共绿地、集中畜禽舍圈、保留民房、保留祠堂、拆迁民房、违规民房、公共厕所、垃圾集中堆放点等。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必须明确标明四至范围,并指出其属性,包括村外散户迁建、村内拆迁新建、新增本村村民宅基地等。数量较多的村外整村迁建应明确规定拟迁建的村名和户数。

3.2.4设施布置图。比例尺1:500~1:1000,设施图应标明道路红线位置、横断面、交叉点坐标标高,给水管线走向、管径、主要控制标高,排水沟渠的走向、宽度、主要控制标高,配电线路走向和有线电视线路,以及其他有关设施和构筑物的位置等。

3.2.5主要指标表。包括村庄人口、村庄户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筑面积、农房拆除率、农房保留率、道路建设或硬化面积、改建沟渠长度、保留空地(含自然状况与绿化用地)、集中的畜禽圈舍建设面积等。

3.2.6行动计划表。包括整治项目清单、项目具体内容、投资额、政府补助情况、项目用工量、村民申报类型、村民选择程度,开工和完成时间等。

第5篇: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城市污水 污水处理 再生回用

中图分类号: U664.9+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水量正在逐年递增,而有限的水资源又不断被污染,再加上地区性水资源分布不均和周期性干旱,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的再生水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再生水利用量逐年提高。我国淡水资源匮乏,解决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污水资源化。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技术与工艺分析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再生系统、再生水输配送系统和水质监测与运行管理及维护系统。污水再生处理技术是污水再生回用的核心,是保证再生水水质合格、用户使用安全及再生水回用价格合理的关键。目前,我国再生水主要有以下用途:农田灌溉、城市杂用、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景观用水等。

臭氧再生水处理工艺在饮用水的净化处理领域,人们最早研究并使用了臭氧技术,而如今,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再生水的处理中,而且实践表明处理效果良好。臭氧再生水工艺流程可简化为:待处理水混凝臭氧脱色进入机械加速澄清池进入V型过滤池紫外线消毒出水。臭氧再生水处理工艺和其他再生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设备流水线占地面积小,降解速度比较快,自动化程度较高,没有二次污染,不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或浮渣,特别对于生物难降解的物质的处理效果尤为明显,此外这种再生水处理方法还具有防垢,脱色,杀菌等作用。实践表明,在整个再生术处理工艺中,臭氧能够明显对水质除臭脱色,该工艺去除率最高能够达到35%,但是对最后排出水的浑浊度改善不够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会加剧水质的浑浊度,这可能是在臭氧的氧化反应过程中,原本可溶性的物质转变成了不可溶的物质,在加上臭氧的微絮凝效应,使得水质的纯净度不升反降。

1.2 MBR再生水处理工艺

膜生物反应器MBR(Membrane Bio-Reactor),是由生物处理单元和模分离单元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再生术处理工艺。与传统生物处理方法相比,MBR 具有适应性强、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单、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在长期的运转中,膜作为一种过滤介质易堵塞和污染。MBR再生水工艺流程可简化为:待处理水曝气沉砂池MBR臭氧脱色二氧化氯消毒出水。MBR再生水处理技术生产的水质质量高而且稳定。分离膜的分离作用相当明显,效果不是普通的沉淀池可以相比的。经过处理的水浑浊度很低,悬浮物接近于零,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的含量也明显降低,膜分离技术使得水中的微生物留在生物反应器内里面,这样系统内的微生物浓度能够一直被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值,在提高反应装置的处理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出水的质量。反应装置受工作载荷的影响较小,能够稳定输出优质的出水。整套装置的结构比较紧凑,工艺流程比较简单,便于操作和管理。同样膜生物反应器也存在许多缺陷等待改进。比如生产设备成本较高,尤其是膜的造价比较高。在再生水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膜污染问题,会严重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以及设备的维护管理。整套装置要在较高的有氧环境中运行,所以需要较高的曝气强度,其次为了降低膜污染发生的可能性,需要增大流速,加大膜的通过量,以有效地对膜进行冲刷,这些条件都需要较高的能耗方能实现。

1.3 多孔型悬浮生物陶粒工艺

该工艺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料选择多孔型悬浮生物陶粒,这是一种以价格低廉,相当易得的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环保产品,颗粒直径通常在3~8mm。该再生水处理工艺流程大致为:待处理水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滤池消毒出水。多孔型悬浮生物陶粒具有比重小,不易生物降解,稳定性较高,生物亲和性好,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微粒表面粗糙等等诸多优点,这能够使微生物良好的存活和繁殖,在保证了较高的微生物浓度的同时又有助于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所需氧气传质,是作为曝气生物滤池比较理想的载体。和传统的过滤池相比,多孔型悬浮生物陶粒滤池出水效果好,冲洗强度小,时间短。并且多孔型悬浮生物陶粒粘性较小,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越来越严重的接团现象,微粒之间的空隙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装置能够持续且稳定的运行,在再生水处理工艺中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以及推广前景。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方式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可分为集中式污水再生回用、分散式污水再生回用和集中分散混合式污水再生回用三种方式。

2.1 集中式污水再生回用

即建立大中型的污水再生回用水厂(简称再生水厂),将城市污水通过市政排水管道进行收集并集中处理,然后回用于农业、工业、景观环境、城市杂用等非饮用水方面。集中式污水再生回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统一收集、处理和回用,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流动方式,代表了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工业发达国家很多城市,它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2.2 分散式污水再生回用

即在大型建筑物或小区(住宅、工业区)内设置小型中水处理站,对建筑物内污水或(优质)杂排水进行收集,经处理后回用于建筑冲厕、绿地道路浇洒等生活杂用,它又称分散式中水回用。分散式污水再生回用能满足小规模地区污水管理及资源化的要求,允许以单独小型污水处理和就地土壤处理系统作为长期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资源—产品—多种出路”的物质流动方式, 是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小城镇较多,特别是一些地广人稀和排水管网不能普及的城市边缘地区,分散式污水再生回用将成为污水再生回用方式的最佳选择。在水资源短缺、再生水需求日益旺盛的今天,分散式污水再生回用已成为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它与集中式污水再生回用方式相辅相承,共同为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服务。

2.3 集中分散混合式污水再生回用

即将集中式与分散式污水再生回用相结合,部分区域采用集中式再生水回用,部分区域建设小型中水处理站实现污水再生回用。它克服了单设集中式或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的缺陷,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适应性好。在实际应用时,须考虑再生水回用的经济性与合理性,通过污水再生回用布局优化确定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再生回用范围。

结束语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不仅能节约新鲜水资源,而且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污水再生处理技术和运行管理是影响我国污水再生回用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对再生水企业和用户给予鼓励和政策扶持,并通过有效的法律和行政手段使各项政策和管理条例得以严格执行,积极推动我国污水再生回用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桂琴,吴斌.天津市再生水回用现状与发展[J].供水技术. 2010(02)

第6篇: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范文

2021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决策部署,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向“有实”转变,我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扎实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和治理重点,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级河长履职情况

截止5月底,因人动等原因,我县县级河长共计18人,应巡93次,已巡94次,共计发现问题问题20个,其中倾倒垃圾2个、河面漂浮物等10个、水库周围养鸡场1个以及其他问题7个,目前均已整改完毕。全县召开专题会议2次,组织学习了《水利部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指导意见的通知》,审核通过了《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用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长批示15余次,下发重点工作提示2次涉及相关重点工作推进4个。

二、水资源管理保护进一步加强

(一)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

截止目前已完成2019年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工作任务,共计完成取水工程设施整改工作27户,配合税务部门完成上半年水资源税征收工作。

(二)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作。

一是实施镇安家村供水管网安装工程。投资19.6万元,项目建成将惠及77户(约245人)居民生活用水,改善项目县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提升项目县群众饮水安全状况。二是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投资81.37万元,致力于解决我县8个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的维修养护工作,预计19483人受益。三是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现状,认真查找薄弱环节,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根据核查的具体情况,制定整改措施,于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整改。

三、水域岸线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有力推动河湖管理范围划定。

2019年,我县投入资金174.95万元,对辖县内9条河道开展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目前、凯江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告示牌制作,后续将开始进行桩牌埋设;凯江已经完成成果修改并待交专家复核确认,其他7条规模以下河道成果正在修改中。

(二)加快推动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

根据安排,我县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前期已根据《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费用计算办法》进行测算并向县政府申请资金45万,待资金批复后,我县将尽快完成后续程序,抓紧时间落实规划编制。

(三)持续抓好河湖清四乱。

积极协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持续抓好河湖日常巡查,充分发挥河长制办公室问题分办、交办、督办职能职责,积极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抓好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县镇两级河长共计开展河道巡查583次,巡查发现问题35个,均已整改完毕。

四、水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

(一)持续推进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省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综合评估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县已完成县级综合评估报告编制、小水电清理整改管理平台电站信息填报、县级综合评估报告审查等工作。经分类汇总,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涉及我县共有7座小型水电站,其中列入整改类6座、退出类1座。截止4月底,6座整改类电站已全部编制完成水电站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实施方案,1座退出类电站完成水电站退出实施方案。

(二)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厕污共治”。

在原有农村沼气池覆盖面广、使用率高,卫生厕所建成率较高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以“改厨、改厕、改卫”推进“厕污共治”。推进上: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抓住脱贫攻坚“五改三建”、农村危房改造、新村聚集点建设等契机,按照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要求同步建设管网和处理设施,对于新建的乡村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实行污水处理一步到位,对农户新建房屋非冲水厕所和三格化粪池一律不予审批,对老旧非卫生厕所改建给予补助。治理上:采用三种模式治理农村污水。对于地处偏远,对排放要求不高的独居户,采用分散单户模式,运用新(改)建三格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对化粪池进行增补,对沼气池进行功能提升和改造。对于景县、水源保护地等水质排放较高的县域,独居户采用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进行处理,3-5户的采用小院散居模式。直接利用现有沼气池、化粪池、厕所坑等收集池,再用管道收集污水进入微动力小型净化槽分散式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对于水源保护地、景县等水质要求较高县域的大中型院落(15户左右),采用院落集居模式,通过建设污水管道直接收集农户沼气池、化粪池污水,采用污水处理站(点)集中处理或者“三格化粪池+小型湿地生态”两种处理方式,确保一般地县水质排放达到一级B,核心景县、水源保护县和重点流域达到一级A标准。截止2019年底,全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65%,已有95个村37666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占比达87.16%。

(三)化肥农药零增长见成效。

2019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3万亩,有机肥改良土壤10000亩。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实施柑桔、贵妃枣绿色防控,全县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持续推动。

在2019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基础上,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稳步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1%,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五)土壤污染防治。

2018年以来,我县连续三年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寻找污染原因,积极探索治理措施,为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建立了四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在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县农业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初稿。另外,完成了《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方案》。

(六)加快推进畜禽资源化利用。

根据国家和省安排,县纳入了2020年省畜禽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县之一,项目《实施方案》备案总投资7139.73万元,建设任务为119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建设2个沼液收贮运专业合作社、2个有机肥厂,项目计划实施周期为二年。目前已完成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86个,已开工的110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粪污收集池、沼气池、沼液贮存池、干粪棚等土建项目2020年计划项目已经全部完成,正在抓紧进行利用设施设备安装,2021年计划项目已经完成40%。

(七)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我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由市政府通过BOT模式统一打包给市旌辉公司负责实施,计划投资15981.45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7座,污水管网125公里(三级管网72公里)。截止2019年底,各个污水处理站已建成完毕,目前正在推进实施入户污水支管道的连接,预计2021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7座污水处理站(厂)均能投入试运行。

(八)逐步改善城市道路配套雨污水管网。

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主要包括我县太平路和西山路,不仅对老旧的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新建,同时也对老旧城市雨污水进行改造和新建,即节约了建设成本,也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排水体系。截止本年度6月上旬,县已完成了太平路、西山路配套雨污水管网以及综合市场雨污治理,完成雨污水管网改造约4km,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城市排水体系。计划在下半年启动镇团结路、土桥东路等道路沿线的雨污水管网新改建1.2km。

(九)城市雨污混流县域集中治理。

我县综合市场是我县城县重要的城市日常生活用品交易市场,不仅人口流量大、入驻商户多,而且我县的护城河从综合市场穿过,每日综合市场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是直接排入护城河中,不仅污染我县的城市水体,还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对此我县启动了综合市场基础设施整治工程,对市场范围内所有排水管道进行改造,将市场内错接混接的雨污水管道从新分流,分别接入市政雨污水管道中,基本解决综合市场雨污水混流的问题。

五、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深化农村垃圾处理“五步走”模式。

按照“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五步走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环卫设施覆盖到户、保洁队伍延伸到组、回收站点设置到村、中转设施覆盖到镇,使垃圾分类处理全域覆盖。通过实施“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项目”对全县主要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对接式垃圾车4辆,村组垃圾转运车103余辆、垃圾清扫工具1000余套,升级改造镇垃圾中转站7座,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除设施升级外,不断深化以户为单位开展的垃圾“三分类”(即把农村垃圾分为可卖钱、可堆肥、不可回收三类),通过院落培训示范、编排顺口溜、广播天天讲等多种渠道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以分类促减量;每个村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通过回收站(人员)定点收、到户收,让可卖钱垃圾(再生资源)“归好位”“回各家”;按照“六个好”标准大力开展“乡镇场镇及过境段、公路沿线、四好新村(景县)为重点和村抓组、组抓院落为示范”的“三重点两示范”环境集中治理。将每月28日确定为“全民清洁卫生大扫除日”,设立并全面推广卫生院落整治基金,开展星级卫生户评选,推动100个幸福院落和1000户卫生文明户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631”经费投入机制,保障长效运行。即:60%由县财政兜底、30%由村民每月“一元钱”解决、10%农村垃圾产生大户(如农家乐、商家)缴纳;完善“4个一”撬动机制。即:一元钱知责任,村民通过缴纳每人每月“一元钱”清洁费,清楚垃圾处理有责任;一块牌给荣誉,每年评选一批星级卫生文明户并悬挂奖牌带动示范;一张表评结果,由村民每年对保洁员工作进行无记名考评,决定保洁人员奖励补助和是否续聘;统一挂勾抓督促,将环境治理(主要是垃圾处理)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考核,与综合考评排名和相关经费挂钩,通过月晒、季考、年评+曝光、问责、奖惩等手段,督促乡镇主官抓环境整治,通过不断强化责任落实落地,提升了全域环境治理效果。

(二)强化河湖水环境治理。

按照属地原则,各镇及县综合执法局积极对境内河湖水环境问题进行清理整治,截止目前共计出动人力800余人次,出动打捞船350余次,累计打捞、清理水生植物等杂物50余吨,有效控制了水生植物的生长蔓延,确保水面干净整洁。

六、水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水土流失治理有效防控。全县始终把预防监督作为水保工作的生命线,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把水保方案审批关,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021年一月至今,全县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13个,做到了审批规范、无偿服务、要件齐备。积极开展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执法检查,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检查32余次,发现问题9个,并通知业主尽快整改完成,督促各类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护;加强镇幸福村的国家水土流失监测点日常管理,监测数据每季度上报省水土流失监测总站,能有效为水土流失监测提供科学的数据。上半年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64.5万元,并全部缴解入库,做到了审批项目应收尽收。

七、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河道砂石盗采乱点乱象整治“红黄绿”挂牌警示工作。

一是及时督促镇抓好落实河道砂石资源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分级监管机制,设置镇级监管人1名,村级监管人5名,组级监管人15名。二是严格按照巡查制度开展日常巡查、建立台账,2021年至今共开展巡查56次,其中夜间巡查8次,开展联合执法5次,及时封堵下河车道4条。三是巡查发现镇盗采砂石案1件,共计盗采量2立方米,给予1万元行政处罚,已结案。四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农村饮水专项排查、日常巡查期间对群众宣讲《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大力宣传我市、县打击砂石盗采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最大发动群众力量进行监管。

(二)推行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

我县境内河道全面实行河道禁采,现仅有市县段(、镇)河道治理工程及省市县镇河防洪治理工程2处在建工程,为保障河道砂石采运规范,及时印制并向承建方发放《河道砂石转运证明》《省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共计200份,要求凡是未开具采运管理单及转运证明的河道砂石一律不得转运,一经发现全部视为非法盗采,将严肃查处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7篇: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

1建筑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各种渗漏问题,导致建筑内部环境潮湿,材料变形、脱落等问题的出现。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大大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进而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防水防渗施工建筑技术种类繁多,这些技术在提升建筑工程的刚度和强度、预防渗漏、降低后期维护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同时严格把控施工流程,从而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施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渗漏问题

众多案例表明,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渗漏问题主要包括外墙渗漏、顶层渗漏、厨房卫生间渗漏以及地下室渗漏等,具体情况如下。(1)外墙渗漏。外墙渗漏是指建筑与外部门窗相连接的墙面因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而出现雨水渗漏的现象。这种渗漏问题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其一旦发生就会对建筑内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一直得不到妥善处理,外墙渗漏还有可能演变成裂缝等更深层次的问题。(2)屋面渗漏。当前,大部分建筑项目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施工工艺过于复杂,因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往往会造成屋面渗漏等问题。除此以外,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例,也会对屋面防水防渗效果造成影响。(3)厨房卫生间渗漏。厨房和卫生间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地方,水管、水龙头、洗手池等用水设施的数量较多,因此,忘关水龙头、水管老化破裂等情况,都会导致渗漏的发生。(4)地下室渗漏。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维持建筑外形的美观性,设计人员通常会将各种各样的管道设置在建筑外部,并将对应的管理设备设置在地下室。在此过程中,常有设计人员忽视地下室的伸缩缝以及冷接缝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导致水管破裂、渗漏等问题时有发生。

3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漏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尽管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各种渗漏问题仍然存在,并未得到根治。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其一,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许多部位存在孔洞,一旦混凝土凝固,这些孔洞便会威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并未及时对其进行有效养护,导致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进而大大降低建筑的防水性能。其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按规定要求做好防水基层的处理工作,致使防水层与基层的贴合度不高,进而引发渗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水基层水分过多或过少、表面杂物未清除干净、防水涂料涂刷不均匀等情况,都是直接影响防水工程施工效果的关键因素。其三,在防水防渗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的封堵原材料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填充较大缝隙时,如果施工人员选择了粒径较大的填充材料,就会导致原材料颗粒之间的缝隙增大。长此以往,这些缝隙会逐渐扩大,从而造成雨水渗漏。另外,笔者研究发现,在防水防渗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的防水卷材通常在材料性能与规格等方面与施工要求并不十分匹配,这也是引发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4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笔者整理了外墙、屋面、厨房卫生间以及地下室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具体内容如下。

4.1外墙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据笔者分析,外墙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与混凝土材料密切相关。因此,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外墙质量,尽量选用防水性能和抗压性能较高的混凝土材料。此外,为了有效避免外墙渗漏,施工人员应在每一楼的楼面上铺设外墙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最后再进行封膜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正式封膜前,应及时清理施工缝并用混凝土进行密封。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及时落实混凝土养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裂缝问题出现的概率。

4.2屋面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在屋面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在屋顶上搭建混凝土围梁,以提高屋面防水效果;在屋顶安装排水设施,以便在汛期及时排出屋面积水,避免因屋面出现渗漏问题而破坏建筑结构。若屋面结构出现较大的裂缝,施工人员应及时在裂缝中填充混凝土,以提高屋面结构的防水防渗性能。此外,施工人员还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并根据施工现场条件与周边环境、当地的天气状况等因素来制订施工方案,进而保证各项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防水防渗工程的最终质量。

4.3厨房卫生间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厨房和卫生间既是人们重要的日常生活场所,也是用水量较大的功能区。因此,施工人员应在正式施工前仔细检查防水材料,确认无误后还需要在材料表面涂刷封底漆,以提高防水材料的防水性能和使用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合理增设管道井以及排水管道等设施。

4.4外门窗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为了避免外门窗发生渗漏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准确控制墙体与门窗之间的缝隙,尽量将缝隙控制在20mm~30mm间,并使用固定链进行连接。此外,施工人员还应在墙体与外门窗之间填充防水材料,以确保门窗与墙体有效粘连,进而全面提升建筑的防水防渗效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同时注意边框与门窗的贴合度,以确保门窗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4.5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为确保地下室能够更好地投入使用,施工人员在建设过程中还应做好地下室的防水防渗处理工作。地下室单层结构所承受的压力大,难免会出现裂缝,而一旦出现裂缝,就会造成渗漏等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施工人员除了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外,还应做好套管的埋设和处理工作,以免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套管出现渗漏问题。防水层的铺设及处理同样不容忽视,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施工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尽可能提升地下室的防水防渗效果。

5提升防水防渗效果的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水防渗效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工程监督与管理,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详细内容如下。

5.1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

首先,建筑企业应在把握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实际施工要求的基础上,科学选择防水防渗材料,同时还要对所选材料进行实验,以便更深层次地了解材料性能,进而从源头上避免渗漏等问题的产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市面上出现的防水防渗材料的种类日益增多,其性能不断优化,使用期限不断延长。因此,建筑企业在选择防水防渗材料时应更加谨慎。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还应综合考虑材料的防水防渗性能,进而保证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5.2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在开展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具体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施工方案与实际施工的协调性。此外,为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合理优化防水防渗设计方案,以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总而言之,设计人员在防水工程中,应科学选择防水材料,并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与地质环境、当地的天气等因素,合理调整设计方案。

5.3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作为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往往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积极参加培训,从而掌握更多的施工经验与技术。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还应对卫生间、厨房、阳台、地下室、屋面等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当发现渗漏问题时,应及时要求施工人员进行处理。

5.4加强工程监督与管理

为规范建筑工程监督过程,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针对每一个施工环节制订相应的审查方案。同时,在对工程的施工次序、重要位置、关键节点进行监督与审查时,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可以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来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监督单位还应该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以及时掌握建筑工程的具体信息,从而进一步保证工程监督与管理的规范性。

5.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企业应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进行管理,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筑企业还应落实责任制度,以此来激发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建筑企业在制定具体的技术管理制度时,需要以实际施工情况为基础,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把握施工要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隐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切实落实保护措施,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进而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6结语

笔者主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外墙、屋面、厨房卫生间、地下室等区域常见的渗漏问题总结出若干处理措施。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需要,建筑企业应加强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运用,不断创新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另外,建筑企业还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团队,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以及防水防渗工程的施工效果,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永元.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21(9):217-218.

[2]刘伟.对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J].居舍,2021(24):61-62.

第8篇: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范文

【关键词】建设;规划设计;城乡一体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进入城镇化发展阶段,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在这十年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从36.22%提升至49.95%,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之快[1]。与此同时,农村人口迁移现象严重,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城镇人口巨大变化的形势下,要想满足城镇人口的增长需求,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2]。因此,需要建设产业园区和居住区,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并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下文主要分析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的作用

(一)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本五年末,需加强城镇化建设,其人口总数要达到总人口的51.5%。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为农村人口的发展谋福利,逐步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繁荣和富裕。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需将着力点放在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局面[3]。

(二)加快现代化新城乡

随着农村机械化生产力的发展,目前的农村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节省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且向城市服务行业转移,进而改变了产业结构。为了推动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新城乡,对城镇、乡村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实现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三)满足农村人民物质文化需求

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城镇建设具有高标准、高质量;各项基础服务齐全等,可以拥有良好的生活空间和生存环境。要想满足农村人民在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前提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按照方案来建设。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公共设施配套日渐完善,生存环境宜人且吸引大量人口等。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良好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序建设依然存在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些乡村依然存在无序建设情况,表现为村民个人自建、随意圈占耕地等;还有一部分村民虽已经迁至其他地方居住,但仍占用宅地,既不上交,又不允许别人使用;在建设物堆积方面,为了图方便、节省时间。大多将它们堆积在街道上,给交通带来不便。

(二)建筑物建设不符合要求

在城镇化建设中,有一部分建筑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勘测、规划,大多依靠经验来施工,建设的建筑物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比如功能单一、不符合节能标准、环境污染、抗震性能低下等,甚至还有一部分建筑物呈危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大大降低了城镇化建设的水平。

(三)绿化建设不合理

据调查显示,在目前的城镇化建设中,乡村的绿化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没有公共绿地、湿地等[4]。与此同时,在处理人们的日常污水中,由于缺乏排水管线,造成污水横流,严重污染环境。在电线安装中,出现“蜘蛛网”,且将强电荷弱电绑在一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等。此外,有些地区的政府管理力度不够,对于一些不报建的情况没有进行监理等。

三、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要想保障城镇化建设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工作。

(一)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视度

各级领导要深刻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对其重视度,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具备良好的思想保障。第一,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派专门人员进行宣讲来加大宣传,让广大农村人民认识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作用、目标等,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促使他们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做到“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第二,培养专业骨干队伍,各级领导需要通过参观学习、培训等途径,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培养出一批骨干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城乡建设注入科技力量。

(二)合理规划设计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城乡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其建设方案,以县城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导致城市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给未来发展留下空间;对于一些较小的乡村,可以采用逐渐合并的方法,形成新的乡镇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效率。在乡镇规划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为了便于管理,需充分考虑行政区域的划分问题;(2)考虑农村人民的生计,确保乡镇规划便于农业发展;(3)城乡之间的交通要便利,方便人们的出行;(4)在选择地理位置时,要确保其环境宜人,空气清新,避免选在环境污染的地方[5]。

(四)合理编制规划设计

在编制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时,满足以下各方面的要求:(1)交通要求。严格按照“十二五”的要求,城镇之间、乡镇之间、乡村之间分别有高速公路、二级公路、硬化公路,并且根据实际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城、乡、村之间有互通公交车。(2)公共服务功能要求。要求配套齐全,所有建设均按照一体化标准进行建设,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场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有邮政、通讯等服务网点等。(3)环境要求。保证有足够的湿地、绿地,在道路的两旁均有植物和树木等。(4)管线要求。做好统一规划工作,水、电、通气、暖气等各种管线均进入每栋建筑,为了安全和城镇化的外观,需将管线暗设于地下。在布设采暖地区时,需要建设集中供热站;对于污水雨水区,需要先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对其进行排污处理,然后再合理利用,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政府加强管理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做好调查工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城乡工程建设管理条例,并以此为依据,规范工程建设行为,与此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节约用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加强监督,禁止乱占土地、不可自行修建房屋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做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工作,可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加快现代化新城乡、满足农村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正视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门丽君.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3(03):31-33.

[2]王俊芳.乡村发展视角下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问题思考[J].城市建筑,2013(10):9.

[3]郭晶晶.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44+112.

第9篇:城镇排水管理条例范文

论文摘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控制与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本文作者根据有关法规及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结合县情,提出了加强临泽县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主要对策.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极其宝贵的物质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我县是水资源紧缺,水环境形势严峻的县区之一,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将影响未来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控制与防治工作,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历史的必要性.

1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背景分析

1. 1自然环境概况

临择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属黑河流域中段,梨园河(大沙河)纵贯南北,全县总面积2727. 29 km2,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拔高度在1 360^-2 082 m之间.属典型大陆性干早气候,年平均气温7. 7℃,无霜期152 d,年均降水量117. 1~,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2 211. 7 mm,年日照时数为3 052. 9 h,主要灾害气象因素有干早、霜冻、干热风、沙尘暴等.境内自然形成南、北、中三条风沙带,总长103 km,沙化面积4 053 hm3,占土地总面积的12. 900,与绿洲面积之比为6,5,盐化草甸面积2. 42万hm2,占绿洲面积的1/3.

1. 2水资源现状及趋势

全县地表水总量12. 8亿m3,其中黑河过境水量10. 5亿m3 ,梨园河(大沙河)年径流量2. 3亿m3,计人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1. 02亿m3,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3. 82亿m3,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6处,中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0. 327亿m3,干、支、渠道91条,长613. 2 km,机井888眼,2002年总用水量5. 68亿m3,其中农业用水4. 6亿m3,生态用水0. 86亿m3,工业用水0. 15亿m3,生活用水0. 07亿耐,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1%以上.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祁连山雪限上移,流域来水量逐年减少,可见未来10年地表水量亦将不断减少,地下水量也将减少.总之,在生态环境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境内水资源呈逐年递减趋势.

1. 3水环境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监泽县属黑河水系,黑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祁连山,自张掖由东南向西北流人境内,境内流程56km,年平均流量50.5 m3/s,流域内乡镇企业少,水污染较轻.梨园河(大沙河)源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山脉的柴诸山,属黑河支流,流经县境流程30.5 km,自南向北流经县城,汇人黑河,为季节性支流,7---9月为汛期,河水量不足黑河的 1/4,其他月份即为断流期.流域内既有工业废水排放,又有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人大沙河,使大沙河水体受到污染.城区水源地,县自来水公司第一、二水厂区的地下水水质均为工、类优良生活用水.据《临泽县城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及《新民滩水源地地下水供水可行性论证报告》显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1792万m3/a,现状开采量740万m3/a,可满足近期及远期生活、生产用水需要.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年降雨量稀少、蒸发强烈,地下水开采困难。按水利部《黑河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中游可用水量分摊,我县亩均水量511 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写,水资源紧缺,制约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用水方式粗放、节水意识不强,水量损失大,工业用水定额偏大,大多为自备井用水,循环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现状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低,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人大沙河,造成地表潜层水污染;年化肥施用量约3万,对水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四是随着城镇人口不断聚集和增加,餐饮、理发、洗浴等服务业的膨胀发展,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剧增,对大沙河的污染负荷将不断加重.

2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目标及期限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机遇,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人力度,对重点污染源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重点流域进行重点整治;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提高流域沿岸企业和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一控双达标”,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关停“15小”和“新5小”、遏制污染反弹、强化清洁生产、加大排污收费力度等措施,如期实现控制目标,在全社会形成珍惜保护水资源的共识,最终实现流域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发展的双康目标.

控制范围:梨园河(大沙河)自梨园到野沟湾黑河人口段止,全长30. 5 km;黑河临泽段自高崖子水文站到萝泉下庄村止,全长56 km.

控制期限:近期2003 ^-2005年,远期2006 -2010年;

水环境质量目标:大沙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近期保持V级标准,远期达到N级标准;黑河流域临泽段水环境质量近期保持N级标准,远期达到班级标准.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我县工业水污染源近期和远期达到的排放标准为111级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近期200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12%,远期201。年达到1500;城镇建成区绿化搜盖率近期达到30.1,远期达到3500;农业生态示范区面积近期达667 hmZ,远期达到9 333 hmZ.

3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重点

3. 1污染源治理

要控制和清除水体污染,必须从控制废水排放人手,实行“防、治、管”三结合.首先,搞好全县水污染调查工作,确定污染源分布状况,时间变化及污染数量、浓度等,然后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加以细化分解,由排污单位向环境保护部门如实申报排污量,经核定后,编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由排污单位与政府签订控制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监督管理,严格考核奖励.经考核、超标排污的,由县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并依法处罚.流域排污单位必须在排污申报的前提下,取得合法排污资格;重点污染企业还应在排污口安装流量计,做到规范、科学.自2003年起,禁止一切排污单位向流域水体超标排放污染物.其次,加强废水无害化处理.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必须经过净化处理.雪晶淀粉、天森蕃茄等水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设施,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再次,要加大流域水体的监测管理力度,通过监测,及时了解水体污染状况及污染来源,以便果断采取治理措施.

3. 2水源保护

对城区、乡镇饮用水源地,要划定保护区,严格加强保护.近期,(2005年前),应将城区一、二水厂水源地和小屯乡矿泉水水源地列为一级保护区,严加保护;其他乡镇水源地也要加强管护,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单位或个人利用渗井、渗坑排放或倾倒有毒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及其他废物,所有排污单位(个人)都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体环境质量标准,保证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6-1985 ).

3. 3水处理项目建设

从2003年开始,逐步完善城区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区生活污水做到应排尽排,坚决清除渗井、渗坑.拟在铁路北侧洼地,建设生物氧化塘一座,利用藻菌共生系统净化污水.工业企业污水由工厂无害处理后,争取达标排放.力争在2006年建设处理能力10 000 m3/d的污水处理厂一座,使城区生产和生活污水实现管道化排放、工厂化处理.

3. 4农村污染防治

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使之减量化、无害化;积极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创造条件开展喷灌、滴溉种植业生产活动;大力推行降解地膜使用,提高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率,加强对农药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环境安全管理,掌握乡村农药污染状况,确定农药污染控制重点,采取切实措施积极防治;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监管工作,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调整;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关停“15小”企业的监督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3. 5生态环境保护

进一步加强对水务、矿产、土地、林木、动植物、风景名胜等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林区、绿洲保护,严格控制生态开发活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积极探索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行生态破坏限期治理制度;随着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进程的推进,应加强干、支、斗渠两侧树木的保护工作,禁砍禁伐;加大退耕还林、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增加全县林木总量,提高覆盖率;在城区搞好防护林带绿化造林工程,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4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主要对策

为促使我县走生产发展、生态富民、生活富裕的文明道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4.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切实增强环保基本国策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把环保工作当作重要的日常工作,抓紧抓好,人人保护环境,城乡联动,共同保护好流域水环境,切实改善水体质量,实现控制水污染达标排放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

4. 2努力创新机制,实施清洁生产

乡镇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面源污染,加快污水截流工程建设步伐,结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生态示范项目建设进程,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提高林木覆盖率;倡导节约用水,全力推行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积极推行循环用水制度,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改进水污染企业生产工艺,引进新技术,降低单产排污量,开展对废水的综合利用,使其资源化;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严禁在黑河、大沙河流域新建污染严重的化学制浆造纸、制革、印染、电镀、酿造等生产项目,对已建设的化工、食品加工企业,严格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污水处理和治理资金投人,切实做到达标排放.创新乡镇企业机制,要实施清洁生产,同时开展清洁生产自愿承诺活动,努力实现水污染排放减量化、无害化.

4. 3强化目标管理,遏制污染反弹

严格遵循“谁造成污染,谁承担责任”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多渠道筹措治理资金,保证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同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要将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列人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重点水污染企业的管理,按要求制定水污染防治计划,确定每年削减废水排放量.强化目标,落实责任,努力保证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如期完成,采取果断措施,关闭“15小”企业,遏制污染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