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更年期骨质疏松的症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扛”不过去的更年期
调查显示,仅1%~2%的人会去医院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很多人以为,绝经、卵巢功能减退是个自然现象,“扛一扛”就过去了,不用治疗。殊不知,“更年期”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心情焦虑、抑郁,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它还是女性此后生命中众多疾病的“罪魁”,如血脂改变进而引发心脏病,钙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甚至是骨折等。
焦虑、爱发脾气等情绪波动,是大家最熟知也是最典型的更年期症状,但很多人对此不够重视。此外,失眠、爱出汗、易疲劳、心悸、潮热、肌肉关节疼痛、耳鸣、皮肤感觉异常等,都是其早期症状,其实这些都意味着卵巢功能的衰退,接着还可能出现阴道干燥、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
更年期治疗 需整体方案
那么,更年期的问题应该如何治疗呢?这要从更年期问题的根源说起。
从字面上来讲,更年期的“更”就是变化的意思,“年”这里指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个时代,也就是说,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女性卵巢功能的衰退。
女性到40岁以后,卵巢功能的储备急剧减少,到了50岁,大多数人卵巢里面的卵基本就没有了。卵巢里面的卵有什么作用呢?生育是它一个主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卵了,人就没有生育功能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雌激素的分泌。雌激素是从卵周围的颗粒细胞分泌的,其他地方是基本不能产生雌激素的。卵巢功能衰退,卵巢里没有卵就没有雌激素的产生了。而女性更年期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雌激素的缺乏,因此激素补充治疗是解决多种更年期相关问题的根本之道。
女性绝经是在50岁左右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伴随很多衰老的相关问题,这些不一定都是绝经所带来的,这就需要一个包含生活方式调整、激素补充治疗、钙和维生素D补充、骨质疏松和其他相关问题的针对性治疗等一系列全面治疗方案,而且在不同年龄段、不同伴随疾病以及不同更年期问题的严重程度下,药物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补充激素 把握“时间窗”
围绝经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到绝经后1年之间,大约持续3~5年,通常出现在45~55岁。
在围绝经期,女性卵巢的功能衰竭,性激素水平紊乱。月经失调是围绝经期开始的标志性症状。除此之外,超过七成的女性还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其他症状,如潮热多汗、脾气暴躁、抑郁焦虑、皮肤萎缩和关节疼痛等。对于围绝经期的症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合理的治疗,避免为骨折、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埋下隐患。
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相应减少的时期。雌激素的下降会导致骨量呈陡坡式快速丢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在围绝经期适当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保持骨量,阻止骨量迅速丢失,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同样,激素补充也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目前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退化也与雌激素的长期缺乏有密切关系。早期及时补充雌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痴呆的风险。但如果错过这个“窗口”后才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即使雌激素仍然能够改善血脂状态,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系统的退化已经发生,将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的风险。国际绝经学会和和各国的专家都指出,在绝经10年之内,对有症状的中年妇女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将形成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长期益处。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激素补充治疗是一个医疗措施,因此应该由医生来掌握其应用。患者不能盲目使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激素补充治疗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出现绝经及相关症状(如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等)和预防骨质疏松的需要,是应用激素补充治疗的首要适应证,而各种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和未查明原因的妇产科问题则属于禁忌证。
2.激素补充治疗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年老以后会出现多种衰老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都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引起的。激素补充治疗只能解决由于雌激素缺乏所带来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因年龄增长带来的疾病。
3.激素补充治疗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开始的:从围绝经期开始到绝经早期,是激素补充治疗的“时间窗”。过了这个窗口再开始使用,益处就很有限了。此外,对于有子宫的女性,还不能只补充雌激素,应该同时补充相应的孕激素,这样才更加安全。
目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接近80岁,50岁前后正在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应该是到了人到中年的黄金时期。她们是家庭的中坚力量,是工作单位的骨干,承担着繁重的社会职责。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综合全面的正确健康措施,并适时接受激素补充治疗,将可以减轻“更年期”的烦恼,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老年慢性疾病的风险,更加健康地安然度过人生的后30年。
答:很多女性到了更年期,较年轻时降低,泌尿生殖道萎缩,性生活时感到外阴干涩或疼痛不适,容易引起浅表性创伤,导致阴道炎,使阴道更为干燥,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障碍。对于女性更年期性生活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传统上多采用雌激素或类似雌激素制剂进行治疗,即所谓雌激素替代疗法。但长期使用药物雌激素,可能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这让许多更年期妇女不敢接受。不过,一种有效的激素替代物――植物雌激素或许能帮你减轻更年期的性烦恼。植物雌激素可作用于阴道内膜,增加分泌物,使阴道变得柔润,增强阴道上皮细胞的厚度和弹性,改善阴道环境和性生活的和谐程度。
为什么植物雌激素对更年期骨质疏松有好处?
答:更年期和绝经后妇女,因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步下降,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女性只要补充雌激素,骨质疏松病症就能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长期使用雌激素容易产生副作用,特别是某些致癌作用。对此,植物雌激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防治骨质疏松的好材料。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对于人体雌激素受体中的B受体作用特别有效,而骨骼恰恰是含有雌激素B受体最丰富的部位。换言之,同样补充植物雌激素,得益最多的人体各个器官中,骨骼可能是最为“幸运”的一个器官。
为什么植物雌激素是安全的?
答:植物雌激素存在于植物界,是天然食物,如泰国野葛根及一些蔬果纤维中所含有的一类物质。其化学结构、作用和功能类似雌激素,故被命名为植物雌激素。植物雌激素为那些不愿服用药物雌激素的妇女提供了新的选择。
补充植物雌激素多久能见效?
答:植物雌激素是女性延缓衰老和改善更年期症状的一种天然的植物性化合物,一般从食用的当天就对机体起作用,而更年期症状严重者,见效时间在半个月或一个月左右,这与个人的机体状态和对营养吸收的差异密切相关,长期服用安全有效。
当容颜留下了清晰的岁月印记,当生理周期淡出日常生活,女性迎来了人生中既自然又特殊的生理期――绝经期。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这个年龄段就像一道开启更年期的帷幕,除了让女性遭遇各种更年期现象以外,由骨质疏松带来的程度不等的危害也开始陆续上演。目前,60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率已高达40%,而且随年龄增加,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骨质疏松为何在绝经女性中高发?原来,女性的骨质在35岁时达到了顶点,在45岁准备进入更年期时,卵巢荷尔蒙慢慢变少,月经开始变短或紊乱,骨质开始慢慢流失。到停经时,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骨质因而开始大量流失,流失量每年少则2%,多则高达7%。当60岁时,有些女性的骨质流失量可达40%。
当骨质流失到一定程度,症状就“浮出水面”了。腰背疼痛或许是一部分女性对骨质疏松的唯一体验,还有些女性就没那么幸运了,发生在股骨、脊柱等承重部位的骨折,将导致女性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骨质疏松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类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骨质疏松在女性一生中引发髋骨骨折的危险高于患乳腺癌、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四种癌症危险的总和。而髋骨骨折的致残率是50%,一年内致死率是20%。如果说癌症等像凶残的鳄鱼,骨质疏松症则更像是食人蚁,静悄悄地噬啮着健康。
骨质疏松症虽然可怕,更令人可怕的是:该病的就诊率只有发病率的九百分之一,超过半数的人选择用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症。补钙,是绝经期前后的女性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一味补钙,并不能帮助骨骼形成,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如果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合理规范的做法是:遵从专科医生的指导,选择有效的产品及时积极治疗,改善腰酸背痛,延缓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间接减少发生骨折的危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如下危险因素有关:高龄、低体重、低骨密度、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容易跌倒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35岁以上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最好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骨骼状况,及时发现骨量减少的情况,从而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女性体内主要有两种主要的荷尔蒙分泌,包括雌激素和黄体素,两者的浓度变化关系着整个经期的情况。当年龄逐渐进入45岁~55岁间,雌激素的分泌会明显减少,同时导致黄体素的减少,以致无法排卵,月经周期可能开始出现不规则的情形,或长或短,有时甚至数月没有排血,也就是逐渐进入更年期。
女性因为荷尔蒙浓度的降低,所以开始出现所谓的更年期症状,如突然的脸热潮红、盗汗、心悸、容易失眠、情绪不稳、忧郁、阴道干燥变薄、骨质加速流失、心血管疾病如中风、高血压、心肌梗塞增加等。有的女性认为更年期症状比月经来潮还要恼人!
荷尔蒙疗法并非人人适用
当更年期不适症状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身心皆痛苦不堪时,应该积极寻求医师的专业判断及协助。西方国家自70年代以来,常使用“荷尔蒙补充疗法”来缓解更年期症状,但是过去的一二十年来,不断有报告指出,使用荷尔蒙替代疗法的妇女,罹患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肺癌,以及乳癌的几率明显增加,尤其是有乳癌家族性遗传基因者。
早期的荷尔蒙疗法只使用了雌激素,研究发现似乎会促进女性特殊器官癌细胞的生长。但是如果加入黄体素,则可以产生抑制的作用,因此,目前的荷尔蒙疗法都是同时使用这两种荷尔蒙。但是,一项大规模实验结果显示长期使用合成雌激素与黄体素的更年期妇女,罹患乳癌的风险提高了26g,其他心血管相关疾病几率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中风41%、心脏病29%、血栓100%。但是,却会降低37%罹患直肠癌的风险,以及降低骨质疏松造成骨折的机率。
到底更年期妇女该不该使用荷尔蒙补充疗法?如何正确使用才安全?台湾双和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杨振铭表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荷尔蒙替代疗法,由于海外研究报告有负面警示,所以在门诊中并不会主动建议患者使用荷尔蒙疗法,但是如果更年期症状属于中度或重度,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才会建议使用。使用时也必须遵守用药原则,最多服用5年就应该停止。在荷尔蒙替代疗法中所用的两种荷尔蒙,其中之一为雌激素,是一种提炼自怀孕母马尿的荷尔蒙混合物;另一最常使用的黄体素荷尔蒙,是类似天然黄体素的一种合成化合物,简称黄体酯酮。
荷尔蒙治疗准则――“三低一高”
目前国际普遍使用的荷尔蒙治疗准则即“三低一高”,三低是指“低剂量的选择”、“低治疗的年龄”、“低风险的使用年限”,“一高”是“高度个人化”。依照荷尔蒙补充疗法新策略的运用,才能使妇女的健康得到保障;同时,要是听从医师的指示,并且要定期做检查,避免有罹患癌症的风险。
如果不选择荷尔蒙补充疗法,不妨使用植物性荷尔蒙补充,如豆浆、豆奶、豆腐等豆制品,其中所含的异黄酮就是一般所指的植物性荷尔蒙中的一种。因为不属于类固醇类,却可发挥部分类似女性荷尔蒙的作用,如改善更年期不适和保护心脏血管,但是必须在高剂量的补充下效果才明显。不过,只吃大豆异黄酮素类的植物荷尔蒙,也未必适合每位妇女的更年期症状。
【关键词】更年期;症状;食物;心理
女性更年期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所造成的血清雌激素水平的急剧降低,从而引起相关功能脏器工作状态的改变所引起所引起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组症候群[ 1 ]。
1 一般症状
1.1 月经量的变化。在绝经期间月经呈周期紊乱,经量减少,经期缩短,直至完全绝经;有些女性表现为周期延长,来潮时偶有血崩,经量增多,继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最后绝经;也有少数女性突然绝经。
1.2潮热 女性更年期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就是潮热,该症状主要是在无任何明确诱因的情况下出现的面部、颈项、胸部所出现的自感发热,多数患者伴随皮肤发热、畏寒、出汗等症状。约80%的患者此症状约在持续1年后逐渐消失,部分患者可持续5年左右。
1.3心悸 心悸也是更年期妇女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跳加速、心前区疼痛等类似心脏病急性发作症状,多数患者伴有情绪异常、出汗、失眠等症状,需行相关辅助检查明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
1.4 精神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主要是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如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激动、失眠、抑郁、易感乏力,可伴有皮肤发痒、刺痒、蚁走感,有时口腔或咽喉部有烧灼刺激性痒感[2]。
1.5 腰酸背痛 腰酸背痛是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
1.6代谢功能紊乱 如生殖系统的改变、的变化、体形的变化、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及冠心病 、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变化等等[3]。
1.7 心理症状。如情绪不够稳定,易激动,易怒,易紧张焦虑。注意力不够集中。心理敏感性增强,感觉易敏感,记忆力减弱。
2 自我调养
2.1 饮食调节 更年期的女性要强化饮食营养,选取杂粮、绿叶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补充维生素和雌激素的缺乏,缓解女性更年期症状。此外,减少食盐和糖分的摄入量,降低水纳潴留和糖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多吃鱼和高钙食品,鱼肉和高钙食品可以有效地防治更年期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和骨质疏松的现象。还要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钙在肠道的吸收。对于月经较频繁、每次经血量多妇女,可适当摄入瘦肉、红枣、桂圆等食物,健脾补血,稳步度过更年期症状[4]。
2.2 心理调节 心理调节是最关键的。要对更年期症状有所了解,一旦出现症状,不必过分焦虑,要解除思想负担,注意控制情绪,生活要有规律,遇事不要着急、紧张、强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轻松愉悦的心境,可显著提高脑细胞工作效率,改善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人体精力充沛、睡眠安稳、充满活力。
影响女性更年期的心理变化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衰老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压力,对妇女而言,进入更年期似乎就意味着各种能力如工作能力、性吸引能力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丧失。
其次是家庭。更年期女性除了要忍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病痛,还要面对子女的远离和丈夫的冷落,心理上倍感孤单,从而产生悲观、绝望、抑郁等情绪。而这些心理上的伤害虽然是无意的,却很难避免。
最后是工作。更年期女性一般都会面临退休的困扰,感到无法适应、无所适从、迷茫、害怕,甚至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由于更年期女性工作能力下降,并且敏感、多疑,常常怀疑别人嫌弃自己、针对自己,出现猜疑、嫉妒、焦虑等情绪。面对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应注意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尽量消除和减少疾病的困扰。坚持必要的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多与人交往,增进友谊,维护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安排家庭内的生活,有意识地转换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或角色,切记自我封闭。另外,要适当的肯定自我,使自己精神振奋,生活充实和丰富,正确和乐观地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把生活环境中的危机降到最低程度,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抵御更年期内外环境不利因素的侵袭。
2.3 参加户外运动。多参加户外运动,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对于体质稍差,平时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的患者,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量较小的运动,增强体质,促进机体各系统的协调工作。对于体质尚可,平时常参加运动的患者,可选择跑步、跳绳等需氧且运动量较大的运动,促进机体功能协调工作。若患者长期伏案工作,需在工作间隙进行适当运动,促进机体各项功能的协调工作。
2.4 保证充足的睡眠 雌激素对于大脑皮层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更年期妇女雌激素水平降低以后,常常引起大脑皮层细胞过度活跃,影响睡眠。因此,需要在睡眠准备、姿势、习惯等方面做出一些调整,保证充分合理的睡眠,让人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和抗病力、保证工作质量,有利于延年益寿[2]。
2.5 介绍几种缓解更年期症状的食物[4]:
葛根:葛根的药用价值极高,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葛粉称之为“长寿粉”。常食葛粉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枸杞:枸杞子又名“却老子”,是我国常见的滋补养人药品,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由其所制备的鲜枸杞汁具有补肝益肾的功效,显著缓解更年期妇女的月经紊乱、面色潮红、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日常生活中可选取洗净鲜枸杞250克榨取汁液,每日饮用10~40毫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红枣:红枣是一种营养佳品,被誉为“百果之王”。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等功效。
桂圆:桂圆是一类富含各类营养元素的珍品,可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促进更年期妇女的身体健康。
百合: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
甘麦大枣汤:18克小麦,12克炙甘草和9枚大枣。可将这三味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至小麦黏稠,取煎液两次,混匀饮用。早晚各服一次,连服15天。这款汤剂中的小麦是养心液的,而且还能和肝阴,有消烦止汗的功效;甘草泻心火,大枣补血,调和脾胃。
参考文献
[1]纪红.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更年期症状评分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59-160.
[2]姜秀丽.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妇女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20-3321.
方法一:扩胸运动
在很多人看来,扩胸运动对肩部和背部的锻炼作用会更大一些,但医学专家指出,扩胸对腰部的锻炼作用同样很明显。扩胸动作让背部收紧的同时,腰部肌肉也跟着紧收,以达到锻炼作用。这种运动非常适合那些久坐以及经常腰疼的人。
专家还建议,为了让您的腰背更健康,要时刻注意坐姿,保持骨盆和肩膀在一条直线上,尽量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这样可以使腰椎和背部得到支撑;另外,选双合适的鞋也很重要,能对身体提供有利的支撑,有利于脊柱的健康,从而减轻腰部的负担。
方法二:滑动踢脚
在家依靠墙壁、椅子做些简单的滑动、踢脚等运动,可有效地缓解腰酸背痛的症状。沿墙壁做滑动运动,首先背靠墙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将身体向下滑动到半蹲,膝盖弯曲约90度,数到5,再缓慢沿着墙壁向上滑动。重复做5次。这样可以强化背部、髋部和大腿肌肉。
踢脚运动是指双手扶住椅背,将单脚向后上方抬高,另一脚伸直;缓慢复位,抬高另一脚,再复位。重复5次。这样可以强化髋部、背部肌肉。
方法三:抱膝而坐
抱膝而坐的姿势对于腰部健康是很有益的。其要领是把两脚拇趾相互重叠,屈膝抱腿而坐。在进行这种方法时,不必勉强就能自然地伸拉脊背。疲劳后可以交换踩踩左右脚的拇趾,若用手指按压脚拇趾效果会更好。
患有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的中老年人,可以在晚上临睡前或者早晨起床时,保持抱膝而坐的姿势2~3分钟,能有效缓解腰痛症状。
扩展阅读
腰酸背痛警惕骨质疏松
腰酸背痛可能是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这是更年期(现称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问题。因为停经之后,激素分泌减少,加上骨骼的退化,更年期妇女很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的困扰。
胡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山医院老年科主任。获内科博士学位,临床流行病学硕士学位。从事内科以及内分泌专科工作多年。熟悉内科疾病尤其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擅长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骨质疏松以及甲状腺疾病诊疗及研究工作,对于老年疾病的综合治疗和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多篇,参加了多部专著的编写工作。
门诊时间:周三、五上午,高级专家门诊,上海中山医院。
《科学生活》:胡主任,我们今天想向你请教有关老年人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防治的有关问题。我们知道,人的内分泌系统虽然并非人们熟知的心肝肺肾等器官,而是比较隐秘的器官,但组成内分泌系统的各种腺体及其分泌的各种激素对于维持我们人类的存活和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的内分泌系统及其疾病有什么特点,能请胡主任加以概括吗?
胡主任:好的。但首先我要澄清一个概念,即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所谓内分泌失调之间的不同。前者是指我们身体的某一腺体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肾上腺、甲状腺或性腺出现问题。如果某人有关这些腺体的化验显示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不能说他内分泌失调。而我们老百姓常说这儿那儿不舒服,是否内分泌失调,其实并非是内分泌系统的问题或疾病。所以我们在门诊中有时碰到病人说:“我在这里长了一个斑块,人家说我内分泌失调,我就挂内分泌门诊呀……”但我们做了化验,他的内分泌系统又没有什么异常,于是我们需要从头向病人解释什么是内分泌系统,其疾病有哪些表现等等。因此,你们向读者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科学生活》:老百姓确实有这样的误解,那么我们医院的内分泌科主要诊治哪些疾病呢?
胡主任:我们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甲状腺病等,相对比较少见的是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和性腺疾病等。
《科学生活》:从生理上说,老年人的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哪些改变,有哪些特点呢?
胡主任:老年人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是伴随着机体的衰老而发生的。其主要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内分泌器官的重量降低,在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中,甲状腺减轻最为明显。另一方面,老年机体中各类与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普遍减少,导致生理的或内分泌系统受到刺激时,反应速度慢且程度降低,即反馈过程迟缓,同时对药物刺激的反应性也明显降低。应当说,老年人身体的这种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不值得我们忧虑,但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应当引起大家的
重视。
《科学生活》:在你刚才提到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中,除了糖尿病很常见,大家都有了解,我们杂志也曾编过专辑,其他疾病老年人就不太了解了,比如记者的母亲晚年时就罹患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为“甲减”),她虽以前也是医务人员,却没有意识到疾病来袭,只是每天昏睡,对健康影响很大。希望胡主任能够对这几种疾病加以介绍。
胡主任:确实如此。甲状腺疾病现在越来越多见,特别老年人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表现不太典型,往往会造成误诊。特别是轻度的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现在比较多见,不一定有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到比较严重时再来诊治就有点晚了。而如果不是到内分泌专科就诊的话,就容易漏诊。所以,老年人如果发生睡眠问题、食欲减退或者说不出的不舒服等问题时,要警惕是否有甲状腺方面的问题。
老年人中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对比较少,但也要注意。还有就是甲状腺上有结节、肿瘤等。
大家对于甲状腺结节比较担心,总害怕是恶性肿瘤。其实,甲状腺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造成结节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只有一小部分的甲状腺结节需要外科手术。建议大家可以到内分泌科进行鉴别诊断。
另外,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恶性程度比较低的一种,因此大家不要有太多的思想负担,通过积极治疗和随访,大多可以有很长的生存期。
《科学生活》:除了甲状腺疾病之外,老年人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呢?
胡主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性腺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女性有更年期,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只不过不像女性那样有停经的明显标志,但男性到了一定年龄也出现性腺功能下降。所以,男女其实都有因为性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的问题。有些女性更年期症状比较重,比如烦躁、潮热、体重增加和睡眠障碍等等,还有就是骨质疏松等,危害比较大。而且根据研究,女性未进入更年期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小,但进入更年期以后,这一风险就与男性一样增大了,甚至有人认为比男性更高。当然,更年期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没有办法进行干预,就像我们无法拉回青春一样,硬要推迟它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但在女性更年期症状比较严重时,甚至部分病人有更年期的精神症状时,我们就要考虑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所谓激素替代治疗,就是对存在雌激素缺乏的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及孕激素以缓解其更年期症状,让她们逐渐适应更年期的身体变化。也有人认为,激素替代治疗还带来其他好处,比如能使绝经后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但我们的实践发现,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后,好像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未有明显的降低,当然骨质疏松会有明显好转。但与此同时,部分患者罹患肿瘤的风险却有可能会增加。所以,这种激素替代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比如说,我们要筛查病人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水平,由此确定是否需要服用激素,以及怎样服用等。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比如现在有的女性40多岁就出现卵巢早衰,虽然年纪还轻,甚至还未生育,就出现了更年期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激素替代治疗就非常必要,不能让她们过早进入更年期。但对大部分人而言,只要注意休息和锻炼,进行饮食调理,还是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
还有男性,虽然没有女性停经那样的明显标志,到一定年龄也会出现食欲下降、烦躁不安等现象,国际上也有一定的量表可以测定,包括进行性激素水平的测定,确定其是否处于更年期。国外男士比较重视生活质量,包括性生活质量等,他们会主动求医,如果确认是更年期问题,医生就会建议他们补充雄激素。国外此类药物的剂型和品种比较多,但我国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只有口服药。
总之,由于性腺功能减退引起的问题比较复杂,大家在进入这一年龄期时要引起重视,如果相关症状比较明显,就应当寻求医生的帮助,有时就需要用某些药物帮助自己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科学生活》:除了甲状腺和性腺方面的问题之外,请胡主任介绍一下其他内分泌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
胡主任:好的。有一种情况要提醒大家,如果有人患高血压,服用多种药物血压也很难控制,就应当到医院去检查是否肾上腺出了问题。因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大多数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但如果服用多种降压药后血压仍然控制不好,要警惕继发性高血压,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肾上腺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但这种病比较少见而且比较复杂,不要说病人,就是医院其他科的医生也不甚了解。但肾上腺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更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和代谢紊乱。因此早期诊断和鉴别肾上腺性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肾上腺疾病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和库欣综合征(体内糖皮质激素过量所致)等。如果有人有类似情况,应当到医院作检查,至少应当排除患内分泌疾病的可能性。
《科学生活》:我们听说脑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司令部”,脑垂体出了问题会表现为怎样的疾病呢?
胡主任:对。我们人体的许多内分泌腺都靠脑垂体调控,它还分泌有些激素等。当然脑垂体的疾病比较少见,比如垂体瘤,垂体功能低下等,在中老年人中尤其
少见。
《科学生活》:另外,胡主任能否谈谈你在行医过程中碰到比较典型的病例,可能对我们的读者有所帮助。
胡主任:好的。我曾经碰到一位病人,来自安徽,她就是浑身不舒服,已经在其他医院就诊5年,都未能诊断出是什么病,她实在没有办法,就到上海求医。她说,如果这次再找不到病因,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我一看,她的头发、皮肤和面部特征比较像是甲减,但其他甲减病人整天要睡觉,她却是睡不着觉,症状确实很不典型。结果化验得到的数据证实了我的判断。其实,甲减病人如果得以确诊,用药物控制,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
生活。
老年人的病症不典型是很常见的,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往往称之为老老年,疾病的症状更不典型。比如他们患了肺炎,往往不会像常人那样高热、咳嗽等等,他们可以不发热,只是胃口不好,有点萎靡不振,但一拍片,就发现是肺炎。因为他们全身的新陈代谢非常缓慢,许多症状表现不出来。
至于老人患糖尿病未被发现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有的独居老人,即使高渗昏迷也无人知晓,被发现时已经是重症的糖尿病了。有的老人只是口渴,他也不懂是糖尿病的表现,还用可乐等大量饮料解渴。还有的老人虽食量很大却消瘦明显,他非但不警惕还沾沾自喜,认为体重控制得好,殊不知已经得了糖尿病。
当然某些内分泌疾病也有一些特殊的身体特征,比如皮质醇过多引起的高血压病人往往肚子比较大,脸色红彤彤,或者女性眉毛、汗毛过浓等等。我有时在门诊时看到这样的人,会对他(她)说:“你是否有病,来作个检查吧。”
我还要提醒更年期女性,一定要记得查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的问题。因为许多老年女性就是因为骨质疏松,摔了一跤就再也爬不起来,从此一蹶不振,生活毫无质量,甚至很快去世。
总之,大部分老年人的内分泌疾病,只要能够查出病因,确诊是何种疾病,应当说都是可以治疗,可以控制的。因为有些内分泌疾病,如果由于遗传原因而罹患,往往早在青年或中年时已经出现并得到治疗,到老年时再来发病是少见的。糖尿病往往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防治,到了一定的年龄要有骨质疏松的防治意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预防,但是我们应当警惕疾病来袭。比如甲亢、甲减等疾病一般都有遗传背景,父母姐妹兄弟中往往会有同类病人,所以有家族史的病人应该比较警惕,必要时做相应的
神经衰弱或失眠时: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的兴奋作用,饮茶尤其是饮浓茶,会使人脑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状态而得不到休息。
患胃溃疡时:饭前饭后大量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大量饮茶,胃酸分泌会大量增加,影响溃疡面的愈合,加重病情,溃疡病患者应少饮茶,尤其不能大量饮浓茶。
女性经期:经血会带走部分铁质,所以女性此时易多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品。如菠菜、苹果、葡萄等。然而茶叶中含有高达30%至50%的鞣酸,会妨碍肠粘膜对铁质的吸收作用,在肠道中极易与食物中的铁或补血药中的铁结石,产生沉淀。
女性临产期:临产前喝太多浓茶会因咖啡碱的兴奋作用引起失眠,如果在产前睡眠不足,往往会导致分娩时筋疲力尽,阵痛无力,甚至造成难产。
更年期:在步入更年期时,除了头晕、乏力,有时还会出现心动过速,易感情冲动,出现睡眠不足,女性还会有月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如过量饮茶会加重这些症状,不利于舒畅度过更年期。
贫血时:茶中鞣酸可使饮食中铁元素发生沉淀而不易吸收。铁是制造红细胞的重要原料,机体缺铁会使红细胞生成受阻,发生缺铁性贫血。长期饮茶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对体弱、血亏及失血者影响最大。
缺钙或骨折时:因为茶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会抑制十二指肠对钙质的吸收,同时还能促使尿中钙的排出,使人体钙质少进多出,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使骨折难康复。
患痛风病时:因为茶水中的鞣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不宜饮茶,更不宜饮泡得过久的茶。
患骨质疏松时:最新研究发现,嗜饮浓茶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常饮浓茶会导致钙的缺乏。因一方面浓茶中咖啡因会促进尿中钙的排出,另一方面是咖啡因可抑制肠钙的吸收,以致钙的吸收不完全。
高热时:对发热病人以多给白开水、矿泉水或淡茶水为好,但不宜饮浓茶,茶碱有提高体温的作用,使发热加重,茶碱的利尿作用还会降低解热药的功效。
服用某些药物时:茶内鞣酸常会造成洋地黄、铁剂、中成药补品的有效成分发生沉淀不宜被吸收;服用胃蛋白酶或多酶片时饮茶,会使药物中的蛋白质凝固,难达疗效。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成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简介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AOP)是指因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代谢紊乱性疾病,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亦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酒精性骨病之一。
酸性体质与钙流失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形成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骨质疏松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时,就是健康的。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会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时,出于本能,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通过改善酸性体质的途径,预防骨质疏松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指出,食用碱性食品是防止体液酸化,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防止钙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症状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引起因素
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有的人补了几年钙,还是骨质疏松,这就是酸性体质在作怪。酸性体质把人的血钙中和、沉淀了,不管用了。血钙低了,骨头里的钙就会跑出来补充血钙,结果又被酸性物质中和了,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酸性体质要想补钙,必须先纠酸,改善酸性体质,补钙才能成功。
酸性体质除了造成以上疾病外,还容易失眠、多梦、疲劳、腰酸背痛、四肢麻木、怕冷、便秘、腹泻、急躁、身体肥胖、痛风等。
预防骨质疏松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壳寡肽为一种动物性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人体体液偏酸性物质,能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
(2)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病因分类
(一)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二)继发性
1.内分泌性 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2.妊娠-哺乳
3.营养性 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
4.遗传性 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
5.肝脏病
6.肾脏病 慢性肾炎血液透析。
7.药物 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
8.废用性 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肌萎汐伤后等。
9.胃肠性 吸收不良胃切除。
10.类风湿性关节炎
11.肿瘤多发性 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
12.其他原因 吸烟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应该如何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椎体一旦发生骨折即需卧硬板床休息,膝下垫一枕头以减轻下腰部的应力。注意褥疮护理,可以用些止痛药,疼痛消失后即应开始锻炼并逐日增加活动量;疼痛剧烈者可佩戴支架。
(二)增加骨组织的方法
1.口服钙剂:碳酸钙、磷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都可应用。口服钙剂后应鼓励多饮水,以防止尿路结石。
2.补充维生素D:必须注意,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会引起高血钙症,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每天的剂量为400单位。
3.补充求偶素:适用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剂量为每天0.6mg,长期使用有致癌可能,不宜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4.运动:每天至少需作30分钟的散步,即可负重下锻炼又可吸收光照。
5.品椒:每天口服氟化钠1mg/kg,分36次服用,必须同时加用钙剂,过量服用会出现氟中毒,用后18个月90%病例不再有骨折。
6.其他药物:有双磷酸盐降钙素与促进合成代谢的皮质醇如stanozolol。
7.钙之缘片:内涵碳酸钙及维生素D,更有利于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危害
1.发病率高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III,1988-1994年)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有学者对1995-1996年美国骨质疏松、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年发生数进行调查显示,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50万次,其中椎体骨折70万次,腕部骨折20万次,髋部骨折30万次,其他骨折30万次,高于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发生数。
2.临床表现
(1)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2)骨骼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3)骨折:脊椎、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常见。脊椎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术后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髋部骨折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10%~20%。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丢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骨质疏松诊断:
(一)病史与临床特点
女性患者应注意询问妊娠哺乳及月经情况。病因不同可有其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但其共同点有:周身骨痛以脊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呈持续性痛且与骨质疏松程度相平行,蹬楼或改变时尤甚。久病下肢肌肉萎缩、脊椎压缩性骨折,致身长缩短、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可影响心肺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
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及尿磷皆不正常,血浆骨钙素升高,尿钙可偏高,尿羟脯氨酸可能升高。如伴有软骨病时血、尿生化指标可能有相应改变。
(三)X线检查
当X线呈现骨质疏松时骨矿物质的减少已在30%-50%以上。主要改变为皮质菲薄,骨小梁减少变细或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以脊椎和骨盆明显,特别是胸、腰椎负重阶段尤重。早期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透明度加大,水平方向的骨小梁呈垂直的栅状排列。后期纵行骨小梁也被吸收抗压能力减退,胸椎呈楔状畸形。由于海绵疏松,骨较致密骨更易脱钙,故椎体受椎间盘压迫而形成双面凹陷,也可见脊椎压缩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的病理骨折。X线上有时不易与软骨病相区别或两者并存。近年来,多种新技术已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检测,如中子激活分析法测定全身体钙,单光束骨密度仪测定前臂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脊柱骨密度,椎体用计算机断层(CT)以及放射光密度计量法等。必要时施行骨活检,对于早期诊断和随访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因素
免疫功能的影响
免疫功能对骨重建调节,通过两个环节来实现。其一,随着免疫功能而改变;其二,细胞因子和体液因子与骨代谢有关。
免疫功能和骨的关系实质上是免疫细胞和骨髓的关系,免疫细胞是指巨噬细胞和担当骨吸收的破骨细胞等。骨髓位于骨的中心部分,其骨髓中各系列细胞按比例增生的情况和细胞形态、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此骨骼的坚实程度。70-80岁的老人,其骨髓增生普遍减低,骨髓内脂肪组织增加,造血细胞减少,这也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当然,骨髓中免疫细胞的活跃程度也与骨形成有关。
骨细胞和免疫细胞通过各自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和体液因子,共同发挥着骨髓与骨之间的彼此关联的机能,保障骨钙平衡,支持骨重建与骨形成。一旦平衡破坏,骨吸收明显大于骨形成时,骨量减少,将发生骨质疏松症。
遗传基因的影响
白种人、黄种人比黑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几率高,且症状较重;身材矮小的人较身材高大的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即使是生活条件、身体状况、环境因素相近,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两个人,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程度也有差异,这些事实都显示骨质疏松症与遗传因素有关。
物理因素的影响
包括是否经常运动、日光照射情况、重力负荷情况等因素,它们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
运动员由于经常运动,身体健壮,骨密度高,极少患骨质疏松症;经常伏案工作,活动甚少的知识分子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而长期卧床、偏瘫的病人常有骨质疏松症或合并骨折。这是由于长期肢体失用,使正常骨代谢失调,形成负钙平衡,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骨吸收增强,骨钙融出,故发生骨质疏松症。
经常从事室外体力劳动者其骨矿含量比室内脑力工作者多,这除了劳动锻炼坚强了体魄外,接受日光照射量较多也是个原因。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后,体内引起一系列光生物学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索D,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钙吸收,并使之在骨中沉积,有利骨形成。一般而言,南方人较北方人骨矿含量高,一个人夏季较冬季骨矿含量偏高,就是因为南方比北方,夏季较冬季日照时间长,接受日光中的紫外线量较多,皮肤内维生素D合成相对多,促进骨代谢,有利于骨的形成。
治疗药物
有下列四种:
1.骨肽片,该药是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的,是唯一的口服骨肽制剂,能将发生骨质疏松的骨骼接到骨质疏松部位,靶向性好,含有多种骨生长因子。
2.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商品名Fosamax,有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3.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不过,只要停止药物治疗,骨质流失速度会开始加快,因此必须长期治疗。
4.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钙之缘片内含维生素D,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吸收更好。
5.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没有子宫,则不需要黄体素。健康正常的骨骼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高发病症,国外有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妇女发生的危险率为58%。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由此造成骨痛、骨折,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妇女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而药物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长期服用西药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
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四级预防。
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或用固体骨肽制剂骨肽片进行预防,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VitD(罗钙全)及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骨肽片等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着激素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日照、体重)、免疫状况(全身体质、疾病)、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咖啡、饮食习惯、运动、精神情绪)、经济文化水平、医疗保障等八个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将对提高我国亿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级预防:我们倡导补钙从年轻抓起,均衡饮食,多多运动,保证每天15分钟左右的时间晒太阳获取最自然的钙质来源,并对骨质疏松有科学性的认识。比如大家所认为的磷酸盐阻碍钙吸收就是不科学的言论。
磷酸盐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矿物质,而且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磷酸盐不仅在人体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骨折后相关并发症,在美国每年有约37500患骨质疏松者死于骨质疏松骨折的相关并发症。骨质疏松症虽不能完全预防,但给予一定的预防措施,如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锻炼等,能在很大程度减轻骨质疏松症,防止严重并发症出现。此外,对于具有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患有导致骨质疏松症高危情况的疾病以及使用可致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患者,及时去除高危因素,给予相应的药物预防治疗尤为重要。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以及种族;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家族史;生殖系统因素,尤其是过早绝经;与骨密度降低有关的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以及缺乏锻炼、导致无月经的大强度运动(例如马拉松长跑者);饮食因素,尤其是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二者缺乏即可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以及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其他疾病以及用药,尤其是糖皮质激素;为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应警惕老年患者容易摔倒的危险因素,包括平衡能力减退、性低血压、下肢肌力下降、反应迟钝、用药(如镇静剂)、视力障碍以及认知缺损。
运动处方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统计,45岁以上的妇女,近三分之一患有轻重不同的骨质疏松;而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
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诊断与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如果您出现上述不舒服后,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
全身不舒服,腰腿乏力,莫名其妙地骨头痛。医生再经过详细的检查诊断患有骨质疏松症后,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止痛药和补钙药。另外,还需要作一些配合,比如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对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晒太阳与运动锻炼先是时间短一些,然后慢慢增加,延长锻炼时间。吃菜不应挑食,应该吃低盐、清淡膳食,注意营养要丰富。每天应保证1瓶牛奶。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治疗了2个星期,骨痛、抽筋没有得到缓解。你可以再去找医生开一些针剂,帮助调节你身体内部骨钙含量。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这种病确实不能只靠打针、吃药。它是一种慢性病,是随着我们每个人年老后慢慢发生的。这种疾病的发生与我们缺少运动很有关系,千万不要小看了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龄老人的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跤,这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并不可怕,只要医生和病人一起配合好,一定能解除患者的烦恼和痛苦。
食疗方法
发生骨质疏松后,除了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合理的膳食营养也会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下面是几个骨质疏松食疗方,供大家参考:
[方一]黄豆猪骨汤:鲜猪骨250克、黄豆100克。
制法:黄豆提前用水泡6-8小时;将鲜猪骨洗净,切断,置水中烧开,去除血污;然后将猪骨放入砂锅内,加生姜20克、黄酒200克,食盐适量,加水1000毫升,经煮沸后,用文火煮至骨烂,放入黄豆继续煮至豆烂,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200毫升,每周1剂。
功效:鲜猪骨含天然钙质、骨胶原等,对骨骼生长有补充作用。黄豆含黄酮甙、钙、铁、磷等,有促进骨骼生长和补充骨中所需的营养。此汤有较好的预防骨骼老化、骨质疏松作用。
[方二]桑葚牛骨汤:桑葚25克,牛骨250-500克。
制法:将桑葚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置锅中,水煮,开锅后撇去浮沫,加姜、葱再煮。见牛骨发白时,表明牛骨的钙、磷、骨胶等已溶解到汤中,随即捞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开锅后再去浮沫,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桑葚补肝益肾;牛骨含有丰富钙质和胶原蛋白,能促进骨骼生长。此汤能滋阴补血、益肾强筋,尤甚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方三]虾皮豆腐汤:虾皮50克,嫩豆腐200克。
制法:虾皮洗净后泡发;嫩豆腐切成小方块;加葱花、姜末及料酒,油锅内煸香后加水烧汤。
功效:虾皮每100克钙含量高达991毫克,豆腐含钙量也较高,常食此汤对缺钙的骨质疏松症有效。
[方四]猪皮续断汤:鲜猪皮200克,续断50克。
制法:取鲜猪皮洗净去毛、去脂、切小块,放入蒸锅内,加生姜15克,黄酒100克,食盐适量;取续断煎浓汁加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猪皮烂为度,即可食用。1日1次,分次服。
功效:猪皮含丰富的骨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对人体的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都具有重要作用。续断有强筋健骨、益肝肾等作用。此粥有利于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更年期之后的女性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一种重要的雌激素受体。
英国皇家兽医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称为“雌激素阿尔法受体”的雌激素调节蛋白分子,对维持骨骼的强度很重要。缺少这种受体,雌激素就难以产生作用。科学家以体内缺少“雌激素阿尔法受体”的实验鼠进行实验,发现它们的骨骼在承受强力时,骨细胞没有增生。从这种实验鼠体内提取骨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也显示张力并未能使骨细胞增生。
正常情况下,当骨骼受到机械张力作用时,会有新的骨细胞产生,帮助承受负荷,保持骨骼强度。以往的研究发现,在女性体内,雌激素对于这一过程十分重要。
科学家说,这一发现表明更年期后的女性骨量下降,可能是由于体内缺少这种受体,这将有助于治疗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
女性多吃豆腐不怕更年期
豆腐是一种含有大量雌激素的食品。
豆腐不仅很有营养,对于上了年纪的女性,还可帮助她们克服更年期症状。
许多更年期女性不愿意服用荷尔蒙药物,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减少更年期症状。豆腐就是其中一种含有大量雌激素的食品。专家说:“豆腐等大豆产品是各种食物中雌激素含量最高的食品,但由于雌激素有很多种类,各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很难拿豆腐和西药的疗效相比较。”“有很多更年期女性说她们每天吃一两块豆腐,潮红等症状会减少。但是,还没有什么科学证明豆腐不能吃过多,或是得吃多少才足以发挥效用。”
专家指出,要准确地治疗症状,还是服用含有很纯的雌激素的荷尔蒙药物,会比较有效,因为这类药物是经过临床试验证明的。
药膳原则
原则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肾虚证,总的治则是补肾壮骨,但要辨证施膳。药膳以选用具有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益肝健脾作用的药食为主;
2.需重视营养成分的补充,保护或改善脾胃的运化及吸收功能。
膳食宜忌
1.宜供应充足的钙质。要常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桶柑、核桃仁等;
2.宜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可选用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